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荡是什么结构的字(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28 21:08:3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人”字的结构

“人”字的结构

(教科版七上思品第九课学案)

一、教学内容:

1、心灵的呼唤。

2、发展的需要。

二、学习要求:

1、使学生感受交往是人类天性的需要,了解交往的需要得不到满足造成的危害。

2、懂得无论个人发展还是社会进步都离不开交往。

三、教学方法:

1、讨论法。

2、练习法(课件展示)。

3、讲练结合。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心灵的呼唤

(1)师生讨论归纳课文第一目知识要点:

①交往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

②如果交往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心灵的孤独和精神的寂寞。

③如果交往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不仅会影响人的心理和精神健康,甚至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2)幻灯展示练习题,学生当堂回答,完成练习: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鲁滨逊流落荒岛的事例明(

A.人可以离开社会而生存 B.人与人之间不需要交往 C.人和人类社会离不开交往

2.鲁滨逊流落荒岛后感到了(

) A.孤独和寂寞

B.高兴和幸福

C.放松和平静

D.前所未有的生活

3.“人”字的结构就是(

A.相互抵消 B.相互支撑 C.相互矛盾

D、相互理解

4.深夜—个人在林间小路上行走,会感到(

) A.恐慌 B.着急

C.好笑 D、无所谓

5.刚进人—个新的班集体,面对陌生的同学,会感到(

) A.拘束

B.高兴

C.无所谓

D.适应

6.如果从小不与他人交往,就可能影响他的( )发展:①心理 ②身体 ③精神 ④感染力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③④

7.对于学生来说,正常的交往活动有利于我们(

) A.身体长高 B.交结朋友 C.增长见识

D.考试取得好成绩

8.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表明,在社会交往中(

) A.人与人的财产状况要相等

B.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平等对待 C.人与人不可能做到平等

D.人与社会平等相处

9.当我们与同学发生矛盾时,要做到(

A、斤斤计较 B、相互宽容 C、决不宽容 D、得理不饶人

10.遇到坏人作恶,我们应该(

A、宽容他们 B、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C、视而不见

D、勇敢斗争

2、发展的需要

(1)师生讨论归纳课文第二目知识要点:

①交往是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社会交往。 ②个人的发展需要交往。 ③社会的进步依赖交往。

④正常的交往活动对于我们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幻灯展示练习题,学生当堂回答,完成练习: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对同学的缺点或问题,我们应该(

A.决不放弃 B.视而不见 C.热情帮助,耐心指出 D.毫不留情

2.当我们麻烦了他人时,应该(

A.表示愤慨

B.表示感谢 C.无所谓 D.赶快走开

3.当我们做错了事时,应该(

A.趁人不知道赶快跑掉 B.无所谓 C.向他人表示歉意 D4.和他人谈话时,正确的做法是(

A.眼睛看着别的地方 B.抠手指玩 C.专注倾听 D5.遇到陌生人问路,我们应该(

A.不予理睬 B.不管不问

C.故意欺骗 D.热情服务

6.在上学的路上遇到老师,正确的做法是(

A.不予理睬 B.赶紧躲藏 C.主动打招呼 D.各走各的

如果遇到下列情况,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

1、不小心弄脏了同学漂亮的裙子。 答案:

2、无意中说错了话,伤害了同学的自尊心。答案:

3、同学约自己一起复习功课,结果忘记了。答案:

六、(下课)

.拒绝和解

.经常插话

推荐第2篇:左右结构的字

左 右 结 构 的 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左右结构字中两种类型的间架结构及正确书写的方法。

2.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体会汉字的优美。

3.激发学生写字的热情,培养主动练字的愿望。

课前准备:课件 田字格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现在,老师请你们看一段古代书法家柳公权的故事。(放视频《柳公权戒骄成名》)看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是啊,练字的过程,既是一个勤学苦练的过程,也是一个修心养性的过程。它可以使我们做事更专心、细心,做人更谦虚、谨慎。

2.现在有很多书法家,经过勤学苦练,也写出了苍劲有力、美观大方的钢笔书法作品,请欣赏。(出示两幅钢笔书法作品。) 你们想写出这么优秀的作品吗?那就让我们以书法家为榜样,认真写字,勤奋练字,好吗?

今天练习字的结构——(齐读课题《左右结构》)。左右结构的字,有哪三种类型?(左窄右宽、左右等宽、左宽右窄),今天我们只练习左窄右宽和左宽右窄的字。(出示课题)

二、新授

(一)出示“脱、校、副、影”,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二)练习左窄右宽的字。

1.出示“脱、校”

问:写“脱、校”要注意什么?

师:左右结构的字,左右相碰的地方笔画要注意穿插、谦让,这样整个字结构才好看。做人跟写字一样,也要互相谦让,对吗?(出示儿歌:体形窄,左边站,横要短,捺要收。右边宽,要舒展。笔画穿插不分家,左右谦让才美观。)齐读。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写“脱、校”,教师巡视,纠正指导。

(1)提出书写要求:小学生写字最基本的要求是:正确、认真、整洁、美观。美观主要包括?(笔画书写到位,做到横平竖直、撇有尖、捺有脚等,还要结构合理)

(2)练习写字姿势:头正、肩平、臂开、足安“三个一”

(3)一个字写四遍,写完后自我评价:找出写得最接近字帖的那个字,在下面画上圈。若没有再写 4个,并在这几个字中重新找出最好的一个,画上圈。

4.练习写“江、行、格、村”。指导观察,临写,自评,修改。

5.集体评价。(两份作品。)

(三)练习左宽右窄的字。

1.出示“副、影”

问: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写“副、影”,教师巡视,纠正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4.练习写“别、刘、划、刮”。观察,临写,自评,修改。

5.集体评价。取两份作品,学生评价,教师及时点评。

(四)同桌互评。欣赏优秀作品(机动)

三、小结

出示课件,写字方法与做人教育相结合。

四、拓展

午书时间,继续练习左窄右宽和左宽右窄的字,从课文的生字中找。

推荐第3篇:左右结构的字

《左右结构的字》教学设计及反思

张翠平

教学目标:

1、学习左右结构字的写法,初步掌握“左大右小”、“左小右大”、“左右等大” 和“左中右”的结构特点和书写规律。

2、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分析、比较例字,培养学生探索、总结、归纳能力。

3、指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表现美,激发学生学习写字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学会左右结构字的写法,使字的匀称美观。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双姿

1、执笔姿势。

2、坐姿。

二、激趣

1、欣赏一组字,他们都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左右结构)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左右结构的字,介绍一些书写的技巧。

三、指导

1、这一组字有什么不同点?写法上需要注意什么?

孔:左边笔画多

右边笔画少

书写时左右各占一半

依 :左边笔画少

右边笔画多

书写时左边让着右边

站:左右笔画差不多,书写时左右各占一半

撒: 左中右结构 身材苗条 书写匀称

2、对学生的回答表示鼓励,对学生的发现作点评和总结:

左右结构的字部分与部分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对称关系,而是一种借让关系,部分与部分之间有主次之分。

借用生活例子,把田字格以中竖线为界的两边比喻成兄弟两人居住的房子,左住弟,右住兄,笔画数的多少比喻成兄弟两家人数的多少。

A.当“弟弟”家人比“哥哥”家人少时,“弟弟”要让出很大空间给“哥哥”居住,如:“依”

B.当“弟弟”家人比“哥哥”家人多时,“弟弟”不让空间给“哥哥”居住,但“哥哥”要占足自己的位置空间如:“孔”

C.当“弟弟”家人数与“哥哥”家人数相当时,“弟弟”理应让出少许地方给“哥哥”居住。

3、“孔融让梨”的故事。

4、学生自主练习。

抽取2-3名学生的练习本,引导大家评价。

老师总结评价,对优秀的习作进行展示和鼓励,对发现的突出问题作重点说明。

四、小结

左右结构是汉字中最为常见的结构形式。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左右结构的汉字在书写布局时的技巧。大家的表现非常好,基本掌握了左右结构汉字的书写布局技巧。希望大家课后加强练习和巩固,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练好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左右结构的汉字的书写布局技巧。通过继续强化写字姿势和书写技法的训练,认知左右结构的书写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

本课成功之处在于: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发现左右结构的各种类型,再采用师生讨论,小组讨论的方式提炼出书写窍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观察能力大大提高,表达能力也提高了。

二、注重梳理和分类

教学过程中,我先把左右结构区分成一般性左右结构和特殊性左右结构,一般性左右结构又细分为左大右小、左小右大、左右等大。特别注重调动学生的联想,让学生将所学汉字按繁简归类,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不足之处:

有些复合结构如“数”,学生容易疑惑,也不易控制好布局结构,书写状况不佳。

字无百日功,写一手好字需要长期反复训练,才能逐步提高形成技巧。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循序渐进

推荐第4篇:相随结构字 教学设计

相随结构字的书写

建湖县九龙口镇中心小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相随结构字的结字规律,培养孩子的观察 比较能力。 2.让学生在写字过程中,感受文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3.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相随结构字的书写规律,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实物投影仪习字纸 书签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本教学设计遵循了这一理念,在每个环节中都注意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关注学生正确书写姿势的养成过程,指导学生学会了读帖,把握汉字的结构布局,引导学生品尝书写的乐趣。在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的同时,书法课还要注重写字教学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们,今天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图片,想不想看一看?(想).这是大哥哥大姐姐写的春联呢!瞧,字写得多漂亮呀! (展示书签)老师还把这些春联制作成了书签来奖给这堂课表现出色的同学,高兴吗?你打算如何表现自己呢?

生:我要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生:我不但自己要大胆发言,还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生:我要仔细观察,大胆发言; 生:今天我的字要比以前有进步;

师: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说到做到,好,上课! 一:故事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苏东坡与苏小妹对对联的故事。相传,苏东坡有一次邀请好友来家做客,苏东坡的妹妹见哥哥出门迎接,而且非 1 常热情,于是便开玩笑出了一句上联:“阿兄门外邀双月”。苏东坡当即对道:“小妹窗前捉半风。”苏小妹气得扭头就走。(课件出示这句话)小朋友你们能猜出上联中的“双月”是什么意思吗?

生:双月就是朋友的朋字

师: 你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吗? 生: 双月就是两个月, 两个月合在一起就是朋友的朋字.师:瞧,不仅猜出了答案,还说出了理由,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生:双月就是两个月亮

师:那两个月合在一起就是一个什么字.呢? 生: 两个月合在一起就是朋友的朋字.师:你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

师:邀双月就是指苏东坡邀请

朋友。那半风是什么意思呢?请小朋友们看,这是古代的风字:风,那半风就是去掉撇画,这是什么字呢?虱字。

师:那下联是说小妹在

捉虱子。

师:怪不得苏小妹气得扭头就走。小朋友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明白了对联的意思。

“双月”是指朋友的“朋”字,睢,它们来了,(课件)一个月宝宝在前面走,一个月宝宝在后面跟,走到一起就合成了朋友的朋字。这个朋字在结构上很有特点:是由两个相同部分左右排列组成的,古人把这种结构称为相随结构。(板书:相随结构)

师:小朋友们还见过哪些相随结构的字呢? 生:朋、弱、羽、双、林、从

师:看来,咱班小朋友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呢。(点击出示生字)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相随结构字的写法。 二:感知结构,书写指导 出示:朋、羽、弱

1、认清兄和弟

过渡:首先,我们来看这三个字(点击出示生字),谁来读一下?请你来。 生:朋、弱、羽

师:瞧,他们的左右两个部分几乎一模一样,就像什么呀? 你说?

生:像一对双胞胎兄弟。

2 师:你来说 生:像一对姐妹 师:请你来 生:像一对小哥俩

师:小朋友的想像力真是丰富,好,我们就把他们看成是兄弟俩。仔细看看,哪边是哥哥,哪边是弟弟呢? 生:左边是弟弟,右边是哥哥.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左边略瘦小,右边略大;

师:很有道理,其他同学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我也认为:左边是弟弟,右边是哥哥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左边低一些,右边高一些。高个子的肯定是哥哥。 师:你是从高矮看出来的。 师:还有谁想说?

生;左边瘦些的是弟弟,右边胖些的是哥哥。 师:你看出了胖瘦

过渡:小朋友,刚才我们用自己的眼睛看出了两部分的大小关系,左边小是弟弟,右边大是哥哥。(动画人头)

瞧,多么亲密的小哥俩。现在老师想问问你们:作为哥哥或姐姐在与弟弟妹妹相处时是怎么做的?

2、说一说

生:吃苹果时,我总把大苹果让给弟弟。 „„

评:真会关心弟弟。

多么懂事的大哥哥!

弟弟也一定喜欢你这样的哥哥! 过渡:生活中,你们都是好哥哥好姐姐,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写字和生活是息息通的。看,字宝宝中的哥哥也是多么照顾弟弟呀,总是让弟弟走在前面。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些相随结构的字,想想: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规律?

