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3-01 20:19: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各位领导、专家,大家好!我是徐秀娟。下面,我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改革创新与努力方向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课程性质、定位与作用;第二,课程设计;第三,课程目标。

(一) 课程性质、定位与作用

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理论与实践的课程。

定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学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全国各大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该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使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用:(1)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来看,本课程是大学生入学后开设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后续课程《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政策报告》相衔接,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和促进作用。另外,它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也会起到辅助作用。具体来说,就是在专业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又要时刻牢记用道德和法律等各种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发扬科学精神,遵守学术道德,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2)与学生个人发展的关系。从内容方面来看,它是指导大学新生实现人生角色转型、正确应对人生课题、解决人生矛盾的桥梁课程。由于大学生入学后,首先面临的就是转型和适应的问题,同时开始思考诸多人生课题,接受和践行各种社会规范,为完成社会化任务奠定基础。因此,本课程以入学适应为逻辑起点,以马克思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哲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青年学、人才学、成功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着重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和把握人生的能力,提高其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并为其全面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从大学生素质提升方面来看,它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增强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具有重要作用。

(3)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高等职业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育部16号文件也进一步提出高职院校要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它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对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性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课程设计

本课程设计立足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和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思想为指导,通过必要的“灌输”,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通过课堂的参与式教学活动和课外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2.1 课程设计理念:“心灵上有感触、思想上有提高、行动上有表现”,强化实践性。

按照时代对高职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和法律素质的要求,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确立“心灵上有感触、思想上有提高、行动上有表现”的教学理念。从教学中要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出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大量的感人事迹、经典案例、视频、音频、图片等丰富多彩的资料来打动学生,使学生在心灵深处产生震撼,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和学生互动,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思想上认同,再通过参观、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体现在行动中。

2.2 课程设计思路:实施“12345”课程教学体系,突出整体性。 一个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素养和较强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两种途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三大理论板块: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四个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项目相结合、理论指导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理论拓展与职业能力相结合、基本理论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五种实践教学形式:参观、校外实习、志愿服务、社会调研、法律咨询,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化知识为行动,促进知行统一。

(三)课程目标

基于以上课程定位分析,我们把课程目标分解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部分。即掌握两种知识,养成四种能力,提升两种素质。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两个模块的知识:即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知识和法律基础知识。具体来说,一要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理论、原则;二要帮助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掌握相关法律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教会学生正确看待各种生活问题、人生矛盾和社会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发展的能力。

(3)素质目标。在这里,素质主要是指个人的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即才干和道德力量。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使其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们认为,素质高低决定大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素质目标是本课程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主要说明后面两个内容:即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组织。 1.课程内容的选取

实现公共基础课教育与职业教育接轨,突出为各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立足大学生成长规律,结合本课程特点,我们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出发,围绕一条主线,针对三部分内容,开展五观教育,提高学生两方面素质。

根据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学时总量,我们把50个总学时分为课堂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2.内容组织安排

在课程内容的组织安排上,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整合,实施专题教学,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充分体现了与高职学生成长成才主线的结合。

2.1 理论教学—推行“五段式”教学过程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通过实施课堂导入、主题讲授、互动交流、情感体验、总结思考 “五段式”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2.2 实践教学—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

为真正体现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我们设计了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校内“八个专题”和校外“四个项目”包括:大学生活规划、我心中的成功职业人等“八个专题”;参观爱国主义基地、暑期社会调研等“五个项目”。

三、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教学方法;第二,教学组织与实施;第三,考核评价。

1.教学方法

根据本门课程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在选择教学方法手段方面,我们坚持一个原则,就是避免纯理论的灌输,避免说教式讲课,而是调整讲学角度,以平等互动的方式,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基于教材的具体内容,我们有针对性的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1 理论讲授

针对学生特点及本门课程的特点,理论讲授是本门课程在理论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其他的教学方法都与理论讲授结合运用。通过讲授,使学生奠定理论基础,提高理论素养。

1.2 案例研讨

根据课程特点,师生共同收集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真实案例,师生互动分析案例,寻找解决办法,教师总结并进行思想教育。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1.3 视频插播

在教学过程中,插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通过感官激发和各种真情、真景、真事、真人的介绍和描述,使学生产生心灵上的触动和思想上的感悟,提高课程的说服力。

1.4 情景模拟

鼓励、指导学生自编自演道德情景剧、模拟法庭等,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掌握必要的道德、法律知识,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1.5 网络交流

课后通过电子邮件、QQ等网络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随时了解学生动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教学组织与实施(“绪论”的单元教学组织实施) 绪论是本课程的第一课,也是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一课。成功地讲授这一课,对于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基础”与自己成长成才密切相关,能否学好这门课关系到自己的未来前途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从而激发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设计:导课(约5分钟)

1、课前:播放歌曲:《牵手》 (拉进师生的距离)

2、上课铃响之后:播放视频《脚印》 【回首人生路】(对新人生起点看法,激发学生对今后学习生活的打算,为下一专题理想信念讲授打下基础)

