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古诗两首

发布时间:2020-03-02 08:59: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3 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寻隐者不遇》和《所见》均为五言绝句,《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贾岛,记叙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课文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本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平白如话,意境幽远。《所见》则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写了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知识链接】 贾岛:(779~843年),字阆(读浪)仙,人称诗奴,又名瘦岛,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今四川蓬溪县)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精彩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题李凝幽居》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题诗后》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士》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剑客》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随园先生。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清代诗人、诗论家。浙江钱塘人。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代表作品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寻隐者不遇》; 能理解古诗,理解“不遇”、“言”、“云深”等词语的意思。

2.能通过朗读体会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情与境,从而了解诗中事,领略诗中景,感悟诗中情。

1 3.通过对古诗的教学,理解诗中隐者的形象,感悟隐者的情怀,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而受到美得熏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自读知识链接,了解诗人。《寻隐者不遇》是 代诗人 所写。与 齐名,人称“ ”。

2、用“—”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

隐者(yǐn yǐng) 云(深 生)不知处

3、查资料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隐者: 不遇: 言: 只: 不知处:

二、课堂研讨

(一)质疑导入,巧妙解题。

1、谈话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板书课题:寻隐者不遇

让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读课题吧。(齐读课题)

2、你知道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么?你了解他多少呢?(教师相机补充)

3、解题:(1)你能用““寻”、“隐”、“遇”组词么?你知道它们在题目中的意思么?

(2)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3)再次读题,说说你想弄清楚哪些问题啊?

(二)初读诗文,扫清障碍。

1、谈话:初读这首诗,扫清阅读障碍。 (学生练读古诗)

2、指名学生读,速记点评,注意鼓励学生。

3、字音大家都读的很准了,再读古诗,看看古诗写了些什么呢?你觉得这首诗该怎么停顿呢?

4、指导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三)细读古诗,理解诗意。

1.过渡:读这关过了,那接下来如何理解这首诗呢?你们有好方法吗? 2.生交流,教师引导学法:使用工具书,借助插图,同座互相探讨,。

3.师:那请大家打开书,轻声读读古诗,发现不理解的地方就用我们刚才说的方法去解决,解决不了的地方打问号。

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疑问或者已经解决的问题。 重点解决: (1)“隐者”,层层递进理解。(这里的“者”就是指„„的人。那隐者仅仅指隐居山中的人吗?这种人还„„像诸葛亮那样很有„„对,所以隐者是隐居山中的学者;而且这种人不想为官,想过清净悠闲的生活。)

(2) “童子”指儿童,在这首诗中,童子的身份其实就是隐者的:徒弟。 (3)“云深”:云会有深浅吗?看看书中的插图,巍峨的高山直插云霄,半山腰处地云雾怎样?这里的云深指什么?对呀,还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这云雾吗?生交流,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读读。(云雾缭绕。云雾飘渺,云雾深重,云海

2 茫茫,云遮雾罩,云雾弥漫)课件出示,学生读。 (4)“只”:教师提出:“只”字你们理解吗?我们来看看工具书中的注释: 第一声:量词;单独的、极少的;

第三声:表示限于某个范围;唯一,仅有;。

这首诗中读第几声,是什么意思呢?在诗中可以说成是“就在这座山中”。 课件出示:这些诗句中的“只”又是什么意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5)寻:仅仅指寻找吗?寻访更好。

5.师:现在请同座位互相说说古诗的意思。 6.学生练说古诗的意思。

(四)再读体悟,感受心情。

1、贾岛被称为“苦吟诗人”,他的苦吟不仅体现在字斟句酌上,还体现在谋篇布局上,这首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这首诗是采用问答的方式来写的,问句在哪?答句在哪?读一读相关诗句,想一想,谁问?谁答?

3、根据人物的问答,

第一问,怎么问?(童子,你师傅哪里去了?) 第二问,怎么问?(童子,你师傅在哪里采药?)

