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中国教师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06 21:07:4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中国教师报

瑞昌市铜城学校何忠学

《中国教师报》我的最爱

《中国教师报》,认识您是在2007年的一次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时,由培训单位给我们每位学员发了一本全年《中国教师报》的,当时收了50元,我至今还保存着,并且“一见钟情”。培训完后,回到单位,第一时间就是要求学校订《中国教师报》,从此我只要有时间就想细细品读,每次品读您时,我都要认真做笔记,有时剪报收集好的文章,有时还和同事共同分享您给我带来的快乐和收获,有时还向其他教师推荐我的最爱——您。通过阅读《中国教师报》,深深地被您上面刊登的每一篇文章所吸引,尤其是那贴近一线教师生活的那一篇篇教学心得与理念,让我茅塞顿开,在教学上少走了很多弯路!人的思想为之一振,如行走在沙漠的人遇见了绿洲一般的新奇。我只想说您清新、亮丽的风采,令我耳目一新;您真实坦诚的胸怀,让我孜孜以求;您众多而丰富的栏目,使我兴致盎然。我感谢您与我相伴,让我有了心中的最爱。

先说“课堂实录”栏目吧。里面既有名师的课堂,也有新秀的展示。名师的课堂,风格沉稳,如述家常,让我感受到名师丰厚的文化素养,真实的人文关怀,使我由然而生一种学无止境的感受。新秀的课堂,虽有瑕疵,但老师教法的新颖,精心地提问、激情地投入,让我感受到课堂教学的与时俱进,教育理念的更新,使我觉得这就是可以触摸的课堂模式。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人才出。”

作为班主任,我觉得手头有两样东西不可少。一是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二是《中国教师报》“班级在线”专刊。学魏书生,学的是以“飞花拈叶皆可伤人”之侠义境界教育学生的理想主义和迸发的教育灵感。看“班级在线”,期待的是了解全国各地优秀班主任们经过实践提炼出的真知灼见。《中国教师报》“班级在线”栏目中所蕴涵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告诉我,这种规矩应当建立在学生积极参与、自觉自愿的基础上。作为一名班主任,特别是以前一直在农村学校工作,熟悉和适应了农村的教育;现在通过考试来到城区学校,很多

方面都和农村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特别是铜城的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发现他们与农村孩子相比,他们生活的环境更优越,所接触的新鲜事物更广泛,在管理上要有一定的技巧性。我在班级工作中常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如班级卫生、纪律、活动管理,小组建设、后进生的教育等等,是《班级在线》栏目帮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工作起来好多了;班级各项工作突出,学生在行为常规上也是做得最好的,我个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再说“杏坛春晓”栏目吧。这里展现的是教师真实而丰富的教坛生涯。有的身残志坚,有的数十年如一日守望大山;一颗颗无私的爱心,一个个鞠躬尽瘁的身影。实实在在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给我以心灵的震撼,信念的坚定,世俗的看淡。

再谈谈“局内人”,“校园目睹之现状”、“一吐为快”栏目吧。我打心里认为这是您的一大亮点,也是广大教师的心声表白,更是一线教师的呼声与诉求。这些文章大多写的轻松、坦白,实在而趣味。文章讽喻了校园内的种种不良现象和现在教师的真实生活,坦露了教师作为凡人的正当需求。对我而言,这些文章就好比一位“心理医生”。她疏导了我的心灵管道,抚慰了我时常躁动的心。让我拥有一颗恬淡的心去看待世间万象,让我每天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走向课堂。

最后,我要说:《中国教师报》我的最爱 ,由衷的感谢您。是您让我接受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了名校名师的丰富的管理经验,开阔了我的思维,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技能。是您让我对人生的目标与价值有了重新的定位。是您让我对教师的职业与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伴随《中国教师报》这块沃土我像一株待长的幼苗逐渐地成长起来,我将以不懈的追求和努力,继续读报、继续工作、继续努力、继续收获„„我深深地相信:路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在《中国教师报》陪伴下,我会越来越优秀!同时也衷心地祝愿您越办越好!

推荐第2篇:《中国教师报》读书笔记

去年,我们幼儿园组织全园老师阅读《中国教师报》,并参加他的读报用报征文活动,我开始上网阅读这份报纸,当《中国教师报》的电子版展现在我面前时,我马上被他醒目的刊头、丰富的内容吸引住了,刚浏览完首页,我就开始喜欢上了这份报纸。

《中国教师报》刊登的文章有的贴近广大一线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如《谁动了我的暑假》、《补课不止教师疲惫不堪》;有的宣传先进教师事迹,如《师之表——记全国优秀助学教师汪金全》;有的反映教师的呼声、维护教师的权益,如《教师聘任需要理论支持和制度保障》;有的帮助广大教师提高教学和管理能力,增强自身素质,如《再现精讲点拨的课堂片段》等。一年来,《中国教师报》已经成为我贴心的朋友,课余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教师报》有很多版块,可我最喜欢的是“教师论坛”,版块的文章选得非常贴近一线教师的心理与工作状态,文章写得实在,鲜活的实例就发生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就说《老师,别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这篇文章吧,案例中a老师因为害怕学生犯错,想方设法让学生能全做对。从结果看,学生是都画对了,但其实学生是“被成功了”。而b老师就不一样,让学生独立去尝试,这样学生的各种错误尽展眼前,再通过“量一量你画的圆的直径是不是6厘米”,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自我调整。让学生经历“画错——反思——修改”的过程,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圆的半径”这一知识点。

在我们的教学中不是经常会发生这种情况吗,文章把两位一线教师教学中的做法展示在大家面前,让你去品味,去深思,“心理学家盖耶说得好:‘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只要有认知活动,就会有错误发生。教学过程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认知活动,那就肯定会有错误发生。错误也是掌握知识、技能必经的过程。老师不需要更不能因为害怕学生犯错误,而想方设法阻止学生犯错。学生的错误是其思维的真实写照,也是教学中的巨大财富。”是啊,我是幼儿园的老师,3-6岁的孩子是我工作的对象,在日常教学中的幼儿操作环节经常会发生这种情况,特别是上公开课,在众多专家、听课老师面前,为了追求圆满的教学效果,我往往会采用a老师的做法,害怕学生犯错,想方设法让学生能全做对。可是表面的全对真的表示孩子都掌握了吗?实际上“学生只有经历了犯错误的过程,对知识才能理解得更深刻;老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错误,才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做到因错施教。”这篇文章的观点很有借鉴价值,让我真实感受到创新型课堂的教学活动,使我今后工作有了方向,对我的教学工作实践有很大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呀,教师,当我们为了追求所谓圆满的教学效果时,请您一定要记住————别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

《 中国教师报》以及她的“教师论坛”成了我生命中的精神家园。“新观察”、“健康人生”、“班级在线”、“深度访谈”、“现代课堂”等栏目都使我思想受到启迪,精神得以焕发,灵感不断涌现,给我鼓舞和启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年来,《中国教师报》成了我贴心的朋友,给我带来了许多教育智慧,他是我专业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时时在促我成长,助我进步!谢谢你——《中国教师报》!

推荐第3篇:中国教师报学习心得

读《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

学校一年前,为我们每一位教师订阅了一份《中国教师报》,一期期翻阅下来,我的心底油然而生一份喜悦之情。这份报纸原名《中国教育资讯报》,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象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无论版式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作为一线教师中的一员,这样的报纸怎会不喜欢? 首先,它亲切自然,平易近人。它给人一种极其的亲切感,站在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反映了我们这群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工作动态:我们的教与学,我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通,我们的对话,我们对教育与教学的反思、总结。

其次,它感情真挚,贴近现实,反映了我们一线工作者的喜怒哀乐,我们一线教师对自身生存状态与权益的关注,对教学、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的反思,对人性的思考。

第三,它具有时代气息,它紧跟我们当前教育改革大趋势,紧随对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加强继续教育、都有自己的一己之思之察,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等热点焦点问题都有不同的切身体会与独到见解,读后令人颇为受益,反思多多。

第四。它具有科普性与知识性。它促进我们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与提升,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其为参照物,从他人的实践与总结中,我们不断汲取有益营养,获得更多的教学理论与间接知识;同时,以其为参照物和理论指导,它促使我们从自身实践中寻找不足,形成从理论指导实践的回归,向其看齐,最后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 《中国教师报》的理念是:零距离的贴进教师。报纸有很多板块专栏,有对国家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问题的关注;有专门针对不同教学与课程进行的设计,有疑问有反思;有教师的教学感悟,散文随笔;可我最喜欢的板块是《新观察》这个栏目,这里的文章选的非常好,贴近我们一线教师的真实生活。让我了解了一线教师心中的酸甜苦辣,让你去品味,去深思,真的是让我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深切体会就是: 做个好教师并不难,关键要有爱心和思想。正如教师报上有一位老师所说的:“教师呀,教师,当我们为了孩子的成绩而想训斥他们时,请您一定把握住自己的底线----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真正做到以爱育爱并不容易。由此我想到自己,有时在课堂上看见学生交头接耳、心不在焉,就不知是哪来的无名火蹿上来,很冲动,忍不住想惩罚他们。可是我读了《中国教师报》后,让我改变了以前的急躁和冲动。以前我很容易对学生生气,总是埋怨学生不好管,感觉自己容易激动,也很消极,觉得烦心事儿很多。于是近期我又加入论坛,通过论坛上的学习与交流,我的脾气有了很大改变,虽然偶尔还会动怒,但我已经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了。 《中国教师报》的主旨: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抒发教师人文情怀;刊出优秀课堂设计,探讨教法改革成果,交流心得体会!接连多期下来,切身感受到了这份刊物的魅力。它让我

有种莫名的亲切感,在自身教学实践与理论的反思中不断积累知识,也获得了自我人格的提升,从而产生了情感上的愉悦之情与收获的快乐。这种感觉是无与伦比的。它唤醒了我们沉睡的情感,告诉我们作为基层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如何去表达,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总结,如何去学习,如何去获得更多地因为教育,因为不懈努力而带来的快乐!

感谢《中国教师报》让我们这群基层教育工作者坚定信念,让我们在这方热育的热土上继续执着前行,为了一个神圣的信念与一个光荣的使命。篇二:读中国教师报心得

读>有感

颍泉区园区中心校抱龙中学:郑大海

一提到>,我就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最早相识《中国教师报》缘于偶然。

一开始接触我便对《中国教师报》有了一份特殊的亲切感。因为《中国教师报》是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智慧的报纸,她以“零距离贴近教师”的办报理念和“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的办报宗旨,引导教师成长。而作为一名教师为了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我广泛地阅读了与教师教学业务相关的书刊杂志其中给我帮助最大,我最喜欢的是《中国教师报》。

每期的《中国教师报》都让我如获至宝,这里有一线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独到见解,有课改先锋的经验介绍和优秀案例,有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客观深入的分析等等。其中关于教学的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总让我倍受启发。如: “和谐课堂”、“创新思维”、“网络资源”、“发散思维”令我耳目一新;放飞理想、轻松作文、激情课堂令我激情迸发;“对话”、“成长”、“教师论坛”让我怦然动心。报上,一篇篇教师的心得体会和经验之谈,让我受益匪浅;一个个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和案例反思让我豁然开朗。我经常在备课或评卷感到疲乏之时去阅读,让自己放松一下;在遇到一些困惑无能为力之时去阅读,寻找突破口和解决之道;在夜晚临睡前去慢慢去品读,对照自己的教学实际,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找出不足并有意识的去改变。

《中国教师报》引领我走在课改的前沿,报纸上许多同行的先进课改经验常常被我借鉴到自己的课堂,特别是引进一些科研型教师的教学理念,给我的课堂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效果。行走在课改的道路上,更时时离不开学习和借鉴,《中国教师报》就象一个窗口,为我展现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幅幅壮丽篇章!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课改模式,如一盏盏照亮前行路上的明灯,让我看到了教育教学改革给中国教育带来的光明前景!

《中国教师报》给我心灵的洗礼。许多优美的文章让我感到不已。读了《肩上的分量和心中的责任》一文让我明白教育是一种呵护,是一种唤醒,是将心灵点燃,这些与我们的高效课堂理念相一致。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句话给我巨大震撼,一下子将我从因困惑无助中解救出来,使我懂得,原来教育是一种缓慢的过程,是一种等待的艺术,她不能急于求成,她不是工业的流水作业,她需要耐心的浇灌,耐心的等待,等待学生的成长,等待学生的成才,可我们却在升学压力的面前,渐渐失去了这一份耐心,我们已不愿再等待!我们恨不能一下子就将学生的诸多缺点和错误改正过来,若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就会大动肝火,我们变得越来越焦躁,我们严肃的指责和批评学生,感慨学生们越来越笨,教育越来越难??其实静下心来,我们也知道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们的缺点和错误会不断重复和出现也是正常的现象,作为一个

老师,只有耐心、冷静地面对,才能帮助学生进步和成长,任何发火或者冲动其实都是在暴露自己的缺点,这样只能会使学生越来越远离自己,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读完次此文我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下决心改正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拿出百分之百的耐心对待学生,充满热情和信心地去鼓励和引导他们一步步前进,让其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自然的发展,从容享受教育的过程,感受教育的快乐。《中国教师报》上的诸多文章都贴合教学实际,从中能体味出不同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通过阅读带动了自己一起思考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让自己不再是一个盲目的教书匠

感谢《中国教师报》为我们创建了交流的平台,感谢中国教师报对我个人成长的帮助。我真诚地希望《中国教师报》能依托我们庞大的教师队伍,以自身先进的理念,周到的服务,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与参与,越办越好,真正成为每个教师的精神家园! 为了自己的成长,为了学生的未来,我会一直关注你的——《中国教师报》。篇三:我与《中国教师报》共成长

我与《中国教师报》共成长 2010,那么的平淡,对我却也那么的不平淡。2010,进入了我大学的最后生涯,那时的我,褪去了大一时的稚气,不再对景点那么的向往;那时的我,失去了大二时对网络游戏的钟爱,不再对植物大战僵尸有非一般的干劲;那时的我,每天的生活那么的平淡、碌碌无为,犹如行尸走肉在校园穿行。幸运的是就在和往常一样平淡的一天,我发现我以后的生活将不再平淡、不再碌碌无为,因为我找到了我相信将陪伴我一生的伴侣——《中国教师报》。

和往常一样平淡的一天,懒睡晚起的我从床上向室友床铺望去,早已空无一人,只见我床边的桌上多了一份报纸,心中生出些许气愤,正想说是谁把这种没用的东西放我桌上的时,我却忽然被报刊题字之上那直截了当的宣告——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深深吸引,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教师原来有属于自己的报纸,也是从那天起,我每天捧报在手,细细读之,爱不释手;也是从那天起,我不再觉得每天的生活还将那么的平淡、那么的碌碌无为;也是从那天起,我不再觉得一个小学教师有多么的卑微!

