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3-03 03:13: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一、课程定位和意义 本课程是教育部确定的高校必须开设的公共必修课。从课程内容、学分设置、学时安排等多方面看,它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中的重要部分。该课程作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配套和前置课程,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观念,使学生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提高自己的法律修养。所以,该课程在我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始终起着基础性和导向性作用,为我院培养高技能人才保驾护航。

二、课程目标和要求

课程目标:开设本课程,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奠定对人生问题的独立思考之基础;。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为基本内容,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体验,对于学生面临的思想问题和现实问题,予以科学的分析和有说服力的解答,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分辩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我院的办学理念是学生为本、特色立校、传承发展、服务社会。 根据我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办学特点,确定本课程的目标是:为了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有道德的人,有法律精神的人。

同其它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本课程内容政治性、理论性和知识性较强,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但这不是最终目的。最终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独立之人格,学生掌握的思想道德理论知识和法律知识最终要转化为思想素养和实践能力。

课程要求: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律素养教育,公民道德教育。

三、课程内容

一条主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两方面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三部分内容: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

“五观”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 按现用教材,把本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大体分为三个部分。 思想教育方面,包括 :

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绪论);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绪论);

理想信念教育(第一章);

爱国主义教育(第二章);

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第三章);

道德观教育方面,共1 9 学时,包括: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第四章);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第五章);

培养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第六章);

法制观教育方面,共1 2 学时,包括:

增强法制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第七章);

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第八章)。

四、教学重点、难点和解决办法

教学重点:本门课程是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要教学内

容,这些内容都是大学生成长成材中的重要课题,也是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之所在。具体来讲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思想教育方面: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解决“四有”新人中的第一个问题“有理想”;正确把握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

2、在道德观教育方面: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与核心——集体主义与为人民服务;大学生诚信道德品质的培养。

3、在法制观方面: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制精神,培养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学习了解宪法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以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个人价值观念与社会发展趋势相协调,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统一。

重点、难点解决办法:

其一,紧密联系社会现实,不回避矛盾,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对典型事例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和阐述,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其二,开展师生互动。结合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政治思想、道德心理、法律等方面的问题,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教师在适当的教学环节给以回答,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帮助学生解疑释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其三,发挥团队作用,教师集体备课,共同研究讲授的方式方法。

五、课程实施(教学原则、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教学过程始终要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原则,努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主要有:

教学方法:

1)专题讲授法(即“精讲”法)。本课程内容比较多,而学时有限,所以教师讲课切忌面面俱到,浅尝辙止。专题讲授既不脱离教材,但又不停留在教材上。专题讲授要求教师把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讲透,有理论深度,以理服人,但讲授理论要注意深入浅出,结合案例和实际增加讲课的趣味性,这样才适应高职学生的特点。同时,专题讲授有利于拓展讲课内容,使得本课程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新鲜感。

2)互动式教学法。这是一种师生双边活动,目的是既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多想、多问,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要克服“满堂灌”的传统模式,留足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学生就所思考的问题向老师提出来,师生互相答辩,把课堂变成论坛,促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开展互动式教学,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专题辩论、课堂讨论等形式开展。也可以让学生选择个别章节提通过前备课,教师在课堂上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登台讲课,教师点评。可以由学生根据兴趣选择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课外准备后在课内作重点发言,教师给予点评。这种方法的应用,活跃了课堂氛围。

3)情景交融教学法:基础课的教学需要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需要师生的情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感染力和影响力。为此,我们在集体备课中就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联系实际,联系教师的实际,学生的实际,社会的实际,讲出情感,讲出高潮,真正体现以情动人,

4)案例教学法。在授课中教师根据讲授内容,选择经典案例,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

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除了学生对某些理论和社会问题的困惑,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5)讨论法:围绕一个主题,大家展开讨论,各抒已见。平等民主的交流,旨在形成师生共同参与,彼此尊重,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和谐课堂氛围,主要是形成一个学生平等参与的教学活动。这一方法运用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较多。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所有教师都采用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在单位时间内扩大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形式可将活泼、形象、丰富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展现于学生眼前,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这是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2)考评。考评不是目的、而是教学手段。通过考评,促进学生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积极发言,参与讨论;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和期末时认真复习;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针对本门课程举办的社会调查策划与实践大赛,亲身去体验、践行。

3)作业。以作业为手段,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受到教育。

实践教学的实施:

针对本门课程组织一次调研大赛,要求学生写调查方案和调查报告并在全班展示。

6、课程资源

1)教学场地和设备情况。各教室大多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目前,政治理论教研室已经准备了一批与本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影片和书籍,可供学生借阅。 2)课时。本课程3个学分,共6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52,实践学时8。

3)教材。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我院从2006年秋季开始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七、课程评价

