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板块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8-17 08:34:35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板块运动 教学设计

【板块运动教学活动设计教案(含详细旁白稿)】

单元编号 对应课纲 教学模式 3-3-2-2 3-3-2板块运动

具体概念、观察与反思、验证与评量 学习目标 1.知道板块的基本概念。 2.知道其与地壳变动的关系。

1.引起动机:以3D来说明板块运动,将地球现知的七大板块以立体方式呈现其相对移动,当中在板块边界可加一些火山喷发或地震现象的发生,让学生先有板块的具体观念。2.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

单元内容简介 (1) 利用动画或简报解释板块构造学说。 (2) 板块的基本概念。

(3) 用动画将每一个板块边界分述其类型及特性,包含动力机制、断层类型、震源深度及实例等…,动画中并可穿插BCE(另外拉出对话框)加以详述。

1.提供一些相关软件(国外可转中文化,如:SeismicEruptionSetup.exe),并示范其中一类型实际例子,让学生透过操作反馈另ㄧ种类型的实学习评量 际例子的板块剖面。

2.由3课程内容的(3)设计动画的翻牌游戏,一方面可将教学内容融入交互式的游戏中,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并将本单元所学的汇整概念。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具体概念】

引起动机:以3D动画来说明板块运动,依三种代表性的板块界线以立体方式来呈现其相对移动,并强调板块教学活动设计 运动会造山或盆地,改变地形气候;形成火山,才有矿藏;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

元件设计 1分 实体教学 4分

设计理

时间

编号

教学元件

3-3-2-2-a《板块构造》动画 引起动机:以简报来说明板块运动,依三种代表性的板块界线以立体方式来呈现其相对移动,并强调板块运动会造山或盆地,改变地形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 设计要

需强调板块运动会造山或盆地,改变地形气候;形成火山,才有矿藏;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

旁白稿

固态的地球外层是一个坚硬的外壳,但分裂成大大小小不等的板块,浮在软流圈之上,随着软流就象是百货公司的电扶梯一样,人站在上头不动,就可被移动的电扶梯带上载下的。全球总共分为七个主要的大板块跟二十几个小板块,台湾所处的位置就在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板块的交而菲律宾则是在太平洋边边的小板块。

参考资料 3-3-2-2-a.doc

块运动】复旦王贞琇老师-板块边界、岩浆活关系.ppt

单元名称 预计教学时间

板块运动 53 分钟

圈的热对流带动,上头的刚性板块也跟着运动,【3-3-2-2板

念 气候;形成火山,才有矿藏;以引

界,其中欧亚板块正是全球数一数二的大板块,动与地震的

求 趣。

【观察与反思】

1.板块的基本概念与定义

2.以简报简单从性质差异说明板块的分类。

3.用简报将每一个板块边界分述其类型及特性,包含应力机制、断层类型、震源深度及实例等…,动画中并可穿插BCE(另外拉出对话框)加以详述。

元件设计 1分 实体教学 3分

编号 设计理念 设计要求

实体教学 7分

编号 设计理念

以简报简单从性质差异说明板块的分类。

3-3-2-2-c《板块的种类》简报

两两板块互相嵌合随软流圈热对流的带动,往不同方向运动可分为三种运动方式的型态: 1.张裂型:两侧板块因下方岩浆向上涌出,受

到张力被推开而背向运动愈离愈远,涌出的岩浆冷却生成新的地壳。更因处在拉力机制的张裂区,多产生正断层,震源深度也多浅源为主,如大西洋中洋脊、东非裂谷及冰岛裂谷。

2.聚合型:两侧板块因逐渐靠近、碰撞,产生

元件设计 2分

设计要求

巨大的挤压力量使得密度较大的板块下沉到密度较小的板块之下,造成隐没带,也形成如海沟、火山岛弧、褶皱山脉等地形景观,常见逆断层及浅、中、深的地震都有,如喜马拉雅山、马里亚纳海沟等。 3.错动型:两侧板块沿水平方向反相错移开

来,产生转型断层。与前两类型不同,没有新板块诞生也没有旧的板块消失,如美国加州圣安德列斯断层。

实体教学 13分

编号 设

3-3-2-2-d《板块特性的统整》简报 用简报将每一种板块边界分述其

我们更进一步来整理各个板块边界上,地质特征、应力机制、断层类型、震源深度、岩浆种类及实际例子的说明:

【3-3-2-2板块运动】复旦王贞琇老【3-3-2-2板块运动】复旦王贞琇老师-板块边界、岩浆活动与地震的关系.ppt

板块的基本概念与定义

其实,板块就是浮在软流圈之上的岩石圈,随着

3-3-2-2-b《何谓板块?》简报

软流圈的热对流作用被带动,因为相较于软流圈是较硬、较脆而分裂成十几个板块,同学可以把板块看成固态地球最外层的坚硬外壳,它们彼此也会随着软流圈带动产生相对运动,又称为板块运动。板块的相对运动造成地球上各种地形地貌景观的产生,也在每个板块边界上常发生地震及火山等自然现象。

【3-3-2-2板块运动】复旦王贞琇老师-板块边界、岩浆活动与地震的关系.ppt

计理

类型及特性,包含应力机制、断层类型、震源深度及实例等…,简报对话框)加以详述。

1.张裂型板块边界:两侧板块因下方岩浆向上

涌出,受到张力被推开而背向运动愈离愈远,涌出的岩浆冷却生成新的地壳,属于板块新生处。更因处在拉力机制的张裂区,累积应力多产生正断层,新诞生的地壳偏薄所以震源深度也多浅源地震为主,此区域的岩浆岩质多属于玄武岩质岩浆,如三大洋的中洋脊、东非裂谷及冰岛裂谷等都为此类板块边界的实例。

2.聚合型板块边界:两侧板块因为相向运动而

逐渐靠近并且发生碰撞,在此交界产生巨大的挤压力量,通常使得密度较大的板块下沉到密度较小的板块之下,造成隐没带,属于板块消失处。隐没下去的板块其前缘因接触软流圈的高温高压再度熔融为岩浆,岩浆向

师-板块边界、岩浆活动与地震的关系.ppt

提醒:请将g元件的成效评量的概念设计放入简报

念 中并可穿插影片、图片(另外拉出

元件设计 4分

设计要求

要做的很详实,每一个板块边界的相关问题都要整理好。

上涌出时产生混合型态的安山岩质岩浆,板块交界处也形成如海沟、火山岛弧等地形景观。另外,若是陆陆碰撞型的聚合边界则会聚合拱起形成褶皱山脉。本区常见因挤压力量的逆断层,并且浅源、中源、深源的地震类型都有,实际例子如喜马拉雅山、马里亚纳海沟、东亚及琉球火山岛弧、台湾地区东北侧及东南侧的隐没带等。

3.错动型板块边界:两侧板块沿水平方向并反

相的错移开来,通常位在两段张裂型板块边界的中间交界地带,产生一种剪力的应力机制,我们在此称呼其为转型断层。所以可推想此区常发生平移断层,地震的震源深度也比较浅。与前两类型不同,没有新的板块诞生也没有旧的板块消失,当然在这个板块边界比较无机会看到岩浆涌出,也没有火山现象发生。世界上这种实际的例子不多,比较重要的实例是美国西南侧的加州圣安德列

斯断层。

【其他教学相关资源】 数字化教材单元使用说明

实体教学 0分

编号 设计理念 设计要求

3-3-2-2-e

《数字化教材单元使用说明》

 本单元各元件请同学依动画的流程逐步或简

报的步骤自行操作学习课程内容。

本单元各元件的操作说明文件。

元件设计 2分

说明各元件融入教学时,须特别注意事项及使用要领。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验证与评量】

1.提供一些相关软件(国外有相关软件,希望可转中文化,如:seismiceruption),并示范其中一类型实际例子,让学生透过操作反馈另一种类型的实际例子的板块剖面

2.由上述课程内容的(3)设计动画的评量活动 连连看游戏,一方面可将教学内容融入交互式的游戏中,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并将本单元所学的概念汇整。

时间

实体教学 13分

设计理号

教学元件

3-3-2-2-f《板块软件》动画 提供一些相关软件(国外有相关软件,希望可转中文化,如:SeismicEruptionSetup.exe),并示范其中一类型实际例子,让学生透过操块剖面。

旁白稿

圖1.进入第一个画面为世界地图,有标示几个

重要的板块边界区,如亚洲区、欧洲区、北美洲区、南美洲区等,请同学点入亚洲区的按钮。

圖2.点入亚洲区的地图后,我们同样的也可以

看到几个亚洲区的板块构造区域,请同学在点选台湾区域的按钮。

圖3.接下来我们就会进入台湾画面的历史纪录

的资料画面,各位所看到圆圈代表历史地震的记录,三角形则表示历史火山喷发的记录,随时间慢慢的推进,会有越来越多

参考资料 3-3-2-2-f.doc

3-3-2-2-f《板块软件》动画.doc Seismic Eruption Setup.exe

念 作反馈另ㄧ种类型的实际例子的板

元件设计 4分

设计要求

可参考国外的

SeismicEruptionSetup.exe软件。

笔记录呈现在台湾地区的地图当中。 圖4.资料呈现的时间是从1963年推到2008年,我

们可看到台湾有非常多地震资料的累积。甚至,可以看到两个带状分布的地震区,一个是宜兰外海的东北部地震带,另一个则是台东外海的东部地震带,每年都有许多地震发生在这两个区域中。 圖5.继续我们选择Control按钮→Map按钮

View/3-D/Cro –Section按钮→3-D

View按钮

圖6.然后选择Control按钮→interactive(3D)按钮

→去修改某些参数,如方位角度请改为0°、俯视角则改为15°、其他距离及放大倍率的参数则可以不用改。

圖7.继续我们让软件跑资料,会得到如图7的结

果。从这里我们希望可以启发学生了解台东外海的南部的隐没带隐没的方向为何(到底是向东隐没下去还是向西隐没下去)?

圖8.熟悉上述步骤后,我们可以重复图6的步

骤,一样到Control按钮→interactive(3D)按钮 →去修改某些参数,如方位角度请改为-90°、俯视角则改为15°、距离及放大倍率的参数一样可以不用改。同样确定之后继续让软件跑资料,会得到如图8的结果,从这看到更清楚的隐没现象,在此提醒同学我们称此隐没带为【东北部隐没带】,台湾地区的地震有一大半是从此区发生的浅、中、深源不等的地震,其中浅源地震到地表的能量还很大,常常造成有感的地震。 圖9.之后在到Control按钮→Set up Cro Section

View按钮,在台湾地图上找一条与东北部隐没带垂直的剖面,如图9a与图9b。然后继续选择Control按钮→Map

View/3-D/Cro–Section按钮→Cro

Section View按钮。

圖10.可得到如图10的南北向剖面,如此反覆图

九步骤可以了解不同经度南北向剖面的位置上,隐没带地震发生的频率。 结束这个例子之后,可以请同学去试试看其他板块边界区的例子,如南美洲区安地斯山的位置

上,请同学试试看可否找到纳兹卡板块隐没到南美陆板块下方的验证。

实体教学 10分

编号 设计理念

3-3-2-2-g《游戏的成效评量》动画 由上述课程内容的(3)设计动画连连看游戏,一方面可将教学内容融入交互式的游戏中,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并将本单元所学的汇整概念。

以下就我们先前所学的,将板块边界所看到一些与以下各项内容之相关性做连连看的对应:○1岩浆岩质○2地质特征○3应力型态○4断层类型○5震源深度○6实际例子。这个成效评量的互动游戏是要让各位将第一份板块边界的三项主题卡,与其他六份主题卡连结比较可能的相关性,所以同学可以先叫出第一份主题卡,再分项拿其他主题卡进行连连看游戏。

提醒:本游戏仅就高中所学概念,做高度相关性连连看,实际状况不排除有例外的可能。 第一份主题卡:板块边界

张裂型板块边界、聚合型板块边界、错动型板块边界

第二份主题卡:岩浆性质

无岩浆喷发、玄武岩质岩浆、安山岩质岩浆、花冈岩质岩浆

元件设计 3分

设计要求

强烈建议连连看游戏,因为这个单元很多题目可以玩,可以题供学生思考。

第三份主题卡:地质特征

海沟、裂谷、火山岛弧、转型断层、中洋脊、褶皱山脉、隐没带、热点火山… 第四份主题卡:应力型态

拉力、压力、剪力 第五份主题卡:断层类型

正断层为主、逆断层为主、平移断层 第六份主题卡:震源深度

浅源地震为主、浅源地震为主、中源地震为主、深源地震主、浅中深地震都有 第七份主题卡:实际例子

琉球岛弧、中央山脉、美国加州圣安德列斯断层、喜马拉雅山、夏威夷火山、安地斯山、三大洋中洋脊、东非裂谷、马里亚纳海沟、冰岛裂谷、西藏高原的形成、琉球海沟、吕宋火山岛

3-3-2-2-g.doc

弧…

实体教学 3分

号 设计理念

透过学习单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情况。

学完本单元内容,相信各位同学对于板块运动对地质地貌所造成的影响,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虽然板块运动的时间尺度是很长的,动辄几百万~上亿年,可是却是告诉我们地球仍活跃的事实。请就自己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填写学习单上的问题给予反馈。

1.一般相信,造成板块移动的力量来自 □海

水潮汐的作用 □大陆漂移的推力 ■软流圈的热对流作用 □地球冷却收缩的力量。

2.可以体认板块运动是改变地质地貌很重要

的因素。

【评量】学习单

元件设计 1分

设计要求

包含上述内容的一些相关问题。

□是 □有点难□不行耶。

3.板块边界上常常会发生哪些活动?(可复

选)■地震 □台风 ■海沟 ■隐没带 ■火山喷发 ■温泉、地热 □海岸边线

4.台湾位在哪两个板块边界上?故属于聚合

型板块边界区,所以非常常发生地震。 □印澳板块 ■欧亚板块 □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 □南美板块

5.具有浅源、中源及深源地震的区域是属于哪

一种板块边界?

□张裂型板块边界 ■聚合型板块边界 □错动型板块边界

6.本单元最好玩的教学元件是? 网站 / 书籍等

学习资源 板块构造学说 USGS动态地球 北一女地科学习网

http://openlearn.open.ac.uk/course/view.php?id=271 http://pubs.usgs.gov/gip/dynamic/ http://earth.fg.tp.edu.tw/

简介

3-3-2-2-h《学习单》

推荐第2篇:《板块构造学说》教学设计

《板块构造学说》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

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对象】

本校七年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和城市父母做小商小贩的家庭。教育环境较差,学生学习面窄,思维不够活跃,查找资料的条件有限,一般学习仅限于书本知识,拓展知识范围较困难。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特点,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了解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规律,初步学会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和地震分布”图,简要说出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六大板块示意图、海洋的生成和发展阶段及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图 难点: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与六大板块之间的关系 【教具、实验室等教学资源的准备】

纸张,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在前面学过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的基础上,科学家又继续提出来了新的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请同学们读书找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学生读书自学能力的培养) 课件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

(一)板块与板块交界处产生现象的探究: 试验1:

师:(出示六大板块示意图)问全球共划分为哪几大板块? 生: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师:哪些板块既包括海洋又包括陆地,哪些板块只包括海洋? 生:除了太平洋板块几乎全在海洋,其余板块都是既包括海洋又包括陆地

师:做一个实验

拿一只铅笔放在桌子中间摇几下看看铅笔有什么变化,然后把铅笔再放在两张桌子之间再摇几下看看铅笔有什么变化

生1:放在桌子中间的铅笔只微微晃动

生2:放在两张桌子之间的铅笔晃得很厉害,并掉到了地上

师: 解释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1:桌子摇晃对桌子中间的铅笔影响不大 生2:两张桌子之间的摩擦力大碰撞厉害对铅笔影响很大

师:就像六大板块一样

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讨论与板块构造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方地壳比较活跃

师:也是极易发生火山和地震的地方

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学生可以小组讨论,回答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二)海洋的生成和发展阶段的探究: 试验2: 每位学生将两张纸对接,用力挤压,观察纸张会有什么变化?然后将纸张向外拉伸,看看又会有什么不同的变化?

