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21 08:38:28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22)(优秀)

9、太阳和月亮

第一课时(10.31)

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启发学生独立或合作想像画或使用各种材料表现太阳和月亮。

2、认知目标:制作或者自编太阳和月亮的故事,创造出太阳和月亮的拟人形象。

3、情感目标:为儿童提供自由创作的机会,释放紧张压力,体会游戏的欢乐,发现不可思议的想像带给人的趣味和轻松。

教学重难点:发展开放性思维,通过想象创造出有特色的新形象。

教学准备:

师生准备:准备圆形纸板、作画工具、剪刀、胶水、台灯。共同收集各种材料:如绳子、吸管、纽扣、小石子、果壳、包装纸、金属丝等。这些材料虽多,但只要平常多留心,就能收集到各种有趣的东西。

教学过程:

1、变一变:师生围坐一圈,教师引导:出示圆形硬纸板:“这是什么?”变个魔术:画上五官,剪贴出光芒:“圆形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太阳娃娃。

2、看一看:原来圆形可以变成太阳,那么有关圆形呢?瞧瞧书上有许多会变的太阳和月亮,他们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你能看出他们是怎样画或做出来的吗?

总结出:有的是用单色线画的,有的是用蜡笔画的,有的是水彩作品,有的是电脑制作的,有的是手工制作,还有的把太阳画在了圆盘上……

3、想一想:看到了这么多有趣的画法,你有没有受到启发?如果给你一颗太阳或月亮的种子,你想种出一个什么样的果实呢?

4、谈一谈:把你的想法告诉给大家吧!

总结出:原来每人心中的太阳、月亮是不同的,在建筑工人的心中太阳是最好是绿色的凉爽的,这样他们在夏天的阳光下工作就不怕晒了。长着大嘴巴的太阳能说出你心中的愿望,并帮你实现。月亮可以是一把乐器,可以是老婆婆,也可以是小孩……

5、做一做:用你们手上的各种材料画出或制作出你想像中的太阳和月亮吧,一定很好玩。有什么困难跟老师商量商量。教师此时的指导便是不断地给予鼓励,这将会使儿童产生“我想这样做做看”,“我想那样画画看”的念头,使每个儿童除了能持有表现的构思与主题外,同时还能涌现乐于创作的意愿。对于学生可能遇到的粘贴、固定等技能问题,教师可以集中 1

指导。

6、议一议:把“太阳”贴到东边的窗玻璃上,把“月亮”贴到西边的窗玻离上,创设情境,美化教室。或者把自己的作品放到台灯前展示,让其作品有光亮的感觉,使作品更美,增加情趣。

7、玩一玩:开展传球游戏,接到球的同学请你到作品前来介绍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建议。

8、改一改:根据同学的建议补充修改自己的作品。

9、评一评:评出最好玩的太阳和月亮。

最漂亮的太阳和月亮。

最新奇的太阳和月亮

课后指导学生把桌上,地上的废料收拾进垃圾箱,多余的材料收入纸箱,以备再次使用。 板书设计:

9、太阳和月亮

最漂亮的太阳和月亮

最新奇的太阳和月亮

布置作业:

用你们手上的各种材料画出或制作出你想像中的太阳和月亮

推荐第2篇: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一

就一年级《美丽的印纹》一课,设计第一课时的教学简案。要求包括教学目标、重难点与一般教学环节。 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用手、树叶等有纹理的物体初步进行印纹练习,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

2.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和触觉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手、树叶等印纹创造肌理效果,并有意识地进行画面组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边听轻音乐)。

二、导入:

1.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心来发现手上的纹理,教师用手沾上颜料,往白纸上一印,出现漂亮的手纹,导入课题:美丽的印纹(板书具有纹理的字)。

2.在黑板上挂一张大白纸,让全班学生沾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上台按印。让学生体验印的乐趣,并让学生简单地表述自己手上纹理的特征及手沾色彩、按印的感受。

3.让学生讨论并说说除了手可以印出纹理以外,还可用什么东西来印。

三、布置作业:

分小组合作,用手、树叶、瓶盖等进行印纹练习。

要求:1.团结合作。2.注意卫生。3.比比哪组印得最美丽。

四、学生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五、展示每组作业,引导观摩,让学生谈谈观摩感受,并表达出来。

六、配乐播放各种美丽的印纹,学生整理卫生,结束本节课。

阅读《巧巧手》教材,针对三年级学生,就教学目标与导入进行教学设计。 参考答案: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确认哪些材料是可利用的材料。 ②能力目标:收集可利用材料,用拼贴、剪、折、卷、插等方法制作成装饰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③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变废为宝的道理,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和体验设计制作作品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导入:

1.谜语导入:一棵小树五个叉,不长树叶不开花,能写会算真聪明,团结合作本领大。(老师讲述的时候结合手部的动作)学生应该能猜出谜底是手。板书:手

2.大家真棒。我这儿还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校园环保社和校园巧手社团联合举办一台擂台赛。听说他们要在我们当中招聘一部分人才呢。走,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还真热闹。 “大家伙想参加吗?”“想”那首先我们要先来看看擂台赛的要求和规则。出示擂台赛的要求:利用环保社提供“百保箱”内的各类材料来进行工艺制作,(注:百保箱里的材料应事先让学生收集好了放在里面)通过我们同学的巧手来制作,谁能将它们赋予更新更美的生命,谁就将获胜,即获得“巧巧手的荣誉称号,和精美礼品一份。板书:擂台赛的项目:比赛过程中共有“三关”,必须闯过前两关后才能进入第三关。“

一、二两关均为智力知识类:包括1.比眼力2.比口才3.比智力,这两关比赛中知道答案的同学可以抢答。这样你就将顺利进入“第三关”:能力测试设计关。

认真阅读《黑与白》(造型·表现欣赏·评述)教材内容,针对四年级学生,就课堂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导入与新知探究进行教学设计。 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 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方法。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方法。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欣赏导入:

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课件展示)。

(1)生活中常见的黑与白:足球、太极、连续纹样、水墨画等; (2)心理学上产生错觉的黑白图片:人与杯子、房间、会亮的灯; (3)美学上渐变的黑白图片:埃舍尔的一组鱼鸟渐变图。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探究新知:

1.学生按照《人像与杯》的制作过程,尝试制作人像与杯的黑白正负形。 (1)展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人像与杯》的制作过程。 (2)练习制作人像与杯图。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课本中的插图。小组讨论:这些作品可以分为几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3.归纳总结黑白图形的表现方法(出示课件):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如变化的脸、一家三口等。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如人像与杯、皇后与卫士、女人与狗等。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如象与羊、埃舍尔的变换等。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如中国汉代装饰纹样等。

推荐第3篇: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线描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线条的多种变化,理解不同的线条变化产生不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2.操作目标:尝试画出不同形状的线,运用线条来表现一个完整的形象,体会线条丰富的变化,体验艺术的创作的快乐。

3.情感目标:欣赏绘画的线条造型作品,感受线条美及其赋予的生命力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图片、画面的分析,体会线条的美感,了解各种线条的形态和线条组成的纹理。

教学难点:尝试画出具有不同变化特点的线,画面中线条黑白灰层次的组织。 教学准备:绘画笔、纸、感受题纸、学生老师画家范作。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条

1.课件出示一张充满线条的风景照,让学生找找风景照中看到了哪些线条。

师:线条是美术中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变化多端的线条可以产生非常有魅力的画面效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感受下“线条的魅力”(课件出示课题)。

2.师:除了刚才图中看到的线条,你还说的出其它的线条吗? 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线条。

师:世上的线条有很多种,为了便于认识,我们可以把线条简单地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 3.点击课件,一起与学生初步认识直线、曲线。

4.学生尝试表达对不同线条的感觉,初步感受线条的美感特征。学生拿出教师发予的线条 感受题纸,经过自己感受,小组讨论,把对不同线条的感受书写下来。

反馈学生填写的感受,师也出示自己填写的感受。

5.师:其实,在我们身边,线条无处不在,我们来一起去找找大自然中的线条。课件附和音乐欣赏自然界中的线条,师生一起感受其中不同线条所具有的不同的情感表现。 部分欣赏自然物:

花地——(平静、宽阔)——直线、水平线

梯田——(柔和、舒畅)——曲线

波光——(飘逸流畅)——网状曲线

海浪——(翻腾)——粗细结合的波浪线条

爆炸——(危险)——放射线

……

二、尝试画线

1.合作学习,同学间取长补短: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对线条这种造型语言有进一步的认识与提升。线条不但可以塑造生动的形象,而且还可以传达画家的思想。

2.尝试练习任选美术作品的一个局部进行临摹。通过临摹尝试线条表现力。 3.反馈一些学生尝试品,简单评价。

4.谈学习感受,请同学说说画线条的感受。互相说说自己对画中线条的不同感受。进一步了解、体会,使学生对用线造型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欣赏学习

1.师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老师范作、画家作品以及其他学生的线条作品,交流感受,注意线条的长短、粗细、疏密等的变化。

2.小结如何画好一张漂亮的线条画:

一张好的线条画,不但要画面完整,主体分明,而且画面上总会出现黑灰白的层次变化,黑灰白的层次需要做到线条的粗细变化、深浅变化、长短变化以及有疏有密的变化等等。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感受,也都需要用不同的线条去表现,这样才会产生好看的画面效果。

四、学生创作

1.学生创作,师巡视指导。

2.欣赏部分学生作品。在欣赏中评价学生作业中的优劣之处,对他们作业中的线条安排和画面完整性,作出评价。

五、总结 许多同学刚才都有用线条表达自己一定的思想感情,希望你们平时多留意观察身边的线条,画出一些更好看的线条画作品。

《 图形的魔术组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夏加尔的作品感受他带给我们童话般的奇妙世界。

2、学习夏加尔的表现方法,将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

3、改变思维方式,利用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教学重点: 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 教学难点:改变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思想。

教学准备:范画若干、若干图片、彩色笔、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名作欣赏

1、《我和我的村庄》(油画)夏加尔(俄国)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2、你能总结它的表现方法吗?

