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评语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评语(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02 08:33:50 来源:教学评语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乘法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交川小学 陈会军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 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

3 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 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 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课

1.教学例1。

(1)师生一起看图。指导学生回答。

师:图上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 生:用小棒摆自己喜欢的图案。 师;这个同学摆了几把小伞? 生:

1、

2、

3、4把小伞。

用同样的方法说出其他几位同学摆图案及所用的木棒。 (2)看看老师摆了什么图案 生:正方形、房子、八边形。 师:每种图案一共用了几根木棒?

师生:每个4根,一共用了4+4+4+4+4=20根 每个6根,一共用了6+6+6+6=24根 每个8根,一共用了8+8+8=24根

师:把老师摆的其他图案

(3)教师叙述:求4个5或5个4相加是多少,4个5或5个4,分别相加是多少,都可以用连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方法——乘法。

(4)学习怎样写乘法算式。

师:要求5个4相加是多少,用加法算是“4+4+4+4+4=20 ”,用乘法计算就可以写成“5乘4或4乘 5”。两个数中间写“×”,这个符号叫乘号。(板书:3×2=6或2×3=6。)

师:把上面的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加以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

师生:在乘法算式中乘号前后两个数分别表示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以及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教学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

写出第三个例子的其中一个乘法算式,分别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并指出乘法算式的读法。

读作:5乘4等于20。

师:5和4相乘可以写成5×4也可以写成4×5。说明:求两个数相乘的积是多少,可以用两个乘法算式中的一个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动动手、动动脑

师:每行摆5个圆片,摆四行。 师:每行摆5个圆片,摆四行。 2.我会读

4×5 6×5 5×2 2×4 3.我会做

(1).做教科书“

(2).做教科书“做一做“中的练习。

做题时,教师可让学生先说出图中表示的是几个几?学生回答出“表示4个 2”后,提问:“可以怎样算?怎样列式?”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想,求 4个2的和是多少,也就是求4和2相乘的积是多少,可以用乘法算式计算。

(3).做教科书“ 4.我会改

师: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4+4+4=12 6+6+6+6=24 2+2+2+2+2=10

四、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什么时候我们才用乘法?

推荐第2篇: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例

瓦房小学

郭胜秋

一、案例描述

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谈活:你们喜欢摆图吗?你最喜欢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生1:我最喜欢摆房子。 生2:我最喜欢摆汽车。 生3:我最喜欢摆三角形 。 „„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动手操作

①在规定的时间内,摆出相同的图形,看谁摆得多又快。 ②说一说,你摆的是什么?给你摆得图形取一个名字。

A、指名说(我摆的叫房子图,我摆的叫电视机,我摆的叫“×”图„„) B、同桌互说 ③数一数,你摆一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那摆这么多图形,一共用了几根小棒?

④算一算,你是怎样列出算式? 学生1:7+7+7+7+7 学生2:4+4+4+4+4+4 学生3:3+3+3+3+3+3+3+3+3+3+3+3+3+3+3(师写时说:我都听糊涂了。生答:有15个3。师及时说:这样说我就清楚了。老师写并请下面的同学帮着数,有些学生就叽里咕噜地说:太长了,真麻烦!)

⑤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后都争着回答) 生1:加数都一样。(分别请学生说出这条算式的加数) 生2:都是加法。

生3:都有好几个加号。

⑥谈话:这么长,还有比这条3+3„„算式更长的算式吗?(有一位学生说出了30个2相加,这时,老师用很惊讶的神态望着他,使他感到很满足、很自豪)如果有100个3相加,你感觉怎么样?(太长了,太麻烦了,一个黑板都写不下)谁有好办法,使这么长的算式变得简短些?

3、自主探究

(1)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顿时学生摩拳擦掌,踊跃参与,有的沉思,有的讨论,经过多次探索,热烈地合作交流,在一片兴奋的欢呼声中,学生开始汇报)

(2)汇报:

小组1:用合并加数3+3=

6、6+6+6+6+6+6+6+3(下面学生说:还是太长了) 小组2:3+3+3=9,9+9+9+9+9 小组3:15个3相加 小组4:用乘法15×3 师说: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真了不起,但感觉合并加数的方法还是太麻烦,而且我们以前学过加法,你们想知道数学家想出了个更简便的表示法?(学生齐声说:想)

(3)师出示:15×3并说:看到这算式,你想说什么? 学生1:真的很简便!

学生2:这个“×”是什么? 学生3:15哪里来,3哪里来?

学生4:这个算式怎么读?

(根据学生的提问,请学生帮忙,逐一回答)

(4)从学生的提问和回答中引出乘法算式的读法、表示意思、乘号和乘法。 (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种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写法——乘法。

4、体验运用

(1)找:师:接下来,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园一趟,那里就有用乘法来解决的问题,看谁找得多?

(2)写:针对问题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 (3)说: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用乘法来解决?

5、谈收获:„„

6、生活拓展: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大家课后去找找,看谁找得多。

二、案例分析

本节课是让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合理地组织、运用教材

在课的开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摆小棒”的活动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通过“列算式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使新旧知识的联系更加地紧密,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自然地从旧知识的巩固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最后把课前插图当作给学生体验用知识的资源,学生会觉得轻松又兴趣盎然。

(二)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整节课的教学,都能紧紧围绕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这一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学生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的教学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带学生到公园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知道:只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才能用乘法,并从中获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产生对数学的亲切之感。。

(三)注重学生的个人体悟,自主产生求知欲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数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本节课的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独立自主地学习数学知识,又能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设计学习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基于学生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究活动的预设生成中,让学习主体的认知结构、自主探究、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等方面持续地、动态地生成于开放合作,积极互动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如叶澜教授所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节课接近尾声时,让孩子们说一说公园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计算?孩子们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这样孩子们的思维又得到了发展。

推荐第3篇:乘法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栾川县第一实验小学谢欣桐

一、诱思导学

1、暖暖的阳光洒满青青的草原 ,许多小动物正在草原上快乐的玩耍。 想不想去看看?要看到有哪些小动物可不容易。会遇到很多麻烦的,有信心吗?看,问题来了。

2、大门为什么打不开呢?原来这里面藏着秘密,请你找找算式中加数特别的有哪些?

“5+5+5 ,4+4+4+4 ,2+2+2+2+2”每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一样的。

二、质疑研学

师: 瞧!小动物们正在活动呢!图中你能找出这样的算式子吗?

板书:2+2+2=6 也就是 3个2 谁来用学具摆一摆 板书:3+3+3+3=12 4个3 谁来用学具摆一摆 师:你真了不起!那这幅图呢?找找看?

生:是4个2,列式是2+2+2+2=8。师:求4个2是多少,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来计算。(板书:乘法) 师:听说过乘法吗?你是从哪里听说的? 生1:姐姐告诉的 生2:妈妈告诉的

师:以前都是听别人说的,今天我们自己也知道乘法了。 师:刚才的4个2相加,可以写成乘法算式:4×2=8 2×4=8 师:这个×,像什么? 生1:像拼音字母× 生2:像错号叉

师:在上学里我们把它叫做“乘号”。(板书:乘号)

师:乘法像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和减法一样,也有表示乘法的符号,乘法算式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请大家猜一猜在乘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读作 (生集体读一遍)

师:加法算出来的得数叫?(和)减法算出来的得数叫?(差)那今天的乘法算出来的得数叫?(积)

师:几个2相加,我们以前用加法,现在可以用乘法。(生再读2×4 4×2 )

生活真奇妙,算几只小动物,我们就认识了乘法,接下来还有什么发现呢?下面我们继续在草原上看看还有什么发现。 有好多鸡在找吃的,来口算一下看有多少只鸡。 小朋友要一口气说完,深吸一口气准备好,开始! 生:3+3+2+3+3……

(有的学生渐渐地不说了,有的叫了起来,还有的学生憋住气在继续说,脸涨得通红,终于也停了下来。老师的手也写软了) 师:你们感觉求100个3用加法算,算式写起来怎样? 生1:要写很长时间,要写很长的算式,黑板不够写。 生2:太麻烦了。

生3:可以用我们刚学的乘法,写成100×3或3×100,快多了! 师:这里5个3,8个3,100个3可以用乘法也可以用加法?你觉得怎么样?

生1:用加法太麻烦 生2:乘法简单写的快。

师:几个几,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乘法,但用乘法比较简单。

三、达标测学

1、课中活动——拍手游戏。

先让学生听老师拍手,说出是几个几,并列出乘法算式;再让一名学生拍手,(强调:拍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中间要停顿一下)其余同学说一说;最后让同桌游戏。

2、练习

1、2 列加法算式和列乘法算式,哪种写法简便?

四、得知博学

师:小猴子排着整齐的队伍欢迎我们来了, 你觉得是几个几?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并列式) 生1:我是横着看的,每排有5个花片,5+5+5=15,是3个5。 生2:我是竖着看的,每排有3个花片,3+3+3+3+3=15,是5个3。 师:同样多的猴子,观察角度不一样,算式就不一样。

五:反思促学 1.沟通联系。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齐答:乘法)乘法是怎么来的? 师:是加法变出来的,什么样的加法可以变成乘法?复习引入的算式,体会相同加数连加的意义。 2.联系生活。

师:学习乘法以后,每个小朋友都会多一双眼睛-------乘法眼睛,先把眼睛闭上,用一双乘法眼睛,然后想一想生活中哪里有乘法现象? 师:太棒了,你眼已经具备乘法的眼睛了。

3.下课后,小朋友们又多了一双乘法的眼睛,你可以告诉老师,还有你的爸爸妈妈,你现在自己知道乘法了。好,整理好自己的文具,下课。

推荐第4篇: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P

47、48例1例2 教 学 目 标

1、创设情境,通过动手操作,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2、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重点、难点 重点: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教学具准备 同样长的小棒 挂图

一、情境导入

1、活动引入 伸出你的小手,一直手有5根手指,数一数,4个同学的小手合起来是几根,教师有意识地说:5根,5根,5根,5根,有4个。 2,、初步感知“相同的数” 教师出示算式:

2+4+5= 4+4+4= 6+6+6+6= 6+5+8= 5+8+1= 2+2+2+2+2= 提出要求:观察黑板的这些加法算式,谁能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

指明,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引导:加数一样的算式分成一类;加数不一样的算式分成一类。 教师拿走分数不一样的算式,将加数一样的算式排成一列。

师:你瞧。“4+4+4=、6+6+6+6=、2+2+2+2+2=”这3个算式的加法都一样。 读一读算式,感受连加。

说一说,数一数:几个4相加,几个6相加,几个2相加。

过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好多加数相同的例子,这节课老师要带着同学们到游乐园里找一找。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整体感知,初步认识乘法。(1)出示教材第46页游乐园图。

师:认真观察,他们在玩什么?(旋转小飞机、小火车、过山车。) a) 课件出示旋转小飞机图。问:每架小飞机里有多少 人?(3人) 一共有几个同学在玩旋转小飞机?

学生分小组讨论。 指名上台数一数,列出加法算式。

3个3个地数,一共有5个3,写出加法算式是:3+3+3+3+3=15。 b) 课件出示旋转小火车图。 问:每个车厢里有多少人?(6人) 有几个这样的车厢?(4人)

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6+6+6+6=24)

C)课件出示过山车图。 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每排是2人,有7排,那就是7个2,。)

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2+2+2+2+2+2+2=14)

(2)观察这几道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些算式的加数都意义。) 3+3+3+3+3=15 6+6+6+6=24 2+2+2+2+2+2+2=14 师:数一数,这是几个几相加?(5个3相加,4个6相加,7个2相加。) (3)在2+2+2+2+2+2+2=14中,你知道算式里面有几个2,这样写方便吗? 为了简便地表示像这样的连加算式,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

提问:2+2+2+2+2+2+2=14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7个2相加,和是14。) 指出: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写成乘法算式是2×7=14或7×2=14。 说明:“×”叫乘号,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 2×7=14,读作:2乘7等于14;7×2=14,读作7乘2等于14。(板书)

2、用乘号算式表示 同学们数一数“3+3+3+3+3=15”里面有几个3?(5个3相加。)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试着写出:5×3=15,3×5=15,并读一读。

6+6+6+6=24,这里面有几个6,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 学生试着写出: 6×4=24,4×6=24,指名读算式。

(二)、教学例2

1、出示教材第46页游乐园图

师:观察,你还能找出那些物体的数量也是相同的加数的,能用乘法列算式的。

2、课件出示例2气球图。

(1)仔细看图,一组气球有几个?(5个)有几组(3个)你能连起来说成一句话吗?(每组有5个气球,一共有3组)让学生多说几遍。 那么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呢?

(2)讨论: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怎样列示计算? 你能列加法算式吗?5+5+5=15 相同的加数是几?(5)有几个(3)(3个5) 列出乘法算式3×5=15或5×3=15 (3)介绍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请你猜一猜“×”前后的两个数,分别叫什么?(学生试说)

教师揭示:5和3在乘法算式3×5=15或5×3=15中叫乘数,15是这两个乘数的得数,叫“积”。(板书)

3、课中拍手游戏:教师拍手,学生认真听,并根据老师拍手的频率说说是几个几相加,并列出乘法算式

三、积累应用

1、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的第1—3题。小结:求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四、课堂小结

师: 今天我们游玩了游乐园,你们开心吗?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希望同学们用心去观察,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小小的数学家。。

推荐第5篇: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的内容,课堂活动第1, 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3、初步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乘法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主题图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时,可以引导学生不仅要观察人物,也要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同时注意表达所看到的数量信息。 ( 1)我观察到教学楼上有许多窗户,有3层,每层9扇;

( 2)楼的两旁各栽了5棵树;

( 3)前面摆放了很多花,左边9盆,右边9盆;

1 ( 4)操场上有学生在进行接力赛,分为3个组,每组8人;

( 5)有些同学在荡秋千……

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 ( 1)每层楼有9扇窗户, 3层楼共有多少扇窗户?

( 2)有3个秋千,每个秋千上坐了2人,荡秋千的同学共有多少人? ( 3)参加接力赛的有3个组,每个组有8人,参加接力赛的共有多少人? ( 4)踢毽、跳绳、滚铁环、玩陀螺的各有3人,请问一共有多少人? ( 5)楼的两旁共有多少棵树?

谁能解决第1个问题? (一共27扇窗户)。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1:我是一扇一扇数的。学生2:我是一层一层数的。(按学生数的方式闪动画面)每层有 9扇,一共3层,列式为9+9+9=27(扇)。(教师在相应的问题后面板书算式。) 教师再抽学生说一说怎么解决其他问题的,同步在相应的问题后面板书算式。 花的盆数: 9+9=18(盆), 3+3+3+3+3+3=18(盆)。树的棵数: 5+5=10(棵)。参加接力赛的人数: 8+8+8=24(人)。荡秋千的人数: 2+2+2=6(人)。

2、感知“几个几”

观察上面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后全班汇报、(1)用的加法。为什么用加法? (因为是求总数,所以用加法)。 (2)每个加法算式的加数都是一样的。在“ 9+9+9=27”中,相同的加数是几? 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相同的

2 加数是9,有3个9)。这个算式可以说是几个几相加? (3个9相加)。其他的算式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 ……

3、设置认知矛盾,引出课题 展示主题图中3位同学踢毽的情境。 每组有几人踢毽? (3人)。出示很多组同学踢毽图。如果有这样的100组同学同时踢毽,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呢?(稍停片刻,让学生列算式)。列完了吗? (没有。)你有什么感觉? (1)太长了。(2)太麻烦了。有没有简便方法? (可以启发学生说出。)

像上面这样的算式,在数学上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想学习这种方法吗? (停留片刻。)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乘法。)乘法要学习的内容还很多,今天只是初步认识。(完善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构建,理解意义

1、教学例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 1)出示第2页例1的植树情境图。看到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怎样才能知道一共植了多少棵树?)教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并结合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

8+8+8+8=32(棵)。(学生解释:横着看,每排有8棵,一共有 4排,也就是4个8。) 4+4+4+4+4+4+4+4=32(棵)。(学生解释:竖着看,每列有4棵,一共有8列,也就是8个4。) ( 2)揭示联系引出乘法算式。像这样求4个8相加是多少,除了可以用连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用8×4或者4×8来表示。 板书: 8×4读作: 8乘4。 4×8读作: 4乘8。“×”

3 叫乘号。

4+4+4+4+4+4+4+4=32用乘法应怎样表示? 你是怎么想的? (表示8个4相加,可以写成4×8,还可以用8×4表示。)你喜欢用加法算式还是乘法算式? 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到乘法算式更简便。

2、教学例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含义 ( 1)出示例2的情境图。观察这幅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盆花?

