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三峡大学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4:17:46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三峡大学

附:

三峡大学2003—2004学年度 学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名单

一、优良学风班:(23个)

20021271班 20031041班 20021014班 20031018班 20031243班 20031992班 20031284班 2001128120031212班 20021201班 20021332班 2001105320021072班 20011362班 20021095班 2002136220031111班 20011181班 20021342班 2003117220021235班 20024801班 20034242班

二、优秀学生干部:(375人)

林冠男 徐 敏 赫晓梅 高明星 蔡晓华 赖碧文 何 莎 李伟东 刘玉良 周 政 何志军 黄 亮 闫 伟 李永彦 佟 尧 杨长才 赛婧一 徐新乐 蔡家斌 郭 亮 任满意 黄 维 林道杰 夏 扬 吴小莉 郭德超 郑光富 朱海江 于 洋 李莹莹 朱 杰 贾利君 裴小刚 杲修春 刘 宇 禹 佳 盛 静 刘定坤 李玉健 马成华 王 洋 罗 璇 李 柏 李平杨 志 李尚宇 郇嘉嘉 林振袍 廖 威 雷金鑫 王 婧 杨 勇 徐 辉 李学平吴健生 王宇生 欧阳乔军 卞佳音 张 瑞 张银洲 叶 茂 刘义发 李松山 王 浩 李 姝 刘丹平刘 超 陶 飞 陈凯华 刘 磊 班 班 班 班 吴艳峰 吕 白 王晓峰 胡 格 文 婷 侯爱霞 孙会会 周胜伟 马顺芳 孟 涛 汤锦轩 杨 双 安高翔 骆新光 向忠平陈江艳 聂 洵 徐 凯 张剑伟 张海龙 蒋剑川 黄 巍 劳海军 邓自辉 唐 磊 费权钱 徐永刚 蒋文昌 鄢应山 高 辉 叶龙芳 戴建松

孙连波 毛少鹏 钟 洋 郝凤娟 石 灵 杨 柳 赵 磊

刘长志 潘长青 余远长 邓 兵

余 维 李亮亮 刘 凯 高 戬 徐元华 邓 君 杨 磊 满永杰 杨 明 丁 勇 郑永胜 韩江江 杨 文 邓启兴 陆帅帅 孙国花 陈雪敏 袁观富 高华君 秦佳宁 李文金 王伟峰 郭 萍 李 荣 李正想 林志友 邓小兵 田三容 姚 兵 郭 成 李 刚 马 娜 赵春林 贺 欢 薛俊杰 卞 博 曹 瑞 陈 盼 李玉洪 邓 凡 丁玉国 王凯锋 马 博 任 亮 杨 欢 韩 迎 李艳娇 郭 璠 王莉珊 阚光勇 房文娟 侯奇峰 向小侠 涂贞军 刘 超 张 翼 黄素芬 李 奎 徐丽爽 相学园 吴 晶 朱红波 葛学成 张海燕 陈飞燕 付 蓉 郑 波 康 洁 赵宝国 吴娜艳 张玉美 戴 鹏 郭 捷 熊义宁 黄 绪 李 楠 曹 成 蔡超平张冯雯 黄 锐 岳梦璠 赵 雷 李丽华 姚雪阳 张 璇 刘 鹏 李 强 徐双林 熊友文 朱清龙 邱政和 张 娟 陈芸颖 王定略 刘 元 许 杰 冯秀坤 骆海涛 张 茜 师 帅 杨晓帆 邹 婧 彭 骥 袁学锋 徐志晓 严雪港 杜 鲲 卢海燕 陈章健 顾荏朝 田 甜 王岩岩 吴凌丞 刘厚成 石 博 汪传坤 潘 浩 祁 娜 马 翠 李爱芳 李白莲 杨艳玲 苏 进 李锦宇 王 园 邹 洲 王 清 余婵娟 何 佳 向 磊 王 倩 赵 鹏 王凯丰 刘 明 李 旭 胡晓宇 杜 操 袁 媛 王 昱 程 刚 李 勇 王柳毅 章 旭 陈高燕 谢林彬 贺小敏 余乐熺 刘安员 刘 洋 吕胜柱 王志刚 韩国威 乐开平陈高峰 王春娟 李 东 周 星 巩 朝 周建东 陈琰琰 王薇薇 尹小阳 牛 振 王 丽 王玉凤 曹现芳 肖 俏 朱宝良 周持恒 吴 伟 文尚胜 张军超 尹 兰 郑志君 刘景文 张志红 陈锐欣 贾延林 周超飞 李 特 范增柏 刘黎峰 王少周 尹光耀 江茂林 谭明邦 於郧竹 马丽霞 许 端 谌 娇 姜 耀 高大权 左 帅 罗 宙 阮华强 芦 峰 闫指进 汪 驰 雷 宛 许小倩 饶军伟 汪菊香 盖 芳 张国平安静利 李 强 黄俊峰 黄 庆 刘丽平杨 菁 施 涛 税明辉 张清兰 周 超 刘宏方 李西坤 彭晓花 任民民 陈 梅 蔡定华 王贵恒 韩 宇 李 东 张亚兵 姚必政 吴洋波 李 军 田 密 郭风玲 童 洁 彭春云 梁小龙 桂 娜 何婷婷 罗亚琳 钟 璐 王亨铎 陈 琦 饶文波 赵垒君 杨 琳 苟华林 黄林俊 斯晓红 范大清 方 萍 朱学武 李 侠 李 俊 修婷婷

三、获特等奖学金的“学习标兵”:(5人) 明 灿 凌 艳 聂静静 陈 勇 李 娟

四、获一等级奖学金的“三好学生”:(684人)

李守诚 肖剑波 林冠男 李 亮 鲁 林 于 旭 刘 艳 孙希春 石 玉 胡望霞 王章丽 邓来凤 苏 静 徐 飞 徐世三 姜 坤 许雪峰 方元贞 谢 敏 李晓玲 俞 辉

孙昌哲 郭 勇 刘 琳 程继军 张少梅

韩庆艳 吴伟伟 方胜乐 杨巧玲 王远峰 王玉栋 王训宇 杨文颖 宗 楠 李 磊 吴莹卿 卢 毅

邱志勤 黄 晶 徐 伟 陈 姚 李跃华 甘海涛 张园园 吴杰军 望小东 徐春平梅 芳 王垚琳 刘德远 邓永金 周明霞 张效忠 伍 岳 张木兰 杨莲娇 姚远耀 杨明春 赵 娥 刘 勇 邹 洲 邓玉蕾 龚 安 邓晓聪 刘 莉 董海峰 尹小武 程 威 王宝贤 李 枫 胡小青 姚艳华 凌 杰 邹 玲