(让学生学会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分析总结)

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实验的结果,这种结果和我们讲到的板块有什么关系?会使地表发生怎样的变化?

指导学生读书P35至P36图2-49至图2-53 提问:你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会发现隆起成山和断裂成谷及继续向外扩张成海的的结论)

教师简要介绍褶皱和断层及产生的后果

(三)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与六大板块之间的关系的探究:

学生在地图册《世界地形图》上找出世界主要山系的分布位置,课件展示“世界火山和地震分布”图,观察他们的相同点,充分学会利用地图进行学习。 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读图观察回答)

生:都分布与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方

师:其中世界上地震与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分布于哪里?为什么?

生1:太平洋板块周围 生2:亚欧大陆南部 生3: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生4: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师:

1、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与六大板块之间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对比分析)

2、你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分析总结)

给出我国汶川的位置、日本的位置,说明5.12汶川大地震,日本大地震的发生及海啸的形成原因,对学生进行防震抗灾,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的演习。 【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学生在试验、问题中探究学习的例子。地理课就是通过大量的读图、识图、析图来进行学习,进行探究。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最终找到答案。探究学习最主要是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实践、讨论,本节课就是本着这一目标,让学生自己去实验、动手、发现结果,验证结果。在第一个探究主题中以实验、观察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既感到新奇又可开发思维,兴趣高涨,,激发学生的话题,活跃课堂。第二个探究主题以实验和读书读图为主,旨在学会观察、读图分析、进行小结,学习离不开课本,以课本为基础,教师设置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第三个探究主题中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的以图为主,进行对比、分析、讨论的原则,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整节课知识体系的建构起到了一个升华结论,达到目的的效果。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及时给予评价,并不急着给出结论,而是让他们自己经过辩论、论证之后自己得出结论,再进行确定。这样学生的思维张力、专注投人程度、积极性、探究兴趣与热情都会得到提高。且最后的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比较感兴趣且好奇的一个话题,加上联系影响,最终导致日本核电站的核泄漏,都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求知欲,都可以说明地震的发生所处的位置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从而学习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及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巨大危害,人们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做好自我救助。并可让学生做简单的防震演练,进行正确防震知识指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节课应该注意的是:试验要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思考,讨论结论;要学会读图时进行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总结。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是不是太少,讨论的不够充分。探究教学还处在试验阶段,要不断摸索和改进。

推荐第3篇:板块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刘晓慧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火山地震带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

1学会阅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示意图,建立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及火山地震带分布的空间概念

2培养学生初步学会通过读图,分析板块运动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加强对知识探索过程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板块的运动

教学难点:板块运动的形式及产生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的知识:

1 沧海桑田——海陆变迁: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2 从地图上获得的启示——大陆漂移学说:轮廓的吻合、古生物的相似性、古老地层的相似性,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过渡: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运动学说。

(二)展示学习目标:

1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火山地震带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学会阅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示意图 3建立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及火山地震带分布的空间概念 4 初步学会通过读图分析板块运动

(三)导学案预习检测: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有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 )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 )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 )的地带。 2六大板块分别是( )( )( )( )( )( )。 3 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 )或( );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 )。世界上许多高大和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板块( )的地带。 4 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 也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板块交界地带,例如,( )( )。

5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靠近,使古地中海不断( ),两大板块继续靠近,相互挤压的力量使地面不断( )。

(四)讲授新课:

通过导学案,列出本节课的学习要点,板书并依次进行讲解讨论: 1 六大板块: 提出问题: (1)全球共分为哪六大板块? (2)哪个板块基本全是海洋? (3)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哪个板块?

(4)亚洲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哪个板块? 通过数字星球和板图板画进行讲解:

六大板块是: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基本上全是海洋;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2 板块的运动:

提出问题:板块运动的方向是怎么样的? 挤压的结果? 张裂的结果?

通过数字星球、视频和模型演示进行理解并解决问题:板块运动的方向分为两种,一种是相对的挤压,另一种是相背的张裂运动。挤压的结果是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形成山脉;张裂的结果是形成裂谷和海洋。 3 火山地震带:

通过板块的运动可以得出结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文帝,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如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通过地图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我国青海玉树的地震。

(五)课堂小结

通过板书进行知识梳理:

1 六大板块:名称及轮廓位置;

2 板块运动:板块内部稳定,板块交界地带比较活跃,板块张裂和挤压,形成裂谷海洋及山脉; 3 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六)课堂检测

导学案测试:六大板块填图及综合分析题

推荐第4篇:《板块的运动》教学设计

《板块的运动》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道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运用地图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和范围。

2、在地图上记住世界著名山脉和火山-地震带的名称和位置。

3、运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和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成因。

4、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的培养

教学重点:板块运动学说,六大板块的名称和范围。

教学难点:运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和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成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魏格纳和他的大陆漂移说。但在当时作为一个假说,反对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大陆为什么会漂移?由于条件有限,当时魏格纳和所有人都解答不了这个问题。一直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地球科学研究的发展,大陆漂移之谜终于被揭开了。是板块运动引起了大陆的漂移。一个新的学说“板块运动学说”应运而生。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从“大陆漂移说”发展起来的“板块运动学说”。板书课题:板块运动。

(在引入过程中①渗透给学生一种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看待科学上一些重大问题的意识。②了解板块学说是由大陆漂移说发展来的。)

二、六大板块名称和位置

课本37页图

2、19六大板块分布图.。

1、指导学生读图,观察全球划分为-------大板块,记住它们的名称和位置。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记忆的方法。

3、结合世界政区图在图中找出中国的位置,观察中国主要位于--------板块,东部与----------板块交界,西南与---------板块交界。

4、观察亚洲的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位于--------板块,大洋洲位于--------板块。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大洋中的是------------。

5、练习:《同步学习》45页“能力提升”的第

1、2小题(读“六大板块分布图”,写出图中六大板块的名称等)

三、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的关系

1、再观察图

2、19六大板块分布图

(1)结合图例,观察火山、地震分布在板块的什么地方?板块的内部又怎么样? (2)你能指出地球上地震最集中的两大地震带吗?明确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3)判断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少)的国家。

(4)得出结论: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板块内部-----------。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也集中分布在------------。(板书)

2、板块运动学说 :通过简单的提示,由学生归纳出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然后看课本,读一读,记一记。

3、运用板块运动学说分析日本、台湾多地震的原因。

(过渡)科学家们虽然现在不能预测地震发生的准确时间,但是他们已经找到了火山地震分布的规律,它们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大家观察课本图

1、29,在板块交界地带不仅有火山地震,还有很多红色的箭头,它表示什么呢?(板块运动方向)

四、板块运动产生的地表现象

1、板块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

2、活动探究:用两本书作为两块板块。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当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和张烈运动时地表会产生什么现象?

3、得出结论并板书。

4、课本活动,指导学生分析课本

37、38页活动。

5、畅想未来: 结合书中的预言,根据板块运动方向,让学生预言未来的地表变化,培养学生探究、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每组推荐1名同学回答。

五、小结

教师先对着板书复习回顾,然后要求学生回顾并把自己这节课学到的内容说给同桌听一听。

六、达标练习

《同步学习》44页“即时巩固”的第

1、

3、

5、

7、9小题。

板块运动学说帮助我们解释了我们以前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例如:火山的喷发、地震、山脉、海洋的形成等,但作为一个假说,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希望我们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继续去探索。

推荐第5篇:《板块的运动》教学设计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第二课时)

《板块的运动》教学设计

岐山县第二初级中学

孟少妮

【教材分析】

《板块的运动》是人教版初中地理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讲述板块构造学说,世界著名山系的形成原因,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等内容。板块构造学说是大陆漂移假说的延伸,为地表形态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将为区域地理有关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通过本课时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防震抗灾、自救互救知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课标解读】

本部分内容的理论性较强,但要求比较简单,即“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结合实例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大致情况,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同时,通过对本节教材第一课时内容《沧海桑田 大陆漂移假说》的学习,为本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和埋下伏笔;同时七年级的学生学习热情较高,参与意识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多个学生活动,化抽象为直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设计理念】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海陆分布的基础上,对地球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主要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板块运动与地表地貌的关系,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等,将为区域地理有关章节的地理成因学习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知识面窄,而本课时内容较为抽象,理论性较强,由此本节课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学生动手拼图、合作探究、观察分析、小组讨论,辅助以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的相关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2、说出世界著名山系的形成原因,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归纳、总结,记住板块名称和位置,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2、在板块运动示意图上,指图总结板块运动的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火山、地震的

2 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板块运动的实例分析,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

2、通过讨论地震突然发生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培养防震减灾和自救互救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难点:

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

ppt 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将班级学生分组,6-8人一组。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火山、地震视频,引起学生注意,提出什么是火山、地震?分布在哪?为什么会有火山、地震等问题?从而导入今天的新课。

环节二:对比实践,明确关系 活动一:敲鸡蛋求结构:

学生活动:每组学生分发一个鸡蛋,学生观察鸡蛋后将鸡蛋壳敲碎,分析蛋壳与地壳的相似性。

教师活动:展示鸡蛋,用鸡蛋表示地球,教师讲述:地球的构造与鸡蛋相似,分为三层,鸡蛋的外层叫蛋壳,地球的外层叫地壳,提示学生这两个字同字不同音。敲碎鸡蛋壳,在学生注意力集中时归纳出地壳特点,地壳不是完整的,而是分成了许多部分,在地球表面破碎的地壳就是板块。

转承:全球究竟有哪些板块呢? 活动二:初拼图识板块

3 学生活动: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每个小组分发一套六大板块拼图模型,让学生对照板块示意图拼图活动后回答问题:

1、地球表层可分为几大板块,名称是什么?

2、除六大板块外,还有什么新发现?

教师总结:全球岩石圈除六大板块外还包括许多小板块。 活动三:再拼图明关系

学生活动:将七大洲模型图粘贴于六大板块拼合图上,观察后回答问题:

1、板块的名称与七大洲四大洋的命名有什么样的关系?

2、哪一个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在哪个板块?

3、中国、澳大利亚分别在哪个板块?

4、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在哪个大洲,在哪个板块?

特别强调: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属于亚洲但位于印度洋板块。

转承:学生看图分析,板块示意图上还存在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板块构造示意图上存在“← →”“→ ←”符号,转入板块运动教学内容。

环节三:游戏探究,

活动一:了解原因:地壳的活跃与稳定 师:做一个实验

拿一只铅笔放在桌子中间摇几下看看铅笔有什么变化,然后把铅笔再放在两张桌子之间再摇几下看看铅笔有什么变化

生1:放在桌子中间的铅笔只微微晃动

生2:放在两张桌子之间的铅笔晃得很厉害,并掉到了地上 师: 解释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1:桌子摇晃对桌子中间的铅笔影响不大

生2:两张桌子之间的摩擦力大碰撞厉害对铅笔影响很大 师:就像六大板块一样

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讨论与板块构造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方地壳比较活跃 师:也是极易发生火山和地震的地方

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学生可以小组讨论,回答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4 活动二:海洋的生成和发展阶段的探究: 试验:

每位学生将两张纸对接,用力挤压,观察纸张会有什么变化?然后将纸张向外拉伸,看看又会有什么不同的变化?

(让学生学会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分析总结)

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实验的结果,这种结果和我们讲到的板块有什么关系?会使地表发生怎样的变化?

指导学生读书P42图2-22 提问:你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会发现隆起成山和断裂成谷及继续向外扩张成海的的结论)

教师简要介绍褶皱和断层及产生的后果

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与六大板块之间的关系的探究:

学生在地图册《世界地形图》上找出世界主要山系的分布位置,课件展示“世界火山和地震分布”图,观察他们的相同点,充分学会利用地图进行学习。 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读图观察回答) 生:都分布与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方

师:其中世界上地震与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分布于哪里?为什么? 生1:太平洋板块周围 生2:亚欧大陆南部 生3: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生4: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师:

1、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与六大板块之间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对比分析)

2、你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分析总结)

给出我国汶川的位置、日本的位置,说明5.12汶川大地震,日本大地震的发生及海啸的形成原因,对学生进行防震抗灾,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的演习。

设疑讨论、服务生活:学生观看两幅地震灾后图,讨论总结当地震来临时应采取的合理有效的自救互救方法。

学生讨论: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定一名中心发言人代表本小组发言,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教师点评总结。

最后,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演示——合作探索等巩固了前

5 面所学知识,同时也为后面区域地理有关章节的地理成因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推荐第6篇:推送板块设计

活动内容(固定板块)

1.【志愿者速递】

【志愿者速递第一弹】

在每个志愿者活动之前根据实践部的活动方案进行文章推送,面向全院征集志愿者,让大家充分了解活动的目的、内容及意义。同时发微博协助,在微博上面发起通知,大家可以评论姓名+学号+联系方式等来报名。(具体报名方式根据具体活动发出声明) (1).思明义工志愿者活动

【志愿者速递第二弹----思明小义工】

在活动结束后,由记者团随行干事采访志愿者,说出最深刻的体会,响应学校感恩周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志愿者活动的意义,更加热心的投入到志愿者活动当中来。

同时发布微博,号召大家怀着感恩的心去关注身边的每个人和每件事。欢迎大家到相应的志愿者之行下面发表自己的感想,提出更多的意见,让我们的志愿者活动越来越好。

(2).爱欣养老院志愿者活动

【志愿者速递第二弹----关心关爱老人】

在活动结束后,有记者团随行干事采访志愿者及老人们,方便大家更好的了解到老人们真正需要什么,下次我们还可以有什么改进的地方,让老人们真正体会到我们的关爱。

同时发布微博,号召大家关爱老人,关心自己的父母,在微博上面发起“今天,你有像他们想你一样想他们了吗?”活动,鼓励大家都时常和父母联系,增进感情,进一步提高了志愿者活动的意义。 (3).厦门北站志愿者活动

【志愿者速递第二弹---安全出行靠大家】

活动后分享每位志愿者学到的关于乘坐BRT 出行的注意事项以及自身感受,同时整理出各种交通方式出行的注意事项,提醒身边的每一位朋友出行小心。

注:针对报道的时效性与真实性,每次志愿者活动都用QQ空间图文说说的方式进行实时报道,让大家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是对志愿者活动最好的一种记录,一种美好的回忆。