3、找规律

3 生:左小右大。

生:书写时左边要让着右边 生:书写时左低右高。

师:其实,小朋友们讲的就是这八个字:左小右大,左低右高。一起读。

4、写一写 ①读贴。

过渡:知道了书写要领,我们再来写这些字,就容易多了。下面我们着重来练写“朋”和“羽”这两个字。(课件出示)要想写好字,首先要干什么?(读贴)古人早就讲过,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出示这名话)意思是说:观察例字的时候,越精细越好,临写字的时候,越像越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观察“朋”“羽”: 生:左边月字小,右边月字大。 师:看出你已经记住了书写要领。 生:„„月中的横画,靠左不靠右。 师:对读贴就要这样细致入微。 生:„„月字写得瘦而长。 师:你准确的把握住了月的形状。 生:„„月字的撇是竖撇。 师:你将笔画观察的真细致啊! 生:„„月字的第二个横靠在横中线。 师:利用田字格定位,好方法! ②、范书。

师:刚才小朋友们从字形、笔画、关系方面进行了观察,这就是我们书写前的读帖过程,现在,老师按你们说的也来写一写这两个字。

师黑板书写:(写一个,小朋友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 朋: 羽: ③、学生书写

师:会写了吗?会了,现在,让我们拿起笔在练习纸上写写这两个字。

写字姿势也很重要,我们来学一学图上的小朋友,(头正、身直、臂开),师巡视指

4 导,先描1个,再写2个(师行间巡视,纠正双姿,指导写字)。 ④、评点 集体评

师:都写好了吗?哪位小朋友愿意把你写的字给大家展示一下?评一张

(大家一起来看看,他的字写得怎样。) (师:你的建议真好;

你看的很仔细; 你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送他一颗星

看得出,你已经记住了左小右大的书写要领。

师1:你们真懂得欣赏别人,找出了不少的优点,那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的吗? 师2:你们提了不少好的建议,那么哪些地方写得比较好呢?也来找一找吧? ⑤、再练

师:小朋友们,能用眼睛观察出来,还要用笔把它表现出来,眼到手到都很重要,下面让我们再来写写这两个字。 学生继续练写2个(音乐,)

(师:随机在好字上画圈并点评表扬,你的字比前面进步多了;你的线条真流畅。) 轻松一刻: 师:老师看到同学们的字都进步了,真为你们高兴。现在,我们一起来轻松一下,做写字韵律操。 (师生同做) 出示:林 1看动画,明要领

过渡:做完了写字韵律操,小朋友们显得更精神了。来,我们一起看动画。(点击)瞧,一对木宝宝来了,看,哥哥非常照顾弟弟,让弟弟走在前面。原来,他们是要组成一个新的汉字。小朋友,你们看,这个汉字美吗? 生:不美,(为什么不美?)离得太远了,显得太宽了。 师:让小哥俩再靠近一些,好看吗? 生:不好看。 师:那怎么办呢?

5 生:把捺变成点? 师:你说呢? 生:把捺变成点?

师:就按你们说的来,现在好看了吗?美吗?

师:这得感谢弟弟啊!它将捺画缩了又缩,最后缩成了点,来让哥哥的撇画放的舒服些。这哥俩相处的多么和谐啊,和谐就能产生美。现在我们知道,相随结构的字在书写时,不仅要注意左小右大,还要注意左边有捺缩成点,这样字形才美观。(板书:左边有捺

缩成点画)一起读

过渡:那现在“林”这个字,你能写好吗? 2,书写林 1)尝试写 生:能

师:那就试一试吧!描1个,写2个。 2)师范写

师:看到小朋友写得那么认真,老师也想来试一试,(范写,边说) 3)生互评

师:想和老师写得一样好吗?那就请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评评你们的字,找出优点和不足,然后再来写一写,定能越写越好,甚至超过老师。现在就来评一评吧! (生互评)

师:都评好了吗?有了同桌的帮助,我们就更有信心把字写好了吧! 4)生再练写两个。 5)送儿歌

师:小朋友们写得又快好,老师送给你们一首儿歌, (配音)男生读,女生读

过渡:现在请小朋友们根据儿歌用心观察,找找规律,写好下面几个字。 四:巩固练习课件出示:弱、双、从

师:生描一个,写两个(师巡视送圈)

师:老师发现我们二三班的小朋友很会学习,这几个字都写得很好,来,我们在小组内互相评一评,评出你们组的书法之星。(生评)

6 师:都评好了吗?下面,请被评为书法之星的同学将作品贴上来,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好吗?贴作品

师评:大家看,他们的作品纸面整洁,字的大小匀称,笔画到位,真了不起。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其实,老师发现今天所有小朋友的写都很有进步。课后,老师奖励你们每人一张书签。 五:总结,欣赏

(欣赏台历)同学们,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我们学校的学生书法作品台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吧!(点击播放)生欣赏。

师:楷书、行书、隶书一幅幅作品一暮暮画面,带给了我们美的体验,美的享受。 下课

推荐第5篇:上下结构的字 教案

《上下结构的字》

教学过程:

一、猜名字导入,学习新课

1、课件出示《林蛋大》。师讲述

2、“楚中天”为什么会变成“林蛋大”呢?

生:我们写字要规范、注意间距、注意结构的紧凑。

师小结:这是上下结构的字,我们写单个的字要注意结构紧凑,写词语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间距,总之我们要认真、规范写好每一个字。板书:(规范)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写上下结构的字。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上下结构的字

二、感知结构特点

1、课件出示蘑菇、帆船,提示学生注意结构。(送字宝宝回家)

举例出示肯、盖两个字。

师:同学们请看,这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看一看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看一看上下宽度比例有什么不同?用手势提醒学生) (1)“肯”是上宽下窄。 (2)“盖”是上窄下宽。

师总结: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上下结构的字从宽度比例上分为上宽下窄和上窄下宽。

2、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它们的结构特点。播放课件演示。

3、现在,就让我们来写好这两个字吧。

三、学写上下结构的字

1、学写“肯”字

首先,我们来学写“肯”字,课件出示:肯

(1)有四个小动物也写了“肯”字,看看谁写得最漂亮?不漂亮的我们就来帮它找找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怎样才能把“肯”字写好呢? 生:要上宽下窄。

生:起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中间的横要写得长些。(在上下结构的字中,有些笔画要写得舒展些,整个字才不显得太瘦,这样的笔画就叫“主笔”,这个横就是“肯”字的主笔。) 生:写在田字格的中间。

(2)下面就请同学们伸出手跟着老师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字,师范写“肯”,并讲解书写要点:“肯”是上宽下窄,起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横要写得长一些,顿笔起笔,行笔,顿笔收笔。,横折钩中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上,“月“的两横靠左不靠右,整个字要写在在田字格的中间。老师用12个字概括了上宽下窄的字的书写要点,课件出示:上宽扁 下窄长 把主笔 写舒展 ,指名读,齐读。

(3)下面该同学们写了,写字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写字歌》。 课件出示:学写字,要记牢。头正腰直脚放好。 三个一,要做到。眼离书本一尺远, 胸离桌边有一拳,手离笔尖要一寸。 我们一起读一读。

(5)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练写两遍,希望同学们都能像图上的同学那样,注意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6)展示、点评。

(7)请同学们对照这个书写要点再写一遍,老师相信,现在你们一定能把这个字写得更好。 (8)生再练写一遍。

(9)再次展示、点评。(展示进步较大的)

3、学写“盖”字

学完了上宽下窄的字的写法,下面让我们来学写上窄下宽的字的写法,课件出示:盖 (1) 你认为要写好这个字,哪个笔画比较关键呢?这个横就是“盖”的主笔。 (2) 要想写好这个字,除了这个主笔,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上窄下宽。

生:整个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 生:中间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生:第一横和第三横差不多长,第二横最短,最后的横最长。 生:三横之间的间距要相等。 (2)师:同学们说得真全面,你能仿照上宽下窄的书写要点来概括上窄下宽的书写要点吗?课件出示:上宽扁 下窄长 把主笔 写舒展 (指名回答,相机出示课件:上窄长,下宽扁,把主笔,写舒展。)

(3)下面就请同学们伸出手跟着老师一起来写“盖”字,师范写,并讲解书写要点:这个字是上窄下宽。羊字头的三横间距要相等,中间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皿字底的第 一笔竖要内收,横上扬,折也内收,皿字底里面的两竖要均匀分布,主笔横要写得舒展一些。 (4)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练写两遍。

(5)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笔,在自己最满意的字的右上角上打一个五角星。 (6)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并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满意了? (7)对于不满意的字,请你自己找一个小老师帮你提提建议。

四、词语书写

同学们,上下结构的字还有很多,让我们再来写几个吧。

1、课件出示词语:寂寞 音符 分裂 蕴含

2、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四个词语,请同学们先不要急于写,跟往常一样,先认真读帖,看清每个字的上下宽度比例,找出每个字的主笔,做到心中有数再写。

3、读帖读好了吗?做到心中有数了吗?请同学们把每个词语练写一遍。教师带着红笔巡回指导。

3、展示比较好的学生作品,师生共评。

六、总结

同学们,汉字是个神奇的大家族,上下结构的字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今天同学们的表现真棒!最后老师依然送给你们这句话:提笔即是练字时(课件出示:提笔即是练字时!)。希望同学们的字越写越漂亮,未来的书法家就在你们中间哦!

推荐第6篇:孝字起源、结构与含义

孝字是一个会意字,上部是一个不全的“老”字,下部是一个“子”字。老字不全说明老人体衰,需要子女撑持,没有子女撑持,老人就要跌倒。

另一说法是,孝字头上是一个土字加上人字,左边一撇意味着一个身体已有一般入土的老人,极度衰弱,急需子女扶持和照顾。因此,孝道实际上讲的是父母与子女、长辈与晚辈、老年人与年轻人的依存关系,以及这种依存关系所形成的社会行为准则。孝道也强调了老年人的未尽事业需要年轻人去继承和发扬。

《说文解字》对孝字的解释是“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因此,尊老,敬老,养老,传承子嗣,养育儿女,光大先业,是孝字的基本含义,也是孝道的基本精神。

另外,孝字的小篆体很像一个躬身驼背的老人用手抚摸着他腰下的一个小孩,而小孩很温顺的接受老人的爱抚。因此,孝道的另一层含义是上辈人要对下辈人关爱,特别是当下辈人未成年的时候要爱护,哺养他们。而下辈人对上辈人要尊重顺从,接受上辈人的哺养,教育和传承。“父慈子孝”、“尊老爱老”是对孝道精神的经典总结。

推荐第7篇:汉字“的”字结构的英文表达

汉字“的”字结构的英文表达

“的”字结构在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其语法功能通常有两种:一是充当形容词做定语,如,秋天的落叶;二是充当名词,做主语或宾语,如,他所做的仅仅是他应该做的。初中英语课本中也有许多类似汉语“的”结构的表达,但从表达方式上看,却显得更为丰富。现归纳如下:

一、表示所属关系,用of

例如:

This is a photo of his father.

这是他父亲的一张照片。

The legs of the desk are made of wood.

桌子的腿是木材做的。

The title of the book is Gone with the wind.那本书的名字是《飘》

二、表示人或物的特征,用of

例如:

Places of interest.风景名胜(有趣的地方) There are many people of this type.

有许多这种类型的人。

At that time, he was only a boy of 16.

那时,他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孩子。

That was a true act of friendship.

这是一次真正友好的行动。

三、表示物品的用途,用for

例如:

Here is a room for two people.

这是一间供2人居住的房间。

The plan for this year has been made.

今年的计划已制定好。

The money for the ticket is in your pocket.

买票的钱在你的衣袋里。

The shop sells the medicine for the cough.

那家商店卖治咳嗽的药。

四、表示针对性,用to

例如: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hospital?

请告诉我去医院的路。

Please show me the answer to the Ex.1.

请将练习1的答案给我看一下。

The key to the door is lost.

这扇门的钥匙丢了。

五、表示来源,用from

例如:

The letter from America is for you.

那来自美国的信是给你的。

The train from Shanghai arrive at 5 o’clock.从上海开来的火车五点钟到站。

六、名词性短语用what 从句

例如:

What you said sounds interesting.

你所说的听起来很有意思。

What you have done is right.

你做的是正确的。

在英语中还有不少类似于汉语“的”字结构的表达,这里不可能做一个完全归纳,疏漏之处在所难免。

推荐第8篇:第九课 “人”字的结构1

科教大版

七年级下第四单元

人与人之间

七年级1班

备案人:王建忠

时间:2011年11月16日

第九课 “人”字的结构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二、学习过程

(一)自学导航

1.教师提问:我们同学中有谁看过《鲁滨逊漂流记》?说的是什么事?(学生讲鲁滨逊漂流的故事)是的,我们很多同学在很小的时候就看过《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8年,在那样的条件下,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小王国。我们为他的勇敢和机智而感叹。现在,我们重新来体验鲁滨逊在孤岛上的生活,是否能体会到他的孤独与寂寞?

