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美学》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20-03-02 10:19: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美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美学英文名称:Aesthetics

课程代码:012591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分学时数:3学分54学时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文秘教育、对外汉语、编辑出版学

修订人:廖国伟修订日期:2007年3月10日 审核人:陈雪军审核日期:2007年3月15日 审订人:莫其逊审订日期:2007年3月20日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美学原理是汉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本专业的重要理论课程之一。美学原理是阐述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基本概念的重要方式,对于大学本科生了解审美的基本原理、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训练理论思维能力和理论概括能力和理论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美学原理能够系统掌握和理解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基本概念,运用审美的基本原理去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审美现象、以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训练理论思维能力和理论概括能力以及理论表达能力,对于提高基本素质和进一步深入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如下:

1.系统掌握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范畴和基本概念。

2.能够运用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文学艺术作品和生活中的审美现象。

3.理论思维能力、理论概括能力和理论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4.感性直观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的有机结合。

二、教学内容、各章节的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审美经验(理论讲授3学时、讨论1学时)

本章要求理解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经验之间的关系,重点理解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审美知觉的概念及其审美知觉特点;了解想象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讲授内容:

1.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经验。

2.审美知觉。

3.想象。

第二章审美的属性与美的本质(理论讲授4学时、讨论1学时)

本章的重点、难点都在于理解美的本质的复杂性与难解性,要求学生掌握审美的非功利性特点,了解审美的现代性和审美的政治性的属性。

讲授内容:

1.审美的非功利性。

2.审美的现代性。

3.审美的政治性。

第三章审美需要与审美愉悦(理论讲授3学时、讨论1学时)

本章要求掌握审美需要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理解审美需要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重点掌握审美愉悦的条件、审美需要构成的基本要素和文化对于审美活动的影响和制约。

讲授内容:

1.审美需要的构成。

2.审美需要的历史发展。

3.审美愉悦的条件。

第四章形象与再现(理论讲授3学时、讨论1学时)

本章要求从艺术创作和欣赏的角度理解艺术形象产生的过程及心理特点,深入理解艺术形象和审美形象的意义,掌握艺术再现的特点和典型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熟练掌握再现和典型的概念。

讲授内容:

1.形象的产生。

2.形象的意义。

3.再现与典型。

第五章意象与表现(理论讲授3学时、讨论1学时)

意象不仅是一个艺术范畴也是一个美学范畴,而意象又具有表意性和抒情性。本章对意象的特点及其与表现的关系进行阐述。要求了解意象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意象在文艺作品中的表现形式以及关于意象的一些基本理论,重点把握意象的审美价值以及意象与表现的关系。

讲授内容:

1.意象的产生和发展。

2.意象的意义。

3.表现与意象。

第六章形式与形式美(理论讲授4学时)

本章要求理解形式美是内容向形式转化的结果、内容向形式转化的根据、形式美的表现形式及其组合原则,重点掌握形式美的本质、形式美构成的基本因素,对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有清楚的理解。

讲授内容:

1.形式美的发生与生成。

2.形式美构成的因素。

3.形式美的本质和表现形式。

第七章自然和自然美(理论讲授4学时)

本章要求理解中西方美学家对于自然美的不同理解、中国现当代有关自然美的论争,重点掌握自然与人的关系、中国古代对自然美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化的自然的认识、自然美的基本特点以及自然美的文化价值。

讲授内容:

1.中西方关于自然美的不同观点。

2.自然与人的关系。

3.自然美的基本特点。

第八章艺术与艺术美(理论讲授3学时,作品观摩3学时)

本章要求了解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和艺术在审美启蒙方面的作用,重点掌握艺术美的概念和艺术美的基本特点,对电影、绘画、音乐等各个具体的艺术门类的特点有基本的理解。

讲授内容:

1.艺术与社会。

2.艺术美的基本特点。

3.艺术与审美启蒙。

第九章审美文化(理论讲授4学时)

审美文化是当代美学和文化研究的一大热点问题,也是当代美学学科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本章要求一般理解审美文化的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基本掌握审美文化的基本类型,重点理解审美文化的概念以及审美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讲授内容:

1.审美文化的概念的历史演变。

2.审美文化的类型。

3.审美文化的基本特点。

4.审美文化与艺术。

第十章审美范畴(理论讲授4学时)

本章要求理解美学史上关于优美和崇高的几种理论、美学家关于悲剧和喜剧的理论;重点掌握优美、崇高、悲剧、喜剧的概念,重点掌握优美和崇高的基本特征。

讲授内容:

1.优美。

2.崇高。

3.悲剧与喜剧。

第十一章韵与意境(理论讲授4学时)

要求理解作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独特而具有内涵深厚的两个美学范畴“韵”和“意境”,了解艺术中的时间以及审美中的时间与日常时间的联系与区别,重点掌握意境和韵的特点、本质以及三个基本层次,熟练理解意境和韵的概念以及历史演变,能够运用意境和韵的理论来分析艺术作品和审美现象。

讲授内容:

1.意境的内涵与本质。

2.韵与审美中的时间。

3.古典艺术的永恒规律。

第十二章审美教育(理论讲授3学时)

本章要求理解审美教育在个体朔造、陶冶性情、培养欣赏和创造美等方面的作用,重点掌握美育的概念及美育的特点和规律。

讲授内容:

1.美育的目标。

2.美育的特点及规律。

3.美育的实施。

第十三章美学的未来(理论讲授3学时,讨论2学时)

要求结合现代社会的状况深入理解美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美学发展的多元

走向和当代美学发展的主要生长点有相应的了解。

讲授内容:

1.美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2.美学发展的多元走向。

3.当代美学发展的主要生长点。

三、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课堂讲授

1.教学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现代社会的状况和审美现象、深入浅出的分析理论,采用讲授、讨论、观摩分析作品和艺术现象及审美现象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抽象的理论进行深入的理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用,教学中利用影视作品、绘画作品等感性知识来使学生在观摩作品的同时,学会运用理论来分析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

3.作业

每学期至少一次以课程论文的方式完成的作业。

(二)考核方法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和平时的作业相结合的方法考核。

四、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文学概论。

五、建议教材和参考书目

(一)建议教材

王杰主编.现代美学原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二)参考书目

宗白华.美学散步.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

(一).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

李泽厚.美的历程.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美学 教学大纲

《美学》教学大纲

服装美学教学大纲

《美学原理》教学大纲

音乐美学 教学大纲

建筑美学教学大纲

桥梁美学教学大纲

中国书画美学教学大纲

三峡大学美学原理教学大纲

美学

《美学》教学大纲
《《美学》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