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领导科学

发布时间:2020-03-02 19:53: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老子领导艺术初探

摘要:老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道德经》遗留于世。《道德经》一书五千余言,博大精深,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领导学著作。该书曾被人推崇为讲授“君人面南之术”的帝王之学。从领导学的角度来看,其充满了丰富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本文试从领导本文对老子的领导思想及其对当代领导活动的启发进行初步探讨,试图挖掘老子领导思想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老子; 《道德经》; 领导艺术

道家领导思想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领导思想形态。老子处于春秋战国时期,正是社会大动荡和大变革的时代,纵横捭阖之术横行,统治者的横征暴敛、滥施淫威。百姓苦不堪言, “道瑾相望”,成为了人民生活情景的写照。老子有感于此,提出了以“道”为中心的领导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领导学。老子提倡无为而治的领导方式,要求领导者乘时顺势而动,不违背自然和社会法则去恣意妄为。它为领导者提供了一种“安时处顺”“不将不迎”的态度,使领导者有抗拒逆境的韧性精神力量和消融苦闷的理想途径。同时也对领导者的个人素质提出了要求,要求领导者“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在当前世界经济竞争的情况下,道家的“无为而治”是一种有利于应付激荡的社会巨变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因此,道家无为的领导风格对当代企业管理者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一、老子领导思想哲学基础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领导艺术的重要研究资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要研究老子的领导艺术我们首先要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础“道”。《老子》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无形,生化万物,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虽无形,却冥冥之中引领万物。现在看来,老子的“道”颇有规律的意味。老子说道是“玄之又玄,众眇之门”。本文则将“道”作为老子领导思想的哲学基础。

二、领导者艺术

现代领导艺术的核心就是行事,行事就是做事,做好事,管好事。领导者该怎样行事让自己的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员工得到最大的实惠呢?老子认为,“道\"具有制约事物发展方向的特性,所以修养到“道”的品质的领导者,在行使领导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道法自然\"的总原则,即遵照“道’’的规律去实施领导。那么什么样的具体行为才是遵照“道\"的规律呢?老子又提出了“无为而治’’的行事方略。而“无为而治’’中有包含着许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方法,如“有无相生”、“柔弱胜刚强”、“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等等,这些方法正好顺应了“道”的基本精神。这些具体的方法如果能够应用灵活自如,那么它们就已经上升到艺术的角度了。本文把这一部内容作为构成整个老子领导艺术的核心。

(一)领导者决策艺术

1.“道法自然”一一领导者决策原则。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在这里“道\"有天道之意,是指事物发展运动变化的规律。世间万事万物都遵循着“道\"的自

然规律:兴衰、起伏、生死。这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领导者在做决策时首先要“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六十四章),从自然界与社会相统一的总原则出发来做定论,以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为根本,顺应天时,合乎民意,不去强行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制定政策时,也要根据这一规律,该收时候收,该放时候放;对待自身所拥有的职权时,顺应自然,该激流勇退时,应积极撤退,勇于推进新人。

2.“为天下正”----领导者决策方向

“为天下正,致虚静,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为天下正\"是指作为一个领导者在制定方针政策时,应以人民大众的利益作为自己的纲领,而不要以自我的是非好恶、私欲来决策,做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要勇于抛弃自己的成见,看重人民群众的作用,依靠集体的智慧,不武断。只有实施决策主体的民主化才有利于决策体制的科学化;面临复杂难解的事物时“致虚静,守静笃”,以不变应万变,保持客观的态度静观万物的变化。决定企业的决策项目时,要依循“为腹不为目\"的原则,管理者要有放弃的精神,放弃与目标相背离的欲望。

(二)领导者选才用人艺术

1.“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领导者的识才之能

老子认为领导者要取得成功必须笼揽各种人才,天下归心,而各种人才也急欲为人所用,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求领导者要有敏锐的眼光,积极的心态去发现人才,发现有潜力的人才,并为各种人才提供成长学习的机会和发展的平台。人才因为领导者的赏识才得以发光,否则只能是明珠暗投了。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才能为领导者所用呢?这就要求领导者具备高超的识才能力。《老子》三十三章论述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样老子指出了识人的两个重要方面:知人和自知。

2.“我天为,而民白化”----领导者授权的艺术

“我无为,而民白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五十七章)这正是老子“无为而治’’用人思想的总体特征,通过实施“无为而治’’达到“民白化”的目的。这里“我无为、我无事、我无欲”的用人观,正是蕴含了现代领导艺术中的分级管理、不越权管理、发现和尊重群众自身价值的授权艺术。“民白化”后,人们就会自己去管理自己,自己要求自己,有了主人翁责任感,企业不愁不发展。懂得授权艺术的领导者,通常会给员工创造一个轻松的工作环境,对员工力所能及的工作不横加干涉。领导者只是把具体的工作按岗按人分配到位,自己的主要精力则放在企业发展和运转方向的大的战略决策上。即所谓“君道无为,臣道有为”。领导者的任务不是去忙于监督日常工作,更不要亲自去做那些琐事,而是只思考企业的决策性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作为领导者的领导作用。这种大事无为,小事有为的管理方式,让组织成员无论处于何种位置上,都能充分发挥其潜能和智慧,体现他们的价值,成员的自由和尊严得到充分的尊重。

3.“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 ---- 领导者激励的艺术

激励的艺术是指一个领导者在对员工的管理,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中所应用的一种策略。激励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老子说“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三十六章)即统治者、管理者要想激发老百姓的积极性、创造性,让他们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就必须满足他们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多种需要,特别是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否则,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为统治