2.学生想像鲁滨逊在这28年中可能有的心情。

3.学生讲述自己的一次孤独寂寞的体验经历,说说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

4.体验孤独。呈现下列情境,让学生想像在这样的情境下,自己的心情会如何。

(1)独自坐在家中,无所事事,总希望有个朋友来陪伴。

(2)夜深人静的树林里,与几个好朋友虽然迷路但始终团结在一起,相互勉励。

(二)合作探究

1.案例分析: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71~72 页的3个案例,体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学生阅读案例后交流体会:如果没有交往人会怎么样?

2.分析资料。呈现下面的两个资料,学生就资料中的现象、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资料一: 1996年7月29日,《中国妇女报》以整版篇幅,发表了一份家庭教育问卷调查报告,题目是《当今家教十大难题》。问题之首是“家长与孩子没有共同语言”,而问题之六则是“孩子没有伙伴”。 据调查,14.8%的孩子自述“我没有什么知心朋友”,17.6%的孩子“常常感到孤独”。

资料二:曾有一些学者用恒河猴做实验,将有些猴子群养,而将另一些猴子隔离喂养。结果,群养的猴子合群也活泼健壮,隔离喂养的猴子胆小、孤僻,连生殖能力也下降了!

3.呈现并讲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见教学活动设计。

三、分层检测

(一)基础题

1.鲁滨逊流落荒岛的事例明··············(

) 科教大版

七年级下第四单元

人与人之间

A.人可以离开社会而生存 B.人与人之间不需要交往

C.人和人类社会离不开交往

2.鲁滨逊流落荒岛后感到了·········(

A.孤独和寂寞

B.高兴和幸福

C.放松和平静

D.前所未有的生活

3.“人”字的结构就是········(

A.相互抵消 B.相互支撑 C.相互矛盾

D、相互理解

4.深夜—个人在林间小路上行走,会感到··········(

) A.恐慌 B.着急

C.好笑 D、无所谓

5.刚进人—个新的班集体,面对陌生的同学,会感到··(

) A.拘束

B.高兴

C.无所谓

D.适应 6.如果从小不与他人交往,就可能影响他的 的发展:①心理 ②身体 ③精神 ④感染力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③④

7.对于学生来说,正常的交往活动有利于我们·····(

) A.身体长高 B.交结朋友C.增长见识

D.考试取得好成绩

8.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表明,在社会交往中····(

) A.人与人的财产状况要相等

B.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平等对待 C.人与人不可能做到平等

D.人与社会平等相处 9.当我们与同学发生矛盾时,要做到·····(

) A、斤斤计较 B、相互宽容 C、决不宽容 D、得理不饶人 10.遇到坏人作恶,我们应该··(

A、宽容他们 B、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C、视而不见

D、勇敢斗争

(二)提高题

读一读,感悟其中的道理:

天空宽容了云朵,才拥有了彩霞。

江河宽容了小溪,才拥有了浩瀚。

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丰收。

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成功。

你的感受是:-------

四、完成配套练习课后反思:

推荐第9篇:二年级上下结构字教学教案

二年级上下结构字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的:

1、掌握上下结构字的书写规律,体会上下结构字字体结构上的细微差别。

2、培养学生对汉字初步的观察能力及审美能力。

3、体验书写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

4、通过课堂讲解,要求学生写字时做到字迹工整,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和审美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5、临写(描摹)要求学会正确观察方法。充分利用“田字格”这一辅助格式,遵照每课“间架结构”的教学要求,合理地安排各种点画,以端正、平稳为主要目的,认真临“像”每一个例字,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上下结构字写法上有规律也有差别,掌握上下结构字的书写规律。

2、因学生个性差异、水平不齐,难以做到全面达标。

3、长期的不良习惯,会影响书写的正确程度,双姿是重难点。

4、上下结构的字,看准米字格中的横中线,是重中之重的教学难点。

三、课前准备:

字帖、练字纸、铅笔、橡皮等

四、课时安排:40分钟

五、教学过程: (1)、故事引入

1、老师讲《虞世南画腹学书》的故事。出示书法家的照片及他的字。 (师):老师今天也有一个书法家的故事要跟大家分享——《虞世南画腹学书》的故事。

虞世南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很受唐太宗的赏识,被唐太宗任命为自己的书法老师。传说虞世南学习书法已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他不仅白天用笔在纸上练习,就是夜晚睡在被窝里,也常常不停止练字,大家猜猜看他在被窝里怎么练的呢? (学生1 学生2)原来他是用指头当笔,肚皮当纸,默默地比画着,直到进入梦乡。

2、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想啊?

师生小结:人人都可以把字练好,但练就一手好字并没有捷径,需要我们一丝不苟、持之以恒地刻苦练习。 (2)、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师)复习:根据前阶段学习,我想问问大家,汉字字体结构常见类型有哪些? 明确: 汉字间架结构类型

独体结构

品字型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左右结构

左中右结构

全包围结构

半包围结构

(师)过渡:这堂课练什么呢?

3、老师书写几个上下结构字:笔、虽、芒、采。

请学生讲讲这是什么结构的字并书写上三个字。——上下结构字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练写上下结构字。

打开书本 上宽下窄的字,用下雨天时人们打伞挡雨的比喻,形象地解释“上宽下窄”的结构特点。

“音” 字写法提示:

上部的“立”字长横左低右高,加宽了字的宽度。下部的“日”字

推荐第10篇:孪生结构字的教学设计

孪生结构字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讨论、评价、练习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并立和重叠(包括二叠和三叠)结构,懂得它们的书写规律。

(2) 在老师指导下学习书写“弱、炎、品”,认真临写“朋、羽、哥、多、森、众”,能写出同形字的变化,并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

(3) 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并立与重叠部分同形字的细微变化的能力,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宽容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喜欢学习。

教学重点:掌握并立和重叠两种结构形式的字的书写规律,能写出同形字的变化。

教学难点:能区分笔画的细小变化,“二叠、三叠”结构的字能对准中心、互相照应。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铅笔、练习纸。教师准备多媒体动画课件、实物投影仪、练习纸、田字格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并立结构

小朋友,今天有一些汉字宝宝要来我们课堂做客,瞧,它们来了!(出示动画)这三个字宝宝长得很特别,特别在哪儿呢?是啊,这些字左右同形,就像一对双胞胎,左右并排站着,这样的结构叫“并立结构”。

(通过生动形象地比喻,激发学生对本堂课的字的结构的兴趣,加深印象,有助于更快地认识这三中结构)

二、指导写并立结构的字

1、出示:“弱、炎、品”三字 怎样才能把并立结构的字写漂亮呢?我们来仔细看看这三个左右同形的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2、学生反馈,教师小结书写规律:

你们这个发现太了不起了,左右同形的字书写时一般左小右稍大。(多媒体出示)

3、比较论证

请小朋友再来比比这三个字哪个最漂亮。(出示三个字)

看来左右同形的字就是要写得左小又稍大才好看,而且左右两部分结构要紧凑。

4、范写“弱”字

下面老师就照这个方法来写一写弱字,请大家仔细看(师边说边示范) 弱字从左上格的中心点起笔,弓字旁三笔写成。第一笔横折的折略向左斜,第三笔竖折折钩很重要,竖略向左斜,折压在横中线上,点在竖折下端;提在点的左下方。右边的写法与左边基本相同,但要注意写得稍微大一些,左右两部分结构要紧凑。

5、学生练写

小朋友们也来试着写写弱字吧。要写字了,准备好了吗?(生边说边做动作)

“头要正,身要直,一拳、一寸要牢记,眼离本子要一尺,写字之前先观字。”

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及时鼓励。(轻音乐伴奏)

6、集体评改

“停下笔来坐坐好,仔细观察评一评。”

将学生的作品在投影上展示,全班点评,教师圈改。 请小朋友把不满意的字改一改,或者在旁边再写一个。

7、学法迁移 只要掌握了左右同形的字书写时左小右稍大的规律,相信你们一定能把“朋”字和“羽”字也写好。生练写,展示作品,教师圈改。

三、情景导入,引出重叠结构

咚咚咚,又来客人了,这回来的客人长得有什么特点啊?

你们都说对了,这些字是由相同的几部分上下重叠起来的,这样的结构叫“重叠结构”。这些字是由相同的两部分叠起来的叫“二叠”,这些字是由相同的三部分叠起来的,叫“三叠”。

四、指导写好重叠结构的字

(一)二叠

1、找规律

我们先来看看二叠结构的字在书写时有什么规律呢?

是啊,二叠结构的字上小下大,就像一个孩子骑在爸爸的背上,如果孩子太大,爸爸怎么能背得动呢?所以上下同形的字书写时一般上小下稍大。(多媒体出示)

2、师示范(边示范边讲解书写要领)

炎字两个火上小下大,中心对正,上面的火第四笔是长点,下面的火一撇一捺要写得舒展,底部齐平。它们就像爸爸的两条腿,一定要分开,站得平稳,这样孩子才不会掉下来。

3、学生练习两遍(教师巡视指导,轻音乐伴奏)

4、反馈:(1)将学生的作业投影展示

(2)学生点评

(3)教师圈改 (4)同桌评一评

(通过几种方式的评价,不仅想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也想扩大参与面,使大多数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过渡:小朋友们真能干,并立和二叠结构的字写得很漂亮,三叠结构的字写起来也很有意思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品字吧。

(二)三叠

1、观察、比较“品”字

品字三个口有大有小,位置各不相同,仔细看看,哪个口最大,哪个口最小,分别在哪个位置,等会儿老师请小朋友上来摆一摆。

2、学生在投影仪上摆放

3、反馈并小结:

品,上面的“口“最大,中心对正,靠近横中线,下面的两个口,左“口”稍小,右“口”稍大,分别在竖中线的两边,而且要左右对称。

4、师范写

5、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6、将学生的作品投影展示

五、掌握规律,推广练习

1、今天我们学写了并立结构和重叠结构的字,知道了它们的书写规律:出示:左右同形的字,书写时一般左小右大。上下同形的字,书写时一般上小下大

2、下面请小朋友们根据这些书写规律,把剩下的字宝宝也写一写吧。比一比谁的字写的正确、端正、漂亮。

2、教师巡视指导(轻音乐伴奏,及时提醒写字姿势并鼓励)

3、将学生作品投影展示

4、字宝宝们今天可高兴了,小朋友把它们写得这么漂亮,它们在说谢谢呢!现在它们要回家了,跟它们说再见吧。品字结构和四角结构字

[设计理念] 通过加强汉字的特点及其构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准确地掌握字的音、形、义,形成识字能力,从而扎实有效地提高识字质量,并在识字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及人文素养。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教师端杯品茶,并发出饮茶时的咂嘴声。

师:老师在干什么?是怎么喝茶的?像这样一小口一小口地尝茶的味道,可以用什么词来表示?(课件出示“品茶”)

二、教学

(一)教学“品”

1、指导读准字音。

2、分析“品”字字形,根据字形理解字义。师:“品”字是由什么字组成的呀? 生:“口”字。

师:老师刚才品了几口茶? 生:三口茶。

师:如果老师品了很多口茶,是不是要用很多很多“口”字来表示这个意思呢?我们中国的汉字有一个特点,就是由一个单字重复就可组成一个字,每重复一次,这个字的含义就会加强一层。在汉语中,“三”常用来表示多的意思。“品”字由三个“口”组成,就表示品尝了很多口茶的意思。

3、指导学生写“品”字。(投影出示:口口口)

师:如果“品”字这么写大家感觉怎么样?我们的老祖宗在造字的时候,就非常注重美观。我们写字的时候,也要注意把字写美观,可千万不要给老祖宗丢脸呀! (教师在田字格中教学生写“品”字,并引导学生用“品”字组词)

(二)教学“森”

1、课件出示“木”字,指导学生读“木”字,并组词。

师:如果有很多树木,几千万棵甚至上亿棵,这地方叫什么? (课件出示“森”字)

2、指导学生拼读“森”字。

3、分析“森”字字形,根据字形理解字义。

4、讲解概念“品字形结构的字”。

5、组词、造句,并渗透环保意识。师:谁能用“森林”说一句话呢? (学生说)

师:森林里有这么多树,可是如果我们人类乱砍滥伐,森林就会变成——

(课件演示:“森”演变成“林”)

师:继续乱砍滥伐下去,森林就会变成—— (课件演示:“林”演变成“木”)

师:森林里的树木越来越少了,如果再继续砍伐下去就会—— (课件演示:光秃秃的山岭和一截截树桩的画面)

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后,课件出示:我国近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的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的画面。

三、巩固

(课件出示:“众”和“晶”字)

1、学生用前面学过的学法自主学习“众”和“晶”字。(学生可以独立学,也可以与同桌讨论)

2、汇报交流。点拨“晶”字的字义:“晶”是古文字“星”的上半部分,因此“晶”字虽由三个“日”字组成,但并不表示有很多太阳,而是表示有很多星星,即表示光亮的意思。

3、指导书写

“小老师”给大家书写“众”和“晶”字时应注意什么。

四、拓展

1、摘“水果”回答问题。

把剪纸水果贴在黑板上,每个剪纸水果后面都有相应的问题。学生答对问题后就能得到相应的剪纸水果。

问题1:请用“金”字组成一个品字形结构的字,并说出它的意思。 问题2:请用“石”字组成一个品字形结构的字,并说出它的意思。 问题3:“品”字由三个“口”字组成,品茶是不是表示喝了三口茶?