《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让中国教育因我们而改变。是你,陪伴我走完了大学的最后时光,唤醒了我蛰伏于心底的激情,让我不再平淡无奇;是你,陪伴我进入了小学教师这一行业,时时地给我警醒,给我启迪,让我在工作中不再困惑,不再连连撞墙,不再那么的坎坷;是你,陪伴我至今,激励

着我在本职岗位上更加勤业、敬业、精业,给了我对教育数不尽的启发、影响。

《中国教师报》——让教师爱上阅读。

很多时候我们都说没有时间,不去触碰书籍;都说买书费用大,很少走进书店挑选书籍;都说可以网上看看,忽视了纸质书籍,可“当教师认可教育这个工作是他的内在需求时,读书就自然成为他的内在需求;当他认可书籍对于一个人生命的意义时,他自然会选择读书为消遣方式,乃至生存方式。”于是我爱上了阅读,爱上了纸质书籍。 《中国教师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中国教师报》——教育是个良心活,是该平淡无奇的。 教育是个良心活,平淡无奇的教育才会自然。该上学时就上学,不必披着星光进校门;该放学就放学,学生可以“忙趁东风放纸鸢”;该出操时就出操,不必突击搞什么万人舞蹈;该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而不能让主课老师把音、美、体这些课给“抓

走”了。真正的教育就应当在生活中,在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孩子的生活里。如果说生活的本质是一种安静与平淡,那么教育就该是平淡无奇的一种过程,滋润每个日子,滋润师生的心灵。老把目光盯着奖状、奖杯的,最终都将跟良心活南辕北辙。

《中国教师报》——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智慧的报纸,是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篇四:一起走过的日子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一起走过的日子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繁忙的工作之余,能静下心来读一读《中国教师报》,无论是对于学习工作,还是对于身心健康都大有裨益,每次拿到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报纸时,我便会迫不及待地关注。

从事教学工作十多年来,我阅读过的教育杂志很多,其中我最喜爱的是《中国教师报》。与她相识缘于偶然,那天我校正在召开每周一次的例会,无意中随手拿着一份报纸,其中一篇《拂去灰尘心更明》的文章深深地吸引着我。她很快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知心伴侣。 《中国教师报》给我的印象是既平实又亲切,她的平时平实体现在鲜明的时代性,实用性,及时性,贴近教师的工作实际,语言简洁,朴实无华,她的亲切表现在能讲教师所想说的,更关心教师所关心的,真真切切,自自然然。不论是《杏坛春晓》中的一事一议,还是《班级在线》中的班级管理方法,都使人觉得讲的就是自己做过的和想过的身边的人,身边的事。

我爱上《中国教师报》是因为她的《健康人生》栏目,她的《景由心造》、《人生感悟》、《职场心态》、《健康提醒》等话题让我爱不释手,每当报纸到办公室,我就急于浏览整、这个版面,她让我拂去心灵的灰尘,端正了一个教师的心态,抛弃了可望而不可即的金钱、地位,点亮心灯,不为心所累,让我做一个面带笑容的老师,时刻有一颗健康向上的心,让我这根红烛大放异彩。

我爱《中国教师报》是因为她的《班级在线》栏目。她及时为我提供一些育人的良方妙法。我在班级工作中常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如班级卫生管理,双差生的教育,个别学生讲文明不够等等,是她帮我开了窍,教了我方法,让我从这位从不说话的老师那儿汲取了力量,因而工作起来好多了;班级工作连年名列学

校前茅,我班学生在行为常规上也是做得最好的,我个人也连年被评为市、县、镇各级优秀班主任。

我爱《中国教师报》还因为她为我更好的善待学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帮助,身为教师的我深知教师是育人的工作。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教育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教育的效果则会大打折扣。今天我与学生的关系非常民主和谐,功劳就归于美丽而有丰富内涵的她——《中国教师报》。她使我深刻的认识到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爱学生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带着这样一份感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断的督促自己勤积累、多思考,并把自己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感悟和发现写下来,投给《中国教师报》以及其他一些刊物。书写是让思想走向成熟的一条有效途径,和《中国教师报》一起走过的日子里,心情一天天的飞扬起来,学生也和我一起感受着这样一种充满激情的日子,我们一起享受着教育的快乐,一起成长着,原以为平淡乏味的教育生活就这样变得丰盈、多彩起来。 很感谢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同行,认识国内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机会,让我们认识、了解到广大校外、国内同行工作者们的教学状态,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反思自身教学,改进自身不足,有效地促进我们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感谢它,它给我们这群最广大社会专门群体却是最容易被人淡漠的群体提供了表达思想、总结经验、倾吐对教育的思与学的情感园地,它促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最后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很感谢它,它加强、促进了我们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省视自己的教学、工作与生活提供了表达的空间与舞台。很感谢它,它让我们这群基层教育工作者坚定信念,让我们在这方热育的热土上继续执着前行,为了一个神圣的信念与一个光荣的使命。 几年来我负责教师教研工作,为了提高全片教师总体业务水平,每次业务学习的资料来源都是《中国教师报》,《中国教师报》为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提供了很多帮助,年轻教师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方法,老教师从中接受了很多新思想、新东西。

《中国教师报》,遇到你是我的缘,爱上你是我人生的一大幸事。篇五: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在读书生涯中,我就经常听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就暗暗立志要当一个老师,更想当一个好老师。怀揣着这个梦想,我报考了,并考上了师范学校。毕业后,我终于成为了一个小学老师!我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小学教育事业中去,可想当一个老师容易,做起来真是太难了,真正面对着这一大群孩子却很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怎么下手来教好他们。正当我很困惑时,偶然从一老教师手中得到一份《中国教师报》,这份报纸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了我,它让困惑的我如鱼得水。

不管工作多么繁忙,只要一有空,我都会静下心来品读着这份报纸,从中我感受到了无比的快乐和踏实,因为在教师道德成长的道路上又我了一位知音。每当我拿着这份报纸,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深陷于每一个字眼。倾听于每一位教师自己的故事。我在这里认识到很多看似普通、但并不平常的老师,像贺杰、茅卫东、陈小华、焦照锋、袁卫星等等,看他们讲述的好像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会刹那间涌现很多真切的感悟。做一个平凡的教师,就是做一个快乐的自己。只要有梦,就会有追寻。 我特别关注的是班级在线、教师论坛和健康人生三个版面。 行走在课改的道路上,更时时离不开学习和借鉴,《中国教师报》就象一个窗口,为我展现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幅幅壮丽篇章!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沈阳的立人学校、山西新绛中学的课改模式,如一盏盏照亮前行路上的明灯,让我看到了教育教学改革给中国教育带来的光明前景! 无论明天会怎样,我坚信自己与《中国教师报》解不开的情缘会一直延续下去,它让我在生命成长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它让我在生活世界里体验到趣味,它让我在教学工作中偿试到了成功。

推荐第4篇:中国教师报报道

区域课改的本土化探索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课改记录

□ 本报记者 褚清源 周书贤 特约记者 李克准

阜阳市颍东区,因颍河从枕边流过而得名。本报暑期“课改中国行”公益宣讲和采访活动来到了这里。

与当地的校长、老师座谈时,我们明显感到,课改在这里呈现了集体繁荣的态势,校长、老师们言谈中所传递出的对课改所保持的特有的激情与理性,更让人感动。他们在讲述了课改过程中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道出了很多曾经和正在面临的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课堂改革为这里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带来了教育发展新的生长点,产生了一大批具有本土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研模式。推动课改日渐深化的不仅仅有来自一线教育者的热情,还有颖东区教育局作为教育行政部门不断调整优化的服务方式。“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转变服务职能和服务方式,基层学校有什么样的需求,教育行政部门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局长郭必林说。

与很多区域推进课改的策略一样,颍东区的课改也采取了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进的策略。该区教研室主任丁虎把课改的历程形象地比喻为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穿别人的鞋,走别人的路,即学习模仿阶段;第二阶段为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即反思借鉴阶段;第三阶段为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即经验的本土化探索阶段。 从发现问题开始寻找突破口

在完成了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后,颍东区的教育开始面临新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打工子女进城就学人数的增加,农村学校学生数锐减,小班化倾向明显,特别是布局调整之后保留的教学点,班级人数大多不足25人,个别教学点班级人数甚至在10人以下。“但是,这些学校的课堂并没有发挥出小班额在教学上的优势,并没有带来农村教学的高质量。”教研室主任丁虎说。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区学校特别是一些优质学校班额过大,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方面是如何充分发挥农村学校小班化在教学改革中的优势,留住农村的学生,另一方面则是如何破解大班额背景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实施因材施教的难题。

“面对这些问题,通过政策的调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关键还是要从课堂教学上寻求突破。”局长郭必林告诉记者。

于是,课堂教学改革开始在颍东走向区域性破题,始终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成为颍东区既定的改革主题。 他们首先以小班化教学研究为切入点推进课改。在丁虎看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在于:小班化有利于实现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突出,使得备学生成为可能,便于充分了解学情,因材施教。为此,在农村学校,他们发挥天然的小班化优势,加强小班化教学方法的研究,而在城区学校,则通过新型学习小组建设,把大班额分成不同的小组,引入学生讨论、展示、互动的机制,让每个小组成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学习组织,成为一个学习的动车组。

“我们确立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将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而衡量课堂教学改革是否启动的标志是,课堂上学生是否都动起来了。”丁虎补充说。

在课改推进过程中,颍东区教育局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实施“菜单式”服务,变传统的“检查式”、“找问题式”的视导为“服务式”、“提升经验式”交流研讨活动。“过去是哪个

学校差、存在问题多,就到哪个学校视导,现在是哪个学校做的好、课改力度大、成效明显就到哪个学校帮助提升经验,树立标杆。”丁虎说。

郭必林告诉记者,“教育局始终是在放手,让基层学校充分发挥自主办学、自主改革的积极性,只要探索出了好的经验,我们就组织学校去观摩、学习”。

三年来,该区先后在乌江李桥中学召开了农村中学课改经验交流会、在黄冈学校召开了小班额教学策略研讨会、在插花小学召开了“以案导学”教学模式推进会、在铁路学校召开了“自育自学”高效课堂研讨会、在枣庄小学召开了“问题导学”展示会、在正午中心校召开了“学研辩”三步教学模式推进会等,城郊中学还承担了阜阳市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改革现场会。一些学校的成功经验还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

不断深化的课改共识

李桥中学是颍东区最偏远乡镇乌江镇一所曾经面临撤并的农村中学,办学条件简陋,教学质量不高。为了保住学校,学校领导从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归来后,开始全面推行课改,所有班级、所有学科全部开放课堂。

课改后的李桥中学,学生非常自信。有不少学校组织教师到该校学习,面对众多的听课教师,学生敢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向同伴进行质疑,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近三年,李桥中学的中考成绩在全区农村中学中名列前茅,真正实现了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丁虎介绍说,2009年4月,教育局在该校召开了全区课改现场会。这次会议对全区震动很大,大家都被李桥中学的改革精神所感动。“所谓学校条件差、教师素质低、班级人数多,无法学习杜郎口,没办法进行课改的种种借口都不攻自破了”。

阜阳市第十中学则在校本教研中走出了一条新路。该校注重对常态课教学研究。校长李树生说,学校的真正生命在课堂,而课堂的质量保障在常态课。只有用心关注常态课,学生才能真正发展,教师的工作才有价值,学校才有活力。与时下的公开课或者所谓的优质课相比所不同的是,常态课是更本色的课,是更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

该校针对常态课中呈现出的问题一一进行反思。比如:如何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和体验、感悟?如何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生成新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这些问题都是课堂中存在的真实的问题。该校将这些问题梳理为校本教研的专题,立足学生实际,集全校教师的智慧探讨方法,寻求对策。该校还将一些问题转化为小课题进行研究,如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新旧教材体系差异的研究,教学中情境体验生活化、经验化的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评价研究等。教师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不断探索新课改的路子。

枣庄镇中心小学的课改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该校探索的“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让问题从学生中来,在学生中解决。在校长张超看来,知识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学会的,不是老师教会的,学生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知识,提升能力的。中心学校校长童金海说,只有问题开放了,课堂才能开放。为什么在课堂上有时候学生可能启而不发,问而不答,也许我们要从教师自身寻找答案:作为老师,我们是否预设的问题多,这些问题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是老师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是真问题还是假问题。

在课改中迅速成长起来的阜阳市城郊中学历史老师黄文明在自己的教学反思中写道:我们是否反思过我们选择的是让学生去走我们预设中指定的路径,还是为孩子提供和搭建探究的“脚手架”?我们选择的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吗?学生能接受吗?我们认为适合的,我们的学生一定觉得适合吗?我们是否真正了解我们教育的对象?

