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学科教学设计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09 06:05:25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学科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模 板

此模板适合当前班级集体授课形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但要考虑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更要注重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体现,使他们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

基于“教”的课堂教学设计表由4张基本表格组成(见5~8页),在填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章节名称

按照教科书上的章、节(或课)的顺序和名称填写。

在一般情况下,是以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如果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在实际教学时需要两堂以上的课(我们把它称为学时)才能完成,那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既可以统一设计、分段教学;也可以按学时分别设计、各成体系。 如《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原子,统一设计时章节名称可填写为:§2.2 原子;分别设计时则为:§2.2 原子(第一学时)和§2.2 原子(第二学时)两个设计表。 2.计划学时

按照设计的授课实际需要填写。如上述统一设计,需要两堂课来完成“原子”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计划学时”栏中应填写“2”;若按照第二种分学时的设计方案,则在对应的“计划学时”栏中填写“1”。 3.教学目标

1 应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般教学目标的编写包括了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3方面的内容。尤其是情感目标,应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因势利导、自然贴切。若本节课(尤其是理科的一些章节)和思想、情感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则不必挖空心思搞形式主义。

教学目标的叙述应简洁、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它和表下方的各知识点学习目标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又不是所有学习目标的简单相加。

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涉及的范围要和上面“章节名称”栏中所确定的范围相符合。如果是一节(课)的统一设计,教学目标也应是整节(课)的;若是按学时分别设计的,则教学目标应是对应该学时教学内容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该节(课)的全部。 4.学习目标描述

学习目标描述的内容分3个部分:

(1)知识点编号

指该知识点的代号,它在本课程中具有惟一性。知识点编号由两部分组成:前边为章、节(或课)的代号,后边为该知识点在本节(课)中的顺序号,中间用短横线相连。如: 2.6—1 代表第二章第六节的第一个知识点; 3.2—3 代表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三个知识点; 2 8—4 代表第28课的第四个知识点;

2 1.3.4—2 代表第一编第三章第四节的第二个知识点。 (2)学习目标

指每个知识点所具有的学习目标层次。 (3)具体描述语句

指对学习目标各个层次的具体描述。 在课堂教学的条件下,教学对象特指授课班级的学生,在目标描述中可以省略而不致引起误解;教学条件一般都在教室、实验室等教学场所进行,如非必要也可以省略;评价标准除了特指以外,都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本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层次为依据,因此也不必再重复说明。对于学习目标的具体描述,只要用动宾短语来说明与学习目标相对应的学习行为就可以了。如: 知道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基本作用。 能画出常见电路元件的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 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了解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5.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构成本课程的知识能力体系中最重要和最本质的学习内容。

教学难点主要指由于知识的深度和知识的模糊性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在填写此栏时,除应简明地说明重点、难点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突出和强化教学重点、突破和化解教学难点。在填写“解决措施”栏时,应把考虑的具体内容简要地进行说明。 6.教学媒体的选择

3 (1)知识点编号

同前。 (2)学习目标

同前。

(3)媒体类型

指选用的教学媒体的物理形态。一般常用的有:图表、照片、标本、模型、幻灯、投影、电影、录音(CD)、录像(VCD)、课件(视频、音频、动画)、网络等。除此之外还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如演示、示范、实验、上网等。

(4)媒体内容要点

指选用的教学媒体的主要内容,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一般情况下,媒体的名称(题目)大多可以反映它的内容要点。

(5)教学作用

指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它已在表中列出,选用时,只要把相应的代号A、B、„„等填入栏内即可。

(6)使用方式

指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它也在表中列出,只要把相应的代号A、B、„„等填入栏内即可。

(7)所得结论

指媒体使用后预期的结果。如阿基米德实验预期的结果是学生将认识到: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系。

(8)占用时间

指媒体使用过程需要的时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估计到实际教学过程进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计划好媒体使用的时间。这样有利于教学进度及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合理掌握。 (9)媒体来源

包括自制、购入、库存、××资源库、网上下载等。

7.板书设计

4 板书是指教师讲课时在黑板(白板)上所写的文字、公式符号和所画的图表等内容。它是整个教学思路和内容的浓缩,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

板书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从表面上要求做到美观、整齐,充分合理地利用板面,更重要的在于板书可以使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按一定的形式有条理地呈现在黑板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要求板书设计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完整,系统性、逻辑性强,符合视觉心理,便于学生的学习。 板书设计一栏,整体可做为一幅板面,也可分为4幅板面,或者作为8幅投影片(只限板书内容)使用。如果需要在板面上书写的内容较多,可以只用符号“×××”代替板书内容即可,不必把字符一一写出。

我们通常所用的板书,多为逻辑式的:

一、× × × × × × × 1.× × × × × (1)× × × ×

(2)× × × × × × ×

其实,板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果精心设计,学生得到的将不仅仅是学习的内容,而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和审美情趣的陶冶。 8.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

5 这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前面所进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工作,都将在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中得到体现。 为了便于教学和交流,我们规定在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中统一使用下列图形符号:

内填写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内容; 内填写媒体的类型和媒体的内容要点;

内填写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内容; 内填写教师进行逻辑判断的内容; 为课堂教学过程开始和结束的符号。

9.形成性练习

它是按照教学目标编制的一组练习题,用以考核学生对本节课(或本知识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形成性练习题的编制,应按如下要求进行:

(1)将每个知识点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练习题与之对应; (2)将每个知识点上每个层次的学习目标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练习题与之对应;

(3)将所有的练习题由简单到复杂顺序排列;

(4)在满足上述3项要求的前提下,练习题要尽量精简,要求做到题量少但满足检测的需要。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深入钻研、精心设计。

6 10.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对每节课(或知识单元)教学情况的评价,在本栏中应填写以下内容:

(1)形成性练习题的检测结果; (2)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信息; (3)批改作业中发现的问题;

(4)遇到有测验和考试时,记录其评价结果。

本栏目应在课后及时填写。对上述反馈信息中发现的问题,应在后续教学中及时解决,以保证教学效果最优化。

7

推荐第2篇: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图形的旋转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图形的旋转作为四年级的学生来学习,有相当困难,学生虽与较为抽象的知识感觉不好理解,故而,本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会克服这些不足。

教学内容分析:教材设计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材设计上遵循了适合与学生学习的规律,但教师要依据学生特点进行有效的加工和处理,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有效突破教材重难点,多媒体的使用在本节课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方向、点、角度),并能利用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过程与方法:

在经历简单的电脑操作、探究、观察结果的过程中,学习图形旋转的数学知识,并能应用于生活实际。

情感与态度:

感悟数学的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知道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旋转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的

师:你们喜欢看少儿节目吗?生:喜欢。 师:你们看过大风车节目吗?喜欢吗? 生:看过。生:喜欢。

师:那我们再来看一看,好吗?(播放大风车课件)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很多大风车在转。

师:看到这些大风车你能用数学的眼光提出问题吗? 预设: 生:一共有多少个大风车。 它是怎么得到的?

它是由那个基本图形得到的? 师:这些图形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 生:都是旋转得到的

师: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图形的旋转。(板书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师:(课件出示风车图)结合刚才同学提出的问题来观察,这个图形是怎样得到的?

生:它是由一个半圆形旋转得到的。 师:你来指一下。生:到前边来指。

师:为了方便我们观察我把它分成A、B、C、D四个部分。 (课件演示:在图案中分割出4个相同的图形,分别标记A、B、C、D) 2.图形B可以看做图形A如何变换得到的?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打开我的文档下的图形旋转资料库,观察风车的动画演示。小组讨论一下。(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

师:图形B可以看做图形A如何变换得到的? 生:图形A旋转得到图B。(师根据回答来演示) 师:如何旋转的?

生:图形A绕中间那个点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B。 师:谁能用字母给这个点起个名字? 生:点O 师:这个点我们通常用O来表示。(点O点) 师:图形A旋转成图形B围绕的这个点O应该叫图形的什么? 生:旋转点。

师:好我们就叫它旋转点。(板:旋转点) 师:什么方向旋转的? 生:顺时针方向旋转的。 教师:什么叫顺时针方向? 生:钟表旋转的方向。 师:(课件演示顺时针方向。) 教师:手指电脑屏幕我们一起比划一下什么是顺时针方向。 教师:那这是什么方向?(师比划逆时针方向) 生:是逆时针方向。 生:动手比划。

师:图形旋转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概括起来应该叫什么? 生:图形旋转的方向。(板:旋转方向) 师:对,我们就给它叫做旋转的方向。 师:旋转了多少呢? 生:旋转了90度。

师:那怎么来看旋转了90度?

生:以旋转点引出的一条边为标准进行观察。(学生到前操作,或切到学生的电脑) 师:旋转了多少度,应该叫做图形旋转的? 生:角度。(板:旋转角度) 提炼三要素。 师:刚才我们说图形的旋转和旋转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有关。这三个就是图形旋转的三要素。在叙述一个图形旋转的过程中这三点缺一不可。

师:围绕这三要素谁再来说一下图形B是图形A如何变换得到的? 生:图形B可以看作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的。 师:一起说一遍,图形B起。

师:图形C、图形D是怎样变换得到的? 师:和你你旁边的同学交流一下。 生:交流。

师:图形C可以看作图形B如何变换得到?

生汇报:图形C可以看作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 师:有其他意见吗?

生:图形C可以看作图形B绕点O逆时针方向旋转270°得到的。(师演示逆时针课件)

师:270度是怎样得到的? 生:解释。 师:图形D怎样变换得到的?

生:图形D可以看作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图形D可以看作图形A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的。 生:„„

师:图形B怎样变换得到图形D?(教师指图形B。) 生:两种说法。 课堂小结:

师:通过刚才我们共同研究,我们了解了图形的旋转和什么有关? 生:旋转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师:课前你提的数学问题得到解答了吗?对于这部分知识还有没有问题?

生:没有。

师:那下面我们进行自主闯关。

(三)自主实践、深化体验 1.自主闯关 师:请同学打开图形旋转资料库中的自主闯关,你都看到了什么?独立做,遇到困难的可以寻求小组同学和老师的帮助。预备——开始。生:独立做

2.小小设计师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和信心挑战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你能在电脑中设计下列美丽的图案吗?(课件演示雪花图的旋转过程)最后就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简单图形,运用旋转这支画笔,设计出一个个美丽的图案,把我们的生活装饰得更加多姿多彩,好吗?

独立做

(四)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师:你都做对了吗?这节课学的快乐吗?为什么? 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了图形的旋转,了解了很多复杂的美丽的图形是通过一个简单的图形旋转而来的,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多观察、多练习,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们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处处都有美。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小黑板 多媒体课件 自我问答:

怎样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答: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半圆旋转的全过程,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表象,学生通过观察课件的动态演示,在观察中动脑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形成正确表象,便于学生比较、归纳出结论。以“静”为“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推荐第3篇: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数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与温度计的对比,认识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会求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能利用 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合理利用新旧知识的迁移,借助形(数轴)来理解数,经历从实际(温度计)中抽出数学模型(数轴),从数形结合两个侧面理解问题,并有选择处理数学信息,作出大胆猜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体现数学充满着探索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兴趣;能够在师评、生评、自评的影响下,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 :会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难点: 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师:大家学过数轴吗?

若有学生产生疑问,则出示小黑板题目: 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

0、

2、、1.5 (在数轴上标出0、

1、

2、3)

2、师:学上节课的时候,“数不够用了”,就出现了谁?

若生只答负数,后面教学“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时则通过有理数的“正数、0、负数”分类来帮助学生理解。

若生答有理数,则引导回忆有理数的“整数、分数”分类,再举相应的数例,后面将这些数在数轴上表示,以帮助学生理解。

评价学生表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入下一环节。

二、新授:

1、学画数轴。

让学生举生活中负数的例子。

出示温度计的局部放大图(小黑板),让生读出其读数。

(温度计的读数绝对值不宜过大,便于作图时确定单位长度,本课中的数轴尽量使单位长度确定为1。)

师:想不想将它们也在数轴上表示呢?

师示范画数轴。

板书时,隐含强调数轴的三要素,在标注负数时,方法有二:一是与温度计比较;二是观察距离原点正(反)方向几个单位长度。 强调:负数从0向左写起。

2、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师:请将小黑板上的温度计读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教师口述例1。

师:将有理数分类时的例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师:是不是每一个有理数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板书“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出示例2,指名板演。

3、相反数。

师:观察–2和2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考虑:①数的表现形式;②数轴上的位置。 师小结,给出“相反数”的概念,强调“互为相反数”。 ..师:再举几组例子。

师生找朋友:师口述一数,生答其相反数。 师:相反数还有什么特点?再议一议。

师:有人不愿意了,“你们都有朋友,我好孤单!”是谁孤单?(师可提示谁不说正负) 特别地:0的相反数就为0吧。

4、通过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由生活中温度由–5℃、

–2℃、0℃、2℃的变化,结合小黑板温度计图,引导学生。

师:数轴上越往哪边数值越大?(侧放小黑板,温度计真像数轴)越往哪边数值越小? 师:试从数轴上指出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思考:正数与0、负数与0、正数与负数的大小关系。

出示例3,指名板演,讲评。

补充:﹣5( )

﹣3

三、练习:

教科书第39页“随堂练习”内容。引导,讲评。、

四、课堂总结,评价。师生总结本课内容。

师:你感到自己今天的表现怎样?

五、作业。

推荐第4篇:高中英语学科教学设计

2014高中英语学科教学设计

我的教学设计

荐小学英语教学案例 What colour is it (3000字) 荐荐小学英全语英

英说

教课

稿

(800

)

荐英语教师全英文说课稿(精华版) (精选) 荐英语教案

推荐第5篇: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语文学科

2014年12月8日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2014年12月8日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8课

二、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散文,文章从居里夫人的“美丽”下笔,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这一问题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赞美她对科学、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更赞美了她的人格与精神。教学中除了重点的字词以外,更要让学生明白“美丽”的深层含义。

设计理念:

以文本语言为依托,以自读自悟为基础,小组合作交流为窗口,积极搭建“对话”平台,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多角度、多层次感悟居里夫人的“多维美丽”,同享对话情趣和阅读乐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材分析:

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梁衡的同名散文(发表于《英才》1994年第4期)的节选。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篇课文没有泛泛介绍居里夫人的科学成就,而是选取了最典型的几个事例,将作者对科学家生命的理解融合在一起,因而,本课的重点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二是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一定的自学能力,虽然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比较多,但是相信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结合收集的有关居里夫人的事迹是能够理解的。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理解编者的意图,要让学生充分感受科学精神的含义。

三、教学目标

1.学会\"埃、伦\"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四、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五、教学难点:

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六、教学准备:

1.教师认真阅读梁衡的原作《跨越百年的美丽》《悼念玛丽·居里》等相关书籍,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本课生字、

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居里夫人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质疑\"美丽\"(5分钟

)

1.板书\"美丽\",请同学们谈谈对美丽的理解。

2.板书\"跨越百年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问题预设: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寻求答案。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美丽\"入手,引导学生质疑,课伊始,疑已设,引导学生有主旨地进入整篇课文的学习。

二、初识\"美丽\"(5分钟

)

1.自由练习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2、交流资料,认识居里夫人

(1)学生交流搜集的居里夫人的资料。

(2)教师对居里夫人进行简单介绍和补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搜集与处理信息,抓住关键信息进行交流,对居里夫人有大致了解即可)

3.在大家的交流中,我们已对居里夫人有了初步了解,这样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课文的描述中,又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让我们沿着\"美丽\"去认识居里夫人,了解居里夫人。自由读课文第一段,她的美丽首先表现在哪里?

找到描写外貌的语句,体会外表美: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的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她“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

“而她那美丽而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

引导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朗读,重点抓住\"定格\"品析: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定格\"这个词语,\"定格\"是什么意思?

“定格”就是一个活的画面,一个动的画面骤然停止,成为一个静止的画面。这句话中是指什么成为一个静止的画面?(引导学生抓住\"定格\"回顾全段,把握本段的主旨。)

(设计意图:课文的学习最重要的是抓住要点进行赏析,对于居里夫人的外貌美,学生一读就懂,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看到作者的高超写法--\"定格\"一词统领了整段话,既强调了其外貌的美丽,也在含蓄指出这项发现的伟大之举!)

过渡:居里夫人的外貌的确很美,但是,就像泰戈尔说的那样:\"你可以以外表之美来评论一朵花,一只蝴蝶,但你不能这样评论一个人\"。美丽的外表无法延续百年,文中所表达的是听任历史风雨如何洗涤却并不减损的美丽,这跨越百年的\"美丽\"绝非一般意义上的美丽,让我们静心读书,去感受那份永恒的美丽。

三、解读\"美丽\":(20分钟

)

(一)发现\"美丽\":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

3、4段,在这些段落的描写中你发现了哪些语句能再现居里夫人的\"美丽\"?(学生阅读圈划、批注)

(二)解读\"美丽\":

1、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感受较深的语句,在字里行间去寻找一份持久的\"美丽\"!

2、交流汇报:(抓住重点品析,渗透学法)

(1)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2)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3)\"……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

(4)\"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

认真阅读这些话,你认为最能打动人心的是哪一个词或哪句话?(这里不要求有固定答案,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借助一个关键词走进人物内心,感受居里夫人勇于探索,忘我献身的执著。)

四、升华\"美丽\":(5分钟

)

过渡:刚才,大家抓住关键语句认真品析,让我们看到了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份对于科学的执著追求,是一种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请大家再认真阅读

5、6段,相信我们会对居里夫人的美丽有更深的认识!

(一)自由阅读

5、6两段,抓住文中的数字谈谈感受。

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两次诺贝尔奖--67岁离开人世,6岁女儿的玩具

看着这些数据,你最想说什么?

