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人民论坛文章3[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12:17: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抗震救灾精神永恒

汶川大地震,留下了永久的伤痛;抗震救灾斗争,铸就了永恒的精神。

中华民族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精神概括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等的综合反映。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民族精神在现当代中国历史进程中得到新的发扬,注入了新的内容。比如,民主革命时期就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就有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冰雪灾害精神等等。而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我们党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与高度升华,而且为这一精神宝库增添了新的丰富的时代内涵。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比较抗震救灾精神和十年前的98抗洪精神(当时的概括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我们就会发现,同样是24个字,但内容有了新的拓展,内涵更加丰富。其中“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是共有的,中间的八个字和98抗洪精神的后十六个字意思大体一致,而“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则是新的发展,新的亮点,使之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是抗震救灾精神的核心内容。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也是抗震救灾的基本理念。在抗震救灾中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对人的关爱,人的生命高于一切。

尊重科学,是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和新亮点,

面对地震考验,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通过展览,人们看到,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烈度最强、破坏最大、灾情最重、救援最难的大地震,党和政府是主心骨,全国各族人民是靠山,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冲锋在前,千百万共产党员模范带头,共同筑就了一道抵御和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的钢铁长城。山崩地裂,山河色变,但动摇不了中国人团结自强、共克时艰的坚强意志。

面对生死考验,我们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在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感人肺腑的故事: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人民教师用身躯保护幼小的学生;白衣战士日以继夜救死扶伤;灾区群众强忍失去家园和亲人的悲痛奋力抢险;还有无数海外华夏儿女和国际友好人士,积极参与各种救援。这一切使我们深切感到,伟大和崇高正是平凡的人们书写的。

面对危机考验,我们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生命第一,救人要紧,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务人民,这些执政理念,充分体现在党和政府的决策与千百万人的行动中。从总指挥部到救灾一线各个工作环节,科学决策、科学救援、科学重建,显示了我们党和政府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坚定沉着,多谋善断,具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能力。

抗震救灾主题展览内容丰富、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是一个生动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的大课堂。来自现场、朴实无华却动人心魄的一幅幅照片和一件件实物,教育人们也告诉人们:有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实践和丰硕成果,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战胜任何挑战,夺取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新胜利,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1 用其力还是用其心

康熙时黄河泛滥,经年不治,工程上马后又众说纷纭,意见不一。治河老臣靳辅在黄河上滚了十几年,因与皇上看法不一被贬。后事实证明他的意见正确,又召他回来。他上书说:“我已70岁,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还是请皇上另选他人吧。”康熙说:“我知道你老了,我是用你的心,不用你的力。”黄河于是得治。

类似的故事还有一个。1949年,刚建国,我们没有海军。1.8万公里海岸线,无一船一舰。毛泽东召长征老将、12兵团兼湖南军区司令员肖劲光,要他任海军司令,组建海军。肖劲光急了,说:“我是个旱鸭子,哪懂海军。这辈子总共坐过五六次船,每次都晕得不敢动,怎么当海军司令?”主席说:“就看上你这个旱鸭子。”结果在他主持下,创建了一支强大的海军。毛主席很满意,说:“有肖劲光在,海军司令不易人。”他成了世界上任职最长的海军司令。

这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用人是用其力,还是用其心。其力,当然要考虑,但前提是他的心。即他的思想、品德、意志。思想是管方向的,做什么,怎样做。品德是操守,要能把握住自己,处理好公与私、个人与事业的关系。意志是坚持力、毅力、攻坚能力。人才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能力相差不多,成功与否常在意志方面。靳辅以70岁暮年之身,肖劲光以外行之人,结果都不负重托,卓有建树,是心在起作用。

古人有阅人之术,就是观察人。有时一个人的好坏,并不要多么复杂的考察;可管中窥豹,一叶知秋。很奇怪,近年来落马的一些干部,群众早有议论,其恶行丑闻,就是人当邻居也要退避三舍的,却照升、照用。最近公布处理的一位副地市级干部,做县委书记时写了一本他与本县名人的书,好借机出名。封面上他挺胸叉腰,雄视河山。十几个“名人”如指甲盖大的头像,环衬在他身后。他到中央党校学习,用“换头术”假造了一张中央领导给他发毕业证的照片,到处吹嘘。有中央领导来当地视察,他本不在现场,又如法炮制一张与领导人的合影。其父母过生日,用公款大摆宴席,请剧团唱戏。他最后翻船是因为查出贪污数百万。但如果没有这些经济问题呢?这种瞒天过海、欺世盗名的做派,以心论之,是肯定能看出问题和破绽的。