王启智 张 斌 徐元华 乐成杰 陈 胜 周 乐 翟珍珍 葛玲宇 杨 明 杨玉明 王 婷 李永俊 耿树波 王玲丽 雷晓慧 郭宇飞 彭 俊 陈琰琰 刘 函 雷 达 李 岚 王健梅 胡雪洁 汤小群 苏姗姗 龙 玲 冯秀坤 何炜琳 张永娥 任 贤 施 琴 王鲁蒙 李蕴伟 朱弘宇 耿家宝 丁 锋 周持恒 方雪芹 李春萍 王 园 李 宁 彭 骥 谭攀峰 马玉成 吴 剑 邵振俊 宋 玮 徐大琴 江 艳 袁明霞 马 博 王 娜 周 密 倪艳君 杨 梅 杨 欢 娄银庭 杨先进 曲微微 黄 丽 陈少平赵玉玲 黄 娟 杨露璐 寇红菊 李开琼 杨 简 秦 翠 苏 进 杨 岩 章宣兰 郭亚男 周姓良 吴 立 崔 波 李 磊 坑雪梅 李淼林 曹全智 操 波 徐晓新 贺 涛 黄志花 王 魁 李俊刚 谭 蔚 彭林艳 陈丽华 安莉莉 方正超 姚国晋 王 莹 陈仁彪 韩 莹 纪德志 李 彬 王鹏程 阳 燚 蒋 宇 陈 竹 杨红梅 徐晓飞 罗楚养 刘 攀 刘小飞 顾文珍 李克乾 徐玉芸 张玉石 刘 敏 阮妙华 覃晓琳 张海艳 刘 明 王晓艳 魏晟华 何帅森 王 游 汤 丹 邓 巧 周利华 刘艳彪 赵 新 李大燕 何爱萍 赵美蓉 陈 靖 刘 燕 陈 瑜 张书院 潘 月 孙奎霞 季海明 袁 野 刘佳丽 范 晓 朱晓明 熊 莎 张传胜 袁兴玲 严敏杰 肖 英 刘善霞 王 彪 曹雄波 方宇媛 李兴东 王珍丽 袁晓琴 李 霞 杨秀娣 周博文 聂少芳 丁晓芳 孙 鹏 陈 晓 李明明 胡 晓 石 欢 何煊强 徐文军 刘 涛 王勇干 佘运葵 王君雄 孙 涛 罗广成 黄夏平聂家艳 杨 俊 晏 娇 李丹莉 张 莹 杨 维 鄢文霞 马葆华 吕英群 刘小峰 赵小芹 邓克伟 周 鹏 舒 刚 张富春 吴海飞 龚良才 王姣菊 周 伟 毛 凤 吴建林 俞 雷 叶 玮 邵明华 刘 恒 程星星 李朝夫 雷小平胡文进 吴胜平刘博正 万 里 刘 锐 曹亚芳 罗 威 李浩浩 李小风 雷 琼 曾凡凡 尹小阳 杜海霞 水 源 杨爱丽 刘 然 盛志勇 刘 洋 金 晶 肖玉川 李 丹 徐来琨 胡 伟 师 帅 程炉威 雷 涛 孔 艳 唐友攀 张 琴 曹 成 张 翼 何 亮 赵 云 汪梦翔 马 炎 陈东辉 吕 汇 王 松 卢晓春 时 磊 孙 超 郝 路 王 勇 汪 勇 龚存燕 董京艳 谯辉强 苗永峰 邹 燕 戴 慰 黄丹丹 廖安东 尹 熬 杲修春 黄 进 张 峰 骆 杲 熊志文 来记桃 许 威 李少丽 吕 松 荣林意 刘黎明 张 勇 严坤钦 倪 侠 金 星 肖勇刚 李 欢 李 琴 王 婷 王 飞 景 娟 吴 君 张秀丽 邓向阳 骆海涛 石 娜 张振东 刘 武 杨丽萍 周晓翠 郑 俊 戚永乐 曹巧丽 刘 稳 陈水友 王树斌 伍 熠 张 蕊 范东峰 宋玲玲 王洪俭 吴 攀 曾君杰 施 煜 何 芳 胡婷婷 张孝娟 薛永亮 白 菲 李金成 叶焰中 黄 磊 聂 俊 叶尚琴 王 竹 边林栋 马小燕 张 玮 肖 远 李治忠 戴 迪 刘春奇 毛方竹 侯爱霞 张盛平汤艳涛 史隆生 谢 斌 王锦叶 罗永武 鲁彩霞 余良叶 彭 波 杨 媛 张大鹏 程 燕 张 弛 吕胜柱 何洁娴 邓 永 陈丽红 李小焱 向忠平涂志波 周 军 谭 璐 何艳华 梁又文 胡 莉 杜 关 石 娜 何占坤 吴孝华 翟迪超 梁 勇 秦玉红 代小燕 杨正健 饶艳军 余 艳 展珂琳 彭青青 胡云生 许承梅 柳亚东 程 妮 王凤春 傅 威 王可万 唐庆君 汪华东 吴仁静 梅 强 陈向阳 李园园 王 会 周 超 余 琴 裘德利 文尚胜 刘 瑾 柯 杰 王 超 安高翔 黄 亮 熊 莉 孙亮亮 夏道平杨 勇 李飞飞 乐玉香 王姗姗 邹娜利 王 君 田 东 王克亮 吕贵蓉 郇嘉嘉 吴 伟 徐 攀 黄立行 侯玉强 胡浩亮 吴云霞 曾智锋 程志兵 吴仁宜 敖 雄 朱新菊 刘 焱 胡冬良 李显鹏 何华荣 马顺芳 张伟参 张昭武 龚克文 刘 波 占艳艳 陈 杰 袁 浩 李 倩 杨 京 张朝霞 郑代峰 吴小莉 吴 田 徐 谦 朱建伟 曹秀丽 田文静 周永辉 邓 烨 熊前柱 康 维 梅志清 周 蓉 刘 敏 向 高 王敬邱 金 霞 林益文 黎朋雄 陈 毅 彭利红 淡双荷 王小芬 王春春 柯晶琳 刘 金 申玉倩 陈火桥 柳 红 王舒琴 方 婷 王韶仑 吴巧芬 范晓晓 王兰芳 李 伟 彭卫华 叶 佩 付 珍 赵根红 张 猛 赵灵丽 易华瑞 戴慧君 傅 蓉 刘平张 灿 张丽利 梁 闹 张艳桃 汪 晶 郭 玮 葛晴宇 闫秦勤 龚光梅 许梦荣 王亚丽 钟 鹏 王 艳 徐海丽 陈晓芳 杨 娟 贾正伟 程咏斌 田 云 陈文昭 李 炎 万 娇 蔡容国 张拓平王媛媛 陈江洪 王国庆 胡勇敏 何锡金 彭树坤 张小蓉 蔡美娥 尤培锋 郭晓艳 曹成勇 谭晓燕 梁玲玲 文 霜 季惠芬 顾 楠 彭 静 李 娟 谢 萍 陶慧琼 张邵沁 谌 媛 朱晓霰 李 伟 范 丽 项贞珍 宋 静 蔡庆飞 刘光勇 李小波 李 魏 刘纳兵 柯尊艳 韩 静 黄灿辉 范芹丽 伍 清 宋 涛 叶 健 余仁娟 关雄英 李 涛 王宝林 肖 峥 程天龙 景 晶 柳 艳 王文娟 刘 春 江小燕 张俊耀 刘明亮 袁红文 黄 莹 张海锋 郭 蓉 吕爱玲 杜之琼 吕星星 王 乐 陈 晨 周 静 陈才华 姚树汾 李尹光 季亚琴 李 俊 杨丽丽 陈晓青 陈国美 李 丹 李小华 吴婷婷 卢炽烽 程启容 曹秋娥 刘 焱 谢 丽 许会敏 赵 苗 杨爱平黄 琰 高 妍 李娜丽 王 楠 林务傲 徐英杰 朱 燕 王树鹃 杨莉娟 王银春 李 洋 骆 娟 王卓君子 陈淑平汪俊敏 李 月 叶天凤 冯贵红 吴 荣 王丽娟 吴彩霞 傅金红 李 丹 李佳慧 冯 琴 邹 洲 刘 璞 孝心斋 汪记锋 谢四惠 秦慧程 叶 群 李 梅 王彩霞 袁佳佳 李轶炎 定 花 蔡春梅 周 丽 胡 波 王艾丽 袁雪丽 程敏华 程海燕 陈 建 刘 艳 彭 燕 王 丽 斯晓红 向秋晨 许晓娟 廖文静 胡书玲 赵 慧 董 欢

五、获二等奖学金的“三好学生”:(1112人)

徐兰兰 余 凡 龙传光 喻玲玲 冯丹丹 陈新武 黄 芬 黄建芳 唐丽花 刘淑德 艾 锐 冀卫衡 侯 勇 刘雄波 梅娟娟 张俊芝 王 娟 周 薇 胡 燕 鲁冰山 王 明 郭成圆 沈北岸 张桃亮 涂 明 李 伟 董光辉 伍怀玉 王 凡 何 丹 梅 霞 邹砚发 赵雄洲 潘建平曾丹丹 张恒敏 舒艾玲 周 聃 黄 娟 杨 婷 郭祖记 伦玉燕 韩响楠 殷 樱 杨玉孔 常富坤 娄 俊 刘 凯 朱玉凤 熊 艳 李 震 罗 畅 刘小慧 石 磘 秦慕婷 梁 丹 张 蕾 陈华平焦 鹏 李晓平刘明艳 吕晓芹 李兴平易棉生 郑婷婷 徐丹丹 李 瑞 何 娟 严长友 卢 黎 杜 述 李跃文 魏 丹 邓新财 吴争光 沈甜华 张开波 胡 青 余 俊 崔淑贤 满永杰 桂开超 耿 飞 吴小娣 金先印 覃爱丽 候淑艳 王振乔 吕琼芳 刘展梅 张 艺 朱靖静 李 磊 余 维 宋瑞平饶少黎 赵玉琴 杨晓彬 郭 凯 张俊炎 冷北雪 王 磊 刘 漾 舒 会 李 伟 吴 丹 江腾维 赵晓琴 王 艳 刘 辉 王雁飞 郭彩先 柯 曦 王 勇 付亚军 钟 洋 卢 丹 冯远远 何怡燕 董亚男 宋 文

