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外国教育史简介

发布时间:2020-03-02 22:45: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章 史前时代的教育

1.研究史前时代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答:原始社会是没有文字的时代,对原始社会的研究,只能依靠古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等多种学科所提供的材料。

2.述评关于教育起源的几种的主要观点。

答:(1)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沛西能

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化过程,认为动物界亦有教育,教育起源于生物冲动,将教育看做是扎根于本能行为和种族生活的天生、自发的表现。 评价: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它的提出虽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但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仅仅着眼于外在行为,未能从内在目的的角度来论述教育的起源问题,未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和动物养育行为之间质的差别,把教育的起源问题生物学化。

(2)心理模仿起源说:美国孟禄

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公社中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

评价:这种观点实质上和生物起源说无本质差别。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的话,那么这种“无意识”模仿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不是后天的,即时本能的,不是文化和社会的。

(3)劳动起源说:这种观点是十月革命后苏联的一些教育史和教育学家的观点,尤其是苏联米丁斯基,该学说以恩格斯的著作为依据

认为教育从人类生产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时候就开始了。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延续,就必须把生产经验和技能在劳动中传递给新生一代,教育就是基于生产的需求、基于人类生存而生产的。同时认为,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特点之一就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的语言为条件的。语言和教育都是同时在劳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论述史前教育的主要特征。

答:(1)对教育无阶级性,教育权平等,对儿童实行公有公育。

(2)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

(3)教育尚未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

(4)教学方法是口耳相传

第二章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

1.论述学校产生的原因、条件及世界上最早的学校。

答:学校教育史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仅仅是奴隶主阶级为维护自己政权的需要而设立的。

剩余产品的出现、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间接经验的积累,文字的产生,是学校产生的三个条件。

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宫廷学校是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学校。

2.述评东方文明古国教育的概况及其在世界教育史上的地位。

答:古代东方国家最早的学校类型主要是宫廷学校、寺庙学校和文士学校等,学校也开始有了专职教师、固定的学生和专门的教材。但教师职业不稳定,尤其在初期的学校中,教师专门化程度较低,主要以祭祀、官吏和文士为师;大多数学校设施简陋,进行个别施教,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形式;教育内容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但宗教色彩浓厚;教学方法注重书写和背诵,体罚盛行。

3.古埃及学校有哪些主要类型?古埃及教育对西方教育有什么影响?

答:宫廷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僧侣学校。

古埃及文化教育通过希腊化对西方文化教育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影响。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对西亚腓尼基字母的产生发生过重大的影响 国文字,如英文,发文,意大利等。

希腊的数学、科学、宗教和神话很多是从古埃及传入的

4.简述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教育在世界教育史上的地位。 影响希腊文字,古代希腊文字又衍生出拉丁文,从希腊文和拉丁文衍生出各

答:亚述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历史是悠久的,甚至可能早于埃及,或至少与埃及同时有了学校的,是人类最初的学校教育的摇篮。

5.种姓制度对古印度教育有什么影响?

答:种姓制度是保护贵族剥削阶级的工具,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种姓制度以及婆罗门权力高于一切是一度文明发展的突出特征之一,印度历史上的一切思想形态、教育组织等无不打上这一烙印。古代印度的教育就是以维系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的。在四个种性制度中,婆罗门垄断了文化和教育的特权。其他种性不得从事教育活动,首陀罗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

6.简述古印度的“古儒”学校。

答:公元前8世纪,出现了一种办在家里的婆罗门学校,统称“古儒学校”。在此类学校中,教师被称为“古儒”。儿童学习的内容主要为《吠陀》。古儒学校的课程内容以神学为主,但涉及广泛的知识领域。在古儒学校了,体罚是常用的手段。

7.佛教教育和婆罗门教育有什么不同?

答:婆罗门的教育视为了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教育对象主要是贵族种姓的子弟。佛教的教义是为了宣传众生平等。所以广大劳民人民成为信徒,扩大了教育对象。婆罗门教育内容主要是《吠陀》,教育机构主要是古儒学校,而佛教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佛教经典,寺院成为主要的学习场所。

8.古代希伯来人的教育与古代东方其他各国的教育有什么不同?