引导学生发现:每次摆3盆,摆了6次,所以是6个3。写成加法算式是:3+3+3+3+3+3=18(盆)。乘法算式怎么写? 引导学生: 6个3,可以写成6×3=18,也可以写成3×6=18。

( 2)认识因数。教师同步板书:在乘法算式里,乘号两边的数叫“因数”,乘得的结果叫“积”。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像这样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习应用,巩固内化

1、完成教科书课堂活动第1题让学生看算式读一读,巩固乘法算式的读法,注意通过卡片与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完成教科书课堂活动第2题同桌合作,一人先说算式,另一人根据所述摆小棒,然后交换角色。特别注意通过小棒操作展示学生的思维,促进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3、完成教科书课堂活动第3题同桌合作,一人先摆圆片,另一人根据圆片再说算式,然后交换角色。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进一步构建乘法算式,促进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4 前面我们遇到了100个3连加的问题,现在你会解决了吗? 怎样写比较简便?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知道了些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回忆、强化几个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以及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读、写等,还可以引导学生谈学习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练习(一)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的第1~4题及补充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之间的联系,巩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熟练读、写乘法算式。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归纳、整理能力,积累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思维经验。3.在有效练习中感受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熟练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5 仪。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来进行乘法的练习。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练习。

二、基础练习,巩固意义 1.出示练习一第1题

( 1)观察第一幅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横着看,有2排蜜蜂,每排3只;竖着看,有3列蜜蜂,每列2只。你能将这幅图上的信息写成加法算式或乘法算式吗? 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学生汇报交流:可以写成2+2+2=6(只),乘法算式为2×3=6(只)或3×2=6(只);也可以写成3+3=6(只),乘法算式也为2×3=6(只)或3×2=6(只)。教师: 2+2+2表示几个几相加? ( 3个2相加。) 3+3表示几个几相加? ( 2个3相加。)

教师小结:无论是3个2相加还是2个3相加,都可以用2×3 或3×2表示。

( 2)出示第2幅图。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独立完成在教科书上。教师在学生做题过程中巡视,个别指导。

集体汇报交流: 第1种情况:可以写成3+3+3+3=12(只),表示4个3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为4×3=12(只)或者3×4=12(只);第2种情况:可以写成4+4+4=12(只),表示3个4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为4×3=12(只)或者3×4=12(只)。

2.完成练习一第2题,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6 5+5+5=□×□

7+7+7+7+7=□×□ 9+9+9+9=□×□ 6+6+6+6+6+6=□×□ 学生读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5+5+5=3×5,7+7+7+7+7=5×7, 9+9+9+9= 4×9,6+6+6+6+6+6=6×6。

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分析:第1个加法算式,每一个加数都是5,有3个这样的5,所以可以写成5×3或者3×5;第2个加法算式是5个7相加,加数是7,有5个,所以可以写成7×5或5×7 3.完成练习一第3题

( 1)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读题。 ( 2)学生试着独立写出每题的乘法算式。 ( 3)集体汇报交流。

6个4相加可以怎样写? ( 4×6或者6×4。) 3乘9呢? (必须写成3×9吗? 可不可以写成9×3?)一个因数是7,另一个因数是6,因数是指哪些? 可以怎样写? (可以写成7×6或者6×7。) ( 4)全班一起读一读。

三、综合练习,整体提升 完成练习一第4题

( 1)出示第( 1)小题。教师:观察这幅图,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有4份辣椒,每份2个。教师:那是几个几呢? 在这里也许学生中会出现4个2和2个4的两种回答,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来帮助学生明白只有4个2,不是2个4: 先只出示1份辣椒( 2个),引导学生观察:现在是1个2;再出示1份辣椒,引导学生观察:现在是几个几? ( 2个2。)继续出示第 3份辣椒,引导学生观察:现在是几个几? ( 3个2。)最后再出示1份辣椒,引导学生观察,现在是

7 4个2。最后得出: 4个2,可以写成两个乘法算式: 2×4, 4×2。

( 2)出示第( 2)小题。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上的实际情况,采取1次呈现5份帽子,每份帽子4个;也可以呈现5次,每次4个帽子,依次呈现,降低难度。帮助学生理解是5个4,而不是4个5。最后引导学生得出5个4,可以写成两个乘法算式: 4×5, 5×4。

( 3)出示第( 3)小题。这个小题的难度比前两小题要大一些。首先应引导学生明白每个大格表示5个单位,所以每个小格代表1,从0到5增加了5,从5 到10又增加了5……每次增加的是5,有5个大格,所以是5+5+ 5+5+5, 5个5相加,写成乘法算式只有一个: 5×5。

四、拓展练习,发展提高

补充题:下面哪些算式可以直接写成乘法算式? 把它写出来。

7+7+7 5+5+6 3+2+2+2+2 4+4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集体汇报: ( 1) 7+7+7,表示3个7,可以写成乘法算式: 3×7或者7×3。

( 2) 5+5+6,不能写成乘法算式,因为它不是3个5相加,最后一个加数是6; ( 3)3+2+2+2+2,不能写成乘法算式,虽然它有4个2相加,可是仍然有一个加数是3,不是2。 ( 4) 4+4,可以写成乘法算式: 2×4或者4×2。 小结:只有相同加数才能写成乘法算式。

五、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做了乘法的相关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除了学生自己说感受外(包括情感方面的),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感悟

8 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算更简便,并明确写这些乘法算式时,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无论谁写前面都可以。

六、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练习(二)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页的第5~9题及补充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2、在应用乘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感受乘法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加法和乘法之间关系的理解,准确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课我们认识了乘法,你想用前面学习的乘法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前面学习的乘

9 法。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练习。

二、基础练习,巩固意义

补充题: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

5+5=□×□

学生读题,独立完成,集体展示: 3+3+3+3=3×4, 5+5=2×5。

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分析:第1个加法算式,每一个加数都是3,有4个这样的3,所以可以写成4×3或者3×4;第2个加法算式是2个5相加,相同加数是5,有2个,所以可以写成2×5或5×2。

三、综合练习,整体提升

1、出示练习一第5题

( 1)出示第( 1)小题。观察这幅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请将信息填在括号里。引导学生观察:每堆有5根胡萝卜,有3堆。一共有多少根胡萝卜? 采用什么方法? 方法一: 5+5+5=15(根);方法二: 5×3=15(根)或者3×5=15(根)。你是怎么得出乘法算式的? 在这里引导学生根据列出的加法算式表示3个5,又因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所以得到乘法算式5×3=15(根) 或者3×5=15(根)。

( 2)出示第( 2)小题。仔细观察,将信息填在括号里。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每袋有1个面包,有5袋。一共有多少个面包? 采用什么方法? 请你独立完成。方法1: 1+1+1+1+1=5(个);方法2: 5×1=5(个)或者1×5=5(个)。看第2种方法,你是怎么得出乘法算式的? 在这里引导学生根据列出的加法算式表示5个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所以得到乘法算式

10 5×1=5(个)或者1×5=5(个)。观察这两个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两个因数,其中一个为1,另一个为5,最后的积是5。

( 3)出示第( 3)小题。有多少个盘子? 每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 所以是几个几? 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没有学乘法口诀,所以在这里要让学生充分观察图,如果有学生采用挨着数出来的方法,也是可以的;如果有学生直接列出了 4+4+4+4+4=20(个)这个加法算式,教师再启发学生根据加法算式得出乘法算式4×5=20(个)或5×4=20(个)。

2、完成练习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评议。 第1幅图中,是几个几相加? 可以怎样列式? 为什么?

第2幅图中,可以填几个几呢?(4个6。因为每横排有6瓶牛奶,有4横排,所以是 4个6。)(我觉得6个4也是可以的。看竖行,每竖行有4瓶牛奶,有这样的6竖行。)怎么列式呢? ( 4×6或6×4。)为什么用乘法算式呢?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4.完成练习一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评议。 4个6相加,你用什么方法计算? 和是多少? 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2×3=( )+( )+( )=( )+( ),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第1个加法算式,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 3个。)所以2×3可以看成几个几相加;第2个加法算式,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 2个。)所以可以看成几个几相加? 5.完成练习一第8题

11 仔细读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你觉得什么样的算式才是朋友? 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小兔子3×4的朋友有哪些? 一共有几个朋友? 熊猫呢?

四、拓展练习,发展提高

1、完成练习一第9题

引导学生先观察这幅图。从图上获得了哪些信息? (同学们在操场上玩耍,有荡秋千的,有接力赛跑的。)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可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小组内讨论一下。问题1:参加接力赛跑的有多少人? 问题2:荡秋千的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再集体交流。为什么这两个问题都可以用乘法来解决?

2、补充练习: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 下面每个图形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一共有几条边? 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 ( 3条。)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每一个图形中有几个三角形? 一共有多少条边? 学生分小组讨论,集体汇报: ( 1)第1个图形有3个三角形,一共有3+3+3=9条边,因为是 3个3,所以可以写成乘法算式3×3=9。 ( 2)第2个图形有4个三角形,包含了4个3,一共有4×3=12 条边。 ( 3)第3个图形有5个三角形,包含了5个3,一共有3×5=15 条边。

五、全课总结,概括提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引导学生谈收获、感悟,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感悟用乘法可以解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问题,进一步感受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

六、教学反思

12 1, 2的乘法口诀

2的乘法口诀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页的例

1、例2,第8页课堂活动第1, 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根据具体情境编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2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口算2乘几的乘法算式。

2、感悟2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促进对乘法口诀的理解与掌握。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2的乘法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2的乘法口诀的价值。【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2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口算2的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2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里喜不喜欢帮助父母做家务呀? 喜欢的同学举手让老师看一看。小熊猫也和我们一样,是一个喜欢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的好孩子。今天,他们家请客,来了好多客人,小熊猫正忙着干什么呢? 展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忙着摆筷子;小熊猫边摆边数: 1双2根、2双 4根……9双18根。

二、经历过程,探索新知

1、教学例1,经历2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13 ( 1)操作感知。请小朋友们当小熊猫,用小棒代替筷子, 1双1双地摆,一边摆一边说出摆的双数和一共的根数。教师在学生摆时巡视指导,如果出现个别学生先摆1根,再摆1 根,然后将2根凑成1双的情况,要予以纠正。 ( 2)观察表格,提问理解。小熊猫把它摆的筷子的双数和筷子的根数列成了表格,请你仔细观察、思考。教师可以任选筷子的双数及对应的根数提问。例如: 5双筷子是10根,那这10根是怎么得到的呀? 无论学生1根1根地数(即将5双筷子1根1根地累加起来),或者2根2根地数(即2根、4根、6根、8根、10根),教师都给予肯定和引导。请你仔细观察这张表,相邻的“双数”有什么关系? 相邻的“根数”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相邻的“双数”都相差1,而相邻的“根数”都相差 2。因为每增加1双,根数就增加2。7双是多少根? 你是怎么想的?8双、9双分别是多少根? 无论学生怎么得到的14根、16根、18根,只要有道理,教师都要给予鼓励。 ( 3)提出问题,构建算式。根据刚才摆筷子的过程,你能用算式来表示2双、3双、4双……9双筷子有多少根吗? 学生独立写出算式。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2+2=4 2+2+2=6 2+2+2+2=8 2+2+2+2+2=10

2+2+2+2+2+2+2+2+2=18 教师:这些算式都有些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加数都是2的连加算式;一个算式比一个算式多一个2;写到后面感觉太麻烦了。

你们还能用我们学过的其他方法来表达吗?

14 小组内讨论一下,试一试。学生写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可能有学生列成2×3或者 3×2,如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一方面要给予肯定,另一方面要告诉学生为了便于总结规律,在这里我们都把每双筷子2根的“ 2”写在乘号前面,几个2根也就是“双数”写在乘号后面。学生集体汇报,教师同步板书。

这些乘法算式的积,你是怎样得到的?你发现这些乘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前面一个因数都是2,后面一个因数分别为1, 2,…, 9。

( 4)点名课题,明确任务。如果这些乘法算式有口诀,那算起来就非常快了,今天我们就来编一编“ 2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2的乘法口诀

教师指着2×2前面一个因数是2,我们就在乘法口诀中把二放在最前面;后面这个因数2就把它放在二的后面;所得的积放在两个因数的后面。由此得出2的乘法口诀的第一句:二二得四。它就表示2×2等于4。板书:二二得四。请大家按照这个方法试着编一编2×3, 2×4, 2×5的乘法口诀。学生试说,集体交流,规范,教师板书。2乘5的积是几位数? “二五得一十”与“二五一十”,哪句顺口易记?像这样,我们就把乘积满十的口诀中的“得”字去掉,说成“二五一十”,这样口诀里都是四个字,说起来顺口。后面几句口诀你会编了吗? 学生自编后汇报,教师同步板书。

( 5)观察发现。观察黑板上的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每一句口诀的第1个数都是“二”;每一句口诀

15 的第2个数是按照从2~9的顺序来写的。后一个比前一个多1,得数一个比一个多2。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出了这么多的联系,以后你们就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记住这些口诀。

2、操作活动,巩固口诀含义

( 1)教师抽一个学生在讲台前摆一摆,边摆边说:我每次摆2根小棒,摆了2次,用乘法算式表示就是2×2=4,因为“二二得四”。 教师再抽一名学生示范,边摆边说:我每次摆2根小棒,摆了3次,用乘法算式表示就是2×3=6或者3×2=6,因为“二三得六”。教师:为什么前一位同学摆出来是一个算式2×2,而这位同学摆出来有2个算式, 2×3或者3×2? 那摆4次、5次……9次呢? 先自己摆一摆,再说一说可以用什么乘法算式表示,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

( 2)完成后同桌可以再互相摆一摆,说一说。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 3)老师说,学生摆。 4.教学例2,初步应用口诀

教师出示例2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说出: 2个小朋友1组,有4组小朋友,共有几人在滑冰? 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能会列出2×4或者4×2。用哪句乘法口诀算出它们的积? (用“二四得八”。)这两个算式都可以用这句口诀吗? 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在编乘法口诀时,通常将两个因数中较小的一个编在前面。所以计算4×2仍然用“二四得八”这句口诀。

三、练习应用,巩固内化

1、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

游戏:对口令。第1种玩法:一学生说口诀的前两个字,另一学生说口诀的后两个字;第2种玩法:一学生说乘法口诀,另一学生说一个或两个乘法算式。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游戏规则,可以抽学生和老师先示范一次,再同桌两人合作。

2、根据算式说口诀你能根据下面的算式说一说该用哪句口诀计算算式的积吗? 2×3= 2×5= 2×8= 2×3=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你用什么方法记忆2的乘法口诀? 引导学生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2的乘法口诀,那么1的乘法口诀呢? 下节课我们就要来解决这个问题。

五、教学反思

1的乘法口诀 第5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的例3,第9页课堂活动第1, 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根据具体情境编“ 1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 1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口算1乘几的乘法算式。

2、感悟“ 1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

17 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促进对乘法口诀的理解与掌握。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 1的乘法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 1 的乘法口诀”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 1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理解掌握1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理解“ 1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引入新课

1、教师出示以下练习2×4=

6×2=

3×2= 学生独立算出积,全班交流。2×4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它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 2×4运用了“二四得八”这句乘法口诀,它表示2个4 相加得8,也可以表示4个2相加得8。在编这句口诀时,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回忆编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将小的一个因数放在前面,另一个因数放在后面,最后说结果。教师: 6×2用了哪句乘法口诀,它表示什么意思?3×2呢?

2、把口诀写完整,再读一读

二二得( ) 二五( ) 二八( ) 二三得( ) 二六( ) 二九( ) 二四得( ) 二七( ) 教师抽个别学生回答,全班齐读口诀。

二、经历过程,探索新知

教学例3,经历“ 1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 1)教师引导摆小棒。教师出示小棒:今天我们一起来摆小棒,要求每次都1根1根地摆。教

18 师引导学生摆1根小棒,问:这是几个几? 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吗? 引导学生发现: 1个1,用乘法算式表示是1×1=1。教师引导学生摆2个1根小棒,注意1根1根地摆,边摆边问: 现在是几个几? 怎样用算式表示? 引导学生发现: 2个1,用乘法算式表示是1×2=2。学生写的过程中,可能有学生列成2×1或者1×2,如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一方面要给予肯定,另一方面要告诉学生,和编2的乘法口诀一样,为了便于总结规律,在这里我们都把较小的因数“ 1”写在乘号前面,较大的因数写在乘号后面。 1根1根地摆,摆了3根小棒:这是几个几? 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吗? 引导学生发现: 3个1,用乘法算式表示是1×3=3。 ( 2)自主摆小棒。你能够1根1根地摆,分别摆4根、5根……9根,并边摆边说,这是几个几,写成乘法算式是什么吗? 学生独立摆小棒,边摆边说。集体交流,教师同步板书相应的乘法算式。

( 3)引导编“ 1的乘法口诀”。前面我们编了2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试着编一编1的乘法口诀。

你觉得1的乘法口诀可能有几句? 引导学生发现: 1乘1, 1乘2……1乘9,共有9句。 1×1=1,能编一句口诀吗? 学生编口诀:一一得一。 1×2=2,可以表示什么? 口诀可以怎样编? 引导学生发现: 1×2=2既可以表示2个1得2,也可以表示1个2得2。编口诀:一二得二。1×3=3,口诀怎样编? 学生编口诀:一三得三。“一三得三”这句口诀可以计算哪些算式? 引导学生发现既可以计算1×3=,又可以计算

19 3×1=。

( 4)独立编口诀,并交流。刚才我们编1的乘法口诀的前3句, 1的乘法口诀的后面几句你会编吗? 自己试一试,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一听。学生独立编1的乘法口诀的后面几句。谁能把你们编的乘法口诀向大家交流、展示一下? (算式1×4=4,编的口诀是“一四得四”。表示4个1是 4,也可以表示1个4是4,因此这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乘法算式: 1× 4=4, 4×1=4。算式1×5=5,编的口诀是“一五得五”。这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乘法算式: 1×5=5, 5×1=5。因为既可以表示5个1是5,也可以表示1个5是5。……

( 5)观察发现规律。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每个算式的第1个因数都是1,第2个因数分别是从1到9;得数也是从1到9。引导学生总结: 1和几乘,积就是几。

三、练习应用,巩固内化

1、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

现在我们进行对口令,老师说,你们对,看谁的反应快。教师说1的乘法口诀的前半部分或者后半部分,学生抢答另外一部分。同桌两个同学,一人说乘法口诀一部分,另一人对乘法口诀的另一部分。小组活动:一人说乘法口诀一部分,其余的3人进行抢答。

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说算式,对口诀 下面我们进行“看算式,对口诀”,你看到算式后,思考应该用哪句乘法口诀来计算,就将这句乘法口诀说出来。 3×2,2×3; 1×7, 7×1;9×2,2×9;4×1, 1×4。

3、同桌两位同学,一人说算式,另一人对口诀

4、小组活动:一人说算式,另外3人抢答对口诀

四、反思总结,内化提升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 学会了什么? 还有哪些不懂的?

