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隐姓埋名三十年》教学设计2课时

发布时间:2020-03-01 19:15: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隐姓埋名三十年》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体会她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感。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3.帮助学生会认“撤、刊、署、炼、熠”;会写“渺、握、购、忱、撕、毁、撤、拆、键、刊、署、炼、昼”;理解“渺小、关键、署名、提炼、掌握、热忱、不分昼夜、隐姓埋名、不假思索、欢欣鼓舞、熠熠生辉”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这些语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板书课题,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课文,看看这是又一个“赤子情怀”的故事。板书课题《隐姓埋名三十年》

二、新课; 1.检查自学情况:

①从题目入手,整体把握课文

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你读懂谁隐姓埋名?为什么隐姓埋名? 把补充的内容填到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总结:有的题目告诉了我们主要事件,我们通过对题目进行补充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A出示: 渺小、热忱、掌握、采购、撕毁、关键、刊物、署名、提炼、不分昼夜、撤走、熠熠生辉

1 / 7

指名读。

这些词语中哪个字音易读错,字形易写错,提醒大家注意?词语的意思不懂? 熠熠生辉?

B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可以积累,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写一写吗?

如:不假思索、闻名于世、世人瞩目、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毫不犹豫、欢欣鼓舞、心甘情愿、不折不扣、默默奉献等

这些词语中有没有意思不明白的? C课堂小练习听写所学词语 形近字组词

忱( )撕( )暑( )练( ) 枕( )嘶( )署( )炼( ) 蜜( )瞩( )艰( )撤( ) 密( )嘱( )坚( )澈( )

文中有三个“不”字打头的四字词语:不假思索、不折不扣、不分昼夜,你还能写出几个吗?

填空:

()的科学技术( )的使命( )地说 ()的待遇( )的承诺( )地接受

饱受帝国主义欺凌一百多年的祖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原子弹,中国人民怎能不欢欣鼓舞呢?

这句话用什么修辞方法?( ) 把它变为陈述句: 2.初读课文,捋清层次

(1)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王承书怎样隐姓埋名?围绕隐姓埋名写了她几件事?分别在那些自然段中?简单概括写的是什么事?

①第一次放弃名利,为建设新中国毅然回国。(4——8自然段)板书:放弃名利,毅然回国

②隐姓埋名,艰苦工作,迎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2——17自然段)板书:

2 / 7

艰苦工作,爆炸成功

(2)其他段落写什么?简要概括写什么?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坚定承诺,为研制原子弹隐姓埋名。板书:坚定承诺,隐姓埋名

第三部分(第9—11自然段):果断受命,解决提炼浓缩铀技术难题。板书:果断受命,解决难题

第五部分(第18自然段):熠熠生辉,中华优秀儿女美名永放光彩。板书:熠熠生辉,英名永存

3.学习

1、3段

王承书为什么要隐姓埋名?她是怎么做的?你觉得哪让你最感动?自学,体会。 (1)“我愿意!”王承书不假思索地说出这三个字,声音不高,却十分坚定。 ①抓:不假思索:不假思索:假,凭借。用不着想。形容反应敏捷,或极为熟悉而不需要动脑筋。也作“不加思索”。“不假思索”表现出她的果断和坚定。感受到王承书敢于放弃个人名利的勇气和决心。

朗读,读出王承书态度的坚决。

②联系

1、3自然段,再谈谈对不假思索地说我愿意的感受。 重点体会

你将不能再出席任何公开会议,更不能出席国际会议。你愿意隐姓埋名工作一辈子吗?

引导学生体会“隐姓埋名一辈子”对于一位闻名于世的科学家多么的不易。 朗读:而王承书却不假思索地说—— 你感受到什么?

意味着从此放弃自己熟悉而喜爱的专业,从此放弃科学家应有的学术待遇和荣誉,从此放弃一切名利,而不能像其他领域的功臣那样面对鲜花与掌声;不管为国家做出多大的贡献,自己的名字也不会为人所知。

引导学生体会:指出她从此放弃了一切名利:高规格的待遇和荣誉,无数次的鲜花和掌声,而这是需要有极大的勇气的。

朗读:而王承书却坚定地说—— 你又感受到什么?

3 / 7

难怪作者赞叹到:放弃名利,对于一般人尚且需要很大的勇气,更何况是早已闻名于世的王承书呢!

你又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出这句话是作者对她这一表态的高度评价,指出闻名于世的王承书勇气非凡,不愧为“淡泊明志”的典范。

朗读

③分角色朗读

为了祖国的强大,王承书毅然选择放弃一切名利,让我们再回到那令人感动的场景,再一次感受不假思索背后的精神的伟大。

(2)这对王承书也是难题,因为在她原来的研究领域中,没有涉及这个难题。再加上国外封锁,更是困难重重。从事这项工作,一切要重新开始。这需要极大的牺牲自我的极大勇气!但王承书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使命。

引导学生体会:完成这项任务困难重重,面临巨大的挑战,必须放弃自己已经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的研究,重新开始。

教师引导:为了祖国,王承书不但选择放弃一切名利,而且还无条件放弃了自己已取得的一切研究成果,这对一个科学家是多么难能可贵。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感受她为国献身的精神。

4.质疑:学到着,你们有什么疑问? 学生可能会问:这篇文章第一次放弃名利与隐姓埋名之间有什么关系?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

5.布置作业: 读书、思考:

①王承书做到了隐姓埋名吗?她接受任务后是怎样工作的?

