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洋务运动 戊戌维新 清末新政 明治维新

发布时间:2020-03-02 03:25: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洋务运动、戊戌维新变法

不同之处

(一)历史背景不同

洋务运动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朝统治危机出现,半殖民地逐步加深的情况下,清朝统治者内部部分成员为解决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列强坚船利炮入侵)而引起的;戊戌维新变法运动则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惨败,新的强大的民族危机迫在眼前,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激起了新的民族觉醒,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两方文化碰撞中形成了要救国只有维新变法,要维新只有学习外国的新思维; (二)改革指导思想不同

洋务运动的日的与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两学为用”,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标。戊戌维新变法是在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学结合起来,开民权、设议会、废科举,也就是在一定范围改造“中体”。如果说前者是新瓶装旧酒的话,后者则是旧瓶装新酒。 (三)性质不同

洋务运动是在封建制度下,在封建思想指导下,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而戊戌维新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维新突破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的局限,主张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制度。 (四)侧重点不同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侧重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而对封建儒学统治予以坚守,属于器用层面的改革。而戊戌维新运动侧重于对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学习与传播,从其最大效果来看,它更是一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启蒙运动,属制度层面的改革。 (五)过程与结果不同

洋务运动由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实权派推动,首先是采用西方练兵和大量购置西式武器,同时大力仿照西方设厂制造小组的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由于分组比较合理,所以合作学习进展得比较顺利,同学们积极参加小组的学习活动,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相同之处

(一)历史背景相似

二者改革的发生历史背景都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为了整个民族国家的生存发展富强所逼迫产生出来的。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是在清政府统治危机频现,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加深民族危机系于一线的情况下,发生于封建统治内部实权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当中。可见,三者相似之处都在于每一次改革变法都是发生于整个民族、国家处于重大危机关头,往往带来调整变革的机遇,而每一次抓住机遇的变革,都会酿造深远的影响。

(二)目的与指导思想相似

实现国富民强,实现民族的复兴。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其本质是以西方近代工业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而戊戌维新变法旨在开放一定程度的言论出版、结社自由。使资产阶级享受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因此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但就光绪皇帝发布的诏令看,并没有采纳维新派的开国会等政治主张。换言之,这些政令和措施并未触及封建制度根本。从光绪皇帝而言,仍是为维护其封建统治利益服务的。显而易见,三者改革的目的和指导思想都是服务于维护和发展其所处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基础。 (三)改革的路线相似

它们变法都遵循由外到内、由浅入深、渐进式的改革路线,这也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所在。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近代工业技术为辅助,前者支配后者。其本质是维护封建统治,但毕竟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一些先进东西,对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近代教育创办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主体的封建、主义东西造成了一定冲击,为以后变革封建主义统治,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这是由外到内,由“用”及“体”。维新运动从封建儒学寻找变法依据,用封建主义的旧瓶来装资本主义的东西,并没有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也没有涉及资本主义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是一场十分温和的资产阶级改良,它也遵循了由浅入深,渐进式变法的路径。 二者都有中西文化相汇而产生矛盾的过程

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中兴起的一种旨在提倡西学独特的文化观念形态,无疑它是一种反对守旧排外,提倡文化革新的文化新论。它以“体用”、“本末”关系.努力论证中西文化可相容互补,努力论证中国同有的文化,可以采纳西学而增益新知、焕发生机。当洋务派激进人士所倡西学范围层次扩大,渗透其内容并深入到其理论形式难以容纳地步时,“中体西用”原是作为论证西学的一条有力理由,但一概无济于事,这都说明对传播西方文化起积极作用的“中体西用”因其自身局限性和内在矛盾,已无法构成一种完整的新型文化体系。而戊戌维新派并未沿着“中体西用”将中西文化尽量融合的模式,而是突破了这一界限,把矛头对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要求开民权、设议会,废除科举,也就是在一定范围内改造“中体”。然而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的这一主张表现出来的,仍然是中西两种文化之间的矛盾,如康有为《孔子改制考考》此书论证儒家经典都是孔子为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按照自己的理想假托先王言行写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改革。以此论证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并打着孔子托右改制金字招牌,为自己变法改革寻找根据。其理论武器基本上,还是以西学为基础,对中国传统变法学说的再创造,即旧瓶装新酒。同样存在中西两种思想文化体制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且“两考”内容不但多,有不切实际的玄谈和捕风捉影的虚幻,而且还严重存在作伪曲解和断章取义坏学风。这与西方文化中的科学主义是有矛盾的。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第一,背景相同