用其心,用什么?用其公心,忧国忧民,不以权谋私;用其诚心,不弄虚作假、招摇撞骗;用其忠心,负责敬业、恪尽职守。这用不着多么复杂的考察,稍一了解,或谈一次话,就能阅其大概。正如一张粗劣的假币,一看就知,用不着再上什么验钞机。人格的高下,是放之四海、求之古今都一样的。君子、小人;忠臣、奸相;清官、污吏,早有定格。我们现在只要回到最低门槛,把住其心就行,也就是老百姓说的良心。有了这个良心,力不足,可以勤补拙,以诚撼天。没有这个良心,力有余,则正好以权谋私,以能售奸。用人还是用心为上。

推荐鲁冠球的一封信

奶制品事件发生后,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提笔撰文,向所属的各单位负责人发了一封公开信,全文如下:

各位负责人:

奶制品事件再次教育了我们,任何私利都不能凌驾于公众利益之上,企业经营要以德为本,损人利己即自取灭亡。

另外,发展不能超越自己的能力,安全永远比速度重要。

从古至今,谁都不能脱离社会责任谈发展,社会责任是企业存在的前提,是企业价值的体现,是市场信誉的积累,更是我们创建世界名牌企业的基石。

鲁冠球

2008年9月22日

这是一封很有见地的信件。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企业发展的道德基础,更是做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鲁冠球创建万向集团30多年过程中,十分重视维护企业的诚信,彰显以德为本。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发现企业产品的质量问题,曾毫不犹豫地将价值43万元不符合标准的产品,送往废品收购站。此举既提高了职工的认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又得到了社会的赞誉,使企业走上了健康、科学的发展之路。

过去,曾有人说“经济不需要道德干预”,“经济与道德是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将义与利割裂,为不良商人只讲利不讲义提供托词。事实上,商品具有为他服务性——不能为他服务就卖不出去,就不能实现商品生产销售者为己谋利的目的。一个企业如果道德缺失,见利忘义,丧失诚信,结局必然是身败名裂。三鹿奶粉的教训就在于此。所以,企业要有道德——生产经营与道德结合,才能使一个企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企业。

“社会责任是企业存在的前提”,这是鲁冠球从实践中得出的结论。企业的创建、发展、壮大,都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人才、资金、原材料、市场等等缺一不可。当企业发展之后,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回报社会,这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一个乐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将会进一步融入社会,得到社会各方面更多的帮助与支持,从而使企业更加兴旺起来。

“举一反三”,是人们对社会种种现象思考的延伸。社会上经常会发生一些令人深思的事情,我们要善于思考,举一反三,把教训作为借鉴,使经验为我所用,这样才能够充实自己,搞好事业。鲁冠球及时抓住奶制品事件,举一反三,教育职工要以德为本,维护企业诚信,肩负社会责任,以此作为创建世界名牌企业的基石。他这种将别人的教训变为自己财富的做法,他这种“举一反三”的思路,都是值得赞赏和仿效的。

警惕发展的“误区”

“绝不能以损害人民生命健康来换取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近日,中央领导同志在谈到一些地方发生安全事故的深刻教训时,再次强调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加快发展是好事。解决各种民生问题要靠发展。然而,当丢弃了道德和良知、损害了生命和健康,发展与科学精神相距甚远直至走入“误区”时,这样的发展就令人担忧了。

发展经济,与以人为本背离不得。以人为本,目标当然是人,是人的发展、全面发展。而人的发展、全面发展,一定以人的生存为前提。汶川地震时,不惜一切代价的救人,就是因为“生命高于一切”。倘不能生存,何谈人的发展,发展了经济又有什么意义呢?很多责任事故甚至违法行为的发生,都一再说明,一些地方的发展经济,与科学发展观背离太远了。这是发展的“误区”,最终的结果是走向反面。

发展的“误区”,不仅仅是这些。无论城市、乡村,人们司空见惯的污染,便是潜在的“误区”。许多城市,被垃圾包围;许多乡村,被污水侵害。有的地方,潜在的“误区”早已变成了现实的危害——那些“癌症村”、“农药菜”,不正在无情地一点点地侵蚀、吞噬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吗?

发展的“误区”,与不科学的政绩考核相关联。政绩考核,虽然也已说过不能只看GDP,但事实上,许多地方仍然是经济发展“一俊遮百丑”。官员的脸面与升职、晋级,都与这“一俊”连体。在这样的背景下,拼命地发展也就不稀奇——发展拼了命,有时可就顾不得人命了。

发展的“误区”,与不到位的监督更有关联。在一些地方,在发展的大旗后面,有官商勾结的猫腻儿,口喊为民发展实为个人发财,根本就监督不了也不监督。前些年,“豆腐渣工程”綦江彩虹桥垮塌,与当时的县委书记、县长们的贪贿,不就有着直接的关联吗?