熊建文 万 翠 田 华 曾艳飞 王启国 刘 萍 李伟红 鲜娓娓 柯 兰 吴 金 郑 丹 殷冬枝 牟肖俊 王彩莲 金胜红 王 晶 高琴琼 李 楠 沈 覃 邹志伟 付霞霞 王 营 周贝妮 吴燕霞 秦 瀑 张 颂 王 芳 谢娟娟 余海霞 肖竹梅 王 琛 水玲丽 刘 静 王 颖 张 超 沈茂良 金回霞 江海丹 陈艳丹 李丽华 许小峰 黄兴锐 李海霞 童晓红 郑瑞兵 王华东 周珍珍 易 芳 李小艳 刘丽丽 卢新兰 梁伯香 徐志晓 张永学 张晋锋 杜 恒 蔡倩方 沈丹娜 秦 烨 林月雄 余 磊 叶华丽 王小坤 李新艳 郭菁菁 赵 雷 徐丽爽 钟 婷 刘 涛 蒋金灵 周建立 柴长柱 任玉珊 史继静 李静远 王艳丽 胡卫风 周春阳 吕 锐 朱 迎 裴 伟 李江峰 欧阳必达 谢杨钟 涂小琼 袁雅红 沈李奎 邱尚熊 王 皓 张燕芬 程 波 夏金喜 李彩虹 彭平平刘 松 何 玲 崔 芬 陈 小 王 丽 罗玉龙 王怀涛 崔 巍 毛 莉 刘 会 杨 锋 蔡林燕 陈 伟 王 聪 曾庆华 余 静 王文杰 杜 勇 李兴伟 陈清花 徐朝霞 段 韵 杨春蓉 吴文杰 周 璇 向召娣 王 蔚 黄 蕾 周 琴 文福磊 聂 鑫 汪云峰 范永瑞 徐丽霞 侯彩云 冯利波 郭建强 晏慧兰 曹文淼 展 峰 廖 雁 徐晶晶 胡月琴 叶丽花 李苏云 杨 林 刘 琼 付罗蓉 高 洁 张伟嘉 肖 杰 林良银 隋 杰 李 辉 丁竹筠 王 颖 蔡 杰 朱玲俐 方 荣 王亿平李 俊 何静雅 张 敏 冯天虎 陈 盼 许 菲 唐 静 管玉华 王雨函 钱娅娜 刘雪萍 周子君 李静茹 祁 宙 刘 娜 徐新娟 段小全 帅云飞 吴 刚 朱文良 向玉群 吴 静 谭玉林 罗 辉 裴 文 沈 恒 汪洪友 王 钰 罗 哲 师艳茹 杨 振 帖 宁 王素雅 刘 翠 苏志刚 吴祖平曹 威 沈小龙 陈 印 吕江林 孟清谱 田 智 李 俊 黄中华 迟兴江 崔玉踊 姜 浩 刘义森 李 智 程齐军 李 鑫 胡丽娟 李晓贺 徐娟娟 蒙 丽 王吉林 朱素娟 白 金 张彦婷 王 成 李俊杰 徐望圣 周雪琴 曹 正 尹建阁 程建雄 葛 韬 陈 威 杨 凡 李志雄 郭志祥 方 敏 赵鑫平李振湘 江珊珊 王荣鹏 王 建 吴才香 杜 圆 陈中兵 黄永超 陈 林 冯国庆 陈 莉 王 文 赵田俊 吴丽霞 鲁丹祥 唐春艳 李 冰 刘艳云 杨红玉 宋毅洁 熊 君 李应钦 徐珅珅 季国平欧阳丽 张利平吴 波 王水芝 饶 韦 曹 泉 李怀志 罗学全 王珂珂 毛逸雪 刘 昕 李从伟 熊义霞 王 欢 闫疆北 童海波 王小虎 崔 丹 曾 茜 刘 灿 袁 菊 谭宜琴 邓双华杜秀杰方杰平牟肇宇郑 晓邵必飞付淑芳余锦玲陈维霞李 进陈金枝马 翠陈 欢卢 燕丁宝堂严瑞平左秋平舒建红柏 巍王德咏张 洋付千发 邱学斌 沈琴琴 周 雅 方春娇 宋 鑫 吕祥昕 杜 俊 陈少华 杨 乐 熊 莎 张永宁 齐 白 熊琼艳 王 俊 胡海浪 纪道斌 陆 炜 陈书丽 江四林 段翠凤 蔡海英 张晓姣 周祥曼 袁 健 陈园红 吴 辉 官章琴 张 华 金华艳 孙雯佳 侯天臻 杜秀芳 曾玲华 罗 曼 秦训锋 彭 波 马晓芳 司芙瑜 王庚波 柳红滨 梁红霞 吴小春 刘 敏 黄巧云 章 成 廖永峰 谭学奎 戴素芳 凡瑞婷 鲁 银 李超军 李爱芳 阎丽霞 张 丽 杨 眉 杨宜梅 王 旋 邓田英 李 威 王彦娜 石 涛 周明珍 张 伟 刘艳艳 刘元进 鲍贺川 谢金华 刘望军 何璐璐 叶 敏 孙恩伟 王 丽 王 茜 黎金明 唐娜娜 范 婷 陈 林 左德志 罗治华 沈智文 杨 健 余 伟 周术华

刘 佳 童 强 姜 辉 刘文娟 岳桃丽 张继芳 万育安 吕 惠 张 丽 齐 念 杨 帆 毛新生 李 晶 汪世乐 高 鹏 陈珍珍 温旭明 陶 莹 王 明 刘 丽 郑 涛 王志伟 张玉灯 王 勇 傅志勇 何建远 冯 浩 孙 霄 吴建军 金乐胜 匡 丽 李甜甜 叶银笑 熊 丹 金 倩 周湘鄂 段 炯 孙宇波 梅 真 项 飞 胡顺能 黄秋枫 肖泽云 陆康辉 张微微 黄 东 裴得道 张 兰 王丽娜 陈冬红 胡婷婷 伍勋亮 刘 勇 吴国媛 董兰兰 杨玲丽 郑晓航 邱艳艳 盛 静 李 睿 白 雪 王艳茹 万明明 陈孝兵 曾芹艳 陈鸿杰 占 涛 李 华 韩建金 罗 瑶 张 展 贡小娟 丁 旋 范宇丽 涂大鹏 王小凤 徐 园 李小茜 聂正昭 罗贤举 郑佳佳 郑红梅 方 花 张桂玲 赵 欣 邵文利 林 琳 蔡 飞 王巧薇 廖梅坤 刘 桢 李力争 陈双艳 刘 明 高艳敏 赵志士 张 肖 杨 苗 邓 聪 庞泉晓 闫娜娜 熊 伟 陈 波 叶庞琪 汤艳君 杨克荣 方法国 李光夫 杨 林 鞠积元 张德鹏 马景俊 梅 艳 余立志 付 菊 代 号 周 亮 毛晓燕 刘凤梅 张志东 彭 婷 郑 辉 贾敏敏 贺金红 陈江艳 刘金萍 邓海峰 曾 娟 罗仕涛 孟 衡 韩 亮 王吉珍 叶 超 严代月 黄金霞 孔银刚 龚 繁 舒 亮 王 枫 周 军 黄晶晶 周伟光 多梦晓 李 丹 潘俊涛 周 冲 汪 丽 谭金荣 朱 婷 刘 晶 马金全 方惠华 童 婷 刘 霞 严 纯 余 锋 王 萃 雷 雨 潘春莲 蔡阿林 肖 珍 任 欢 方慧兰 贺军章 孙 磊 黄 蔚 李凤霞 凡 华 赖小玲 易平杰 刘 娅 刘加凤 倪元元 姚 维 郝静芸 郭勇辉 康春臣 盛小芳 邵志华 喻丽丽 何文娟 刘军华 许敬妃 李 俊 曾 鸣 骆葶苈 张译文 胡学兵 张 浩 王培波 谢红莉 邹智慧 全风云 王立娜 袁珊珊 王耀强 姜福涛 冯 璨 陈 露 王立波 周清请 卢三波 罗平雷 袁 舒 陈 亮 王丽伟 张 璇 杨 露 叶志强 向士令 邹 丽 许 阳 封 帆 范品良 谢晓慧 李晓芬 舒移民 高 歌 晏 昊 黄 茜 王艳秋 彭世新 曾 琴 李示刚 李志昌 叶 炜 张运金 蔡 敏 张艳峰 张先胜 朱海江 李正华 苏济归 王 超 田小梅 李 偲 吴 虹 朱晶晶 孙淑玲 刘万岗 韩本冬 蔡保华 王艳平李 雄 马 娥 卢丁磊 叶 刚 胡静静 李锐艳 周 玢 付秋霞 陈 昌 何一帆 涂 岸 潘 敏 郝中华 李洪迪 张 倩 兰彦慧 刘 斌 鲁大丽 吴艳荣 张小广 高 丽 邓康林 向敬安 杨晓佳 李尚革 申媛媛 谢晓铭 林金丽 陈云李 陈波波 辜春花 杨大为 李名文 李 敏 刘 俊 梅运娇 曾 兵 杨 玲 王晓霞 杨仲吕 王梅花 吴黎丽 刘保平刘玉琳 俞天君 张月珍 张 鹏 曹 丹 严平高春燕 廖田仙 黄钿钿 方登洲 刘 佳 陈 冲 余 涛 高 飞 项义武 李 丹 陈美蓉 张星星 罗晶涛 李婷玉 廖 妍 刘 娟 卢 荣 吴 柯 周 勇 王建磊 林 斌 钟 城 兰敏玲 赵辛欣 黄顺丽 陈道君 汪文娟 谢 珍 蒋华志 方 非 龚 奇 温妙艳 王佳伟 桂 斌 陆依依 陈 丽 尚东军 赖 威 诸葛伟伟胡英华 陈毅平朱中持 刘倩倩 卢青霞 田应连 邓文辉 唐雷鸣 余从杰 乐文静 谈晓静 邵彦娟 李广森 洪 娟 吕伟星 韩长亮 李艳艳 王铁凌 李媛媛 张 强 蔡东平陈 雁 於少林 刘 璇 陈 丽 黄奇敏 刘 霞 刘 晋 温林昌 彭光裕 吴 超 杨 磊 苏金明 孙 娜 陈会军 谭海涛 董纹言 刘群超 梁 成 胡翠红 王必恒 姜益伟 万双锋 曾水荣 谭 斌 孙丽霞 刘林奎