3、教师导入:

(设计的宗旨和目的:改变学生一贯对政治课的古板、枯燥的刻板印象,形成新的刻板印象,从而抓住学生的心理,拉进师生距离。) 第二阶段设计: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这是学生常问的一个问题,约20分钟)

交流:“当你们看到这本书,知道要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有什么真实的想法?”(先讨论)

顺着学生的回答,我会向他们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1、分析中学的“思想政治课”与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暗示角色不同)

2、这门课不是单纯两门课的合并;(突出对大学生的关心、期望,构筑他们的责任心,并向他们提出成长成才的思考)

3、本书的逻辑结构。因此,学习本门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成为一个有思想、有道德、懂法律的人(结合名言,俗语,事例)讲授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指出开设该课程的最终目的。 第三阶段:绪论主体部分(约65分钟)

1、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会值体系 (25分钟) (这是本课 程的主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会值体系模范人物(让学生讲,老师引导)

2、肩负历史新使命(15分钟)帮助学生分析新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为什么要有新的使命感?

3、培养重德崇法的意识(25分钟) 第四阶段:推荐书与布置作业(5分钟) [推荐书目]:

胡锦涛《在耶鲁大学的演讲》、覃彪喜:《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作业]:以“我所感受的大学”为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体会,并做好演讲准备,下次课每班请2位同学上台演讲。 4.自我总结

整个教学设计围绕教学大纲,结合我校学生特点,联系学生实际,进行讲解、分析和讨论。教学中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说教灌输与启发引导相结合。总的宗旨是抓住学生心理,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对学生的关怀入手,带领学生自主思考。

3、考核评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经过近几年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创新和实践。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优化了教学效果,增强了育人功能,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明显提升。 1.考核

本课程考核从课程设计理念出发,实行两个结合: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结合;实践考核与理论考核结合。其中平时考核占50%(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和社会实践),期末考核占50%。在期末命题测试时,我们把考核的侧重点放在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接受程度,以及他们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尽量减少记忆性命题,加大理解性、运用型命题所占比例。 2.评价

2.1 校外专家评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特色鲜明,有创新性,该课程教学改革成果突出,教学效果好,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2.2 用人单位评价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工作能力非常满意,认为我校毕业生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有较强的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有良好的精神面貌,综合素质较高。 2.3 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本课程教学团队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事业心强,认真负责,功底深厚,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手段先进。 2.4 学生评价

学生认为任课教师能够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抓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平实的语言向学生阐述一个个思想和哲理,内容新鲜,理论剖析全面精辟,授课形式生动活泼多样,课堂气氛活跃。

四、改革创新与努力方向 4.1改革创新

本课程从整体设计理念、目标、内容、实施、督查等各个环节都体现着特色和创新。主要实现了“四个创新”,即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形式的创新、考核方式的创新、教学体系的创新。

4.1.1.教学理念的创新

改变原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政治理论知识教学”的状况,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养成的一体化。新的教学理念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加注重学生的行为养成和日常表现,从而更好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4.1.2.教学形式的创新

经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近几年的探索改革,在本课程教学中除了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外,还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以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上突破以往“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4.1.3.考核方式的创新

考核方式实现三个转变:由注重考核学习结果转变为注重考核学习过程;由重视考查理论知识转变为重视考查素质与能力;由单一的考查形式转变为灵活多样的考查形式。

4.1.4.教学体系的创新

形成了比较完善、富有特色、效果良好的教学体系。把对大学生的净化心灵、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相结合,在道德教育中引入大学生成长的法律问题,把思想道德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效果。

4.2进步努力方向

同其它课程相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现实性、针对性都很强。为了使该课程取得良好的效果,考虑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4.2.1优化实践环境

编写案例及学习指导书等教辅材料;完善并拓展实践教学资源,提高在实践教学基地实践的学生比例,充分发挥实践教学资源的作用;设置网站在线交流环节,开设互动栏目,比如我要留言、心灵驿站、法律茶座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善网站内容,辅助教学,建立题库,使课堂教学容易消化接受,课后能得到复习巩固。 9.2 完善考核机制

在考核机制研究方面目前虽取得了一定进展和创新,但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计划尝试设置诚信考场、建立学生平时行为表现摸查表,在辅导员、班主任的配合下实行考核等。 9.3 加强交流学习

第一,加强与兄弟院校相互交流学习,不断改进与丰富教学方法;第二,注重与专业系部的交流,了解专业课程培养目标,更好地为专业课程服务;第三,密切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实现教学改革;第四,经常进行内部教师交流,开展公开课、示范课及说课活动,相互交流和学习,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搞好课程教学和学术研讨。 9.4 注重发挥合力

进一步加强与团委、学工部、党办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发挥合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计划安排结合,进一步营造学生成长良好环境。

就我校来说,更应紧密结合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配合专业教育,着重解决培养高职高专人才良好的职业素质问题,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纪律,为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和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说课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