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发布时间:2020-03-02 19:09: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P1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P1 大学生活的特点

(1)学习要求的变化 (2)生活环境的变化 (3)社会活动的变化

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 提高独立生活的意识 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二、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P3 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培养优良学风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三、确立成才目标, 塑造崭新形象P6 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2) 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3) 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4) 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P7 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历史的重任,是社会上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群体。同学们要适应时代要求,自觉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崭新形象。 (1)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2) 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3)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4) 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5) 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第二节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P8

一、思想道德与法律

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P11

一、认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P12

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

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二、掌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方法P13

1、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2、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3、注重联系实际

4、注重知行统一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鉴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P15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P15 1.理想的含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的特征

精神性 现实性 预见性 多样性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P16 信念的含义 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内在精神力量。

信念的特征 稳定性 多样性 动力性 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理想和信念的关系 理想与信念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论述题)P17 1.理想信念的作用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2.理想信念和大学生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P20

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P20

历史使命就是人们所肩负的重大任务和责任。

当代大学生所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一)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二)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我国改革发展新任务的挑战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P23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P25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P29

一、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P29 个人理想指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的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它包括个人具体的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

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是全体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个人和社会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发展。同样,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也不是相互孤立的存在,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相互制约。

二、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P31 立志当高远 立志做大事 立志须躬行

三、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P33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正确对待理想实现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四、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P35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 理想的思想基础 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一、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P39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P39

1、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以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背)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爱自己的国家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P41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P42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P44

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P44

1、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经济全球化是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在获益的同时,也要面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的挑战。

2、经济全球化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有国家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P46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可靠地保障。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集中代表着、体现着、实现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2、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主要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基本要求,而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在这个问题上,爱国与否是最基本的政治原则。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P48

1、中华民族精神内涵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2、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P51 时代精神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

改革创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第三节、做忠诚的爱国者P55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P55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促进民族团结P56 要立足生活实际,坚持从自身做起,在与其他民族同胞接触交往的日常生活中,尊重兄弟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多说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话,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事,不说伤害民族感情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事

三、维护祖国统一P57 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 我们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 我们要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四、增强国防观念P58

1、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国防观念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认识它主要包括国防忧患意识、国防目标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等。

2.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

1、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2、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必然要求

3、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求

五、增强国家安全意识P60

1、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等

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和核心。

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2、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P64

一、人生观的科学内涵P64 人生观 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它决定人们社会实践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世界观 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通过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 5

(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等三个方面来体现。 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系 (简答)

1.人生观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世界观决定人生观。

3.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P66 人生目的 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目的的作用

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P67

(一)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人生态度 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 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

a.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b.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二)端正人生态度 人生须认真

人生当务实 人生应乐观 人生要进取

四、正确认识人生价值P69 价值的一般本质在于,它是现实的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批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个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五、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P71 为什么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1.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对人生目的有更深刻的理解,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助人为乐,造福人民,成为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人 2..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服务人民、献身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 错误的人生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P74

一、人生价值值的标准与评价P74

(一)、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重难点) 人生价值内在的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尺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 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的标准,标准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重点)P77

(一)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2›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一)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2›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3›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 ‹4›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怎样)P78 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第三节 科学的对待人生环境P80

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P80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合理调控情绪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加人际交往

(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也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是什么)P82 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

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重点关注诚信) 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 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要条件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P85 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四、促进个人与自然的和谐P87

1、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3、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P90 道德,指的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来维系的,调整人们利益关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P91

(一)、道德的功能 (1)认识职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是人们认识和反映社会状况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 (2)调节职能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作用的表现

(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5)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P93

1、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 (1)原始社会的道德 (2)奴隶社会的道德 (3)封建社会的道德 (4)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5)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2.道德发展的规律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

3.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

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判继承,并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P94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P94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P95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逊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重要内容还有如廉洁自律、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师敬业,以及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奋发图强等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P99 1.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道德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积极丶革新丶进步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则表现出消积丶保守丶落后丶的一面。

2.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丶观点丶方法,既不能全盘肯定丶全面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丶全面抛弃。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一种是虚无论,另一种是复古论。 第三节 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P100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P101 社会主义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的传承与升华,是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系。

正确认识和运用物质利益原则,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要正确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作用,形成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发挥市场经济的积极效应,避免市场经济的消极效应,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康发展。

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P102 1.为什么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3.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三、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P104 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层次

无私奉献、一心为公: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是共产党员、先进分子应努力达到的道德目标。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这是已经具有较高的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们能够达到的道德目标。

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这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P107

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P107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提出及其意义

⑴ 体现了党对道德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

⑵ 体现了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

(3)体现了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内容的丰富和拓展。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⑴ 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和 9

护法;

⑵ 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 ⑶ 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善; ⑷ 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 ⑸ 敬业奉献.强调公民应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社会.3.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⑴ 诚实守信就是真实无欺

⑵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⑶ 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⑷ 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 ⑸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原则 4.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 诚信是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二、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P111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体现表达。荣辱观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利益集团都有自己的荣辱观。荣辱观对个人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动力、导向和调节作用。正确的荣辱观,可以引导人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树立正确的行为导向,产生正确的价值激励,推进自身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人们得到的荣誉感和道德判断力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使社会成员自觉内化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增强道德自律意识,坚定道德意志和信念,明荣知耻、扬荣弃耻、提高人格、敦化风气推动维系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和道德风尚的形成。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P118