阜阳市第十一中学教务主任曾晓东说,课改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从过去

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转变成教学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从过去的尊贵者、训导者、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激励者、服务者;从过去单纯的教学工作者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从过去作为课程的从属者的身份,变成了课程的建设者,即课程的主体,乃至成为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乌江镇李桥中学教务主任屈俊标说,现在我们都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不能背离教学的本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其学习能力,是教改的最终目标。“训子千遍,不如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这个习惯,就是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这也正是民主教学的核心所在。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储值

基础教育是储值阶段,而非兑现阶段。局长郭必林告诉记者,不少的学校的课改已经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多元的可自由选择的校园生活,“教育就是要使每一个个体都能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储值”。

阜阳市黄冈学校经营的“大小课堂”是一大特色。这里的“大小课堂”分别指教室内的课堂和教室外的“课堂”。该校一直重视这两个课堂的建设和开发,使学生在个性化教育的过程中精彩纷呈。

在黄冈学校的小课堂里,现代化、功能化、情趣化、人性化的设计,开放的氛围营造,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温馨的家;这里没有了讲台,教师与学生融在了一起,拉近了距离;不同的科目、不同的教学内容会出现不同形式的座位摆放,有利于师生的互动;生物角让孩子们亲近自然、培养爱心;图书角使每个班级都成为“书香班级”;教室墙壁上的“比一比”“我能行”“我最棒”等栏目和文图并茂的黑板报,则是学生展示才能、放飞个性、享受成功的乐土。在小课堂里,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布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和引导者。

校长周本军说,我们的课堂上,学生的交流和互动频率变大,交往、合作的机会增多,真正成了动态的课堂、生成的课堂、快乐的课堂、高效的课堂。

而在该校的“大课堂”里,教室外的展示牌上飞扬着同学们的文字和思想;围墙上的牌匾放射着中华经典和传统美德的光芒;大厅和走廊上的名人名言、规范要求、餐厅里的警语和古诗、楼梯上的温馨提示无不启迪着师生;铺满地砖的树林里,散落的坐椅、挺立的健身器材,无不透露着对师生的关怀;午间和课后播放的歌曲和音乐伴随着小播音员甜美的童音洒满校园,其优美的旋律、蓬勃的朝气无时不感召着学生。

学校还开设了包括综合能力课程和兴趣特长课程在内的特色校本课程,仅兴趣特长课程就有17门。每到课外活动,书法室里同学们挥毫泼墨,绘画室里同学们放飞想象,球场上同学们生龙活虎,跑道上同学们在比谁快谁强,,形体室里舞姿翩翩,乐器室里琴声悠扬,乒乓台前银球翻飞,人造沙滩上学生们在“堆山”、“开河”、“架桥梁”„„

阜阳铁路学校秉承“幸福教育理念”,追求使学生幸福、教师幸福、家长幸福“三位一体“的幸福教育,做出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他们努力把学校打造成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创建素质教育的特色品牌学校。学校的特色假期作业、习惯养成教育、幸福课堂、幸福节日平台等项目逐步成为办学亮点,得到社会广泛好评。学校通过营造幸福校园文化,构建幸福课堂平台,创设幸福校园节日,如快乐语文节、趣味数学节、英语艺术节、体育素质达标节等,培养幸福教师,打造幸福课堂,开展幸福活动,培育幸福学生。校长田耘说:“幸福教育一时一刻皆含幸福,一花一草皆为素材,一窗一廊皆为课本,一言一行皆感幸福,幸福教育使校园处处是课堂,时时是课堂,人人事事皆为教育资源。”

一直致力于学校内涵建设的阜阳市城郊中学校长杨德新,对构建学生需要的特色文化有着自己认识。他说,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主要来自于学校个性化的文化体系,而在学校的文

化体系中,最重要的是教学文化与课程文化。学校文化的发展取决于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因此,学校工作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可持续发展的素质与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期待着颍东教育涌现出更多鲜活的经验,期待着他们在课改旅程中走得更远。

推荐第5篇:《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遇上你是我的缘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崇仁县郭圩小学占 玲

生活的沉重,工作的负担每每压迫着我,让我感受到教育工作的不易。可是每当心静的时候,一切都沉静下来,我就会捧起一份报纸——《中国教师报》,频度她那贴近一线教师生活那一篇篇教学心得、随笔感悟,我深深被她上面刊登的每一篇文章所吸引。曾记得那一次次的忘我读报,仿佛看到了自己教育生活中的一幕幕教学情景,让我一次次的找到了做教师的幸福和快乐!我庆幸拥有这样的一份报纸——《中国教师报》。

《中国教师报》有很多板块,可我最喜欢的板块是《新观察》、《健康人生》这两个栏目,板块的文章选得非常贴近一线教师的心里与工作状态,文章写得实在、现实还透漏着风趣。

先说说《新观察》吧,这个板块引领我的思想走在了教育的最前沿,让我更清楚地了解了当代我们这个教师队伍中存在的诸多利弊,也把一线教师心中的酸甜苦辣展示在大家面前,让你去品味,去深思,尤其是遇事不走弯路子,我校的教师都很喜欢它。我们有时看到一篇文章,几个人会针对一件事争论不休,就说《老王》这篇文章吧,道出了“一位教学认真的好教师,可就是没有一些教学中的荣誉证书,进而高级职称与他很遥远,老王为了把教学成绩拼命争成第一,抬手打了学生一耳光,接下来是家长不愿意了,再下来老王回家了……”。学校的老师分成正反方,各持 - 1 -

己见、互补相让,争得不可开交。可我对老王老师说,你本来就是一位敬业的好老师,你本来就是个能干的人,不就是少一张纸吗?慢慢争取呀!人不常说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教学几十年了,虽然没评上高级,可评上高级的人还是少数的,如果您能再看开点,结果可能就不会这样了,关于那两个差生,咱先分析一下他们的情况然后对症下药,您说呢?哦,这也许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原因,其实,评高级职称的要求也应改一改,侧重老教师一些也不为过,干了几十年的教育嘛。

教师呀,教师,当我们为了孩子的成绩而想训斥他们时,请您一定把握住自己的底线——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再说《健康人生》,是我喜欢的版块之一,它包括“人生感悟”、“健康方程式”、“休闲有道”、“职场心态”等,每当我阅读完这些文章我工作起来精神劲十足。自己平时也很喜欢休闲运动,每天都是走路上班,再加上有《中国教师报》这个精神食粮我想我的业余生活会感到更充实的。

其实,“班级在线”、“杏坛春晓”、“阅读”等这些栏目,我也都是很喜欢看的。《中国教师报》是在催我成长,是在“逼”我读书呀!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读书看报是我们教师每天必做的“工作”,谢谢了《中国教师报》!

不知不觉中,《中国教师报》陪伴我又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有你在身边我总觉得日子过得飞快过得充实。你那如阳光般

的温暖仍在温暖着我一颗年轻灼热的心,你那甘露般的雨露仍在滋润着我一颗求知若渴的心。拿什么来形容你呢?我的《中国教师报》,你像一座大海的航灯,在我迷茫困惑的时候照亮我前进的方向;你像是我的慈父,教诲我的同时又给予我莫大的鼓励;你更像是我的一位老师,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你总是给我最新的知识;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因为你和我是如此的亲近;你是我的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因为在这里述说的都是自己的故事。每一次你都不会让我的期盼失望,闻着你散发的清香总是可以让我激情满怀,飞舞教鞭走向那三尺讲台。有你,总是可以让我信心十足,让我在这最平凡而又最光辉的路上走下去,相信有你的陪伴,我一定会更出色!一定可以走得更远更稳健!

推荐第6篇:《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书中自有言如意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生活的沉重,工作的负担每每压迫着我,让我感受到教育工作的不易。可是每当心静的时候,一切都沉静下来,我就会捧起一份报纸——《中国教师报》,凭着她那贴近一线教师生活那一篇篇教学心得、随笔感悟,我深深被她上面刊登的每一篇文章所吸引。曾记得那一次次的忘我读报,仿佛看到了自己教育生活中的一幕幕教学情景,让我一次次的找到了做教师的幸福和快乐!我庆幸拥有这样的一份报纸——《中国教师报》。

《中国教师报》有很多板块,可我最喜欢的板块是《新观察》、《健康人生》这两个栏目,板块的文章选得非常贴近一线教师的心里与工作状态,文章写得实在、现实还透漏着风趣。

先说说《新观察》吧,这个板块引领我的思想走在了教育的最前沿,让我更清楚地了解了当代我们这个教师队伍中存在的诸多利弊,也把一线教师心中的酸甜苦辣展示在大家面前,让你去品味,去深思,尤其是遇事不走弯路子,我校的教师都很喜欢它。我们有时看到一篇文章,几个人会针对一件事争论不休,就说《老王》这篇文章吧,道出了“一位教学认真的好教师,可就是没有一些教学中的荣誉证书,进而高级职称与他很遥远,老王为了把教学成绩拼命争成第一,抬手打了学生一耳光,接下来是家长不愿意了,再下来老王回家了……”。学校的老师分成正反方,各持己见、互补相让,争得不可开交。可我对老王老师说,你本来就 - 1 -

是一位敬业的好老师,你本来就是个能干的人,不就是少一张纸吗?慢慢争取呀!人不常说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教学几十年了,虽然没评上高级,可评上高级的人还是少数的,如果您能再看开点,结果可能就不会这样了,关于那两个差生,咱先分析一下他们的情况然后对症下药,您说呢?哦,这也许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原因,其实,评高级职称的要求也应改一改,侧重老教师一些也不为过,干了几十年的教育嘛。

教师呀,教师,当我们为了孩子的成绩而想训斥他们时,请您一定把握住自己的底线——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再说《健康人生》,是我喜欢的版块之一,它包括“人生感悟”、“健康方程式”、“休闲有道”、“职场心态”等,每当我阅读完这些文章我工作起来精神劲十足。自己平时也很喜欢休闲运动,每天都是走路上班,再加上有《中国教师报》这个精神食粮我想我的业余生活会感到更充实的。

其实,“班级在线”、“杏坛春晓”、“阅读”等这些栏目,我也都是很喜欢看的。《中国教师报》是在催我成长,是在“逼”我读书呀!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读书看报是我们教师每天必做的“工作”,谢谢了《中国教师报》!

不知不觉中,《中国教师报》陪伴我又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有你在身边我总觉得日子过得飞快过得充实。你那如阳光般的温暖仍在温暖着我一颗年轻灼热的心,你那甘露般的雨露仍在

滋润着我一颗求知若渴的心。拿什么来形容你呢?我的《中国教师报》,你像一座大海的航灯,在我迷茫困惑的时候照亮我前进的方向;你像是我的慈父,教诲我的同时又给予我莫大的鼓励;你更像是我的一位老师,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你总是给我最新的知识;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因为你和我是如此的亲近;你是我的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因为在这里述说的都是自己的故事。每一次你都不会让我的期盼失望,闻着你散发的清香总是可以让我激情满怀。有你,总是可以让我信心十足,让我在这最平凡而又最光辉的路上走下去,相信有你的陪伴,我一定会更出色!一定可以走得更远更稳健!

姓名:漆龙贵

工作单位:靖安县罗湾乡中心小学

通讯地址:靖安县罗湾乡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15079501823

推荐第7篇:《中国教师报》征文

第八届《中国教师报》读报用报征文记得,用心关注孩子们

——读《周芙蓉:走进孩子内心的快乐》有感

一个冷漠不愿与人交谈的孩子,成绩差,性格古怪孤僻,戒备心强。一个刚参加工作一年的新手老师,关注学生,理解学生,对学生有耐心和责任心。这样的学生,老师与其进行心灵沟通并且从而走进其内心世界,让他重拾对学习的兴趣,对生活的热情,前后表现截然不同。学生能有如此大的转变,不得不感叹,教师的作用真的不容小觑。这个老师的成功给予了我莫大的鼓舞与支持。只要用心关注并且努力去做,一定会有收获。

作为一个工作不到一年的新手老师,愿意将教师作为理想去追求,带着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刚开始时,因为年轻缺乏经验,对学生的管理没有方法。常常会有学生在课堂上捣乱,大声喧哗,甚至引吭高歌,更有甚者直接导致课堂的中断。课后不交作业,抄袭作业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这一切的一切,无疑给我这样满怀冲劲的新老师泼冷水。对此,我感到非常无奈甚至是气愤不已,但又束手无策。但是,渐渐地,经过仔细的了解学生发现:他们内心里都有认真学习,好好听课的想法,但是却因为自控力太差或者学不进才导致这样的或那样的不合理的行为表现。学生会有好玩的天性,常常会为了玩而忽略学习。他们有各种各样的烦恼,为友谊中的小矛盾,亲情中的小疙瘩,或者师生间摩擦而影响学习的情绪。他们好动,总是无法安静地坐下来看书学习。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心去关注他们,发现并解决问题。

学生的许多烦恼,在我们老师作为成年人的角度看来也许根本不值一提。但是,我们是否还记得,我们曾经也是一名学生。为了一道无法演算出的数学题而自责不已,为了一篇反复背诵却记不住的文章而难过,为了老师一个不经意的眼神而思忖忧虑很久,为了与同桌化解矛盾而写纸条道歉,为了生活的不愉快不顺心而伤心很久。同时,也会为了超过哪位同学而暗自较劲,为了教师的一个小称赞而欢喜不已,为了攻克一道难题而信心大增,为了获得一个梦寐已久的成绩而欢呼雀跃。这就是学生,拥有许多属于他们自己的小烦恼。因为小烦恼而心绪不宁,从而影响学习。这就是他们这个时期的真实写照。因此,一直在内心提醒自己,我曾经也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应该学会“异地而思之”换角度思考,那么你所觉得的那些不可理喻的东西都会迎刃而解或者豁然开朗。作为教师,我们是否还记得作为学生时我们的这些特点呢?是否用心去关注孩子们的这些变化?其实,用心去关注他们,那你也许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在讲台上,在教室这个场合,我们既是老师也是学生。从教师身份出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树立好榜样固然重要。可是,我认为育人应该更为关键。而如何育人,这个是困扰我们大多数老师许久,让人头痛不已的问题。我想,这个需要我们教师用心去关注孩子们,了解他们内心的诉求和需要。从教师也是学生的角度看,通过工作的锻炼,让自身得到成长是

学习。通过与学生的相处,用心去关注他们患得患失的缘由,感受他们的纯真简单,体会他们对老师的尊敬而非害怕恐惧。用心去关注他们,我们会懂得,他们真的还只是孩子,拥有孩子的任性与吵闹,他们需要我们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并关注内心的发展变化。用心去关注孩子们,你一定会为他们的快乐而快乐,为他们的忧伤而忧伤。

记得,用心去关注孩子们。他们是有情有意的人,会记得老师给过她们的小帮助小赞许。不因一次的违纪而武断的否定他们。用心关注孩子们,无论再调皮捣蛋的学生,你都可以从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和过人之处。用心去关注孩子们,对于那些在课堂上有违纪吵闹的行为的人,或许可以理解并进行引导。用心用情去关注孩子们,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感受到的。记得,用心关注孩子们的快乐与忧伤。

(于都县 丰田初中 曾艳华 15297765542)

推荐第8篇:中国教师报征文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与你同路的我就是幸运的,我幸福走过的是你搀扶的,你是快乐的我就是幸福的........当耳畔响起这一首优美的歌谣时。我不由地把目光投向了你,我的良师益友-------《中国教师报》,心中洋溢着五彩缤纷的快乐。

