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教学技能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08 08:33:43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学技能大赛教案封面设计

2014年河南科技大学教学技能大赛

申报专业 :

申报课程 : 姓

名 : 单

位 :

2014.5

推荐第2篇:教学技能培训教案0710

第一课时:教师应怎样备课?

备课是将教师已有的素质变为现实的教学能力的过程,是教师内在素质的“外化”,是教师对教材进行钻研和处理的一次重新“编码”的过程。(马上点标题下方蓝字加入教师帮,与全国近70万教师交流学习!)

一、抱定“为学习而设计教学”的目标不放松。

“为学习而设计教学”意味着不能仅仅考虑教师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畅,而是应把学习和学习者作为焦点,以教导学,以教促学。

所以在备课中要始终把握自己备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而备,是为学生学习而准备,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不是为自己好教而备。

二、狠抓“让每一堂课充满活力,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常重点。

怎样设计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呢? 首先,要把教材内容结构化。

要理解编者意图,明确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体系。按照教材体系设计教学环节。

其次,要把教材内容问题化。

巧妙的情景问题设臵,常常会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要多从学生的“兴趣”方面来设计问题,要做到三贴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再次,教材内容操作化。

我们要科学地设计一些多样化的活动,根据学生现有条件,设计一些情景或者活动方案,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实践,引导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帮助学生建构起有意义的知识体系。

要注重教学设计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关系,对于课堂出现的新的教学资源要有教育机智,不能慌,不要急,必要时要留到课后处理。

最后,把教材内容最优化。

要让学生对你的这一堂课始终有兴趣,不仅仅靠巧妙的问题设计,还要根据教学的目标任务、教材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提炼出内容的精髓,用最恰当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的眼、耳、口、手、脑都协调起来,使学生能以最少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掌握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愉悦情感,从而保持住对这堂课的长久兴趣。

三、学会“开放性、创造性”的备课,要关注社会热点。在这么多年的教学中,大家已习惯依照参考书备在备课本上备课的方法,觉得这才是备课,这确实是常规的做法。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这是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的。

所以我每位教师要学会“开放性、创造性”的备课。 1.注意热点选择的正面性。

思想品德教师运用时事热点时,应把握正确方向,多用正面、积极的事例激励学生。

如果教师上课时总是大谈消极现象,这对于是非判断、分析能力尚有欠缺的初中容易产生错觉,不利于思想品德课程德育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因此课堂教学中,消极事例应当少用、慎用、有技巧地使用。 2.注意热点选择的贴近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非常喜欢了解与自己周围有关的人和事。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若想使自己所举事例有亲近感,真实可信,除运用国内外重大事件外,要积极挖掘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这有利于使学生倍感亲切,有感染力,说服力。

3.注意热点选择的时效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因此,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是思想品德课生命力的所在。

而我们的客观世界是时刻发展变化的,特别是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学生接触到的是日新月异的变化。

所以,思品教师在选材时,要力求在时间上接近学生;在情节上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活例、有新意,并借以增添教材的时代气息,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悟、理解。

4.注意热点选择的生成性。 不少的思想品德课,社会热点的引入自然而真切,不需要教师的准备,学生便将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非常自然、贴切地引进教学中。

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关注课堂,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抓住学生在课堂中即时生成的亮点,加以运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情景赏析自主感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走进生活学以致用学后反思提高升华课后实践扩展延伸助学五环节,或者用一个故事贯穿整个课堂,或者用感悟、感受、体验、走进、实践等形成环节。

五、注意三点 1.备表情。

为人师者,必然要拥有丰富的表情。这表情只属于学生、属于课堂;不被生活的琐事羁绊而迁怒于学生,不因心情的郁闷而烦躁于课堂。

踏上“三尺之地”,心便坦然、宁静、专一。

“有一种东西,比我们的面貌更像我们,那便是我们的表情;还有另外一种东西,比表情更像我们,那便是我们的微笑”,给学生你的灿烂的微笑、真实的表情,相信他们的心灵不会寒冷,即使严寒也依然温馨。

所以我想问自己:走进课堂之前,照照心灵的“镜子”,准备好“表情”了吗?很多老师上课不会笑。

2.备语言。

教师的语言非一日之功,的确要我们费一番脑筋。特别是课前沟通语、导入语、过渡语、评价语和结束语。

教师的语言要“简约”。还记得那句广告词吗——“简约而不简单”。

简约就是一种以简驭繁,返璞归真,追求的是一种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

3.备服装。

教师的职业特点就已决定了三尺讲台不是T型台,我们不是在那儿走秀;但仍然是有要求的,整洁干净、大方得体是必须的。

要注意个人风格的,或朴实、或高雅、或活泼,有自己的个性,又不失教师的风范。

所以,想问:备课时,备好服装的“度”了吗?

第二课时:教师应怎样听课?

一、学会听课,听好课至少要做到3点: 1.课前有期待。

听课前,先了解执教者使用的教及要教的内容,先行思考并设想自己的教学方案,这样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深度及对教材的处理方式就会在听课中成为参照。

在自己的思索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难以处理的难点,或是感到自己有着特别的教学方式,听课时就会有期待,期待执教者对教材的处理与自己对比的高下,期待难点处的巧妙解法等,执教者的教学水平及知识背景就会在比较中十分明了,自己该学习什么也就十分清晰。

2.课中善于观察思考。

勤快与耐心是听课的重要素养,听课时要把自己进入到执教者的角色去思考与观察,敏感于课堂上出现的意外细节。

思考执教者每发出的一条信息与他要达到的目的,还有学生回答时的话中可能包含的各种信息可能。

判断执教者是否准确抓住学生发出的有效信息,并思考他的处理方法,判断执教者的课程意识,观察他的教学技能,吸收自己所要学习的知识,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记录下自己即兴判断与思考的成果。

3.课后写好听课小结或听课反思。

无论听到的课是优于自己的思考还是逊色与自己设计,听课后你必须要去思考,才能有所借鉴,倘若听课只是瞬间的激动,过后便罢,则不会有收获的。

听课应当看着是与自己思想的一次碰撞,从听课中了解当前教学的主导思想或是某个地方的教学特色。 而记下的自己的课堂发现与批判及自己的差距就是听课时的现场收获。

二、听课笔记应该记什么? 一记课头:

记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听课时间、地点、班级以及授课人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和所听课的类型、听课人(或代表)。

记录这些,在课后一是可以通过年龄、讲课水平对照、检查自己与授课者的优劣;二是便于同他人取得联系,听取他人对本节课的具体评价,从而检查自己对问题看法的正确性。

二记过程:

记录本节课的教学环节。

如组织教学、复习提问的形式、内容,导入新课的方法,知识传授的层次;各层次知识内容、课堂小结、习题和作业题的选配、知识的规律总结等。

三记布白:

记录授课者教学中环节与环节、知识点与知识点的衔接和转折的话语。它既是对前面所讲内容的简短小结,又是对下面所讲内容的启发。

因此,对教学环节、知识点衔接和转换过程中关键的语言,务必记清楚。这些话是主讲教师教学技能的表露。

四记时间:

记录课堂主要教学环节各占用了多少时间,以考察教学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检查授课教师是否依据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施教。

五记备注:

就是把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表述以外的、有价值的东西,以备注形式给予记载。

记载内容包括:教师演示情况,现代媒体合作及技能,学生活动人次,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次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评价,授课效果反馈等。

六记点评:

在听课过程中,对授课教师的教学组织环节、突破重点、分散难点的方法、学生的课堂反映等,听课者要及时进行思考、整理,并迅速作出反应。

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出发,用观后感的语言,把自己独到的看法、科学的改进建议等随时记录、以便综合评价所听课。

七记板书:

一堂课结束时,一幅完整的板书也显示出来。如认为板书设计有可取之处,可在最后(课末)将板书主要内容记录下来,留作参考。

八记教法:

记录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反映的教学思想,即教学方法的采用是否符合学科课程的特点,是否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是否达到了因材施教、科学育智的目的。

九记创新:

在掌握一堂课整体结构的基础上,对教师“创新点”进行记录。如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教学的新方法、创新的教学思考、独特的思维方法、教材体系的科学安排、独具风格的情感教态、幽默的语言、娴熟的教学技能等。

十记总评:

听完课后,要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教学内容熟练程度,知识层次的划分、重点、难点的处理,教学思想的正确性,教、学具的使用,板书的合理性,课堂容量,学生活动,教师的仪表、教态、语言,教学特点,教学绩效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总之,在听课过程中。

认真写好听课记录,不但有利于教师积累宝贵的教学经验,而且对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课时:教师应怎样评课?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目标是人做事的内在动因,目标越具体明确,做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越高,效率越高,反之亦然。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首先,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

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

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

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 缘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看教学思路设计。

要有思路,写文章要有思路,上课同样要有思路,这就是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

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 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

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

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

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哟效果。

我们平时看课看到有些老师课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等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析。

第二、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

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

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

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是否恰当。

1.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前面时间安排多,内容松散,后面时间少,内容密度大)或前紧后松现象(前面时间短,教学密度大,后面时间多,内容松散)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

2.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

3.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大少现象。

4.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看优中差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差等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 5.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一、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

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第二、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所以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第三、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

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第

四、教学方法的问题上还存在“四个一”。1.一讲到底满堂灌。

不给学生自读、讨论、思考交流时间,教师“讲”“灌”包打天下。

2.一练到底,满堂练。

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教师备课找题单,上课甩题单,讲解对答案,怪不得学生说:“不是灌就是串,要不就是满堂练。”

3.一看到底,满堂看。

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具体要求,没有检查,没有反馈。名为“自学式”,实为“自由式”。

4.一问到底,满堂问。

有的教师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而提的问题,缺少精心设计,提问走形式。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看板书:

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其次,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2.看教态: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

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3.看语言:

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

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

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六)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巴班斯基说:“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经济工作要讲效益,课堂教学也要讲效果。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

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即当上完课,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做以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

对一堂课的综合分析还包括从教师教学个性上分析,从教学思想上分析等。

整体评析法的具体操作,不一定一开始就从七个方面逐一分析评价,而要对所听的课先理出个头绪来。

怎样理:

第一步,从整体人手,粗粗地看一看,全课的教学过程是怎么安排的,有几个大的教学步骤。

第二步,由整体到部分,逐步分析各个教学步骤,要分别理出上面的七个内容。

第三步,从部分到整体,将各个教学步骤理出的内容汇总起来。然后再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全课的角度逐个分析评价。

推荐第3篇:《教师的教学技能》教案

《教师的教学技能》讲义

培训教师:

2014年7月16日上午8:00-12:00 1-4课时

导论 教学技能的习得

一、教学技能的含义

1、对于教学技能历来有种种不同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教学技能观:

(1)活动方式说、(2)行为方式说、(3)结构说、(4)知识说

以上几种看法其实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教学技能的性质。

2、教学技能的性质

(1)教学技能是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方式; (2)教学技能是一种富有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高级技能;

(3)教学技能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外化形式。

二、教学技能的特点

1、教学技能获得的情境性;

2、教学技能表现的默会性;

3、教学技能构成的复合性

三、教学技能的分类

1、从教学活动的过程看教学技能。

2、从教师的工作结构看教学技能

3、从教学的行为方式看教学技能

(1)教学设计的技能、(2)课堂教学的技能、(3)教学评价的技能

三、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适合自己的教学技能分类标准。

四、教学技能的掌握

1、教学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

(1)教学技能的掌握要重视“知”与“行”的联系。 (2)掌握教学技能要处理好“学”与“练”的关系。 (3)掌握教学技能要注意分析不同技能的特点。

2、教学技能的掌握需要在反思中建构。

(1)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认真的反思。 (2)教师要主动建构经验的意义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在一定的文化脉络中习得的。

3、教学技能的掌握依存于教师的整体素养。教师的整体素养包括教师的知识(包括学科取向的内容知识和实践取向的默会知识)、教师的智能、教师的一般认知能力和特殊能力。

授课日期: 2014年7月16日下午13:30-17:30 5-8课时

上 篇 教学设计的技能 第一章 把握教学内容

第一节、分析学情

教学设计师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要以“学习需要分析”作为起点。

一、了解学生状况

(1)知识 (2)情感 (3)个性心理 (4)方法和思维 (5)环境。

二、选择多种途径

(1)自然观察法、(2)书面材料分析法、(3)谈话法、(4)调查研究法、(5)测验法。

三、重视已有经验。

(1)自读示例,讨论已有经验对学生的影响;(2)交流自己遇到的实例。

第二节、研究教材

一、全面领会

1、学习课程标准

2、认真钻研教材

(1)了解教材的体系安排;(2)确定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点;

(3)通过插图、练习题等研究需要拓展的内容。

3、获取其它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二、深度解读

1、全方位把握教材内容的内在特征。

(1)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2)分析知识结构和特征;(3)分析教学的具体要求。

2、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点

(1)突出重点 (2)排除难点 (3)抓住关键

3、做好教学任务的分析

(1)自读教学任务分析两个示例 (2)教师讨论交流 (3)授课教师总结

三、精细加工

1、教材的取舍

2、教材内容的增补

3、教材内容的调整

4、教材的合理组织。

5、教材的创造性加工。第三节、确定目标

一、确定教学目标的要求

1、注意目标的纵向关系。

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2、确立“三维目标”

3、拓展目标的弹性空间

二、落实教学目标的策略

1、在“全面育人”上出成效;

2、在“结合渗透”上下功夫;

3、在“持续发展”上花时间;

4、在“突出重点”上做文章;

5、在“因材施教”上想办法。

三、陈述教学目标的技术

1、分清两类陈述的方式。

(1)结果性目标的方式陈述。(2)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陈述。

2、确定目标行为的主体

3、把握四个基本的要素:行为条件、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表现程度。

4、选好刻画行为的动词

5、说明结果产生的情形。

2014年7月17日上午8:00-12:00 9-12课

第二章 策划教学活动

第一节、安排教学事件

1、教学事件的构成

2、教与学的相互匹配

3、教学事件的变式

示范型、逻辑归纳型、逻辑演绎型、探究发现型、练习型。

第二节、创建学习环境

一、发挥情景的作用 情景的特征表现为:

1、感性因素比较丰富,具有直观性;

2、内部蕴涵主题,具有典型性;

3、可以反复感知,具有稳定性。

二、促进师生的交往

在学习环境中,积极的人际环境最为重要。

1、应答型学习环境;

2、参与型学习环境;

3、对话型学习环境

三、提供学习的“支架”

在学习者最近发展区中提供必要的经验或联系,以促进其形成适于问题解决的组织良好的经验结构。

第三节、制定教学策略

一、安排教学程序

1、按认识活动规律展开教学过程;

2、按“课”的类型确定教学步骤;

3、按教学模式安排教学程序。

二、组合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多种类型;

2、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

3、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三、选择组织形式

1、课堂教学任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2、辅助教学组织形式在实践中的发展。

3、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与创新。

四、运用教学媒体

1、教学媒体选择的基本原则;

2、教学媒体选择的程序;

3、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

五、编制练习作业

1、练习作业的功能;

2、编制练习作业的要求;

3、练习作业的编制。

第三章 拟定实施方案

第一节、理清运作思路

一、形成主线

1、自读示例《从题眼中提炼主线》;

2、讨论交流;

3、授课教师总结。

二、抓住关键

1、自学示例《草船借箭》的三种不同教学思路

2、交流讨论:说说这三种不同的教学思路的关键点在哪里?

3、上过课文的老师谈谈自己的感想。

三、适当调整

1、自读示例《针对学生实际需要调整教学重点》

2、说说你对苏霍姆林斯基的话“用儿童的眼光去看教材”是的理解

3、授课教师总结 第二节、教学设计的弹性

一、教学设计是一种“教学构想”

二、课堂是一个充满复杂性的场合

三、要有一个弹性化的教学方案 第三节、写好设计的文本

一、教学计划的类别

二、撰写教案的要求

1、要体现系统化教学设计的理念

2、应给出重要的内容信息。

3、教案的撰写可以因人而异

4、教案可以集体讨论,由教师个人编写。

5、教案的内容与形式同教学设计的具体目的与用处有关。

三、教案格式的选定。

(1)文字式 (2)表格式 (3)程序式

2014年7月17日下午13:30-17:30 13-16课时

中篇 调控课堂教学活动的技能

第一章 激发动机

第一节、激发动机的意义 第二节、学习的动力机制

一、学习需要是学习积极性的源泉

二、动机过程的模式

三、调动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第三节、激发动机的方式

一、设置刺激情景

唤起感知 引发探究 利用变化力

二、运用目标激励

三、激起内发需要

四、发挥

2 成功效应

五、引导学生参与

第二章 导入新课

第一节、导入新课的意义

一、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关注,传达教学的意图。

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好学习的准备。第二节、导入新课的要求

一、导入的要素:语言 信息 活动

二、导入的结构:引起关注 组织指引 建立联系

三、导入的原则:

目的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关联性原则 艺术性原则 机智性原则

第三节、导入新课的方式

一、做好新知识学习准备

二、采用“始前教学策略”

三、建立新旧知识联系

四、揭示矛盾引发悬念

五、开展尝试学习活动

2014年7月18日上午8:00-12:00 17-20课时

第三章 呈现教材

第一节、呈现教材的意义

呈现教材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课程与学生经验及社会生活的联系

第二节、教材呈现的要求

一、课程、教材与教科书

从不同角度界定的教材概念可以概括为:旨在构成课程而选择出来的、具有文化价值的信息性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具有教育价值的信息性素材或选择出来的具体的材料。

二、新课程的教材观

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教材是教师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的,负载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

三、创造性使用教材与教材呈现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个优秀教师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第三节、呈现教材的方式

一、联系师生的经验

二、引入“先行组织者”

陈述性组织者 比较性组织者 具体模型组织者 设置一定的问题

组织相关的素材 采用标志的技术

第四章 活动的变化

第一节、活动变化的意义

一、活动变化的意义:

二、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更准确、更有效地传递教学信息。

三、唤起学习兴趣,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

四、稳定学生的注意,并将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

五、缓解学习疲劳,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节、活动变化的要求

一、教师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

二、教师教学活动方式的变化;

三、活动变化应遵循的原则;第三节、活动变化的方式

一、多彩多姿的娇态变化 表情变化 姿势变化 位置变化

二、声请并茂的语言变化

音调变化 节奏变化 表述变化 伴语变化

三、相互配合的媒体变化

视觉通道式 听觉通道式 视听结合式 触、嗅觉通道式

四、活泼有趣的活动变化

情景式 表演式 模拟式 游乐式 操作式 商议式 参与式

五、水乳交融的组合变化

2014年7月18日下午13:30-17:30 21-24课时 第五章 反馈调节

第一节、反馈调节的意义

第二节、反馈调节的要求

一、反馈调节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二、反馈调节要以教育目标为尺度;

三、反馈调节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

四、反馈调节要讲究科学性;

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反馈、自我强化、自我调节能力。

第三节、反馈调节的方式

一、捕捉反馈信息;

二、选择强化的方式;

三、及时校正差错;

四、做好双补工作。

第六章 结束授课

第一节、结束行为的意义

第二节、结束行为的要求

一、结束结构的要素;

二、结束的基本过程;

三、结

束的操作要求。

第三节、结束授课的方式

一、进行概括总结,理清知识脉络

二、提示课后事件,做好衔接过渡

三、重视激情励志,鼓励探索创新

2014年7月19日上午8:00-12:00 25-28课时

下篇 指导学生学习的技能

第一章 讲授

第一节、讲授的意义

一、言语讲授是教师常用的、有许多优点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言语讲授并不必然导致学生被动接受;

三、重新理解“言语讲授”。第二节、讲授的要求

一、组织学生的表象;

二、联系学生的经验;

三、推动学生的参与;

四、多种方法的互补;

五、精要生动的表述。第三节、讲授的方式

一、简洁生动的叙述

概述式 例证式 譬喻式 具象式 进程式

二、清晰明确的解释;

要义式 对译式 联系式 比较式 展开式

三、有理有据的论证

分析综合式 归纳演绎式 类比式 问题中心式 原理中心式

四、动静结合的传输

讲读式 演示证明式 动作中心式

第二章 提问

第一节、提问的意义 第二节、提问的要求

一、从教师善问到学生会问

(1)、讲究问题的艺术;(2)、引向深入的理解;(3)培育问题意识。

二、从教师激疑到学生问难

(1)、设置冲突情境;(2)、接触真实问题;(3)、激励发散思维。

三、从教师操控到师生对话

(1)、提问的过程;(2)、提问的要求;(3)、提问的解答。

第三节、提问的方式

一、诱发求知欲望

(1)、情景式;(2)、置疑式。

二、获得简明答案

(1)、直接式;(2)、联系式;(3)、台阶式;(4)、追索式;(5)、点拨式。

三、引向深入思考;

(1)、对比式;(2)、引深式;(3)、解析式;(4)、综合、概括式;(5)、评价式;(6)、发散式。

第三章 讨论

第一节、讨论的意义

一、讨论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全方位多向互动;

二、讨论导致“意义建构”的一种“社会协商”;

三、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常用方法。

第二节、讨论的组织

一、小组分散式;

二、班级集中式;

三、课堂议论式

第三节、讨论的进行

一、认真选择讨论的题目;

二、精心设计讨论的过程;

三、及时做好讨论的总结。

2014年7月19日下午13:30-17:30 29-32课

时 第四章 板书

第一节、板书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板书有以下功用:

1、突出教学重点和要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2、提示教材内在联系,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造;

3、增加信息刺激的强度,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节、板书的要求

一、板书的构建及其组合:

1、板书的构建:文字 符号 线条

2、构建的组合:赋形 强调 勾连 诠释 排列

二、板书设计的步骤:

(1)、寻支点; (2)、找联系; (3)、定形式。

三、板书设计的要求:

(1)、紧扣教材,富有目的性;(2)、语言精炼,富有科学性;

(3)、书写优美,富于示范性;(4)、设计独到,富有艺术性;

(5)、言简意赅,富有启发性;(6)、条理清楚,富有系统性;

4 (7)、重点突出,富有鲜明性;(8)、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

(9)、有的放矢,富有针对性;(10)、掌握时机,富于灵活性。

第三节、板书的形式

一、强调重要意义的板书形式: 词语式 概要式 提纲式 设问式 特征式 对比式

二、凸显内在形式的板书设计:

过程式 线索式 关系式 结构式 总括式 图示式 表格式

三、寄寓深层含义的板书形式: 象征式 模拟式

第五章 演示

第一节、演示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第二节、演示的实施

(一)演示的实施:

一、演示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进行充分的准备;

2、遵循感知的规律,研究媒体的特征;

3、要重视促使经验上升,促进能力的发展。

二、演示的操作意义;

讲求实效 规范操作 贴合内容 共同参与 不断创新

第三节、演示的方式

一、提供直观经验的演示;

感知式 对比式 体验式

二、进行实验操作的演示;

推理式 析解式 模拟式 验证式 探索式

三、展现动作技能的演示;示范式 练习式

四、激发认识兴趣的演示;引趣式 激情式

第六章 学习指导

第一节、学习指导的意义 第二节、学习方式的指导

一、自主学习的指导: 明晰目标 “解放”学生 具体要求 巧妙提示 循序渐进

二、探究学习的指导: 选好课题 提供支持 相机引导 提

高素养 总结交流

三、合作学习交流:

适宜的内容 合理地分组 一定的技能 恰当的方法 相应的评价

第三节、具体学法的指导

一、学法指导的内容

(1)、完成课业方法的指导;(2)、智力活动方法的指导;(3)、调控学习活动的指导。

二、学习指导的要求

(1)、促进具体操作向内在素养的转化; (2)、重视教师教法同学生学法的配合; (3)、注意动力因素对智力活动的推动; (4)、加强一般指导和学科指导的联系; (5)强调统一要求与因人而异的结合。

三、学习指导的方式

(1)、直接型指导;(2)、渗透型指导;(3)、个别型指导;(4)、自悟型指导。

推荐第4篇:教学技能

教师的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五个方面。

一、教学设计技能

1、制订课程授课计划的技能

2、撰写教案的技能

①掌握撰写教案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②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正确把握教材的内容和重点、难点;

③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成绩好的学生,成绩不那么好的学生,例如,单摆可能对于好学生和不喜欢物理的学生讲得都一样,只是练习题难度不同)

④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

3、使用教学媒体的技能

① 掌握常规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征;

② 掌握现代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征;

4、了解学生的技能

二、课堂教学技能

l、组织教学和导入新课的技能

①建立和维持正常课堂教学秩序;

②明确意图,集中注意,创造师生交流环境;

③掌握导入的类型,选择适当的导入方式;

④合理控制导入时间。

2、运用教学语言的技能

①语调高低和语速快慢适中;

③语言简练,逻辑性强;

④语言生动、形象、优美,通俗易懂;

⑤口头表述与体态语言相结合。

3、设疑和提问技能

①设问要有针对性,富有启发性;

②设问措词精当,选择适当的设问时机;

③设问速度适中,有必要的停顿,注意学生的反馈;

4、板书技能

①板书反映教学的主要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②板书设计层次分明、简练、逻辑性强;

③板书布局合理,字迹大小适宜,疏密得当;

④板书文字书写规范,并保持适宜的书写速度;

5、讲授的技能

①讲授具有科学性、教育性、启发性和艺术性;

②掌握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应用等不同教学内容的讲授方法;

③善于引导学生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发展思维能力。

6、总结结束课程的技能

①归纳总结要简练、概括、突出重点;

②总结要使教学内容前后呼应,形成系统;

③总结要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拓展、延伸和自学。

三、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技能

l、布置作业的技能

2、批改作业的技能

3、课后辅导的技能

①能够及时回答解决学生提出的质疑;

②既进行课程内容的辅导,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四、教学评价技能

l、命题技能

2、评卷及分析试卷的技能

五、教学研究技能

1、掌握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吸取科研成果的技能

3、信息检索技能

推荐第5篇:《教育的教学技能》培训教案

中篇

第四章 活动变化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2014年4月20日

总第20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第一节 活动变化的意义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知道活动变化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什么是活动变化?

活动变化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操控、学生可感受的教学的各种形式的变化。

2、什么是变化技能?

变化技能是指老师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以及教学媒体运用等活动方式的改变和转换,以引起学生兴趣,维持注意的一类教学行为。

3、活动变化的意义是:

(1) 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更准确、更有效地传递教学信息。 (2) 唤起学习兴趣,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

(3) 稳定学生的注意,并将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 (4) 缓解学习疲劳,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2014年4月20日

总第21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第二节 活动变化的要求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知道活动变化的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言语和非言语两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传递教学信息。

教师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还包括学生吸收信息的感官(眼、耳、口鼻、皮肤)通道的变化。

(二)教师教学活动方式的变化

教学活动方式的变化包括老师的教学方法与相应的学生活动形式的变化,师生交互作用方式的变化,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等等。

(三)活动变化应遵循的原则

1、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针对不同的变化技能确立具体的目的。

2、选择变化技能时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兴趣、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的特点。

3、变化技能之间,变化技能与其化技能之间的联接要流畅,在连续性。

4、变化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

5、变化技能的应用要在分寸,不宜太夸张。

第三课时

授课日期:2014年4月20日

总第22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第三节 活动变化的方式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知道活动变化的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一)多姿多彩的教态变化

教师在课堂上的整个形象常被称为“教态”。教态是教师的仪容、神色、表情、目光、手势、言谈、举止,又包括教师的风度、气质、修养,它是教师的外部形象和内在素质的综合反映。

教态变化包括:表情变化、姿势变化、位置变化等。

(二)声情并茂的言语变化

课堂教学中“言语刺激”的变化,主要指有声言语的形式要素方面的变化,包括:

1、音调变化。

2、节奏变化。

3、表述变化。

4、伴语变化。

(三)相互配合的媒体变化

媒体的变化对学生来说即是感觉通道的改变。

1、视觉通道式。

2、听觉通道式

3、视听结合式

4、触、嗅觉通道式

(四)活泼有趣的活动变化

教学方式或教学活动的变化类型有:情景式、表演式、模拟式、游乐式、操作式、商议式、参与式。

(五)水乳交融的组合变化

第六章 结束授课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2014年5月11日

总第23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第六章第一节结束行为的意义( P98---99 )

教学目标:明白好的课堂教学结尾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具有发微烛远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如果把每一课的教学,看作是达成特定目标的一个不断展开的系列,那么,与教师的教学行为相对应,学生的学习也是一个有序发展的过程。

好的课堂教学结尾,应当从教材实际和教学目的出发,不但对课程有加深主旨的作用,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也具有发微烛远的好处。

一般要做到以下三点:

1、随机性

2、承接性

3、诱导性

结束技能的主要功用是:

⑪ 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加深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使之系统化。

⑫ 促进知识的拓展、延伸和迁移,为新知识的学习预作准备。 ⑬ 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2014年5月11日

总第24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第六章第二节结束行为的要求(P99--100 ) 教学目标:掌握结束行为的基本要求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一)结束的构成要素

作为一种教学行为方式,结束技能的构成要素和导入技能一样,包括了信息、语言和活动三要素。

(二)结束的基本过程

在结束一个课程的时候,大体经过以下阶段:

1、简单回忆。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简单回顾,整理认识的线路。

2、提示要点。指出内容的重点、关键,必要时可进一步的具体说明;点明知识内容的关系和联系,使学生了解知识结构;揭示方法,进行运用指导。

3、巩固应用。把所学知识运用于新情境,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练习和运用中巩固知识。

4、拓展延伸。有时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或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

5 因而需适当扩展课内所学的内容。

(三)结束的操作要求

1.要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围绕一课的教学目的周密考虑、精心设计,做到紧扣中心、不蔓不枝。

2.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激发学生兴趣,有助于加深和巩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3.要做到简洁明快、含蓄蕴藉、新鲜有趣、灵活多变,尽力给学生创造思考和巩固知识的机会,切不可拖泥带水、浅白直露、僵化死板。

4.要善于交错,综合地使用各种形式。

三、课堂总结

第三课时

授课日期:2014年5月11日

总第25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第六章第三节结束授课的方式(P100--102 ) 教学目标:掌握并明白结束授课的方式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一)进行概括总结,理清知识脉络

结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对一个课题形成总体印象。布鲁纳强调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结构,即学习知识是怎样相关联的。当然,对学生所学的教材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和综合并使之系统化,不能只靠结课,但结课无疑应当分担这一任务。

(二)提示课后事件,做好衔接过渡

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因此教师要通过提示和指导,为学生学习以后的知识埋下“伏笔”,实现教学活动的自然衔接与过渡。

(三)重视激情励志,鼓励探索创新

结课环节对学生进行激励,使他们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探索动机,这对学生持续有效的学习,无疑是十分必要的。教师或设置“悬念”,或留下“问题”,或引导学生进入新的活动领域,或为探索与研究指明路径,这些办法在新课程实践中已被广泛地采用。

三、课堂总结

下篇

第一章 讲授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2014年6月22日

总第26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下篇第一章第一节讲授的意义(P103--106) 教学目标:明白言语讲授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言语讲授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源远流长,从两千多年前孔子的“私学”和柏拉图的“学园”时期一直延续至今,可以说没有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曾用过讲授,也没有一个教师在教学中不愿意用言语讲授。

二、学习新课

⒈言语讲授的意义在于:

⑪组织学生已有的表象和经验,架设通往新知识学习的桥梁。 ⑫揭示概念与原理的本质,促进知识的掌握。 ⑬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发展他们的智能。

⑭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习得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⒉讨论:如何理解“言语讲授”? 交流得出:

7 ①言语讲授是教师常用的、有许多优点的教学行为方式。 ②言语讲授并不必然导致学生被动接受 ③重新理解“言语讲授”

三、课堂总结

总之,只要解决好“讲什么”和“如何讲”的问题,言语讲授并不必然就是“填鸭式”。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2014年6月22日

总第27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下篇第一章第二节讲授的要求(P106--109) 教学目标:掌握言语讲授的基本要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言语讲授的基本要求可以一言蔽之:采用“启发式”。教师应当通过言语讲授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推动他们全身心的参与,引导他们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自主地建构知识。

二、学习新课

言语讲授的基本要求可以一言以蔽之:采用“启发式”。老师应当通过言语讲授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推动他们全身心的参与,引导货位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自主地建构知识。

从教师运用策略的侧面来说,应担遵循以下的要求: 1.组织学生的表象。 2.联系学生的经验。

8 3.推动学生的参与。 4.多种方法的互补。 5.精要生动地表达。

三、课堂总结

第三课时

授课日期:2014年6月22日

总第28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下篇第一章第三节讲授的方式(P109--115)

教学目标:明白并掌握言语讲授的基本方式,并与自身教学实践对照,升华自身的教学技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讲授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传输特定的知识信息,综合地运用各种语言表达方式的一类教学行为。

教育学通常把讲授方法分为讲述、讲解、讲演、讲读等几种。

二、学习新课

讲授技能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课堂教学技能,几乎没有哪种教学活动可以离开它。

下面是以其形式表现和功用为根据的粗略分类。 ㈠ 简洁生动的叙述

叙述型讲授又可称为讲述,主要是借助主要于描摹、叙述的表述方式来传输教学信息。它运用生动具体的或直白的语言,描述现象和情景,列举数字与事例,叙述结构与过程,一般要求既清楚准确,要言不繁,又生动具体,耐人寻味。 1.概述式

9 2.例证式 3.譬喻式 4.具象式 5.进程式

㈡ 清晰明确的解释

教师用说明、解释的方法来揭示概念或原理的含义,侧重于注解、诠释、剖析与说明,一般称之为讲解,它又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要义式 2.对译式 3.联系式 4.比较式 5.展开式 ㈢ 有理有据的论证

采用一定的逻辑方法推理论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概念和原理的讲授方式。按照论证的逻辑方式不同,可以将它分为若干形式: 1.分析综合式 2.归纳演绎式 3.类比式 4.问题中心式 5.原理中心式 ㈣ 动静结合的传输

语言讲授与具体操作活动相结合,是这一类型的特点。 1.讲读式 2.演示证明式

10 3.动作中心式

三、课堂总结

下篇

第二章 提问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2014年7月6日 总第29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下篇第二章第一节提问的意义(P116--1117)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明白提问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提问技能是教师提出问题或诱导学生质疑发问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它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最常用手段之一。

问答的教学功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 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

第二, 通过回答,引导学生回忆、联系、分析、综合、概括,从而获得新知识,形成新概念。

第三, 问答能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学会怎样学习。” 第四, 提问可以使教师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与方法,为学生提供机会,激励他们提出疑问,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2014年7月6日

总第30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11 教学内容:下篇第二章第二节提问的要求(P117-- P125)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明白提问的目的和教师提问的艺术及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提问的目的是什么?