颠倒的人物、房屋,动物眼中映射出的蓝天,像花草一样握在人手中的果树……画家对故乡的种种美好回忆叠映在一起,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童话般的奇妙世界。

3、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把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也能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呢!

4、揭题:图形的魔术组合 板书

二、新授

1、出示图形

2、小组合作讨论:这些图形进行组合排列可以组成哪些新的图案?

3、图形的组合方法

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图形、重组图形。

4、总结:看,在同学们的笔下,不同类别的图形变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他们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改变思维方式,来了个“脑筋急转弯”。

学生作品欣赏

5、练习

(1)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你也可以自己创作一组图形进行创作。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可以是绘画的主题。看谁画的形象最有创造性!

(2) 注意

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图形、重组图形。 最后上颜色时注意色彩的对比。

(3)说一说,你将用哪一组图形来表现什么?

(4)练习、辅导。

6、作品展览和评述

(1) 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线描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2)自己找找优缺点,为同学提点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 (3)教师点评。 (4)修改、评优。

7、布置下节课的准备工作

推荐第4篇: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美术《春天来啦》

一、教学目标

1.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2.激活学生的记忆,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现春天的色彩。 3.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识别和表现能力。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2.重点、难点。

重点:对春天色彩的观察、记忆和多种表现。 难点:涂色的方法与画面的整体色彩倾向。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笔、中国画颜料、水粉颜料等绘画材料可任选一种 (教师)课件、各种春天的图片资料、范画、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了解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让学生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 2.感受与想象。

(1)听:乐曲《春天在哪里》。提问:听懂了吗?你知道这首歌主要歌唱了什么?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出示课题:《春天来啦》。

(2)忆: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变化?谈谈你印象中的春天。如:天——蓝蓝的;水——凉凉的;风——轻悄悄的;草——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花——粉粉的、粉黄的、粉白的、粉红的„„柳树暴出了嫩绿的芽„„

(3)看:MTV《春天在哪里》。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与你记忆中的是否一样?

(4)想:你还看到过哪些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讨论补充,使学生认识到桃花、绿柳、油菜花、燕子等都是春天景象的代表,是春天的象征。

(5)看:教师课前收集的各种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和色彩。 3.思考与表现。

(1)春天有哪些主要色彩?(看书上的色彩组合,或以课件展示色彩,让学生自由选择。) 先让学生大胆说出春天的色彩,接着小组进行分析讨论。

(2)课件展示不同季节的画面,通过对比说出它们之间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3)尝试表现:按自己的意愿画出春天的色彩。

(4)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不同材料、不同表现方法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 如:用哪些主要颜色来表现春天?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你能创造新的方法吗? 4.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独一无二的春天。 5.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辅导要点:(1)色彩整体倾向;(2)表现方法。 6.作业展示,互评小结。

(1)展示学生作业,把学生的作业组合成一大幅春天美景。

(2)请学生选出最美的部分,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请小作者谈谈创作思路,再让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7.课后延伸。

(1)提问: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表现春天吗? (2)请学生到大自然里欣赏美丽的春天。

《处处有鲜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尽可能地认识各种各样的鲜花,明白鲜花对美化生活的作用。2.初步学习花的简单画法,能运用不同色彩来描绘自己喜爱的花。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2.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出自己喜爱的花,抒发对鲜花的赞美之情。

难点:启发学生灵活运用表现技法和创造各种方法来大胆表现鲜花的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花的构造、形态和色泽,收集自己喜爱的花的图片资料,带齐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收集与教材有关的花的图片资料、范画及学生的优秀作品,准备课件,准备一些塑料花、绢花、纸花或盆花,准备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谈话导入。(1)检查课前准备,安定情绪。

(2)讲评上节课的学生优秀作品,鼓励学生画出有自己特色的画,激起学生的作画兴趣。

(3)“有鲜花的装扮,春天多美呀!有鲜花的装扮,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鲜花不仅春天有,其他季节照样有。不仅花圃里有,公园里有,大自然里也有„„我们生活中处处有鲜花。”——揭题:《处处有鲜花》。

2.欣赏与感悟。

(1)播放课件,显示画面——优雅的客厅,窗明几净。

继续播放课件,显示画面——在前一画面的基础上,在茶几上多了一盆花。 提问:看懂了吗?哪一个画面更温馨?为什么? 小结:鲜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

(2)提问:你见到过鲜花吗?在哪儿见到的?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小组探讨、思考。播放课件,展示各个时节、不同地方的各种各样的鲜花图片。 小结:鲜花给大自然带来了神奇的变化——不同季节的鲜花给大地穿上了五彩缤纷的衣裳。 3.思考与表现。 (1)观察鲜花。

教师把一朵花慢慢地作上下左右、四面八方自由翻动,使它“活”起来,让学生仔细观察正、侧、背面的花。

提问:与你记忆中的花是否一样?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花的构造、叶的形态。 (2)尝试表现。

依据自己的观察画出鲜花。 (3)归纳画法。

先画花蕊,再画花瓣,从中心入手,向外展开,有中心依托,就容易把花形画得准确,接下去画枝添叶,最后涂色。 (4)课件播放。

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书上或课外收集的),分析其工具、材料与表现方法的不同,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如水彩表现的花淋漓、透明、艳丽;摄影图片中的花真实、鲜艳;彩笔线描的花优雅;“没骨”法表现的花雍容华美等等。 4.作业与辅导。

(1)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独一无二的鲜花。

(2)教师提示学生表现花的时候,不要过分追求逼真,应发挥想象力,大胆动笔画。要抓住花的特征,注意区分不同类型花卉的外形、色泽和叶子的不同形态。巡视中多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评价与拓展。

(1)把学生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组合成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并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扮演花匠评选出最美的花。老师给入选作品的作者颁奖——每人一朵鲜花。 (2)鼓励学生课后自己栽种一盆花,观察、记录花的生长过程。

《彩蝶飞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蝴蝶的基本构造、对称特征及纹饰特点。

2.通过做做、玩玩,学习纸蝴蝶的基本制作方法,提高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3.培养按程序学习、制作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蝴蝶舞姿翩翩,纹饰亮丽,美丽动人,是学生乐于欣赏、喜于表现的内容。学习纸蝴蝶的制作,学生肯定喜欢。

纸蝴蝶的制作过程,是学生造型能力、创造美的能力和动手做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的过程。通过做做、玩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同时也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化为能力的过程。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对称的方法剪纸蝴蝶。 难点:做出式样、纹饰独一无二的纸蝴蝶。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32开大小的白卡纸、色卡纸、彩色水笔、废纸盒、剪刀 (教师)各种式样的纸蝴蝶若干只、各种蝴蝶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准备,安定情绪。 2.营造情境。

(1)课件演示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蝴蝶群大规模迁徙以及各种蝴蝶图片等,动静结合营造蝴蝶王国情境,让学生具体感知蝴蝶的美丽(灵动之美、形状之美、色彩之美)。

(2)“蝴蝶飞呀飞,飞到我们课堂里来了。看一看,老师这里有几只蝴蝶,好看吗?”(教师演示纸蝴蝶。)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纸蝴蝶。 3.做一做——尝试制作蝴蝶。

(1)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分发一只纸蝴蝶,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制作方法。

(2)归纳小结:根据蝴蝶形状的对称特征,折剪蝴蝶图形:①将纸对折后画上半只蝴蝶的轮廓线,注意别忘记画上触角(蝴蝶的身体中线须与纸折叠成的中线重叠);②沿轮廓线剪下。

(3)欣赏各种蝴蝶图片,分析蝴蝶花纹造型特征:①蝴蝶花纹:可用小圆点、瓜子形、曲线、短线等图形装饰纸蝴蝶,花纹、颜色两边须一致。②鼓励学生想出各种方法装饰蝴蝶。如:绘画形式、剪贴形式、复印形式„„

4.玩一玩——让纸蝴蝶飞起来。

(1)纸蝴蝶为什么会飞呢?(仔细观察纸蝴蝶。)由于两边剪了两个小洞,手指套入小洞一紧一松,纸蝴蝶的翅膀就扇动起来,多有趣!

