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挠率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8-24 07:48:15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挠脚心文章

给父母洗脚

在这个春天里,学生林燕感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某种微妙的变化——自信和快乐。

林燕觉得这种变化和寒假里的一项作业有关。在这个寒假里,四百多名新生被要求完成一份家庭作业:回家给父母洗一次脚。

林燕完成了她的作业。“太别扭了”,为母亲洗了脚的林燕这样描述她开始时的感受。

不只林燕有这样的感觉,反应最强烈的是那些男生们。“大男人干这事总是不好意思的”,说话的男生低头垂目的样子,充分解释了他的“羞涩”感受。

“当我在班上传达顾老师布置的作业时,班里突然静了几十秒,接着大家就窃笑起来”,曾任一班之长、现任年级团干部的徐亚回忆,当时大家的感觉一是出乎意料,二是难以接受,觉得这个作业太形式化,太不符合中国人的感情表达方式了。

“回家给父母洗一次脚”的要求,随着顾江旗老师发给每位学生父母的一封信和四百多名回家过年的学生,进入了城市、农村的家庭。年级辅导老师、作业的布置者顾江旗老师告诉记者:有一半的同学完成了作业。

“寒假作业做了吗?”返校的学生之间有这样的一句问话,但回答一般只有“做了”或者“没有”。“没什么可交流的。不管是洗了的还是没洗的,大部分人觉得那种感觉不太正常,蛮别扭的。”林燕说。

尽管大家都在沉默,但“洗脚作业”还是触动了内心一些微妙的东西。在一次主题团会上,诉说的闸门因为某种气氛而打开。 “很多同学说到自己的家庭和父母的时候都哭了。 ”团干部徐亚说。“洗和不洗就是不一样,他们真的是很害羞的那种。”黑龙江女孩孙婷优这样形容她的父母。

同样,孙婷优和父母表达感情的方式也是很“害羞”的。“我一直想给他们洗一次脚,从放假回家的第一天起我就惦记着这件事,但就是开不了口。”

直到那封信的到达。信到家时已经是大年初二。看到信,父母的第一反应是推辞。

“晚上9点的时候我又提出来了,我说‘妈妈,你看这是学校留的作业,我必须完成,我得给你洗一次’ ,她就同意了。 ”

孙婷优打来水,母女之间突然什么话也没有了,电视独自响着。妈妈的脚放入水中,孙婷优的一双手碰到妈妈的皮肤。那一瞬间,孙婷优触到了妈妈脚上粗糙的老皮,“我妈妈年轻的时候很漂亮,现在的妈妈真的老了很多。”

孙婷优说她很久没有和妈妈这么近地接触过了。她从高中开始就住校,学校离家远,一个月难得回家一次,高三时回去的就更少,回家也只是问父母要钱或拿点日用品。

脚洗了大约10分钟,母女俩没有说一句话。“我当时使劲低着头,没敢看我妈,我怕我会哭。我当时想了很多以前的事,母子连心,我想我妈妈肯定也想了很多。”

“我觉得父母为我们付出的真的很多。我爸爸特别喜欢吃臭豆腐,但我就是闻不了那个味道,所以我在家时,他再想吃也没吃过一口。洗脚那天,我爸不在家,后来我就走了。我当时就想,以后一定要给他补洗一次。”

这个当年高考时发誓东北三省所有大学都不上、一定要离家远点的女孩,忽然觉得有种和父母亲近的需要:“我返校的时候,他们来送我,我看着他们,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了。 ”

推荐第2篇:挠脚心文章

给父母洗脚

在这个春天里,学生林燕感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某种微妙的变化——自信和快乐。

林燕觉得这种变化和寒假里的一项作业有关。在这个寒假里,四百多名新生被要求完成一份家庭作业:回家给父母洗一次脚。

林燕完成了她的作业。“太别扭了”,为母亲洗了脚的林燕这样描述她开始时的感受。

不只林燕有这样的感觉,反应最强烈的是那些男生们。“大男人干这事总是不好意思的”,说话的男生低头垂目的样子,充分解释了他的“羞涩”感受。

“当我在班上传达顾老师布置的作业时,班里突然静了几十秒,接着大家就窃笑起来”,曾任一班之长、现任年级团干部的徐亚回忆,当时大家的感觉一是出乎意料,二是难以接受,觉得这个作业太形式化,太不符合中国人的感情表达方式了。

“回家给父母洗一次脚”的要求,随着顾江旗老师发给每位学生父母的一封信和四百多名回家过年的学生,进入了城市、农村的家庭。年级辅导老师、作业的布置者顾江旗老师告诉记者:有一半的同学完成了作业。

“寒假作业做了吗?”返校的学生之间有这样的一句问话,但回答一般只有“做了”或者“没有”。“没什么可交流的。不管是洗了的还是没洗的,大部分人觉得那种感觉不太正常,蛮别扭的。”林燕说。

尽管大家都在沉默,但“洗脚作业”还是触动了内心一些微妙的东西。在一次主题团会上,诉说的闸门因为某种气氛而打开。 “很多同学说到自己的家庭和父母的时候都哭了。 ”团干部徐亚说。“洗和不洗就是不一样,他们真的是很害羞的那种。”黑龙江女孩孙婷优这样形容她的父母。

同样,孙婷优和父母表达感情的方式也是很“害羞”的。“我一直想给他们洗一次脚,从放假回家的第一天起我就惦记着这件事,但就是开不了口。”

直到那封信的到达。信到家时已经是大年初二。看到信,父母的第一反应是推辞。

“晚上9点的时候我又提出来了,我说‘妈妈,你看这是学校留的作业,我必须完成,我得给你洗一次’ ,她就同意了。 ”

孙婷优打来水,母女之间突然什么话也没有了,电视独自响着。妈妈的脚放入水中,孙婷优的一双手碰到妈妈的皮肤。那一瞬间,孙婷优触到了妈妈脚上粗糙的老皮,“我妈妈年轻的时候很漂亮,现在的妈妈真的老了很多。”

孙婷优说她很久没有和妈妈这么近地接触过了。她从高中开始就住校,学校离家远,一个月难得回家一次,高三时回去的就更少,回家也只是问父母要钱或拿点日用品。

脚洗了大约10分钟,母女俩没有说一句话。“我当时使劲低着头,没敢看我妈,我怕我会哭。我当时想了很多以前的事,母子连心,我想我妈妈肯定也想了很多。”

“我觉得父母为我们付出的真的很多。我爸爸特别喜欢吃臭豆腐,但我就是闻不了那个味道,所以我在家时,他再想吃也没吃过一口。洗脚那天,我爸不在家,后来我就走了。我当时就想,以后一定要给他补洗一次。”

这个当年高考时发誓东北三省所有大学都不上、一定要离家远点的女孩,忽然觉得有种和父母亲近的需要:“我返校的时候,他们来送我,我看着他们,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了。 ”

推荐第3篇:中班教案挠脚丫

挠脚丫

活动目标:

1、感受小脚的特征,喜欢自己的小脚。

2、理解儿歌内容,根据儿歌内容作出相应动作。活动准备: 儿歌《挠脚丫》、泡沫垫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泡泡糖”,导入课题

1、师:今天老师想和小朋友玩一个非常有趣的“泡泡糖”游戏。我们伸出小手来,变颗泡泡糖,一粘粘到头发上,一粘粘到膝盖上,一粘粘到鞋子上。(教师说到哪儿,幼儿小手摸到哪儿。)

2、师:泡泡糖粘到小脚丫上,怎么办呢?

幼:把鞋子脱掉。(引导幼儿脱下鞋子、袜子,露出小脚丫)

教师和孩子一起脱袜,边脱边说儿歌:缩起长脖子,拉下长鼻子,弯弯小身子,住进小房子。)

二、认识小脚丫

1、师:现在我们的小脚丫都露出来了,泡泡糖一粘黏在脚丫上(教师指导幼儿将小手放在小脚上。

2、师:朋友们摸一摸,看一看你们的小脚上都有什么呀?

幼:有脚趾头

师:数一数有几根脚趾头。

幼:5根。

师:是不是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1、

2、

3、

4、5。真棒,观察的真仔细。

你们有几只小脚丫呀?总共有几根脚趾头呢?

幼:有十根脚趾头。

幼:有两只小脚丫。

3 .教师小结:两只小脚丫,十个脚指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三、儿歌:挠脚丫

1、师:伸出你的小脚丫和朋友打打招呼。看一看,比一比,脚趾头都一样吗?

幼:不一样,有的胖有的瘦。

师:大胖子在哪儿,小不点呢?用手指一指。 (指导幼儿用手指出大拇脚指、和小脚趾)

师:小脚还有很多地方很好玩儿,有一首好听得儿歌专门讲了小脚好玩的地方,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念儿歌:挠脚丫

师:儿歌中,你听到了什么?