提问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从教师善问到学生会问

1、讲究提问的艺术:注重真实性、富于启发性、激发主体性、追求开放性、具有差别性。

2、引向深入的理解。

3、培育问题意识。

(二)从教师激疑到学生问难

1、设置冲突情境。

2、接触真实问题。

3、鼓励发散思维。

(三)从教师操控到师生对话

1、提问的过程:引入阶段、陈述阶段、介入阶段、评价阶段。

2、提问的要求:紧扣教材内容、难易要适当、时机要得当、要面向全体、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要灵活运用、与其他教学方式配合。

3、提问的解答。

第三课时

授课日期:2014年7月6日

总第31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下篇第二章第三节提问的方式(P125—P13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明白提问的方式及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教学提问被分为由低到高的六级水平: 一级是知识(记忆)水平的提问; 二级是理解水平的提问; 三级是应用水平的提问; 四级是分析水平的提问; 五级是综合水平的提问; 六级是平价水平的提问。 提问的方式有:

(一)诱发求知欲望

1、情境式;

2、置疑式。

(二)获得简明答案

1、直接式;

2、联系式;

3、台阶式;

4、追索式;

5、点拨式

(三)引向深入思考

1、对比式;

2、引深式;

3、解析式;

4、综合、概括式;

5、评价式

6、发散式

下篇

第三章 讨论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2014年9月7日 总第32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下篇第三章 讨论的意义、讨论的组织、讨论的进行(P132--136)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明白讨论的意义、讨论的组织方式及怎样进行讨论。

1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一)什么是讨论?

讨论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以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为话题,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意见交换、经验共享、言语交流而求得共同理解和问题解决的活动。

(二)讨论的意义

1、讨论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全方位多向互动;

2、讨论是导致“意义建构”的一种“社会协商”;

3、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常用方法。

(二)讨论的组织

1、小组分散式

2、班级集中式

3、课堂议论式

(三)讨论的进行

在讨论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抓好以下几个重要的环节:

1、认真选择讨论题目;

2、精心设计讨论过程;

3、及时做好讨论总结。

三、课堂小结

下篇

第四章 板书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2014年9月20日

总第33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下篇第四章第一节 板书的意义 第二节 板书的要求(P136--140)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明白板书的意义以及板书对教师在什么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板书技能是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文字符号、绘图或列表,以辅助知识信息传输,提示学习材料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

1、板书的划分:正板书和副板书。

2、板书的主要功用有以下几点:

(1)突出教学的重点和要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2)提示教材内在联系,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造; (3)增加信息刺激的强度,提高学习的效率。

3、板书的要求: (1)板书的构件及其组合 构件:文字、符号、线条

构件的组合:赋形、强调、勾连、诠释、排列。 (2)板书设计的步骤:寻支点、找联系、定形式。 (3)板书设计的要求:

①紧扣教材,富有目的性;②语言精确,富有科学性; ③书写优美,富于示范性;④设计独到,富有艺术性; ⑤言简意赅,富有启发性;⑥条理清楚,富有系统性; ⑦重点突出,富有鲜明性;⑧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 ⑨有的放矢,富有针对性;⑩掌握时机,富于灵活性。

第二课时

15 授课日期:2014年9月20日

总第34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下篇第四章第三节 板书的形式(P141--147)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明白板书的形式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板书是一种借助于视觉形象去传输信息的教学辅助手段,其形式是由学科的性质、教材的特点、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认识水平所决定的。

板书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照板书的运用,结合其内容和形式特点,列出以下类别:

(一)强调重要意义的板书形式

1、词语式;

2、概要式;

3、提纲式;

4、设问式;

5、特征式;

6、对比式

(二)凸显内在联系的板书形式

1、过程式;

2、线索式;

3、关系式;

4、结构式;5;总括式;

6、图示式;

7、表格式。

(三)寄寓深层含义的板书形式

1、象征式;

2、模象式。

下篇

第五章 演示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2014年10月19日 总第35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下篇第五章第一节 演示的意义 (P147--148)

16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明白演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什么是演示?

演示,是指教师展示实物、标本、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运用板书板画或数字化媒体,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和动作示范等一类行为方式。

2、演示的分类:

演示的手段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实物或模型、标本、图片、图表、图画等的演示;第二类是教师系统呈现的或随机的板书板画、多媒体课件演示、幻灯或影视等序列性的演示;第三类是进行有关事物和现象的演示实验、动作示范,它可以是单项的,也可以是多项的。

3、演示的特点: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4、演示在教学中具有以下几项主要功用: (1)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三、全课总结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2014年10月19日

总第36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下篇第五章第二节 演示的实施 (P148--15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明白演示基本要求,演示操作的要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一)演示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要有明确的目的,进行充分的准备。

2、遵循感知的规律,研究媒体的特性。(1)观察的目标越明确,感知越清晰;

(2)观察对象在背景中越突出,则越容易被感知; (3)形象与言语的结合越正确,则感知将更迅速而且完善; (4)多种器官的协同活动,可以提高感知的成效。

3、要重视促使经验上升,促进能力的发展。

(二)演示的操作要义有哪些?

1、讲求实效;

2、规范操作;

3、贴合内容;

4、共同参与;

5、不断创新。

三、全课小结。

第三课时

授课日期:2014年10月19日

总第37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下篇第五章第三节 演示的方式 (P151--156)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明白演示技能的分类及演示方式。

18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演示技能可以有多种分类,按照演示的功能和作用,分为下面几种类型:

1、提供直观经验的演示

(1)感知式;(2)对比式;(3)体验式;

2、进行实验操作的演示

(1)推理式;(2)析解式;(3)模拟式;(4)验证式;(5)探索式

3、展现动作技能的演示 (1)示范式;(2)练习式

4、激发认识兴趣的演示

这一类演示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激发动机、引起兴趣,起到使学生爱学、乐学的作用。

(1)引趣式;(2)激情式。

下篇

第六章 学习指导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2014年11月30日 总第38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下篇第六章第一节 学习指导的意义 (P157--158)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明白学习指导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什么是学习指导?

学习指导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具体学法、练习与作业等进行指导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它体现的是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在策略上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通过启发、促进、引领、指点和帮扶,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有效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2、情境的指导具有以下几个最主要的特征: 第一,教师与学生共存于教学情境中。 第

二、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第三,学生的学习要立足于自主的习得。

三、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2014年11月30日

总第39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下篇第六章第二节 学习方式的指导 (P158--164)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明白学习方式的指导有哪些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20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方式的转变旨在实现学习方式 多样化,各种学习方式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1、自主学习的指导

(1)明晰目标;(2)“解放”学生;(3)具体要求;(4)巧妙提示;(5)循序渐进。

2、探究学习的指导

(1)选好课题;(2)提供支持;(3)相机引导;(4)提高素养;(5)总结交流。

3、合作学习的指导 (1)适宜的内容 (2)合理地分组 (3)一定的技能 (4)恰当的方法 (5)相应的评价

三、全课小结:

第三课时

授课日期:2014年11月30日

总第40课时 授课教师:林泽勇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下篇第六章第三节 具体学法的指导 (P164--170)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明白学生学法指导有哪些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21 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变量,“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理论领域的重大课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必然要提出“学会学习”的要求。

1、学法指导的内容: (1)完成课业方法的指导; (2)智力活动方法的指导; (3)调控学习活动的指导。

2、**指导的要求:

(1)促进具体操作向内在素养的转化; (2)重视教师教法同学生学法的配合; (3)注意动力因素对智力活动的推动; (4)加强一般指导和学科指导的联系; (5)强调统一要求与因人而异的结合。

3、学法指导的方式: (1)直接型指导 (2)渗透型指导 (3)个别型指导 (4)自悟型指导。

三、全课总结

22

推荐第6篇: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教案汇总

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同课异构教案汇总

《秋天》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3.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型:综合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读-讨论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秋:

导入新 ,激发兴趣(由秋天的景色或秋天的诗引入)。

(二)诵秋:

1.抽一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2.学生互评;

3.老师范读,学生听(听节奏、听感情)(也可出示多媒体配乐画面);4.学生评,老师随机点拨; 5.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

6.向同桌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7.向全班同学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景的诗文。

(三)品秋:

1.以4人为一组,探究全诗。可以研究老师提示的问题,也可互问互答(出示问题); 2.汇报探究结果;

3.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由学生朗读);4.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

(四)写秋: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者画一幅画(出示音乐);2.请同学们读出自己的诗或展示自己的画;

3.请同学们伴着音乐声一起歌唱秋天 (出示配乐画面,学生齐背《秋天》)。

(五)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研讨与练习:三。

《秋天》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对诗中充满诗意的秋景进行赏析,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培养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这首诗歌是何其芳早年的作品,诗歌通过描绘不同的场景和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语言清新优美,意境清远,故确立以上三个目标。) [教学重难点]

1、调动学生情绪,让学生用心去体会诗中的美景,并用合适的语气、语调、节奏把这种意蕴表现出来。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读出诗的内涵和意韵,并逐渐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故诗歌教学中一定要抓住朗读这一环节。)

2、品味诗中一些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意思。

(初一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是有限的,故这一环节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2.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 读,能帮助理解词义,能帮助再现情境,能帮助领悟诗歌内涵,能充实认知结构,能提高语言水平。首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初读、听配乐范读、配乐试读和配乐朗读等多个步骤,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接触到全身心地投入,去感悟诗中美景;然后学生通过互助探究的形式,深入感悟诗歌的深层意韵;最后通过对美国诗人狄金森《秋景》一诗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在思想上有一个升华。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媒体出示:课题、作者姓名等,背景为美丽的秋叶图,背景音乐为《秋日私语》。 (课前就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期学生在一上课就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和积极认真的态度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精心导入:

在许多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杜甫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不过也有一些喜秋颂秋的诗章,如刘禹锡就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同学们知道哪些写秋的诗歌吗?(生说)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何其芳的《秋天》到底是悲秋的呢?还是喜秋的呢?

(用古诗词导入新课,让学生调动本身的知识储备,并了解到新的诗句,还营造了一种学习诗歌的氛围,以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赏读诗歌,领悟美感,把握作者的感情。 1.学生齐读全诗。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加以评价,并正音。

(让学生再次初步感知诗中的意境,教师发现学生预习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2.媒体播放配乐诗朗诵,并配以不断变幻着的美丽的秋景图。播放前,请学生注意朗读的语速、节奏、停顿等。

(这不仅是对学生听觉、视觉的陶冶,更是给他们的心灵以美的熏陶。) 3.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学生轻声的自由朗读。

4.请几位学生试着配乐朗读。要求读出感情。

5.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那么这首诗是悲秋的还是喜秋的呢? (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后,形成了一定的能力,这种能力如果能被他们自己清晰地意识到,就能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一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四.互助研讨,感悟诗歌深层意韵。 1.媒体出示:

品味下列划线词语,并在学习小组中讨论: (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答案:形象地描绘出丰收之景。) (2)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答案:采用了拟人手法,意味隽永。) (3)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答案:既写渔船上的实景,又写了秋天的来无影去无踪。) 2.学生在小组中研讨。

3.各小组派代表参加全班研讨。

(合作精神是21世纪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这三个词的运用,是这首诗的精妙所在,学生理解了这些词的妙处,就能真正感悟到诗的精妙之处了。这也正是学习这首诗的难点,学生通过研讨、合作和探究,能解决超出他们现有能力的一些问题。参考答案可以出示,但千万不要作标准答案,只可起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五.概括提升。

1.全诗由三小节构成,三小节分别描绘了三个相对独立的画面,请给这三幅图命名。2.学生回答后,命名:“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点击相应文字,媒体出示:相应的美丽的秋景图。

(概括能力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学习本诗后,在头脑中形成了三幅生动的画面,把这些画面再抽象为三个短语又是一个提升的过程。) 六.比较阅读

媒体出示:秋景 [美国] 狄金森 1.齐读《秋景》一诗。

2.小组中讨论两位诗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之处。 3.师生共同研讨答案。

(该环节使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由意象上升到思想和内涵上,让学生意识到:同一题材的景色,可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去表现。) 七.赏读课文,领悟美感。

再次由媒体出示画面和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配乐朗诵中再次去感受诗中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意韵。 八.布置作业

1、学生课后诵读课文,并将自己的配乐朗诵录下来,教师对学生交上来的录音作品作出评价,评出名次,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在全班播放好的录音。

2、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

(语文教学的阵地不仅仅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在课余生活中轻松地去进行语文学习,让学生感知到:“生活处处有语文”。)

《秋天》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师生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一、激趣引读,诵读积累

1、创设情景,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2、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①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多媒体课件显示)

二、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合作探究: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讨论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2、图画描绘:出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 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3、研读赏析

a.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由远及近的顺序。

b.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并说说你的感受。

例:◆优美语句赏析,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吗?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4、互动释疑:学生提问,小组全班相互解决

三、联系生活,体验延伸

以故乡的秋天为生活舞台,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四、教师小结,课外拓展

1、教师小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2、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①写故乡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②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③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秋天》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来诵读诗歌,体会作者的审美情感。

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富有特征的景物来表现美的方法。

三、引导学生学会用美的语言来表现秋天的美。[设计思路]

一、单元回顾,诗情导入。

同学们。这几天,我们一起在“多彩四季”的美景中徜徉,这里有朱自清热情赞颂的《春》,有老舍笔下温晴的《济南的冬天》,还有梁衡所描绘的“紧张、热烈、急促”的《夏》,那么本单元课文里有没有对秋的描写呢?

你还知道哪些写秋天的诗词?(生背诵)

秋天,是一个富于诗意的季节。多少诗人因秋的到来而获得了灵感。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何其芳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板书课题)

二、朗读诗歌,体验美情。

1、学生试读,体验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

2、教师范读(配乐《秋日的私语》),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3、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文。

4、说说初读后,你感受到诗歌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结合生发言板书:

栖息在农家里 露珠、稻香、瓜果 秋天 游戏在渔船上 冷雾、白霜

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蟋蟀(叫声)、溪水(干涸、更清冽)、牛背笛声(远去) 诗歌每节以相似的句子结尾,构成了一唱三叹的美,同时也为我们描绘了三幅多彩的乡村秋景图。那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乡村秋景”呢?(讨论板书)

5、作者抓住了最能体现乡村秋天景色的事物来表现秋天,那么所有这些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你喜欢这首诗吗? 有感情地诵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指导朗读:停顿,节奏,轻重,缓急,语调语气

6、那么你们能将这首优美的诗歌背诵出来吗? 当堂背诵,指背,齐背

总结:秋已不在作家笔下,而在同学们心中 ,因为作者的诗已经与同学们真切的感受,尽情地体验,有感情的诵读融合在一起了。

三、挑战美诗,学写美文。

1、何其芳用独具的慧眼发现了秋天特有的美景,写出了动人的诗篇,抒发了热爱秋天的情怀。我们每一个同学同样也拥有着一双能发现美的慧眼,你注意观察过秋天的景象吗?在你眼中秋还美在何处?

2、我们不但要发现生活中的美,还要用美的语言来表现美。请用你最具感情的语言描绘你眼中的秋。

3、全班交流,评点。角度:

1、秋天特有的景物及特点

2、修辞手法的运用

3、融情于景,寓理于景

四、总结:同学们笔下的秋各不相同,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体现了美,我想,这都是由于我们受到了何其芳诗歌的美的熏陶,才有了这么耐人寻味的秋天。“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用一双慧眼去发现更多的美吧。请拿起你的笔,用心勾勒你心仪之秋。可以写一首小诗,可以来一则片段,甚至可以描一幅图画。

《秋天》教案设计5 学习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③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重点难点:

①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设计 :

一、诗情导入

秋天,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季节,很多诗人因秋的到来而获得灵感。“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是豪迈的秋,“秋风秋雨愁煞人”是忧伤的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是寂寥的秋。

秋天,有丰收的喜悦,有清淡的神韵,有深情的怀念。今天,我们就走进何其芳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

二、作者简介 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评论家,生于重庆万县(现重庆万州)原名何永芳,主要诗集有《预言》《夜歌》《夜歌和白天的歌》。(展示作者简介)

三、整体感悟

1、听录音欣赏何其芳的诗歌《秋天》。(放朗读视频、注意节奏)

2、正音(朗读时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多媒体展示:)

丁丁zhēngzhēng 肥硕shuò 青鳊鱼biān 归泊bó 寥阔liáo 乌桕叶jiù 枯涸hé 清洌liè 梦寐mèi

3、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课文。[要求]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正确划分诗歌的节奏。 C、全班加以纠正 (生读)

4、比朗读,我最棒!

A、小组内展开朗读比赛,看谁最棒!

B、班级内展开朗读比赛,看哪个小组最棒!

5、全班饱含感情齐读诗歌。

6、比概括,我能行! 《秋天》,全诗共分3节,诗人用一幅幅生动鲜明的画面,组合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充满了诗情画意。同学们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给每一节拟上一个富有诗意的小标题。 明确: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板书)

四、研读赏析

1、寻美点,我最准

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先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2、小结:三节诗向我们展示了三幅生动鲜明的画面,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何其芳的

《秋天》,真的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请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板书)(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拓展延伸

我们来当小歌手

请你把歌曲《春天在哪里》改写成《秋天在哪里》,描绘你眼中的秋天。(展示儿歌《春天在哪里》)

提示: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改写。也可根据自己生活积累改写。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改写,在班上进行交流。)

六、结束语

其实,生活中的美随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能够经常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你心中会有更多的诗情。

《秋天》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二、资料助读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三、整体感知

1.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学生勾画字词并感知语言节奏。 2.学生放声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3.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

四、合作探究

以4人为一组,探究全诗。

①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②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最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画。

五、自主赏析: 学生研读全诗,说出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并谈出理由。 学生畅谈,教师归纳: (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句中“满披”形象生动,“飘”字从听觉的角度,贴切传神地写出了幽谷的深、静。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润、形声兼具的画面。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使人满口生香,展示丰收的图画。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诗句中是拟人,将秋天视象化,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意味隽永。 (4)“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把青鳊鱼比喻成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耐人寻味。 (5)“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 (6)“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是(愉快地)劳作的形象说法,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7)“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梦寐”名作动,。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六、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提示:这两首诗在思想感情、意象组合、艺术风格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从思想感情来说都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七、课堂小结

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八、课后作业

1.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2.“诗中之秋”令人神往,“蓉城之秋”风光无限,“育才之秋”洋溢欢乐。请拿起你的笔,用心勾勒你心仪之秋。可以写一首小诗,可以来一则片段,甚至可以描一幅图画。

推荐第7篇:讲解技能教案

讲解技能教案

主讲人_xxx_ 讲解技能教案——用量变和质变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

目标 时间 分配 0'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框题知识的学习,认识到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结合起来的重要意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教师教学行为

师:通过上两次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量变与质变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进入二者方法论的学习。

好!大家请看大屏幕。

体现教学 技能的要素 复习旧知识 导入新课

启发学生思考

组织指引 自主思考

活跃课堂氛围 建立联系 引出结果

组织指引

归纳总结

学生学习行为 认真回忆 激发动机

积极思考 认真回答

积极思考

热烈讨论 积极回答

积极思考

课后复习

教学 媒体

多媒体 课件

多媒体课件与教材

多媒体

能力目标:通过本框题教学,结合方法论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联系个人和社会生活实际,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判断和指导自己选择正确行为方式的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运用相关的哲学观点,结合实际,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重视量的积累等方法论要求加以说明。

1'30” 孙子曾说:“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明代刘伯温说:“蓄

3'

极则泄,闷极则达,热极则风,壅极则通。” 师:这些话说明了什么道理呢?(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

同学回答得很不错。通过对这两句话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一切对立面发展到“极”度,就会转向“反面”,量变引起质变。” 师:既然事物的发展有一个度的限定,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大家请思考一下教材的语言故事《杰米扬的汤》(学生思考)

3'30” 学生(回答):

师:嗯!我们这则预言故事我们知道,办事情我们应该“坚持坚持适度原则”

解释什么是适度原则,以及日常生活我们应该怎样坚持适度原则?

7'39” (组织讨论)质变和量变哪个更为重要?

8'

讨论结果自然引出,要不失时机的促成飞跃。

11' 通过《愚人吃饼》的故事,分析农夫的错误做法指出索要讲述的内

12'30” 容要重视量的积累。

同学们请看一下屏幕,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大家回去认真好好复习一下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

推荐第8篇:技能大赛教案

顺境与逆境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境遇

【教学目标】

1.认知:掌握顺境与逆境含义;

2.情感态度观念: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3.运用:处理好顺境和逆境的关系,提高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我们人生中遇到逆境挫折该怎么办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1学时。 【课前准备】

把班级学生分成五个学习小组,布置任务每一个学习小组讨论研究完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哪个同学可以讲一下“过五关斩六将”,“走麦城”的典故?。 学生讲述,之后教师引导出本节课第一个任务:

任务

一、把这只青蛙放进装满冷水的锅里,然后慢慢加温会怎么样?(顺境) 把青蛙丢进沸水中,青蛙会怎么样?(逆境)

全班学生讨论,第一学习小组学生回答,之后总结出顺境与逆境的定义。

教师总结:刚开始在冷水中慢慢加温青蛙还很得意,在温暖惬意的水中悠然自得,直到感到水烫得无法忍受时,再想跃出水面却已四肢无力,欲跳不能了,最终青蛙被活活煮死在热水中。这说明在青蛙处在温水中养成了惰性,安逸的环境,容易沉溺其中,放松警惕,丧失斗志。把青蛙放在沸水中,青蛙不断向外跳,不断的努力最终脱离险境,这种突如其来的外在刺激往往能够让青蛙奋起面对,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力,从而激发了它求生的欲望。

1

顺境(青蛙在加热的冷水中):顺境是能提供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种种便利条件的环境.逆境(青蛙丢在热水中):不顺利的境遇,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 教师给出任务2:生活中顺境逆境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第二学习小组回答,学生分析出生活中顺境与逆境的优缺点以及作用。 教师总结:

生活中的顺境:例如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天生丽质,身体健康。都属于顺境。

顺境作用:顺境为我们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顺境中我们感受到安全和愉快,我们安心学习、享受生活、锻炼才智、发展能力,我们做起事来得心应手、如鱼得水。但顺境也可能产生负面作用。如果我们贪图享乐,那么长期的顺境容易使我们精神懈怠,不思进取,缺乏忧患意识,陷入盲目乐观的危险状态。

生活中的逆境:天生笨拙学习困难,家庭经济条件差,父母身体差。

逆境作用:在逆境中遇难而退,沉沦颓废,必然碌碌无为,相反,在逆境中总结经验,积极改造条件,创造条件,就会改变自己的处境,有逆境转变为顺境,终将成功,并在这个过程中磨练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己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水平。

给出任务3.我们人生中遇到逆境挫折该怎么办?(重点) 第三学习小组回答

教师:对于受挫于起点,失意于前段的黯然情结,命运会赐予它一件最妙的补偿,那就是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使他带着现实的态度,以现实的稳健步伐走下去,去履行自己的人生,去实现自身的价值。生命的好处,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才像春天吐芽一般,一点一点地显露出来。人生的魅力,在于时时可以从痛苦的阴冷角落里启程,走向花明晴光的远途,走向没有遗憾的的未来。即使千帆过尽,还有满载希冀的第1001艘船,只要心中的梦歌不灭,就不会被孤独地抛在岸边。不论在哪里,蒙受失败,都有机会从容整理行装,然后再欣然启程,这就是幸福的根蒂,也是你我永生的财富。

给出本节课最后一个任务4.逆境出人才?顺境出人才? 第四组第五组进行自由辩论。

教师总结:顺境和逆境比较,人们都喜欢顺境。因为在同等条件下,在顺境中向目标奋斗,如同顺水行舟,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使人们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但是顺境对人的事业发展也有不利因素。顺境中的宽松气氛、优越条件,易使自满自足,意志衰退。古人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对顺境消极作用的一种警诫。积极利用顺境的有利条件,避免顺境的消极影响,是大学在人生的旅途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2

在逆境中向目标前进,犹如逆水行舟,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艰辛,才可能成功。但是,逆境只是增大了人们向理想、目标前进的难度,而不是剥夺了为理想目标奋斗的权利和实现理想目标的可能性。事物常具有两面性,在逆境中向理想目标奋斗,可能会有顺境中难以得到的收获。因为,逆境的恶劣环境,对于挑战者而言,可以磨练意志、陶冶品格、丰富战胜困难的经验。

课堂总结: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型进行的,逆境与顺境的交替过程也是这样。人的一生往往是在顺境和逆境的交替中向前演进。因此,当身处顺境时,切莫得意忘形,因为顺境只是一时,不是一世;当身处逆境时,也勿悲观失望,因为只要勇于战胜逆境,顺境就在前面。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人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作业:小论文《我看人生挫折》,不少于600字。

推荐第9篇:擒敌技能教案

擒敌技能教案

科目:擒敌技能

目的:能教会大家基础的擒敌技术,掌握特殊技能,为大家在工作中遇到的处突问题提供一些帮助 内容: 格斗势

拳法组合:直拳,摆拳,肘击。 腿法组合:弹踢,前蹬,冲膝。

解脱技能:衣领被抓解脱,手腕被抓解脱。 擒敌技能:抓腕压肩,搓肘别臂。 时间:一天。

方法:讲解示范、个人体会、评比竞赛、考核验收。 要求:

1、精神振奋、姿态端正;警容严整,着装整齐。

2、动作精准熟练、作风严谨、符合条令要求。

3、语言熟练、口令清楚洪亮,组训方法灵活。

4、严格遵守队列训练场纪律、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一)格斗势 口令:“准备—格斗,停”

1、要领:两脚前后开立略宽于肩,前脚脚尖向内微扣 ,后脚脚跟与人体中轴线约成45度夹角,下额微收,目视前方,重心在两腿之间,后肘保护于肋部,后拳贴于下颌一侧,前肘距助部15公分左右,前拳略低于视线,身体正对前方。

2、要求: (1) 身体协调,保持放松状态 (2) 注意力高度集中

3、注意事项:身体自然放松,具有实战意识

4、易犯毛病及纠正方法:

(1)身体僵硬,不能保持自然放松状态。 纠正方法:做耸肩练习,使学员充分体会肩部紧张与放松时的状态;做双膝关节的颤动,使学员肢体感觉放松状态。

(2)左脚、右脚站在一条线上,欠缺稳定性。

纠正方法:在并脚站立的基础上,右脚向右横移一脚距离,再向后撤步,按动作要领完成格斗势。

(二)拳法

拳法是以拳面和拳峰为着力点,在中、近距离上对敌头、胸、腹、肋进行攻击的技法。 直拳 口令:“左(右)直拳,

1、2,停”。

1、要领:

直拳,是直线攻击的拳法,主要用于攻击敌面、胸、腹、肋部。

左直拳动作要领:在格斗式站立的基础上,左手握拳向前沿直线迅速出击,力达拳面,出拳时,小臂内旋拳心向下,转腰拧胯,身体重心微向前移动,发力后将拳沿出击路线时迅速收回。

右直拳动作要领:在格斗式站立的基础上,右脚蹬地内扣,转腰拧胯送肩,同时右拳沿直线迅速击出,出拳时小臂内旋身体重心微向前倾,力达拳面,发力后将拳沿出击时路线迅速收回。

2、要求:左直拳发力短促突然,右直拳迅猛有力。

3、注意事项:

(1)要使身体协调,充分放松。

(2)动作法力要突然,快打快收,速度快、预兆小。

4、易犯毛病及纠正方法 (1)身体僵硬,影响速度

纠正方法:在充分领会动作要领的基础上,可先分解及慢速不发力进行练习,在进行快速不发力练习,最后配合步法,完整完成动作。

(2)想增强击打力度而引拳 纠正方法:在放松的基础上,慢动作完成,做到拳面向前击打,然后逐步加力、加速,使拳在格斗势的基础上突然发动。

(3)拳到脚没到位,上下配合不协调

纠正方法:可将动作分解,向前冲拳的同时,脚前移到位,在还原,直至配合协调一致。

摆拳 口令:“左(右)摆拳,

1、2,停”。

1、要领:

摆拳是横向攻击的拳法,主要用于攻击敌头部侧面及颈部。

左摆拳动作要领:在格斗式站立的基础上,左拳从左侧沿弧线向前摆出,左肘仰起略高于肩,拳眼向下,转腰送胯,力达拳峰,发力后将左拳沿直线快速收回。

右摆拳动作要领:在格斗式站立的基础上,右脚蹬地稍向内扣,向左转腰拧胯,重心前移,右拳从右侧沿弧线向前摆出左肘仰起,微屈,拳眼向下力达拳峰,发力后,右拳沿直线快速收回。

2、要求:转体带拳摆击迅猛,击打力量大,身体重心稳。

3、注意事项:弧线击打,充分利用腰髋的拧转发力。

4、易犯毛病及纠正方法: (1)摆击过猛,力点不准 纠正方法:通过教员或配手将一目标放置其正前方,使其拳到位发力,避免过分摆击,体会腰垮的转动定位。

(2)用力击打时,头部跟着摆动

纠正方法:教导学员头部保持格斗势姿势,不能随拳的击出而将头部做同方向摆动。

(二)肘击

肘击是以肘部为着力点,在近距离对敌头、颈部及胸、腹、肋部进行攻击的技法。 口令:“左(右)肘击,

1、2,停”。

1、要领:

左肘击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身体稍向左转,随即左肩上抬与肩平,左肘弯曲约30度,身体向右转髋转体,左膝内扣,脚跟提起外摆,挥肘向右摆击,着力点与肘部,右拳护颌,目视攻击方向。击出后,迅速将肘收回,成格斗势。

右肘击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身体向左转髋转体,右膝内扣,右脚跟提起,同时右肩上抬与肩平,右肘弯曲约30度,挥肘向左摆击,着力点与肘部,左拳护颌,目视攻击方向。击出后,迅速将肘收回,成格斗势。

2、要求:转体挥肘迅猛,发力短促。

3、注意事项:注意肘部力点的部位。

4、易犯毛病及纠正方法:

为增长攻击距离,而使身体过分前探。

纠正方法:要让其保持摆拳的动作要领,身体纵轴转动略前倾。

(三)腿法

腿法是以脚掌、脚跟、脚背、小腿、胫部末端为着力点,在远距离对敌头部、躯干及腿部进行攻击的技法。

弹踢 口令:“左(右)弹踢,

1、2,停”。

1、结合动作,讲解要领:

弹踢是由下向上攻击的腿法,主要用于攻击敌下颌、裆部或持凶器的手臂。

左弹踢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右脚前垫步,重心移至右脚,右腿支撑微屈,左腿提膝上抬,大腿带动小腿,向前上方纵向弹击,脚背绷直,着力点在脚背,上体保持格斗势,目视攻击方向。击出后,迅速将腿收回,成格斗势。

右弹踢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重心移至左脚,左腿支撑微屈,身体稍向左转的同时,右腿提膝上抬,大腿带动小腿,向前上方纵向弹击,脚背绷直,着力点在脚背,上体保持成格斗势的反势,目视攻击方向。击出后,迅速将腿收回,成格斗势。

2、要点:提膝快、弹击锰、踢击准

3、注意事项:踢击突然、准确。

4、易犯毛病及纠正方法: 没有弹及、影响速度。

纠正方法:先将大腿抬起,弹动小腿向前上攻击,再逐渐形成连贯动作。 正蹬 口令:“左(右)正蹬,

1、2,停”。

1、要领:

正蹬,是直线攻击腿法,主要用于攻击敌腹部及胸部。

左正蹬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右脚前垫步,重心移至右脚,右腿支撑微屈,左腿提膝上抬,脚向前上方直线蹬击,着力点在脚跟,上体稍向后仰,并保持格斗势;目视攻击方向。击出后,迅速将腿收回,成格斗势。

右正蹬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重心移至左脚,左腿支撑微屈,身体稍向左转的同时,右脚提膝上抬,脚向前上方直线蹬击,着力点在脚跟。蹬腿时,上体稍向后仰,成格斗势的反势,目视攻击方向。击出后,迅速将腿收回,成格斗势。

2、要求:提膝上抬蹬出连贯,猛蹬快收。

3、注意事项:注意攻击力点的准确。

4、易犯毛病击纠正方法: 勾脚尖不到位,力点不准。

纠正方法:在原地练习向下蹬腿,掌握攻击点,然后,按动作要领完成动作。 解脱动作:

(一)衣领被抓解脱

动作过程:扣抓手背—上步旋压—折腕压肘。

动作要领:敌由前右手扣抓衣领时,我右手扣抓其手背;身体向右下旋转,同时左脚上步,左手顺势推压敌肘关节,右手折腕置于左腿上制敌。 动作要求:扣抓准,转体旋压推肘迅猛连贯。

注意事项:操作者折腕不得用力过猛;配手在操作者旋压推肘时应主动前俯。

擒敌动作:

(一)搓肘别臂

动作要领:由前接近,上右步至对方左侧,用右手手背插至对方左手手腕处并挑开,左手同时扣握住对方肘部,随即顺势转体成弓步,右手前插并抓握其大臂,我方右手与对方手臂成十字交叉,左手折腕控制。

(二)抓腕压肩

动作要领:由前接近,上步至对方左侧,抓握其手腕,左手迅速由对方手臂后侧穿插并抓握自己右手,随即转体将其手臂折叠,而后右手折腕控制。 要点:动作迅速有力,注意折关节,以免误伤配手。

推荐第10篇:消防技能教案

目 录

一、铁军训练科目

(一)消防铁人

1.消防铁人第一项---铺设水带………………………………………2 2.消防铁人第二项---消防障碍………………………………………7 3.消防铁人第三项---综合技能操………………………………… 12

(二)班组项目

4.地下救援操……………………………………………………… 17 5.400米初战快速出水控火操………………………………………28 6.攻坚组百米梯次进攻操…………………………………………… 34 7.攻坚组高层建筑火灾内攻操………………………………………41

二、救助技术科目

8.结绳法………………………………………………………………47 9.拉梯水平救助方法一………………………………………………61 10.拉梯水平救助方法二…………………………………………… 67 11.拉梯紧急救出…………………………………………………… 73 12.一点吊担架水平救助…………………………………………… 78 13.竖井救助………………………………………………………… 83 14.桥梁斜下………………………………………………………… 88

三、医疗救护

15.心肺复苏………………………………………………………… 95 16.止血包扎………………………………………………………… 98

1

一、铁军训练科目

科目:消防铁人第一项---铺设水带 场地:学校田径训练场跑道(训练塔一侧)

准备区:距起点线2米,2米×2米的范围内 操作区:起点至终点90米范围内 休息区:起点线一侧10米×10米范围内 课时:4个课时 人数:65—80人 器材:见场地器材设臵

教学目的:为磨炼官兵敢于吃苦、不畏艰难的决心和毅力,增强体力和耐力,实现打造铁人、铁军的目标。通过训练使大家熟练掌握本训练科目的操作程序、要领和要求,并能组织实施训练。

要求:严肃认真,刻苦训练,遵守纪律。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严防训练事故的发生。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5分钟)

1、报告:中队带队干部向教员报告。

2、下达科目 (六个要素)

2 科目:灭火技术训练

目的:通过训练使大家熟练掌握训练科目的操作程序、要领和要求,并能组织实施训练。 内容:消防铁人第一项--铺设水带 时间:4个课时

方法:由教员集中进行讲解、示范,然后分班进行训练。

要求:大家要严肃认真,刻苦训练,遵守纪律,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严防训练事故的发生。

二、准备部分(15分钟)

(一)绕足球场慢跑2圈

(二)徒手体操(四节)

1、头部运动

2、上肢运动

3、体侧运动

4、腹背运动

(三)要求

1、听清口令,动作到位;

2、严守队列纪律,保持队形整齐、规范。

三、基本部分(180分钟)

(一)理论提示

(二)讲解消防铁人第一项--铺设水带的技术动作 5分钟

1、讲解适用场合:

2、讲解场地器材:在长90m的平地上,标出起点线、终点线,距起点线10m、45m、65m、80m处分别标出器材放臵线,在起点线后立放双卷65mm水带2盘,在10m器材线上停放水罐消防车1辆,车尾与

3 放臵线相齐,车头向前,在65m器材放臵线上并排横铺65mm水带2盘,水带中部中心线与跑道中线相齐,间隔1m(如图所示)。

3、讲解操作程序及动作要领: 10分钟

消防员着灭火防护服全套(见附件,不含手套),佩戴空气呼吸器(不佩戴面罩,压力不得低于25Mpa),携直流开关水枪1支,在起点线做好操作准备,身体任何部位不得与器材接触(以下所有项目相同),准备完毕后喊“好”。

听到“开始”的口令后,消防员携2盘水带跑至消防车出水口处,将第1盘水带甩开,连接消防车出水口(已用异径接口预先接好消防车出水口,器材箱门预先开启),然后按两盘水带连接铺设的方法,打开第2盘水带,连接好水枪,将水枪放臵在水枪放臵线上。继续向前跑20m,将已打开的2盘水带各自对折(双卷,对折一次)卷起,手持卷起的水带向前跑10m,放在水带放臵线上后,冲出终点线喊“好”。

4、提出操作要求; 5分钟 (1)应按两盘水带连接铺设方法连接水带,不得同时甩开水带。 (2)收卷水带应双卷,且应进行整理, 两接口相距10cm至20cm。 (3)水带放臵时应并排立放,不得倒地。

(4)空气呼吸器为正压式,压力不低于25MPa,型号统一。操作时可不佩戴面罩。

4

5、讲解成绩评定及易犯毛病。3分钟 成绩评定:

计时从发出“开始”信号时,到消防员冲出终点线喊“好”止。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计取成绩:

①个人防护装备不齐全或擅自改动,不符合标准要求的。 ②未按规程操作的。

③两盘水带连接时出现脱口、卡口的。 ④冲出水枪放臵线后未连接上水枪的。 ⑤携水带未越过水带放臵线的。 ⑥水枪放臵未越过放臵线的。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作加时处理:

①操作过程中个人防护装备掉落并重新佩戴好的,每件次装备加10秒。

②未到出水口处提前甩开水带或水带连接时同时甩开水带的加10秒。

③水带拉直后扭圈360度的加5秒。

④水带卷收后,未收紧(在平地上标出15cm的区域,将水带立放于区域内,在水带的上部放臵5kg哑铃片,水带底部与地面接触区域超过15cm的视为未收紧)或两接口距离未在10cm至 20cm之间的每盘加30秒。

⑤水带放臵未在指定区域的加5秒。 ⑥水带放臵后倒地的加5秒。

5

(三)示范消防铁人第一项--铺设水带的技术动作要领 30分钟

1、分解动作示范:

2、连贯动作示范:

3、培训示范班的动作示范内容:

(四)消防铁人第一项--铺设水带操作的保护与帮助 2分钟

1、讲解保护与帮助的动作要领;

2、讲解如何防止训练事故。

(五)组织训练 138分钟

1、动作分解练习

2、动作连贯练习

3、竞赛测评

(六)巡视检查,纠正错误动作 ,强调安全措施 5分钟

四、结束部分 5分钟

(一)放松练习

(二)讲评

1、点评训练的情况,肯定训练效果,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作风纪律和操场秩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良现象;

2、提出下次课的训练内容,要求学员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6 科目:消防铁人第二项---消防障碍 场地:学校田径训练场 跑道(训练塔一侧)

准备区:距起点线2米,2米×2米范围内 操作区:起点至终点85米范围内 休息区:起点线一侧10米×10米范围内 课时:4个课时

人数:65—80人(实有人数) 器材:见场地器材设臵

教学目的:为磨炼官兵敢于吃苦、不畏艰难的决心和毅力,增强体力和耐力,实现打造铁人、铁军的目标,提高组织训练的能力。通过训练使大家熟练掌握本训练科目的操作程序、要领和要求,并能组织实施训练。

要求:严肃认真,刻苦训练,遵守纪律。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严防训练事故的发生。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5分钟)

1、报告:中队带队干部向教员报告。

7

2、下达科目 (六个要素) 科目:灭火技术训练

目的:通过训练使大家熟练掌握训练科目的操作程序、要领和要求,并能组织实施训练。 内容:消防铁人第二项---消防障碍 时间:4个课时

方法:由教员集中进行讲解示范,然后分班进行练习。

要求:大家要严肃认真,刻苦训练,遵守纪律,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严防训练事故的发生。

二、准备部分(15分钟)

(一)绕足球场慢跑2圈

(二)徒手体操(四节)

1、头部运动

2、上肢运动

3、体侧运动

4、腹背运动

(三)要求

1、听清口令,动作到位;

2、严守队列纪律,保持队形的整齐规范。

(四)准备器材装备

三、基本部分(180分钟)

(一)理论提示

(二)讲解消防障碍的技术动作 5分钟

1、讲解适用场合:

8

2、讲解场地器材:在长85m的平地上,标出起点线、终点线。距起点线10m、20m、30m、45m、75m处分别标出器材放臵线。在起点线放臵垫子1块,其上平放假人1具(60㎏),在10m器材线上放臵锤箱(见附件)、大锤(12LB)1把,在20m器材线上放臵水桶1只(23Kg),在30m至40m区域设圆形隧道1座(长10m、¢1.2m),在45m器材线上放臵圆锥桶1只,在75m器材线上设围墙1座(高3m、宽2.4m、厚1.8m),围墙中间设攀登绳1根(¢38㎜的粗麻绳,无结),围墙后设防保护垫1块(如图所示)。

3、讲解操作程序及要领: 10分钟

消防员着抢险救援服全套,在起点线做好操作准备。

听到“开始”的口令后,消防员跑至锤箱处,提起大锤伸入箱体内部,上下敲击各50次,完成后放下大锤,跑至水桶处,携水桶穿过隧道,绕过圆锥桶标识折返,再穿过隧道,将水桶放回原位。跑至假人处,携带假人绕过圆锥桶标识折返(不穿隧道),将假人放回原位。再向前跑至围墙处,攀过围墙,冲出终点线喊“好”。

4、提出操作要求;5分钟 (1)携带水桶、假人时,不得在地面拖拉。

(2)携带水桶、假人后应放回指定位臵,不得随意丢下。

9 (3) 绕过圆锥桶标识时,标识不得倒地。 (4)跳下围墙时,双脚应落在保护垫上。 (5)攀登围墙时注意安全着地。

5、讲解成绩评定及易犯毛病。3分钟

计时从发出“开始”信号时,到消防员冲出终点线喊“好”止。 评判细则: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计取成绩:

①个人防护装备不齐全或擅自改动,不符合标准要求的。 ②未按规程操作的。

③携带水桶、假人时,在地面拖拉的。 ④未绕过圆锥桶标识折返的。

⑤跳下围墙时,双脚未落在保护垫上的。 ⑥搬运的重物未越过器材线的。

⑦不是按上、下交叉顺序敲击箱体的(上下敲击数有一处达标,不再敲击的)。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作加时处理:

①操作过程中个人防护装备掉落并重新穿戴好的,每件次装备加10秒。

②锤击锤箱顶部或底部每少一次加20秒。

③携行水桶、假人后未放回指定位臵的,分别加10秒。 ④绕过圆锥桶标识时,标识倒地的,每次加5秒。

(三)示范消防铁人第二项---消防障碍的技术动作要领 30分钟

10

1、分解动作示范

2、连贯动作示范

3、培训示范班的动作示范内容

(四)消防障碍操作的保护与帮助 2分钟

1、讲解保护与帮助的动作要领;

2、讲解如何防止训练事故

(五)组织训练 138分钟

1、动作分解练习;

2、动作连贯练习;

3、竞赛测评

(六)巡视检查,纠正错误动作,强调安全措施 5分钟

四、结束部分 5分钟

(一)放松练习

(二)讲评

1、点评训练的情况,肯定训练效果,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作风纪律和操场秩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良现象;

2、提出下次课的训练内容,要求学员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11

科目:消防铁人第三项---综合技能操 场地:学校训练塔

准备区:距起点线2米,2米×2米范围内 操作区:起点至终点20米范围内 休息区:起点线一侧10米×10米范围内 课时:4个课时

人数:65—80人(实有人数) 器材:见场地器材设臵

教学目的:为磨炼官兵敢于吃苦、不畏艰难的决心和毅力,增强体力和耐力,实现打造铁人、铁军的目标,提高组织训练的能力。通过训练使大家熟练掌握本训练科目的操作程序、要领和要求,提高组织训练能力,并能组织 实施训练。

要求:严肃认真,刻苦训练,遵守纪律。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严防训练事故的发生。

教 学 过 程

一、开始部分(5分钟)

12

1、报告:值班员向教员报告。

2、下达科目 (六个要素) 科目:灭火技术训练

目的:通过训练使大家熟练掌握训练科目的操作程序、要领和要求,并能组织实施训练。

内容:消防铁人第三项综合技能操 时间:4个课时

方法:由教员集中进行讲解示范,然后分班进行练习。

要求:大家要严肃认真,刻苦训练,遵守纪律,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严防训练事故的发生。

二、准备部分(15分钟)

(一)绕足球场慢跑2圈

(二)徒手体操(四节)

1、头部运动

2、上肢运动

3、体侧运动

4、腹背运动

(三)要求

1、听清口令,动作到位;

2、严守队列纪律,保持队形的整齐规范。

(四)器材的准备

三、基本部分(180分钟)

(一)理论提示

(二)讲解铁人第三项--综合技能操的技术动作 5分钟

1、讲解适用场合:

13

2、讲解场地器材:

在训练塔前10m、20m处分别标出器材放臵线、起点线。在起点线上并排纵放挂钩梯2具(梯脚数起不超过第七档与起点线相齐、梯脚朝前),泡沫桶2只(16㎏),在10m器材放臵线上放臵直流开关水枪1支,在训练塔下折叠放臵已预先连接的65mm水带2盘,距离塔基不超过5m,在训练塔三楼放臵水带挂钩1个,螺旋救助绳1根(长20m、¢12mm),绳索1端系在三楼指定处,另一端系在地面水带的带口上(如图3)。

3、讲解操作程序及要领: 10分钟

消防员着灭火防护服全套,佩戴空气呼吸器(不佩戴面罩),在起点线做好操作准备。

听到“开始”的口令后,消防员将挂钩梯分别挂至训练塔2层不同窗口,跑回起点线,携带2只泡沫桶,从训练塔内楼梯上至3层,将泡沫桶放臵指定位臵。使用螺旋救助绳将第一盘水带一端拉至3层,挂好水带挂钩;再次提起泡沫桶,沿内楼梯下至地面放臵在10m器材线指定位臵,将水枪与水带相连,然后将水枪放臵于10m器材线,冲出终点线喊“好”。

4、提出操作要求;5分钟

14 ①携带泡沫桶时,不得在地面拖拉。 ②泡沫桶应放在指定位臵。

③空气呼吸器为正压式,压力不低于25MPa,型号统一。

5、讲解成绩评定及易犯毛病。3分钟 成绩评定:

计时从发出“开始”信号时,到消防员冲出终点线喊“好”止。 评判细则: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计取成绩:

①个人防护装备不齐全或擅自改动,不符合标准要求的。 ②未按规程操作的。

③携带泡沫桶时,在地面拖拉的。

④同时拿2把挂钩梯跑动、抛扔挂钩梯或挂钩梯外露钩齿超过3个(含)的。

⑤水带挂钩未将水带固定好的。 ⑥泡沫桶、水枪未越过器材线的。 ⑦水枪连接时出现脱口、卡口的。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作加时处理:

①操作过程中个人防护装备掉落并重新穿戴好的,每件次装备加10秒。

②泡沫桶未放在指定位臵的,每次加10秒。 ③挂钩梯外露钩齿每超过1个加5秒。

(三)示范综合技能操的技术动作要领 30分钟

15

1、分解动作示范

2、连贯动作示范

3、培训示范班的动作示范内容

(四)综合技能操的操作保护与帮助 2分钟

1、讲解保护与帮助的动作要领;

2、讲解如何防止训练事故

(五)组织训练 138分钟

1、动作分解练习;

2、动作连贯练习;

3、竞赛测评

(六)巡视检查,纠正错误动作,强调安全措施。5分钟

四、结束部分 5分钟

(一)放松练习

(二)讲评

1、点评训练的情况,肯定训练效果,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2、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作风纪律和操场秩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良现象;

3、提出下次课的训练内容,要求学员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16 科目:地下救援操 场地:学校训练钢塔

准备区:距起点线2米,2米×2米范围内 操作区:起点至终点13米范围内 休息区:起点线一侧10米×10米范围内 课时:4个课时

人数:65—80人(实有人数) 器材:见场地器材设臵

教学目的:使消防员掌握地下区域利用绳索救助及自救的方法,提高救助业务技能。通过训练使参训学员熟练掌握地下救援操的操作程序、要领和要求,提高组织训练的能力,并能组织实施训练。

要求:严肃认真,刻苦训练,遵守纪律。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严防训练事故的发生。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5分钟)

17

1、报告:中队带队干部向教员报告。

2、下达科目 (六个要素) 科目:灭火技术训练

目的:通过训练使大家熟练掌握地下救援操的操作程序、要领和要求,并能组织实施训练。 内容:地下救援操 时间:4个课时

方法:由教员集中进行讲解示范,然后分班进行练习。

要求:大家要严肃认真,刻苦训练,遵守纪律,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严防训练事故的发生。

二、准备部分(15分钟)

(一)绕足球场慢跑2圈

(二)徒手体操(四节)

1、头部运动

2、上肢运动

3、体侧运动

4、腹背运动

(三)要求

1、听清口令,动作到位;

2、严守队列纪律,保持队形的整齐规范。

(四)准备器材装备

三、基本部分(180分钟)

(一)理论提示

(二)讲解地下救援操的技术动作 5分钟

1、讲解适用场合:地下区域利用绳索救助及自救

18

2、讲解场地器材:

训练塔(高台7.5m)1座,训练塔底部场地长度不小于13m。(如图所示)。

预设器材

30m螺旋绳4根(救助绳2根、下降悬垂线2根)、O型安全钩16个、滑轮2个、保护绳(30m螺旋绳)1根、Ⅲ类安全吊带(全身缚带)1套、4.5m小绳11根、空气呼吸器2具。 携带器材

指挥员:O型安全钩1个、保护绳(30m螺旋绳)1根。 1号员:O型安全钩1个、4.5m小绳1根。 2号员:O型安全钩1个、4.5m小绳1根。 3号员:无器材。 预设支点及准备

19 队员保护支点4个(附图15中

7、

8、

9、10支点),安全钩 4个,4.5m小绳 4根。

支点预先制作完毕,队员将绳索及所需器材按人员位臵摆放。救助绳(双股螺旋救助绳)、动滑轮(1个滑轮、1个安全钩)、定滑轮(1个滑轮、1个安全钩)、悬垂线(双股螺旋救助绳)、1号员保护绳及

1、2号员座席悬垂身体结索和安全钩均预先制作完毕。

(注:1号支点为指挥员保护2号员支点; 2号支点为下降用悬垂线支点; 3号支点为救助绳固定支点; 4号支点为救助绳定滑轮支点; 5号支点为3号员保护1号员支点; 6号支点为救助绳第二支点。)

救助保护支点2个(如图16中

1、5号支点):安全钩 2个,4.5m小绳 2根。

20

(注:1号员保护绳延长至训练塔底部穿过1号底部保护支点,预设)

救助保护支点作用:保护和协助消防员,并传递绳语。将保护绳穿过

1、5号支点安全钩,绳头做腰结,用安全钩连接到实施搜救的消防员(

1、2号员)的座席悬垂身体结索上。

救助绳支点2个(图14中

3、4号支点):安全钩4个,4.5m小绳2根,滑轮1个。

救助绳支点作用:救助绳两个支点和中间设臵的动滑轮形成一个动滑轮组(图16),加快救出被救者的速度,减少消防员的体力消耗。

救助绳第二支点(图16中6号支点):安全钩 2个,4.5m小绳 1根。

21 救助绳第二支点作用:由4.5m小绳和2个“O”安全钩在一个固定点上形成的一个绳索拐点,改变绳索的方向,更好的发挥3号员辅助保护的作用。

下降悬垂线1根(图16中2号支点):30m绳 2根。

下降悬垂线作用:消防员利用座席悬垂身体结索下降到低的地方,悬垂线支点设臵在最上部圆的圆心的正上方,绳索下端接触到保护垫即可。

底部保护支点2个:安全钩2个,4.5m小绳 2根。

底部保护支点作用:做消防员保护绳的拐点。底部1号支点为“救出准备”时1号员保护时必须连接;底部2号支点为“搜索”时2号员必须连接,连接后2号员的保护绳发挥安全绳的作用,用于绳语联系。

3、讲解操作程序及要领: 10分钟

战斗班在起点线一侧3米处站成一列横队。

4名消防员着抢险救援服全套,携带器材。其中

1、2号员座席悬垂身体结索均预先制作完毕,挂好安全钩。4名消防员全部连接好安全绳,在起点线一侧站成一横队。

听到“准备器材”的口令后,消防员检查整理器材。检查完毕后返回原位,立正站好。

听到“预备—开始”的口令,1号员、2号员迅速佩戴好空气呼吸器,3号员利用预先设臵的穿过5号支点的保护绳,连接1号员座席悬垂身体结索左侧单股绳上,对1号员实施保护;指挥员整理30m

22 救助绳,将绳头穿过1号支点安全钩,在绳头制作腰结,用安全钩连接2号员的座席悬垂身体结索右侧的单股绳上,对2号员实施保护。

下降。1号员在平台上用安全钩将座席悬垂身体结索连接到悬垂线,锁定安全钩的安全阀;3号员摘除连接1号员的安全绳后,1号员采用座席悬垂下降的姿势,在下降就位区内就位,检查绳索连接后,按照座席悬垂下降的动作要领,采用点降的方式迅速下降到训练塔底部。(下降过程中依次踏中三个直径为60cm的圆形区域)。2号员在准备下降的时候,指挥员将Ⅲ类安全吊带(全身缚带)交给2号员携带下降,2号员与1号员按相同的动作程序和要求下降,到达训练塔底部。

搜救:1号员到达训练塔底部后,迅速解除悬垂线和连接在身上的保护绳。在2号员到达训练塔底部后,1号员协助卸下2号员携带的Ⅲ类安全吊带(全身缚带),并负责整理整齐。2号员到达训练塔底部后,迅速将自身携带的保护绳连接塔底2号保护支点,使自身携带的保护绳变为搜索救出时安全绳。1号员整理完Ⅲ类安全吊带(全身缚带)后,迅速将自身的座席悬垂身体结索的安全钩连接到2号员的保护绳上;1号员连接完毕后,2名队员迅速通过塔前的蛇形通道(如图17)到达被救者处,利用绳语向指挥员依次发出“到达发现被救者”、“救出准备”和“救出开始”信号。待裁判员确认后,方可将被救者移至训练塔下。指挥员收到信号的同时,3号员将救助绳的动滑轮迅速放下,做好救出准备。(注:绳语:拉绳1下,“到达发现被救者”;拉绳2下,“救出准备”;拉绳3下“救出开始”)。

23

救出准备:2名队员协助被救者穿戴Ⅲ类安全吊带(全身缚带)。2号员连接两根保护绳,在指挥员和3号员的配合下,沿悬垂线攀爬返回高台。2号员到达救助平台后迅速摘除悬垂线,指挥员和3号员协助2号员取下身上的2根保护绳,2号员在保护绳解除后方可卸下空气呼吸器。将救助平台上安全绳连接到自身的座席悬垂身体结索上,做好安全保护后,马上就位操作救助绳。指挥员和3号员将从2号员身上卸下保护绳,迅速放下交给在训练塔底部的1号员。1号员负责为被救者连接救助绳和2根保护绳,将3号员放下的保护绳,迅速连接塔底1号底部保护支点,并到达指定保护区域。

救出开始:当1号员到达保护区域后,举手示意“保护完毕”;2号员看到1号员示意后,发出拉绳的口令,并拉绳救出,迅速将被救者拉至救助平台。3号员辅助2号员,在第6号支点(救助绳第2支点)实施辅助操作。救出过程中由1号员与指挥员配合保护(利用腰部保护)。