2.【学院公告】

固定模块每天在微信上发出一篇关于学院的公告。考虑到公告的多少与各个学院通知的差异,在没有学院公告时也可以发出各年级相关的公告。

3.【活动宣传】

与宣传部合作,在活动之前再微信上面推送相关海报视频等。

4.可调换模块

(1).家假日关于出行注意事项及安全推文。

(2).近期天气状况并提醒大家出行携带物品(暂定每周一篇)。 (4).幽默风趣文章

(1).【迎新生】在微信上面发送关于新生报道,天气,节假日出行相关文章

(2).【学霸来坐镇】在各种证件考试之前采访考证学霸,分享相关感悟,推荐书籍,APP

等。

推荐第7篇:板块设计教案

“板块式”教学思路

所谓“板块式思路”,就是对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提出几个教学题或安排几个教学内容。于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有机地形成了几个知识、能力的训练板块,同时也形成了几个时间的、步骤的“板块”,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是呈板块状分布排列。

请看《卖油翁》的“板块式思路”教学设计:

1、导入。(2分钟)

①介绍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谥号文忠,北宋吉州永丰(现在江西省永丰县)人,著名文学家。 ②检查预习情况。

2、第一个教学板块:朗读。(8分钟) 学生先读课文。 要求:动口、动手。

①读第1遍,要求读准字音。 ②老师纠正之后,学生读第2遍。

3、第二个教学板块:译读。(9分钟) ①自读自译。

②男生读课文,女生说译文。 ③女生读课文,男生说译文。

④学生向老师发问,问课文中不懂的内容。 ⑤教师解决几个字词板块的积累 ⑥学生再读课文。

4、第三个教学板块:析读。(16分钟)

同学们用“课文中……写得好,写出了……”的句子说话,要求每个同学都从课文中有所发现。

同学们在老师的点示下进行品析,进行课堂发言。

5、第四个教学板块:背读。(10分钟) ①先演读。 ②再背读。 ③全班齐背。

《卖油翁》还可设计如下“板块式思路”教学:

1、三块式:品析(15分钟)、积累(15分钟)、背读(10分钟)。

2、四块式:字音准(8分钟)、节奏明(12分钟)、感情真(10分钟)、韵味足(10分钟)

3、五块式:以朗读为线——说词义、译文句、析内容、演情景、背全文。

4、六块式:正读、点读、译读、问读、演读、背读。板块式教学思路有着明显的特点和深刻的教改意义:

1、板块式教学能够表现出非常清晰的教学思路,特别是能够很好地解决课堂教学中“有序”的问题,不管是对于无经验的年轻教师还是对于比较成熟的教师,都有实实在在的运用价值。

2、由于“板块”二字的出现,教师就要考虑板块的切分与连缀,思考如何牵出贯串若干教学板块的线索,考虑板块之间的过渡与照应,考虑板块组合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这就改变了老师们常规的备课思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

3、板块式教学由于“板块”的有机划分,其中必然有让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充分地进行活动的“板块”,这就能有效地遏制教师的过多讲析,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在真正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方面迈开了扎扎实实的一步。

4、板块式的教学结构由于几个“板块”存在而容易形成教学节奏,能够比较顺利地展现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疏与密、快与慢、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使课堂教学波澜生动、抑扬合理、动静分明,教学的清晰性和生动性都能得到鲜明的表现。

(五)、比较导学思路

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运用比较导学,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思考,求得结论,领悟规律,形成知识体系,以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比较导学法因文而导,因阅读目的而异。或同单元课文进行比较,或体裁相同、风格各异的文章比较,或同一作家不同作品比较,或同一题材不同体裁的作品比较等。通过比较导学,逐步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变:①由拿现成的知识一味地“灌”,一个劲地“填”向教师精讲指点与学生自学结合方面转化;②学生由纯客体向兼主体转化;③学生由囫囵吞枣或“看电影”式地读书向自己细嚼慢咽地接受知识和消化知识转化,变“死学”为“活学”。

推荐第8篇:板块构造学说片断教学设计

《板块构造学说》片断教学设计

晋江二中

地理组

邱华堂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两部分内容。展开内容是:板块构造运动的基本内容;板块张裂与碰撞对地形的影响;六大板块示意图等。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好奇心强,对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学习感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掌握地壳运动对地形的影响。

3、知道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及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示意图,初步了解地形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像力。

2、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建立起地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世界火山和地震的分布。 难点:世界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板书设计:

一、板块构造学说

1、

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

2、板块张裂或碰撞对地形的影响

3、全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推荐第9篇:如何设计语法小结板块教学

如何设计语法小结板块教学英语新教材的语法知识很\'精要,面对如此精要的语法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把握好并讲透要点;另一个方面更要重视其实际运用。

语法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对于其”精”者、”要”者尽量不要拉下,否则语法知识就会被骨中抽髓、干瘪消瘦;另一个方面更不能重操旧业,乱加补品,那些”营养品”会使好不容易减肥的语法知识又肥胖臃肿起来。注意以上两点,牢记”精要、好懂、有用”的六字方针去钻研教材,我们就不难准确把握其语法要点和其他变化规律了。

知识方法:什么是元音字母,什么是元音音标,哪个元音字母在单词里重读时通常读哪个音标,非重读时又读什么,有哪些特殊情况。

能力培养:根据已有知识的发音要领,能准确推测和自然地发出同类词的读音。注意的问题:不但要清楚每个音的发音部位,而且要注意发音时口形、气流的变化过程,使之既有分步的思想,还要一气呵成。如〔u〕这个音,口形必须有一个由大变小的过程。这样也就可以逐步做到”字正腔圆了。” 但把握知识点仅是教学内容问题,还必须解决方法和目标问题,那就是注重实践性。

做到以下几个一:

一、一组多媒体

即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形象学语法。我们可jzi

用多媒体,通过场景的快速切换,有效地调动和控制

学生的注意力。先帮助他们形成直观的表象。再设计

一些有一定信息沟的会话练习,以唤起学生的求知

欲。如在教be动词的一般过去时态时,笔者是这样设

计的——

利用多媒体出示公园里学生在游玩的图片,请学生关注以下问题并回答:

T:Where is the teacher?

S:She is under the tree.

T:Where are the students?

S:They are beside the lake.

隐藏上图中的人物,多媒体呈现两幅图。让学生进行对照。

T:Can you see the teacher under the tree now?

S:No.I can’t.

T:Yes.she isn’t under the tree.but she was there a moment ago.

这样,以旧带新,通过设计简单的语境,南学生熟知的一般现在时,自然地导人过去时的教学.让学生在想一想、比一比中有效地掌握了过去时的语法知识,并在对话交流!十1得以实践和巩固。

二、一个游戏

游戏教学是语法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它“习之于嬉”的教学方式、开放活泼的课堂气氛等,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如5Aunit 6(Doing housework>-课,重点是教学“现在进行时” 教学中,我穿插丫这样的游戏:每人发一张白纸.每组分配一个任务:每组各个成员分别写名词或人物名称,如a dog、two girls、Tom等;现在分词,如going、sitting、having等;地方,如in the claroom、under the chair等。然后每组推选一人,上讲台举出所拼出的句子。这时,有学生发现少了be动词。于是,我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牢记现在进行时的构成:主语+be动词+现在分词。游戏继续进行,时时会出现这样富有创意的句子:Mv English teacher Lucy is swimming under the desk.师生忍不住都乐了.而所要教学的语法知识也在笑声中得以巩同。

教师应善于运用游戏教学。把听说训练与语法教学有机结合,将单调的语法学习寓于快乐的游戏之中。

三、一幅简笔画

一个句子离开了语境,其表达的意义就很难确定。牛津英语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富含大量的对话。每段对活都配有一个微型情境。因此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利用简笔画创设直观的语境.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概念.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才能有一个完整的理解。

如教方位词的用法时,利用简笔画创设“猫与老鼠”的故事情境——

The cat is looking for the mouse.W here is the mouse?

It’S beside the door.Now the cat is crying,It can’t find the mouse.

简笔画的应用,操作简单,直观清晰,趣味横生,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的语言点一目了然,而且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语言进行规范表达的良好习惯。

四、一条口诀

口诀教学,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还可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从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几方面着眼,提高学生的运用技能和技巧.使学生达到读有所求、读有所思、读有所获的目的。如物主代词的运用,一直是学生学习中的老大难问题。为了帮助他们攻克这一难关,我在上6A

朗朗上口的口诀,明明白自,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它经久不忘,稔熟如初,没有出现类似The book is her的语法错误。

五、一首儿歌

内容丰富生动、语言浅显、节奏明快的英语儿歌,是孩子们口头上的英语文学。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力,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针对学生容易出现like sing/don’t singing,cansmoking等语法错误.我结合快板和学生一起编了下面的儿歌:Sing.sing What do you like?I like singing,singing.Dance,dance They aye dancing,dancing in the music 1\"OO113.Smoke,smoke.Don’t smoke here You shouldn’t smoke here.Skate.ski I ean skate。but I eaR’t ski far.

配上音乐,学生打着欢快的节拍,在不同的语句中领悟到了动词的变化。儿歌解决了语法教学中的困扰.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语感。

六、一个故事

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已经从单纯的模仿性学习转为创造性学习,从词、句的学习转为段、章、篇的学习。从简单的跟读转为有较高难度的阅读,他们渴望用英语做更多的事情。那么,我们不妨把语法教学渗透于一个故事中,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感悟语法的内涵与魅力。

我们可以借助图片的演示,运用现在进行时,如:What are they doing?Is the rabbit running?what is the tortoise doing now?Who is running fast now?并结合相应的回答。师生共编“龟兔赛跑”的故事。这样.不仅把现在进行时的各种句式有机地呈现出来,也将“keep Oil”的情感教育寓于故事之中。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语法知识后,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大大提高,他们的语言与情感的表达更为纯正与自然。

七、一次练笔

培养学生的英语口头、书面表达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其中“写”又是较高层次的教学要求。我在写作指导中,常采用以下步骤——

仿写:模仿学过的课文,进行类似替换的简单描述。

引导:给出一些关键词,鼓励学生结合学过的句式结构造句.引导他们写出思路。

发挥:学生的思路清晰后,再鼓励他们发挥想像。修改:教师在做了适当的评讲后,鼓励学生自己及时发现并纠正诸如语法不通、用词不当的错误。面批:教师在学生修改好的基础上再批改并润色。写作训练,培养了学生把语法项目、教材内容和文章体裁有机结合起来的能力。这也表明.语法是为提高学生英语综合交际能力服务的。由此,也体现出了语法教学的有效性与必要性。

语法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但都必须体现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都要符合学生的本能与天性。生动有趣、重在实践的语法教学方法.有助于营造出一个人性化的教学环境,从而不仅有利于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还有利于孩子身心、情感的健康发展

推荐第10篇:板块式教学设计思路的教学设计

板块式教学设计思路的教学设计

示例:余映潮关于《狼》的教学设计 预习要求:

①对照注释理解课文,读课文,理解语文的批注。 ②从语言理解的角度,每人就“„„写出了„„”、“„„表现了„„”准备说一句话。 教学环节如下:

一、教学铺垫(3分钟左右) 1.导入。

2.抢答(检查预习)——作者,体裁,形象,层次„„

二、读——读准字音。(5分钟左右) 1.同学们齐读课文,老师听音。 2.请同学们注意如下字词的读音。 缀

三、读——读懂词意。(6分钟左右) 1.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

2.请同学们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 3.教师强调如下字词。(重点在第四段) ①指出用法:止( )犬( )洞( )隧( ) ②理解词意:去( )股( )盖( )耳( )

③理解词意:少时( )顷刻( )变诈( )几何( )

④辨析词意: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四、读——读顺句子。(6分钟左右)

1.同学们杂然地习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 2.教师重点辅导两个句子的读法。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其一犬坐于前。

五、读一一读懂故事。(14分钟左右)

1.全班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课文中的编者已写好的评点。同学们从屠户的角度、从情节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2.全班同学再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自己写的课文评点。同学们从“狼”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3.同学们继续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老师自说对课文的评点。引导同学们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如此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形成的内容如下: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品评一:写屠夫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 品评二:文章开门见山,写两狼追一人,揭示险恶的情境,扣人心弦。

品评三:文章言简意赅,开门见山,记叙的要素交代清楚,渲染出令人紧张的气氛。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品评一:写屠夫俱粮,表现屠夫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这是故事的发展。

品评二:狼得骨而不止,使人感到屠夫面临巨大危险;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屠夫随时有受到攻击的可能。

品评三:描写细腻、生动,投、复投一表现屠夫一再退让;“并驱如故”——不仅表现了狼的贪得无厌,而且表现狼懂得配合作战。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放,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品评一:写屠夫御狼,表现屠夫的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品评二:狼穷追不舍,屠夫在情急之中迅速占据有利地势,人与狼形成紧张的对峙局面。 品评三:恐,顾,奔,倚,弛,持——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屠夫在紧张险恶的环境中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设法与恶狼斗。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大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只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品评一:写屠夫杀狼,表现屠夫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品评二:狼的一走一留,“一狼洞其中”,将危险性渲染到了极点,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直到禽兽“顷刻两毙”,读者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品评三:“一狼径去,一狼犬坐于前”--表现狼另有图谋和牵制屠夫;“意将隧入以攻其后”——表现狼迂回包抄的狠毒。“数刀毙之”、“亦毙之”充分表现了屠户的勇敢果断。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品评一:作者发表评论,点明故事的主题。此为第二部分。

品评二:结尾仅20字,从实到虚,将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寓意丰富而深刻。

品评三: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六、读——品读意味。(8分钟左右)

1.讨论题:怎样理解课文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2.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 3.同学们发言的主要内容有:

晚:说明当时已是路上无人,屠户处于无援境地。 途中:写出了特定的环境和地点。

缀行甚远:写出了狼紧跟人的时间之长,距离之远,写出了狼的险恶用心,也写出了狼对屠户的力量还不知底细,还在进行观察,这初步表现出狼的狡诈。

一屠、两狼:对比,屠户单独一人,狼是两只,写出了屠户身处险境。

投以骨:与前文相照应,又为故事的发展起了推动波澜的作用,也写出了屠户在想办法摆脱险境。

投,复投:表现屠夫一再退让。

仍从:写狼的贪婪,狼的胆子越来越大,得寸进尺,步步紧追。

后狠止而前狼又至:甩不掉狼,形势紧迫,屠户面临受到攻击的巨大危险。

并驱如故:表现狼的贪得无厌,也表现狼知道配合作战。在这个时候,屠户的险境丝毫没有改变,反而更加危险,屠户好像到了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地步。

窘、恐:写屠户的心理;也写屠户更加陷入困境,气氛更加紧张;还写屠户已在重新考虑自救的方法。

恐,顾,奔,倚,弛,持:一连串的动词传神地写出了屠夫的心理、动作和神态,写出了他在紧张险恶的环境中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抢占有利地势,准备与狼搏斗。同时让故事情节稍稍得到舒缓。

弛担持刀:写屠户准备奋起搏击。

敢眈相向:写出了狼眼光的凶残与贪婪,写出了两狼伺机进攻、双方处于决一死战的相持阶段,气氛异常紧张,动人心魄。 一狼径去:“径”字用得巧妙,留下了悬念,为写狼的狡诈埋下了伏笔。 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这又是一个悬念,狼的表现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仅12个字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狼制造假像、伪装悠闲的神态。狼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实际上是在实施阴谋。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写屠户机警果敢,不失时机,迅速出击。 转视:把惊心动魄的情景展现在眼前,把情节推向高潮。