第三问,怎么问?(童子,你师傅具体在山中什么地方采药?)

4、小结:三问三答应该为6句话,可诗人却浓缩为4句20个字,这种句与句之间的省略叫做跳脱,由此也可见诗人语言的凝练。

A、请生上台来表演3问3答。(点评) B、问“贾岛”,当你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找到这里,在与童子的问答中,你的心情起了怎样的变化?

出示填空题:读诗句,感受诗人的心情,填空:

诗人来到山中寻访隐者,见松下站着隐者的徒弟,于是满怀

地问:“请问你师父在吗?”

童子答: “师父采药去了。”诗人有些

,又问:“去哪里采药?”童子答:“就在这山里。”诗人一听,觉得还有

找到隐者,于是又问:“在山里的什么地方呀?”童子答:“云雾弥漫,不知道在哪里。”

“唉!”

诗人叹了口气,彻底

了。

3、贾岛在和童子的对话中,他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

4、带着这样的情感变化,我们再读读古诗吧!(指名读——齐读)

(五)体会隐者,感悟诗情。

谈话:诗人寻访隐者,结果没遇到,诗人很失望。那位隐者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竟然令诗人如此仰慕?再读古诗,看看能不能从古诗中找到答案。

一首诗代表一个诗人的情怀。诗中描写的景物往往代表一定的意义。请你找一找,这首诗描写的哪些景物?(松

云)

1、松有什么特点?(郁郁葱葱

苍翠

挺拔)想到哪些诗句? 点评:“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隐者就像松树,是真君子,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松树正直,不畏严寒,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

2、山有什么特点?(伟岸、巍峨、险峻)想到哪些诗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点评:隐者就像大山,有着山一样的脊梁——伟岸,令人高山仰止。

3、云有什么特点?(洁白、飘飘悠悠)想到哪些诗句?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点评:隐者就像白云一样有高洁的品性,如闲云野鹤,来无影,去无踪,神秘不可测。

小结:真会推敲,用松、山、云来比喻隐者的品性,这种写法我们在《三顾茅庐》中曾领略过:他们来到隆中,只见这里的山岗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岗前的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4、这位隐者是怎样一位世外高人?

填空:这就是诗中的隐者啊,他像松树一样(

),像白云一样(

)。他去深山采药,救死扶伤,他心里装的是(

)他就像云端的神仙、像那救世的菩萨!

5、为什么要隐居呢?李白的诗《山中问答》给了我们答案——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6、小结:为什么隐居,答案已明了:古代的一些文人墨客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正所谓“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虽然隐士生活清苦,但能如此自在悠闲,倒也乐在其中呀!

7、诗人贾岛为什么要去找隐者呢?向往隐者的生活。

(六)总结全诗,背诵感悟

1、总结:这首诗采用问答体,一问一答,寓问于答。是通过寻访者(贾岛)向童子打听师傅的去向,童子作了相应的回答写的,这三次问答,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语言朴实自然,读来却令人寻味。

2、有感情的背诵《寻隐者不遇》,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三、当堂训练:

1、《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歌记述了( )这件事。通过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 )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 )。

2、写出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不知处:

四、巩固练习:

4 结合诗文、借助插图,运用想象描绘《寻隐者不遇》所表现情景,写成一篇小短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能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3、能依据诗句想象、描述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这过程中逐步体悟古诗的意蕴和诗人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温故导学

1、背诵《寻隐者不遇》,并默写。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2、积累:写出有关描写儿童的诗句。

《村居》(高鼎) ,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儿垂钓》(胡令能) 路人借问遥招手, 《池上》(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晚》(雷震) 牧童归去横牛背, 。

3、用“—”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 骑(jì qí) 振(zhèn zhèng)

歌声(震 振)林越 意欲(捕 哺)鸣蝉

4、查资料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振: 。 林越: 。 欲: 。 捕: 。 鸣蝉: 。 立: 。