王 萌 张双双 韩 艳 蔡 璐 钮松艳 童 飞 叶 伦 陈 梅 杨 玲 周小娟 权宝华 李 贺 彭雄苗 何银进 傅文波 徐金龙 丁伟涛 刘艳林 熊相兰 陈玺名 韩亚品 徐 鹏 雷海滨 李小华 周 贝 万 明 彭晓娇 陈晶晶 杨 丹 黄海虹 方 媛 邱慧婷 张立燕 胡文琳 苏小艳 李小宝 熊 诚 张志凤 郭 薇 张志玲 赵江华 邓 苏 危生霞 罗玉飞 管俊涛 叶祥威 温 静 赵莉莉 袁 慧 王 娟 孙 琦 胡丽娟 余 苗 宋 英 丁亲青 黄 刚 张 玲 钱彩虹 金飞燕 刘 芳 肖 宵 王晓俊 李红梅 兰永丽 汪红杰 杜 鹃 宋云英 吴 蕾 余 诚 周 东 严 芳 黄 红 晏述伟 饶文波 李 琼 程 喻 黄响亮 张 莉 刘光红 黄 婧 郑 俊 蔡 灿 彭卉迪 郭金华 周 新 李晓辉 武黎明 左利均 欧 讴 周军委 胡海霞 邓琼琼 姚 建 龚明义 陈文琦 谢忠艳 关国翔 易肖文 徐红芳 吕淑娟 黄慧芬 张振新 阳 琴 王 凡 胡文莉 宋文静 刘永明 刘昊昕 邢振燕 顿 青 容利云 黄海燕 罗 李 李梦茹 熊 敏 杨定义 朱 俊 粱琴梅 叶张权 高慧敏 廖金秋 刘秀立 陈 晶 张晒红 张晓荣 陈文祺 熊江艳 刘小平李丹丹 潘 煌 李俊文 刘思学 张 昕 张亚兵 赵 鹏 苏春霞 詹 斌 黄平黄 蓓 王 培 周明霜 胡彩云 陈 玲 余天贵 董 冉 钟健文 易万婷 徐方和 陈 晨 李 侠 冀 茂 朱 祥 张国翠 王小倩 郑 威 杨 帅平厚强 赵 艳 李 竹 刘 磊 杨 媛 刘 冰 史晓丹 覃雪莉 胡 玲 周 博 郭婷婷 杨华春 何 敏 杨 帆 柯尊友 何绍林 杨 勇 易 雁 胡 颖 王珍明 王家华 曹 旺 刘文娟 喻 静 姚向涛 曹诗冰 周 媛 代淑华 张璐瑶 吴自如 李锦闯 宋长云 邓爱芳 石桂荣 张 娥 杨 阳 贺州阳 范隽华 鲁 婷 向 荣 石 惠 张 双 王清海 黄雪艳 彭春云 张凤娇 袁丽君 章 燕 张 芳 胡 薇 田青青 高才渺 徐 琴 熊小明 邓小聪 陈建湖 杨 素 陈 惠 姚秋平闫 雪 熊苏慧 郑 艳 胡 群 刘忠黎 张 欣 黄 璐 熊艳华 谭明榕 余思思 覃海燕 黄婷婷 田 婷 陈 璐 胡旭云 张 艳 刘艺媛 谢舜舜 冯小凡 杨彩霞 赖停珠

六、获三等奖学金的“三好学生”:(1976人)

宋珊珊 苏良飞 邓平王其龙 杨鑫波 李贞景 李红梅 肖玲玲 陈 璞 张博文 明 旭 莫 昭 田 方 林启才 张淑永 邹小付 贺 娟 陈 磊 吴守娣 张 帆 宋 明 许凤春 刘倩义 吴幼琴 冯年群 汤平方 钦 余晓润 张锦红 杜妍丽 杜 明 杨 宏 周金武 江 静 田 娟 陈 霏 李 永 林 强 罗 娟 温国莉 陈 超 刘利君 魏文国 张易明 方 丽 郑 蒙 徐 丹 卢锋波 任立伟 乔 丹 时国号 程 琼 黄春发 欧阳燕 彭元丽 程文婷 叶建武 潘 涛 白雪飞 孙 鹏 李淑芳 胡明亮 薛文波 谢西海 陈 艳 易姗玉 冯 桥 彭东升 黄新成 喻丹莉 姚涛涛

蒋敦武

程攀峰

史秋容 杨静利 王 燕

云 亮

孔令琴

胡新刚 李 洪 刘淑云

王 香

孙士海 江 龄 丁 霞 孙建鹏

贺 瑾

胡家龙 刘艳琼 刘长志 杨菊芳姚 兰 李雪峰 周 威 徐佳峰 晏传奇 刘医璘 但佳猛 刘 成 唐 敏 李义勇 崔凌君 宫朝阳 程孟良 陈 冶 李翠翠 杨 琴 谭德道 杨 杰 解书怀 邵 娟 滕 慧 丁帮助 陈 芬 蔡秋华 吴春艳 孙 环 邓安平聂雨林 杨久伟 苏振涛 黄艳飞 张小平汪华军 陈朱鑫 徐志锋 张冬霞

黄 欢

秦丽萍

熊进军 张学标 李 繁 王 志 夏 凡 刘 焱

叶 琴

孙艳华 李金凤 柯美胜 熊道勇 郭华英 马 雷

王裕民

姬 彪 范志福 秦树金 熊 娟 邓伟甫 张文中 朱 攀

郝全庆

戴建松 杨 永 顾永超 池贵梅 杨生吉 周海峰 李 奇 刘常青 刘 虹 姜秀丽 任士宝 沈大燕

刘文亮 胡炼飞 赵永清 郭 敏 张文春 李中羊 余容华 王乐宁 徐飞飞 胡晶晶 桂 红 王德刚 亓延甲 姜 丽 徐峰友 郭 乔 徐 杰 余凤琴 程文婷 刘文鑫 谈小庆 周 昕 何 凌 贾艳艳 黄 玲 赵 永 王 涛 刘丽丽 钱 凯 黄承建 王宏涛 孙天霞 翁健康 蔡双喜 姜宏炜 陈 琼 薛俊杰 胡春艳 王 慧 贾 芬 钟 婧 陈 巍 田玉立 查锦芬 陈赛琼 张桂兰 吴媛媛 何文聪 叶龙芳 陈文涛 张 巧 徐琛戌 杨夫海 袁 证 朱文静 周凇琼 张运红 张 婷 汪凌燕 李亚梅 宋 佳 刘 端 朱 峰 尤程程 晏艳祥 梁 建 许福生 张 满 曹现芳 马 良 王宇鹏方建波郑春蓉吴程程车 琴胡 敏甘慧芳章美华吕盼盼张 繁陈晶晶傅雪芹包微微袁 勤成 杰谢芳媛杨海云彭 伟向 靓郭春梅马 超 杨雪梅 杨 磊 王 礼 徐晓丽 徐恒刚 黄春宝 雷 聪 谢 彩 潘 云 张 丹 魏增秋 梅 炀 林冬梅 刘慕纯 汪少华 黄薇隗 陈 霞 魏 伟 詹义兵 张 敏 吴迎春 谢海发 孙 玫 王先松 何应先 周艳华 董 菲 王 贇 陈丹丹 王晓宇 黄海莉 石晓敏 杨俊飞 宋 莎 吕 梅 程 聪 夏凤玲 赵 琴 陈慧敏 王艳华 张 曦 余 婷 苏良虎 程波炼 赵 雷 刘 丽 周光强 郑娟娟 邱玫玫 高秋颖 曹忠凯 余文丽 王一了 夏 凤 赖春霞 徐 敏 鲁 敏 郝娟娟 彭云飞 丁 熊 刘 洋 丛章龙