一、初识的喜悦。

在网上,一直听网友们称赞:《中国教师报》是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智慧的报纸,是老师们自己的报纸,于是,从一开始起,便对《中国教师报》有了一份特殊的亲切感。偶然有一天,一同事向我介绍起《中国教师报》,说那是我们一线老师自己的报纸,零距离贴近教师,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的报纸,带着一份亲切我借阅了近期的《中国教师报》,每一期有16版,编辑阵容强大,里面精品荟萃,涉及教育热点、难点,新闻跟踪报道,剖析教育教学案例,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报道了国内外的最新教育动态,信息量覆盖面非常广……我一页一页、细心地读过去,有好奇转为惊态,有惊态转为感慨,再有感慨触发了许多灵感…… 读着每一期的报纸,我知道了前卫的教育理念,了解了教改动态,知道了班级工作的新方法,许多在新课程实施中迷惑的东西在看了杨伟广老师主持的“创新课堂”栏目里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分析后,顿时豁然开朗起来。于是,耳边欣赏着轻快的音乐,眼睛盯着报纸上每一篇文章,成了我最好的休闲方式,我沉浸在文字中,享受着春风沐雨的精神洗礼。

二、相知的感动。

带着这样一份感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断的督促自己勤积累、多思考,并把自己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感悟和发现写下来,书写是让思想走向成熟的一条有效途径,和《中国教师报》一起走过的日子里,心情一天天的飞扬起来,学生也和我一起感受着这样一种充满激情的日子,我们一起享受着教育的快乐,一起成长着,原以为平淡乏味的教育生活就这样变得丰盈、多彩起来。

在诸多的版块中我最喜欢的杏坛春晓,她用精彩纷呈的文采征服了我,在抑或热情抑或浪漫的文字中讲述着我们老师自己的思想、故事,而这些又往往能引起我心中共鸣的,把我心中最柔嫩的一角拨开的,她诉说着无数同仁们怀着一颗细腻、感恩的心 1

在孩子间行走,收藏师生间点点滴滴的感动,生活中丝丝缕缕的温馨,我想许多老师也有同感吧。 还有班级在线,阅读,新观察,教师教育,健康人生都十分贴近我们一线老师的工作与生活,语言风趣现实。在海内.海外栏目中我了解到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动态,让我能跟的上时代的脚步,在创新课堂中我有了解到别的老师是怎样把新的理念运用在教学实践中的。在读你的过程中我学会了许多,学会换位思考,知道了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用多面镜子去看待学生,用心与心去交流,于是师生的和谐应运而生。我自豪我有一群懂我的孩子,这都归功与《中国教师报》

三、一路前行。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在教师生涯中我的路还很长很长,我将一路与《中国教师报》相伴,学习并运用,充实自我,培育新苗,一路高歌。 很感谢它,让我们认识、了解到广大校外、国内同行工作者们的教学状态,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反思自身教学,改进自身不足,有效地促进我们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感谢它,促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最后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很感谢它,加强、促进了我们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省视自己的教学、工作与生活提供了表达的空间与舞台;很感谢它,它让我们这群基层教育工作者坚定信念,让我们在这方热育的热土上继续执着前行,为了一个神圣的信念与一个光荣的使命

希望《中国教师报》能带给我更多的快乐,吹起飘逸的思绪,让我徜徉在求识的海洋!最后,让我用一颗快乐的心祝愿中国教师报越办越好!

地址:马鞍山市含山县清溪初级中学

姓名:詹昌兰

联系方式:15357721093

3

推荐第9篇:《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前几日上网,忽然见到《中国教师报》一周年的征文活动。心想:这一年来,我与《中国教师报》已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凭着自己对她的熟知和了解,凭着编辑老师对我的厚爱,无论如何也该写一篇文章来说说自己内心的那份愉悦

2002年,当我刚刚被“如果你热爱孩子,如果你热爱教育,如果你热爱写作,请拿起你的笔”的春风唤醒沉睡的心灵时,就幸运地与《中国教师报》相遇了。那时她还叫做《中国教育资讯报》,记得我当时是冲着“资讯”二字订阅的。我猜想她应当是前沿的、新闻的、独特的。当收到第一期报纸时,我的猜想应验了,她同时传递了亲民的、贴心的、温暖的气息。品读着报纸,我感受到自己是世界上幸运者中的一分子,我预感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多了一位知音。每当我拿起这份报纸,我的脑海中就会响起王刚充满磁性、深沉的声音:“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我的心底也会有一个声音暗暗浮起来,亲切地袅绕在耳:“讲述老师自己的故事”。我在这里认识到很多看似普通、但并不平常的老师,像贺杰、茅卫东、陈小华、焦照锋、袁卫星等等,看他们讲述的好像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会刹那间涌现很多真切的感悟。做一个平常的老师,也可以有自己的快乐。只要有梦,就会有追寻。《中国教师报》唤醒了我好些蛰伏着的激情。

因为爱,所以爱。我认真阅读《中国教育资讯报》每期的报纸,认真完成每一期的读者调查,并且把得到的赠报送给自己

的好友、同事,希望更多的同行获得这份高品质的精神食粮。在认真的阅读中,我得到了很多收获,除了知识上的积累增加以外,还获得了情感上的愉悦、人格上的提升。特别是在和编辑老师全国最大的免费公文网[-公文大全收集整理]里的交流中,受到他们人格魅力的熏陶。当《中国教师报》创刊后,我快乐地发现“和教师零距离”的办刊理念落实得更到位了,对教师的生存关注更多了,对维护教师权益关注更多了,对与教师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关注更多了,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关注更多了……《中国教师报》对教师弱势群体的关注表现出比我看到的任何报刊都强烈。我在与编辑老师的交往中,真切感受到《中国教师报》的编辑老师们和一线老师平等、和谐、融洽地相处。他们用自己的责任,用新闻人的职业道德建筑灵魂的基石。

我真诚地希望《中国教师报》能依托我们庞大的教师队伍,能依托一批精干的富有事业心、创造性的编辑老师,依托阵容强大的“读者论坛”,以自身先进的理念,周到的服务,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与参与,越办越好,真正成为每位教师的精神家园!

《中国教师报》,在你快要满周岁的时候,我特许下一个心愿,一定年年为你祝贺生日。

推荐第10篇: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师”与“报”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早就想写一个人,但是一直找不到机会,最近得益于《中国教师报》的征文才让我又念叨起她,很有幸我又遇上一位“良师益友”。我和她的故事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她对我的影响却非常大,她让我读起了《中国教师报》,她让我变成了一个会思考的读书人、会上课的研究者、有梦想的实践者。

我原来是学校副校长,她是校长助理,同是女性,同在一个办公室办公。我是一个喜欢热闹而且充满激情的人,一天到晚叽叽喳喳,上下楼梯跑个不停,有操不完的心,有千奇百怪的想法。而她喜欢安静,总是埋头干着她的办公室工作,话语不多,但却字字如珠玑,句句总关情。我教数学、她教语文,我主张学生在玩中乐学、校园里应该充满欢声笑语,她推崇学生在读书中明德、校园里应该书声朗朗,我和她思维上有着太多的不同,有好友曾担心我与她的个性差异太大,工作中也许会有冲突与矛盾。我也曾担心过,既担心工作时太要强给彼此压力,又担心工作中太偷懒让周围人口舌。但是相处了一段时间,我非常喜欢她并欣赏她的一切。我们配合默契,出色地完成了学校交付的各项工作。 但她又时常让我惭愧,因为她具有冷静的工作作风和坚定的立场,而这一切恰恰是我所缺乏的。随着我们相处越来越融洽,我和她的交流变得多起来。但是每天上午的大课间和中午的午休时间是她最不想搭理我的时候,因为这两个时间段是她看书的时

间,她即使再忙,到了这个时候她都会放下手头的工作,拿起她喜爱的报纸《中国教师报》和杂志《美文》津津有味的看起来。刚开始我最怕无聊没事干,因为不想跟风与她一起看书,恐有装文艺之嫌。但是时间久了,每次聊天时她总能引经据典,总和我聊着《中国教师报》上的中国教育新闻故事、中国的民办教育、中国的教育家们、各地教育局长的雄才伟略、现代课堂与课改研究等等。

受她“诱惑”,我也忍不住捧起了《中国教师报》,我无法拒绝地爱上了“镇西随笔”、“赵新芳教育生活禅”、“郑杰的学校里的那些小事”、“白金声的书缘”、为女儿办一所学校的“另类”张建平„„

我很快就学习到了深圳市清林小学的50个细节、苏州市实验小学的“科学取向”、杭州市大关小学的“美丽教育”、长春市实验中学的幸福教育、北门精神、宿州市泗县灵童学校的“童本”文化„„

打开《中国教师报》,一所所名校故事让我如沐春风,一个个教育真谛让我豁然顿悟、一个个教育践行者让我热血沸腾。足不出户就让我知晓了那么多国内外的教育信息,认识了那么多孩子的童真世界、欣赏了那么多如我一样有着教育情怀的教师风采,只是我的梦想还不够清晰、不够执着,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放下《中国教师报》常常是我意犹未尽时,我想读熟、更想读懂。而今,当我独坐办公室沉静在此报当中,她——我的良师益友和我都调离到不同的单位,虽不在一起,但我时常想起和她一起读报的日子,那些日子充实且有思想、平淡而又幸福。只盼着、盼着某一天我们都能在《中国教师报》中读到彼此,都能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第11篇: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中国教师报》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的一份具有影响力和亲和力的新锐专业报纸,是专门为中国教师服务的周报。

作为“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中国教师报》不仅倾力报道与教师、教育有关的人和事,也请广大一线教师来评说、讨论自己关心的话题。

第一次走近《中国教师报》,你那丰富的板块,精美的设计,贴近教育一线的教学案例,高屋建瓴的专业文章„„深深地吸引着我,在字里行间中得到了你赋予我灵魂的浇灌。在你这里,我细细品味同行们那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刹那间也让我涌出真切地感悟。原来当一门普通的教师也可以这么快乐,这么精彩,就在这不经意间仿佛也唤醒了我那掩藏在心底里的那份萌动和激-情。让我明白教师不光是“教书育人”,更要有一颗赋予责任、承载宽容的心„„

是你——《中国教师报》让我带着一颗童心更加疼爱我们的孩子。负有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重任的幼儿教师,应该像天使一样把母爱和园丁的心融为一体,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一颗颗爱的种子。如果把幼儿比喻成花朵,幼儿班就好似一个小花园,在这小花园中会有娇贵的玫瑰、淡雅的兰花、华贵的牡丹、无畏的腊梅„„而作为园丁的我们除了要精心呵护它们,还要适时地给花儿们施肥、剪枝、除草,不断地因“花”施教,才能享受“百花齐放”的收获。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在孩子的眼中,老师就是神,她无所不能。因此,一个的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拥抱都将成为孩子们眼中爱的传递方式。是你,让我更加懂得教育的艺术,“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给孩子一个拥抱”、“给孩子犯错的机会”,用关注和欣赏来处理好每个细节。

是你——《中国教师报》让我带着一份责任去宽容我们的孩子。他们就像一张张白纸,纯洁美好,想着这最初的一笔将由我用心来描绘,我顿时就会感到肩负着的使命是多么神圣。是你告诉我,宽容是一种胸怀,一种气度。就象法国19世纪文学大师雨果曾说过的那样“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我们的孩子年幼,难免会做些有别于常规的事,而我们的宽容既要保护他的自尊,又要指出他的不足,尤其在常规要求与孩子愿望发生冲突时,更要对孩子要有更多的宽容之心与宽容之举。

是你——《中国教师报》让我找到了一位知心朋友。你,倾力地报道与教师、教育有关的人和事,邀请广大一线教师来评说、讨论自己关心 的话题,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你“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的宗旨和“零距离贴近教师 ”的理念。是你,让我在每次阅读后,总是意犹味荆相信有了你的陪伴,能拂去我的烦恼,吹起飘逸的思绪,让我徜徉在求识的海洋中。

第12篇: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篇1: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去年在上级的推荐下,让我有幸阅读了《中国教师报》。这份报纸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无论版式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首先,它亲切自然,平易近人。它给人一种极其的亲切感,站在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反映了我们这群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工作动态。其次,它感情真挚,贴近现实,反映了我们一线工作者的喜怒哀乐,我们一线教师对自身生存状态与权益的关注,对教学、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的反思,对人性的思考。第三,它紧跟我们当前教育改革大趋势,紧随对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加强继续教育、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读后令人颇为受益。第四,它促进我们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与提升,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我们不断汲取有益营养,获得更多的教学理论与间接知识。 很感谢推荐者,让我们有了一个认识同行,认识国内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机会,让我们认识、了解到广大校外、国内同行工作者们的教学状态,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反思自身教学,改进自身不足,促进我们自身水平的提高。很感谢它,它让我们这群基层教育工作者坚定信念,让我们在这方热育的热土上继续执着前行,为了一个神圣的信念与一个光荣的使命。

是它在我的心中都建造了一个美丽的\"杜郎口之梦\"!