退出:当被救者到达高台后,2号员与指挥员卸下被救者身上的保护绳,放下交给1号员。1号员接到指挥员和2号员放下的保护绳,

24 连接到自身座席悬垂身体结索后,沿悬垂线退出。指挥员和2号员拉保护绳协助1号员迅速返回救助平台。当1号员双脚都踏上救助平台,救助操作结束。

4、提出操作要求;5分钟

①操作前,消防员要对携带的器材进行认真检查。 ②消防员着全套抢险救援服(头盔、腰带、手套、靴子)。 ③消防员在救助平台作业时,必须连接安全保护绳。 ④消防员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操作,服从裁判员。 ⑤点降时,除双脚以外,身体任何部位不得接触墙面。 ⑥裁判示意后方可下至就位区。 ⑦安全钩必须由上往下钩。

5、讲解成绩评定及易犯毛病。3分钟

计时从发出“开始”信号时,到消防员冲出终点线喊“好”止。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计取成绩:

①(1)个人防护装备不齐全或擅自改动,不符合标准要求的。 ②(2)搜索救人时,

1、2号员未将绳索连接到底部支点的。③(3)1号员未连接2号员保护绳,救出被救者未连接保护绳的或连接错误的。

④2号员返回救助平台后,未连接安全绳的。 ⑤操作中未锁安全钩的。 ⑥没有点降动作的。

⑦操作过中程空气呼吸器未正常使用的。

25 ⑧未按规程操作的。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作加时处理:

①操作过程中个人防护装备掉落并重新穿戴好的,每件次装备加10秒。

②联系绳语错误的加30秒。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分别加5秒:

③空气呼吸器佩戴时未扣紧全部卡扣的。 ④安全钩未由上往下钩的。

⑤锁闭安全钩未将红色标记完全覆盖的。 ⑥下降就位时,消防员双脚未踏在就位区域的。

⑦下降过程中,消防员双脚未踏中踩点区域(3处,一处加1次)。 ⑧下降制动时,消防员双脚未踏在制动区域的。 ⑨1号员未在保护区域内操作保护绳的。

(1)计时从发出“开始”的口令至战斗员举手示“好”为止; (2)动作熟练,符合操作程序和要求的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三)示范地下救援操的技术动作要领 30分钟

1、分解动作示范:

2、连贯动作示范:

3、培训示范班的动作示范内容:

(四)地下救援操的操作保护与帮助 2分钟

1、讲解保护与帮助的动作要领;

2、讲解如何防止训练事故

26

(五)组织训练 138分钟

1、动作分解练习;

2、动作连贯练习;

3、竞赛测评

(六)巡视检查,纠正错误动作,强调安全措施 5分钟

四、结束部分 5分钟

(一)放松练习

(二)讲评

1、点评训练的情况,肯定训练效果,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作风纪律和操场秩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良现象;

2、提出下次课的训练内容,要求学员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27 科目:400M初战快速出水控火操 场地:学校田径训练场

准备区:距起点线一侧2米,5米×5米范围内 操作区:起点至终点400米范围内 休息区:环形跑道一侧10米×10米范围内 课时:4个课时

人数:65—80人(实有人数) 器材:见器材场地设臵

教学目的:使消防员掌握干线和支线水带远距离铺设方法,提高快速战斗展开能力,提升班组初战快速控火水平,实现第一时间展开战斗,第一时间控制火势蔓延的目标。使参训学员基本掌握操作程序。通过训练使大家熟练掌握本训练科目的操作程序、要领和要求,提高组织训练的能力,并能组织实施训练。

要求:严肃认真,刻苦训练,遵守纪律。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严防训练事故的发生。

28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5分钟)

1、报告:中队带队干部向教员报告。

2、下达科目 (六个要素) 科目:灭火技术训练

目的:通过训练使大家熟练掌握训练科目的操作程序、要领和要求,并能组织实施训练。

内容:400米初战快速出水控火操 时间:4个课时

方法:由教员集中进行讲解示范,然后分班进行练习。

要求:大家要严肃认真,刻苦训练,遵守纪律。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严防训练事故的发生。

二、准备部分(15分钟)

(一)绕足球场慢跑2圈

(二)徒手体操(四节)

1、头部运动

2、上肢运动

3、体侧运动

4、腹背运动

(三)要求

1、听清口令,动作到位;

2、严守队列纪律,保持队形的整齐规范。

(四)准备器材装备

三、基本部分(180分钟)

(一)理论提示

29

(二)讲解初战快速出水控火操的技术动作 5分钟

1、讲解适用场合:适用于远距离铺设干线和支线水带,提高快速战斗展开能力,提升班组初战快速控火水平,实现第一时间展开战斗,第一时间控制火势蔓延的目标。

2、讲解场地器材:

在长400m的场地上(可环形设臵)分别标出起点线、终点线,距起点线368m、385m处分别标出分水器放臵线、射水线。在起点线处停放一辆装备齐全的水罐消防车(有水),车头朝前,车出水口与起点线相齐,水带双卷立放于起点线上,终点线放臵标靶3个(如图所示)。

3、讲解操作程序及要领: 10分钟

战斗班在起点线一侧3米处站成一列横队。

消防员着灭火防护服全套,佩戴空气呼吸器(6.8L,≥ 25MPa,班长、

1、

2、3号员佩戴面罩,其他人员可不戴面罩),携带照明灯、个人安全绳、腰斧、呼救器,在起点线一侧站成一列横队。

听到“开始”的口令,班长持分水器跑至分水器放臵线,放下分水器后跑至射水线指挥;

1、

2、3号员分别携带65mm水带2盘、无后坐力水枪1支,跑至分水器处连接好分水器、水带(1盘)、水枪

30 (另1盘水带备用,携行至分水器放臵线),单人完成射水任务。驾驶员负责供水;班组人员共同铺设完成供水线路后,4号员负责操纵分水器,

5、6号员负责看护供水线路。

1、

2、3号员分别向3个标靶内射水,待水位达到要求后,班长喊“好”。

4、提出操作要求;5分钟 (1)班长喊“好”后,不得再向标靶里射水。 (2)供水干线水带铺设人员、方式、过程不限。 (3)个人防护装备必须穿戴齐全。

(4)水带连接前必须打开,打开水带后连接拖行的水带数不得多于2盘。

5、讲解成绩评定及易犯毛病。3分钟

计时从发令“开始”信号到班长喊“好”止。 评判细则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计取成绩:

①个人防护装备不齐全或擅自改动,不符合标准要求的。 ②班长喊“好”后,继续往标靶内射水的。 ③水带铺设、携带借助外界条件的。

④班长、

1、

2、3号员空气呼吸器未连续正常使用的。⑤分水器未放臵到分水器放臵线前的。 ⑥射水相互协助的。 ⑦未按规程操作的。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作加时处理:

31 ①操作过程中个人防护装备掉落并重新穿戴好的,每件次装备加10秒。

②标靶内水面距标准线每差1cm加30秒,不足1cm的按1cm计。 ③同时拖行3盘以上(含)已打开水带行进的,加30秒。 ④出水后水带出现脱口、卡口、爆裂现象的,每种每次加30秒。 ⑤射水时水枪手身体任何部位超过射水线,1人次加30秒。

(三)示范初战快速出水控火操的技术动作要领 30分钟

1、分解动作示范

2、连贯动作示范

3、培训示范班的动作示范内容

(四)初战快速出水控火操的操作保护与帮助 2分钟

1、讲解保护与帮助的动作要领

2、讲解如何防止训练事故

(五)组织训练 138分钟

1、动作分解练习;

2、动作连贯练习;

3、竞赛测评

(六)巡视检查,纠正错误动作,强调安全措施 5分钟

四、结束部分 5分钟

(一)放松练习

(二)讲评

32

1、点评训练的情况,肯定训练效果,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作风纪律和操场秩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良现象;

2、提出下次课的训练内容,要求学员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33 科目:攻坚组百米梯次进攻操 场地:学校训练塔

准备区:距起点线2米,2米×2米范围内 操作区:起点至终点100米范围内 休息区:起点线一侧10米×10米范围内 课时:4个课时

人数:65—80人(实有人数) 器材:见场地器材设臵

教学目的:通过训练,使攻坚组熟练掌握纵深作战时水枪阵地延伸进攻和攻坚组梯次掩护进攻等行动方法,提高相互配合和攻坚作战能力。通过训练使大家熟练掌握本训练科目的操作程序、要领和要求,提高组织训练的能力,并能组织实施训练。

要求:严肃认真,刻苦训练,遵守纪律。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严防训练事故的发生。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5分钟)

34

1、报告:中队带队干部向教员报告。

2、下达科目 (六个要素) 科目:灭火技术训练

目的:通过训练使大家熟练掌握攻坚组百米梯次进攻操的操作程序、要领和要求,并能组织实施训练。 内容: 攻坚组百米梯次进攻操 时间:4个课时

方法:由教员集中进行讲解示范,然后分班进行练习。

要求:大家要严肃认真,刻苦训练,遵守纪律。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严防训练事故的发生。

二、准备部分(15分钟)

(一)绕足球场慢跑2圈

(二)徒手体操(四节)

1、头部运动

2、上肢运动

3、体侧运动

4、腹背运动

(三)要求

1、听清口令,动作到位;

2、严守队列纪律,保持队形的整齐规范。

(四)准备器材装备

三、基本部分(180分钟)

(一)理论提示

(二)讲解攻坚组百米梯次进攻操的技术动作 5分钟

35

1、讲解适用场合:适用于攻坚组纵深作战时水枪阵地延伸进攻和攻坚组梯次掩护进攻等行动,提高相互配合和攻坚作战能力。

2、讲解场地器材: 距训练塔塔基100m处标出起点线,在起点线后一侧停放1台水罐消防车,车出水口与起点线相齐,水带双卷立放于起点线上,随车器材不低于最低配备标准,配臵的止水器、照明灯具等工具放于器材柜内,器材门预先处于开启状态。在35m处标出第一延伸点;从45m处开始利用独木桥(桥面宽:0.7-1.0m,高:1.5-2.0m,主桥长:5m,引桥长:4m)设臵障碍区;在65m处标出第二延伸点;从70m处开始利用模拟通道设臵20m烟火封锁区(高度不大于1.5m);100m处为训练塔,在训练塔二楼2个窗口外沿分别设距离外墙5m的篮球标靶2个(如图所示)。

3、讲解操作程序及要领: 10分钟

战斗班在起点线一侧3米处站成一列横队。消防员着灭火防护服全套,佩戴空气呼吸器,携带照明灯具、对讲机等器材,在起点线一侧站成一列横队。

当听到“准备器材”口令后,驾驶员做好供水准备,攻坚组队员做好操作准备。

36 当听到“开始”的口令后,第一攻坚组1号员在起点线处铺设1盘65mm水带,连接止水器及水枪,2号员铺设2盘水带,连接消防车出水口和1号员留下的水带接口,示意供水,并协助1号员,待水枪出水后向前推进。

3、4号员各携带2盘65mm水带,协助

1、2号员到35m处;3号员甩开2盘水带,协助

1、2号员延伸水带继续向前纵深到障碍区,并协力通过至65m处;4号员甩开2盘水带再次延伸阵地穿越烟火封锁区,攻坚组登上训练塔二楼向楼外5m处第一个篮球标靶射水。

第二攻坚组按照第一攻坚组操作程序,同步进行操作,梯次掩护进攻,登上训练塔二楼向楼外5m处第二个篮球标靶射水。

4、提出操作要求;5分钟 (1)所有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必须佩戴整齐,空气呼吸器呈连续正常使用状态。

(2)第二攻坚组与第一攻坚组保持3m以内的掩护距离(在水带出水口后3m处标出红色印记)。

(3)梯次掩护方法规范,第二攻坚组应使用多功能水枪,全程喷雾掩护第一组;第二组延伸水带时,第一组必须实施掩护。 (4)水带线路畅通、水枪阵地选择正确。

(5)推进过程中,延伸水带保持原有压力,泵出口压力不得低于0.5MPa。

(6)水枪手进入训练塔二楼射中目标后成绩有效。 (7)听到“开始”口令前不得接触非随身携带器材。

37

5、讲解成绩评定及易犯毛病。3分钟

成绩评定:计时从发出“开始”信号到最后一支水枪射中第二个篮球标靶止。

(1)计时从发出“开始”的口令至战斗员举手示“好”为止; (2)动作熟练,符合操作程序和要求的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评判细则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计成绩:

①个人防护装备不齐全或擅自改动,不符合标准要求的。 ②未按要求携带器材装备的。 ③延伸水带时,未相互掩护的; ④延伸水带时,甩带方向未向后打开的; ⑤没有正常连续使用空气呼吸器的。

⑥攻坚组队员未全部通过独木桥或从桥上坠落地面的。 ⑦水带掉落出桥体未重新拉回桥面上的; ⑧2个攻坚组掩护距离始终大于3m的。 ⑨两攻坚组射篮球标靶相互协助的。 ⑩未按规程操作的。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作加时处理:

①操作过程中个人防护装备掉落并重新穿戴好的,每件次装备加10秒。

38 ②第二攻坚组与第一攻坚组未保持3m以内的掩护距离(分三个区段,车至第一延伸线为第一区段,

一、二延伸线之间为第二区段,第二延伸线至训练塔为第三区段),每区段加30秒。

③泵出口压力小于0.5MPa的,每次加10秒。

④水枪、水带发生脱口、卡口、爆裂的,每项每次加30秒。 ⑤水带掉落出桥体,拉回水带时跑至桥下、桥侧操作的,加30秒。

⑥听到“开始”口令前接触非随身携带器材的加30秒。

(三)示范攻坚组百米梯次进攻操的技术动作要领 30分钟

1、分解动作示范

2、连贯动作示范

3、培训示范班的动作示范内容

(四)攻坚组百米梯次进攻操的操作保护与帮助 2分钟

1、讲解保护与帮助的动作要领;

2、讲解如何防止伤害事故

(五)组织训练 138分钟

1、动作分解练习;

2、动作连贯练习;

3、竞赛测评

(六)巡视检查,纠正错误动作,强调安全措施 5分钟

四、结束部分 5分钟

(一)放松练习

39

(二)讲评

1、点评训练的情况,肯定训练效果,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2、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作风纪律和操场秩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良现象;

3、提出下次课的训练内容,要求学员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40 科目:攻坚组高层建筑火灾内攻操 场地:学校训练塔

准备区:距起点线2米,5米×5米范围内 操作区:起点至终点20米范围内 休息区:起点线一侧10米×10米范围内 课时:4个课时 人数:65—80人 器材:

教学目的:使攻坚组队员熟练掌握高层建筑火灾火情侦察、破拆、阵地坚守、排烟放热等作战行动方法。通过训练,使参训学员基本掌握攻坚组建筑火灾内攻操的操作程序、要领和要求,提高组织训练的能力,并能组织实施训练。

要求:严肃认真,刻苦训练,遵守纪律。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严防训练事故的发生。

41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5分钟)

1、报告:中队干部向教员报告。

2、下达科目 (六个要素) 科目:灭火技术训练

目的:通过训练使大家熟练掌握攻坚组建筑火灾内攻操的操作程序、要领和要求,并能组织实施训练。 内容:攻坚组高层建筑火灾内攻操 时间:4个课时

方法:由教员集中进行讲解示范,然后分班进行练习。

要求:大家要严肃认真,刻苦训练,遵守纪律。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严防训练事故的发生。

二、准备部分(15分钟)

(一)绕足球场慢跑2圈

(二)徒手体操(四节)

1、头部运动

2、上肢运动

3、体侧运动

4、腹背运动

(三)要求

1、听清口令,动作到位;

2、严守队列纪律,保持队形的整齐规范。

(四)准备器材装备

三、基本部分(180分钟)

(一)理论提示

42

(二)讲解攻坚组建筑火灾内攻操的技术动作 5分钟

1、讲解适用场合:适用于高层建筑火灾火情侦察、破拆、阵地坚守、排烟放热等作战行动。

2、讲解场地器材:

在训练塔前20m处标出起点线,在起点线后停放水罐消防车1台(内设驾驶员1名,着灭火防护服全套,不戴手套),车出水口与起点线相齐,水带双卷立放于起点线上,随车器材不低于最低配备标准,另配臵热成像仪、止水器、照明灯具、通讯器材、无齿锯等工具放于器材柜内,器材门预先处于开启状态。在训练楼6层走廊一侧安装卷帘门(如图所示)。

3、讲解操作程序及要领: 10分钟

攻坚组队员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含照明灯、通讯器材),在起点线一侧站成一列横队。

听到“开始”的口令后,驾驶员负责供水;3号员连接3盘80mm水带沿楼梯蜿蜒铺设至5层楼梯间(连接分水器)。1号员携带热成

43 像仪、1盘65mm水带、1支无后座力水枪(水枪连接止水器)、分水器;2号员携带2盘65mm水带、无后座力水枪(水枪连接止水器);4号员携带无齿锯和一盘65mm水带,登高至进攻起点层(5层楼梯间)。

在进攻起点层,

1、2号员各沿楼梯蜿蜒铺设一盘65mm水带并携带一盘65mm备用水带至6层楼梯间,分别连接水枪,做好射水准备;4号员携带无齿锯至6层楼梯间;3号员将

1、2号员留下的水带接口连接分水器,然后示意消防车供水;4号员在1号员水枪掩护下对卷帘门进行破拆,然后协助1号员灭火;

1、2号员分别利用止水器,向内延伸一盘水带至15m处;2号员设臵水枪掩护阵地;1号员在水枪掩护下,设臵水枪进攻阵地,到达阵地位臵后喊“好”。

4、提出操作要求;5分钟 (1)所有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必须佩戴整齐,空气呼吸器气应呈连续正常使用状态。

(2)破拆要在水枪掩护下进行。 (3)分水器必须固定。

(4)水带线路畅通、水枪阵地选择正确。 (5)车泵的出口压力不得低于0.5MPa。

(6)听到“开始”口令前不得接触非随身携带器材。

5、讲解成绩评定及易犯毛病。3分钟

计时从发出“开始”信号到消防员到达阵地喊“好”止。 评判细则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计取成绩:

44 ①个人防护装备不齐全或擅自改动,不符合标准要求的。 ②分水器未固定,或固定后脱落的。 ③未按要求携带器材装备。 ④空气呼吸器未连续正常使用的。

1、2号员内攻阵地设臵未到达15m延伸处的。⑥延伸水带时,甩带方向未向后打开的。 ⑦未按规程操作的。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作加时处理:

①操作过程中个人防护装备掉落并重新穿戴好的,每件次装备加10秒。

②分水器开关出水时未达到完全开启状态,一处加30秒。 ③分水器完成固定后位移大于20cm,加30秒。 ④水枪阵地超出水抢掩护范围的,加60秒。 ⑤破拆时未在水枪的掩护下进行的,加30秒。

⑥水带延伸、破拆后内攻时未在水枪掩护下进行的分别加30秒。 ⑦车泵的出口压力低于0.5MPa的,加30秒。

⑧水枪、分水器、水带发生脱口、卡口、爆裂的,每项每次加30秒。

⑨听到“开始”口令前接触非随身携带器材的加30秒。

(三)示范攻坚组建筑火灾内攻操的技术动作要领 30分钟

1、分解动作示范:

2、连贯动作示范:

45

3、培训示范班的动作示范内容:

(四)攻坚组建筑火灾内攻操的操作保护与帮助 2分钟

1、讲解保护与帮助的动作要领;

2、讲解如何防止训练事故

(五)组织训练 138分钟

1、动作分解练习;

2、动作连贯练习;

3、竞赛测评

(六)巡视检查,纠正错误动作,强调安全措施 5分钟

四、结束部分 5分钟

(一)放松练习

(二)讲评

1、点评训练的情况,肯定训练效果,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2、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作风纪律和操场秩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良现象;

3、提出下次课的训练内容,要求学员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46

二、救助技术科目 科目:结绳法 场地:学校田径训练场

操作区:20米×20米范围内

休息区:起点线一侧10米×10米范围内 课时:8个课时 人数:65—80人 器材:见场地器材设臵

教学目的:为磨炼官兵敢于吃苦、不畏艰难的决心和毅力,增强体力和耐力,实现打造铁人、铁军的目标。通过训练使大家熟练掌握本训练科目的操作程序、要领和要求,并能组织实施训练。

要求:严肃认真,刻苦训练,遵守纪律。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严防训练事故的发生。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5分钟)

1、报告:中队带队干部向教员报告。

2、下达科目 (六个要素)

47 科目:灭火技术训练

目的:通过训练使大家熟练掌握训练科目的操作程序、要领和要求,并能组织实施训练。 内容:结绳法 时间:4个课时

方法:由教员集中进行讲解、示范,然后分班进行训练。

要求:大家要严肃认真,刻苦训练,遵守纪律,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严防训练事故的发生。

二、准备部分(15分钟)

(一)绕足球场慢跑2圈

(二)徒手体操(四节)

1、头部运动

2、上肢运动

3、体侧运动

4、腹背运动

(三)要求

1、听清口令,动作到位;

2、严守队列纪律,保持队形整齐、规范。

三、基本部分(180分钟)

(一)理论提示

绳索连接是构成绳索训练的基础。有效地使用绳索进行安全作业时,学习正确的绳索结法,掌握必要的使用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绳索连接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没有把握的绳索连接绝对不要发生。在训练中,尽量避免结法复杂,简单的结法只要满足作业的目的就可以了。

48

(二)讲解各绳结的结法和用途

1、绳索连接的分类

使用的绳索应对应连接的对象。以现场的需要,确定合理的连接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结节(系扣)。在绳索上打扣叫做结节。包括:单结、止结、半结、蝴蝶结、双股单结、8字结、双套腰结、三套腰结等。

(2)结着(捆绑)。将绳索的一端绑到固定物体上叫做结着。包括:卷结、腰结、盘绕腰结、双绕双结、锚结、捻结、交叉连接、纤绳连接等。

(3)接合(连接)。将绳索的两端或两根绳索连接在一起叫做接合。包括:双平结、双重连接、床单或毛毯连接等。

(4)特殊连接。特殊连接是一种应用的连接方法。包括活扣连接、输送结、节结、缚带连接等。

2、绳结的结法和用途

(1)止结。止节主要用于在绳索上打结,是为了防止绳索从滑轮或孔洞中滑落,或防止绳索从切断的一端脱落。

要领:

①防止绳索从滑轮或孔洞处脱落; ②防止绳索从切断的一端脱落; ③用于在绳索上打结时。

49 备注:

a、单结一般不能单独使用; b、止结比单结牢固而且容易解开。

(2)半结。半结主要用于加固绳索而系的扣,但一般不能单独使用。 (3)蝴蝶结。蝴蝶结主要用于在绳索的中间制作绳圈,在展开绳索时,蝴蝶结是不可缺少的结法。 要领:

①将绳放在左手上; ②用右手握住绳做一个绳圈,与左手上的绳并排放臵;

③用同样的方法,再做一个绳圈,放在左手上的两根绳之间; ④用右手将靠近指尖方向的绳拿起;

⑤将右手拿起的绳从左手上的两根绳的下面穿过;

⑥将穿过的绳用右手提起,再用左手握住悬垂的两根绳拉直即可。 (4)双股单结。双股单结主要用于需要在绳索的中间将绳折成两股,然后,按照止结中单结的方法操作即可。

(5)8字结。8字结主要用于将绳挂在树木或钩上时(需勒紧)。 ①用双手握住绳索(与肩同宽),用右手将悬垂的绳从内侧扭转一次,扭成绳圈;

50

第11篇:心电图技能教案

心电图技能.

1、各波形的意义

(1)P波:最早出现,代表心房除极过程(房室结,希氏束,束支):异常多说明心房的问题 (2)PR间期:不等于PR段,而等于P波+PR段。代表心房除极开始至心室开始除极 (3)QRS波群:幅度最大,心室除极全过程

(4)ST-T:心室复极全过程(缓慢和快速),故其异常亦多为心室的问题。

(5)QT间期:整个心室活动过程。主要看QTc间期,因心率慢QT间期必长,QTc间期[QT/(根号RR)]) 心电活动的传导: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延迟)-----希氏束---左右束支---蒲氏纤维--心室

3、心电图诊断的二个注意点(心律,传导,房室肥大,心肌改变):

(1)顺序一般为心律一定写第一位,如窦性心律、房性心律、房颤,而电轴左右偏写第二位等等 (2)ECG诊断内容分为三类:

①A类:多指解剖、病理生理诊断:主要有各房室肥大、心肌梗死、缺血、冠脉供血不足、各电解质紊乱等,结合临床

②B类:单看心电图不须病史就能直接诊断的,各类心律失常是主力,例如房颤、预激综合征、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③除上述二者外的其他情形,例如ST-T改变,如心脏顺钟向转位,如电轴左偏。

QRS波群命名:第一个向上的的波称为R波,R波之后向下的波称为S波,R波之前第一个向下波为Q波 J点为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可由于心动过速等原因引起偏移) 顺钟向转位:V5,V6上出现V3,V4的波形(右室肥厚) 逆钟向转位:V1,V2上出现V3,V4的波形(左室肥厚)

4、看图的方法(其实须牢背的最主要其实就几个):

1.P波时间应

3.PR间期应0.12-0.20s,若>0.20,注意是否各类房室传导阻滞,若

若>0.12s常用以判断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束支阻滞,RV50.5s,要看是否QT间期延长综合征、电解质紊乱等 6.心率计算HR=60/PP(RR),明显心律不齐时可取平均值

心律失常的分类:激动起源异常-------激动传导异常,缓慢性-----快速性

二、危重心电图 A:[急性心梗] 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胸闷/胸痛/心悸/上腹痛/甚至左肩背痛均应查ECG以鉴别急性心梗。 临床诊断急性心梗主要依靠三个标准:(1)上述症状持续,特别是持续剧烈胸痛

(2)ECG有心梗表现且动态变化(3)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 心肌坏死标志物其实主要指肌钙蛋白,特异性极高,只要高,基本确定有心肌坏死 临床心梗: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梗(NSTEMI) 典型急性心梗ECG:(1)病理性Q波(2)ST段明显抬高特别是弓背型 (3)T波改变(倒置或与ST融合成单向曲线) 正常人V1,V2上不出现Q波,但偶尔可呈QS波

而若仅有ST段很明显抬高,亦要注意心梗可能,可能较早期病理Q未出现,须动态查ECG。 但若只有相邻二个以上的病理Q而ST-T无改变,一般认为是陈旧心梗。 病理性Q波(异常Q波):

(1)时间≮0.04S(2)振幅≮同导1/4R波。除了aVR和III导

须注意的是:(1)III、aVR和V1正常亦可如此,而且实际上的aVR常常就是QS (2)临床常见一些rS图与QS波有点难分辨

(3)另有标准:时间≮0.03S、振幅≮1mm、Q波上有切迹,符合之一 胸导联的体表放置:V1,V2位于胸骨右左缘的第4肋间 V3于V2和V4连线中点

V4位于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的相交处 V4,V5及V6基本位于同一水平线(腋前线,腋中线) 电轴方向的判断:1导联和3导联QRS主波方向,对顶右偏,背离左偏

心梗的定位有重要临床意义:(缺血型,损伤型,坏死型)不同部位、范围的心梗危重程度及愈后不同

实际上临床最常的心梗部位是:(1)广泛前壁(前降支供血)(2)下壁(右冠或回旋支供血) (3)前壁(前降支供血)(4)前间壁(前降支供血)

左上图涉及六轴系统,图示:II、III、aVF最靠下面,因此当上述三导有表现时,为下壁心梗。 左下图涉及我们做心电图的部位。只要根据各导在体表的位置就可判断了 如图:V1-V5都出现在胸廓的前面,故其有表现时,是广泛前壁心梗;

若只有V3-V5就是前壁;相应的,若V7-V9(做心电图时部位在背后),则是正后壁心梗; V

1、V

2、V3是间隔在左右室之间的,若其有表现,则是前间壁心梗。18导联里的V7-V9称为后壁,将V3R-V6R称为右室,故若V3R-V6R有表现 (右室正常可有Q波,主要看ST段有无明显抬高)时,就是右室心梗。 临床上最容易出现心源性休克、死亡的是广泛前壁心梗

临床还常见下壁+广泛前壁一起梗,这种常可发生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衰最严重类型)。 引起晕厥的三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速 简便的心电图阅读方法:第一眼找心率,看其快慢(有无窦缓或窦速)

看有无正常的P波,即其时限与振幅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

观察心电图规不规整,心律整不整齐

在特殊导联上看看电压值(如肢2,RV5,SV1,V1,V2等)及QRS波群的形态

重要的几个间期:PR间期,QRS波群的时限,QT(QTc)间期

有无ST-T改变(缺血,损伤:心内膜下与心外膜下的不同)及病理性Q波或U波出现 分清心律不齐(非窦律?)的类型:房性,交界性/室上性,室性/早搏,心动过速,颤扑 传导阻滞(房室,室内:左右束支/完全与不完全)

无论要急诊PCI还是溶栓还是保守,都应该立即给予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300mg口服 上图为典型急性广泛前壁心梗的心电图

B:[严重快速型心律失常] 有心血管、呼吸系统基础病的,不管任何心律失常,只要平静状态心室率很快的,都应考虑为危重的ECG. 若有心悸(明显快速心率一般都有)、胸痛、气促等症状,则更严重,须紧急处理,控制心室率。

胺碘酮具有广谱抗心律失常作用,但没事不要乱用,其并非非常安全。

(一)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室速的可怕之处在于其有恶化为室扑、室颤的趋势。特别是持续性室速(持续超过30S)。 上图上宽大畸形QRS前无P波,故诊断短阵室速,若有P波,应考虑房速伴室内差传。

室速时常要跟房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后者常不危重)鉴别。有时难以鉴别,则宁愿当是室速从而积极处理。 ECG提示室上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每次心动过速都由期前P波发生,P波与QRS波相关,刺激迷走可减慢或终止 ECG提示室速:室性融合波,心室夺获,房室分离,全部心前区导联QRS波主波方向为同向性 无症状短阵室速者不须紧急处理,可予口服胺碘酮0.2gTid,主要是寻找病因(常是冠心病)治疗。 若有心绞痛、肿水肿、低血压者,应该100J同步电复律。无脉室速同室颤,直接360J电除颤

(二)室上性心动过速

ECG说的“室上性”实际就是包括房性和交界性,起始突然,P波为逆行性且多埋藏,QRS波形态正常,RR间期规则) 若心室率绝对整齐,心室率>160均应考虑室上速可能,若无法找到明显窦性P波,基本可以诊断; 若还找到房性P波,那房速应该是很能够明确了。室上速心室率有时可达180甚至200以上,患者多会有心悸表现。 其跟2:1传导的房扑常常难以鉴别(食管导联找快速心房波),紧急处理就是用胺碘酮微泵控制心室率 急性发作期也可选用颈动脉窦按摩或药物治疗(腺苷/钙阻剂/β受体阻滞剂等等,明确药物使用的禁忌症)

(三)房颤伴快速心室率

房颤的诊断按脉或心听诊,形态各异的f波的房颤大都可以初步诊断(S1强度变化不定,心律极不规则,脉搏短促) 但临床常见无明显f波的,基线基本是平的房颤(下图)

实际上,只要碰到心室率绝不规则的,而且各RR间期差别较大的,基本上80%以可认为是房颤了 若找不到窦性P波,基本可以诊断房颤,不须管有没所谓的形态各异的f波。 一般认为:房颤的心室率是绝对不规则的;即一般:心室率规则的就不是房颤 但例如房颤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或某些其他心律失常时心室率可规则 房产的治疗原则:控制心室率,争取恢复窦律,预防血栓栓塞 房颤常常伴快速心室率,若>150,应该视为危重,其危害在于:

(1)房室收缩不同步,排血减少及后负荷增大,甚至可出现心绞痛、充血性心衰 (2)易形成血栓致动脉栓塞。

若有心衰又无禁忌,西地兰0.3mg+NS20ml慢推是首选,若不够还加可达龙静滴或微泵,满意心室率是80以下

C:[可迅速死亡的恶性心电图]

(一)室颤和室扑(室颤QRS形态不正常,难以分辨,成串出现;室扑呈正弦波,频率150--300次/分)

室颤=心脏骤停。出现室颤/室扑时,一般病人已呼吸心跳停止。

在心电监护机看到这种情况,直接就给予300J电除颤;若无条件或不懂,立即心脏按压、抢救。

(二)尖端扭转型室速:多形性室速的特殊类型,发作时QRS波的振幅和波峰呈周期性改变(QT间期延长,U波明显)

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多种编码钠钾通道的基因变异)和获得性(心源性 ,药源性,代谢性,神经源性) 治疗首先给予静脉注射镁盐,而且不易应用使QT间期延长药物(如IA类或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左颈胸交感切断术,或置入心律转复除颤器

注意一定要有QTc间期延长的像上图一样畸形的室速才算是尖端扭转型,其极易变为室颤。

(三)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伴快速心室率

(1)PR期间0.12S,delta波)

符合这二个基本可诊断预激综合征了;若有继发ST-T改变,更肯定。

V1的QRS主波向上为A型(预激在左室或左室后底部),向下为B型(右室前侧壁)

若无症状,无心动过速发作,不需治疗;但其可发作心动过速,可合并房颤,一旦发作,后果可能非常严重,

D:[严重的缓慢心室率型心律失常] 不管任何原因引起的心室率(即QRS波的频率)明显减慢或RR间期延长,且有泵血不足的症状(晕厥、心绞痛等)

(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房结缺血、损伤、坏死致起搏细胞(P细胞)减少,心率减慢,严重的因供血不足出现晕厥

SSS心电图表现:窦缓

窦性停博与窦房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并存;快--慢综合征(交替发作)

病因大多因冠心病-右冠供血不足,或心肌炎心肌病损伤窦房结,因此病窦常发于冠心病病人

(二)窦性停搏

PP间期显著长的间期内无P波发生,“P-P>2S,心率快时P-P>1.7s时算窦停

上图极佳,因为R-R间期最长也就2S左右,此患者未必有晕厥;若此人窦停后交界区亦无逸搏心律(窦房结、房室结双结病变可致无交界逸搏),只能由心室代偿,出现室性心率,但若心室都无冲动,那便是一条9S的直线,必死无疑。

(三)三度及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

1.二度I型:最常见二度,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受阻不能下传到心室,3:2和5:4较为常见

可于用抗心律失常药/洋地黄后新出现,可认为是致心律失常作用/洋地黄中毒吧,或者看有无电解质紊乱吧

2.二度II型: PP一直恒定,但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心房冲动传导突然阻滞)

2、三度(完全性):即心房不能下传到心室,注:有时P波刚好落在QRS上而不能看清楚

房室活动完全独立,P波与QRS波互不相关,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三度和二II治疗方面无争辩,安装永久起搏器才能救命

(四)长R-R间期 :临床上常见的是房颤伴长RR间期,RR间期的计算为:RR间期=0.2SX大格数

长RR者若无安装心脏起搏器保护切记不要用胺碘酮、洋地黄等减慢心率的药物!