2、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字形结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字还有很多,老师相信大家今后定能够创造性地学习这类字。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四年级书法教案

寻山完小

2013.9

第11篇: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教案

左右结构的字书写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规范的书写第六课、第七课生字中左右结构之“左窄右宽”的字,并能领悟其特点和规律。

2.以写好字的方式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3.培养写字的兴趣和欣赏字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规范的书写“左窄右宽”的左右结构的字。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观察,并能领悟其特点和规律。

三、教学策略

激发兴趣,引导观察;示范讲解,反复练习;多元评价,体验成功;激发兴趣,审美熏陶。

四、教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写字常规练习

(一)同学们好,很高兴,写字课的时间又到了,先让我们做做热身操吧!做写字操

嘿!嘿!嘿!我是小小书法家!

二、观察生字发现规律

著名书法大师启功先生说:写好字的关键是结构。这节课我们就从字的结构入手,来练字。

(一) 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四个字,观察这些字,看看它们的结构?这些左右结构的字,从宽窄方面看,都有什么特点?

林 河 到 彩

(二) 锁定目标,引导观察。

这四个字结构特点是什么?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生认真观察。

1、“林 河”左窄右宽这类字左边窄小,右边宽大。书写时一般都要左让右。

2、“到 彩”左宽右窄这类字左边宽大,右边窄小。书写时,一定要右让左。

3、练习“左窄右宽”的字

出示“林”

观察这个字:从左右部分的大小、高低、长短观察

师范写

学生练习

作业展示、评价

根据评价,生再练写。

用同样的方式练习“河”

体形窄,左边站

横向短,捺笔收

右边宽,要舒展

笔画穿插不分家,

左右谦让才美观。

笔画书写口诀

点如水滴,由轻到重;

横似扁担,两头稍顿;

撇像燕子掠水,一掠而过;

捺如大刀,一波三折,

钩若鱼钩,短而有力,先顿后钩;

4、练习“左宽右窄” 的字

出示“到”“彩”

三、教师范写

彩:左半部分的最后一笔收缩成点。右半部分的三连撇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黄自元《间架结构九一二法》指出:三连撇以下撇顶着上撇的中部为宜,最忌“排牙”,即写成三撇平行的样子。

学生练习

展示几份作业,师点评。

(三)学生再练,教师巡回指导。

(四)学生自我评价、展示。让学生对自己的字作评价,既能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又能提高自我认识水平,更能增强学生写字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展示师生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学生谈感受。

提醒学生先不要急于写,认真读帖,仔细观察,做到心中有数再写。

对上面练习的字不满意的在田字格里多写几遍。

同桌互评 ,提升学生对字的鉴赏审美能力。通过互评改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进步的过程,增强自信心。

五、总结 老师看到同学们练字的进步,很高兴。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练字,我们一定能写一手正确、规范、美观的字。让我们继续努力。

第12篇:左右结构的字教学设计

左右结构的字教学设计

——左窄右宽、左宽右窄的字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规范书写左右结构之左窄右宽、左宽又窄的字,并能领悟其特点和规律。

2、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和欣赏字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在规范的书写“左窄右宽、左宽又窄”的字的同时,把汉字写美,并能领悟其特点和规律。 教学策略:

激发兴趣,引导观察;示范讲解,反复练习;多元评价,体验成功;激发兴趣,审美熏陶。 教学过程:

一、课前2分钟欣赏名家的书法作品,唤起学生写好字的热情(配乐:高山流水)

师:欣赏完这些佳作,你有什么感受吗?

评: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感受到你们美好的愿望。

二、做写字操,做好写字准备

师:你们做得真好啊!但是写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关键在于持之以恒,认真练写每一个字。做到“提笔就是练字时”。老师相信大家只要用心去写,一定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好字。

2、同学们,写字前首先让我们做好写字准备。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心静、气缓 握笔姿势:老大老二不分家,老三垫在笔底下。

师:写好笔画是写好字的基础,伸出食指跟老师一起写一写。 (师范写:点、横、竖、撇、捺、提。学生书空)

三、观察汉字,找出异同点,发现规律

师:著名的书法家启功先生说过:写好字的关键是结构。

1、出示生字:“秋、到”

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从结构上看,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这是它们的相同点。

再观察,左右两边比一比,你还能发现什么?(“秋”是左窄右宽的字、“到”是左宽右窄的字。)这是它们的不同点。

2、引出课题: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宽右窄

师:大家真是火眼金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写“左右结构中——左窄右宽、左宽右窄”的字。

四、学写生字,掌握技巧

(一)学写“秋”字(左窄右宽)

1、请你用这个方法来观察第一个字,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先自说、再汇报观察结果,教师随机点拨)

生:“秋”是左窄右宽的字。左边是个禾字旁,右边是火,合起来是秋天的秋。

师:禾字做偏旁,最后一笔:捺(要变成点),给右边留地,左右谦让字才美观。体现汉字的避让原则,就像我们在一个家庭、一个班级里应该友爱谦让。做人如此,写字也一样,偏旁不能打起架来,要懂得团结谦让。

2、老师范写,学生用心体会“秋”的书写要点。

3、学生练写,老师巡视,及时纠正写字姿势和学生书写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4、实投反馈:学生评价提出建议。再练写两个。(前后对照) 评:大小匀称,字体端正,卷面整洁,这样才能写得美观。

(二)学写“到”字(左宽右窄)

师:写出漂亮的字就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刚才同学们观察很仔细,这叫眼到;一笔一画地写叫手到;在写时专心致志,这叫心到。所以很多同学写的字很漂亮。说了这么多“到”字,我们就来学写“到”字。我相信你们一定写得更好!

大家来当小老师,说说如何能把“到”字写漂亮。(生略) 师:“到”字的哪笔很重要呢? (第二笔的撇折要落在横中线。)

1、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学生观察体会要点后专心书写。

2、教师行间巡视,将书写美观和存在问题的字放到展台展示。

3、学生同桌互评,再全班评价“到”字。

4、反馈后再独立书写两个。(先后对照)

五、学以致用,学生练写“桂、别”字,同桌互评

师: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左右结构中两种最常见的左窄右宽和左宽右窄的情况。在汉字家族里,这两种情况的字还有很多,课前同学们说说收集提供的汉字宝宝。

六、总结激励(教师寄语)

汉字的每一笔每一画都深具美感,需要你们细心观察,才能发现它的美。希望同学们练字要持之以恒,学会观察,分析字形,用心去写。老师相信只要大家努力,将来说不定我们班会出现了不起的书法家!

七、布置作业

1、练习左右结构中左窄右宽、左宽右窄的字。

2、思考:“安、想”上下结构的字怎样写好呢?

第13篇:《左右结构的字》教学设计

写字课《左右结构的字》教学设计

喇叭小学:毕世梅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这个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秸、程、科、种、精、到、刻、棵”等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掌握书写要领,运用书写要领书写。 教学方法

引导观察,示范讲解,反复练习,体验成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请看画(文字的演变),你来猜一个字。

2.恭喜你,猜对了。这个字就是禾。中国的汉字方方正正,都像禾一样,经历了五千年的变化,不但神奇而且有趣,他们像一个个活泼的精灵,变化无穷。

二、怎样写好字。

首先,我们的坐姿和执笔姿势非常重要。讲解三个一。 例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禾有关的字,(出示课题)。

禾字,要笔直舒展才漂亮,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一下禾字吧。

三、指导书写

1.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禾字旁的字,你知道哪些带禾字旁的字呢?

2.要想写好禾字旁的字,我们必须先写好禾字旁。那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3、指导书写“禾”和“禾字旁”

4.学生练习写,师巡视知道,并强调坐姿。

四、指导观察、书写。评价。

(一)出示:“秒、程、科、秋”

1、师:怎样才能把禾字旁的字写好看呢?

2、小组讨论:

a.禾字旁的字到底有何特点? b.左右两部分是怎样和谐搭配的?

3、交流总结:

禾字旁形体窄长,左窄右宽左右基本齐平,右半部有些笔画穿插在禾字旁右下方,使结构紧凑,得相互谦让,相互穿插。

4、师送秘诀:生读

体形窄,左边站, 横向短,捺笔收。 右边宽,要舒展, 笔画穿插不分家, 左右谦让才美观。

(二)指导写“秒”

1、出示PPT:秒

师:写好了禾字旁,写禾字旁的字容易多了。我们先来看“秒”怎么才能把这个“秒”字写好看呢?(生说)

2、大家想想:把他们放在一起要注意什么?

3、学生自由说。

4、师边讲边写,生书空。

5、生练习书写“秒”

6、指名学生上台板演。指名生评价。

(三)自己练习写“程、科、秋”

(四)课堂拓展

书写左窄右宽的字:精 棵 书写左宽右窄的字:到 刻

(五)复习秘诀:

体形窄,左边站,

横向短,捺笔收。 右边宽,要舒展, 笔画穿插不分家, 左右谦让才美观。

四、听故事

我为你们的进步而高兴,奖励大家休息一下,共同来欣赏一个故事。

(一)教师讲解书法家刻苦练字的故事。

(二)学生谈感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刻苦练习,一定会写一手漂亮字。 通过听故事放松,同时受到持之以恒才能成功的情感熏陶。

五、欣赏书法作品。

六、生自己选字练习。小组内互评。

七、总结

老师看到同学们练字的进步,很高兴。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练字,我们一定能写一手正确、规范、美观的字。让我们继续努力。

2018-9-26

第14篇:芦花荡

《芦花荡》课堂实录

教材分析:

《芦花荡》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鲁教版)七年级下册,是第一单元(战争单元)的第3篇课文。体裁是小说,为著名的“白洋淀”派作家孙犁的代表作品之一。叙述的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英雄故事”:一个智勇双全的“老头子”在护送两个女孩子进白洋淀的过程中,由于大意,导致其中一个女孩子受伤,于是设计痛打鬼子,讨还了血债。通过此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孙犁小说那散文化的结构和诗化的语言,并能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

设计理念: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体裁特点,按照小说三要素的要求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紧扣文本,深入品味。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师: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救亡图存,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传奇的故事。比如发生在我们齐鲁大地的铁道游击队的故事。谁还能举出另外的一些人物和故事来呢?

生(七嘴八舌):小兵张嘎的故事„„吉鸿昌的故事„„马本斋的故事„„地道战„„地雷战„„

师:呵,真没想到,同学们的小脑袋瓜里这样的“货”还不少,大部分都是从电影和电视上看的吧?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述的是发生在冀中平原上的一个故事。在美丽的白洋淀上,有这么一个老头子,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他仍像年轻人一样,积极投身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并且以他的勇敢和智慧,狠狠地教训了敌人。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课本第11页。

(教师板书课题:芦花荡,并结合注释简介作家孙犁及其作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芦花荡是一篇小说,所以我们就要按照小说的文体特点进行学习,谁还记得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生(思考片刻):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师:不错。学过的知识基本能掌握。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学习这篇文章要完成哪些任务。 (投影显示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的意义,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

2、学会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故事梗概;

3、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

师:这篇文章篇幅相对来说比较长,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尽可能提高速度,读完后按照老师所提的问题进行思考,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

(学生读课文,老师投影出示问题:

1、边读边勾画出自己觉得重要的字、词和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

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3、本文的主人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试各举一例;

4、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能表现出来?

5、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10分钟后)

师:我们首先撇开问题,自由地发表一下初读这篇文章的感受,可以整体谈,也可以结合自己刚才勾画的要点来谈。

生1: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美,尤其是里面的景物描写,比如这一句:“月明风清的晚上„„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生2:我觉得文中的老头子很勇敢,也很有心眼儿,他能很巧妙地把鬼子骗到他埋有鱼钩的地方去„„

师:“勇敢”和“巧妙”这两个词儿用得好,但“骗”是贬义词,用在这里不太恰当,能否改个词?

生2:“引”行吗?

师:好!就用“引”。再者,你说他“很有心眼儿”,是坏心眼吗?(学生笑)

生2:不是。

师:那用个什么词来形容比较适合些?