罗红兰 曾 艳 张 怡 夏 奇 吕雪飞 张秀兰 覃 涛 杜美容 陈茂华 熊章良 赵 瑜 易小青 杨 君 左英伟 施玉霞 徐 莉 李 琼 刘 翩 刘志平孙华梅 李 燕 周小俊 肖俊飞 宋 燕 杨 染 胡耀红 李 博 施 燕 舒弦弦 陈 伟 付亚玲 覃寰君 刘雪梅 彭金娥 龚 杰 马亮娟 肖 俏 邹成林 陈飞燕 李志丹 许朝卿 邹 毅 李天林 江 标 向翼飞 张道鑫 王 佳 张志新 刘 萍 朱晓红 姚志芳 郑婷婷 柳发勇 余 华 薛丹丹 牟 霞 宋 芳 沈志野 宋晨辉 徐 莹 钟依铃 董桂娟 朱 翠 郭柳枝 闫俊芳 岳梦璠 詹 艳 张 萍 黎 琪 毕永华 周春鹤 杨 娟 尹玲玲 梁 彬 彭 静 蒋小丽 徐晶晶 杨淑娟 陈永兰 彭志斌 彭淋湘 李 薇 刘小峰 林 艳 孟丽霞 贺金萍 刘 珊 李 春 邱娇娇 田龙成 刘巧巧 张 菊 邓集东 黄文凡 段少琼 石玉香 牟东景 蔡传波 相学园 李 帅 范亚南 朱 莎 梁 晓 刘婷婷 周 敏 董令仪 张冬勤 骆新瑞 容鲜锋 邹宏林 孙 黎 陈红梅 马晓杰 甘财雄 余 夏 何红红 陈建坤 王 恒 刘秋辉 宋春华 李 煜 陈景娜 李家丹 冯雪春 刘 璐 杨 恒 宋国蓉 王冬霞 吴鹏程 张 锦 王洪琴 吴顺波 徐 浩 张雪莉 周 雯 李 敏 王 虹 金绿英 杨 谦 葛翠翠 刘 丹 吴磊平张亚男 刘 芬 王 凌 严莉莉 罗 杨 姚钧兰 齐冰冰 陈永红 黎 黎 黄志发 杨文霞 吴鹏飞 李 斌 张 艳 刘 裕 汪 菁 谭金枚 谭绍铠 王雅娴 叶 露 朱 蕊 韦 婧 胡花明 雷 静 鲁 青 李 娟 谢翠林 刘安员 曹婷婷 秦 珍 郭 伟 陶 卉 全丹丹 吴 琰 鲍俊英 肖 斌 熊正芳 张 佩 徐 晶 李文荣 彭 颂 周晓婧 王艳林 陈春艳 付 玲 曾 燕 李 婷