答:古代希伯来的教育不同于古代东方其他各国教育的地方是其浓厚的宗教神学气氛。以教育儿童接受“上帝”为开端,要求儿童一开始就要服从、信奉、敬畏上帝;注重品德培养胜于传授知识,尤为注意培养儿童谦逊、节制、仁慈和诚实的品质,各种形式的教育目的都是为了向学生灌输神学知识了律法伦理。在希伯来人看来,掌握世俗知识的目的在于为宗教神学服务。无论是其前期的家庭教育还是后期的学校教育,都极不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对人文知识的传授。

第三章古代希腊教育

1.简述古代希腊教育发展的主要阶段。

答:古代希腊文化教育的发展大致通常划分为荷马时代、古风时代、古典时代和希腊化时代四个历史阶段。

2.试比较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并分析其成因。

答:相同点:都是为奴隶主统治服务的,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和政治色彩;学校教育已脱离生产和生活过程,成为一项专门的活动;在战争频繁地

奴隶制时代,都重视军事和体育。

不同点:斯巴达,教育被视为国家的事业,因而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注重军事教育而忽视文化教育;品格教育强调集体性压抑个性;重视

女子教育。

雅典,倡导并践行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构有私立和国立两种,制度化程度较高;教育和生活紧密结合;不重视女子教育。

成因:由于二者的地理环境、政治和经济制度以及民族传统的差异决定的。

3.雅典的旧教育和新教育有什么区别?

答:新教育时期最重要的变化时职业教师——“智者”的出现,当时雅典实行的是民主政体的制度,雄辩家是政治生活的主角,因此青年需要接受

4.简述希腊化时期雅典本土和亚历山大里亚教育的变化。第二:中等教育,由单纯的军事体育训练改为一种军事和学园教学结合的教育,埃弗比

第三:高等教育方面,亚里士多德所创办的吕克昂学园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的高等学府

而著称于世,此时又出现了很多学园,有了明显的发展。

亚历山大里亚城的博物馆具有大学的性质,很多青年来此次学习。

5.简述毕达哥拉斯的非功利教育价值观与和谐发展思想对后世希腊教育思想的影响。

答:毕达哥拉斯的非功利教育价值观与和谐发展的思想对后来希腊教育思想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黑格尔说毕达哥拉斯是希腊的“第一个民众教师”。他不是一个政治上的立法者,而是一个以教师为业的公众教师。首先,他的学说不仅以说服人

为满足,而且要安排人的整个道德生活。其次,他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引进了数学,把数学交给希腊人。他与她的学生所从事的数学的教学和研究促进了人的思维能力的提高。

6.简述智者对西方文化教育的主要贡献。

答:第一:智者关心社会政治和人的道德问题,希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人和社会的变化是从智者开端的。

第二:智者的活动适应了当时希腊社会的需要。

第三:智者们致力于文法、修辞、逻辑的研究和教学,使这三门学科得以建立和发展,并成为此后2000多年西方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7.普罗塔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思想评述。

答: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被黑格尔认为是一个伟大的命题。但普罗塔格拉仅仅停留在承认感觉的矛盾上,并把这种因人而异的矛盾当做真理、当做衡量万物的尺度,就必然走上了否定客观真理的道理。

8.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思想评述。

答:“美德即知识”是他的道德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即道德与知识的同一性问题。这个命题表明,美德的本性是知识,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

是同一的。在他看来,无人自愿为恶,人们由于无知才做错事。“美德即知识”明确肯定了理性知识在人的道德行为中的决定性作用。这就在

古代希腊以致整个西方哲学中首次建立起一种理性主义道德哲学,赋予道德价值以客观性、确定性和普遍规范,对后来西方伦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他成为著名教育思想家的先驱。

9.苏格拉底方法的述评。

答: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提出了他著名的教学法——“苏格拉底方法”。即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

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题甚至辩论的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由于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因此苏格拉底也被人们称为“产婆术”。这是一种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和推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0.简述苏格拉底在西方教育史上的地位。

答:苏格拉底将哲学的主题从自然转到人,并促使古希腊的哲学、科学和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他一方面和智者一样顺应历史潮流,主要

研究社会和人的问题,特别致力于伦理道德问题;另一方面,他坚决反对智者的感觉论和怀疑论,反对他们的相对主义,大力提倡理性。他提出的“美德即知识”揭示了道德与知识的同一性,他的苏格拉底方法被视为后世西方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渊源。在苏格拉底的影响下,他的弟子柏拉图和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构筑了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和教育体系,开创了古典希腊文化和教育的最光辉灿烂的全盛时期。