一狼洞其中:将危险性渲染到了极点,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原来“一狼径去”是为了前后夹击。直到禽兽“顷刻两毙”,文章中的悬念才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写屠夫的醒悟,更写狼的狡黠。教育人对狼一样的人一定要提高警惕。

结尾:卒章显其志。 „„

4.教师就最为重要、最为精彩的内容小结,学生记录:

课文语言简洁生动。如开头20字,写出了故事的时、地、人、环境,渲染出了紧张的气氛;又如结尾20字,点出主题,寓意深刻。中间100多字,写出了一个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凡写人、狼的动作神情之处,无不表现人、狼的性格特点。文章正是通过一连串简炼生动的描写,把狼的“变诈”、屠夫的机智,表现得淋漓尽致。

七、读——演读情境。(3分钟左右)

1.师或生试用湖北评书或者读故事的语调朗读课文。

2、课堂小结,完成板书:狼

黠一一笑

从文言文教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全新的设计。

新意之一:没有串讲,没有翻译,有的只是:朗读。 所谓“教学千法读为本”,是指出声的诵读。“读懂词意——读顺句子——读评故事——品读意味”的教程既表现了教者思路的科学严密,更表现了教者是真正地在用朗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

新意之二:没有分解,没有切割,有的只是:评点。

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是本教例最有特色最有创意的闪光点。师与生融为一体,用“多角度反复”的方法评点课文,阅读视点的变化引来了课文的三维的立体的动感。这既是优美的教法,也暗含着学法的熏陶。

新意之三:没有大段的讲解,没有滔滔的分析,有的只是:品味。

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这个有力的教学问题引发出学生对课文每一个细节的咀嚼品析,学生在此时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此时也酝酿了教学的高潮。

上述教学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板块式”思路:读懂词意——读顺句子——读评故事——品读意味——表现出极为清晰的呈板块层进式的教学思路,给人一种清晰明了、一目了然的感觉。这种板块式教学思路能够很好地解决课堂教学中“无序”的问题,不管是对于无经验的年轻教师还是对于比较成熟的教师,都有实实在在的运用价值。由于“板块”二字的出现,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板块的切分与连缀,考虑板块之间的过渡与照应,考虑板块组合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这就改变了老师们常规的备课思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不仅如此,由于简洁明了的“板块”组合中必然有让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充分地进行活动的“板块”,这就能有效地遏制教师的过多讲析,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这也就落实了教学大纲对我们的教学改革的要求。

第11篇:板块的运动 教学设计(材料)

2011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板块的运动》教学设计

南县城西中学

胡丽玲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能说出世界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通过阅读六大板块运动与世界主要火山的分布图,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和析图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学习手段的展现和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以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学情分析

上一节课同学们了解大陆漂移的基本观点,大家兴趣浓厚,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大陆漂移假说内容并用其解释海陆变迁的原因。这节课估计学生们兴致不减,应该会掌握得好。

教学重点:板块构造学说,六大板块的名称和范围。

教学难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和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成因。 教学过程:

活动1 【导入】活动一 视频导入

1、播放《火山、地震喷发视频资料》;

2、教师提问:同学们从这段视频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3、教师提问:为什么地球上会发生火山、地震?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一问题。

活动2 【自主学习】

(一)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完成下列自主学习题。

1、认真读图(图见《学案》)观察全球分为________大板块,记住它们的名称。板块名称:

A.________板块B.________板块C.________板块D.________板块

E、________板块F.________板块

2、六大板块中几乎完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_________板块,世界上最大的半岛________半岛、印度半岛和世界上最小的大陆_______大陆都属于_________ 板块。

3、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①地球表层由____

拼合而成。②各板块处在不断_____ 着。③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____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_____ ,多火山、地震。

4、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________,会形成裂谷或海洋,两个板块发生______ ,在陆地上会形成山脉。

5、地球上的火山、地震都集中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球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__________ 地带和___________地带。

二)学生汇报自主学习情况,指名上台展示。

(三)教师强调学生易犯错的知识点和本课的重点知识:

1、印度洋板块包括哪三块陆地。

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活动3【探究一】

一、板块运动产生的地表现象 步聚:

1、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一张厚纸中间对折,把它当作两块板块。

2、每组派出两位代表,各抓住纸的两端先使劲往内挤,再使劲往外拉,各出现什么情况?

3、想想当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和张裂运动时地表会产生什么现象?

活动4【探究二】

二、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相关地理问题 1、探究课本P43活动题.

(1)红海为什么在不断扩张?

(2)地中海为什么在不断缩小?

(3)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2、观察P42图2.23

1、在图上用笔描出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2、说说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有什么样的关系?

3、从世界行政区图上找到中国、日本、英国,再对照P42图2.23说说它们是否都多火山、地震呢?为什么?

活动5【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宣传】

1、师问:虽然地震、火山和下雨、打雷一样是自然现象,但科学家们目前还不能像预报天气预报一样准确地判断出哪天哪里会发生地震、火山,那如果地震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2、学生自由谈论自己了解到的一些防震减灾安全知识。

活动6【我的疑问】

1、同学们还有什么没弄明白的吗?学生说疑惑

2、教师质疑:魏格纳在大陆漂移学说里只说到大陆在漂移,并没讲为什么会漂移,同学们现在谁能解释大陆漂移的原因呢?(板块的运动)

活动7【归纳整理】

1、这节课的课题是什么?

2、从知识上我记住了哪些?我学会了哪些技能?

活动8【课堂自测】

一、选择题

1.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

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B.地壳比较稳定的地带 C.地球上有山脉分布的地带

D.地球上有高原分布的地带 2.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的国家有(

A.加拿大

B.美国

C.俄罗斯

D.日本

3.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与这个火山——地震带形成无关的板块有[

] A.非洲板块

B.美洲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

4.促使阿尔卑斯山脉隆起成山的两个相互碰撞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

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 C.亚洲板块和欧洲板块

D.美洲板块和亚洲板块 5.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原因是(

A.我国地处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

B.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之间 C.我国地形多山

D.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二)非选择题

读图2.2-7,图见《学案》)回答:

(1)请将字母A(环太平洋沿岸的火山地震带)和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填注在图相应的位置上。

(2)环太平洋沿岸的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_______ 板块、_______

板块、_______板块、_______ 板块的接触地带。

(3)我国的台湾岛多火山和地震,原因是台湾岛位于_______ 火山地震带上。

第12篇:第二板块《我爱你,汉字》教学设计

第二板块 我爱你,汉字

主备人:刘新文

第一课时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前面几节课,大家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进行了第一个阶段的综合性学习。今天,我们将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 导入新课:

同学们,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只要我们主动地了解,积极地搜集资料,相信大家一定会更多地了解汉字。那么,在汉字几千年的历史中,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去了解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本的第85—90页的“阅读 材料”。

一、整体阅读,了解汉字文化

1、教师谈话:首先,让我们阅读“阅读材料l一7”,具体地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吧。

2、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a.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7”,想一想这7则材料分别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汉字的历史和文化的? b.除了上述7个有关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外,你还知道哪些? c.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4、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5、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a.关于《汉字的演变》: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演变的过程,教师可以再另找一两个汉字的演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国汉字演变的规律。

b.关于《甲骨文的发现》: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请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讨论。

c.关于《一点值万金》:先由学生自读,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 d.关于《街头错别字》: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中出示的街头标牌,说一说哪些字错了,并给予改正,然后对自己的作业本进行检查。(检查方式可以是自查,也可以是同学互查。) e.关于《赞汉字》:学生自由读一读。

f.关于《书法作品赏析》:学生仔细观察两种字体的不同,说一说各自的特点,然后教师再出示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供学生欣赏。

第二课时

一、学生阅读《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1)教师谈话:这是一篇很有感情的文章,让我们认真读一读,在遇到生字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主读文章。

(3)检查课后生字表中生字掌握的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注意将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认真体会作者热爱汉字的感情。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点。 (6)学生将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抄下来。

二、总结回顾,布置任务

1、教师总结:通过上面“阅读材料”的学习,我们不仅增长了更多的汉字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而且更增进了对汉字的了解,加深了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大家在学习中有了很多收获。

2、布置任务:下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方面的内容,制定活动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第三课时

一、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同学们,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a.自由组成小组.b.讨论活动内容;c.制订活动计划;d.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e.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看一看第84页。

4、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第84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a.指名读“活动建议”。 b.汇报活动的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做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二、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8、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9、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10、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三、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和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四课时 活动一:汉字历史、趣事知多少

1.猜一猜

中国最早的汉字是什么?

2.说一说

甲骨文是怎样发现的,听我来介绍。

3.看一看

汉字的发展历史,你知道多少?各种字体大约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文字;金文又叫钟鼎文,盛行于西周;大篆是西周晚期周宣王时的一种文字,小篆是秦代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颁行的统一字体;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产生于汉末,盛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代,楷书和草书、行书也一直沿用到今天。)

师:从这演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从以上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七种汉字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汉字字形的总变化是由繁到简,每一种新字的出现,都改变着前一种字形难写、难记的特点;同时,汉字不断趋于定型化、规范化。汉字的发展是逐步从象形走向符号化,从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快速便捷。)

4.故事串

①一个汉字记载一段历史。通过一个个汉字,我们能够看到祖先是怎样生活的,这种生活又是怎样变化的,甚至能够“看”到,他们是怎样思想的。(讲解“监”、“国”、“女”等汉字故事)

②古今中外因为写错汉字或读错汉字而发生的笑话。

古今中外因为写错汉字或读错汉字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例。(一字毁千军、一点值万金„„)

第五课时

活动二:火眼金睛

1.创意寻找

组织活动:带学生走上街头,调查招牌、广告等用字情况;或让学生分析本班同学作文班或作业中的错别字。

2.实践指南

现在,你是否愿意把观察到的错别字情况记录下来?你可以采用记录表的形式,可以拍摄下来,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记录。

3.撰写报告,指导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一般可以分三个部分:

(1)调查的时间、地点、调查的目的──发现招牌广告上的错别字,向有关单位提出改进建议。

(2)对调查到的材料作分析,主要是统计和分类,如调查了多少商店,发现了招牌广告上有错别字的有多少家;这些错别字大致有哪些类型;产生这些错别字的原因有哪些。

(3)提出整改建议,提出防止和减少错别字的建议。

4.小组汇报调查情况。

5.小小建议书

在社会用字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可以给有关部门、当地政府或你的同学写一封建议书,建议改正错别字。

第六课时 活动三:书法作品赏析

1.欣赏教材作品

阅读课本:欣赏课本上提供的优秀书法作品,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

2.拓展书法文化

你知道的书法家有哪些?了解他们有名的碑帖。

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勤礼碑》、柳公权《玄秘塔碑》„„

3.读读背背《赞汉字》,结合诗中的词语欣赏搜集碑帖和书法作品,如行书流畅,楷书端庄,草书奔放,篆书隶书,古色古香等。赏析书法既要对作品宏观的把握,如气势、神采、布白,又要细微的观察,如用笔、用墨、结构、线条等等。其次是由线条点画组合的汉字结构,艺术型的意趣和哲理。第三是布白,包括结字、行气、章法。第四是神采,就是指书法的精神气质、格调风韵。

4.举办小型书法展览

可以欣赏有书法特长的同学的作品,也可邀请同学或老师、家长现场挥毫。

第七课时 活动四:诗文诵读

1.激情导读

一个个方块字,就是一幅幅跳跃的画。细细读她,如同一段隽永秀美的小诗;用心品她,好似一则意蕴深远的故事;静静赏她,仿佛走进了多彩的历史画卷„„读读诗人刘湛秋的散文《我爱你,中国的汉字》,你一定会为自己面前的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

2.体验

汉字在作者眼里,一个个“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作者还觉得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读读这13个生字,张开想象的翅膀,你从哪些字中感受到、回味到怎样的风韵?

3.感悟

交流自己静心品读的感受。

4、交流

读完课文我最想

(有感情地读、体会热爱文字的情感,摘抄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句子„„)

5.出手不凡

汉字多奇妙,它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它以无限活力和奇特魅力吸引着你,它以不同的风韵展示它的灵性,你觉得汉字带给你的是怎样的感受?

6、生谈感受

第13篇:《设计未来》板块教案

《设计未来》板块教案

一、教学目标: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型学习。

使学生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阐述的道理。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人生蓝图。

二、教学方法:

①《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研讨法。

②《我的五样》活动体验法。

三、时安排:2时

第一时: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

目标:

①学习快速提炼文中信息

②体会马克思选择职业的原则,明确职业选择的意义,想想自己对未来职业选择的思考

步骤:

1、

导入:

本文是马克思在中学考试中的德语作文。面临中学毕业的卡尔,像大多数的同龄的孩子一样,开始思考毕业后的去向,开始思考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中学是个关键时期,一个还没有成年的少年在这个时期已经开始真正具有了自我意识,开始认真地考虑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我是谁?我将在社会中承担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我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些问题困扰着有心的孩子,这时的孩子大多数具有一个很大的抱负,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马克思给大家提的建议《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

2、

作者及本文简介:

①卡尔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1830年,他进入特利尔中学,183年9月毕业。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中学毕业时他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说,一个人只有立志为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马克思的—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②关于《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

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业时的考虑(节选)》是篇议论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尽管作者写这篇时,只有17岁,但是文笔优美,语言深刻,思考缜密,分析精辟,使人兴奋、鼓舞,给人以振聋发聩的力量。

3、

自读研讨:

学生自读文。

①本文可分几个部分?依次谈了哪些问题?

两个问题:青年人怎样选择职业和选择怎样的职业。

②马克思认为哪些因素会干扰人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虚荣心,脱离现实的幻想。

③马克思提出了哪些选择职业时应遵循的原则?

与父母商量;(我们的理智缺少经验和深入的观察,被感情欺骗,受幻想蒙蔽)

冷静权衡所选职业的利弊;

身体素质的情况;

正确认识自己的才能。

④遵循择业原则的基础上,马克思建议我们选择怎样的职业?

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

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

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为人类进行活动的职业

⑤青年具有怎样的资质才可以从事抽象真理的研究的职业?

具有坚定的原则和牢固的信念,愿为之牺牲并竭尽全力——深信其正确的思想

⑥不合适的职业会导致什么结果?

不能持久工作;很少乐趣;为恪尽职守而牺牲自己的幸福;一生处于精神与肉体的不幸斗争中。

⑦马克思对自己在未来从事什么职业,并没有明确的回答。你能根据的有关内容,说出他所向往的职业?

为人类谋幸福,立志为人类劳动。

4、阅读全文,划出对你人生选择最有启发的语句,说说这些话语给你怎样的启示?