夏建红 苗 青 陆文军 彭晓舸 陈 华 尹志斌 吴险峰 刘文娟 陶 婷 李 斌 胡田芳 陈 玲 祝 鹏 黄飞福 鲁 金 王 辉 乐进友 廉得来 李强强 宋美芳 文彩芳 陆利锋 瞿朝峰 赵亚东 张 磊 陈修凯 刘长昌 李 杰 谭小伟 李良元 郑扬亮 杨 楠 黎攀葛 杨秀友 童维占 白钧文 周 维 陈世强 周 亮 袁亚亮 康柳根 宋二振 张兆弟 余 珊 黄叙然 程晓辉 余猛进 程海波 霍育林 薛建强 陈莲华 刘小军 苏妍妹 毕景武 王 攀 张洪涛 王金华 蔡志心 王仕林 胡 亮 刘华斌 柴小华 张廷望 范万里 王燕春 刘雄飞 韩兴亮 黄志平余春华 黄 敏 王志雄 梁利芸 刘 丽 王 艳 耿军伟 任志勇 雷中华 张文彬 汪建林 何 煌 金 愉 李春燕 郭良军 韩俊敏 陈维壁 黄志军 陈志会 樊 红 涂红伟 唐 茗 龙明超 娄 蓉 夏仙桃 陈祖良 缑倩雯 李会超 李平何青松 吕 彬 高 明 罗高鹏 张 健 王铁成 张 捷 李丹丽 刘雄华 洪建兵 黄 卉 孙广磊 代四飞 高 超 周 魏 刘 焱 杨贤群 张晓萍 李 伟 惠义平王 诚 吴红梅 周 全 葛立军 陈 超 盛 浩 郑 飞 陈小丹 唐 蕾 郭红艳 余飞鸿 刘建超 王朝峰 曾万里 张彩云 鲁煌辉 王志军 李享生 杨丽婷 曾 瑜 王 杰 李慧兰 王世杰 朱定峰 成小平邓想涛 聂自洋 吴昊明 肖大平伍立晶 杜 勇 周 围 陈小晔 郑国荣 王 宏 戴浩林 梁 春 徐 静 齐秀丽 连建军 沈丹虹 汪宣德 王年孝 张 磊 李贤锋 张玉飞 陈洁冰 汪 业 谭祖德 阎德刚 贺莎莎 付 义 冯群涛 苏 妮 张 峰 曾 东 曾虎彪 李 幼 周晓金 汪金华 刘香莉 郑国华 王胜伟 雷 伟 夏宇涛 张芸芸 汪青翠 张小祥 苏秀玲 南 福 王柳毅 王昌洋 邓婵娟 占正成 艾 萍 陈 静 方 亚 汪 蕾 黎 琴 裴圆圆 陈小明 范 维 李 奎 吴明立 邹 晖 王 静 刘 伟 韩殊洁 侯宇峰 陈 凤 杨金萍 闫莉华 陈攀峰 谭宜维 赵红英 朱 丹 陈书攻 吴 强 王珍珍 李 婷 李瑶瑶 姚爱华 荀 珍 何艳丽 李海燕 杨晶星 李 静 毛新玲 吴 丽 李春妮 李 璀 吴兰芳 杨艳秋 施 彬 钟小娟 许 珊 黄明珠 李晨晓 储云峰 徐鹏翔 吴火兵 周卫权 韦雪萍 殷道军 黄鸿山 徐 飞 陈 柳 耿恒银 吴 凯 胡会文 殷琪锋 王海河 于嫣华 雷先进 牛海波 张玉娟 张国芳 刘学浩 何琼芳 胡春燕 岳登峰 魏治文 万强光 杨金娣 岳立果 郭兆霞 刘永红 冯仲彬 袁业辉 段圆圆 陈新强 林广胜 肖显强 汪海洋 王祥超 李 茂 吕 亮 王 潇 刘 瑜 马利亚 黄 艳 崔 毅 王晓峰 陈 卫 徐维生 帅世界 李晓姝 常国军 张新壮 梁绍伟 潘 妮 欧阳舒 郑学玲 余新启 李 培 余 洋 张子良 肖彩霞 赵春然 黄红召 申伶俐 胡拥军 王黎阳 文 尚 孙周辉 陈灯红 柳光辉 许华华 李长青 储著贞 迟晓平陈 刚 李 科 陈 堰 柯林华 王 晗 章 昱 骆仁光 张荣军 黄 浩 郑芳华 钟艳丽 姚海燕 曹 薇 赵 玮 袁 华 张庆杰 刘文超 杨 秘 丁 波 张彦辉 黄金山 李 祥 曹雪琴 柳 颖 索 耀 赵光辉 孟 鸣 吴业辉 王松青 李年华 张明珍 熊露露 李小亮 宋晓明 金志文 居 浩 黄红英 赵 琛 严 庄 鄢超雄 吴丽丽 刘 培 吴丽萍 李光龙 刘优生 韩 伟 郭元元 文 伟 张 吉 刘 伟 杜 娟 宋雪芹 徐珍珍 陈 芳 刘 军 戴志敏 成 益 刘经纬 李 健 包建明 李莲欣 兰树广 顾富星 肖伟明 杨海英 朱 峰 何 畏 谭敏娜 刘 勇 李 军 李爱香 叶 新 古学东 唐 凯 杨 超 吴月霞 刘 涛 吴新星 宋国美 杨 程 王永旺 胡 杰 何 健 朱文锋 喻海文 吴 昊 徐军军 姜球林 魏 耀 陈晓斯 余玉平王登科 徐得银 袁 恒 奉策红 徐东坡 陈清波 黄 洁 庞 丹 刘坤松 柯 进 凌 湘 贺 坤 廖隽勇 李 刚 易红刚 董 勇 陆军华 唐念正 严 韬 马 全 乐 璐 孔凡民 江为勇 恢 灿 游 琴 周 斌 陈矜锦 陈 晨 郭伶俐 李仙峰 李小奎 赵 欢 邱 莉 刘小会 杨玉锐 李华超 黄梅华 冯 娟 孙文良 蔡 杰 周 文 陈 娟 周前方 肖建新 潘厚琼 张 东 许国兰 杨金丽 王建亚 金 波 陈莉丽 冯 婷 冯 昊 黄爱芳 刘文伟 陆 蓉 蒋中海 杨 球 曹菜平黄 宏 王 远 周 明 朱永栋 陈泽乐 佘洪波 董永建 童 琨 廖宜琴 冯卫洁 黄 双 徐江洪 汪文华 罗建平何小虹 杜国宏 吉晏平彭 江 毛烨晗 邓之勇 程 玲 况勇军 柳碧文 褚晓杰 黄 娟 裴 辉 宋富强 张显中 何 源 王 冲 刘 艳 余 涛 杨惠琼 范伏增 王涛莲 吴定一 陆雨薇 曹小伟 贺春茂 赵 超 梁 偲 彭 凯 舒 威 聂红波 王蜀君 周 芬 柳 娟 陈孝辉 凌 明 周 蔚 王志坚 孙 静 黎白梅 郭 婧 金 宇 王艳玲 韩金华 刘锦云 罗 璇 杨子龙 刘华鹏 张 瑚 汪峰燕 颜 妍 叶 瑛 尹 瑞 魏 飞 胡勤辉 薛岩坤 陶瑞芳 韩 迎 毛陈林 马克清 童秀兰 李守锋 蒋军成 杨 凡 邓秋媛 王 婷 鲁明芳 陈 利 张 继 甘曲涛 陈夏萍 孔庆竹 代 涛 严 苑 陈 莹 程继胜 孙 莉 贾庚全 黄 伟 朱春芳 王兰青 余 芳 朱晓丽 曾秀霞 蒋 耀 赵莉丽 邱 凡 余慧敏 黄 莹 唐琳娜 陈 丹 张 燕 张仲祥 刘 艳 王 圆 汪 植 孙保安 李郑彪 刘长材 陈永静 李建军 胡意雄 沈祥柱 陈大伟 王芹芹 夏 月 邓春燕 朱鹏飞 聂海波习丽娜 翁小木 吴华祥 张文娟 王 燕 高 也 陈法法 刘燕丽 王潇潇 谌 红 徐金凤 潘玫雯 刘晓燕 李 勉 李利红 肖慧琼 张胤羿 董元帅 汪华强 雷金涛 汪 梦 林 丽 贾景俊 杨 能 吴 峡 倪 琼 袁黎伟 汪长春 范巍巍 宋家超 黄荣国 姜 红 叶 晗 高梅玲 金 娟 罗 敏 胡婵玉 吴 圆 谢 琴 张 婷 江 振 刘静然 胡凡君 邓文涛 李大焱 殷小俊 樊宁宜 胡小东 陈建国 戈俊波 郭永红 黄永高 陈娟娟 程相助 王 川 潘 锋 潘芸芸 余江峰 李映雪 智 李 白海霞 颜乾海 胡 力 卢伟明 曾林龙 毕 颖 董 丽 戴 沙 曹群燕 何万陵 张敬超 武双丽 王 锐 陈新安 张 燕 阮贵男 王 玮 熊 彪 陈 雄 金 晶 黄先察 朱 杰 丁 巍 徐鹏飞 潘协舟 陈 虎 覃 灿 隋 磊 涂志威 王海燕 唐国红 魏小平杨 洪 徐兵洋 卢江芳 卢小红 刘彩云 杜 辉 周 环 周 利 张秋芬 李锦涛 张 瑜 张 锋 黄 荟 关序勤 王海涛 陈浪涛 胡幼林 王美光 侯 佳 吴 荣 汪京培 邓 玲 姚慧敏 张 纯 包文林 罗光辉 孔丽霞 贾 丹 余 征 谭文贵 周新原 谢 涛 黄 为 程芳君 童 松 俞 垚 吴文明 钟继涛 邓日红 刘 伟 周 欢 王 敏 卢宜虎 胡 青 叶 金 蔡记丹 刘斤四 梁志勇 程红秀 董文立 于建民 王瑛瑛 简宪静 杨 青 袁文伟 石普华 艾 涛 付光平夏肇元 姜晓峰 李 波 方 飞 胡艳秋 李莉霞 魏朝快 黄小华 马冬梅 刘 鑫 李 宇 罗锦城 刘 锐 张金凤 吴 婷 李文通 洪雄亮 干 磊 向 偲 熊亚强 程全兵 周辉焱 轩书刚 周玲利 黄 慧 郭德超 夏友军 陈 雪 叶 菲 王 辉 李 伟 李 松 甘 艳 雷 蕾 董 亮 倪碧军 张焕华 徐仔银 王玉婷 涂明高 张 莉 雀欢欢 戚安安 杨旖旎 付 欣 曾 标 李古利 刘进涛 周 亚 邓 颖 熊齐明 张红梅 刘雅娟 李灵芝 郭平张雪群 王 斌 张海清 杜 志 郭水妍 金 鹏 李 玮 陆丽萍 田 钰 吴 俊 孙丽萍 吉耀锋 周在华 王丽莉 杨羽中 汪 丹 李建平王 翠 黄小耘 周敏超 郝 苗 陈 健 徐 杰 寇梅芝 严 路 余红星 吴 阳 刘文磊 刘兴军 刘 刚 祝东兵 李小霞 夏 攀 艾 梦 李秀娟 王 芳 屠万婧 范国珍 周桂兰 曾 艳 黄宁昭 李晓蕊 曾 玲 陈 琳 汤晓华 刘雄威 刘姗姗 刘艳红 肖 卫 徐 斌 刘 剑 孙国富 蔡立竹 张喜生 李晓燕 杜同强 吕 娜 杨真耿 王佃刚 李 媛 任洪宇 陈 峰 汪三青 詹金平王金花 彭反霸 董桂伶 郑 杰 徐 玲 邹 霞 刘 丹 李 艳 杜燕波 韩辛荣 向 华 李林燕 赖小蓉 孙 芳 黄大恒 余 涛 杨春艳 张 昕 徐忆梅 刘 爽 仇唯贤 李智敏 周 静 奚爱华 张国锐 全迎春 罗 昆 覃 梨 张 蕾 王 龙 鲁 莉 吴玮婷 潘 红 雷和平孙晨希 孙金星 张小波 安静静 王德玲 吴慧芬 李敏静 陈亚飞 林旭红 张 剑 黎 明 杨 辉 阮亚红 胡晓玲 宗世芳 徐 雪 程 丹 郑 倩 熊火鹏 张 葵 刘秀丰 杨 蕾 梅 红 张秋献 陈燕妮 叶礼华 龚庆媛 姜超雁 吴毅成 熊霞芳 龙桂元 吴圆圆 王昌政 王金玲 黄 星 黎咸新 周润园 袁 君 刘 琴 袁 林 沈金云 张志勇 董幼林 王 静 李 青 赵 丹 左单荣 李军梅 张 兰 王 庆 毛 丽 孙海英 程 佩 向小青 吴晶晶 王自坤 朱 辉 马剑惠 柴云云 吕丹丹 邓 洁 朱姗姗 佘丽芬 李 莹 周 建 滕晓锋 胡 恩 曾 山 陈 玲 田 芳 周 婕 孟 静 段爱平王 玲 沈文辉 蒋 雄 唐 慧 刘思慧 章贤煜 方 娟 张延沛 黄志成 邹 琴 熊春枚 胡 珊 向喜凤 雷 蕾 刘黄伟 张 俊 吴忠良 程 朝 耿 静 胡 亮 林开盛 吴 昊 杨 琴 吕长涛 卢会娜 胡红伟 王 亮 杨彩霞 黄 芳 林 钊 杨 洁 蒋华莹 陈 娟 叶新霞 刘良艳 程 祥 朱 明 魏山兰 刘 佳 彭月兰 雷华杰 温丽媛 洪玉庄 肖 婷 邓园园 余 骏 陈 涛 何 芳 任 鑫 罗昌梅 杨 军 邹忠旋 倪晶晶 彭德松 陈 周 邱 敏 邓 荣 董 娟 望晓华 陈小玲 王灿芸 张 玲 毛 凯 李银辉 王小翠 葛 臣 杨小兵 葛 雄 胡黎明 邬小勇 曹 杨 钱 敏 陈 敏 曾 阳 李 磊 刘梦婷 纪守亮 张 军 杜芳芳 卢 丹 凡 兵 雷 佳 夏勇飞 甘 东 张大春 程文龙 童 睿 张 伟 田陈伟 金业森 柳林军 潘 安 许明军 王 东 陶 圆 崔 俊 杨辅娟 曹凯东 黎 奔 孔凡丹 王利生 崔慧先 陈 红 刘广生 杨文杰 彭 娟 杨亚炬 刘小栋 刘 薇 刘 健 陈 伟 陈栋栋 谢 艳 马权子 马 鑫 范 帆 黄小丽 汪雷光 董 乔 宋双霜 黄 磊 孙锐婷 张旺莲 杭勇刚 郑金丹 向贤玉 余蛟龙 喻勤富 陈 辰 李 剑 周文君 黄冬梅 裴燕妮 张小燕 吴杰军 李显文 吴章琼 赵 元 汪智琳 宋志英 王建伟 唐金莲 黄诗辉 杨 林 毛 雪 商 倩 毛 君 游晓俊 曾祥栖 陈文玲 胡 珉 张 玲 谢 妮 罗 进 姜 宏 刘 宇 杜 娟 张珍珍 张 勇 罗凯敏 吕海英 田鹏章 刘 燕 梁丽娜 吕长艳 李 丹 郑 凌 王发响 黄运达 易 艺 原若谷 裴 刚 王 晶 明 汉 朱 涛 陆小路 王海军 蒙 静 许珊珊 肖 琴 彭琴利 邹进涛 靳秋云 刘成臣 黄小莉 王群兴 王枝文 万方林 朱 列 马名成 陈 涛 方 权 蔡铁锚 王勤勤 望小东 胡华丽 吴洋波 黄文霞 刘金标 胡启咏 孙 丹 李敏博 叶俊杰 秦 玲 滕 慧 岑 臻 秦斯泰 张 帆 宗吴凡 赵 凡 张 真 金娉婷 代正勇 赵若宸 朱松涛 罗德馨 彭 柳 邓 焕 刘渊涛 郑 云 来先勇 彭金花 尹志玉 戴 佩 陈 浩 胡 伟 黄 曼 韩亚琼 张 琦 朱礼君 黎 静 陈来钰 杨 勇 刘东甜 马婷婷 王桂娇 李 玲 崔 璨 陈 铖 尤 熹 邱丽亚 杜世林 黄林俊 王 菁 邓晶晶 刘单萍 唐 蓉 隗玲俐 黄亚娴 舒曼妮 李显华 杨黎族 常 青 陶俊陶 王菲菲 阳 利 聂俊林 吴 玮 丁雅琼 李 博 艾小蓉 邓玉蕾 席红伍陈堰霞张丽霞陈芳芹王 瑾刘付记张青霞韩 琳杨 静凡利鹏李精华谷海燕李 亮姜 燕熊莉华王清明胡爱华刘 青汪振明王敏霞简璐丝邓 晶 马 莉 但春玲 李 俊 左自旋 冯 愿 刘 祥 虢红林 李 立 蔡 蓉 张艳丽 廖雪梅 叶海挺 杨黎敏 赵 云 姜海娇 荣 霞 宋婷婷 张 红 余 潇 马金金 黄 婷 李 佳 刘晓芹 向娟娟 箮 静 江 威 李艳梅 梁小龙 纪丽霞 崔 燕 张 文 李 明 周 航 黄 琳 刘银平董家兴 徐 丽 李 宁 高婷婷 王 姗 孙 娟 王 静 杨巧黎 赵垒君 文 娟 李晶晶 代 娟 张开艳 刘艳华 周卫全 肖春莲 曹祥伟 李杰亮 董 辉 薛 蓉 余婷婷 龚道琴 殷明君 朱晓倩 王 凡 宋昭婵 丁 婷 印 琳 乔 晶 胡大春 易惠琳 周 欢 杨 文 王凤娟 刘 晶 王 念 樊 林 戴 威 梁丽鸣 王淑荣 何琴琴 刘小平宋 俊 吴雪莲 万龙先 何晓珺 张媛媛 曾聪冲