一是时间大致相同。中国的洋务运动是从1861年至1894年。虽然关于日本明治维新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的时间断限,说法还不一, 但我们一般认为,明治维新从1868年10月23日宣布改元明治开始(通常把1867年大政奉还、王政复古等一些政治变动包含在内),其结束时间则也有1872年(废藩置县)、1877年(南战争结束)、1885年(实施内阁制)、1889年(确立立宪制)等多种主张。但整体上来说,两者都开始于19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结束于19世纪末,时间段大致一样。

二是大的国内环境相同。当时的中国和日本都是处于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加剧的状况下,改革势在必行。19世纪中叶,随着太平天国、捻军、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打击,使得清政府内外交困,第一次感到了生存危机。同时期的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时代——德川幕府。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例如禁止外国传教士、商人、平民进入日本,也反对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甚至禁止船只远洋航行。同时,在日本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家庭手工业或手工作坊,坊内出现了“雇用工人”制,初步 形成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它的出现,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的统治基础。进而在商品经济形态的快速扩展下,形成了由大名、武士,商人、反对幕府的基层农民组成的“倒幕派”,开始呼吁改革政治体制。同时,日本也受到西方列强的欺负,如1853年的黑船事;1854年,日本与美国签订了神奈川《日美亲善条约》。

三是国际环境相同。19世纪中下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国家实力增强,打起了欺负弱小国家的主意,他们的目光瞄向了亚洲,中国和日本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西方列强侵略扩张指向的目标。改革变法,抵制外侵,成为中日首要大事。第二,相同的目的面对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加剧的状况,内外交困,中日两 国都想通过改革实现强兵富国,挽救民族危亡,巩固统治。中国的洋务运动打出了“自强”和“求富”的旗号,希望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本的明治维新则以巩固天皇政权,实现民族振兴为目的。日本的明治维新则以巩固天皇政权,实现民族振兴为目的。 第三,相同的改革方式

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何谓自上而下的改革?简单地说,就是从中央到地方,从高层开始,逐渐深入到中低层的改革形势,是指由领导人等上层人物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改革,通常是和平方式,区别于通常是武装暴力的自下而上的革命。中国的洋务运动是由慈禧太后支持,封建统治阶级的部分成员,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着手实施的;日本明治维新是由天皇支持,幕府统治阶级实施的。中日都在领导阶层的支持下颁布了相应的法律制度,新建了工厂等。在这个过程中日本的明治维新通过战争,扫除了腐朽势力,是一定程度的流血的暴力革命,最终才使得日本才以全新的面貌励精图治,奋发求强。

第四,内容上的相同两者都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思想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改良,虽然具体措施大有不同,但改革内容的方向是大致一样的。例如:经济上,都从西方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化企业,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军事上,在近代化改革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建立新式的军队,武装才是巩固政权最有力的手段。因此,中日都模仿西方,建立新式军队,建立军事企业。如1862年,清廷下令学习西洋武操,更换新式武器,同年,曾国藩在安庆设军械所,李鸿章在上海设置炮所等等;日本则改革封建军制,建立了近代化军队,对日本军人进行武士道教育,实行征兵制,建立了一支效忠天皇的军队。文化上,都进行了教育改革,派遣留学生到欧美国家学习。清政府兴办新式学堂,陆续开办了外文、军事、西医等学校培养技术人才,于1872年开始向海外派出留学生。日本则效仿西方建立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派遣留学生到欧美国家学习。日本发展近代义务教育,将全国划分为8个大学区,大学区内设中学区,中学区内设小学区,教育体系已相当完善。此外亦选派优秀留学生到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留学。