11.简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

答:柏拉图以其社会政治观为基础,在《理想国》一书中,构建了一个培养“哲学家”和军人的教育体系,其中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

(1) 论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柏拉图主张教育从幼年开始,教育内容主要是讲故事,并且要慎重地选择故事材料。初等教育分为音乐教育和

体育,用体育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同时柏拉图也注意到游戏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2) 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到了14岁的少年可以进入体操学校学习3年的体育。17~20岁的青年人除了继续接受音乐教育外,还应学习初

步的科学知识,包括算术、几何、天文。一般到了20岁,少数优秀人继续深造,开始学习哲学。学完5年,还要取得实际工作的经验。这样到了50岁,他们就可以成为最高统治者——哲学王。

12.柏拉图在晚年的《法律篇》中教育观有什么变化?

答:他在《法律篇》这篇作品中所反映的教育观发生了下述变化:第一,由选举产生专门负责教育的官员,任期5年,其在新制度中占有特殊重要

的地位;第二,对学校的兴建和专职教师都有了明确的规定;第三,更具体地规定了早期教育的步骤和内容;第四,首次提到了强迫教育,规定所有公民的孩子到一定年龄必须接受学校教育;第五,详细介绍了埃及人“寓学习于游戏”的经验,同时也对儿童实行更为严格的管理;第六,在课程设置上,取消了哲学课程,最高级的课程有3门,即算术、天文和几何。

13.简述柏拉图在西方教育史上的地位。

答:柏拉图的教育学说吸收了当时希腊城邦尤其是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经验,并以自己的理念论哲学为理论依据,建立起恢宏博大的教育思想

体系,几乎涉及教育领域中的所有重要问题:国家负责办理教育;论述了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到中高等教育各阶段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确定了“四艺”;提出重视女子教育及男女平等的教育思想。柏拉图的教育学说对后世西方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西方教育学说的重要思想渊源。

14.简述亚里士多德教育观点的基本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讨论教育问题,重视城邦对公民的教育作用,他的政治学被称为“教化伦理学”。

(1) 伦理学和教育:

(2) 政治学和教育:他深刻认识到教育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只有公民品德良好,城邦才是良好的。良好的城邦必须建立在每个公民都具有

良好的品德的基础上,整体的善事从每个个人的善而来的,因此他十分重视教育的问题。

(3) “白板说”与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人的灵魂正如一本空白的书,所以能接受对象知识。

(4) 形式——质料说、潜能——实现说与人的发展观:人的发展是一个有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过程,由潜能变为实现的条件就是教育。 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第一,他首次提出教育必须适应自然的思想。第二,他是后世“外铄论”和“内发论”两大思潮的渊源,,论证了以美育为重点的德智美和谐发展的思想。第四,他所倡导的自由教育对西方后世的精英教育亦有重要影响。

15.简述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观。

答:

17.论古代希腊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的地位。

答:古希腊教育是西方教育的源头和开端。

第四章古代罗马的教育

1.简述古罗马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的地位。

答:

2.简述共和后期的文化冲突与交融及其对罗马教育的影响。

答:罗马征服意大利后,经过长期的政治统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意大利逐渐罗马化,另一方面罗马也吸收了外来文化,尤其是被希腊文化所吸引。罗马人在吸收许多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独特的拉丁文化。在以希腊文化为主体的外来文化与罗马固有的传统文化冲突的过程中,罗马的学校教育逐渐发展起来,最早的学校几乎是外国语学校,教师是希腊人用希腊语教学,教材也是希腊人的作品,后来罗马人建立起拉丁文法学校和拉丁修辞学校,用本民族语进行教学。因此,罗马教育不是希腊教育的简单继承。在文化冲突与交融的过程中,罗马逐渐创造性地发展期具有本民族特点的学校教育。

3.罗马帝国时期教育制度的发展有什么新的特征?

