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教学方法改革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19 08:32:35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电磁学教学方法改革

物理学本科《电磁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巫山之云

1、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高等学历的培养目标有明确的定位:“第十六条 高等学历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高等学历教育应当符合下列学业标准:

(一)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把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

(二)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把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把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从高等教育法中可以看出, 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的是有区别的:专科培养的是具有某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初、中级人才;培养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具有某一专门技能,能从事某一种职业或某一类工作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而本科培养的是较扎实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专门技术工作或科学研究工作初步能力的高级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科学工作的一般方法,能正确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以适应和胜任多变的职业领域,因此,作为担任本科教学工作的教师,对知识的讲授不仅要向学科的纵深发展,还要注意学科间的横向关系,与此同时,本科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内容的改革尝试

电磁学是本科物理学专业的主干课同时又是专业基础课,电磁学在物理及其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按照近代观点,物质的电结构是其基本组成形式。电磁场是物质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磁作用是基本相互作用之一。因此,电磁学对后续课程及将来进一步的理论学习无疑是极为重要的,是必不可少的基础。

多年来,许多院校的物理类专业无论是专科还是本科,选用的电磁学教材都是赵凯华或

[1-3]梁灿彬等编的《电磁学》,作为转升本后的院校,面对同样的教材,不同的培养层次,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上,既要根据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又要结合当前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趋势以及自身学校和学生所处的层次来进行。下面是笔者担任本科电磁学教学几年

[2-3]来,对所选用的梁灿彬等编的《电磁学》教材所作的处理,基本出发点就是:以电磁学基本理论的系统性与基础性为主,兼顾开放性与选择性。具体做法是:(1)在讲解系统理论的同时,适当介绍电磁学前沿的一些发展动态及电磁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讲电阻、电阻率时可介绍热敏电阻、光敏电阻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讲霍耳效应时,可结合一般的霍耳效应介绍整数量子霍耳效应和分数霍耳效应、磁流体发电;讲电与磁的相互作用时可介绍超导体的电磁特性、磁悬浮列车;结合电路和磁路可介绍磁记录的磁头;此外还有如生物电磁效应和医学应用、等离子体微波和高功率微波、电磁散射、计算电磁学、大气和等离子体中的雷达技术、新型电磁材料等一些电磁学的前沿发展动态及在科技、军事等领域中的应用。总之,电磁学作为电子技术、微波、遥感、通讯等应用学科的基础理论,近些年来其研究内容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不断具有新的研究方法和方向,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其中的一些相对较易于学生接受的内容进行定性介绍,这样不仅把学生带到了科学发展的前沿,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把电磁学的基本原理与这些新成果密切联系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2)利用物理学史,加强科学思想方法的讲授。物理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一向具有思维训练的独特效果,在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中又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思想方法,锻炼科学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思想方法正是现代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因此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增加物理学史的内容,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建立过程、麦克斯韦对电磁波的大胆预言等,这些精彩的史料,对科学思想方法的传授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3、教学方法的改革尝试

大学教学方法的内涵极其丰富,它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具体采用的方法(即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使用的各种电子或非电子教学媒体、教学语言、教学艺术风格、课堂管理技术等诸多方面,可以说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采取的一切途径、方法和手段都属于教学方法的范畴。

电磁学是物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它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许多后续课程的知识基础,它的基本原理在现代科技领域有许多广泛的应用,它的研究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或科研有深远的影响,如何适应新世纪本科教育的新要求,培养合格的人才,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水平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基础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教学——以知识为中心的传授模式非常不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1)改变 “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教法,利用电磁学中的一些概念、定义、假说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创新精神。

(2)改变“重知识、轻方法”的传统,利用电磁学中丰富的方法论因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改变“满堂灌”的传统,适当穿插“启发式”、“提问式”、“讨论式”教学,以增加学生学习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4)改变“粉笔加黑板”的传统,适当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凯华.陈熙谋.电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 [2] 梁灿彬.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

[3] 梁灿彬.物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

The Discuion of Electromagnetics Teaching Reform in university physics

Zhou Shi-Yun (Physics Department, Anshun College,Anshun 561000,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aim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cultivation and combining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is article discue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ethods used in the undergraduate electromagnetic curriculum, and propose some practical programs.Key Words: Undergraduate, Electromagnetic, Teaching Reform

推荐第2篇:教学方法改革总结

合肥市腾飞职业技术学校 教学方法改革总结

合肥腾飞职业技术学校市经合肥教育局批准成立的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主体的职业学校,目前学校开设六大专业。以动漫专业和数字出版专业为龙头,广告美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为主体。强化就业技能为突破的多元化、宽门类的特色专业体系。经过几年的发展,我校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在82 %以上,在全市中职职业技能大赛中多次荣获嘉奖。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将提升办学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在教学改革方面力度较大,专业建设在创特色上下功夫。从本地区和学校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重组教学内容体系和课程设置体系,与企业深入交流合作,走出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新路子。通过社会人才需求调查和预测,认真研究未来若干年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从而对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基地以及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并不断地进行总结,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积极探索能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中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育模式。

教育模式的改变同时也推进了教学方法的变革,因为教学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手段,教学方法改革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当然,职业学校在教学改革方面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学生生源文化质量及道德素质问题;教师观念及师资培训问题;教材问题;实训设备问题;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改革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也存在学生实训设备及耗材损耗量大而造成的教学投入成本多;教学场地及设备不足导致无法全面普及学分制等问题。另外,由于职业教育的特点,实训课比例较大,课堂突发事件较多,所以小班型授课或打乱班级授课仍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如何克服上述问题,因势利导取得教学效果的最佳“性价比”是教学方法改革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我校经过几年的探索,结合先进教学法,在部分专业采用了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校合作教学模式,取得一定的成效。

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1、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师资培训及教学方法改革平台

(1)课堂教学坚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通过德育工作先期稳定学生,保障课堂纪律,采用教学部门与德育部门配合任课教师严抓课堂纪律,保障课堂秩序,克服生源质量低,自制力弱,缺乏耐性不善于学习的问题,从课堂纪律方面为教师开展教学创造好的环境。

(2)根据学校专业建设需求和教师专业教学特长建立完整的教师长期培训规划,为每一位教师创建中长期培养规划档案。教师培训按照教育主管部门培训、校企联合培训、教师自我培训的三种模式全面开展。学校成立教学督导部门,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考核跟踪,保障培训质量,信息类学科技术发展是非常迅猛的,对教师进行有规划的不间断的培训就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从而保证了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

(3)制定奖励制度促动教师主动、开创性的工作。不仅要建立教师常态听课评课的制度,更主要的是开展各类说课活动,不仅要说授课内容,更要说学生,说措施原因。开展阶段性的教师比武,为其搭建施展舞台,创造改革创新环境。学生对授课教师进行打分,对表现优秀的给予奖励。用压力与奖励机制的双重作用来促进教师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下真功夫。开展教师之间教法心得交流,每学期在期末进行教法总结和培训,全面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2、依托企业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培训教师并由企业技师教授“点睛”课

(1)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以学科教学标准为准绳,学生的最终归宿是企业,企业的用人标准就是学科教学标准的最重要的参照,因此,学校的学科专业教学标准都是在有一定行业背景的企业参与下制定,教材由企业推荐或在企业指导下编写,学生学习的内容与企业正在做的项目很贴近,学生能“看到”企业的实际设计生产,兴趣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就上来了,学生在任务及项目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驱动下,就能够积极主动的高效的汲取专业技能,在同样的时间里获得了更多的专业技能知识。 (2)企业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大课堂,是保证学生就业与企业零距离的关键所在,教师进入其它学校或培训机构学习与进企业实际接触生产是截然不同的,每学期有计划的派教师进入企业学习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3) 校企合作已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涉及报酬、企业正常生产等原因,企业真正进入课堂在一段时间内还难以普及,我们为借助企业力量,采用企业技师分阶段有计划的进校进行讲座,我们将设定的讲座完全融入到本学科学期教学计划当中,按照“课”的模式进行,讲的是学科在企业中最需要的,最关键的知识,我们努力使讲座在学科学期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在教学模式及教学过程实施中推陈出新 (1)各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不是孤立存在的,理论教学方法也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学科和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要求教师根据课程设计灵活运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问答法、实验实习法、参观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个别科目也融入了任务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思想品德课我们采用校外各种参观、各种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结合书本理论进行结合授课,更重视学生的礼仪与交流,改变德育课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授课方式;语文课多鼓励学生朗读、演讲、写作;数学课我们将其教学内容依据专业课内容进行划分,如立体几何中融入了3D建模设计,平面几何中融入了CAD辅助设计,课后作业用计算机相关软件设计的方式完成,学生即学习了数学知识,同时又对平面及三维设计软件有了了解,更有的老师根据课堂内容设计了小论文,由学生完成,题目新颖,避开了学生对传统文化课恐惧,效果极佳。

(2)实训教学力推任务驱动和项目开发相结合的复合教学法

专业实训课教学与企业零距离是我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为实现教学目标,实训教学更注重实效性,以适应职业教育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因此,我们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普遍运用的是新的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即将任务驱动和项目开发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法,它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书本知识教育,它摆脱书本、课堂的制约,学生自由分组、合作,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实施某个项目,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师生关系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是指导者、协调者,整个教学活动学生都处于积极参与状态。在将课程分类成模块后,在企业的配合下将每个模块开发成一个项目,再将项目划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任务,在平时教学中完成各个任务,最后整合成一个完整项目,好的项目也运用反推法完成,效果显著。学生通过整体项目学习后,不仅激发了学习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创新意识,而且还实现了理论实践的有机结合,营造浓厚的岗位氛围,效果显著,如我校动漫专业整合上海帝景数码有限公司动画片制作,以项目实战为主的教学模式实施项目教学,学生已经独立完成了三维动画机器猫的动画片制作。

(3)实施量身定做的“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评价” 我们要求任课教师根据专业教学标准内容和要求,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将课程目标具体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设计课程学习目标时,任课教师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所设计的学习目标必须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通过设计的学习目标能初步预计到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结果,即能预测出学生从这些问题中能够巩固旧知识点,或从中获得新知识。我们也提出了教学评价分层,即评价各个层次的学生是否达到了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应该在一个教学内容结束后,即完成一个任务(作品)后进行。采取两种形式: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就是在课后教师分别组织不同层次学生对学习情况进行剖析,找出成败的原因;教师评价就是教师通过提问、查看笔记、作业练习和检验测试等,了解不同层次学生达标的情况。同时教师也要根据评价结果,在必要时调整相应层次学习目标的内容,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指导措施,实际操作效果良好。

(4)改变以笔试或几个技能点为主的传统考核方法为综合项目设计考核,促进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够准确反应学生的能力。我校计算机实训考核以综合性项目设计为主要的考核方法。考核的项目包括分析、设计、制作、调试与相关辅助说明文档写作”,相当于项目的开发全过程。既锻炼学生的技术水平与多方面能力,又起到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的作用。 综合项目设计考核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方式,学生不需要死记硬背,注重知识应用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考试不再是单纯的考试,它也是综合应用的学习过程,促进了学生的能力培养。通过考试结果不仅较准确的反应了学生的能力,也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与不足,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目的。

(5)保障教学互动的多边性、学习过程的合作性 我们强调教学活动是一种多边活动,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获取信息、实现资源共享,特别是在Internet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相关学科知识都在爆炸式增加,以多边互动为出发点来设计教学方法是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新趋势。在教学方法改革实践中,我们采用学生分组,同学科教师也进行分组,交叉教学,突出多边互动,这对于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网络资源减轻师生的负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增强专业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效果。现代企业比较看重团队精神,新教学方法中我们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放到很重要的位置。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的过程,通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

(6)充分运用技能比武教学手段推动教学改革 化专业学科案例、任务及项目教学,将学生成果进行竞赛展示,将各学科技能竞赛深入到常态教学中,课堂上以练习项目为主进行竞赛,通过竞赛提高学生参与度与兴趣,从而提高授深课效率;课外以检验成果为主旨进行同学科挑战赛,树立典型,展出优秀作品,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技能标准,通过比武竞赛拓展办学特色,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品位。通过组织“专业大比武”,提高全校教师对课堂教学创新的认识,进一步把握新课程教学理念,建立新的教学观、师生观和质量观;通过技能大比武打造新型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水平、课堂教学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通过学生比武竞赛,发现和培植一批好学苗,以点带面,加快全校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真正实现以赛带学、以赛带培、以赛带训,引导学生创新式学习,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伴随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改革也必将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永恒话题,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改革决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教学的其他环节构成了相辅相成的整体,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所以教学方法改革也同样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方法改革不单是方法论自身的问题,而是需要牵动教育教学的整体。

推荐第3篇:数学教学方法改革(材料)

数学教学方法改革

【摘要】数学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是:“重灌输式讲授,轻探究式教学”;重有限知识的“学会、学懂”,轻无限知识的“会学、会做”;教师习惯通过大量的讲授和练习来让学生学习数学。这是我国数学教学的基本特征,它显然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强化知识储备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主动性,也就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它显然不能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是更新教学观念,与时俱进地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实施数学教学的新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 改革