A、居里夫人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这里要注意联系上文\"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一起感受居里夫人的贡献之大!

B、居里夫人淡泊名利

抓住\"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 来初步体会,尤其要联系全文最后一段:\"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二)补充资料,升华\"美丽\":

居里夫人在《我的信念》一文中这样告诉大家--

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所以后来我要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渲染。

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这样告诉大家--

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此时,我们发现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在于那美丽的容颜,那执著的追求,那勇于献身科学的精神,她的美丽还在于。

(设计意图:抓住居里夫人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对待名利的态度的明显对比,让学生感受这种在名利面前的淡泊同样也是一种美丽。)

五、定义\"美丽\"(5分钟

)

1.回读全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百年是虚指:意即\"永恒\",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

2.如果现在请你给\"美丽\"下个定义,你会怎样写呢?示例:

美不在外表,而在内心!

对于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是永久的美丽!

美丽是邓稼先用一生的精力研究出来的航天之路。

(学生写,教师巡视)

美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美好的品德,执著的追求,淡泊名利,服务社会,只有这种美才可以跨越时间,成为永恒,才能成就一份跨越百年的美丽 (出示课题)。 板书设计:

跨越百年的美丽

作学术报告:美丽的形象 伟大的成就

跨越百年的美丽 :探索发现镭——艰苦的研究

面对名利:淡泊名利 忘我精神

教学反思:

推荐第6篇:地理学科教学设计

地理学科教学设计模板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重 点 教学方式 教 具

难 点 教学过程 教学 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板书 标题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注明:必修

1、

2、3/选修旅游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 2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 4所属的章节: 5学时数: 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着重说明个人对教材的认识、理解及分析)

2、内容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本班学生水平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简要说明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

3、学情分析:(简要分析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能力水平、对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等)

4、设计思路:(说明案例设计者是如何根据本教学主题及其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指导思想,设计教学方法的)

三、教学过程描述

(采用下述的表格式描述,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描述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尽量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述清楚)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及设计意图

… ……

四、教学反思 注意事项:

1、反思不仅要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成功之处,也要注意指出本次教学活动激发的值得研究的课程问题、具启发意义的事件或教学实际实施过程中的缺陷。并就这些问题做出自己的思考,重在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

2、反思要突出重点,不一定面面俱到,建议采用小标题的方式提点反思的几个方面,不宜

一、教材分析: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材中缺少“什么是水资源”的介绍,在本节课开始,教师通过讲授法给学生补充相关的知识,作为铺垫。

2、读图指导法和合作探究法:根据课表要求,在学习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时,着重采用读图指导法和合作探究法两种方法。学生通过分析教师给出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的资料,经过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总结时空分布特征。

3、讨论法:在引导学生分析怎样节约用水时,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相互分享节水妙招。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

第二环节:展示学习目标。

第三环节:认识水资源——水资源短缺原因之一。

第三环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征及解决措施——水资源短缺原因之二。 第四环节:水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解决措施——水资源短缺原因之三 第五环节:水的污染、浪费——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之四 第六环节:收获知多少——课堂总结。 第七环节:男女生PK——当堂达标 第八环节:为水龙头写一条节水标语。 第九环节:下课

推荐第7篇:学科教学设计(材料)

1、教学设计: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系统理论、传播理念、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2、教学设计的特征:系统性、理论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3、体育教学设计:以体育专业理论以及学习理论、传播理论、教学媒体理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体育教学问题、确定体育教学目标、设计解决体育教学问题的策略、试行方案、评价结果和修订方案的系统化计划过程。

4、体育教学设计特征:(1)系统规划过程;(2)最优化过程;(3)具有创新性的活动;(4)具有可操作性、可评价性的优点。

5、学期教学计划设计步骤 (1)确定学期教学目标

针对学年教学目标与要求,结合学期季节特点、学生特点、学校场地器材条件与学校传统项目等具体情况,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分别确定学期教学目标。

(2)明确学期教学内容的时数与上课次数的关系

若一节课是两个主要教材内容,那么上课次数为教学时数的2倍;若一节课是单个教材内容,那么上课次数与教学时数等同。如跳远教材共有6学时,若是双教材课型,那么跳远要上12次课;如果是单教材课型,那么跳远要上6次课。一般来说,高中选项课是单教材课型,小学是双教材课型,初中多为双教材课型。 (4)排列学期教学内容并填入表中

根据排列原则,先排重点项目、考核项目,后排其它项目。教学内容排列方法有三类:连续排列法;间隔排列法;混合排列法。难度较大的、技术比较复杂的、季节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可采用连续排列,如挺身式跳远、游泳等;比较简单的、技术性不强的、体能消耗较大的教学内容可采用间隔排列,如广播体操、长跑等;而学时较多的教学内容可采用混合排列。 (5)确定学期考核项目、内容、标准与要求

学期考核项目为重点教学内容,一般以2-3个考核项目为宜。 (6)具体操作:把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课安排在学期计划中。(以18周为例,每周2节体育课)

6.单元教学计划

(1)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针对学期教学目标与要求,结合运动项目特点、学生特点等,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分别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2)明确单元教学的重难点

单元教学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结构,如跳高单元可以分为助跑、起跳、腾空、过杆、落地五个环节,前后环节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在整个环节中还有一个关键环节,即教学重点,如助跑与起跳相结合就是跳高单元教学的重点。

(3)安排单元教学中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教学重难点、学生学练步骤等

按单元教学的内部结构、目标、重难点、学生特点与学校具体情况等,合理安排单元教学中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教学重难点、学生学练步骤等。 (4)明确考试或考查内容、标准和要求

根据学年、学期教学计划的要求,确定单元教学考核或考查项目与要求。 (6)单元教学计划具体操作:

单元教学内容:挺身式跳远(共6学时)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男生 安排出6学时教学目标、重难点、学生学练方式与步骤

7、体育教学设计与备课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在学习任务分析与教材分析;学习者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与教法、教具和组织策略的考虑 ;在学习背景分析方面;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是综合设计、通盘考虑的,是高度一致的,从而使教学质量建立在相对稳定的可靠的基础之上。 区别:

(1)教学设计是一个大概念,备课是一个小概念。

(2)教学设计涉及的内容包含备课,但是还包含单元教学设计、模块教学设计、学期教学设计、学年教学设计等。

8、美国政治家罗德拉斯韦尔的5W (1)Who——谁——体育教师

(2)Says what——说什么——体育教学内容

(3)In which channal——通过什么渠道——体育教学媒体 (4)To whom——对谁——体育教学对象

(5)With what effect——产生什么效果——体育教学评价

9、学习理论(判断) (1)行为主义学习原理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说(刺激与反应学说,提出了强化是刺激关键的变量,条件反射的建立不断强化刺激的结果)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条件(反射形成后的暂时联系发生在大脑皮层的有关中枢)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苛勒的顿悟学习理论:猴子实验

心理学家托尔曼认为:动物与人类学习一样,在大脑中也有认知地图。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①人类运动行为学习过程中,第二信号系统起到重要的作用

② 观察学习是人类的特有现象,也是体育教学班级授课制的特质 ③无需强化的人类观察学习

④认知复述与强化练习相结合效果最好

⑤人类控制运动行为的区域特别发达:人类大脑皮层联络区的范围特别大,几乎占整个大脑的3/4,感觉和运动皮层只占整个皮层1/4,黑猩猩与人类较为接近,大鼠的皮层联络区就很小了,只有1/10左右。

⑥人类运动学习中,情感起到重要的作用

⑦人类的思维与意志可以克服困难而得到继续学习机会

10、教学理论:

古今中外的教学理论为体育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从而也形了形形色色的不同设计思路。

(1)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2)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

(3)奥苏波尔的先行组织者程序教学 (4)加涅的信息理论

(5)赞可夫的最好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最大发展理论 (6)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等

11、体育教学设计的学情分析

(一)不同年龄学生的生理特点 1.身体形态发育的年龄差异 2.身体机能方面的差异

(二)身体素质在不同年龄学生发展中的差异 1.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2.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年龄差异

(三)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 1.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注意的特点 2.不同年龄特征思维发展特点 3.不同年龄特征学生意志力特点

(四)不同性别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方面的差异性

(五)学前运动技术基础:有无运动内容相关经历、单元教学课次

(六)班级课堂教学氛围

12、教学目标:所谓教学目标就是指通过教学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发生的预期的变化。

教学目标的特点:预期性 ;系统性;层次性 ;可行性;灵活性

1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目标分类 (1)教学目标分类

结果性目标

体验性/表现性目标 (2)三维目标的内涵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4、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编写存在的问题(判断)

(1)课堂教学目标出现形式主义、自由主义倾向;

(2)很多课堂教学目标相互雷同、大同小异,去掉运动项目之后则可相互替代;

(3)有的教学目标说些大道理,根本看不出课堂教学所想要的结果

(4)目标表述语的主语混乱

(5) 目标的表述不够具体明确,表现在行为动词的运用不够准确和没有具体的表现程度上。

(6)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目标的表述不少是“正确的废话”,似有实无,无法监测评估。

15、自主学习

1、定义

横向: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主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学生能够对学习结果作出自我判断和评价,那么他的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

纵向: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

2、特征

能动性;独立性;相对性;有效性

3、必要条件

①必须以一定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即“能学”; ②必须以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为前提,即“想学”; ③必须以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做保障,即“会学”; ④必须以学生的意志控制为条件,即能“坚持学”; ⑤必须有社会性物质条件作支持,即“可以学”

4、促进自主学习的程序 (1)动机驱动 (2)前期准备 (3)目标设置 (4)实施自主 (5)自我监控 (6)目标验证 (7)反馈指导

16、合作学习

1、定义

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2、要素

积极互赖 ;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 ;个人责任 ;社会技能 ;小组加工 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1)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

(2)小组游戏竞赛法

(3)切块拼接法

(4)共学式

(5)小组调查法

4、合作学习的共同特征

小组目标;个人责任;成功的均等机会;小组竞争;任务专门化;适应个人需要。

5、合作学习的实施流程

教学目标呈现——集体讲授(课堂教学)——小组合 作活动——测验——评价和奖励

17、

(一)学习环境的含义

(1)学习环境是为促进学习者发展,特别是高阶能力发展而创设的学习空间,包括物质空间、活动空间和心理空间。

(2)学习环境是各种支持性力量的结合,这些力量可能来自于各种资源、工具、教师的支持、心理环境等要素。但是各种要素的自然堆砌不可能自然构成整体的、积极的支持性力量,它们需要设计。

(3)学习环境所支持的学习,通常是以学习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它对学习者、教师、学习内容的呈现、学习活动方式、效果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建构主义倾向的改变。

因此,可以认为,学习环境是促进学习者发展的各种支持性条件的统合

(二)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

1、四要素观:情境、资源、工具和支架。

2、五要素观:信息库、符号簿、建构工具、任务呈现情境和任务管理者。

3、六要素观:问题/项目空间、相关案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学习共同体和社会性支持等六个要素构成。

4、认知学徒:内容、方法、序列和社会性。

5、学习生态观:外部社会文化环境层、学习社群、信息资源、技术、学习活动。

6、“7+2”要素观:活动、情境、资源、工具、支架、学习共同体和评价七大要素

(三)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基础

1、情境认知理论

2、活动理论

3、分布式认知理论 三种理论的共性:

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调,有共同的社会—文化心理学源流 ②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学习者高阶能力发展; ③注重学习者的活动,重视活动的过程; ④重视学习共同体,强调知识的社会性建构; ⑤强调各种制品,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 ⑥是建构主义倾向的学习环境设计假设。

推荐第8篇: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未来出版社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谁把距离拉近了传媒拉近了时空

所在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传媒拉近了时空》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谁把距离拉近了的一课。我所带的五年级共有学生22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10人,均身体健康,活泼开朗,好奇心比较强,课堂发言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

教学内容分析:

《传媒拉近了时空》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谁把距离拉近了的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大众传媒,以及大众媒体的种类。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大众传媒,以及大众媒体的种类;了解传媒对个人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意义,要学会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各种媒体,学会从电视、书籍、杂志、网络等媒体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知道通过大众媒体这个小窗口,可以了解神奇多彩的大千世界。 教学过程 :

(一)课前准备,阶梯攻关

师:小小窗口感知大千世界,了解传媒,感受精彩,今天老师将同学们一起聊一聊有关大众传媒的话题。教师出示课前阶梯攻关目标:

1、什么是大众传媒?

2、生活中有那些我们熟悉的媒体?(要求各学习小组根据自己组的调查结果写出所知道传媒的种类,越多越好)

学习小组根据预习情况选择不同难度进行知识攻关。

(二)组内合作,回忆经验

1、师:下面进入生活测试目标,生活测试目标主要是要考察同学们的观察力,以及生活实践能力,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没有固定答案,但是要求同学们回答过程中,必须要联系自已的生活实践做答,下面每个学习小组有20秒钟时间选择决定自己的测题选项。

2、学生选择不同生活测试题,小组合作,回忆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三)广谈体验,争论疑义

教师从三个不同角度让学生了解媒体的传播,以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1、播放网络流行歌曲《老鼠爱大米》,师提出问题:请问这段音乐你最早是在什么地方听到的?你能说出这首歌最初是通过哪种传媒来进行推广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教师小结)

2、教师提出有关广告、电视、网络等媒体的问题,学习小组合作解答。

3、学生总结媒体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课内调查,归纳整理

1、师:现在无论广播电视,还是书刊网络,各种媒体都和我们的生活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多姿多彩的媒体世界中,哪些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受到大家欢迎呢?让我们做个课堂小调查吧。

2、学习小组调查同学们喜欢的电视广播节目类型、报刊书籍类型,有学习小组组长负责填表

3、学生自由总结自己喜欢此类型媒体的原因。

(五)交流生活,解决问题

1、师:随着大众媒体的普及,看电视、报纸、听广播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我们是怎样利用身边的媒体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生活聊天室,一起聊聊吧!

2、出示问题:昨天,社会老师给我们讲了航天英雄杨立伟叔叔与神舟五号的故事,我们特别感兴趣,想了解更多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可又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找到这些资料,同学们,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3、学生小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解决方案。

4、师生对话,教师引导学生

(六)提出目标,评价自我

1、教师布置新任务,出示问题:

问题一:我家终于要买电脑了,可是爸爸妈妈却不知道哪种品牌最好,同学们知道吗?你们是从哪里了解到的呢?

问题二:最近我们要到郊外去野餐,可是总担心天气不好,如果万一下雨了,那多扫兴呀,这可怎么办呀?

2、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回答。

3、小组对课堂学习进行自我评价。

4、教师总结。

推荐第9篇: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资料

2007年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培训

思想政治

教学设计参考

2007年7月

1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参考是为2007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培训和新课程实验提供的资源,为便于广大教师使用,说明如下:

1.本教学设计参考的内容范围,包括高一年级开设的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和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两个模块的其中部分教学内容。

2.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按照单元、课、框的结构进行分析,并且对每一框题的教学内容按照“基础类”和“拓展类”两种方案进行设计,以供老师们依据教学实际选用。

3.本教学设计重在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教学思路的介绍,课堂教学具体的教案老师们还应结合自己的实际重新设计。

4.思想政治必修1和必修2的其他各课教学设计将发布在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研修网上。

思想政治必修1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方案一/方案二) 第二框 信用工具和外汇(方案一/方案二)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第一框 影响价格的因素(方案一/方案二) 第二框 价格变动的影响(方案一/方案二) 第一单元

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

第二单元 生产、经营和投资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第一框 公司的经营(方案一/方案二) 第二框 新时代的劳动者(方案一/方案二) 第二单元

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

思想政治必修2 《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三框 崇尚民主与法制(方案一/方案二)

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第二框 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方案一/方案二)

思想政治必修1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一、单元内容分析

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的范围

本单元教学内容由三课书和一个综合探究构成。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主要内容有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和货币的职能,介绍常用的信用工具以及外汇和汇率的知识。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主要内容有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以及商品价格变化的意义,即商品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主要内容有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不同消费心理对消费的影响、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本单元综合探究的课题是正确对待金钱,探究什么是金钱,金钱有什么用,如何获得金钱,金钱如何使用等问题,在探究过程中逐步认同正确的金钱观。 2.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经济生活》这门课程是以生产为主线,按照为什么生产、谁来生产、为谁生产、怎样生产的逻辑顺序建构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是本课程设计的突出特点。那么,最贴近学生的经济现象又是什么呢?当然是消费,一个高中生可能没有多少参加其他经济活动的经历,但肯定经常接触消费,“消费者”是学生在经济生活中获得的第一个身份。本单元就是从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消费现象出发,引领学生走入经济生活。本单元围绕着消费这个主题,实际上回答了一个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生产什么”——生产人民群众需要的各种产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对于整个课程来说,本单元起着导入和引领的作用。

本单元的逻辑思路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日常消费走进市场,因为日常生活中需要的消费品都是从市场中获得的。要从市场中获得消费品,就离不开货币这个交换媒介,因此需要了解什么是货币,货币的作用等相关知识。这就是第一课的内容。作为消费者用货币购买消费品时,必然要考虑商品的价格,价格影响着人们的消费。因此需要了解什么是价格,价格是如何形成的,价格为什么会变动,价格变动又会产生什么影响等相关知识。这就是第二课的内容。作为消费者,有了货币,了解了商品价格,就可以通过市场上的商品交换进入生活消费领域,然而如何消费才更合理、更健康呢?这就需要进一步认识消费,懂得什么是合理的、健康的消费。这就是第三课的内容。在学习第一单元过程中,强调了一个思想教育的重点,

4 即如何正确对待金钱。这就是本课综合探究的课题。

3.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总体教学目标

在本单元中,学生是以消费者的身份参与经济生活的。学生以自己的生活消费体验为基础,观察与消费相关的社会经济现象,发现其背后所蕴含的道理,通过学习就能到以下基本的目标:

知识目标:对马克思主义的商品货币理论、价格价值理论以及消费理论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能力目标:能够对日常生活中市场价格变动的原因及其影响作简要分析,辨别人们的消费行为,合理安排个人的消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怎样正确对待金钱、学会理性面对消费观念的变化、形成合乎时代要求的理性的消费观念。

具体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参见《经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第8页、第27页、第42页。

4.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单元教学把握的重点和难点有以下内容。

第一课的教学重点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教学难点有:货币的本质、汇率、正确对待货币。

第二课的教学重点有: 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价格变动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教学难点有: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第三课的教学重点有: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结构及其变化;消费心理对消费的影响;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难点有: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关于本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的分析,参考《经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第11页、第30页、第46页。

二、与本单元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概述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但在选择教学方法时,都应该以课程改革的理念做为指导,将教学方法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相结合,注意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在选择不同教学方法时,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注意教材的每一个节题教学内容在设计上都有适当的探究性问题,一般都是先呈现教学情景,提出探究的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过程中,展开学科知识。教材每一节题探究活动的数量不等,但教学的展开是以探究的方式贯穿教学过程始终。教材内容的这样

5 一种安排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探究活动来选择教学方法,特别要注意问题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的运用。

其次,本单元第一课有关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外汇和汇率等知识;第二课价值决定价格、社会主义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等知识;第三课消费结构以及消费水平,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知识。上述这些知识理论性比较强,有一定的深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进行必要的讲授,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学科知识。

再有,由于消费现象是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熟悉的经济现象,因此,可以通过组织学习开展一些简单的调查来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所以,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元开展物价的调查,消费的调查等等,并组织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和分析。这种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以深化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乃至提高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

最后,要发挥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作用,特别在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上,要尽可能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活动中来。教学资源可以是文字形式,也可以是图表形式,特别是音像资料的使用更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本单元所需教学资源概述

本单元教学资源主要涉及两类,一类是有关学科理论的问题,如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把握问题,这类问题可以参考《经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思想政治课教学》等教学资料,以及适合高中教学要求的一些经济学基础理论的书籍。另一类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经济现象,即可以做为课堂教学资料的现实问题,这些资料往往是生动的、鲜活的、感性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并可以发掘出其背后蕴藏的相关学科知识。这类资源可以从网上寻找,如人民网中的经济栏目,可以下载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后成为教学资源。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每天的电视新闻进行积累。同时注意相关杂志刊载的有用信息。

四、本单元学时建议

建议本单元安排9个课时。第一课共安排3个课时。第1节题涉及商品货币知识内容比较多,也很重要,安排2课时。第2节题1课时。第二课共安排3课时,第1节题教学内容涉及价值规律,内容不仅重要,而且有一定理论难度,可以安排2个课时。第2框节题安排1课时。第三课共安排2个课时。综合探究安排1个课时。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第一方案:基础类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感悟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理解货币的本质,认识货币的职能及相关知识,明确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经济原理分析现实经济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正确的商品货币观念,尊重人民币,拒绝假币。

二、重点难点

货币的本质问题是本框题的重点和难点。

“一般等价物”的是货币的本质,也是货币基本职能的根本依据。此问题讲清了,货币的职能问题就简单多了。同时这一问题比较抽象,作为货币的产生和历史演变,尽管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尚未真正从经济角度去思考,很少想到它作为“一切商品价值的代表”,往往会混淆价值和其表现形式的区别。

三、教学内容安排

透过商品和货币紧密联系的现象,从解决商品交换中的不便入手,揭示一般等价物产生和形态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概括货币的含义和本质;从货币和纸币的现实作用中提炼货币的各种职能,讲清相关知识;通过比较使学生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体味国家对市场进行的宏观调控活动。

四、教学资源建议

联系学生经济生活中的众多与货币有关的现象,这类现象较多,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素材进行理论分析,要鼓励学生关注经济现象,关注货币的各种功能,还可以关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信息相关数据。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首先可以选择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阅读-课堂分享成果-教师提炼总结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除此而外,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参照教师用书教学方法建议部分设计。

有关货币本质的探究:除教师用书(P17)上提出的提问设疑-角色扮演-解决方案-对照比较,从商品交换发展的历史角度,得出结论外,还可以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从某一种具体商品交换的实例中,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问探究,得出相应的结论。如:由教师或学生任

7 意提出两种商品,确定其交换的比例关系,针对交换的目的、相互之间的可比因素、交换中具体的类型、价值表现形式及交换中的弊端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使学生初步感受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概念,得出在物物交换过程中价值的表现方式和交换中的弊端,促使“一般等价物”出场,至此货币的产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有关货币职能的探究:突出强调基本职能的内容,可以采用分组探究活动,主题为“钱在我们身边”,由学生列举出日常经济生活中“钱”的实际用途,由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货币在充当相应职能时的表现形式、主要特点和经济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讲清一系列区别(教师用书P18)。

有关纸币问题的探究:从比较分析纸币同金属铸币的区别于联系中发现纸币产生的必然性,揭示纸币的含义,其中关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问题,可以从网络上下载有关某一时期我国物价指数的变动情况的材料,结合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加以分析说明,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通过列表比较把握主要特征。

六、课堂评价建议

1.注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和效果,将这一因素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2.课下由学生针对货币在经济生活中作用的某一方面问题撰写小论文。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第二方案:拓展类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感悟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理解货币的本质,认识货币的职能及相关知识,明确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经济原理分析现实经济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正确的商品货币观念,尊重人民币,拒绝假币。

二、重点难点

货币的本质问题是本框题的重点和难点。

“一般等价物”的是货币的本质,也是货币基本职能的根本依据。此问题讲清了,货币的职能问题就简单多了。同时这一问题比较抽象,作为货币的产生和历史演变,尽管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尚未真正从经济角度去思考,很少想到它作为“一切商品价值的代表”,往往会混淆价值和其表现形式的区别。

三、教学内容安排

透过商品和货币紧密联系的现象,从解决商品交换中的不便入手,揭示一般等价物产生和形态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概括货币的含义和本质;从货币和纸币的现实作用中提炼货币的各种职能,讲清相关知识;通过比较使学生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体味国家对市场进行的宏观调控活动。

四、教学资源建议

联系学生经济生活中的众多与货币有关的现象,这类现象较多,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素材进行理论分析,要鼓励学生关注经济现象,关注货币的各种功能,还可以关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信息相关数据。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首先可以选择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阅读-课堂分享成果-教师提炼总结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除此而外,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参照教师用书教学方法建议部分设计。

有关货币本质的探究:除教师用书(P17)上提出的提问设疑-角色扮演-解决方案-对照比较,从商品交换发展的历史角度,得出结论外,还可以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从某一种具体商品交换的实例中,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问探究,得出相应的结论。如:由教师或学生任

9 意提出两种商品,确定其交换的比例关系,针对交换的目的、相互之间的可比因素、交换中具体的类型、价值表现形式及交换中的弊端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使学生初步感受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概念,得出在物物交换过程中价值的表现方式和交换中的弊端,促使“一般等价物”出场,至此货币的产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有关货币职能的探究:突出强调基本职能的内容,可以采用分组探究活动,主题为“钱在我们身边”,由学生列举出日常经济生活中“钱”的实际用途,由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货币在充当相应职能时的表现形式、主要特点和经济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讲清一系列区别(教师用书P18)。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展开有关货币其他职能的内容。

有关纸币问题的探究:从比较分析纸币同金属铸币的区别于联系中发现纸币产生的必然性,揭示纸币的含义,其中关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问题,可以从网络上下载有关某一时期我国物价指数的变动情况的材料,结合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加以分析说明,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通过列表比较把握主要特征。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经济实例,引发学生对原因的分析。

六、课堂评价建议

1.注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和效果,将这一因素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2.课下由学生针对货币在经济生活中作用的某一方面问题撰写小论文。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二框 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一方案:基础类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信用和结算的含义,明确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的含义、优点、分类;理解外汇、汇率的含义以及汇率的表示方法,充分认识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掌握信用卡和支票等信用工具的一般使用方法,能够从不同的汇率表示法的变化中辨别出汇率的变化状况,分析人民币升值对国民经济产生的不同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悟信用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的便利和好处,确立保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此部分理论难度不大,但信用卡、支票和外汇等现象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缺乏必要的感性知识是问题的关键,应当在教学中使学生充分接触社会,获得一定数量的第一手材料,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其中特别是外汇问题,难度更大,要使用相对较多的教学时间来进行教学活动。

三、教学内容安排

从商品交易的结算方式角度入手,分别介绍有关信用卡和支票等信用工具的基本知识,概括确认信用的概念;探究外汇和汇率的含义,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主要可以查找各个银行关于信用卡的设置和相关规定。各种信用卡发放部门的相关信息,国家关于外汇的管理的相关知识(教师补充)和外汇管理局的政府网站(从中可以参考到相关政策和外汇牌价等相关内容)。还可以关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信息相关数据。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首先可以选择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阅读-课堂分享成果-教师提炼总结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除此而外,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参照教师用书教学方法建议部分设计。

有关信用卡问题的教学:学生上网查找或向银行咨询,获得有关信用卡的种类、功能和要求等方面的信息,在课上以小组汇报的方式阐发本组的收获和体会,解决生活中因为信用卡出现的一些问题。

11 有关支票问题的教学:通过展示某银行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的相关图片,介绍各个栏目相应内容,使学生在拥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把握两者的区别,了解一些关于支票使用的一般性常识。

有关外汇问题的教学:由教师或学生列举一系列常见的外国货币,通过比较,明确外汇与外币的区别与联系,由此得出外汇的概念;从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上搜集当日和近期(某日)的人民币外汇牌价(要有所差异),分析其汇率表示方式的类型及汇率的变化。主要由教师介绍最近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和政策,确立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六、课堂评价建议

根据学生参与资料查询和分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成果进行评价。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二框 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二方案:拓展类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信用和结算的含义,明确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的含义、优点、分类;理解外汇、汇率的含义以及汇率的表示方法,充分认识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掌握信用卡和支票等信用工具的一般使用方法,能够从不同的汇率表示法的变化中辨别出汇率的变化状况,分析人民币升值或贬值的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悟信用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好处,确立保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此部分理论难度不大,但信用卡、支票和外汇等现象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缺乏必要的感性知识是问题的关键,应当在教学中使学生充分接触社会,获得一定数量的第一手材料,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其中特别是外汇问题,难度更大,要使用相对较多的教学时间来进行教学活动。

三、教学内容安排

从商品交易的结算方式角度入手,分别介绍有关信用卡和支票等信用工具的基本知识,概括确认信用的概念;探究外汇和汇率的含义,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主要可以查找各个银行关于信用卡的设置和相关规定。各种信用卡发放部门的相关信息,国家关于外汇的管理的相关知识(教师补充)和外汇管理局的政府网站(从中可以参考到相关政策和外汇牌价等相关内容)。还可以关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信息相关数据。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首先可以选择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阅读-课堂分享成果-教师提炼总结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除此而外,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参照教师用书教学方法建议部分设计。

有关信用卡问题的教学:学生上网查找或向银行咨询,获得有关信用卡的种类、功能和要求等方面的信息,在课上以小组汇报的方式阐发本组的收获和体会,解决生活中因为信用

13 卡出现的一些问题。

有关支票问题的教学:通过展示某银行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的相关图片,介绍各个栏目相应内容,使学生在拥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把握两者的区别,了解一些关于支票使用的一般性常识,可以由此拓展,进行有关票据法相关知识的学习,扩充商业票据的内容,培养法制观念。

有关外汇问题的教学:由教师或学生列举一系列常见的外国货币,通过比较,明确外汇与外币的区别与联系,由此得出外汇的概念;从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上搜集当日和近期(某日)的人民币外汇牌价(要有所差异),分析其汇率表示方式的类型及汇率的变化。通过对人民币升值和贬值的对不同经济活动的影响分析中体味人民币币值稳定的重要意义。

六、课堂评价建议

1.根据学生参与资料查询和分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成果进行评价。 2.学生撰写有关人民币升值问题的小论文进行探讨。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第一框 影响价格的因素

第一方案:基础类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感受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与间接因素,理解价值对价格的决定作用,价值量的决定和变动,掌握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能力目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概括能力,处理矛盾的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市场供求观念,树立竞争、平等、公平等意识。

二、重点难点

商品价值对价格的决定作用,以及价值规律的要求、表现形式。

这一问题理论性较强,必须进入商品的生产领域去思考,学生对此较为陌生,对商品价值的问题入门环节难度较大,同时价值规律中等价交换原则同市场上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现象的矛盾,对于尚未真正形成辩证思维观点和方法的高一学生有难度。

三、教学内容安排

从市场上价格的变化实际情况入手,引出价格上下波动的现象;通过对市场上各种影响价格因素的分析比较,总结出供求关系对市场价格的影响;从生产者的角度探讨价值对价格的决定作用,揭示等价交换的实质是等价值交换,分析商品价值量的确定和变化规律;从价值和供求的协同作用中体现价值规律的要求和表现形式。

四、教学资源建议

市场价格往往是瞬息万变的,对于市场价格情况的调查这一第一手资料就显得格外重要,可以由学生分组调查不同种类商品价格的变化,制成调查表(其中要有对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结论),作为课堂上进行分析、形成结论的重要依据。还可以关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信息相关数据。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首先可以选择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阅读-课堂分享成果-教师提炼总结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除此而外,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参照教师用书教学方法建议部分设计。

有关影响价格的直接和间接因素:可以利用教材上的“四个镜头”分析,也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分组或以个人的方式调查多种具有代表性的商品市场价格及其变化,制成调查及分析表,并分析原因,在课上进行交流,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梳理,讲清它们是如何影响供求

15 的,最终形成因果关系链条:一系列间接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直接因素(供求关系)——价格变化。

有关价值决定价格问题:问题主要涉及价值量的确定和变化,蕴含着商品生产中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关系问题,在价值量确定问题上,可以让“北京的菜价”(较为简明的内容)为题,由学生分组扮演生产同种商品但技术不同的多个经营者和消费者角色,从不同角度(经营者主要考虑经济核算,消费者主要考虑合算购买)来参与商品定价的活动,通过厂商之间和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在合理的作用下,最终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成为价格的基础;在价值量的变化问题上,可以运用教材P16铝产品社会价值量的变化来进行分析。内容讲授完成之后,师生互助完成围绕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使用价值量、价值量的关系问题进行辨析,以巩固知识。

有关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问题(等价交换与价格背离价值的问题):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由学生进行思考,采取答疑解惑式教学方法,注意从较长时间的角度,价格影响供求的角度进行指导,最后总结概括提升,得出结论。

六、课堂评价建议

1.以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合作精神和所起作用进行评价。 2.学生根据自己调查的结果和课堂上所形成的观念,完善调查报告。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第一框 影响价格的因素

第二方案:拓展类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感受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与间接因素,理解价值对价格的决定作用,价值量的决定和变动,掌握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能力目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概括能力,处理矛盾的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市场供求观念,树立竞争、平等、公平等意识。

二、重点难点

商品价值对价格的决定作用,以及价值规律的要求、表现形式。

这一问题理论性较强,必须进入商品的生产领域去思考,学生对此较为陌生,对商品价值的问题入门环节难度较大,同时价值规律中等价交换原则同市场上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现象的矛盾,对于尚未真正形成辩证思维观点和方法的高一学生有难度。

三、教学内容安排

从市场上价格的变化实际情况入手,引出价格上下波动的现象;通过对市场上各种影响价格因素的分析比较,总结出供求关系对市场价格的影响;从生产者的角度探讨价值对价格的决定作用,揭示等价交换的实质是等价值交换,分析商品价值量的确定和变化规律;从价值和供求的协同作用中体现价值规律的要求和表现形式。

四、教学资源建议

市场价格往往是瞬息万变的,对于市场价格情况的调查这一第一手资料就显得格外重要,可以由学生分组调查不同种类商品价格的变化,制成调查表(其中要有对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结论),作为课堂上进行分析、形成结论的重要依据。还可以关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信息相关数据。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首先可以选择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阅读-课堂分享成果-教师提炼总结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除此而外,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参照教师用书教学方法建议部分设计。

有关影响价格的直接和间接因素:可以利用教材上的“四个镜头”分析,也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分组或以个人的方式调查多种具有代表性的商品市场价格及其变化,制成调查及分析表,并分析原因,在课上进行交流,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梳理,讲清它们是如何影响供求

17 的,最终形成因果关系链条:一系列间接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消费者的偏好、相关商品价格和国家政策等)——直接因素(供求关系)——价格变化,这里分析的要比普通校教学中更为宽泛一些。

有关价值决定价格问题:问题主要涉及价值量的确定和变化,蕴含着商品生产中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关系问题,在价值量确定问题上,可以让“北京的房价”(较为复杂的内容)为题,由学生分组扮演生产同种商品但技术不同的多个经营者和消费者角色,从不同角度(经营者主要考虑经济核算,消费者主要考虑合算购买)来参与商品定价的活动,通过厂商之间和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在合理的作用下,最终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成为价格的基础;在价值量的变化问题上,可以运用教材P16铝产品社会价值量的变化来进行分析。内容讲授完成之后,可以让学生总结归纳围绕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使用价值量、价值量的关系问题进行辨析,以巩固知识。

有关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问题(等价交换与价格背离价值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辩论题为“价格背离价值不符合等价交换的原则”,学生分成正方(从某一时点的角度,供求影响价格)和反方(从较长时间的角度,价格影响供求)两组进行辩论,教师进行指导。最后总结概括提升,得出结论。

六、课堂评价建议

1.以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合作精神和所起作用进行评价。 2.学生根据自己调查的结果和课堂上所形成的观念,完善调查报告。