答:国家重视发展教育,逐步建立了一套为帝国统治服务的国家教育制度:第一,学校承担起培养各级官吏的任务。第二,罗马皇帝在罗马本土和各行省鼓励兴办学校。第三,教师的工资一部分由国家支付。第四,皇帝采取了一些控制教育的措施,包括对建立学校的控制和对教师的监督。

4.简述西塞罗《论雄辩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答:在西塞罗看来,雄辩家应具备的条件是掌握广博的知识还要掌握雄辩的技巧,在品德方面雄辩家必须是一个好人。对于雄辩家的教育,西塞罗非常重视天赋发挥的作用,也同时重视后天的学习和实践。练习方法有模拟演说,练习写作。

西塞罗积极倡导雄辩家教育,并使雄辩家成为有教养的人的标志或代名词。昆体良继承并发展了他的雄辩家教育理想以及关于天性与教育的思想。

5.简述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答: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最高道德修养的演说家。作为一个雄辩家,具有广博的知识与一定雄辩才能固然重要,但高尚的德行比出色的雄辩才能更为重要。对于雄辩家的教育,雄辩家的培养分为家庭教育、初级学校、文法学校及雄辩术学校四个阶段。倡导因材施教,十分重视教师的作用,坚决反对体罚。这本书,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专门研究教育理论的著作。

6.昆体良教学法思想评述。

答:教学法思想:教师应德才兼备、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因材施教、反对体罚学生、教师要俯就学生的能力、启发诱导和提问解答、防止学生疲劳过度。

在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的教育家中,就教学法而言,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人像昆体良那样给后代以深远的影响。人文主义者和夸美纽斯因为有了昆体良而启发了思想、增长了智慧;昆体良因为有了人文主义者和夸美纽斯而得以被人类所赏识。

7.奥古斯丁教育思想述评。

答:教育目的:培养对上帝充满信仰、虔诚的基督教徒以及能为教会忠心耿耿服务的教士。教育的内容:《圣经》,也学习古典文科,“七艺”可

以作为理解《圣经》的工具。认为儿童是邪恶的重视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影响,学习《圣经》。重视青年人的伦理道德教育。

第五章西欧中世纪教育

1.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发展受到哪些重要历史因素的影响?

答:西欧中世纪教育受到封尘制、基督教会和基督教文化、新兴城市发展和阿拉伯文化在西欧的传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2.简述基督教会和基督教文化对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影响。

答:一方面,基督教会在西欧中世纪早期承担起对蛮族的启蒙教育,基督教逐渐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其世界观和教育观对中世纪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基督教会作为一个国际性的组织,在西欧中世纪举去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3.简述《本尼狄克教规》及其教育意义。

答:《本尼狄克教规》的编著者本尼狄克,共73条,规定道士必须遵守严格的教规,宣誓保持清贫、贞洁和顺从,甘心过清苦而勤勉的生活;主张修士不敛私财、辛勤劳作和读书学习。修士每天要做7次祈祷,向上帝忏悔自己的邪念和罪过,不许贪图享乐并保持谦卑。教规成为后来被所有的西欧修道院所采用,学习生活后来成为本尼狄克式修道院的共同特征。

4.简述“七艺”的内容和意义。

答:“七艺”是西方教育史上对七种教学科目的总称。“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四艺”——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合称为“七艺”,成为中世纪学校教育的科目。七艺教育延续了古代文化,并为大学的产生和发展作了必要的准备。

5.简述西方修道院制度在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答:在中世纪初期修道院成了教育的实际承担者和主要的文化中心,延续和保存了古典文化,使得基督教文化得以传播和确立。但是到了中世纪中

期以后,随着修道院数量的众多和所辖田产的扩大,修道院和教会成为藏污垢纳的地方,最终导致宗教改革的发生和基督教会的再次大分裂。

6.简述查理曼大帝的教育改革。

答:具有雄才大略的查理曼大帝深刻意识到文化建设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继续以较大热情在全帝境内鼓励教育、兴办学校、招聘学者、讲授七艺,西欧的文化从此开始缓慢复兴。首先,查理曼发起了基督教化运动,这是一个试图以武力征服为前提的基督教的一体化运动,他邀请学者参与教会的改革工作,颁布法令要求修士们学习知识以提高修养,并在教区内设立学校,让儿童学习识字阅读。再次,他还力图振兴宫廷学校。