发展的“误区”,病根儿往往不是单一的。面对这样的问题,就安全说安全,不行;就经济讲经济,也不行。倘要保证发展不入“误区”,还得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来个“刮骨疗毒”的综合治理才行。

话说“极言之……”

我们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不能忘记小平同志在1980年1月的一段著名讲话:“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着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现在要横下心来,除了爆发大规模战争外,就要始终如一地、贯彻始终地搞这件事„„不受任何干扰„„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当时为强调不受干扰,他还说了一句话:“我要买两吨棉花,把耳朵塞起来。”何等清晰、何等坚决,这就是“极言”,抓住问题的要点,以极其鲜明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意见。我们回首三十年的大发展,大成功,不能不佩服邓小平这段话的精辟。什么叫振聋发聩,什么叫力排众议,此言之谓也。

就像名医号脉、扎针,政治家、思想家之评事论政也是号脉扎针,不过取的是思想之穴,号的是时代之脉。回顾28年前邓小平这段话,又使我们想起马克思也有一句“极言之”的话,讲的更彻底:“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其口气之坚决,不容置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小平那段话,经30年的检验足见其真,而马克思的这一段话已过去100多年,我们是在栽了几个跟斗,吃了许多亏后才深刻理解的。

能极言,敢极言,除了深刻的洞察力,还要有坚持己见的勇气。自信自己是站在真理一边。近读到一则史料,当年袁世凯要复辟称帝,大造舆论。梁启超毅然站出来写文章反对,其中有一段可谓极言,掷地有声:“由此行之,就令全国四万万人中,三万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人赞成,而梁某一人断不能赞成也。”

极言,是指极准确、极深刻、极彻底,决不是我们平时说的意气用事,故走极端。逞一时之快决不算什么英雄。敢极言之人恰恰是深思熟虑,敢当大事、能为大事之人。中英香港遗留问题是个难题,邓小平却以一席力不可撼的极言,敲定了香港回归的大局:“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

“极”是什么?是极点,是思想的最深处,问题的最关键点。观察事物要能找到那个点,写文章要能说出那个点。这样的文章才有个性,才有深度,才是一把开启人思想的钥匙,是一座照路的灯塔。林则徐关于禁烟的著名奏折:鸦片不禁几十年后将无可以御敌之兵,无可以充饷之银。若鸦片一日不禁,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

4 飞天路上的壮丽凯歌

五星红旗飘扬太空,世界目光聚焦中国。9月28日,我国航天员在顺利完成首次空间出舱任务后安全返回,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关键技术的国家,中华民族漫步太空的梦想终成现实。我们向参加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英雄的航天员们表示诚挚的慰问,向支持和关心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全国各族人民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载人航天是造福全人类的伟大事业,也是增强国家实力、提高国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的宏伟工程。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在短短16年的时间内,就实现了从无人到三人、从舱内到舱外的巨大跨越,成果举世瞩目,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科学决策和正确领导的结果,凝结着航天战线无数科技人员、干部职工、部队官兵的心血和智慧,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几代航天人建立的历史功勋,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的首次飞行,神舟七号飞行任务的技术难度更大,可靠性要求更高,状态变化更多,对任务的组织实施提出了更高标准。广大航天工作者以勇攀高峰的昂扬斗志、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沉着冷静的良好心态、顾全大局的协作精神,成功突破飞船气闸舱、舱外航天服、航天测控中继卫星、伴飞小卫星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胜利实现“准确入轨、正常运行,出舱活动圆满、安全健康返回”的目标,为下一步自主建设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奠定了基础。这次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体现,必将极大地鼓舞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开创更加美好未来的雄心壮志。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充分显示了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的巨大威力。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广大航天人自觉坚持以人为本,把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健康放在首要位置,着力提高安全保障能力;自觉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协调,把各参研参建参试单位之间的协同配合作为任务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着力确保各大系统、各个环节运转的高效有序;自觉坚持人才强国战略,把人才培养作为任务实施的重要目标,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神舟七号任务的实施过程充分说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只有加快科技进步,培养创新人才,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才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

神舟七号飞行,太空迈出一小步,中国前进一大步。太空探索永无止境,改革发展任重道远。面对无垠的太空,中国人民将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为和平利用太空而继续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断作出新的贡献。面对未来的征途,渴望发展的中国人民将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从无到有 从有到无

勤劳致富,应该理直气壮;文明经商,更应该天经地义。越是经商成功的企业家越要讲道德,通过不断努力塑造良好形象。这种努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坚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谋不义之财;二是致富以后多谋善举,多行善事,多尽社会责任。

