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育研究导论复习资料(版)

发布时间:2020-03-02 05:20: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育研究导论复习资料

1、理解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之间的关系(了解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的差异) 质性研究:凡是不经由统计程序或其他量化手续而获得研究结果的研究。 主要运用于人的生活、故事、行为以及组织运作、社会运动或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二者的区别:

1).研究目的不同:前者的目的在于证实普遍情况,寻求共识;后者的目的在于寻求解释性理解,提出新问题;

2).研究内容不同:前者着眼于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及其原因和影响的分析,后者主要关注事件及其过程和意义的分析;

3).收集资料的方法不同:前者常用封闭式问卷、实验、结构性观察等方法,后者主要采用开放式访谈、参与观察和实物分析等方法;

4).资料分析方式不同:前者主要采用演绎法进行量化分析,后者主要采用归纳法寻找概念和主题。

-------

1).研究中通常需要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互结合;

定量研究测量客观的事实,质性研究建构社会实相、文化意义,二者相互补充; 定量研究的焦点在变项,质性研究的焦点在互动的过程、事件,显然结果和过程的结合才比较完整;

定量研究进行统计分析,倾向追求通则性,质性研究进行主题分析,倾向追求特殊性;

定量研究的特征是客观,质性研究的特征是客观;

显然,共性与个性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主客观也是分不开的,研究时主客观的结合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具有以上等差异,所以二者常常是相互结合的。

2).质性研究辅助与补充定量研究的不足;

由于在定量研究中研究者时常保持中立,所以研究结果往往客观但缺少切身的体会和说服力,质性研究中研究者往往置身其中体会更深,可以补充这一点不足; 定量研究不受情景脉络影响,数据等结果较枯燥,而质性研究受特定情景脉络限制和影响可以使得研究结果的呈现更有可读性;

定量研究的主要目标是确定相关关系和因果联系,虽然简洁清晰但不够深刻,而质性研究常会深入理解社会现象,可以增添研究的深度,当然这一点差异也与二者的资料收集技术有关,前者主要通过量表、问卷、结构观察等方式,后者主要是参与观察、深度访问等。

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的哲学基础一个是实证主义,一个是人文主义,因此互相联系,不可分割;其研究范式一个是科学范式,一个是自然范式,二者各有侧重,互相补充。

2、掌握文献的分类及其检索方法(了解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1).检索工具查找法

检索工具查找法即利用已有的检索工具查找文献资料,检索工具可以分为手工检

索工具和计算机检索工具两种

手工检索工具主要有目录卡片、目录索引和文摘等几种。

计算机检索工具利用的主要是关注各大专院校的图书馆和一流的搜索引擎。在网络上搜索资料主要有分类目录链接和关键词查询两个途径。

2).参考文献查找法

参考文献查找法又称追溯查找法,即根据作者文章和书后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去追踪查找有关文献的方法。采用参考文献查找法一般是从自己掌握的最新研究资料开始,根据其后面的参考文献去查找过去的有关文献,然后根据所查文献后面的参考资料再去查找更早的一些文献,如此类推。

参考文献查找法的优点是所查找的文献针对性强,因而有效率高。其不足是文献资料不够全面,而且原文作者列出的这些资料又有其主观性、选择性,受其水平、所能涉及到的资料范围、数量等因素的制约。

3.理解实验的基本构成,实验的效度及实验中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的关系。 (实验法的基本构成,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是什么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实验效度:实验研究可以明确提供的解释性品质。

内在效度:研究结论的准确的解释性。

外在效度:研究结论的普遍性,即可以推广的程度。

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的关系:

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重要条件,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是没有意义的,但内在效度高不一定就具有好的外在效度。

要两全其美地使两种效度都高是很困难的,只能是相对地寻求两种效度的平衡。 一般来说,理论研究的实验更注重内在效度,应用研究的实验更注重外在效度。

4.根据研究问题设计访谈提纲并掌握基本技巧。

(了解访谈中提问的基本策略与技巧)