7.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制度述评。

答:骑士制度以封臣制为基础的。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诚、勇敢、服从、贞洁、礼貌、谦逊、仁慈的骑士。骑士教育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家庭教育,进行身体的养护,和初步的宗教、道德教育。第二阶段,侍童教育阶段,将儿童送到封建贵族家里充当侍童,学习各种礼仪和弈棋、弹琴、唱歌、识字、吟诗等,此外还有宗教教育以养成对宗教的虔诚。第三阶段,为侍从教育阶段,继续学习贵族礼仪,并主要照顾主人的日常生活,并要学习武士技能。

8.简述“骑士七技”。

答:“骑士七技”是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前5项为训练一个强壮、能征善战的武夫所必需的;下棋是为了发展机智、沉着、判断情况和布置攻防的能力;而吟诗是为了培养歌颂武功、效忠领主和献媚贵妇的才能。

9.简述经院哲学及其与中世纪大学的关系。

答:经院哲学作为基督教哲学在本质上是为信仰服务的,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共相和属相、一般与个别之间的关系问题。经院哲学对中世纪教育影响巨大,它与中世纪大学的关系密切,是当时大学的灵魂。经院哲学是基督教文化的一部分。而大学又受制于教会,所以大学轻蔑自然、经验和社会现实,崇拜权威,信仰教义,这使其教学内容贫乏,与现实隔绝,教学方法繁琐、死板,充满形式主义。这些就是后世西方思想家所不断抨击的“经院习气”。

10.西欧中世纪大学述评。

答: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与城市经济的发达、阿拉伯文化的传入、经院哲学的发展和学者游历讲学的传统等都有密切的关系。著名的大学有:萨

勒诺大学,以医学见长;波隆那大学,以法学著称;巴黎大学,以神学闻名。后来中世纪大学都分为文学,法学,医学和神学四个院。管理类型有学生大学(波隆那大学)和教师大学(巴黎大学)。

11.简述西欧中世纪后期城市学校的兴起及其发展特征。

答:随着商业的发达和城市的繁荣,新兴市民的势力也逐渐壮大,他们自己设置学校提供世俗教育。有拉丁文法学校,服务于城市自由民的兴趣和爱好。也有用本族语教学的小学,教授在商业生活中所需要的读和写。发展特征:世俗性,自治。

12.简述中世纪的艺徒制及其在西方职业教育史上的地位。

答:儿童和师傅签订契约:在学期内,要绝对服从师傅的命令,不得擅离职守,保护师傅等,师傅也要不加保留得将最好的技艺传授给徒弟,向学

徒提供食宿和衣着。学业完成后,由师傅和行会鉴定其成就,获得师傅称号,可以收徒,也可以独立创业。

西欧行会的艺徒制开了西方教育史上职业教育的先河。

13.中世纪行会在发展城市教育方面的贡献。

答:行会在办学事业上也起过积极作用。行会为了本行会会员子弟能受到必要的文化教育,对于行会办学颇为热心。欧洲各国在行会的推动下,兴

办了很多学。现代德国著名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从手工业行会教育发端的。

第六章拜占廷和阿拉伯的教育

1.简述拜占廷文明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答:宽容的民族政策;拜占庭的法律史罗马传统的延续和发展;拜占庭具有东方专制特征;拜占庭文明的另一最主要的特征是人与上帝的关系。拜占庭人抱有这样的信念——人可以直接和上帝对话。由于拜占庭存在着强大的世俗政权,具有从古代继承下来的比较繁荣的城市和比较发达的工商业,并继承了希腊古典文化遗产,所以拜占庭的世俗教育发达,重视法学教育,世俗教育体系和教会教育体系长期并存。

2.简述拜占廷文明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答:拜占庭帝国成为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直接继承者,它是西方文明的一部分,又影响了近代西方文明,尤其是斯拉夫文明的形成。作为中世纪史的构成要素,拜占庭文明在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之间我了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拜占庭文明不仅与西方文明的关系源远流长,而且与东方文明联系密切。

3.试比较拜占廷与同一时期西欧教育的异同。

答:

4.试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一般特征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5.简述《古兰经》和《圣训》对阿拉伯教育的影响。

6.简述阿拉伯的教育机构“昆它布”。

7.简述拜占廷和阿拉伯文化教育在世界教育史上的地位。

《Democracy and Education》民主主义与教育,John Dewey,约翰.杜威

外国教育史简介(优秀)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外国幼儿教育史

教学大纲_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总结

外国教育史答案

读书笔记:《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复习题

外国教育史简介
《外国教育史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