3.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一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分析价格决定和影响因素的文章。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第二框 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一方案:基础类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并且可以举例和区分,理解价格变动对各种商品(生活必需品和高档消费品,替代品和互补品)需求量的影响,以及对于生产活动的影响,对价值规律的作用有所认识。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预测其本身和相关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趋势,做出正确的购买性行为选择,同时根据生产者自身的具体情况,做出生产活动的正确决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合作竞争、改革创新、市场导向、消费者至上等现代意识。

二、重点难点

本框题主要介绍价格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相比较而言,其中,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是重点和难点,学生接触较少是重要原因。

三、教学内容安排

从实例分析入手,学生以消费者的身份出现,解读价格变动对生活中各种类型商品需求量的影响,最终初步形成理性消费的观念;接下来,学生再以生产者的身份出现,解读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中诸如定价战略、投资方向、生产规模变化、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影响,最终概括总结价值规律的作用。

四、教学资源建议

充分利用学生实践中已经获得的信息和资料,如:学生先期调查市场价格变化的调查报告,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资源;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上关于优秀企业经营战略作为榜样实力,起到相应的示范作用。还可以关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信息相关数据。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首先可以选择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阅读-课堂分享成果-教师提炼总结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除此而外,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参照教师用书教学方法建议部分设计。

有关价格对生活的影响问题:确定一定的教学情境,由教师示范或学生列举商品市场价格的变化,从中归纳其类型、与人们生活关系的密切程度、对需求量的影响。从中应当注意体现以下几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价格与需求量的反向关系;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程度不同

19 所产生差异;相关商品的影响。教师在引导中应当注意所列举实例的全面性和代表性,用归类的方法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

有关价格对生产经营的影响问题:为学生创设情境,确定任务,使之进行角色扮演,即在了解一定的价格信息之后,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者应当如何做出怎样的决策,促进企业发展,同时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分别分析这些策略措施的利与弊,使学生初步领悟到这种作用的两面性。在学生进行模拟之前,教师要适度地应用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作为榜样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这样会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

六、课堂评价建议

1.进一步完善调查报告,加入对消费需求影响和对生产决策影响的内容。

2.强调真正意义的形成性评价,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状况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指标。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第二框 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二方案:拓展类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并且可以举例和区分,理解价格变动对各种商品(生活必需品和高档消费品,替代品和互补品)需求量的影响,以及对于生产活动的影响,全面归纳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预测其本身和相关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趋势,做出正确的购买性行为选择,同时根据生产者自身的具体情况,做出生产活动的正确决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合作竞争、改革创新、市场导向、消费者至上等现代意识。

二、重点难点

本框题主要介绍价格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相比较而言,其中,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是重点和难点,学生接触较少是重要原因。

三、教学内容安排

从实例分析入手,学生以消费者的身份出现,解读价格变动对生活中各种类型商品需求量的影响,最终初步形成理性消费的观念;接下来,学生再以生产者和国家管理者的身份出现,解读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中诸如定价战略、投资方向、生产规模变化、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影响,最终概括总结价值规律的作用。

四、教学资源建议

充分利用学生实践中已经获得的信息和资料,如:学生先期调查市场价格变化的调查报告,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资源;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上关于优秀企业经营战略作为榜样实力,起到相应的示范作用。还可以关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信息相关数据。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首先可以选择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阅读-课堂分享成果-教师提炼总结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除此而外,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参照教师用书教学方法建议部分设计。

有关价格对生活的影响问题:确定一定的教学情境,由教师示范或学生列举商品市场价格的变化,从中归纳其类型、与人们生活关系的密切程度、对需求量的影响。从中应当注意

21 体现以下几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价格与需求量的反向关系;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程度不同所产生差异;相关商品的影响。教师在引导中应当注意所列举实例的全面性和代表性,用归类的方法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将此内容作为影响消费中的物价因素予以展开,还可以加入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和有关经济学中需求问题的内容(见教师用书P

39、40、41相关内容)。

有关价格对生产经营的影响问题:为学生创设情境,确定任务,使之进行角色扮演,即在了解一定的价格信息之后,根据学生情况,分别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者和国家价格政策的制定者提出相应的决策,促进企业发展,同时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分别分析这些策略措施的利与弊,使学生初步领悟到这种作用的两面性,为全面认识这种影响和将来进行“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问题的讲解奠定基础。在学生进行模拟之前,教师要适度地应用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作为榜样并列举出国家宏观价格政策,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这样会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价值规律的作用。

六、课堂评价建议

1.进一步完善调查报告,加入对消费需求影响和对生产决策影响的内容。

2.强调真正意义的形成性评价,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状况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指标,进行学生自评、同伴评议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将评价作为进一步完成和完善工作任务的有效指导和帮助。

22

第一单元

综合探究 《正确对待金钱》

一、探究活动的目标

本单元综合探究的课题是正确对待金钱。如何看待金钱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既是现实生活中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又是对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深远影响的问题,因此,这一问题的探究有重要意义。

围绕正确对待金钱的问题开展探究活动要实现四个目,即培养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剖析各种观点的思维辨析能力;在分析、比较、感悟的基础上,认同正确的金钱观;展示并分享合作探究的成果。

根据上述目标要求,本课题探究活动的具体活动方案设计要安排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要安排学生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这一过程实际有两个要点,一是对资料的收集,二是对资料的筛选。通过这一环节,实现培养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的目标要求。二是要安排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对不同金钱观(也可以是反映不同金钱观的各种社会现象)进行比较、分析、鉴别。这一环节非常重要,通过这一环节,实现培养学生思维辨析能力的目标要求。三是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同正确的金钱观,这是本探究活动的根本目标要求,是探究活动的核心价值所在。四是通过交流活动,实现展示和分享合作探究成果的目标。以上四个基本环节体现本课题探究活动的目标要求,因此,探究活动设计应以这四个基本环节为重点构建整个探究活动方案。

二、探究活动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探究的问题是以确立正确的金钱观为根本目标,通过金钱是什么,金钱能做什么,金钱应该怎样获得,金钱应该如何利用,这样四个问题展开的。这四个问题也就构成本课题探究活动的主要内容。

学生探究并回答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而第一单元所学的知识,可以为本课题的探究活动提供基础理论知识。如: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回答了金钱是什么的问题。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涉及金钱如何使用的问题,等等。这些基础理论对于学生的探究活动具有引导作用和支撑作用,而探究活动的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深化对教材知识理解的过程。所以,探究活动过程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运用于探究活动过程,要把探究活动作为第一单元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第一单元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一个重要结合点,是理论向生活的延伸和拓展。另一方面,探究和回答本课题的问题,证

23 明自己的观点,还需要现实生活中典型事例的证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收集相关的典型事例,以生活中的生动事例说明问题。

三、探究活动的策略

根据课题探究内容活动和探究活动目标要求,可以考虑实施以下活动策略。

(1)小组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的基础上,按四个问题分工合作开展探究活动。每个小组重点解决一个问题,即从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主要观点和论据。小组内要安排交流活动,小组每位成员都可以对不同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最终形成小组对四个问题的基本态度,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2)开展社会调查。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收集资料是一个重要环节。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可以通过上网进行查询;也可以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利用问卷或访谈的形式收集信息。如同龄人——中学生是如何看待金钱的;成年人是如何看待金钱的,在社会调查基础上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即对信息进行处理,形成结果,并将其运用在探究活动中。采用社会调查法需要进行问卷设计或访谈提纲的设计,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

(3)榜样示范。对于金钱的看法是比较复杂的问题,社会现实生活中一些消极的认识往往会通过不同渠道影响学生的认识。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实施正面引导。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要突出体现在探究方向的引导上。教师可以适时恰当地展示先进人物的事迹或言论,通过榜样的示范效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这种引导一定要讲究策略,要区别于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讲授的方式进行正面的教育,而是利用提问、质疑等手段,通过对材料或观点的辨析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要始终让探究的意味贯穿于整个活动中,在探究过程中实现课题目标。

四、探究活动的展开

课题探究活动的展开可以有多种设计,但根据课题探究目标要求,应将我们前面讲到的四个主要环节安排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以实现课题探究的目标。探究活动的展开可以考虑三个阶段,分步实施。

第一阶段,课前准确。

1.明确探究课题,组成探究小组。

2.研究探究思路,形成探究方案。小组成员共同研究探究活动的思路,设计探究活动的主要环节,制定出探究活动的计划。如:收集材料的方式,信息统计分析办法,主要活动安排等。

3.收集信息资料,筛选整理信息。收集资料的途径可以有三种方式:一是在网上收集

24 信息。二是进访谈调查。访谈前,小组成员要根据探究的问题研究制定出访谈的提纲,确定访谈对象。访谈的目的要明确,要突出重点,问题的设计要恰当,题量适中。然后,小组成员根据确定的访谈对象进行访谈活动。三是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探究的问题,小组成员共同制定问卷提纲。然后对确定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

4.小组讨论探究,形成基本共识。这是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共同研究的一个环节。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对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达成一定的共识。如:关于金钱的作用人们有什么样的观点,这些观点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并说明理由。这一环节应该形成文字的东西,为正面的交流做必要准备。

第二阶段,课堂交流研讨。

各小组将自己探究活动和主要结论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在此基础上,对主要结论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在探讨中出现观点不一致,甚至不同观点的对立,这是完全可能的。教师不一定急于要求学生取得一致意见,可以给学生留下继续探究的时间。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探究的过程往往必探究的结果更重要。

第三阶段,活动的小结。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活动进行总结,以学生交流活动的收获和体会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本课题探究活动的总结报告。

五、探究活动的评价

对探究活动进行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探究活动质量提高,对学生更有吸引力,使探究活动更有益于学生的发展。对探究活动的评价采取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量化评价等等。教师可以以评价为基础,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六、补充教学资源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去之,不避也。[《论语·里仁》]

3.我们手中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我们所追求的金钱,则是使自己当奴隶的一种工具。[卢梭]

4.我做事时总是专心致志的,要所做的事做得如何好,决不想如何可以借此赚什么钱。我们如果把金钱的观念夹入实验室里去,则真正创造的实验便不可能。[爱迪生]

25 思想政治必修1 《经济生活》

第二单元 生产、经营和投资

一、单元内容分析

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的范围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由三课书和一个综合探究活动组成,其中三课书共包括六框、十三目。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主要内容有: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进行改革。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各种经济成分的地位、作用,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主要内容有:“企业”、“公司”、“法人”等基本概念,公司的类型以及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异同。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劳动的涵义、作用以及正确的就业观。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途径。

第六课“投资的选择”主要内容有:储蓄存款、利息等基本概念目前我国储蓄的类型、特点等。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股票的涵义、股票投资的收益和风险;各种债券的含义特点;保险的种类和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

2.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在第一单元的基础上将学生关注的目光从消费领域引导到生产领域。引导学生思考生产在经济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生产的主体、场所,以及经济生活中常见的投资现象。

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物质资料的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决定性环节,是经济理论研究的最主要内容。与生产密切相关的企业经营、劳动、就业、金融投资等知识,也是现代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

从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看,第一单元从学生身边的消费现象切入,本单元先把镜头推向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为学生审视经济现象提供制度背景。然后再把镜头逐渐拉向学生能够感受到的生产主体、生产场所——企业和劳动者,最后再进一步把镜头拉近到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就能感受的得储蓄存款、商业保险等投资行为。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见《教师用书》第65页

26 3.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总体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本单元的教育教学目标分述如下:

(1)知识目标:阐释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识别公司的不同类型,描述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阐释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例;列举集中就业的途径和方式;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解析银行存贷行为,比较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的异同,解释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方式说明不同的投资行为。

(2)能力目标:本单元要帮助学生理解大力发展生产力的作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如何创办公司、经营公司;如何就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如何合理选择投资等等。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生活,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能力大有裨益,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认识生产在经济生活中的中心地位与决定性作用,认识物质资料生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树立起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的信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帮助学生准确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体会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与我国当前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必定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大力发展,树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具有优越性的基本情感;

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观念,树立劳动者地位平等的观念,以及为将来参与社会财富的生产创造准备有关企业经营、择业、投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帮助学生树立起为国家经济建设积累资金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观念。 4.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分析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国当前的工作中心;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如何准确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及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什么是公司、公司的主要类型——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的组织结构;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劳动与就业的作用和意义;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储蓄存款的基本类型及基本特征;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股票、债券的主要特征;商业

27 保险的基本特征。

二、与本单元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概述

为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教师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应着力探索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积极倡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可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辩论、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提供平台。

三、本单元所需教学资源概述

本单元可开发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除教材资源可以利用外,教师充分可以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如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学生资源如学生家长、学生自身资源等:当地经济资源如经济管理部门、知名企业或企业家等。

四、本单元学时建议

本单元共三课六个框和一个综合实践探究,每框安排一个课时,总共7-8个课时。

28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第一框 公司的经营

第一方案:基础类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明确企业、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的含义,了解企业所有制类型、公司的基本形式、共同特征和组织机构。认识到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建立公司制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能力目标:在学习经营公司时,通过相关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如何创办公司、如何经营公司,从而提高学生将来的创业能力。使学生能分析不同公司类型的特点,学会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选择。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国家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创办公司、积极创业有利于国家生产力的发展。使学生深切认识依法设立公司、合法经营、积极创业、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参与经济生活的热情和能力。

二、重点难点

1.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

这部分内容既对学生进行现代经济理论的教育,又对学生加强法制观念教育;既增强学生改革意识,又为他们将来能够在市场经济中知法、用法、守法打下基础。因而是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2.公司的经营

公司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公司的经营至关重要。如何才能经营得法以维持公司生存、使公司保持长久的竞争力,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这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框内容承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自然引出,生产主要是通过企业这一国民经济的细胞来进行的。各项内容相继推出,环环相扣,逻辑清晰、结构简明、易于把握。

第一目“公司的类型”。此目设计了3个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1引起学生对公司的兴趣,了解公司制的优点以及国企公司制改造会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探究活动2帮助学生认识不同公司类型之间的主要区别。

探究活动3让学生了解股份有限公司的好处,进而理解公司的特征。

29 第二目“公司的经营与发展”。此目设训了4个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经营公司。

探究活动2引导学生认识到锐意进取,注重技术、管理、品牌等因素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

探究活动3引导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 探究活动4引导学生思考兼并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发挥其作用。

四、教学资源建议

有关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的资源是非常多的,教材中的探究活动涉及了一些相关资料,同时现实生活中的有关资料更是丰富多彩。教师选择进入课堂的材料首先要典型,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其次要有感召力,使学生由衷的信服;再有教师对材料要有独特的视角与见解,让学生感兴趣的同时引发思考并有所感悟。

资源可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对比表格,教材设置的探究活动资料,公司的组织机构示意图,全球最具价值十大品牌、十佳跨国公司、最具投资潜力的十大企业的经营之道,中国国产名牌、十大企业集团、上市公司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中小企业成为各国经济发展基石等相关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对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教学可采取创设情景、设置问题的基础上运用表格归纳总结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公司的经营教学可设置典型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本框共两目七个探究活动,教师在运用时可有选择的灵活使用。 建议第一目可通过相关实例运用表格及图示帮助学生掌握有关内容。

第二目教师可列举一些生动具体的事例进行阐述,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讨论,总结相关内容,深化对相关知识的认识。

六、课堂评价建议

1.对公司类型及依法注册的基本条件等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可侧重采用定量评价的方式。

2.通过创设情景、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的活动中,学生讨论并发表对公司经营成功的决定因素的理解,对这一环节采取同学互评与教师以鼓励为主相结合的他人评价。

30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第一框 公司的经营

第二方案:拓展类

一、学习目标(参见本框题教学设计第一方案)

二、重点难点(参见本框题教学设计第一方案)

三、教学内容安排(参见本框题教学设计第一方案)

四、教学资源建议(参见本框题教学设计第一方案)

资源建议可增加:具有标新立异、争议性的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资料。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对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教学可采取创设情景、设置问题的基础上运用表格归纳总结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公司的经营教学可设置相应的小组调查(生活或网络)并写明调查报告形式的合作探究教学。

本框共两目七个探究活动,教师在运用时可有选择的灵活使用。 建议第一目可通过相关实例运用表格及图示帮助学生掌握有关内容。

第二目教师可列举一些生动具体的事例进行阐述,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讨论,总结相关内容,深化对相关知识的认识。

六、课堂评价建议

1.对公司类型及依法注册的基本条件等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可侧重采用定量评价的方式。

2.通过相应的小组调查(生活或网络)并写明调查报告形式展开的对公司经营成功的决定因素的探讨,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报告可采取同学互评与教师引导性评价相结合的他人评价方式。

31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第二框 新时代的劳动者

第一方案:基础类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劳动的作用与意义,明确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及维权的途径,懂得作为劳动者应该如何正确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能力目标:在学习劳动和就业时,使学生具有就业形势的分析能力,能够解释市场经济中存在失业现象,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就业问题。通过对学生进行就业、择业观和维权意识的教育提高学生择业、就业和维权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为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而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从而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增强学生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等法律意识。

二、重点难点 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这是今天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每—个劳动者和未来的劳动者都不得不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社会热点问题。正确的就业、择业观能够指导我们在选择职业时考虑到各种因素,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我们该怎么迎接挑战并脱颖而出。这是—个很有意义的课题,因而是本课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

劳动者与企业一样,也是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劳动者从事着劳动,创造着财富。因此,从上一框可以很自然地进入本框。本框文字内容简单,结构简明,层次分明,易于把握。

第一目“劳动和就业”。此目设计了4个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

1、2,使学生认识到劳动光荣,就业的意义、作用,并且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平等观。

探究活动

3、4,引导学生思考,树立什么样的择业、就业观才是合理的。第二目“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此目设计了1个探究活动:

本目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起劳动者的权利意识,了解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具体权利,关注劳动者依法维护权益的问题。