②文中哪些段落讲述了王承书“第一次放弃名利”?写这件事与写她“隐姓埋名”有什么关系?

③读了她的这些事迹,你有怎样的感触?(可把你的感受写一写,再与同学们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整体把握:

上节课,同学们学习了课文的

1、3段。通过学习,你觉得王承书是个怎样的人?

4 / 7

(爱国,对祖国无比忠诚,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人。)

二、新课:

王承书是怎样隐姓埋名工作的?你从哪感受到她是一个不记名利、忠于祖国,无私奉献的人?默读课文思考。画出重点语句,谈自己的感受。

1.变序教学,学习第四段: (1)学习12自然段:

出示:从此,王承书从国内、国际的物理学术殿堂消失了;从此,她再没有在国内外任何学术杂志上发表过论文;就是在我国内部保密刊物和工作报告中,她也不署名,实现了自己隐姓埋名的承诺。

引导学生体会这个长句,两个“从此„„”及“再也没有在国内外任何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就是在我国内部保密刊物和工作报告中,她也不署名”看出她言必行,行必果,诚而有信,决不食言。

(2)学习

13、14自然段:

王承书又是怎样带领大家攻克提炼浓缩铀技术难关的呢? 引导学生从三方面:

①从没有接触过提炼浓缩铀技术。(抓重点词句) 出示语句:

虽然王承书从没有接触过提炼浓缩铀技术研究领域,但她决心凭着自己坚实的物理学术功底,和大家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攻克这个难关。

引导学生体会面对困难,她以极大的热情,迎着上。 朗读,读出她克服困难的决心与信心。 ②复杂的计算(体会数据作用、展开想象) 出示:

研究这项核心技术,需要进行大量的复杂的计算。为了获取精确的数据,她和同事克服设备简陋的困难,一下一下地敲打计算机的键盘。这种枯燥繁重的工作,她和同事不分昼夜干了一年多,仅获得的有用的数据,就装满三个抽屉。

引导学生体会,为了取得数据,王承书带领大家克服困难, 艰苦奋斗。通过

不分昼夜:昼,白天。不分白天和黑夜。常形容做事不停歇,从早到晚都在干。

5 / 7

数据:“一下一下、一年多、三个抽屉”看出大家没日没夜地勤奋工作。 读语句。

展开想象。读语句,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读语句。

③舍小家,为国家(角色换位) 出示:

她瘦弱而刚毅的身影,闪现在实验室和工厂,闪现在大西北的戈壁滩上。有时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回到北京,她也几乎没有时间和家人团聚,看看自己心爱的正在上小学的儿子。

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感受到什么? 为了国家,没有时间顾小家。

质疑:同学们,学到这,你有什么疑问?(王承书为什么能这样做?难道她不想自己的家吗?„„)

角色扮演,体会人物复杂内心:

哪位能回答?引导学生站在王承书的角度思考:(我非常想自己的家,想自己的还不能照顾自己的孩子,想知道他的学习成绩怎样,想自己的丈夫,想为他们做饭、洗衣,做一个贤妻良母。多在家呆一天、多看一眼自己的孩子都好。但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我不能耽误一天。)

教师激情:从接受任务到成功爆炸原子弹,三年多的时间,一

千多个日日夜夜,王承书想的是国家,念的是原子弹,惟独没有了自己,没有了自己的小家。你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

④朗读

13、14自然段。 (3)学习

16、17自然段。

教师引读;1964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个国庆节后半个月,刚刚平静的****又沸腾起来。——(学生读)

这原子弹的爆炸对中国有什么重要的意义?(看原子弹爆炸图)

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王承书也抑制不住心头激动,不禁热泪满面。此时此刻,她又是怎样实现她隐姓埋名的誓言?——(学生读)

(4)小结:在这一段中,作者怎样让我们感受到王承书的爱

6 / 7

国情、赤子心?(作者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让我们了解到她为完成自己承担的使命作出了巨大的奉献。)

2.学习第2段。以读为主

教师提问:她这样做是一时激动吗?你从哪读懂的? (1)指名读。

(2)“第一次放弃”与“隐姓埋名”有什么关系?这段可不可不写?

这是插叙。引导学生体会出,对祖国的爱,使得她不记名利,不要小家,无私奉献。对祖国的爱是她行动的基础。不可以删去。

3.齐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1)齐读最后一段。这段写什么? (2)板书:熠熠生辉,英名永存

(3)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位共和国的英雄。看图 总结全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①这篇文章主线鲜明,重点突出,在顺叙中有插叙,在记叙中有议论,饱含作者的深情,读着令人产生共鸣。

②学习王承书的爱国与无私奉献的精神。

7 / 7

《隐姓埋名三十年》教学设计

隐姓埋名三十年教学设计

《隐姓埋名三十年》教学设计

《隐姓埋名三十年》教学设计

隐姓埋名三十年

隐姓埋名三十年

隐姓埋名三十年

隐姓埋名三十年 第二课时修改稿

《隐姓埋名三十年》教学反思

隐姓埋名三十年教学反思

《隐姓埋名三十年》教学设计2课时
《《隐姓埋名三十年》教学设计2课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