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傲霜篇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1:12: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傲霜篇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课文

一、二自然段,感悟天气的恶劣。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

1. 教师板书课题:同学们,一起把课题读一读,(教师引导学生强调“傲”) 2. 指名反馈:谁知道“傲”字在题目中的意思?(傲:藐视、不屈)

3. 教师启发思维:你们知道哪些能傲霜雪的花木呢?(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说一说:菊花、梅花、青松等)

4. 教师导:今天,我们就来拜读峻青的《傲霜篇》,看看作者是怎样评论四君子之一的菊花的。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出示预习提示:

1、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和工具书来认识生字,并用多种方法记住会写字。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词典等方法理解“白皑皑、婆娑、骤然、争妍斗艳、花团锦簇、凋零、枯萎、超凡脱俗、傲霜斗雪”的意思。 汇报

1、出示会认字:皑 娑 骤 蕊 妍 凋

2、我会写:指2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听写(利用投影仪纠错)

3、理解词语:在文中哪?读---词义---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白皑皑:形容霜雪等的洁白颜色 婆娑:枝叶扶疏的样子 骤然:突然、忽然

争妍斗艳:争相展示自己的美丽。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凋零:草木凋谢零落 枯萎:干枯萎缩

超凡脱俗:摆脱世俗的高雅境

傲霜斗雪:傲视寒霜,抗击白雪。形容不畏严寒。比喻人身处逆境而不屈服。

4、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不重复。 (1)指名读(有一个人开始读、读错后、另一个人接着读) 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能说说菊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板书:傲霜斗雪)

(2)用“~~~~~”画出描写菊花的句子,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教师播放图片:同学们,看下霜了,你们看到了什么?(下霜了,黄叶飘零的景象) 2.教师导读:文中是怎么描写的呢?请大家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指名反馈 “对面屋„„哦,真有点`西风紧,黄叶飘零`的景象了。” 4.品读语句,体会寒冷。

(1)学生自由读这些语句,把让你感受到霜大,严寒的语句画下来。 (2)指名反馈,教师适当的指导感情朗读。 1)“对面屋脊上一片雪白,像下了一场小雪似的。” (“一片”“像下了一场雪”让人感到霜的大) 2)“院子里也白皑皑地铺上了一层霜。”

(通过写地面的娈化,也布上了一层毛茸茸亮晶晶的霜花——使得那叶子骤然厚了许多。”

(肥大的叶子上虽然也布上了一层霜,叶子骤然厚了,都写出了霜的大) 3)“但是,风一吹„„院子里遍地都是带了霜的黄叶) (这里作者通过写葡萄、梧桐等树叶的凋零,不仅写了秋霜的严寒,也通过对比的方式,出对秋菊的顽强不屈) ①指名反馈:哪些语句让你感到霜大、严寒? ②结合语句抓住重点词语,说感受。 ③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语句。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西风吹紧, 黄叶飘零”,当风霜来临的时候,很多花草都受不住严寒,枯萎了,凋落了,风霜中的菊花是怎样的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菊花的象征意义。

(3)体会顿号、逗号、句号的用法,并能正确的使用。

(4)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赞美自已喜爱的花儿或其他事物。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看自已喜欢的段落。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中,体会菊花坚强不屈、傲霜斗雪、不畏强暴的高尚情操。

3、情感、态度与介值观:

(1)、体会作者对菊花的敬佩的喜爱之情。

(2)、激励学生向菊花学习,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教学重难点:感悟菊花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今天在这上课,和我们平时上课有很多的不同,在这么多老师面前发言,的确需要勇气,我转身数

一、

二、三,你能把手举起,就是一个勇敢的孩子。

真不愧是胡老师眼中一群可爱的孩子,我爱你们上课时端正的坐姿,我爱你们上课时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好习惯,我爱你们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然而,我更爱你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坚韧不拔的好品质。

【评析:课前谈话的内容是教师匠心的体现,既通过鼓励学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又把本课的重点句式“我爱„„我爱„„我爱„„然而,我更爱„„”提前运用。】

一、导语渲染,启动情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菊花,从古至今,永开不败,被历代文人墨客作为写作的素材,写下了许多千古流芳的美丽诗篇。其中就有一位作家峻青对菊花也情有独钟,他曾这样赞美菊花。

(课件出示:真不愧是一种富有晚节的可爱的花儿。我爱它们超凡脱俗的风姿,我爱它们暗暗浮动的幽香,我爱它们清雅大方的神采,我爱它们平易简朴的本色,然而,我更爱的是它们那傲霜斗雪不畏强暴的高尚情操。)

生:齐读这话。

师:从这话中,你认为作者对菊花有着一种怎样的感情?用一个字回答

生:(喜爱之情)板书:爱

师:那作者最爱菊花的什么?他为什么爱菊花?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走进13课《傲雪篇》去感受那平凡、美丽的菊花,希望大家能从中受到启发。

【评析:学贵有疑,教师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抛出两个贯穿全文的问题;作者最爱菊花的什么?他为什么爱菊花?体现了“生本的思想”】

二、整体感知,体验情感

板书:课题傲霜篇(峻青)

师:读了课题,你想问点什么吗?