四、教学资源建议

32 本框两目教学内容的设置对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选择就业的方式、工作的态度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学生在媒体、网络及现实生活中听到、见到的相关实例也比较多,因此教师可选用典型并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讨论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资源包括:我国就业状况统计,各行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与事,青年人自我充电、推销自己、不断拼搏、积极就业的相关事迹,劳动者依法维权的事例(如农民工依法讨回拖欠工资)等相关图表、图片、新闻、视频的资料。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对我国面临严峻就业形势的客观分析可采用数据展示、创设问题启发思考式教学;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的学习可采取小组辩论的方式;寻求各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的教学,可采取调查研究等合作探究。

第一目进行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劳动者、创业者的素质要求,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生活中的大量实例和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将市场经济中的自主择业、竞争就业、职业平等、多方式就业等观念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

第二目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然后引入劳动法,介绍我国劳动者享有的主要权利。

六、课堂评价建议

对学生进行的就本地区采集就业信息,调查市场需求,寻求各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的小组活动,主要运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教学评价的组织形式运用表格进行他评和自评相结合,自评分为小组成员评、个人自我评,他评分为教师评、学生评。

33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第二框 新时代的劳动者

第二方案:拓展类

一、学习目标(参见本框题教学设计第一方案)

二、重点难点(参见本框题教学设计第一方案)

三、教学内容安排(参见本框题教学设计第一方案)

四、教学资源建议(参见本框题教学设计第一方案)

资源建议可增加:国际、国内就业领域共同的问题——高级技工严重匮乏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对我国面临严峻就业形势的客观分析可采用数据展示、创设问题启发思考式教学;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的学习可采取小组辩论的方式;寻求各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的教学,可采取调查研究等合作探究的方式。对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应有素质的探讨可采用演讲活动的形式展开。

第一目进行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劳动者、创业者的素质要求,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生活中的大量实例和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将市场经济中的自主择业、竞争就业、职业平等、多方式就业等观念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

第二目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然后引入劳动法,介绍我国劳动者享有的主要权利。

六、课堂评价建议

1.对学生进行的就本地区采集就业信息,调查市场需求,寻求各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的小组活动,主要运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教学评价的组织形式运用表格进行他评和自评相结合,自评分为小组成员评、个人自我评,他评分为教师评、学生评。

2.对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应有素质教学中采用的演讲活动可运用全体师生量化的评价形式。

34

第二单元

综合探究 《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

一、设计意图

见《教师用书》第120页

二、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

“职业改变命运,挑战成就人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许多人的愿望,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为适应自主选择职业、市场调节就业、国家促进就业的新形势,就要转变就业观念,学会作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善于展示自己的风采,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良好的道德品质,丰富的专业知识、综合性知识和技能,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实现职业理想必不可少的因素。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新时代的劳动者》,了解了劳动者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应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本次综合探究在承接正确的择业观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活动设计进行探究性学习,因此,对学生了解求职技巧、培养创业素质、创业能力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三、探究活动的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就业前景、掌握就业知识、了解就业自主创业所需的基本素质,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只是提高就业、自主创业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积极创业、锐意进取、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初步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四、探究活动的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的知识提高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

五、探究活动开展建议

本次探究活动的开展除了《教师用书》第120页提出的七点建议外,教师还应注意以下

35 几点:

1.活动的开展应该紧密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来进行,特别是要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就业形势和劳动力资源状况来进行。

2.活动之前教师一定要进行缜密的布置、安排和准备。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活动开展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除“模拟招聘会”外,讨论、辩论、演讲会、访谈等形式均可采用。

六、补充资源

除《教师用书》补充的三点资源外,教师还可以充分挖掘以下几方面的教学资源: 1.当地经济资源,可以组织学生访问本区县的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本区县的创业就业再就业明星、走访本区县的劳务市场等。

2.学生自身资源,如学生家长的典型创业历程、学生对当前我国就业状况就业政策的看法、不正确的就业观等。

3.社会资源,如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农业部的部门联合下发的《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社会上的“啃老族”“傍老族”、近几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等。

4.网络资源,可以组织学生网上搜索西方国家的失业状况、就业政策等。

36 思想政治必修2 《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内容的范围

本单元由两课书和一个综合探究活动组成。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主要内容有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权利,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性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以及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具体说明公民应当如何进行政治参与。主要内容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2.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主观的基础上,主要介绍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行为准则和主要方式等。

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决定了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决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决定我国必须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决定我国的对外活动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因此本单元有关国家性质的内容是全书的统领。

从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看,公民的生活不能回避政治的主题,本部分教材立足于公民个体的政治生活,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可感可知并能参与进去的政治生活为主题,引导学生探究我国公民生活在怎样的政治背景、政治环境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享有哪些政治权利与义务?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如何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式和途径参与政治生活。因此本单元立足学生生活,是贯彻“德育回归生活”观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加强德育针对性、时代性的措施。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通过对我国国家性质、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义、途径和方式的学习和了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国家观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37 3.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总体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本单元的教育教学目标分述如下:

(1)知识目标:明确我国的国体即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一种新型民主、新型专政。认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知道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了解政治生活的内容以及怎样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知道不同的选举方式既有各自的优点,又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知道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如何带领村(居)民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了解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

(2)能力目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基本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辨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民主与专政、权利与义务、个人利益与集体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分析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从对社会政治生活以及亲自参与政治生活的体验中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实践活动能力。学会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材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有关错误观点和行为进行分析和批判的能力。逐步增强和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感和实际本领。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我国国家性质的学习,提高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要性的认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通过收集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积极表现以及亲身参与政治生活的活动,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事务和国家大事的观念,增强公民的责任感、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激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自觉地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加强法制观念,培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行为习惯。关注社会的公共生活和公共管理,培养公民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4.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分析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

教材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主要是强调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教材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一是从四项基本原则的角度,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的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从国家政权本身来讲的,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

38 国家政权。

二是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角度讲,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政治保证。人民民主专政包括对人民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两个方面,教材也分别从这两个方面阐述了为什么要充分发扬民主和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

三是从人民民主专政被赋予的时代新内容角度讲,包括四个方面,服务职能;创造良好环境;重视法制建设;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3)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教材阐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基本精神,另外在理解和把握这一原则时,还需要明确这样几点: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不是指立法上的平等。因为,我国的法律只能反映和体现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不能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所以在立法过程中不能对敌对分子讲平等。否则法律就不能成为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保证改革开放的有力武器。但在法律执行过程中,对所有公民而言都是平等的。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指绝对的平均主义(平等≠一样)。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要求法律赋予公民以平等的法律地位,而平均主义则是要求取消一切差别,在各方面实行绝对均等,这种主张是不切实际的。如宪法规定,不满18周岁的公民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不等于说符合法定年龄的公民与不足法定年龄的公民之间存在不平等,而是由于参与政治生活的公民需要一定的行为能力。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反对一切特权。我国宪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说明,法律面前没有特殊的公民。官官相护、徇私枉法者最终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我国宪法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是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权利的平等,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不平等。如,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男女之间、民族之间还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要消灭这种不平等,不仅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全面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物质生活水平。

(4)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的优点与局限性

这是本课的难点。突破这个难点,首先要对选举方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选举方式就是指选举的形式或方法。相对于选举结果而言,选举方式是选举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它决定选民或选举人个体选举意志表达的方式和质量。选举方式包括公开选举与秘密选举、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等不同的选举方法和形式。在这里,我们只谈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其次,我

39 们要认识到,从总体上说,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各有利弊。

直接选举的优点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它更能直接地反映民意,实现选民的意志;二是可以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三有助于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等等。

直接选举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在选民人数众多的情况下,直接选举的组织工作和技术工作都有相当大的难度;选举的成本也比较高;等等。

间接选举的优点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选举的成本较低;便于组织;等等。

间接选举最重要的局限性在于,由于间接选举是由选民选举产生的代表进行投票,致使选民与当选者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的阻隔,影响了选民意愿的表达。

(5)我国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该把握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民主政治的产生和发展,必须与经济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必须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选举方式的选择亦不例外。

其次,在这里,我们强调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选举,主要是人大代表的选举,这是我国选举方式的一大特色。这种选举方式源于民主革命时期的苏维埃红色政权。1931年11月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及后来颁布的《苏维埃暂时选举法》等,都明确规定:乡、市苏维埃由全体乡、市选民召开选举大会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区以上各级苏维埃由下级苏维埃代表大会和红军所选出的代表组成。

最后,我们为什么要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第一次将国家政权机关的构建置于民主选举的基础上:人民选出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再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由于建国初期国家经济文化十分落后,交通也不便利,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还不强,实行较大范围的直接选举还不现实。从这样的国情出发,在民主选举人民代表大会时仍承袭了民主革命时期创立的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因而我们逐步扩大了直接选举的范围,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但是,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等状况没有根本改善。从这个国情出发,我们仍然要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6)社会听证制度的作用

这是本课的难点。听证(hearing)一词,本意为诉讼上应听取他方当事人意见的制度。也就是说,法院在审查事实或法律问题时,要以公开举行的方式听取证人和当事人的意见,

40 以保证审判的公平。后来,听证制度被移植到决策方面,形成了“决策听证制度”。政府在决策过程中,要听取有关团体、专家学者及其与该决策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的意见,把决策变成集思广益、有科学根据的、有制度保证的过程。突破难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其一,对于政府来说,听证制度有利于政府做出充分反映民意的决策,听证于民的目的是决策利民。通过听证制度,政府可以广泛地听取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呼声。体察民情,尊重民意,及时将反映公众利益的意见,全面、准确地吸收到决策中来。以便政府及时修正、完善决策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使公众的利益在政府决策中得到的体现。

其二,对于公众来说,提高了自身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程度。听证于民,就是让公众知情参政。通过听证,公众获得了表达自身利益要求的机会,可以发表意见、反映情况,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所以说,听证制度搭建了一座公众发表意见的平台,开辟了公民直接或间接参与政府决策的崭新渠道。这表明,公民有了更多的发表意见的权利,有了更畅通的发表意见的渠道。

二、与本单元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概述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特点,探究式、体验式、合作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倡导的主导教学活动方式,教师在选择教学活动的形式时,多样的基础上,要着力体现主导的活动形式。

网络教学的方式,它相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又前进了一大步,比如将一个主题内容做成网页,网站上有文字、图像、音像资料,有练习、有反馈,有方便学生讨论的聊天室和BBS,有拓展和延伸学习内容的相关网站链接,这样,可以充分地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的主体地位,实现更强的交互功能,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打破了原来单一的文本式的线性顺序结构,抽象化的文字扩展为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学生可以有选择地从网页上的任意一点进入学习,还可以方便地到达其他相关站点,看到更多、更新、更贴近生活的观点和文章,学生的视野因此而大大开阔,教学也因此而打破了教室、围墙、课堂的限制,学习容量大大增强,学生在眼、耳、口、手、脑的开动中,提高了能力。

讲授式教学方式要加以辩证地分析和应用,它在教学活动中的广泛采用说明其具有独特的价值,比如利于教育功能的发挥;传递信息的经济、系统;可控性强等,但同时也有学生主动性欠缺、不能更好地照顾学生的差异、侵占学生活动的时间等弱点,若在讲授的过程中注意其启发性、精致性、直观性、感染性,并有机地与其他活动形式结合,也会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

41 教学中要突出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和实践能力。教材中提出的许多活动性建议应尽可能安排在教学内容中,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开展的前提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去解决;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寻找答案;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学生的能力不是我们教会的、讲会的,也不是他们自己听会的、看会的,而是在这些种种实践活动的设计、参与、总结中生长起来的。

三、本单元所需教学资源概述

文字与音像资源:涉及公民政治生活的书籍、报刊、图片、录音、录像、影视作品等。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原著、经典文章,在教材中都有引导性的出现,应成为重要的文字资源;除此古今中外思想家、革命家的传记、名篇和美文也应该进入课程资源开发的视野;和思想政治课相关的电视节目以其短平快、生动的特点,受到学生的欢迎,比如焦点访谈、社会调查、对话、实话实说、时事大讲堂等。

实践活动资源:广义的实践活动包括课堂内的讨论、辩论、演示、模拟等,也包括课堂外的参观、调查、访谈等,还包括和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集会、报告、演出、经济活动、司法活动、科技活动等,因此实践活动所涉及的场所如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教育基地等;实践活动中所迸发出来的思想火花、情景创意、活动成果等,都是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信息化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网上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多媒体资料、网络课件等。因其独有的共享性、互动性、智能化、容量大等特点,在拓宽视野、提高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课程资源。

四、本单元学时建议

本单元本两课七个框和综合实践探究,每框安排一个课时,总共8-9个课时。

42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三框 崇尚民主与法制

第一方案:基础类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地位:从知识的角度看: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三框的内容,前面分别是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

从生活的角度看,学生首先要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政治地图),才能正确地行使民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所以第一单元首先明确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学生在学习和了解了这部分知识的基础上,再了解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自己享有哪些政治权利,需要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了解近些年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一些新变化、新做法,并通过学习、实践、参与体验的过程,认识到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提高自身政治素养的重要性。

从学习的全过程看,本框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因为为什么要学习政治生活,学习这本课的价值与意义,真正开始涉及是从本框开始的,所以讲好这个框,有助于明确学习本书的意义和方向,从而为本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构:本框内容从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4个镜头入手,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先感受政治现象,后剖析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再激发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以及做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性引导。

具体由3个目来呈现:

第一目:置身于政治生活---情景导入---感受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现象 第二目: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情景分析----剖析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第三目:我们总要参与 我们总会参与------情景回归----践行性的引导

内容分析:从知识的角度来分析,本框题实际上是讲2个问题,一是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是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怎么样)。

2.学生情况分析

从总体上来看:现在实验省区大部分选择模块的顺序基本上是一样的,高一完成2个必修模块: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基本是按照思想政治

1、思想政治2的顺序安排的,但是其实新课程改革中一个很重要的思想:选择性,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从实验省区的实践看:政治生活放在高一下半学期学习对学生的接受程度来说有一些难度,学生政

43 治意识的形成以及对政治生活的关注还没有形成主动与自觉。

从知识结构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上看,学生对政治学的知识刚刚开始接触,肯定有个比较大的坡度,生活中也缺少或者几乎没有政治生活参与的体验。

3.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是顺应课程改革要求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也是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的习惯与能力、提高课堂实效性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本框题中教材设计了2个探究性的教学活动。这些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的实际、课堂的容量不一定都搞,但是其中涉及的辩点、探究点要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来实现,而不能简单地给出结论,剥夺学生探究、思考、经历结论得出过程的时间和空间,还思考与学生、还课堂时间、空间与学生、还选择给学生也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

4.教学手段及技术准备:多媒体计算机。 5.教学资源

政治生活的资源网上有很多,教材上就有许多。什么样的材料进入课堂,需要选择,要体现新颖性(内容时代特点和形式上),教师要有新的视角(体现教师的个性)----学生感兴趣;要有典型性----能说明问题;要有方向性----符合思想政治课的基本要求;近距离----触动。包括学生调查表、姚超博的情况、相关的图片。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认识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及途径。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开始全面地思考、认识社会生活,开始学习用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增强主动意识和自觉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和重大的社会政治现象;激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和能力。

2.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政治生活的认识和态度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导语:“你想参政议政吗?”有一个社会调查数据显示:43名中学生(53.8%)回答“想”。对于自己参政议政的能力,孩子们显得非常自信,一个同学在回答“你会用什

44 么方式向国家有关部门提意见”的时候说到,我想用电话或者匿名信。因为这样可以隐藏我的真实年龄,“大人们”就不会以为我是一个小孩了!回答之中透出了对“大人们”不理解、不信任自己感到无奈,也反映出这个孩子在这个方面的机智与智慧。

那么你们想参政议政吗?我们班对政治生活了解多少?态度如何呢?教材P13调查表:(现场调查,现场电脑表格显示) [新课学习]

一、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理论依据:宪法的赋予与规定。 政治现象:

案例: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温总理答记者问时讲到的小学生的一封信:有一个网民写道,总理的心究竟同我们有多近?他在思虑什么?其实就在昨天下午,我收到了一个代表转来的一所小学学生写给我的信。尽管再忙,我还是用毛笔亲笔给孩子们回了信,鼓励他们茁壮成长。”3月16日上午11时,在万众瞩目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面对中外媒体,温家宝在开场白中饱含深情地提起了给一所小学学生回信的事情(出示小学生信和温总理回信的图片)

敬爱的温家宝爷爷: 我们是赣州市滨江二校的学生,在2007年这个春光明媚的时节,我们享受到了免交学杂费的优惠政策,我校186位家庭困难的同学还得到了政府提供的免费教科书,切实减轻了每一位爸爸妈妈的负担,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爱在人间,我们真诚地请出席十届五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同学们可亲的刘艳琼校长带去全校师生对总理的敬意,带去全校师生对政府加大助学投入的感激之情,1000颗师生感恩的心将化做具体行动,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赣州市滨江第二小学全体师生

教师和学生一起做理论的提升与归纳:复习旧知,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与义务?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案例:政坛小明星:姚超博(出示姚超博的图片)

由省委组织的全省“献计献策”座谈会上,一个身穿校服的孩子侃侃而谈,针对教育,一口气就提了3条建议。他表达了对中小学教育几个问题的建议,强烈呼吁为学生“减负”,缩小农村与城市学校的差距。就在他的对面,坐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及代省长周强等省领导。这个孩子今年才15岁,是长沙市一中高一年级学生。

45 这个孩子对社会问题的思索,以及自身良好的素养,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张春贤及周强更是不吝赞美之辞,并给予亲切勉励和殷切期望。这个场景,经过媒体的聚焦,进入千家万户,无数人记住了他的名字——姚超博。一些人认为,当代中学生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有人说“献计献策,参政议政是大人的事,不关小孩的事”。你怎么看的?