一、树立新的教学观,指导和促进教师形成数学教学新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学沟通的形式是制度化了的形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讲台为中心。教与学的关系不是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渗透着教师的权威即在教学形态里教师是权威的代言人,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1、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德育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主要包括: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观,面向全体的学生观,面向未来的素质观,学生主体的发展观。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特别关注较为后进的学生乃至一般学生在共同体中的处境。例如,正是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以下的做法就不能说是完全恰当的:作为“教学工作应当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立场的具体体现,有学者在一篇题为《新课程教师怎样关注学生》一文中[1]主张: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关注学生表现,欣赏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问题,接纳学生的意见,宽容学生的错误,满足学生的需要”;上述的主张当然是完全合理的,但是,由文中所给出的各个实例可以看出,任课教师在此所关注的事实上主要是少数几个较为“调皮”(但思维又较为敏捷的)的学生,即如何才能保持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不要轻易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与创新意识,如教师把“最具分量的幸运星”奖给了说出“8是16的儿子”的学生,尽管后者并不能被看成一个严格的数学表述;以及因学生指出“被减数与减数完全相同的时候,可以交换它们的位置”而承认自己先前关于“被减数与减数的位置绝对不可交换”这一断言是错误的;等等。因为,即使我们暂且不去考虑这些做法是否真的有益于上述目标的实现,在此显然也应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些做法对于班上的大多数学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由于大班教学正是我国数学教学的基本事实,而我们的学生又不能说在是非问题上已经具备了很强的判断能力,因此,不管我们的出发点是什么,教师在课堂上都不应成为少数学生的“尾巴”,也即只是为“迎合”少数学生的“表现欲望”或什么别的“需要”而忽视了因此而对大多数学生所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2、现代数学观

恩格斯说:“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计算机普及运用,数学的本质和应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具有以下特点:数学是一门科学,数学是一门技术,数学是一种文化,而现在大家都时兴大数学观念。所谓的“大数学观”主要是指,不把数学当作纯数学来教学、认识、研究,而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反哺生活的特质。这也体现了中国当代教育的趋势和目标。为创新中国做出贡献的教学观、学习观、认识观。

3、现代数学学习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以已有认识结构为基础,对信息进行主动选择、推理、判断,从而建构起关于事物及其过程的表征。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建构的过程,学生是信息的加工者,是数学学习的主体,这种建构过程是通过数学活动来实现的。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以下的论述就是很有道理的:“我们不能仅仅从表面上看课堂是否活跃,我们不仅要关注每个学生是否在动口、动手,还要关注在合作小组内,每个学生在说些什么,做些什么。”[22]当然,从更为深入的角度看,我们则又不仅应当关注学生在做什么(what),而且还应考虑为什么要这样做(why),这样做了又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how)。避免数学课堂上我们只看到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但却看不到数学。

4、现代数学教学观 现代数学教育改革提出了许多数学教学新观念,主要包括:数学的应用,问题解决与数学建模,数学交流,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化,数学活动,猜想、发现和创造等。具体地说,作为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有不少学者都曾突出地强调了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例如,“‘导入—讲授—巩固—作业—小结’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五环节教学法,历来把学生封闭在教师划定的圈子里。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开放’一些,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思考的空间?‘创设情境—活动尝试—师生探究—巩固反思—作业质疑’这样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否成为常规?”又如,“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公理—定理、公式—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开内容”。

二、鼓励探究、合作学习,培养自主、创新精神

自主创新与合作学习并不矛盾。创新需要合作,合作是为了更好的创新。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教师要着力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学习。我在数学教学中借鉴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学理念,分组学习,六人一组,个人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建立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正确引导,巧妙疏导,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全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在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方面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去做,学生的目标明确了,参与度深了,才有充分的机会来表现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种独立探索与合作学习的成功体验,正是学生个性、自主性形成的基础。

比如:在教学“合并同类项”的过程中,首先我设计了学生非常熟悉的—个生活场景:桌面上非常凌乱的课桌,问学生如何整理。学生很容易答出:将文具放入文具盒里,书整理成一摞,作业本放在—起,分别摆放整齐。我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做,逐步引导学生意识到“归类”的重要作用,即它不仅使生活有条理,更可以在数学运算中达到化简的目的。其次,我又让他们运用归类的思想进行速算竞赛:求代数式的值。有了第一步中总结出的生活经验,一部分学生会联想到把代数式中的常数项先结合,然后再合并计算,这时教师可引导探索,能否把代数式中同一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的项也合并呢?我们以前没有学过,这样做可以吗?于是,我安排了—个分组讨论活动。论题是:这样做可以吗?根据是什么?哪些项可以这样结合在一起?学生充分讨论,自由发表见解,互相协作,最后得出“可以结合在一起的每一项所包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这样的项叫同类项);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合并同类项)是根据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为了巩固学生的探究成果,我安排了两个游戏:一个是同类项速配,另—个是“找朋友”。正当学生沉浸在游戏的欢乐和喜悦时,我又提出了本节的第二个知识点:怎样合并同类项?玩兴正浓的学生显然觉得这个问题很突兀,于是我设置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4m+3m等于多少?学生齐声答出7m。我又问,你们是怎么做的?学生答:4m+3m=(4+3)m=7m(根据乘法分配律),学生又接连做了几组这样的习题后,我再让学生总结法则。学生中无一人回答,于是我又引导学生从单项式的结构考虑,学生想到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两部分构成,马上就豁然开朗,总结出“系数相加,作为结果的系数,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的法则。

三、实施数学教学的新方法,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在国家教育部2003年4月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与学的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不再以知识形态来呈现,而是以行为的方式来呈现,体现现代数学教育教学观念。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教法的尝试: 1.引导发现法

教学结构: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猜测--提出假设--推理验证--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法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是通过教师讲解接受知识,而是在教师引导下自己发现知识。这种方法以数学问题为中心安排教学程序,强调学生自己发现、强调发现的过程、强调获得知识的方法。 2.实践活动法

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因为,这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的意义,对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显然也十分有利。但是,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看,在此显然又应提出这样的问题:“情境设置”是否应当被看成数学教学中引入课程内容的唯一合理方法,以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采取其他的方法,即“单刀直入”地直接引出主题?为了引出“平均数”的概念,教师首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通过和学生自由谈话引出:“老师想了解一下咱们班这两队同学的拍球水平,你们说该怎么办?”在学生谈出自己的不同想法以后,教师结合生活实际肯定了“每队选几个代表拍球”的做法,并在教室中实际组织了如下的活动:学生限时地拍球,教师记录两队中每位同学的拍球个数;然后,教师又提出了如下问题:“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两队中每位同学的拍球个数,哪队同学拍球水平高?你有自己的想法吗?”在独立思考和全班交流后,教师又以游戏者的角色加入其中拍球水平低的一队,从而引出了“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比什么才能公平”这样一个问题,并“通过辩论”得出了如下的结论:“比较平均每人拍球的个数才公平”。这样,我们就由上述的特殊情境最终引出了“平均数”的概念。教学结构:创设情境--实践活动--讲解--小结。这种教学法让师生共同参加实践活动,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找资料、搞调查、做实验、搞制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讨论交流法

就“小组讨论”而言,究竟什么是这一方法最为有效的组织形式,特别是,什么是采取“小组讨论”最为恰当的时机?我们又应如何去处理在“小组学习”中所经常会遇到的一些困难或问题,如“学生在一起会聊天,但不会讨论”“学生的讨论经常偏离主题”“学生的说明别人听不懂”“讨论的时候教室变得很嘈杂”“老师应在什么时候介入?如何介入?”“如何读懂学生解题的意义?”“运用讨论的方式,学习的进度很慢”“如何解决家长对于‘小组讨论’这一学习方式的疑虑?”等等。在教师提出问题后,马上组织“小组讨论”往往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与此相对照,更为恰当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独立解题,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而只是在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时才依据观点的不同进行分组并以此为单位进行全班交流和辩论,因为,只有在后一种情况下,小组讨论的优越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并很好地避免这一学习形式所可能造成的消极后果。教学结构:提出问题--课题对话--交流反馈--小结。这种教学法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通过问题的形式开展讨论。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通过讨论,交流思想,探究结论,掌握知识和技能。 4.自学辅导法

教学结构:提出问题--自学--提问--讨论交流--答题讲解—练习。这种教学法以学生自学为主,自己阅读课本,自己探索、研究和总结,教师引导和点拨。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数学活动是数学兴趣的生命。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让学生探索数学规律并从中享受乐趣,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而且还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思想方法是数学兴趣的灵魂。学生不喜欢整天板着面孔的老师,批评过多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自卑心加重、师生对立。所以,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表现,对于可取之处需要不断鼓励,并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解剖,从中找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树立教学新观念,实施数学教学新方法,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但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创新,必将有利于教育教学成效的不断提高。教师究竟应当如何去发挥所说的指导作用呢?什么又是教师发挥这种作用的最佳形式与恰当时机呢?就教师在组织全班讨论时应当如何很好地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而言,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思尼克(L.Resnick)就曾指出:“重复学生的语言,再一次确认学生的意思,是教师控制教室对话的两种最明显的策略,这两种策略可以让学生的发言,从个体自我意思的表达,转化为全班可以共同沟通的语言。” 另外,台湾的邬瑞香老师也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以下三种方法:第一,对于教室运作有用的信息应予以增强;第二,干扰或暂不能处理的信息则予以忽略或淡化处理;第三,教师应缩小自己(的权威),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1)自主探索。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将教材中的内容“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学生听,对学生的“读书”有所忽视。从长远看,一个人不可能终身依靠教师,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终身学习是时代的发展对我们每一个人提出的要求。我们就应从这样的角度去理解一些同行们在这一方面所得出的如下经验:“‘自主探索’也不是‘自由探索’,漫无边际和毫无目标的胡思乱想,不仅毫无意义,而且误导学生对科学探索的‘严谨性’。”另外,在这一“总结性材料”中所引用的一个学生的以下体会则可以说十分清楚地表明了上述的基本立场事实上也就可以被看成学生的实际要求:“过去,当我遇到一个问题,还没有来得及思考,老师就开始讲解了,我有一种被拖着走的感觉……现在,教师给了我们较充裕的思考和活动时间。但是,当我们经过思考和讨论还无法解决问题时,是多么渴望老师讲解!”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前提是要学会阅读自学。首先是学会阅读教材。数学教科书的每一章节,就是一篇逻辑严谨的说明文。教学中我一般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回答问题。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尝试让学生对课本进行独立阅读、思考、完成作业,教师只充当点拨、修正的角色。

(2)实践操作。新课标要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挖掘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再现数学的抽象过程,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提出、构造问题,鼓励学生去猜想、实践、验证,学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实践操作性学习向课外延伸。这样做对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思考、质疑、研讨的问题情境,把教材中阐述的内容创造性地组织成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思考、质疑、研讨、发现的研究材料,让学生从中自主掌握有关知识与技能,体验数学学科学习的乐趣,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领悟数学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3)思考质疑。要培养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多层次、多角度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通过学生的思考质疑,可以深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通过思考质疑,还可以使学生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转移,产生新的发现。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积极的思考质疑,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而课堂提问正是我国广大数学教师十分善于应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例如,在八年级的一堂几何课中,教师共出了105个问题,其数量之多甚至连任课教师自己也不敢相信。但是,这又正是国际上的一个发展趋势,即我们不应唯一注意提问的数量,而应更加注意提问的质量,特别是,我们应努力减少那种纯粹回忆的问题或不需任何思考就可回答的“简答题”,而应在所说的“问题的启发性”上狠下工夫。

(4)结论表达。就是要培养学生将抽象的数学内容结论用具体、易懂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就得以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要(试行).200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3]易虹辉:《新课程教师怎样关注学生》,《小学青年教师》2003年第4期。

[4]郑毓信:《试析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4期。

[5]顾泠沅等:《寻找中间地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1节

[6]《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特点》,《数学教育学报》2000年第4期。

推荐第4篇: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南宋时期的理学大师朱熹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由此可见,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效益关系密不可分。由于教学方法改革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与课程及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资源建设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之我国现代意义的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还处于不断摸索之中,所以,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操作过程存在诸多实际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带有时代特征,就是说教学方法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受社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占统治地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师的世界观的制约。教学方法改革是教师为快速、圆满、高质量完成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而在方法上的变更。这种变更是要去掉陈腐的、不合理的、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方法,而代之以新的方法。教学方法改革的依据是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发展水平,年龄知识特点,课程的性质,教学内容、特点,学校当时当地的环境条件等。

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举措

传统教法有其弊端:它一般是以滔滔不绝的讲解,传授知识为主。教师的主要精力用于讲授教材,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消极的。往往使一些思想敏捷、基础好的学生早已听懂,无事可干,而那些思维迟缓、知识基础差的学生却没听懂就讲过去了。可是它必竟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流传下来的,经过实践的筛选淘汰,长时间被人们认识了的东西。到如今仍有它的合理性、继承性的一面,有的仍是教师教学中离不开、不可缺少的方法,所以不能一概否定。

新方法的出现,体现了社会的进展,它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变革产生的,是积极的,这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一面。在教学观念上倡导适应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强调把教学的重心从怎么“教”转到怎么“学”上。强调基础教育、普通教育与提高教育互相渗透,强调既抓好课内教育,又要抓好课外教育,注意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方法上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单纯的教师活动变成师生的共同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突出能力和智力的培养。但它的出现和发展,也不可能是从零开始的,它和传统的旧方法仍有互相渗透、互相溶化的一面。

因此,我们对每种教学方法都要在教学实践的应用中做全面的、客观的、现实的分析,要深入研究,总结效果,不能盲目地肯定或否定,也不要轻率地禁止和推广。通常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即:

1、讲授法

讲授法是常用的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更多的东西,培养学生听讲的基本功。按教学方法改革精神应用它,应做到下面几点:

①、组织好授课内容,在备课过程中,对讲的内容进行教学方法的加工,要讲出学生看书得不到的东西。讲时要分标题,讲清难点。

②、组织好语言,做到简练、生动、准确、清楚、有节奏。

③、组织好学生,使其积极听课。讲授时学生不易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要穿插问、读、看等活动;要留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总结、交流、记笔记。 ④、板书的内容与要求:板书主要是写清课题名称、教学内容的简要提纲、重要的结论。板书不宜太多,否则重点不突出。教师强调的、学生易听不清、听不懂的字、词,要写在黑板的边角处,可随写随擦。板书要工整,让学生看清楚。

2、谈话法

它是比较受重视的方法,在教改的呼声中,它好象代表启发式,它的优点是学生活动的多,有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用谈话法需做到下面两点:

①、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过程。要根据教学任务进行设计,选择好提的问题。问题要明确,难易要适当,有启发性。设计提问主要是考虑:问什么,什么时候问,问谁,教师希望的答案是什么,学生可能答什么,答错了或离了题怎么办。

②、注意临场技巧的运用。提问要针对全体学生,并给适当考虑的机会,注意两个不行和两个不好:先叫人后提问不行,提出问题马上叫人不行;问完不让其他学生补充不好,一下子提好多问题不好。教师听学生回答要耐心,一般不要轻易打断;提问要掌握问题实质,答不出来要点拨一下;回答了问题要让大家评价;要注意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要求声音宏亮。

3、演示法

演示法的长处是能使学生获得生动、直观的感性印象,对理解抽象的东西有帮助。用演示法应做到:

①、充分准备,明确目的:测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需要什么工具、材料,都要准备好,不能掉以轻心。

②、演示时要有计划地做好安排和临场指导:如教具的大小,放置的地点,速度快慢等。

③、演示要和讲解、谈话结合,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告诉学生看什么,掌握什么。

④、需要少数学生触摸、嗅味时,要让参与者和大家说清,同时要注意安全,防爆、防毒、防触电。

三、如何实施教学方法改革

1、在教学中要教师要发挥个人特长

教师的教学是一种精神劳动,一般的说物质产品要求标准化、规格化,而精神产品则是个性化,因而教师的劳动必然要体现出各自的特征。这是由于每个教师的思想、气质、知识结构、审美情趣和教学能力不同,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在从事教学活动时,在方法上都有自己的选择和侧重的角度,都要采取自己得心应手的方式方法,创造出自己的授课路子和风格。值得注意的是,学习别人不能照抄照搬,一切率由旧章,更不能脱离自己的实际,抛弃个人的特点和优势,在形式上东挪西借,搞花样翻新,争奇弄巧,哗众取宠。否则只会落得个邯郸学步、实得其反的结局。这势必影响教学方法改革的深入。

2、进行教学方法改革要抓住要点 在过去的教学中,一般是对钻研教材比较重视,而分析研究学生则远远不够。需要对学生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分出好、中、差三种类型,从家庭环境、知识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自学能力等方面找出他们各自的学习特点和规律,进而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解决的问题。其次是教师的讲授要避开传统教法的弊端,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不能再把学生的头脑当成容器,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的学习,力图把所有的知识全部塞入学生的脑子里。第三是加强学法指导,实施愉快教育。教师的作用不只是把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养成乐学的精神。经验证明,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如同长了翅膀,增加了腾飞的力量。

3、要做到因材施教

我们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要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培养具有四有(理想、道德、文化、纪律)两爱(爱祖国、爱社会主义)两个精神(献身精神、科学精神)的人才。国家对人才的需要是金字塔状的,基础大,这就决定了学校培养基础人才是服务的大头,培养尖端人才是少数。

四、实施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注意教学民主,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心理学告诉我们:获得成功是引发兴趣的直接动力和因素。学生经常把自己在某方面获得教师的鼓励视为一种成功,促进自己不断进步。但是,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有不少老师,在整个课堂上都没有提问的习惯。要想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采用民主的手段,提倡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追求民主、平等,尊重学生个性,允许学生怀疑和保留的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和学习要求,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不解,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缺点和错误,创设机会,让学生有思考,有交流,有发现,给学生充分展示主题的时空。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多的发言机会,使人人都获得成功感,达到向全体学生施教的目的。采用的方法可以是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问不同的问题。通过这种民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重视学法指导,创造参与学习机会,教育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要达到“不教”的目的,就要对学生进行先教,让学生掌握自己学习的金钥匙。但是,一般教师只重视教法的研究,而忽视学法的指导。教师把课堂看成是自己在表演,表面上看来很活跃,其实学生并不懂得如何去学习,这样教学的收效也就不大了,对学生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也不利。学生不可能在学校学完成他一生中所需要的全部知识,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替,技术的不断革新,人需要经常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才不至于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爱学、会学”,掌握到学习的方法。

3、借助现代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如幻灯、录音、录像、电视、电影及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被引进教育领域,成为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高,视听并用的理解记忆率高,远远大于仅有看或听的记忆率。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既可以用于课堂教学,也可以用于课外辅导,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节省授课时间,加大教学密度,利用教学模拟各种事物的变化过程。使学生从动态直观中得出结论,开阔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物智力,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知识,真正做到了让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说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那么,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

4、精心设计问题,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陶行知先生的论述,充分说明了提问的重要性。在课堂提问时,如何提的巧,问的妙。重要的是:不走过场,问得要到点到位,难易适当,有一定的坡度,设计的问题要能使学生做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效果。这样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生动活跃,学生勤奋动脑。

教师工作不仅是一种科学事业,而且也是一种艺术事业。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方法好坏至关重要,方法好的教学能够产生一种艺术的魅力,也可以给学生一种艺术的感受。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我们应不拘泥于某一个固定的模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需要善于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艺术性的再创造,再加工,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总之,能否有效地指导或引导全体教师适应改革潮流、掌握先进的教学思想与方法,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所在。提高教学质量任重而道远,只有进一步加强学习,努力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推荐第5篇:浅谈语文教学方法改革

浅谈语文教学方法改革

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角度、多系统地激励、开拓学生思维,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判断和迁移能力,可以突破定向、单向思维式,使学生思维的角度灵活多变,思维的效度深刻巩固,为现代化思维方式的发展创造极好条件,可以突破学生机械接受的思维。它一反传统知识传授的注入式、平面式,而改为启发式、主体式,思维完全置于开放有序的系列之中。

采用多种教学法教师应做到:

一、善于保护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保护学生显露出来的创造意识,做到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驱使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世界,注意学生的新鲜直接感受,即灵感爆发式的领悟和理解,积极肯定学生不拘一格的创新见解,让他们燃烧起创造思维的熊熊烈焰。

二、善于生疑激趣,组织争辨。在组织争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有分歧问题的争辨,要引而不发。引,是为了打开思路;不发,是不过早地下结论。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有利于思维的深化周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对带有推测性问题的争辨,应引导学生抓住实质。

3、对反常性问题的争辨,要引导求“常”。

4、对疑窦较深的问题,要适当暗示。暗示的目的是启发学生去进行创造性思维。暗示的方法有多种:①“边缘”暗示。即围绕疑难问题,教师提出一些有关的“边缘”问题作设问启发,逐步导入并接近问题的核心。②“原型”触发。即拎出一般人头脑里常有的原始想法,再把它推到眼下新问题、新现象的特定场合下加以审视,就容易发现思原型维的缺漏的荒缪。③设疑暗示。即教师有意识地设疑问难,打开通的真理的闸门。

三、善于抓住时机,点拨指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应善于抓“愤”、“悱”之时,巧妙点拨,使学生思路豁然开朗,顿开茅塞。常见的点拨有:

1、直观性点拨。即教师提供与学生思考的问题在某点上有近似或间接联系的直观演示,促使学生思维畅通。

2、情境性点拨。即教师利用一切条件,为学生创造出一种有新感的境界,让学生张开智慧的双翅,去探求解决问题。

3、联想式点拨。即从学生已知的问题,引导他们向纵深发展,连续考虑,由此及彼,探本求源。就象牛顿因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弗来明从葡萄菌突然死亡而发明青霉素那样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4、迁移式点拨。这是启发学生从已知问题去思考与之相关的新问题的一种方式,却所谓“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经常引导学生求同或求异。

5、诵读式点拨。即在朗读中对学生指导,以此增强记忆,培养思维能力。

推荐第6篇:商务英语口语教学方法改革

《商务英语口语》教学方法改革

胡玄

《商务英语口语》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作为口语课,其理论性相对较弱,所以在课程的具体开展过程中,应当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而已。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不同于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把重心放在引导学生开口讲英语、规范口语表达和提高口语水平上。

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以课本为依托,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网络教学手段和仿真模拟教学手段开展。多媒体教学手段依托于多媒体教室,为教学提供视频、音频、投影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等。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上课时使用与教材配套和自主开发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使课堂更加声形并茂。仿真模拟教学为学生提供各种仿真模拟情境,包括会议、谈判、面试、外事接待等情境。在仿真的情境下让学生学习演练商务英语口语各个主题的内容。

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针对生词的读音、词义及相关话题的表达方式,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细致的讲解。2.模拟法。在视频观看部分,要求学生跟读对话录音,进行对话练习。3.复述法。在观看完视频情境对话后,给学生设置相关的情境练习对话,并向学生提供话题的关键词或表达方式,要求学生将其串联成一个完整的对话。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对话,分组练习,强化训练,进行角色表演。5.交际教学法。在课堂上,通过课堂提问、对话的检查,与学生进行的交流的教学过程;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组对话练习,角色表演都属于交际教学法的具体体现。6.测验法。对学生进行测试定期的英语听力测试和口语测试,将课堂的表现和平时成绩计入期末考核成绩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规范了教学活动的开展。

本门课程的改革重点是大力推进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课前资料的收集,场景的布置,将课堂变成不同的商务情境。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在特定的商务情境下通过对话、演讲、辩论、表演等不同形式,让学生熟悉不同的商务情境,并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推荐第7篇:~学年度教学方法改革经验总结

2008~2009学年度教学方法改革经验总结

我国职业教育倡导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培养学生技能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具体体现为培养“基础理论知识必需与够用、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专门人才。要达到此目的,职业学校就要建立高素质技能型教学体系,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作为一门需要特殊的行业知识与要求的专业,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改革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下面对我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一些做法作一阐述。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观,在采用“能力本位”观的基础上,朝“多元整合型”方向发展,形成一种“多元整合”。具体改革的目标是:

1.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2.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3.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实现“双证书”制度。 4.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

5.研究课程设置的方法,由企业、院校联合调整、选定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走“订单式”培养之路。

二、课程体系改革的要点

专业课程结构进行模块化、理实一体化,把教学改革与教学方式改革结合起来,转变传统的相对封闭的知识教育和比较狭窄的专业教育思想,变“对口观念”为“适应观念”,变专业对口教育为增强适应性教育。 1.以“能力本位”观为主导

1 课程体系以“能力本位”观为主导,广泛吸收多种课程观的长处,结合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取向。“能力本位”观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

(1)以企业(行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按能力需求精简课程内容。

(2)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淡化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重新整合课程。

(3)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考试、考核方法。课程体系以岗位需要为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和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评价体系由若干模块组成,例如,在技能考核上,结合国家化学检验工中级工技能鉴定的教学要求,确定专业的技能考核内容,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即毕业证书和化学检验工中级工证书。在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上,新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答卷考试、考核方法,采取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答辩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对基础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对专业课程,重点考核学生职业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立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企业(行业)生产的实际和特点,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5)建立专业课程的能力培养模式,以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专业课程的具体实施内容。专业课程体系由企业(行业)、专业管理和学校联合调整、选定。

(6)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建立实验课课程体系。以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为基础,部分课程到企业去完成,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部分课程到实验、实训基地完成,学习环境模拟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走产学合作的道路。

2.实现课程结构的理实一体化和模块化

旧课程结构不仅因门类多而加剧教学学时的膨胀而挤占实践教学的时间,还会造成不必要的“过度学习”的浪费,打断了学科的联系,难以形成解决问题所 2 需要的综合能力,造成“学而无用”。将相关学科适当综合化,既发挥学科课程的特长,又克服了原有单科分段的弊端,可构建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培养更多应用型和创造型人才,以适应课程个性化的要求。

(1)压缩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精简专业课,加强和拓宽专业基础课,开设本专业前沿的讲座,使学生有较宽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2)课程设置采用两种结构:一是模块化,二是理实一体化。

(3)课程设置要紧扣专业培养目标,满足行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一方面,课程要满足行业岗位必备的能力,另一方面,课程要使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

(4)采取“学习—工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重视实践课程体系,走产学研合作之路,保征实验课教学和理论学时之比至少为l:l。 (5)课程设置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学生具备创造、创新能力。 3.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台起来,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教学。教学内容由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学习态度构成,对于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方向。

(1)在知识领域,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

(2)在职业技能的培养方面,提高创造性技能的比重,弄清专业覆盖的岗位应具备的能力,以突出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学生进行更多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改变以往按教师的思路完成的传统模式,选择创造性思维的设计课程,让学生在生产和教学实践中获得理论和社会实践知识。

(3)熟悉行业的从业者应具备的工作和学习态度,转变教与学的观念。教师应创造学习环境,遵循职业学校的特殊教学规律,让学生在职业训练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职业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举例 (1)实施实践教学法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是一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专业课的教学主要采用实践教 3 学法,增加实践课的学时,增加综合实训的内容,并对实践内容进行考核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考核体系,其内容安排大多数与工厂实际相连,让学生感到学习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一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很多学生都说实践教学法使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活非常充实,而且感到学习有用也很有趣,效果非常好。