幼:我听到了十根脚趾。

幼:我听到了大脚趾。

师:老师听到儿歌里面说我们的小脚本领很大的,可以脚尖点地、脚跟点地。

你们知道哪里是脚尖、哪里是脚跟吗?谁来说一说,指一指。

幼:脚尖是脚趾这里。

师:脚尖就是我们小脚最前面的地方,在我们的脚趾这里。我们一起来试试看脚尖点地。(指导幼儿用脚尖点地)

(教师提醒幼儿:脚尖师小脚最前面的地方,那脚跟呢?) 幼:脚跟是最后面那里。

师小结:小脚的最前面我们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脚尖。小脚的最后面是我们的脚跟。

我们一起来脚尖点一下地,脚跟点一下地。(指导幼儿感受脚尖、脚跟点地)

3、教师再念一遍儿歌

师:老师再念一遍儿歌,请我们的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边一起念儿歌一边动动你们的小脚丫。

教师拿出泡沫垫,将脚放在泡沫垫上,在念一遍儿歌。边念边根据儿歌做动作。

4、请个别幼儿示范

师:我看到很多朋友都找到小脚好玩的地方了,老师请他们上来表演一下。

教师请幼儿上来示范。

四、延伸活动

师:我们的小脚丫还有其他地方也很好玩的,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说一说哪里好玩,为什么。

推荐第4篇:《变化率问题》参考教学设计

§1.1.1

变化率问题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内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及其求法。

内容解析:本节课是高中数学(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的第一节1.1变化率与导数中的1.1.1变化率问题。本节内容通过分析研究气球膨胀率问题、高台跳水问题,总结归纳出一般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概念,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函数平均变化率解法的一般步骤。平均变化率是个核心概念,它在整个高中数学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是研究瞬时变化率及其导数概念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注意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学重点: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新课标对―导数及其应用‖内容的处理有了较大的变化,它不介绍极限的形式化定义及相关知识,也有别于以往教材将导数仅仅作为一种特殊的极限、一种―规则‖来学习的处理方式,而是按照:平均变化率—瞬时变化率—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这样的顺序来安排,用―逼近‖的方法定义导数,这种概念建立的方式形象、直观、生动又容易理解,突出了导数概念的本质。平均变化率是本章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本节课是《导数及其应用》的起始课,对导数概念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

目标: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及内涵,掌握求平均变化率的一般步骤。 目标解析:

1.经历从生活中的变化率问题抽象概括出函数平均变化率概念的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通过函数平均变化率几何意义的教学,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3.通过例题的解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吹气球是很多人具有的生活经验,运动速度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理知识,这两个实例的共同点是背景简单。从简单的背景出发,既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可以减少因为背景的复杂而可能引起的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干扰,这是有利的方面。但是如何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共同的数学问题的本质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

教学难点:如何从两个具体的实例中归纳总结出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准备计算机、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

1.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使两个实例的背景更形象、更逼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演示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2.通过应用举例的教学,不断地提供给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的机会,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既关注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又促使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获取知识,提高思维能力,保持高水平的思维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五.教学过程设计 1.问题情景

从生活述语和学生比较熟悉的姚明身高曲线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变化率问题,为归纳函数平均变化率提供更多的实际背景。

师生活动:稍加点拨,继续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变化率问题。 2.数学建构

问题1:大家可能都有过吹气球的回忆。在吹气球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越来越慢.从数学角度,如何描述这种现象呢? 设计意图:通过熟悉的生活体验,提炼出数学模型,从而为归纳函数平均变化率概念提供具体背景。

师生活动:由球的体积公式推导半径关于体积的函数解析式,然后通过计算,用数据来回答问题,解释上述现象。

思考:当空气容量从V1增加到V2时,气球的平均膨胀率是多少? 设计意图:把问题1中的具体数据运算提升到一般的字母表示,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为归纳函数平均变化率概念作铺垫。 师生活动:教师播放多媒体,学生可以直接回答问题,教师板书其正确答案,并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演示分析结果的分析与归纳。

问题2:在高台跳水运动中, 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单位:m)与起跳后的时间t(单位:s) 存在函数关系h(t)=-4.9t2+6.5t+10,如果用运动员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描述其运动状态, 那么:(1)在0≤t≤0.5这段时间里,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多少?(2)在1≤t≤2这段时间里, 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设计意图:高台跳水展示了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变化率——运动速度,而运动速度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理知识,这样可以减少因为背景的复杂而可能引起的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干扰。通过计算为归纳函数平均变化率概念提供又一重要背景。

师生活动:教师播放多郭晶晶、吴敏霞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跳水比赛录像,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速度变化,学生通过计算回答问题。对第(2)小题的答案说明其物理意义。

探究:计算运动员在0≤t≤

65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49(1) 运动员在这段时间里是静止的吗? (2) 你认为用平均速度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得出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状态,从而为瞬时速度的提出埋下伏笔即为导数的概念作了铺垫,利用图像解释的过程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师生活动:教师播放多媒体,学生通过计算回答问题。对答案加以说明其物理意义(突出数形结合思想——对教材的一个处理)。

思考:当运动员起跳后的时间从t1增加到t2时,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设计意图:把问题2中的具体数据运算提升到一般的字母表示,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体现化归的数学思想)。并为归纳函数平均变化率概念作铺垫。

师生活动:教师播放多媒体,学生可以直接回答问题,教师板书其正确答案。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归纳出问题

1、2的共性。定义:一般地,函数y=f(x)中,式子

f(x2)f(x1)称为函数f(x)从x1到x2的平

x2x1均变化率。其中令xx2x1,yf(x2)f(x1),则:

f(x2)f(x1)y。 x2x1x设计意图:归纳概念的过程,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思考:(1)x,y的符号是怎样的?(2)平均变化率有哪些变式? 设计意图:加深对概念内涵的理解。

师生活动:教师播放多媒体,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果。 思考:观察函数f(x)的图象平均变化率

f(x2)f(x1)y表示什么?(图略) x2x1x

设计意图:从几何角度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即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体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数学应用

例题

(1) 计算函数f(x)=2x+1在区间[–3,–1]上的平均变化率;

(2) 求函数f(x)=x2+1的平均变化率。

设计意图:概念的简单应用,体现了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师生活动: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口答。

练习(1)已知函数f(x)=-x2+x的图象上的一点A(-1,-2)及临近一点B(-1+Δx,-2+Δy),则Δy/Δx=(

) A .3 B .3Δx-(Δx)2

C .3-(Δx)2

D .3-Δx

(2)求y=x2在x=x0附近的平均变化率.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突出求平均变化率的一般步骤。从课堂练习一到例题,再到课堂练习二,体现了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师生活动:教师板书,并引导学生归纳求平均变化率的一般步骤: (1)作差

(2)作商

最后请一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草稿上练习。 4.总结提高

(1)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概念是什么?它是通过什么实例归纳总结出来的? (2)求函数平均变化率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3)这节课主要用了哪些数学思想?

师生活动: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吹气球及高台跳水两个实例、求函数平均变化率的一般步骤、主要的数学思想有:从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

设计意图:复习重点知识、思想方法,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六.知识巩固

(1)课本第10页习题1.1A组:1 (2)四人一组合作完成一篇数学小论文,备选题目:《变化率的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平均变化率问题》

(3)备选作业:已知函数f(x)|x|(1x),求

f(0x)f(0)的值:

x设计意图:对一般学生布置第(1)(2)题,而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3)题,体现了分层、有梯度的教学,及时巩固新知识。

推荐第5篇:《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P46~4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归纳,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并能进行正确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性,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的进率。

教学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的化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⒈教师提问:

⑴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进率是:10

⑵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进率是:100

(3)口答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

4米=()分米=( )厘米

500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平方米先思考:

(1)怎样把高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

(2)怎样把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 算法:进率×高级单位的数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⑶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大家先猜一猜。

(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新授:

㈠体积单位的进率:

⒈认识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课件演示)问:

⑴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⑵1分米=( )厘米,那么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⑶1立方分米与1000立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

⒉教师课件演示(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也可看作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

1分米×1分米×1分米=1(立方分米)

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

板书: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⒊推导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关系。

⑴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⑵反馈、汇报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可以划分成1000个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即1000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⑶思考: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

⒋小结: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⒌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及进率,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处?(名称、进率两方面。)(表格出示)

㈡体积单位的互化。

(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经常需要把体积单位进行转化,现在来学习这个问题。)

⒈出示例3: 3.8立方米是多少立方分米?

2400立方厘米是多少立方分米?

教师:看一看问题是从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换,还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换?

想:因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3.8立方米有3.8个1000立方分米

列式:1000×3.8=3800,填3800

(第2题同上理) 2400÷1000=2.4,填2.

4教师:审题时首先要注意什么?试说出这两道小题的解答过程和算理. 想:因为1立方分米为1000立方厘米……

⒊出示例4:看见你得到哪些信息?

⑴这个包装箱的体积是多少?V=abh=50×30×40

=60000(cm3)

=60(dm3)

=0.06(m3)

⑵大家想一想,问题中没有要求我们最终用什么单位,你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如果出现这样答,你必须选择那个答案?

答:这个牛奶包装箱的体积是0.06 m3。

⑶你还有其他的途径求出体积为0.06m3。先转化单位,再计算

⑷小结:在具体的解决问题中,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转化体积单位,还要注意已知条件单位之间的统一。

三、巩固练习:

⒈口答填空

1.02 m3=( )dm3960dm3=( )m

323 dm3=( )cm3 36000 cm3=( )dm3

⒉判断题:

3、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掌握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教材P48页

3、5题。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推荐第6篇:《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尧渡镇梅城小学 程光华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19页例

12、“练一练”、练习四第9~1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2.会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3.会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具:

课件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想想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请画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上.” 学生6人一组,回忆并再次经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推导过程.