、归纳总结:

选择职业是人生一大事,如果选错了,可能会遭遇许多的挫折与坎坷。同学们对自己未来所从事职业的憧憬,实质正是对人生的设计与规划。众多成功者的经验证明,人生是需要设计的,人生是可以设计的,有无人生设计对于一个人一生事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极为重要。有设计的人未必都能成功,但成功者一般都有设计。没有人生规划的人如同断线的风筝折了帆的船,一般来说是难以成就大业的。

美国哈佛大学30年前曾对当时在校学生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没有目标的人有27%,目标模糊的人有60%,短期目标清晰的人有10%,长期目标清晰的人只有3%。30年后追踪结果表明,第一类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长期在失败的阴影里挣扎;第二类人基本上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没有多大的理想和抱负,整日只知为生存而疲于奔命;第三类人大多进入了白领阶层,他们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只有第四类人,他们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几十年如一日,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百折不挠,最终成了卓越人物。

在这个人才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年代,在座各位必须对自己要有独特的人生设计,时代也需要每个人对自己进行负责任的人生设计。只有这样你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6、活动体验:完成P2—P26第三题填写

第二时:我的五样

目标:

①学生在游戏中体会生命存在的意义,认识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的未来,尝试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②学生能结合自身游戏中的感受,体会作者选择时痛苦的过程,理解人生在遭遇选择时的矛盾及解决矛盾时的原则。

步骤:

1、

导语:

生活如此繁杂,我们随时需要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做出决定。小到早上吃什么饭,是喝永和豆浆还是啃麦当劳汉堡?大到学业前途,是考扬中还是考附中?迟缓的如选择将来怎样的生活方式,紧急的如有人落水被淹,要不要冒生命危险挺身而出?轻松的如星期天是游玩还是读书?严酷的如面对家庭变故,是勇敢面对还是随波逐流?

一个选择,决定一条道路;一条道路,到达一方土地;一方土地,开始一种生活;一种生活,形成一个命运。可见,正确的选择对于生命的意义。下面我们来阅读著名作家毕淑敏的心理学散文《我的五样》,体会一下这位作家的抉择带给我们哪些心灵的震撼。

2、

介绍作者,探究情缘

毕淑敏,女,祖籍山东。192年生于x疆伊宁,中学就读于北京外语学院附属学校。十七岁赴x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服役十一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1990年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作家。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等。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程结业。内科主治医师,注册心理咨询师。

本文是为你,为我,为他,为所有有心人而写。文中的游戏,都直指人生重大问题,深入浅出,梳理过去,指导现在,昭示未来。

3、整体感知,与文本对话

读全文并思考:

①主要讲了什么?“我的五样”是哪五样?

②作者取舍的顺序是怎样?最后坚守的一样什么?为什么?

③这篇哪些地方打动了你?

4、学生活动,与心灵对话

①毕淑敏生命的意义是:努力创作,为人类奉献更多精神产品。马克思生命意义是:为人类幸福而献身。保尔生命的意义是: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奋斗终身。那么同学们,你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②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一定是你的真爱,请再确认一下你的“五样”。

③按顺序依次划去,并简要写出放弃的理由。

这虽然只是个游戏,但是却非常残忍,也许你认为这只是个游戏,并不能意味着什么,但更多的意味着你不敢面对残酷的现实。人生不是游戏,但游戏也许会影响人生。有人做了之后顿悟,知道了自己该如何作出人生的选择。你可以逃避这个游戏,但你却无法逃避命运。

(教师作为一个学习参与者,在学生活动中应提供“选择与放弃”的过程范式)

、结合自己选择的体验,阐述下面两句话的含义:

①人们在清醒地选择之后,明白了自己意志的支点,便像婴儿一样,单纯而明朗了。

②我细心地收起自己的那张白纸,一如收起一张既定的船票。知道了航向和终点,剩下的就是帆起桨落战胜风暴的努力了

6、教师总结:

主动的放弃,如同退潮的海水,在动荡归于平静的过程中,遗留下突兀屹立的东西,那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礁石。

所有的决定都必有取舍,有取舍就会有痛苦,世上没有万全之策。所有的决定都包含放弃,你不可能占尽便宜。当你明确了什么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依次明晰了重要事项的次序,剩下的就是你生命的存在意义。

今天的生活决定于你昨天的选择,今天的选择将决定你明天的命运。

第14篇:语文板块式教学

语文板块式教学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多年来,见仁见智,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这里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认为板块教学法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方法。

所谓“板块教学”,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这是一种清晰而又灵动的教学设计。

板块结构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形式,它首先要为教学内容服务,因此,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板块是板块确立的主要依据。其次,为了使板块教学不流于形式,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必须根据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确定\"块\"的量和序,并明确\"块\"与\"块\"之间的逻辑联系。板块教学不同于传统线条教学的最大之处,在于它注重在精心选点的基础上,利用板块对选点进行集中突破,以此达到高效的教学。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由于缺乏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整体把握的重视,常常对一篇课文采用平推式的线条教学形式,从文学常识、字、词、段意,到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乃至课后练习的讲解,面面俱到,无微不至。这“必然是未能针对教学和学生两方面的实际情况有取有舍;有点有面;有详有略地进行教学,而是不分难易、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面对这种低效的线条教学形式,语文界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许多语文工作者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

尽管是“八仙过海”,但这些改革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简化课堂教学头绪,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而对课堂教学头绪的简化,就有针对性的精选每堂课的教学点,增加对每个教学点的时间投入。这其实就是教学的板块化,但这种板块化还只是一种无意识的教学操作。在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践中,老师们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手段和方式有了系统的整体把握,强调在对教材精要取舍的基础上,借助教学板块的优势能对教学内容整体突破并完成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挖掘。探索一条真正的“板块式”课堂教学之路。

一、“板块式”课堂教学基本特色:

1、板块式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知、能、情等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整个课堂设计的灵魂。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视认知领域,轻视技能领域,忽视情感领域的现象,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大多只研究认知目标,教学目标不具有完整的育人导向和功能。

新课程实施以来,特别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在新课标关照下的教学目标设计必须从“三个维度”出发,力求使学生在知、能、情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使三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体现一种新的理性思考,形成一种立体的思维模式。

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改变过去习惯上的一些做法,把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如,“知识与能力”目标就是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表述本节课应“知道”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等具体目标,同时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感知、品味、积累、应用语言的能力,更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过程与方法”目标就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置,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审美情趣、心理品质、语文素养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由此可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语文素养应该像一根红线整合“三个维度”,贯穿课堂的始终。所有的教学设计必须紧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来展开。

2、板块式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文素养 如何课堂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呢?我设计了“板块式”教学思路。“板块式”教学的艺术性表现在:

⑴、它步骤清晰,线条分明,鲜明地表现出阅读教学的有序性;

⑵、它重视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注重从教材中选择最能表现课文主旨或特色、精华的板块组织品读教学,表现出较高的优化信息的水平;

⑶、它的每个“板块”各自合理地占有一定的时间,且每个“板块”只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一个教学问题,各个“板块”之间大致呈现出一种由浅入深、由感知到品评、创造的逻辑顺序,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

⑷、它是一种线条分明的教学思路,也是一种有章可循的学习思路,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掌握自学课文的方法。此思路的设计角度和组合方式是很丰富的,“板块”二字只是教学形式的外壳,教学设计中的关键技巧仍是教材的阅读与运用,仍是教学活动的组合与安排。

我把《桥》一文设计为六个教学板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教学板块──复习回顾,营造情境。

第二教学板块──感受“洪水”的肆虐与人们的恐慌。

第三教学板块──体味“老汉”的精神。

第四教学板块──升华情感,深化主题。

第五教学板块──拓展练笔,抒心中情。

以上六个教学板块,既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品味,又进行创造性阅读、探究性学习。以说、读为阅读教学的重点,以“板块式”结构为载体,以提高人文素养为线索,对该课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3、板块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生命质量

语文教学中的方法是很多的,不管采用什么方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新课标下,我们不要忘记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我们也不忘记学生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必须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我在《桥》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读──说──练──结”的板块式教学方式,并把它整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四个板块:

读:给学生创造一份收获的机会。

说: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练: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机会。

结:给学生一个感悟反思的空间。

板块式教学思路之所以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运用,是因为它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阅读课堂教学繁杂无序的问题,它就像一篇结构清晰的文章,又像一座层级井然的能让我们拾级而上的阶梯,给人以看得见、想得到、用得着的感觉。不过,“板块式”教学的设计性和程序性,很容易使它流于技术性和工具性的层面,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因此,我觉得“板块式”思路的使用必须结合课文,“因文设法”,注重实效,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切不可生搬硬套,致使表面形式多样而实际收效甚微。应该优化、整合、活用、巧用课文内容,用线索串连起各个板块内容;或者从“整体运用”课文的角度,提炼出几个能集中课文精华而又有内在联系,可以产生“碰撞”的板块。

二、板块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与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本单元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哪篇文章最能实现某个单元目标,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该怎么教,该选择哪篇文章作为实现某目标的范本。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板块教学法要求教者在备课时,必须统观全单元,选择好最能体现本单元某一教学目标的文章,这样才能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2.时间要用在刀口上

效率是课堂的生命。“效率”的含义,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得知识,掌握技能,教师始终只能起一个导的作用,而学生的学才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合理安排导与学的时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3.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板块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因此在教给学生“渔”的技能后,要及时地给学生训练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鱼”。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板块教学法注重的正是这一点。教学中,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能力的养成。

锘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在古代的近代的国外的各种教学理念层出不穷,语文教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百花争艳景象的今天,板块式教学体系让艺术的教学设计走进千万个普通语文教师的课堂,“板块式”课堂教学让每一次教学都成为一次智慧的旅程,我们有理由相信,语文课堂因为“板块式”教学既有布局严谨之美,又有推进流畅之美;既有结构圆润之美,又有内核深厚之美了。

第15篇:小学语文板块教学

小学语文板块教学:为爱改变、为爱成长!

祁门县芦溪中心学校

胡海

余映潮先生的板块式教学思路主要针对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避重就轻”三大痼疾而提出的。

一、重“学得”轻“习得”

长久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对“学得式”的外显学习倚重太多,对于“习得式”的内隐学习关注较少。我们总希望寄希望于理性的“学得式”教育,并相信它一定能让学生“多快好省”地学习汉语言文字,形成语言能力,然而殊不知,一方面语文教学的许多东西是无法“学得”的,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学得”与“习得”是相互促进的,丰富的“习得”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得”的功效。因此,要想走出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泥潭,就必须在依靠“学得”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习得”的促进作用。

二、重“语识”轻“语感”

审视既有的“语文知识”系统,我们会发现,它更多充斥的是处于显性状态下的“语识”,而单靠“语识”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事实证明是力不从心的,正因此,“语文知识”的另一种重要存在形式,也就是处于内隐状态下的“语感”被提上了桌面,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最后的结论告诉我们,只有实现“语识”和“语感”两种状态下的语文知识的有机融合,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甚至高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重“课内”轻“课外”

在课堂情境中,学生进行的更多是有目的、有计划、可控的语文外显学习,而在生活情境中,学生进行的更多的是自然而然的、无意识的语文内隐学习。从学习情境的角度来看,听说读写活动的进行,生活情境远远大于课堂情境。事实上,作为生命活动方式的听说读写永远是植根于生活这个舞台的,而生活也人类实现听说读写的生命活动提供了最大可能。因此,语文教学若不能将教学形态的听说读写转归为生活形态的听说读写,那这样的语文教学就是被异化了的失败的语文教学。

为使语文教学走出困境,余映潮先生站在语文教学实践者的角度,以一种执着为教学、为教师、为学生的态度,开始自己的思考,在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和经验的基础上,为语文教学设计了一整套被称作“板块式”的教学思路,并在自己的语文课堂进行了无数次的演练,最终在语文教学界掀起了一场革命性的狂潮。

“运用板块式教学思路,可以使教学结构更加清晰,使教学程式更加有序,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创新,很有力的挑战。”张定远先生(全国中语会理事长)的评价既是对“板块式教学”实效性的肯定,也是对“板块式教学”特色化的概括。

“板块式教学”之所以能在中学语文界得到广泛认同,又在小学语文界得到大力推行,原因就在于“板块式教学”通过课堂变革实现了教学创新,凸显了教育智慧。

一、教学内容之变

同一般教学相比较,“板块式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剪裁取舍上更加注重语文教学的本质,那就是侧重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表达技巧的运用,提倡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处理课文。

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教学设计,《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的教学被设计成了五个板块,分别是:理解一个句子;复述一个故事;加深一种体会;掌握一个绝招和摘抄一个警句。五个板块的教学中既有内容理解,又有技巧揣摩,还有能力训练,目标突出,重点明确,操作性极强。

可以这样说:“板块式教学”走出了内容至上的窠臼,更加注重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更加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真正变“教课文”为“教语文”。

二、教学形式之变

“板块式教学” 的所有板块均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

“板块式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有着明显的效应,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同学的帮助下,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充分释放。

我们再看《难忘的启蒙》一课的教学板块设计:说一个句子(旨在培养学生的感受、概括能力)、讲一个故事(旨在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品一个句段(旨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一个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一种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提炼能力)。五个板块均有学生的全身心参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全方位的磨砺。

可以这样说,“板块式教学”走出了串讲串问的羁绊,更加强调学生的语文实践参与,更加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真正变“老师教”为“学生学”。

三、教学过程之变

“板块式教学”注重实践活动,但是并非所有的实践活动学生都乐于参与,因此,结合学生实情以及课堂学习氛围,灵活设计活动板块就显得无比重要,既要考虑难易程度,又要关注趣味与否,既要体现新颖性,又要突出挑战性。

我们看看《掌声》一课中说话环节的设计:

(1)

给了

掌声。

(2)

时,

给了

掌声。

(3)

时,

给了

的掌声。

(4)

时,

给了

的掌声,小英

(5)原来,掌声里有

这样的活动安排要求学生必须自己通过充分读书和思考,接受一次次挑战,主体地位的彰显,主动意识的激发,使得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学习效果大大提高,并且节省了大量的学习时间。

可以这样说,“板块式教学”走出了沉闷压抑的阴影,更加在乎课堂教学的节奏变化,更加关注学生精神的愉悦程度,真正变“学习苦”为“学习乐”。

“板块式教学”的变革其实都是源于对语文课程的热爱,对课堂教学的热爱以及对学生的热爱,教育之道,以爱为名,相信“板块式教学”的明天会更美好,小学语文的明天会更美好。

但是,小学语文界对于余映潮先生的“板块教学”的评价一直有一种批判的声音,他们认为:“板块式教学”重学科的工具性,轻教材的人文性;重设计的操作性,轻教学的创新性;重教师的指导性,轻学生的自主权。这些评论我没有权利指点,只是觉得这些站在教学理论层面的说辞似乎有点过于高瞻远瞩,过于高屋建瓴。试想:我们提倡了这么多年的素质教育有遍地百花开的成效吗?我们推行了至少十年的课程改革有桃李满天下的局面吗?

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还处于发展的瓶颈期,还煎熬在何去何从的两难抉择中,有效课堂甚至高效课堂离现实中的小学语文教学还很远,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尽管全国各地名校林立,名师如云,但是薄弱地区农村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仍然是费时低效。症结何在?归根结底就是缺少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或模式。

笔者认为,余先生的“板块式教学”可以一定范围内减少和避免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盲目教”(抓不住教学重点)、“糊涂教”(理不清教学思路)和“随便教”(达不到教学目标)情况发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素质发展以及学校质量提升的基本要求。

下面笔者就结合近期自己对“板块式教学”的认识和理解,粗浅的谈谈“板块式教学”的两个优势与缺陷并存的特点:

特点一:先品语文,再品人生!