(2)加强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本专业课程课件与精品课程的建设,本专业现已有七门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利用课件进行多媒体技术教学。本课程大部分教师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改变了原来黑板加粉笔的教学状况,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使课堂教学能够给学生更多的信息,把教学时间主要集中于对重点问题的分析,不再是以照本宣科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明显地改变了课程教学的状况。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一些疑难问题,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提升了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料的能力。 (3)考试改革举措

考试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相结合。即平时作业、考勤、发言等成绩占40%,期末卷面成绩占60%。部分课程为平时作业、考勤、发言等成绩占60%,期末卷面成绩占40%。大大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开卷与闭卷相结合。部分课程采用期末考试开卷部分和闭卷部分的分值各占60%和40%,其中闭卷部分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能力,开卷部分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增加实践考核的内容。部分课程实行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由于平时也要进行实践考核,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强,实验及平时的实验模块内容的练习更加认真,受到了较好的效果。有些课程实行了实践考核占100%,比如《工业分析》这门课的基础理论已在其他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中学习,其主要任务是这些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学生能够自学,只要适当加以辅导就行,所以这门课只安排了8学时的理论课,其主要精力放在实际应用,内容安排注意实用性,明显增强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普遍感到得心应手。

四是把学生的平时操行纳入考核的范围。对平时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给予 4 加分;对品行不端者,酌情减分;对严重违纪受到行政处分的学生,其最终成绩评定为不合格,要求其重修。

推荐第8篇:财务会计教学方法改革分析

财务会计教学方法改革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水平的逐渐提高,社会上对于财务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大,近些年来,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经济形式和经济活动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因此传统的会计教学方式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缺乏基本的实践技能,不能有效迎合大背景的需要。因此,本文就当下我国财务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浅要谈谈其主要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财务会计;教学方法;改革

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财务会计作用巨大。财务会计不仅可以科学地对企业的各种财务活动进行记录、控制和管理,而且可以估计、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活动,为企业领导人制定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会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得以不断的丰富与完善,会计有自然科学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性质。作为企业运行基础的会计作为一门应用型的技术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也是高校开设财务会计课程的主要原因。但是,当下财务会计课程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财务会计课程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大措施解决这一问题,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一、财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师资水平低下

会计的产生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正是因为会计的出现,为人们日常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便利,由此可见财务会计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很大的比重。而在高校中会计专业的核心就是财务会计,因为财务会计这门课程难度比较大,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教学难度。就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专、技校在开设会计专业课程的师资教学水平来看,普遍存在教学师资水平低下的限制因素。部分老师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素质。而且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素质的培养。

(二)过于注重核算细节章节的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过于注重会计教学中核算细节的教学,其实这些内容应该让学生留到课下去完成,但是大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根深蒂固,依旧使用传统“满堂灌”的教育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核算细节的教学,一堂课下来都是根据教材的内容给学生讲授怎么样编制会计分录的问题。使得会计学习非常枯燥乏味,学生自然提不起来兴致学习,自然就会丧失学习会计财务的积极性。

二、提高财务会计教学方法的优化措施

(一)开展互动性教学方式

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对于互动教学模式使用比较少,因此财务会计的教学效果长期得不到提高,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侧重于师生互动,尊重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教师发挥自身的主导地位,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去,大大提高?W生学习财务会计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效率大大提高。比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自己查找关于企业的业务案例,比如笔者在课堂上会出现一些错误,之后再请同学们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只顾听老师讲,很少有时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在互动性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以主动的姿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学会自己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就留给学生大量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也是对学生是否完全掌握会计知识的检验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知与理解。

(二)逆向思维的教学方法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组织财务会计课堂教学中,可能会针对具体的案例和内容实施教学,但是很少会从企业的经济报表的角度去分析研究,会计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在一定程度上经济发展水平对于会计的存在形式起着直接性的作用。因此,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和经营状况也会显示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上。但是如果教师忽视了企业的财务报表会使得学生不能系统学习知识,也就不能真正理解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资金变动是不是存在问题。因此,作为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师,必须重视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财务会计各项运营的作用。而在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展逆向思维,仅仅针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报表对企业可能会产生的影响。经过实践证明,逆向思维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企业在处理会计事物的基本理念与思路,从而帮助学生建设系统的会计思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素质。

(三)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一本合适的教材在财务会计教学中能够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市场上各种教材琳琅满目,学校在选择教材的时候一定要选择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的书籍,在满足学生对理论知识需求的同时,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素质。同时又给教师更多可供发挥的空间,从而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适当引入实际的案例并结合教材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认知。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实际的财务会计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合理调整教育教学计划,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并结合实际的案例在不脱离课本内容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财务会计教学的效率。为学校、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创新型的人才,促进财务会计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玉.财务会计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05):183-184.

[2]胡翼霞.财务会计教学问题及教学方法改革策略分析[J].才智,2017(13):198.

[3]裘益政,樊晓琪.基于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导向的财会专业实验教学改革[J].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浙江工商大学教学改革论文集,2012(00):181-185.

[4]王素玲.《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研究――基于国际化管理型人才培养模式视角[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05):128-131.

推荐第9篇:识字教学方法及其改革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研究和改革的重点课题之一。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中国内地对小学识字教学规律的探索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五十多年的探索和创新历程,以2001年为界,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2001年以前的识字教学改革成绩是巨大的,其成果主要集中在教学的具体方法方面。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并实施了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教育理念。这套教育理念,把我们的视野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成为教学改革新的指导思想,从此,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具体说,关于识字教学的目的,过去我们只关注“知识和能力”一个方面。新课程标准则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作出了规定,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显得更加全面。另外,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主动识字的愿望,要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以社会为课堂、生活为课本、自主识字的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相比,无疑也更深刻。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提出,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这也体现了新课标在识字理念上的发展。思想境界的提升必然带来实践上的创新。这几年来,广大语文教师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更新观念,大胆改革,创造出许多新颖、活泼、有效的教学方法。识字教学改革出现了新的大好形势。

一、识字教学的内容和任务

每个汉字都含有音、形、义三个要素。识字教学,自然也包括这三个方面,即教给学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和记忆字形,准确理解字(词)义,使学生看到字形,就能读出字音;结合词句就能明白字(词)义;听到字音,结合词语就能熟练地写出字形。同时,不忘在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相应的能力、态度和情感。

(一)要读准字音学

生入学前已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学习字的读音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如果学生掌握了汉语拼音这个识字和正音的工具,对他们学习字音会有很大的帮助。影响学生读准字音的主要障碍,是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别,解决的途径首先是要求教师的发音要准确,其次是借助汉语拼音校正学生的发音,反复进行练习。

(二)要正确地识记和书写字形

低年级学生所学的汉字,多为生活中的常用词语,这些字词的发音与他们日常用语相吻合,只有字形是新知识。例如“猫、狗、花、草、叔叔、阿姨”等字词,字音、字义儿童早已掌握,只是不认识、不会写这些字。因而,儿童初学汉字,掌握字形是难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不仔细,不善于发现事物的特征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识字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生字与学过的字的联系,通过分析、比较,准确地认清字形。

(三)要理解字(词)义

正确地理解字(词)义,才能理解语言,才能在语言表达中用词得当,在书面表达时不出错别字

。学生识字之初,接触的字(词)多数都能表示实在的意思,如“鸡、鱼、风、雨、跑、跳”等,字(词)义很好理解。随着识字量的增多,阅读范围的扩大,书面词汇量便会超出儿童掌握的口头词汇量。此时的字义教学,就要注意结合词句断定字义。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所提出的“识字要认、写分开”的要求,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字义时,要注意把握两类字的不同要求。要求会认的字,只要求结合词句大概了解意思;要求会写的字,不仅要准确理解字(词)的意思,还要能在口头和书面中正确运用。

(四)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识字能力

识字教学不能只教知识,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识字能力。学生的识字能力包括三个方面:(1)运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的能力;(2)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掌握分析、记忆字形的方法,具有独立识记字形的能力;(3)能借助字典或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的能力。

(五)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识字兴趣,激发学生课外主动识字的积极性。通过展示课外识字成果的形式,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课外识字的途径,以社会为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自主学习意识,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汉字的内在规律、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特点决定识字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

从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就对识字教学不断进行研究探索,创造出许多识字方法。如,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韵语识字、字族文识字、字理识字等。这些方法当中,影响力最大的是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这两种方法之所以能长期被广泛采用,在于它们在实施过程中,既符合汉字的内在规律,又照顾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

集中识字,是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及学习心理的迁移规律,将汉字归类,适量集中,教学一批汉字,阅读数篇课文的教学方法。这种编排的优势在于通过集中识字为阅读打基础,再通过阅读巩固生字。

分散识字,即随课文学生字。其基本做法是坚持以语言教学为中心,以识字为重点,运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原则,把生字的音、形、义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识字方法的优点是,能使学生正确地感知事物,准确地理解字义,避免枯燥无味地死记硬背。

不论是集中识字还是分散识字,在教学中都包括字音教学、字形教学和字义教学。在进行这三方面教学时,普遍都采用如下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

(一)字音教学

汉字是表意文字,其读音和字形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即使是形声字,也不像拼音文字那样能清楚地看出读音。为改变教师教一个字、学生认一个字的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教会学生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这个帮助识字的有效工具并根据汉字字音上的一些特点进行教学。在字音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方法有:

1.比较同音字。汉字中的同音字比较多,如“做、作、坐、座”都读zuò,但字形和字义却不同。用错了字,便会影响表情达意。

同音字有音同形异和音同形近两种。教学音同形异的字,如“丰”和“封”,要结合具体词句,从字形和字义上进行比较,使学生懂得这两个字意思不同。音同形近的如“飘”和“漂”,学生更容易混淆。教学时,要根据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构字特点,重点辨析字形的不同之处,再通过组词、选字填空等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2.利用形声字的声旁帮助学生记忆字音。有些形声字的读音与其声旁的读音相同或相近,如“惊”和“京”、“近”和“斤”。教学时,最好先让学生读准作为声旁的基本字,然后再学形声字。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和发现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学会利用形声字的声旁记忆字音。

3.辨析多音字。多音字分两类:一类是同义多音字,如“血”,口语读xiě,“吐血”“血淋淋”;当它组成书面语时读xuè,“血液”“鲜血”。第二类是多音多义字,如“喝水”中的“喝”hē,“喝彩”中的“喝”hè。多音字虽然数量不多,但因为它们构成不同的词时读音不同,所以要掌握多音字的读音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教学中,要把它们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指导学生根据词义判断字音。

(二)字形教学

汉字的形体各不相同,加之有些字的形体十分相似,有些字笔画繁多,不容易记忆。从这点来看,字形教学是学生识字的难点。但是,如果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学生掌握字形的心理特点进行字形教学,就能化难为易,使学

[1][2]下一页

推荐第10篇: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梧州职业学院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梧州职业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始建于2011年,当年开始招生。经过4年的发展与建设,形成了“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解,三层次递进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该专业已成为师资力量适中、教学条件较好、人才培养水平较高的专业,为梧州工程造价管理岗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现代工程造价管理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1.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

1.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1.1.1 课程体系设置原则与理念

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我们专业在对社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全面和准确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提炼出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知识和能力,以此来设置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造价员岗位的任职要求,并参照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的职业资格标准,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解(如下图所示),三层次递进式的开发了课程体系,将本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成工程技术基础能力模块、工程经济技术专项能力模块和工程造价管理岗位综合能力模块三部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改革。

1.1.2 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国家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精神要求,围绕“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两个问题,结合“造价员”和“注册造价工程师”两个层次人员的技术岗位需求,积极探索符合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满足造价员岗位能力需求,并适当考虑学生可以在毕业后成为造价工程师”。在对传统专业人才进行反思和对专业特殊性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开展了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和专业能力需求调研,经过不断创新、实践、总结,逐渐完善了“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解,三层次递进式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式方法如下图所示:

1.1.3 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采取了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为:(1)针对工程计价方式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特点,且我专业学生多数在广西就业的现状,鼓励专业实践技能型课程采用复合型教材,将广西壮族自治区现行的工程计价标准作为教材体系及实训指导文件的主要构成,实现实训环节与工作过程的完全仿真;(2)结合实际工程,制定完善的实训教学任务指导书,目前专业开设的各类实训课均配备了相应的实训指导书,为执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实践课程体系提供了保障;(3)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三明治”式教学模式,所授课程均采用“讲、学、练”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对巩固学生实践能力效果显著,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目前已出现了工程造价毕业生就业良好的现象,招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尚有部分学生入学后主动要求转入造价专业;(4)针对学生基础及特长不一的特点,采取分层次教学方法,对于部分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补充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参加课外实践,作为精品培养,保障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2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1.2.1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按照工作情景及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注重讲学练相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注重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在基础能力模块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发建设包括图片、录像、动画等形式在内的施工工艺课件,将工程建设施工过程搬到课堂;将现行的工程技术标准及工程计价标准应用于课程教学,在校内实训室采用常见的工程图纸类型和广西区在用的工程计价标准进行专业综合技能实训相关实训,实现校内实践教学过程的完全仿真。通过上述手段与方法,保障了课程教学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强化了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

1.2.2课程考核方面的改革

在课程考核方面,积极推行形成性评价,探讨教学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1)理论课程采取过程考核与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比率为40%,设置了针对知识点的小作业(考核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综合技能的大作业(考核学生协作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考试采用半开半闭模式,闭卷部分考核基础理论,开卷部分考核工程计价的综合技能,包括各类工程技术资料的应用能力

