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1 20:04: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课题:《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教学设计

科目:工程力学

教学对象:2015级工程管理本科

课时:1课时

提供者: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程力学》第十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对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所学一种变形单独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对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分析。本节课主要讲授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的变形、内力和应力分析,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延伸。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组合变形的概念,会应用基本变形的理论解决组合变形的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锻炼学生们应用力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的培养,使学生能自主地进行学习。

三、教学思想

本节课采用采用PPT和板书相结合授课,理论授课与课堂练习相结合,并采用力学模型和视频辅助授课。在授课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多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学习。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们学习了轴向拉伸与压缩、圆轴扭转、弯曲强度、弯曲刚度等具体一种变形进行分析和计算,为学习这一节课打下了基础,本节课的内容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比较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达到较好的授课效果。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并动手练习、交流学习成果。

本节课理论授课较少,动手练习较多的一节课,因此,本课在教学的设计上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节课将采用PPT和板书相结合授课,以学生们自主思考、练习为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的变形、内力、应力分析及强度校核 难点: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的强度校核。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所给图示发生什么变形?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由相关的思考题引出新的知识点,过渡比较自然,不会显得突兀,学生们也比较容易接受。

(多媒体展示)由图示引入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的概念。

总结计算方法:分别计算轴向力和横向力引起的正应力;按叠加原理求正应力的代数和,即可。

(师)总结:注意事项:若许用拉、压应力不同,最大拉、压应力应分别满足拉、压强度条件;对于EI较大的杆,由于横向力产生的挠度与横截面尺寸相比很小,因此,由轴向力引起的弯矩∆M=Fy可以忽略,叠加原理可以应用。

(多媒体展示图文)例1 图示起重机的最大吊重G=12kN,材料的许用应力[σ]=100MPa,试为AB杆选择适当的工字梁。

(师)提问:如何做AB杆的受力分析图?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并动手练习

采用提问式讲解,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较好的授课效果。

(多媒体展示)变形分析:由具体的图示进行变形分析、内力分析、应力状态、确定危险截面、危险点、建立强度条件。

(多媒体展示)例10-3 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选取截面。 (师)总结分析步骤: 建立计算简图及外力分析; 变形分析; 内力分析;

根据强度理论,确定危险截面和危险点,并进行强度计算。

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动手练习。

通过PPT与板书授课相结合、例题讲解和自主练习相结合,将枯燥的理论形象化,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总结规律,可以简化计算,以便于学生们对该知识点的掌握。

布置作业:

1、习题10-4

2、预习:压杆的稳定性问题

记录作业

布置课后习题,以加强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使学生们对下节课内容有所了解,以利于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下节课所学内容

八、板书设计

外力分析 变形分析 内力分析 应力状态 确定危险截面、危险点、建立强度条件 应用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设计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设计

排列与组合教学设计

排列与组合教学设计

排列与组合教学设计

排列与组合教学设计

排列与组合教学设计

排列与组合教学设计

《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教学设计
《《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