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的乘法口诀,学会了编1的乘法口诀,了解了口诀的特征,知道了用1的乘法口诀可以求积。同时,注意让学生谈学习的成功体验。

五、教学反思

1, 2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第6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0页的练习二的内容及补充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较为熟练地掌握1, 2的乘法口诀,会运用乘法口诀熟练口算1, 2的乘法算式,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整理、分析能力。

3、在有效的练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会运用乘法口诀

21 熟练口算1, 2的乘法算式,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小朋友,前面我们学习了1, 2的乘法口诀,你想对这些口诀掌握得更熟练吗? 今天我们进行1, 2的乘法口诀的练习。板书课题: 1, 2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二、基本练习,巩固口诀

1、练习二第1题填表: 屏幕左边画了一辆自行车,上面有2个轮子。右边画了一个简单的统计表。小朋友,请你看看,这张表是什么意思? 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明白题目意思: 1辆自行车有2个车轮, 2辆、3辆、4辆……9辆自行车共有多少个车轮? 请大家在书上完成这张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 3辆自行车有几个车轮? 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反馈: 3辆自行车有6个车轮,因为2×3=6。在这里为什么要用2×3? 表示几个几? 你在计算时运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引导学生思考: 1辆自行车有2个车轮, 3辆自行车就是2+2+ 2, 3个2,所以写成乘法算式就是2×3或者3×2也是可以的。在计算时运用了“二三得六”这句乘法口诀。7辆自行车有多少个车轮? 怎样列式? 学生反馈: 7辆自行车有14个车轮,列式是2×7=14(或者7× 2=14)。 2×7=14(或者7×2=14)在这里表示几个几相加? 计算时运用哪句乘法口诀? 引导学生思考: 2×7=14(或者7×2=14)在这里表

22 示7个2相

加,计算时运用“二七十四”这句乘法口诀。……

2、补充题:把乘法口诀写完整,再读一读。一三得(

)

二五(

) 二九(

) (

)得八 (

)得六 (

)得五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第1行的3个题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汇报;第2行的3个题要引导学生分析。“(

)得八”,这个空怎么填? 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思考: 1的乘法口诀里有“得八”的情况,“一八得八”, 2 的乘法口诀里也有“得八”,“二四得八”。“(

)得六”呢? 怎么填? 引导学生思考:既可以是“一六得六”,也可以是“二三得六”。那最后一个“(

)得五”怎么写? 引导学生思考:这里只能填“一五得五”。为什么这里只有一种情况? 而前两空有两种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 2的乘法口诀中没有“得五”的情况。

3、完成练习二第3题算出各题的得数,并说出口诀。教师组织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集体评议。汇报交流时注意:一是根据题中的“ 1×6=6, 5×1=5, 8×1=8, 1×7=7”复习“ 1乘几,积就是几”。二是根据题中“ 2×7=14, 7×2 =14”,复习这两个算式都可以用同一句乘法口诀“二七十四

4、完成练习二第4题分别把2乘1, 2, 3,…, 9的积圈起来。请你们在书上独立完成这道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交流: 2乘1等于2,所以圈出得数2;2 乘2等于4,所以圈出得数4……观察这个表,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到: 2的乘法口诀的得数中间都隔了一

23 个数(如果有学生说到都是双数,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三、综合练习,整体提升

1、完成练习二第5题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集体汇报交流,如果学生将6×1算成了6+1;或者7×2算成了 7+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这是乘法算式而不是加法算式,乘法算式计算运用乘法口诀得出得数后再比较大小: 2×2=4与2+ 2=4,得数一样,这个是比较特殊的情况,计算时要多注意区分。

2、完成练习二第6题

你能独立完成在书上吗? 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集体汇报交流。请你观察上、下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并区别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不同:上、下两个算式,虽然算式里两个数一样,但是第1个都是乘法算式,第2个都是加法算式,因此运用的计算方法不一样,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

2.完成练习二第7题

小红过生日,请同学吃蛋糕。请你观察,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寻找图中信息:每人吃2块蛋糕;桌子边围3个小朋友。提问: 3个人要几块? 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反馈: 2×3=6(块)。为什么列出乘法算式? 引导学生思考:每人吃2块, 3个人就需要3个2块,列乘法算式就是2×3=6(块)。教师追问:在计算时运用了什么口诀? 还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在计算时运用了“二三得六”这句乘法口诀,

24 还可以列成 3×2=6(块)。提问: 5个人要几块?9个人呢? 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自己在书上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集体汇报交流: 5个人要10块,因为需要5个2相加,所以5×2 =10(块),运用乘法口诀“二五一十”。9人要18块,因为这是9个2 相加,所以9×2=18(块),运用乘法口诀“二九十八”。

三、拓展练习,发展提高

完成练习二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 1个小正方形里面包含了2个一样的三角形。教师可以在黑板演示一下把小正方形分割成2个三角形的过程。接着引导学生看出1个长方形里面包含了2个小正方形。教师抛出问题: 1个长方形里包含几个三角形。学生反馈:因为1个小正方形含有2个三角形,所以2个小正方形就含有2个2个小三角形,即4个小三角形。接着出示: 1个大正方形里有几个长方形。学生马上就能看出是2个长方形。引导学生思考: 1个大正方形有几个小正方形。学生反馈: 1个长方形含有2个小正方形,而1个大正方形又含有2个长方形,所以1个大正方形含有2×2=4(个)小正方形。最后问1个大正方形里含有( )个三角形。学生反馈:因为1个大正方形里面有4个小正方形,而每个小正方形里面有2个三角形,所以就有4个2,也就是4×2=8(个)。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了什么新的收获? 引导学生谈学习收获,包括情感态度的,特别注意让学生感受练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学习兴

25 趣。同时,注意强化1, 2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等。

五、教学反思

3的乘法口诀 第7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的内容,第12页课堂活动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编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并掌握3的乘法口诀,能应用口诀进行口算。

2、感悟编口诀方法之间的联系及3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学习能力、探索发现能力,促进对乘法口诀的理解与掌握。【教学重、难点】感悟3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算式卡片。学生准备:学具盒(小棒)。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引入新课

1、背一背全班拍手背诵1, 2的乘法口诀。

2、算一算依次出示卡片:1×3=

9×1=

2×2=

4×2= 学生独立算出:1×3=3 9×1=9 2×2=4

4×2=8 集体交流:用到哪句口诀? 最后出示 : 3×3=

1, 2的乘法口诀可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它应该由谁的乘法口诀去解决呢?

26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究3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3的乘法口诀)

二、经历过程,探索新知

1、教学例1,经历编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 1)呈现情境,理解题意。学生观察,获取信息:小朋友们是按3人1组在跳绳,共有9组。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3组一共有多少人?4组一共多少人……请把表填完整。

(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引导列式。你们填出各组的人数是怎样填写出来的,能用算式表示吗?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现算式: 3×3=9 3×4=12 3×5=15 3×6=18 3×7=21 3×8=24 3×9=27 ( 3)引导编口诀。3×3=9表示什么意思? 你能像学习1, 2的乘法口诀那样编一句口诀吗?(表示3个3的和是9,编出的口诀是:三三得九。)

( 4)学生自主编口诀。其余的算式,你们能自己选择一两个编出口诀吗? 学生独立编口诀,编后交流,教师随之板书: ①3×4=12,表示4个3的和是12,因此可以编成口诀:三四十二。……②3×9=27,表示9个3的和是27,因此可以编出口诀:三九二十七。

( 5)读口诀,找特征。学生一起齐读3的乘法口诀。 4人小组交流:朗朗上口的口诀的特征和规律。①3的乘法口诀共有7句。②口诀的第1句是两个相同的数“三”,口诀的第1个字都是“三”。③口诀的第2个字从3开始依次增加1,口诀的积从上到下依次增加3。为什么结果会从上到下依次增加3?(因为口诀的第2个字从上到下依次增加1,表示增加1个 3,

27 结果就增加3,增加2个3,结果就增加6……) ( 6)多手段,记口诀。学生根据规律识记→全班拍手背诵→男、女生问答式背诵→学生、教师对口令。

2、教学例2,应用口诀计算 出示例2。

( 1)学生独立计算: 3×6=18, 7×3=21。 ( 2)全班交流:用到哪句口诀? ( 3)出示补充算式:6×3=

3×7=

用到哪句口诀? 教师强化:交换6, 3和7, 3两个因数的位置,还是可以用这两句口诀计算。因此,一般情况下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乘法算式。

三、练习应用,巩固内化

1、课堂活动第1题

( 1)两人合作:一人摆三角形,一人说口诀,然后交换。 ( 2)老师摆图形,学生说口诀。

2、、课堂活动第2题

( 1)学生独自完成:边说口诀边圈数。 ( 2)集体订正。

3、课堂活动第3题多种形式对口令,包括师生间、生生间等形式。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今天学会了什么? 你还想学习什么知识?

五、教学反思

28 3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第8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4页练习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记3的乘法口诀,能应用口诀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能应用3的乘法口诀计算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3的乘法口诀的价值。

3、通过多样化的练习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熟记3的乘法口诀,并争取应用口诀计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教科书、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男女生对接式背诵1~3的乘法口诀。我们学会了这些口诀有什么用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进行 3的乘法口诀的练习。板书课题: 3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二、基础练习,巩固口诀

1、练习三第1题

横着观察:表格第1行表示三轮车的辆数,第2行要求算出三轮车的车轮个数。

竖着观察: 1辆三轮车是3个轮子, 2辆三轮车是6个轮子。

全班交流:3和6是根据哪句乘法口诀得出的?你能算出更多的三轮车的轮子数量吗?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集体交流:( )辆三轮车有(

)个轮子? 用到了哪句乘法口诀?

29

2、练习三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再集体订正,最后读口诀。

3、练习三第3题

男女生计时比赛独立完成算式。全班交流:用到哪句口诀?

4、练习三第6题

全班计时比赛: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全班订正后交流:怎样才能快速地找到需要的口诀? 引导学生得出:辨认是哪句口诀,一般都先看较小的那个因数。

5、补充练习

教师出示卡片4×2, 6×3, 1×9, 7×2, 8×3等算式,比一比谁反应最快。

三、综合练习,整体提升

1、练习三第4题

( 1)学生观察,理解题意。 ( 2)根据问题,独自解决。 ( 3)全班交流,理清思路。交流中紧紧围绕问题“怎样列式———为什么用乘法———怎么计算———用到哪句口诀”分析,并让学生明确: 3×5=15或5×3=15, 4×3=12或3×4=12都可以。

2、练习三第5题

( 1)找算式。学生从美丽的孔雀身上找算式:3×1, 3×2, 3×3, 3×4, 3×5 ( 2)算结果。学生独立完成:用不同颜色写出得数。

( 3)比一比。从正确性、书写和色彩等方面评比谁的孔雀最漂亮。

( 4)说一说。学生交流算式的共同特点,获得如下信息: ①第1个因数都是相同的3,都用到了3的乘法口诀。②从左往右看,第2个因数

30 在1个1个增加,结果在3个3个增加。③第2个因数在1个1个增加,也就是增加1个3,结果也增加1 个3。

3、练习三第7题

( 1)学生齐读口诀。 ( 2)学生独自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算式。 ( 3)提问:在写算式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的特征? 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可以写出2个算式? 引导学生得出:并不是每句乘法口诀,都可以写出2个乘法算式,像“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这些乘法口诀就只能分别写出1×1=1, 2×2=4, 3×3=9这样的1个算式。因为乘法里每个因数是相同的。

4、练习三第8题

( 1)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 2)全班交流连线方法:你是怎样找到得数相等的小鱼的?

四、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1、练习三第9题

( 1)课件演示,明确题意。课件依次出示图形,引导学生明确如下信息: ①浅层:大长方形表示数12,将大长方形分成2个相等的较小长方形,每个较小的长方形可以用数6表示,将大长方形分成4个相等的更小的长方形,每个小长方形可以用3表示。②深层: 12可以分成2个6, 2个6就是12;12还可以分成4个 3, 4个3就是12。

( 2)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练习三第10题

(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学生读题,获取信息:有8个3人间,能住下多少人?

( 2)小组讨论,交流想法。学生分小组讨论“ 8

31 个3人间”的意思,引导学生明确8个3人间就是有8个房间,每个房间可以住3人。 ( 3)独立完成,总结提升。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最后总结解决问题要注意的地方。

六、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做练习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七、教学反思

乘加、乘减 第9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例3,课堂活动第1, 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算理,能口算乘加、乘减式题。

2、逐步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算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学生准备:学具盒(小棒)。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引入新课

1、对口令

3×2= 4×3= 8×2= 1×1= 2×4= 3×6= 3×3= 2×2=

2、读口诀,说算式二三得六( 2×3=6, 3×2=6)

32 一四得四( 4×1=4, 1×4=4) 三四十二( 4×3=12, 3×4=12)

3、根据图示写算式●●●●●●●●●算式是: 3×3=9或者3+3+3=9。●●●●●●●●●●●增加2个圆片。这又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乘加、乘减。

二、经历过程,探究新知

1、观察插图,明确题意,获取信息

( 1) 3人一组的有3个组。 ( 2)另外多出了2人。

2、自主探究,交流想法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后,全班交流想法: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可能会得出如下方法: ( 1)挨个数的方法,数出来是11人。 ( 2)加法计算: 3+3+3+2=11(人)。 ( 3)先数前3组是9人,再接着数另外2人: 9+2=11(人)。顺势引导,建构新知。

演示圈出3组。提问:这3个组的人数怎么算? 为什么可以用乘法?是不是刚好只有3个3? 还应该在3×3的基础上怎么样? (3人一组的有3组,有3个3相加,可以列乘法算式3×3,比3个3多2,列式为3×3+2。)

3、问题系列,强化理解

( 1)紧扣3个问题理解3×3+2。①3×3表示什么? ②为什么要“+2” ? ③3×3+2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明白:先算出3人一组的人数,再加上多出的2人,表示比3个3多2。) ( 2)紧扣3个问题理解3×4-1。①3×4表示什么? ②为什么要-1? ③3×4-1表示什么意思?

4、计算答案,小结方法让学生结合情境说说3×3+2与3×4-1先算什么,算的是什么;再算什么,算的是什么。

33

三、练习应用,巩固内化

1、课堂活动第1题

( 1)学生按要求用小棒摆三角形及五角星。 (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 3)交流:所列算式的理由及计算的方法。

2、课堂活动第2题

( 1)学生根据小棒,写出算式,交流算式表示什么。

( 2)教师出示圆片图: 让学生写算式,引导学生明确: 2×3+3, 2×4+1, 2×5-1都可以,并说说每个算式表示什么。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今天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把收获和同桌的小伙伴说一说。同桌的伙伴先交流收获,再让学生全班交流展示。

五、教学反思

3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第10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加、乘减算式的算理,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乘加、乘减式题。

2、通过练习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乘加、乘减式题。

34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算式卡片。学生准备:教科书、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学生快速背诵1~3的乘法口诀。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1~3的乘法口诀,你们敢接受考验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显显本领吧! 板书课题: 3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二、基本练习,巩固方法

1、练习四第1题 ( 1)计时比赛,交流算法。

教师计时比赛: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独立完成算式。3×7, 9×2用到了哪句口诀? 看的是哪一个因数?2×6, 5×3用到了哪句口诀? 看的是哪一个因数? 学生总结得出:辨认是几的口诀,一般都先看较小的那个因数。 ( 2)补充练习,提高速度。

教师出示卡片4×2, 6×3, 1×9, 7×2, 8×3等算式。

2、练习四第2题 ( 1)乒乓球拍图。

①教师先出示2块球拍,学生数出一个2,再出示4块,学生数出2个2,以此类推,学生数出4个2。

②学生仔细观察乒乓球拍图,获取信息:乒乓球拍的块数比4个 2多1,比5个2少1。学生独自解答: 2×4+1=9或2×5-1=9。围绕以下问题交流: 2×4+1中2×4表示什么? 为什么加1?2×4+1表示什么? 2×5-1中2×5表示什么? 为什么减1?2×5-1表示什么? 学生明确: 2×4表示有4个2,加1是加上多出的1块, 2×

35 4+1 表示比4个2多1;2×5表示有5个2,减1是减去多想的1块, 2× 5-1表示比5个2少1。 ( 2)胡萝卜图。

①教师先出示3根胡萝卜,学生数出一个3,再出示6根,学生数出2个3,以此类推,学生数出5个3。

②学生仔细看图,获取信息:胡萝卜的个数比5个3多1,比6个 3少2。学生解答: 3×5+1=16或3×6-2=16。紧扣3个问题小组交流: 乘法表示什么? 为什么加(减) ? 整个算式表示什么?

3、练习四第3题

( 1)学生计算,明确算法。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后明确:有2个运算符号,算两步,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为了更准确地计算,可以把第一步的得数写在相应算式的上面。学生计算,再根据“比几个几多(少)几”全班交流每个算式表示什么。

( 2)补充练习,快速反应。教师依次出示卡片: 2×4+3, 3×7-4, 9×1+5, 8×3-5

三、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1、在○里填上“>”“

2×3-1○2×2+1

2×8○2+8

1×8○2×3+1

1×5+1○1×6 2+7○2×4+1

1×7-2○2×3-1

2、17个轮胎能装配8辆这样的自行车吗

3、练习四第4题 ( 1)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 2)全班交流。(选出其中一组) 2×3+1, 2×4-1,算式不一样,结果却是一样的,算式之间有没有联系? 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36 (补充式子) 2×5-3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 2×3+1表示比2个3多1, 2×4-1表示比2个 4少1, 2×5-3表示比2个5少3。

四、拓展练习,发展提高

1、比较 3×8+1=25, 3×7+1=22, 3×6+1=19这3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把下面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 2×4+2 1×6+2 2×7-2 1×8-2

3×5+6

五、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新的收获?

六、教学反思

4的乘法口诀 第1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页例

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及第18页练习五第 1, 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掌握4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 4的乘法口诀计算4乘几的乘法。

2、感悟编口诀方法之间的联系及4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学习能力、探索发现能力,促进对乘法口诀的理解与掌握。

3、通过游戏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4的乘法口诀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理解并掌握4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理解4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及意义,能

37 应用4的乘法口诀口算乘法。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生对口令,背诵1~3的乘法口诀。

看来1~3的乘法口诀你们记得很牢,今天我们接着学习4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4的乘法口诀)。你们知道4的乘法口诀吗? 说来听听?(一四得

四、二四得八…… )看来同学们对4的乘法口诀有一些了解啦,那么4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 每句的含义是什么? 这里面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4的乘法口诀。

二、经历过程,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 1)观察主题图,收集数学信息。出示例1主题图,学生从图中获取数学信息。(我从图上看见1辆汽车有4个车轮,一共有9辆汽车。) ( 2)利用旧知,填写表格。孩子们观察得真仔细,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将下面的表格填完整吗? (先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的同学合作完成。)学生独立将表格填完整,然后汇报。 ( 3)交流汇报,并写出乘法算式。引导学生交流填写结果:我们组是这样填的, 4辆汽车有16个车轮, 5辆汽车有20个车轮……9辆汽车就有36个车轮。你怎么知道4辆车是16个车轮的? (4+4+4+4=16)5辆车呢? ( 16+4=20。) 读一读: 4个4是16;5个4是20……能根据上表写出计算车轮个数的乘法算式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4×4=16 4×5=20 …… 4×9=36 ( 4)根据乘法算式编口诀。根据4×4=16,可以编出一句怎样的口诀? (四四十六)“四四十六”这句口诀是什么意思呢?(“四四十六”这句口诀的意思是4个4是16)根据4×5=20

38 可以编出哪句相应的口诀呢?(四五二十)学生独立根据6辆、7辆、8辆、9辆汽车的车轮数列出的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口诀。学生独立思考,填写在书上。

( 5)交流汇报,促进对口诀的理解。学生交流,教师对应乘法算式板书口诀。 4×6=24,四六二十四 4×7=28,四七二十八 4×8=32,四八三十二 4×9=36,四九三十六教师引导学生分别说出每句口诀的含义。如:四六二十四表示四个六的和是二十四,四七二十八表示四个七的和是二十八。……多好的想法啊,自己独立编出了4的乘法口诀,还能说出口诀的意思。学生一起读口诀。(顺读,倒读。) ( 6)探索联系,寻找规律。

学生小声读这些口诀,边读边想这些口诀有什么规律? 把自己找到的规律和小组同学交流,然后全班汇报。引导学生发现: ①这些口诀中的第1个因数都是四,第2个因数从四起, 1个1 个地增加1,结果1个比1个增加4。②口诀中的积,从16起,依次增加4。③4的乘法口诀一共有6句。(如果学生说到该问题,教师可以适当追问:为什么没有“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这几句口诀呢?) ……

( 7)熟记口诀。①交流记口诀的方法。你们真会观察,找到了这么多规律,那你准备怎样记住这些口诀? 学生可能说出:我想多读几遍就记住了;想着积16开始依次增加4,也能记住;记住了“四五二十”,记不住“四六”的口诀,我就可以用20+4=24,得到“四六二十四”……②学生独立记口诀。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乘法口诀,并抽学生试着背一背。你认为4的乘法口诀哪句最不容易记? 你有什么好方法把它记住? ③集体记口诀练习。(全班背、同桌背。) ④游戏:看卡片把口诀补充完整。

39 四( )十( )二十四( )二十四四( )二十八四( )三十二四( )三十六

2、教学例2,应用口诀计算乘法 ( 1)学生独立完成例2。

“ 4的乘法口诀”我们已经比较熟练了,你能利用口诀计算出下面两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学生: 4×8=32, 5×4=20。提问:这两道题各用了哪句口诀? 为什么5×4也用“四五二十”这句口诀计算呢? 引导学生明白:因为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个乘法算式,所以5×4 和4×5都可以用“四五二十”这句口诀计算。

三、练习应用,巩固内化

1、完成教科书第17页的课堂活动第1题 教师先在黑板上摆小棒,并请一位同学根据老师摆的小棒说算式和口诀,再请同桌的同学模拟刚才的活动互相练习。

2、游戏唱儿歌《数青蛙》。老师可以问问学生怎样得到结果的,想的是哪句口诀。

3、独立练习,完成练习五第1, 2题

( 1)第1题练习后教师提问:都是用的几的乘法口诀? 算式里什么没有变? 什么在变? ( 2)第2题学生独立填写后读一读,以便进一步巩固口诀。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谈收获,但注意引导感悟: 4的乘法口诀有哪些? 有什么特点等。

五、教学反思

40 4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第1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19页练习五第3~7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4的乘法口诀,能应用口诀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能应用4的乘法口诀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4的乘法口诀的价值。

3、通过多样化的练习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4的乘法口诀,并应用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作业本、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1~4的乘法口诀,你想更熟练地掌握4的乘法口诀吗? 你想应用4的乘法口诀去正确计算解决问题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4的乘法口诀,有信心吗? 板书课题: 4的乘法口诀练习。

二、基础练习,巩固口诀

1、全班背口诀(顺背、倒背) 师生一起结合拍手把1~4的乘法口诀背一背。

2、对口令,记口诀三三( ) 二四( ) 四七( ) 四五( ) 二三( ) 三四( ) 四九( ) 二二( ) 四六( ) 四( )三十二

3、把口诀填写完整三( )十二四( )二十二三( ) ( )得九 ( )八十六 ( )七二十八四( )十六三( )二十七 ( )六二十四 ( )四得八学生举手回答,集体评议。

4、完成练习五第3题

41 学生独立练习后教师提问: 3×8,你用的哪一句乘法口诀?5×4呢?