(2)指导学生用剪刀头剪两个小洞,大小以自己手指刚好能伸进为宜。 5.作业与辅导。

(1)作业要求:制作一只漂亮的、独一无二的蝴蝶,给蝴蝶取个好听的名字。

(2)辅导要点: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纸张大小,尽可能地把纸蝴蝶制作得大一些;对画得快的学生可要求正反两面都配上图案;要求学生将剪下的废纸装入废纸盒中,保持桌面整洁。 6.评价与延伸。

(1)让学生拿着纸蝴蝶玩耍,比一比谁做的纸蝴蝶最漂亮,“飞”得最灵活。 (2)要求学生课后去大自然中或网上寻觅蝴蝶,了解蝴蝶知识,制作蝴蝶标本等。

《剪花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花边图案的基本知识和剪花边的方法。

2.追求花边图案的组合变化,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美的能力,养成刻苦、认真、细心的好习惯。3.用剪好的花边纹样美化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花边又称带状纹样或二方连续纹样,是一种常见的装饰图案。它的特点是纹样的连续性。它的组织方法是以一个单元纹样反复排列连续而成的。上下方向连续的称为竖式,左右方向连续的称为横式。 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花边图案的绘制技能,能独立描绘出较美观、大方的花边纹样,从中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难点:解决花边的连接问题及图式变化问题。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彩纸和剪刀、收集的花边图样 (教师)多种花边图案纹样和单独纹样、课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欣赏激趣。

(1)检查课前准备,稳定学生情绪。

(2)欣赏漂亮的纸蝴蝶,展示以蝴蝶为单独纹样组成的二方连续纹样,感受形式美、节奏美,激发学生学画花边的兴趣。 2.联系生活,感知文化。

(1)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花边图案?装饰在哪些地方?

(2)在学生回答和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花边图案的基础上,播放课件,展示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花边,使学生充分感知花边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花边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寻找规律,引导探索。

(1)提问:欣赏了这么多的花边图案,你能说说花边的排列组合有什么规律吗?

引导学生找出每条花边的单独纹样,课件演示上下(纵向)、左右(横向)的基本排列组合方式。 (2)提问:谁能变动一下连续排列的规律,又变出一条美观的花边? 引导学生把横向的花边变成纵向的花边,纵向的则变成横向的。

(3)提问:这些花边的排列组合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动脑筋、想办法,再组成漂亮的花边? 课件展示排列组合有错误的花边,让学生辨析。引导学生掌握花边图案的构成知识,扩展学生的思维。 从学生的排列组合中,教师及时作归纳,引出花边构成的基本规律。师生共同配合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又容易理解和接受。 4.尝试实践,锻炼技能。

(1)提问:经过讨论,我们懂得了花边的排列组合规律。掌握这些规律,我们就可以剪出各种各样美丽的花边了。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剪一条花边我们要分几步才能完成?

(2)引导学生尝试,从尝试中归纳出:折、画(单独纹样)、剪等基本步骤。从连接失败的作品中找出失败的原因:要注意花边左右或上下的连接点不能剪断。 5.作业辅导,完善实践。

(1)作业要求:用彩纸剪漂亮的花边;分小组完成用花边对一个组员的装饰打扮。 (2)辅导要点:折得是否平整,单独纹样的设计是否饱满、有无创新,连接点是否会剪断。 6.展示评优,课后延伸。

(1)每组被装扮好的学生上台展示,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获得优胜。 (2)小结:我们可以用花边来美化我们的生活。

(3)延伸:除了用剪的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绘制花边? (提示:可以手绘,还可用印模印,用复写纸画„„)

《印印画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在树叶上较均匀地涂色并印画的技能,培养学生对拓印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树叶的形、色、纹之美,巧妙利用树叶组合成各种图形创造表现,进一步理解造型表现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本课与《倒影》、《印人像》组成了一个单元系列,从拓印、磨印到纸版画,是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本课是学习用树叶拓印,主要使学生了解拓印的一般步骤,掌握简单的拓印方法。有了树叶拓印的基础,教学《倒影》、《印人像》也就容易了。本课制作过程比较简单,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生准备也简单,只要找些自己喜欢的树叶和绘制的颜料,就可以拓印了。学生在拓印中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树叶正反面拓印、组合及添画的乐趣。 难点:树叶的组合变化、联想,颜色的涂抹变化。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树叶、水粉颜料、笔、擦手用的小毛巾 (教师)各种树叶、拓印的范作、工具材料、课件 教学过程 1.回忆激趣。

(1)让学生回忆第3册的《指印的联想》一课,课件展示相应的作业,激发学生拓印的欲望。 (2)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材料来印印画画。 2.尝试探趣。

(1)学生分组活动。让学生用树叶蘸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教师分发到小组里的铅画纸上按印,体验按印的乐趣,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树叶纹理的特征及不同按印(正面、反面)方式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2)课件展示书上前两幅图,辨析异同,进一步体会正反印的不同效果。 (3)教师提示学生按书中的操作图示探讨拓印步骤,了解和掌握拓印的方法。 3.发散思维。

(1)把拓印好的树叶图形按不同方向转动,让学生依形想象。 (2)把树叶修剪或组合成各种图形,激发学生想象。 4.小组合作。

(1)把课前准备的树叶组合拓印、添画完成的作品分给每一小组,请学生研究制作方法,并合作仿制。 (2)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仿制心得,师生总结组合、添画的成功方法。 (3)课件呈现教材中用综合方式拓印的学生作品,分析其拓印方法。 5.布置作业。

(1)欣赏优秀的树叶拓印作品,启发学生想象。

(2)作业要求:用树叶拓印,并添画成一幅与众不同的作品。 6.创作辅导。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辅导。注意启发学生的创造性。 7.作业展评。

(1)让学生自评作品,按“有趣”、“精美”、“有创造”三类分别贴在黑板上的相关区域。再请学生互评,教师小结。最后,让学生用小毛巾擦干净手,整理好自己的工具材料、课桌椅,保持教室整洁。 (2)课后在学生掌握拓印技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新材料的大胆拓印创作,举行一次课外拓印画比赛

《倒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对印的基本知识,掌握对印的基本方法。2.感受对印的乐趣,培养对对印学习的兴趣。

3.学会观察、欣赏、创造生活中的倒影之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倒影是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一般在清澈、平静的水面上容易出现。倒影具有恬淡、宁静之美,是艺术家们乐意表现的题材。教材中的《山山水水》、《饮水的熊》、《丹顶鹤》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优秀美术作品之后,要让学生明白:懂得取舍,确立景物的主体,再配以适当的背景,选择合适的媒材,是表现的关键。 2.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新的作画方式,学习对印的技法。 难点: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熟悉和喜欢的景物。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颜料和笔等作画工具材料

(教师)表现倒影的图片和作品、课件、水粉颜料和笔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猜谜入题。

(1)设置谜题:动脑筋想一想,能不能只画一次画就可以得到两张一样的画? 引导学生往带来的作画工具材料上去想象。

(2)教师示范对印全过程,在学生的恍然大悟中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简单而新颖的绘画新方法——对印,用对印来完成美丽的倒影创作。 2.欣赏感悟。

(1)在你的脑海中,有哪些美丽的倒影呢?(桂林山水、孤帆远影、朝霞晚月„„) 课件播放表现倒影的艺术图片,丰富学生的感知,激活学生的记忆。

(2)重点欣赏教材中的美术作品:《山山水水》的率意、洗练;《饮水的熊》的简洁、浑然一体;《丹顶鹤》的绚丽多姿等。 3.尝试练习。

(1)发给学生小纸张,请学生参照教材中图示的对印步骤,尝试对印自己喜欢的一样事物,初步体验对印的乐趣,再把自己在尝试中的切身感受大胆表述出来。

(2)师生共同小结:①想好表现的主题;②先把纸仔细对折好;③调好颜色,注意不能太稀;④完成对印;⑤添加想象。 4.激发思维。

(1)引导学生从《山山水水》上下极为相似的两部分中找出不同之处,并说出原因。 (2)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找出同龄人作品中相似部分的异同,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3)小结:水上的正影与水中的倒影是有区别的,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加以表现。 5.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大胆表现喜欢的景物,教师从主题内容、色彩搭配、创新思维上予以指导。 6.作业展评。 (1)把作业展示在黑板上,先请学生自己评选出优秀作业,并说说原因,再由教师小结。 (2)最后提问:除了今天学的单纸对折的对印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对印方法? (课件展示不同纸张间的对印、玻璃对印、实物对印等,予以提示。)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去尝试探索。