1)学习效果考核方式。我们改变单纯以卷面考试定最终成绩的做法,将学生平时对待本门课程的表现纳入考评范围,重点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综合考核。学生期末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主要由课堂考勤、课堂表现和课程作业三部分构成),实践成绩占10%(针对本门课程举办调研大赛),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占60%(既考核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知识掌握程度,又着重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侧重于对理论应用的考核)。

2)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学生网上评价;教师期末考试成绩分析;领导听课评价;督导老师随机听课评价;教研室教师听课评价。

总体来讲,教学效果值得肯定,因为近八成的学生肯定了开设本课程的价值,只是价值大小

的差别。

八、课程改革思路

虽然“思修”课是一门比较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但上好“思修”课确实有一定难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少数同学觉得本课程内容枯燥重复,不够吸引人等。极少数同学认为,本课程教学对他们没意义,应是为领导干部专门开设。要上好这门课,“思修”课老师要多花一点心思,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革:

第一,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在每学期教学中,教师要紧跟形势发展,及时把党的新思想、新论断贯穿到教学内容中去。

第二, 教研室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统一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任课教师在讲清重点和难点的前提下,可以对各章节内容进行合理取舍。

第三, 丰富实践教学。除组织调研大赛外,可以选择一个演讲主题组织学生演讲,可以利用寒暑假安排学生参加调查实践活动。

第四, ,完善考核机制。如何考查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内化为自身素质情况,如何使任课教师全面、客观、公正地给学生打分,目前还没有出台有效的考核办法,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下面我以一节四十五分钟的刑法课为例,谈谈我的教学活动,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刑法的三大原则。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法律基础课中的重点和难点,费尔巴哈的罪刑法定思想是奠定现代刑法学的基石,它如此光辉和闪耀,,而我国在1997年才将这一先进的法治精神引入刑法的基本原则,落后于西方近两百多年的时间,长期的人治思想至今在人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使大家接受这一法治理念有相当的难度。而我们的学生大部分缺乏法律意识,也缺乏钻研精神,给他们讲解些稍微带点难度的理论性,原则性较强的知识就开始溜号打瞌睡。所以我在讲解罪刑法定主义这一刑法原则时,采用了一个大胆的方式,先从我国97年这一具有划时代精神的刑法典的漏洞导致的负面案例入手,引发学生的大讨论,顺着学生讨论的方向发散开来,设置悬念,提出矛盾,一步一步引导,最终以科学的论断解决。 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互动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下面我就详细介绍一下整个的教学过程。我提出的负面案例是1997年刑法典颁布之后的一个真实案件,当时在全国也较有影响。2000年,某个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责任能力的人拐卖了一个15周岁的男生,1997年刑法关于拐卖罪之有两个条文,拐卖妇女罪,拐卖儿童罪,法律中规定的儿童是不满14周岁的人。问:如果你是法官你会如何审理此案。

问题一提出,学生的回答各式各样,有的说“我会以拐卖儿童罪定罪,因为这个人的行为与拐卖儿童罪最接近”,有的说“我们应该修改法律,设立一个拐卖人口罪,等修改完法律再来审理此案”,有的说“法官可以当庭新设一个罪名,拐卖人口罪,以此判决”因为我们的学生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的沉淀,所以想法千奇百怪,但是这样也可以通过他们的思维发散开来,逐一讲解和引导。当我回答他们说:“按照我国现行刑法的罪刑法定,即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原则,应将此人无罪释放”时,课堂气氛一下到达了高潮,我的结论成为大家批判的目标,而我在对比了1979年刑法中的类推制度后,(即按照79年刑法可以类推用相似的条文,可以用拐卖儿童罪定罪),班上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认为79年刑法的类推制度更加科学合理。这个时候所有的矛盾冲突都暴露了出来,我再封路一转,暂不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娓娓道来罪刑法定确定的原因和基础。大家都能接受我们的法律由秘

密法转化为公开法的历史变革,因为这个转变与我们每个人的民主权利息息相关,而罪刑法定思想的核心就是要对每一个拥有民主权利和自由的人适用公开法,而不是接受一部我们根本不知道其存在的法律来惩罚我们。讲到这里,大家都能接受罪刑法定取代类推的法律思想了。接下来,我再提出了那根据这个法律精神导致这个拐卖15周岁人的逃脱法律的制裁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大家都能异口同声的回答说“因为法律制定的漏洞”,确实如此,因为这个漏洞导致2007年山西黑砖窑事件中拐卖这些成年男子的人逃脱法律制裁,我们也期待法律的完善。紧接着由这个罪刑法定原则的四个内容:刑法的溯及力问题,取消类推制度,反对习惯法,反对不定期刑都由这一公开法的思想迎刃而解,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消化了这一现代法治精神的深刻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说课稿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