(2)实训课程采用完全过程考核方式,按照实训过程考核(40%)、实训成品(60%)相结合的考核方法评定实训成绩。

通过对考核方式的改革,即强化了学生对于必备理论知识的吸收掌握,也强化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保证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毕业资格中专业证书获得率达到了78%,部分毕业生已通过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考试;部分精品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即可以独立承担工程项目,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1.3实践教学改革与管理

1.3.1实践教学体系设置

结合工程造价岗位的需求,本专业建立了工程识图、工程技术及工程计价三层次递进的实践课程体系,实践学时占培养计划总学时的60.6%。

1.3.2校内生产性实训的设置

工程识图、工程技术及工程计价三层次的校内的实训教学均为结合工程造价管理相关岗位的生产性实训,校内集中实训环节100%均为生产性实训,占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学时的60.6%。实训内容采用实际工程图纸、最新工程技术标准、现行工程计价标准等相关技术资料,为此多批次派出实践教学老师参加各类工程技术规范更新的培训,从而保障无论实训内容还是实训环境均可以做到与岗位的完全对接。

1.3.3顶岗实习的设置

结合专业能力培养的需求,本专业在第六学期设置了半年的顶岗实习环节,并制订了针对顶岗实习过程的安全管理、教师指导规范等方面的管理文件,明确了顶岗实习学生的考核评价内容和方法。为强化顶岗实习的效果,本专业要求所有指导老师必须制定实习计划、下发实习任务书、做好实习过程指导记录等,并要求指导教师全程跟踪。同时,要求实习学生必须做到:与实习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由企业指定指导教师;有学校、学生及家长三方签订顶岗实习安全协议,保障校外实习过程的安全问题;做好顶岗实习周日记,定期向学校指导教师汇报实习状况等。通过上述措施,保障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

1.3.4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措施

在实践教学管理过程建立了质量监控体系及信息反馈系统。内容包括:建立有专业主任参与的“教学管理委员会”和学校外聘资深专家组成的“督导委员会”两个组织机构;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了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制度,听课制度,师生交流会制度,教师说课程制度,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制度,专业主任及教师相互评教制度等。例如,听课制度中规定了专业主任一学期至少要听每个教师授课一次,教师之间要相互听课至少4次;学生评教除网上评教外,校外实训课程结束时还要进行教学效果问卷式调查;要求教师要做到十有:有实训教学大纲、有实训指导书、有实训开出率统计表、有实训课程标准、有学生安全保证书、有学生实训日志、有实训综合报告、有实训单位意见反馈、有实训工作总结、有实训效果调查;每学期末根据学生评教、督导、教学管理委员会成员、院系领导及教师听课等各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纳入人事考核总体评价中,作为教师晋级和聘任的重要依据等。管理措施落实到位,保障了实践教学效果,学生的实践技能能够得到充分训练,在区内各类专业大赛中获得优秀成绩。

1.4 产学研结合方面

1.4.1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

在本专业的建设过程中,依托梧州市工程造价管理站,与咨询、施工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一方面利用自身高素质教师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另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学生就业、顶岗实习等条件。比较典型的合作方式包括:为造价工程师协会提供技术支持;为深圳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提供技术支持;在校内设置企业赞助的专业技能大赛(成效杯)、在企业和学校分别建立实训培训基地(在校内建立广联达软件培训基地,在校外建立依托企业的学生顶岗实习基地),初步形成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1.4.2校企合作的激励制度

学校鼓励教师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并将“政校企行,三方联动”、“产学创用,立体推进”作为学校办学的基本思路,鼓励教师“出海捕鱼”参与实践。为此,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例如:承担科研课题时的教学任务减免、建立专业教师下企业实习和提供技术服务的管理制度等措施,引导教师主动为行业企业和社区服务。

1.5 教学管理方面

教学管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建立了校、院(系)、专业的分级教学管理系统,并分设了教学管理与教学督导相并列的教学管理及评估架构。分院院长全面负责教学工作,系主任(专业主任)负责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教学秘书负责日常教务管理工作。

教学基本文件齐备,管理制度健全,且执行良好。教学基本文件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教学PPT、教学进度表等。所有教学文件均都装订成册,并且在合理性、科学性等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进,突出高职教育的目标和特色。

建立了学院、分院、督导室一体的教学督导体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互评和信息监控(教学日志)为主的多方位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第11篇:《急救护理》教学方法改革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医学院

护理(涉外护理方向)专业

急救护理

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综述

一、课程名称及编码

课程名称:急救护理

课程编码:18201716

二、课程传统教学方法

急救护理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急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通常用讲授法使学生掌握,而基本的急救护理技能则通常用演示法和练习法让学生掌握。

三、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思路

《急救护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包含了急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急救护理技能。在院前抢救、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三个急救环节中,护士是急救的基础力量和主力军。因此,强化救治质量、提高护生的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深化《急救护理》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在《急救护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增加了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体验学习法、PBL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四、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过程

针对《急救护理》课程中不同的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如:第一章绪论和第二章院前救护用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第三章急诊科救护和第四章重症监护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虚拟仿真辅助教学;第五章常用救护技术和第六章心肺脑复苏术采用案例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角色扮演法、体验学习法;第七章急性中毒和第八章中暑、淹溺与触电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法、PBL教学法;第九章急重症救护和第十章危重症器官功能支持采用讲授法、参观法、讨论法教学。同时,举办急救技能比赛,以赛促学。

五、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总结(包括不足和标志性成果、图片等资料)

《急救护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再也没有上课玩手机的现象,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回答问题正确率90%以上,回答率100%。急救能力显著提高,技能比赛成绩优异。在2017年湖北省护理技能比赛中,“心肺复苏术”项目,3位参赛学生均获奖。今后,根据培养目标,进一步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第12篇: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谈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谈

——课堂教学要务少求精

彬县西坡中学 刘忠严

课堂教学是各科教学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从古到今,我们一直沿用的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它以“教师教的活动方式为主线”来安排课堂环节。广大学生从入学到大学毕业,一直都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接受教育。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培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个性等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而且必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能力。显然,旧的教学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教育体制改革迫在眉睫。要提高国民素质,强化教育质量,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应作为重中之重,成为教改行列的主战场。那麽,如何改革课堂教学呢?

古人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要做好任何一件工作,都必须讲究一种方法,方法选择,运用得当,就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事半功倍,甚至事与愿违。在教学工作中,无论是教师要完成教的任务,还是学生要完成学的任务,都必须重视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正确运用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方法运用不当,则会使教学变得单调乏味,使信息流通的渠道受阻,因此,教学方法是连接教与学的桥梁,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催化剂”。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积极投身到教改的行列之中,研究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方法,

可是,今日的课堂教学,仍有不少教师因循守旧,继续推崇多多益善,总认为讲授的知识越多,教学质量也就越高,多讲一点总比少讲一点强。因而在教学而过程中,不注重方式方法,在课堂教学当中继续沿用“满堂灌”,从一上课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直到下课铃响为止。在课堂辅导及布置作业中搞题海战术,一味实行一刀切,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多做题目,片面认为背得越多越好,做的题目越多,质量越高。有的教师甚至提出了“向时间要质量”的口号,老师加班加点,打持久战。像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课堂教学现象在当今仍比比皆是,司空见惯。、

这些教师之所以贪多,其目的和动机都是好的,为了让学生们多学知识,想把自己知道的一切一下子全倒给学生。殊不知,这样的一片好心,却给自己和学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食尔不化,教的越多,学的越不好。这种现象表面上看量的积累很多,实际上,学生理解的很少,许多知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灵活掌握,更谈不上运用。因为“满堂灌”这种教学方式,只从教师的愿望出发,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强调教师只有夺灌,学生才能多得。

第13篇:教学方法改革典型材料

教学方法改革典型材料

汽车工程系

教学方法改革典型材料

为了摆脱一本书、二节课、三支粉笔的周而复始的枯燥而呆板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打破专业课、实验、实习这种理论与实践明显脱节的传统教学模式,也为了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汽车维修的先进技术,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教学实践基础上,我专业组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主干课程如《汽车电器》、《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等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就改革的思路和具体做法做一下介绍。

一、改革指导思想

以汽车维修行业人才需求为基本依据,瞄准汽车后市场相关企业各岗位;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和灵活的教学机制,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尽短的时间内掌握现代汽车维修新技术,以实现让学生毕业后就能够适应岗位,胜任岗位,更好的服务岗位。

二、改革基本原则

1、以全面素质为基础,强化能力。

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要把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成为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2、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主导就业。

将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全力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探索和建立根据企业用人“定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机制。密切关注企业需求变化,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模式。同时要邀请相关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职业院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教学文件的制订,课程内容调整设置。

3、以企业新技术为内容,确定教学课程。

密切关注汽车制造和维修企业的最新技术发展,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弊端,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4、以学生为主体,灵活组织教学。

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和兴趣,为他们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学习资源,力求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三、改革的具体措施

1、强化实践教学的环节

自2005年起,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主干课程如《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自动变速器》全部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集中教学,同时从修理厂聘请一位技术骨干做实践指导教师,将维修生产中用到的一些拆卸、检修、装配、调整等基本技能与课程教学结合,尽量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完全实现“拆卸之中找故障,装配之中学原理”。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这门课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后续学习课程的重要基础。该课共分9个部分,每一个部分为一个独立的章节,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以《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第三部分配气系统为例具体介绍授课过程。

(一)、首先让学生观看有关配气系统的教学片,让学生对配气系统有一个全面的、粗略的了解。

(二)、自行设置一个化油器回火现象,让学生观看,并且告知学生回火现象是由配气相位调整不当引起的,要处理此故障必须正确调整配气正时。这种由故障现象出发,带着问题学习新的理论,最后用所学到的理论处理故障能够更好的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学习时有明确的目的性、指导性。对故障处理的渴望能够让学生学习更加主动、更加勤奋。

(三)、讲解配气系统每一个部件,每一个零件后,都马上让学生亲自拆解,亲自组装,在拆解组装中,学生对刚学过的理论就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领悟。

(四)、讲解完该系统后,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运用学到的知识处理化油器回火。这既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检验,也是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问题能力的一种锻炼。

2、实行集中化教学

(一)、时间的集中

每一门重点专业课都集中在连续的几周内授课,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实践、反复练习、强化训练、增强记忆。

(二)、教学内容的集中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技巧,每门主干课程的内容都采用集中式教学,即一段时间内完成一门主干课程的内容。这样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学好汽车的每一个部分。

3、构建一种闭环控制的教学模式

每个系统理论实践讲解完毕后,让学生书写一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报告书》该报告书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理论部分 第二部分,实践部分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

第四部分,教学反馈。 其中的第四部分教学反馈可以及时让老师知道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的程度,教学效果的优劣,学生对教学的评价。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修改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品位、认知能力。始终做到“教学统一,和谐相长”。

4、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改革的和弦音,教学改革正常运行的润滑剂。“爱其师,乐其业,终善其业”,揭示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成为学生学海行舟的助推器。课上,微笑教学;课下,善待学生。与学生既有师生关系,又有朋友关系,从学习、生活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人格上尊重学生,不挖苦、讥讽、嘲笑学生。

5、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方便学生更好的掌握汽车维修技能,汽车实训中心每天课余时间及星期天对学生开放,并有实践教师专职辅导。一些有问题的学生可以随时到汽车实训中心解决自己的遗留问题和疑难问题。

6、考试方式变革

为了加强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使学生重视平时的实践技能锻炼,所以在考试方式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摈弃了传统教学仅考笔试而没有实践考试、平时较差考试突击的缺陷,全面实行了“理论实践一齐考、更加重视平时学习”的考试模式。具体方法是:

(一)、平时教学每一个单元完成后,学生都要写一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报告书。该报告书分四部分,即理论部分、实践部分、案例分析、教学反馈。教师在批阅报告书时,要结合平时学习态度、考勤、学习效果给出成绩,该成绩占最后成绩的30%。

(二)、期末考试

期末要进行理论和实践考试,其中理论考试命题范围是学生平时所学的一些理论基础知识和具体应用,占最后成绩的40%;实践考试命题范围是学生平时进行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养成,占最后成绩的30%。

7、教具的开发和研制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或独自研究教具的开发和制作。比如发动机试验台的开发、空调试验台的开发、点火线路板的制作等。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能够增加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也能够为学校节约一定的资金。

四、近期要实现的目标

我系成立了“汽车发动机实训室”、“汽车底盘实训室”、“电控发动机实训室”、“汽车电器实训室”、“汽车实训基地”等。在这些具有高职教学特征的教学场所,教师在完成某一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时,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边做边学,达到教、学、做合一,手、口和脑并用,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也得到了相应提高,形成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摸索,要逐步形成“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双证书”为框架,以教学设备和师资队伍建设为两翼,以教育教学管理为纽带,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口”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五、改革预期效果分析

1、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对理论掌握的程度,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的揉合在一起,升华理论、加强实践,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2、可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扩大生源。加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和修理厂更加接近,缩短了学生的工厂适应期,更加深受用人企业的欢迎,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教学改革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是学校工作的主基调。我们会高举职业教育的大旗,继续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