《印人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拓印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进行油画棒磨印、油彩拓印的练习,初步了解纸版画。3.用撕纸拼贴的方法制作人像,感受拓印画的美。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撕纸组合拼贴人像,用油画棒磨印,用油彩拓印等,都是新的学习内容。初次学习磨印、拓印,要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技法,如怎样制作印模,怎样去磨印、拓印,怎样涂油画棒才涂得匀等等,这些得靠学生自己去探索与尝试,同时借助教师的直观演示。为了方便学生掌握技法,教材提供了磨印和拓印的具体步骤图示。学生已经掌握的对印技法有助于拓印技法的学习,因为两者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对折印制的。用油画棒磨印,则要用力均匀,忽轻忽重容易把纸磨破。 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磨印、拓印的技法。 难点:解决撕纸人像的拼贴次序问题。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夹子等

(教师)课件、撕纸拼贴小孩头像范作两幅、磨印作品若干件、油画棒、订书机等 教学过程 1.课前探究。

课前让学生收集硬币、纪念章等有浮雕效果的实物,并试着拓印。 2.欣赏范作,激发兴趣。

(1)课件展示拓印画。提问:你画过这样的画吗?它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 (2)展示撕纸粘贴的范作,观察比较。 3.直观展示磨印过程。

(1)展示磨印的基本工具材料。

(2)课件展示印模(拓印稿)的设计制作过程——撕纸拼贴一个小男孩头像(从整体到局部):①设计好图像;②撕出脸形;③撕出发型,可贴出层次;④撕出五官,可以贴出层次;⑤可以摆好再贴,也可以边撕边贴,要注意贴的次序。

拓印稿制作,是作品成败的关键。一般的方法是根据原稿设计的要求,逐层加厚,呈现出凹凸不平的立体感。

(3)课件展示磨印过程。 在撕贴好的头像作品上盖上一层薄纸,用夹子夹好,用手指轻轻地揿压,待纸面出现凹凸时,再用油画棒轻轻地均匀摆涂。要有顺序,轻重均匀一致,直到头像完全显现。

几种不同方法的磨印处理:①单色磨印。②多色磨印:按画面设计要求,在不同部位采用不同色彩磨印。③在纸面上先平涂一种较淡的颜色,再磨印。④磨印后再在上面喷色。 4.欣赏与实践。

(1)欣赏优秀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辨析头像脸形、发型、五官、表情的处理。 (2)作业要求:撕纸拼贴自己喜爱的小孩头像并拓印画面。 5.展评作业。

让学生展示并评价自己的作品。 6.课后延伸。

(1)课件展示磨印古代碑帖、壁画等场景,让学生感受磨印的悠久历史。 (2)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寻磨印还可以应用于哪些方面。

《可爱的猫咪》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和相关知识。

2.大胆运用各种表现方式描绘猫,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美好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本课与《老牛和小牛》、《奔跑的动物》、《泥塑大象》组成了一个教学单元,以各种造型方式,由静到动地表现可爱的动物。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们平时都十分喜欢动物。形象生动、活泼可爱的小猫咪,更是许多小朋友乐于表现的对象。学习表现猫的各种生活习性、可爱的姿态、警惕勇敢的神情等,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高的,这可以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在教材中展示了表现猫的各种活灵活现的学生作品,有的大胆运用各种涂色方法,有的巧妙利用有色纸,有的表现白天或晚上的猫的神情„„这些作品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为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表现提供帮助,使学生在充分欣赏感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激起强烈的创作欲望。 2.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的想象,表现千姿百态的猫。 难点:组织画面,表现自己独特的创意。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猫的图片、颜料、色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

(教师)各种猫的图片、示范作品、课件、色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辨声揭题。

(1)课件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让学生大胆猜,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2)当学生听到猫的叫声“喵„„喵„„”而猜出猫时,教师随即揭题。 2.回忆交流。 (1)回忆: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猫?听到过哪些有关猫的故事?给你印象最深的猫是怎样的? (2)学生分小组交流后,选派代表汇报。 3.讨论分析。

分小组抽签讨论以下问题并汇报:

(1)猫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课件播放猫的头部、躯干、四肢、尾巴等。)

(2)猫的头部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和特点?(课件随机播放猫头的特写镜头。) (3)你见到过的猫的毛色是怎样的?(课件播放猫的毛色图片。) (4)猫的坐、卧、行、走等动作有什么变化规律?(课件播放相关画面。) 4.欣赏感悟。

(1)播放《猫和老鼠》等有趣的动画片片段或图片,体会猫的各种不同动态造型和夸张造型,进一步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

(2)展示潘天寿、黄胄等画家画猫的作品,欣赏体会生动的瞬间猫的神态。 (3)展示优秀学生作品,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创造性的表现。 5.练习体验。

(1)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创造性地表现猫。

(2)教师巡视辅导:从构图饱满、主题突出、情节生动、色彩鲜艳等方面予以指导。 6.交流评价。

(1)给自己的作品编小故事,小组间讲述交流。小组评出优秀作品,予以全班展示。 (2)课后鼓励学生模仿《猫和老鼠》自编连环画小故事。

《老牛和小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表现老牛和小牛的不同特征。2.能表现出老牛和小牛在一起的场面。 3.培养敬老爱幼的良好品德。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牛是勤劳的象征,历来喜为文人墨客赞赏和描绘。

本课教学时要利用学生积累的有关牛的知识,通过观察、记忆和想象,了解牛的基本结构、特征和生活习性,比较各种牛的异同,概括地画出牛的形象,画出老牛与小牛的不同特征,并表现出它们之间的亲密关系——“母子情”或“父子情”,在心中树立牛的美好形象,进而感受自己和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培养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重点、难点。

重点:画出老牛与小牛的不同特征。 难点:能表现出老牛和小牛之间的亲密关系。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的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常用的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牛的图片、录像资料以及各种美术作品、课件 教学过程 1.课前探究。

(1)请学生收集牛的图像、文字资料,初步了解牛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2)可提以下问题让学生探究:

你认识哪几种牛?这些牛分别有哪些主要特征?牛有什么用处?你喜欢牛吗?为什么? 2.创设情境。

(1)欣赏《五牛图》,述说观感。

提问:你知道这幅画吗?你知道画家为什么要画这幅画吗? (2)“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3)展示有关牛的历代民间工艺品,包括剪纸、绣品、陶艺、布饰等,说明牛作为勤劳奉献的“形象大使”,历来喜为人们赞赏。 3.欣赏体验。

(1)观赏教材范图,作引题谈话。

(2)可提问:范图主要表现了什么?(大牛和小牛、老牛和小牛。)老牛、小牛象征着什么?(父与子或母与子。)图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老牛与小牛亲近的关系?你的父母是怎样爱你的?你又是怎样尊敬长辈的? 4.把握特征。

(1)把握老牛、小牛外形的不同特征。 老牛:体大,牛角长而弯,尾巴长。 小牛:体小,没长角,尾巴短。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范图,也可在黑板上作动态造型。 5.引导构思。

(1)围绕主题,作构图指导。

老牛和小牛在干什么?它们的姿态又是怎么样的? ①老牛听小牛说悄悄话,老牛的耳朵就要贴近小牛的嘴了。

②老牛在给小牛作跑步示范,撒开四肢跑得欢,还回过头来看看小牛有没有认真学。 ③老牛和小牛吃惊地看着周围那许多参观牛场的小朋友,好像在说„„ ④老牛和小牛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像在进行选美比赛呢。

启发学生想象老牛和小牛其他的亲密场景,如:一同嬉水、争草吃等。 (2)围绕背景,做着色指导。

课件展示:主体不变,作背景变换。(一会儿是青青的牧场,一会儿是强烈的色彩„„) 6.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表现老牛和小牛的不同特征及它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7.作业讲评。

(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画编故事,评出“温馨”奖。

(2)课件播放斗牛等情景,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究、表现其他不同种类的牛。

《奔跑的动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区别动物站立时和奔跑时的不同形态,了解动物奔跑的特征。2.学习表现动物的奔跑动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大千世界,适者生存。猛兽具有锐利的牙齿和尖锐的爪,有利于捕食其他动物;被捕食的动物又能够以各种方式来防御敌害,例如,鹿、兔、羚羊等动物奔跑速度很快,动物善于奔跑就可以更好地生存下去。 跑、跳、闹,好玩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会变会动的事物往往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激起探究的兴趣。所以,会动的玩具、动画片、游戏活动等很受小学生欢迎。在动物园里,孩子总喜欢围在一刻不宁的猴子前不肯离开。画奔跑的动物,是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要的。 2.重点、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的想象,鼓励大胆作画,使画的动物都像是在奔跑。 难点:动物奔跑时四肢交替运动的表现。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色纸、剪刀等

(教师)有关动物奔跑的图像及文字资料、课件、用纸板制作的头、颈、身和四肢都能活动的某种动物的平面教具、水彩笔、油画棒、色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有条件的可在课前组织学生观看《动物世界》的记录片,听一听《咕咚》童话故事的录音带,让学生观察和想象动物奔跑的特征和规律。) 1.提问揭题。

(1)提问:大家喜欢体育运动吗?班里谁跑得最快呀?比汽车还快吗?

