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基层领导科学》案例

发布时间:2020-03-03 14:56: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案例分析:

案例1:这个领导班子应如何搭配? 某市一家中型印刷厂,原有党政领导共3人(党委书记,正、副厂长),平均年龄已达57岁。3名领导干部中除一名主管经营的副厂长是大专文化程度(年龄较大,59岁),其余两位均是初中毕业。由于老班子缺乏现代管理思想,经营管理不善,产品质量差,销售不畅,造成企业连年亏损。为了改变后进面貌,上级组织部门决定派工作组进厂对领导班子进行调整。通过查阅全厂干部和技术人员的档案,同时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依靠群众对这批千部进行民主评议,最后确定了5名德、才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的干部作为厂级党政领导的候选人。

陈伟,男,45岁,大专毕业,中共党员。现为厂企管办负责人,懂行,领导能力强,但办事独断,脾气急躁。

林海,男,32岁,大学本科毕业,中共党员。现任厂团委书记,思路敏捷,创新意识强,但工作专注性不够,缺乏经验。

韩雨,女,40岁,大学本科毕业,中共党员。有工程师职称,原则性强,遇事较冷静,善于顾全大局,但谨言慎行,缺少开拓精神。

王刚,男,45岁,大专毕业,中共党员,部队转业千部,善决策和统筹,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但比较主观,出言严厉。

张林,男,42岁,大学本科毕业,中共党员。现任厂办主任,为入稳重厚道,群众关系好,但工作节奏慢,优柔寡断。

根据上述情况,上级领导多次开会研究,大家感到这5位同志都基本符合干部“四化”条件,但究竟应该选哪3位进入领导班子、具体分工应如何安排呢? 案例思考:如果你作为上级领导,将如何搭配这个领导班于?理由是什么? 答:1案例主要体现了领导班子成员的互补原则出发,综合考虑班子成员在知识能力结构、专业结构、个性心理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相互补充和最佳组合,从而发挥领导班子的群体优势。

根据行政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要求来看,该厂领导班子可以考虑陈伟任厂长,韩雨任副厂长,张林任党委书记。

主要理由:从知识能力结构看有懂行,领导能力强的陈伟,有原则性强,遇事较冷静,善于顾全大局的韩雨,有稳重厚道,群众关系好的张林;从个性心理结构方面看陈伟的懂行,领导能力强,但办事独断,脾气急躁; 韩雨的遇事较冷静,善于顾全大局,但谨言慎行,缺少开拓精神;张林的为入稳重厚道,群众关系好,但工作节奏慢,优柔寡断;三者相互弥补! 案例2杨华的用人观

葛明是东镇溪村的党支部书记。他从村里拿出500多万元资金划出一块地,建了80套商品房,希望能赚上一笔钱,正当房屋结顶之际,县领导发现他们用地没有经过县里批准,严重违反了国家土地法,商品房屋为违章建筑,县委书记杨华指出要严肃查处,葛明请了一些人到杨华处说情都无功而返。最后葛明在支部大会上作了诚挚深刻的检讨,承担了违法建房责任。80套商品房全部被县里没收。葛明没有辜负杨华的希望,把村里几家企业办得有声有色,当年收益便将违法建房的损失基本补上。也就在这个时候,杨华向县常委建议,调葛明到著名的大镇,西镇当党委书记。“他犯过那么大的错误还提拔他?”,“他是个支书,一下子就提拔为镇党委一把手,中间没有个过渡,能行吗?„„”又有些人说。“我们要用的是人才,是干事业,有错误,能改就行。用人才就不能按部就班、论资排辈。葛明把一村的经济办得兴旺发达,建房的损失说补就补上了,有这样拼搏精神和才干的人,应该放到重要的岗位上”。杨华的一席话,是在席者都纷纷点头。不久,葛明走马上任,他根据西镇的特点,大胆发展外向型经济,短短两年就建了一个韩国工业园,前来投 1 资的客商络绎不绝,工业总值和利税翻了两番。看着西镇的经济发展,人们不禁说,杨华没有看错人没有用错人。