策略和技巧:

1).与受访者加强了解和沟通,营造友善的谈话氛围,建立良好的访谈人际关系

2).熟悉访谈内容,抓住要旨,灵活呈现内容

3).旁敲侧击,善于提问与追问,引申谈话

访谈者提问的策略和技巧:

对于所提问题,受访者如果不能即时回答,要给予充分的等待时间;如果发现受访者有所犹豫,要通过旁敲侧击以引导回答

可以追问受访者回答的真正意思,或在恰当的时候继续口头追问其他答案,但要谨慎中立立场,而且要把握住追问的时机与度。

访谈的提问应当开放、具体、清晰。

4).对非语言信息保持敏感,适当回应,使访谈顺利进行

5).忠实、准确地记录访谈内容。

5.能够对一段质性研究的资料进行分析,寻找本土概念,选择运用类属分析和情境分析。

(了解本土概念的基本含义,如何去寻找本土概念)

本土概念:资料中能够原汁原味地体现被研究者自己对意义的理解的概念。经常

被研究者使用的、用来表达他们自己看问题的方式及其对意义的理解的概念。 第一,被研究者反复使用的概念,通常是他们认为比较重要的,可能代表他们对意义的特殊理解;

第二,被研究者在使用时带有比较强烈的感情色彩的概念,虽然出现频率不一定很高,但总伴随比较明显的情感表达;

第三,在阅读资料时,那些对我们有吸引力的概念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类属分析:

是在资料中寻找反复出现的现象和解释这些现象的主要概念、术语的分析过程。主要包括类属要素、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结构、形成类属的原因以及作用等的分析。类属分析的基础是比较,其长处在于可以将一部分资料、概念或主题从整个情境中抽取出来,清晰地凸显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对资料所反映的主题有所概括和加强作用。但各部分所处的具体情境及资料之间的连续性则往往被忽视,无法完整地反映出事物的动态过程。有时还会遇到有些重要的资料不好分类的情况,造成资料的丢失或浪费。

情境分析:

其结构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组成方式,主要有三个步骤。

通读资料为资料设码对资料进行归类。

其长处在于更加生动地再现被研究者的声音,贴近他们的真实的生活体验,符合其自身的意义建构方式,有利于表现被研究者对生活意义的理解。

但可能会忽略掉情境中一些相似事件的意义关系,对资料的异同点缺少对比,以至于研究者沉溺于故事情境中而找不到其他的分析视角。

附加:

1.理解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意义。

(一)改变教师的职业形象。

教师拥有研究机会,如果他们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不仅能有力地和迅速地推进教学的技术,而且将使教师工作获得生命力与尊严。

教师从事研究能够增强他们的专业性。把教师研究作为解放教师的武器,指导他们工作,可以使他们从无效的知识中解放出来。教师研究对教师意味着确信自己有能力构建知识和改进他们的实践。采取研究的态度能够从一个否认个人尊严和迷信外部权威的制度中,把教师和学生解放出来。

(二)实现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改革,都包括许多方面,如教育体制的改革、课程的改革、观念的转变。所有这些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在教师身上,因此,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性因素。要想使教育改革得以实施,就必须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教师成为研究者。

教师成为研究者,意味着教师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教师自己在实践中进行研究。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动力与主体,不是教育改革的对象和别人成果的消费者。如果不把教师放在这样一种地位上,任何教育教学改革最终都只能流于空谈。所以正像奥尔森等人所指出的那样,教师研究是使学校改革取得实效的最可靠的方法,是教育取得最后改革的最好的道路。

(三)建设一门既是科学的又是生动的教育学科

教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他们的研究与问题都是与他们自己的教学有关,教

师可以获得第一手的鲜活的资料,教师的观察、文档和实验可以作为形成和检验更为基础的教育理论所需要的材料。教育理论的发展离不开对教育实践的研究,从这种意义上说,教师研究可以丰富、充实教育学的发展,从而逐步使之成为既科学又生动的一门学科。