一位企业家说:“从无到有,是小快乐;从有到无,是大快乐。”这句话,辩证深刻,饱含哲理,是彻悟了人生的人才说得出的。

从无到有,是发家致富、积累财富的过程。“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强调钱对于人的重要性,道理并不错。手里没有钱,生活过不好,事情干不成。这个道理,连小孩子都明白。可惜有些人明白得过了头,以至于产生了对金钱的崇拜,只信奉“天下熙熙皆为

5 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之类的所谓“箴言”,把赚钱视为人生的唯一目的,一切都被发财的欲望所挟持,为发财而殚精竭虑,以致在东奔西跑、手忙脚乱之中,忘记了对人生本质的思考,甚至忘记了生活本身。许多人止步于发财致富,而没有认真深入地思考致富之后该当如何,要么奢侈挥霍、炫耀比富,要么像葛朗台、高老头一样小气吝啬,拔一毛利天下而不肯为。这种人不过是金钱的奴隶、精神上的乞丐,说不上富有。所幸,许多富人不是如此,他们在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后,很快步入了“从有到无”的新境界,把发财致富的小快乐,变成了实现自我的大快乐。

从有到无,是奉献社会的过程。卡耐基说:“带着巨额财富死去,是一种耻辱。”其耻辱就在于,既浪费了财富的功用,又葬送了自己的品格。而悟透了人生本质的人,决不会把自己的财富带进坟墓,或者仅仅传给子女,而是把财富奉献给社会,既发挥了财富的最大功用,也实现了人生的最大价值。一个人,当他被别人所需要、被社会所需要、被公众和社会所赞美时,就是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试想,他人因为你的奉献而得到帮助甚至改变了命运,并且人们因为你的奉献而对你赞美有加时,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

履行社会责任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但经商成功的人,占有的社会资源多,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条件更为充分,理应多尽一份社会责任。其实,如果把奉献不仅仅视为一种责任,还看作一种快乐,看作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那么我们就不会吝于助人,而会乐于奉献,从而实现“从无到有”向“从有到无”的跨越。

从无到有,是过程,是物质的积累,是初级阶段;从有到无,是结果,是精神的提升,是高级阶段。步入这个阶段,人生就迈上了新台阶,步入了新境界。这也是充实内心、实现自我、真正富有的内在需要。

我为中国而自豪(我的亲历)

我今年78岁了,在中国生活了63年。我亲身经历了新中国的成长和发展。要说中国这些年的变化,多得简直说不完,我想用一个词儿来形容可能非常合适,就是天翻地覆。这些变化就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说我们的衣着、食物和人们的出行方式等。

首先是穿。在我的记忆里,有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穿的衣服就是三种颜色:灰、蓝、绿,样式也很单一,基本上是中山装。现在,走在街上,我看到人们穿的衣服色彩斑斓,这些漂亮的衣服突出了人的个性,我看了以后心里特别高兴。人的衣着其实代表了一种精神和自由。我觉得中国人现在生活得很轻松,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也和中国公民差不多,你要是在午夜的时候去北京的什刹海,你能看见一排排的酒吧闪着霓虹灯,人们三五成群,来自不同的国家。这在30年前,是一道不可能见到的风景。

过去,北京的自行车曾经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二三十年前,还没有几个人能买得起汽车,那时候,北京的大街上几乎都是骑自行车上下班的,特别是长安街上的自行车队,自发排得整整齐齐,那个场面可真叫漂亮,连美国的医生代表团看了都惊叹不已。现在,汽车越来越多,就连我们住的胡同,一到了下班的时候,汽车也排得满满的。还有,现在的地铁修得四通八达,我女儿最近从瑞士来北京探亲,有一天她出去坐了地铁,回来对我惊呼:“妈妈,不得了,北京的地铁比欧洲一些国家的还要好,车厢那么干净,在哪站下车,也说得清清楚楚。”女儿还告诉我,北京机场那个新航站楼太漂亮了,设施好,还方便。

再说说吃的方面。早年,我曾经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呆过,那时候吃的粮食差不多都是高粱米和玉米,大米很少,人们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两顿鸡鸭鱼肉。现在反过来了,像玉米这样的粗粮都变成好东西了。到农村去吃农家饭、享受绿色生活成了时尚。要说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真不知道翻了多少倍。特别是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各方面都非常成功,真了不起,连我这个长期居住在北京的日本人也觉得特别骄傲和自豪。我爱中国!

人民论坛文章6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文章(5月8月)

人民论坛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

人民论坛.7.28

人民论坛04100423

人民论坛123

人民论坛(推荐)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

人民论坛文章3[材料]
《人民论坛文章3[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人民论坛文章 材料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