生2:机智吧。

师:不错,很准确。其他同学继续发表意见。

生3:我认为结尾写得不错,很像一个电视的镜头。

„„

„„

师:同学们谈的都非常好,可见刚才读得很认真。读书就是要这样,忠实于自己的感受,教辅资料上说的再好,那是人家的,只有自己思考的结果,才是有价值的。下面我们按照屏幕上的顺序,从第2题开始,展示一下刚才阅读的成果。

生:我说第2题。本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军驻扎在白洋淀的苇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他非常自信。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女孩受了伤,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他引诱鬼子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打鬼子。

师:很好。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这些要素交代得都很清楚。 生:本文的主人公是那位六十岁的不知名的老头子。人物刻画的方法基本上都用到了,有外貌描写,有语言描写,有神态描写„„

师:哪位同学还能补充一下?

生:还应该有心理描写和行动描写。

师:这些描写能从文中找出例子来吗?

生:外貌描写在第4段,“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师:通过这些描写,概括一下老头子给你的印象。

生1:很精神。

生2:很有气势。

生3:老当益壮。

师:好。“老当益壮”这个词概括得好。恰当地形容出了老头子的精神风貌。

生:语言描写有„„

生:行动描写有„„

生:心理描写有„„

生:神态描写有„„

(老师根据学生所找出的内容,结合具体词句进行引导并概括)

师:小说的三要素中,人物是最主要的,那老头子的性格是怎样的呢?你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来?

生1: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师:请具体谈一谈。

生1:他有高超的水上本领,而且老当益壮,所以很自信;当大女孩子挂了花后,他觉得自

己“没脸见人”,表现他很“自尊”。

师:那么,“过于”这个词应该怎么理解呢?仅仅是“很”或者“非常”的意思吗? 生2:我觉得应该还包含有“过了头”的意思。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2:他自信得过了头,才导致大女孩子受了伤。

师:说得有理。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实际上,本篇小说的情节发展,无不与老头子的“过于自信和自尊”有关系。试想,假如,他不过于“自信”,女孩子就不会受伤,就不会引出他“痛打鬼子”的情节,同学们说对吗?

生:对。

师:他的性格仅仅是这么一句吗?有时候课文并不直接告诉我们,还需要我们根据内容自己概括,下面同学们再讨论一下,看看老头子还有什么性格特点?

(学生讨论)

生1:老头子的爱国抗日的热情高涨。他工作范围很广,但他什么要求也不提。

生2:他爱憎分明。对自己人,比如说两个女孩子,他无限疼爱,但对敌人,他则满腔仇恨,文中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那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生3:我觉得老头子是一个英雄人物,因为他智勇双全。他预先在水中设好埋伏,引诱鬼子上当,然后痛打了鬼子。

师:很不错。如果我们把那句“过于自信和自尊”和同学们刚才归纳的这些合起来,就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主人公的性格,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老英雄的形象了。这里有一点要注意,小说作者并不单纯是为了塑造人物而塑造人物的,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这就到了我们的第5个题目,本文的主题是什么呢?

生1:我觉得主要是反映我们的抗日战争一定会胜利。

生2:连六十多岁的老头子都这么厉害,日本鬼子迟早要完蛋的。(学生笑)

师:是啊,作者不说老头子姓氏名谁,一个很重要的用意就是告诉我们,在当时的白洋淀上,像老头子这样的“无名英雄”比比皆是。更不用说青壮年了,他用这篇小说告诉我们,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这就是文章的主题。

三、再读,品味语言。

师:《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其中一个原因,是得益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的作用。

(学生速读课文,勾画景物描写的句子,四人一组讨论)

生1:“敌人”和“炮楼”两个词,写出了白洋淀的环境和严峻的气氛。“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写出了水的清澈和自然环境的优美。在这优美的环境中,却有“敌人”的监视和阴森森的“炮楼”,给人的感觉特别不好。

师:那么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的感情色彩吗?

生1:作者虽然没说,但他肯定是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非常愤恨日本鬼子。

师:对,就是这样。哪位同学继续谈。

生2:“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写出了白洋淀人民不屈服的意志和战胜敌人的决心。 生3:文章的倒数第2段,作者写到“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这段景物描写,我觉得它烘托了老头子在痛打鬼子后的愉快和自豪的心情。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在小说的三要素中,有时候“环境”描写虽然不如人物和情节着墨多,但它也是不可或缺的。就像这篇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一样,它很好地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在以后的写作中,我们要注意学习。课下,请同

学们动笔仿写几句,写写我们这儿的美景。

师:其实,文章值得品味的地方决不仅仅是这些,下面,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从文中找出几处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品味一下语言。

生1:我要分析的是第一段的“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里去了。”深夜里水鸟才敢出来,白天都藏到窝里躲避炮火,说明当时这个地方正处于日寇占领、严密的封锁中。

生2:“敌人监视着芦花荡”这句话值得品味。他们自己进不了芦花荡,但是想用这种方法困死抗日的军民。

生3:“每到夜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亮,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这句话说明敌人的阴谋并没有得逞,里面的人有吃有喝,根本困不死。这说明了我们的智慧。

„„

„„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可见学得很认真。这篇文章作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集中反映了孙犁先生明丽流畅的笔调和秀雅隽永的风格,课外,同学们可以阅读《芦花荡》的姊妹篇《荷花淀》,更全面地了解孙犁的作品。

四、总结反馈,收束课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块学习了孙犁先生的名篇《芦花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有不少收获,可以谈一谈自己的所得。

生1:小说的三要素中,人物是最主要的,作者也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 生2:老头子给我的印象很深,他智勇双全,有强烈的抗日的爱国热情,是白洋淀人民的优秀代表。

生3: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很成功,起到了渲染故事的气氛的作用。

生4:还起到了烘托人物精神的作用。对了,刚才老师还讲到它能加强抒情的韵味。

生5:学习课文要有自己的见解,要反复读,细细品味语言,并要学会积累优美的语言。 „„

师:不错,收获挺多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仅仅是一篇文章,远不是作家的全貌。希望同学们能多读一些这样的优秀作品,以丰富自己的文学修养。要知道,读书,是要占领制高点的。

好,下课!

第15篇:芦花荡

芦花荡

【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 2.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理清故事情节。

3.分析文中老头子这个英雄人物的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4.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肖像、动作、心理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5.感知文中景随情移的写作手法,揣摩雅致隽永的环境描写的妙处,品味课文的语言。 【能力目标】

1.通过诵读、复述故事情节。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及朗读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紧扣小说特点,从情节、人物、环境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教会学生分析小说的基本方法。

3.揣摩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品味语言,提高自己的描写能力。 【情感目标】

1.体会孙犁小说诗情画意的语言美。

2.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使其认识到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3.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主人公自尊、自信、勇敢的美好品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1.学会分析一般小说的方法。 2.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掌握小说通过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教学设想】

1.快速阅读法、讨论点拨法、延伸拓展法。 2.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翻到课文扉页的彩色图片——白洋淀,白洋淀有“华北明珠”之称,这里水光天色,四季竞秀:在春天,芦芽竞出,满淀碧翠;每到盛夏,蒲绿荷红,岸柳如烟;时逢金秋,芦花飞絮,稻谷飘香;隆冬季节,坚冰似玉,坦荡无垠。

但在七十多年前,这里却遭到了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蹂躏!在抗战时,白洋淀人民积极投身到保卫家园的民族战争之中。在美丽的白洋淀里,演绎出一幕幕抗日的传奇故事。如同学们熟知的《小兵张嘎》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发生在白洋淀里的

传奇故事的小说——《芦花荡》,去认识一位无名的抗日老英雄。(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出生。 1937年冬投身革命,他的文学作品都是反映白洋淀人民英勇艰苦的对敌斗争生活的,赞颂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主要作品有:《荷花淀》、《芦花荡》等,后来都收在《白洋淀纪事》,这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

(二)整体感知: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标好自然段,能简单地复述故事情节。

1、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提防( dī ) 疟子( yào) 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蹿...........(cuān) 仄歪( zâ ) 飒飒( sà ) 泅着( qiú ) 转弯抹角.....(mò ) 张皇失措( huáng ) .编算:方言。这里有计划、盘算的意思。 央告:央求。

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打牙跌嘴: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的意思。

2、把握课文内容,思考并明确下列问题: 问题1: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 学生明确: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板书)

知识拓展:小说有关的知识。 ①情节要素

小说的情节一般比较完整,往往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能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②人物要素(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小说不仅勾勒人物的轮廓,刻画其性格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还要在情节 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 ③、环境要素

小说中要具体描写环境。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表现较多,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

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

问题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几句话复述下故事情节。(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的把握。) 复述:《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

3、组织讨论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思路。

问题1:本文一共多少个自然段,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主要写了些什么?

明确:全文共63段,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8)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和主要人物。(为情节展开作铺垫)

环境:被敌人包围的一片芦苇塘里,

主要人物:老头子

第二部分:(9-54)叙述老头子护送两女孩回苇塘途中的事。(开端、发展)——护送

一层:写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回苇塘找队伍。 二层:写大女孩在冲破敌人封锁线时负了伤。 三层:老头子为没能完成护送任务而内疚,发誓要为女孩报仇。(情节的一波三折)

第三部分:(55-63)叙述老头子智惩鬼子,为大菱报仇,讨回了自尊。(高潮、结局) ——报仇

★★

4、分析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掌握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问题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 答:主人公:老头子。

问题2: 同学们知道的常用的刻画人物的手法有哪些?

答:肖像(外貌)、语言、动作(行动)、心理、神态等。

问题3:那么本文作者是怎样刻画主人公的?找出来分析。(组织四组同学从四个方面分析老头子的形象,先让学生自己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再引导学生分析)

答:外貌描写:“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枝竹篙。”(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是他像青壮年一样,充满了活力,无所畏惧,为苇塘里的部队输送粮食等。)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有衣着描写和外貌描写,写出了老头子精明强干、敏锐机智,老当益壮等特点。)

语言描写:“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是他的豪言壮语,可见,为民族抗战他甘愿尽心竭力,而且充满自信,他的爱国热情是如此高涨。)(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不怕,他打不着我们!”(他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在过封锁线时,认为万无一失,女孩子受了伤,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这些都体现了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

“我没脸见人。”“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爱憎分明,对抗日队伍满怀深情,对日寇则满怀仇恨)

“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

心理描写:“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为能圆满完成任务而懊悔,内疚,自责的心理,表现了对小姐妹的爱护和对敌人的痛恨,为下文向敌人复仇奠定基础。)

动作描写:集中表现在那一场英雄行为中,他捉弄鬼子,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的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刻画了一个智勇双全、爱国抗日,有勇有谋,他为了给大菱报仇,预先在水中设好埋伏。然后在船头放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鬼子上当,把他们引入埋伏圈,然后痛打鬼子。)

问题4:作者通过几大描写刻画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故事中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

答:整体形象:性格特点的核心——过于自信、自尊的老英雄。

英雄性格的表现:老当益壮、精明干练、满怀自信、勇敢无畏、藐视敌人、爱憎分明的爱国英雄。对家乡,对同胞,对抗日队伍,他满怀深情,对侵略者充满仇恨。

问题5:文章多处提到“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那么“过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文章中的哪些情节表现了他这一性格特点?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研讨与练习第一大题的第二小题) 答:“过于”二字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

大菱之所以受伤,跟他过于自信、不够谨慎是有关系的。小女孩子洗脸,大女孩子还警惕一些,老头子却说“不怕,洗一洗吧”,洗脸有响声。老头子以为小火轮上的探照灯照不见他们,事实上探照灯把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这些都是他过于自信以致有点麻痹的表现。“过于自信和自尊”,是老头子性格的核心,他的功与过,都由此生发。(传奇真实)

补充:对老英雄的刻画除了正面描写,还有侧面描写。如“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歌声、香味让我们想像到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从侧面表现老英雄的功劳。再如“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写敌人的束手无策,从侧面表现老英雄的神奇。又如写二菱对老英雄的怀疑、不信任,侧面写老人的英雄行为。

(预设)问题6:老头子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也是最具有传奇色彩的,那么同学们联系下《芦花荡》的背景,谈谈老头子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战争的人民性问题)

老头子实际上成千上万的抗日军民的一个典型的代表,他的形象意义在于表明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不可以被征服的。

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小说的三要素着手,理清了文章思路,复述了故事情节,着重分析了小说的主要人物——老英雄,(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对老英雄这个人物形象的把握)这节课我们先分析文中的景物描写,再归

纳文章的主旨,最后感悟下文章的诗意美。

二、教学过程

1、景随情移,情景相生——揣摩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问题1:在《芦花荡》中的环境描写主要体现在对白洋淀的景物描写上,那么同学们结合以前所学的知识说说看,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学生明确:景物描写可以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

问题2:《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有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让人压抑? 学生明确:没有。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其中一个原因,是得宜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

问题3:请同学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揣摩这些景物描写的妙用。四人一组讨论,明确答案。 明确答案:

1)小说一开头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里……目标好像就是天上。”(找学生朗诵)。

分析:A、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着微风的轻拂激起层层涟漪,使得星星也闪烁不定起来,因而给人以要滴落下来的幻觉。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啊!