“语文味”一词是针对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科学课等现象提出的,虽然语文课与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决不能因此将语文课与其他学科划等号,语文课只是借助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余先生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中“语文味”的生成,因此,“板块式教学”的核心就是积累语言知识,力求在语言文字积累中实现对课文内容的品读和对文本情感的品悟。我们且来看看余先生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年第6期上的《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之一)》中的案例,在这篇文章中余先生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夏天也是好天气》的教学蓝图:告诉大家读妙文、提醒大家寻雅词、评说课文品奇字、表现生活用美句。这幅蓝图不仅关注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语文能力的提升,还十分注重教师的语文素养的积淀和课堂艺术的修行。

或许正是因为“板块式教学”对“语文味”的极致追求,使得课堂教学中对文本蕴含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解读不够,造成“人文性”的自然缺失,这是“板块式教学”一个无法回避的缺陷,即使几经修正,仍然收效甚微。尽管如此,笔者觉得还是应该倍加尊重和宽容“板块式教学”,要给予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以及完善和更新的时间,相信未来的某一天,“板块式教学”定能实现语文品读与人生品悟的完美结合,到那时,不止薄弱地区农村学校小学语文教学,甚至全国小学语文界都将掀起一场风暴式的革命。

特点二:以教领学,以学促教!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尽快实现角色的转换,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交流,相互促进。这种设想是完全合理和正确的,但是,在薄弱地区农村学校全面推行还有难度,毕竟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是比较欠缺的,语文能力还是普遍低下的,倘若强行普及推广,势必会走上过分夸大学生主体意识、忽视教师指导作用的另一个极端。

笔者觉得在现阶段,特别是城乡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的时期,在薄弱地区农村学校试行“板块式教学”还是有很大的正面作用的,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协调好师生关系,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指明前进与发展的方向,避免课堂教学又一次陷入不可自拔的迷茫与困惑之中。

被余先生爱称为“美文美教”的“板块式教学”,其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以语文能力训练的最基本要求为准则,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思考范围和活动领域内,对课文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并通过统一的方式加以规范和训练。这是一种刻板的模式,但也是一种快速提高语文能力的模式。

当然,余先生和他的“板块式教学”追求的最终目标不是“美文美教”,而是“美文美学”,但是,实现“美文美教”向“美文美学”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必须建立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之上,那个基础就是学生语文能力和教师教学能力的的普遍提高与共同提升。

只有不断完善“以教领学”,才能达成“以学促教”,也才能真正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从有利于教师的“教”转向有利于学生的“学”,才能从注重操作转向注重调控,从不变转向可变,并最终实现教学相长、交互学习、共同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何去何从?余先生和他的“板块式教学”将告诉你他们的答案——重视“语文味”和偏向“教师教”只是为了奠好基,搭好台,给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

对于小学语文,“板块式教学”绝对不是唯一有效的教学,但一定是十分有效地教学,笔者坚信:只要“板块式教学”能够始终关注师生(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的共同成长,相信一定能走出一条属于小学语文的阳光大道。

第16篇:三板块教学模式

平度实验小学“三板块”数学自主教学模式探索实施方案

一、背景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体现新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关注个性,培养兴趣,发展能力,激发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自主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对于老师所授予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以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该是被动接受教材知识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知识背景下,通过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主动建构的过程。

(二)再创造学习理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主动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过程。

三、自主教学模式基本流程

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流程分为四个环节:自主学习板块(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激活思维)——解决问题板块(自主探究、合作建模)——评价达标板块(拓展应用、创新求异)。

(一)自主学习板块

在这一板块中,要分两步走。先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要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问题、激活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当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便为探究提供方向。当学生自己提出了问题,就明确了探究的目标,探究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二)解决问题板块 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自主探究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表象模型)设计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讨论、交流等活动,自主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1.自主探究阶段。学生明确了问题之后,就会带着急于解决的心向进行自主探究,经过独立思考,不同的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这一环节,教师不要过多地干扰学生思考,只做积极的旁观。

2.合作建模阶段。学生经过自主探究,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经过组员之间的交流,在小组内选择一种比较好的分类方法,作为本组的代表。当各个小组都形成自己的意见后,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讨论,分别谈谈各自想法。最后经过全体同学的观察、对比、分析、归纳等活动形成一致的意见。

(三)评价达标板块

必要的应用练习是形成技能技巧的保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每节新授课都要设计必要的练习,拓展应用,求异创新以达到当堂巩固的良好教学效果。一般情况下每节课都要有三方面的练习: 1.基本题。2.综合题。 3.开放创新题。

四、实施具体建议:

低年级:

第一板块:5分钟

口头运算板块

每堂课5分钟口头运算训练。主要以两种形式呈现:听算式只写结果和听记算式写结果。每次三分钟听算,两分钟订正纠错。每周至少以作业形式保留书面口算资料两次。

第二板块:25分钟

学习建模板块

本板块的主要任务是:(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第三板块:10分钟

评价达标板块

本板块任务有两方面:(1)达标练习,检验学习效果;(2)自主评价,增强发展动力。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评价一定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课堂学习表现,包括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合作学习表现。每班建立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记录表,每节课至少记录班级学生数五分之一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量化等级或做简单评价记录。二是学生达标测试情况。达标测试要在备课中体现出来,每周至少以作业形式保留两次达标测试资料。

中高年级:

第一板块:5——8分钟

自主学习板块

本板块的任务是: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根据情境交流互动,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第二板块:22——25分钟

解决问题板块 第三板块:10分钟

评价达标板块

本板块的主要任务是:(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练习、作业;(2)达标测试,评价学习效果。每班建立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记录表,每节课至少记录班级学生数五分之一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量化等级或做简单评价记录。教师的备课中要有达标测试的体现,要注重层次性、难易适度。同时要保留达标练习的书面资料(学生的练习纸或在作业中完整体现。)

五、自主教学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行为、教学方式。实施自主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教师在观念上必须更新。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学生能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

(二)提倡和谐的教学观。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师生之间的关系要谐和融洽;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余地;要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机会。

(三)形成新型的教师观。教师是教学法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决策者。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合理地进行教学法加工,更好地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2、切忌课堂教学放羊式。

自主教学模式虽然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集体讨论,但绝不是放羊式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及时地进行调控,把握所讨论问题的量和度,使课堂得以高效地进行。

3、注意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合作相结合的原则。

独立思考是自主教学最主要的特点,但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小组讨论和集体合作,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在讨论时要注意保留自己的意见,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六、实验对教师的要求

一是要做到“三精”:精心备课、精心上课、精心设计达标练习;二是课堂达标练习做到两个当堂:当堂练、当堂清;三是要注意及时记录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第17篇:语文课堂板块式教学及其设计策略初探

语文课堂板块式教学及其设计策略初探

一、什么叫“板块式教学”

“板块式教学”最早由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提出。所谓“板块教学”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环节,也叫“板块”,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这是一种清晰而又灵动的教学设计思路,每个教学块板集中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若干个板块组合,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任务,既丰富、全面,又实在、有效,对于科学有序地推进课堂教学进程,对于生动细腻地展现课堂艺术魅力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它和以往传统的阅读教学思路的区别在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思路是“线性”的,基本上是开讲,一个段一个段地分析,然后小结课文特点。而“板块式”思路是呈“块状”的。这种块状设计,主要着眼于学生的活动,着眼于能力的训练,以“板块”来整合学习内容,来形成教学流程,来结构课堂教学。

案例1:《论求知》

(一)读课文,识字词

学生自读课文,认读字词,教师有选择地让学生听写下面的词语: 消遣 装潢 运筹 偏执 愚鲁 挑剔 吹嘘

炫耀 揣摩 梗概 蒸馏 博学 狡黠 掩饰

(二)背课文,悟内涵

每人背三至五条名言,择其一条,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如: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

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

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求知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三)析课文,明技巧

(1)自读课文中重要的一个段落: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2)自主解决如下问题: ①这一段的结构模式是, ②这一段的层次划分是,

③这一段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④这一段中“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中,“明智”与“聪慧”能互相换位吗?

⑤“塑造”一词为什么用得好? ⑥如果就分总式结构写段,总说句除了用“总之”领起外,还可以用哪些词语?

(3)师生共同讨论问题

(四)用课文,练能力

(1)重点学习、运用一种“三列式”的语言表达方式。所谓“三列”,就是一个句子成分、一个句子、或者一个小段由三个结构大致相同的并列成分构成。如: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潢,也可以增长才干。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做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 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成偏执的书呆子。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潢。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

学习之后,同学们自选内容,就“青春”(或“书”“ 时间”“奋斗”)等,每人写一个“三列式”的句子或者段落。

评析:

这个板块设计的特点是:内容朴实,流程清晰,层次分明,训练扎实。教师将课文中重要的语言训练内容分为四个学习的板块,较完美地覆盖了教学内容,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也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做到了“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一块一块地来落实”的特色,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教学效果明显。

二、“板块式教学”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

1.教学过程分出若干个“教学环节”,也即“板块”。2.每个教学“板块”各自合理地占有一定的时间。

3.每个教学“板块”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一个教学问题。4.各个教学“板块”之间大致上呈现出一种由浅入深、由感知到品评、再到创造的逻辑顺序。 作用:

(1)有利于彰显教学特色

板块式的教学结构容易形成教学节奏,能够比较顺利地展现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疏与密、快与慢、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使课堂教学波澜生动,抑扬合理,动静分明,教学的清晰性和生动性得到了鲜明的表现。 (2)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学生的能力必须通过学生的语文活动才能获得。那种一维的“讲一听”模式,只适合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充其量只能培养一点听的能力和记笔记的能力,不可能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二维的“问一答”式的环状结构,培养的是一种应答性行为,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且过多的问题往往会造成学生思维的阻塞。

在块状结构里,教学过程成“块”出现,教师除在指导和评价中占有少量时间外,大部分时间可由学生自己支配,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既培养能力,又发展智力。 (3)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布鲁纳认为,知识是学生在求知和探究动机驱使下,通过主动选择和发现得来的,发现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这就使得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甚至探险的“自主学习”活动,变得十分必要。而板块式教学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和探究,使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4)有利于展开学习的过程

“让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已成为现代教学论的核心命题之一。学习过程就是包括学习方法、程序和智力活动的总和。让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注意探索适合于自身特点的合理的学习方法。在块状的课堂教学结构里,要组织学生开展指向明确的连续的系统的“自主学习”活动,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学习过程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思维活动。

(5)有利于开展全员参与的训练活动

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必须经过训练,没有扎实的科学的训练,一切教学都是苍白无力的说教。在多维的块状结构里,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活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活动,因此使学生的的各种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得到迅速提高。

(6)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

由于板块式教学结构中的每一个板块都着眼于解决教学内容的某一角度、某一侧面方面的问题,于是每个教学板块就是一种半独立的“小课”或者“微型课”,在这种“微型”课之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调控技巧,使课堂教学呈现热气腾腾的教学局面。

三、如何确立教学的板块

板块结构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形式,它首先要为教学内容服务。所以,板块必须切合教学内容,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来设计,还好考虑文体特点和学生的实际。

1、确立板块的原则

(1)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板块教学的内容。

案例2:《蜘蛛》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列表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在品读课文的基础上归纳出蜘蛛聪明、有用等特点。

3、能通过语段对比,说出生动、平实的说明语言的作用。设计板块:

一,走进蜘蛛: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蜘蛛的?

(填表)

二、读懂蜘蛛:蜘蛛聪明在何处?有用在哪里?各用一个短语或句子概括。

(先圈点批注,再文字概括)

三、品味“蜘蛛”:阅读资料短文,比较与课文在语言上不同特点。

(比较阅读)

(2)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规律确定“块”的量和序。 案例3:《木兰诗》

(一)我说故事

按照故事情节划分故事的层次,并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二)评说人物

1、要求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人物性格)

2、假如你是木兰,十几年没见家人面了,见到家人会说些什么呢?选择下面的对象,说一段话。(人物内心)

对爷娘:

对姐姐:

对弟弟:

(三)赏析语言

课文虽然篇幅不长,但是语言富有特色,主要表现在句式的整齐,修辞的运用和描写的生动等方面。请找出这样的句子,并说明这样的语言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四)探究发现

(1)木兰替父从军报效祖国,为什么功成名就却辞官还乡?

(2)木兰去时是应“可汗”之征,而归来却受“天子”之赏,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吗?

案例4:《孔乙己》

(一)孔乙己与“酒”

要求:同学们围绕“孔乙己”与“酒”自读课文,从课文的人物、场景、情节、结构等等方面读一读,写一写,并说说自己的阅读所得。

①孔乙己是一个酒客,是一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②作者设臵了孔乙己活动的特定场所——表封建社会一角的咸亨酒店。 ③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小说着重描写了孔乙己喝酒时,酒客对他的两次无情嘲弄。

④在酒店里,他在周围的人们包括孩子们的眼中,都只是一种笑料,得不到同情和温暖。

⑤他最后出场是在咸亨酒店里,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二)孔乙己的“偷”

要求:围绕“孔乙己”与“偷”自读课文,从课文中任选一个点进行品析,写出自己的简短发言稿,以准备参加课堂讨论。

①由“偷”引出“酒”。偷——孔乙己喝酒的经济来源之一

②由“偷”引出“笑”。偷——旁人取笑的中心内容 ③由“偷”引出“打”。偷——挨打的直接原因。

④由“偷”引出“情”。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三)孔乙己这个人。

要求:对孔乙己这个人发表自己的看法。发表看法时最好有课文的依据,最好能说出一点儿道理。建议同学们进行“一句话人物短评”。教师在学生发言基础上归纳:

①第一个层次,是从身份、外貌上对孔乙己的真接认识

②第二个层次,是从习惯、性格、命运上对孔乙己的进一步的认识

③第三个层次,是从人物塑造,从小说人物的典型性上对孔乙己深入认识 (3)根据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板块。 案例5:《春》 1.会读、会写、会解释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 2.找出课文中表达中心的句子并说出其含义。 3.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并说出其作用。 4.说出文章运用借景抒情手法的具体表现。 5.说出本文是怎样围绕景物有层次地写景的。 6.能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7.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先根据班级的学情和教情,除生字、生词放到课外预习中解决外,对其余6个目标整合优化,又可组合为三块:目标

2、目标

3、目标5为一块;目标

4、目标6为一块;目标7自成一块。在单位教学课时内,块的数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过多,失之于碎;少至1块,就等于没有块。

然后按照学生阅读的认知规律,来安排“块”序。一般讲,阅读的感知单元(阅读的内部视线焦点)越大,从整体上理解也就越快。选入教材的课文,文章的中心都较显现,学生通过直觉思维,一般也大致能体会。因此,可以从整体到局部来安排“块”序。这样,三个教学块的顺序就为;

第一块 整体感知——目标

4、目标6,

1、说出文章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第二块 局部分析——目标

2、目标

3、目标5

2、分析文章如何有层次地写景的,并找出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中心的句子,说说它们的作用。

第三块 欣赏朗读——目标7

3、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说说自己朗读感受

2、常见板块模式

一篇文章有一篇文章的特点,一类文体有一类文体的特点,每位教师、每个班级,都有其特定的教情和学情。要根据这些具体情况,来设计课堂教学目标并进行整合优化,由此形成相应的教学块,以此来确定“块”的量。图示如下:

“块”与“块”之间,要注意内在的逻辑联系,形成一定的结构以保证整体效应。常见的“块”与“块”之间的结构有三种:

1.并列式。各块之间的教学内容各有侧重,互不相扰,只有相承关系,没有相属关系。在教学内容比较复杂时适用。如图所示:

教学目标1——板块1 教学目标2——板块2 教学目标3——板块3

2.层进式。各块教学内容基本一致,层与层之间是不断地加深和拓宽,如“理解——巩固——运用”。在教学内容比较少时适用。如图所示:

教学目标——板块1——板块2——板块3

3.混和式。是并列式和层进式的混合。如图所示:

教学目标1——板块(1)——板块(2) 教学目标2——板块(1)——板块(2) 教学目标3——板块(1)——板块(2)

四、如何推进和连缀教学的板块

(一)有序

板块式教学结构由若干“板块”组合,但“板块”不是孤立地存在的,也不是简单地罗列的,它是有机整合的,当各板块按一定的“序”合理排列的时候,才能显现出简洁明快、清晰流畅的结构美。教学板块的“序”,主要表现在教学板块所承载的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它主要包括板块的并列式逻辑关系和板块的层进式逻辑关系。

1、并列式 案例6:《七颗钻石》

板块一:读一读,读出童话的美感 板块二:品一品,品出童话的精妙 板块三:想一想,想出童话的留白

三个板块整饬分明,又自然舒展,分别从童话曲折的故事情节、积极的教育意义和奇妙的想像三个角度来解读课文,三个板块是并列共存的。但从板块的内在联系来看,“读一读”正是为“品一品”做好铺垫,而“品一品”又为更好地“想一想”做好了准备,因此又有一种层进的逻辑关系。

2、层进式 案例7:《台阶》

板块一:踏上台阶,初识父亲 板块二:凝望台阶,感悟父亲 板块三:回看台阶,探究父亲 板块四:回味台阶,描写父亲

四个板块向我们展现了课堂教学的两条线和两个重点:台阶和父亲,台阶从踏上—凝望—回看—回忆,显示了解读文本由浅入深、由粗到精的层次;父亲从走近—感悟—探究—描写,表现出对学生能力训练要求由低到高的逐步提升,表现出层进式的逻辑关系。

3、混合式 案例8:《勇气》

第一板块:心灵点击。(初步感知)

学生阅读课文,读完后说说文中讲的是怎样的勇气。 第二板块:真情告白。(理解情节)

1、“我的故事”

请选择故事中的一个人物:美国伞兵或法国妇女,紧扣文本,仔细揣摩,用第一人称将他(她)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

“我是一个法国妇女。一天早晨,我正在做早餐,忽然听到有人敲门…… “我是一个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被空投的美国伞兵,可是我并没有在预定的地点着陆……

2、我想对他(她)说(理解心灵)

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你会被他们的许多精神所感染,此时此刻,你想对美国伞兵或法国妇女说些什么?

不同的板块设置,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但不变的是,板块的“有序”来自于对教材实实在在的把握,来自于教学内容的整合和优化,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对课文的有深刻钻研、提炼与体悟,能先将书读厚,再将它教薄,“以简驭繁”“举重若轻”。

(二)和谐

在课堂上,“板块”之间要有层次,但“板块”并不是机械地推进的,板块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几个板块浑然一体,不露痕迹,使整堂课流畅和谐。 1.注重过渡连缀 案例9:《勇气》

这堂课,老师围绕“故事”展开板块: 第一板块:老师讲一个二战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第二板块:学生读课文讲故事。(熟悉课文) 第三板块:细读片段,探究怎样写故事才能吸引读者更好地表现人物和主题。 第四板块:写一个小故事。

由“故事”连缀课堂,在内容上前后照应,衔接过渡自然流畅,内在的“板块”毫无外在雕琢的匠气,整堂课浑然一体。

2.注重创设情境 案例10:《赵普》 在这堂课中,老师引进了“评书”这一课外资源,向学生介绍了“评书”这一传统表演艺术的特点,并让学生欣赏了《杯酒释兵权》评书表演片段。在此基础上,这堂课围绕“评书”创设情境,设计了如下板块:

板块一:播音室——读出故事味儿

板块二:演讲台——像评书一样表现人物 板块三:评书场——我来创作评书段子

整堂课在内容上由读—赏—创,形成了具有层次性的板块,但因借助“评书”这一表演艺术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整堂课一线贯穿,丝毫没有板块的停顿、分割的感觉,表现出一种艺术的美感。

(三)有效 1.巧用资源

板块教学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各板块犹如集成电路中的集成块,不同的组合形式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以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作者介绍”这一内容为例,看板块设计的策略和艺术。

案例11:《七颗钻石》 第一板块:认识作者

老师由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引起学生对作者的关注,并结合页下注释了解了作者的简单资料: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

第四板块:走近作者 在理清了故事的情节、领悟了本文“爱心”的主题后,老师又设臵了“走近作者”这一板块,教师提供了作者的相关资料,让学生结合课文和资料说说对作者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并以托尔斯泰的名言“如果忘却自己而爱别人,将会获得安静、幸福和高尚。”作结,这样设计板块,不仅仅是为了了解作者,而是借此进一步理解主题。

两个板块,两句名言,两次对作者的解读,遥相呼应,但没有停留在同一层面上,体现出一种递进的层次,借助对作者的认识实现了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对主题的升华,也推动了课堂教学板块的进深。

案例12:《阳关雪》

第一板块:“走近作者”

教师出示了关于作者的两段材料: 材料一: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在内地和台湾出版中外艺术史论专著多部,曾赴海内外许多大学和文化机构讲学。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

材料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种,其最终意义不是军事的、地域的、政治的,而是文化的。”——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

“在历史中寻找合乎自身生命结构的底蕴,寻找那些与自己有缘的灵魂。” “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这是 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对我的长期熏染造成的,要摆脱也摆脱不了。”——余秋雨《文化苦旅》

第二板块:讨论探究

请学生阅读《阳关雪》第1节,结合材料和课文,以余秋雨的身份说说:我更喜欢哪个简介?为什么?

这一板块辐射到整堂课,一举三得:①帮助学生了解作者;②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③帮助学生把握住文章的感情基调。如果仅在导入中介绍作者,或在结尾处作为总结,都不可能起到这样的效果。

案例13:《我的母亲》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集中地介绍作者的生平情况,但文中有两次对作者情况的补充介绍:

“解读母亲”板块:家里没有米下锅,„„当时不知道这就是穷的景象,只诧异着母亲的脸何以那样苍白,„„母亲觉得非请一位“西席”老夫子,所以家里虽一贫如洗,情愿节衣缩食,把省下的钱请一位老夫子。„„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教师的每月束修已加到十二元,算增加了三倍。

“读懂作者”板块:1937年,因所谓“抗日罪”被捕的邹韬奋在牢狱中仍然奋笔疾书,„„邹韬奋想到自己的一切最初都是由母亲赋予的,„„母亲已早逝,„„只有为民族、为人尽力多做一点事,才算是对母亲在天之灵的告慰与报答,„„他在《经历》一书的扉页上挥笔写下一句话——“推母爱以爱我民族与人群”。

前者帮助学生领会母亲见“我”挨打,一边哭一边说“打得好”这一复杂的情感,后者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作者介绍成为板块之间的“粘连剂”,文本的解读过程就是认识作者的过程,而作者介绍又适时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相辅相成。

以上三例,“作者简介”在课堂中的不同位置便引起了其不同的作用和效果,因此板块之间应讲究先后顺序、轻重关系、快慢节奏等等的合理安排和结构优化,这样教学板块才能清晰、高效。

案例13:《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

(1)一读,给文章加副标题

(2)二读, 将文中小标题改为对称的句子

高贵的中国银行大厦,顶级的美籍华人建造; 远渡重洋赴美求学,奠定基础初露头角

多变的建筑设计,不变的民族情怀; 贝聿铭享誉美国,中国心根系家乡 (3)三读,为贝聿铭设计一份个人小档案,了解人物思想内涵 (4)四读,拟写名言,要求阐明华夏文化魅力何在。 2.提炼问题

一篇文章的解读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也可用多种方法,但如果头绪太多,板块琐碎,犹如蜻蜓点水,学生学得越肤浅,因此一堂课的教学板块宜精不宜多,3~4个最宜。而板块“主问题”,犹如在纷繁复杂中占据一个制高点,将问题筛选、整合、优化,往往入口小,但覆盖面广、牵引度深,使课堂内容精练、高效。

案例14:《背影》

整体感知: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精读片段:1.文章哪个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这件事,找出来读一读。

2.作者是用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背影的?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写。

拓展迁移:用截取法描写父母为你做过的一件事。

《背影》是一篇经典美文,可以发散的角度很多,内容也很广,老师只精读一段,提出一个主问题,这个问题的前半部分学生可以轻易从文中找到:外貌(黑布小帽、深青布棉袍)、动作(攀、缩、倾等),但父亲为何如此穿着(颜色、材质)、为何动作如此缓慢而蹒跚,学生便须阅读上下文,联系父亲的身体状况、当时的家境、写作背景等等,在一步步的解读中理解父亲的形象,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案例15:《窗》

第一板块:理清情节。 第二板块:探究问题

1、不靠窗病人的恶的念头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找出表现不靠窗病人心理活动的三个关键句)

2、如果当时他把这几句话说出了,你觉得他会带着怎样的感情、用怎样的语气来说呢?

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人物内心,围绕三个句子进行句意的比较、感情的揣摩、朗读的指导,使学生逐渐领会恶念的产生、发展以致变成恶行的过程,抓住一个点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对文本的解读深入而有效。

3、注重训练 案例16:《济南的冬天》 第一板块:感知

“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这几个词和短语中,哪一个最适合于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温晴) 第二板块:欣赏

下面四个比喻中,你最能够欣赏的是哪一个?“小摇篮”、“带水纹的花衣”、“小水墨画”、“空灵的蓝水晶”。 第三板块:探究

(阅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回答) 1.对这段文字进行诗意的“画面命名”。 2 .圈出像线索一样贯穿全段的一个字。

3.用“划分”表现你读懂了这段文字精美的结构。 4.说说“顶”字、“镶”字为什么用得好。

5.(选做)还可以说说你发现的这段文字的一个美妙之处。

第一板块是整体阅读,第二板块是强调深化,第三板块就是精读研讨。层次深入的分析文本,始终紧扣语文训练。 案例17:《林中小溪》

(1)读课文,在小溪前加修饰语(2)读段落,改写成一首小诗(3)品课文,领悟内涵写哲理句(4)改课文,以小溪口吻写《我的追求》 案例18:《纪念白求恩》:

(1)感知一篇——找出体现白求恩精神的句子,任何说出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叙议结合)

(2)精读一节——找出哪些词语是有贬义色彩的,在句式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在说明道理时运用了什么方法。

(3)背诵一段——在5分钟内,自选一段尝试背诵。 案例19:《多一些宽容》

板块一:析论据

(1)用简要的话归纳文章的论据,分析这些论据的特点(主要是理论论据) (2)再读《宽容是一种美德》,分析这些论据的特点,并用一句话归纳文章所用的论据(主要是事例论据)

板块二:用论据

(1)运用两篇文章中的有关论据及关键语句进行劝说训练

(2)如果要将《宽》中的论据放到《多》文中,那些可以放,那些不可以,可以放的话该如何组织语言。(写出来)

板块三;评论据

谈体会,运用理论论据和事例论据时,都有什么特点,各自的效果和作用。

4、设计活动 案例20:《威尼斯商人》

(1)速度课文,重拟标题《善与恶》《智斗异教徒》《灵魂的考问》 (2)撰写对联,评价人物。给夏洛克和鲍西亚作出评价。

安东尼助友成婚借款三千引出契约纠纷; ; 。 (夏洛克心怀仇恨割肉一磅实属自酿苦果;鲍西亚胸有成竹巧设陷井力挽被动大局)

(3)撰写预案,角色朗读——分析角色性格,设计朗读语气语调等 (4)再读探究,揣摩语言——小论文:鲍西亚或者夏洛克语言的特点 案例21:《峡江寺飞泉亭记》

(1)感知课文——朗读文章,说说峡江寺飞泉亭景色美在何处。 (2)扮演导游——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怎么介绍这里的美景。 (2)拟写对联——美中有不足,请你为飞泉亭拟一则对联。

(3)锦上添花——假如你是园林设计师,请为峡江寺增添一些景点。 (4)开听证话——如果你是旅游局长,说说增添的景点是否合适。依据文本阐明理由。 案例22:《越巫》

(1)基础知识大比拼:看谁记得牢——字词理解 (2)故事擂台赛:看谁说得好——内容理解

(3)挑战法官:越巫之死谁之错?——内涵理解 (4)再读故事《板桥三娘子》,比较两则故事在写法上的异同——构思理解 案例23:《往事依依》

(1)探访名师金色年华——《于漪生活小档案》 (2)探寻名师文学足迹——《于漪赠言》 (3)探讨名师成长原因——《我眼中的语文书》

五、板块式教学设计注意事项:

第一,教学目标是导向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依据,所有的板块都必须始终围绕目标展开,每一个板块可以完成一个目标,也可以在一个板块内完成两个目标,也可以用几个板块完成一个目标,都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设置和调整。

第二,文体把握是依据

要因课文的不同而设计不同的思路。课文有文体的不同,有语体的不同,有长短的不同,有深浅的不同,有教学中的地位不同,我们应针对这些不同而精心运筹,巧妙组合,使各课的教学思路有各自的特色与风采。

第三,文本解读是主线

板块教学的目标还是为了更好地解读文本,所以,板块设计必须紧紧围绕文本展开,不能游离于文本搞不着边际的花架子,正看不中用。

第四,能力训练是宗旨

板块教学强调的是能力训练,所以,在解读文本的同时,不能局限于,或者满足于讲清文本,还必须充分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和听说读写的能力,唯有如此,语文教学才真正发挥应有的效益。

第五,语言品味是重点

语文课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学科,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它是感悟研究语言的学科,所以,语言的训练必须成为语文课的显著特色,千万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历史课或其他什么课等。

第六,提升效益是目的 进行板块教学,必须以提升效益为目的,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当然,也要提高语文成绩,只有这样,我们板块教学才有生命力,才有说服力。

综上所述,板块式教学设计植根于学生实际,着眼于教学实际,着力于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既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一次革新,又是课堂教学艺术在教学中的着力体现,既实用、又灵活,既简洁、又丰满,既清晰、又有深度,既朴实、又很精细,既有很强的操作性、又可呈现独特鲜明的个性,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应该有它长久的生命力。

优秀案例赏析:

《卖油翁》教学简案。

教学板块:四读 四说——全课教学由“读”与“说”两个板块“系列”相互交叉构成。

导入,初读课文。(约6分钟)

①介绍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谥号文忠,北宋吉州永丰(现在江西省永丰县)人,著名文学家。

②学生读课文,老师检查预习情况。解决字音的认读与字义的理解问题。 第一个教学板块:读课文 说译文 (约10分钟)

①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得顺畅。 ②学生自读自译。

③男生读课文,女生说译文。 ④女生读课文,男生说译文。 ⑤老师读课文,学生说译文。 ⑥学生再读课文。

第二个教学板块:读课文 析文句。(约10分钟)

①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出语调的轻重。

②教师以句子为单位,以对句子的表达作用进行理解为重点,要求学生发言。 教师示范:“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文章开篇就用这句话写人物,写了人物的特有技能以及他对自己的欣赏。

