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定**》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7:47: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定**》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因《定**》篇幅短小,为加大课堂容量,除学习这首词外,教者还选取了苏轼的另一首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第一篇是教学篇目,第二篇是老师选教篇目。另外设置“整体评价”环节,基于如下原因: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设计4道评价题,依据“五准”原则,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 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 2.理解词的情感思想;

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

二、学习目标:

1.把握诗的精髓,赏析词中的意境。 2.初步了解苏轼词的特点

3.解析和探讨掌握欣赏诗歌的技巧和方法。 学习重点:把握诗的精髓,赏析词中的意境。

学习难点:解析和探讨掌握欣赏诗歌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三、学习方法:讨论合作式

四、时间设置:1教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苏轼之前,词的创作已是名家迭出,名篇荟萃,但词人对于词的认识总体偏低,大多把它当成“娱宾谴兴”的“诗余”、“小道”。苏轼以其横放杰出的创作,“以诗为词”在题材、立意、语言、境界等方面全面开拓了词的表现世界。他的词作,或清新明快,或沉挚深永,或雄壮超脱,或奔放流转,着重表现个人化的情感和个性化的生活情调,突出了作者的自我形象,增加了词的主体性。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定**》(莫听穿林打叶声)和《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二、教学《定**》(莫听穿林打叶声)

1、朗读(个别读,范读、齐读、分组读再个别读)

2、了解作者及背景

(1)苏轼(1 03 7—11 0 1) 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袼二年(1 05 7)与弟辙同登进士第。一生官场极其坎坷,因与王安石改革派政见不合,受贬外任,后又与司马光保守派思想有悖,更受迫害。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文字狱),历经磨难;特别是哲宗亲政后斥逐元禧旧臣,苏轼亦被一贬再贬。等到徽宗即位,遇赦归途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苏辙为撰墓志铭。

苏轼艺文通才,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其词不为传统框范所限。陈师道称“子瞻以诗为词”。故苏词“倾荡磊落,如诗如文,为天地奇观”“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 (2)指名翻译小序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农历三月七日那天,我在去沙湖的路上,遇到暴雨,携带雨具的人先走了。同行的人进退两难,只有我不觉得。不久天晴,所以写下这首词。)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属于即景生情,而非因情造景。作者自有这种情怀,遇事便触发了。《东坡志林》中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

3、根据诗词的特点,合理想像,理清全词大意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有什么可怕!我披着一身蓑衣,只管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微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4、赏析技法(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

清人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中对《定**》(莫听穿林打叶声)有“以曲笔直写胸臆”的评语。请反复诵读作品,想一想,作品抒发了苏轼什么样的“胸臆”?词人又是如何“以曲笔直写胸臆”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遇雨本是极平常的事,但不同的人在遇雨时的不同表现,能充分显示不同的心性修养。本词虽从下雨写到雨停,但其意不在写遇雨的经历,而在通过遇雨的经历、通过眼前生活中的平常景象,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表达自己坦荡的胸襟、开朗的个性和乐观的精神。塑造了一个履险如夷、忧乐两忘、祸福不惊、任天而动的自我形象。上下两片都是从叙事到抒感,作者的感受、襟怀、见解和个性,都是紧密地联系途中遇雨这件生活小事形象地体现出来的。以具体的日常小事寄寓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以曲笔写胸臆,是本篇的主要特色。这样写的好处是含蓄而深沉,言近而韵远。)

5、整体评价

依据:“五准”原则:

①定准题点②找准诗眼③抓准主旨④踩准分点⑤用准词句

以下四题每题3分,你认为所列举的这些答案恰当与否?请简要分析。

1、在风雨中,“同行皆狼狈”,而词人却能“吟啸且徐行”“竹杖轻胜马”,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①表现了作者很乐意,很享受当时的雨景,同时表现作者当时勇于面对现实、乐观无拘无束的心情。

②表现了诗人阔达、平静、与世无争的轻松心情。

③运用反衬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和轻松闲逸、自由自在的心情。 ④表现了作者的无奈、悲观的心情。 参考答案:闲适、轻松、自如。

2、“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①意思是一场风雨正如人生的波折。表达诗人不拘泥于小节,乐观,始终怀着远大志向的人生态度。

②意思是作者一生穿越了多少风雨迷蒙的路,表达了诗人表面轻松对走过的悲伤的乐观,但实质却消极面对未来的人生态度。

③人的一生充满困难,风雨满途,表达诗人乐观阔达的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反映作者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