B、水鸟:在这美丽的苇塘四周,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据地。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了,只有到深夜,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字里行间,流露出多么鲜明的爱憎感情!

C、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在那种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这段景物描写得很富于生活实感,点明环境气氛,突出环境险恶,交代背景,为后文描写人的行为做铺垫。更突出了老头子的英雄行为。

2)小说写两个女孩在革命队伍里逐渐成长的过程,也穿插不少景物描绘:

1、“这是冀中区的女孩们,大的不过十五,小的才十三。她们在家乡的道路上行军,眼望着天边的北斗。她们看着初夏的小麦黄梢,看着中秋的高粱晒米。雁在她们的头顶往南飞去,不久又向北飞来。她们长大成人了”。(第13段)

分析:把女孩们的逐渐成长描述得多么富有生活韵味。庄稼的自然成熟,雁群的南飞北回,诗意盎然地暗喻着时光的流逝。在生活的道路上,由于眼望着天边的北斗,所以永远不会迷失方向。北斗,既

是实在的景物,因为是在敌人的封锁下,所以多半是夜行军,但同时,它又是一种暗喻:党的光辉的指引。

2、“月明风轻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3、“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4、“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分析:这两段景物描写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

5、“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分析:渲染一种神秘的境界。

6、“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分析:反衬日军的残暴。

7、“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分析: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也写出了圈套设计的巧妙。

8、“在那里,鲜嫩地芦花,一片展开地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分析:渲染老人把鬼子置于死地时,内心萌发的一种报仇后的轻松、愉快的情绪。

3)小说结尾部分的那段关于芦花的描写,(让学生朗诵)

分析解答:表面上看来,似乎离开了具体的斗争环境——那一场跟敌人进行的殊死战斗,其实不然,那是老人正“狠狠地敲打”那些挂上了钩子的鬼子们的脑袋,把他们致于死地时,“向着苇塘望了一眼”所产生的感受。

俗话说“景随情移,情景相生”,解恨的战斗必然会在内心萌发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此情此境,鲜嫩的芦花在老人的眼里,自然会显得格外的美丽了。

小结:从这篇小说的景物描写可以看出,孙犁笔下的景物,不单纯是一种点缀,而是蕴涵了深远的寄寓在内的。景物描写起到了点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性格,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环境描写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水乡的气息,雅致隽永。

因而,它们决不是即可游离的珍珠,而是作品内在气质的结晶。(《芦花荡》的景物描写,处处与战争环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谐,不仅渲染了故事的气氛,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问题:抗日战争是如此残酷,为什么作者要把如此残酷的战争置于这种如诗如画的环境中来描写呢?

这跟作者的人生态度和文化哲学是分不开的。“人生在世,有幸福,

有欢乐,也有孤独,有彷徨,有无奈,但人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欢乐与痛苦?”是一味的宣泄,还是含蓄的倾吐?是悲愤的控诉,还是从容的讲叙?是沉溺于旧时的伤痛,还是乐观的面对新生?我想,孙犁,选择的是后者。老师希望我们在坐的每一位同学,在今后的日子里,也应当用这种“笑谈从容的态度”来对待人生中的“风雨变幻”。

2、文章主旨

通过写主人公这位老英雄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和第二天狠狠惩罚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赞美了老船夫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

3、课文延伸,探讨孙犁小说的诗意美。(视课堂时间而定)

孙犁的小说有“诗体”小说之称,有着如诗如画的意境,有着极强的美感。这种美感得益于作者对芦花荡深情的描写。虽然是处于恶劣艰苦的战争环境中,然而作者笔下的芦花荡却是哀而不伤的。描写虽然简约,有的甚至是不加雕饰的白描勾勒,却呈现出无比的动态美,焕发着无穷的生命力,是人与景相谐发展的巧妙结合,是小说不可剔除的精妙部分。

▲▲穿插:孙犁的小说对美有一种特殊的追求,他曾在《黄鹂》一文中这样写道“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因此,他不是正面地描写刀光剑影,而是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光作背景,用漫天飘飞的芦花,洁白如云的蒲苇,清香四溢的荷花,点染白洋淀人民新生活的欢乐和昂扬乐观的战斗精神。文笔清新自然,婉约韵致。

三、课堂小结

孙犁的《芦花荡》写得异常优美,那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那人物的真实、可爱,那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让我们流连驻足,不忍离去,这是孙犁创作魅力的最高体现。特别是文中那位智勇双全、自信自尊的老英雄,让我们赞叹不已。从他身上,我们深深地感到,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愿同学们发奋努力,志存高远!

备课:易晖文

板书

芦花荡

孙犁

情节

护送、报仇

一波三折 人物

老头子

传奇真实 环境

芦苇塘

诗情画意

第16篇:芦花荡

《芦花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2、学习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3、体验孙犁小说的风格。 【教学重点】

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及典型意义。2、学习富于特色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教学难点】

对老英雄性格核心的理解。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为了保卫祖国,优秀的华夏儿女奋起抵抗,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本文描述的就是在我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对敌斗争的生活,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和第二天狠狠惩罚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赞美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全篇洋溢着战斗的乐观主义的革命激,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真挚的热爱。

二、分析课文 1、整体把握: ⑴人物要素:

主要人物:老头子;次要人物:大菱、二菱。 ⑵环境:

抗日战争中我军抗日根据地的芦花荡。 ⑶情节:

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和第二天狠狠惩罚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 ⑷主旨:

赞美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2、把握文章的结构:

主人公是一位担负着重要交通任务的老艄公,他活动的背景是芦花荡。根据文章安排,可以把文章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敌人发了愁”,首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及人物介绍。(1~8段)

这是在敌人炮楼监视下的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只有到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而白天都躲避炮火去了。由自然环境写到社会背景。敌人严密地监视着苇塘,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抗日队伍送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出来。然后介绍了主人公──负责“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的年近六十岁的老艄公。在简洁地描写他的衣着、外貌时,着重点出了他那“尖利明亮”的眼睛──这是他完成任务特别重要的条件之一;介绍他的任务和工作范围时,特别强调他“不带一支枪”就能“一切保险”地完成任务。这给故事的曲折发展和主人公性格的刻画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从“一天夜里”至结尾,具体讲述故事的过程。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从“一天夜里”至“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这是故事的开端──护送。 这一层讲述老艄公护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老艄公说:“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两个孩子睡不着,小女孩趴在船边淘水玩,洗脸、洗头。这里埋下伏笔,舀动水的声音会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呢?

第二层是从“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到“有热闹哩”,这是故事的发展──受伤。

果然,敌人的探照灯照到了两个女孩子的脸上,紧接着就是一阵扫射,大女孩子负了伤。老艄公知道后“顿时失去了力量”,表现了他的内疚心情,他觉得没有完成好任务,而无颜见他人了,万箭穿胸般痛苦。于是自己立下誓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以充满自信的复仇誓言来安慰女孩们,也安慰自己“受了轻视”的心。

第三层是从“第二天”至文章结尾,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复仇。 这一层讲述老艄公元把鬼子引进芦花荡的木桩圈里,让一只只复仇的钩子穿透敌人的腿;他举起篙“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这场不用枪的战斗,充分表现了老艄公巧妙的战术、高超的本领和机智勇敢、自尊自信、乐观豪迈的性格。 3、小结课文: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分析第一段:

⑴第一段主要反映了什么?

答:抗日战争时期敌人对我军根据地的严密封锁。表现出战争的残酷性。 ⑵分析下列语句的含义:

①“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呆望”能不能改成“远望”,为什么?

答:不可以,呆望表现了敌人拿游击队没有办法的怯懦心理。反衬了我军的神勇,同时也表达了对敌人藐视的态度。 ②“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作者抓住“水鸟飞动和唱歌”有什么深沉的含义?“才”字有什么表现力?

答:这是自由的生灵,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才”字含蓄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这美好的景物只有在夜晚才有。

③“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答:表现了苇子顽强向上的生命力。烘托了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2、分析老头子形象:

⑴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之下,我们的军队是否被困死了?从文章里找出相关的语句。

答:没有。“半夜以后,小船又飘了回来。”(“飘”字的运用有何巧妙之处,请你简单的加以分析。(飘这个字眼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小船的轻快,表现老头子在敌人严密的封锁下神出鬼没的特点。)

⑵文章到此自然的引出了主人公:老头子,这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大家一起来加以分析: ①肖像描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一方面表现老人常年穿梭在芦花花荡里,辛苦劳作;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老人为革命工作后心情愉快,精神矍铄。 ②为什么要交代老头子的年纪?

答:一方面更能够表现老头子的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在抗日根据地,从老到小广大人民都被发动起来,投入伟大的抗日战争中。(60岁的年纪在今天应该是要安度晚年,但他却像青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成为一名出色的交通员。) ③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

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渲染了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④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

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⑤“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过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文章中的那些情节表现了他这一性格特点?

答:“过于”有非常的意思,老头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强。另一方面,确实有过头的意思,大女孩子之所以受伤,跟他过于自信、不够谨慎是有关系的。小女孩子洗脸,大女孩子还警惕一些,老头子却说“不怕,洗一洗吧”,洗脸有响声。老头子以为小火轮上的探照灯照不见他们,事实上探照灯把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这些都是他过于自信以致有点麻痹的表现。“过于自信和自尊”,是老头子性格的核心,他的功与过,都由此生发。

⑥“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答:可由歌声想像战士的情绪,想像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地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二、分析文章的主体部分

1、分析第一部分──“护送”:

⑴这一层讲述老艄公护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老艄公说:“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两个孩子睡不着,小女孩趴在船边淘水玩,洗脸、洗头。这里埋下伏笔,舀动水的声音会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呢?

环境描写:小女孩趴在船边戏水,使情节有张有弛,时见波澜。

⑵大些的轻声吆喝她:“看你,这时洗脸干什么?什么时候啊,还这么爱干净!”大女孩为什么要吆喝制止小女孩洗脸?

现在正要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应该提高警惕,避免惊动敌人。 ⑶你是如何认识大菱和二菱这两个女兵的?

年纪小,天真活泼,又相互关爱,而且还很勇敢。 ⑷老头子对小孩子的态度:喜爱。 2、分析第二层──“受伤”:

果然,敌人的探照灯照到了两个女孩子的脸上,紧接着就是一阵扫射,大女孩子负了伤。老艄公知道后“顿时失去了力量”,表现了他的内疚心情,他觉得没有完成好任务,而无颜见他人了,万箭穿胸般痛苦。于是自己立下誓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以充满自信的复仇誓言来安慰女孩们,也安慰自己“受了轻视”的心。

⑴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老头子过于自尊自信的性格? “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⑵找出老头子的动作描写:

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大女孩子把小女孩子抱在怀里,倒在船底上,用身子遮盖了她。

“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动作描写,真实的表现了老头子内疚的心情。

⑶大女孩子负了伤,虽说她没有叫一声也没有哼一声,可是胳膊没有了力量,再也搂不住那个小的,她翻了下去。 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 “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 表现出女孩的勇敢。

⑷在大女孩受伤之后,作者是如何来刻画老头子的形象的?

①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写月落之后苇塘的飒飒风响,衬托了老艄公沮丧的心情,语言描写表现老人极度沮丧的心情。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老人的自尊的性格。 ②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 “我没脸见人。” 过于自尊的特点。

③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心理描写,形象地表现了老头子因为没有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 ④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他说:

“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老头子狠狠地说:

“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过于自信的特点)

神态、语言描写。表现了老人对敌人充满了仇恨;也表现了老人自信、勇敢的特点。

对于老头子的刻画,无论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还是心理,都充分的体现了老头子自尊自信的这一核心性格特点。 ⑸为什么要写“女孩的怀疑”? 反衬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之奇。 3、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思考:如果在护送的过程中,两个小女孩没有受伤,第二天老头子还会不会像文中那样智斗日本鬼子?

也可能要显示自己的本领,这时还会像文中写的那样智斗日本鬼子,也可能因自信和自尊保存完好而暂时没有激起对日本鬼子的痛恨,不会像文中写的那样智斗日本鬼子。 第三课时

一、分析新课:复仇部分

1、几笔绘出“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空无人影,渲染出了战斗前平静中的紧张。

2、老头子的船头为什么要放那一大捆的莲蓬? 为了引诱鬼子上当。

3、“老头子把船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鬼子们的脑袋,像敲顽固的老玉米一样。”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了老头子对敌人的无比的恨,他要叫敌人偿还血债。 4、“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望”字表现了老头子什么样的心理?你能够写出老头子当时的心理活动吗?