(2)展示学生的推导过程,可请1~2名学生代表他们的小组上台述说,并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示意图──将边长1分米的正方体纸盒画上100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展示出来.(出示课件)

二、探究新知

1、推导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猜猜看,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 你们能应用类似的方法推导出来吗? 要求每个小组将推出来的结果用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纸盒表示出来. 学生6人一组,进行探索、推导.教师巡视各组情况并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在1平方分米的纸上画出100个小格,然后贴在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盒块的6个面上.这样,就得到一个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数学模型。

(2)展示推导过程 请1~2名学生上台述说他们的推导过程:正方体棱长1分米,也就是10厘米,体积就是(10×10×10)立方厘米.并将他们做好的模型进行展示。(出示课件)

(3)全班归纳总结:教师用(出示课件)展示将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分割成1000个棱长1立方厘米的过程,并在示意图下醒目地写上: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或写在黑板上)

3.推导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提问:“不用操作,你能想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2)学生独立思考.可提示:在脑子里想一个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再将这个正方体分割成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想想可分割多少个?

(3)学生先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归纳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教师(出示课件)(或写在黑板上)。

4.总结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提问:你学过哪些体积单位?请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把它排列出来,然后说出每个体积单位的相邻单位。(出示课件)

(2)引导学生观察: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并想一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想好后在书上填空。

5.构建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的计量系统.

(1)让学生说一说,到目前为止,所学的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各有哪些,它们分别是计量物体的什么的? (长度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长度的;面积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表面大小的;体积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

(2)提问:“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相同吗?”学生回答后将书上第31页上的表格填完整,集体订正。(出示课件)

三、练习应用 (出示课件)

1、完成练一练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指名说说换算思路。

2、完成练习四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三类单位的进率各有什么特点?

3、完成练习四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说说面积单位换算与体积单位换算的区别。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将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相邻的低级单位的名数的一般方法(师板书): 高级单位的名数×1000=相邻的低级单位的名数

4、完成练习四第

11、12题。

四、全课总结

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回忆时可按本节课所学知识的顺序来叙述。 本节课学习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会应用体积之间的进率进行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

五、作业

练习四第

13、14题

推荐第7篇:《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在认识体积单位,知道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和区别基础上,学习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学习计算重量的解答方法。 教学重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填空:

说一说:计算长度用哪些单位,计算面积用哪些单位,计算体积用哪些单位。 1米=( )分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分米=( )厘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二、新课

1、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1×1=1立方分米。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棱长改用厘米作单位:体积是10×10×10=1000立方厘米

底面积是1平方分米,也就是100平方厘米,利用体积的计算公式100×10=1000平方厘米 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能告诉大家什么?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根据上面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1×1=1立方分米 棱长改用厘米作单位:体积是10×10×10=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板书)

(3)小结: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4)练习:

5立方米=( )立方分米 1.5立方米=( )立方分米 24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125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3.6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填写比较表

单位名称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长度 米厘米 分米 =10 面积 =100 体积 =1000

三、巩固练习做一做和练习八

四、总结和布置作业

推荐第8篇:1.1变化率与导数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2)了解瞬时速度、瞬时变化率、的概念.(3)理解导数的概念

(4)会求函数在某点的导数或瞬时变化率.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瞬时速度、瞬时变化率的概念及导数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教学难点:会求简单函数y=f(x)在x=x0处的导数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师】十七世纪,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由于工场的手工业向机器生产过渡,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中突出的成就就是数学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微积分的产生。

【板演/PPT】

【师】人们发现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单位:米)与起跳后的时间t(单位:秒)存在函数关系

h(t)=-4.9t2+6.5t+10.如何用运动员在某些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其运动状态? 【板演/PPT】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急于下结论,而是继续引导学生:欲知结论怎样,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研探。

【设计意图】自然进入课题内容。

二、新知探究 [1]变化率问题 【合作探究】 探究1 气球膨胀率

【师】很多人都吹过气球,回忆一下吹气球的过程,可以发现,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越来越慢.从数学角度,如何描述这种现象呢? 气球的体积V(单位:L)与半径r(单位:dm)之间的函数关系是如果将半径r表示为体积V的函数,那么

【板演/PPT】 【活动】 【分析】

当V从0增加到1时,气球半径增加了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1)当V从1增加到2时,气球半径增加了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0.62>0.16 可以看出,随着气球体积逐渐增大,它的平均膨胀率逐渐变小了. 【思考】当空气容量从V1增加到V2时,气球的平均膨胀率是多少? 解析:探究2 高台跳水

【师】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单位:米)与起跳后的时间t(单位:秒)存在函数关系 h(t)=-4.9t2+6.5t+10.如何用运动员在某些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其运动状态? (请计算)

【板演/PPT】 【生】学生举手回答

【活动】学生觉得问题有价值,具有挑战性,迫切想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解析:h(t)=-4.9t2+6.5t+10

【设计意图】两个问题由易到难,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为引入变化率的概念以及加深对变化率概念的理解服务。

探究3 计算运动员在

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并思考下面的问题:(1)运动员在这段时间里是静止的吗? (2)你认为用平均速度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有什么问题吗? 【板演/PPT】 【生】学生举手回答

【师】在高台跳水运动中,平均速度不能准确反映他在这段时间里运动状态.【活动】师生共同归纳出结论平均变化率: 上述两个问题中的函数关系用y=f(x)表示,那么问题中的变化率可用式子

我们把这个式子称为函数y=f(x)从x1到x2的平均变化率.习惯上用Δx=x2-x1,Δy=f(x2)-f(x1) 这里Δx看作是对于x1的一个“增量”可用x1+Δx代替x2 同样Δy=f(x2)-f(x1),于是,平均变化率可以表示为:

【几何意义】观察函数f(x)的图象,平均变化率意义是什么?

的几何

【提示】:直线AB的斜率 【生】学生结合图象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问题的目的是: ① 让学生加深对平均变化率的理解; ② 为下节课学习导数的几何意义作辅垫; ③ ③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 [2]导数的概念 探究1 何为瞬时速度 【板演/PPT】

在高台跳水运动中,平均速度不能反映他在这段时间里运动状态,需要用瞬时速度描述运动状态。我们把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平均变化率近似地刻画了曲线在某一区间上的变化趋势.【师】如何精确地刻画曲线在一点处的变化趋势呢?

求:从2s到(2+△t)s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 解:

探究2 当Δt趋近于0时,平均速度有什么变化趋势?

从2s到(2+△t)s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

当△ t 趋近于0时, 即无论 t 从小于2的一边, 还是从大于2的一边趋近于2时,平均速度都趋近与一个确定的值 –13.1.从物理的角度看, 时间间隔 |△t |无限变小时,平均速度就无限趋近于 t = 2时的瞬时速度.因此, 运动员在 t = 2 时的瞬时速度是 –13.1 m/s.为了表述方便,我们用

表示“当t =2, △t趋近于0时,平均速度 趋近于确定值– 13.1”.【瞬时速度】

我们用

表示 “当t=2, Δt趋近于0时,平均速度趋于确定值-13.1”.

局部以匀速代替变速,以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然后通过取极限,从瞬时速度的近似值过渡到瞬时速度的精确值。那么,运动员在某一时刻 的瞬时速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由平均速度到瞬时速度的逼近思想:△t越小,V越接近于t=2秒时的瞬时速度。

探究3:

(1).运动员在某一时刻 t0 的瞬时速度怎样表示? (2).函数f(x)在 x = x0处的瞬时变化率怎样表示?

导数的概念:

一般地,函数 y = f (x)在 x = x0 处的瞬时变化率是

称为函数 y = f(x) 在 x = x0 处的导数, 记作

或,【总结提升】

由导数的定义可知, 求函数 y = f (x)的导数的一般方法: [3]例题讲解

例题1 将原油精炼为汽油、柴油、塑胶等各种不同产品, 需要对原油进行冷却和加热.如果第 x h时, 原油的温度(单位: )为 y=f (x) = x2–7x+15 ( 0≤x≤8 ) .计算第2h与第6h时, 原油温度的瞬时变化率, 并说明它们的意义.解: 在第2h和第6h时, 原油温度的瞬时变化率就是

在第2h和第6h时, 原油温度的瞬时变化率分别为–3和5.它说明在第2h附近, 原油温度大约以3 /h的速率下降; 在第6h附近,原油温度大约以5 /h的速率上升.[4]本节课知识总结 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2.求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步骤: (1)求函数的增量Δy=f(x2)-f(x1) (2)计算平均变化率

3、求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1)求位移增量Δs=s(t+Δt)-s(t) (2)求平均速度(3)求极限

4、由导数的定义可得求导数的一般步骤: (1)求函数的增量Δy=f(x0+Δt)-f(x0) (2))平均变化率(3)求极限

三、复习总结和作业布置 [1] 课堂练习

1.函数y=f(x)的自变量x由x0改变到x0+Δx时,函数值的改变量Δy为 ( ) A.f(x0+Δx)B.f(x0)+Δx C.f(x0)·Δx D.f(x0+Δx)-f(x0) 2.若一质点按规律s=8+t2运动,则在时间段2~2.1中,平均速度是 ( ) A.4 B.4.1 C.0.41 D.-1.1 3.求y=x2在x=x0附近的平均速度。

4.过曲线y=f(x)=x3上两点P(1,1)和Q (1+Δx,1+Δy)作曲线的割线,求出当Δx=0.1时割线的斜率.