三、综合练习,整体提升

1、出示练习五第4题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从这幅图中获得信息,明确题目要求。3个动物要过河,它们分别是小马、小狗、小羊。:每个石头上有一个乘法算式,只有都算对了才能过河。你能根据所学习的乘法口诀,把这3只小动物都送过河吗?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口算,集体交流,交流时既要注意结果,也要注意找几个算式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特别注意乘加、乘减算式的算法。

2、完成练习五第5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获取其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明确: 1张书桌有3个抽屉, 2扇门, 4条腿。问题是什么呢? 4张书桌,有多少个抽屉? 多少扇门? 多少条腿? 学生独立计算。

说说为什么用乘法,怎样列式?运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3、完成练习五第6题

( 1)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

( 2)学生独立完成,将4乘1, 2, 3,…, 9的积圈起来。看看我们圈出的这些数,你有什么发现? 要引导学生发现: 4乘1得4, 4乘2得8……后面的数依次增加 1,结果依次增加4……

4、完成练习五第7题

引导学生先观察这情境图,从图上获得数学信息。

要解决什么问题呢?这些桌子能坐多少人呢? 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集体交流。为什么要用乘法?(要求能坐多少人,就是要求9个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4×9=36,想的哪句乘法口诀?(四九三十六)

42

四、拓展练习,发展提高 完成练习五思考题。 仔细观察每幅图,每幅图中有几个长方形?4幅图中共有几个长方形? 集体交流。

五、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引导学生说收获体会,注意感受有效练习带来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反思

5的乘法口诀 第13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页的内容,第21页课堂活动第1, 2, 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编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5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5的口诀进行计算。

2、感悟编口诀方法之间的联系及5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学习能力、探索发现能力,促进对乘法口诀的理解与掌握。

3、激发学生学习5的乘法口诀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并掌握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及意义,能应用5的乘法口诀口算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口算抢答题,复习1, 2, 3, 4的乘法口诀。

43 同学们口诀学得好,反应速度快。奖励你们观看一幅图: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或闭幕式中精彩的片段。结合这个素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出示一面小旗,你知道五色环象征什么吗?2面小旗有多少个圆环? 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 可用哪句口诀? 同样逐一出示3面、4面旗帜,学生说乘法算式和口诀。如果有 5面、6面或者更多的小旗,也能很快说出圆环个数吗? 今天我们通过研究圆环的个数来学习“ 5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5的乘法口诀)

二、经历过程,探索新知

1、教学例1,经历编口诀的过程

( 1)出示例1表格,学生将表格填写完整。 7面小旗上有多少个圆环? 你是怎样想的?8面呢?9面呢?

( 2)引导列式。你能写出算式计算5面、6面、7面、8面、9面小旗上有多少个圆环吗? 学生独立列式后交流,教师板书。 5×5=25

5×6=30

5×7=35 5×8=40

5×9=45 ( 3)自主编口诀。根据前面我们编1~4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你们能编出5的乘法口诀吗? 学生独立编口诀,编后小组交流。

( 4)交流促进理解。说一说你们是怎样编口诀的。你们编的口诀表示什么呢?(我根据5×5=25,编出五五二十五,表示5个5的和是 25,前面的5表示一面小旗上有5个圆环,后面的5表示有5面小旗。……) ( 5)找规律促进理解。①学生完整读口诀。②找规律。这些口诀有什么规律? 同桌讨论。学生口答,只要说得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运用发现的规律,记忆口诀。以同桌抽背、师生对口令等形式检查。谁背口诀还有困难? 或者哪句口诀比较难? 想办法帮帮他。如果有一个同学记住了5×8=40,却

44 忘记5×7和5×9 得多少,你能帮他想一个办法吗?当我们忘了某一句5的口诀时可以想想前一句口诀,在结果上加5就可以了! 也可以用后一句口诀的结果减去5。

2、教学例2,应用口诀计算

刚才同学们自己编了口诀,背了口诀,能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吗? 出示题目:计算5×7=。积是多少? 怎么想的?(积是35,用口诀“五七三十五”)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2,指名学生口答,并说出运用的口诀。

三、练习应用,内化提高

1、课堂活动1:看算式,说口诀

教师随机出示算式卡片,学生开火车接力,如: 2×5=, 5×8=, 8×5=, 5×3=, 4×5= 等。教师针对如8×5, 6×5这种算式,追问学生用的哪句口诀。

2、课堂活2: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个手指

猜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我请4名同学一起来做一个手的游戏。教师示范游戏规则: 4人合作,可以从伸出1只手、2只手、3只手到8只手,依次增加伸手只数,学生依次说出伸出多少个手指。在熟练的基础上再增加挑战性:学生随机伸出手,同学算出一共多少个手指。学生4人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课堂活动3:算一算,议一议

学生在教科书上计算、填表。教师组织集体订正。请小组讨论:通过计算,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预设1:这些答案就像数数, 5个5个地数, 5, 10, 15…后边的答案都比前边一个答案多5。预设2: 5跟1, 3, 5, 7, 9相乘,积的个位都是5,跟2, 4, 6, 8相乘,积的个位都是0。……你们真会观察思考,

45 发现了很有意思的规律。(可以用颜色区分单数、双数与5相乘的积的规律。)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这节课,我们通过计算奥运会小旗圆环的个数,用前边编口诀的方法,编了5的乘法口诀,发现了有趣的规律,而且记住了口诀,会用口诀来计算,同学们很会学习! 同学们还要继续努力,争取能够倒背如流。

五、教学反思

5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第14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22页练习六。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并积累用口诀求积的思考经验。

2、通过有效练习让学生得到成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练习、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会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展示台、西药实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想更加熟练地掌握5的乘法口诀吗? 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5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5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46

二、基础练习,巩固口诀

1、完成练习六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我们运用一句口诀写出了2个乘法算式,是不是所有5 的乘法口诀都能写出2个乘法算式? 为什么?

2、完成练习六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评议。

3、完成练习六第3题

( 1)观察情境图,理解题目意思。 ( 2)男生和女生分组进行计算比赛。 ( 3)集体交流订正。

4、完成练习六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引导学生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每组算式中3个算式的关系。

三、综合练习,整体提高

1、完成练习六第5题

谁来说说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学生明白题目意思后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评议。

2、完成练习六第6题

引导学生先观察情境图。你看懂了什么? 教师出示一盒西药实物,让学生观察、明白:板数、药的粒数。

出示第( 1)题。这一板药有多少粒? 怎么计算? 学生反馈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计算方法。

出示第( 2)题。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

四、拓展练习,发展提高

1、情境出示欢迎光临5元超市店,玩具小汽车、机器人、玩具狗的单价都是 5元。

2、出示问题、解决问题

( 1)出示问题:你最想买什么玩具? 买几个? 应付多少钱? 学生独立解决后交流。

( 2)小明有27元,他最多能买几个玩具呢? 学

47 生独立解决后交流。]

五、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用5的乘法口诀更加熟练了,特别是一些同学进步很大。教师表扬进步大的学生。通过今天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一) 第15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24页的内容,练习七第1, 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1~5的乘法口诀的整理过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建立1~5的乘法口诀的整体认识。

2、探索1~5的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律,熟记1~5的乘法口诀,并熟练地解决相应的乘法计算问题。

3、在1~5的乘法口诀分类排列与观察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整理活动过程中,巩固乘法意义认识,探索1~5的口诀表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探索1~5的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5的乘法口诀卡片。学生准备:每个学习小组1套1~5的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乘法意义,揭示课题

1、解决问题,回忆乘法意义 出示问题情境:一共有多少盆花?

48 ( 1)学生独立列式解决: 3×6=18。

( 2)集体交流:为什么这样列式? 引导理解:每一组3盆花, 6组就是6个3相加,所以用乘法计算。教师强化:“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2、回忆算法,引入课题

计算3×6=18时是怎么想的? 学生:用“三六十八”这句口诀算的。在这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对学习过的乘法口诀进行整理与复习。(板书课题: 1~5的乘法口诀整理与复习)

二、整理口诀,探索规律

1、整理口诀,复习巩固

( 1)回忆口诀,引发整理活动。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 先独立思考回忆,然后同桌的同学相互说说(要求同桌两位同学互说互听,同桌说的时候,另一位同桌要认真倾听,对同桌说的过程进行补充或评价),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对1~5的乘法口诀的掌握情况。同桌汇报一下,一人主要发言,另一人补充或评价。两位同桌说得好,很全面,大家看一看黑板上的口算卡片,有什么想说的? (引发学生对口诀卡片摆放的建议与质疑。) ( 2)整理口诀,建构乘法口诀表。

同学们的观察很细致,你能不能把这些口算卡片分类,重新排列一下? 先想一想,你打算怎么对这些口诀分类? 请学习小组长拿出教师准备的学具———口算卡片,小组商量统一意见后合作把这些口算卡片分一分,排一排。(学习小组分类整理,教师巡视指导,收集互学情况。) 老师收集到两个小组的口诀分类排列的作品,我们一起来展示一下,先请小组介绍自己是怎样排列的,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后对他们的展示与介绍进行评价。学生展示两种基本情

49 况: 1~5的乘法口诀横向排列, 1~5的乘法口诀纵向排列。学生展示完成后,教师黑板卡片呈现统一的1~5的乘法口诀表。学生独立填写完善教科书第23页的口诀表。

2、观察探索,发现规律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看看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 1)独立观察思考。

( 2)小组交流各自思考所得。 ( 3)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竖着看,第1列都是一几得几,口诀中的第1个数都是一,第2 个数1个1个增加,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1。第2列都是二几得几,口诀中的第1个数都是二,第2个数1个1个增加,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2……②横着看第1行是1的乘法口诀,第2行是2的乘法口诀,第3 行是3的乘法口诀,分别是一

三、二

三、三三;几的乘法口诀它们的积就增加几……③斜着看,每一行最后一个口诀的两个因数都是相同的,分别是一一,二二,三三,四四,五五…………学生可能一次不能回答完整,让其他同学接着说、补充说,共同完善认识。

3、运用规律,促进掌握

同学们发现了口诀表这么多的规律,真了不起!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规律朗读记忆乘法口诀表,看谁能最快最有规律地熟记这些口诀。(引导学生竖着、横着、斜着读口诀表。) 学生记忆后以对口令形式抽查,或以同桌互相考查的形式检测记忆情况。

三、练习应用,巩固深化

1、练习七第1题

同学们都记得那么熟练了,那能用乘法口诀来进行计算吗? 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24页练习七第1题。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抽2个算

50

推荐第6篇: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

执教: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经五路小学 张莹

指导: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教研室 董惠平王新梅 姚慧明

教学设想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以往的教材特别强调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要求列出乘法算式,只能把每份数当做被乘数,把份数当做乘数,位置不能颠倒。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新教材中“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节无论在内容还是呈现形式上较以往都有很大的突破。教材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通过这一学生熟悉而又特别喜爱的场景,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这样设计使数学贴近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例1则以学生的操作活动入手,展示小朋友们用小棒摆出的作品。教材这样设计提示教师在进行乘法的教学时要从学生的活动入手,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然后再给出相同加数连加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即乘法。

我们使用教材时,注意在深刻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

数学二年级培训资料教学设计JIAOXUE SHEJI在方案设计时,我们思考如何实现新课程标准所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乘法的产生是有其必要性的。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经常遇到许多相同加数相加的情况,在长期的记录过程中由于感觉到它的麻烦,于是创造出一种简单的记录方法,并逐渐形成算式,演变成了乘法。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何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呢? 创设情境,开展摆小棒游戏。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计算自己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从而列出许多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通过观察这些加法算式,并让学生想像:如果继续摆下去,摆100个图案,所列的加法算式会怎么样?使学生充分感知到这种加法算式记录起来很麻烦,于是产生想要简化的愿望。在对加法有了充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索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然后再根据学生研究探索的情况由教师引出乘法。这样教学避免了教师灌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情况。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简化加法算式,创造新的表示方法,学生在充分参与简化的过程后,教师再适时地引出乘法。这样设计使学生真正成为了数学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思考、个性和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使其感受成功的愉悦。

具体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情境引入,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结合暑假里上课的情况,教师首先与学生交流暑假的生活,引出去公园游玩的事情。随着悠扬的音乐,教师用课件出示一幅公园的情景图,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公园里的美景。学生发现公园里有小朋友在用小棒摆图案,看到他们创作的美丽的作品,联想到自己会摆的图案,激发学生也想摆一摆的愿望,进而让学生用小棒创作作品。教师把公园游玩设计为本节课的一条主线,用这一情景串起整节课的内容,一方面使教学前后呼应,形成一个整体,另一方面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学生用小棒创作出了美丽的作品,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列出一些加法算式。通过观察加法算式,展开想像:“如果摆100个图案,所写的算式会怎么样呢?”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的愿望,再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自主探索,并通过小组合交流,探究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汇报情况,适时地引出乘法。这样学生可以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加法,有了自己的简化方法之后才呈现出来的。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3应用新知,自主练习,解决生活问题。这是本节课的练习环节。我们把这一环节仍然放在公园这一大情境中,通过观察公园中孩子们在儿童乐园游玩的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自主选择,并用今天学习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游乐的过程中学会应用乘法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双基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自主探索的、获得成功体验的、主动发展的和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学生每人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师:暑假就要结束了,小朋友们这个假期过得高兴吗?(生:高兴!)都去了哪些好玩的地方啊? 生1:我去了博山。(师:博山生产的陶瓷可是非常有名的。) 生2:我去了青岛。(师:青岛可是个美丽的海滨城市。) „„(教师和学生自然交流。) 师:小朋友们去了那么多好玩的地方,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去公园玩好吗? (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出示课件──公园的一角) 师:公园的景色多美呀,你看到了什么? 生1:公园里有湖水和小船。 生2:远处有高高的摩天轮。 生3:还有一些小朋友。

师:那些小朋友在干什么呢,我们去看看好吗? (课件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他们边摆小棒边进行对话:“我会用小棒摆小旗。”“我摆了五棵小树。”“我也会摆。”“我也会。”„„) 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学生踊跃回答。) 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 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

(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生1:我摆了3座小房子。 生2:我摆了2颗星星。 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 生4:我摆了4棵小松树。 „„ [评析:摆小棒是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操作活动,教师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创设了公园里小朋友们做摆小棒游戏的情境,引出“你们会用小棒摆什么?”,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愿望,为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而设计了恰当的学习活动。]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

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一样的数。

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只有三个数相加,今天小朋友们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如果老师给你足够的小棒让你继续摆,你还能列出算式吗?(生:能)如果你摆了100个作品,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学生:能!)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会怎么样啊? 生1:算式很长。 生2:本子上都写不下了。

生3:可能写满了黑板也写不完算式。 生4:写起来太麻烦了。 „„

师:是啊,看来这样的算式写起来还真麻烦。那你们能不能研究一种写起来简便的方法,让很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点呢?例如黑板上同学列的这个10个3相加算式,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简单些,或者发明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来代替这个加法算式呢? 请你们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想法最简便。 (小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将想法写在黑板上。) (学生汇报并讲明理由) 生1:(6+6+6+6+6=)两个3加起来是6,这样就加5个6就可以了。(教师与学生交流评价:比原来的算式简便了) 生2:(9+9+9+3=)这3个3加起来是9,这3个3 加起来也是9,这3个也是9,还剩下一个3。(学生评价) 生3:(15+15=)5个3加起来是15,另外那5个3加起来也是15,所以我写15加15。 „„

师:刚才这些小朋友都是把几个加数合并起来,列出了一个新的加法算式,这些新的加法算式都要比原来的简短。你们想的很好。

生4:这个加法有10个3加在一起,我就写“十个3相加”。

师:你说出了这个算式的意思,用语言表示比写出这个算式要省事多了。你很聪明。

生5:我想用省略号。我语文课上学了省略号,我先在前面写上几个3,中间写上省略号,最后再写几个3。

师:你说我写出来好吗?(生:3+3+3+„„+3+3=)你能利用语文课上的知识,用一个符号代替那么多3,想的很好。

生6:我想发明一种写字机器,有遥控器,一按按钮就能写出这个算式来。

师:你的想法很大胆,有自己的奇思妙想,敢于想像,善于思考,老师相信以后你一定会有许多的发明创造。

生7:可以用乘法,写5乘6。因为两个3是6,有5个6。

师:你说的有道理,看来你已经了解到了有关乘法的一些知识。你知道的可真多。 „„

师: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老师看得眼花缭乱,你们的想法都比原来的算式要简便,你们可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你们知道吗,数学家们也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和小朋友们一样想出了许多方法来表示这么长的连加算式。后来,他们决定用这样的算式来表示(板书:10×3=3×10=)看到这个算式你们知道数学家们是怎么想的吗?先在小组里议论议论。