第14篇:公共课教学部教学方法改革总结

公共课教学部教学方法改革总结

为配合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公共课教学部各教研室结合教学实际,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的新途径,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仅以公共外语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对公共课教学方法改革简单总结如下: 公共外语教研室进行了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融 “教学做”为一体的英语教学方法。新型的高职英语教学将改变过去的“重知识轻技能,重输入轻输出,重语言信息轻交际”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将探索融 “教学做”为一体的高职英语教学方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把语言知识的输入,语言技能的学习和语言能力的输出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对高职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英语教学方法上,我们改变了以往的“重知识轻技能,重输入轻输出,重语言信息轻交际”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新学期开始,我们发挥了榜样的作用,我们请有在国外工作经历的大庆油田企业成功人士以及在中外合资石油企业实习的大三学生为同学写出了在国外油田技术服务工作中的英语应用心得体会及学习方法的介绍,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在教学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做到以人为本,培养兴趣,化难为易,关注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在教学活动设计上,我们以工作岗位英语要求和职业发展英语需求为出发点,培养英语应用能力为核心,职场交际为目标,语言实践为主线,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项目的载体,遵循语言学习规律,把语言知识的输入,语言技能的学习和语言能力的输出进行有机的结合,采用任务驱动,情境教学和项目教学等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学习小组,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仿真的英语工作情境中进行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实践训练,增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努力使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相一致,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学习与工作、实习与就业的对接。

在教学方法上不仅从外教那里得到了借鉴,我们还采用了大庆油田企业成功人士的英语学习榜样作用,我们请他们为同学写出了在国外油田技术服务工作中的英语应用心得体会及学习方法的介绍,这样大大激发了我们同学学习英语的热情。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交际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把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学习小组,进行了大量的语言应用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010年9月,教改实验班学生参加省里的高职学生口语大赛,成绩

1 优秀。在2010年12月我省举行的首届高职高专英文写作技能大赛中我们教改实验班石油工程09-301班的侯军维同学取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在2011年5月我省举行的首届高职高专英语阅读技能大赛中我们教改实验班石油工程10-301班的王传鹏同学取得三等奖的好成绩。

为了促进大庆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实现其教学目的,培养高素质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认真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新途径,为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以先进思想为先导,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在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收到良好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始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门的各项文件精神,主要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组织教师编写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记住马克思主义现成的结论与原理,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生是否真正接受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要通过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行动表现出来。通过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训练,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真正成为指导他们研究现实、解决问题的指南。案例教学法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和宗旨。

案例教学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调动了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到课率和听课率大幅度提高。每一个案例的内容都是不同的,新奇的事物对青年学生有特殊的吸引力,从而可以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讨的热情。为理论联系实际找到了结合点,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切合青年学生的特点,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引入案例教学能很好地使教学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出发,把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拿到课堂上来,并让学生亲自参加讨论和分析。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提高全面素质的有效方法。由于这种教学法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或模拟的具体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凭借案例素材所提供的信息和自身的认知能力,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理论,以当事人的身份去分析研究,寻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这种方式的学习中,学生没有了任何依靠,只能靠自己动脑筋

2 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独立地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新教学法的引入增强了课程吸引力,调动了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无记名问卷调查显示,许多学生一改过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冷漠、厌倦态度,纷纷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案例分析”。总之,政治理论课一定要注意遴选出适合自己特点和功能定位的知识,特别是那些精神性知识,使得学生通过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发展出其他课程所无法具有的政治是非感、敏感性、鉴别力、思想的深刻性等能力,从而在今后复杂的社会事务和社会思潮激荡中保持正确而又清醒的头脑,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公共课教学部 2012年3月5日

第15篇:新闻采访教学方法和改革

《新闻采访》采访

《新闻采访》是我较早认识和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的专业课程之一。本人在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积累出具有自己特色教学特点和方法。

我在实践当中通过教学法活动,总结出一套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方法,提倡独立性,鼓励学生突破书本、突破现有的思维模式,进行独立思考,以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能力。提倡实践性,培养学生实践意识,工程意识和生产意识。

本专业在教学中提倡教与学并重,在要求自己讲好课的同时,注重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部分章节在课堂采用讨论式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讲稿都输入计算机,讲课效率大大提高,在减少课时的同时,讲授的内容反而有所增加,并解决了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刚开始不适应的问题,由于学生已习惯于口授和板书的讲课方法,刚开始学生总感到讲课速度太快,记不下笔记,经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现在多媒体教学已被学生所接受和喜欢。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易于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突出课程了重点和难点,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推动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同时,对传统的教学法也没有废弃,传统的教学法也有其明显优势。从口授和板书的综合运用等各方面进行了扎实训练,提高了讲课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推广讨论法教学,对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在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和口头表达能力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效果。

1、教学方法:教研室教师根据课程特点,采用理论讲授与阅读作品、实践写作并举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理论教学: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注意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图片、图表、投影、VCD和多媒体课件(CAI)进行教学,以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结合本课程的内容,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文献,并撰写学习体会文章,使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了解本课程的最新进展,激发学生对专业和课程的热爱;结合课程内容和现代传媒的发展,让学生分组进行课堂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及本课程在后续课程中地位和作用;结合我院是影视学院的性质,大胆尝试,安排部分专题内容让学生回课,撰写文案,并让部分学生走上讲台讲授,参与教学过程,任课教师听课并及时给予点评,使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就亲身体验教学,该方法已在几届学生中进行数次,学生反映很好,也得到有关专家和领导的充分肯定。

2、教学手段:①图片:历届世界摄影大赛新闻专题的图片。引导学生写图片说明和掌握新闻媒介的特性。②图表:老师搜集的关于传媒实践当中的实证资料表。③多媒体课件,包括影音资料、新闻写作优秀作品选、电视新闻稿等。

一、强化新闻基础教学,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修养相统一,即经常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我以基础教学为突破口,在常规教学中渗透媒介素养培养,引导学生去关心日益变化的传媒世界,并自觉的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评价、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每个月为学生举办新闻专题讲座。每学期初,我都为学生介绍国内、国际最新传媒发展趋势,如新闻写作的多元化发展格局,特别着重介绍了中西新闻写作的比较关系,新闻写作发展的原因、过程、后果及对中国传媒的影响;通过介绍,增强了写作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让学生感到新闻写作并不枯燥,它与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除此之外,我还在课堂上开设了“时政五分钟”栏目,每节课让两位位学生对刚刚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评价,并谈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能力。大家纷纷发表不同见解,如有的同学通过介绍克林顿访问希腊受阻的原因,得出人民渴望和平、不要战争的结论;有的学生介绍了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利与弊;还有的学生介绍了中国扩大内需的政策等。这一活动,别看只有五分钟,却使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爱看新闻和报纸,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在课堂上,我以层层引入为基本模式,通过设疑、讨论、解疑,让学生积极思维积极参与,与教师一起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这一模式要求教师提出问题要准确、科学,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思考。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参与意识,我选择适当专题,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举行辩论会。我设计了“论贡献与索取的关系”,“人的本质是自私的吗?”,“金钱是否是万恶之源”等题目,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辩论。学生积极踊跃的发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一活动,给了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充分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因此深受学生欢迎。

三、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恰当使用电化教学手段,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很好的突破难点,为教学服务。教学中,我使用了投影仪、录象、计算机课件等手段,提高了课堂效益。

总之,在日常教学中,我以媒介最新发展为突破口,以日常教学为基础,在常规教学中渗透时政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恰当地使用电化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服务, 从而增强了写作课的吸引力与活力。我认为作为专业基础课老师,必须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大胆的改革,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这学期我教研室老师根据艺术专业学生的去向及特点,在专业教学上主要采用三重模式。大一作为大学教育的第一年我们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本专业扎实的基本知识理论,大三着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为就业打好基础。第二种模式主要针对大二播音主持系、编导系的学生。考虑学生大四有两个去向一个继续升学读研、一个就业,所以两个方面都不能丢。

对于这三种模式理论采取哪一种都必须要达到相应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掌握的层次高低还得取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合理与否,为此学校也支持我们专业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尝试,在教学方法上我们目前采用的是‘六高教学法’,改革“细教学法”原来的“鸭式”“堂灌”,相比而言效果明显提高。

“六高教学法”强调的是‘导写、精神、勤练“六个字,该教学法要求教学目标明确,能依据大纲写其教材。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既不加大教学难度,有不降低教学要求,并运用恰当方法让学生明确知道基础理论的重要性,二导 学待法,能正确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思考、练习,实践,复习等。这对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和专业知识非常有效。三 精讲恰当、讲解细致,这与教学目标相吻合,结合学生实际,上课老师讲课一般不超过40分钟。四勤练有效,课堂练习灵活多样,课堂作业当堂完成,课外作业适当布置。五教学规范,教态亲切自然,语言简明、生动,板书讲究技巧。用普通话讲课。六效果良好。学生能正确了解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加强了双层培养能力,课堂作业正确率较高;

在教学手段上,放弃了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笔”的老的教学方法。取而带之的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技能教学、实物教学等直观教学法。

改革考试形式,注重动手能力,考试形式的多样化也是我们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一个方面。除了课程考试当中采用常规考试之外,我们还设计了课程设计式考试、答辩式考试等多种不同的方法。

第16篇:试论服装英语教学方法改革

试论服装英语教学方法改革

【摘 要】:随着中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方针的深入,改革英语教学方法,开发校本教材,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结合,与专业市场行情相适应,已是当务之急。本文首先概述了导致中职学生学习英语枯燥的原因,然后从分析目前中职学校发展现状入手,阐述了中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意义;具体的教学方法,最后指出考试形式与管理力度的不合理及改革方法;课外活动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职服装英语;校本教材;听说读写;表演;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学 【引 言】: 随着中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方针的深入,改革英语教学方法、开发校本教材,调整考试制度是中职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中职服装英语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内涵:(1)重视英语的重要性,学生缺乏外语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因此要保持学生学习热情,采取具体措施,根据教育理念,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进行改革。(2)学好文化课,合理的考试机制也很重要,注重学生平时表现力结合严格的考试管理力度,结合工作实际,编制校本教材。以上几个问题,以期和大家共同思考、探索和研究。文中所述如有不妥,望谅解。

职业学校担负着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重担,主要以培养学生适应市场需要的技术技能为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从中我们可以明确文化课的重要意义,然而文化课在教学当中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英语被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够,明显体现在课时量(每周一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也是体现素质教育的一个表现。职业学校学生的外语综合素质较低,总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缺乏外语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1 现行的外语教材的枯燥感以及与专业的脱节是学生缺乏外语学习兴趣与 信心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的服装英语教材《服装英语》、《服装英语实用教材》。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一年级课本《服装英语》是90年代的版本,有些知识已经陈旧老化,并且难度很大。如unit2 The Galon(皮革相间技巧)、unit3 Large stomach(大腹便便者裤子的修改方法),这样的知识点在现在的服装行当中已成“兵马俑”(有专业人士为证);unit7 Designing from a detail(立裁)、unit11 A tailor-bound hem(滚边)等等对刚入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学生来讲是相当有难度的,这些知识适合有一年专业基础的学生学习;除此之外这本书量多:共15单元,每一单元由单词、正文、课后练习、补充阅读组成。每周一节课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二年级课本《服装英语实用教材》大部分知识点过难,如品质控制,成本计算,营销会话学生难以掌握;另外语法的学习大于语言习得,因此说不出流利的英语,读不出正确的发音,更不用说看外单,同外商交流了。

因此,中职学校编制校本教材是必要的。中职校本教材的目标是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中职服装英语校本教材开发从目标开始。首先根据服装专业的实际情况:学生英语基

1

础普遍很差的特点,校本教材应定位于:贴近学生生活,以体现学校特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自信心为主要目标。其次,中职英语固有特点,要求学生掌握未来所从事职业必备的英语知识,包括核心的服装专业英语基础知识和日常英语口语。这是一种综合性的英语,涵盖所有学科知识,因此中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横向拓展,纵向以够用为度。

2 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与信心的主要原因。

目前职业学校英语文化课教学还是离不开以教师为主的模式,学生的动手,动口的机会很少,大多老师还是靠“一言堂”“满堂灌”等进行应试教育,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体现了多媒体的重要性)这主要因为:

(1)教材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动较难开展。

(2)学生素质相对较差,很难开展象讨论等小组活动的英语学习模式。 (3)学生纪律性较差,一旦开展活动,纪律很难控制。 (4)教师本身素质需待提高。

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原因,但应试教育早已经露出了种种弊端。而素质教育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面对新形势,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实际教学中要体现“人本主义”精神,即要把人做为课堂的主体,把学生做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接受水平;要根据个体区别进行因材施教,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另外,在教学中我们还要体现“能力本位”意识。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等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把其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总之,要处处体现出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本的思想。

因此作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如何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

不可忽视的单词:单词就像是大厦的一砖一石,它的根基作用不容小看。学好英语的基本就是要能掌握基础的单词,服装英语也不例外。教学之初,教师要反复强调单词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重视。传统的记忆单词方法无非是死记硬背,比较乏味枯燥。在此,不妨实验以下几种方法:

1、分类法:把一些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意义的单词分类记忆,举个例子,衬衫类如caual shirt、leisure shirt、sport shirt、town shirt、busine shirt、formal shirt、uniform shirt、working shirt、tee-shirt、sweat、western shirt;分叉衣服如trousers、slacks、pants、jeans;分别记忆。

2、结构法:把一些结构相关的词联系起来,如help、helpful、helple都有同一词根。

3、实用记忆法:把单个词放在句子或课文的具体语境中,如he looked for the bag but he didn`t find.