课堂练习【参考答案】 1.D 解析:分别写出x=x0和x=x0+Δx对应的函数值f(x0)和f(x0+Δx),两式相减,就得到了函数值的改变量Δy=f(x0+Δx)-f(x0),故应选D.2.B 解析:3.解析:

4.解析:

课后习题

1、复习本节课所讲内容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3、课本 P.10习题1.1 A组1,2,3,4.

推荐第9篇:3.1 变化率与导数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2.了解瞬时速度、瞬时变化率、的概念.3.理解导数的概念

4.会求函数在某点的导数或瞬时变化率.过程与方法

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了解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会计算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模型刻画客观世界的作用,进一步领会变量数学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教学难点

平均变化率概念的形成过程.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师】十七世纪,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由于工场的手工业向机器生产过渡,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中突出的成就就是数学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微积分的产生。

【师】人们发现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单位:米)与起跳后的时间t(单位:秒)存在函数关系 h(t)=-4.9t2+6.5t+10.如何用运动员在某些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其运动状态?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急于下结论,而是继续引导学生:欲知结论怎样,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研探。 新知探究 1.变化率问题 探究1 气球膨胀率

【师】很多人都吹过气球,回忆一下吹气球的过程,可以发现,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越来越慢.从数学角度,如何描述这种现象呢? 气球的体积V(单位:L)与半径r(单位:dm)之间的函数关系是

如果将半径r表示为体积V的函数,那么

【分析】

(1)当V从0增加到1时,气球半径增加了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

(2) 当V从1增加到2时,气球半径增加了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 0.62>0.16,可以看出,随着气球体积逐渐增大,它的平均膨胀率逐渐变小了. 【思考】当空气容量从V1增加到V2时,气球的平均膨胀率是多少?

解析:

探究2

高台跳水

【师】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单位:米)与起跳后的时间t(单位:秒)存在函数关系 h(t)=-4.9t2+6.5t+10.如何用运动员在某些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其运动状态?

【活动】学生觉得问题有价值,具有挑战性,迫切想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解析:h(t)=-4.9t2+6.5t+10

探究3 计算运动员在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1) 运动员在这段时间里是静止的吗? (2) 你认为用平均速度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有什么问题吗? 【师】在高台跳水运动中,平均速度不能准确反映他在这段时间里运动状态.【活动】师生共同归纳出结论平均变化率: 上述两个问题中的函数关系用y=f(x)表示,那么问题中的变化率可用式子表示.我们把这个式子称为函数y=f(x)从x1到x2的平均变化率.习惯上用Δx=x2-x1,Δy=f(x2)-f(x1) 这里Δx看作是对于x1的一个“增量”可用x1+Δx代替x2 同样Δy=f(x2)-f(x1),于是,平均变化率可以表示为:

【几何意义】观察函数f(x)的图象,平均变化率

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提示】:直线AB的斜率 【设计意图】问题的目的是:

让学生加深对平均变化率的理解; ②

为下节课学习导数的几何意义作辅垫; ③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 2.导数的概念

探究1 何为瞬时速度2.【板演/PPT】

在高台跳水运动中,平均速度不能反映他在这段时间里运动状态,需要用瞬时速度描述运动状态。我们把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平均变化率近似地刻画了曲线在某一区间上的变化趋势.【师】如何精确地刻画曲线在一点处的变化趋势呢?

求:从2s到(2+△t)s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 解:

探究2 当Δt趋近于0时,平均速度有什么变化趋势? 从2s到(2+△t)s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

当△ t 趋近于0时, 即无论 t 从小于2的一边, 还是从大于2的一边趋近于2时,平均速度都趋近与一个确定的值 –13.1.从物理的角度看, 时间间隔 |△t |无限变小时,平均速度就无限趋近于 t = 2时的瞬时速度.因此, 运动员在 t = 2 时的瞬时速度是 –13.1 m/s.为了表述方便,我们用

表示“当t =2, △t趋近于0时,平均速度趋近于确定值– 13.1”.【瞬时速度】 我们用

表示 “当t=2, Δt趋近于0时,平均速度趋于确定值-13.1”.局部以匀速代替变速,以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然后通过取极限,从瞬时速度的近似值过渡到瞬时速度的精确值。那么,运动员在某一时刻 的瞬时速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由平均速度到瞬时速度的逼近思想:△t越小,V越接近于t=2秒时的瞬时速度。 探究3: (1).运动员在某一时刻 t0 的瞬时速度怎样表示? (2).函数f(x)在 x = x0处的瞬时变化率怎样表示?

导数的概念: 一般地,函数 y = f(x) 在 x = x0 处的瞬时变化率是

称为函数 y = f(x) 在 x = x0 处的导数,

记作

由导数的定义可知, 求函数 y = f (x)的导数的一般方法: 1.求函数的改变量2.求平均变化率

3.求值

【典例精讲】

例1 将原油精炼为汽油、柴油、塑胶等各种不同产品, 需要对原油进行冷却和加热.如果第 x h时, 原油的温度(单位:

)为 y=f (x) = x2–7x+15 ( 0≤x≤8 ) .计算第2h与第6h时, 原油温度的瞬时变化率, 并说明它们的意义.解: 在第2h和第6h时, 原油温度的瞬时变化率就是

根据导数的定义,

在第2h和第6h时, 原油温度的瞬时变化率分别为–3和5.它说明在第2h附近, 原油温度大约以3/h的速率下降; 在第6h附近,原油温度大约以5 /h的速率上升.例2.求函数处的导数.

【小结】

1.求导方法简记为:一差、二化、三趋近.

2.求函数在某一点导数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求出函数在该点的导数;另一种是求出导函数,再求导数在该点的函数值,此方法是常用方法. 【变式训练】

用定义求函数f(x)=x2在x=1处的导数.

【当堂训练】

1.函数y=f(x)的自变量x由x0改变到x0+Δx时,函数值的改变量Δy为 ( ) A.f(x0+Δx)

B.f(x0)+Δx C.f(x0)·Δx

D.f(x0+Δx)-f(x0) 2.若一质点按规律s=8+t2运动,则在时间段2~2.1中,平均速度是 ( ) A.4

B.4.1 C.0.41

D.-1.1 3.求y=x2在x=x0附近的平均速度。

4.过曲线y=f(x)=x3上两点P(1,1)和Q (1+Δx,1+Δy)作曲线的割线,求出当Δx=0.1时割线的斜率.

【参考答案】 1.D 解析:分别写出x=x0和x=x0+Δx对应的函数值f(x0)和f(x0+Δx),两式相减,就得到了函数值的改变量Δy=f(x0+Δx)-f(x0),故应选D.2.B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节课所讲内容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3、课本 P.10习题1.1 A组1,2,3,4.

课堂小结

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2、求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步骤: (1)求函数的增量Δy=f(x2)-f(x1) (2)计算平均变化率

3、求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1)求位移增量Δs=s(t+Δt)-s(t) (2)求平均速度

(3)求极限

4、由导数的定义可得求导数的一般步骤: (1)求函数的增量Δy=f(x0+Δt)-f(x0) (2)求平均变化率

(3)求极限

课后习题

课本 P10习题1.1 A组1,2,3,4.

板书

推荐第10篇:《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率》教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难点:

用观察、猜想、验证的方法探索加法运算律和乘法运算律,发现并归纳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口算下面各题。

9+6=

6+9=

70+20=

20+70=

6×8= 8×6=

30×5= 5×30= 2.故事导入。 《老爷爷养猴子》

如果你是那只小猴子,你会同意吗?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活动一 1.你能用算式验证你的想法吗? 4+6=10

6+4=10

4+6=6+4 2.仔细观察这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3.你能利用生活中地事例解释你的发现吗?

4.用字母ɑ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你能写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吗? 5.小组讨论:用一句话将你的发现概括出来。

汇报: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6.师小结:加法交换律(板书) 活动二

1.在其它运算中有没有这样地规律?举例说明。2.学生汇报

3.你能利用生活中地事例解释你的发现吗? 4.怎样用字母表示上面的规律?

5.小组内用一句话概括规律,汇报:两个乘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6.师小结:乘法交换律(板书) 活动三

你能结合今天学习的知识解释下面计算地道理吗?

358+276=634

5×107=535 3 5 8 2 7 6 1 0 7 + 2 7 6 验算:+ 3 5 8 × 5

6 3 4 6 3 4 5 3 5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填一填。79+42=(

)+79 (

)×50=50×4 846+356=356+( ) 70×3=( )×( ) 280+( )=( )+280 60 ○ 8=8 ○ 60 2.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表示一共有多少个棋子?

3.判断下面算式是否符合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符合的打“√”,不符合的打“×”。

60×7=7×60 ( ) 50+80=80+50 ( ) 30+20=40+10 ( ) 50×4=2×100 ( ) 75+8+25=75+25+8 ( ) 5×6×2=2×5×6 ( ) 4.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75+139+225

5×19×20 5.减法和除法也满足交换律吗?举例试一试。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4+6=10 3×5=15 6+4=10 5×3=15 4+6=6+4 3×5=5×3 ɑ+b=b+ɑ ɑ×b=b×ɑ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率》教学设计 法哈牛学校 王丹

第11篇: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体积的一些知识,下面我想考查一下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请看题。课件出示复习题。

2:我这儿一个问题同学们想知道怎么回事吗?星期天,李静买了一个魔方,她想到刚学习了怎样求正方体的体积,就动手量了一下这个魔方的棱长,并计算出了它的体积是216立方厘米。邻居的大哥哥也有一个魔方,大哥哥告诉李静,他家的魔方大概只有0.2立方分米。李静就纳闷了,怎么有那么小的魔方呢?大哥哥却跟她开玩笑说:“如果你现在就坐在五一班樊老师的教室里,听了她讲的这节课,你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要解决李静同学的困扰,就用到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

3: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相邻两个单位间的的进率是多少?还学过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相邻两个单位间的的进率又是多少?我们刚学过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大胆猜想一下,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凭感觉猜想一下,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等于多少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的体积?