生:10就是10个3,3就是算式里的那些3。 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 师:你们真聪明,连数学家们是怎么想的都知道。对,因为有10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们就在10和3的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指“×”)。3就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3,10就是算式中3的个数。写的时候也可以先写3,再写10。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中间这个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板书),读作“乘”。你知道乘号是怎么来的吗?(生:不知道)乘号是17世纪英国的一位叫欧德莱的数学家最早发明使用的。大家看,乘号的样子像什么?(生:像叉号、像拼音X、斜着看就是加号了。)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因为乘法是由加法得来的,乘法就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所以欧德莱就把加号一歪,变成了乘号,人们一直在使用它。

师:现在,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1:比原来简单了。

生2:比原来简单多了。要是100个3相加,就写100乘3就可以了。 师:是啊,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起,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师:现在你能把黑板上的其他连加算式写成乘法吗?(生:能。)你的作业纸上还有其他的连加算式吗?请你把它们改成乘法。(学生练习) [评析: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同数连加算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像:“如果大家继续摆下去摆了100个作品,所写的连加算式会怎么样呢?”使学生体验到这样的算式真长啊,写起来真会非常麻烦。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哇!”的想法,这时教师注意放手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创造出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了人类创造和发现“乘法”原始过程的认识状态,探索出了不同的合并加数的简便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乘法”,从中让学生真正体验了乘法的含义。这样设计,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鼓励评价,如“小朋友和数学家的发现是一样的”,让学生感到自信,感到自己能像科学家一样探索知识,由此获得了情感体验。]

三、应用新知,自主练习,解决生活问题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一起玩了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大家不仅列出了加法算式,还通过合作探索认识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现在我们再到公园的别处看看吧。

(课件出示公园中儿童乐园的场景。) 师:儿童乐园是小朋友们最喜欢来的地方,大家看,这里有什么好玩的呀?(学生观察回答,有摩天轮、有过山车、有小火车„„)你能提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学生提问:“过山车上一共有多少人?”“摩天轮上有多少人?”“小火车上一共有多少人?”„„)这些问题你们会解决吗?你可以选一个问题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学生自主练习,在小组里互相交流。)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到公园去游玩,大家有什么收获啊?(学生回答略) [评析:教师把公园游玩设计为本节课的一条主线,用这一情境串起了整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愿意合作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有经历、有体验、有获得、有发展;教师注意了过程性评价,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水平,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在真正意义上尊重了学生的创造性,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促进了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通过练习环节的设计(提供信息资源丰富的游乐园场景),学生提出了多个数学问题,并用乘法知识解决了这些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双基得以落实,能力得以发展。]

课后反思

1.第二个教学环节,学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部分。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短了。这是因为加法是学生最先学会的计算方法,也是学生最熟悉的,所以用加法来表示加法体现了大多数学生的思维状态,也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还有的学生想到了用省略号、用语言叙述等方法表示,更有的学生甚至想发明一种写字机器,让机器代替人的劳动。这些都是多么好的想法啊。孩子的想法是那么的可爱和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因为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创造一种方法要比学会一种方法具有更高的价值。如果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和鼓励,我们留给学生的将会是他们终生受益的东西,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的回报。

2.这节课采用了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习热情高涨。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争相展示自己的想法,于是占用了很多课堂时间。另外由于教师个人的问题,如有时说话不太简练,也耽误了一些时间,使得这节课有些拖堂了。

3.由于机器故障,课件中的音乐和对话都没有播放出来,使得有些环节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推荐第7篇: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

西沱镇小学

一、教案背景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44—46页例1,练习九第1—4题。 教学目标:

1、创设活动情境,通过动手摆小棒,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体会乘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感受生活中有许多相同数求和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3、通过小组活动,提供学生参与讨论和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1、

2、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通过直观认识,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图片,电脑课件。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属于起始教材,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采用:尝试教学法、异步教学法。 采用尝试教学法有以下几方面优点: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自己尝试学到的知识

比只听老师讲得到的知识印象深刻。

2、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寓教于乐。

3、电教手段的运用,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四、学法:

尝试学习法、异步练习法、独立探索、自主学习等方法

(尝试学习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尝试学习、独立探索、小组讨论等方法,自己获取新知识,

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的学习方法。它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的发展。)

2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30+50= 90-20= 87-5= 40+46= 60+7= 30+25= 58-8= 100-90=

2、情境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喜欢爸爸妈妈带你们到游乐场参加各种游乐项目吧!(电脑显示教材第44页情景图)这是公园游乐场的一角,请你仔细观察,都有哪些游乐项目?(小火车、过山车、观览车)再看一看这些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

有的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坐小火车。这列小火车坐了多少人?(12人)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有的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坐过山车。这列过山车坐了多少人?(12人)你是怎样算的?

有的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坐观览车。5个观览车能坐多少人?(20人)

二、探究新知

1、摆图形游戏。

谈话:同学们会用小棒摆图形吗?请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如小伞、小树、小房子、五角星〃〃〃〃〃〃想摆什么就摆什么。现在开始摆图形。

2、交流。

3 (1) 说一说摆出了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 a、我摆了5把小伞,用了20根小棒。 b、我摆了2个五角星,用了10根小棒。 c、我摆了6个三角形,用了18根小棒。 d、我摆了一棵树和一座房子,用了20根小棒。 〃〃〃〃〃〃

(2)、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把算式写在纸上。

4把小伞 算式:5+5+5+5=20 2个五角星 算式:10+10=20 6个三角形 算式:3+3+3+3+3+3=18 一棵树和一座房 算式:14+6=20 (3)请各组把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

3、乘法。

(1)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他们的共同的特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2) 说明: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书:乘法)

(3) 以5+5+5+5=20为例,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a、数一数,这个连加算式有多少个5,表示什么?(4个,表示4个5相加的和是20)

b、求5个5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作5 × 4=20,

4 算式中的“×”叫做乘号。乘号与加号“+”、减号“—”一样,都是一种运算符号。5 ×4 =20读作5乘4等于20。(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也可以写作4 ×5 =20,这个算式怎样读? (4)练习。

请同学们把黑板上其它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5)现在我们再到游乐场去看看吧。

(电脑出示课本游乐场主题图。)你可以选一个问题把乘法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4、教材46页“做一做”。

(1)看图说图意。(每个秋千上有2个小朋友,4个秋千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2)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荡秋千。 加法算式:2+2+2+2=8 乘法算式:2 × 4=8或4 × 2=8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给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算式画上横线,并改写成乘法算式。7+7+7 8+8+8+8+8 3+3+2 6+4+4+4+4 5+5+6 1+1+1

2、教材练习九第1题。

3、教材练习九第2题。

4、教材练习九第3题。

5、教材练习九第4题。

四、思维训练

有8个正方体,摆一摆,使每份的正方体同样多。说出有几种摆法,并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五、小结: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 通过小结,进一步强调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把学生的思维由分散引向聚集,使本节知识系统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5+5+5+5=20 5 × 4 = 20 或 4×5=20 因 乘 因 积 数 号 数

读 作: 5 乘 4 等 于 20 教学反思

1注重实践与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我把游乐场游玩设计为本节课的一条主线,并添加了摆小棒的游戏。这一情境串起了整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愿意合作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有经历、有体验、有获得、有发展;教师注意了过程性评价,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

6 水平,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在真正意义上尊重了学生的创造性,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促进了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体验乘法含义,明确求几个几是多少时,表示两个数相乘关系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通过看图写算式,明确两个数具有相乘关系,可以直接写出乘法算式,不一定要求学生必须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练习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题,使学生进一步的明确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比如,设计的聪明题,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为他们悟出了“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的初步结论提供了恰如其分的素材。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探究,有利于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7

推荐第8篇: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44页—46页的内容及练习九中的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2、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再创造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初步认识并应用乘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难点是使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关键:

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中感知

师:这里给出了一些连加算式,我想请一位同学把这些算式读一下。(生读)

师:你能给这些算式分类吗?你打算怎样分,先认真想一想,待会儿举手发言。(生答,答案可能有多种,当学生回答可分为加数相同的和不同的两类时,要因势利导。)

师:我们现在重点观察加数相同的这一组。第一道算式加数是几? 生:加数都是3 师:有几个3? 生: 5个3 师:我们就说这道算式表示的是:5个3相加。

师:谁能说说下面的几道算式表示的是几个几相加?(先同位俩人说一说,再说给大家听)

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用几个几相加来表示呢? 生:不是。

师:必须是什么样的算式? 生:加数相同的。

师: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我们就可以用几个几相加来表示,像这样的算式你会写吗?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几道。 师:同位俩互相说说你们写出的算式是几个几相加

二、探求新知

(1)产生矛盾,导入新课

师:刚才看同学们写得都很好,现在我也想出几道题考考你们。请根据老师的要求来列加法算式,看谁列得又对又快 。师念:3个2相加,5个2相加,50个2相加,等一段时间后喊停,(估计学生第三个算式都写不完),订正答案。

师:前两题都做得很好,为什么第三题都没做完呢? 生:2的个数太多了。 生:算式太长了。 生:时间太短了。

(2)认识乘法算式

师:原来没做完是因为算式太长,课前我也写了写这个算式,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对于这样的算式还有没有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呢?其实,很早以前数学家们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们就创造了一种新的运算——乘法,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乘法。(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师:现在,同学们肯定特别想知道:这么长的加法算式用乘法该怎么表示呢?不要着急,我们先看黑板上的题,等你学会之后,再自己解决大屏幕上的题。

以“2+2+2+2+2”为例讲解

师:我们都知道这道算式表示的是5个2相加,列成乘法算式就是:5×2或

2×5

(板书)。2和 5之间的符号叫“乘号”,读作“乘以”,(示范×的写法)

“5×2 ”读作“5乘2”(边板书边强调不能读作“5乘以2”)。 “ 2×5 ”怎么读?

生:读作:2乘5 师:列乘法算式为什么是5和2相乘呢?

生:因为算式表示的是5个2相加,所以写成乘法算式就是5×2或 2×5。

(再出示算式2+2+2 ) 师:这道算式怎样列成乘法算式呢? 生: 3×2 生: 2×3 师:看大屏幕,这个算式表示的是几个几相加? 生: 50个2相加

用乘法怎样表示? 生: 50×2 生: 2×50 师:对比加法和乘法两种算式,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生:用乘法比用加法简便多了

(3)三道题对比,总结怎样列乘法算式。

师:列乘法算式前,先想好加法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再确定用几乘几,或交换相乘。

三、巩固练习,开智培能

(1) 师:怎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几个几相加,大家都掌握了吗? 生:掌握了!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到游乐园里去轻松一下。(出示主题图)谁能说说这里都有什么游乐项目? 生:有摩天轮、过山车、还有小火车 。 师:你最喜欢什么游乐项目? 生:我喜欢摩天轮 生:我喜欢小火车 生:我喜欢过山车

师:能根据你喜欢的游乐项目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摩天轮上一共有多少人? 生:过山车上一共有多少人? 生:小火车上一共有多少人?

师:我们先来看一看摩天轮上的问题(点出课件,让学生读题,再讨论一下,然后订正答案)其他的问题依此形式解决。 师:刚才在游乐园里玩得高兴吗? 生:高兴

(2)师:我们在玩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知识,现在让我们再来做一个找朋友的练习,找找它们的乘法朋友。(先同位说一说,再集体订正)

(3)师:下面那些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把它改写出来。(对不能改写的要说明理由)

(4)拓展练习

师:“3+3+3+6+3+3+3”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先小组讨论一下。 生:把6变成3+3 整个算式就变成3+3+3+3+3+3+3+3,

乘法算式是:3×6或6×3 生:把3+3换成6,这个算式就变成6+6+6

乘法算式是:3×6或6×3

四、课堂小结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 „„

教学反思

“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 小学数学作为学科的数学,在课堂教学中虽然不能让学生完完全全地去重复人类所经历过的发现知识的过程,但适当地让他们参与知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了解某些数学知识产生的由来,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上面的课堂教学片段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1、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并由直观抽象乘法含义,并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从算式对比中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如,当学生能熟练说出几个几相加时,紧接着按“几个几相加”的要求写算式,比谁写得又对又快。这一游戏中的“50个2”,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算式太长,写起来太麻烦!”,也自然产生了“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的愿望。教师适时地引出乘法,使学生深刻体验到乘法是简化了的加法。这样的学习活动使让学生从困惑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新知识的探索状态中,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成为主动的创新者。

2、体验乘法含义,明确求几个几是多少时,表示两个数相乘关系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通过看图写算式,明确两个数具有相乘关系,可以直接写出乘法算式,不一定要求学生必须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联系生活,巩固深化。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用数学问题解决生活问题,是本节课的练习主题。我把这一环节放在公园这一大情境中,通过观察公园中孩子们在儿童乐园游玩的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自主选择,并用今天学习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游乐的过程中学会应用乘法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4、练习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题,使学生进一步的明确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比如,设计的聪明题,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为他们悟出了“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的初步结论提供了恰如其分的素材。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探究,有利于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自主探索的、获得成功体验的、主动发展、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使他们的学习更为有效。

推荐第9篇: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南丹县第二小学韦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教学重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告诉我,你们班的数学老师是谁?语文老师是谁?平时你们喜欢上语文课吗?在语文课上你们学过古诗吗?你会背哪首,能背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吗?(指名学生背古诗)

(点评:课前的谈话能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同时给学生制造一种悬念:这节课上的是数学课,怎么老师让我们背古诗?从而达到吸引学生好奇心和注意力的目的,为开课进行了很好的铺垫。)

一、古诗导入,探究古诗中隐藏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1、出示古诗《登鹤鹊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师:韦老师也很喜欢古诗,课前韦老师也收集了一首古诗《登鹤鹊楼》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

2、探究古诗中隐隐藏数学信息和问题。

(1)师:这首诗我们在语文课上刚学过,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也要来学一学,当然今天我们不去研究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而是要研究这首诗中隐藏着的一些数学问题。现在就请同学们从数学的角度再来看看这首诗,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这首诗除了题目和标点,每行都有5个字。)

(2)要求一共有几个字,该怎样列式?

生: 5+5+5+5 (师根据生回答板书列式)

(点评:从学生熟悉的古诗中提取数学学习的素材,学生的探究欲望更浓厚。同时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处不在,也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学科整合的思想。)

二、多媒体出示课本主题图,探究主题图中隐藏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1、师:国庆节的时候,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乐场玩,拍下这样一张照片,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看看照片中隐藏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照片中看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我提的问题是:坐火车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 坐过山车的一共有多少人? 3张桌子一共要配多少把椅子?坐摩天轮的一共有多少人?)

3、学生根据所提的问题口头列式。(学生口头列式时,师有意引导学生说出是几个几相加。)

4、引导生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5、你能写出几道这样的算式吗?(学生独立写算式后反馈,反馈时有意让学生说自已写的是几个几相加,以便让师生都能听明白他的列式,为探究乘法作好知识铺垫。

6、师:摩天轮上每个车厢坐4人,求5节车厢共坐多少人?我们列式为4+4+4+4+4即要写5个4相加,如果摩天轮上有10节车厢,求一共可以坐多少人?又怎样列式?写几个4相加呢?如果有100节车厢呢?(让生独立写。

7、写个算式时你有什么感觉?从而引出乘法。

师:像这样相同加数的个数太多了,用加法列式太麻烦了,有没有一种更简便的写法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的简便写法:乘法

三、探究乘法的写法。

1、用板书中的第一个连加算式为例介绍英国数学家欧德莱是怎样用乘法来表示加法的。

2、介绍乘号和算式的读写法。

3、学生说说乘法中每个数与原加法算式的关系,明白每个数表示的意义。

4、学生尝试用乘法写黑板上第 二个连加算式。

(1) 学生独立写。(2)反馈。反馈时师重点引导学生说说为什

么这样写,乘法算式中每一个数是如何得来的。整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算式怎样读。

5、学生用乘法表示黑板上其他算式并反馈。

6、用学到的方法解决前面遇到的:求摩天轮100节车厢一共可以 坐多少人?的列式问题。

四、课中操。

1、师跟着老师随音乐做操。以下三组动作,每组重复做3遍。 (1)拍手:每次拍3下手 (2)点头:每次点4下头; (3)伸手:每次伸5下手;

2、研究课中操中与今天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

五、巩固练习:

1、多媒体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分别用加法和乘法列式。 (1)基础题。看图列式。

(2)提高题:多媒体出示河中游动的3群小鸭子,第一有3只, 第二群有4只,第三群有5只。

问:怎样列式。能用乘法列式吗?如果让你移动一只小鸭子使它 能用今天学习的乘法来列式,该怎样移动。(让生直接在多媒体电脑上移动)

2、学生动手操作

(1)生根据教师给的乘法算式摆学具。 (2)展示学生的操作并点评。

3、多媒体出示并介绍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数学是为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全课总结

推荐第10篇: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P44----46内容,做一做及练习九部分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创造,从

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会读算式。

2、能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培养有条理

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合作意识。教学重点:理解乘法意义,会通过加法算式算得乘法的积。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方法:导入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操作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挂图、小黑板、学生准备小棒30---40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指主题图)(生:公园里一角)

2、师:公园里可真热闹呀,高高的摩天轮、过山车、小火车。

生:还有一些桌椅。

4、师:你知道这些桌椅是来干什么的吗?请往45页看,原来他们在摆漂亮的图案。

你们会用小棒摆图形吗?

生:会。

5、师:给同桌说说你想摆什么图形。(生:。。。。。。)

6、师:咱们做个小游戏好不好?

生:好!

7、师:请你先想一个你最喜欢的图案,规定的时间里摆出了多少个这样的图案好不

好?拿出小棒,开始!

8、师:XXX你摆的什么图案?XXX你呢?。。。。。。同桌互说你摆的什么图案。

9、师:你们真了不起!你摆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数),再数数你摆了这么多

图形一共用了几根小棒?在老师发的纸上写出算式。

10、师:板书同学们说的算式(写3或4 个算式)

7+7+7=21

4+4+4+4+4=20

3+3+3+3+3+3+3+3+3+3+3=33

11、师:费劲吗?有没有比这简单的方法呢?

二、新知探讨。

1、师:想不想知道数学家是怎么表示的?

2、师:边说边板书。

3、师: 板书 3+3+3+3+3+3+3+3+3+3+3=33 11个3相加

11X3=33或3X11=33

4、师:板书

乘法的初步认识

5、师:X像什么?

