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电子政务相关

发布时间:2020-03-01 16:11: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北京市十一五规划:

加快政府管理创新: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促进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政务公开,加快政府管理模式和手段创新。推进政府机关和公务员工作规范化、服务标准化,提高行政效率,从严控制行政成本。建立科学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北京市十二五规划中:

大力发展电子政务,降低行政物耗。

国家十一五规划中:

推进电子政务。整合网络资源, 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 构建政务信息网络平台、数据交换中心、数字认证中心, 推动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开发基础数据资源和办公资源, 完善重点业务系统。健全政府与企业、公众互动的门户网站体系, 依法开放政务信息, 促进办事程序规范培育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 开发利用公益性信息资源

国家十二五规划: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推动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和完善网络行政审批、信息公开、网上信访、电子监察和审计体系。加强市场监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地理、人口、法人、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强化信息资源的整合,规范采集和发布,加强社会化综合开发利用。

模式:

G2G:政府间电子政务

G2B:政府-商业机构间电子政务

G2C:政府-公民间电子政务

G2E:政府-雇员间电子政务

2000.10,电子政务就被列入十五规划重要内容。

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又制定了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的5年规划,对中国政府信息化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一、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对电子政务的性质和地位认识不足

虽然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改进管理方式, 推行电子政务”。但许多人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电子政务是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先决条件, 一个国家的信息化需要来自多方面力量的推进,政府作为国家组成及信息流的“中心节点”, 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起着责无旁贷而又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 缺乏整体性规划

(三) 信息安全问题

电子政务作为政务活动在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在安全性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政务活动不同于商务活动,它涉及国家机密、敏感信息和公民隐私,所以安全问题是电子政务建设中非常重要也是十分紧迫和敏感的问题。很多政府平台在政务内网和公共信息网之间没有采取很好的物理方式隔离和逻辑隔离,导致信息安全和保密方面隐患。另外,很多政府网站在针对内部人员窃取机密和利用工作之便犯罪方面缺乏起码的认识和安全防范措施。

(四) 基础条件薄弱,缺乏资金支持

经过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变,我国政府机关工作作风及办事效率已有很大的提高和转变,但总体上看,许多政府机关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手段原始,基础数据缺乏,

二、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 建设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

我国电子政务的行政特点, 与其它国家、尤其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是在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的情况下推进信息化的, 信息技术在我国各级政府中的应用起步较晚,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时间比较短, 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其经验教训, 为我所用, 发挥后发优势。坚持“以需求为导向, 以应用促发展, 统一规划,有序推进, 协同发展, 注重实效, 资源共享, 安全保密”的基本指导原则, 制定切实可行的电子政务发展规划, 把电子政务的建设与政府的行政改革紧密结合在一起, 并把为企业与公众服务, 实现资源共享放在首位。要审慎规划, 小步快走, 综合考虑, 充分利用我们的后发优势, 争取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二) 统一规划, 加强领导

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 在国务院建立电子政务的领导机构, 统一领导、组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国务院领导机构对全国政府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 制定统一标准、相关政策法规及管理办法, 对重大工程的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各部委、各地方按照统一的规划、标准, 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创造有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良好环境。在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中, 必然会牵涉到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既得利益, 如果没有主要领导的支持和参与, 电子政务的发展势必会流于形式,成为“半拉子工程”。所以一定要加强宣传, 使政府各相关部门克服本位主义思想, 从整体利益出发, 顾全大局, 使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三) 建立完善的安全机制

电子政务涉及到许多政府机关的重要文件,其中有些涉及到国家安全。安全保密是电子政务面临的关键问题。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平台采用政务内网、外网、互联网的三网模式,其中政务内网与外网之间采用物理方式隔离,政务外网与外联网之间进行逻辑隔离。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电子政务的法律框架,政府机构应加强相关立法和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此外,虽然从技术层面上针对网络安全问题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但是提高公务员的安全意识以及

政府机关的内部安全机制也是当务之急。另外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网络安全,促进电子政务发展要加强政府信息的安全管理,不断提高反病毒、反黑客技术,保证信息网络的安全,制定相应的管理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网络的建设、管理、维护、内容和形式进行必要的规定和约束,保障政府信息网络的规范、安全运行。

(四) 加快基础建设步伐

就我国目前情况看,首先需要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健全和完善政府专网建设,加快建设宽带高速的政务网络系统,规划引导国家骨干通信网络和社会宽带网建设,促进无线上网、数字电视等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加快各地“数字城市”和政务系统建设,进一步改造各级政府和上级机关连通的政府专网。针对资金匮乏的问题,为确保政府网站正常运转的资金来源,可以考虑以某种方式授予企业参与建设运营和管理。

电子政务:政府机关运用信息技术履行工作职责

正当全国范围内的电子政务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之际,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要求,将电子政务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电子政务发展的不同阶段,一些组织对电子政务的内容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但似乎没有给予电子政务一个明确的定义。一方面,电子政务的内容不断丰富;另一方面,电子政务建设中各类问题层出不穷且难以解决。人们对电子政务感到有些茫然。什么是电子政务已是当前电子政务发展中首先面临和要解决的最基本问题。

