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0:14: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五年级 张瑞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34—36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与直观操作,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部分)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运用分数。

教、学具准备 课件;一盒彩笔

教材分析

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拿铅笔”、“画图形”等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本课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和拓展的,为后面学习分数的性质以及公因数、公倍数等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的小学数学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材中安排了“拿铅笔”、“说一说”、“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活动,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教学时,我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交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议一议、说一说、画一画、“练一练”,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我在用活教材的同时,而不为教材,大胆创设情境,注重生活数学,为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学生分析

对于分数而言,学生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

(一)”中,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

(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五年级的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需要动手操作,理解知识需要具体的事物作支持。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的,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因此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地感知。所以,本节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听故事”“拿彩笔”、“画图”等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自主操作、合作学习,深刻地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对分数再认识的目的。

教法、学法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主动参与学习,经历一个“体验——感知——理解——概括——运用——提高”的认知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了分数,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分数知识,今天我们对分数进行再认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分数的再认识”,看着课题,你觉得哪个字很特别呢?为什么要加个“再”字?我们以前对分数已经有了哪些认识呢?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故事“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沙和尚和猪八戒找果子”引入课题,一天,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又累又渴,于是孙悟空、沙和尚和猪八戒去摘果子解渴。不大一会三人腾云驾雾回来了。唐僧很高兴地问:徒儿们,你们辛苦了,拿出各自采摘果子的2。孙悟空拿出了了4个桃子,沙和尚拿出了4个梨子,猪八戒拿出了3个苹果。同学们,你知道他们各自拿出几个果子吗?为什么唐僧的三个徒弟,孙悟空和沙僧拿出的2的果子的数量相同都是4个,而猪八戒拿出的 的果子的数量是3个呢?

2111

三、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1、活动一:议一议。

首先让学生猜测为什么唐僧的三个徒弟拿出的果子的1/2的数量不相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验证。在验证过程中,先让全班学生拿出所带彩笔的偶数支,然后让学生数出偶数支的1/2。最后全班交流,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拿彩笔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对分数有更深的了解。】

2、小组合作、加深理解、巩固提高。 活动二:说一说。(课件播放视频)

1)师:笑笑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你认为对吗?(课件出示问题)。 2)学生交流。(先分组再全班)。

3)(课件)先比较1/3谁多,再比较整本书谁多? 4)(课件)质疑:什么情况下他们看的一样多?

5)师小结:也就是说一个分数,它所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部分)也不相同。是这样吗?也即,整体(单位“1”)不同,分数相同,部分不同。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1/3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并引导学生运用分数解释生活中的实例,体会分数的相对性。】

四、运用新知,发展能力。

活动三:画一画。 1)学生独立画一画。 2)部分学生的作品展示。

3)欣赏:淘气也画出了一些图形,哪些图形和大家的不同呢?(课件出示各种不同形状的图形)。

【设计意图: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1/4都是□,这个图形只要是4个□就符合条件,但这个图形有可以有不同的形状,即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数量相同,但形状可以不同。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四:练一练。

请1名同学站起来,说一说自己占小组人数、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用同学们的亲身经历,让学生直观的体验虽然“部分”相同,但“整体”不同,表示“部分”的分数也不同】

五、巩固创新,拓展运用。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书35页第1题)。(课件演示)

2、在图中用颜色表示对应的分数。(书35页第2题)。(课件演示)

3、分别画出各图形的1/2,它们的大小一样吗?(书35页第3题)。(课件演示)

4、练习5第(1)题

5、练习5第(2)题

6、辩一辩:在学校组织的为玉树灾区小朋友捐款活动中,淘气捐献了自己零花钱的1/4,笑笑捐献了自己零花钱的3/4,笑笑捐的钱一定比淘气多吗?请举例说明。(学生读题后,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层层深入的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充分的再认识。第

1、2题是结合图形直观感受分数的意义;第3题是根据对分数的理解,在图形里画分数,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第4题想一想根据部分想整体,让学生对分数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演变。通过画一画、选一选的练习,在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时,进行逆向思维练习,提高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的意识,又有助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填一填通过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再一次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辩一辩是利用生活中的情境,体会分数的意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初步体会分数中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同一数量所对应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分数也不同;分数不同,整体不同,所对应的数量无法比较。在练习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六、全课总结:

1、谈谈你们这节课的感受和收获吧!(学生说)(总结本课)

2、拓展:(课件)有48瓶水,拿走它的 ()/(),是多少瓶?

3、欣赏:(课件)。

七、布置作业:

新课标同步单元练习第17页 分数的再认识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单位 (“1”) 不同 分数相同 部分不同 教学反思:

1.由“唐僧的三个徒弟找果子”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思考当中,让学生在帮唐僧寻找三个徒弟拿出果子的数量不同的原因的过程当中,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2.让学生经历“议一议”、“说一说”、“画一画”、“练一练”环节,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为后面的课做铺垫。 3.学生思考“唐僧的三个徒弟拿出的的水果的数量不同”的原因,并在拿彩笔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单位“1”的具体数量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分数再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再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再认识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