篇2: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教师的压力无处不在,职称的压力,教学成绩的压力,家庭的压力,子女教育的压力……哎!当教师难,当一个好教师更难。我突然觉得毫无幸福感。每天课代表的记录本上总有几个没完成作业的学生的名字,而且总是那么几个学生,真让人头疼。为此,我也采取了好多方法,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但是效果都不是很好,只能起一时的作用,不久又会\"一如既往\".我感到很失望、很郁闷,感觉自己是一个失败的教师,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

有一天,我在《中国教师报》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的心里都留着一份空间,等待着来时用爱去填满。老师的一个小小举动,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那些不完成作业的孩子,我给与他们的只有\"训斥、惩罚\",从没有给予他们\"表扬、关爱\",他们心里一定认为\"老师不喜欢我,不爱我\",甚至会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我忽然很自责,感觉自己很对不起他们。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并一改往日作风,微笑着亲切地说:\"你们几个说实话,讨厌我吗?\"他们低着头一声不吭,我继续笑着说:\"说吧,我不生气,保证不批评你们。\"一个学生小声说:\"老师,我知道你是为了我们好。\"顿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哽咽着说:\"谢谢你们,老师向你们保证以后再也不对你们大吼大叫了,更不会惩罚你们了。但是你们几个每天会有一份特殊的作业,也就是你们有能力完成的作业。\"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并肯定的说:\"老师你放心吧,我们保证一定按时完成作业。\"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内心总是那么单纯、善良,作为老师是不是也要像他们那样\"单纯、善良\",多走入孩子的内心,多关注那些特殊的孩子,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少些冷漠,多些热情;少些教训,多些平等真诚的谈心。困惑的时候帮助他们,成功的时候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不断前进。

篇3: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赵春秀

这是我从中国教师报上学到的一篇文章,是崔其升校长所说的话。很朴实,说的也很在理,我是一名普通的老师,没有什么高深的知识,更没有多高得人格魅力,因为我相貌平平。倒是我坚信工作就是人品,表现就是道德。自从教十余年来,我自认为是勤勤恳恳,善始善终,正像崔校长所说的,不能把工作视为一种养家糊口的职业,工作其实就是人格的写照,是品行的一种反衬。把工作上升到一种做人、修养、品格,这算抓住了根本。教师只有在做人上加强修炼,反复地区推敲、思考、提炼,形成高尚的道德功底,那么做事时就能将低俗的趣味摈弃殆尽,无私无悔。没有功利的干扰,以苦为乐,以奉献为荣,想的是集体、是他人、是学生。人只有达到忘我、无我时,才是真功力,才能尽身心,才能为公益。

我是一名普通的思想品德教师,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总认为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尤其是刚刚升入初一的小初中生们,在初一时就应该开始培养孩子学会自主、自信、自强不息的性格;勇敢有为,探索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服务奉献的品质……只有如此,学生才会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走向社会才能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当然只有这些还不够,做所有这些事的前提是要学会自主,自主是成功的前提,如何做到自主,只有借住我们今天的高效课堂,要靠课堂上的放手、民主、激发、期待来培养、训练。目标让学生自己去定,思路让学生自己去想,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找,技巧让学生自己去探,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寻。允许学生走弯路、出差错,只要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去比较、去实验、去推敲、去创意、去实践,就是课堂的成功。如今我们的课堂已经慢慢地改变了一些人,尤其是那些平时连话也不敢说的人,他们在高效课堂上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们也能像其他那些好学生一样,真正地找到自己的尊严。

健全人格首先就要给学生尊严,只有孩子自己敢说了、敢做了,他们也就找到了自己的尊严,这个时候他们自己的人格也就给以了肯定。

篇4: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我一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闲暇之余,总该读点杂志或翻阅一些报纸,每次总有或多或少的收获。当我第一次拿到《中国教师报》时,便感到一种惊喜,如一股春风扑面而来。没想到竟然有我们教师自己的报纸。静下心来仔细阅读,我发现该报共有A、B、C、D四个基本版块。不论是\"杏坛春晓\"、\"新观察\"、\"健康人生\",还是\"现代课堂\",每个版块都有让我为之动容的地方。每每读起,我都如获珍宝。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深地爱着我的课堂,爱着我的学生。我也和其他教师一样在实践着新课改要求下的新课堂。我学过\"洋思经验\",也实践过\"杜郎口教学模式\",但总是收效甚微。我怀疑自己是否在走弯路,是不是没有真正践行新课改的理念,没有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在阅读了该报B版块\"建设新课堂\"之后,我如梦方醒,我感觉到自己做得是那么微不足道。课改不是纸上谈兵,不是一两个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该报\"建设新课堂\"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建设新课堂的途径和方法,为我的课堂教学指点迷津,让我从传统教学的束缚中走出来。今天的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再是老师讲,学生说的单向灌输。教学也不再是教师从\"一桶水\"向\"一杯水\"倾倒的简单行为,学生不再是被灌输知识的容器。教师已不能治简单地自己知道的知识。教师一次\"充电\",终身\"放电\"的时代已经结束。教师不仅要拥有\"一桶水\",更要成为带领学生寻找水源的人。

该报用寥寥数语,以名校访谈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如何把学生从高耗低效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其中有位名师讲到:\"面对目前的课改形势,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改变教师满堂灌,课堂效率低,学生成绩不理想的现状,我们要想继续发展,必须解决这个问题,突破这个瓶颈。我们必须大胆尝试,即使不做第一个吃螃蟹者,也要做敢吃螃蟹者。\"课改不需要旁观者,需要的是行动者,第一步再难,我们也要迈出去,只有做了才能成功。

读了该报,它让我懂得了如何去探索适合自己,同时也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于是,在教学中我不断摸索前行。我把课堂变成一个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经过一学期的课堂实践,我发现每个学生都较以前有所提高,特别是一向上课不爱举手的小杰,课堂上也积极参与活动,学习成绩由50多分很快上升到了80多分。我感到非常高兴,没想到我的初探竟然收到了这么好的效果。

《中国教师报》为我的课堂教学拨开云雾,让我的课堂逐渐成熟起来。它让我学会了探索,它引导着我正在向优质教学迈进。

篇5: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在我参加工作以来,《中国教师报》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份教育刊物,和她两个多月的亲密接触,我深深地体会到,她犹如一位长者,引领我在工作业务中不断进取。更如一位智者,时刻为我解答着教育中遇到的种种困惑。

作为一名新老师,我可谓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站在小学课堂上,我以为自己一名堂堂本科毕业生,面对一群\"小屁孩\"应该能运筹帷幄,不在话下。然而,一切并非我想象的那样,小学科学的课堂,我面对的是无法压制的吵闹和不被重视的学习态度。这一切犹如当头一棒,浇灭了我内心的所有激情,于是,我茫然,困惑……

然而,就在一次无意的机会,我看见了静静躺在办公桌角落的《中国教师报》。一次随意的阅读,我被《中国教师报》深深吸引,像《现在课堂周刊》,《教育家周刊》等版块,字字句句鼓励着我,犹如海洋上的灯塔,指引我们教师前进的方向;又犹如喧嚣城市中安静的家,无时无刻都充溢着丝丝的暖意。

该报刊中,有六大板块,像《区域教育周刊》,《现代课堂周刊》,《幼儿教育周刊》,《教育家周刊》…每个版块都各具特色,有一定的针对性,从教学的不同角度给我指明前行的方向。最让我觉得受益的是特别报道《课改》,尤其是最近的几期中,我欣喜地看到,话题中不断地重申了作为一名科学教师的重要性和价值。很多的科学教育者始终在这条孤独的路上不断进取。像河南省安阳市举办的以\"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为主题的\"殷都杯\"演讲比赛,让我明白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要在课改这条路上发挥先锋作用,要倡导变传统课堂的以\"教\"为中心,蜕变成新课改理念下的以\"学\"为中心。努力在课堂中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相信那样学生就会回报你无限的精彩…向着\"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促教\"的新教师的目标孜孜不倦的努力。要有白居易铁杵磨成针的毅力。

首先,《区域教育周刊》版块主要报道了各个城市各个地区的教育实况、教育新闻,让我的眼界开阔,提醒不要局限于眼下的工作,应该跟上社会的需求,及时改进自己的业务,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其次,《现在课堂周刊》版块主要讲述了现在课堂的发展方向,在重视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大方向下,如何去组织自己的课堂。再有,《教师生活周刊》版块,展示了全国名师交流的经验,让我切身感受到团结的力量。明白我们的努力,我们的辛勤劳动,有那么多的人和我们一起感同身受,我们并不孤单。还有《教育家周刊》、《民办教育周刊》、《幼儿教育周刊》……每个版块都给我不同的感触。

《中国教师报》它既是国家教育规划者和教育实施者沟通的桥梁,又是教育家传授经验的平台,还是教育工作者之间交流的舞台。报刊的编辑们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美德辛勤地工作着。我想对你们说:\"辛苦了!我们知道我们在教育行业中的路还很长,我需要以铁杵磨成针的坚强意志不断地努力。\"

第13篇:中国教师报有感

姓名:江西省永丰县八江小学王光华

联系电话:13576858935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一个有幸的机会,让我认识了《中国教师报》。那是一次学校召开每周布检会后,语文组教研组长叫住我,让我写一篇有关《中国教师报》的文章。我一听傻眼了,还有这份报纸?我可从来都没听说过。说来羞愧,生活中学习理论知识很少,以前接受外界新知的唯一的方式便是《中国教育报》、《江西教育》等少量教育刊物,以及网络上大量的相关教育文章。这些都是面对广大社会群体,并没有专门针对教师的刊物。带着教研组长给我的任务,我去学校阅览室找《中国教师报》。

当我静下心来,在阅览室找到这份报纸读完后,心底油然而生一份喜悦之情。这份报纸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象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无论版式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作为一线教师中的一员,这样的报纸怎会不喜欢?

首先,它亲切自然,平易近人。它给人一种极其的亲切感,站在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反映了我们这群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工作动态:我们的教与学,我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我们的对话,我们对教育与教学的反思、总结。

其次,它感情真挚,贴近现实,反映了我们一线工作者的喜怒哀乐,我们一线教师对自身生存状态与权益的关注,对教学、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的反思,对人性的思考。

第三,它紧跟我们当前教育改革大趋势,紧随对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加强继续教育、都有自己的一己之思之察,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等热点焦点问题都有不同的切身体会与独到见解,读后令人颇为受益。

第四,它促进我们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与提升,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其为参照物,从他人的实践与总结中,我们不断汲取有益营养,获得更多的教学理论与间接知识;同时,以其为参照物和理论指导,它促使我们从自身实践中寻找不足,形成从理论指导实践的回归,向其看齐。

《中国教师报》有很多板块专栏,特别让我激动的是:里面有我最喜欢的教师教学感悟,散文随笔;这里的文章选的非常好,贴近我们一线教师的真实生活。让我了解了一线教师心中的酸甜苦辣,让我去品味,去深思,真的是让我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是啊,教师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中国教师报》的人文情怀打动了我,吸引了象我这样的一线教师。“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正因为报刊工作者们用心灵和才智奉献着真诚的爱,才会有《中国教师报》的一片蓝天,使得战斗在一线的我们也有“露脸”的机会,从而网络了众多经验丰富的教师。

很感谢《中国教师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同行,认识国内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机会,让我们认识、了解到广大校外、国内同行工作者们的教学状态,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反思自身教学,改进自身不足,有效地促进我们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很感谢《中国教师报》,它给我们提供了表达思想、总结经验、倾吐对教育的思与学的情感园地,它促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最后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很感谢它,它加强、促进了我们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省视自己的教学、工作与生活提供了表达的空间与舞台。

很感谢《中国教师报》,它让我们这群基层教育工作者坚定信念,让我们在这方教育的热土上继续执着前行,为了一个神圣的信念与一个光荣的使命。

我毫不犹豫地订阅了《中国教师报》,做好了长期学习的打算,希望《中国教师报》能拂去我的烦恼,吹起我飘逸的思绪,让我徜徉在求知的海洋。

第14篇:中国教师报摘录

摘录

1、初一“迈好初中第一步”,重点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初二“迈好青春第一步”,着重进行革命传统、民主法制教育、自尊自爱和青春期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效国之能的理想与责任感,做到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热爱科学、自信自强、奋发向上;初三“迈好成才第一步”,着重进行中国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国情教育,理想与信念、升学与成才的教育。“

2、美国著名人才研究专家戴尔·卡耐基认为: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85%要靠人际关系即与人相处合作的能力。是的,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

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3、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只有团队成功了,才能体现个人的价值。

4、精诚合作、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是教师文化的核心。

5、学校流行着以木桶效应来分析学生成长的理论,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而今,边校长依据学校实际提出图钉原理——一只图钉之所以能够挤到墙里,是依靠它的钉尖,即核心竞争力。

6、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人才,对每一个学生都不嫌弃、不放弃.

7、有一种力量很强大,它叫传承;有一种力量更强大,它叫改变。

8、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确思路,分工细致,责任到人,以一个合作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评价者的身份参与全过程,并且科学监控,使合作学习在一种流畅的严谨的氛围中进行,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求知的科学快捷的通道。

9、课堂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拥有智慧、使用智慧、享受智慧。

10、教育需要有战略眼光,不仅要思考学生从今天走向明天,更要思考从明天走向后天。

11、教育不能像行政管理一样条块分割,要有系统思维,战略思维,不能只负责某一个阶段。

12、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人,一定是一位终身读书的人。

13、学习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需要、一种生活方式,学习就像人生存所必需的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不可缺少。

14、一个不读书的教师,是没有希望的教师。

15、课堂的本质不是知识的学习与传递过程,而是学生在学习中生命成长的过程。学生理所当然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唤醒、激励与引导。课堂以学生身心条件为基础,以教材为蓝本,以师生共同发展为目标。教师要做“煽风点火”者,善于发动和点燃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要做“画龙点睛”者,让学生在普通平常的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学生在课堂里实现生命的成长,教师在课堂中实现价值的浓缩。

16、校长的智慧在于发现,不仅仅是发现教育的智慧、发现教师的闪光点,更重要的是能够发现发展中的问题。

17、一位能带出好团队的好校长应有以下4个特点:一是“无欲则刚”。职位无大小,凡事凭一个“公”字,才能立世有威信,改革有底气,才能团结人,干好工作。二是“有容乃大”。厚德载物,宽容得众,心胸宽广,能记人之功,容人之过,能团结各种性格的人才,发挥好所有人才的积极性。三是“爱心工作”。把所有的教职员工作为自己的兄弟姐妹,爱群、乐群、利群,把与同事们共事当作一种缘分,当作一种至高的乐趣。四是“激情创新”。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就应该充满激情,有成功的渴望。

18、每个人在适合自己的领域里都是天才,我们忘记了教育原本就是自由和无条件的接纳。在儿童的世界里,儿童也有自己的“规则”,成人对儿童的爱和尊重,就是尽可能减少对儿童

领地的侵占和野蛮开采!

儿童有儿童的天性,他们乐观好奇、争强好胜,渴望被接纳、赞美,他们富有童心、童趣,这决定了儿童的可爱、可贵。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天然”的学习者,都富有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都热爱集体、富有担当、胸怀大志,然而遗憾的是我们不了解他们,我们总在想方设法抑制和扼杀他们的天性和天赋。我们习惯了教导、训斥、强迫,我们以为教育就是“管制”,而认识不到教育恰恰是点燃、激励、唤醒!