姚超博:小孩?张伯伯(张春贤)、周伯伯(周强)他们还当场鼓励我呢,他们都不认为我是小孩。我喜欢关心周围的社会问题,觉得很有意思。“小孩”也可参政议政。 之前,你在网上向省委“献计献策”办公室提交建议书的时候,你想过会到省里的大会上去发言吗?

姚超博:根本没想过,当时,只是想反映一些情况,提个建议,尽一点自己的责任。 推荐人:省委某机关干部吴巨培

推荐理由:人小胆大献良策。

感动事迹:省党代会前,长沙市一中高一学生姚超博参与了\"迎接党代会,共谋新发展\"献计献策活动,并提交了《对中小学教育几个问题的建议》,强烈呼吁为学生\"减负\",建议对全省农村中小学进行一次普查,再根据人口分布情况,重新对农村中小学进行调整、整合,缩小农村与城市学校的差距。此举受到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的高度称赞。

姚超博能对当前应试教育中的问题发表建议,真正的意义在于从这件事情上折射出的内容。姚超博的勇敢举动,向人们展现了一种关心社会,参与国事的积极态度。我们应该为之欣喜,姚超博那让人们看到了新一代的希望,看到了一些亮点已经在当今学校教育环境中闪烁 。

本学校本班级参与民主管理的情况:学生对农业发展问题给农业部门的建议。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政治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

三者的关系是难点,建议先提出名称,从了解和说准几个会议的名称接触起: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法律制定的程序等,将三者关系贯穿于全书的学习过程中。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姚超博:“叔叔,萨达姆会不会死?”没想到,一见面,记者还来不及发问,姚超博倒抢先问起问题来了。“萨达姆如果死了,反美力量会不会报复?”

开展教学活动解决:08年奥运北京:世界给我16天,我给世界5000年,最现实的还是我给世界现在的北京,现在的我。

活动:2008年的我;我眼中的一周国际大事

46

二、我们总要参与 我们总会参与

1、政治生活的作用---总要 社会生活:

对待政治生活的态度是公民的情感和价值观的体现,有人以热情的态度参与政治生活,有人以冷漠的甚至厌弃的态度拒绝政治生活,事实上,不管愿意不愿意,任何人都离不开政治生活。

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除了根据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明确我国公民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途径和方式,提升参与政治生活所应有的正确态度和理性思考外,还可以从树立和培养公民意识与公民精神的角度,拓宽学生在此问题上的认识思路,利用相关的名言提升学生在此问题上的认识高度。

公民精神是建立自由、民主的公民社会的必要前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内在因素,是一种持续动力。我国是一个缺乏公民精神传统的国家。在专制主义统治的几千年间,无所谓“公民”一词,也不存在所谓公民社会,只有从属和依附于国家的臣民、庶民、子民、顺民等等。

公民精神首先是一种权利意识。公民是宪法确认的公民权主体,其本质是享有公民权的法律资格。在公民权利中首要的是民主权利。公民精神还需要责任意识,需要社会关怀,需要公德修养,它是权利意识与责任意识、义务意识的统一。从公民精神首先是一种权利意识而言,公民精神的落实有赖于公民权利的落实,使之既得到保护又能够有序行使。而作为一种责任意识、义务意识而言,公民精神的落实需要每一个人显示其超越自我的精神。 相关的名人名言摘要:

19世纪德国法学家耶林曾在一篇题为《为权利而斗争》的演讲中提出公民为权利而斗争就是对自己的义务。在耶林看来,人并非像野兽一样来计算得失,更重要的是珍视自己的人格,珍视权利,懦弱妥协完全放弃权利就是精神上的自杀。

19世纪政治思想大师约翰·密尔指出:“一个绝对不能参与政治事务的人,不能称为公民。”

当代美国政治科学家阿尔蒙德和维巴在关于政治文化的著名研究中指出,公民文化是民主社会的基础,它是一种参与型文化,在其中,人们显示出较高的政治能力(人们知道如何以政治方式达成自己的意愿)和政治功效(人们感到他们拥有政治权力)。而在臣民型政治文化中,人们是以一种被动的方式来卷入政治的,他们关于政治能力和政治功效的感觉是低层次的。

47 法学家西塞罗说:“共和国是人民的财产。”“共和国的政治,必须是公民们的政治。” 个人的生存和发展:

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 案例:

尊敬的温总理您好: 非常抱歉耽搁了您宝贵的时间,但是由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又想起您前几年亲自为民工讨工资的事情。觉得这事找您最好。 这本来是一件小事,不应该麻烦总理,但是仔细想想,觉得这是一件大事。 我,准确的说是“我们”,是四川省成都市郫县一中高一的学生。自我们进入高中以来,学校就一直违反教育局的规定

答复:抱歉,我这里只是北京市教委,不是国务院,您反映的问题我这里解决不了,请向您当地的教育部门反映。

启示:能够参与政治生活,要学习政治知识,增长参与参政议政的能力。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情景:

(1)选举和投票活动。参加选举和投票活动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政治参与形式,很多人甚至把投票率当作是衡量政治参与水平的主要指标。

(2)向政府提出建议、批评、申诉或者求情、游说,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它既可以以个人为主体,也可以以集体作为主体;既可以是为了个人、部分人的利益,也可以是为了一定的团体、社会大众和国家的利益;既可以是非正式的、私下的活动,也可以是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机构进行的正式活动。

(3)投诉活动。投诉活动主要是公民通过向报刊、电视、电台的投诉,借助这些新闻媒体的力量监督政府、影响决策。这种参与形式的特点是,虽然它的目标主要是指向各级党政部门,但是它的直接对象却是各种新闻媒体,因此它是一种间接的政治参与形式。

(4)抗议和暴力活动。它既包括和平方式的游行示威、静坐请愿等,也包括诉诸武力而进行的暴力冲突、骚乱、叛乱以及革命等。

四、教学资源建议

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建议学生了解两会期间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和途径,浏览相关网站内容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向相关部门积极谏言、献策。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1.本节学习的有关知识,涉及的学生实际生活内容较多,建议教学内容以学生自读、思考、讨论为主,老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教学中注意双向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

48 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生活现象,明白有关道理。

2.教材的导入部分,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图片、音像资料,从四个方面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政治生活与中学生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政治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在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组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多角度认识当代中国人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4.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途径和方式,提升参与政治生活所应有的正确态度和理性思考。

六、课堂评价建议

1.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教学评价的组织形式一般可分为“他评”和“自评”两种,其中“他评”又可分为“教师评”、“学生评”。

2.对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评价可侧重采用定量评价的方式。

49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三框 崇尚民主与法制

第二方案:拓展类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地位:从知识的角度看: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三框的内容,前面分别是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

从生活的角度看,学生首先要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政治地图),才能正确地行使民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所以第一单元首先明确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学生在学习和了解了这部分知识的基础上,再了解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自己享有哪些政治权利,需要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了解近些年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一些新变化、新做法,并通过学习、实践、参与体验的过程,认识到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提高自身政治素养的重要性。

从学习的全过程看,本框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因为为什么要学习政治生活,学习这本课的价值与意义,真正开始涉及是从本框开始的,所以讲好这个框,有助于明确学习本书的意义和方向,从而为本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构:本框内容从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4个镜头入手,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先感受政治现象,后剖析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再激发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以及做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性引导。

内容分析:从知识的角度来分析,本框题实际上是讲2个问题,一是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是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怎么样)。

2、学生情况分析

从总体上来看:现在实验省区大部分选择模块的顺序基本上是一样的,高一完成2个必修模块: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基本是按照思想政治

1、思想政治2的顺序安排的,但是其实新课程改革中一个很重要的思想:选择性,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从实验省区的实践看:政治生活放在高一下半学期学习对学生的接受程度来说有一些难度,学生政治意识的形成以及对政治生活的关注还没有形成主动与自觉。

从知识结构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上看,学生对政治学的知识刚刚开始接触,肯定有个比较大的坡度,生活中也缺少或者几乎没有政治生活参与的体验。

3、教学方法

50

推荐第10篇:初中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2008年度宿州市中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姓名

单位

联系电话13965332341相似三角形(1) 郝栋栋 萧县黄口镇第一初级中学

第11篇:信息技术学科优秀教学设计

篇1: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我所教授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26课《月光曲》。本课时第二课时,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从中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三、教学设计思想:

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思想,我是这样设计的:本课14个生字。第一课时完成生字、词语的教学,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的大意,并完成课后第四题的练习。第二课时围绕课后思考题,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质疑、小组交流、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利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作为学生解决的工具,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 设计特色:

教师不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在进行大量的识字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网络上大量阅读的能力,鼓励学生上机自学,小组质疑、协作学习、口语交流、分组汇报,完成课文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写作表达,促使小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飞速提高,提高教学效率。

五、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同学们,请听。(播放乐曲《月光曲》)

师:同学们,听过这首曲子吗?它叫“月光曲”,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

即兴创作的。贝多芬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被世人尊称为“乐圣”。关于这首曲子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二、)请快速浏览课文一遍,想一想:这个故事先讲什么?接着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学生汇报: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有人在断断续续地弹奏他的曲子,感到十分好奇,当他走近茅屋,听到屋内兄妹俩的谈话后,被他们虽贫穷但互相体谅的真挚情感所感动,便走进茅屋为他们弹奏一曲,又因盲姑娘不仅懂音乐,而且非常了解他的音乐激动万分。此时,他看到月光下茅屋里清幽的景色,产生了创作激情,即兴创作了《月光曲》,穷兄妹俩陶醉其中,感受到了音乐带给他们的幸福。

教师板书: 谱写经过: 听——弹—再弹—记

(三)、精读感悟

1、教学3——8自然段。

请默看3——8自然段,拿笔,看看你从哪些句子,哪些词语,或者哪些标点符号读懂了什么?在有关句子、词语、标点符号旁写上自己的感受。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抽生汇报,并及时指导感情朗读。

生:我从姑娘说的话“这首曲子多难弹啊!??那该多好啊!”知道盲姑娘是多么喜爱音乐,多么想去听音乐会呀!

师:你体会得好。那么,你能不能把盲姑娘当时那种迫切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抽读、齐读)

生:我还从皮鞋匠说的话中的两个“太”字,读懂了皮鞋匠很爱妹妹,但他不能满足妹妹的要求,心里难过。

师:体会得好!他当时的心里只是一些难过吗?

生:心里很痛。

师:对,皮鞋匠当时心里隐隐作痛。那么怎样读这句才能表现出皮鞋匠买不起入场券时心里隐隐痛楚呢?(指导读好皮鞋匠的话)

生:我还从盲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知道盲姑娘也很爱哥哥,她很懂事。

师:你体会得好!看来,你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生1:我还从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看出贝多芬很同情穷兄妹俩,他是一个大音乐家,但他不拿架子,却还那样热情地要为盲姑娘弹奏。

生2:我要补充。从这里的两个“!”可以看出盲姑娘确实很激动,她赞美贝多芬的钢琴弹得好。

师:只是好吗?从哪个词语能看出?

生:从“纯熟”可以看出贝多芬的钢琴弹得特别好,他弹琴的技术很高超,可以说是出神入化。

师:盲姑娘可是看不见的呀!她凭什么断定此人就是贝多芬?

生:盲姑娘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是她用心去感受音乐,她懂音乐,她知道只有创作乐曲的本人才能弹得这么纯熟,所以她断定此人就是贝多芬。

师:你们体会得都很好。那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把盲姑娘当时那种赞美、惊喜表现出来呢?

师:同学们,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话后,他作何反应?

生齐答:“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出示插图)

师:此时此刻,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吹起了茅屋里破旧的窗帘。那皎洁的圆月就在窗外,它那清幽的月光照进茅屋里来,你们看到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图上的情景描述出来吗?

生:我看到了那清幽的月光照进茅屋里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是那么美丽。这时,贝多芬不由弹起了琴键,穷兄妹俩听得是那样认真。

师:文中是怎样描写图上的内容的?那我们就一起来轻轻地、美美的读第八自然段吧,让我们细细地体会这清幽的月光下的一切。(生有感情地齐读第八自然段的内容)

2、教学9——10自然段内容。(《月光曲》响起)

师:同学们,你们听见了什么?

生:我听见音乐开始很慢,接着逐渐快起来,最后又快又强。

这段曲调是贝多芬用钢琴弹奏出来的,文中是怎样用文字来描述这段曲调的呢?找一找,找出来画上“﹏﹏”。

抽生回答所勾的句子,师随机出示句子:“他好像面对着大海??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请大家自由读这几句话,根据你对音乐的理解,体会《月光曲》的曲调可能是怎样的?

(出示选择题)

根据自己的理解,《月光曲》的曲调是( ),请选出合理的答案,并说出理由。

A:舒缓——明快——激昂

B:明快——激昂——舒缓

C:舒缓——激昂——明快

生:我选择A。因为月亮开始升起,表明月光下的一切都很幽静,这时,音乐应该是舒缓的;接着,月亮升高穿过微云,微云在月光的照耀下飘动着,音乐应该是明快的;最后,风起浪涌,月光下的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音乐应该是高昂激越的。

同学们,学到这儿,你们有问题问吗?

生:为什么皮鞋匠听了贝多芬的《月光曲》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呢?(抽生解答)引读“皮鞋匠看看妹妹??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师:谁来把皮鞋匠看妹妹这一层读一读呢?看这事的曲子又是怎样的? 生:(读)“皮鞋匠看看妹妹??波涛汹涌的大海。”我觉得这时候兄妹俩都已经完全陶醉啦,这儿应该是高潮部分。

生:我想这时的曲子一定更快、节奏感更强。

师:节奏快了,到了高昂的部分,情绪也就激荡起来。(板书:高昂激荡) 师:好,谁能从头到尾完整的说一说呢?

生:(自由说,指名说)贝多芬面对这月光,面对着兄妹俩,按起琴键来,一开始他的琴声是柔和的,舒缓的,接着曲子有了变化??

师:贝多芬的《月光曲》真的是这样的吗?让我们随着兄妹俩一起来欣赏一下。(媒体出示《月光曲》学生闭目欣赏)

师:听了《月光曲》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生:听了曲子,我感觉在一个拥有清幽月光的夜晚,独自一人来到海边,双眼紧闭,感受着大海的呼吸,倾听着大海的声音。皎洁的月光给海面披上了银纱,美极了。忽然海面失去了平静,海水变成了巨浪,在咆哮,在翻滚,不停的拍击

着岸边坚硬的礁石??仿佛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海浪。

生:音乐响起,我仿佛置身在小湖边,一轮皎洁的明月慢慢升起来,把平静的小湖,湖边的蒲草、芦苇都镀上银光,异常美丽。忽然,只听见一声水花溅落,一条金黄色的鱼儿跃出了水面,在空中划出了美丽的弧线,接着又钻进水中。接着第二条、第三条??一条条鱼儿跃起有落下,似乎伴着月光跳起了“月光舞”,平静的湖面变的热闹非凡??

生:听了曲子,我仿佛看到一位勇敢的探险家在海面上拼搏。傍晚,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海面幽静而美丽,探险家坐在船舱性能上这窗外的美景。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快把船都掀起来。这时探险家竭尽全力的摆动方向盘??勇敢者最终取得了胜利。

师:能不去掉联想部分?为什么?

生:不能去掉。因为没有了联想部分就不知道《月光曲》表现的内容了。师: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生动感人,这么富有美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写实实在在的事物的同时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写文章时,不仅要把看到的听到的写具体,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这样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具体、更丰富。

( 四)、总结

同学们,刚才老师被优美的琴声和你们有感情的朗读深深地陶醉了。是的,美妙的音乐不仅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而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乐趣。就让我们记住贝多芬这个名字吧。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背诵课文第九段。

2、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曲子,听后把联想到的景象写下来。

3、上网或查资料进一步了解贝多芬。

评析:《月光曲》这篇文章文字优美,情感丰富,富有文学美感。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满足学生基于文本的理解,而是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力求在个性化阅读理解上获得成效。课中教师在学生理解文本语言的基础上,播放《月光曲》,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想象创设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在优美的乐曲声中情感起伏跌宕,心灵的火花不断喷发出耀眼的智慧。从一个个优美生动的个性化语言,我们看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巨大魅力,不只是让课堂教学增添的一个富有现代化的教学环节,而是充分的调动而学生学习和表达的欲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使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

篇2: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何正确、科学、艺术地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及让这些技术完美地与课程整合在一起,是我们所讨论的热门话题,应用信息技术改善传统课堂教学,会使语文课变得更美丽。

原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主要靠语言表达,许多内容无法在网络教学中得以完成,或者不借助网络也可以完成,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感到了网络的神奇,我领略了网络的魅力,因为信息技术既可以丰富视听感受,也可以化抽象事物为具体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它集图象、声音、文字、与时代气息于一体,使用这一媒介,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语文课更富吸引力。下面以《美丽的武夷山》为例,谈谈在教学中的做法和点滴体会。

片断1:美丽的风光,高涨的兴趣。

《美丽的武夷山》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虽然文字非常优美,但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远远比不上有趣的童话故事给他们带来的兴趣和快乐。我是这样导入的:

师:同学们,我们每年都有两次长假,你们在假期里都做什么?

学生有的回答写作业,有的回答读书,有的回答上各种辅导班,有的回答去旅游。

师:老师也和你一样,非常喜欢旅游,今天,我带大家到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旅游好吗?好,现在我们出发。请大家打开“美丽的风光”,看看我们已经来到了哪里?