(2)揭题:可有的动物跑得比汽车还快呢!你想了解哪些动物有这样大的本领吗?我们学习了《奔跑的动物》之后,就知道了。 2.欣赏激趣。

(1)看动画片《咕咚》(见相关资料)。动物们听到了一种奇怪的声音“咕咚”,受到了惊吓,盲目地奔跑起来„„

(2)看奔跑动物的定格画面,观察动物的腿部在活动和静止时的区别。 3.尝试表现。

(1)展示纸板制作的头、颈、身和四肢都能活动的动物平面教具,并演示几个动作。 (2)让学生根据记忆,上台演示站立、行走、奔跑、跳跃等不同的动态。

(3)示范和分析奔跑动物的画法。重点强调腿的画法,注意腿部的斜度、腿与身体的连接部。 (4)分小组抽签,让学生按抽到的命题在小纸片上试画。小组评改后,各小组间一一相互交换小纸片,相互欣赏启发。 4.启发想象。

(1)让学生充分考虑要画的场面及表现方法,课件展示变换的多种场景。

(2)课件展示《狩猎图》、《拉斯科洞穴岩画》及优秀学生作品,重点欣赏奔跑动物简练、夸张的表现方法,并从中汲取创作灵感。

(3)让学生自编动物奔跑的故事,自由想象故事中的场面。思考:哪些动物在跑?为什么跑?谁跑得最快?还有哪些动物会跟着一起跑? 5.作业辅导。

作业要求:自选材料,创造性地画一只或一群奔跑的动物。 6.作业讲评。 (1)讲评作业时主要看故事是否精彩、表现方式是否独特、画面是否完美等,多鼓励、少批评。 (2)课后让学生尝试用其他方式表现奔跑动物,如:剪纸、撕纸拼贴等。

推荐第5篇: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美丽的鸟》

课时:1课时

类别: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鸟的结构,用各种形式设计、表现一只美丽的鸟。

2、情感:让学生感受鸟的美丽,提高创造美的能力,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做到保护有益动物。

3、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鸟的结构,设计表现一只美丽的鸟。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大胆创造各种鸟的形象。

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的。让学生尝试运用各种材料各种表现形式设计表现美丽的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分组交流、观看多媒体课件、欣赏范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

学具准备: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各种材料

(如:图画纸、彩笔、橡皮泥、彩纸、胶水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入

1、讲故事《美丽的孔雀》

2、小鸟们很想像孔雀那样变成一只漂亮的鸟,你能帮他们实现愿望吗?

3、导入课题:同学们这么喜欢小鸟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画小鸟好吗?看看谁画的小鸟最美

二、探究学习

1、把你搜集到的鸟的资料介绍给小组的同学,看看谁知道的多。

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鸟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1) 这些鸟在外形上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 看课件分析鸟的花纹、抓子、嘴的特点。

(3)放大一只鸟的图片,说说这只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学生根据鸟的结构特点摆拼图。

4、看各种鸟的姿态摆图形。

5、欣赏和鸟有关的作品。感受作品中值得借鉴的地方。

6、了解不同表象形式的作品:

出示《写生珍禽图》,介绍写实手法。出示《凤凰图》,问学生画的是什么鸟?世界上有这种鸟吗?它的样子有什么特点?

7、“凤凰”是人们想象出的形象,非常美丽。你能想象并表现出一只美丽的鸟吗?说说你心中美丽的小鸟是什么样的?

三、提出作业要求

用你喜欢的表现形式设计一只美丽的鸟。还可以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作品完成后,再让它到鸟林里来做客。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及课后延伸

1、鸟林里来了这么多小伙伴,谁愿意把自己带来的鸟介绍给大家?

推荐第6篇: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美术教学设计提出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还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过去的单纯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加大。学生学的很累,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就必然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教师教学设计时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使学生的能力等不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过程与方法不改革,课程改革就等于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课程内容的改革,还要重视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改革。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教学设计改革做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改后目前美术教学中存在的新误区

教师们普遍认为,新的课程观必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对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和评价要求也都能认同,教师们对新课程的实施有着高涨的热情,但是缺少的还是一些具体的可供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操作简便又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方法。有个别美术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在教学中习惯于要在学生中分个你高我低,习惯于教师 一言堂的教学方法。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

1.误解自主学习,忽视教师主导。有的教师上课在没有作具体指导、具体要求的情况下,便让学生自己动手创作。这种自流式的教学,缺少教师启发学生对知识技能进行艺术探求的机会,缺少思维的启迪,缺少想象力的开发,表面上学生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自主。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不明显。 2.误解能力培养,忽视双基落实。为了强调自我表现,有的教师将美术学习等同于游戏,忽视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的知识与技能,这种做法显然是不正确的。有的教师片面理解《标准》的精神,认为新课程不以传授美术知识、技能为目的,而要降低美术作业的难度,强调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活动方式,于是出现了课堂上学生兴高采烈、热热闹闹,但整个教学即没有难度也缺乏美术学科的内涵,不能为学生提供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现象,背离了《标准》总目标的要求: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还要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美术素养。 我们知道教学的难度通常指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上或操作技能上所难以达到的程度。

教学的深度通常指学生对美术本质规律的认识程度,具体又表现在对各种美术作品的形式规律、主题内容及其文化意蕴的认识程度。三者之间,我们主要关心的是作品的主题内容,比较忽视作品的形式规律和深层的文化意蕴。

但遗憾的是,我们有的教师在上欣赏课时,停留在引导学生只是关注作品内容的表现,如画的是什么(风景、景物还是人物),画了什么故事,或作品的题目是什么。一旦作品的主题内容与题目相符,就产生一种看懂了的满足感。可以认为,这样的观赏很肤浅,没有深度。因此,要提高学生对美术及其作品的理解深度,仅仅停留在主题内容这个层面是不够的,还需要从美术作品的形式规律及其文化意蕴两个纬度进行探索。

当然,新美术课程的知识不仅仅指制作美术作品的技能,还包括美术与文化、美术与自然相关联的知识;而技能也不仅仅指制作美术作品的技能,还包括欣赏、评述美术作品的技能,学生自主学习美术的技能,运用美术知识技能于其他学科学习中,或解决生活中所遇到问题的技能等等。

4.误解合作探究,忽视活动成效。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时间没保证,任务没有分工,有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任务繁重,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误解了合作探究,忽视了活动的成效。参与者少,旁听者多。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这种活动目的性差,有活动没有体验,没有反思。缺少活动实践的外显活动与内隐活动的统一,操作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统一,教师对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亲自体验过程的实践指导不够。

小组学习,由于缺乏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成了陪衬,他们更多的时候是听众,即使他们发表了意见也得不到重视,在小组汇报时成绩差的学生的意见往往被忽视。

5.误解学科综合,忽视视觉审美。个别教师由于过于强调学科之间的综合,出现了知识容量过多、时间不够、学科特点不明显,而匆匆过场的现象。教学时因对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处理欠妥,有时过于强调专业知识的技能要求,有时又忽视了学科知识的落实,教学指导只重表面现象,缺少对学生视觉审美的感受和体验,美术课上的不伦不类。

新课程实验区大多数学校的美术教室,还没有配备相应的多媒体设施,尤其是农村学校,即使该校有着素质较好的美术教师,有了相应的美术课件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这对于以视觉审美为主要特点的美术学科,其课堂教学的效果影响就更大。

6.滥用现代媒体,忽视传统手段。有的美术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还只是停留在把计算机当作普通的打字机和投影机使用,对计算机强大的美术功能效果,对相应美术软件的应用和开发知之甚少。有的教师有了课件后,就忽视了对传统美术教具的使用,缺少了对实践操作的示范和指导。电教媒体引入课堂,用好了,能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但媒体毕竟是手段而决非目的,为媒体而媒体的做法,不但吃力不讨好,还会弄巧成拙。 上述误区导致了我们的教学设计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我们应该认识到,在中小学进行的美术教育只是一种国民美术教育,我们的教育对象中绝大多数人目前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美术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我们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对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的,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这次美术课程改革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要转变我们的观念,要更多地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而不是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待美术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更多地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组织课程内容,才会淡化学科中心,才会关注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才会努力将美术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会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传统的美术课,同学们似乎已经习惯在书桌前写写画画。这次,孩子们听我说这节美术课要由教室搬到学校操场的沙坑里上,顿时欢呼起来,他们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鸟,从教室里飞了出去。

推荐第7篇: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课教学设计 《XXXXXXXX》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年级有三个教学班,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对美的事物也有初步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该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敢表现自己想法,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上课课堂气氛活跃。

存在问题:

1、学生作品缺乏表现力,使作品的生命力和震撼力不强。

2、部分学生作业上交或做作业方面比较慢。

二、教学目标:

1、学习和尝试XXXXXXXX 的技术和方法;

2、在XXXXXXXX的过程中体会形式美,以感性的形式进一步了解色彩的原色知识;