6、生:像你改作业的差号,也像歪了的加号,还像字母X。跟我读读算式。

7、师:那100个3相加怎么写简单?(师板书,生回答

8、师:100x3或3X100

真棒!

9、师:上面那几个算式会写成乘法算式吗?(提问学生,老师板书)

10、师:3X7=21或7x3=21

师:

是几个几相加?(生:3个7相加)

5x4=20或4X5=20

师:

是几个几相加?(生:5个4相加)

(让生读读算式)

11、师:你那张纸上的连加算式,你能写成乘法算式吗?请写出来。

12、连续提问你个同学,给说的好的同学献花表扬。

13、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算式。

三、巩固反馈。

1、第46页,做一做独立完成,提问个别汇报结果。

2、第44页,回到主题图。

1)、师:把你观察到的数学问题提出来。

2)、生: 。。。。。。

3)、师:把你想解决的问题算式写在纸上。

4)、生:多个学生说。

如:摩天轮一共坐了多少人?

是5个4相加,算式是: 4+4+4+4+4=20 5X4=20或4X5=20

。。。。。。

5)、师:同座互说你的想法。

。。。。。。

3、师:同学们累了吧,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好不好?(好!) ,这个游戏要求用

心听,用手摆小棒。我有规律的击掌。师开始击掌3 个2下,2个3下。

提问生几个几相加?加法算式是?乘法算式是?

三个问题。

4、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对!以后遇到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用乘法比较简单。

5、师:7+9+8+3+5能写成乘法算式吗?

四、作业练习

1、48页练习九第1题,可以是2+2+2+2=8,2x4=8或4X2=8,也可以4+4=8.

2、48页练习九第2题,会读算式就行了。

3、48页练习九第3题,让生知道是几个几相加,加深加法与乘法的联系认识。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7+7+7=21

3个7相加

3X7=21或7x3=21 4+4+4+4+4=20

5个4相加

5x4=20或4x5=20 3+3+3+3+3+3+3+3+3+3+3=33

11个3相加

3x11=33或11x3=33 3+3+3=9

3个3相加

3X3=9 7+9+8+3+5

课后小结

“几个几相加”是认识和学习乘法的前提,我通过引导学生在桌摆一摆、上数一数,在算式中比一比,用语言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加强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含义,为学习乘法做好铺垫。

不同练习方式,一方面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另一方面又有效地反馈了学生对于“几个几”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我用“你们想不想知道数学家是怎么表示的?”,和“乘号像什么?”加深同学们对乘法算式的印象,以及加法乘法是紧密联系的印象。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我没有在教学中直接说明,而是让学生在加法、乘法算式的自我比较中进行感受和获致,同时形成对乘法比较全面的理解;另外练习反馈时的提问有效地让学生感受到列乘法算式的思考方法。

巩固反馈时,回到主题图,可以考察学生对于乘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本节课我认为不足的地方是:巩固反馈时我过于强调学生们编题了,忽略了2年级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力的局限,因而使作业练习的时间没了。这是以后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第11篇: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例1例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2、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构乘法意义的过程。

3、感受相同数相加和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课件练习口算:

63-30=

30-26=

16+21=

14-7=

100-70=

15+29=

13-3=

64-58=

5+5+5=

7+7+9=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老师带大家到游乐园去玩一玩好吗?(好)出示主题图。师:我们要想使情境图的信息表述完整应该怎么样观察?

生:有顺序的观察图。

师:下面去那个同学们有顺序的找出情境图中所提到的数学信息?

生:

生:从上往下看同学在玩摩天轮、过山车、小火车、中间有同学用小棒拼图、最下面还有休息区。

二、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概括表述相同连加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1.结合情境图,呈现生活情境中有每份数量相同的情况 (1)过山车

我们先去过山车那儿看看。仔细观察,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数—请同学们一节一节的数,每节车厢里做了几人? 圈—请同学们蒋每节车厢里面的3个人圈起来。 说—请同学们说一说,每节车厢里面的人数与什么特点?

(2)制造冲突,改口表述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教师:想一想,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你能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吗? 列式:2+2+2+2+2+2=12 读一读这个算式

观察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加数相同,都是3)有几个3? 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研究一下其他项目。请你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项目进行研究,然后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二)自主尝试,强化认识 (1)摩天轮

出示PPT,摩天轮里的小朋友玩的真开心!请同学们自己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

指名说,说说观察到了什么,提出的问题是什么,算式是怎样的。 要求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求5个4是多少,用加法算式表示。

板书:4+4+4+4+4=20 师:我来提一个问题。如果再增加一个,就是几个4了?算式怎么办? (2)小火车

指名按上面的顺序说一说。 板书:3+3+3+2=11 (3)比较算式:这个算式与上面两个算式比,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板书:加数相同的加法

三、明确乘法的意义。

(一)、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小棒摆出图案, 1.学生摆图形。 2.交流。

(1)摆好后,说一说你摆的是什么? (2)每个图形都用了几个小棒?

(3)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同桌互相说一说。

(4)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教师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 3.乘法。

(1)说明:算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书:乘法)

(2)以3+3+3+3+3+3=18为例,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①提问: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6个3连加的和是18)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6 3 ②指出: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科学家想出了用乘法表示。如:把求6个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教师写出来6×3。问:你看到这个乘法算式后有什么问题?(学生提问)

接着向学生说明“×”叫乘号,并说明乘号的写法:先写“/”,再写“\\”。及6表示什么,3又表示什么。

③告诉学生:用乘法算6个3连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写加数3,写作:3×6这个算式怎样读?(三乘六) 4.尝试。

(1)请学生试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小精灵也白了图案,(课件出示)你能有加法算式表示共用了几根小棒吗?乘法算式怎么表示? 5.小结。

学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后,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深入理解乘法的意义。

1、课本48页做一做

1、

2、3 独立完成,教师指导,说出几个几,集体汇报。

2、你来当小老师

1)、2+2+2

用乘法表示为:2×2×2

) 2)、4+4+4

用乘法表示为: 4×3 或 3×4(

3)、9+9+9+9

用乘法表示为:

9×3 或 3×9(

) 4)、4 + 4 + 3

用乘法表示为: 4×3 或 3×4

) 5)、A+A+A+A+A用乘法表示为:A×5 或 5×A (

)

五、课堂小结、点名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什么?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2+2+2+2+2+2=12

6个2

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

2×6

6×2 课后反思

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以上的教学片断中,教师培养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图,让学生亲身经历几个相同加数的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利用儿童熟悉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欢的欢乐场中,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又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第12篇: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9-20页的例1以及练习五中的第1~3题。

2.教材简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这一节内容,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

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乘法”这个概念较难建立,因此需要运用学生已有的找规律、猜想认知策略,借助以往的知识经验,在大量的具体情境中分析、理解、抽象、概括乘法的意义。

3.教学目标:

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制订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法的积。

(2) 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并在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体验探究的乐趣,继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4.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其中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及新课改要求,我采用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同时注重运用引导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

1 根据学生与教材的特点,本节课我准备指导学生用“发现探究”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的方法开展学习活动。在探究发现中,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参与学习过程,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学的愉快,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具:

依据课堂设计的需要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每人30根小棒。卡片若干。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体现新课标精神,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因此我安排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二)、巩固练习,开智培能。

(三)、自我总结,深化新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所以第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是引导学生探究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第二环节是安排形式多样,灵活有趣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巩固乘法的含义和读写。第三环节是引导帮助学生自己总结对乘法的认识。 下面我详细说一下每一个教学环节。

(一)激趣引新,让学生亲近数学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概念的引入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接受。小学生学习概念一般是以感知具体事物,获得感性认识开始的。因此在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园场景。“看,游乐园多热闹!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当学生说出有坐摩天轮的,玩过山车的,还有坐火车的后,这时我再问“谁能观察的更仔细些?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从数量上观察。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摩天轮有5节吊厢,每节吊厢坐4人;过山车有6排座位,每排坐2人;小火车有4个车厢,每个车厢坐3人;有3个桌子,每个桌子摆了3把椅子。最后再提出 “儿童乐园里藏着许多数学问题,谁能试着提一个?” (二) 探究体验,让学生经历乘法 第一步:建立乘法的表象

2 通过看图提问和列加法算式解决问题,从中积累对相同加数相加的感性认识,为学习乘法作知识迁移。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并举出这样的例子,比一比看谁说的长,教师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让学生说得越长越好,假如学生说5+5+5„„等学生说完后老师马上抛出问题:谁能完整地重复一遍!学生可能说着说着停下来,因为他说得太长只记得加5,却不知道几个5相加,可能有的学生会重复,教师可以趁势利导问你是怎样记住的,学生要想记住必须数一数他说了几个5。整个过程中,学生亲身感受到的,并不是老师在传授知识,而是我们自己的需要。 第二步:感知乘法的意义

当学生对几个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写20个5相加,然后交流写算式的感受。学生通过和老师的交流会发现用加法算式表示太麻烦了,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很麻烦,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啊”的想法,这时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创造简单形式来表示20个5相加。然后交流、评价各种写法,这样就自然地引出乘法。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加法,才呈现出来的。教学不是在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学生在上面知道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表示比较方便,如何表示呢?教师讲解6个3相加,可以在3和6的中间写乘号,告诉学生×叫乘号,然后让学生观察乘号像什么,可能学生会说像错号,像汉语拼音里的x。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会说把加号变斜就是乘号。这样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深理解。下面教学乘法算式的读写法。6个3相加等于18,所以3×6=18,也可以写成乘法算6×3=18。让学生试着读出乘法算式。 第三步:抽象概括乘法。

此步骤是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发挥主体图的作用,再次回到主体图,让学生说说前面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再一起改写前面的加法算式,并重点说明什么样的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进一步巩固乘法的具体含义。最后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体会哪种写法简便。

3.合理设计练习导练,强化新知。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本节课的练习有两个层次,第一个是基本练习,是让学生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算,并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第二个层次是综合练习。形式上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4.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新课前提出的那几个学习目标进行总结,这种总结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学习方法的总结。这样由新课开始想学什么到结束时回忆总结学会什么,这种做法,对整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同时,增强学的目标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三)应用拓展,巩固乘法的意义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概念一旦获得,如果不及时巩固,就会被遗忘。概念被我们抽象概括出来了,此时须有一个及时知识内化的过程。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促使学生的知识在发展中飞跃,学生的能力在巩固中得到发展。我在这一环节主要采取直观反馈、推理判断等形式,巩固乘法意义。练习九的第二题,用于巩固乘法算式的读法。课前我制作了卡片,并适当丰富内容。采用“开火车”形式练习,尽可能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接着完成46页的做一做和练习九的第一题。这两题都是情景应用题,要求学生根据画面情景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再次体会乘法的意义和巩固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生活中还有哪些用乘法算的例子”开放题的设计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好地兼顾学困生和优生。同时也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课末总结,梳理乘法

课末小结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教师通过提问:“求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注意什么?按什么顺序读乘法算式?”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加以梳理,辨清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最后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上面这组生动有趣的有梯度的练习,可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四)引导总结,强化新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哪些知识,学到哪些方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

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归纳小结,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着带路人向导作用,学生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劲。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发现新知,探究新知。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五、教学程序: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体现新课标精神,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因此我安排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二)、巩固练习,开智培能。

(三)、自我总结,深化新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所以在第一环节我打算用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探究乘法产生的过程。学生理解了乘法含义后,安排形式多样,灵活有趣的练习那么第二环节估计要用15分钟。剩下大约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总结对乘法的认识。下面我详细说一下每一个教学环节。

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非常感兴趣,因此一上课我将创设这样情景:森林里要举行冬季运动会了,开幕式开始了,看,最先出来的是什么方队?接着问:一共有多少只小鹿?答案有两种2个4相加、4个2相加。学生说出一种后教师问还有不同的想法吗?让两种不同的想法展示在大家面前,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接着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小松鼠方队、小猪方队,算出小松鼠方块队的数目是3个4相加或4个3相加,小猪的数目是3个5相加或5个3相加。通过数一数活动和列加法算式解决问题,从中积累相同数相加的感性认识,为学习乘法作知识迁移。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并举出这样的例子,比一比看谁说的长,教师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让学生说得越长越好,假如学生说6+6+6„„等学生说完后老师马上抛出问题:谁能重复一下,我就找最积极的同学回答,学生可能说着说着停下来,因为他说得太长只记得加6,却不知道几个6相加,可能有的学生会重复,教师可以趁势利导问你是怎样记住的,学生要想记住必须数一数他说了几个6。整个过程中,学生亲身感受到的,并不是老师在传授知识,而是我们自己的需要。当学生对几个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时,下面让学生用算式把几个几相加表示出来,刚开始可以说一些短的如:3个2相加、4个3相加让学生轻松完成,然后说一个长的30个2相加,学生会发现再用加法算式表示太麻烦了,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很麻烦,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啊”的想法,这样就自然地引出乘法。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加法,才呈现出来的。教学不是在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学生在上面知道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表示比较方便,如何表示呢?教师讲解2个4相加,可以在2和4的中间写乘号,告诉学生×叫乘号,然后让学生观察乘号像什么,可能学生会说像错号,像汉语拼音里的x。想力丰富的孩子会说把加号变斜就是乘法。这样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深理解。下面老师教学乘法算式的读写法。2个4相加等于8,所以2×4=8,也可以写成乘法算4×2=8。让学生试着读出乘法算式,到此第一环节结束,下面进入第二环节的教学:巩固练习,开智培能。

5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老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手”。学生对乘法算式有初步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尝试把黑板上的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最后进行反馈矫正。为了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首先处理了练习九的第二题,课前我制作了卡片,并适当丰富内容。采用“开火车”形式练习,尽可能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接着处理46页的做一做和练习九的第一题。要求学生根据画面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再次体会乘法的意义和巩固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本节教材在学习乘法的意义时,也创设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情景图,小火车每节车厢坐3人,过山车每排坐2人,摩天轮每个吊厢坐4人„„等。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加上我对教材的分析,我认为这幅图不能让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而是暗示生活中有许多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本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我把这幅主题图安排在这里作为第三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数学问题,并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自主选择,用今天学习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如果学生不能直接用乘法解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加法改成乘法。这样让学生感觉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真正把数学回归于生活。

为了加深学生对乘法理解,我将设计了第三环节的教学:及时总结,深化新知。孩子们我们认识了乘法,你是怎样理解的?教师不要急于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他对乘法的认识,也许语言不是那么准确,表达不是太确切,只要孩子能正确说出他对乘法的理解,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我的教学过程已全步结束,下面说一下板书设计。

六、板书设计

简洁而又提纲领的板书不仅是本节教学内容的精缩,而且也会使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一目了然,因此,在板书设计上我颇费了一番心思。我把课题写在主板书的最上面,它告诉了孩子们本节课的中心内容,下面是连加算式跟乘法算式对照,不仅美观,而且有层次的呈现了知识产生的过程。这样的板书简洁、清楚、明了。

七、“诱思探究教学论”在本节中的具体体现:

本节课,我运用“诱思探究教学论”和新课程理念设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去组织教学。课一开始,我创设森林运动会开幕式的情景,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乘法产生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并让学生观察游乐园的图片,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双基得到落实,能力得到发展。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获得成功的愉悦、探索的快乐,又感受到数学的妙趣、知识的价值。

第13篇: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

—— 市三小 田红英

教学内容:

课本第44~~46页例1相应的“做一做”,课本练习九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3.使学生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乘法的意义和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 难点: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

一些小贴片,小黑板,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观察课本第44页的情境图。

师:小朋友们喜不喜欢到游乐园玩耍?今天我们先去书中的游乐园玩玩好吗?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44页。 2.提问:

(1)同学们看到游乐园了吗?游乐园里都有些什么游乐项目?(过山车、摩天轮、小火车)(指名回答)

(2)从上往下看,摩天轮上有几辆车?每辆车都坐了几个人?一共有多少人?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看。

生答:一共有5辆车,每辆车上坐了4个人,一共有20人。

(3)过山车的人是怎么坐的?共有多少人?(12人)小火车呢?

二、新授

1.动手操作,加法求和。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还记得以前我们学过了哪些图形?用小棒摆要几根?

现在就要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实践了。请听清楚要求老师说开始再动手,请用学具袋中的2捆小棒在桌子上摆出自己喜欢的一组图形,小棒可以不用完,用多少根小棒都可以。摆好后请思考(示小黑板):你摆的是什么图形?摆了几个?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你是怎样计算的?听清楚了吗?开始! 生动手摆,再汇报:

生1:我摆的是三角形,摆了4个。每个三角形3根小棒,共用了12根小棒。(师在黑板上边画边板书3+3+3+3=12) 生2:我摆的是五星,摆了2个。共20根小棒。(10+10=20) 生3:我摆了一棵树和一座房子。共用了15根小棒。(11+4=15) 。。。。。。

师:小朋友们摆小棒的速度很快,摆的也很好,现在请把小棒收进学具袋,看谁收得快!开始! 2.乘法求和。

师指着3+3+3+3=12,提问:

这道算式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3?这道题里的加数都相同,我们把它叫做相同加数。

师:想一想,假如我把这三角形继续摆下去,摆和我们班上的小朋友人数47人一样多?求小棒一共有多少根用加法算式该怎样写?写不写的完,麻不麻烦?所以像这样的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我们用另外一种方法乘法来计算。(板:乘法的初步认识)

3+3+3+3=12中,有4个3相加,我们就把它写成:3×4=12。 3.认识乘法算式。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有谁知道3是从哪儿来的?4呢?你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说? 师:算式中间的是乘号,乘号像什么?怎么写?俩边的是乘数,也叫做因数。请同学们读读这个算式。 生:3乘4等于12。 提问:你能把这个加法算式也变成乘法算式吗?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该怎样写乘法算式? (小组讨论) 生汇报:

师提问:那另外几个也会写乘法算式吗?请在演草纸上写出来。 指名回答。

师:还有什么问题吗?那3+2=5怎么没人说呢呢? 生:

明确:这个算式中的加数一个是3,一个是2,不相同,所以不能写成乘法算式。一定要是加数相同的加法才能写成乘法算式。

师提问:那有什么办法把这个加法算式改一改,能写成乘法算式呢? 生:可以把3变成2,或把2变成3。就能写成乘法算式了。 4.补充知识。

师:现在我们的乘法算式中的俩个乘数也可以交换位置,如:6×2=12还可以写成2×6=12。其它的几个乘法算式还可以怎么写?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是谁?小朋友喜欢它吗?回想一下,乘法是由什么算式改写来的?(加法),加法算式只有在加数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改写成乘法。

三、巩固新知。

1,变加法为乘法。 师:(拿出小贴片贴在黑板)你看到了几个几?怎么写乘法算式?这个呢?