4、反复记忆法:每天在规定的时间里,把同一属类的词反复记忆,如衬衫类如caual shirt、leisure shirt、sport shirt、town shirt、busine shirt、formal shirt、uniform shirt、working shirt、tee-shirt、sweat、western shirt,尽量遵循心理学上的遗忘曲线。

单词的记忆是叩开英语大门的钥匙,随着词汇量的不断增长,学习的信心才会倍增。

2

其次,具体的教学方法是“演”。表演是一种让学生熟练掌握句型和课文,增强运用学过词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的有效活动。在介绍课文时,教师进行示范表演,是一种导入新课常见的教学方法,学生喜欢看教师表演,教一些动词时,教师可边做动作边板书新单词;情境表演时如情景设计:购买了衣服尺寸不合适,到商店退货时说的几句英语。 I\'d like to return this./ I\'d like to get a refundon this.我要退货。 I\'d like to exchange this.我想要换这个东西。 A: Excuse me.I\'d like to exchange this blouse. 对不起,我要换这件衬衫。 B: What`s the reason? 什么原因? A: It`s the wrong size. 尺寸不对。

B: Do you have the receipt? 你有收据吗? A: Yes,I have.是的,我有。

B: Go ahead and pick up the center size and bring it here,please.请去挑尺寸合适的来。

A: Ok, where is the fitting room? 好的,试衣间在哪? B: It\'s behind you.就在你后面。

培养和鼓励学生上台表演。每次表演的内容是根据所学课文的句型灵活自由地表演,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运用英语的能力。表演前,让学生自由结组,准备几分钟,然后让他们上台表演,每课句型进行这样反复操练。这样,教学内容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

二、在听说读写方面缺乏必要的训练。

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急待提高。而教材中并没有这几方面的单独训练。听力只是教师在上课时说一些口语但并不是专业用语,口语能力最多不过是朗读课文。到前面表演对话或与同学自由对话,以及课前的Free Talk基本上都是空谈。课外阅读材料很少,没有配合职高英语学习的书、资料及课外读物等。学生的写作训练几乎没有进行过。这便使职高生的英语学习只靠一本书,教师一张嘴,以及一点练习来进行。仿佛职高生的英语学习途径唯有如此。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学生目前的要求。学生难以得到满足感以及成就感,对英语学习的降温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职校生不良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知识能力重要的保证。在调查中学习习惯较好的很少。如:没有课前预习习惯,大部分从不预习;课后作业独立完成的很少有很多同学抄袭或迟交或不交;课后经常进行复习的很少。这说明大多同学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原因有:

3

1 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没有意识到学习习惯对自己学习的重要性。 3 缺乏一定的指导与要求。 4 缺乏自身理智的约束力。

四、考试形式和管理力度也须改革。

我认为目前考试形式缺乏合理性,缺乏力度。“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是学生中的一句流行语,其中不乏夹杂着学生对考试的害怕、在乎的心理,可目前我们学校的学生视考试为儿戏:签上大名交白卷;看着卷子等时间;更有甚者考试开始半个小时才进场,监考老师何德何能不让其考试呢?即使卷面得个位数字的分数,科任老师又何德何能让其重学呢„„?补考对学生只是形同虚设。同时这样的考试对较好的同学又很难显露出优势,因为卷面尽是单词、词组和语法,难度不小,主要是不实用,不适职校学生之用,学生成绩上不来。这无疑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增加了教学难度。因此考试形式也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如一年级可增加单词拼写等主观题。在教材的处理上可以增加授课节数,注重安排听力课与口语课;二年级增加阅读的量。应以平时成绩为主,其中、期末考试为辅,这对增加学生自信心有一定的作用。

五、课外活动与兴趣小组缺乏持久性、组织性、管理性。

课外活动是一个好现象。但往往由于组织不够严密,教师准备不充分,以及缺乏严格的管理措施,使得课外活动或兴趣小组失去了一开始时的吸引力,不过多久便夭折了。因此必须加强课外活动或兴趣小组的管理与组织,要增加趣味性,如:多进行小组讨论或对话等活动,最好能利用电教媒体等手段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保持长久兴趣。

六、归结起来,我的启示:

1、重新审视现行外语教材,加大教材改革力度,适当增加校本教材。

2、在教法上要体现人本主义,能力本位思想。

3、强化训练,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4、创造语言环境,加强课外辅助教学手段。

2010年8月23日

第17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总结

一、课程性质和重要性

该课程是油气开采技术、钻井技术等专业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是非地质专业学生对地质学的入门课程,是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的重要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步入地质科学的殿堂,了解地质学一般的研究对象、内容、研究任务、研究方法、地质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地质科学领域的主要成就,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质理论基础、较宽的知识面和学会认识地质体、地质现象的基本技能和工作方法,培养学生地质科学创新思维能力和时空观念,为非地学专业人才培养奠定必要的地学知识、理论、技能基础,以便更好的掌握钻井的工程施工、油气开采的动态分析等工作。

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第一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0学时,实验教学14学时。在教学安排上强调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对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首先是课程组成员及时转变了教学理念,树立起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观念。做到了既要加强理论教学,更要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为技术应用服务,以够用为度。明确了高职学生与本科生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的是应用技术教育和技术应用的操作能力。

二是按照各岗位群所必需的业务能力来确定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各相关专业定位,结合现场调研结果,在广泛组织现场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研讨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各岗位群所必需的业务能力,并将其分解到《石油地质基础》课程的教学当中。该课程作为钻井技术、油气开采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是讲述岩矿、构造、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成藏,为钻井地质、油田开发地质等后续课程打好基础。为此,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较大调整,大幅度缩减了矿物、岩石学内容,对构造、石油地质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

三是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断改革与创新。教学内容改革主要是对该课程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简化,删除空洞的说教,增添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尤其是在实践类课程中强化与应用技术有关的内容,并将科研、工程项目和生产实践中的新成果、新知识、新技术,以及本专业或行业科技发展前沿的新动向等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教学方法改革主要是教师授课少而精,讲透重点、难点,多让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和答辩等形式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

四是进行了教材建设,推进课程体系内容的改革。在自编讲义的基础上,编写了该课程的校本教材,2006年综合各同类院校该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主编了全国石油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石油地质基础》,并由石油出版社出版发行,弥补了该课程缺乏相应教材的空缺。

课程组部分成员参与了中国石油协会立项课题“高职高专石油主干专业‘零距离’培养模式研究”,《石油地质基础》课是该项目的改革试点课程之一;

课程组成员编写的论文“准确定位,突出特色,实现‘零距离’培养目标”以及“分析‘12.23’事故,搞好井控工作”是该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教改论文,论文分别在中国石油教育协会主办的《石油教育》以及本院院报《教育研究》上公开发表,推广了教改成果,为其他课程改革提供了借鉴。

三、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改革

根据该课程教学内容涵盖面广、课容量大以及地质课涉及到的图件多,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等实际情况,为提高教学效果,课程组编制了多媒体课件,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也激发了学生对地质课程的学习兴趣。课程组成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将启发式讨论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适时组织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首先由教师提前确定讨论题目,由学生课下收集资料,然后在课堂分组讨论或辩论,并由教师进行点评。例如,在讲解“石油和天然气的现代成因理论”这一部分时,在老师进行适当的解释、说明后,要求学生课下搜集油气有机成因或无机成因的证据,并确定时间分成两队展开讨论、辩论。这种讨论式教学环节的纳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促进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

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直观教学的运用。组织安排讨论课、习题课、专题讲座、参观、调研等形式,逐步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能力。教学环节齐全,任课老师备课充分,课堂讲解生动、紧密联系实际,每周有固定的辅导、答疑时间,老师对学生作业的批改细致、认真,做到了全批全改,批改及时。

崔树清老师的论文“直观教学体会点滴”,于2000年10月发表于《现代技能培训教学》,介绍了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直观教学的心得和体会。

四、教学效果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在教师队伍建设、教材选用与编写、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资料积累、教学课件制作、教学环节的完善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具体表现在:

1.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注重师资培养。《石油地质基础》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单靠书本学习,实验室模拟是远远不够的。所谓请进来是指,我院与华北石油管理局各单位建立起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每年不定期的请有关单位的地质老总、钻井、采油老总或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油研究院、各大钻井公司负责人到学院来指导工作,进行业务交流,征求他们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所谓走出去,该课程任课教师除完成教学任务以外,定期到钻井队、采油队进行现场锻炼,同时在寒暑假到现场进行专业性的社会实践,要求每位专业教师每年都必须抽出一段时间,到工作一线熟悉现场地质情况和新工艺,确保了我们的教学更加贴近实际。

2.不断探讨、完善一体化教学,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借鉴加拿大CBE教学理论,积极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我院建有完善的地质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确保了实验开出率达到100%。

3.积极推进“零距离”培养模式。石油地质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除地质基础知识外,有相当多的内容是钻井、采油等专业学生毕业后要从事工作内容,如矿物、岩石的鉴别、岩芯的描述等,为确保学生真正实现“零距离”培养,我们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将教学大纲多方征求有关现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另一方面,要求任课老师经常到生产一线、科研院所进行调研,搜集相关信息,确保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同时,还按照教学内容的要求,带领学生到生产一线进行参观学习。

第18篇: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

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

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陈录生

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与体力,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它具有复杂的结构体系.在这一结构体系中,教学方法则是其关键环节之一.教学论认为,教学方法作为无形的纽带,维系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目的的实现.正象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说:“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很多方面取决于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最优结合的技能、技巧如何.”

大量的教育实践活动也表明,教学如果缺少了适合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就差,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可见,教师正确地选择和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不论是对低年级学生还是对高年级学生,不论是对个别学生的指导还是对班级授课来说,都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事情.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教法和学法都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教学方法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或进行适当的改革.纵观现代世界各国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成果,尽管它们的内容涵义、体系结构、实施形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从改革的思路、理论依据和实施效果等方面去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趋势.

一、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

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习惯于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知识,往往使学生思路闭塞,缺乏独立思考力和创造性,限止了学生智能的发展.现代教学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更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现代教学方法改革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事物、努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综合力和创造力.美国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就是这样,它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或“解决”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获取知识,象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去“发现事物的发展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国内外推行的“问题教学法”也要求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使他们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活动的经验、特点和程序,以达到开发智能的目的.日本学者川上正光认为:“知识,百科全书可以代替,但是,思考出一个新方案、新观点,除了智能因素外,是任何东西也代替不了的.”这种很有见地的观点不仅为许多学者所接受,而且直接影响着现代教学理论的研究和现代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

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体,但是,长期以来,中外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而轻视学,即在教师如何施教方面研究较多,而在学生如何学习方面探讨较少.随着人类知识信息量的增加和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学生学习方法对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面临的许多任务中,首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阿尔温·托夫勒也认为,“明天的学校不仅要教给学生信息,还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现代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对学法的研究已经受到高度的重视.以我国为例,从事学法研究的学术团体相继成立,进行学法实验的中小学校越来越多.“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生受用无穷”,这句至理名言正在成为当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座右铭.“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学习”,已经逐步成为教育界同仁的一种共识.近些年来,国内、外创造和实施的“八环节系统学习法”、“单课四步预习法”、“反馈调节学习法”、“过度学习法”、“三——tion外语记忆法”(注:“三——tion”即印象、联系、重复之意.)以及“自读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等,都是学法研究和改革的优秀成果.这些方法不仅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而且使他们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地培养自己的能力.

三、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当代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研究说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相互作用.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理想、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这些因素虽然不直接参与学生的认知和学习活动过程,难于改变学生的智力水平,但它们是学生智力活动的精神支柱和学习过程的动力系统,因而可以调节教学活动,使之顺利地进行,并极大地影响学生智力水平的发挥.“皮格马利翁效应”已经说明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对学生学习成绩巨大的促进作用,此外,坚韧的意志力、积极的情绪体验、优良的个性品质也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洛夫的“暗示教学法”,就是让学生的情绪处于轻松愉快或无意识状态下去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我国近年来创造的“问题情境诱导教学法”,也是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诱发学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并获得良好效果的一种方法.还有“非智力因素教学法”,更是在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培养意志和性格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智力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的有效方法之一.正象赞柯夫指出的那样:“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四、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教学形式和内容进行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一系列加工处理,在头脑中建立暂时神经联系,形成一定经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如果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没有学习动机,学习目的不明确,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难接受有关的知识信息,形成暂时联系系统和经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此话是很有道理的.因此,现代教学方法改革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作用,并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我国教育界创造的“愤悱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设疑教学法”、“引言激兴法”等都反对学生呆读死记,特别注意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启迪创造性的目的.

五、应用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

传统教学方法改革重视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哲学思想的指导,现代教学方法改革在重视教学经验总结和按受哲学思想指导的同时,特别注意应用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人们不难看出,当代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都是由心理学家研究提出并付诸实施的.这类教学方法的实验和改革既是对心理科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心理科学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

更引人注目的是,当代关于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成果,为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使教学方法改革摆脱主观性和盲目性,朝着遵循儿童和教育心理发展规律的方向不断前进.例如,根据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有人提出了“刺激——反应学习法”;根据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有人提出了“暗示右脑法”和“大脑两半球并用学习法”;根据“感觉相互作用”的规律,有人提出了“音乐感染教学法”、“原型启发法”和“类比迁移法”等.这些都是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教学方法改革中的成功应用.还有洛扎洛夫用心理学所揭示的人的“下意识心理活动”规律,创造了提高记忆效率的“暗示教学法”;沙塔洛夫利用心理学的“完型”理论,创造了优化教学效果的“纲要信号图示法”等,这类教学方法实际上就是教育心理学的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总之,由于当代教学方法改革注意应用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使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而且具有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六、注意以“三论”作指导

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虽然源于电子工业技术和管理科学,但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概括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特征,对许多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都具有指导意义和巨大的影响作用.现代教学论不仅把它作为理论基础之一,而且把它作为方法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三论”的观点,教学过程是由主体、客体、方法、信息等要素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由信息进行沟通,而各种信息活动又可以施之以一定的方法、方式加以调节、控制,以获得最佳的沟通效果.这种观点已经为教育理论界许多人所接受,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之中.如美国斯金纳首创的以控制论为基础的“程序教学法”、德国瓦根舍因推出的以系统论为基础的“范例教学法”、美国布鲁纳提出的以结构系统理论为基础的“发现教学法”等,不仅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过程,而且在此基础上,人们又根据“三论”的原理使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此外,国内、外教育工作者提出并实施的“阅读教学法”、“系统复习法”、“反馈调节学习法”、“结构学习法”、“信息网络教学法”、“五轮次反馈复现教学法”等,也都是以“三论”为指导思想而创造的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由此可见“三论”对教学方法改革的巨大作用.