怎么样,我没有夸海口吧,小鬼子伤了人,我一定要叫他们付出代价。 5、第62段(倒数第2段)中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景物描写,用了一系列形象、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词语。“鲜嫩”“紫色的丝绒”“迎风飘撒”,营造出一幅充满旺盛的生命力而又高贵典雅的画面。实际上寓示着以大菱、二菱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光明美好幸福的未来,这是老一辈革命家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因此这一段景物描写,也是对老头子英雄行为的赞美。(写老艄公眼中所见“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这一笔使老艄公镇定、乐观、充满自信的性格跃然纸上。)

小结景物描写的特点:在作者的笔下,环境是美的,人物是美的,严酷的战斗也是美的,字里行间自然地流露出对祖国、对人民的由衷的热爱,这正是作者独特风格之所在。

思考:在这个高潮部分,作者并没有交代老头子是如何事先设置埋伏的,如果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事先先加以交代,可以吗?效果如何?

二、小结:作者是如何来塑造老头子的传奇色彩的? 传奇是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越寻常的故事。本文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艄公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而老艄公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又不带一支枪。另一方面,写老艄公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这两方面的巨大反差,使老艄公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特别是结尾部分老艄公与鬼子的冲突,尤其表现了这一传奇性。 文中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老头子的传奇色彩。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再次,是在叙事的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去回味出其所以然,使传奇的色彩更加的浓郁。文中写老艄公设好圈套让鬼子往里钻,把鬼子引进芦花荡的木桩圈里。是从鬼子洗澡写起,写老艄公的船围着鬼子转圈,其用意是让鬼子上钩。果然鬼子被钩子咬住了,这复仇的钩子穿透敌人的腿;老艄公举起篙“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这场不用枪的战斗,很富有传奇色彩: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却置十几个鬼子于死地,可以说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

第17篇:芦花荡

第2课芦花荡

学习目的:

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展开想像,体味人物心理及故事的传奇色彩。

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描写的能力。

4、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文章对抗日军民的讴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重点:探究小说的传奇色彩是怎样造成的,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课时

一、芦花荡景,激趣引读。

1、芦花荡景:学生一边欣赏芦花荡优美景色,一边听铁道游击队、地道战等冀中平原上的故事。

2、激趣引读:同学们,在那富饶的齐鲁大地上,在长长的铁路沿线,游击队员们以非凡的智慧打击了敌人,收获了胜利。在辽阔的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抗日战争的洪流也锻造出许许多多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大家想认识他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些传奇人物吧。

作者简介: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出生。1936年暑假后,孙犁到河北安新县的小学教书,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抗战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进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形成“荷花淀派”。《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芦花荡》是一短篇小说。

二、配乐诵读,走进芦花荡。

1、配乐诵读:学生听配乐朗读,初步感受芦花荡,并将感受用“这是一片”的芦花荡说出来。

2、走进芦花荡: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自由细读文章,将自己对人、事情的感受说出来。

如:

人物: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一对可爱而勇敢的姐妹/一群愚蠢的鬼子兵

事件: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

情感:一份深沉的爱国情/一份屈辱的亡国痛

三、合作探究,感受人和情。

1、合作阅读,重点探究人物的性格内涵。

可用“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的句式说话,

可以有如下结论:

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

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智勇双全的行为上。

„„

2、合作阅读,重点探究事件发生的过程和意义。

可用“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的句式说话, 可以有如下结论:

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路途的危险上;

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交通工具的简陋上;

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敌军密集的火力上;

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敌我势力的悬殊上;

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老头设下的圈套上;

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敌人的愚蠢上钩上;

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老头痛打敌人上。

„„

3、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

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样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小女孩洗脸,老头子让她洗,鬼子的小火轮探照灯射来,他还是“不怕”,以为“照不见我们”。鬼子扫射机枪,他还是“不怕”,以为“他打不着我们”,不能不说他有点大意,这是过于自信了。

大女孩子受了伤,流了血,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他是过于自尊了。

老头子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他向两个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间,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讨回了血债,讨回了自尊,这场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4、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老英雄是设好圈套让鬼子往里钻。他事先系好了钩子,又想出用莲蓬引诱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动规律。作者不写这些,只从鬼子洗澡写起,写老头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莲蓬,只顾剥着莲蓬吃,也不写他的用意,写小船冲着鬼子这里来,又转了一个圆圈回去,也不写老头子的船为什么这样划来划去,其实是诱使鬼子进入圈套,这层意思要回味起来才能明白。进了有木桩的水域,先不说桩子上有无数钩子,只写小船绕着鬼子转,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下面才写鬼子这么乱转,一个个都被钩子咬住了。待到明白过来,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真可以说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

四、总结存储,体验拓展。

1、总结存储: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还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

2、体验拓展:

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你还能想到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提示:可由歌声想像战士的情绪,想像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地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第二课时

一、故事复述,再现芦花荡。

复述故事情节,再现老头子的英雄事迹。(主要复述故事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 《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

二、想像体验,人物心理。

1、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头子心理活动的一段话,自读品析,想像体验,揣摩体会。

例: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产生了怎样的心理。

(体味老头子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

2、在品读中展开想像,如果自己是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多角度想像二菱的心理活动,提高体验性阅读的能力。

三、景物描写,揣摩作用。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味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领悟这种描写的高妙之处。

从课文中摘抄你喜欢的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展开想象,感受美景。

试仿照课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写写学校周围或家乡的景物。

四、语言品味,升华情感。

1、感受、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学生若能谈到其中的

二、三个方面即可)

《芦花荡》是孙犁“诗体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读之有一种如诗如画的感觉,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文章的语言美。

例:

①他“只穿一条兰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像是“老了的鱼鹰”。这是形貌的描写,点出老人矍铄干练的内在气质。

②“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比喻手法,体现出老头子的英勇、干练。

③“鲜敕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语言清新隽永,柔婉秀美,富有诗情画意。 ④“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拟人手法,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2、文章语言特点:

①轻缓节奏。孙犁的小说一般不具有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他着力展示的是人情美,而不是力图以情节取胜。《芦花荡》就是这样,讲的是一位老人护送两个小女“战士”,又为她们负伤报仇的故事,全文几乎没有明显的情节高潮,一切都在柔美的芦花荡里缓缓地进行着,就像那脉脉的流水一样。

②白描的手法。写人不以外形为主,而是注重神似。往往抓住事物的传神之处,突出重点,通过简洁的、最具有特征性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点出人物的神韵,展现他们的精神世界。本文刻画主人公——协助我军的“老头子”就体现出了这一点。他“只穿一条兰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像是“老了的鱼鹰”,这是形貌的描写。紧接着以“短短的花白胡子”和“尖利明亮的眼睛”点出老人矍铄干练的内在气质。在战斗中,又以“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叹了一口气像连珠箭”“射穿了老头子的心”等几处心理描写,展现了老人的自尊。而人物的几句精简的语言描写,如“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和“等到明天,你们看吧”,就把老人的自信自强,爱憎分明的性格表现得生动而深刻。着墨不多却直指人物的灵魂精神,却反映人物的人性美和灵魂美。

③诗意的意境。作者追求作品中诗的情调、诗的感情。本文中的景物描写,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月明风清”“一片苇叶”“稻米和肥鱼的香味”“飒飒的风响”等情境和语言的选择,就连写战斗,也不忘那“莲蓬的清香”等美的意象的选择。景物的描写是为展现情感的,即古人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而使作品的情与景都饱含着诗意,展现出作者对美好的事物和光明的人生以及优雅的人情的向往和追求,对罪恶、丑

陋、陈旧和黯淡的事物的厌弃。

④清新的语言。本文语言的特色是凝练、含蓄、优美、生动,富于色彩美和音响效果。课文的第一段,写苇塘、星光和水鸟,都是那么的轻婉柔美,把读者带到一个清新的语境中。“悠悠”“弯弯”“飒飒”“溜溜”等叠音词的运用,给人以轻缓的节奏美感。“风清月明”“清爽”“悠闲”“丝绒”“清香”等词语也给人以舒适、光亮的情感体验,使文章清丽自然,含蓄隽永,柔婉秀美,富于抒情性。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作者笔下的老头子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作者还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景物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艺术上融情人景,寄寓作者深沉的情怀。

2、课外延伸:

①完成课后研读与练习。

②课外阅读《荷花淀》,更多地了解孙犁,了解诗体小说的特点。

第18篇:芦花荡

2 芦花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字词。

2、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培养速读课文并概括内容的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会小说如白洋淀水一样清新的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如钻天的芦苇一样不屈服的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感受如钻天的芦苇一样不屈服的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结合关键语句,体会人物形象的内涵。

难点

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意境之美和意蕴之深。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历史上,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你知道吗?黄帝曾在河北一带活动,三国时的张飞和宋太祖赵匡胤都是河北涿州人。近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更有一些群众英雄,智斗敌人,从容不迫。今天我们学习孙犁的小说《芦花荡》,讲的就是一个老英雄智斗敌人的故事。

二、简介作者

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生。1944年在延安,他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视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志,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三、识记重点字词:

提防

竹篙

苇塘

疟子

寒噤

吆喝

一梭机枪

蹿

仄歪

四、整体感知:

1、放录音,学生跟读全文,复述故事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抗日战争时期;

地点:白洋淀地区;

故事的主人公:老头儿——交通员

性格:过于自信与自尊

事情的起因、经过与结果

2、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组织学生用最简练的话来概括老头子的性格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可能会有的结果:

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最恰当的)

五、思考品味,具体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1、爱国。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A、老头子将近六十岁了,“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按说应该在后方安度晚年,但他却像英勇的交通员。“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这是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 B、他说“你什么也靠给我”,这是他的豪言壮语,可见,为民族抗战他甘愿尽心竭力,而且充满自信,他的爱国热情是如此高涨。 C、“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他爱国又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环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能够冲破敌人的封锁,对于苇塘里面的队伍坚持斗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爱憎分明。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具有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感情。对乡土、对同胞,对抗日队伍,他如此深情,对敌人则满怀仇恨。他对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3、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 A、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B、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样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小女孩洗脸,老头子让她洗,鬼子的小火轮探照灯射来,他还是“不怕”,以为“照不见我们”。鬼子扫射机枪,他还是“不怕”,以为“他打不着我们”,不能不说他有点大意,这是过于自信了。大女孩子受了伤,流了血,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他是过于自尊了。

老头子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他向两个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间,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讨回了血债,讨回了自尊,这场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4、体会老头形象的现实意义(战争的人民性问题) 老头子实际上成千上万的抗日军民的一个典型的代表,他的形象意义在于表明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不可以被征服的。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练习1、巩固字词

2、阅读课文,进一步体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字词

2、文中的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3、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这个人物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明确: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二、赏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进一步体会本文的艺术特色

分组讨论讨论:小说的三要素分别是: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是最主要的要素?小说创作最大的目的就是塑造人物形象,而编织故事情节、渲染环境描写的目的则是为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而服务的。那本文的环境描写有哪些呢?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请举例。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第1段):“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里,„„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赏析:A、“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啊! B、可是,敌人侵占着我们的大片国土,在这美丽的苇塘四周,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据地。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了,只有到深夜,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字里行间,流露出多么鲜明的爱憎感情! C、接下去写“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在那种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这段景物描写得很富于生活实感,把读者引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之中,很自然地成了后边故事的铺垫,艺术上融情人景,寄寓着作者沉沉的情怀。

(2)小说写两个女孩在革命队伍里逐渐成长的过程,也穿插不少景物描绘: (第13段):“这是冀中区的女孩们,大的不过十五,„„她们长大成人了。”

赏析:把女孩们的逐渐成长描述得多么富有生活韵味。庄稼的自然成熟,雁群的南飞北回,诗意盎然地暗喻着时光的流逝。在生活的道路上,由于“眼望着天边的北斗”,所以永远不会迷失方向。“北斗”,既是实在的景物,因为是在敌人的封锁下,所以多半是夜行军,但同时,它又是一种暗喻:党的光辉的指引。

(3)月明风轻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4)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5)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6)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7)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8)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9)在那里,鲜嫩地芦花,一片展开地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总之:(《芦花荡》的景物描写,处处与战争环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谐,不仅渲染了故事的气氛,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三、探究置疑

1、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1)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2)课文着重写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A、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第48—50段对话描写。

B、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

老英雄是设好圈套让鬼子往里钻。他事先系好了钩子,又想出用莲蓬引诱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动规律。作者不写这些,只从鬼子洗澡写起,写老头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莲蓬,只顾剥着莲蓬吃,也不写他的用意,写小船冲着鬼子这里来,又转了一个圆圈回去,也不写老头子的船为什么这样划来划去,其实是诱使鬼子进入圈套,这层意思要回味起来才能明白。进了有木桩的水域,先不说桩子上有无数钩子,只写小船绕着鬼子转,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下面才写鬼子这么乱转,一个个都被钩子咬住了。待到明白过来,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真可以说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