第五,结果方面的一定程度相同虽然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富强之路,中国的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但不管是洋务运动,还是明治维新,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都有利于本国的近代化发展历程,对本国的经济、教育、科技、军事等多方面都产生了积极作用,都对本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用。

二、不同点

1.领导力量不同。中国洋务运动的领导力量主要是洋务派,他们多为地方掌握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掌握中央实权的慈禧太后在支持顽|司派、洋务派之间犹豫徘徊,致使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力量是日益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武士,推翻了幕府统治后,由明治天皇掌权,二者形成合力,进行大刀阔斧、全方位的改革。

2.具体措施不同。(1)政治方面:中国洋务运动毫无建树,根本没有触动封建专制制度。日本则改革落后制度。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和武士阶级的特权,并颁布宪法,建立新的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2)经济方面:中国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军事、民用企业,军事工业均为官办,民用企业有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三种。官办企业生产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管理机构为封建衙门式管理,大权操在封建官僚手里,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企业缺乏活力与动力;民用企业则垄断了某些行业,且对民间私人办厂实行严格限制,导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无从发展。日本则进行大力改革,政府投资兴办一些近代工业,作为示范,同时鼓励私人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民间企业的兴起,日本的殖产兴业为日本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3)文教方面:中国只办了i十多所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的新式学校,选送了几批出国留学生,原有的教育体制、八股取士制度未有丝毫的触动。日本则大力发展近代教育,改革教育内容,使自然科学占教学内容的一半左右.并建立全民义务教育制度,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3.阻力不同。洋务运动外受西方列强。内受封建顽I司势力的严重阻挠;日本幕府体制专制色彩较轻,倒幕运动的胜利扫除了改革的障碍。

4.实施条件不同。中国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尚未形成;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获得发展,资产阶级已经形成。

5.性质不同。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改革;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6.结果不同。中围洋务运动实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后失败,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明治维新不仅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而H更重视西方国家先进的政治制度,最终成功,不仅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还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近代亚洲唯一的强国。 清末新政和明治维新的比较

第一,就清末新政和明治维新前的形势来说,都是经济状况恶化,政治危机,国内外矛盾重重。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真正到了岌岌可危的程度,而日本的腐朽落后的幕府统治从根本上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使日本面临着半殖民地化的危机,也是日薄西山。

第二,清末新政的目的有“使国势始兴”的因素,是清政府最高统治者阶层在其政权危机的形势下的一场自救运动。因其主持者是封建的最高统治者,并不希望改变封建的政治制度。日本同样是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要振兴国家,但是推动和领导这次运动的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化了的下级武士,他们反对幕府统治,希望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走的是先夺取政权,建立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政权,然后用政权的力量推动改革的道路,是一场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它比中国的清末新政有着无比的革命性。

第三,在内容上,清末新政和明治维新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比较起来,明治维新要来得更加彻底,更加有力,更有利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它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专制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能说清末新政的内容没有进步性,但总是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专制制度存在的矛盾。

第四,从其意义来看,清末新政这场自救运动并没有真正的挽救封建王朝的统治和阻遏外国资本主义的殖民侵略,但其措施在经济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队伍随之壮大,在文化教育方面鼓励留学,使民主革命的思想传入中国,为资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提供了阶级理论思想基础,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条件。日本的明治维新中推行“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和“富国强兵”等一系列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把落后、封建的日本推进到资本主义先进国家的行列,最终避免了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的命运,其成就是巨大的。但是,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化的武士终究与封建制度有藕断丝连的联系,这次资产阶级革命不可避免地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造成革命的不彻底性,以致后来日本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形成,给日本人民和世界其他被侵略国家人民造成了极大的伤痛。

浅谈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清末新政 史观(推荐)

清末新政 史观(推荐)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简析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比较分析

近代史论文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第9课 清末新政教案

讲义 维新运动和清末新政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对比研究[版]

洋务运动 戊戌维新 清末新政 明治维新
《洋务运动 戊戌维新 清末新政 明治维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