4:数学上很多伟大的发现确实是先由猜想,再经验证得到的。下面咱们就分小组研究,验证你们猜想结果的是否准确。给你们的猜想找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也给在坐的各位老师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 5:各组派代表发言。 6:刚才各位代表都进行了精彩的发言,说得很有道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为什么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我请来了几位五年级的学生,咱们听听他们的想法。好吗?(课件演示)

7:他们的想法可能和咱们班一些同学的想法不谋而合。咱们知道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那么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你能推算出来吗?道理和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类同,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8:请大家把书翻到第34页,这就是本节学习的内容,请大家看一看,并把书上没有完成的内容填一填。

9:既然大家找到了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那么就可以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课件出示例3) 10:现在咱们能帮李静解决困惑了吗?

11: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再来一个问题挑战一下?(课件出示例4)请同学们将答案填到书上。

12:现在老师想考查一下各位同学到底掌握得怎么样,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做一做的1-2题。

13:读“你知道吗”。看来我国的文化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我们的古人又是勤劳和智慧的,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将这种精神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14:总结。 15:作业。

第12篇: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70-72内容及练习十六相应练习[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面积的概念并掌握了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探究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采用复习旧知、引出新知的方式,提出学习课题,即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那么,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例6引导学生讨论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算出边长1分米即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对于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则由学生自己依次类推。教学时,先让学生回顾常用长度单位间的进率,由此引出课题。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常用长度间的进率与相应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规律,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时,相应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就是100。

[教学目标]

1、知道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面积单位间简单的换算和改写。

2、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建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关系。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对于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理解与运用。 [教具准备] 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抢答比赛:1米=( )分米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1米=( )厘米

师:同学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米、分米、厘米;进率是10) 师:常见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用抢答比赛的游戏方式复习已学知识,不但可以为本课新授内容做好铺垫,而且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师: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师出示1个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动手操作,可用学具摆、用直尺量) 学生可能会说:

①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横排摆10个,竖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10=100(个); ②直接用尺子去量,边长是10厘米,所以面积为10×10=100(平方厘米); ③边长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所以面积为10×10=100(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自己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同时又避免了学生对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死记硬背。] (2)师小结:根据刚才我们得到的结果,想一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练一练:

3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9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4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设计意图:学习完新知后,立即通过几个基本性的练习,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巩固新知的效果。]

2、探究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出示:1平方米=( )平方分米。 生可能会回答:

①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为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所以推出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也是100; ②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平方分米),所以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 (2)出示课件图形验证上述结果。 练一练:

8平方米=( )平方分米5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学习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基础,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达到掌握新知的效果,自己自学得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3、师小结。

(1)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这三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你们发现了什么? (2)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进率。

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三、智慧岛

1、口答

2、做一做。课本71页。

3、实际应用。

(1)、一副长方形的宣传画长20米、宽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2)一块正方形的交通标志牌,边长为80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3)、学校的花园里有一个写着爱护花草树木的牌子,你能算出它的面积吗?合多少平方分米?(长150厘米,宽2米)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检测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对题目中单位是否统一作为监测点,以求学生对新知达到巩固的目的。]

四、小结:小朋友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你知道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练习十六第1题,第2题。

六、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教学建议:在数学概念学习中,机械学习是指学生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更不理解与有关概念的联系。有意义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所学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了解与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建议要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往往是认识的起点,学习的开端。用好直观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对于掌握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让学生探究,主动获取结论。为了改变以往教学中,过于强调单纯的接受学习,而且是以被动接受为主的倾向,有必要选择。

第13篇:1.1变化率与导数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道了物体的运动规律,用极限来定义物体的瞬时速度,学会求物体的瞬时速度掌握导数的定义.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物体的瞬时速度的意义和导数的定义.【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物体的瞬时速度的意义和导数的定义.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 标签

变化率与导数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课后习题

第14篇:升和毫升的进率教学设计

升和毫升的进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1升=1000毫升,或1L=1000ml,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实验,经历小组合作探索“升”和“毫升”之间换算关系的过程。

3、体验“升”和“亳升”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重点: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升和毫升之间换算关系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毫升和升分别用字母“mL”和“L”表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品用升和毫升作单位,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师播放幻灯片,指名读一读。

二、激趣引新

1、学生猜测

师:通过读幻灯片上的物品,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1:我发现有的物品用升作单位,有的用毫升作单位。 生2:我发现容量比较大的物品用升作单位,容量小的用毫升…… 师:那升和毫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分组实验

师:谁的想法正确呢?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大家看我的左手拿的是100毫升的量筒,右手拿的是1000毫升的量杯,大家猜一猜,用我这个量筒装入100毫升的水倒入1000毫升的量杯,几次能够1000毫升?下面我们分组作个小实验。 师:在实验之前,我讲一下实验要求: ⑴ 看清楚量筒的刻度

⑵ 每次装入量筒的是100毫升,而不是装满量筒,从水槽中取水。 ⑶ 记录倒入的次数和每次倒后量杯中的毫升数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倒的次数,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师:下面我们分组汇报倒的次数。 学生汇报倒的次数 实验可能出现的情况

1、倒了10次但是量杯中水不够1000毫升

2、倒了10次量杯中的水超1000毫升。

如果出现了上述情况,要说明可能是倒的出现了失误,教师要说明实验要认真严密。

4、板书关系式

师:对很好,就是10 次。1000毫升也叫1升 所以1升=1000毫升 1L=1000mL

三、试一试,我能行 玩跷跷板(动画演示)

帮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解决问题,选对了大头儿子就可以摘到苹果,选错了大头儿子会从跷跷板上摔下来。

9000 毫升 =( )升 (9 90) 一个开水瓶能装水3(毫升、升) 6升80毫升=( )毫升(6800 6080) 一 瓶 眼 药水 5 (毫升、升

四、拓展延伸

1、献血

A、一般成年人,体内一般约有4升800毫升血,是多少毫升?

师:同学们,医学专家告诉我们,献血不仅仅是献爱心帮助别人,而且能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你回去也会劝你老爸去献血吗?会的请举手(师生统计)。 B、如果每位老爸都献血200毫升,这(27)个老爸一共能献多少血?

2、购物游戏

幻灯片演示一袋酱油250毫升9角,一瓶酱油1000毫升3.2元。 1.(1)1瓶酱油和几袋酱油同样多? (2)那种酱油便宜?便宜多少?

2.(1)1瓶洗衣液有750毫升,4瓶洗衣液有多少升? (2)每瓶洗衣液的售价是12元,买4瓶需要多少元钱?

五、课堂小结

升与毫升给你留下什么感觉?你还有什么遗憾?

板书设计:

升和毫升的进率 1升=1000毫升 1L=1000mL

第15篇: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王昉

教学目标: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和名数的改写。

教学重点: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用具 : 投影仪和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如教材第37页的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长度的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面积的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你知道每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二、独立学习

自学提示

(一):

(6分钟)

(1) 当正方体A的棱长是1分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

(2) 当正方体B的棱长是10厘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正方体B与正方体A 的体积有什么关系?那么,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

(3) 而1分米是多少厘米?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那么,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 自学提示

(二):

(5分钟) (1)、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加以比较,有什么发现?完成课本第46 页表格。

(2)、你会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吗?试一试 3.5立方米=---------立方分米

三、自学检测:

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立方米=-------立方分米

思考:

(1)怎样把高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 (2)怎样把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 做一做:

8立方米=(

)立方分米

0.54立方米=(

)立方分米

34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96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四、展示讨论:

1、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立方米=-------立方分米

2、高变低应-----------,低变高应------------

五、师讲评总结、生汇报

( 4分钟)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同理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从上面可以看出,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8立方米=( 8000 )立方分米

0.54立方米=( 540 )立方分米

3400立方厘米=(

3.4 )立方分米

96立方厘米=( 0.096 )立方分米 时间:(5分钟)

六、练习、对改

6分钟

填写第47页例

3、例

4、“做一做”。要求:

1、先安静独立完成

2、对改:互换要安静、迅速,对改要用红笔,细致批改,发现问题。改后统计错误有几处,写在作业后面。

七、、堂清、对改 (8分钟 )

内容:顶尖教案“基础练习”

八、盘点收获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在小组内自由发言的形式说收获。

九、统计各小组得分,表扬优秀小组。

教学反思:

第16篇::《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以及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堂课我设计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计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了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归纳,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理解和掌握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2、会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并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转化。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4、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性,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1 1000,并能正确地进行体积单位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归纳,使学生能探究出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

(1)6米=(

)分米=(

)厘米 5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700厘米=(

)分米=(

)米 8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4、我们认识了哪些体积单位?这些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各是多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板书: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二)探究新知

1、推导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间的进率。

2 课件出示: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因为1分米=10厘米,如果把棱长1分米改写成10厘米,那么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又是多少呢?(课件出示: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

学生计算:10×10×10=1000(立方厘米)

同一个正方体,它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分米或者1000立方厘米来表示,说明这两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比较总结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推导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进率 推算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可以划分成1000个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0×10×10=1000(立方分米) 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3、用一句话来概括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师生总结: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4、思考: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

5、比较相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6、体积单位的互化

从高级单位、低级单位之间的转化是怎样进行的。

3 体积单位间的转化与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换算的方法相同。

(1)出示教学例3 3.8立方米=( )立方分米 2400立方厘米=( )立方米

看一看问题是从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换,还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换?