四、作业练习

1、本文在结尾处写道:“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 为。”你能想象出当时二菱目睹老头儿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吗?补写出来。

2、把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抄出来,仔细品味,细心揣摩,在仿写几句家乡的景物。

第19篇:芦花荡

《芦花荡》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理清全文脉络。

2、分析人物性格,体味故事的传奇色彩。

3、揣摩文中的景物描写,分析其作用。教学重、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体味故事的传奇色彩。

2、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分析其作用。教学方法: 探讨、讲授 教学用具:

多媒体、u盘、黑板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阅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把握故事情节,重点分析老头子的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播放一小段视频)

师:大家知不知道《小兵张嘎》这部电视剧是在我国哪个地方发生的吗? 生:白洋淀。

师:是的,回答的很好。白洋淀位于我国冀中平原的北部,素有“华北明珠”之称。这里水道纵横,芦苇万顷,俯仰吐穗,风光旖旎。面对浩淼的淀水和一望无际的苇田,我们可曾想到这里曾是抗战的大舞台,上演了无数个英雄的故事,让我们在芦花丛中,寻找英雄的足迹,追随他们高大的身影。

二、作者简介

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生。1944年在延安,他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本文是他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文艺界甚至视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他们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三、初步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识读生字词

提防dī

竹篙gāo

苇塘wěi

疟子yào

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穿梭suō

蹿cuān

仄歪zè 趴pā

扒bā 飒sà

转弯抹角mò

能耐:技能;本能。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央告:央求 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的体裁是?——小说。

2、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人物、情节、环境。

3、找出这篇小说的三要素,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人物:主要人物——老头子、大菱、小凌

次要人物——鬼子兵

环境:社会环境险恶,自然环境充满诗情画意。 情节:夜里护送,孩子受伤

第二天,智斗日寇,报仇血恨。

序幕:抗战时期,一位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的老头,维系了白洋淀里与淀外的交通联络;

开端:一天夜里,老头护送两个女孩去芦苇塘;

发展:在穿越封锁线时,遇到敌人,大菱负了伤,老头受到打击,决定为她复仇; 高潮、结局:第二天,老头单身智斗敌人,为女孩报了仇。

4、理清脉络,试着分层。第一段:(1-8)故事的序幕,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第二段:第一层(9-19)故事的开端,护送。

第二层(20-54)故事的发展,受伤。

第三层(55-63)故事的高潮、结局,复仇。

五、分析老头子的人物形象,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明确:本文主要刻画了老头子的人物形象)

1、通过对整篇文章的把握,你认为老头子是______人,从______看出_______因为_____。(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2、总结出,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刻画老头子的性格?

肖像描写:“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枝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语言描写:“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不怕,他打不着我们!”“我没脸见人。”“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

心理描写:“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

动作描写:集中表现在那一场英雄行为中,他捉弄鬼子,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的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

3、从这些描写中,可以归纳出老头子英雄性格: A、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 B、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C、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 D、过于自信自尊。

教师补充:除了对老英雄的正面刻画外,也有侧面描写和环境的烘托,如“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歌声、香味让我们想像到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从侧面表现老英雄的功劳。再如“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写敌人的束手无策,从侧面表现老英雄的神奇。又如写二菱对老英雄的怀疑、不信任,侧面写老人的英雄行为。

4、问题探究

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老头子的性格核心,是哪一句?“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过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文章中的那些情节表现了他这一性格特点?

答:“过于”有非常的意思,老头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强。另一方面,确实有过头的意思,大女孩子之所以受伤,跟他过于自信、不够谨慎是有关系的。小女孩子洗脸,大女孩子还警惕一些,老头子却说“不怕,洗一洗吧”,洗脸有响声。老头子以为小火轮上的探照灯照不见他们,事实上探照灯把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这些都是他过于自信以致有点麻痹的表现。“过于自信和自尊”,是老头子性格的核心,他的功与过,都由此生发。因此,这句话可以看为全文的文眼。

六、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自信自尊,有柔情,有热血,有仇恨的老英雄。但我们知道小说是由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而我们只是分析了人物,下堂课我们将重点分析情节和环境描写。

七、课后作业

1、仔细阅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三。

2、思考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自信自尊,有柔情,有热血,有仇恨的老英雄。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深入课文,体味故事的传奇色彩,揣摩文中的景物描写。

二、深入课文,体味故事的传奇色彩

1、很多人都说这个故事带有传奇色彩,你认为呢?如果有,表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表现在老英雄身上。老人年近六十,身体干瘦,却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就是因为他,敌人的阴谋总不能得逞。

表现在老英雄的英雄行为上。老人手无寸铁,独自一人,竟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

2、这篇小说如何渲染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1)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部落空,保证了塘内物质的充足与联络的通畅。两方面的巨大反差,使老英雄富有传奇色彩。

(2)“英雄的行为”更富有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大菱受伤后,老人发誓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而女孩却一再怀疑,先不答话,后来竟说“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女孩的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后来叙述打鬼子,也只交待打鬼子的过程,而不写他事先已设好圈套;写打鬼子的过程,只写老人的行动,也不写其用意,就在剥莲蓬、绕小船中,巧妙地痛击鬼子。让人读后才恍然大悟,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

三、、赏读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领悟这种描写的好处

本文是孙犁“诗体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其中一个原因,是得宜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的作用。

(1) 以4人为1组开展学习交流。

要求:划出文中有关景物描写的语句;可挑选你喜欢的描写景物的句子朗读,要读出感情来。

明确:(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2)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3)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4)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5)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6)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7)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8)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2) 指导阅读课文的第一段。思考:这段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要求:2-3名学生回答。

预计学生回答内容:①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

② 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

老师明确: A、“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着微风轻拂激起层层涟漪,使得星星也闪烁不定起来,因而给人以“要滴落下来”的幻觉。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啊! B、可是,敌人侵占着我们的大片国土,在这美丽的苇塘四周,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据地。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了,只有到深夜,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字里行间,流露出多么鲜明的爱憎感情! C、接下去写“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在那种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这段景物描写得很富于生活实感,把读者引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之中,很自然地成了后边故事的铺垫,艺术上融情人景,寄寓着作者沉沉的情怀。

(3)“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是否有点偏离主题?

明确:这是老人致敌人于死地时,“向着苇塘望了一眼”所产生的感受。老人此刻正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之中,那鲜嫩的芦花在老人的眼里,自然会显得格外美丽。这段景物描写有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决非可有可无。

(4)归纳总结,景物描写的作用:

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增加故事的传奇色彩。

四、作者这一系列的情节、环境都只是为了表现一位无名的老头子,这样有什么深意?

1、他没有姓名,它代表着千千万万个与他一样的普通的抗日英雄,像他这样的英雄有很多。

2、作者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英雄品质,正是喻为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中华民族是坚强不屈的民族。

(明确:老头子身上所展现的是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可以延伸:爱国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新时期胡锦涛主席在讲话中再次明确提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背离祖国为耻”。我们要爱国,但是要有理性。面对近期的热点话题,许多地方抗日游行,也伴随着打砸抢烧事件可以展开讨论。)

五、课堂小结

孙犁的《芦花荡》写得异常优美,那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那人物的真实、可爱,那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让我们流连驻足,不忍离去,这是孙犁创作魅力的最高体现。特别是文中那位智勇双全、自信自尊的老英雄,让我们赞叹不已。从他身上,我们深深地感到,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六、课后练习

1、课外阅读《芦花荡》的姊妹篇《荷花淀》,比较两篇文章有何异同。

2、预习第三课,熟读课文,掌握字词。

七、板书设计

老英雄的性格特征:

1、爱国抗日

2、爱憎分明

3、自信自尊

4、智勇双全

景物描写的作用:

1、渲染故事气氛

2、烘托人物精神

3、加强抒情韵味

第20篇:王字结构谈养殖场管理探讨

近年来,各地养殖场规模不断扩大,而管理水平却没有随着规模的扩大而同步提高。由夫妻场发展成为拥有几十个员工、几百甚至几千头牲畜的规模化养殖场,管理上出现不少困惑,集中表现在管理错位、越权和代劳上。本文浅淡“王字管理”,以供养殖场经营者参考。

“王”字结构的含义

“王”字是上中下三横用一竖连接而成,简简单单的四个笔

画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体现着中国管理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一笔“一”代表养殖场的最高层———领导层、决策层(老板)

作为老板,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造势”,所谓“造势”,一是制定猪场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愿景,如十年规划、五年规划及每年的发展目标;二是制定猪场员工的发展计划,让员工对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即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老板既要给予员工奋斗目标,又要给予员工希望和发展空间。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让员工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有希望和成长发展的空间,才能留得住员工,才能够激励员工不断努力。

第二笔“一”代表了养殖场的中层———管理层(场长)

作为场长,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实”。所谓“做实”,一是场长要有人本思想,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将老板所制定的目标分解,并制定完成目标的工作规程和实施细则;二是场长更重要的工作是当好教练,辅导员工按工作规程和实施细则一一落实。作为教练,首先要做一个合格的老师,充当向导角色,教会员工做人做事的道理,指引正确的方向,但路只能是员工自己走,而不能代员工走路;三是充当师傅角色,辅导员工技能、技巧,辅导前先示范,后指点,直到放手让员工独立操作;四是充当一面镜子,把自己作为标杆,让员工在比较中考察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而不是教练自己亲自去指出员工对与错。最后充当催化剂作用,在员工能够独立工作后,教练并不直接参与“反应”,但要够提高这个“反应”的速率,让员工尽快地提高能力,尽快完善自己。总的来说,场长的重要工作是当好教练,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对上不能越权,对下不能代劳。场长要具有“仁义礼智信”,即具有宽厚、正直、谦让、才智和诚信,才能管理好猪场,要求场长有极强的上进心。

第三笔“一”代表养殖场的基层———员工层面

其任务是“做事”,—是要求严格遵守养殖场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二是员工要具有主人翁精神,对工作要提出合理性建议,以帮助场长修正和完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遵纪守法,按章办事。对于基层员工,要求具备高度的责任感。

王字中间的一竖至关重要,它把三个层次连接起来,使原本分散的层面组成了一个整体,这一竖代表着“沟通”,养殖场的老板、场长、员工,既要各尽其责,又要彼此沟通,才能够发挥团队的力量,王字一竖放于中心,这就要求人与人之间沟通要真正地用心去沟通、去理解,如果缺少这一竖,就变成了“三”,各层次之间没有沟通没有联系,各自随意做事,上无事业心,中无进取心,下无责任心,成了一盘散沙。所以沟通对于养殖场管理而言,是关系全局的重要一环。

“王字管理”是一个整体

之所以说它是一个整体,原因在于:如果缺乏老板或老板没有事业心,那么王字就变成了“土”字,猪场没有目标,没有愿景,员工没有奔头,只有场长和员工在盲目地做事,那是“土霸王式管理”,或称“土法管理”,养殖场没有方向,这样的养殖场将走向何处,又能够走多远?

如果缺少场长,就变成了“工”字,老板越过场长直接管理员工,老板就成了一个“工匠”,这样老板要分担两个层次的工作,又怎么有精力专心制定养殖场的目标和发展方向,这就形成了错位管理和多头管理,最后削弱了场长的权力和威信。架空了场长,这样使员工无所适从,不知听谁指挥,造成管理混乱,所以老板要选拔合适的场长,并要耐心培养和训练他们成长,切记不可错位代其管理员工,即使你有很好的点子也只能建议场长去实施。

如果缺少员工或不重视和关心员工,就成为“干”字,没有员工或是出勤不出力的员工,老板和场长只能自己去亲自干,老板和场长制定了完整的猪场发展目标和愿景,却没有做事和执行任务的员工,空有设想却无法付诸实践,这样的模式又怎会有成效?

所以,一个养殖场的管理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要求各层次的人各尽其责,不能上层领导做下层员工的工作,这是代劳,下层员工没有授权也不能做上层领导的事情,这是越权。在养殖场经营中,切记不能代劳,不能错位,不能越权。

“王字管理”中蕴含着深刻的管理哲学,它反映了“内圣外王”的管理思想,“内圣外王”之道是儒道法三家思想结合的产物。“内圣”就是修身养德,是儒道两家思想结合,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法家思想。以“修己”为起点,而以“治人”为终点,内圣和外王是相互统—的,内圣是基础,外王是目的,只有内心的不断修养才能成为“君子”,才能达到内圣。也只有在内圣的基础之上,才能够管理好猪场,达到外王的目的。“修己”自然能“治人”,“治人”必先“修己”。

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有效的管理才能够使组织发挥最大的潜能,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养殖场的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就会产生—种巨大的力量,从而有助于实现组织的目标。

荡是什么结构的字
《荡是什么结构的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