明显长RR的一般处理是:(1)查Holter明确最长RR到底有多长,发生在晚上还是白天

(2)明显的长RR(一般指3S)若发生在白天易发生晕厥

(3)积极治疗原发病(常见为瓣膜病、冠心病,或其他几乎所有心脏病)

(4)发生时间不长的房颤转窦尚有一定机会,同步电复律可能不够安全,少用 一般予安装临时起搏器后用可达龙静滴试图转窦

(注:要治疗原发病,若致房颤的原发病不解除,就算转窦了也易复发)

(5)转窦成功并维持自然好,若转窦失败则要说服患者安装永久起搏器

明显长RR或不够3S但有泵血不足、晕厥等症状时,均要考虑安抚永久起搏器,否则后患无穷,严重的可能心脏停搏死亡 [电解质紊乱]:主要是低钾和高钾。,基本上严重高钾血症都是出现在肾衰患者

二、不会出人命但有临床意义的心电图

ST-T改变

确定等电位线(基线),一般以T-P段(T波起点-P波起点)作为等电位线 如果T-P段不易确定,可前后两个QRS波群起点的连线作为等电位线

在任一导联只要下移0.05mV就是“ST段压低”;V4-V6>0.1mV(或)V1-V2上抬>0.3mV(或)V3>0.5mV则为“ST段抬高” T波低平:对于主波向上的导联,只要T波振幅

3、继发改变:心室肥大、束支阻滞、预激综合征亦继发ST-T改变,此时未必是冠脉供血不足。

6、洋地黄影响:ST-T呈鱼钩样改变,主要与急性冠脉供血不足甚至心梗鉴别,必要时最好查查心肌坏死标志物。

(二)早搏

1、房早 :多为功能性,正常人24h心电监测,约有60%有房早的发生

二联律有点意义,考虑有无抗心律失常药产生致心律失常作用。 房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早(较有临床意义)鉴别点:

(1)房早常是不完全性代偿间歇(早搏波与其前后二个相邻的RR间期相加

(3)同步的某些其他导联QRS不宽大。

2、室早: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由于存在房室延搁,故一般无早搏的P’波(偶有),频发时患者常有心悸症状 (1)普通的室早

QRS波提前发生,时限常>0.12s,宽大畸形,其后可出现代偿间歇

室早的类型:二联律即每个窦搏后紧接一个室早,三联律即每两个窦搏后.....连续三个或以上室早为室速

偶发的无须治疗;频发的可考虑口服胺碘酮0.2Tid后逐渐减频;有心悸症状的更须胺碘酮

频发而无明显诱因(如洋地黄中毒、如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应查24小时心电图,明显有无短阵室速(严重心律失常)。 (2)R on T现象: 室早波落在前一心动周期的T波之上,临床并非少见

其危险在于易诱发室速甚至室扑室颤,应积极治疗,包括药物抗心律失常甚至考虑植入式ICD。

(3)多源性室早 :室早的联结间期不固定,并且在同一个导联内早搏形态不一致。

临床意义:多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因素对心脏有损害时,如:冠心病、心肌病、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等 如治疗不及时或病情恶化可发展成双向型室速或扭转型室速,进而发展成室颤,但也有长期持续罹患者

(三)窦速、窦缓、窦不齐 :HR>100次/分,

明显窦缓(

阿托品试验:阿托品1.5mg iv后计20min内心率,可接ECG机或心电监护,若一直未达90次/分,则为阳性 说明窦房结经阿托品作用仍无激动,窦房结有损害,支持病窦,但阴阳性无完全排除和确诊的意义

阴性又无症状的窦缓,多考虑迷走神经功能亢进,非器质病变,可口服654-2,5mg Q8h升心律

(四)房扑 :它很少持续存在,要不变成房颤,要不转为窦性

房扑4:1传导时,心室率一般在70--80次/分且整齐,单纯听诊易误为窦率

房扑伴有极快的心室率(其规则与否取决于房室传导比例的改变),可诱发心绞痛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五)房室肥大

1、左室肥厚

RV5≮2.5mv,或RV5+SV1>4.0mv(M)或>3.5mv(W)(数值必须牢背)即诊断左室高电压 必须有高血压病、心肌病等病史或胸片或彩超明显有左室大的才能诊断左室肥大,敏感性较低 当左室大伴ST-T改变时,一般不另行诊断心肌缺血、供血不足等,而是诊断左室肥大伴劳损

2、右室肥厚

因电轴右偏少见,一旦右偏便要排除有无右室大,其是右室大的重要条件; 若RV1+SV5>1.05mv可诊断右室高电压,若在CPOD或可致右室大的疾病的病史时,即可诊断右室肥大

3、左房肥大

P波时间>0.12S且P波呈双峰即考虑, 若有二窄等可致左房大病史,即可诊断左房肥大,否则一般诊断房内传导阻滞

若PV1呈正负双向,负向波的时间X振幅的绝对值>=0.04即诊断PV1终末电势异常, 若有可致左房大的病史,即可诊断左房肥大

4、右房肥大

COPD继发肺心病时基本都会有P波高尖的表现。任何肢导P波只要>=0.25mv即为肺型P波,实际工作主要看肢导 有COPD、慢支等病史即可诊断右房肥大,系诊断肺心病的一个重要参考

三、临床意义一般不太大但能显示心电图诊断水平的心电图

(三)室内传导阻滞 :临床右束支阻滞很常见,不时见左束支、偶见左前分支阻滞,余束支阻滞少见

对于健康的年轻人(时常可见)在体检查心电图查发现右束支阻滞应该视为没问题(?) 束支传导阻滞最大的意义就是常常掩饰心梗的心电图表现,特别是左束支阻滞

1、右束支传导阻滞

基本上一看到V1或V2出现rsR或“M”型即可诊断,支持点还有I、II、V4-V6的S波宽大和/或有切迹.... V1V2还常继发ST-T改变(这时就不要认为是冠脉供血不足了)

QRS波时限>0.12S则为完全性,否则为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一样。

2、左束支传导阻滞

V

1、V2呈rS,且S明显宽大,r极小甚至呈QS型(异常Q波),V

5、V6R波宽钝,即考虑诊断左束支阻滞 I,V5,V6导联小Q一般消失;V5和V6导联R峰时间>0.06s;ST-T方向多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其本身临床意义不大,主要是时常跟前间壁心梗图形难以鉴别,一定要根据临床症状,必要时查心肌坏死标志物鉴别

当左束支阻滞合并心梗时,更难,基本需要靠其他手段看有无心梗了

3、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首先找是否电轴明显左偏(超过-45。),以及II、III、aVF(下壁)有无呈rS(正常多是Rs,外表明显不同)

其次看有无III导的S波>II导的S波,aVL的R波>I的R波,若是,即可诊断

左前分支阻滞可引起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表现为:V5与V6导联S波加深,易误认为合并有右室肥厚

(四)窦性、房性、交界性心律的区别

诊断窦性心律要求:有P波,并在II、F直立,在R倒置,而且PR间期>0.12S II、III、aVF导正常为直立P波,若其中之一出现倒置(或说逆行)P波(P‘波),提示为房性或交界性心律

二者鉴别为:一般情况下,P’-R期间>0.12S为房性,

以下情形不能诊断“窦性心律”:房颤、房扑,持续不断的室上速(房速、交界速)、室速........ 另外,安装起搏器后,心室起搏心律若符合要求是要诊断“窦性心律”的

第12篇:教学反思技能

四、教学反思技能【技能概述】

一、教学反思概述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理解、评价教学实践的一种手段,是对已有教学经验的重新组织与建构。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沟通理解与实践的桥梁。课后反思即在教学之后的反思。这种反思要求教师带有批判的眼光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反思。课后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课后反思要思考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存在哪些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有哪些需要关注的地方或有什么困惑,课堂上的一些事件对日后的教学有何意义等。

【实践操作】

一、宏观操作

从宏观层面讲,教学反思要考虑教学行为本身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如何,以及隐藏在行为背后的观念是什么。因而,教学反思的内容应包含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师的教学理念两个方面。

教师行为模式的形成与确立常常受一定“先在”观念(或知识)的导向支配和影响,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一旦结成某种结构或体系,形成习惯,便处于一种“自以为是”的“固执”状况。因此,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重中之重。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已有的一些观念(知识)深深地植根于他的经验、习惯、先例、意见或者仅仅是印象之中,而且教师通常很容易地认为理论就是一整套有组织的知识,常常把理论看作某种同真理相关的东西,是确定的、完全的和不容怀疑的,所以教师的教学理念,也是必须反思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微观操作

从微观层面上讲,教学反思是以教师的教学行为过程为对象的,反思的内容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思教学态度

教师的教学态度对教学的实施及效果有很大影响。为了更好的实施教

学,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态度需要时常反思。反思教学态度要:

1.反思自己的工作态度是否严谨、认真,这种态度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无感染;

2.反思自己对教学资源的搜集与设计是否用心,能否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体性的发挥;

3.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发挥教学民主;

4.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探究过程以及表现出来的求知欲是否关注。

(二)反思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影响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根据整节课的教学实践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检验学生通过该节课的学习,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反思教学目标要:

1.反思是否以总体课程目标为指导,以适应社会进步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全面综合设计教学目标;

2.反思是否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3.反思是否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以学生为本,因人施教,适时调整教学目标;

4.反思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教材的特点;

5.反思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反思教学计划与教学结构

教学计划是教学目标落实中的具体设想,是选择教学策略、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教师要反思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包括一节课、一个单元、一个学期或更长远的教学计划,注意:

1.反思教学计划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是否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2.反思教学计划实施的效果。

对教学结构的反思则要:

1.反思教学结构是否按照学生的身体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划分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

2.反思教学结构上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取向,是否把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有效统一;

3.反思是否结合教学实践选择和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达到艺术水平。

(四)反思教学内容

任何教学目标的实现都需要通过特定的教学内容来表达。教学内容也是教学反思中的重要一环。反思教学内容要:

1.反思教学内容是否与教学目标相符;

2.反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3.反思能否按照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4.反思能否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进程以及突发事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五)反思学习过程与课堂组织管理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通过反思,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难免有很多突发事件发生。教学反思不能忽视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反思组织管理要:

1.反思是否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反思课堂教学管理手段是否得当,是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

(六)反思教学方法与策略

反思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用过程,也是反思理论如何联系实际的过程。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就可以反思是否运用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积累知识、培养语感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与策略以及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方法与策略等。对教学方法与策略的反思要注意:

1.反思是否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2.反思是否根据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外部形态和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优化教学方法与策略;

3.反思教法与学法是否统一,能否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七)反思媒体的配置与使用

在教学中,教学媒体的功能与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对教学媒体配置与使用的反思要注意以下两点:

1.反思教学媒体是否合理选择与配置;

2.反思教学媒体是否合理使用。

(八)反思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一直是教学改革的瓶颈,如何完善教学评价、建构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是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反思教学评价,需要做到:

1.反思包括教与学在内的评价方案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是否符合现代教学观、人才观;

2.反思自己的教学评价是否具有差异性、多样性、开放性、发展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评价。

【运用须知】

教师明确了反思的目的与意义,掌握了基本的反思内容,就会形成反思的欲望。教学反思提倡每日一思,至少也要做到每两周写一篇反思札记,或是与教学管理者、同事进行口头或书面交流。教师个体在进行反思时,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要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反思首先要有虚心的态度。如果自认为了不起,感觉良好,就很容易满足于现状。其次,要为改进而反思,而不是为了反思而反思。教师要有改进、调整、行动的能力,反思发现问题后,要分析原因,思考改进的途径和方法,制定出一个行动计划,并在实践中检验反思经验的正确与否。再次,要坚持每天反思,每事反思,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如日记、周记、工作记录等,把反思的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这样会促使自己进一步反思,渐渐地就形成了反思的习惯。最后,要努力达到较高的反思水平,低层次的反思水平只关注教育的现象,只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是什么”的结论,高层次的反思水平关注的是“原因分析”,是一种“为什么”的水平,如果教师的反思行为达不到原因分析的水平,就很难找到正确改进的途径。在教学反思中,开放的头脑,高度的责任感和持之以恒的决心是非常重要的。

二、善于捕捉反思事件

不论是何种形式的教学反思,以下几点都是应当引起注意的反思方面。

(一)记录成功的经验

教师应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和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且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和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更高的层次。

(二)书写学生的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时常闪现“创新的火花”,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为今后教学提供丰富的事实材料。

(三)捕捉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灵感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时间去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教学反思应及时记下这些“智慧的火花”。

(四)总结失败的原因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和失误之处。

教学反思应对课堂教学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梳理,并对不足和失误之处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总结经验,以使教学的缺憾减至最小。

(五)尝试“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教师需要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通过写再教设计,可督促教师及时记下教案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弄清教案哪些地方需要调整、修改、补充或删减等,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三、要打通反思的途径

教学反思的途径主要有自我控制、请他人监督、与学生协作三个方面。自我控制就是教师对自己严加要求,把自己每一个思想火花,每一个“也许我那样会更好”记录在案,用来指导、启发今后的教学;教学反思,仅凭自己的感觉来反思是不全面的。教师应时常邀请其他教师听自己的课,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以督促自己进行有目的的反思工作;另外,在自我反思,寻求发展的道路上,学生的协助是必不可少的。学生是最具评判教学成功与否说服力的群体。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评价某堂课最得益、最不得益的地方,然后自己再进行系统的反思,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总而言之,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第13篇:教学技能练习题

教学技能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教师教育机构萌芽于( )

A.17世纪初 B.17世纪末 C.18世纪初 D.18世纪末

2.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已有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形成的一系列( ) A.教学行为方式 B.心智活动方式 C.教学行为和心智活动方式 D.操作活动方式 3.教学技能发展的最高形态是( )

A.教学技巧 B.教学技艺 C.教学艺术 D.教学自动化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旁人可以插话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教学技能训练方法是( A.介入教学 B.教育教学实习C.微格教学 D.模拟教学 5.介入教学是一种( )

A.教学方法 B.教学技能 C.学习方法 D.教学技能训练方法

6.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来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实践性较强的方法是( ) A.微格教学 B.介入教学 C.录音训练法 D.模拟教学 7.教案的最重要的部分是( ) A.概况 B.教学过程 C.板书设计 D.教学后记 8.整个教学技能的核心是( )

A.备课技能 B.课堂教学技能 C.学法指导技能 D.教学反思技能

9.课堂教学中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是( ) A.直接导入 B.复习导入 C.情景导入 D.问题导入

10.教师通过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进而引出新的教学内容的方法是( ) A.直接导入 B.复习导入 C.情景导入 D.问题导入

11.教师从探讨题意入手导入新课的方法是( ) A.直接导入 B.审题导入 C.情景导入 D.问题导入

12.课堂教学最主要最常用的方式是( ) A.课堂导入 B.课堂讲授

) 1

C.课堂提问 D.课堂板书

13.教师通过语言对教材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分析、论证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讲授方式是( ) A.讲述 B.讲读 C.讲解 D.讲演

14.布鲁姆把课堂提问划分为回忆提问、理解提问等六种类型的分类依据是( ) A.教学的任务和内容 B.提问的一般形式

C.学生的能力高低 D.教学的目标层次

15.检查学生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把握程度的提问是( ) A.回忆提问 B.理解提问 C.应用提问 D.综合提问 16.从巩固所学知识出发设计的提问是( ) A.回忆提问 B.理解提问 C.应用提问 D.综合提问

17.最常见的、几乎适用于所有学科的一种板书形式是( ) A.语词式板书 B.表格式板书 C.纲要式板书 D.线索式板书

18.教师采用一定方法促进和增强学生某一行为向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教学行为属于( ) A.课堂对话技能 B.课堂倾听技能 C.课堂反馈技能 D.课堂强化技能

19.教师用总结性的语言提纲挈领地再现一节课或一个章节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是( ) A.归纳结课 B.比较结课 C.活动结课 D.悬念结课

20.教师采用讨论、试验、演示、竞赛等形式进行结课的方法是( ) A.归纳结课 B.比较结课 C.活动结课 D.悬念结课

21.把考试分为选拔性考试、水平考试和诊断性考试的依据是( ) A.性质和功能 B.评分是否客观 C.考试目标 D.考试内容范围

22.试卷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是指试卷的( ) A.难度 B.区分度 C.信度 D.效度 23.教师教学中最基本最广泛的表达工具是 ( ) A.书面语言 B.教学口头 C.体态语言 D.内部语言

24.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说明事物、解释道理、分析问题、论证原理的语言,属于( ) A.说明性语言 B.叙述性语言 C.论证式语言 D.描述性语言

2

25.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语速控制在( )

A.每分钟100字以下 B.每分钟100——150字 C.每分钟200字左右 D.每分钟200字以上

26.某教师上课过程中发现一个学生分心,便在讲课的同时用目光凝视这个学生,引起他的注意,促使其重新专心听讲,这个教师运用的是( ) A.直观技能 B.体态表达技能 C.提示技能 D.批评技能

27.被称为“进入信息社会的通行证”,是信息社会每个人赖以生存、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是( )

A.探究能力 B.自主学习能力 C.合作学习能力 D.信息能力

28.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指( ) A.探究学习B.自主学习C.合作学习D.主动学习

29.首次提出较为系统的探究性教学理论,主张进行“问题教学法”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布鲁纳 C.布鲁姆 D.波斯纳

30.以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为突破重点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方法而进行的说课是( ) A.研究性说课 B.示范性说课 C.检查性说课 D.评比性说课

31.让优秀教师所作的作为教师学习和借鉴范例的说课( ) A.研究性说课 B.示范性说课 C.检查性说课 D.评比性说课

32.研究课堂教学最直接、最具体、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是( ) A.备课 B.上课 C.说课 D.评课

33.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是指( ) A.专业理想 B.专业情操 C.专业发展 D.专业自我

二、多项选择

1.教学技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形态有: A.教学技巧 B.教学技艺 C.教学反思 D.教学研究 E.教学艺术 2.教学技能的特点有( )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发展性 D.操作性 E.整体性 3.教学技能训练的原则有( )

A.目的性原则 B.分解原则 C.示范原则 D.反馈原则 E.训练与自我完善相结合原则

3

4.教学技能训练的方法有( )

A.观察法 B.书面作业法 C.对镜练习法 D.介入教学 E.微格教学 5.根据备课把握的内容,可以把备课分为( )

A.课前备课 B.学期备课 C.课后备课 D.单元备课 E.课时备课

6.备课的内容有( )

A.备课程标准 B.备教材 C.备学生 D.备教法 E.备学法 7.电子教案的特点有( )

A.形象生动 B.数字化 C.可交互操作 D.对电子设备的依赖性 E.便于携带与运输

8.编写教案不仅要切合学生实际,还要坚持“五性”,即( ) A.科学性 B.主体性 C.教育性 D.经济性 E.实用性

9.课堂对话的特点具有( ) A.民主性 B.生成性 C.多边性 D.开放性 E.倾听性

10.根据教师在倾听学生的言语时是否参与其中,课堂倾听的类型可分为( )

A.介入型倾听 B.非介入型倾听 C.单向型倾听 D.双向型倾听 E.多向型倾听

11.课堂对话主要包括( )

A.人与客体的对话 B.师生对话 C.生生对话 D.师师对话 E.人与自身的对话

12.课堂板书的特点有( ) A.超越性 B.艺术性 C.实践性 D.高度概括性 E.直观形象性

13.教学反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表现在( ) A.激励作用 B.导向作用 C.调控作用 D.媒介作用 E.预测作用

14.根据操作手段不同,可以把教学强化分为( ) A.正强化 B.语言强化 C.标志强化 D.动作强化 E.活动强化

15.课堂导入的作用主要有( )

A.集中注意 B.引发兴趣 C.及时反馈 D.及时强化 E.进入课题 16.按照作业的难易程度,可以把作业分为( )

A.口头作业 B.实践作业 C.基础性作业 D.发展性作业 E.实践作业 17.课堂观察的影响因素有( )

A.学习成绩 B.光环效应 C.期望效应 D.刻板效应 E.教师素质

4

18.按照考试的性质和功能,可以把考试分为( )

A.标准化考试 B.综合考试 C.选拔性考试 D.水平考试 E.诊断性考试 19.教学口语的基本特征有( )

A、教育性 B.科学性 C.针对性 D.规范性 E.可接受性

20.根据教学口语的信息流向可以将教学口语分为( )

A.单项传输语言 B.双向对话语言 C.描述性语言 D.说明性语言 E.多向交流语言

21.教师口语的构成要素有( )

A.语音和吐字 B.音量和响度 C.语调和节奏 D.语速 E.词汇和语法 22.教态语言的特征有( )

A.辅助性 B.连续性 C.表情性 D、动作性 D.情境性 23.教态语言的功能有( )

A.教育功能 B.传递信息功能 C.激励功能 D.调控功能 E.强化功能 24.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身姿变化主要包括( ) A.站姿 B.走姿 C.手势 D、眼神 E、微笑

25.教师教态语言的类型分为( )

A.身姿变化 B.口语变化 C.板书变化 D.面部表情 E.外表服饰 26.对学生新型学习能力的指导包括( )

A、信息能力指导 B.自主学习指导C.合作学习指导 D.探究学习指导 E.创新学习指导

27.对学生进行信息能力指导,包括( )

A、获取信息能力 B.信息分析能力C.信息加工能力 D.信息利用能力 E.信息创新能力

28.探究学习的特点有( )

A.自主性 B.开放性 C.过程性 D.实践性 E.规范性 29.教学反思的特点有( )

A.超越性 B.实践性 C.过程性 D.主体性 E.发展性

30.教师的教育专业情感包括( )

A.专业理想 B.专业情操 C.专业自我 D.专业能力 E.专业发展

三、判断

1.教学技能是包括心灵、感情和身体在内的整个人的行动,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知识、情感、行为整合的实践。

2.没有反思就不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

5

3.教学技能的形成不仅是教师长期练习的结果,而且是教师在经验基础上体悟反思的结果。 4.教学技能是教师个体经验与群体经验、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反映了多样性与简约性的统一。

5.微格教学的创始人是德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德瓦特.爱伦。

6.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教学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学习。

7.微格教学可以代替教育教学实习和实际的现场操作练习。 8.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构成了教师教育的历史起点。 9.备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10.备课是教师在上课前进一步研究教案,熟悉教学过程,经过深思熟虑,使教学的课时计划得以充分落实的过程。

11.备课的实质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背熟以便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 12.课时计划就是教师进行课堂讲授的计划。

13.教学目标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

14.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就是教学目标。

15.新课程提出了立体“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6.编制教案是教师备课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教师备课工作中最为全面系统、深入具体的一步。

17.教案是教师经过周密策划而设计出来的关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 18.电子教案是课件的一部分。 19.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20.课堂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通过简短的言语或行为,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

21.直接导入是课堂教学中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 22.讲授是课堂教学最主要、最常用的方式。

23.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 24.课堂教学技能是整个教学技能的核心。

25.课堂对话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 26.作业分析的技能是一种教学反馈的技能。 27.课后作业必须和课堂教学一起进行设计。

28.编制的客观性试题题目的正确答案应是无可争议的。 29.日常口语具有随意性和偶发性,教学口语具有规范性。

30.教学口语的语速要适当高于一般人际交往口语的语速,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1.由于教态语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所以在教学中与口头语言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32.教态语表达具有连续性的特点。

33.“三字”(钢笔字、粉笔字、软笔字)“一话”(普通话)是教师的重要基本功。

6

34.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35.合作学习分组时要按照“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原则进行。 36.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应该以团体成绩为标准。

37.说课就是教师阐述爱课堂教学中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的教学研究活动。 38.说课的重点是“怎么做”。

39.说课就是宣讲教案,浓缩课堂教学过程。

40.评课的重点在于评价教师的讲授水平,鉴定某一节课的教学效果。 41.教育教学观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灵魂和支点,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南。 42.教学案例是包含问题与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教学事件。 43.行动研究不是一种方法和技术,而是一种新的研究理念和类型。 44.教师成长档案袋不是一种学习工具。 45.学校是教师成长档案袋的主人和管理者。

四、简答题

1.简述制定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的要求 2.简述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 3.简述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 4.简述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 5.简述教学反馈的基本要求 6.简述结课的基本要求 7.简述课堂观察的基本要求 8.简述教学反思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单选

1.B 2.C 3.C 4.A 5.D 6.A 7.B 8.B 9.A 10.D 11.B 12.B 13.C 14.D 15.B 16.A 17.C 18.D 19.A 20.C 21.A 22.C 23.B 24.A 25.C 26.B 27.D 28.C 29.A 30.A 31.B 32.D 33.D 二.多选

1.ABE 2.ABCDE 3.ABCDE 4.ABCDE 5.BDE 6.ABCDE 7.ABCDE 8.ABCDE 9.ABCDE 10.AB 11.ABCDE 12.BDE 13.ACDE 14.BCDE 15.ABE 16.CD 17.ABCD 18.CDE 19.ABCDE 20.ABE 21.ABCDE 22.ABCDE 23.ABCDE 24.ABC 25.ADE 26.ABCD 27.ABCDE 28.ABCD 29.ABCDE 30.ABC

7

三.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四、简答题

1.制定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的要求:要通读教材;内容项目要齐全;分析要准确深入;教学目标要明确,进度要合理科学;措施要得力。

2.要切合实际,坚持“五性“(五性指科学性、主体性、教育性、经济性和实用性);要优选教法,精设课型;要重视”正本“,关注”附件“;要认真备课,纠正”背课“;要内容全面,并及时调整。

3.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导入要有针对性;导入要有启发性;导入要有趣味性;要恰当把握导入的“度“;导入要有艺术性。

4.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语言要规范、简明、生动;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要与板书、体态语相配合;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5.教学反馈的基本要求: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要多途径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反馈必须及时;反馈必须准确;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反馈。

6.结课的基本要求:结课要有针对性;结课要有全面性和深刻性;结课要简洁明快;结课要有趣味性。

7.课堂观察的基本要求: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将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结合起来;要保持观察的自然状态;要尽可能排除各种主观倾向。

8.教学反思的作用: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体系。

8

第14篇:中学物理教学技能

中学物理教学技能(2)

二、课堂教学技能 1.