祝 苇 徐 晶 李秦秦 张程程 胡娟妮 周红梅 范颜颜 康 波 王 斌 张小花 徐春平熊春华 王 星 邓宏丹 郭珺珺 杜 娟 罗 娟 宋彬彬 陈福利 胡亮亮 程 丽 周建青 陈金玉 陈 娟 张振林 鲁晓兰 胡 玲 李运荣 喻 璐 吴 艳 彭秀凤 兰媛媛 唐丽娟 胡晓敏 吴晓黎 孔令媛 张 丹 余花平岑丽红 廖正中 石 丹 朱学武 熊华丹 郑晓娟 李 琦 俞园莉 刘杰琼 刘 琼 成 超 崔雪莲 许巧玲 王晓霞 曾红丹 孙 镠 张 梦 饶倩倩 张 颖 吕鉴学杨 黎 吴婷婷 郭兰兰 吴 杨 李小庆 程 讷 陈 诚 宋恋恋 王 晶 覃 思 陈 宁 罗 军 胡阳敏 张平腊 刘 勤 李 洁

陈飞飞 石 敏 梅 芳 张 茜 汤爱华 顾 丽 尤继涛 朱小舒 尹小艳 石 梦 吴利娟 曾 忆 罗 露 戴芳芳 何福玲 齐欢欢童秋静兰 岚张 蕾霍 黎高 岚崔 巍管晓翠万璐娟陈 慈袁 媛黄 莉望 莉刘小鹏张金泉夏红军 朱均蓉 王 瑕 赵蓉蓉 饶 瑶 龚会艳 熊小燕 周 洋 高 洁 吴 迪 汪 柳 赵艳丽 韩永飞 李 伟 徐志正 黄 凯 汤玉姗 万彬彬 方 尧 江 华 张 莉 刘 媛 张珠君 龚 婷 郭 洋 季 甜 邵国超 刘 诚 张 琦 赵兰兰 袁 媛 贺金雁 黎乐亚 吴 倩 刘小丹 赵彩月 吴春莹 王 莉 吴 欢 唐雅磊 杜 薇 陈文娟 李德艳 王 宁 朱 丽

推荐第2篇:三峡大学简介

三峡大学简介

历史沿革

三峡大学(英文全称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是经教育部批准,于2000年6月29日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的前身是于1978年成立的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直属水利电力部,1996年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组成新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1998年11月通过教育部立项审查,成为“211工程”建设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湖北三峡学院是由原宜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宜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宜昌职业大学于1996年合并而成。学校具有61年的办学历史,其中举办本科教育30年,硕士研究生教育12年,面向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学校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留学生及港澳学生招生资格,具有推荐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及工程硕士培养资格。2005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目前,学校已成为水电特色与优势比较明显、综合办学实力较强、享有一定社会声誉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21个学院,55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文、医、经、管、法、教育等8大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本科品牌专业8个;现有32个硕士点,5个工程硕士领域,35个湖北省立项建设博士、硕士点,有3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4个湖北省优势与特色学科。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18259人,硕士研究生1488人,留学生432人,高职高专学生5224人,成人教育学生12000余人,本科自学考试助学班学生1342人。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员工2939人,其中专任教师1735人(含临床医学院),教授212人,副教授59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64人;有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13个,已聘请楚天学者特聘教授6人,三峡学者特聘教授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13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3人,省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6人,湖北名师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8人,湖北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

