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矛与盾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7:29: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学设计

永城市第三小学 郑文静

教材分析:

《矛盾》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则寓言,它通过简洁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觉地进行课前预习,如查阅资料、熟读课文、做批注等等,也已经具有合作探究、合作表演的能力。 设计理念:

教材选编文言文,旨在让学生感受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文言文遣词造句的凝练精要,让学生初步形成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因此,本课教学从实际出发,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读文探究、表演悟理”的教学策略,让学生领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故事内容。

3、领悟文中所告诉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2、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寓言成语,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一些寓言,那么谁说出一些有关寓言的成语?

2、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是的,寓言往往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矛盾》。不过我们今天换一种学习方法,好不好?老师知道,你们平时都非常喜欢玩游戏,因为玩游戏每冲过去一关,总是让人有一种成就感。其实,爱玩是你们的天性,玩本身无可厚非,但关键是玩有所成,玩出成就!今天我们就以这种方式来学习,一共有四关,在闯关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会用自己的话讲讲课文中的故事。

3、我能领悟文中所告诉的道理。

三、现在进入第一关:搜集资料关。(课件出示)

a、交流矛与盾的资料 b、交流作者的资料

1、矛和盾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谁能来给我们介绍介绍?

2、师课件出示“矛”及“盾”的各种样式。

3、那么这则寓言的作者是何方高人呢?谁来介绍一下?

4、学生介绍韩非子的资料,师相机出示课件韩非子的资料。

四、第二关:朗读课文关

过渡:这则有关矛与盾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思想家韩非子一起去看看吧。现在进入第二关:朗读课文关。(课件出示过关要求)

a、初读课文,正确、流利,语速适中。 b、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决窍。请打开课文,自由读文,要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句子要多读几遍。

1、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大家听听字音读准了没有?)

2、生读,师评。问:谁还想读?

3、生再读。

4、强调:鬻(yù)

5、全班齐读。

6、师范读:文言文的朗读要特别注意节奏和韵味,听我读一读,好吗?怎样?

7、读给同桌听。

8、想读的一起来读吧!相信你们会比刚才读得更好。

(二)品读课文:

过渡:文言文不仅要把字音读正确,更重要的是要读懂,现在咱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运用你们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出示课件)

对照注释一句一句读。 想想每一句话的意思。 想象再现当时的情景。 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学生借助注释,自学课文。

2、品读第一句: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yù)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1)你们读懂了吗?谁先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谁来当当这个楚人读读这句话,夸夸这面坚固无比的盾。(指生读) (3)通过同学的读,我们知道了这面盾坚固到什么程度呢? (物莫能陷也)

(4)谁再来当当楚人,吆喝吆喝?(男生读、女生读)

师:我们借助注释读懂了第一句,那个楚人在那儿一个劲儿的吆喝,夸耀他的盾无比坚固什么东西都穿不透。他话虽不多,但很有用意,这个楚人很会夸,不信?咱们接着往下读。你还读懂了哪一句?

3、学生交流反馈第二句:“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1)指生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师:嗯,你读懂了,他接着夸耀自己的矛无比锋利,盾是坚固无比,天 下无敌了。矛也要好好夸夸,要不可没人买!

(2)谁再来读这句,夸夸这支矛?大家听听这样吆喝卖得出去吗? (学生评读) 生:这支长矛十分锋利,没有不能穿透的东西。 师:他读得好,你评得也好。

“无不陷”没有不能穿透的,也就是说任何物体都能穿透。这支矛可真锋利!你现在就是楚人,想象一下你在集市上叫卖的样子,试着读读这句话。

指生读。

(3)师:瞧我们这位卖东西的人,他可真能吹呀,什么东西到了他那儿都成了天下最好的了!

(4)教师引读此句:

师:这支矛真是锐不可挡,尔等真会誉矛也。

(5)师:你瞧!那个楚人多想把自己的矛和盾卖出去呀!看他神气十足的样子,充满了自信。他先誉盾接着又誉矛,大家再读一读这两句话,仔细体会一下,楚人夸矛和夸盾时说的话有什么不同。

师:楚人用“无不”这个双重否定来强调矛的锋利,吸引别人来买他的矛,所以加重了夸的语气。真可谓用心良苦呀!

分组读

1、2句。

4、品读第三句: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过渡:集市上可真热闹!楚人的一番吆喝吸引了不少的围观者。你们看!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年轻气盛的小伙子,有活泼俊俏的姑娘,还有一脸稚气的孩子。那听了楚人的一番吆喝,到底有没有人买呢?你从书上哪个地方知道的?(指生回答)

(1)师:嗯,用你自己的矛去刺你自己的盾,会怎样呢?问这话的人可不简单!

(2)齐读: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师:一下就听出他话里的破绽,此人好精明!你能用书上的句子再问问 吗?

(3)指生读这一句话。

(4)师:听出破绽,明知故问,该怎么问? 预设: 生①读。师:这是一个秀气的姑娘在问呢,看你卖不卖得出去? 生②读。师:哟,是个健壮小伙子在质问呢,看你待会儿怎么收场? 生③读。师:这是位精明的长者在跟他较真儿呢! 师:来,咱们一起来问问他。

(教师引读)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5)小结过渡 (教师引读前三句)

5、品读第四句:“其人弗能应也。

师:听了旁人的质问,那个楚人有什么反应呢?你能做一做这个动作吗?指生回答。

师:你是从书上哪个地方知道的?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指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师:(引导学生说)“弗”就是“不”的意思,你能读读这句话吗?(生读此句没能读出楚人的窘态)

师:楚国人这样的窘态,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瞧!他瞠目结舌、无言以对的可笑样子,周围的人都在笑话他呢,读出他的哑口无言。

6、齐读最后一句话。

7、齐读全文。

五、第三关:体会寓意关

过渡:我们知道寓言往往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那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现在进入第三关:体会寓意关。(课件出示过关要求)

a、领悟正确

b、能结合实际或准确运用

1、作者借寓言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师相机出示课件)

2、学生先自由讨论,再指名说一说。

3、老师归纳总结。

4、拓展: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自相矛盾的事情吗?

六、第四关:表演关 (课件出示过关要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表演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和朗读,看来大家已经读懂了这个故事,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表演一下呢!那么现在就进入第四关:表演关。因为你们的努力学习,在表演之前,老师先奖励你们看一个动画片。

(播放《自相矛盾》)

1、在小组中,分角色演一演。

2、哪个小组愿意上前面来展示一下你们的表演呢?

3、学生分小组进行表演。

师:掌声送给他们,谢谢他们带我们走进这热闹的集市。 课外拓展:

今天我们学了《矛盾》并懂得了其中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以楚人为鉴,不要做现代版的“楚人”,课后找一些浅显的文言文读一读,感受祖国灿烂的文化。

板书设计:

矛 盾

利 坚

于物无不陷也 物莫能陷也

自相矛盾

《矛与盾》教学设计

《矛与盾》教学设计

矛与盾教学设计

矛与盾教学设计

矛与盾教学设计

《矛与盾》教学设计

《矛与盾》教学设计

矛与盾教学设计[版]

《矛与盾》优秀教学设计

矛与盾

矛与盾教学设计
《矛与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