七、在教学手段上,注意使用现代科技设备 传统教学以语言、文字为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介,因此,在很长时期内,黑板和粉笔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以后,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图表、绘画、标本、模型等静态直观教具得到广泛的应用.本世纪50年代以来,幻灯、广播、录音、电影等设备又被许多学校和教师应用于教学.但是,在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知识信息量猛增的形势下,上述教学手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只有采用更加科学、更加现代化的技术设备来服务教学,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教学设备越来越先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程序教学机、电子计算机、电影、电视录像、卫星传播、激光视盘、立体电视以及其它多功能、多媒体的现代化科学技术设备在教学中被越来越多地使用.这些现代化科技设备作为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不仅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系统,更富有吸引力、直观性和科学性,而且使学生的多种分析器协调活动,智力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现代化科技设备进行教学,还可以使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选择最优的教法进行教、学生选择最优的学法进行学、师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从而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第19篇:审计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摘要:本文针对审计学课程的特殊性,从审计学课程框架不明晰、教学过程重教轻学、实践教学法应用不足等方面深入分析传统审计学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并从构建合理的课程框架、创新教学内容、注重实践教学、推动启发式教学、提倡小班上课等方面提出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审计学 教学方法 改革 创新

审计学是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的难点之一,它必须以会计学其他专业课程学习为基础,如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本科教学阶段的学习内容主要涉及注册会计师财务审计的内容,所以基础课的学习特别重要,如果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那么想较好地完成审计课程的学习是很困难的,因为课程内容抽象,不容易理解。其次,审计本身充满不确定性,很多时候需要学生创新性地思考。你需要对基础知识非常熟练,才能对各种可能性做出预测和判断,再应用审计学的原理去获取相关资料支持你的结论,这也是目前实务界对人才的需求。这对于在校的本科生来讲难度比较大,他们缺乏实践活动,对企业的情况不了解,对审计实务也是空白,而且他们更喜欢计算清晰的财务会计,不习惯于充满不确定性和职业判断的审计分析,致使供求双方存在矛盾。那么,在有限的课时内用较清晰的课程框架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专业素养,这是授课老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实践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方式改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日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培养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毕业生是当前审计学教学迫切要解决的。本文就是在这一思路基础上,从审计课程框架建设、审计课程内容创新、实验室建设、案例教学等方面着手,对现有高校审计学教学方法与实践进行探究。

一、审计学课程的特殊性

审计学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和解决的能力,而且涉及到会计、统计、经济、法律等相关的知识。因此,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审计学课程的抽象概念太多,有时概念中套着其他概念,概念前后又交叉,使得概念难以理解,教学内容的顺序难以把握;课程框架不清晰,内容逻辑性差,不像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那样是基础会计的延伸,比较有条理,框架很明晰;审计本身充满不确定性和职业判断,而且审计课程的职业判断环境依赖性强,仅从理论上很难给予明确的、可操作性的指导,学生学完之后会感觉思路比较混乱,不知道学了什么,不像财务会计那样能够按所学的知识进行相关业务处理,感觉学会了相关的技能;审计学课程逻辑性很强,很严谨,只要一个逻辑不准确就没法理解或在理解上出现偏差,而且理解相关的知识需要特定的环境,有时同样一个名词在不同条件下理解的角度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审计学太抽象、深奥、难理解。对于教师而言,也很难把课程内容讲得生动。

二、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

1.课程框架不明晰

审计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发展相对晚,审计学科体系的框架还不明晰,发展也不均衡,财务信息审计发展相对快些,而非财务信息审计、一般审计、行为审计的发展相对慢。学科体系的发展不均衡,框架不清晰也使审计课程框架不是很清晰,内容比较杂乱,前后的逻辑性比较差。这使得教学内容的逻辑相对欠缺,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思路也不清晰,影响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方法重教轻学

教学方法应该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注重教的方法,多数依赖于教材,以教师授课为主,忽视了学生学的方法,缺少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与相互影响,减弱了教学的整体效能。而且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教学双方的交流不顺畅,影响教学效率效果;同时学生也懒于思考,依赖性强,不利于创新思维、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和能力,很难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财务和审计人才。现代教学方法应强调整体性,在教学中注重教师、学生、教材间的相互协调,发挥整体功能。

3.实践教学法应用不足

审计学的实践性强,要学好这门课,必须要求有较多的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最主要的是案例教学和课程实训。但是由于审计教学案例较少,案例的获取编写成本高,案例教学就成为教学中的难题之一。再者目前我校的教学班基本都超过150人,很难实行案例教学,或者教学效果较差。

实践基地基本没有发挥作用,基本是挂个牌就了事,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学生无法到基地实习,基地也不愿意接受大批量学生实习,所以实践教学整个体系是没有跟上步伐,导致审计学的实践教学法应用不理想。

三、审计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1.构建合理的审计学课程框架

一直以来,审计学的课程框架比较不清晰,内容比较杂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干扰,应该设计比较合理的课程框架。按照审计的基本工作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计划审计工作、风险评估及风险应对,完成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报告。根据课程框架有步骤地学习,特别是业务审计中要加强说明审计方法的应用、审计证据的获取、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在这一基本程序下,形成比较合理的审计课程框架,并按照这一基本程序讲解相关内容。

审计基本程序图

2.教学内容的创新

从内容上看应该打破原来财务审计的局限性,应该把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税法、税务会计等相关内容融合起来。财务审计属于事后审计,上课的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这个时候其他的专业课程实训基本结束,如果学生能够把原来所完成的实训材料很好的保管下来,到审计实训的时候根据他们自己完成的材料来进行财务审计会弥补软件实训的局限性。这不仅可以检查学生自己过去财务实训完成的情况,还可以促进学生在实训过程思考和创新,而不是根据软件原本设计好的业务根据答案去填列。当然这样做可能需要加强课程之间的延续性和相关性,对教师和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但能更好地实现实训应有的效果。这些审计主要都是围绕财务信息审计展开,其他类型审计的内容涉及很少,因此,可以在内容上增加一些非财务信息的审计、行为审计、生态审计等等,在内容上加以拓展。在教学管理上也需要安排小班上课,以小班、小组、角色的扮演来共同完成。 3.注重实践教学

(1)加强实验室建设,重视模拟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学生在实验室,借助仪器设备,根据已有的教学软件,独立操作、分析,从中获得经验,培养实践技能,掌握技巧的一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实验教学必须借助仪器设备和教学软件,软件中资料的设计都是仿真的业务和票据,比较直观,能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审计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单纯依靠理论教学是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复杂的实际审计工作。因此,模拟实训是审计教学必备的环节,实训过程以审计案例为主线,以学生上机实训为主,从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审计计划的制定、重要性审计风险的评估、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完成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报告的整个审计流程,每个环节需要注意的事项,特别是实质性测试环节更是能够让学生把所学的会计知识和审计理论知识很好的结合应用,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为达到以上目标,必须做好审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审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应该包括教学软件和教学平台两大类。教学软件现在大部分院校用的都是财务审计的教学软件,只涉及财务审计的内容,而且形式上都是手工账报送审计形式,没有场景虚拟,这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能设计一个多层次的教学软件,大量引入目前的3d动画和虚拟场景,把案例的执行过程以动画和虚拟场景的形式体现在软件中,这样更具有更有现场性。比如工程项目造价审计案例的设计,应该把投资估算审计、设计概算审计、施工图预算审计、工程结算审计、竣工决算审计等工程项目造价审计的基本模块都包含在内,再根据每个模块审计应该包含的内容、需要的材料、注意的要点等作明确的介绍,然后辅以3d动画的形式增加软件的的现场性,让人有亲临现场的感觉,也明白不同的审计对象对审计人员有什么不同的要求,在特定项目的审计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等。其次是教学平台的建设。由于实验室和学生数不匹配,审计模拟实验不应该仅局限于实验室完成,应该设置平台让学生在宿舍、图书馆、教室都能完成,这样学生可以自己安排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进度,也可以随时复习之前的相关内容,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与教师取得联系。这样使教与学变得更人性化,能够更好的利用课余的时间。实践基地平台的建设后面阐述。

(2)重视案例教学,积极编写教学案例

审计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课程,课本给予的基本是理论知识,很难理解和记忆,如果能够通过案例的讲解,把复杂的过程和抽象的理论在案例中体现出来,既便于记忆又容易理解理论知识。那么教学案例的取得和质量就成为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案例要有一定的新颖性、复杂性、可理解性,最好是任课老师在实践中亲身体验,获取改编的。目前现成的审计案例相对比较少的,所以案例的收集与编制就成一大难题。案例的编写需要一个强大的团队,不仅需要老师的参与,还需要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参与资料的收集,实践活动的参与,共同编写案例。只有不断积累修改才能做好案例教学,使案例真正贴近实际,讲解起来形象逼真,当然这过程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给予时间和经费上的支持。

(3)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

除了课堂教学中的多种教学方法外,学校还应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行政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的广泛的业务联系,实现校企合作。学生到实际单位,参与他们的日常工作,可以接触到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业务,课本中的抽象知识能够很好地在实务中体现出来,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学生参加现场工作,还能培养和检验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这也是目前对审计人员能力考核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这些过程和场景都是学生在课堂或实验室所无法感触得到的,只有与这些实际单位建立好合作关系,把学生送到实际工作的现场,才能弥补课堂教学和实验室仿真教学的局限性,才能真正培养和检验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思辨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目前本校的财务处已经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财务实践平台,应该鼓励审计处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虽然我们也与事务所和企业建立合作,但由于学生人数多,实践基地少,只能满足少部分学生的要求,因此要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有更多的真实学习的机会,为他们将来的工作培养必备的技能。

4.推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启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适当地加以引导,最终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环节,使师生的教与学得到很好的配合和协调,改善教学双方的紧张关系,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学习变成一种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为了更好实现启发式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时是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知道如何给学生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和如何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则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和主人,通过教师引导,不同学生间的不同观点的碰撞和讨论,使思维更加活跃,视野更加开阔,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教与学的相辅相成,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

5.提倡小班上课

目前审计学的上课班级基本都维持在150-200左右,这么大的一个班级,教师把全班同学扫一遍都觉得困难,更不用说互动了,一堂课下来也就满堂灌了,省事,又能完成教学工作量,其实这样做是以牺牲学生为代价了,完全偏离了学校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宗旨。这种大班教学完全是从知识讲授的角度去评价教学,教学效果严重受到影响,很多的教学方法无法在这么一个庞大的教室中使用。当然,小班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人数减少,也不能是不同学科不同课程一刀切,在适当的人数范围内,应该注重师资的配置。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认真研究课堂教学,学校应该明确目标,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能科研至上,只有教师有积极性了,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近年来,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都出台关于小班上课,提高教学效果的相关规定,很多高校也在实践过程中。当然,小班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如师资不足、教学条件受限、成本高等。但为能够培养真正具有思辨能力、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学生,这些代价都是值得的。

第20篇:更新观念,改革数学教学方法

更新观念,改革数学教学方法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学改革必然涉及两个方面:教学理念的改变与教学策略的革新。本文结合自己教学实际谈谈对教学改革的理解。

一、改进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沟通的形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讲台为中心。教与学的关系不是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渗透着教师的权威,即在教学形态里教师是权威的代言人,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新数学课程标准揭示出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活动的教与学不仅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关系,也形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等多重的网状关系,而教学就是在这种网状关系中进行的。那么,怎样改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第一,要注重同学生的交往。教学中应有互动、协调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学,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都具有独立人格价值,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

第 1 页 的建立和表达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是交往。如果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将严重剥夺学生的自主权,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摧残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将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将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改变师生关系因此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让学生体会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种分享理解。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

第二,要在教学中改进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学习更有自信心。《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教学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

第 2 页 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又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既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倡导让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与交流;评定的功能由侧重甄转向侧重发展。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生活中的图形》一章的学习评价可分几个方面进行: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在家折叠与展开图形的情况(可由学生评比);小组讨论时的发言;书面测试;作业情况;以及同老师的谈话等等。 第三,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在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改变教学形式,重视数学活动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一支粉笔和一张讲台,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很少有数学活动进行,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活动中一方面能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另一

第 3 页 方面能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总是的能力,学会学习,进一步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我认为数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

具体地说,在开展这一活动时,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学生观察一个物体或一种现象,或者操作某些学具。第二,学生在研究所观察的物体或现象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与同伴进行讨论和交流,以弥补他们在单纯的观察和操作中的不足。第三,老师按一定的顺序给学生们推荐活动,学生可从中作出选择并实施这些活动,学生在选择中有较强的自主性。第四,这一活动可以以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生每周至少花两个小时进行同一主题的活动,并保证这些活动在整个学习进程中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第五,孩子们每个人都记录活动过程。学生通过这一活动逐渐学会操作,同时加强并巩固口头和书表达能力。

第 4 页 教与学的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不断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不再以知识形态来呈现,而是以行为的方式来呈现;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以适应课程改革地需要。

第 5 页

教学方法改革心得体会
《教学方法改革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