2.理解研究和方法的内涵。

研究是一种态度,始于惊奇。研究中,人的思考中的直观想象和洞察的成分会起到积极作用,并往往抵赖具有创造性的效果,这也和教育的实践性质有关。“准确的解释性”是“研究的内在效度”这一专业术语的定义用语,也成为评估研究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研究中形成的方法是适用于所有研究的,只有遵循这些既定的方法,才能获得研究的成功,才称得上是研究。教育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质,要以严格的科学态度来对待,在这个意义上研究言语,就是要着重于如何采取行动使教育真正发生。方法就是在这样的研究中逐渐形成的便于研究顺利进行的手段、工具,先有了研究才有了方法,永远都应是方法依从于研究的关系。

3.掌握教育研究过程的序列或环节并能运用。

第一个环节是教育研究课题的确定。课题是一个有待于解决、验证或回答的问题。只有确定了研究课题,研究活动才是有的放矢。

第二个环节是教育研究的设计。包括查阅文献资料、提出研究假设、明确研究思路、设计研究方案等具体工作。设计好研究方案,以保证教育研究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有条不紊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的设计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它 第三个环节是教育研究资料的收集。科学研究是以充足的论据为基础的,论据主要存在于各种资料之中,这些资料代表了基本的科学事实。在教育研究中,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通过自然观察、调查、实验、查阅文献资料和行动研究等多种方法来收集。

第四个环节是资料的分析处理。对所收集来的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以便发现资料中所体现的规律,以此作为作出研究结论的基础。

第五个环节是研究成果的表述。在教育研究中,在分析处理资料的基础上,就可以作出研究的结论,并将研究结论以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等形式表述出来,这就完成一项教育研究工作的全过程。

以上5个基本环节是就完整的教育研究而言的基本的研究过程。并不是每一项教育研究工作都包含上述5个基本环节。有时,教育研究在上述5个环节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上还会有反复。

4.能够用合适的文体呈现研究结果。

报告文体;论文文体;叙事文体

附加

教育研究的一般伦理规范

1、非常小心地收放现场记录,确定不要将现场记录留在任何人可能拿到的地方。

2、不要和其他人讨论或谈到研究内容或研究中的任何人。

3、在现场记录和最后的研究报告中使用研究对象或场所的假名。

4、不要将所发现的任何资料告诉可能用这些资料使研究对象困窘或受伤害的

人们。

5、和研究对象有个清楚的协议,让研究对象知道他们能期望从研究中获得什么和需要什么义务。 因为在教育研究的情境中,对象受到的伤害通常不会是身体上的,而是属于心理上或社会性的伤害,在这种可能发生的情况,研究者进行研究之初就需要设想周密与有关当局或人员有个正式的协议。当然保护研究对象的最重要的伦理责任应是尽力地搜集资料和仔细地分析资料,避免误解或扭曲研究对象的观点。

结合自己的教育选题,论述哪些完整的教育研究过程曝光哪些环节序列 教育调查报告及其构成:

1、调查报告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一般由题目、前言、正文、总结及附录五部分组成;

2.教育实验报告及其构成:实验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结构包括题目、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等部分;

3.学术论文及其构成: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文字陈述。学术论文的总特点是学术性,具体表现为创新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学术论文按研究目的可分为理论探讨性、论证性论文,综合论述性论文和预测性论文三类;构成①标题②内容摘要③序言④正文;⑤结论与讨论⑥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

4.教育研究成果撰写的基本要求:①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②观点和材料的一致要求③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④书写格式符合规范,文字精练、简洁,表达准确完整。

护理学导论复习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心得体会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读后感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复习资料

《全民健身导论》复习资料

考研教育研究方法导论2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期末考试题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资料2

媒介融合导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研究导论复习资料(版)
《教育研究导论复习资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