学生们发言,老师点拨。如: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这句话有两层,写了陈尧咨的一次活动,由此引出一个更重要的人物卖油翁,作者一下子就把他的神情显现在我们的面前。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这句话写卖油翁看射箭的态度,这种态度表示他对陈尧咨射技不是十分地肯定,这就给故事的发生、发展设臵了悬念。 第三个教学板块:读课文 品字词。(约10分钟)

①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出情景。

②请同学们用“ 用得好,写出了 ”这个句式谈谈对字词的品味:

“善射”用得好,写出了陈尧咨的特长;“自矜”用得好,画出了陈尧咨的神态。

“睨”和“微颔”用得好,写出了卖油翁不以为奇的心理和神情。

“忿然”用得好,写出了陈尧咨的恼怒;“笑而遣之”用得好,写出了陈尧咨的折服。

卖油翁的“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用得好——它们反复出现,借卖油翁之口点出了事物的真谛,也表现了卖油翁的谦逊与朴实。 第四个教学板块:读课文 说感受。(约8分钟)

①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出情感。同桌交流互评。

②同学们就“感受”进行发言准备。句式:读完这篇短文,我懂得了 道理。

③学生发言,老师评点。

评析:

这个设计的特点是双线结构,内容精细。“读”与“说”两个“板块系列”中的小板块彼此依存、交叉、交替、连缀,教学的过程显得严整而又细腻,表现出一定的结构之美和造型之美。

由于需要“读”与“说”,便充分而科学地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使他们在课中有充分的活动与丰富的积累,有创造的条件与成功的希望。由于小板块的细致划分且学习要求与角度的变化,学生能够读得起来,也能够说得起来,整个教程同样是“一步一步地向前走”“ 一块一块地来落实”,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努力。

第18篇:活动板块一——成长足迹之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一、激情谈话,导入主题

六年了我们聆听着老师的教诲,与同学一起学习、劳动、游戏。今天就让我们的思绪尽情驰骋,从记忆中搜寻最让你心动的情景,让我们一起分享那一个个印象最深的老师、同学,一件件难以忘怀的事吧。

二、勾起回忆,引起共鸣

⒈想想在小学生活里,曾经发生过哪些让你难忘的人或事?可借助照片,小组互说。

⒉全班交流。

⒊根据交流,小组内完成下面的表格。

难忘的小学生活

类别内容难忘的理由

难忘的老师

难忘的同学

难忘的一节课

难忘的一次活动

难忘的运动会

难忘的文艺演出

难忘的„„

三、例举点拨,学生习作

⒈师以《我的启蒙老师》引导。

⑴解题:从题目上看,这片作文有什么特点?(写人的记叙文,“老师”前面有两个定语“我的”、“启蒙 ”不要随意漏掉一个定语。)

⑵可以写哪些老师?

凡是初学一门知识,使你得到基本的入门知识的人,就是启蒙老师。可写文化课的老师,也可写科技小制作的启蒙老师,唱歌跳舞的启蒙老师,体育运动的启蒙老师„„

⑶在习作中我们都可以写些什么?怎样写?

可以写记忆中启蒙老师那些最使自己感动的事,通过这些事情来说明是启蒙老师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诲,才将你领进门的。可以通过语言、动作、肖像等描写刻画启蒙老师。

⒉出示范文,体会写法。(见附录)

⒊学生选题构思习作。

四、交流评议,修改誊抄

第五课时

(活动课:畅谈成长足迹)

活动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⑴和同学们一起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

⑵表达要条理清晰,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⒉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回忆畅谈。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畅谈“我的成长故事”,学会感恩。

活动准备

学生相关收集资料

活动过程

一、导语激情

成长的过程中,有鲜花,也有荆棘;有欢笑,也有眼泪。但无论酸甜苦辣,都将成为珍贵的回忆。今天就让我们重温那过去的岁月,唤起美好的回忆,畅谈自己成长的故事。。

二、明确要求

⒈明确主题: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

⒉小组合作交流资料。

⒊推选代表集体畅谈。

三、回忆畅谈

⒈小组代表畅谈,其他同学补充。同时,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⒉评议:从事例的条理性、表达的感情性等方面评议。

四、总结评优

六、七课时

(制作班级纪念册)

活动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⑴以生活为本,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选取作文材料,开拓思路,使学生体会到: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写出不同的文章。

⑵认识制作“班级纪念册”的意义,讨论“班级纪念册”的内容和形式,学习制作“班级纪念册”。

⒉过程与方法

说写结合,小组合作。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制作“班级纪念册”,培养学生热爱母校、珍惜同学情谊的思想感情,培养团队精神。

活动重点

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选取作文材料。

活动准备

搜集相关资料,准备纪念册资料。

活动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你们即将离开生活了多年的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必定有些依依不舍。为了给母校留下一个永久的纪念,建议你们每人挑选一张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生活照片,汇集成一本“班级纪念册”送给母校。你们同意吗?但是,光有照片还不够,建议你们各自为自己的照片写一点说明,附在其中,好不好?

二、选取范例,重点讲评

⒈你为什么用这张照片?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它能说明什么?想一想,谁愿意说一说?

⒉讲评重点:有吴具体内容,是否介绍清楚。

板书:围绕一个意思要有具体内容,特点介绍要清楚。

三、练习口述,全班交流

⒈独立思考:这张照片是在什么情况下拍的,其中有什么故事?

⒉小组交流,练习口述。

⒊请各小组推荐:哪位同学说的较好?

⒋教师讲评,进一步启发思维,引导学生介绍各自的特点。

四、选题习作,、修改誊清

⒈选题:①介绍照片中的“我”;

②为同学的照片写一份说明(照片中的“他”)。

⒉限定时间,快速习作。

⒊找一个朋友,征询意见,自行修改。

⒋把小作文修改、誊清。

五、合作讨论,制作相册

⒈师:六年的小学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把那些珍贵的回忆留住,那不仅是对过去日子的美好回忆,也将是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激励。许多年后,当一个个同学长大成才,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的时候,班级纪念册将永远连接着小学老师和同学的情谊。

⒉讨论纪念册内容

⑴小组讨论

⑵集中小组建议

预设:如,“师恩难忘”“同学情深”“个性特点”“集体荣誉”“运动场上”“艺术天地”“美好祝愿(离别赠言)”“依依惜别”。班级纪念册是为了留下美好回忆,所以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是书刊式的纸制班级纪念册,也可以是网页式的多媒体班级纪念册。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班级纪念册,都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努力做到图文并茂,有的还可以用实物。教师要鼓励有创意地制作“班级纪念册”。

⒊合作编辑

⑴选取制作负责人

⑵提名美编、资料收集人、文字编辑、审稿人等

⑶每个学生要做的:上交一张照片写上自己的特点(简明扼要)

⑷有特色的照片要配上说明和故事。

六、完成作业

课下继续完成 “班级纪念册” 的制作,并在班级展示。

第19篇:教材设计理念及各板块教学建议

教材设计理念及教学方法建议; 一, 语音教学

初中阶段语音教学目标:听音知形,见形知音

教学方法及途径:(1)模仿练习:听录音,跟读听力,看英文电影;(2)语音训练:诗歌朗诵,绕口令,歌曲,课文朗读!(3)音标教学与单词教学相结合。音,形,义相结合! 二. 词汇教学

教学指导:要采用多种形式复现单词;融于语境;关注语块(lexical chunks)

教学方法及手段: (1) 利用图片,实物等创设语境,学习单词的意义。(2)单词学习不能仅停留在字形,字义上,要采用“词—句—文”的教学模式,深入语篇。(3)词汇学习策略:语音规则,构词法,语义图,词汇搭配,语境法 (4)处理生词要分层次,分阶段:听力和阅读前,处理那些会造成严重理解障碍,而且无法通过语境来猜测的词汇。且词义不可拓展太深,读懂意思即可。在听中或读中,要让学生通过上下文来猜测一些生词。在听后或读后对一些内涵丰富,搭配力强的词汇进行深层讲解,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和运用! 三. 语法教学

教材设计思路“话题—结构---功能---任务”。

各单元语法页包括两部分:语言结构总结和语法运用练习。

语法结构在听说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归纳,以表格形式呈现。语法练习分层次设计:控制性练习---半控制性练习---开放性练习教学策略:(1)在语境中教学语法(2)重视学生的过程参与。引导学生在不同语境中认识语法项目,参与不同层次的语法练习活动。 四. 听力教学

非常重视;教材有三次听力输入:sectionA中两次,section B 中一次。第一次要求学生简单处理信息并进行模仿性的口语输出。第二次是对第一次的内容拓展,需要多层处理并进行控制性的口语输出。第三次是对单元话题进一步拓展,融入新的词汇和结构,并进行多层次的口笔头输出:即模仿加创造性的口语输出!

教学策略:1.要加强对听力策略与技能的培养:包括:预测‘推理’选择注意力、监控、评价等;听力微能力:语音解码、大意理解、细节理解、语义推测、词义猜测、记笔记等。 2.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注重过程训练!

3.精听与泛听相结合:利用英语广播,英文电视节目,英文电影! 五. 口语教学

听力与口语相结合。实现输入与输出的结合。第二页增加示范对话,要求学生模仿输出或分角色扮演。

教学建议:1.鼓励学生大胆交流,不怕犯错。 2.坚持准确性和流利性。 示范对话的教学步骤:

(1) 导入对话语境,处理造成严重理解障碍的生词。

(2) 设计练习,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必要时对重难句进行点拨 (3) 让学生听录音并跟读,模仿语音语调 (4) 分组朗读对话

(5) 角色扮演,鼓励学生运用恰当身体语言,并拓展语言表达 (6) 可要求程度好的学生编写新对话! 六. 阅读教学

三大环节:读前:活动设计的目的是激活知识,产生阅读期待或者处理生词,服务阅读;读中:目的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技能:获取主旨,猜测生词,分析推理,总结归纳,信息转换,语篇分析;读后:拓展性语言训练和运用,包括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角色扮演、复述课文、读写结合等

教学理念:1.不仅是语言知识的学习,更要传授阅读技能。2.重视阅读与写作结合。通过语篇结构分析和信息处理来展示信息或思想的表现手法,利用阅读提高写作。 3.补充泛读材料 七. 关于写作教学

也分写前,写中,写后。大多为模仿性写作。要注意过渡,从词到句,从句到篇。重视基础性写作!带着欣赏的眼光评价学生。不应只关注是否有语法错误,要发现学生的真情流露!

第20篇:《鸟的天堂》“读写结合板块”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读写结合板块”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3课 古冶区范各庄小学

王国富

【内容解析】

1、“读到‘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一段描写,眼前仿佛出现了榕树周围千鸟竟飞、百鸟齐鸣的景象„„”本文对大榕树晨间动态的描写,被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板块用为个例,旨在揭示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的阅读方法。但“边读边想象,就能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这种阅读习惯或能力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有语言的积淀和语感的培养,如能在教学中结合生活经验,搜寻身边和文中相似的景象,由已知想象未知,接近文字中的画面,则想象的难度降低,极容易使学生入情入境。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浏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写之前要想一想主要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大体按怎样的顺序写。希望通过你的习作,读者能够想象出画面,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这是本组的习作要求。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旅游景点常常时过境迁,而身边的景物特点又熟视无睹。如能将身边熟悉的景物与课文的精彩片断互相映照,课文的想象理解和习作的特点表现可相互促进。

3、早晨榕树间百鸟争鸣,万鸟齐飞的景象,是鸟的天堂中奇特之处,亦是教学的重点。反复诵读加以多媒体辅助似乎可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但是这种想象不是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如再条分缕析,将如何写形态写动态一一厘清,学生肯定索然无味。其实,用心发现,每所学校或社区里最常见的花坛,其间蝴蝶翻飞,蜜蜂留连的景象,虽没有晨间榕树之壮观,但也景象仿佛。足可引导学生由小见大由此及彼,还能感受身边景象之特点。 【目标定位】

结合身边熟悉的景物特点,和原文语言进行比较斟酌,进而选择调整词句,浮现仿写景物特点。再由此及彼,情感迁移,朗读原文想象画面。使读和写双向促进。 【活动设计】

1、默读课文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的段落,(10——14),说说自己最喜欢晨光里“鸟的天堂”的哪些景象?通过阅读汇报,充分激发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为后面的理解和仿写奠定基础。

2、寻找身边熟悉的相似的景象进行仿写

教师引导:当我们随着巴金老爷爷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的时候,我们的耳朵和眼睛都有些应接不暇了。我们都想到鸟的天堂去领略享受一番。其实,在我们的周围,这种享受也能找得到,如果你用心想一想,也许在我们每天生活的学校就能寻得见。”(学生开始可能有些迷惑不解,毕竟校园面积有限,更别提如此之茂盛的大树了。)假如我们将花坛里的花丛看作那独木成林的榕树,相信你也能听到美妙的声音,看到热闹的景象了。

(此言一出,学生肯定似有所悟)

“是的,花丛里有采蜜的蜜蜂,有五颜六色的蝴蝶啊!” “那我们就再读一读课文的这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想,如果我们准备写花坛里蜜蜂忙碌,蝴蝶翻飞的情景,有哪些词句能为我所用,哪些词句需要做些调整呢?”

再次细读,学生就会发现,只要将文中的鸟儿换成蜜蜂和蝴蝶,稍加改动个别词语,花坛里的景象就如同榕树上的景象了。词句选择的过程就是景象再现的过程。

如有学生这样仿写:

操场南侧还有几个鲜花盛开的大花坛。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蜜蜂的“嗡嗡”声,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蜜蜂飞了起来。接着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没想到花朵上还伏着许多只蝴蝶,随着我们的掌声,树上就变得热闹起来了,到处能听见蜜蜂的声音,到处能看到蝴蝶的影子。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躲到花丛里,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五颜六色的蝴蝶飞了起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回了花丛间,竟在花朵上翩翩起舞,那舞姿真好看。

3、回顾原文,促进理解及想象。

教师引导:身边的小花坛里的景象经过如此描写也变得异常热闹起来,独木成林的大榕树,不知有多少只鸟在那里安然入梦,和蜜蜂的嗡嗡,蝴蝶的翻飞比起来,不知要壮观多少倍,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再现出来当时的热闹景象吗?(此时的朗读由于有前面对文字斟酌的基础,使学生找寻到似曾相识的感觉,“边读边想象”的阅读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学习。)

4、利用教材,再度仿写

以上仅是利用教材所进行的片断仿写,其实,教材里读写结合的点很多,还具有连续性。完成了本次读写结合之后,则可以结合前一篇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学习对周围景观描写的顺序安排,该文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接着,运用数字比较的方式有力地说明了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的事实。然后,课文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如果把美丽确定为学校的特点之一,只要将学校位置先行交代,再和周围学校比较大小,然后将仿写片断作为重点“嵌入”习作之中,就可以较好地完成对学校景色描写的习作任务了。

另外,读写结合还要有整体眼光,注意连续性。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又是“山水篇”,习作任务之一就是写校园的景物。便可以承接本次习作,结合《七月的天山》里描写雪峰融化的雪水仿写喷泉;仿原始森林里塔松仿写校园的老树。再对原来的习作修改完善,连续性会促进读写结合的双向促进,久之还会形成学生的自觉意识。

板块教学设计
《板块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