错误的教育观导致了错误教育的发生,错误的教学观同样导致了错误的教学行为的发生,错误的学生观导致了教育悲剧的发生,太多的厌学乃至于厌世都可以从这里找到根源。因此,课改才被说成是觉者的选择、智者的发现、行者的担当,它是有良知的教育者共同的使命。 学生才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这种观点要求教育者:1.把学习交付学生,把学习者置于学习过程的“核心”地位。2.为学习者配置和提供可选择的丰富的学习资源、条件。

3.最大限度地使他们获取知识的同时,拥有获取知识的途径和能力。

19、“课堂革命”给教师以崭新的定位:1.不再是一个贩卖知识的“二传手”,而是一个发动学习“一传”的角色;2.和学生一起学习、成长,是“平等中的首席”,是一个得到发展的人;3.是一个信仰者,给学生、小组、班级乃至同伴以信念,教育是抵达幸福的途径,而教学不过是一种手段,课堂只是一个载体,教师是完成这个目标的“责任人”。

20、教育能否传递给教师以幸福,决定着教师能否带给学生以幸福。如果教师是一个生活的失败者,那他绝对无法让学生成为一个生活的胜利者。

21、解放学生的个性,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去体会,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长,相信他们,耐心等待。李雅卿-《乖孩子的伤,最重》

22、语言要生动,幽默、风趣的语句可使教室生春,气氛活跃”。为此,教师应做到“言之动情,言之生趣”。教师情理交融的语言,是学生与教师心灵共鸣的重要途径。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的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的气氛,更能帮助学生减少疲劳,变“苦学”为“乐学”。教师语言除幽默风趣外,还要注意语调语音等语感因素,抑扬顿挫要恰到好处,才能避免产生催眠的作用。

23、引万涧清泉,润天下桃李;倾一腔热血,铸人间灵魂。

24、只有教师真正在灵魂深处“从讲台上走下来”,只有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教学才可能“从低效走向高效”。

25、良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所有人都参与学习,所有人都参与讨论,所有人都得到收获。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主动融入到学生之中,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认识、了解学生,并且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启发他们的悟性,真正发挥出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作用。

26、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在课堂教学中,高效与智慧是共存的。高效的课堂会时时闪现智慧,智慧的课堂也会处处彰显高效。教师应该作为一名充满智慧的引导者,让课堂更加高效,也让学生更加快乐!

27、在课堂上,教师除了组织正常的课堂教学以外,更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习惯。教师的作用不应该局限于对学习内容的讲解和重复,更应该引导学生展现学习方法,最终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8、在教学中,个体学习与小组合作相辅相成。个体学习的重点是掌握字词意思、理解文章内涵、解决基本问题、记录疑难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更重要的是对基础知识的检查、经验心得的交流、疑难问题的解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然后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共同解决。解决好个体与小组的关系,学生与教师的经验、认识、智慧在课堂上就可以最大程度共享,得到充分的交流和提升。

29、学校管理者一定要想方设法让教师人尽其才、人尽其力、人尽其心,千方百计动员教师相互协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成为学校发展的强大力量。同时,学校管理者要身先士卒,起到先锋、表率作用。

30、教育不仅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还必须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构建。只有教师的思想光明才能让学生的精神灿烂。

31、学校管理者要做到“三当”、“三尊重”、“三宽容”。所谓“三当”是指要把教师当凡人,把教师当伙伴,把教师当依靠;“三尊重”是指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劳动,尊重教师的独立性、主体性和创造性;“三宽容”是指要宽容教师的过失,宽容教师的差异,宽容他人对教师的批评、指责。

32、学校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作为教师,只有多思善问,才能敏行创新,只有勤干才能善干。教师要勤干、善干,就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意识,因为这是教师成长的重要保障。

33、校长应该姓“校”,即校长要始终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服务。校长应该姓“教”,即校长要始终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校长应该姓“管”,即校长要始终致力于优化管理,并通过优化管理塑造学校品牌。校长应该姓“学”,即校长要始终是一个爱学习者,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丰富和提升自己,以适应飞速发展、充满竞争的时代。

34、一定要相信教师,他们都想把工作做好;必须充分信任教师,他们都能够把工作做好。

35、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其成长过程绝不仅仅是被别人管理的过程,更是自己管理自己的过程。

第15篇:中国教师报征文

篇1:中国教师报征文

原来曾经在《中国教师报》上读过有关《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介绍,但是并没在意。这次在学校“慢教育”读书俱乐部的推荐下,我读了这本书,被奇迹的创造者雷夫教师的事迹深深感动。

一开始读的时候,很是诧异,诧异美国的教育跟中国的教育近似,也有应试教育,也有很多问题,也有很多困惑。诧异美国竟然有雷夫这样的教师。读完之后,觉得好教师是教室奇迹的创造者,学生有幸遇到这样的教师,是他人生最大的幸福。

教师这个职业,有它的特殊性。学生走进教室,接受教师的教育,这个课堂完全就是教师的,教师的言行举止和教育方式,对受教育的学生至关重要。有时发生在我们周围的择校行为,说到底是选择教师。一些孩子,他们有幸在教室里遇到像雷夫那样的教师,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方向,改变了高度。

雷夫老师将56号教室打造成一个充满欢乐、脱离恐惧的地方。他以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们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他以热忱的教育态度,将小小的教室变成了一个温暖的家。除了自然、数学、历史科目之外,他们尽情享受莎士比亚,经济学与摇滚乐。通过走近莎士比亚、班级特有的经济制度,他让孩子们了解到团队合作和语言的力量,以及正确处理金钱的态度。雷夫老师与孩子们早上六点多钟就开始上课、下午五六点钟才离开教室,寒暑假学生们也自愿到学校学习,这一切听起来一定让老师和家长们觉得不可思议。雷夫老师到底有什么魅力,让学生们如此着魔他是如何办到的?读了这本书,我觉得对我们做老师的很有启迪,我们也可以尝试成为一位好老师,成为教室奇迹的创造者。

想要成为教室奇迹的创造者,首先要有这样的认识,教育是一项值得终身追求的事业。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坚定的职业观,热爱这个职业。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为他着魔,为他付出。教育是一项艰苦的的工作,任何一个好教师都是热爱自己的事业的,并且矢志不渝,终身追求。雷夫老师在自序中写道“在过去的近1/4世纪里,我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位于洛杉矶市中心的一间教室里,这间教室又小又破。”没有对教师事业的最求,他是不可能二十多年如一日坚守在56号教室。他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还有哲人般敏锐、专家的自信、战士的勇敢,他拥有智慧,拥有力量,所以他能创造奇迹。

其次,要做一名既智慧又成功的教师。雷夫老师有个忠告:并不因为辛勤劳动就意味着你们是非常优秀的教师,这只代表者你们在努力工作而已。虽然雷夫老师是一个比任何一个教师都更加努力的工作,他是这样度过他的教师生涯的:

从早晨八点开始一直到下午三点钟,一直在教四十个四年级的孩子,一周工作五天;

每天早上六点半到学校为那些希望用一个半小时来学习数学的孩子们做准备;

放弃休息和午餐时间,教二十个孩子弹吉他;

放学后直到下午五点,和五十个孩子一起排练莎士比亚的戏剧;

每周有三个晚上努力工作,从下午五点半开始一直到深夜;

每周有两个通宵工作的日子,从深夜十一点一直到凌晨五点钟;

每个周末从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两点一直在工作;

假日中的每一天都无偿的教学生,从早上六点到下午五点钟;

筹集足够经费为孩子们购置额外用品;

每年带领孩子们到华盛顿旅游一周;

还要带孩子们去俄勒冈和圣地亚哥参加莎士比亚戏剧节。

罗列雷夫老师的工作,我们可以看出他工作的努力勤奋,也会产生疑问,他的时间从哪来?他的钱从哪来?他的莎士比亚教材从哪来?孩子们怎么出去的?这些问题,雷夫老师在书中给出了答案,也让大家分享了一位好老师既要努力工作,又要充满智慧,才能取得成功。

第三,想要成为一位好老师还要以身作则。雷夫老师写道:我了解,要想孩子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必须得让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我要给孩子们树立一个好榜样。我永远不想让孩子们成为一个易沮丧、易泄气的人,不想让他们被已经遭受的挫折和失败打倒。现在我了解如果希望孩子们努力学习,我必须得先成为一个他们眼中从未见过的勤奋之人。如果我希望他们仁慈和蔼,就一定要让自己友善待人。教育就是要以身作则,而非言辞说教。我们做教师的从雷夫的话中可以知道东西方教育都是注重言传身教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我做起,此时无声胜有声。

第四,要想成为一位好教师还要点燃孩子们阅读激情。雷夫在书中写道:阅读是学校最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其重要性远远超过其他课程。如果孩子们学着好好读书并且喜欢阅读,那么这个孩子在其他方面发现成功和幸福的机会就很高。雷夫老师注重阅读,精心选择阅读教材,精心策划究竟带孩子们怎么读,和孩子们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书中还写道:如果您希望学生们最大限度的挖掘他们的阅读潜力,就必须要以身作则,请你先做一个表率,制定一个让人兴奋、有挑战性、同等重要且与自己相关的阅读计划。孩子们需要成年人的大量引导才能成为一个很好的读者。

阅读如此的重要,指导是如此的重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怎么办?经常听到教师埋怨学生阅读面窄,书读的少。可是我们教师做了什么呢?你指导学生读书了吗?你推荐学生读什么了吗?你给学生做表率了吗?你自己读书吗?联想我们学校正在推行的“悦”读积点活动,希望我们的教师先行动起来,走进图书馆,成为爱读书之人。也希望我们的教师都能看看这本书,像雷夫老师一样教书育人。

书看完了,感慨远不止以上四点,我思故我在。愿我们都能像雷夫老师一样成为一位好老师,成为教室奇迹的创造者。

篇2:中国教师报征文

雪,轻盈落下,寒冷的冬天有中国教师报温暖着我的教育情怀,很惬意。一句鼓励,能温暖冰封的心灵,一声肯定,能点燃奇迹的火把。

20**年,我被迫成了一个“差班”的班主任。在农村教学资源匮乏的环境下,经营这样一个“差班”,我处于绝望的边缘,每天在博客里发泄着内心的苦闷和抱怨。直到无意间,看到了任永生局长的一篇博文《向水学习》,这篇文章唤醒了我内心的教育情怀——我们应该向水学习,打造如水的教育。

顺着任局长博客的足迹,接触到梁恕俭编辑的博客。梁编对教育的执著和投入,让我彻底发生了变化。从此,我也每天一博,让自己在反思中成长,在梁编的一次征文中,我的文章竟然入选了。当我收到样刊时,激动的泪水润湿了眼眸,这是我的文字第一次上报。自此,点燃的教育梦想一发不可收拾。我调整好困顿的心灵,投入到高效课堂的研究中,每天琢磨起我的“问题学生”,让每天的进步幸福着自己的成长。

此后,我又通过梁编走进了李炳亭主任的博客,他对教育的执著,对课改的勇气和魄力,让我震撼。当我得知6月份他在沈阳有个高效课堂的培训会,我在博客里发了张纸条,讲了我对高效课堂的向往,没想到李主任真的给我回复了并真诚地说“你来吧”。当时兴奋得我好几天没有睡好。到了沈阳,我看到了“真的”任永生局长、李炳亭主任,触摸了立人学校的合作学习模式,这让我对课堂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原来教育是一件幸福的事业。之前自己一直陷入泥沼之中,只是因为缺少那份自信、执著和勇气。

7月份中国教师报香山会馆的开馆仪式,隔着时空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芬芳和温情。我注册了“香山会馆·读者俱乐部”,在这里,我认识了吕建斌、庄华涛,熊振鸿等很多有着教育梦想的一线教师。当我怯怯地敲下我的教育观点时,那些贴心的话、暖人的语,让我感受到草根教师的教育力量与无穷的智慧。每一次的“香山夜话”都是畅言的精彩、浓缩的精华。这里是教师自己的家,一个可以发挥智慧、自我展示的舞台。

当我因中国教师报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我从抱怨教育变成了享受教育。由对教育的无奈变成了对教育的投入,在付出和探索中收获了教育的幸福。当我入围“最美女教师”之后,我仿佛真的成了最美的女教师,脸上充满了自信,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每天和我的“问题孩子”一起幸福成长,没想到我的“差班”奇迹般地消失了,成了学校最具活力的班级。

感谢中国教师报,唤醒了一个教师的教育情怀,点燃了一个农村教师的教育梦想。因你,我学会了奋斗;因你,我学会了坚守。你让我的梦想插上羽翼,展翅翱翔在教育的天空。我以信仰为水,坚守为肥,让教育梦想成长花开。

篇3:中国教师报征文

中国教师报是我的新朋友。和她相识不到3年,但我们已交情莫逆。

20**年10月,我去石家庄参加中国教师报河北省推介会。当时觉得这只不过是一个广告性质的见面会,局长吩咐我去应付一下。会议议程非常简练,没有夸夸其谈和长篇大论,更没有一个领导讲话超时。看着会上发给我们的样报,听着各级领导的讲话,不知不觉间会议按时结束。我开始感觉这份报纸的不一般,并渐渐收敛了自己的“吹毛求疵”。

返程路上,我认真研读会议资料里的《中国教师报》,觉得这份报纸就像我的朋友。随后的几次投稿,叶飞站长都会亲自打电话给我,告诉我稿件的优缺点和修改方向。看惯了颐指气使、拿腔作调小报记者的作风,我觉得中国教师报这个朋友我是交对了。我对她开始刮目相看了。

随着几篇文学稿件和教育论文的发表,我和叶飞渐渐熟悉了,于是,有了为献县教育做点儿有意义的事情的想法。

在201*年全省通讯工作会上,我找到了合适的机会,在会上,中国教师报发出了“以阅读促进教师成长”的倡议,并向农村教师赠送了一批教育书籍,鼓励教师进行阅读、反思、交流。回来后,我立刻着手进行组织工作。考虑活动的总体设计,遴选学校和教师,对稿件真伪进行甄别,忙得不可开交。两个月后,稿件见报了,承办学校的校长和发稿教师欢呼雀跃,我县作为当时承办这一活动的全国唯一县级行政部门,还被解成君编辑以编者按的形式进行了肯定。先前的所有劳累和烦躁一扫而光,我终于为献县教育做了一件事,为中国教师报尽了一份力!

随着我县对中国教师报的了解,全县各校开始踊跃订阅,并开展各种形式的读报用报活动。每逢投递员来到学校,最先被“抢”光的就是中国教师报。校长们都说这份报纸订得太及时了,太有价值了!