(学生观赏武夷山的风光片,美丽的景色,优美的音乐,把学生一下子吸引住了。)

评析: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美丽的风光,优美的音乐,使学生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武夷山有个总体的印象,为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铺路架桥。

片断2:多变的文字,良好的效果。

师:现在同学们自己来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鼠标点一下,你会有意外的收获的。 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点一下,屏幕上马上会出现放大的这个字,并且带有拼音。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都很认真,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生字大家学会了吗?打开“认一认”,许多生字朋友正等着你去跟他交朋友呢。

学生点击,屏幕上出现带字的气球飞过,学生认读。

评析:传统的教学,靠粉笔黑板打天下,字体总是穿着黑底白花的“外套”,那种单调、冷漠让学生难以接受。此时,电脑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字体的设计可以是楷体、宋体,也可以是艺术字,字体呈现的方式可以是动态的,也可以是静态的,字的颜色也可以多种色彩,再用漂亮的背景作衬托,文字的魅力尽情显现,可以唤醒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识字的兴趣。

片断3:生动的再现,深入的理解。

师:武夷山的山势非常险峻,尤其是三十六峰造型奇特。是神奇的自然景观。想不想去看一看?好,现在我们就出发。请大家打开“三十六峰”,屏幕上会出现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想看什么形状的山峰,你就在这句话上点一下。

生:边读边欣赏。

师:同学们,通过游览三十六峰,你有什么体会?

生:这里的山太美了!

生:这里的山峰真奇特!

师:对,这里的确很美,那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这种美表达出来呢?

在配乐声中,学生声情并茂地读课文。

评析:在实际情景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增强教学的艺术感染力,将学生的情感引入轨道,以其引起审美的共振,并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语文教学中种种情景的设置,可激发学生丰富的

想象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主动探索,加深加快对课文的理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和鼓舞。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片断4:情景的设置,乐学的源泉。

师:这里的山很美,这里的水更美。现在我们坐着竹筏,到九曲溪上游览一番。请打开“九曲溪”。 画面上出现了九曲溪的风光,溪水很静,很清,几条竹筏在水面上绕着山峰静静地、缓缓地漂行,两岸的山峰、绿竹映入水中,就像一幅水上的风景画。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播音员的配文朗诵,学生的兴致油然而生。他们时而被那幽静的环境所陶醉,时而为能身在其中而欣喜,时而为清绿的水的独特而惊叹,时而为这天下美景而称奇。多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美丽的山水这间,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的景色,怎能不使他们欣喜若狂?怎能不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他们又怎能不乐于去学习呢?

片断5:广阔的空间,自由地探究。

师:武夷山真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同学们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它,可以点击“美丽的武夷山”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生:自由浏览教师事先设计的网页。

师:通过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评析: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总是把目光牢牢地盯死在书本上,认为维有读课本才算是学习。而信息技术的网络教学,为学生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学习空间,因此,让学生通过网络空间的自主实践和探究,既是文本学习内容的运用和巩固,又是文本学习内容的补充和扩展。让学生登录教师的专题网页,自由浏览其它相关资料,拓展课堂所学的知识。实践证明,利用网络资源扩充信息量,使学生开阔了得视野,活跃了思维,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创造了优异条件

篇3: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何正确、科学、艺术地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及让这些技术完美地与课程整合在一起,是我们所讨论的热门话题,应用信息技术改善传统课堂教学,会使语文课变得更美丽。

原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主要靠语言表达,许多内容无法在网络教学中得以完成,或者不借助网络也可以完成,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感到了网络的神奇,我领略了网络的魅力,因为信息技术既可以丰富视听感受,也可以化抽象事物为具体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它集图象、声音、文字、与时代气息于一体,使用这一媒介,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语文课更富吸引力。下面以《爱莲说》为例,谈谈在教学中的做法和点滴体会。

【教材分析】

1、《爱莲说》是人教新课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教学课时为1课时。

2、本单元的能力训练重点是:学生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并且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3、《爱莲说》是周敦颐的代表作,以莲喻人,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以莲花君子自勉,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作者高洁的情感和不随流俗的积极人生态度,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特点,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2、在了解作者经历和《爱莲说》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揣摩文中描写莲花的文字,品味作者流露出的情感,了解文章运用的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二、能力目标

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能快速阅读拓展文章,在拓展文章的支持下深入理解《爱莲说》的深意。

2、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主动提出问题,提升发现问题、辨析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疏通文意、处理课文难点,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理解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勇于面对生活、不随流俗的积极人生态度。

2、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欣赏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培养自己具有“莲”的品质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文言文《爱莲说》,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写法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教学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作者的高洁情怀,体味所描写的景物与作者所抒发的“志”之间的关系。

【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北京昌平第四中学初二跨越式实验班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试验班学习,基础知识扎实,课堂气氛活跃,能积极思考、主动质疑。

2、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结合课下注释,准确翻译浅显文言语句。

3.该班学生在参与北师大跨越式发展课题研究一年多后,都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能熟练在V-cla平台的讨论组上打写作文

【教学策略】

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方式以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为主。

【资源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Vcla平台、人教新课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专门为本课制作的网页课件。

【教学过程实录】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活动:我们首先浏览网页中“美丽的莲花”,看后谈谈你对莲花的印象?

学生活动:浏览网页图片,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发言)正因为莲花有这样美好的形象和品质,自古以来就深受文人雅士的推崇,宋朝的哲学家周敦颐就特别喜爱莲花,为此还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爱莲说》。

[设计意图:由各种各样的莲花图片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莲花的美丽、洁净、亭亭玉立有直观感知,为下文分析描写莲花外貌形态的语句、体味作者对莲花品质的颂扬作铺垫]

(二)多样阅读、整体感知:

1、利用网页资源,了解作者生平。

教师活动:世间的花种类繁多,各具不同的精神气质,一般来说,喜爱什么花,也反映了这个人的心态和志趣。周敦颐这么喜爱莲花,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浏览网页“作者简介”部分,了解作者生平爱好及写作背景。

学生活动: 浏览网页“作者简介”部分,了解作者生平及本文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生平爱好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多样阅读、感知课文

⑴听范读

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打开书,利用教学网络课件听范读,注意句读,语气、语调。

学生活动:听范读。

⑵自由朗读

学生活动:自由朗读课文。

⑶学生代表读课文

教师活动:请两位学生读课文,强调注意语气语调、节奏停顿以及作者情感。

学生活动:学生代表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评价。

[设计意图:熟悉课文,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通过反复听读、朗读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协作学习、疏通文意

教师活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课文下面注释协作疏通文意。

学生活动:结合课文注释,小组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反馈,提出本小组内难以准确翻译的语句与其他小组交流。

教师活动:教师给予总结明确。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解决字词理解障碍,疏通文意。解决难点句子的翻译。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小组协作、质疑探究

1、独立思考、质疑发问

学生活动: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写作方法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问题,引导课文理解。

◇作者为什么说莲是花中的君子?

◇三种花象征人世中的哪三种人或人生态度,作者对这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爱“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呢?

[设计意图:学生就文本内容主动设疑,客观上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加以归纳,围绕学生理解难点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深入探究,解答疑问

教师活动:为解决同学们感兴趣的第一个问题,我请大家找出文中描写莲花的语句,概括这几句写了什么?作者如此准确生动的进行描写,意在突出什么?

学生活动:画出文中描写莲花的句子,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我们看莲这些外在的特点 ,都显示出了莲哪些高洁的品格?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莲花具有这样多的高洁品质,难道不能称其为君子吗?

教师活动:明确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师活动:为解决第二个问题,先请同学们思考,“谁喜爱菊?这种人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对此抱何态度?”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陶渊明,“晋陶渊明独爱菊”“陶后鲜有闻”,陶渊明是有名的隐逸之士。他做彭泽县令时,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田园,以酒遣怀,以菊花为伴。他是真正的隐士。所以,菊隐喻远离官场、躲避现实的隐士;

教师活动:(总结明确)它们虽有气节,但消极避世。对他们消极避世的孤傲,作者无意为伍。“陶后鲜有闻”,便戛然而止,语气冷淡,似有隔世之感。周敦颐的人生态度,他是主张入世的,隐士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而君子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教师活动:谁喜爱牡丹?这种人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对此抱何态度?

学生活动:牡丹,象征世俗“富贵人”;

教师活动:(补充时代背景)唐朝初期特别推崇牡丹,把牡丹视为珍品,誉为国花。到贞元时,对牡丹的赏玩,更成为盛行长安的社会风气。暮春时节,车水马龙,权贵们不惜高价争相购买。由于统治者的提倡,长期以来形成一种竞效奢靡、争攀富贵的不良的社会风气,直到宋代依然存在。 因此,周敦颐文中名写牡丹,实是对当时权贵及世俗之徒追慕荣华富贵的嘲讽。“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字里行间讽意十足。对

争名夺利的权贵们,他不屑一顾。

教师活动:谁喜爱莲?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对此抱何态度?

学生活动:作者爱莲,莲是花中的君子,他从内心热爱,而且是努力效法的。

教师活动:明确了以上两个问题,咱们一起思考第三个问题:“作者爱“莲”,仅仅写“莲”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呢?”

学生活动: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莲的超凡脱俗,作者以莲自喻,借抒写爱莲之情表达自己的淡泊名利,洁身自好,品格高尚的人生态度,婉转的批判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发言)莲花和菊花虽然都不满现实,但菊花采取逃避态度,后者则敢于面对现实,在污浊的生活中保持它高洁的情操。因此,莲花比菊花显得更加可贵。周敦颐写牡丹,实是对当时权贵追慕荣华富贵的嘲讽。作者通过对三种花的德性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做陪衬,就自然把莲花的美好形象树立在读者心目中。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理解作者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学生通过研读,深入文本,在欣赏文章的同时理解了作者情感]

(四)拓展阅读,关于菊、牡丹、莲的诗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活动:古人云:“言为心声。”莲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人格的化身。我们再看“比较学习”和“拓展阅读”两个栏目,阅读关于菊、牡丹和莲的诗文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学生活动:浏览网页,阅读诗句、文章,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学生进一步领会本课托物言志的手法;同时能够理解由于各个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个人经历不同,所以他们即使面对同一事物也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所言的志也会不同。(也就是说,同一个事物可能在一篇文章中被歌颂,也可能在另一篇文章中被批判)此环节,不但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还尊重了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

(五)教师小结

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实在难能可贵,有这样高的人品,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同学们,希望我们都追求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第12篇:语文学科渗透教学设计

语文德育渗透教学设计

《猫》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猫的性格,并写了满月小猫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课文分为两部分:先讲猫的性格古怪,从三方面加以具体说明。第一方面写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第二方面写猫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第三方面写猫既胆小又勇猛。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动物都有深深的喜爱之情,也学习过许多写小动物的文章,知道写小动物要抓住外形和性格特点。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的精心组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作者具体记叙和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学习目标:

1、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巩固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枝折花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描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爱护小动物,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和朗读重点词句,了解作者是抓住猫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教学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探究,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

设计理念:

1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师生在与文本交流对话的过程中,必定产生个性化结果。教学中,教师力求创设多种情境,带领学生经历多种体验,从而读出真情、悟出真谛。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

出示课件:猫活动的可爱画面。

2、

学生交流感受,揭示课题。

二、品味赏读,理解“古怪”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找出自己认为猫性格很古怪的地方。

2、全班交流,提炼要点。板书:老实

贪玩

尽职

温柔可亲 一声不吭

胆小

勇猛

3、学生自由品读第1自然段表现猫“古怪”的句子,注意自己在品读时的感受。

4、师生互动,交流感受,体会“古怪”

(1)抓住“乖”类比生活体验,品味读好写猫“老实”的句子。 (2)品味猫贪玩时的表现时引导想象:猫贪玩出走后,会有谁用什么方法呼唤猫回来?

(3)品味“屏息凝视”这个词语之妙。

(4)小结:在尽职这一点上,我们大家都应该向猫学习。

5、整体回顾读第1自然段,体会猫确实古怪,但又着实可爱。

6、赏读第

2、3自然段。

2 (1)自己有滋味地读读第

2、3自然段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边读边想想哪儿好,然后交流感受。

(2)多种形式理解读含有“蹭、踩印、小梅花、丰富多腔”重点词语的句子。

(3)总体赏读,熟读成诵。

三、写说结合,拓展学习

1、教师再次出示小猫各种动作的图片,并出示小练笔提示:

猫的性格古怪。

它高兴的时候------------------------,生气的时候----------------------,。。。。。。。

2、学生汇报自己所写所感。

四、阶段小结,布置作业

1、同学们,人有百性,这猫也有百性!老舍先生家的这只猫真是古怪至极,但我们又分明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并不古怪的东西在涌动,那就是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下节课我们接着读。

2、布置作业:

古怪、老实、无忧无虑、尽职、闭息凝视、温柔可亲、变化多端、勇猛,从中挑出两到三个,写出猫给你的印象。板书设计:

老实

贪玩

尽职

温柔可亲

一声不吭 胆小

勇猛

第13篇:音乐学科互联网教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 春柳小学 时岩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牧童》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牧童》,准确掌握切分节奏,并能够以活泼欢快以及优美的不同情绪演唱歌曲。

2、在唱会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变化节拍、速度的演唱,以及卡农形式的演唱,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多声部合作能力。

3、在互联网搜索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资料,并在线视频欣赏相关乐曲和歌曲。

教学重点:唱会歌曲,变化演唱形式及节拍、情绪 教学难点:切分节奏;力度及情绪的把握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听《牧童短笛》音乐入室。

二、基础训练导入

1、播放课件,给出节奏,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动作的模仿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拍手

点头

敲击

跺脚

要求:跟老师的动作相差一个小节,教师先做动作四拍,然后学生进行模仿。

(教学意图:进行卡农的节奏训练,让学生了解卡农的两个声部合作特点为学习演唱卡农打基础)

2、课件播放节奏,教师和学生用lu进行两个声部的配合

3- -|5- -| (师) 3- -|5- -|

(生)

(教学意图:使学生了解卡农的演唱形式要以倾听、合作为主)

三、学唱歌曲《牧童》

1、初听歌曲。问: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欢快的、活泼的)

2、观看flv格式的视频歌曲动漫。

复听歌曲。问:歌曲的演唱顺序是什么?(三段歌词,有反复,有结束句)(教学意图: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歌曲的结构)

3、多媒体电脑在互联网百度视频里搜索《牧童》,感受多种艺术形式的表现。(乐器表演、舞蹈表演、歌曲表演)

再听歌曲。引导学生欣赏歌词的内容,感受悠闲、快乐的情感。

4、带领学生划出歌曲的旋律线

5、听琴慢速演唱第一段。要求:声音力度要控制弱。

6、教师指导切分节奏,指导学生划出歌曲的切分节奏。用投掷粉笔的办法让学生掌握切分节奏的重音 3 5 4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用生活中常见的方法掌握切分音的重音,生动有趣,达到学习新知的目的)

7、演唱完整的歌曲。要求:听琴演唱,准确唱好切分节奏。

8、问:第一段中表现了在朝霞里的情景,你认为应该用什么速度和力度来演唱?(慢速、弱力度)

按照要求进行演唱。

9、问:第二段表西欧按快乐、清新的感觉,应该用什么力度与情绪? (稍快、中强)

按照要求进行演唱。

10、师将第三段的旋律进行改变:

3/4

1 1 2 | 3 5 4|3-| 问:进行了怎样的改变?情绪有什么变化?

由2/4 变为3/4 情绪变得优美抒情了。

11、将三段用不同的情绪、力度、速度、节拍完整演唱。

12、卡农形式演唱歌曲第一段

教师指导学生看指挥边听边唱表现和谐的声音效果。

四、欣赏

1、师:同学们,这首《牧童》选自捷克,在这个国家有一个伟大的音乐家,让我们一起上网查找一下。

2、带领学生找到德沃夏克的资料,共同学习。通过网页搜索他的相关作品及介绍。

通过视频搜索欣赏音乐作品,如《念故乡》《白鸽》等等。

五、小结

师:最后让我们再欢快的情绪表现这首《牧童》。今天的音乐课就上到这里。

播放《牧童短笛》学生走出教室。

第14篇: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设计

How much is

it? Part B

read and

write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Let’s

chant

2、free talk.T:what a pretty

dre! How much is

it? S1:It’s 120

yuan .

T:Your sandals are nice.T:How much are they? S2:They are 80 yuan .T;Thank you .S2:You are

welcome.(二)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Let’s gue.(出示课件)

T:It’s red or green,It’s round. what’s is it? S1:It’s an apple.教师板书:apple 再出示三个苹果,问:How mang apples can you see? S:They are three apples.T:How much are they? S:They are three yuan .

2、出示bananas..orange.pear.watermelon(教学同上) 3.出示水果图,巩固所学的单词。

4、let’s play games.

学生拿着水果图片,老师说水果单词,猜对的学生走出队伍。为本组赢得得分。

5、看图片,猜价钱。

6、出示课本p63 PartB read and white.(1)、学生先个人读,感知句型。然后听录音。 (2)、跟老师读课文。 (3)、然后让学生后分角色朗读,学生展示。 (4)、纠正”also

that’s的发音,理解词义。 (5)、小组操练熟悉后进行对话表演。

(三)操练 (Practice)

Practice makes perfect! (四)、趣味操练

Make a dialogue (编对话) (五)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今天是小猴子的生日,你想为她买什么礼物呢?到水果超市挑选自己想买的水果。

(六)拓展延伸。

小猴子来到了超市,他想为朋友们买些水果招待他们,你能帮帮他吗?进行小组活动

(七)Homework 板书:How much is

it?

水果单词:apple banana

orange

pear

watermelon How much are

they? They are

___

yuan.Can I

help

you ? .I

want____________.