课堂教学技能的概念

技能在教育心理学中是指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练习获得的。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动作技能是为顺利完成某项任务而合理组织起来的实际动作。例如,游泳、做体操、驾驶汽车等等。心智技能也称为智力技能,它是为顺利完成某项智力任务而合理组织起来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例如,构思文章、解题、设计方案等都是心智技能。但许多实际活动常常需要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配合起来才能完成,例如,做实验就既需要动作技能(操作仪器)又需要心智技能(操作方法和实验的思路)。因此,完成某项具体任务时,动作技能往往需要心智技能来调节和控制。 课堂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促进学生的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既有动作行为也有心智活动。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可以了解到:(1)课堂教学技能是与完成某项课堂教学任务相联系的。离开了课堂教学活动就无法谈及课堂教学技能。(2)教学技能是一种行为方式,是可以表现出来的,因此可以被观察和记录。(3)教师所表现出的教学技能水平是有差异的,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通过恰当的练习训练是可以提高的。 2.

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

根据传播理论,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播的的过程。教学语言、板书板画、教态变化、演示、讲解和提问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方法、形式,因此我们把这些技能称之为基本技能。 (1)教学语言技能

教学语言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运用语言传递知识信息、指导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素养时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活动的效率。”因此,提高教学语言技能、讲究语言艺术会给教学带来良好的效果。 物理学科是一门严密的定量学科,在物理教学中运用语言时要求:

①必须注意语言的学科性和科学性

教学语言是学科的教学语言,因此必须运用本门学科的专门用语——术语。这是因为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概念、理论体系,并通过它们所构成的理论体系来揭示其客观规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努力用正确术语阐明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例如,讲比热时,应当说“物质的比热”,不能说“物体的比热”;讲惯性时,应当说“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具有的属性”,不能把它说成是“物质的属性”;讲电场时,应当说“带电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电场”,不能说“带电体周围的空间叫电场”;讲反射定律时,应当是“光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不能说成“光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等等。当然,强调学科性和科学性,并不是要求在上课时教师满口都是科学名词象背书一样,应当尽可能把课讲得通俗易懂。 ②必须注意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特别要强调语言的形象、生动。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物理规律的建立通常要依靠大量的生活经验和感性材料作为抽象的基础,通过教师形象的语言描述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表象,促进学生想象和思考。另外,形象、生动的语言(包括比喻、类比)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比如物理教师经常用水流类比电流,用水压类比电压,为了说明法拉是一个很大的单位,可以做这样的比喻:“如果要做一个电容为1法拉的孤立球形的导体电容器,这个导体球的体积比地球还大。”

③必须注意语言的简明性和启发性

简明的语言,即话不多,一听就能明白。这样的语言,就表达的内容来说,一定是经过提炼的、经过认真组织的;选词用语,一定是经过认真推敲的,甚至句式,也是经过严格选择的。教师教学的目的在于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学生则努力从教师的语言中吸收一切有用的信息。教学语言不简明,诉诸学生听觉的是混沌一片的材料,势必给其吸收带来极大的困难。此外,一堂课时间有限,语言不简明,学生听不明白,没有反复琢磨、品味的余地,则不能在有限时间内高效完成既定的任务。简明的语言,也包含留有余地的意思。留有余地,才能引发学生思考。

启发性有三重意思,即启发学生对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求知欲,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联想、想象、分析、对比、归纳、演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情绪、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教学语言的启发性首先要体现出对学生尊重的态度。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可以激发学生巨大的潜力,这种潜力可以转化为学生在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的积极追求。其次,教学语言要体现新、旧知识的联系,要尽可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原理形象化。最后,教师要善于设疑,引导学生合乎逻辑地思考问题。 (2)板书板画技能

板书、板画是课堂教学中运用最普遍的一种传统教学媒体。 传统板书是教师为辅助课堂口语的表达而写在黑板上的文字或其他符号。传统板书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度概括的基础上,提纲挈领地反映教学内容的书面语言,往往写在黑板的正中,称之为正板书。正板书一般都作为教案的一部分而事先写好。另一种是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正板书的补充或注脚而写在黑板两侧的文字或符号,称之为副板书。板书提供的信息可以驻留,不象口头语言转瞬即逝。板书与教学口语的配合可以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调动起来,能够使听者的注意力保持更持久、理解更充分。板书能精炼地揭示教学内容,体现教材结构;在定性或定量的公式推导中应用板书,可以使较长的逻辑推导过程清晰可见,便于大多数学生跟上学习进程,形成连贯的思考,同时也便于记录和回忆。

板书通常有提纲式、表格式、总分式和图示式几种形式。提纲式板书是按教学内容和教师的讲解顺序,以纲目的形式展示顺序要点的板书形式。这种形式通常以精练的语言、序号排列的程式出现,能突出教学的重点,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的内容结构层次,便于理解和记忆。表格式板书是将分散的相关知识列入表格内,既具有归类、比较、总结等功能,又有助于学生掌握某些具有一定联系的概念、规律和事物性质。总分式板书适合于先总述后分述,或先讲整体结构后讲细微结构的教学内容。这种板书条理清楚、从属关系分明,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结构。图示式板书使用文字、线条、符号、框图等表达的板书,用于揭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具体的板书设计可根据教学内容综合运用这几种板书形式。在运用板书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板书中的术语、图表、公式、定义等必须准确、规范、科学。

②要有计划,通常把教学内容的主干、系统,简明扼要地按层次展开。重要的公式、概念、结论等作为一节课的持久性板书,安排在正板;而把次要的材料,临时性的补充材料作为暂时性板书放在副板,用后擦去。

③应条理分明,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力求简练以突出重点和关键。

板画通常是以简化的示意图表达事物复杂的结构、关系和变化过程,帮助学生想象,促使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达到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板画是实物的简化,它通过简单的线条,将学生的注意力统一到被观察实物的主要特征上,从而略去了大量非本质因素,为接下来的分析概括思维活动提供较为鲜明突出的表象,是实物直观与抽象思维之间必要的过渡手段。比如物理教学中的受力分析图和电路图就是常用的板画形式。在教学中运用板画的要求有以下几方面: ①板画要注意简明、生动、形象,突出要讨论的对象。恰当运用简笔画的形式,将需要讨论的局部对象放大夸张,常常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并能唤起学生的直观感受,可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图5-2的简笔画表示负荷相同时,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是非常形象的。

(a)

图5-2

(b) ②板画要注意正确表示空间关系。如果要用立体图,线条该实则实该虚就虚。

③板画应与板书紧密配合,以更有力地促进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的板书板画也从以黑板演变到以白板、以及投影机或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显现,但板书板画仍以便利、经济的优势保持着很高的使用率。 (3)讲解技能

讲解是教师运用口头教学语言对教学内容作逻辑性叙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方法、并启发其思维、培养其高尚情操的一种教学方式。讲解的实质是通过语言对知识进行剖析和揭示,剖析其组成要素,揭示其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把握知识的实质和规律。从公元前孔子的“私学”和柏拉图的“学园”延续至今,讲解成了教学的最基本方式。讲解何以受到如此偏爱?这大概与讲解本身的特点有关。讲解的最大特点是传递知识信息的密度大、效率高,所以最适合用来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讲解也有自身的弱点。如果运用不当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尽管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解中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能判断学生是否听懂,但毕竟不能很好地解决师生交流和反馈的问题。学生不能控制教与学的进程,被动的结果会影响学生创造品格的培养。因此,要注意讲解的适用范围。一般说来,讲解运用于事实性知识比认知性知识效果好;在教学中,知识综合、概括和总结阶段,讲解是必要和有效的;应用知识时,通过讲解引导、定向也是有利的。因此,讲解要与其它教学技能相配合,例如,实验观察前的提示和说明,之后的分析总结;观看录像、幻灯或计算机课件的解说和提示;讨论和自学或其它学习活动的分析总结;讲解与板书的配合等。配合得当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从而避免单纯讲解的不足。 (4)提问技能

提问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对学生提出问题,并启发学生经过思考,对所提问题自己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相互交流的重要教学技能。在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有计划地提出问题,可以把他们引入“愤”、“悱”的境界,激发其主动求知。

在新课开始或更换教学内容时提问可以吸引同学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如在上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先问:“在一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列车上,车厢里有人竖直向上跳起,落下时是否仍在原处?”这类问题不一定要求学生马上得出正确结论,而是通过提问使同学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一教学要点上,并对之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与教师接下去的讲课保持一致,顺利贯彻教师的教学意图。在课堂教学中,用提问来启发学生思维是极为重要的。传统的教学中,灌输的情形居多,学生上课忙于听、看和记笔记,很少有机会认真思考某一问题,这对思维能力的发展极为不利。出色的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所要达到目标的途径,获得知识和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教师的课堂提问还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通过提问与回答,教师能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并及时对教学过程做出调整。这样,师生之间形成信息双向交流,达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教师提问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要设计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种水平问题,使多数学生能参与回答。

②注意明确问题的重点,问题的内容要集中,问题的表述要简明、清晰、易懂。

③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难度过小,学生几乎不用思考就能齐答;难度过大,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得不到正确答案,会挫伤学习积极性。 ④当学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重点,对问题不能正确解释时,教师不要轻易改叫其他学生或代替学生回答,应从不同侧面给予启发和诱导,或降低问题的难度,保证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有所发现。

三、实验操作技能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能为学生学习物理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和有重点的观察实验现象和过程,并伴随积极的思维活动,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印象鲜明。学生还能通过观察教师规范操作的演示实验,学习正确的实验操作技术和方法。因此,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是物理教学中的必备技能,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实验素质,练好基本功。

实验操作能力,主要指基本仪器的使用和正确记录数据,仪器设备的组装或连接,故障的排除等三个方面: 1.基本仪器的使用

中学物理实验涉及的基本仪器有:米尺、卡尺、螺旋测微仪、天平、秒表、弹簧秤、气压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万用表和示波器等。

使用基本测量仪器的规范要求是:

(1)了解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明确量程(测量范围允许极限)和精确度。 (2)对需要调节零点的仪器,在使用前必须调节零点或记录零点误差。

(3)要熟记使用规则和操作程序。 (4)正确读数,记录数据。 2.仪器设备的组装或连接

很多物理实验,在实验前需要先把各个仪器部件、设备组装起来,并要求装配和连接必须正确无误。整体要求是:布局要合理,要便于观察和操作;连接要正确、简单;实验前要检查,必要时进行预备性调节。其操作要求是: (1)装配仪器

一台仪器的装配,多台仪器和器材的组合,都应当按规范的程序操作。例如在装配天平时,应当先将横梁置于止动架上,才能安放挂钩、挂架和挂盘,不仅要使个部件的位置正确,而且还要“对号入座”。 (2)仪器的预备性调整

器件装配好以后,一般都要进行预备性调整,之后还要进行检查,检查时要特别注意观察仪器或电路的装配是否正确;各种器件是否处于规定的初始状态。

(3)按操作规程及实验步骤启动仪器工作,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所示数据。 (4)实验结束后的收尾工作

实验结束后,应按照一定的顺序(一般与安装顺序过程相逆)拆除和整理仪器;检查仪器材料是否完好,然后归位,一切设备复原。 3.故障的排除

实验中的故障排除,不单是一种操作能力,它涉及对实验原理的掌握程度、涉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对各部件工作情况的了解等,是一种综合能力。实验故障发生时,应根据各部件工作状态及各部件联结处的分析,得出可能产生故障的几种因素,逐个检查,直到最后排除故障。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实验操作还应注意: (1)操作过程明晰、易见,学生便于观察。教师一人操作,众多学生观看,所以操作过程一定要明显。选择的仪器尺寸要足够大,测量仪表的刻度线要适当粗些,必要时可借助实物展台放大操作过程。

(2)要引导学生观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接收到多方面的刺激信息,这些刺激有主次之分,有本质与非本质之分。因此,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所要观察的中心问题上来,让观察有的放矢。

(3)在装配仪器、调整和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规范操作。比如,调整天平时,一般用左手握住止动旋钮,不论调节底座、横梁,放卸待测物和砝码,还是拨动游码,都必须在止动状态下进行,需要观察天平是否平衡时,再轻轻顺时针旋转止动旋钮。称量时,用砝码镊而不是手去放卸砝码。在操作仪器的过程中,对重点要注意的问题予以强调,尽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操作过程。

第15篇:教学技能复习资料

2013年教学技能复习资料

复习大纲:

1、教学设计的含义。

2、主体性理念的核心。

3、分析教材的技能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4、解读教材有何要求?

5、简述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

6、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怎样?

7、集体备齐必须处理好哪三个关系?

8、集智研究时要树立和强化哪四个意识/

9、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要体现哪几个特征?

10、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则有哪些?

11、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的几种方法。

12、编写教案的作用与意义是什么/

13、编写教案的准备和要求。

14、编写教案有哪些格式。

15、教案由哪几部分构成。

16、在新课标指引下,如何提高教学设计的技能呢?

17、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18、教学语言的特点。

19、体态语言的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表现。20、体态语言运用的要求。

21、课堂组织艺术包括哪些方面?

22、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途径。

23、提高课堂体态语言艺术的途径。

24、提高课堂教学组织艺术的途径。

25、提高课堂教学应变艺术的途径。

26、优化师生课堂关系的策略有哪些?

27、常用的三种合作学习方式及在合作学习中发展生生关系的策略。

28、新课标下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与不足。

29、运用先进教学手段教师要具备哪些基本功? 30、板书有何作用?

31、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

33、课件、电子白板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34、板书“四明确”是哪四个方面?

35、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

36、怎样针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调适辅导?

37、教师自我调适的技能有哪些?

38、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技能训练有哪些?

39、何为终身学习? 40、终身学习有何意义?

41、阐述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2、研课的含义、内容。

43、学校校本研修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44、教学反思有哪“五记”?

45、简述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46、简述不同类型教师的教学技能反思。

教学技能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分析教材的技能? A.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B.教学目标具体化 C.教学策略 D.解读教材

2、集智研究方式的实施步骤有( ) A.三步 B.四步 C.五步 D.六步

3、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包括(

A.个人钻研 B.集体讨论 C.课堂跟踪 D.点评反思

4、集智研究时要树立和强化哪四个意识?(

A.整体意识 B.超前意识 C.合作意识 D.反思意识

5、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要体现哪几个特征?(

A.基于生活 B.注重形象性 C.体现学科特性 D.内涵问题

6、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构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基本教学模式,是小学教学的基本模式,据此理论,创设情境有哪几种? A.创设悬念情境 B.创设信息情境 C.创设生活情境 D.创设求导情境

7、创设教学情境的误区有(

A.形式化的情境 B.假问题的情境

C.缺乏真情的情境 D.猜谜式的情境和电灌的情境

8、编写教案前的准备有(

A.备教材 B.备学生 C.备教法 D.备教师

9、教案的格式有(

A.文字式 B.表格式 C.程序式 D.大纲式

10、教学设计备学生、备资源、备方法的要求有( ) A.以人为本 B.挖掘资源 C.修炼情智 D.相互观摩

11、教学语言具备的特点是( ) A.清晰 B.准确 C.精炼 D.生动

12、优化师生课堂关系的策略有(

A.学会心理换位 B.成为学生的益友C.倾听学生声音 D.详细讲解

13、常用的使用学习有哪三种?(

A.同桌合作学习B.小组合作学习C.全员合作学习D.师生合作学习

14、课堂合作学习中常见的问题有( ) A.小组成员缺乏训练 B.任务布置简单 C.学生缺乏独立思考 D.教师自身调控不足

15、根据板书的内容,板书的设计的类型有( ) A.情节式和重点式 B.线索式和结构式 C.对比式和综合式 D.词语式和图解式

16、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A.不自信、虚荣感强 B.焦虑、易怒 C.挫折、失落感 D.易疲劳、易兴奋

17、教师学会与同事相处的原则是(

A.平等尊重 B.有效沟通 C.相互学习D.要敬要畏

18、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有(

A.累积专业知识 B.提高教学中的探究创新精神 C.适应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 D.职业的责任意识

19、教学课题研究的方法有(

A.观察法、文献法、实验法 B.调查法、经验总结法 C.测验法、案例研究法 D.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20、教师的反思能力从哪几个方面培养?( ) A.增强自我意识 B.加强理论修养 C.丰富教学实践 D.开展反思实践

二、填空题

1、现代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它更关注人的发展的、。

2、解读教材可分为一、二、三

3、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则有诱发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和层次性原则。

4、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

5、课程目标资源整合开发的关键在于 ,重点在于引导体验。

6、团队研修开发,教学共享资源的方法有计划、、整理、执教、、交换。

7、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是

8、简笔画的主要技法有一笔画、几笔画法、、。

9、教授学生学习自我心理调适方法有运动疗法、日记法、、聆听法、、。

10、帮助同事认识交往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嫉妒心理、猜疑心理和

11、教师终身学习的途径有、。

12、教师终身学习的方法有、、。

13、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的阶段一般可分为适应阶段、练就基本功阶段、、、、六个阶段。

三、名词解释

1、教学设计

2、主体性理念

3、生态和谐理念

4、备学生

5、巧给台阶法

6、心理换位

7、博客

8、封闭心理

9、终身学习

10、校本研修

11、研课

12、经验总结法

四、简答题

1、简述教材必须掌握的技能。

2、简述提高教学设计的技能要求。

3、简述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途径。

4、简述优化师生课堂关系的策略。

5、简述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

6、课简述课件、电子白板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7、简述终身学习有何意义。

8、简述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五、论述题

1、试论述构建和谐课堂关系的技能。

2、论述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16篇:教学技能:讲授技能

讲授技能

技能讲授法伴随着教育的产生而产生,从原始社会的口耳相传,到教学改革后的教学媒体运用,讲授法始终是教学中应用最普遍的方法。讲授是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教学方式,讲授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技能之一。

一、讲授概述

(一)讲授的含义、特点

1.讲授技能含义

讲授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辅以板书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活动。它主要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等引导学生了解现象,感知事实,理解概念、定律和公式,从而使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促进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讲授法的优点是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缺点是学生比较被动,师生都难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个别差异也很难全面照顾。

2.讲授的特点

讲授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讲授教学要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进行传授。

(2)讲授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的主要活动者。

(3)讲授中,学生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以听讲的方式进行学习。

(4)口头语言,是传递知识的基本工具。

(5)教师要对讲授的内容做合理的组织。

(6)面向全体学生,根据班级学生的一般特点和水平进行教学。

(二)讲授的基本形式

讲授通常有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四种基本形式。

如果用一句话简单地说就是:讲述是陈述知识;讲解是分析知识;讲读是读解知识;讲演是发挥知识。

1.讲述

讲述是指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地叙述或描述,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讲授方式。

讲述按照表达方式,可以分为:叙述式讲述和描述式讲述。

①叙述式讲述在文科教学中用于叙述学习要求、政治事件、社会面貌、时代背景、人物关系、故事梗概、写作方法、历史事实、地理状况等;在理科教学中用于叙述学习要求、数量之间的关系、自然现象的变化、物体结构和功能、生物种类和遗传、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等。

②描述式在文科教学中用于刻画人物、描绘环境、介绍细节、渲染气氛、表达感情等;在理科教学中用于描述与课题内容密切相关的科学家或发明家的经历或业绩。

叙述式和描述式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说事,而不是说理。其不同之处在于:叙述式的语言简洁明快、朴实无华;描述式的语言细腻形象、生动有趣。

2.讲解

讲解是指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解释、说明、阐述、论证的讲授方式,通过解释概念含义、说明事理背景、阐述知识本质、论证逻辑关系,达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与讲述不同的是:讲解不是讲事,而是讲理,侧重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1 讲解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解说式。运用学生熟悉的事实、事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接触概念,以感知为起点对概念进行理解,或者把已知与未知联系起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如对古文、外语、专业术语进行准确的翻译,对疑难词语给出恰当的解释等。这种方式一般用来讲解无须定量分析的理论知识,多用于文科教学。

(2)解析式。解释和分析规律、原理和法则,是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巧训练的重要方式之一。主要有归纳和演绎两种途径。归纳是通过讲授分析事实、经验或实验,抓住共同要素,概括本质属性,综合基本特征,用简练、准确的语言作出结论,再把结论用于实践,解决典型问题,最后对相似的、易混淆的内容进行比较,指明区别和联系;演绎,即首先讲解规律、原理和法则,再举出正反实例,加以应用。

(3)解答式。以解答问题为中心,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在事实中引出问题,或直接提出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标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比较、择优,进而找出论据,再开展论证,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果,最后归纳总结。解答式包括原理中心式和问题中心式:

a原理中心式:以概念、原理、规律、理论为中心内容的讲授。方法是从一般性概括的引入开始,然后对一般性概括进行论证、推理;最后得出结论,又回到一般性概括的复述。教学案例如下:引入:大家见过鱼,吃过鱼,也可能养过鱼,那么什么是鱼呢?论证:要认识什么是鱼,需要分析一下鱼有什么特点。鱼是动物,在水中生活,有鳞、尾和鳍……例如,海中的黄花鱼,河、湖中的草鱼,供人玩赏的金鱼都有上述特点。可是鲸鱼是鱼吗?鲸在水中生活,有尾和鳍,但用肺呼吸,不是鱼。鳄鱼是鱼吗?鳄鱼在水中也在陆地上生活,有鳞无鳍,用肺呼吸,也不是鱼。泥鳅是鱼吗?泥鳅生活在水中,有尾和鳍,无鳞,用鳃呼吸,它是鱼。通过分析,比较可以看出,用鳃呼吸是鱼的特有属性,在水中生活,有鳞、鳍、尾的动物是鱼的一般属性。结论:鱼是有尾、鳞和鳍并用鳃呼吸的水生动物。

b问题中心式:从事物或事理中提出问题,然后围绕问题,步步引导,最后解答问题的讲授方法。所提的问题,是有意义的,对于理解教学内容至关重要,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或者能够举一反三。问题为中心的讲授常常有一定的探究性,讲解时要善于启发引导,善于利用迁移规律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既要注重结果,也要注重过程,还要注重方法。

问题中心式具体的操作步骤是:引出问题一明确标准一选择方法一解决问题一得出结果(结论)。

3.讲读

讲读是在讲述、讲解的过程中,把阅读材料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讲授方式。通常是一边读一边讲,以讲导读,以读助讲,随读指点、阐述、引申、论证或进行评述。这种讲授方法语文教学中较为常用。

讲读主要有五种方式:

(1)范读评述式。一篇课文由教师或学生分段范读,边范读边评述。

(2)词句串讲式。在讲读课文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分析文中词句,筛选重点词句并板书。

(3)讨论归纳式。读课文时遇到容易使学生困惑、起争议的地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待学生发言后,教师作小结。

(4)比较对照式。读完课文后,比较文中的人与人、事与事、物与物,在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的过程中讲授知识、指导学习。

(5)辐射聚合式。联系先前学过的文体相同、主题相近、写法相似的课文,对二者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找出联系与区别,形成知识规律。

4.讲演

讲演是讲授的最高形式。它要求教师不仅要系统而全面地描述事实、解释道理,而且还 2 要通过深入地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推理判断、归纳演绎等抽象思维手段,作出科学的结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三)课堂讲授的优缺点

1.课堂讲授的优点

(1)简捷高效。通过讲授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向学生传授较多的知识,具有时间少、容量大、效率高的特点。

(2)经济有效。讲授不受条件设备的限制,省时省力,简便易行,能保证教学时间的经济有效。

(3)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刻性。讲授有利于系统地传授知识,适宜解释多数学生面临的疑难问题。教师闻道在先,对知识理解相对深刻,自身又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所以老师讲授能变抽象为具体,使深奥的知识通俗易懂。

(4)有利于发挥教师的教育职能。讲授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控制教学节奏,避免学生走弯路,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和思想品德的教育。

(5)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恰当的设疑,以及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等,主导教学过程,发展学生的智力。

2.课堂讲授的局限性

讲授法也有它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欠缺。教师通过讲授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输方式。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机会对学习内容及时做出反馈,因而不易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能力。

(2)讲授通常面向全体学生,无法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的授课速度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讲授的内容不能照顾个别学生的需要,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材施教原则不易得到全面贯彻。

(3)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之间的矛盾。当讲授过多时,将占据课堂学习的大量时间,必然要以学生的活动时间作为代价,学生课堂上活动时间的减少,势必影响学生在校的全面学习和发展。

(4)学生不易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空泛的讲授,不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易陷入注入式教学的泥潭。

二、讲授技能的原则与要求

(一)讲授技能的原则

1.启发式原则

古今中外讲授法的教学能生存和发展无一不得益于启发性原则的发挥和运用。

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善于设疑,启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智慧,而且对学生听课的方法,还应当加以指导,运用讲授法不等于“满堂灌”、注入式。教师在讲课时,要引导学生生“疑”,使学生产生认知冲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积极地向教师学习,主动地和教师的讲授活动相配合,跟着教师讲授过程中的思维路线,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边听讲、边思考、边探究,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2、精通性原则

精通熟练,指的是对科学概念的讲授要精细、到位,特别是那些似是而非、容易混淆的概念,对难懂抽象的复杂问题能够精辟论道,深入浅出;对那些核心内容、基本要素,能迅 3 速抓住其精髓,反复提炼掌握要领,同事 要通宵专业知识,有广博的知识覆盖面。教师要针对每节课题,广泛搜集有关信息,深入领会要点内容,吃透其精髓,让这些积累和储备作为讲授的根基,支撑起丰富的课堂。教师必须对所驾驭的课堂教学从内到外的精通,包括能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熟悉和把握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学生的知识与经验基础,将教学内容组织成为合理的教学结构;结合实际激活和活化教材知识,把教材处于静态的知识变成具有生命活力的动态性教学知识等。同时,在课堂讲授中,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反应灵活变通地处理教学,当学生一时不明白教材和教师的表述时,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处理,作灵活的变通,以达到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

3、直观性原则

(1)教学媒体的直观性。单纯的语言讲授,学生易疲劳,教师应在讲授过程中,根据所教课题内容,利用直观的教具、实物、图片、多媒体等手段增加学生的感知效率,引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兴奋,达到学生理解科学概念、掌握科学原理的目的。

(2)教学语言的直观性。对于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还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也要体现直观性的原则。语言的直观是教师课堂讲授的润滑剂,能够有效调剂学生的理性思考。学生在学习新的科学概念时,各自占有的信息储备是不同的,思维习惯和角度都会有差异,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接受新知识时起点也各不相同。虽然学生面对相同的教材,但怎样将教材上的视觉语言转变成对于每个学生至少是绝大多数学生都适用的听觉语言,教师课堂语言直观通俗易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例如,教师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可以将晦涩难懂的语言变成学生能接受的和乐于接受的熟悉的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形象生动,比喻恰当,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将枯燥内容生动化、趣味化,使学生产生共鸣,这样的课堂讲授教学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感染性原则

就书论书简单复述,机械传递,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讲授就成灌输。教师讲授应当以情引情、拨动心弦。讲授如能拨动学生的情感,吸引力会更强。作为教师应当利用课堂教学的一切机会,在传递知识和文化信息的同时触动学生的真实情感,于无声处渗透教师的教育职能。前苏联学者斯卡特金指出:“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们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教学不能是冷冰冰的知识传授,也不能是传授冷冰冰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从不同角度向学生散发着有实际价值的信息,教师富有激情和感染力,通过自己对所教学科的娴熟把握,游刃有余中抒发对知识深邃精辟的论道和对科学和文化的热情关注,进入这样一种境界的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被真实打动,产生的效果远远强于那些直接的说教,而且富有感召力的讲授更容易促进学生对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培养起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不能设想一个对自己讲授的课程缺乏热情、就书论书、简单复述、机械传递的教师,能担负开启学生心智、传播文化知识、发展学生个性和能力的重要职能。讲授中的感染性原则也是教师课堂讲授法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

5.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主体现在内容、态度、语言三个方面。

(1)科学的内容。教师讲授内容应该是准确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知识。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依据,认真钻研、深刻领会知识的实质。做到讲授概念准确、论证原理充分、逻辑推理严密、列举事实真实、技能训练严格。

(2)科学的态度。教师要以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树立尊重科学、严谨治学、去伪存真、求实创新的教风和学风。

(3)科学的语言。教师上课要用严密的语言、精确的词汇表达概念,阐述定理公式,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如果教师用语含混或模棱两可,其结果只能使学生思维混乱,甚至导致错误认识,把错误的结论当作真理。

(二)讲授的要求

1.讲授的准备要充分、目标要明确

对讲授内容作全面的分析和把握,做到准备充足、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力图将系统的知识呈现给学生。

2.讲授要生动、形象

教师借助比喻、描绘、表演等手法或教学媒体手段使学生通过感知,领会抽象的概念、定理和规律,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哲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讲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集中注意、积极思维,对学习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这对于他们理解、掌握知识和发展思维有着重要作用。讲授要做到生动有度,切不可为了追求活泼有趣,而流于庸俗、低级,玷污教学环境和学生心灵。

3.讲授要简洁

教师应使用简洁明快,既准确又精练,既有逻辑性又有概括性的语言进行知识传授。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的书面语言进行加工、提炼、斟酌,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使每一个字、每一个句话都起到相应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动。

历史教学讲鸦片战争,分析鸦片输入对我国的危害时,有位教师概括:“鸦片输入,使我国国贫、民穷、兵弱。”将教科书中洋洋数千字简缩为十几字,可谓言简意赅、言不虚发,学生听起来带劲,印象深刻。

4.讲授要通俗

学生听得懂、听得明白,才有可能接受和掌握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因此,讲授过程中传递的信息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教师在选择例子和证据时,应做到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经历,尽可能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使他们容易把这些事物与即将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顺利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

5.讲授要有系统性

结构要组织合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要注意学生理解问题的认识序列,注意从已知到未知,从感I生到理l生,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6.讲授要注意和谐性

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语速、语调、响度等的科学运用,并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在确定基本的速度和音量后,语音的高低、强弱、快慢和停顿还应根据教学内容有一些变换、起伏,以吸引学生。一般而言,教师在讲授时应该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发音规范、节奏适宜、语调平直自然,但也要根据内容要求、感情表达的需要适当改变,做到抑扬起伏、错落有致,恰当的语调是达到教学语言和谐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7.讲授要适时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讲授的内容,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或者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能够掌握的,或者是通过与同学合作可以掌握的知识,教师应少讲或不讲,教师所讲的应是学生必听的、想听的、愿听的、能听的重点难点关键等,重点、难点和关键处要在讲解中加以提示和强调,对于离学生认知水平过远的内容以后再讲。总之,教师的讲授要适时,要抓住学生的疑惑点画龙点睛。