3、喜欢XXXXXXXXX的过程,并能用XXXXXXX美化生活运用到生活中。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习和尝试XXXXXX技术和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初步体会XXXXXX画面效果与XXXXXXX方法及用色之间的关联。

三、教具学具:

XXXXXXXXXXXXX的工具材料。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基本脉络: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2.欣赏感受、开阔视野 3.观察 4.探究、5.了解技法 6.制作实践、7.感受色彩魅力 8.美化装饰、9.培养设计应用意识 10.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欣赏感受

1、教师展示XXXXXXXX,引导欣赏。(1)教师简单介绍的特点和方法。 (2)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欣赏感受。 (3)板书课题 XXXXXXXXX 2、欣赏XXXXXXXX作品,开阔视野、激发探究欲望。 (1)教师演示课件,简单介绍,引导欣赏。 (2)学生讨论交流欣赏感受。 (3)激发学习欲望。

二、观察探究,了解技法 1、观看制作方法视频。

(1)教师播放制作方法视频课件。

(2)提问:制作XXXXXXXXX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运用了哪些方法?特别提示了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3)学生观看视频。 (4)讨论、发言。 (5)教师小结。

2、探究发现XXXXXXX方法。

(1)教师出示XXXXXX作品展板,提示XXXXXX基本方法和形状变化。 (2)分组探究XXXXXX方法。

(3)学生代表到前面演示发现的多种XXXXXXX方法。 3、尝试XXXXX过程。 4、欣赏XXXXXXX作品,启发创新。

(1)欣赏课本里的XXXXX作品,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学生谈自己的设计打算。

三、制作实践、感受色彩魅力

1、学生XXXXX实践,教师提醒注意事项。(播放轻柔、欢快音乐) 2、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制作。

四、美化装饰,设计应用

1、教师展示XXXXXX装饰的XXXX作品,引导欣赏,启发思维。2、学生讨论发言。

五、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学生展示自己的XXX作品。 2、相互交流评价。

3.启发学生制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并装饰美化自己的生活。

六、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

2.作业要求,要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改进。3.作业提示。

七、板书设计: XXXXXXX(题目) 制作过程:XXXXXXXXX。 方法:XXXXXXXX

推荐第8篇:小学美术《报纸撕贴画》教学设计[优秀]

报纸撕裂的教学设计

首先,谈话进入

最近,当老师整理办公室时,发现最烦人的是报纸。看完报纸之后,没有用了,就像山上那样重的书桌上。投掷感觉很重,想着钱买报纸这么扔就好可惜也很环保。学生可以帮助老师忙,想想如何处理这些旧报纸,到这些报纸的第二春。 ----报纸撕贴

二。新课教学

1.如何贴出报纸贴纸?老师这里有一些三年级同学做彩色纸拼贴,我们一起看。

你看过这些作品的拼贴作品吗?

3.是的,总结:撕掉你想要的形状,绘制图形,然后根据颜色拼贴。

我们能一起拼写什么?

5.是的,你可以拼写很多东西,我们看下一个屏幕看看能做什么。(Ppt显示分类作品)

三,课堂操作

好吧,现在你被邀请到你的小组废报纸在第二次生活,使废纸成一件艺术品。小组讨论确定主题,和 通过分工完成报纸拼贴。最后,选择一位代表介绍自己的一组作品。看看哪一组学生创造出最具特色的艺术,来解释最合适的。

四,展示评价

好了,现在我们一起来享受每个人在一起工作的工作。请解释第一组叙述者介绍自己的作品。

好,这很好。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报纸胶带,通过泪水,这么简单的生产,浪费报纸的第二次生命,创造了一个美术,希望课后放假观察其他废物的生活也可以创造一个新的生活,反映了它的价值。

推荐第9篇: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67)

第十三课难忘幼儿园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简单的泥塑人物方法,并有所创新。

2、通过泥塑活动激发学生对老师、同学的关心友爱之情。

3、培养学生在回忆中养成良好的思考创作习惯。

教材分析:重点是对幼儿园中难忘的一个人物特征基本形体的把握和表现。难点是站立、粘牢的泥塑方法以及对细节特征的表现。

教学准备:了解学生在哪些幼儿园上过学,拍些照片,制作简单的幻灯片激发学生对幼儿园的回忆及人物的基本特征认识。作业纸、泥巴。

教学过程:

一、引导回忆:

1、看看这是哪里呀?你知道吗?(这里是我们曾经生活学习过的幼儿园,你想念那里的小朋友、那里的老师吗?他们曾经教过你、帮助过你、陪伴你一起成长、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是吗?)

2、大家来看看这幅画,你猜猜画的是谁呀?(是王老师的儿子在幼儿园放学时在水塘边看小蝌蚪,掉到水里了,被一个小朋友的爸爸拉上来后哭了,你看出来了吗?)

3、你想起了谁?他长的是什么样?说说人物结构、特征。画画看。

二、发展阶段:

1、怎么做呢?看看书上你会吗?说说书上两种基本的制作方法。坐在地上的小朋友青青是怎么做的呢?(先做头和身体,大大的脑袋真可爱,身体上粘接着手脚在哭呢你看出来了吗?他还戴了一个帽子、背了一个书包呢!做得多丰富呀)站立的人是怎么做的呢?(先做站立的双脚和空心的身体,再做头、五官,你看头部多细致生动呀!教师演示)

2、教师巡视辅导,引导做得快的小朋友尝试除了书上的两种方法,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三、欣赏小结:看看谁的作品最生动,看看他们的好朋友,听听他们的故事,讲讲再见面时你想对他说的话。

四、收拾整理:

推荐第10篇: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124)

8、什物拼贴

一、课程概述

本课是苏教版课程标准美术教材第三册中的内容,涉及【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具有很强的表现性与应用性。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自由的拼贴以及相互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发现美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能热爱自己身边的事物,获得精神上和情感上的愉悦。

(一)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尝试使用撕、剪、拼、贴等方法和纸张、废布片等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进行平面造型练习。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看、画画、拼拼、贴贴大胆自由地表现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或想象的事物。

情感与价值观: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增强环保意识,享受创造的乐趣。 重点:让学生学会合理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表现方法,做出有创意的平面造型练习。

难点:如何巧妙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和工具,大胆自由的表现自己的想象,生动有趣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作品的展示方式

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从内容、选材上介绍自己的作品。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鼓励他们为作品内容编一个简短的小故事。

请学生用作品装饰教室。让学生在教室里摆一摆,挂一挂,看看放在哪儿最合适。在环境布置的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堂的延伸:

1、通过链接网站欣赏废物利用美化生活的范例,使学生的思路得以拓宽,更好的认识废物利用的价值,感受创造美的乐趣。

2、将学生的课堂创新实践成果拍摄下来,在老师的帮助下发表在学校网站上,利用网络向更多的人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与更多的人交流。

作品展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在纵向联系中互相学习,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愉悦的情感体验。同时,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运用使课堂的空间更为广阔,学生既可以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又可以在网上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与更多的人进行交流,从平面到立体,进行课堂教学的延伸,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什物拼贴并不陌生,学生时期就经常参加这类活动,并且,通过对前面“难忘的夏天”、“小挂件”等课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对撕、剪、拼、贴等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基本掌握了用各种色纸贴画制作的方法。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它们侧重于感受、体验和游戏性,适于将看、画、做、与玩融为一体。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的学习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淡化过于强调学科特色的倾向。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作业的结果,更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的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作欲望。

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以下一些方法:

1、任务驱动法。由教室布置,引起学生的共鸣,揭示学习任务:学习什物拼贴,美化我们的教室,揭示课题。

2、情境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游戏法。

4、交流法。

(四)学习情景设计

情境1: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Flash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百宝箱”,并神奇地从里面变幻出多幅什物拼贴作品,帮助学生认识:什物指的是生活中的各种零碎废料,他们也可以焕发出神奇的魅力。符合儿童的好奇心理,

情境2:以多媒体课件 “堆雪人”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操作中一同探讨 “雪人”的堆制过程,熟悉制作步骤,为下面的选料制作做好铺垫。用学生喜爱的动画效果,游戏方式,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与游戏心理,易于让学生接受。

情境3:多媒体课件播放轻快悠扬的音乐,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激发学生灵感,发挥想象与创造力。

(五)教学媒体选择 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中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将网络引入课堂。多媒体课件直观的情景再现,可以丰富学生的感官刺激,更好的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网络的引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延伸了课堂的空间。

二、教学流程图 情境2:动画游戏

认识“什物” 明确制作途径 播放视频 任务导入 情境1:魔术欣赏

操作演练

熟悉制作步骤 情境3:音乐渲染

创设氛围

发挥想象与创造

作品展示,评价中学习

课堂延伸,拓宽视野

明线 暗线

第11篇: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110)

第13课 做做虾和蟹

教学目标:

根据自己创作的虾和蟹的形象,以小组合作的的形式,设计、编排简单的童话故事,采用各类材料制作头饰、面具等道具,自配音乐,模仿虾和蟹的动作,表演童话剧。(教师也可以创设一个虾和蟹狂欢节的场景)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利用各种材料制作虾和蟹的造型,集体合作设计、编排、表演。

2、如何恰当地运用自己手边的材料,通过组合来表现虾和蟹。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好的虾和蟹的道具。

2、学生准备:可用来制作、装扮虾和蟹的各类媒材和工具。(材料和工具的选择应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的特点)

教学过程: 表演与启发:

¨ 教师用制作好的虾和蟹的道具进行装扮并邀请学生同台表演虾和蟹的童话剧。

¨ 以小组为单位给表演打分。

¨ 比较表演与讲故事哪个更有意思,更吸引你呢?为什么?