结合领导用人的相关原理分析上述案例。 答:、案例主要体现了领导用人的相关原则和方法。

此案例主要说明领导用人遵循用人的原则:量才使用,能质对应,扬长避短,各尽所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等原则。用人的方法:敏锐发现潜在人才,顺势育才,给员工压担子,在压力中使其成长。

案例中村党支部书记葛明有错误能改并且把村里几家企业办得有声有色,县委书记杨华坚持全面辩证的识别人才和重实践的效益原则,既看到葛明的短处,更看到他的长处,一切从工作和事业的需要出发,不拘一格,大胆提拔,量才使用,敏锐发现潜在人才,顺势育才,并坚持放到发挥其长处的重要的岗位上,给下属压担子,在压力中使其成长,既有爱才之心,识才之能,举才之魄,又真正做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故领导用人是知人善任是领导活动和事业成功的关键,葛明走马上任后业绩的实践证明之。 案例3拍脑袋决策留下大量烂尾楼

据《新华每日电讯》5月5日报道,一个财力只有3000多万元的贫困县,计划斥资60多亿元建新城,一场历时十年的造新城运动,结果是留下了一堆“烂尾楼”,这场闹剧发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

清水河县副县长回忆说,1998年,一位上级领导到清水河县考察工作,认为这里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妨碍经济发展,不如选一个地方建新区。但是占地问题没有解决只能作罢。2001至2002年间,上级领导又到清水河县考察,再次提出建新区的设想,造新城运动由此拉开序幕。

记者从清水河县新区建设投资估算表上看到,项目总投资611272.89万元,其中建设期利息支出1.2亿元,就算全国人民不吃不喝,需要四年才能还清这笔利息。在资金筹措方面,自筹资金仅占新区建设的26.23%,相当于清水河县10年财政收入的总和。当地一位干部说,新区建设本来就是某些领导“拍脑袋决策”的结果,缺乏可行性调查研究。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指出,急需建立一套科学的决策体制,以此来制约长官意志。

结合领导科学的相关原理分析上述案例。参考原理:科学决策的信息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答:烂尾楼出现是因为清水河县上级领导拍脑袋“长官意志”,没有依据科学决策,在制定决策没有依据信息原则及可行性原则进行决策。

(1)此案例违背了领导决策中的客观原则的重要性。客观原则是科学决策的首要原则,造成烂尾楼的主要原因上级领导头脑发热下能不计后果盲目服从,而没有从当地财力等情况出发,决策中作出了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与选择。

(2)此案例违背了领导决策中的信息原则:信息是决策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依据,是沟通的桥梁,它直接反映决策者所要解决问题的现状。决策的科学性是同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适用性成正比的。科学决策要求决策者掌握决策所需要的充足的信息,缺乏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领导者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

(3)违背了领导决策中的可行性原则:科学决策要求对决策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和分析。决策方案只有经过可行性分析认证的前提下才能对其进行最终选择。

故此案例中新区建设没有客观条件,也缺乏信息的全面掌握及可行性规划,酿成这样的苦果,说明地方领导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

2

案例4受灾群众的损失该不该赔偿?

某建制镇为了节省耕地、繁荣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经镇政府研究决定,在紧靠老镇繁华地带河边,改河道围沙滩100亩,进行商贸区开发建设。由于土地造价低,又紧靠繁华地带,投资者热情很高,很快就引进私营业者60多户到此区安家落户从事商贸经营活动,该商贸开发区经营两年,经营状况良好,活跃了镇区经济,给财政增加了税收。县政府将这作为发展经济的典型,表彰了该政府。然而,好景不长,一场特大洪水把此开发区绝大部分地段变成了河滩,财产受损达90%。为此受灾者找镇政府,以不该围河滩搞开发,使他们受灾为由,而要求镇政府给予赔偿。镇政府以天灾人祸谁也预想不到,而且已经经营了两年的良好状况,认为无理由要求镇政府赔偿,向受灾者进行说服,问题没有解决。受灾者坐在镇政府不走,态度十分强硬,并扬言,问题不解决,就要炸平镇政府机关。镇政府领导没有办法,甚至不敢在镇政府机关办公,镇政府的工作已不能正常开展,问题反映到了县政府。