两年来,我又接触了《中国教师报》的几个编辑老师,他们让我享足了“孟尝君客我”的待遇。因为中国教师报,我戒除了以前的妄自尊大和趾高气扬,几近泯灭的教育理想复活了。

201*年7月初,我有幸参加了香山会馆的开馆仪式,并引导全县教师加入“香山会馆·读者俱乐部”,收看李炳亭主任的课改视频报告。7月底,在我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有幸邀请到雷振海总编和“课改中国行公益宣讲”专家团来我县进行课改宣讲,全县六百余名骨干教师聆听了教诲,开阔了眼界,明确了课改的方向。会后,雷总编握着我的手亲切地说:“陈枫,干得不错!”

在我心里,中国教师报像个侠士,扶危济困、雪中送炭;如同诤友,挚语诤言、心心相通;是我兄弟,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更如一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我能时时感受职业的荣耀,快乐幸福地成长。

中国教师报,我们的图腾,有你,我们很幸福!

第16篇:《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

《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

十多年两点一线的教师生活,习惯了**八稳的生活,热情和激情在时间的流里慢慢消退,偶尔有点想打破这种平静如水的意念,也只是一时迸发,震动不了自己更感动不了他人,原以为就这样了,再也不会激情勃发……2009年高效课堂改革号角的吹响,让我感到了热血奔涌,那种蓬勃、昂扬的激情被唤醒,也让我有幸结识了?中国教师报?,有种相见恨晚之感。

由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的《中国教师报》,作为国内唯一的一份中央级教师职业化报纸,始终坚持”零距离贴近教师”的办报理念,”为教师说话,让教师说话,说教师的话。”教师热情地称《中国教师报》是:”教师的精神归宿和生命家园”“课改的操作指南和加油站”。《中国教师报》锁定课改,拥有鲜明的办报特色。”课改”也确实为一线

老师最关注,最需要媒体提供引领,最需要加油助威。一所学校,如果想课改就离不开《中国教师报》

《中国教师报》每期16版,以新闻为龙头,内含6大周刊:区域教育、现代课堂、幼教、民办教育、教育家、教师生活。每期头版特别报道都是用心打造,每个周刊都是用情在与教师交流,每个版面都是用智追求尽善尽美。因为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口味,借用6大周刊实施阅读分类,总有一刊适合教师。一刊一风格、一期一主题、一月一诉求;6大周刊相当于6大”营养套餐”,是中国教师报人献给教师的心灵礼品。

每每闲暇时,我都会拿起自己订的《中国教师报》细细品读。每一次读都会有新的体会。我慢慢了解了她,喜欢上了她,慢慢学会了享受她给我带来的这份丰盛的大餐,明白了哪些浏览吞咽,那些需要细心咀嚼,慢慢消化,从而能够有效地吸收,给自己匮乏的头脑补充营养。现在她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是《中国教师报》,让我了解了教育的最新动态,( 京ICP备13016261号-1)和来自教育战线的各种不同的呼声;是她,使我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充实;是她,为我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让我看到了校园之外的校园,认识了大师中的大师。

是《中国教师报》,带动课改走向纵深,引领我们进行课改,现代课堂周刊锁定典型学校技术操作,挖掘它们与教育诸多元素的关系,为课堂提供”技术”扶持,还从基本的教育教学概念出发,挖掘新的内涵解读,聚焦”九大教学范式”新思考、新动向、新行动,及时提取学校新的生长点和发展性……与此同时,现代课堂周刊由”建设新课堂”发展为”做课改的引擎”,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带动课改走向纵深,引领我们进行课改。

是《中国教师报》,引领我们享受教育的幸福。教师生活周刊旨在丰富和提升教师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让教师

诗意栖居。周刊致力于引领教师冲破”像老黄牛般”的传统的单调生活方式,打造一套适合教师的的丰富的精神大餐,为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让教师充分感受幸福的教育生活,并把这种幸福感产生的力量和智慧源源不断的输送到课堂。周刊凸显办报理念,让尽可能多的教师参与进来,栏目生活化,形式娱乐化,休闲充电化,共建一个轻松时尚但不失厚重的精神乐园。

是《中国教师报》,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懒惰,并助我扬起了前行的风帆,重新竖起了奋斗的目标;还是她,让我感受到了教育工作的重要,使我对自己的职业倍加珍惜。还是她,让我爱上了看报,让我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有了写点东西的冲动。

还是他,让我读出了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教育理念、育人方向;更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

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这份报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教育是神圣的,踏

进这个领域的时候,就应该抛弃功利性,不以教谋生,不浮躁,不攀比。但教育更是平凡的,教师,我们每一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应该认识教育的这种特性。只有把职业当做享受的人,才心甘情愿地废寝忘食,坚持不懈;才不会随波逐流,才可能乐在其中!

《中国教师报》让我们的教育变得清晰,让我们的课改有了方向,如一份教育精神大餐,改变了我,也改变了我同为教师的爱人的教育理念,使我们以享受的心态来做教育,也改变了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孩子的生活更加阳光。因此,我要说?中国教师报?,全家都需要。 心得体会》

第17篇: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

读《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

学校一年前,为我们每一位教师订阅了一份《中国教师报》,一期期翻阅下来,我的心底油然而生一份喜悦之情。这份报纸原名《中国教育资讯报》,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象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无论版式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作为一线教师中的一员,这样的报纸怎会不喜欢? 首先,它亲切自然,平易近人。它给人一种极其的亲切感,站在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反映了我们这群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工作动态:我们的教与学,我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通,我们的对话,我们对教育与教学的反思、总结。

其次,它感情真挚,贴近现实,反映了我们一线工作者的喜怒哀乐,我们一线教师对自身生存状态与权益的关注,对教学、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的反思,对人性的思考。

第三,它具有时代气息,它紧跟我们当前教育改革大趋势,紧随对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加强继续教育、都有自己的一己之思之察,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等热点焦点问题都有不同的切身体会与独到见解,读后令人颇为受益,反思多多。

第四。它具有科普性与知识性。它促进我们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与提升,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其为参照物,从他人的实践与总结中,我们不断汲取有益营养,获得更多的教学理论与间接知识;同时,以其为参照物和理论指导,它促使我们从自身实践中寻找不足,形成从理论指导实践的回归,向其看齐,最后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

《中国教师报》的理念是:零距离的贴进教师。报纸有很多板块专栏,有对国家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问题的关注;有专门针对不同教学与课程进行的设计,有疑问有反思;有教师的教学感悟,散文随笔;可我最喜欢的板块是《新观察》这个栏目,这里的文章选的非常好,贴近我们一线教师的真实生活。让我了解了一线教师心中的酸甜苦辣,让你去品味,去深思,真的是让我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深切体会就是: 做个好教师并不难,关键要有爱心和思想。正如教师报上有一位老师所说的:“教师呀,教师,当我们为了孩子的成绩而想训斥他们时,请您一定把握住自己的底线----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真正做到以爱育爱并不容易。由此我想到自己,有时在课堂上看见学生交头接耳、心不在焉,就不知是哪来的无名火蹿上来,很冲动,忍不住想惩罚他们。可是我读了《中国教师报》后,让我改变了以前的急躁和冲动。以前我很容易对学生生气,总是埋怨学生不好管,感觉自己容易激动,也很消极,觉得烦心事儿很多。于是近期我又加入论坛,通过论坛上的学习与交流,我的脾气有了很大改变,虽然偶尔还会动怒,但我已经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了。 《中国教师报》的主旨: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抒发教师人文情怀;刊出优秀课堂设计,探讨教法改革成果,交流心得体会!接连多期下来,切身感受到了这份刊物的魅力。它让我

有种莫名的亲切感,在自身教学实践与理论的反思中不断积累知识,也获得了自我人格的提升,从而产生了情感上的愉悦之情与收获的快乐。这种感觉是无与伦比的。它唤醒了我们沉睡的情感,告诉我们作为基层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如何去表达,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总结,如何去学习,如何去获得更多地因为教育,因为不懈努力而带来的快乐!

感谢《中国教师报》让我们这群基层教育工作者坚定信念,让我们在这方热育的热土上继续执着前行,为了一个神圣的信念与一个光荣的使命。篇二:读《中国教师报》谈心得体会

读《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

作文教学——我心中的困惑 走入教育生涯已有一载有余,在这短暂的一年教学生活中,我经历了也正在经历着教学中的“盲区”。何谓“盲区”?就是不会教,不知道怎么教的一个时期或者一段时期,这是我给自己对教学下的一个定义。而这一盲区在作文教学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去年一走向课堂教学,我接任的便是三年级教学,这无疑给了我特别大的阻力,三年级正是一个转型期,作文教学就成为了我最大的难题。作为刚从低段学习踏入中段的孩子,他们对作为毫无概念,要教好这样一批孩子,当时的我真是绞尽脑汁,把该想的办法我都想过、做过。为了锻炼孩子们多写,我没少让孩子们写过、背过、抄过,然而孩子们每每交上来的作文都很让我很失望。原因在于孩子的作文因为大部分是抄的背的,读起来太生硬了,没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一学年的努力没有收到任何效果,于是为了让孩子尽可能的将自己的想法用文字表达,这个学期开始我让孩子天天写日记,可日记交上来的要么就是流水账,要么就是短短的几行字,反馈上来的理由是:每天都写没有东西写,这一回答让我曾经一度的陷入反思当中,于是我反省过自己这种机械式的作文教学模式。我也想过,我需要改变这种作文教学方式,可是怎么去改变呢,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们脑子里 的东西匮乏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也正是在这一盲区的驱使下,我总是力求寻找答案。

我想起学校提醒看有关《中国教师报》,于是我怀着好奇打开电脑搜索了一番,发现里面有好多精粹自己可以学习,我如获至宝,津津有味的看了一下午。当看到第495期中第七版“现代课堂”有一篇叫《让作文教学走向生活》的文章,我一口气就读完了,那时候的心情别提有多感激。这位陕西省户县甘河镇中心学校蔡晓峰对作文教学中的弊端做了深刻而又全面的分析和解答。他特别反复的强调作文应该来源于生活中的点滴,所以要求学生应该多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而特别注重阅读积累,提高习作能力。在他的作文教学中处处渗透着生活气息,提取了很多生活养料,使学生的作文都能以“真”、“善”、“美”的方式呈现给读者。经过他的这一启发,我幡然醒悟,我惊呼我的作文教学有救了。我立马制定了一个计划,先从学生的平时日记着手,每天观察他们的学校生活,然后私下了解大部分同学的家庭业余生活,从而每天给他们的日记定好主题,这些主题都是他们平时生活中随处可有可见的,例如:《我的放学路上。。。。》、《我今天的家务活》、《我今天的读书感悟》、《做完作业后的游戏》等等,这样练习了三个来星期,同学们的日记本上的字普遍增多,而且都能将自己的想法自发的表达出来,孩子们对日记也普遍有了兴趣,在他们的作文中也可以明显看到效果。

这不禁让我感慨:功夫不负有心人!为了锻炼孩子们融入生活,我打算接下来准备出一些孩子不常做事情的主题日记,例如《今天我帮妈妈洗菜了》、《周末和妈妈购物记》、这样的日记题目来要求他们试着去做这件事,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孩子们的感悟一定会更加深刻。我想通过这一系列的日记训练模式,孩子们的生活阅历会更加丰富精彩,而且作文也将会越来越贴近生活了。

接下来,我将进一步对作文教学提出更多更新的要求,不断完善个人在作文教学乃至语文的其他领域教学中的弊端,做个有心人,破解重重困惑,我想终能成正果。篇三:读中国教师报心得

读>有感

颍泉区园区中心校抱龙中学:郑大海

一提到>,我就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最早相识《中国教师报》缘于偶然。

一开始接触我便对《中国教师报》有了一份特殊的亲切感。因为《中国教师报》是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智慧的报纸,她以“零距离贴近教师”的办报理念和“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的办报宗旨,引导教师成长。而作为一名教师为了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我广泛地阅读了与教师教学业务相关的书刊杂志其中给我帮助最大,我最喜欢的是《中国教师报》。

每期的《中国教师报》都让我如获至宝,这里有一线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独到见解,有课改先锋的经验介绍和优秀案例,有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客观深入的分析等等。其中关于教学的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总让我倍受启发。如: “和谐课堂”、“创新思维”、“网络资源”、“发散思维”令我耳目一新;放飞理想、轻松作文、激情课堂令我激情迸发;“对话”、“成长”、“教师论坛”让我怦然动心。报上,一篇篇教师的心得体会和经验之谈,让我受益匪浅;一个个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和案例反思让我豁然开朗。我经常在备课或评卷感到疲乏之时去阅读,让自己放松一下;在遇到一些困惑无能为力之时去阅读,寻找突破口和解决之道;在夜晚临睡前去慢慢去品读,对照自己的教学实际,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找出不足并有意识的去改变。

《中国教师报》引领我走在课改的前沿,报纸上许多同行的先进课改经验常常被我借鉴到自己的课堂,特别是引进一些科研型教师的教学理念,给我的课堂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效果。行走在课改的道路上,更时时离不开学习和借鉴,《中国教师报》就象一个窗口,为我展现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幅幅壮丽篇章!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课改模式,如一盏盏照亮前行路上的明灯,让我看到了教育教学改革给中国教育带来的光明前景! 《中国教师报》给我心灵的洗礼。许多优美的文章让我感到不已。读了《肩上的分量和心中的责任》一文让我明白教育是一种呵护,是一种唤醒,是将心灵点燃,这些与我们的高效课堂理念相一致。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句话给我巨大震撼,一下子将我从因困惑无助中解救出来,使我懂得,原来教育是一种缓慢的过程,是一种等待的艺术,她不能急于求成,她不是工业的流水作业,她需要耐心的浇灌,耐心的等待,等待学生的成长,等待学生的成才,可我们却在升学压力的面前,渐渐失去了这一份耐心,我们已不愿再等待!我们恨不能一下子就将学生的诸多缺点和错误改正过来,若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就会大动肝火,我们变得越来越焦躁,我们严肃的指责和批评学生,感慨学生们越来越笨,教育越来越难??其实静下心来,我们也知道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们的缺点和错误会不断重复和出现也是正常的现象,作为一个

老师,只有耐心、冷静地面对,才能帮助学生进步和成长,任何发火或者冲动其实都是在暴露自己的缺点,这样只能会使学生越来越远离自己,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读完次此文我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下决心改正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拿出百分之百的耐心对待学生,充满热情和信心地去鼓励和引导他们一步步前进,让其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自然的发展,从容享受教育的过程,感受教育的快乐。《中国教师报》上的诸多文章都贴合教学实际,从中能体味出不同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通过阅读带动了自己一起思考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让自己不再是一个盲目的教书匠