¨ 学生总结:因为有了装扮,表演很生动,所以吸引人。

¨ 教师总结,引出本课主要内容—装扮与表演。 分析与演示:

¨ 分析教师制作的道具,特别注意对道具选材的分析。

¨ 提问:“我们怎样不需花费太大的力气,便可制作出所需的道具呢?”

¨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我们可以巧妙的运用各种材料来制作虾和蟹的道具。

¨ 教师演示制作过程:1。选材(分析各类材料可制作哪一类道具) 2。制作面具 3。制作手部道具或身体道具 设计与制作:

¨ 以小组合作的的形式,设计、编排简单的童话故事,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分好角色。

¨ 师:同学们在课后收集了大量虾和蟹奇特的故事和图片,下面请同学们拿出来欣赏欣赏,看谁的故事最精彩?谁的图片最有趣?学生展示欣贯,教师给予鼓励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分析现有的材料,先选材,几个人的意见达成一致,然后分工制作。 装扮与表演:

¨ 用制作好的道具,分角色装扮。

¨ 模仿虾和蟹的动态,合作表演童话剧。 展示交流:

¨ 针对其他组同学的创意和演出,提出本组的修改意见,为其他组提出建设性意见。 学习评价建议:

¨ 了解简单的造型工具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感受其特性。

¨ 能进行简单的制作。

¨ 在游戏活动中互相合作,体验不同门类的艺术相互交融的丰富情趣,养成活动前做好准备、活动中积极参与、活动后收拾整理的良好习惯。

¨ 对虾和蟹的动态有模仿的兴趣,乐于参与自娱性的集体表演。 总结

第12篇: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27)

10、秋天来了 第一课时(11月12日)

教学目标:审美能力的培养,唤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能利用各种材料大胆,直率地表现创作画;初步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了解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全方位地感知秋天,让学生从色彩斑斓的秋天景色中体验生活的美。通过欣赏表现秋天的一系列作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手法进行创新设计,大胆表现,大胆装饰,以小组身份展示自己的成果。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知秋,拓宽视野,学会创作的表现手段。 教学难点:激活学生的创作灵感,直率表达,个性作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大量秋天的图片,秋天的乐曲磁带,碎花布等;学生准备:水彩笔或油画棒,各种废旧纸张,废旧材料,剪刀,胶水。 教学方法:观察 体验 欣赏 讨论

教学思路:

一、拿出上节课半成品作业,师生欣赏点评。

二、师小结

三、示范激趣

1、师用撕纸的方式示范作品:秋果图。展示作品,师:老师用撕纸的方式表现了秋天,还能用什么方式来表现? 学生回答。

2、、欣赏作品: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表现秋天的作品.(师引导学生从色彩、构思、造型等方面进行欣赏,课件展示大师及学生表现秋天的作品。)

四、作业:

1、要求:(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秋天。

(2)加上细节,使画面更丰富。

(3)注意要用上秋天的色彩。

2、师:“那接下来就让我们拿出材料表现一下你们心目当中的秋天吧!”让小朋友说说自己准备的材料,准备表现秋天的什么。

3、学生分成五大组,拿出不同材料进行作业。(放音乐)

4、教师巡回辅导,并颁发“最佳纪律奖”

五、作业展评:

1. 分小组展示作品,要求各小组代表用简单的语言,对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2.组织小朋友举办作品发表会,谈谈自己创作的感受。 板书设计:

10 秋天来了

色彩、构思、造型 布置作业: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秋天。 教学反思:

第13篇: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51)

17、卡通 卡通

备课人:灌云县鲁河中心小学 吴瑶瑶 上课时间:2012、

12、31

教学目标:

1、认识卡通的类型和特点。

2、培养学生对卡通的热爱,为创作富有特色的中国卡通形象而努力。

3、学习用水彩笔等作画工具制作卡通形象,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段,把自己喜爱的物品设计成鲜明的卡通形象。

教学重点:运用夸张变形等拟人手段,把自己喜欢的物品设计成卡通形象。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卡通的资料、故事等,准备纸、水彩笔等常规作画用品,准备一件自己喜欢的小物品教学过程: 1.欣赏作品。

(1)播放当前流行的卡通作品。提问:这个故事里,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介绍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 (3)教师小结,揭题:《卡通宝宝》。 2.分析特点。 (1)播放课件:可爱的卡通人物。提问:这些卡通宝宝有什么共同点?你觉得哪个最可爱?为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描述板书其中特点,并小结。 3.设计形象。

(1)教师示范设计一个卡通宝宝,强调将宝宝的头画大,身子画小,宝宝就会显得更可爱。 (2)师生共同欣赏其他卡通形象。 4.学生创作。

(1)学生拿出自己的小物品,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2)提出创作建议:设计一个或多个卡通形象;可以用连续的故事形式作卡通设计;可以设计一个卡通的多种形象。 (3)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5.评价作业。

(1)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 (2)教师小结。 6.课外拓展。

在班里举办一个卡通形象展览会。

第14篇: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91)

第8课 什物拼贴(一) 教学目标

1、尝试用撕、剪、拼、贴等方法和纸张、废布片、铅笔屑、棉花、丝线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进行平面造型练口。

2、运用看看、画画、拼拼、贴贴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或想像中的事物。

3、体验和享受生活与创造的喜悦。教学重点:

合理选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做出有创意的平面造型练习。 教学难点:

巧妙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和工具,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观察和想像,生动有趣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

有关房间和摆设的图片 (包括手工制作图片和实物欣赏图片)若干,制作范例数则;卡纸、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用废旧的布条通过简单的剪、拼、贴,刻画出简单的小动物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什物拼贴的美感。

二、欣赏与讨论

(一) 作品图片说明:

1、大大的嘴巴,红红的嘴唇,这是用废布和绳子做出的小朋友的头。

2、红红的楼房,白白的屋顶,还有好多快乐的人在楼下休息和玩耍。枝条、核桃等材料拼贴的漂亮的装饰品。

3、绿绿的天空,悠闲的云朵,白白的小羊,快乐的小鸟,多么美丽的大自然!

4、树木、蝴蝶、阳光,色彩斑斓,挂在墙上,美丽极了。

5、法国画家卡撒宁的作品《花》,朦胧而又亮丽的黄色,给人以清纯和梦幻般的享受。

(二)讨论

1、可以采用哪些表现手法和材料?

色纸、废旧布片、棉花、瓜籽等食物的皮壳,枝条、石子、绳子、铅笔屑等等。

2、小组讨论什物拼贴的制作方法,进一步探讨平面构成的联想和方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比一比谁的构思最具有独特的美感。

三、构思、创作

1、通过自己的材料产生联想,找出拼贴的切入点,尝试拼贴练习。鼓励学生创作有自己思想意识的作品。

2、小组共同研究、探讨整张构思内容,分工。

3、小组合作,每个小组编一个小故事,每个人都

有自己的角色。

4、合作完成什物拼贴。体验综合材料制作的欢乐。

四、展示、表演、欣赏

1、展示合作的作品。

2、分角色表演故事。

五、总结

1、评价、展览。

2、说说自己的作品和创意,欣赏和体会别人的表达和构想

第15篇: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156)

第三课

画感觉(一课时)

课型

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认识自己的各种感官,了解自己的感知能力。

•学会用色彩、线条和形状,画出冷、热、湿、凉爽、安静、痛、痒等感觉。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大胆做画的能力。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身边事物的感受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保护感觉器官的意识。

重点难点:

如何把自己的感知觉用独特的绘画语言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箱子和各种杂物、课件、绘画工具、一些食物,欣赏课件、范画、图案参考。

•学生准备:彩色水笔,调配颜色用的笔、盘、颜料等。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师:你们刚才走进教室的时候,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吗? 生:闻到很香的味道。(教师同时板书部分课题:嗅觉)

2、师:闻着这么香的味道,你们想到了哪些爱吃的水果呢? 生:我想到了„„(课件同时展示出各种水果图片)

(上课前老师在教室里喷上清新剂,直接刺激学生的嗅觉,引出课题。) 1、品尝水果:

师: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个水果,想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尝一尝,尝出这个水果是什么?又是什么味道的?

