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育学

发布时间:2020-03-02 22:34: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通

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a,萌芽期:毕达哥拉斯《金言》;柏拉图《理想国》

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论语》《孟子》《荀子》。b,独立期,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c,发展期,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实验教育学》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d,深化期,布鲁纳《教育过程》,赞科夫《教育与发展》。

3.观察法:是人们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

对教育对象进行系统的考察分析的一种方法;调查法:是人们为了深入了解教育现状,总结经验,发展问题,寻求解决实地问题的措施与方案,有计划地进行广泛了解,在掌握大量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到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科学结论;实验法:是指在人为控制实验条件的前提下,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观察,记录测定教育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寻求内在规律的一种方法。

4.起源学说的代表人物及观点:a,生物起源论,法

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认为动物中存在这与人类相同的教育,因而可以从动物界中探讨教育的起源问题。B,心里起源论,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原始社会没有正规的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所以,原始社会的教育就是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在此基础上,他认为教育活动的本质是一种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行为的无意识模仿,是一种初级的心理活动;c,劳动起源论,理论基础是恩格斯的劳动学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需要。

5.古代教育的特点:a,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形式

b,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c,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与对立。

6.古代学校产生的条件:a,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国家

的形成b,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c,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7.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a,教育与人身心发展的辩证

统一关系b,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8.教育与社会关系:一,教育与经济关系:1,经济

对教育的决定与制约作用,a,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b,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c,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组织形式的改革2,教育对经济的作用,a,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b,教育是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的基础。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1,政治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作用,a,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b,政治制约着教育制度c,政治制约着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d,政治决定着教育的性质,目的和思想教育的内容。2,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a,通过教育传播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帮助年青一代完成政治社会化b,通过教育传播政治思想,形成政治舆论和思潮来服务与一定社会的政治c,促进民族政治建设。

9.影响人身心发展规律的因素及作用:a,遗传,遗传

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b,环境,环境在人的发展中有重要影响作用c,教育,学校教育在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d,主观能动性及社会实践活动,个体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10.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及学校如何适应个体身心发展

规律:一,个体身心发展规律a,顺序新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和差异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二,学校如何适应个体身心发展规律,a,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的规律,做到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b,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的规律,做到因材施教,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c,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规律,做到从实底出发,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d,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促进所有受教育者全面发展。

11.整理几种不同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观点和内

容: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于1972年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文中,提出了世界各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一般趋势,它指出:“在人们追求的许多目标中具有一些共同倾向,这种共同倾向指明现代世界的一些主要的目的是一致的。”这些共同的倾向包括“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培养创造性”,“培养承担社会的态度”,“培养完人”等教育目的。报告特别指出,“把一个人的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教育目的的一个基本界说”。并且提出了“学习化社会”的概念,指出教育应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潜能的实现作为它的目的。二,1996年雅克。德洛尔担任主席的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教育------内在的财富》的报告,此报告又被称为“德洛尔报告”。这份报告在教育目的方面提出了总所周知的“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报告认为这四个支柱分别从思维品质,实践能力,价值观念,自我成长等方面,阐述了教育目的的一般倾向。

1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及观点:一,内

容,a,“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1,至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2,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b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1,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重要前提2,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3,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二,观点,a,人的活动特别是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b,人的需要和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需要人的本性,是人的活动的动力和目的c,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

发展。 13.教师劳动的特点:a,教师职责的复杂性b,劳动过27.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a,备课b,上课c,作业的布置程的创造性c,教育行为的示范性d,劳动影响的长与批改d,课外辅导e,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期性。 28.一堂好课的标准:a,一堂好课应体现三点:真实的14.教师职业素养包括的方面及具体内容:一,教师学习过程:科学的学习方法:高超的教学艺术b,的教育理念,1,新的教育观2,新的学生观3,一堂好课应以学生的发展来衡量,要求做到知识新的教育活动观;二,教师的职业道德,1,爱国与能力的同步发展,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c,一堂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2,爱岗敬业是教师好课应体现在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的统一d,职业的本质要求3,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4,教一堂好课应体学生的学习主体,以考查学生在课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5,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堂上的学习活动状态为主。 内在要求6,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29.新课堂的三维目标及如何理解:一,三个目标:力,;三,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1,广博的文化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础知识2,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3,全面的教育理解: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新名词,它科学知识;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1,教学设是指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达到的三个目计与教学实施的能力2,语言表达能力3,组织管标,三维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理能力4,教学评价能力5,教育研究能力;五,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1,积极乐观的情绪2,豁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达开朗的心胸3,坚韧不拔的毅力;六,创新是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教师素质的灵魂,1,创新的教育观念2,创新的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教育能力3,创新的人格特征。 与方法的学习。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16.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问题:a,扶持他们表面冷淡,而实际上极强极敏感的自尊心b,培养他们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c,营造良好的班集氛围。 17.课程:广义,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系统;狭义,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性经验的计划。 18.课程类型及概念内涵: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它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活动课程有多种含义,如果强调以儿童活动为中心,则称为活动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二,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综合课程又称广域课程,统合课程或合成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核心课程,即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也指对学生有直接意义的学习内容。三,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国家课程亦称国家统一课程,它是自上而下有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19.学校的基本任务:a,传授和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b,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c,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 20.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a,互动性b,学生认识的间接性c,发展性d,教育性.21.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a,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b,理论联系实地原则c,启发性原则d,直观性原则e,循序渐进性原则f,因材施教原则g,巩固性原则。 22.直观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和运用该原则的要求:一,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引导学生直接感知教材内容、丰富感性经验、获得生动表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活动,把生活的直观和抽象的思维结合起来,深入理解知识和技能的本质。三个基本要求:a,明确教学目的,讲求实际效果b,慎加选择,注意直观教具的典型性c,正确地运用直观教具,增强直观教学的科学性;二,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学既要对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促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进步和发展。三个基本要求:a,深入了解学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b,要立足全班,兼顾两头c,处理好全面发展与发挥个人特长的关系;三,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活动,促使其主动探求知识,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个基本要求:a,加强学习目的和动机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b,激发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c,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d,坚持教学民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3.讲授法及讲授法的基本要求: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的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基本要求:a,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b,讲究语言艺术c,通过设问解疑,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d,恰当地运用板书e,讲授过程中附之一其他教学手段和方法,使之与讲授相互补充,克服讲授法的弱点。 24.理解教学基本形式的内涵、特点、优势和局限性:一,内涵: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 ,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也称“班级上课制”。二,特点: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集体,按各门学科 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三,优点:a,把相同或相近年龄和知识程度的学生编为班级,使他们成为一个集体,可以相互促进和提高b,教师按固定的时间表同时对几十名学生进行教学,扩大了教育对象,加快了教学进度,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c,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方面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使教学能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发展教育事业d,各门学科轮流交替上课,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又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减轻学习疲劳。四,局限性:a,以教定学b,以本为本c,教路单一d,学法单一e,目标单一f,问题单一g,评价单一h,过程单一。 25.教学组织形式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 26.课的类型及其基本类型: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的课的种类。基本类型:a,单一课b,综合课。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发展教育学 教育学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