二、课堂研讨

(一)背诗比赛,激趣导入

1、背诵曾经学过的描写儿童的古诗。

2、今天有位诗人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他叫袁枚,是古代清朝的一位大诗人。他特别喜欢农村的生活,有一天呀,他来到一片树林边,眼前的情景把他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他把看到的写成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所见》。

3、板书课题、诗人、朝代,齐读课题。 谁愿意把诗的题目读给大家听听。

这个生字的音读得真准,是平舌音,请你带大家读读。有谁能为所找个朋友? 释题:“见”什么意思?“所见”就是所看见的。

(二)观察插图,初读古诗。

1、打开书本,观察文中插图:

(1)图上都有什么?(儿童、牛、大树、蝉)

(2)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这个儿童是什么时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导学生抓住儿童的衣着及牛和儿童手上的鞭子的联系,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

(3)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指导观察儿童的表情,初步体会牧童看见树上的蝉时的心情。)

2、古诗是怎样描绘这幅场景的呢?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看图边听,注意听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法。 3.学生齐读古诗。 4.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把生字读正确,并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如通过查找,结合课文注释等)理解词义(牧童,林樾,意欲,闭口,立)

5.检查自学情况,再读古诗。

(三)想象说话、品悟古诗。

1、细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情景导入:一天,诗人袁枚在郊外散步,走着走着,他停下了脚步,他看到了什么呢?(课件演示:牧童骑黄牛的情景。)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具体说生动。(评价:你的话说的真完整。你说的真美,也像一位小诗人。你可真会观察。)

2、是呀,小牧童骑在牛背上,多么自在呀,他看到蓝蓝的天、绿绿的树、青青的草,红红的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就唱起歌来了。他的歌声怎么样?(你的声音也很响亮)

3、袁枚看到这么活泼可爱的牧童,听到这么嘹亮动听的歌声,脱口就吟出两行诗。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谁来读读这两行诗?(2个)

4、我们再来说说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呀?然后跟同桌交流一下。

5、谁能快乐地读读这两句诗?(指名——齐读)

6、他正唱得高兴呢,忽然听到了——(放蝉鸣声)于是,他就„„(想象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贯注地盯着知了。想象牧童的动作,他踮起脚尖,身子向前倾,双手轻轻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准备。想象牧童的内心活动,他不住盘算怎样抓知了。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屏住呼吸,别惊动了知了,赶快捉住它”的感觉。)

7、袁枚看到这个情景,马上又吟出了后两行诗——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 指名读,正音,齐读 学生表演

8、牧童很想捕到蝉,他的动作、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该怎么读好这两句诗? 自由读——指名读——评价——加动作读——齐读

a.前两句诗写了牧童的神态,心情。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

b.后两句诗写了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抓住牧童刹那间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捕蝉图”。

c.整首诗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使得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跃然纸上。

9、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诗的停顿、节奏。 牧童/骑黄牛,意欲/捕鸣蝉, 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 (2)指导朗读,读出牧童行歌的悠然愉快的语气,读出牧童捕蝉的动作神态变化。(自己练习——指名读——评读指导——练读)

(3) 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四)欣赏古诗,编写故事。

1、欣赏古诗,展开想象。

学生闭上眼睛,边欣赏配乐诗朗诵,边展开想象,想象牧童怎样捉蝉?是否捉到了蝉?

2、感受意境,精炼强化。

谈谈刚才所想象到的意境,试试编故事。(同桌试编,全班交流、评议。)

三、当堂训练

1、写出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意欲:

2、默写《所见》 , , , 。

四、巩固练习

结合诗文,借助文中插图,运用想象描绘《所见》所表现的情景写成一篇小短文。

7

板书设计:

寻隐者不遇 所 见

唐 贾岛 问 答

松 山 云

骑立8

清 袁枚 机灵活泼 天真可爱

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古诗两首元日 古诗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