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马说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6:20: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马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马说》是一篇托物寓意的杂文,作者借马的遭遇曲陈心迹,极写知遇之难,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文章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熟读全文。 2.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3.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4.翻译并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作者怀才不遇、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 【教学重点】

1.翻译并背诵全文

2、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难点】

1、认识伯乐与人才的关系。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教学方法】自读法、朗诵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雅典奥运会110米栏是哪个国家夺得金牌吗?(中国运动员)谁?(刘翔)对,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摘金。 刘翔是中国运动员的骄傲,书写了中国田径新的历史,刘翔所取得成绩,除了个人努力以外,还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是谁呢?(孙海平)

身高1.89米的刘翔,因为“腰长腿短”被认定无法在跳高项目上有所作为,但孙海平却看中了他的节奏感。刘翔的踝关节支撑力强,节奏感极好,过栏时间短,跑动时的前冲力与跨越时的上升力被他融合得自然流畅。1999年,孙海平将其收入门下。孙海平就是能识刘翔这匹“千里马”的“伯乐”。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文章,它就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写的《马说》。

二、简介作者:韩愈 (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阳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韩氏先人原是昌黎 (今属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称昌黎先生,世称韩昌黎。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摘自《辞海》“韩愈”条)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800)间。其时,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提拔,未被采纳。他在京城应试觅官,奔走相告,一共呆了10年之久,最后无限怨郁,离开长安。坎坷遭遇正是他写这篇《马说》的思想基础。这篇文章的另一用意是曲陈心迹,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三、简介文体: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本文是作者《杂说四首》中的第四首,“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当它发表议论时,非常重视文辞的力量,常逞其千回百折之力,极尽嘻笑怒骂之能事,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我们学习《马说》,要掌握这种文体的特点,着重体会其语言的力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从字面上可以解为“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四、示本课时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熟读全文。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翻译并练习背诵全文。

4、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五、读文字,反复朗读,疏通文义,沟通古今。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学生互读,集体指名读。 课件示生字及其读音。

2、再读课文,疏通文义。

课件展示重点字词的意思并与课下注释相结合。

小组合作一起翻译;集体交流,老师指导。

3、自由巩固,争取能够顺利翻译文章并掌握重点词意。

4、同桌互相提问词意及课文的翻译。

六、整体感知:

1、第一段文字说明了什么?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何以为证?

2、第二段说明了什么?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3、第三段内容上写什么?哪些句子揭示食马者的浅薄愚妄?本段中点明中心的句子是什么?

七、作业:再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1、指名读(或背诵)课文。

2、字词解释回顾。

3、指句翻译句子。

二、逐段理解课文内容:(课件展示)

1、认真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本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2)千里马的遭遇怎样?(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 (4)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2、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2)本段文字从侧面讽刺了喂马者的什么特点?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3、读第三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哪些语言表现出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 (2)本段哪句话表明了全文的主旨? (3)本段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纵观全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问题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或个人自主学习)

1、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喻指什么人?(千里马指人才,伯乐指识别人才、赏识人才、任用人才的人。食马者指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2、① 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是怎样的?(用原文回答) 明确:“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 千里马是客观存在的,为什么作者要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明确: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是一般的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在这里,识马就成为前提了。因此,第一段文字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性的作用。

3、(1)千里马的食量如何?(一食或尽粟一石)这是夸张的说法,但这正突出千里马的食量大大超过普通马,而这一点决非是那些“食马者”所能知道的,他们只是按照普通马的食量来喂养它

(2)那么“食马者”是怎样对待马的?(用原文回答)

明确:“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还说(天下无马) (3)“食马者”这样对待千里马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用原文回答)

明确:“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这是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4)“食马者”这样对待千里马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哪一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明确:“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其真不知马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根本原因是(统治者不识马、不知马)

5、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托物寓意: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

6、、本文的中心是什么?(借古代伯乐和平里马的故事,以喻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甚至摧残、压抑人才,也表现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7、小结:文章一开篇就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见解,这就说明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即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的作用,因为除伯乐以外没有人能识别千里马,既然如此,千里马的命运就决定于是否有伯乐来发现它了,而实际的情形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的悲惨命运简直就具有必然性了,不少的千里马不仅找不到一个一般水平的牧马人,而且“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尽无知小人的气,更令人悲愤的是,这些宝马竟然成双成对地死于槽枥之间,其遭遇之不幸,结局之惨痛,真非笔墨所能形容,从字里行间可见作者的痛惜之情(祗辱于„„;骈死于„„)。

文章到最后,作者对“食马者”的无知的愤怒谴责的感情发展到了高潮,正是这些不知马者、食马者的愚昧无知,才造成了千里马被埋没

文章结尾一句话值得注意:“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真不知马”是论证的中心。是谁不认识“千里马”呢?是他们(其)。“他们”又是“谁”,是当时的唐代统治者,是他们埋没人才、迫害人才。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借千里马为喻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行为。全文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四、品读文章三个自然段后的“也”字,看看它们所表达的语气是否相同? 不以千里称也。 安求其能千里也 ? 其真不知马也。

不同。

第一段,流露出作者的愤愤不平之意和无限痛惜的感情。 第二段用反问的语句表达愤怒的谴责。 第三段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作者的痛切之感和嘲讽之意。

五、介绍本文的写作手法。

1、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文章论述的是识别人才的问题,但通篇没有一句话直接提到人才。作者认为对有才能的人必须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这样他们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干。他的这些主张,是通过对千里马的“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的境遇的描述表现出来的。对封建社会中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人才埋没的现象,则分别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和“抵辱干奴隶人之手,骄死于槽权之间”作了形象的概括,寄寓了作者很深的感慨。文字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2、围绕中心,连用十一个“不”。

本文篇幅虽短,中心却十分突出。全文围绕着“不知马”这个中心,反复进行论述。文中连用十一个“不”字。开始说“伯乐不常有”,归结到千里马之“不以千里称”;中间由食马者的“不知”说到千里马的“食不饱,力不足,才美术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最后更以“不以”“不能”来痛斥执策者的无知,并由此导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

六、拓展延伸 (课件展示)

1、如果你怀才不遇,你会学下列哪位古人?说说原因。

A.韩愈 怀才不遇写文学章 B.陶渊明 归隐田园其乐悠悠 C.韩信 另寻明主创大业 D.苏秦 悬梁刺股发愤成材

2、(1)“千里马的命运”在现实社会中是否存在呢?请同学们结合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感受。

(2)谈一谈:在当今社会,你认为要成为千里马应如何去做? (对自己充满信心;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不放过任何机会,并创造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

3、《马说》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如果你是千里马,是否一定要得到伯乐的赏识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七、作业:(课件展示)

作者认为“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以《假如我是千里马》或《我也是千里马》为题,写出你心中的想法。

八、老师寄语: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不能马马虎虎,心猿意马,走马观花,更不能指鹿为马,溜须拍马,成为害群之马。路遥知马力,说话要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有缺点赶快悬崖勒马,马上改正。只要我们发扬龙马精神,马不停蹄,快马加鞭,相信大家都能成为千里马,前途一马平川,事事马到成功!

祝同学们成为驰骋于时代大地上的千里马,朝着希望的前方高歌猛进。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 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