指名回答。

2.拍手找乘法。

请听:3

3 听到了什么?怎么写乘法算式? 3.找身边的乘法。

其实乘法呀,它无处不在。在我们的身边就有,看,请第一排的小朋友站起来,第一排有几个小朋友可以怎么算?(2个2个的),有几个2,怎么写乘法算式?4×2=8或2×4=8 请同学们有时间的话,还可以在身边找找乘法算式。 4.完成书48页1,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什么新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交朋友吗?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和乘法成为好朋友。

第14篇: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祁县丰泽小学

王春爱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2、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三)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若干、圆片6个、练习纸。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游乐园玩,游乐园真热闹呀,小朋友们在玩什么呢?

生:玩摩天轮过山车还有小火车。

师:他们玩的真开心呀!图上看到的玩摩天轮的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你能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吗?

生: 4+4+4+4+4=20(过山车小火车同上)2+2+2+2+2+2=12 3+3+3+3=12(课件出示)

师:仔细观察这几个算式的加数,你有什么发现?

1 生:加的数都一样。

师:你真善于观察,每个算式加的数都一样,在这道算式中这些加数都是几?

生:加数都是4。

师:加数都是4,4我们可以叫它相同加数,有几个4相加?

生:5个4相加。

师:那5就是相同加数4的个数。这个算式表示有5个4相加。 师:2+2+2+2+2+2=12这个算式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2) 表示几个2相加?

3+3+3+3=12这个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谁来说一说? 师小结:像这样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我们就可以简单的说成几个几相加。

二、探索乘法

课件:6+6+6=18

6+6+6+6=24 师:这个算式可以说成几个几相加?(3个6相加

4个6相加) 板书6+6+6+6+6+6+6+6=48这个算式呢?(8个6相加) 50个6相加,加法算式怎么列?生列

师:你遇到什么问题了吗?生:忘了加了几个6了。

师:有一种简单的方法能使这个很长的算式变的简便,这种方法叫乘法。

看来大家已经对乘法有所了解了,愿意和老师更多地了解它吗?似乎有点不情愿,再说一次愿意吗?

2 师:8个6相加用乘法表示可以写成 8乘6=48或6 乘8=48(板书)

乘字写起来有点麻烦,有一种符号写起来更简便(把“乘”改为Χ)

师:这个符号叫什么?你知道吗?这个符号叫“乘号”(板书)关于乘号,你可不能小瞧它,它有300多岁了,是英国的一位数学家创造了它。

师:联系加法算式看一看,这里的6表示什么意思?(8呢)(多问几遍)

师:真聪明,6表示相同加数是6,8表示相同加数6的个数有8个, 8个6相加,我们就可以写成8x6,6 x8乘号像什么?

生:像x,

像加号一歪就变成乘号了。

师:想象力真丰富,乘号只读一个字“乘”。板书:乘谁试着读这个算式?(你的声音真好听,能大声地再读一遍吗?)

随机板书:读作:8乘6等于48

6乘8等于48 师:用乘法表示这样的加法,感觉怎样?那50个6相加只要怎么写就行了。(50x6或者6x50)

三、反馈练习,加深记忆。

请看大屏幕,这几个算式你能把它改写成乘法吗?4+4+4+4+4=20 2+2+2+2+2+2=12

3+3+3+3=12 拿出练习纸,动笔试一试。谁有勇气到前面来写?写之前先找找它的相同加数是几,再认真数数是几个几相加。(指名3人)谁来当小老师判断一下他写对

3 了吗?(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这几个乘法算式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谁读的最响亮。(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的真好,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乘法不但写起来简单,以后我们学了乘法口诀,算起来也简单。

四、数学乐园

我们在游乐园不仅玩的开心,还学到了本领。让我们随小精灵走进数学乐园试试自己的本领。

1、师:瞧!来了一群小青蛙,小青蛙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跳舞呢!一共有多少只小青蛙?加法算式怎么列?乘法算式呢?(4+4+4 3+3+3+3)

师:你发现了吗?3个4相加,4个3相加都可以成4x3

3 x4既可以表示4个3相加,也可以表示3个4相加。回到板书:同样8x6 6 x8可以表示8个6相加,也可以表示6个8相加

板书:8+8+8+8+8+8=48 给你一个算式你能说出它表示什么意思吗?课件(6x3 ) 举例5 x7

9 x6

2、找朋友

师:现在让我们轻松一下,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想玩吗?找朋友

师::我是3x2,我的朋友在哪里?

师:它的朋友就藏在课桌里,是它的朋友请拿卡片到前面来。他

4 的朋友找对了吗?(找4x6

5 x3的朋友。)

师:祝贺你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

3、移动一个小圆片写乘法算式。

师:想不想继续玩?(课件)我们再来玩一个移一移的游戏。看到这幅图,你能想到一个加法算式吗?生说3+2+1 师:。能不能直接写成乘法算式,为什么?(加数不相同)只有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才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

聪明的你和同桌的小伙伴一起想想办法,只移动一个圆形,变成能用乘法来表示。生讨论汇报。(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4、出示4+4+4+4+2 师:数学小精灵发现同学们的本领越来越大了,它想再考考大家。我们学了乘法,你能把这个算式变简便吗?

生:4 x4+2(有创意,你真行)

师:把2先看作4,就是5个4相加,多加了2再减去2,你还能把它变简便吗?生:4 x5-2 (你真了不起)

师:你还能使这个算式变的更简便吗?(

1、把4分成2+2,一共几个2相加?9个2相加可以写成?)

2、生:9 x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18 x1(说出这么独特的方法,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看,谁来了?是小精灵,它在说:你们真棒!他要送给大家一首歌。

播放〈幸福拍手歌〉

5 同学们,就在这首歌里也能找到乘法的足迹,孩子们只要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你就会看到生活中还有好多乘法问题。

第15篇: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洛南县西街小学 张梦玲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例1及练习九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初步体会乘法含义,认识乘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3.在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鼓励学生交流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

学习方法:观察法 操作法

设计思路:《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小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由于乘法是第三种计算方法,所以比较抽象,因此,教师要 通过组织大量的演示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来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学会接受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自己动眼,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并在交流合作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情景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园好吗?多媒体出示第44页主题图。 2.观察画面。

师:仔细看一看,你都发现了什么?互相说一说。 想不想把你看到的告诉其他的同学或者听课的老师呢? 学生可能说:

看到小火车、过山车、摩天轮、小桌子等等。

1 看到小火车有4排座位,每排坐3个人„„

二、探索新知 1.摆图形游戏。

(1)(过渡)师:同学们会摆什么图案?说给同桌听,摆一个自己 喜欢的图案。开始吧。 教师巡视,有目的地问几名学生。 (2)交流。

师:摆好了吗?给同桌说一说,你摆了什么图形?每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共用了几根小棒?并把算式写到练习本上。

师:谁愿意把自己写的算式告诉老师? (板书三个加数相同的算式) 师:谁有好办法让算式简短些?。 学生交流,汇报。 2.导入乘法 3.教学乘法。

用学生说出的算式进行教学。

以3+3+3+3+3+3=18为例或其他算式。

师:刚才我们说这个加法算式的每个加数都相同,那么相同加数是几?跟老师一起数一数有几个3呢?(带领学生数

1、2„6,板书: 6)

师:求6个3是多少,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就在6和3的中间写乘号,看老师怎么写,先写“/”,再写“\”,伸出小手练一遍,这就是乘号,读作“乘”。我们读一遍。

师:因为6个3连加是18,6X3也是6个3连加的意思,所以6X3也等于18。这个算式读作:6乘3等于18。(板书)

师:6个3连加可以写成6X3=18,还可以写成3X6=18,这个算式会读吗? (板书“读作:3乘6等于18”)。

4.尝试。

(1)师指其他两个算式问:你能把这两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互相说一说,然后再问用乘法怎么表示,谁能上来写?

(2)再看看自己练习本上的算式,能否用乘法算。能用的写出乘法算式,学生写完后。 5.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不仅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乘法来计算。你学会了吗?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请做好准备。

2 6.考考你。(课件出示 )

三、巩固练习1.游乐园问题 2熊猫图

3.你能算出这儿有几个同学在荡秋千吗? (要求学生会用加法和乘法计算)

4、知识应用

(1).我们操场的7间活动板房,每个房间有3个窗子,。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共有几个窗子?

(2).我们后操场的6间活动板房,每个房间安2个换气扇?请同学们算一算共需要几个换气扇?

四、总结课堂

1.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小朋友们,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我们要把乘法和日常生活相联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计算问题。

五、布置作业

请你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把家里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实例写几组。 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教材第 44~46页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为实现新课程标准所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我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主题图和情境图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并让学生用小棒摆图形,通过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展开自主学习。

我具体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课件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在准备阶段,我出示游乐场情景课件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到加数相同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

3 这种设计,一方面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整体,另一方面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学生用小棒创作出了美丽的作品,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列出一些加法算式。通过观察加法算式,读一读,想一想,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的愿望,再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探究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汇报情况,适时地引出乘法。这样学生可以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

3.应用新知,自主练习,解决生活问题。这是本节课的练习环节。我们把这一环节仍然放在公园这一大情境中,通过观察公园中孩子们在儿童乐园游玩的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自主选择,并用今天学习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游乐的过程中学会应用乘法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第16篇: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初步体会乘法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培养学生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 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你们课余时间喜不喜欢到游乐园去玩?

师:那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去游乐园,好吗? 师(课件主题图):你们看到了什么?数数每种游乐项目的人数。想想你是怎么数的?

生汇报:过山车2个2个数,加法算式:2+2+2+2+2+2=12,6个2相加。

小火车3个3个数,加法算式:3+3+3+3=12,4个3相加。

摩天轮4个4个数,加法算式:4+4+4+4+4=20,5个4相加。

跷跷板 加法算式:2+2+2+1=7 师:观察这些算式的加数有什么特点?

二、新授

1、像这种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可以用加法算,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表示,板书:2 X6=12 你们认识吗?揭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2、认识乘号,读,理解这个乘法算式。

3、还有哪些加法算式也可写成乘法算式?选一题写一写。

4、第4小题能写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5、指名举例几个相同加数相加也可写成乘法算式

6、师举例:8个4相加?100个4相加?突出乘法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

1、看图列式第46页做一做。

2、找乘法朋友

6+6+6+6+6

4+4+4+4

5+2+9+1

90个7相加

3乘2

四、拓展应用

1、摆一摆

3×2

请你用图片摆出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2、药盒 18粒×2板

你知道什么意思?

五、总结

你今天认识了哪个新朋友?有什么收获?

第17篇: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

陈磊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是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创造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2、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在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教学重点: 建立乘法的概念,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星期天、节假日你们喜欢到什么地方玩? (出示情景图)这是什么地方呀?你喜欢玩什么? 生:„„

师:其实呀,游乐园里还有许多数学问题呢,你发现了吗?(出示预习提示)

1、在游乐园里你看到哪些娱乐项目?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把你提出的问题列式解答

4、你发现你列出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先看课本,根据老师出示的提示口头提出问题,用笔列出算式,然后四个人一组交流一下自己提的问题和列的算式,等会我们分小组汇报。 生:„„

师:同学们真棒,发现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解答这三个问题吧。 依次出示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解答,教师板书算式。 问题一:小飞机里一共有多少人? 算式:3+3 +3 +3 +3=15 问题二:过山车上有多少人?

算式:2 +2 +2 +2 +2 +2 +2=14 问题三:小火车里有多少人? 6 +6 +6 +6=24 师:如果小火车有22个包厢,一共能坐多少人呢? 引导学生想出是22个6相加。 算式:

师;22个6相加,再一个一个写出来太麻烦了,于是人们就研究发明了一种简便的方法──乘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寻找加法算式的共同点。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加法算式的加数有什么共同点? 让各小组讨论、发言。

师小结:每一个算式的加数都相同。 2.学习写乘法算式。

师: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就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加法算式:加数都是几?有几个2相加?得多少?

师板书出乘法算式:2×7=14,7×2=14。

让学生认识“×”:乘号与我们认识的加号、减号一样,是一种数学运算符号。

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2乘7等于14,7乘2等于14。

你们知道×是谁最早使用的吗?

同样列出第二个加法算式的乘法算式:4×6=24,6×4=24。 让学生分组观察、讨论:乘法算式中的数与加法算式有什么联系? 学生发言。

师:你能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用乘法表示 3+3+3+3+3=15这个加法算式吗?

生答,师板书:3×5=15,5×3=15。 师:乘法算式中的“3”表示什么?“5”呢? 生:„„

师:谁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22个6相加? 生答,师板书:6×22,22×6

课件逐一出示,让学生口答。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操作练习。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现在我们玩一个拼图形的游戏吧。请你们用小棒摆出几个相同的图形, 比一比谁摆得又快又漂亮。

学生操作完毕,找三名学生分别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请你(生1)介绍一下你的作品好吗? 生:介绍。

师:他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你能根据他摆的图形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吗?

指名读算式。

让生

2、生3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其他学生根据他们的图形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师:你能根据自己摆的图形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吗? 学生做完后,小组交流答案。 请你判断: 4+4+4=4×3 2+2+2+2+2=2×5 7 +7+5=7×3

6+6+6+6=6×4

读一读

填一填

△+ △+ △+ △+…+ △这样100个△相加,你会列乘法算式吗?△×100或100×△ 你一定行:小明从第一棵树走到第五棵树,一共走了多少米?10__________________101010加法算式:乘法算式:10+10+10+10=40(米)10×4=40(米)或4×10=40(米)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后反思:

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这节课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虽然学生已经从很多渠道接触过乘法,甚至有很多学生已经能很流利地把乘法口诀背一遍了,可是对乘法的意义,估计只有个别学习好的学生能说出来,所以这节课《乘法的初步认识》对以后学习相关的乘法知识起了奠基性的作用。

在课前,我反复地分析教材,研究教学设计,经过多次试教后,最后敲定了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游乐园情景导入,里面蕴含丰富的“相同加数”的因素,为引入乘法做准备,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通过算式和图、算式和算式之间的比较,体会乘法的意义。

接下来,我想结合几次试教和今天的这节课,浅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索动机。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可以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本课中的游乐园情景导入,使学生觉得贴近生活,生动有趣,再引导学生从图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索动机,自然而然地驱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二、在强烈反差中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由于学生是初次学习乘法,再加上未系统学习乘法口诀,学生暂时不能体验乘法计算的简便。教学时通过创设对比强烈的情景,从“4个6”到“38个6”,让学生用加法来表示,随着加数个数的增加,发现用加法算式表示比较麻烦,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用乘法算式表示比较简便,为今后进一步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

三、注重对知识的运用。数学是一门生活感很强的学科,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在练习中,我让学生自己创造一个能用乘法表示的图形,学生通过观察,用不同算式表示出来,通过这样的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在这节课中,我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是在今后的教学中引起高度重视的。在试教的时候,几位老师就跟我说过,我对学生“放”得不够,老是把学生束缚住,在这节课里,还是能看到我暴露出这个坏毛病。而且在很多细节上,我处理的还不够周全。

第18篇: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与实践中寻找到长长的加法算式可以变短,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会读写乘法算式。明确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在活动中感悟算理,亲身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学重难点:理解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探究体验。

今天老师要欣赏一下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先告诉老师会用小棒摆什么图形?今天我们来一个摆图形比赛,请同学们倾听比赛规则:先在心里想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形,老师说开始,同学们马上动手摆,咱比一比在相同时间内,同学们能摆几个你最喜欢的图形。

1请同学们数一下你摆一个图形要用多少根小棒?在算一下你所摆的图形一个用了多少根小棒?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2、这么长的加法算式写起来太麻烦了,能不能想出一个比较简单的表达方式呢?比方说,用几个几相加来表达一下你列出的加法算式。

3、同学们知道数学家是怎么想的吗?

他们把“3+3+3+3”表示成“3×4”,知道这叫什么方法吗?(板书课题:乘法)

4、这里的“4”是从哪来的?代表什么?“3”呢?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中间的符号叫什么呢?乘号像什么呢?

5、同学们的眼力真好,乘号像斜着的加号。正因为乘法是由加法变来的,所以数学家们把“+”号轻轻一斜,用来表示乘。请同学们齐读一下这个乘法算式。

6、这个算式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4”,再写相同加数“3”,即“4×3”。

7、“3×4”和“4×3”都可以表示3个4,他们的得数都等于12。

8、把长长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有什么感觉?能把这个发现总结成一句话吗?

二、实践应用

1、现在我们到游乐场来看一看,儿童乐园藏着许多数学问题,谁来提一个?

2、会解决这些问题吗?把自己想解决的问题写在练习本上。

三、总结

1、告诉老师今天认识了什么运算?乘法由什么样的加法演变来的?那么2+2+2+4,5+5+5+5-5能写成乘法算式吗?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见到过乘法?知道他们各表示什么意思吗? (药盒上的:12粒×2板,4×50接力赛……)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这节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在于学生对“几个几”的理解。所以我采用了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的动手操作活动来亲身体会,让学生说出自己所摆的图形,一个要几根小棒,2个呢,3个呢……这时学生对“几个几”就有了感性认识。

有了前面的教学铺垫,后面再引入乘法,就水到渠成了,而且,学生在做后面的将连加改写成乘法训练题时,就觉得相对轻松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深度理解教材】

“角的初步认识”这节内容是第三册“角和直角”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角作为几何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和各部分名称以及角的画法是学习的重点,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图形,角的大小比较是这节内容的难点。另外,学习这部分知识,也是为今后高年级学习角的分类打下基础。所以,在角的认识的起始课上充分帮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集合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引导探究,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角的初步认识”虽然内容简单,但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并不容易,因为角的图形对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这里不给角下定义,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比划角——折角——找角——说角”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充分的活动起来,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感知角的形成过程,建立角的正确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先认识实物中的角,让学生指一指三角板上的三个角,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比划三角板上的角,初步感知角的形状。然后通过折角,建立角的表象,在感知角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圆形纸上动手折出一个角,这也是感知角的一个再现。再让学生找实物中的角,学生利用已有的感性认识,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同时让学生感悟到角的基本特征。通过动态课件,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形成表象,最后让学生说说角是什么样子的。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真切体会“角有一个尖尖的顶点,有两条直直的线。”至此,学生对角的图形有了较清楚的认识:“角有一个顶点,2条边。”角可以形象地描述成两条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这样形象的描述学生更容易理解。

二、动手实践,亲身体验角的大小。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通过操作活动角,相互对比来突破这一难点。先是老师拉动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在让学生玩一玩活动角,拉动活动角的两条边,与老师拉的角比大小,同桌比大小,通过观察从中发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两条边离得近,这个角就较小,两条边离得远,这个角就较大。通过直观演示把角的两条边无限延长或者把两条边擦得越来越短,两条边叉开的角度始终不变,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三、画角

让学生尝试画后,教师示范,让学生再画角。使学生在主动尝试、观察、模仿、操作中掌握画角的方法和技能。进一步认识角,进一步感知角的各部分名称。

四、折角.