对比例3的这两道小题有什么不同?

高级单位→低级单位,用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低级单位→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教师小结: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1000,所以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把体积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1000,所以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2)教学例4 课件出示:一个牛奶包装箱上的尺寸:50×30×40。这个牛奶包装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箱上的尺寸一般是长、宽、高,单位:厘米)

方法一:V=abh=0.5×0.3×0.4=0.06(立方米) 方法二:V=abh=50×30×40=60000(立方厘米)=60(立方分米)=0.06(立方米)

三、巩固练习

1、口答,说出计算过程。

1.02立方米=( )立方分米 98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68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209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0.55立方米=( )立方分米 8.63立方米=( )立方分米

0.6立方米=( )立方分米 1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2.8米=( )分米 60厘米=( )分米

2、一块长方体钢板长2.5米,宽1.6米,厚0.03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17篇: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一、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p82-8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建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知道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推理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探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四、教学难点

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五、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1平方米的题卡、直尺。

六、教学过程

①创设问题,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人们测量物体的时候用到了哪些长度单位? 生: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师:最常用的长度单位是米,分米,厘米,(板书) 师:常用的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生:这些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板书:1米------10分米----------100厘米) 师:你们学过的面积单位都有哪些呢? 生: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板书)

师:我们知道常用的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你们想知道常用的相邻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好不好?(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②探究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间的进率

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图形(展示题卡,出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用尺子量一量边长,然后算一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交流想法,并说出理由。

组1: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我们用尺子测量它的边长是1分米,所以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教师接着写1平方分米) 师:哪个小组和这个小组的答案不一样? 组2: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我们用尺子测量它的边长是10厘米。面积是10*10=100平方厘米。(板书100平方厘米)

结合课件:师总结:刚才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各有各的理由,有的小组算出了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有的小组算出面积是100平方厘米,这两个答案都是正确,它们都是正方形的面积,只是表示的单位不同。

师:根据刚才的回答,请同学们想一想,1平方分米和100平方厘米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生: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齐读、倒读熟记关系)

师:根据这一关系,你知道2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3平方分米呢?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自己说几句这样的话吗? 学生举例。

师:2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生:2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师: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生: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你也能象老师一样反过来举几个例子吗? 学生举例,进一步巩固进率。

③探究平方米和平方分米间的进率。

师:既然同学们知道了1平方分米里面哟100个1平方厘米,你们 说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进率是多少呢?

生: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板书:进率100)

师:谁知道1平方米=(

)平方分米?在小组内讨论,汇报,说出理由。

生:1平方米=500平方分米。因为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见的进率是100,所以推出平方米和平方分米间的进率也是100。 师:你们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同意。

师: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教师出示课件,课件上显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学生结合图形考虑)。

生: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平方分米),所以说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师:你真是了不起,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同意)教师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师:2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呢?4平方米呢?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300平方分米=(

)平方米呢?依照老师互相举例,加强关系进一步认识。

师小结: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是相邻的面积单位,每个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板书--------进率是100)

生1:我发现1米=10分米,那么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生2:我发现1分米=10厘米,那么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生3:我发现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对应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就是100。

生4:我发现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师:你们发现的可真不少,那你们能用刚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吗?

④ 拓展练习,解决问题。

1、你能快速说出答案吗?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8平方米=(

)平方分米

10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1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6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12平方米=(

)平方分米

24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3、判断对错。

⑴、18平方分米=80平方厘米。

⑵、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和周长一样,都是16平方米。

⑶、我们学校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合500平方分米。

第18篇:《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隆德三小 汤建雅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及空间观念。

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生生合作的学习精神,乐于助人的集体精神。教学重点: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和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卡片若干。 学情分析:

本内容是教科书的第82~83页例4及练习二十的相关习题。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面积的概念并掌握了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探究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应该说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从学习长度单位的进率到学习面积单位的进率,是认识发展的一次突破。学好本课内容,不仅能巩固前几节课知识,还能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为以后学习立体图形打下基础。由于相邻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受负迁移影响,学生计算面积进率时容易出错。例4教材采用由旧引新的方式,提出学习课题,即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那么,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教材采用1∶1的比例画出了1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在正方形内用虚线画出了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算出边长1分米即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至于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则由学生自己依次类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复习旧知

1、师:同学们,大家喜欢交朋友吗?(喜欢)那老师今天就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大家想不想认识?(想)

2、课件出示(喜洋洋图片)

师:嗨!同学们好!同学们都知道喜洋洋非常的聪明,它今天来时还带来了一些问题想考考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和喜洋洋挑战?(想) (课件出示复习题)指名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真聪明!连喜洋洋都难不住你们,那老师也忍不住想考考你们了。

二、自主探究 得出结论

(一)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出示1平方分米)这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分米,谁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因为它的边长是1分米,所以它的面积是1×1=1(平方 分米)

师:(出示1平方厘米)这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厘米,那它的面积是多少呢?你知道吗? 生: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因为它的边长是1厘米,所以它的面积是1×1=1(平方厘米) 师:(同时举起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那老师想问一下你们知道1平方分米里面包含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吗?也就是说将1平方分米划分成1平方厘米这么大的小块,一共能划分多少块? 师:请同学们大胆地猜猜看。 生:自由猜测,老师指明回答。

师:同学们的猜测可真多!那这些都只是我们的猜测,到底有多少块,还需要我们动手来验证。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同桌二人合作,拿出自己学具袋里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和许多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来验证1平方分米里面到底包含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 生:同桌二人合作,教师巡视。

师:好!那组同学有结论了,站起来说给大家听。

生1:我们用摆的方法,将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一共摆了100个,所以1平方分米里面包含有100平方厘米。 师:这位同学用摆的方法,主意不错!我们一起将他的这个方法再看一遍。(课件演示摆的方法边讲解)

生2:摆的方法太慢了,我们用直尺直接去量这个正方形的边,边长正好是10厘米,所以它的面积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你们用量的方法,果然方便了不少,聪明!

生3:我们还有更快的,我们知道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所以它的面积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这个方法简直是太妙了!我们再来把这个方法看一遍。(课件演示换算的方法边讲解)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有的用摆、有的用量、有的用换算,虽然方法不同,但是我们都得出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课件出示结论)学生齐读

(二)知识迁移(推导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师:(出示1平方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米,那它的面积是多少呢?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因为它的边长是1米,所以面积是1×1=1(平方米) 师:(同时出示1平方米和1平方分米)那同学们又知道1平方米里面包含有多少个1平方分米吗?

生:100个,这次不用摆了,因为1米=10分米,所以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分米),所以也就是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学生边说教师边课件演示) 师:说的太棒了!能从刚才哪几种方法中选择最简便的方法得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那么通过两次验证我们已经得出了(课件出示)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所以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三、激发欲望 巩固练习

师:老师越来越感觉到咱三(6)班的孩子真是太聪明,太有智慧了!老师现在立刻就想带大家去智慧岛,看看哪里还有些什么问题等着我们这些聪明的孩子去解决,愿意去吗? 生:愿意

师:好!出发。刚一上智慧岛,小兔子就来找我们帮忙了,原来捣蛋鬼在它家门前设了好多关卡,只有回答对了关卡上的问题,它才能回到家。同学们,还犹豫什么呢?赶快帮助小兔子呀!

生:指名回答习题,并说明是怎样想的。

师:看到我们帮小兔子顺利地回到了家,有一个我们同学们肯定都认识的朋友它也急急忙忙向我们跑来,(课件出示灰太狼)他来干什么?原来红太狼今天给它布置了一样作业,他想请同学们替它批阅一下。(课件出示判断题) 生:指名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师:我们以后一定不要像灰太狼那样不好好学习,要像人家喜洋洋学习,这不它今天又给自己做了张学习桌,同学们能算出这张桌子的桌面面积吗? 生: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做。 师:集体纠正。

师:羊村长今天正在给它的实验室铺地砖,看到同学们这么厉害,想请同学们帮它算算需要多少块地砖?(课件出示习题) 生:学生做题,指名回答。

四、回顾反思 布置作业

1、师:在智慧岛上,同学们一下子就帮助了这么多的朋友,你们替自己感到自豪吗?那就让我们给自己鼓鼓掌吧!

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哪怕一点点都说出来好吗? 生:谈收获。 课堂检测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5平方米=( )平方分米

2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一张写字台的台面长是13分米,宽是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合多少平方厘米?

第19篇:幼儿园中班教案《挠挠大怪物》

中班教案《挠挠大怪物》适用于中班的游戏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在和大怪物玩挠痒痒的游戏中,熟悉身体的各个部位,并愿意说说它们的本领,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挠挠大怪物》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在和大怪物玩挠痒痒的游戏中,熟悉身体的各个部位,并愿意说说它们的本领。

2、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3、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游戏规则简易图

3、手偶

4、绘本《挠挠大怪物》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疑【教师引出挠痒痒这一游戏,让幼儿对活动充满兴趣,愿意参与,同时,向幼儿出示大怪物的形象,引起幼儿的好奇,并鼓励幼儿乐于接受挑战。

1、师:孩子们来来来,让我们坐到一块儿来,瞧,今天这儿真热闹。赵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玩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就叫《挠痒痒》,你们有没有玩过这么刺激的游戏啊!