一、电子政务的通俗认识

笔者认为,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关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的过程。电子政务有以下六个特征:

第一、政府机关是电子政务的主体性特征

电子政务的主体是所有的政府机关。政府机关在电子政务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

第二,电子信息技术是电子政务的工具性特征

电子政务必须运用电子信息技术,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硬件技术的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是工具,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是电子政务的手段。

第三、更好是电子政务的目的性特征

我们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网络上,而是通过政府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优化重组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电子政务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实现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有效(或者叫更好)。

第四、履行工作职责为民服务是电子政务的重要性特征

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讲到电子政务时非常明确地指出,我们搞电子政务要和国家行政体制改革创新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结合起来,目的是要提高行政透明度,提高管理效率,推进廉政勤政,要确实让老百姓感到电子政务是为人民服务,这才有意义。

履行工作职责,就必须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创新政府体制转变政府职能。电子政务的实质是构建信息时代的政务运行体系,意义十分重大。必须把做好电子政务工作作为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方面,作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必须把电子政务发展的水平作为检验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标志。

第五、过程是电子政务的长期性特征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政府机关将越来越多地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更高效的管理和服务。政府机关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子政务应该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水平只能实施与之相适应的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把“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作为电子政务工作的基本原则,实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在应用中促建设、促整合、促发展。

第六、电子信息技术和履行工作职责相结合是电子政务的复杂性特征

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政府管理服务职能的不断深化,决定了电子政务工作是一项推陈出新不断发展的新兴事业。电子政务注定极其复杂。

二、切实解决当前电子政务工作存在的若干问题

第一、电子政务工作推进机构设置不一致的问题

从国家这个层面来看,目前电子政务工作推进机构有三驾马车,一是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简称国信办),二是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中心,三是信息产业部。省、地(市)级政府一般有二至三驾马车,一是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或者电子政务办公室,二是省(市)政府办公厅(室)或者发展改革部门信息中心,三是信息产业厅(局)。县级政府一般都设立有电子政务工作推进机构,但模式不尽相同:较多的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有的还成立了电子政务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立有事业单位性质的信息中心。机构有设置在政府办公室的,有设置在党委办公室的,有设置在科技局、发展改革局等职能部门的,也有成立了列入政府序列的信息办或者信息产业局的。

可以看出,电子政务工作推进机构设置的不一致已经导致了体制的不顺畅,电子政务工作的推进效率已大打折扣。

根据电子政务的主体性和重要性这两个特征,从中央到地方,不论电子政务工作推进机构的名称如何,都必须把推进职能划归至政府办公厅(室),承担电子政务技术支持和基础项目建设维护的信息中心也必须设置在政府办公厅(室)。综合管理部门在技术部门的紧密配合下,统领电子政务发展。

我们应该建立CIO(信息主管)机制,特别是在电子政务发展的初级阶段,在部门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各级政府之间由CIO来进行沟通是国外较为成功的经验。CIO能够准确地评估政务需求,全面地提出运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工作计划,参与政府的决策事务。CIO能够把敏锐的政务需求洞察力融入到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中,为政务工作带来多方面的改进。 另外,根据我国国情,我们应该把电子政务的政府机关这一主体范围拓展至所有行政机关,这样就可以避免目前存在的党和政府等系统各搞一套网络、各建一个信息中心的现象。

第二、电子政务建设中各自为战、资源浪费、信息分割、功能弱小的问题

每个系统(单位)为更好地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在没有统一有效管理的时候,在近三五年间先后提出了本系统(单位)的电子政务建设方案并付诸实施,资源浪费、信息分割、功能弱小,事情很难收拾。当然,这也是我们政府现行运行体制矛盾表现的一个具体形式。 以上问题的存在,已严重阻碍了电子政务建设效益的发挥。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没能正确认识电子政务的主体性特征,没能认识到也许因为少数几个政府机关电子政务的飞速推进反而会影响其他所有政府机关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

我们应该依据《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等纲领性文件,摸家底,建制度,围绕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这个目的,建立每个系统(单位)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和方案必须由同级政府电子政务推进机构审批、同级政府发展改革部门立项和同级财政部门安排建设资金等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政府信息化资源的浪费,规范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整体提升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夯基础,抓重点,进一步完善加快以一站、二网、四库和十二项业务应用系统为主要内容的电子政务建设,快速提升我国电子政务水平。同时,深化和完善电子政务体制和机制建设,改革政府现行运行体制,循序渐进,使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第三、电子政务的目标和政府从业人员承受力、公众需求步调不一致的问题

我们反复多次修改完善建设了功能强大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但除了使用电子邮件、公告发布、公文传输等简单功能以外,其他功能都弃之不用,办公无纸化变成了办公“多纸化”;我们花巨资建设的极大多数县级电视电话会议系统一般一年能用三五次已很骄傲;我们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建设了面对公众的网上办事系统,但几年来少有公众问津;我们本以为建设了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城市管理难的顽症,但城市面貌改变还是不大,且增加了许多城市管理人员;我们协调多方推出了市民一卡通系统,但因功能弱小市民反应不热烈;等等。