(1)教师取一张不规则的纸,经过两次对折,折出一个小于180度的角.问:老师折出的这个图形是角吗?为什么?

(2)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形状不限),也经过两次对折(任意的去折),教师从中挑出几个有代表性的角贴在黑板上(尽可能的包含直角、锐角、钝角、平角).

(3)问:观察,黑板上贴出的这些图形,大家说都叫角,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每个图形中都有尖的点和直的线)

(4)教师讲解角各部分的名称【演示课件“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从众多的角中,任选一个角,把角的两条边延长,指名一名学生板书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5)教师指黑板上任意一个角的部分,要求学生们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6)讨论.说一说身边的角.

五、作业设计

我把练习分为辨析、感知、发展三个层面进行,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巩固和深化知识。第一层次是判断下面的角是不是角?通过辨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对角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第二层次是找生活中的角,通过观察活动,进一步感知、体验角。第三层次是数角和折角,让学生动手动脑,加深对角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激发探究兴趣。

总之,整节课紧紧围绕“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展开活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8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8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之一,由于8的乘法口诀句数较少,因此应该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多练习记忆口诀,多做练习,也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们自己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 8的乘法口诀并进行熟练记忆,另外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8的乘法口诀的运用。考虑到得出8乘法口诀的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积都比较大,同时,学生要直接得出8×8=64这个算式会有一定困难,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探索8的乘法口诀提供素材。学生可以根据情景图提供的素材和前面学过的知识填写表格,由表格提供的数据写出乘法算式,进而编出乘法口诀。与前面不同的是,以问题让学生产生编写8的乘法口诀需求,同时,不再完整地写出乘法算式及编出乘法口诀,而是充分相信学生并让他们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另外使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口诀 教学目标

1、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编制8的乘法口诀,初步记住8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计算。

2、培养学生在练习中记忆口诀,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桌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我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小组学习策略方式进行,因为小组学习策略方式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能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情感沟通,改善人际关系;由于强调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问题就变得比较容易解决。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依据1至7的乘法口诀的经验,自己总结出8的乘法口诀,并运用8的乘法口诀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编制8的乘法口诀,记忆8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知道每句口诀所代表的含义 教学准备:挂图、小正方体、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画面:小朋友搭积木的情景。)看,小朋友搭的各种形状的积木,多漂亮!这个小朋友搭了个长方体,每层搭7块,2层一共几块?4层呢?6层呢?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谁能把7的乘法口诀背给大家听?

今天,咱们一起学习8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操作感知。

请小朋友们也来摆一摆,用学具盒中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几块呢?(学生操作后汇报)

2.思考计算。

如果摆1个大正方体需要8个小正方体,摆2个这样的大正方体要用几个小正方体?摆3个呢?你是怎么算的?(学生可以用连加法计算)

3.填表找规律。

大正方体的个数

小正方体的个数

(1)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再全班交流)

(2)能把表中求小正方体的个数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板书:1×8=8

2×8=16

……

8×8=64

8×9 =72

3.尝试编口诀。

你能看着这些算式,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同桌试着说说,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说,教师在乘法算式后空一段板书:一八得八,二八十六,……八八六十四。学生齐读乘法口诀。

5.寻找记忆乘法口诀的规律。

(1)师生对答8 的乘法口诀,提问:怎样很快地记住8的乘法口诀?他们有规律吗?你有什么窍门?(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同桌再互相背一背。)

(2).你感觉哪句口诀难记?谁有办法帮助他?(让学生提问,师生共同寻找方法。如:怎样记住7个8是几?可以想:6个8是48,用48+8=56,或者用8个8是64,再减8得56等。)

(3)

结合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口答:7个8比6个8多(

),比8个8少(

)。

(三)、巩固应用

1.卡片口算“想想做做”第1题。

做第一组题。提问:计算3×8用什么口诀?再加一个8就是几个8?你发现了什么?(如果不知道4×8等于几,只要记住三八二十四,再加一个8就是32。)继续完成第

二、三组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一八得八,这句口诀只能计算1×8吗?还可以计算什么?你发现一句口诀可以计算几条乘法算式?(完整板书设计如下:)

师生、同桌进行对口令练习。分别说出口诀和乘法算式。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评讲。

4.完成“想想做做”第

5、6题

(分别出示两幅画面)秋天,金黄的向日葵成熟了,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到种植园收向日葵。看,他们干得多欢!从图上,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独立完成后说说想法。)

七、总结延伸。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说感受,并一起回忆8的乘法口诀)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8的乘法口诀?

师:你们知道一只螃蟹几条腿,2只螃蟹呢?你能编一首儿歌吗?如:一只螃蟹8条腿,2只螃蟹16条腿,3只螃蟹24条腿,……8只螃蟹64条腿。(学生做拍手游戏)

八、板书设计 1×8=8

一八得八

8×1=8 2×8=16

二八十六

8×2=16 3×8=24

三八二十四

8×3=24 4×8=32

四八三十二

8×4=32 5×8=40

五八四十

8×5=40 6×8=48

六八四十八

8×6=48 7×8=56

七八五十六

8×7=56 8×8=64

八八六十四 8×9 =72

八九七十二

9×8 =72 九.教学反思

第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我始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和他们一起思考,一起游戏,一起探索,共同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中。我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尊重学生的看法,创造了良好的师生合作、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第二,学会倾听。

爱打断学生的发言,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犯的毛病,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时时告诫自己,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发言,热情鼓励学生,结果我真的感受到了心与心、情与情真诚的交流。 第三,恰当评价,宁缺毋滥。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获得新的知识,不断产生惊喜。喜欢评价学生、鼓励学生、给学生以自信,我也确实在真诚的给学生以恰当的评价。虽然对于学生评价。本身的确起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评价过程却浪费了大量的授课时间,经常导致我的课堂教学延时。恰当评价,宁缺毋滥是课堂教学中我必须提起注意的地方。今天我觉的自己在这方面做的还可以。

我个人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像蜜蜂一样,到处采集有用的花粉,回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糖。敢于梦想,你就会创造梦想;敢于实践,你就会实现梦想。或许我今天并不成功,但我不会失去追求成功的自信。 数学课堂数学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策略

在教学过程和听其他老师讲课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老师问的问题学生不回答,或者答非所问,有的老师会把责任推卸到学生的头上,说孩子们理解能力不行,胆小,我也经常遇这种情况,我觉得主要还是我们没有把问题设计好,我觉得我们设计问题的时候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设在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2、设在教材知识的重要点

3、设在学生思维的障碍点

4、设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

5、设在教学内容的深化点

6、设在知识网络的整合点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预习习惯

一、明确预习的重要性,产生预习愿望 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益处: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使学生上课时对老师所教的内容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可以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教材中能够独自解决的问题,同时又起到巩固旧知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发现新教材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可以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同时,在教学中要及时针对预习与否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反馈与对比,使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产生“我要预习”的主观意愿。

二、明确预习任务,知道预习什么

预习任务不明确,学生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转,而不知道具体应该预习什么。所以教师应该给出具体指导:

1.看学习内容,包括课题是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2.思考自己读懂了什么。 3.还有什么问题。

三、通过教师课前设计问题,指导学生预习

四、预习方法指导

1.课前看一看。要看学习内容,包括本课主要讲什么,重点和难点是什么;要看这部分知识与原有知识有什么联系,哪些是你可以独立解决的;要看自己还有什么知识是不能自己解决的,勾画下来,以便上课时寻求答案。

2.课前做一做。有些知识,仅靠“看”还不宜掌握,可以课前做一做。

3.课前想一想。以教师课前设计的问题,启发学生动脑思考。 4.课前练一练。预习例题以后,学生可以把例题后面的练习先尝试性地练一练,通过练习,检查一下自己看懂了多少知识,不会做的或看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上课时注意听或提出来。

五、巧设悬疑,激起学生好奇心,促进预习习惯的养成。培养预习习惯,还应该注意巧妙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正面强化学生预习习惯。每一单元的知识都有一定的连贯性,在课后巧妙的设计一个悬疑,几句话就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使他们主动预习。

教师学习的重要性 经过这一段的学习,给我的感受是很深刻的,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如果仅仅是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教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到教会做人、教会求知、教会办事、教会健体、教会审美、教会创造,要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知、情、意、行和谐统一。尤其是学校里的学习,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教师的良好情感能引学生积极的情感反映,要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平日的教育教学,要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这样,学生才能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自主性的学习活动。总而要达此种教育目的,就必须不断的学习。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本人主要有以下几点深刻的心得:

一、“继续教育”学习使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了新课标理念,为“新”教育全面贯彻实施奠定了基础。新课标理念强调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整合。通过学习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对新课标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丰实了我们的头脑,使我们领悟到了新时期数学教学的精神实质,为教学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二、“继续教育”学习使我们全面了解了小学不同学段、内容的特点,为科学施教找到了“指南针”。

三、“继续教育”学习不但告诉我们“什么”,而且结合实例,告诉我们“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重在提升我们实际的教学本领。让我们在教学的“迷津”中找到方向,在过程的体会、领悟中内化知识,促进自己实际的教学技能的形成、巩固。

通过培训,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来充实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汲取专家的精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19篇: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梅城小学 王亚平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47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在内容的编排上分为两个层次:首先以具体情境为背景,产生相同加数相加的式子,从而引出乘法运算;其次是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材预设的学习路径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学习的动机,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2、通过多种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构建乘法意义的过程。

3、感受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教材第46页游乐园主题图。

2.师生交流:游乐园里都有哪些好玩的游乐项目?你喜欢哪些项目?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小飞机

(1)观察:每架飞机上有几个人?有几架飞机?每架小飞机上坐的人数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的汇报,师将每架小飞机中的3个人圈起来。)

(2)提问: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3)列式:

①师板书4个3相加,问:对吗?应该写几个3?多写一个行吗?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个3。

②计算出结果。

③读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加数相同,都是3)

2、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按照观察——问题——列式的顺序研究其他游乐项目。(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项目)

3、出示小火车

(1) 你观察到了什么信息?每节小火车里的人数有什么特点?(将每个车厢的6个人圈起来)

(2) 你提出了一个什么数学问题?怎样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告诉大家,让大家一听就明白吗?(4个6相加)师板书算式。

(3) 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相同,都是6)

(4) 如果增加一节车厢,有几个6?再加一节呢?再加一节呢?(师出示图片,随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5) 小结:有几节车厢就有几个6。

4、出示过山车

(1) 研究方法同小飞机。 (2) 说说这道算式给你什么感受?

(3) 想象:如果这列过山车再长些,需要10个2 相加呢?20个2相加呢......你又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需要吗?

5、明确乘法的意义,学习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1)师明确: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板书课题) (2)学会乘法算式的读写,认识乘号, 学写乘号。

①7个2相加用乘法算式可以写成7×2=14,读作:7乘2等于14,也可以写成2×7=14,读作:2乘7等于14。

②介绍乘号。

(3)算式对比,感受乘法算式的简洁性,沟通相同数相加与乘法的联系。 ① 加法算式中没有7,乘法算式中的7是怎样来的?

② 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它们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③ 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说说你喜欢哪种表示方法?为什么?(简洁) (4) 补充史料,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①介绍乘号的来历。(教材第51页“你知道吗?”) ②为什么“×”和“+”看起来很像,但又不完全相同呢? (5) 巩固乘法的意义。

①将上面的两道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明确:为什么加法算式中没有5,而乘法 算式中有5呢?5是怎么来的?4又是怎么来的?

②出示旋转木马,研究方法同小飞机。问:旋转木马的这道算式能用几个几表示吗? 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什么情况下才能直接用乘法表示?你能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吗?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摆小棒,口头列算式。(4个2)

2、课本48页“做一做”第

2、3题。

3、判断题。

4、拓展。

(四)畅谈收获,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乘法

加数相同的加法

5个3

3+3+3+3+3=15 3 4个6 6+6+6+6=24 6 7个2 2+2+2+2+2+2+2=14 7 . . 3+3+3+2=11 .

简便

×5=15或5×3=15 ×4=24或4×6=24

×2=14 读作:7乘2等于14 或 2×7=14 读作:2乘7等于14 乘号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梅城小学 王亚平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47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在内容的编排上分为两个层次:首先以具体情境为背景,产生相同加数相加的式子,从而引出乘法运算;其次是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材预设的学习路径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学习的动机,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2、通过多种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构建乘法意义的过程。

3、感受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教材第46页游乐园主题图。同学们,你们都去过游乐园吧?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逛一逛。

2.师生交流:游乐园里都有哪些好玩的游乐项目?你喜欢哪些项目?游乐园不仅好玩,里面还藏着许多数学秘密呢!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小飞机(这么多游乐项目,我们先去哪儿?)

(1)观察:每架飞机上有几个人?有几架飞机?每架小飞机上坐的人数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的汇报,师将每架小飞机中的3个人圈起来。)

(2)提问: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3)列式:

①师板书4个3相加,问:对吗?应该写几个3?多写一个行吗?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个3。

②计算出结果。

③读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加数相同,都是3)

2、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按照观察——问题——列式的顺序研究其他游乐项目。(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项目)

3、出示小火车

(1)你观察到了什么信息?每节小火车里的人数有什么特点?(将每个车厢的6个人圈起来)

(2)你提出了一个什么数学问题?怎样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告诉大家,让大家一听就明白吗?(4个6相加)师板书算式。(老师帮你记录下来) (3)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相同,都是6)板书:加数相同的加法。 (4)如果增加一节车厢,有几个6?再加一节呢?再加一节呢?(师出示图片,随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5)小结:有几节车厢就有几个6。

4、出示过山车

(1)研究方法同小飞机。(几个7,我都听不清了。) (2)说说这道算式给你什么感受?

(3)想象:如果这列过山车再长些,需要10个2 相加呢?20个2相加呢......你又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需要吗?

5、明确乘法的意义,学习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1)7个2相加,式子太长了,数学家也是这样想的,就发明了乘法。师明确: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板书课题)

(2)学会乘法算式的读写,认识乘号, 学写乘号。

①7个2相加用乘法算式可以写成7×2=14,读作:7乘2等于14,也可以写成2×7=14,读作:2乘7等于14。

②介绍乘号。(书空写)

(3)算式对比,感受乘法算式的简洁性,沟通相同数相加与乘法的联系。 ①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说说你喜欢哪种表示方法?为什么?(简洁) ②加法算式中没有7,乘法算式中的7是怎样来的?

③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它们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4)补充史料,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①介绍乘号的来历。(教材第51页“你知道吗?”) ②为什么“×”和“+”看起来很像,但又不完全相同呢?

(5)巩固乘法的意义。

①将上面的两道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明确:为什么加法算式中没有5,而乘法算式中有5呢?5是怎么来的?4又是怎么来的?

②出示旋转木马,研究方法同小飞机。问:旋转木马的这道算式能用几个几表示吗? 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什么情况下才能直接用乘法表示?你能举个例子吗?游玩了游乐园你们开心吗?下面我们来做个星级闯关游戏好吗?(越闯越勇,越战越聪明。)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摆小棒,口头列算式。(4个2)

2、课本48页“做一做”第

2、3题。

3、判断题。

4、拓展。

(四)畅谈收获,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我们知道了加数相同的加法是一种特殊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计算;会读乘法算式,认识了乘号;还知道了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板书设计:

乘法

加数相同的加法

简便

5个3

3+3+3+3+3=15 3×5=15或5×3=15 4个6 6+6+6+6=24 6×4=24或4×6=24 7个2 2+2+2+2+2+2+2=14 7×2=14 读作:7乘2等于14 或 2×7=14 读作:2乘7等于14 . . 3+3+3+2=11 .

乘号

第20篇:乘法的初步认识

志道据德、敏学笃行

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情境图,了解乘法与同数连加之间的关系,体会乘法表示的简洁性,认识乘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2.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过程中,借经历建构乘法意义的过程。教学重点: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把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你们想去吗?师:你最喜欢里面的哪种游乐项目?下面让我们一起一项一项地游玩。

二、阅读理解,发现新知

(一)教学例1。

1.整体感知,初步认识乘法。(1)(出示教材第46页游乐园图。)

师:认真观察,他们在玩什么?(旋转小飞机、小火车、过山车。)

三、交流辨析,合作探究

①课件出示旋转小飞机图。问:每架小飞机里有多少人?(3人。) 一共有几个同学在玩旋转小飞机? 学生分小组讨论。

指名上台数一数,列出加法算式。

3个3个地数,一共5个3,写成加法算式是3+3+3+3+3=15。 ②课件出示小火车图。

师:每个车厢有多少人?(6个。)有几个这样的车厢?(4个。)那就是有4个6。

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6+6+6+6-24。) ③课件出示过山车图。

师: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每排2人,有7排,那就是有7个2。) 你能写出加法算式吗?(2+2+2+2+2+2+2=14。)

(2)观察这几道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些算式的加数都一样。) 3+3+3+3+3=15 6+6+6+6=24 志道据德、敏学笃行

2+2+2+2+2+2+2=14 师:数一数,这是几个几相加?(5个3相加,4个6相加,7个2相加。) (3)如果过山车再长些,有20节车厢或者100节车厢呢?也就是有20个2相加,100个2相加,你有什么感受?

为了更简便地表示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运算方式计算,那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提问:“2+2+2+2+2+2+2=14”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7个2相加,和是14。)

指出: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写成乘法算式是2×7=14或7×2=14。

说明“×”叫乘号,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2×7=14,读作:2乘7等于14;7×2=14,读作:7乘2等于14。

教师板书:

7×2=14 读作:7乘2等于14。 或 2×7=14 读作:2乘7等于14。

2.用乘法算式表示。

同学们数一数“3+3+3+3+3=15”里面有几个3?(5个3相加。) 你能写成乘法算式吗?学生试着写出:5×3=15或3×5=15,并读一读。 6+6+6+6+=24,这里面有几个6,你能写成乘法算式吗? 学生试着改写。指名读算式。6×4=24或4×6=24。

四、实践练习,知识巩固

(1)教材第2题。

看图写算式,每串钥匙有几把?一共有几串?怎样列式?

先写加法算式:4+4+4+4+4+4+4+4=32,再改写成乘法算式:8×4或4×8。 小结:直接写算式的方法是先观察每一份的数是不是同样多,再看一看每一份是几,然后数一数总共有几个这样相同的份数,最后写出乘法算式。

五、汇报反馈,深化理解

1、完成教材第48页第10题

把下面的哪些算式可以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请写出来。

让学生独立改写,说说想法,集体交流。 志道据德、敏学笃行

小结:求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六、梳理归纳,全课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2+2+2+2+2+2+2=14 7×2=14 读作:7乘2等于14。

或 2×7=14 读作:2乘7等于14。

3+3+3+3+3=15 5×3=15 或 3×5=15 6+6+6+6=24 6×4=24 或 4×6=24 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评语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评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