8.讲授要和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在讲授的过程中,也应组织一些探究活动或合作讨论,不要把所有的结论都说出来,也让学生自己体验一下发现的过程。讲授要运用多种语言技能和动作变化技能。

9.讲授要与板书相配合

讲授与板书相互配合,可以更好的发挥讲授的作用。板书的基本内容包括图画、文字、公式和表格。板书内容一般都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教师利用讲授对精心设计的板书内容加以点拨、讲解,能引导学生抓住教学的主要内容,提示学生重点和关键问题,帮助学生记忆和消化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记好笔记和复习。

10.讲授要注意教态、仪表

教师讲授的仪态应当端庄、自然、大方,既不可举止生硬,也不宜手舞足蹈;讲述的声音要清晰,音量适当,抑扬顿挫,富有情趣;讲授的速度要适当,速度太快,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不易理解消化,速度过慢,则容易倦怠,分散注意力,重要问题要稍做停顿,给学生思考或记笔记的时间,简易的问题可以讲的快些。

第17篇: 教师教学技能

《教师专业标准》指导下的教师教学技能

北京教育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新思考网首席专家

朱筱新

一、正确理解《教师专业标准》

《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

《教师专业标准》作为一部教师职业的国家标准,旨在规范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这对于促进全国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教师专业标准》首次明确了中小学教师必须理解和掌握的专业理念,必须具备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理论、学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明确了基础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教育教学素养和技能。

《教师专业标准》为中小学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教育和管理学生、组织和实施学科教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指标。

二、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

1.《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专业技能的表述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小学生,遵循中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2.教师教学技能的理论依据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合成的一种共同活动。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内,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经验、方法、能力并指导其学习的活动过程。

教学技能是由各种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行为能力,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 孔子的“因材施教”,就是一种教学技能。

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自身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师德)和专业知识关系密切。 专业理念与教师职业道德,包括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认识、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个人的修养与行为等要素。

专业知识,包括学生发展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和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教师的专业理念和职业道德,决定着教学技能的功能。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教书匠”、“读书郎”。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韩愈《师说》

韩愈对教师职业的解释,就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教育观和教学论。教师承担的是向学生传输哲理、知识,解答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或问题,其实质是“教师中心论”。

传统的学校教育,教师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学习方法,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技能,主要是讲和传授学生读、写、背、默等技巧和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转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

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技能的理论依据。

所谓学生主体,并非简单地指学生个体或群体,还包括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和特点,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教会学生学习。

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技能,主要是引导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即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必要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搭建必要的认知途径、提供所需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运用相应的学习方法,鼓励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3.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的构成 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学科教学设计、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学业评价、反思与发展等方面的能力,是由学科教育教学理论、学科专业、学科教学、学生教育、自我发展等要素构成。

教师的教学技能,实际属于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从事学科教学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教师的教学技能,是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涵盖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教学设计,到教学的组织实施;从组织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到指导学生学习;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到正确评价教学和学生学业。

三、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即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为组织课堂教学或社会实践活动课制订的实施方案。 教学设计与备课(教案)的区别:

备课(教案)是以教材为依据,侧重于解读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依据,侧重于指导学生学习。 《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学设计能力的表述(节选) 小学:

合理制定小学生个体与集体的教育教学计划。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 中学:

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1.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根据学科专业知识的特点和所教学生的实际,确定学生能够达到的学习目标。并随学习的进程,形成梯度目标,循序推进。

搭建教学重点与知识目标、教学难点与学习过程、教学难点破解与学习技能和方法应用的桥梁。

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兼顾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立足于转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熟悉的社会生活相连系。

强调理解,不鼓励死记硬背,不限制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向。鼓励学生参与和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在教学中,对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及活动,应及时作出信息反馈。

规划除教科书之外,学生的学习领域和范围,并向学生提供针对性强的学习资料。 2.教学设计的基本技能

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分析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分析学情、设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精选和补充教学资源、确定教学方式和方法、编排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等能力。

(1)认识学科《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学科《课程标准》是为学生制定的学习标准。明确规定学生通过学习,应该在知识、技能及综合素质方面达到的目标。

学科《课程标准》是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和需要出发,规定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师应从学科《课程标准》中,准确把握本学科教学的目标,正确处理知识与学习方法、技能的关系,知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关系。

教师应从学科《课程标准》的“前言”中,提炼本学科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等信息,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参考和依据。

依据“课程目标”,设计学生学习本学科课程应该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需要具备的学习基本技能;学生学习本学科知识主要的认知途径,需要运用的基本学习方法;可以应该生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学习目标。

(2)教科书

教科书,是教师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对教科书的分析,不仅要了解每一课的内容和具体的知识内容,还应分析每一课的结构、内容与单元主题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知识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或地位,每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正确处理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一、正文(大字)与阅读材料(小字)的关系。

二、文字与图片的关系。

三、课文与补充资料的关系。

四、课文学习与课堂活动的关系。

五、师生同用一本教科书的关系。(3)学情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能否采用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是学生能否实现学习目标,教师能否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不同学段、年龄段的学生,在学习心理、认知规律和特点、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储备,以及兴趣和爱好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应了解和掌握所教学生的这些具体情况,作为选择和补充教学资源、选用教学方式和方法、组织课堂活动的依据。

(4)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

正确处理学习目标(三维目标)的关系

学科《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项具体目标,或称“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为学生制订的学习目标,理应称为“学习目标”。

在“三维目标”中,知识目标是落实其他二项目标的关键和基点,也是实现其他二项目标的载体和平台。 不同类型和内容的知识,决定了学生应掌握的学习能力,也决定了相应的学习过程和需要应用的学习方法,更决定了学生能够生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方案。通过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引导和帮助、指导学生达到和实现这些目标。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亦即重点知识。在每课中均处于核心的地位,具有统领性、代表性、典型性等特点。

教学难点需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确定,而非教师的教学角度。是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存在认知障碍、理解困难或实践难度大的知识内容。

教学难点的确定,应是知识学习与学习方法、技能的训练和培养相结合的最佳契合点。 难点绝对不能以知识点的形式表现出来。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尤其是学生在理解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困难等,确定本课教学的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属于知识的范畴,需在知识的层面上确定。

教学难点,属于认知的范畴,需在认知层面上确定。即必须依据学生在分析、理解时的难度,亦即学生认知的水平和能力确定。

对于不同学校、不同班级,每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一致的,难点则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

第18篇:教育教学技能

教育教学技能》试卷 专题四 教学设计技能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共12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即预期学生身心诸方面发生的变化”是指(B )。 A.教学目的 B.教学目标 C.教学任务 D.教学技术

2.一份合乎规范的教案,其构成要素不包括(B )。 A.教学目的 B.教学方针 C.概 括 D.教学后记

3.教学目标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但不包括具有( C)。 A.预期性 B.生本性 C.抽象性 D.具体性

4.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的提出者是(D )。 A.奥苏贝尔 B.布卢姆 C.皮亚杰 D. 加 涅

5.可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把注意集中到与目标有关的事情上,尽量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这指教学目标哪项功能的发挥(A )。 A.导向功能 B.测度功能 C.激励功能 D.交流功能

6.下列不属于教案的基本形式的是(B )。

A.记叙式教案 B.议论式教案 C.表格式教案 D.卡片式教案

7.从外延来说,教学目标则是由一系列具有层级关系的目标组成的目标群,但不包括(D )。 A.远程目标 B.中程目标 C.短程目标 D.日程目标

8.“在指认和书写中,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和写出10个生字。”,按照教学目标编写的ABCD模式中,学生是指 (B )。

A.条 件 B.对 象 C.标 准 D.行 为

9.一份合乎规范的教案,其结构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概括,教学进程,板书、板画设计或教学媒体的运用,( D)。

A. 教学目标 B.教学重点 C.教学方法 D.教学后记

10.“将知识分解,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在布卢姆关于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中,属于(D )。 A.知 识 B.领 会 C.应 用 D.分 析

11.将教学目标分成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的教育家是(A )。 A.布卢姆 B.皮亚杰 C.加 涅 D.辛普森

12.教师备课时,通常采用的最基本最强用的教案形式是(A )。 A.记叙式教案 B.议论式教案 C.表格式教案 D.卡片式教案

二、判断题(每题2分 共18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教育目的,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即预期学生身心诸方面发生的变化。 错 2.教案对于粗出茅庐的教师意义重大,对于有经验的教师而言,可有可无。 错 3.教学目标即教育目的。 错

4.加涅根据学习结果的不同特点,概括出五种学习结果,即言语信息、智力技能、学习策略、情感和动作技能。

5.教学目标不仅描述的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身心诸方面的变化,也是描述教师的教学行为。错 6.无论教学手段如何先进,教学媒体仍然是辅助教学的工具。 对

7.不少学者将教学目的称为“方向目标”,而将教学目标称为“达到目标”。

8.布卢姆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9.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为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在课堂教学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活动的方案。

三、应用设计题。

1.请阐述布卢姆的认知领域目标。(11分)

(1)布卢姆认为,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可以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6个层次。(3分)(2)知识是指对先前学习过的材料的记忆,涉及重认利再现具体的事实、定义、规则等;领会是指把握材料的含义与主旨的能力;运用是指运用已学的知识(包括概念、方法和理论等)来解决某些特定的和具体的问题;分析是指能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它的构成成份并理解组织结构;综合是指能将部分组成新的整体;评价是指对材料(论点的陈述、小说、诗歌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3分)(3)认知目标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知识,第二类是理智的能力和技能,即包括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第二类以第一类为基础,而第一类又必须升为第二类目标的高度才能成为人的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必须重视理智的能力和技能的发展。(2分)结合实际加以说明(1-3分)。

2.从你教过的科目中,自选一课时内容设计一个教案。(16分) 要求:教案的设计必须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简要的教学过程。

(1)有教学目标(3分)(2)有教学重难点 (3分)(3)有教学方法(3分)(4)有教学过程(3分)(5)根据写的完整与否,酌情给(1-4分)

3.请阐明教学目标中“内外结合法”的陈述模式,并结合某一具体教学内容,试用“内外结合法”编写一个教学目标。

(1)内外结合法是为了弥补行为目标的不足,格伦兰提出了用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来描述教学目标。(3分)(2)它把教学目标分为两个水平:总体目标,侧重描述学生内部的心理发展;具体行为,侧重描述学生达到目标时的具体行为,是总体目标的具体化,是达到总体目标时具有代表性的行为例子。(3分)(3)编写教学目标。例如,语文课的一个教学目标可以这样表述:(7分)① 理解议论文写作中的类比法(内部心理过程)② 用自己的话解释运用类比法的条件(行为样例)

育教学技能的基本内容

一、教师教学技能的含义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等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

二、教师教学技能分类的原则

1、目的性。为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教学中所安排的每一项活动,教师的每一种教学行为都要有具体的目标指向。教学技能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

2、激发性。教学技能的确定要有利于课堂上师生的交流,通过交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为他们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3、参与性。学习是经验引起的行为变化。其变化不是被动机械的,而是能动积极的,学生只有自愿地参加活动,所取得的经验才能保持长久。

4、可观察性。在对每种教学技能学习以后进行实践的时候,是否掌握了这些技能,应该是能够表现得出来,可观察得到的,即这些技能是可观察的。

5、可操作性。在确定教学技能的时候,不仅要用形象、具体的语言对技能进行描述,并且每项技能要能够被分解成不同的类型,以及操作过程的构成要素。只有技能的构成明确具体,可操作性才能更强,技能的应用才能更规范。

6、可测量性。对于反馈回来的教学信息如何衡量,首先要为技能的应用提供参照体系,对每项技能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或应用原则。只有把自己的实践与要求相对照,才能发现不足与成功,这样就会不断完善和提高。

三、教师教学技能分类

1、基本教学技能:语言技能、板书技能、教态变化技能、演示技能和讲解技能。

2、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导入技能、提问技能、反馈强化技能、结束技能和教学组织技能。

四、基本教学技能

1、教学语言技能。指教师用正确的语言、语调、语义,合乎语法逻辑结构的口头语言,对教材内容、学生问题等进行叙述,解释说明的行为方式。

(1) 导入新课的语言要求。a、创设情境、引入材料,启发谈话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富有感染力;b、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借助实例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该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c、审题入手,类比、联系旧知识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楚明白,准确严密,逻辑性强;d、用巧设悬念的方式导入新课,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含蓄耐人寻味的。

(2) 课堂讲解的语言要求。a、逻辑性。指准确使用概念,恰当地进行判断,严密地进行推理;b、透辟性。指阐发的透彻、尖锐,引导得玲珑剔透,清澈见底;c、启发性。指充分激发学生习的内部诱因,运用适时而巧妙的话语给学生以启迪、开导和点拔,培养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思维能力。

(3) 归纳、总结的语言要求。a、凝练性。指语言简练、简练要言不繁;b、严实性。指语言的质朴、严谨、实在,一切以促使学生提纲挈领地领会问题的主旨为中心;c、延伸性。指顺延、伸展、向新的深度和广度掘进。

2、板书技能。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语言、图表和符号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1) 语言准确,有科学性。板书语言要做到准确无误,避免出现词不达意、语言过滥的现象。

(2) 重点突出,有计划性。a、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系统地、多样地进行学习,板书语言必须重点突出,详略得当;b、板书内容要事先计划好,做到少而精,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活动。

(3) 书写规范,有示范性。教师板书时,不但要注意文字的美观,而且要让学生看清楚,甚至对数字顺序、标点符号都要有所推敲,这样教师的板书不仅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而且可以引导和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 层次分明,有条理性。a、各学科的教学内容都有较强的层次性、逻辑性和连贯性,所以板书要反映出内容的层次,有条有理;b、板书的条理性体现在板书语言的组合结构上。

(5) 布局合理,有艺术性。a、内容美:字、词、句、公式或符号都要准确无误,不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或语句不通,语言表达不准确等错误;b、形式美:板书内容的外在表现方式,如内容的布局结构、教师的书法绘画等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对学生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c、文字、图画美:一是有一手过硬的好字,二是掌握最基本的简笔画技巧。

(6) 形式多样,有启发性。a、板书设计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应当在不影响教学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地采取随机应变的措施,具有高度的灵活性;b、在板书的设计上,应该用精辟的语言画龙点睛地展现教材内容的整体框架,使学生能从板书上受到启发,引发其积极思考。

3、教态变化技能。指教师变化不同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交流情感、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

(1) 身体的动作。a、教师在课堂的走动,一要控制走动的次数,不能一节课不停的地走;二要控制走动的速度,身体突然地运动或停止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三要走动时姿势要自然大方,不做分散学生注意的动作。b、教师身体避部的动作,如头部和手等动作均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或铺助语言的表达。

(2) 面啊的表情。在交流中教师的表情对激发学生的情感有特殊的作用。学生会从老师的微笑里感受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同时,教师的情感也会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爱老师,然后也会爱上老师的课,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3) 眼神的交流。在人类历史上,眼睛一直对人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它是人与人沟通中最清楚、最正确的讯号。这一点对教师来说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教师讲话时不面对全班学生,没有较长时间的眼神交流,学生会不喜欢听。同时,教师也不能从学生的目光中去发现他们骑墙课程的反应。

(4) 适宜的停顿。a、在讲述一个重要事实之前或在句子中间插入停顿,能够有效地引起人们的注意;b、一节课中恰当地进行停顿会使人感到有节奏感,不停顿地讲述45分钟,不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是不可取的。

(5) 声音的变化。a、声音的音质、声调和讲话速度的变化,以及赋予表情的语言,会使教学变得很有生气;b、当教师从一种讲话速度变到另一种讲话速度时,即使有人已经分散了注意,也会重新将注意转移到教师所讲的话题上来。

4、演示技能。指教师在促进学生感知或创设情景时结合有关内容的讲解把各种直观教具及实验等陈示给出学生观看。把所学对象的形态、特点、结构,性质或发展变化过程展示出来,用媒体传递信息、促进学生习的行为方式。

(1) 心理准备。在进行演示前先向学生说明要观察什么,为什么要观察,怎么观察及观察中应思考的问题,使学生处于想观察的心理状态。

(2) 出示媒体。要注意媒体摆放位置的高度、亮度等,是否能使敏感个学生在座位上都能观察得到。如果媒体较小,是巡回演示还是分组观察要事先做出计划。

(3) 介绍媒体。在引导学生观察前,要向学生介绍所使用媒体的特点或结构、组成。如果是实验演示,都使用哪些仪器、药品,仪器如何安装,药品如何配制以及如何操作等。

(4) 指导观察。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是媒体演示的重点。

(5) 提示要点。讲解或观察后教师画龙点睛地指出哪一方面或几方面是重要的或本质的,以使学生进一点理解观察的目的意义,抓住要点掌握知识。

(6) 核查理解。通过提问等活动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所观察到的现象,并掌握了现象中所反映出的知识。

5、讲解技能。指教师利用口头语言并配合手势、板书和各种教学媒体等,阐述事实、揭示事物本质,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行为方式。

(1) 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则为分析、综合指明了方向,明确通过教学使学生应该掌握的事物的本质特征。

(2) 明确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是教学中的重点,如何确定什么是基本概念是通过对某一章节中概念系统的分析而逐渐明确出来的。

(3) 明确概念的内涵。明确地规定概念的内涵,是使学生科学正确地掌握概念的前提和基础,概念的内涵稍有变化,便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在讲解相似概念时,如不准确地把握概念的内涵,也极易发生错误。

(4) 明确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正确地掌握概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采用例证的方法还是直观演示的方法,用说明讲解的方法还是讨论或发现的方法,用演译推理还是用归纳推理,都要根据概念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恰当地进行选择,还要特别注意如何导入和结束。

五、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

1、导入技能。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行为方式。

(1) 集中注意。导入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对与教学无关的活动受到抑制,迅速投入到新的学习中来,并使之得到保持。

(2) 引起兴趣。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求知欲的起点。导入的目的即用各种方法把学生这种内部积极性调动起来。

(3) 激发思维。在导入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最主要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进行心理定向。以便引导导们的思维一步步深入,向着学习目标的方向不断发展。

(4) 明确目的。在导入的过程中只有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才能把他的内部动机充分调动起来。

(5) 进入课题。通过导入自然地进入新课,使导入和新课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才能发挥导入作用。

(6) 导入的时机。a、在一节课的教学开始时,在一个新概念开始时;b、在变换学习或活动的主题时;c、在师生互动的问答题之前;d、在小组讨论活动之前;e、在放映教学录像、幻灯、多媒体之前等。

2、提问技能。指教师利用提出问题的方法,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1) 引入阶段。教师用不同的语言或方式来表示即将提问,使学生对提问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2) 陈述阶段。a、点题集中:引导学生弄清要提问的主题或使学生能承上启下地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b、陈述问题:清晰准确地问题表述出来;c、提示结构:教师预先提醒学生有关答案的组织结构。

(3) 介入阶段。在学生不能作答或回答不完全时才引入此阶段,教师以不同的方式鼓励或启发学生回答问题,主要考虑以下五个方面:a、核查。核对查问学生是否明白问题的意思;b、催促:让学生尽快地做出回答或完成教学指示;c、提示。提示问题的重点或答案的结构;d、重复。在学生没听清题意时,原样重复所提问题;e、重述。在学生对题意不理解时,用不同词句重述问题。

(4) 评价阶段。当学生对问题做出回答后,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学生的回答。a、重复。教师重复学生的答案;b、重述。教师以不同的词句重述学生的答案;c、追问。根据学生回答中的不足,追问其中要点;d、更正。纠正错误的回答,给出正确的答案;e、评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正确的答案;f、延伸。依据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思考另一个新的问题或更深入的问题;g、扩展。就学生的答案加入新的材料或见解,扩大学习成果或展开新的内容;h、核查。检查其他学生是否理解某学生的答案或反应。

3、反馈强化技能。反馈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信息往返交流的过程,是教师传出教学信息后,从学生那里取得对有关信息反应的行为方式。

(1) 课堂观察法。a、环视法。教师有节奏、周期性地把视线从教室的左方扫到右方,再从右方到左方;从教室的前边扫到后边,再从后边回到前边。b、点视法。当发现某个地方或某个人出现异常反应时,把目光集中投在那一点上仔细观察,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c、虚视法。就是说好像你的眼睛在看什么,但实际上你什么也没看。虽是虚视,目光也要自然,不要让学生从你的目光中看出你的紧张神情。

(2) 课堂提问法。a、慎重选择提问对象,应好、中、差的学生都能照顾到;b、对学生的反应要给予反馈。

(3) 课堂考查法。a、板演;b、当堂小测验。

(4) 实验操作法。运用仪器设备、材料等来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技巧掌握的程度,以及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五色反应卡。学生每人准备五张彩色硬纸片,红卡表正确,黑卡表错误,用于解答是非题。白卡表理解、明白,黄卡表不明白,蓝卡表有新见解,既可用于回答问题又可用于学生对教学的反应。

4、强化是教师给学生的反馈信息,是促进和帮助学生的某一行为的变化朝更好的方向发展或通过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馈来巩固学习成果。

(1) 语言强化。a、口头强化。指教师对学生进行口头的肯定、表杨和鼓励;b、书面语强化。指教师在学生的作业,练习簿或试卷上写的批语。

(2) 活动强化。经过一段紧张的思维活动之后,学生初步形成了有关理论的概念,教师就可提出一些生动有趣的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深化、巩固学习,这是对所学理论的强化。

(3) 符号强化。当所期望的行为一旦发生,不当即表彰,而是给予代表一定鼓励或奖励的符号。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符号后,便可得到表杨或得到自己所希望的东西。

(4) 接近强化与接触强化。教师有意识地走到学生的身边,或站立观察其活动,或与之谈话,了解是否有问题,倾听意见,或参观小组讨论等,以表示对学生的关心。当学生有好的见解或某项工作比较成功时,以拍肩等动作给予赞赏。

5、结束技能。指教师完成一个教学任务或活动时,为巩固、拓展学生的学习所采用的特定行为方式。

(1) 认知型结束(封闭型结束)。a、总结归纳。用总结性的语言把一节课、一章书的内容在最后进行归纳,这个工作可以由学生单独完成,也可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完成;b、区别对比。在一个教学内容结束时,将教学中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加以区分和对比,能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c、竞赛活动。对于一些比较枯燥无味的内容或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在结束时可以用稍长一点的时间进行有关内容的竞赛活动,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巩固知识;d、实践应用。用向学生提出问题的形式,也可用实践操作的形式,要求学生利用当堂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社会实践中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目的;e、绘简图或模式图。在一节课结束之时,可通过画图让学生想像、回忆所学内容,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图形来提高理解记忆能力,而且是利用学生的空间智能进行学习。

(2) 开放型结束。a、悬念存疑。教学中上下章节之间的联系有时非常密切,在前一部分完成时可以把下一内容的重点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提示出来,然后告诉学生“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也可顺着本节课的总结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承上启下的结束,往往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b、故事遗趣。故事最好由班上的学生自己准备,让他们自己来讲,促使学生课后多读学科发展史上的有趣故事。拓展其知识面。

(3) 拓展延伸。指将教学内容向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学科发展前沿开拓延伸,以便学生了解学习的价值,引发学习的间接兴趣。

6、教学组织技能。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

(1) 管理性组织。a、课堂秩序的管理。首先必须从关心、爱护学生出发,了解他们的问题,倾听他们的心声,和他们交朋友。然后,对症下药提出要求,用课堂纪律约束他们。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心悦诚服地听从教师的指导。b、个别学生问题的管理。做出安排,使学生不会从不良行为中得到奖赏,从而自行停止不良行为;奖励和不良行为相反的行为;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c、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有一些学生会因为兴趣爱好相似而组成一个个小团体,因为并不是像班级那样正式的编制,在些称非正式群体。对于这样的小群体,一方面全面了解学生情况,耐心做好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避免一味简单粗暴的批评、指责的消极处理方式;另一方面,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可培养的潜能,给他们布置一定量的任务让其完成,再给予一定的指导,保证任务顺利完成。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成就感和学习的重要性,逐渐改正不足。

(2) 诱导性组织。a、亲切热情鼓励。这种组织方式,既适用于好学生,更适用于学因生或不善于表达思想的学生;b、设疑点善激发。首先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然后,使学生会思考,学会运用理论,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求得矛盾的解决。

第19篇:教学技能分析

教师教学技能与教学特色分析

沅江市琼湖中学:谭建平

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已三十多年了,不少同志让我谈谈经验,我总觉着没有什么经验可谈。但是同志们说我的课教得好,这话除了鼓励的成份外,我想也有点“真情”在。究其原因,我认为自己的课有如下特点:

一、教材钻研得深透

作为语文教师,固然需要多方面的“基本功”,但我觉着最重要的基本功还是掌握、驾驭教材的能力。对于一篇教材,我总是仔细地阅读,从容地咀嚼,力求明其思路,探其精微,对作者通过一词、一句、一字甚至一个标点来表达其深邃思想的所谓“文眼”,能够抓准用活,对于一篇教材在本组、本册的地位和作用,能够全面权衡,充分发挥各类课文的功能和作用。在处理教材时能够见微知著,深挖内涵,课上得有一定深度。

在钻研教材过程中,对名篇佳作我都一字不落地全文背诵。有些教材不需要全文背诵的,也要背诵其中精彩的片断。我在教学中能做到:凡要求学生重点读的,教师先读好;凡要求学生背的,教师先背好;凡要求学生说的,教师先说好。这好比走路,你走过的路,印象深,哪里有沟沟坎坎,记得住。再带学生去走,就成了轻车熟路,可避免走弯路,甚至走错路。

二、按教育规律办事

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深谙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因此,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十分注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意教学领域里的改革。

在阅读教学中,我充分信任学生,提出让学生自读、自学,发挥其潜能,培养其“自能读书”的能力,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我把阅读教学过程设计为:“读书、思考、议论、质疑、练习。”教师的任务是导学、促学、解疑,协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如在发挥语文学科德育功能方面,我主要是让学生“读文以悟道”,不能领悟的。再辅之以教师的“解文以传道”。在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方面,我不赞成急于求成,还没有让学生领会教材真谛时,就要求学生“表情朗读”。我提

出“表情,必须有情;有情,必须知情;知情,必须读书。”只有理解了教材,受到了教材的感染,才能“表”出“情”来,否则学生读书会“装腔作势”,不利于提高阅读能力。

作文教学应遵循“生活第一”的原则。因为没有生活的文章最难写。让学生硬着头皮去写,只能搜肠刮肚,写出的文章也是套话连篇,人云亦云,甚至可能逼着学生去说假话,说自已不情愿说的话。因此,我认为不应该让学生只写命题作文,而应另辟蹊径,开辟作文新天地。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提出了“六变”,即:①变无话说为有话说;②变教师命题为自由命题;③变少写为多练;④变训练项目的分散为集中;⑤变小课堂为大课堂;⑥变一种批改方法为多种批改方法。这个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学生的作文能力迅速提高。

三、注意发挥教师的语言功能

教师的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课堂上能不能做到“精讲”,除了在教学内容上撷取“精华”之外,教师的语言有时甚至能起到决定作用。

1.良好的教学语言可以烘托气氛。有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用语言进行渲染与烘托,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往往能收到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良好的教学语言可以化难为易。《鸟的天堂》里有一句话学生不好理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先让学生看看窗外校园里树上的叶子在微风吹拂下显现出的多种姿态,然后作如下讲解:这些树叶有的在轻轻地摇摆,好像在缓缓地起舞;有的左旋右转,好像在抖动美丽的衣裙;有的发出沙沙的响声,好像在和谁悄悄地说话;有的发出翠绿而明亮的光,好像要给这“天堂”的每一寸土地都铺上绿荫。这些树叶变得不仅会动,而且会说、会想,它们都有了生命,有了灵魂!我觉着这样讲可以让学生在形象思维的活动中进入教材意境,深入领会这句话的含义,从而化解了难点。

总之,语文教师应锤炼自己的语言,加强语言修养,使自己的语言规范准确、明快流畅,有时甚至妙趣横生。这样做无论是对完成教学任务,还是对学生情感的影响与陶冶,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把课教活

人们称赞演员常说的一句话是“演啥像啥”。我们教师虽不是演员,但也应该在教课时进入角色,“教啥像啥”。语文教材不少的课是表现人的喜、怒、哀、乐、爱、憎感情的。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入情入境,表现出这种感情。教黄继光、董存瑞,就要创造出激昂悲壮的情感氛围,使同学们感奋不己,甚至潸然泪下。讲祖国壮丽山河的课文,就要以优美动情的语言,或朗诵演讲,或引征抒发,或出示形象媒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历史故事的课文,就要模仿古人的举手投足、眼神语调,使历史人物形象再现在同学面前。

第20篇:小学教学技能

现代远程教育

《小学教学技能》

课 程 学习指 导 书

作者:刘兴杰 2007年12月

1 课程指导书模版

课程学习方法指导

本课程是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课程,学员要在系统学习讲授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实践训练,完成训练任务并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全面的训练。

课程学习进度安排与课时分配

章 目 课 题 讲授课时 训练课时 第一章 绪论

4课时

2课时 第二章 教学设计技能

6课时

6课时 第三章 教学表达技能

4课时

6课时 第四章 教学操作技能

10课时

16课时 第五章 教学控制技能

6课时

6课时

第一章 绪论

一、章节学习目标

1.理解教学技能的概念及其解释。

2.熟练掌握教学技能的分类,教学技能训练的意义、理论基础、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微格教学的训练方法进行教学技能训练。

二、章节重点、要点

第一节

教学技能的概念和分类

一、教学技能的基本概念

2 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经过练习形成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行为方式。

二、教学技能的解释

1.教学技能是一种技能

技能是经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顺利完成任务的行为方式。 2.教学技能是一种交际技能

技能按照其影响方式分为动作技能、心智技能和交际技能。教学技能与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有关,但它主要是在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之间的交往中实现的。

3.教学技能是一种职业技能

技能按照其适用范围分为一般技能和职业技能。

一般技能是各种职业技能的共同构成要素;职业技能既是一般技能在职业活动中的运用,又有职业的特殊要素。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的一种技能。

4.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的主要职业任务是教学,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技能的核心。