生:傲霜是什么意思?是谁在傲霜?是怎样傲霜的?

师:走进课文,自由读读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告诉我,是什么傲霜?

生:菊花

三、对比质疑,突出情感

师:菊花傲霜,在深秋下霜,是常有的自然的现象,让我们跟着时间的脚步走进深秋。去领略那“西风紧,黄叶飘零”的景象。

(多媒体出示:秋风扫落叶图,秋霜大的图)

师:看,寒霜在肆虐。听,秋风在哭诉,黄叶刷刷拉拉地落了下来。师导:你看到了什么?你能说说深秋给你的感觉吗?

生;凉爽,有一丝寒意、寒冷、百花枯萎

师导: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这霜的呢?你能在课文中找出霜大的句子来吗?

(课件出示:对面屋脊上一片雪白,像下了一场小雪似的。院子里也白皑皑地铺上了一层寒霜。那棵枝叶婆娑、爬满了大半个院子的葡萄,它那肥厚的叶子,也布上了一层毛茸茸亮晶晶的霜花——使得那叶子骤然肥厚了许多。

师:请你们自由读读这些句子

师:通过你们的朗读,你感到霜怎样?(大)

师:哪些词语令我们感到了霜的大呢?和同学交流一下,相互说一说。

生:交流反馈

1、对面屋脊上一片雪白,像下了一场小雪似的。(一片、像下了一场小雪似的让人感受到霜大)

2、院子里也地铺上了一层寒霜。(白皑皑、铺上了一层。地面的变化,突出了霜大,抓动词“铺”,让人自然而然联想到铺天盖地的寒霜;)

师:白皑皑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来解释。

3、它那肥厚的叶子,也布上了一层毛茸茸亮晶晶的霜花——使得那叶子骤然肥厚了许多。(形容词“毛茸茸”“亮晶晶”,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秋叶上那一层寒霜的厚重;“骤然”,足见寒霜来得快),来得猛抓象声词“刷刷拉拉”,让我们听到了带着寒霜的叶子飘落时发出的无奈的响声„„)

师:齐读这一句,读出霜的大,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从你们琅琅的读书声中,老师感受到了寒霜已至,寒意逼人,院角里的那棵梧桐,从昨天夜里起,叶子就在刷刷拉拉地向下落,今天早晨落得更多了,院子里遍地都是带霜的黄叶。但是,且慢,瞧那边的菊花,却完全是另外的一种样子。

(课件出示:展蕊怒放的菊花!)

学生欣赏菊花盛开的图

【评析:儿童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语文教学只有具备了鲜明的形象学生才能感受真切。课堂上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色的优势,让学生在直观形象中感悟到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来写菊花坚强的品质,很好地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

师:菊花美不美?作者是怎样描写菊花的呢?请同学们从课文中

找出具体描写菊花的句子来,并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来。

师:展蕊怒放是什么意思?(怒在这是发怒的意思吗?)

(课件出示重点句:你看,它们开得多么热烈,多么茂盛。那黄的、红的、白的、紫的,一朵朵,一簇簇,迎着西风,披着寒霜,争妍斗艳,喷芳吐香,开得满院子花团锦簇的。)

师:请同学们大声的读一读。第段话有几句话?

生;自由读

师:这两个句子,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生:第一个句子具体、生动。写出了菊花的特点。

师:从哪些方面抓住菊花的特点具体写了菊花的花形之美?

生:菊花的数量、颜色、姿态方面描写,写出了菊花的花形之美。

师:如果让你用这段中的一个句子来概括菊花的样子,你会用哪一个句子。

生:你看,它们开得多么热烈,多么茂盛

师:是的,这段话就是围绕这个句子写的,后面具体展开来写了,你能说说这两个句子是什么关系吗?

生;总分关系(先概括,再具体地写)

师小结:只要你在读书的时候,注意了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描写具体的,下次,写其它的事物你就会写了,读了,记住了,就变成了自己的了,今后就不愁不会写作文了。

【评析:比较阅读,让学生领悟描写事物的方法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四、品文释疑,领悟情感

师生谈话:课文读到这,有人提出课文是赞美菊花的,先写葡萄、梧桐以及霜的大,是多余的,可以删除,你同意吗?为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生:不同意

师:这样写更能让我们感觉到菊花不怕什么?(严寒)不怕风霜——---具有怎能样的性格(坚强的性格)

生:这样写让我们感受到菊花不畏严寒,刚毅的特点,

师: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

生:对比。环境烘托

师:当风霜来临的时候,很多花草都经受不住严寒,凋零了,突然看到这一株株绽放的菊花,你们的心情如何?

生:激动、感动、佩服

师:读这句应该怎样读?

