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声声慢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23:08: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声声慢》教案

一、新课导入

自古就有许多写愁的诗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是壮志未酬的无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相思难耐的寂寞,“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故国破灭的伤怀„„总之,自古文人一旦目标不能达成,为了精神有所寄托,只能借咏愁以消愁了,《声声慢》便是李清照咏愁以消愁的佳作。

二、作者与写作背景 孟子曰:“诵其书,读其诗,不知其人可乎?”可以吗?当然是不可以的。我们对李清照已经有了简单的了解,请同学们回顾其生平,谈谈你心目中的李清照。

补充说明: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亡故,李清照亡国继而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三、诵读指导:

1.读《声声慢》这首词应该把握怎样一种感情基调呢?听录音。 2.诵读指导: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读出唇齿相碰,环佩叮当的节奏感,读出清冷、凄凉之感。 3.诵读

4.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愁

四、分析讲授

1.这首词中,有一句形式很特别,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仔细品味这三句所抒发的感情的不同层次。 “寻觅”,即寻找,找什么?寄托,依靠。折射出孤苦无依中的一种期盼,在迷茫之中有一丝淡淡的希望。

“寻觅”之后的结果是什么?“冷清”,外在环境清冷,晚年的作者家徒四壁,“寻觅”的结果却是失望。

由外在引发内心“凄凄惨惨戚戚”凄凉、惨淡,因此悲戚、哀伤,终至绝望。 这种哀怨凄凉,归结为一个字就是“愁”! 2.为了写“愁”,词人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淡酒、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1)淡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①“晚来”就是“迟来”,淡酒为什么敌不过迟来的寒意?为什么不是“浓酒”“烈酒”? 此前,作者说“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怎么理解这里的“难将息”? “难将息” 一方面是生命之艰,作者已步入晚年,自感不足,很难将息。

一方面是生存之难,北宋灭亡,南宋懦弱,亡国之痛,难于将息。 不是酒淡,而是愁浓。

“三杯两盏淡酒”,“三杯两盏”是虚指几杯,区区几杯淡酒,酒入愁肠,压不住心愁,浇不灭胸中块垒。那么淡酒当然也不是酒淡,而是愁浓。 ②比较:“浓睡不消残酒”与“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如梦令》里,作者没有什么切入肌骨的愁病,有的只是年轻贵族女子的闲愁,醉酒的原因也不过是雨疏风骤可能带来的海棠凋零的感时伤春罢了,闲愁不痛,所以“浓睡”不消。 ③其实自古诗人词人就喜欢用酒这一意象写诗作词,你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吗?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当然也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豁达者,但可以肯定的是李清照的酒却是用来浇愁的。 (2)过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淡酒”惹来的伤心尚未散去,却遇到了旧时相识,人与雁不无相似之处,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深刻体味了国破家亡之苦。也许这正是当年鸿雁传书的那只大雁,看到旧时相识本应得到些许宽慰,可如今鸿雁虽在还能不能带来丈夫的消息?不能。用陆游《钗头凤》里的句子说就是“锦书难托”。

比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与“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彼时丈夫仍在,家国仍在,即使远隔他乡,亦可以鸿雁传书,捎去一纸思念,而如今,雁子依旧,而丈夫却再也不会回来了,作者此时看到“旧时相识”痛苦之中得到淡淡的宽慰,而这宽慰却是苦涩的。

我们共同欣赏一组写雁的诗句:

1.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沈如筠

2.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此时作者的离愁却是生离死别之“愁”,正所谓“物是人非事事休”

(3)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分析:黄花即菊花,“满地”和“堆积”体现菊花凋零和菊花之多。“憔悴损”的仅仅是菊花吗?更是作者的美好年华,此时的作者已到晚年,年华老去,岁月不再;“不堪摘”的仅仅是黄花吗?更是作者失去丈夫,无人呵护,顾影自怜。 古人常常用花来比喻人的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为什么李清照却偏偏用黄花自喻?瘦。

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结论:喻女子容颜憔悴。

(4)梧桐、细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个“更兼”把“梧桐”“细雨”意象叠加。

梧桐:枚乘在《七发》中说“龙门之桐„„其根半死半生。”因此梧桐代表着丧偶、衰败、垂死,有一种沧桑、冷落感。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 煜《相见欢》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贺 铸《鹧鸪天》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温庭筠《更漏子》

结论:梧桐牵愁惹恨

细雨:1.一场秋雨一场凉,凄凉之感油然而生。

2.而此时已是黄昏,视线不及,拉到听力,“点点滴滴”,更说明黑。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陆游

结论: 梧桐兼细雨,凄凉更浓

作者借这些景物以抒发满胸愁绪,运用的写作手法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句中,作者极度期盼天黑也是这个道理,仰望是旧时雁,感受到国破家亡之痛,俯视是黄花堆积,顾影自怜,只有黑暗才能够把一切阻于视线之外。 4.“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接点出“愁”运用的写作手法是?直抒胸臆。 那么怎样理解这种“愁”?

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痛,相思之痛。

五、总结:

六、鉴赏练习:

1.鉴赏李煜《乌夜啼》

直抒胸臆: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心情:凄凉

寂寞

孤独 意象:西楼,残月,梧桐 手法:情景交融 “无言独上西楼”。这儿“无言”并非无言可诉,而是无人共其言而听之,是恨其共言之亲朋故旧不在身边。因而“独上”更显形单影只、茕茕一身之情境。如此心态,登上“西楼”,他又能看见什么呢?他看见了两种意象。一是“月如钩”。如钩残月,凄冷幽光,正好与“西楼”上人的愁苦心境取得了“异质同构”。在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传统的历史积淀中,“残月”总是和忧郁结下不解之缘的。二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就代表了寂寞,但诗人又以“寂寞”而形容之,把梧桐想象成为一个历尽沧桑、淡于世情、甘居寂寞的老人,以衬托自己不耐寂寞的炽热心怀。残月的几缕清辉,飘洒在梧桐的疏影上,如钩的残月,象是梧桐老人手中的一把锁,把“清秋”锁在“深院”中了,也可说把“深院”锁进“清秋”里了。 2.赏析一组写愁的诗句,分析其妙处。

写愁名句集锦: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乌夜啼》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3)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

(4)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辛弃疾《粉蝶儿·和晋某赋落花》)

这些优美诗句运用夸张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李煜将愁变成水,秦观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董解元则把愁从船上卸下,驼在马背上,到了王实甫,又把愁从马背上卸下来,装在车子上。

《声声慢》 教案

声声慢教案

声声慢教案

声声慢教案

声声慢教案

声声慢教案

声声慢教案

声声慢教案

《声声慢》教案

声声慢教案

声声慢教案
《声声慢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声声慢的教案 教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