三、教学技能的分类

1.教学技能分类的意义

有利于训练,有利于训练效果的反馈激励。 2.教学技能分类的原则 实用性、简明性、系统性。 3.教学技能分类的方法

3 逐级划分,选择重点。 4.教学技能的基本划分 教学设计技能 教学表达技能 教学操作技能 教学控制技能

四、教学技能研究动态

1.国外的研究与发展 2.国内的研究与发展

第二节

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意义与方法

一、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意义 1.它是实现教学行为的重要条件 2.它可以优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 3.它可以提高教学艺术,减少教师精力消耗 4.它可以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发展

二、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理论基础

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需要多方面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心理学、教育学、信息学等方面。这里主要介绍心理学方面的一些主要理论基础。

1.技能形成过程阶段的理论

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掌握局部技能阶段、初步掌握完整技能阶段和技能协调完善阶段。教学技能训练要由局部到整体。

4 2.技能形成的有效条件的理论

明确练习目标、掌握练习方法、了解练习结果、适当分配练习时间。 3.技能相互作用的理论

技能的迁移与干扰。促进迁移防止干扰的条件: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已掌握技能的巩固与熟练,提高分析概括能力,正确的训练方法。 4.技能形成的特征与标准的理论

局部动作联合成为完整系统,多余动作和紧张状态消失,意识控制作用减弱,实现行为方式灵活性提高。

三、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原则和方法 1.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原则

目的原则、分解原则、实践原则、示范原则、反馈原则。 2.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一般程序

学习理论、寻求示范、教学设计、自我练习、实际训练、效果评价。 3.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方法

书面作业、观摩模仿、对镜练习、录音录象、模拟训练、介入教学、微格教学。

四、微格教学简介

1.微格教学的概念

微格教学是美国斯坦福大学1963年推出的一种训练教师基本教学技能的方法,它是以掌握某一特定教学技能为目标,通过5-15分钟的微型课练习以形成教学技能的训练系统。

2.微格教学的特点

训练单元微小,反馈及时准确,训练程序合理,对教学无干扰,利于综合创新。

3.微格教学的一般程序

学习理论、观摩示范、教学设计、自我练习、实际训练、反馈评价。

三、章节考试大纲

教学技能的概念及其解释;教学技能的分类,教学技能训练的意义、理论基础、原则和方法;微格教学的训练方法及其训练程序。

四、章节练习题

1.名词解释:教学技能、微格教学

2.简答:教学技能的解释;教学技能的分类;教学技能训练的意义、理论基础、原则和方法;微格教学的特点和训练程序。

3.应用:微格教学的训练程序。

第二章 教学设计技能

一、章节学习目标

1.理解教学设计技能的概念、任务和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的含义。

2.熟练掌握编制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设计的内容和依据;教学过程设计的内容。 3.能运用编制教学进度设计方案的程序和要求;能运用教案的结构、形式和编制的要求编制教案。

二、章节重点、要点

6 第一节

教学设计技能概述

一、教学设计技能的概念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上好具体的课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技能是教师为上好课做准备的教学行为方式。

教学设计与备课的联系与区别。

二、教学设计的任务

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预测教学结果。

三、教学设计的要求 全面、实用、针对性。

四、教学设计技能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基础:学生年龄和个性心理特点,学生认知心理规律等。

2.教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理论。

3.其他:信息传递理论、系统结构理论等。

第二节

教学设计技能的内容与方法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及其方法

1.教学目标的概念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要达到的学生身心诸方面的积极变化。教学目标具有全面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的特点。

2.教学目标的分类 (1)教学目标分类的意义 明确标准,便于操作和评价。

7 (2)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 ①前苏联的理论

凯洛夫:教育、教学、教养;巴班斯基:教养、教育、发展。 ②我国传统的理论

“五育”,教学任务的理论等。

③我国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中小学课程的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评价:全面而笼统。 ④布卢姆的分类理论

三个领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逐级划分:

层次要求:认知领域的六个层次是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其他两个领域的层次。

评价:具体而烦琐。 3.编制教学目标的要求

明确性、整体性、针对性、可接受性。 4.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

(1)认知式陈述:主要用表示内部心理活动结果的动词来表述。 (2)行为式陈述:主要用表示外部行为活动过程的动词来表述。也称ABCD模式,即依照对象、行为、条件、标准的方式来表述。

(3)综合式陈述:内外兼顾。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及其方法

8 1.教学内容的概念和范围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基本材料,教学就是通过教学内容的传递和掌握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内容主要反映在教材之中,教学内容的体系及其实施就是课程。

教材包括基本教材和辅助教材两部分。基本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两种形式。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中小学各科教学的基本要求,规范教学的基本内容范围和深度及其实施的基本过程。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的基本材料,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基本依据。辅助教材是基本教材的补充和扩展,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教学参考资料、阅读资料、活动指导书、教学音像资料、教学图表、网络信息资料等。

2.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内容设计就是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选择和安排教学的具体内容范围和深度。在此,教师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

教材的知识结构是指该学科的概念、原理、法则、方法及其相互关系。教师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是初步掌握教材,设计教学进度方案的依据。

教师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是通过研读基本教材实现的。一要细致研读课程标准,包括本学科本阶段的课程标准和相关的课程标准,掌握教学的基本内容范围、深度和要求,并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二要研读教科书,掌握教材的内容体系及其分布。

9 教师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要进行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划分教材的基本要素;二是确定各个基本要素的层次和类型;三是构建各个要素的内在联系。这也就是进行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具体操作方法:纲目分析式、列表归类式等。

(2)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含义。区别与联系。教师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的延续和发展,可以进一步明确教学的进度安排。

教师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主要是通过进一步研读教科书实现的。教师要在掌握教材的内容体系及其分布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读教科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部分,把握其重要所在。同时还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重点、难点和关键的具体要点。

(3)把握教材的认知程序

教材的认知程序是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所确定的学习顺序。把握教材的认知程序是教师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执行方案的依据。

教材编写顺序、教师认知顺序、学生认知顺序的联系与区别。教师因把教材编写顺序通过自己的认知,转化为学生的认知顺序既教学的过程安排。

学生认知顺序的特点:心理学有关研究。例:概念的掌握一般要通过复习相关知识、教师讲解原理、例证说明、推理论证、练习巩固、测验反馈、复习总结等一系列教学环节才能实现。

教师把握教材的认知程序,要在进一步熟悉教科书和其他教材的

10 基础上,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案的设计安排。

(4)体验教材的思想情境

教材的思想情境是蕴涵于教材内容中的教育因素。它主要包括政治思想、道德观念、意识倾向、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艺术修养、社会背景、行为方式等,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体验教材的思想情境,是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执行方案的扩展和补充。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必须自己首先深刻体验教材的思想情境。

教师体验教材的思想情境,要在精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真正把教材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及其方法 1.教学方法设计的范围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任务的手段。广义的教学方法设计包括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教学设备的使用等方面的设计。

2.教学方法设计的内容

(1)设计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与其他活动的结构。 (2)设计教学方式方法:主导方法,各种方法的结合等。 (3)设计教学设备使用:主要是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 3.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

学科内容的需要,学生的特点,教师的特点,学校的条件等。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及其方法

11 1.教学过程设计的内容

(1)教学信息的转换和扩展:转换即把教科书文本表达转换成教学表达;扩展即挖掘教材内涵,扩大信息容量,加深理解掌握。 (2)规划学生学习活动:接受、思考、体验、咨询、训练、操作、预习、复习等。

(3)设计课堂结构程序:师生活动流程安排及其结构。 (4)设计板书或制作课件 (5)设计学生课后作业和活动 2.教学过程设计的依据和方法(略)

五、教学结果的设计及其方法

教学结果即教学工作预期实现的目标。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预期检验和预测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是否符合其要求,能否实现以及是否有多余。

第三节

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制

一、教学进度设计方案的编制

教学进度设计方案可以分为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设计方案和单元教学进度设计方案两种,一般以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设计方案为主,单元教学进度设计方案只不过是其细化。

1.教学进度设计方案的格式和内容

教学进度设计方案一般分为说明和教学进度表两部分。 说明一般以文字叙述的形式表达,主要内容有:(1)标题;(2)学生情况分析;(3)教材分析;(4)学科或单元教学目标和要求;(5)

12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6)主要的教学改革与实验;(7)所需特殊教学条件和设备等。

教学进度表一般以表格的形式表达,主要项目有:周次、课题、教学时数、教学活动、作业及其它、特殊教学设备、备注等,其中重点是按照课题安排教学时数。

2.编制教学进度设计方案的程序 (1)明确培养目标和学校工作计划; (2)了解班级学生情况;

(3)钻研教学标准,确定教学范围和深度要求; (4)阅读教科书,把握内容结构体系; (5)划分重点、难点和关键; (6)设计教学主要措施及其改革: (7)分配课时;

(8)安排教学辅助活动及教学设备。 3.编制教学进度设计方案的要求 (1)教学措施要明确具体,切实可行; (2)课时分配既要充分安排又要留有余地。

二、教学执行设计方案的编制

教学执行设计方案一般简称教案,是教学的具体设计方案,要具体规划一个课题或课时的教学工作流程。 1.教案的结构

(1)概况(案头):标题和说明。说明的重点是教学目标和教学

13 重点难点。

(2)教学过程(案身):具体规划师生活动流程。 (3)板书或课件(案附): (4)教学后记(案尾): 2.教案的形式

讲义式、纲目式、程序式、表格式、组合式等。 3.编写教案的要求

科学性、适用性、简明性、灵活性。

三、章节考试大纲

教学设计技能的概念、任务和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的含义;编制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设计的内容和依据;教学过程设计的内容;编制教学进度设计方案的程序和要求;运用教案的结构、形式和编制的要求编制教案。

四、章节练习题

1.名词解释:教学设计技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结果。

2.简答:教学设计技能的任务和要求;编制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设计的内容和依据;教学过程设计的内容。

3.论述:编制教学进度设计方案的程序和要求;教案的结构、形式和编制的要求。

14 4.应用:运用教案的结构、形式和编制的要求编制教案。

第三章

教学表达技能

一、章节学习目标

1.理解教学表达技能的概念、任务、要素、要求和分类;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概念。

2.熟练掌握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作用、信息载体和要求、优点和局限。

3.能运用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行教学。

二、章节重点、要点

第一节

教学表达技能概述

一、教学表达技能的概念

教学表达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语言系统表达信息的行为方式。

二、教学表达技能的任务

表达是信息传递的信源,即信息的发出,它是信息交流的起源。 教学表达技能的任务是保证信息交流的高质量、高效率。

三、教学信息表达的要素和要求

要素:信源(主要指教师)、信道(教学环境和设备)、信宿(主要指学生)。

要求:信道畅通(清楚)、信源编码和信宿解码的一致性(明白)。

四、教学表达技能的分类

15 口语表达、书面表达、体态表达

五、教学表达技能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基础:学生认知心理规律,社会心理中关于人际关系的理论,学生年龄和个性心理特点等。

2.教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理论。

3.其他:信息传递理论等。

第二节

口头语言与教学口语表达技能

一、口头语言概述

1.口头语言的概念

口头语言是人们在信息交流过程中,运用声带发出语音信息,经过空气传递到接受者的听觉系统,以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

2.口头语言的作用

它是人类最典型的基本语言系统,是人类交际中最主要的信息交流方式,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等认识过程的主要工具。

3.口头语言的信息载体和要求

口头语言的信息载体是语音。信源:信息发出者声带发出的语音符号。信道:空气。信宿:信息接受者听觉系统。

提高交流效果的要求和条件:

(1)清楚:语音能够被准确而容易地接收。条件:适宜的刺激量;畅通而无干扰的传播渠道;清晰的语素。

(2)明白:语音信息编码与解码的高度一致性。条件:母语;推广普通话;语言规范;通俗;语句简单。

16 4.口头语言的优点 (1)表达速率快而准; (2)表现力强; (3)机动性强。

5.口头语言的局限:转瞬即逝,不易保留。

二、教学口语的特点 1.职业性 2.专业性 3.规范性

4.严肃性与趣味性统一 5.教育性 6.低速性

三、教学口语的功能 1.传递知识信息的主要手段 2.进行课堂组织调度的主要工具

3.引导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的主要方式 4.培养学生思想情感的主要途径 5.提高师生语言素养的主要方法

四、教学口语表达的要素分析 1.基本要素

(1)语音;(2)词汇;(3)语法。 2.修饰要素

17 (1)语速;节奏;(3)声调;(4)轻重;(5)停顿与沉默 3.器官功能

(1)呼吸;(2)共鸣;(3)口齿灵活性;(4)听力。

五、教学口语的种类 1.独白语言 2.对话语言 3.朗诵语言

六、教学口语的训练(略)

第三节

书面语言与板书技能

一、书面语言概述 1.书面语言的概念

书面语言是人们在信息交流过程中,运用视觉符号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

2.书面语言的作用

它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是人类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人类保存和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

3.书面语言的信息载体和要求

书面语言的信息载体是视觉符号及其结构规则。信源:信息发出者发出的视觉符号。信道:视觉符号载体发出的光波与光线。信宿:信息接受者视觉系统。

提高交流效果的要求和条件:

(1)清楚:视觉符号能够被准确而容易地接收。条件:光线适

18 宜;反差明显;视角合适;距离与符号大小等。

(2)明白:符号信息编码与解码的高度一致性。条件:简化汉字;字体规范;无语病;非文字符号意义明确等。

4.书面语言的优点 (1)形象性; (2)可保留性; (3)示范性; (4)理解性。 5.书面语言的局限 (1)表达速度低; (2)需要一定条件。

二、书面表达的要素分析

1.视觉符号:包括文字、符号、图形、表格等。2.结构规则:包括拼写、语法、行文款式、图表规范等。

三、板书表达技能的特点 1.内容的概括性 2.表达的直观性 3.信息可保留性 4.呈示的低速性

四、板书技能的功能 1.提示 2.强化

19 3.示范 4.解析 5.总结 6.直观

五、板书表达的内容 1.逻辑结构 2.重点难点 3.补充说明

六、板书表达的分类和格式

1.文字板书的种类和格式:提纲式、重点词语式、结构式、对比式、论证式、演算式等。

2.图画板书的种类和格式:简笔画、示意图、几何图、地图等。3.表格板书的种类和格式:列表归类式、统计图表式等。 4.综合板书(略)

七、板书表达的布局 主板书和副板书。

八、板书表达技能的要求 1.内容精练,重点突出 2.语言科学,表达准确; 3.条理清晰,布局合理; 4.形式多样,启发思维; 5.是写规范,示范性强;

20 6.目的明确,把握时机; 7.板书与讲解相结合。

九、板书表达技能训练(略)

第四节

体态语言与教学体态表达技能

一、体态语言概述 1.体态语言的概念

体态语言是人们在信息交流过程中,运用身体的形态及其变化以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

2.体态语言的信息载体和要求

体态语言的信息载体是视觉形象。信源:信息发出者发出的视觉形象。信道:视觉形象发出的光波与光线。信宿:信息接受者视觉系统。

提高交流效果的要求和条件: (1) 清楚明白 (2) 自然大方

二、体态语言表达的特点 1.生动的形象性 2.丰富的表现力 3.较强的感染力 4.表意的模糊性

三、体态语言表达技能的功能 1.言语表达

21 2.情绪渲染 3.指示控制 4.直观形象 5.辅助强化 6.反馈调节

四、体态语言表达技能的要素分析 1.位置:距离、关系、区域。 2.姿势:头部、坐卧、站立、走动等。 3.手势:手及上肢动作。 4.表情:面部器官及肌肉运动。 5.眼神:眼与其“神”。 6.修饰:服装、仪表、装扮等。

五、体态语言表达技能的一般要求 1.自然大方 2.表意一致 3.强弱适度 4.内部协调 5.时间恰当

六、体态语言表达技能训练(略)

三、章节考试大纲

教学表达技能的概念、任务、要素、要求和分类;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概念;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作用、信息

22 载体和要求、优点和局限;能运用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行教学。

四、章节练习题

1.名词解释:教学表达技能、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2.简答:教学表达技能的任务、要素、要求和分类;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作用、信息载体和要求、优点和局限;教学口语的特点、功能、表达要素和种类;板书的特点、功能和要求;体态表达特点、功能、要素和要求。

3.论述:教学口语、板书和体态表达的要求。

4.应用:运用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行教学。

第四章

教学操作技能

一、章节学习目标

1.理解教学操作技能的概念、任务、分类和要求;演示技能、实验技能、活动技能、研究技能的相关内容。

2.熟练掌握讲授技能和提问技能的概念、特点、功能、类型和要求。3.能运用讲授技能和提问技能进行实际训练和教学。

二、章节重点、要点

第一节

教学操作技能概述

一、教学操作技能的概念

教学操作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实际工作的基本行为方式。

教学操作技能是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教学工作主要是通过教学

23 操作进行的。

二、教学操作技能的任务

教学操作要完成教学工作的基本任务,教学操作技能的任务就是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操作技能的分类 1.讲授技能 2.提问技能 3.演示技能 4.实验技能 5.活动技能 6.研究技能

四、教学操作技能的一般要求 1.方法多样,相互配合 2.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3.优化过程,掌握方法

4.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教学操作技能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基础:学生学习心理,学生年龄和个性心理特点等。

2.教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理论。

3.其他:信息传递理论、系统结构理论等。

第二节

讲授技能

一、讲授技能的概念

24 讲授技能是教师把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以口语表达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接受全面教育的教学行为方式。

讲授技能是教师在教学操作中最经常使用的教学行为方式。这里主要指教师系统的讲授,即教师运用独白语言进行的教学。

二、讲授技能的特点 1.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2.时间运用的高效性 3.信息传递的单向性

三、讲授技能的功能

1.高效率地传递知识信息,使知识系统化 2.加强知识信息的理解掌握,启发思维,发展智力 3.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学习方法 4.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进行全面的教育 5.进行课堂调度,引导学习过程

四、讲授技能的运用过程 起:内容开始; 承:内容发展; 转:内容转折; 合:内容总结。

五、讲授技能的类型 1.讲述技能

讲述技能是传授基本事实材料的教学行为方式。其特点在于表述

25 事实本身。它可以分为描述和叙述两种方式。

描述是静态的述,主要用于表述事物的外貌、结构、特征等,主要要求是明确具体、形象生动。

叙述是动态的述,主要用于表述事物的发展过程、前因后果、相互关系等,主要要求是系统条理、结构清楚。

2.讲解技能

讲解技能是传授基本事理的教学行为方式。其特点在于表述事实所包含的道理或其他材料。

讲解技能一般要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运用方式也比较复杂,主要有:解说(说明、注释、翻译等)、解析(定义、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反证、驳斥等)、解答(比较、引证、推理、运算等)。

定义的方式:揭示内涵式(属概念加种差)和揭示外延式(子项之和)。

讲解技能的常用方法:实例解说法、对比求异法、引经据典法、逻辑推理法、层层剥笋法等。

讲解技能的要求:概念准确、判断恰当、推理严密、结论简明、容易接受。

3.讲演技能

讲演技能是就一个中心问题,充分进行发挥,以阐明观点的教学行为方式。

4.讲读技能

26 讲读技能,顾名思义,是讲与读结合的教学行为方式。它在语言教学中最常用。

讲读技能的运用方式:范读评点式、词句串讲式、讨论归纳式、比较对照式、辐射聚合式等。

讲读的基本方法:先叙后议法、由表及里法、词句推敲法、标点分析法、抒情表意法、提纲挈领法、以争求真法、读写结合法。

5.讲评技能

讲评技能是讲与评(评价)结合的教学行为方式。它主要用于讲授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六、讲授技能的一般要求 1.语言要清楚、准确、生动 2.讲求科学性 3.要有针对性 4.要有启发性和主体性 5.要有艺术性和灵活性 6.要有情感性 7.要有拓展性和创新性 8.以板书和体态相配合

七、讲授技能训练

每人自选一个课题教学中的重点问题,按照教学设计的要求写一个5-10分钟的教学片段的教案,要求采用讲述和讲解的方法进行教学;以4-6人的自由结合的小组为单位,每人进行1-2次试讲,同组

27 评议,个人修改后上交教案。教案后要附上本组试讲情况: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试讲评议过程和内容等。上交教案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

第三节

提问技能

一、提问技能的概念

提问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介进行师生对话,促进学生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提问技能的特点 1.教学内容的深刻性 2.信息传递的多向性 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时间利用的低速性和不易控制性

三、提问技能的功能 1.集中注意,激发兴趣 2.启发思维,加深理解 3.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4.反馈评价,调控教学 5.提供机会,发展表达 6.成功体验,激励进步 7.互动合作,共同提高

四、提问的类型 1.知识提问

28 2.理解提问 3.应用提问 4.分析提问 5.综合提问 6.评价提问

五、提问的过程 1.拟题 2.引入 3.列题 4.指问 5.启发 6.总结 7.评价

六、提问技能的要求

1.设问精当:目的性、科学性、简明性、启发性、顺序性、针对性、趣味性、多样性

2.发问巧妙:表述清晰、循序渐进、面向全体、启发思考、适当停顿、富于变化

3.指问合适:鼓励答问、面向全体、明确对象、照顾个别 4.启发引导:把握时机、化难为易、提供范例、提示思路、变换方式、反问追问、创设情境、尊重学生

5.总结评价:总结收获、系统条理、强调要点、鼓励学生

29

七、提问技能训练

每人自选一个课题教学中的重点问题,按照教学设计的要求写一个5-10分钟的教学片段的教案,要求采用提问为主的方法进行教学,要体现启发引导的过程;以4-6人的自由结合的小组为单位,每人进行1-2次试讲,同组评议,个人修改后上交教案。教案后要附上本组试讲情况: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试讲评议过程和内容等。上交教案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

第四节

演示技能

一、演示技能的概念

演示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供直观形象以增加感性经验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演示技能的功能 1.提供感性材料 2.培养观察能力 3.形成清晰表象 4.激发学习动机

三、演示技能的过程 1.呈示操作 2.指导观察 3.总结收获

四、演示技能的种类 1.动作示范

30 2.情景再现 3.直观教具 4.实物演示 5.实验演示

五、演示技能的要求 1.把握时机,适时呈现 2.形象生动,激发兴趣 3.指导观察,抓住实质 4.结合课文,提高认识 5.熟练操作,注意安全

六、演示技能训练(略) 附:实验技能(略)

第五节

活动技能

一、活动技能的概念

活动技能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教学活动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活动技能的功能 1.进行活动设计 2.加强活动组织 3.指导活动开展 4.培养兴趣能力 5.保障活动安全

三、课外教学活动的特点、要素、类型、组织形式和要求

31 1.特点:自主性、灵活性、开放性

2.要素:活动的对象、内容、方法、场地、辅导者、组织者、参加者等。

3.类型: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知识竞赛活动、读书报告活动、参观访问活动、科技制作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4.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5.一般要求:目的明确、计划周密、内容丰富、形式生动、学生为主、指导适当、保证安全。

四、活动方案设计技能

1.活动方案的构成:标题、目的、对象、内容、方式、程序、场地与器材、成果等。

2.活动方案设计的要求:精心设计活动标题、明确活动目的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合理安排活动程序、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学生活动安全、认真对待活动成果等。

第六节

研究技能

一、研究技能的概念

研究技能是指教师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教学问题,凝练教学经验的行为方式。

二、研究技能的特点和功能 1.特点:创新性、实践性、应用性

2.功能:提高教师思想境界、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总结教师教学经验、推广教师教学成果

32

三、研究技能的步骤 1.选择研究课题 2.搜集研究资料 3.制定研究计划 4.实施研究过程 5.撰写研究报告 6.推广研究成果

四、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实验法 4.经验总结法 5.个案研究法 6.行动研究法

五、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要求(略)

三、章节考试大纲

教学操作技能的概念、任务、分类和要求;演示技能、实验技能、活动技能、研究技能的相关内容;讲授技能和提问技能的概念、特点、功能、类型和要求;运用讲授技能和提问技能进行实际训练和教学。

四、章节练习题

1.名词解释:教学操作技能、讲授技能、提问技能、演示技能、实验技能、活动技能、研究技能。

33 2.简答:教学操作技能的任务、分类和要求;讲授技能和提问技能的概念、特点、功能、类型和要求;演示技能、实验技能、活动技能、研究技能的要求。

3.论述:讲授技能和提问技能的类型和要求。

4.应用:运用讲授技能和提问技能进行实际训练和教学。

第五章

教学控制技能

一、章节学习目标

1.理解教学控制技能的概念、任务、分类和要求;导入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和反馈技能的概念。 2.熟练掌握导入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和反馈技能的功能、类型和要求。

3.能运用导入技能的类型和要求进行新课的导入。

二、章节重点、要点

第一节

教学控制技能概述

一、教学控制技能的概念

教学控制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结构,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行为方式。

教学控制技能是教学工作的辅助技能,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二、教学控制技能的任务 1.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2.优化方法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34

三、教学控制技能的分类

1.优化教学结构的技能:包括导入技能、组织技能和结束技能。2.优化方法内容的技能:包括强化技能、变化技能和反馈技能。

四、教学控制技能的一般要求

1.教学结构为教学效率服务,发挥教学时间效益 2.方法内容为教学效果服务,提高教学质量效益

五、教学控制技能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基础:学生学习心理,学生年龄和个性心理特点等。

2.教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理论。

3.其他:信息传递理论、系统结构理论等。

第二节

导入技能

一、导入技能的概念

导入技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导入技能的功能

1.基本功能:集中注意、激发兴趣、进入情境。2.特殊功能:联结知识、明确目的、沟通情感。

三、导入技能的基本过程 1.组织教学 2.激发兴趣 3.启动思维 4.明确目的

35 5.进入课题

四、导入技能的类型 1.衔接导入

(1)特点: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2)方式:复习导入、练习导入、提问导入、对比导入等。 (3)要求: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巧设契机,搭桥铺路。 2.悬念导入

(1)特点:精心构思,巧布悬念,激发好奇,催人思维。 (2)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 3.尝试导入

(1)特点:提出疑难任务,引出新课内容。

(2)要求:精选任务,激发兴趣;难度适当,鼓励尝试;积极引导,进入新课。

4.情境导入

(1)特点:创设情境,诱导思维,辅助学习。 (2)要求:精心创设情境,加强启发诱导。 5.疑问导入

(1)特点:利用问题,产生疑问,激发思维。

(2)要求:巧妙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思维,善于引导学生。 6.其他导入

演示导入、实验导入、实例导入、故事导入、序言导入等。

五、导入技能的一般要求

36 1.目的性 2.启发性 3.迁移性 4.趣味性 5.多样性

六、导入技能训练

每人自选一个课题,设计3个不同的导入语;以4-6人的自由结合的小组为单位,每人进行1-2次试讲,同组评议,个人修改后上交教案。教案后要附上本组试讲情况: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试讲评议过程和内容等。上交教案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

第三节

组织技能

一、组织技能的概念

组织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协调教与学的关系,以保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组织技能的功能 1.激励功能 2.约束功能 3.调控功能

三、组织技能的类型和方式 1.课堂常规的组织 (1)建立常规上课程序 (2)严格执行上课纪律

37 (3)灵活传递组织信息 (4)合理安排教学节奏 2.激励的组织 (1)情绪渲染激励 (2)气氛渲染激励 (3)成功体验激励 (4)奖赏鼓励激励 (5)适当焦虑激励 3.指挥调度的组织 (1)口头指挥调度 (2)符号指挥调度 (3)体态指挥调度 4.应变的组织 (1)调整性应变 (2)劝告性应变 (3)安抚性应变 (4)鼓励性应变

四、组织技能的一般要求 1.服务教学目标 2.关心尊重学生 3.讲究策略艺术

第四节 38

结束技能

一、结束技能的概念

结束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结束时,通过总结概括等巩固学习成果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结束技能的功能

1.检查教学效果,弥补知识缺陷 2.形成知识体系,改善认知结构 3.巩固知识技能,提高运用能力 4.承上启下,激发求知欲望

三、结束技能的类型和方式 1.总结结束 (1)口头总结 (2)板书总结 (3)图表总结 (4)纲要信号总结 2.复述结束 (1)概括复述 (2)扩展复述 (3)变换复述 3.谈话结束 (1)问答式谈话 (2)咨询式谈话 (3)讨论式谈话

39 4.比较辨析结束 (1)并列式比较 (2)核心式比较 (3)辨析式比较

五、结束技能的一般要求 1.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 2.选用方式要有针对性 3.运用方法要有启发性 4.知识结构要有系统性 5.知识内容要有巩固性

第五节

强化技能

一、强化技能的概念

强化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学生对知识内容和行为方式的理解和掌握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强化技能的功能 1.形成深刻印象 2.加深理解掌握 3.巩固知识行为 4.进行效果反馈

三、强化技能的类型 1.口语强化 2.书面强化

40 3.体态强化 4.活动强化

四、强化技能的一般要求 1.适度性 2.目的性 3.及时性 4.多样性 5.激励性

第六节

变化技能

一、变化技能的概念

变化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改变教学要素及其组合方式,以合理调节教学活动,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变化技能的功能 1.引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 2.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3.调节课堂教学活动气氛 4.改善课堂教学活动结构

三、教学信息传递的要素及其变化类型

1.要素:信源(教师、教材、教具等)、信宿(学生)、信道(视、听等)和环境(物资的、心理的)。

2.变化类型:传递要素变化,要素组合变化,刺激能量变化等。

四、变化技能的一般要求

41 1.目的性 2.互补性 3.适度性 4.灵活性 5.抑制干扰

第七节

反馈技能

一、反馈技能的概念

反馈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吸收各方面的信息,以调整和改进教学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反馈技能的功能 1.及时了解教学效果 2.不断调整改进教学

三、反馈技能的类型

1.教学观察(课堂观察、学习观察、活动观察等) 2.作业分析(包括对学生的一切作业和作品的分析) 3.问卷调查(专题性、一般性) 4.学业考核(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 5.谈话和家访

四、反馈技能的一般要求 1.目的明确 2.改进为主 3.客观公正

42 4.科学分析 5.鼓励学生

三、章节考试大纲

教学控制技能的概念、任务、分类和要求;导入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和反馈技能的概念;导入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和反馈技能的功能、类型和要求;运用导入技能的类型和要求进行新课的导入。

四、章节练习题

1.名词解释:教学控制技能、导入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反馈技能。

2.简答:教学控制技能的概念、任务、分类和要求;导入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和反馈技能的功能、类型和要求。3.论述:导入技能的类型和要求。

4.应用:运用导入技能的类型和要求进行新课的导入。注:练习题答案请参见本指导书和讲课录象。

43

教学技能教案模板
《教学技能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