生:读出赞叹、惊喜、敬佩的口气。读出菊花的美(个别读,老师引读第一句,学生接着读,师生交换读,齐读)。

【评析:教师在此处引导学生读书体会,紧紧抓住描写菊花盛开的语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仿佛眼前出现了菊花盛开的画面,从而感受到菊花不畏严寒,傲霜盛开的精神。】

师:时至深秋,菊花既不象百花一样凋零,也不象梧桐黄叶飘零,他们在寒风中绽放,在寒霜中展现独特的美。

课件出示:菊花图

师:“同学们,请想象一下,面对瑟瑟秋风,肆虐的寒霜,菊花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生:“我一定要和寒霜见个高低!”

生:“不论寒霜多大,我也一定要和你斗争到底!”我一定要克服困难,迎难而上。

师:学到这,你一定对课题中的傲字有了一定的了解,来,请同学说一说,傲是什么意思?

生:抵抗、藐视

师:傲就是藐视、就是坚强不屈、就是不怕困难、就是迎难而上。

师: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把你的理解送进去读,读出的它的这种精神来。

师:难怪人们说秋菊傲霜呢,经霜一打,它倒越发显精神,就是这样一种高洁的花,在作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默读4——5自然段,看看还有哪些句子体现了菊花傲霜的?

生:每当九月秋尽万木凋零的时候,大地上已经很难看到不枯萎的花草了,只有菊花在迎霜冒寒开得灿烂一片,绚丽似锦。好像它们决意要和西风较个长短,要与寒霜见个高低。

师;哪个词能体现菊花傲霜?把你的理解送进去读,齐读,个别读

生:西风越紧,它们开得越茂盛。寒霜越大,它们开得越艳丽。

课件出示:西风越紧,它们开得越茂盛。寒霜越大,它们开得越艳丽。

学生齐读,读得铿锵有力。

师: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从这四个越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这里用整齐的句式赞美菊花顽强的生命力。

生:体会到了菊花有一种不服输、不怕困难的精神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出作者对菊花的敬佩之情,读出“傲”气。

师:正是菊花有了这样一种不服输、不怕困难的精神,难怪作者峻青这样称赞菊花。

课件出示:真不愧是一种富有晚节的可爱的花儿。我爱它们超凡脱俗的风姿,我爱它们暗暗浮动的幽香,我爱它们清雅大方的神采,我爱它们平易简朴的本色,然而,我更爱的是它们那傲霜斗雪不畏强暴的高尚情操。

师:让我们满怀对菊花的敬佩,一起赞美它吧!

生:学生齐读。

思考:这个段话中哪个词语在句中反复出现。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突出了作者喜欢菊花。对菊花的爱也越来越感情强烈。

师:作者爱菊花,胡老师也爱菊花,此时的菊花多么像一首有神韵的小诗啊!老师把这些话变成了一首小诗。(课件出示)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评析:此处教师以读代讲,没有更多地分析理解,而是抓住作者直接抒情的语句,引导学生充分地感情朗读,通过读体会到作者对菊花精神的赞美;通过读让学生领悟到排比句式的整齐与有力;通过读让学生感受到菊花顽强的生命力。顺势而为的背诵为学生做了语言方面的积累。】

师:思考:现在你知道作者最爱菊花的什么?请小组讨论

生:回答:菊花傲霜斗雪不畏强暴的高尚情操。(板书:傲霜斗雪不畏强暴)

五、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师:作者为什么最爱菊花那傲霜斗雪不畏强暴的高尚情操?菊花象征着什么?

生:因为菊花那傲霜斗雪不畏强暴的高尚情操象征着人类坚强不屈、不畏强暴的高贵品质。作者想以此来激励自己。

师:同学们,此时的菊花在你眼里仅仅是花美吗?此时的菊花在你眼里仅仅是不怕寒霜吗?难道它的内在精神美不值得让我们赞美它吗?。让我们也来赞美赞美菊花吧!

课件出示:在我眼中,菊花是:----------

生:坚强、遇到困难不退缩。执著、敢于作斗争。

师:想想看,生活中,有像菊花一样这种精神的人?

【评析:学生想说的实际上是课文要表达的思相感情,但教师揭示巧妙。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

师总结:班上的同学,奥运的赛场,残奥健儿乃至我们的中华民族都是一朵盛开的菊花,我们的祖国经过六十年的风雨,才成就了今天的辉煌,我们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都是菊花的化身。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但领略了菊花的美,它不仅外在美,内在的精神更美。相信同学们在这个秋天,甚至在寒冬也不在畏惧严寒,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像菊花一样傲霜斗霜,坚强不屈。

四、课堂作业设计

1、仿照最后一段写一段话,赞美你喜爱的花儿或其他事物。

2、诵赞菊古诗、画菊、试着创作赞菊小诗等。

任其选择一项完成。

五、教学板书设计:

傲霜篇

万物凋零

菊花盛开

(对比烘托)

爱(傲霜斗雪,不畏强暴)

傲霜篇教学设计

《傲霜篇》教学设计

傲霜篇教学设计

傲霜篇教学设计

傲霜篇教学

傲霜篇

傲霜篇

《傲霜篇》教学设计 反思

傲霜篇(材料)

傲霜篇反思

傲霜篇教学设计
《傲霜篇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