第15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第3课时

课题:解决实际问题

备课组:二年级备课组 主备课人:袁永忠 任课教师:袁永忠 任课时间: 教学目标:

能正确用两位数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的口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讲解例3时合理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教学重点:领悟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思路。 教学难点:体会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用前面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实际问题。

二、交流共享

教学例3.大家知道乘车的时候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出示例3情境图。 学生看图,题中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你知道离站时车上有多少人吗?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汇报讨论结果:先减去下车人数,再加上上车的人数。或先加上上车的人数,再减去下车的人数。学生选择一种方法列式。

同学们;客车装人是不是想装多少就装多少啊?(不是)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四十九条 规定:机动车载人不得超过核定的人数,客运机动车不得违反规定载货。

小结:我们可以先加上上车的人数,再减去下车的人数,也可以先减去下车人数,再加上上车的人数。大家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34+18—15或34—15+18.怎样计算呢?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解答正确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检查?

三、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学生读题,小组交流想法,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并填空。 集体交流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线段图,可以先算出,一共运来多少袋水泥?再减去用去的。 学生列式计算。 订正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情境图。提问: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可以怎样解答?请同学板演算式。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120—60是什么意思,再加80什么意思,还可以怎样列式?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表格。表格告诉我们什么?(丁丁的班级有男生26人,女生24人。会游泳的32人,会溜冰的29人。)

提问:不会游泳和不会溜冰的各有多少人?你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四、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解决实际问题,知道了增加就加,减少就减。

板书设计:

例3.

教学反思:

解决实际问题

34+18—15

34—15+18

第16篇:学科渗透德育教学设计

学科渗透德育教学设计:

《我是中国人》教学设计

老黑山中心小学 刘东财

教材分析:

歌曲《我是中国人》是小学音乐学科人音版第十册,第六课《京韵》单元课的歌曲。这是一首曲调根据京剧曲牌中典型的西皮流水的音调缀成的戏歌。全曲唱词简短、朗朗上口,曲调的运腔十分口语化,它热情地颂扬了中华民族讲文明的传统美德。曲中每一句中均运用了前半拍的八分休止符,使得曲调刚健有力,特别在最后一句的“人”字上通过了一字多音的长运腔把音调推向全曲的最高音“5”形成高潮,继而又以下行五度结束在“1”音上,它以自豪的语气和心情唱出了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教学目标:

1、能用感情演唱《我是中国人》

2、能够体会戏歌《我是中国人》,表现了当代中国人自尊、自豪的形象;体会“做一个中国人”是每个中国公民应有的品格。 教学重点:学唱《我是中国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和动作来表演歌曲 教学准备:手风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特殊的音乐,(伴着音乐教师将表演一个小魔术)。请你们跟着音乐拍手,谁拍的节奏准确,老师就把变出的小礼物送给谁。(放音乐)学生拍手老师表演。 教师: 你们在什么地方听到过这样的锣鼓点吗?(京剧、戏曲)

京剧对于我们同学并不是完全陌生的。那么刚才老师送给你们的小礼物就是京剧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中净行的脸谱。

脸谱上丰富多彩的颜色在舞台上还代表着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性格。

请拿到脸谱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介绍吧。 2.介绍京剧的相关知识。

(1)分小组展示收集的资料。

(2)重点介绍净行。

(3)教师总结:看来,京剧里还蕴涵着很深的文化呢!其实京剧的起源呀,要追溯到200多年前,当时为了给清代乾隆皇帝祝寿,特邀江南的徽班进京表演。后来,她又融入了其他地方戏曲的精髓,渐渐地发展成我们的国粹艺术——京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以京剧中西皮流水的唱腔为素材创作的戏歌《我是中国人》。

二、新授部分:

1.欣赏歌曲录音 (教师带领拍手打节奏)

设问:这首戏歌和我们过去所学的歌曲有什么不同?(节拍、韵味) 回答:1/4拍(这种节拍在歌曲中非常少见,但在京剧中应用很广泛,每小节只有一拍强拍,没有弱拍。京剧中把强拍叫做板,弱拍叫做眼,这种节拍叫做有板无眼。每拍都是强拍,听上去铿锵有力。)

2.请学生们点着板再次聆听歌曲。听一听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教师范唱表演)

3.同学们概括得真好。那就让我们就带着这种情绪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吧! 4.学歌谱: (1)听教师演唱歌谱,请同学找一找歌曲的旋律中都出现了哪些特殊的音?(装饰音)

(2)唱一唱这些装饰音。(出示课件)

(3)我们已经唱得很准了,我们把它放到歌曲里再来试一试。(不按着节奏,教师指着谱子,带着学生唱。)

(4)唱得好听!如果加上节奏就会更好听的!让我们再视唱一遍,请大家边唱边找一找歌曲中出现了几次八分休止符 ;(7次)八分休止符都是出现在每小节的前半拍,在京剧中称之为闪板。(教师示范)

(5)请大家帮着老师点着板,我再演唱一遍乐谱。

(6)教师和学生一起点板视唱乐谱,感受体会一下闪板的作用(教师总结。)

(7)跟琴完整地演唱歌谱。 5.学歌词:

(1)学生演唱没有装饰音的歌词。

(2)教师范唱全曲,(清唱)找出不同。(装饰音更能体现京剧的韵味)

(3)反复练习装饰音部分,分句讲解带唱。

(4)学生再次完整地演唱歌曲。

(5)通过刚才的演唱,除了装饰音和闪板以外还有哪句是突出表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和体现京剧的韵味呢?(拖腔)首先让学生一起数一数“人”这个字一共唱了多少拍?(23拍)这种记谱法在歌曲中少有,在京剧中叫作拖腔。

(6)教师具体讲解拖腔的演唱方法,并示范。气息深、口鼻同时吸。气口要偷换。“人”字要始终咬住en的韵母。练唱拖腔。

(7)歌曲处理:“人”字的力度处理。 (8)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6.朗诵诗词:

教师:大家的演唱让我感到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老师也改写了一首小诗来表达我们共同的心声。

(1)教师诗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出示课件)

(2)师生共同朗诵诗词。

(3)诗词是最能表达人们心情的语言形式,我们的作曲家将这首《我是中国人》赋予了京腔京韵,一定更能表达我们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情。

三、知识拓展

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的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教师:请大家听一听它是否也运用了闪板、拖腔呢?

听后答:《我是中国人》是有板无眼的唱腔;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是一板一眼和有板无眼交替演唱的。

四、总结

京剧是我们的国粹,今天我们走近了京剧,希望明天我们可以真正走进京剧,把我们的京剧艺术发扬光大。作为新一代的中国人,我们更应该以百倍的感情去热爱我们的国家,以百们的决心去报效祖国。

第17篇:学科教学设计和学科教案

学科教学设计和学科教案

教学内容:圆锥的认识

时间分配:讲授15分

练习25分

教学理念: 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教学伊始,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锥,并让学生举出成活中的圆锥,这样,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圆锥。并通过测量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做数学”的过程。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2、通过动手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圆锥形实物、圆锥形教具

教学流程:

一、复习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课

1、圆锥的认识

(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有什么特征。

(2)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3)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4)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5)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5、虚拟的圆锥

(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三、课堂练习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四、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板书设计

圆锥的认识

一个底面 —— 是一个圆。

高: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只有一条)

一个侧面(曲面)—— 展开是一个扇形

课总后结

第18篇:三年级 家乡学科教学设计

三年级家乡教学设计

动 物 的 危 机

《 》

动 物 的 危 机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濒临灭绝的几个动物,增强学生对濒临动物的危机感。 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关爱和保护动物的热情。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受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哪些动物。

2、了解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3、增强关爱保护动物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的热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出示图片)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动物?(大熊猫)你们喜欢吗?(喜欢)老师也非常喜欢大熊猫,它的憨态样子确实特别惹人喜爱,可是,你们知道吗?熊猫是我国濒临灭绝的动物,如果不加以人为的强制保护,将来我们就再也看不到大熊猫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动物的危机》。

二、讲授新课:

1、进一步了解大熊猫:(图片展示)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动物种类,属熊科,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全世界野生大熊猫现存大约1590只左右,适应以竹子为食的生活。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可爱模样深受全球大众的喜爱。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

2、深入了解白暨豚(视频)

白鳍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暨豚、白旗。白暨豚是鲸类家族中小个体成员,中文名白鳍豚,属于喙豚科,身体呈纺锤形,全身皮肤裸露无毛,具长吻,白鳍豚已存在有2500万年,喜欢群居,视听器官严重退化,声纳系统特别灵敏,能在水中探测和识别物体。白鳍豚是恒温动物,用肺呼吸,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现已濒临灭绝

2006年11月6日~12月13日,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和瑞士等六国近40名科学家,对宜昌—上海长江中下游的干流1700公里江段进行了考察,未发现一头白鳍豚。1997年到1999年农业部曾连续3年组织过对白鳍豚进行大规模的监测行动,三年找到的白鳍豚分别是13头、4头、4头。此次考察的结果则是0。

3、造成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幻灯片)

一、动物生存环境的危机

人们砍树、开荒破坏森林和草原,侵占和破坏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第二、动物受到环境污染的侵袭 环境污染使大量的动物死亡 第

三、动物受到人类的威胁

为了牟取暴利,一些人滥捕滥杀野生动物。 第

四、动物面临的灾难

价格昂贵的象牙,给大象带来了灭顶之灾。

4、关于熊的真实故事(图片配合文字说明) (故事略)

熊事件之后 熊深受关爱:

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路建起了一个街边花园,其中有一面以熊为全部内容的30米长的浮雕墙和一座“熊”式小屋。据介绍,浮雕是为纪念被硫酸泼伤的熊而造的。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街道办事处城建科的严科长表示,刚刚完工的街边花园就是以熊为主题,以此纪念那几只无辜受伤的熊,同时也是为了唤起人们对熊类的爱心。

5、关爱保护动物对于人类的重大意义

地球上的生物不可能单独生存,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它们是相互联系、共同生活的。生物学家指出,在自然状态下,物种灭绝的种数与新物种出现的种数基本上是平衡的。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这种平衡已经受到破坏。从1600年到1996年,世界上消失了164种鸟;从1871年到1970年,兽类灭绝了43种。地球上自有生命以来,共出现过25亿种动植物,其中有将近1/2是在最近3个世纪内消失的。物种平衡的破坏,使人类生存环境恶化,人类本身将遭到巨大灾难。

现在,地球上平均不到两年就有一种野生动物灭绝,不少动物也处于灭种的边缘。为保持地球生物的多样性,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各个国家对野生动物的保护都非常重视。我国在1959年做出了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的规定,1962年又明确规定要保护83种珍惜野生动物,1988年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

可是由于一些人还不了解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或是为了谋取私利,仍在猎杀珍贵稀有动物,实在让人感到痛心。我们从小就要明白,爱护野生动物是人类的一种美德,保护野生动物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6、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原型(播放歌曲及图片) 徐秀娟 塑像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4年10月

牺牲日期:1987年9月16日 (当时年仅23岁) 籍贯: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民族:满族

家庭:驯鹤世家

三、布置作业: 别让动物再受到伤害

你听过鸟儿失去家园的哀鸣吗?你见过鱼儿在污水中挣扎的身影吗?你能想象到动物们受到伤害时伤心绝望的眼神吗?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和关爱。把你心中的话写下来吧……

题目:动物朋友,你别哭!

四、本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濒临灭绝的几个动物,同学们都已经知道关爱保护动物的重大意义,用自己的语言已经深刻地写下了保护动物的决心,让身边人保护动物,大力地宣传、关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动物。

第19篇:教学设计学科名称(材料)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所在班级有47名学生,他们聪明好动,学习积极,但思考问题缺乏深度,计算粗心大意,计算正确率不高,学生的数 学素质层次不齐。

教学内容分析: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这是全新的知识,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一定要循序渐进的进行施教》 教学目标:

1.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4.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探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考考老师:请同学们利用已经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用学具设计一个规律,然后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摆的,接下来你想让老师猜几号学具,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它是什么。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可以请不同的学生试一试,学生很惊奇。)

2.适时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等你们学会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了。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一)明确图意,展开思维

利用课件呈现主题图:通过创设校园里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哪些素材可以用除法计算。(如插旗子时按4面为一组的;跳绳时分成4人一组;打篮球的学生为5人一组;板报下面的花为3盆一组等。

(二)实际操作,感受新知 1.教学例题1。

(1)利用课件演示例1:国庆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小朋友先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你们愿意吗?(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学具,用15个学具表示15盆花来摆一摆。

(3)提问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5)明确写法:(结合操作思考)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并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例题2。

(1)课件演示例2: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2)动手操作:你们是不是也能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3)认识余数:23里面最多有几个5?这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4)尝试列式:23÷5=4(组)„„3(盆)

(5)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小组讨论:如何列竖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7)学生汇报。 (8)列出竖式:

3.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4.尝试练习:选择两个算式用竖式计算。(一个正好分完,另一个不能正好分完。)

三、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探究关系:出示例3,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先列式算一算,再引导学生讨论:观察余数与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15÷5=3(组)

17÷5=3(组)„„2(盆)

19÷5=3(组)„„4(盆)

21÷5=4(组)„„1(盆)

23÷5=4(组)„„3(盆)

25÷5=5(组)

16÷5=3(组)„„1(盆)

18÷5=3(组)„„3(盆)

20÷5=4(组)

22÷5=4(组)„„2(盆)

24÷5=4(组)„„4(盆)

2.归纳总结:(1)剩下不能再分的数才叫余数;(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巩固题:第52页的“做一做”。(判断题,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

2.开放题:想一想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8,余数有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6,除数有可能是什么数?

3.游戏题:“猜猜看”。

(课件呈现:一组有规律的图形,猜一猜第10个是什么图形、第18个是什么图形,运用课件验证。)

4.拓展题:现在你们能想出老师为什么会很快猜出你们前面所摆的学具是什么了吗?你们也能运用今天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很快地猜出第24个、第30个图形是什么吗?

五、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体验最深的是什么?

教学资料及资源: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课件。

教后反思:这节课在平均分又分不完的基础上引出余数的概念,然后应用除法算式来进一步提升余数的产生过程,使学生明确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内涵。重点是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如何书写,如何理解,这是这节课的核心点,也是不容易突破的教学难点,教者一定要在这里加大训练力度。

第20篇:科学学科教学设计解读

科学学科教学设计解读

兴城市进修学校

杨旭东

2017-2-19

1 科学学科教学设计解读

本次科学学科的教学设计是在教育局提出的在不人为增加教师备课负担的前提下,统一规范教学设计的样式及内容要求,既便于管理又能使广大教师的备课真正起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作用,实现备课真正为教学服务,做到实用有效。经与部分学校的教学领导及科学学科骨干教师商酌后共同拟定的。

小学科学学科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在继承现有知识的基础上,着力于培养学生探求、发现新知。探求发现新知是科学学科的生命力所在,但不是一定要求学生在此方面做出多么大的成绩来,即使成名的科技工作者穷其一生可能也未必发现新知造福人类,发现其中一二就很了不起了。如: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在水稻制种方面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他们成为科学探究的巨匠——科学家。我们教师就是在课堂上着力培养学生探求新知发现新知的意识和能力,为其搭建这样学习的平台,使其形成粗浅的科学素养。

为了让我们教师掌握科学学科的特点及理念,培养创新及发现性人材打下扎实的基础,让教学设计为教学服务,新拟定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此部分内容教师应当熟记、领会,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时刻提醒自己。科学学科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与其它学科相比较,科学学科更注重探究的过程,因为科学学科探究的结果随着人们的认识可能会改变的,如:地心说变成了日心说,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变成九大行星,又变为八大行星。有些结果可能永远也不无法得到验证,如: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即使到了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对其内部构造也是一种相对科学的猜测而已。我们只有谨记科学课程目标才能有效地指导自己的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进度表

此项内容十分必要,原来各校也都有,只不过是上交到教导处,以便学校领导检查和督促。如将此进度表直接印在教学设计上,任课教师十分方便就看到了,知道该上到哪一单元哪一课题了,自己督促自己不是更好吗?

三、知识点梳理

这一环节使教师在期初备课时就能够把本学期所教内容的知识点整理出来,并对教学内容有了整体的认识,尤其在某一单元上,其知识是环环紧扣的,我们教师梳理了知识点,在课堂教学时就能因势利导,为后面的知识内容做相应的铺垫,减轻学习的难度,也有利于统筹安排教学内容的先后顺

3 序。另,梳理知识点的同时也提醒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准备哪些实验器材,如何指导实验、观察、讨论、记录等。这样,教师的上课真正是有备面来的,我想这样的课堂一定是精彩的。

四、课时设计与实验报告

科学课的教学课时设计分为以下内容:

1、单元课题

2、课解课题

3、课时

4、教学目标

5、教学重难点

6、教具准备

7、教学流程

在教学流程中要体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教学流程又分为以下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也可以是看图、猜谜语、观察、实验、游戏等活动。只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就不失为好的导入方法。

2)引导探究学习新课

科学课是探究自然科学的一门课,探究的过程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上应大胆放手,只做一些指导性的讲述,努力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主人。根

4 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把培养科学素养的理念贯穿于教学之中即可。

3)拓展视野、加深理解

教学不要拘泥于课本知识,于本节内容相着的知识或新近所发生的与之相关的内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等都可以进行适当的探究,拓展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总结一定要有延伸性,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不要因为下课而所学终止,要把学到的东西带到生活中去解决困难,让知识发挥更大的作用。

5)板书

板书要精炼。板快是所教知识的高度概括,通过板书学生能够复述出本节所讲所学内容。

6)课后反思

一提到反思,有些教师往往想到教学的不足,然后想办法努力去改,但一些课堂上的精彩往往被忽略了,如果把这些精彩记录下来,应用于教学不是更有价值吗?因此我大声地提倡:各位老师一定要把自己教学的精彩记录下来,这比找不足更重要。精彩可以直接用于教学,多少学生会受益呀!

5

学科教学设计范文
《学科教学设计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