可以说,我们在电子政务工作中已经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动足了脑筋、想尽了办法,但结果经常事与愿违,收效总不理想。究其原因,是我们对电子政务的长期性这一特征认识不足,电子政务脱离了社会发展水平。

美国把电子政务的发展分为事务简单处理、业务初步协作、业务流程重组和政府与企业、公民互动式交流与服务等四个阶段,与此同时,不断改进和完善技术支持系统。按照美国的规划,2005年有35%的政府处于第二阶段,到2010年,绝大多数政府部门将按照电子政府的要求被改造。这说明电子政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使像发达国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分步实施。

我们无法相象老祖宗发明的造纸术能够在三五年内完全丢弃,几十年的手工书写习惯能一夜改变;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小时交通圈地域内召集人员召开协调会议,通过网络沟通比坐在一起开会会更有效、更经济;我们无法想象在没有严格的安全保障和很强操作性的电子签名实施前,在公众普遍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的今天,能够通过因特网实现大规模的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办理;我们无法想象在城市管理体制没理顺的前提下,建一个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就能使城市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我们也无法想象在各方利益没能完全由市场调节的时候,让我们的市民都拥有一张万能的电子卡;等等。

我们应该慎重处理好电子政务与我国的政体国情的关系,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与体制改革进程的关系,管理型政府与服务型政府的关系,阳光政府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关系,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关系。我们应该统一规划,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信息安全和隐私的有效保护;提高全体国民尤其是政府从业人员的电子政务应用水平。

第四、花大钱还不能很有效地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问题

大手笔的电子政务投入换来的只是新闻媒体报导的昙花一现,没能带来喜人的电子政务成绩和持续的电子政务发展;高性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服务器平台和大容量的数据库运行着少得可怜的简单功能的应用系统;简单的电子政务项目因建设方案的制订过分强调先进性而忽略了经济性和实用性,资金超过了正常几倍;软件还在试运行,硬件设备已要更新换代;等等。

所有这些,都是因为把电子政务的目的性特征和工具特征本末倒置了;忽视了电子政务的复杂性特征,没能将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与履行工作职责有机的结合。

电子信息技术是个工具,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只是个手段。工具只要能满足需求就行。最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三五年内必将更新换代。成功的电子政务项目不一定要花费高额的建设资金。电子政务的投入与电子政务的效益不一定是成正比的。干任何工作都需要花钱。传统项目如造桥修路等,有了钱可以说90%的工作完成了,但电子政务项目有了钱只是完成了10%的工作。

电子政务的工作对于我们大家都是新工作。前期调研、需求分析、专家论证、系统试运行都很重要。多看看别人是怎样做的,分析他们的成败经验对于做好本单位的电子政务非常重要。成功的电子政务应用会碰到很多的难题,经验与处理办法的积累很不容易,要认真学习别人的经验。应该慎重做好项目的选择,想的要大,起步要小、要实。要有计划有打算,

切否贪大求全,要务实明确地提出电子政务阶段性目标并付诸实施。

第五、电子信息技术人员专业水平高低决定不了电子政务工作优劣的问题

我们搞电子政务建设,首先想到是为本系统(单位)配备大量高学历的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我们已经为本系统(单位)配备了不少的专业技术人员,但我们还是无法解决电子政务中的重大技术问题;我们把电子政务工作的成绩等同于信息中心的成绩,网站绩效评比牵头责任单位是信息中心,办公自动化应用推进不力第一个挨批的是信息中心,电子政务项目不成功肯定是信息中心工作不力,只会花钱,不会办事;等等。

其实,我们夸大了电子政务的工具性这一特征的重要性。工具是为使用而建造。工具没有必要一定要自己建造。工具的重大和基础性维护也没必要由自己承担,当然一般的技术管理应该由自己完成。

完全掌握电子信息技术,需要网络、软件、安全、通信等各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我们没有能力配备齐全。真正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对电子信息技术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不会愿意长期在政府部门从事基础性技术维护工作,我们留不住真正的专业技术人才。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如果安于现状,满足于朝九晚五的基础性技术维护工作,二三年后也就水平不高了,我们失去了配备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的意义。推行市场化运作,才能减少电子政务建设成本,提高电子政务效率。

我们要精心做好项目的需求分析,寻找有经验有实力的IT企业,帮助我们完成系统的设计开发,培训我们的技术人员做好项目的日常维护,为我们的项目提供长期强大及时的技术支撑。优秀的软件不仅与设计者的水平有关,还需在实践的千锤百炼中产生。

我们的信息中心(电子政务办公室)充当着“翻译倌”的角色,凭借其良好的政务经验和电子信息技术知识,在政务部门(需方)和IT企业(供方)之间进行不断地沟通,将政务需求转化为确定的政务流程,最终实现政务项目的网络运行。信息中心具有技术和政务双重身份。既懂技术又懂政务的复合型人才是信息中心的中坚力量。这种力量的强大与否,直接影响到电子政务的绩效。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相关
《电子政务相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