感谢《中国教师报》为我们创建了交流的平台,感谢中国教师报对我个人成长的帮助。我真诚地希望《中国教师报》能依托我们庞大的教师队伍,以自身先进的理念,周到的服务,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与参与,越办越好,真正成为每个教师的精神家园! 为了自己的成长,为了学生的未来,我会一直关注你的——《中国教师报》。篇四:读《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文档 与你相知的幸福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我是一个刚毕业的新教师,有着满腔的热忱在教育事业上,但是在实践上却常常受到阻碍,教学经验的不足让我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喜欢看书的我在《中国教育报》、《教学与管理》、《德育报》等报刊杂志中流连,也学到了不少先进的教育理念。这一年非常有幸学校为我们老师订制了《中国教师报》,那是我们一线老师自己的报纸,零距离贴近教师,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的报纸,带着一份亲切我阅读了近期的《中国教师报》,每一期有16版,编辑阵容强大,里面精品荟萃,涉及教育热点、难点,新闻跟踪报道,剖析教育教学案例,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报道了国内外的最新教育动态,信息量覆盖面非常常广,我一页一页、细心地读过去,由好奇转为惊态,由惊态转为感慨,再由感慨触发了许多灵感„„

读着每一期的报纸,我知道了前卫的教育理念,了解了教改动态,知道了班级工作的新方法,在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迷惑的问题在看了杨伟广老师主持的“创新课堂”栏目中的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分析后,顿时豁然开朗起来。于是,品一杯香茗,手捧着《中国教师报》,端坐在办公室里,耳边欣赏着轻快的音乐,眼睛盯着报纸上每一篇文章,成了我最好的休闲方式,我沉浸在文字中,享受着春风沐雨的精神洗礼。

在我迷茫的时候,是她为我指引前行的道路;在我困惑的

时候,是她给我启迪;在我成功的时候,是她给我鞭策。

《曾纪洲,自顾“美丽”》,曾纪洲的乐观、热爱、真实、转换和感动,每一段话都深深印入脑股。曾纪洲的乐观告诉我,生活永远都有美的一面。原来,在我的生活中,泥巴可以是孩子们玩耍时尽兴的玩具,是他们童年里不可替代的回忆,而孩子们的快乐可以是我人生中很美的画面。曾纪洲的热爱告诉我,对现实的宽容和欣然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爱不是一种形式,而是要有所行动,我热爱教师这份职业,不该有的是嵌入心底对环境的抱怨。爱是大度的,对孩子们的爱更应该是这样的,他们是花朵,是未来!爱自己的生活,爱孩子们的现在和未来! “反思、移情对于一个好老师来说是必备的思维习惯和品质”曾纪洲的真实让我深思。我自小也是在农村长大,好不容易盼着了一位年轻点的、能说口纯正普通话的老师,小小的不安、激动、决心„„在心底慢慢滋长!农村的孩子们也是需要培养,也是花朵,怎么就没有和同龄孩子们相等的开放权利呢?农村孩子的朴实是学不来的,于是,我试着去真实,我要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真实地面对我的学生们。争取做到曾老师口中的真实。说到曾老师的角色转换,“课后,做益友;课上,做良师”我也是在努力地做着,课后,和孩子们聊聊天,拉拉家常,了解了解孩子们的生活状况,分享着他们的快乐!当然,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也是在意料之中,大部分孩子们的生活也是我童年的影子,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在家照看着!多数都是留守儿童,但是他们也是

在快乐生活,努力地学习着!曾老师的感动也是在感动着每一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当然,每位一线工作者也是会有不一样的感动!我相信!“培养学生关键在于培养心态”是他的教育理念。于是,我的字典里“心态”一词又有了新的定义,对我的特岗生活,对我的乡村学生!

我愿做曾老师口中那个乐观、热爱、真实、懂得转换和珍惜感动的我!在我工作的这方净土!也愿曾老师那份自顾“美丽”的美绣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中国教师报》—教师真需要!

姓名:郭龙

地址:万载县赤兴乡花桥小学 电话:18720622211 时间:2012年10月16日篇五:读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

读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

冯彩霞

我经常认真研读《中国教师报》,不倦学习,刻苦钻研。我深深地认识到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教育理念,在我与《中国教师报》结缘之前,在自己当初的教学实践中,运用时产生了一些偏差,没有处理好下述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探究能力与探究意识的关系。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不顾学生的实际能力,什么问题都交给学生探究。其实,这是很难做好的,尤其是中等偏下的学生,学习能力还需要提高,事事都探究不符合他们的成长需要。二 、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关系。这种学习方法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选择何种方式必须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效率、探究的对象有无创新的价值等。

三、探究过程与探究结果的关系。严格的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现实工作、生活中的难题,是强调结果的,而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更是有一种类似的科学探究的性质,他不严格追求科学的结果,而是追求质疑、探究创新的思维品质。 通过研读《中国教师报》,我学到了很多教育理念和新颖的 教学方法。从此,我的课堂教学实践也发生了变化:第一,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第二,由课本知识向生活实际转变。记得古人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我经常要求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 (转载于: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 来,培养学生的灵活性与辨别是非的能力。第三,由教师教,学生学转变为重视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对每位学生的发现、质疑,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

从《中国教师报》当中,我学到了新颖的教育理论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并付诸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绩。

第18篇: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我是一个职业中专的教师,在学校担任着计算机的教学,面对职业中专的学生在理论教学上受阻,教学经验的不足让我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我经常翻看一些关于教学方面的书籍,也学到了不少先进的教育理念。偶然有一天,让我邂逅了《中国教师报》,那是我们一线老师自己的报纸,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的报纸,带着一份亲切我借阅了近期的《中国教师报》,每一期有16版,编辑阵容强大,里面精品荟萃,涉及教育热点、难点,新闻跟踪报道,剖析教育教学案例,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同时报道了国内外的最新教育动态,信息量覆盖面非常广。

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引人思考的事件,很多时候我们教师也没有很好的方法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而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通常是向身边的同事讨教经验,最后大家一起分析得出结果。自从学习了《中国教师报》我又能从中学习到许多名师的一些经验,这让我的教学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教师教育中我又了解到许多基层教师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名师的,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一路前行。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以身作则,不管什么工作都能和学生一起,我也去做了,用心与心去交流,于是师生的和谐应运而生。

当今的学生是比较新潮、时尚,但是这仅仅只是表象而已,其实无论是贫民百姓、高官子弟,任何一种人,都有他纯净的一面,学生也是,在他们的心里皆隐藏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把自身所学的知识教给学生,给学生指导人生的航标,教给学生辨别人生的真、假、美、丑,如何做人等等知识。回想我三年多的教学历程,每年都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尤其是刚开始教书时,面对顽皮捣蛋的学生,通常都是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大动肝火,有时,面对成绩好的学生,心里很是欣慰。然而,读过王继颖老师写的《最好的作品》后,深感内疚,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做到我们所承诺过的。教师应该热爱每一个学生,包容所有学生的一切差异和缺点,对所有的学生公正无私、一视同仁,不仅要偏爱懂事、听话的学生,更要对那些调皮的和品格不健全的学生多一份偏爱。这一点上我是没有做到的,我们对学生的爱的直接表现就是相信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是“发现者”和“探索者”,所以必须抓住学生的积极因素和独特的方面,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地探索,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

现在,社会飞速发展,和谐社会在大家的心里不断更新,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工作中,都不断地转变工作、学习、生活的理念。在以前,只是一昧地

抓学习效果,学习质量,而忽略了老师与学生间的情感沟通,这与构建和谐社会是相悖的。是《中国教师报》在催我成长,读书看报是我们教师每天必做的“工作”。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想,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这里学习经验,放飞梦想。在教师生涯中我的路还很长很长,我将一路与《中国教师报》相伴,学习并运用,充实自我。

第19篇:读《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

读《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

学校一年前,为我们每一位教师订阅了一份《中国教师报》,一期期翻阅下来,我的心底油然而生一份喜悦之情。这份报纸原名《中国教育资讯报》,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象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无论版式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作为一线教师中的一员,这样的报纸怎会不喜欢?

首先,它亲切自然,平易近人。它给人一种极其的亲切感,站在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反映了我们这群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工作动态:我们的教与学,我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通,我们的对话,我们对教育与教学的反思、总结。

其次,它感情真挚,贴近现实,反映了我们一线工作者的喜怒哀乐,我们一线教师对自身生存状态与权益的关注,对教学、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的反思,对人性的思考。

第三,它具有时代气息,它紧跟我们当前教育改革大趋势,紧随对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加强继续教育、都有自己的一己之思之察,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等热点焦点问题都有不同的切身体会与独到见解,读后令人颇为受益,反思多多。

第四。它具有科普性与知识性。它促进我们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与提升,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其为参照物,从他人的实践与总结中,我们不断汲取有益营养,获得更多的教学理论与间接知识;同时,以其为参照物和理论指导,它促使我们从自身实践中寻找不足,形成从理论指导实践的回归,向其看齐,最后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

《中国教师报》的理念是:零距离的贴进教师。报纸有很多板块专栏,有对国家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问题的关注;有专门针对不同教学与课程进行的设计,有疑问有反思;有教师的教学感悟,散文随笔;可我最喜欢的板块是《新观察》这个栏目,这里的文章选的非常好,贴近我们一线教师的真实生活。让我了解了一线教师心中的酸甜苦辣,让你去品味,去深思,真的是让我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深切体会就是:

做个好教师并不难,关键要有爱心和思想。正如教师报上有一位老师所说的:“教师呀,教师,当我们为了孩子的成绩而想训斥他们时,请您一定把握住自己的底线----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真正做到以爱育爱并不容易。由此我想到自己,有时在课堂上看见学生交头接耳、心不在焉,就不知是哪来的无名火蹿上来,很冲动,忍不住想惩罚他们。可是我读了《中国教师报》后,让我改变了以前的急躁和冲动。以前我很容易对学生生气,总是埋怨学生不好管,感觉自己容易激动,也很消极,觉得烦心事儿很多。于是近期我又加入论坛,通过论坛上的学习与交流,我的脾气有了很大改变,虽然偶尔还会动怒,但我已经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了。

《中国教师报》的主旨: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抒发教师人文情怀;刊出优秀课堂设计,探讨教法改革成果,交流心得体会!接连多期下来,切身感受到了这份刊物的魅力。它让我有种莫名的亲切感,在自身教学实践与理论的反思中不断积累知识,也获得了自我人格的提升,从而产生了情感上的愉悦之情与收获的快乐。这种感觉是无与伦比的。它唤醒了我们沉睡的情感,告诉我们作为基层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如何去表达,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总结,如何去学习,如何去获得更多地因为教育,因为不懈努力而带来的快乐!

感谢《中国教师报》让我们这群基层教育工作者坚定信念,让我们在这方热育的热土上继续执着前行,为了一个神圣的信念与一个光荣的使命。

第20篇: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桐林小学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繁忙的工作之余,能静下心来读一读《中国教师报》,无论是对于学习工作,还是对于身心健康都大有裨益,每次拿到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报纸时,我便会迫不及待地关注班级在线、教师论坛和健康人生三个版面。

每当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困惑时,班级在线、教师论坛就成了我的最佳求助热线。斯宾塞说过:世界上最好的教学在本质上都是快乐的,痛苦的学习会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学习会使知识吸引人。做一个快乐的老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让学生获得快乐。这一点,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对我影响很大。她常说,教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才能真正触摸到孩子们的心灵,知道他们需要怎样的精神养料,才能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所以我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参与中快乐学习,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每一次思维的碰撞都能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成功感和自豪感。

《解开心结,重在沟通》一文让我懂得在做学生工作时,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要少埋怨孩子,多改变自己。心病还需心药治,孩子的心理疏通了,教育他们时才能得心应手。当孩子们面临压力时,特别需要得到老师的理解。

《还孩子一片蔚蓝的天空》一文更是让我意识到:给学生施加过多的压力,又不注重身心的调解放松;看重了书本知识,反而远离了本色的生活,疏离了自然,这势必造成教育的顾此失彼。因此在工作中,我经常通过让学生说心里话和与学生QQ聊天的方式,随时了解孩子们的真正想法,帮助许多学生走出了逆反心理的误区。这些成功的工作经验,都得益于时常读书读报,特别是读《中国教师报》。

在教学工作方面,许多同行的先进经验和教学心得也常常被我借鉴到自己的课堂,特别是引进一些科研型教师的教学理念,给我的课堂带来了全新的学习效果。行走在课改的道路上,更时时离不开学习和借鉴,《中国教师报》就象一个窗口,为我展现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幅幅壮丽篇章!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沈阳的立人学校、山西新绛中学的课改模式,如一盏盏照亮前行路上的明灯,让我看到了教育教学改革给中国教育带来的光明前景!

学校本该是清净之地,可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现状让我们看到了太多不和谐地方:今天他是劳模,明天她是先进;今天他升为骨干,明天她是学科带头人;有人升了校长,有人当了主任,你方唱罢我登场,让人心意难平!其实,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每当我觉得自己心路变窄的时候,觉得心灵找不到一处安放的时候,我便会不由自主地来到《中国教师报》的健康人生版面,仿佛这里就是我的精神家园。有时在他人流水潺潺、杏花烟雨的描摹中徜徉;在他人挥洒自如、恣肆汪洋的文字前驻足;在他人充满理性、启人心智的描述中游弋。似乎亲身去呼吸山野中的新鲜空气;去数数田畴间绚烂黄花;去听听树丫里和悦鸟鸣,然后便觉得心中装满了欢乐,便感受到人性美的存在也能让人流下温暖的泪!有时会看看同事淡然的身影,看看学生灿烂的笑颜。然后沏一杯香茗,把心放平,吼一声秦腔,唱一段皮黄,写一写博客,用文字释放背负的压力,获得心灵的慰藉;用文字记录奋斗的历程,获得成长的经验,完成精神的丰盈与宁静!不管外面风起云涌,我心依然平静如水。不管外面花开花落,我心中永远开着最美丽的花!

无论明天会怎样,我坚信自己与《中国教师报》解不开的情缘会一直延续下去,它让我在学习与生命成长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在学习与生活世界里体验到情趣、理趣、意趣,一路学习着、生活着、歌唱着……

中国教师报
《中国教师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