(一)法律的词源

(二)、法律的一般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而且由国家保证实施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阶级性) 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三)、法律的历史发展

奴隶制法律

封建制法律

资本主义法律

社会主义法律

第二节:社会主义法律精神P123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P124

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P125 1.法律的规范作用 指引作用 预测作用 评价作用 强制作用 教育作用

2.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

1、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专政的国家制度

2、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3、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4、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P128 法律制定——立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法律执行——执法 法律适用——司法

法律遵守——守法(守法的两个方面: 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 第三节: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P130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一、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P130

(一) 宪法的特征

在内容上: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在效力上: 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 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二) 宪法的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原则 2.人民主权原则 3.人权保障原则 4.法治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有哪些)P132

(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政党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国家政治生活中各政党之间以及政党与政权之间的关系的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六)基本经济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P136 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监督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利。

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他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P140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P14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从制度上、法律上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确保国家一切权力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确保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确保国家统

一、社会安定和各民族大团结,确保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确保国家永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奋勇前进。

2.从制度上、法律上保障国家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 3.从制度上、法律上解决了国家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日益繁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构建,确定了明确的价值取向、发展方向和根本路径,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法制基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P142

1、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科学要求;

3、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4、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5、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三、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P14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层次 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 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

行政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性法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部门

宪法相关法 民法商法 行政法 经济法 社会法 刑法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第六章 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P152 法制与法治的区别

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法治”是主张严格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原则;是一种与“人治”相对应的治理社会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

2、法制是一种社会制度,属于法律文化中的器物层面;法治是一种社会意识.

3、前者的核心是强调社会治理规则(主要是法律形式的规则)的普适性、稳定性和权威性;后者的核心是强调社会治理主体的自觉性、能动性和权变性。

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P152

1、有利于促进正确法治观念的形成;

2、有利于理解法律的内在精神;

3、有利于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154 依法治国 执法为民 公平公正 服务大局 党的领导

三、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156 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关系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关系

3、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4、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P158 一.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和特征。 159 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特征:法律至上 权力制约 人权保障 正当程序

二、正确理解法制思维方式161 要处理好以下几者的关系 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自由与平等的关系 实体与程序的关系

三、培养法制思维方式的途径164 学习法律知识 掌握法律方法 参与法律实践

第三节 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P165

一、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P165

二、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P167 提高立法质量 严格规范公正执法 提升司法公信力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三、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P168

1、树立法律信仰

2、引导他人尊重法律权威

3、敢于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第七章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P171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P171 13

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2.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P173 文明礼貌 乐于助人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三、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P175 治安管理处罚法 集会游行示威法 道路交通安全法 环境保护法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第二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P180

一、职业生活中的与道德规范P180 爱岗敬业 诚实守信 办事公道 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

二、职业生活中的 有关法律183 1.劳动法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按劳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的原则

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 2.就业促进法 3.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的解除。

答:《劳动法》规定:第一,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有下列三种情形之一的劳动者虽然没有过错,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1)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工作的;(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产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但是,《劳动法》还规定,如果劳动者患职业病或因工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患病或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合同。

第二,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1)在试用期内的;(2)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3)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4.劳动争议解调仲裁法

三、大学生择业与创业P187

1、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P187

2、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a、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b、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c、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a、要有积极创业思想准备 b、要有敢于船业的勇气 c、要体改船业的能力

3、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在艰苦中锻炼是成才的必要条件 社会实践是锻造人才的“熔炉”

第三节 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P191

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P192

(一)恋爱中的道德规范 1\尊重人格平等

2、自觉承担责任

3、文明相亲相爱

4、大学生的恋爱把握好五个不能

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 (情感定位不清晰) 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 (人生目标不明确)

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 (恋爱动机不端正) 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恋爱态度不严肃) 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

5、大学生恋爱应处理好几对关系 爱情与事业的关系 爱情与友谊的关系 恋爱与关心集体的关系

恋爱与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婚姻 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它是家庭形成的必要条件。

家庭 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由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它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美德

尊老爱幼 男女平等 夫妻和睦 勤俭持家 邻里团结

二、婚姻家庭中的有关法律P196

(一)婚姻法 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1.婚姻自由 2.一夫一妻 3.男女平等

4.保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

5.实行计划生育 结婚的条件和程序 A必备条件

一是必须是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二是必须达到法定婚龄

三是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B禁止条件:

(1)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

(2)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程序

结婚登记:是确立合法、有效婚姻关系的必要法定程序,是婚姻关系成立的法定标志。 婚姻登记机关:在城市是街道办事处或者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在农村是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 离婚

离婚原则:保障离婚自由 反对轻率离婚 离婚程序:协议离婚 诉讼离婚 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

当夫妻一方有下列过错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重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的;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二)、继承法

继承的方式

法定继承、法定继承、遗赠、遗赠扶养协议 第四节 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P200

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P200 1.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稳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2.个人品德的特点: 实践性 综合性 稳定性

3、个人品德的作用

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

个人品德是经济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二、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P201

(一)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二)采取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其一,学思并重的方法,即通过虚心学习,善于思索,辨别善恶,以涵养良好的德行;其二,省察克治的方法,即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不良念头,并加以及时抑制和克服;其三,慎独自律的方法,即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二恣意妄为;其四,积善成德的方法,即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是指巩固强化,以逐渐凝结成实践优良的品德;其五,知行统一的方法,即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同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

(三)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

(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三、个人品德与法律修养P204 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