假如你作为县委、县政府领导,将如何看待并采取哪些措施处理这一事件? 参考原理:基层领导危机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答:(1)造成这一事件,政府领导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他们没有科学决策造成的。

(2)依据危机处理的原则,领导者在处理这场危机时应当将“下属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基层领导者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与下属群众始终保持良好的沟通,处理好“奖杯”与“口碑”的关系,以赢得他们的支持。

镇政府在处理这一件事情时没有遵守“下属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当危情发生后,一味逃避责任,将责任归于天灾,没有诚恳地与灾民进行沟通,从而引起了民愤,使事态朝着恶性方向发展。

(3)镇政府在事件发生后,没有以最快的方式启动危机计划书,调查受灾者财产受损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危机的严重性确认与评估不足,镇政府也没有将受灾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缺少与受空群众保持良好沟通,没处理好“奖杯”和“口碑”的关系,以赢得受灾群众的谅解。

(4)正确的方法是:当事件发生时,及时启动危机处理的程序,当确认危机导致群众利益受损时,必须受灾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第一时间向群众表示关怀,并且给受灾群众相应的物质和精神补偿,缓和矛盾。

案例5:薪酬保密惹的祸

小王进入一家小有名气的外企。对这份工作很满意,一方面,公司的上上下下很和谐,气氛非常轻松,工作虽累却很舒心;另一方面,薪水也不错,底薪有3000元,还会有一些奖金。小王一门心思都扑在工作上,经常加班加点,有时还把工作带回家,而且确实也成绩斐然。比如说,上次湖北的一个设备安装项目,在小王的努力下,只用1/3的时间就完成了,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的成本。项目负责人还专门写了一份报告表扬了小王。同事们都很佩服他,主管也很赏识他。同年进入公司的小李却开心不起来,因为他今年的业绩并不好。午饭时两人聊了起来,小李唉声叹气地说“小王,你今年真不错,不像我这么倒霉,薪水都加不了,干来干去还是3900元。”猛然间,小王才知道,原来小李的底薪比自己高900元。他对小李没意见,可他想不通,即使不管业绩,小李的能力、学历都不比他强,公司怎么会这样做呢?他想也没想就往人力资源部跑去。结合相关原理分析这一案例

答:(1)此案例体现出了公平理论的原理。公平理论是指出:当一个做出成绩取得报酬后,他不仅关心自己的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各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得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后期工作的积极性。

比较有两种,一种比较称为横向比较,一种称为纵向比较,所谓横向比较,即一个人要将自己获得的“报偿”(包括金钱、工作安排以及获得的赏识等)与自己的“投入”(包括教育程度、所作努力、用于工作的时间、精力和其它无形损耗等)的比值与组织内其他人作社会比较,只有相等时他才认为公平。所谓纵向比较,即把自己目前投入的努力与目前所获得报偿的比较,同自己过去投入的努力与过去所获报偿的比值进行比较,只有相等时他才认为公平。

3 (2)从纵向比较:小王自己的今昔获得报偿与自己投入的努力作比较,对目前这份工作很满意。工作虽累却很舒心,薪水也不错,底薪有3000元,还会有一些奖金。故工作积极性很高,一门心思都扑在工作上,为公司作出了贡献,也得到领导、同事的认可。此时进行比较,他才认为是公平。可小李的一席话打破了小王的公平感,从横向比较:小王将自己获得的薪水与自己的“投入”即业绩、学历及所作努力、用于工作的时间、精力的比值与小李作社会比较,认为极度的不平衡,故不公平。在这种情况下,他可能要求增加自己的收入减小自己今后的努力程度。

(3)因此,从企业发展角度来说,在制定分配制度时,领导者应该尽可能基于公平理论,按员工能力及贡献大小进行分配才最能够让员工产生公平感,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领导科学案例分析

《领导科学》案例分析

领导科学与艺术案例分析

领导科学

领导科学

领导科学

领导科学

领导科学

领导科学

领导科学

《基层领导科学》案例
《《基层领导科学》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领导科学案例 基层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