生:品尝(苹果、甜味)

(教师同时再次补充课题:味觉) 2、讲解甜味

师:还有什么食物也是甜的?你能说一说它们的颜色吗? 生:指名回答 师:原来甜甜的食物让我们想到了这么多漂亮的颜色!很能引起人们的食欲。你们瞧(课件展示甜味的颜色)

生:想着这么甜的味道,看着这么漂亮的颜色,真想把这种味道画出来呢!(再次补充课题:画)

师:这种甜味到底怎么画呢?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帮帮老师,谁愿意做第一位小勇士。

生:创作

师:指导,点评(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的进行修改。) 师:同样的一种甜味,我们可以画出多种作品呢!(课件显示另外四张甜味作品)

师:你喜欢哪一张?有什么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生:指名回答

师:原来味道也可以用点、线、面来表现了,真是太有趣了。 3、引出酸味: 师:红红的苹果是甜的,可是当苹果在没有成熟的时候就是青青的,酸酸的。 师:那酸味给你带来的色彩感觉和甜味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对酸味色彩的认识,让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呢?(电脑显示酸味的色彩)

4、品尝食物 5、闻一闻 6、找一找 7、再次引申

•创作与表现

师:老师今天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本奇特的书,你们瞧,是一本“百味书”,这本书可神气了,它能过散发出多种味道呢!你们想做一个吗?(想)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让每位同学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共同完成一本“百味书”!

生:作业(每位同学可以画多幅、多种味道的作品)

•展示与评价:

师:我们知道了食物当中、自然界中有各种味道,也知道了生活当中也有酸、甜、苦、辣等多种味道。老师真心的希望我们每个小朋友的生活就象喝着甜甜的饮料,吃着甜甜的食物一样,永远的甜甜蜜蜜,幸福快乐!

板书设计: 演示区

以学生定主题,同学们出谋划策,教师板演,举例说明绘画方法与步骤。 画感觉

1、味觉、嗅觉的种类

2、点线与色块的表现

3、随意表现的味觉、嗅觉 教学后记:

第16篇: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154)

第七课 形的组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作品。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教学重点: 认识形体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形体进行雕塑创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阶段: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角形,同学们完成作业水平较好,比较有创新。常见的形可以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2、导入课题:点连成线,线和线连成面,面和面组成什么?(体)今天我们来学习《形体的组合》

二、发展阶段:

1、形和体区别在那?看课件总结形体的特点: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它可分为“自然形体”“几何形体”。

2、自然形体的定义和范例图

3、几何形体的定义和范例图

4、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形体组成

5、展示各种建筑、交通工具形体等。

提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 生答:略

三、拓展阶段:

1、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纸盒都是立体的我们可以再创作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观看纸盒作品的范例,制定制作步骤

①、剪切:找一个大一些的盒子作为建筑物的主体,先想好你要做的大房子的造型,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位置剪开,剪掉多余的部分,方便其他盒子的组合。

②、组合:取一个小一点的盒子进行组合,可以将它竖着粘,也可以将它横着粘,可以根据需要组合二至三个盒子。

③、镶料:找一些纸条,或有关建筑物的装饰品进行镶料,要注意将盒子的四周全部包住,给人整体的美感。

④粘接:将这些装饰物粘接到小盒子的边和角上。(师生共同讨论,怎样粘接更有创意?) ⑤、教师提问: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大房子?学生讨论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件立体作品。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用立体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

第17篇: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6)

第4课

相同图样排排队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图案、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二方连续图案的一些知识。

2、技能目标:掌握二方连续纹样的描绘技能,能描绘出有装饰效果、色彩美丽的二方连续图案。

3、情感目标:在二方连续图案的构思、组合、创意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认真细心的态度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学习内容: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二方连续图案的基本特点,在秩序中体会整体美,学习色彩的分布,提高认识与动手能力。初步形成平面构成的概念,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动脑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二方连续图案的描绘技能,描绘出美观大方的图案,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二方连续图案创作的特点与规律,尝试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完成二方连续图案。

三、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有关房间摆设的图片(包括手工制作图片和实物欣赏图片)若干,制作范例数个;卡纸、双面胶等。 活动流程图: 1.激发兴趣。

教师用刷上颜色的树叶在黑板的白纸上重复压印,激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 2.初步尝试。

让学生将彩纸反复折叠几次,然后剪出一个简单的形状,打开后看看有什么特点。用所带的工具材料在桌子上摆一摆,感受排排队的乐趣。 3.展开活动。

思考这样的排队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到,这样的排队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和学生一起走进校园或走上街头(也可以看自制录象片段),亲身接触和体验一下二方连续图案。 4.分享活动。

自主构思(活动的中心环节)。用各种材料边做边想,边想边做,选定自己的尝试目标,大胆进行尝试活动,体验活动乐趣,并进行合作活动,相互交流,共同研究和探讨,在愉悦和欢快的氛围中构建和创新。 5.延伸活动。

评价、展览。说说自己的作品和创意,欣赏和体会别人的表达和构想。

第18篇: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19)

第九课 太阳和月亮

备课人:灌云县鲁河中心小学 吴瑶瑶 上课时间:2012、

11、5

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启发学生独立或合作想像画或使用各种材料表现太阳和月亮。

2、认知目标:制作或者自编太阳和月亮的故事,创造出太阳和月亮的拟人形象。

3、情感目标:为儿童提供自由创作的机会,释放紧张压力,体会游戏的欢乐,发现不可思议的想像带给人的趣味和轻松。教学重难点

发展开放性思维,通过想象创造出有特色的新形象。 教学准备

师生准备:准备圆形纸板、作画工具、剪刀、胶水、台灯。共同收集各种材料:如绳子、吸管、纽扣、小石子、果壳、包装纸、金属丝等。这些材料虽多,但只要平常多留心,就能收集到各种有趣的东西。

第2课时

1、太阳是个大火球,又发热,又发光。它比地球大很多很多,离地球非常非常遥远。它照射到地面的光和热减弱了许多,植物才能生长。植物又养活了地球上的动物和人类。

2、有关月亮的民间传说有很多,嫦娥、吴刚、桂花树,每年的中秋节也是月亮的节日。写月亮的诗也非常多,“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李白的《静夜思》,大家都会背。

3、以小组为单位商量编一个太阳和月亮的故事,合作做出故事中的太阳和月亮。制作指导时,重视表现的过程。

4、小组根据故事分配角色,设计人物台词、动作,还可以调配服饰、头饰等把自己打扮起来,上台表演小话剧《太阳和月亮的故事》,组织学生出现一个个体现集体智慧的“情景展示”。在学生表演时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给以充分的肯定。

5、老师用录音机把大家的故事录下来,作为素材积累,为今后的作文打下基础。重放录音还可以成为学生评价的依据。

6、在课即将结束之时,让学生把地上的纸屑一起收集到大塑料袋里,把口扎紧,进行装饰,做成最大的太阳和月亮。让学生知道,废纸还能再创造。

视作品的大小,提醒学生如何携带回家的方法,并建议回家后与家人商量有关作品在

第19篇: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86)

第7课 感觉肌理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提供的材料,让学生感觉肌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艺术敏感度和审美能力。

2、能够使用生活中物品的肌理效果或自行设计创造肌理效果来美化作品。教学重、难点:

1、营造肌理“实践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利用和掌握不同的肌理效果来创造画面。

2、如何引导学生利用肌理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表现作品,使之达到和谐和完善。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材料、范作等。

2、学生准备作画工具等材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游戏导入

触摸实物有几件东西在没有让它们亮相之前我想让几位小朋友来用手触摸一下,你有什么感觉呢?这几件实物分别是----海螺、贝壳、麻袋、树叶、陶瓷等。

2、观察

教师分发小组不同的肌理效果物品让学生仔细观察,通过比较,初步了解物体的粗糙和细腻、规则和不规则的肌理效果。

二、发展

1、欣赏作品,教师出示多件不同肌理效果的物品,让学生感受肌理效果所带来的视觉冲击。

2、研究讨论

如何利用自然、生活中物体的肌理效果来制作绘画。

3、学生制作,大胆表现,运用在室外收集的肌理物体进行简单的创造。

三、指导评析

1、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自评、互评。

3、作品展示。

四、总结

课后搜集还可以运用哪些物品进行肌理的创作。

第20篇: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84)

第6课 亮眼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人类的眼睛特征,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2、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3、促进学生的观察力的提高。教学重难点:

1、人类的眼睛的形状、颜色、特征和神态的刻画。

2、亮眼睛的不同表达方法,眼睛的情感意义表达。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关于人类眼睛的图片。

2、学生准备彩笔、蜡笔等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谜语导入

上边有毛,下边有毛,晚上毛对毛-------眼睛

2、观看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二、新授

1、观看教师准备的图片资料,扩展审美能力。

2、回忆自己观看的哪些眼睛让你印象深刻,说一说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充分表达。

3、探索和研究人的眼睛所表达的喜怒哀乐和精神内涵。

三、合作探讨

1、眼睛的形状、颜色、大小、神态在各种情况下的变化。

(老人、儿童、青少年)

2、大胆创作,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进行创作。

四、指导评析

1、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自评、互评。

3、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五、总结

课后去观察下动物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多搜集图片。

小学美术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优秀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