3、“也无风雨也无晴”中“风雨”“晴”的含义是什么? ①“风雨”指官场上的争斗,“晴”指官场外的闲适生活。 ②“风雨”指官场上的互相倾轧,,“晴”指一帆风顺,没有灾害,暗含官场的争斗。

③“风雨”既指刮风下雨,又指对词人的贬官;“晴”既指雨后初晴,又指词人重新被皇上重用。

参考答案:处境的好坏;官职的升降;地位的得失等。

4、这首词与《念奴娇》“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情基调是否相同?为什么? ①不同。《念奴娇》的基调极为雄壮、激昂,而这首词的基调较为悲凉。 ②不同。这首词的基调是乐观恬淡;而《念奴娇》则比较潇洒、豪放。 ③“人生如梦”多少表达了诗人无奈之情,也包含了对官场的些许期盼等待之情。而此词,应是后期的作品,是诗人思想内容的转折,显示了其归隐之心,是看淡官场,向往田园之情。

参考答案:不同。前者表现词人豁达、乐观、积极的心境;后者则反映其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

三、从这首词中你得出怎样的人生思考?

四、背诵

五、教学《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1、朗读

江城子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了解背景

这首词,是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苏轼,因梦见早逝的爱妻,而写下的一首千古传诵的悼亡词。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岁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侍翁姑恭谨,对词人温柔贤惠,恩爱情深。有关史料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恩爱夫妻不到头,王弗活到二十七岁就年轻谢世了。东坡失去了这样一位爱侣,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熙宁八年(1075),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了爱妻王氏,于是便写下上面的这首词作。

3、根据诗词的特点,合理想像,理清全词大意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不思念吧,但本来难忘。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与她交谈凄凉的景况。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梳妆。两人互相望着,没有言语,只有泪千行。料想年年断肠的地方,晚上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

4、赏析评价

(1)请反复诵读作品,想一想,词人是如何把现实和梦境交织起来抒写悼亡之情的? (

梦是不真实的,它往往是做梦者内心活动的真实反映。就记梦一类作品而言,毋宁说更是作者郁塞沉积的思想感情的勃然兴发。本词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发抒凄婉诚挚的悼亡之情。起笔彼我合写,“两茫茫”状幽明相隔,惘然无尽,而“自难忘”愈见自然真挚。“无处话”一句,既承难忘,又点阻隔之遥。“纵使”以下三句,由假设转出相逢,融入自我身世之感。下片“夜来”以下四句记梦,意幻情真,虚中带实。“料得”以下三句,从梦境回到现实,写梦后设想对方念己,“年年断肠”,柔情绵绵无尽,令人酸楚。) (2)“不思量”(不去想的意思)与“自难忘”是否矛盾?

这并不矛盾,相反是加得好,因为真实!王弗逝世后的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政治上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任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上困苦到食杞菊维持的地步,而且继室王润之(王弗堂妹)及儿子均在身边,哪能年年月月、朝朝暮暮都把逝世已久的妻子老是挂记在心上呢?不经常想念,并不是已经忘却!十年忌辰,正是触动人心的日子,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心怀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而不可遏止。) (3)有人说“两茫茫”几个字特别有情味,请做分析。 (

“茫茫”二字,传达出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茫茫”前着一“两”字,就不只是诗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读此一句,仿佛听见了诗人对亡妻凄苦的告语:十年呵,我日夜思念你,杳无音讯;你呢,也日夜思念我,同样音讯杳无。生者和死者,一样情思,一样哀绪。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虽系虚空悬想,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两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凄婉、沉痛,笼罩全篇。)

(4)以虚映实,虚中见实,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试作分析。 (

梦是虚幻的、缥缈的,然而梦中人的感情却显得那么真挚、深沉,实实在在。或者可以说,正是因为借助于梦境的虚幻与缥缈,才格外地显得情真意切。感情的表现,在梦前和梦中,前后一致;而随着入梦和梦醒,又一步步深化:死别相思苦;相思不见,无处话凄凉苦;积思成梦,幽梦话凄凉亦苦;梦醒而只剩得冷月松冈,则更苦。全词凄婉哀伤,出语悲苦,真可说是一字一泪!)

六、背诵

七、课外拓展活动——推荐阅读

林语堂《苏东坡传》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方方《喜欢苏东坡》

刘艳琴《来生便嫁苏东坡》

定**教学设计

定**教学设计

《定**》教学设计

《定**》教学设计

定**教学设计

定**教学设计

《定**》教学设计

有的人 教学设计(定)

《降落伞》教学设计定

定版教学设计

《定**》教学设计
《《定**》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