师:想想,你身体的哪些部位特别怕痒啊?

小结:看来,每个人都有怕痒的地方哦,可是,今天的这个游戏就是要来挠你的痒痒哦,你们还敢不敢接受挑战啊?

师:厉害,你们都是敢于接受挑战的孩子噢。

2、师:接下来,我们必须来认识一下,今天和我们一起来玩这个游戏的新朋友。它是一个大怪物,一个看上去有点怕怕的大怪物哦!那你觉得他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很害怕?

小结:哈哈,就像你们说的,它长得真的有些古怪哦!不仅如此,告诉你们哦,它最厉害的就是特别会挠痒痒,它的小爪子一动,就会让你浑身痒起来,今天居然是它和我们玩这个游戏,你们觉得有把握获胜啊!

3、师:哦耶,我为你们骄傲!遇到有挑战的事,照样能勇敢接受,佩服。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和大怪物玩这个游戏吧!

二、共同游戏【以游戏的形式进一步展开活动,通过两轮游戏,使幼儿在玩中学,愿意说一说身体部位的本领,并学会听清要求,遵守规则,引导幼儿体验挑战成功的积极情感。

1、第一轮游戏师:第一轮游戏大怪物来挠我们的痒痒哦!仔细看,游戏的规则就在这儿。

(1)不许笑!当大怪物挠你痒痒时,你要忍住,不许笑。

(2)用心记!请你记住大怪物挠了你身体的哪个部位。

(3)大声说!请你们大声说出自己刚才被挠了哪些部位。

师:听清楚游戏规则了吗?谁愿意说说的。

师:能做到吗,那么游戏就正式开始了。

提问:刚才你被大怪物挠了哪儿?你知道这个部位可是有大本领的哦?说说他们的本领。

小结:原来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有这么厉害的本领,小朋友们都离不开它们。大怪物表示很吃惊,居然有一群孩子不怕它挠痒痒,厉害!看来第一轮游戏你们胜利了!

2、第二轮游戏师:突然在想,如果我们挠大怪物的痒痒,又会怎样呢?这一定是一件极有趣又神奇的事哦,不过,需要一点小胆量哦,谁敢挠挠大怪物的痒痒啊?

师:瞧,大怪物已经吓得躲进了电视屏里,想玩吗?听清游戏规则。

(1)大声说,你想挠挠大怪物身体的哪个部位。

(2)仔细看,大怪物被挠痒痒后发生了什么事。

师:听清游戏规则了吗,那么第二轮游戏就正式开始了?谁愿意来试试挑战大怪物的呀?

小结:哇,原来身体的各个部位扭一扭、转一转,还可以发生这么有趣的事情,身体可真是神奇呢。

三、完整欣赏绘本【引导幼儿与教师一起完整欣赏绘本,使幼儿对阅读绘本产生兴趣,并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体验。

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把大怪物从头到脚都挠一遍,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其实我们今天和大怪物玩的这个游戏,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故事的名字叫做《挠挠大怪物》,你们有空的时候可以和朋友一起和大怪物玩游戏,去挠挠大怪物。

小百科:挠是指轻轻抓,痒。

第20篇:垫资困挠施工企业

垫资困挠施工企业

垫资施工是建设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需要,这种形式在国际上也是常见的。

生存的压力迫使施工单位对业主的苛刻条件只能委曲求全,所以明知垫资施工是一个火坑也要往里跳。

垫资,对于施工企业曾起过“激素”作用,但目前已是一剂“鸦片”,让施工企业不自觉地活在虚假账面所搭建的伊甸园里。

难怪有人这样形象的比喻,垫资施工最早只是施工企业患了“感冒”,自从近几年成了“行规”之后,就发展成为“肺炎”和“心绞痛”了。

众所周知,垫资施工在工程建设领域是一个公开的秘密。近几年来,垫资施工问题成了困扰施工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不仅严重干扰了工程建设管理,而且严重制约了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

何谓垫资施工,一般是指承包单位以自有或筹措的资金,为建设单位完成部分和全部合格工程后,方可在一定时间内收加资金本息的行为。也有认为在承包工程过程中,承包人应发包人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以借款给发包人或垫付材料费、人工费或其他费用的方式进行施工,再另外按约定向发包人结算的施工方式也属于垫资施工。垫资施工的实质是民间经济组织间的一种特殊融资方式,也是国际工程建设行业通行的一个惯例。

垫资施工的演变

人们知道,工程建设耗资巨大,在建设过程中,尤其在建设前期,一般没有效益产出,这就需要业主有足够的项目资金。业主的项目资金来源主要有:自有资金、银行贷款、财政拨款(政府投资项目)、债券、商品房预售款等,一旦项目资金不能满足建设需要,业主就要另想办法,司空见惯的方式就是要求施工企业垫资。

那么,从何时起在我国工程建设市场刮起垫资施工之风呢?垫资施工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那时工程建设市场从计划经济模式逐年转向市场经济模式,大量施工队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农村施工队伍不在少数,他们那种年终分配的模式影响了工程建设市场的结算方式。为了在工程建设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他们往往采取先干后结账的方式承揽工程,逐步开了垫资施工的先河。到了20世纪90年代,各地的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资金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业主自然而然地抗起垫资施工的大旗。不少地方政府为了早日改变地区面貌,出政绩,不断铺大项目摊子,没有资金争着上,有点资金全面上,逼着施工企业垫钱上,寅吃卯粮已不鲜见;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更是把施工企业垫资施工作为降低资金成本、转嫁经营风险、榨取施工企业利润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迫于建设队伍大于建设任务、建设任务大于建设资金的建设市场状况,不少施工企业为取得工程合同,不惜饮鸩止渴,采取垫资施工方式参与竞争。在相互的推波助澜下,垫资施工之风愈演愈烈,涉及面越来越广。

垫资施工的起因

垫资施工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垫资承包现象的蔓延与投资法规的缺失相关,政府投资项目需匹配部分资金,而匹配资金缺乏必要的资金保证监管,有时不能及时到位;个别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扩大建设规模,突破计划投资,造成资金缺口;开工建设项目,工程建设前期资金储备不足,要求施工企业垫资;诚信的普遍缺失是逼迫施工企业垫资承包的重要原因,有的人为追名逐利,恶意利用施工企业急欲揽工程的心理,设下圈套上项目,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人纯粹出于捞取回扣的目的,铺摊子搞工程;还有相当部分的业主则是受计划经济思维的束缚,总想着“不花钱办事,花小钱办大事”。

“三边”工程导致垫资高。在工程建设行业不乏有一些“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在工程资金来源和工程造价不确定的情况下仓促上马,就直接导致施工企业垫资的比重。以北京市某施工企业建的“南厢”“西客站”市政配套等4项重点工程,1993年底即已全部完成,但6年后办理竣工结算时,由于没有工程造价,欠款数无法确认,致使工程款无法催收,从而形成企业垫款的既成事实。

只有“垫”才有“权”。由于工程建设行业里施工队伍供过于求,施工单位只好以垫资施工为手段取得工程项目的承揽权。如,北京某公司曾为承揽一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欧陆经典项目,在按承诺基础部分建设全部垫资的基础上,又与其签订了结构部分垫资50%的协议,其垫资部分超过了工程造价的50%。企业虽然取得了1.5亿元、上万平方米的施工项目,却付出了8500万元垫资以及自身流动资金严重不足的代价。

开发商“借”施工企业“下蛋”。一些私营开发商由于其资金有限、投资项目规模较大,往往只在项目前期投入少量资金,然后利用工程建设行业卖方市场的优势,大量占用施工企业资金进行项目建设,待房屋销售后再支付工程款,从而形成开发商“借鸡下蛋”,施工企业为开发商“打工”的极不正常的局面。审计调查发现,北京某施工企业1997年承建的慧忠北里住宅楼项目,1998年竣工,且房屋已全部售出,但开发商至今未偿还住某施工企业的垫资款,而是继续用此款开发新的子项目,使该施工企业的4973万元的垫资无法收回。

贪“多”图“大”是罪魁祸首。开发商资金不足或资金不到位,开发项目过多、开发面积过大是造成施工企业垫资额过大的主要原因。据调查,北京市住总、城建集团施工项目的主要来源是某大型国有开发企业开发建设的居住小区和商住楼,这些项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施工企业业务不足的状况,但同时也造成了集团公司大量垫资施工。截至2005年底,在承建某国有开发项目上的垫资就达32.89亿元,占垫资总额的34.62%。

垫资施工的形式

工程垫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可有不同的分类标准:

从垫资的时间及程度上讲,工程垫资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带资施工,亦可称之为前期垫资形式,主要表现为由承包商垫付预付款或部分进度款,在工程进行到一定阶段(通常是基础零后),承包商通过进度款的形式收回已经垫付的全部或部分资金。二是形象节点付款,亦可称之为阶段性垫资,主要表现为承包人以自有资金完成节点工程如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装饰工程时,发包人在扣除约定的用于保修等事项的比例后支付相应部分的工程价款。三是低比例形象进度付款,亦可称为按进度款比例垫资,系指承包人在完成阶段性施工或节点工程施工后,发包人仅以较低的比例支付工程价款,使承包人不但拿不到前一施工阶段的进度款,而且继续对随后的工程进行垫资施工。四是工程竣工后付款,此种方式亦可称为完全垫资,或100%的垫资施工,指承包人在前期的开工及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需完全依靠自有资金完成工程,待工程竣工后才能够期冀得到工程价款。

从垫资用途上讲,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垫付用于建设工程的设备、材料采购;垫付工程施工的人工工资和社会保障等费用;垫付手续费用,如,由施工单位代办施工许可证并垫付相关费用;施工单位向发包方支付工程抵押金或质量保证金等。

从垫资实现手段上讲,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资金形式,俗称“硬垫”,即施工单位先打款给开发商,然后开发商再将这笔款项转给施工单位,走一个开发商支付施工款的形式,实质上这笔款项是施工单位自己的。另一种形式是以实物垫资,俗称“软垫”,即施工单位出资购买或利用自己的设备、材料进场施工,待施工到建筑物的一定部位后,开发商才开始付款。

垫资施工的特征

涉及投资主体范围广泛。目前要求施工企业垫资施工的业主从过去较为单一的房地产商和部分台、韩投资商,发展到现在已经涉及有关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外商投资企业等各行各业。

垫资形式多样化。为了获得工程的承包权或少投入资金,施工方和建设方绞尽了脑汁,出现了多种的垫资方式,有垫付工程款的,有为业主提供贷款的,有提供担保的,有降低工程进度款拨付比例的,诸如此类,名目繁多。

垫资工程实体进度涉及工期长、垫资数额巨大。工程垫资已经由过去简单的承担基础、几层以下主体结构、涉及数额几百万发展到了现行的动辄垫资至主体完成(高层建筑)、涉及金额数千万元的程度,很多工程业主也把吸引垫资作为本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

工程垫资的盲目性越来越大。垫资施工已经成为一种风气,在此类问题上,有市场竞争激烈的结果,也有部分地方政府盲目圈地建设工业园区、高科技园区以及在招商引资方面把关不严,致使引资项目资金不能足额到位等因素。企业在选择工程项目的时候,往往没有科学的论证和调研,一味追求项目中标而盲目垫资。

垫资施工的表现

“不搞工程,看不出政绩!”尽管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十分困难,但为官一任,总要干些“实绩”让人看看。因而在“少花钱多办事”或者“不花钱也办事”的思想指导下,框墙头、建厂房,“筑巢引凤”拉摊子;扩城区,提品位,建桥筑路搞绿化。资金问题是“财政拿一点、引资单位出一点、向上争取一点,也请施工企业垫一点”。另外,鼓动房地产开发商“滚动开发”,精明的开发商取得合法用地手续后,先与施工企业订立交纳上百万元的押金协议、甚至先垫50%的工程款,并要求到账后方可邀其投标。

“老赊的用户渐停,新赊的客户少付”。水泥、黄砂、砖头、石子、钢材等建材的供应商虽已成为不少三角债的债主,成了冤大头;但生意不能不做,情愿少挣或者说不挣钱。因此,对老赊的用户还点欠款,赊点料;对新客户定好协议,交些定金再供货。尽管如此,事实上,也有不少垫资的项目经理是“骗了老朋友,再骗新朋友”。

“工程少不得”。有的地方对垫资工程进行了严厉整治,杜绝了一些现象。但发觉施工项目锐减,一时间死气腾腾;有关管理部门业务量迅速下降,有些部门庞大的监督管理人员无处可去,只好留在办公室,工资经费无着落,上访告状不断,单位难以稳定,还危及到地方的稳定。因此,有关管理部门采用“有工程,才有为、有权、有钱、有位”的指导思想,对垫资工程既不提倡,也不反对。事实上,这就是对工程垫资的一种默许。

垫资施工的影响已成为拖欠工程款的源头之一。从笔者掌握的情况看,个别施工企业已拖欠职工工资达一年之久,使职工生活因此陷入困境。不仅如此,这些施工企业还严重拖欠着社会养老统筹金、职工医疗保险金等应缴纳的社会费用。据统计,在拖欠社会统筹金在千万元以上的单位中,施工企业占了很大比例。如,2005年5月至6月,某市重点检查的全市730个在建项目、556家施工单位中,发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单位57家,涉及农民工1800人,涉及金额114.7万元。

垫资施工造成的后遗症常常殃及无辜。2005年,一建筑工程队垫资39万元,将某镇新建教学楼建成交工,学生搬进新楼读书,这本来是件大喜事。然而,由于建校款难以落实,学校大门多次被锁,全校6个年级14个班400多名学生只能露天上课。2005年,由于拖欠建校工程款,仅陕西某县先后就有10所学校的大门被锁,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上课。

垫资施工引发连锁不幸。西安一位消防工程承包商庞家琪在新疆库尔勒签订的工程合同,不仅使自己重病缠身时讨要不来本属自己的救命钱,而且将兄弟姐妹7个家庭拉入清欠、集资泥潭,另外还因工程款不到位殃及70位民工和9家材料供货商,给许多家庭带来不幸。

垫资施工也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据北京《法制晚报》2006年2月27日报道:庞某伙同他人利用许多建筑公司急于承揽工程的心理,先后诈骗5家公司共计17万余元。庞某现已被石景山法院以合同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原来,2002年3月至4月间,庞某伙同孙某(已判刑)在某大厦内租用房间作为办公地,然后虚构了中国乾通经济技术开发中心,并谎称有工程,诈骗5家公司共计17万余元。

形成巨额债务链,阻碍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众所周知,施工企业用来垫资的资金来源无非是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就国内的施工单位来说,目前具备较强融资能力的并不多见,因此垫资能力非常有限。许多施工单位只好采取拖欠供应商、分包企业、工人工资等方式来缓解垫资资金不足,由此形成一环接一环的债务链。如果处在源头的业主不能按时支付工程款,则债务链无法解开。不少业主因经营不善而导致的建设资金无以为继,还有不少业主把占用施工单位的资金作为经营之道,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按时足额支付工程款,久而久之,债务链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

垫资工程是施工企业心中永远的痛。前不久,笔者与一位施工企业的老总谈及垫资施工问题,这位老总大倒苦水:“我们简直被垫资施工坑苦啦!”据这位老总说,5年前,他们承接了某市的一家大型企业的28层商住楼工程,工程量为8000多万元。为了承揽到这项工程,在压级压价又垫资额高达1000多万元的情况下,他们竟毫不犹豫地签了合同。于是,他们通过向银行高息贷款和向职工高息集资,最终筹措到了1000多万元工程垫资费用,如愿地把工程拿到了手。但后来的情况发展却让他们始料不及。原来,这项工程也属于政府没立项的“黑工程”。至今,5年过去了,为了向甲方追讨当初的巨额垫资,他们专门组织了一班人马常年奔波于甲方和法院之间,所花费的财力、精力无数,而每年的债务却因为高息在不停地增长。为了应付因此项工程带来的几十家供货商的经济纠纷,以及偿还拖欠银行的巨额高息贷款和职工高息集资,这家企业的领导早已焦头烂额,苦不堪言。

垫资施工缘何成怪圈

建设资金短缺是垫资施工的温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一直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GDP以每年接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支撑经济高速发展的是大量的固定资产投入,据统计资料表明,2005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达88604亿元,比2004年增长25.7%。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使建设市场一片繁荣,但同时也引发出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虽然我国经过多年改革,已迈进了市场经济的轨道,但投资、融资的体制还没能适应市场变化,尤其是融资的渠道不够畅通,建设资金捉襟见肘的现象比比皆是,在此情况下,要求施工单位垫资就成了一种重要的融资手段。

查处垫资施工行为的难度较大。虽然四部委联合发出了《通知》,但多年来真正因垫资施工而受到行政处罚的案件却寥寥无几。其原因是:其一,垫资施工由于受到政府规范性文件的限制,故承发包双方不会在正式合同上明示垫资条款,一般都是用正式合同外的协议来确定垫资内容的,即所谓的“阴阳合同”。由于这属于违规行为,故双方对此都讳莫如深,决不轻易示人,这就给执行部门查处此类行为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其二,经济发展是绝大多数地方政府的重点,因此对投资商的违规行为睁一眼闭一眼也不足为怪。其三,很多政府投资的工程也在要求垫资施工,同级(或下级)的执法部门对此根本就无能为力。因此,对垫资施工就形成了人人喊打却无人真打的奇怪现象。

施工单位缺乏维权手段。施工单位虽对垫资施工怪圈深恶痛绝,但又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其原因有:其一,项目是施工企业的生命,在当前垫资施工盛行的工程建筑市场,处于弱势的施工企业为取得项目是难以拒绝垫资要求的。其二,施工企业缺乏维权手段,虽有政府的《通知》在手,但施工单位绝不会用它来抵制业主的垫资要求——除非不想干了。一旦因垫资引发了拖欠工程款,施工企业也不能拿《通知》来保护自己,因为施工企业也是违规者。其三,施工企业怕打官司,追求工程款官司打起来不仅时间长、成本高,同时还得罪了业主,一旦在业界传开,还会影响其在工程建设市场上承接工程,赢了官司却丢失了市场,最终得不偿失。

挠率教学设计
《挠率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