者、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就是一句空话。

《老子》二十七章中有“善行无辙迹\"之说,意即善于行走的,连脚印都不留下。这个道理告诉领导者在对员工的激励过程中,一定要讲究艺术,不露痕迹。既不要夸大其词,使用不切实际的话语,也不要缄而不谈,闭口不提。应该用言简意赅的话语,既肯定员工的工作,又中肯切贴,恰到好处。要真切地知道员工的需要,为员工着想,根据员工的需要采取适当的激励方法。这是调动人积极性的最好办法。

4.“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团队精神的培养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老子》五十六章)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挫掉锋芒,消除纠纷,含敛光耀,混目尘世。在老子看来,一个人如果锋芒太露,过分突出,就会败亡。所以只有“不露锋芒、化解与他人的矛盾纠纷,含光而不耀、混同于尘世’’才能达到“玄同”的最高人生境界。老子的这种哲学思想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体现为推崇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创造高效率。合作把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竞争水平推向了极至,合作精神因此也就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既然要合作,那么就要化解人们之间的矛盾和纷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减少由人际磨擦造成的内耗。这有利于保证全体员工把精力最大限度地投入工作,也有利于企业的组织稳定和高效运转。

(三)领导者的管理艺术

1.“无为而治”

老子认为“存乎一心,无为而治\"。无为的真正含义是不妄为,顺其规律而为。其要达到的目的是“无不为”。在老子看来,圣人理应做到“上德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三十八章)只能从客观上辅助天地万物的本性,不妄为也不强为,更不图达到某种人生功利的目的。以“无为”作为“取天下”和“治天下’’的重要手段达到“无不为\"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最终目的。“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六十四章);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老子》二章)在这里老子不仅认为“无为而治”是领导者“无败”的最好管理方法,还要求领导者始终保持谦逊的美德,不恃恩居功。“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六十章)是老子对自己“无为而治\"思想的另一表述形式。它的意思是治理国家就象烹小鱼那样,因小鱼又小又嫩,任意翻动易烂,所以不能随意翻动和折腾,必须小心翼翼,按照火候和小鱼的本性进行烹制,方能作出一盘好菜。用在企业管理中就是要求领导者既不要随心所欲地去做,也不要脱离实际勉强去做,而要“因自然以理事”因势利导,严格按照自然本性和客观规律办事。既不攀求,亦不刻意,一切顺理而为,顺势而行。领导者只有不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不任凭主观想象去发号施令,才能获得企业的成功。在面对现实中的很多冲突、处理矛盾的过程中多采取疏导的方法,尽量避免强制、镇压。“为无为,事无为,味无为。”以最小的领导行为取得最大的管理效果。

2.“进道若退”

现代市场是一个竞争的市场。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甚至人与人之间时时充满了竞争,处处充满了竞争。而对于一个发展中的企业来说,竞争是在所难免的。但是,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却为领导者提出了“进道若退”的竞争策略。当然,在老子的哲学里,无论是进还是退,都一定是遵循“道”的基本规律的。“道”的本质要求领导者“无为而治\"。“进道若退\" (《老子》四十一章)则刚好反映了“道”的“不争即大争”、“不争而善胜”的本性,是老子不争哲

学的实质。“退”是为了更好的“进”,“退”是“进”的一种手段。“进”是“退\"的目的。如果是消极退出而不是积极前进,退出则失去了任何意义。只有在某些领域退出,才有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在另外的领域获得成功。

3.“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末乱”

“其安易持,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末乱\" (《老子》六十四章)。这是老子告诉领导者应当善于发现问题的先兆,处理问题要从它还没有出现时就着手治理,防患于未然。要懂得“合抱之木,起于毫末”, (《老子》六十四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六十三章)的道理。因为一切棘手的问题都起源于不经意的小事,小事经过一点一滴的积累也最终将会变成大事。这是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客观规律。“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领导者想要解决难事,必须从易处着手;想要解决大事,必须从细微处开始。一个人抑或一件事的成功总是由无到有,由小变大,由少变多,当然这中间还需要不断地努力争取。当然这句话还可以做另外一种解释,即领导者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些细小的不起眼的环节,千里长堤毁于白蚁,那些看起来似乎不会引起别人注意的事情,其实恰恰就给我们造成错觉,容易让人麻痹大意。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处见精神就是这个道理。眠滇终如始,则无败事’’只要我们一件一件去作,一部分一部分地解决,不急功近利,脚踏实地,自始至终保持一种谨慎、认真、敬业的态度则任何事都不会失败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对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赞誉道:“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老子》中“无为而治”的领导思想是一笔宝贵的领导哲学财富,它对于现代企业的领导者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古为今用,现代企业领导者应当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适应于当代社会的管理之道,寻找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管理的结合点,这也是当代市场经济和管理学界的强烈呼唤。

参考文献:

[1]南怀瑾.老子他说[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2]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价[M].北京:中华书局,1996.

[3]汤一介.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0.

[4]萧少秋.领导思想史[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

[5]张向前.老子《道德经》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商业研究,2004,(8).

[6]王敏,庞世伟.老子《道德经》的为官之德[J]-理论学刊,2002,

[7]官鸣,吴博田.管理、社会科学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中介》.生产力研究.1992年第5期

[8]张尚仁.管理哲学的对象、以异化研究方法.管理哲学研究,1994

[9]蒋时节,景政基.管理哲学的内涵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探讨.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领导科学

领导科学

领导科学

领导科学

领导科学

领导科学

领导科学

领导科学

领导科学

领导科学

领导科学
《领导科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领导科学i 领导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