一、二层次人才人选14人;有博士生导师23人,硕士生导师354人;学校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蒙代尔及11位院士在内的271名专家担任兼职教授。

基础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3787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32.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7亿元。建有3个标准田径运动场,1座体育馆,1座综合训练馆;建有5个学生公寓小区,5个标准化食堂,有各类教学实验中心(实验室)63个,大中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万台(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14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18万册,各类电子图书42万册(件);建有158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

1 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校园网连通全校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教师公寓、学生公寓,网络设施先进、性能稳定,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拓展。

科学研究

学校建有长江三峡滑坡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试验站,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原国家电力公司重点实验室(211工程建设项目),3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湖北省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有水电科学研究院、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武陵民族研究院、建筑设计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分子生物学研究所、软件工程研究中心、再生能源研究所、智能视觉与图像信息研究所、危急安全管理研究所、肿瘤研究所、新型能源材料实验室等60余个校级科研机构。学校具有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监理、勘测甲级资质,水利工程设计、电力工程设计乙级资质,是国家电力公司授予的水电工程建设甲级监理单位,是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确认的电气设备检测中心、土木水电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学校近5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679项,其中国家攻关课题、“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等重点科研项目近100项,累计项目经费近4亿元;有64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一等奖3项,获中国爆破工程学会特等奖1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2项;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公开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25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累计100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的论文达980余篇;有600多项技术开发成果被应用于水电工程建设、灾害防治、大坝监测、边坡绿化、工程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化工、医药卫生、旅游规划等行业领域。近3年,学校教师共承担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题245项,其中省部级项目56项;在近两届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共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6项,其中一等奖5项。学校主办有《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实用医学进修杂志》、《水电工程进展》、《灾害与防治工程杂志》等学术期刊。

人才培养

学校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确立“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培养目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学分制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力组织开展学科竞赛和文体竞赛活动。近5年来,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比例、英语四级通过率稳步上升;本科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5%以上,居省属高校前列;在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取得了可喜成绩。近5年,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结构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创新设计

2 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共获得全国一等奖10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39项;获得湖北省各类学科创新竞赛一等奖36项,二等奖50项,三等奖69项。学校高水平足球队连续两次获得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总决赛冠军,武术队、龙舟队、篮球队、体育舞蹈队、大学生艺术团等在各级各类文体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开放办学

学校贯彻开放办学方针,广泛开展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亚洲、欧洲、美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校建立了教学、科研和互派留学生等合作关系。现有外籍教师30余人。2007年我校第一所孔子学院在美国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挂牌成立。学校与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兄弟院和科研院所签定了“支持与合作协议”,开展了广泛的教学、科研合作与交流。

近5年,学校主办或承办了欧亚高校联盟第五次年会、全国合并院校经验交流暨发展战略研讨会、首届中国水电论坛、第二十二届中国控制会议、全国第九届岩石动力学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环境化学中青年学者研讨会、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08暨第七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第三届全国电力人才网络联盟论坛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00余次。

学校成立了由中国长江三峡开发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长江水利委员会、香港方树福堂基金会、湖北宜化集团等94家企事业单位、地方政府等组成的董事会;学校在全国40多个大中城市、地区以及美国成立有校友分会,参会校友达6万余人。

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

学校广泛开展以“围绕中心、把握方向、促进和谐”为特色的党建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师德师风、校风和学风建设,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学校以培育“爱国、自强、求真、创新”为主旨的“求索”精神为主线,着力营造科学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校园文化,逐步形成了具有三峡大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创造出宽严结合、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构筑起团结、和谐、创新的育人生态环境。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城市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目前,全校上下正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质量固本和特色发展”战略,推进内涵建设与发展,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增强为水利电力行业和三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正朝着把学校建设成为“水电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迈进!

(截止2008年10月)

推荐第3篇:三峡教案

三峡教学案

课型:新授

主备人:卯洁琼

使用人:

教学目标

1、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的目的。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诗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

二、自主学习

1、三峡简介: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宜昌的南津关是其东端,四川奉节的白帝城是其西端, 其间全长193公里。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瞿塘峡以“雄”著称。

2、作者简介:郦道元(公元470——527年),南北朝时北魏著名的散文家、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不仅是地理学的重要著作,也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散文名作。

3、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xiào) 属(zhǔ)引

哀转(zhuǎn)

4、读出节奏。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沿//溯/阻绝。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清/荣/峻/茂

(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合作探究

1、辨明词义。

(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

(2)古今异义。

夏水襄陵(襄:冲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

(4)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荣峻茂(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

哀转久绝(绝:消失)

2、理清课文的层次及主要意思

第一段: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高峻美

第二段:夏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风——奔放美

第三段:春冬之景: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清幽美

第四段:秋峡: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小结:本文先写山,再写水,抓住景物特征,以不同季节表现三峡的美景。

3、、体会作者情感和情景交融的写法

第一层: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高峻美)

第二层: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第三层: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层: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四、畅谈收获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试译课文,并在全班交流。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说一说

请学生读课文说一说: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美丽?并找出相关的语句。

第一层:写三峡两岸的山(从开始到“不见曦月”)。

第二层:写三峡的夏水(从“至于夏水襄陵”到“不以疾也”)。 第三层:写三峡的春冬之景(从“春冬之时”到“良多趣味”)。 第四层:写三峡的秋景(从“每至晴初霜旦”到结尾)

二、合作探究

1、散文家郦道元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就将雄伟壮丽的三峡奇景展现在我们面前,且极其生动传神,不能不令人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发现课文的美。那么我们从哪些方面来欣赏美呢?

我们欣赏文章,可从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着手。例如: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连绵,隐天蔽日的山势。

2、在对三峡不同季节进行描写时,作者为什么没有按习惯上的春夏秋冬进行,而采用了这样的顺序?

因为“峡”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最有特色,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3、作者笔下的三峡是如此之美,那么你能想象一下他当时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明确:作为《水经》中的一条注解的《三峡》,虽然说是一篇介绍性、说明性的文章,写得比较客观,但字里行间的确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三峡的欣赏赞美之情,通过这种赞美表

现出了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

三、畅谈收获

请学生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把握三峡景观的特征,准备用“三峡的„„美,美在„„”说一句简单的话。

如:三峡的山美,美在连绵不绝,高耸险峻。 学生自由品析三峡的美,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回答。 老师总结:

三峡的山:连绵,高峻

壮美 三峡的夏水:迅疾

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

秀美 三峡的秋:

凄清

凄美

五、拓展提升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试找出诗句与课文中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

一、

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六、课后练习。

三峡是美丽的,我们身边很多景物也是美丽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只要我们善于寻找美,发现美,美丽的风景就会在我们面前展现。同学,请你选一处你最喜欢的景观来写一写吧!相信你也会写出它的妙处。

七、课后反思

推荐第4篇:三峡教案

课前律动

一、导入

老师导言: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国被誉为母亲河的是哪两条河流吗?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不但地理位置重要资源丰富,同时还有非常奇特的景色。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看看长江上最著名的一道风景线。

(看录像了解长江三峡同时老师在黑板上简笔画)

老师小结:刚才大家了解到的是我国万里长江中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长江三峡。它风光宜人,有悠久的历史。每一座山峰都有美丽的传说。诗人也常常用诗词歌赋来赞美它。例如:《》(大家一起朗诵)

一直以来三峡以它特有的景色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如今三峡工程又让世界的目光聚集在这里,那么生活在三峡的孩子们更是用歌声抒发了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这样的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老师板书课题)

二、展示学习目标,提出学习的要求

三、学习新课:

1、结合课本听范唱,思考问题 (1) 这首歌曲的演唱顺序?

(2) 歌曲中出现的“也依”是什么意思?

2、根据学生回答分析歌谱,讲解衬词的作用。

3、带着问题第二次听范唱,并轻声跟唱。

(1)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 歌谱中出现的拍子是什么意思?

4、根据歌曲的情绪讲解歌曲的演唱要求。

解决第一句的演唱难点混合拍子,示范演唱第一句,并教唱。

5、第一次连唱歌曲

老师弹琴学生慢速跟唱,然后讲解歌词中有特点的尾音,并示范演唱。

强调4拍子的韵律,每字一音吐字清晰。分乐句示范教唱。

6、第二次随琴连唱,速度加快。对学生的演唱提出鼓励。

7、分组练唱(2组)

老师引言:生活在三峡的人们爱三峡唱三峡,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如果你是三峡的孩子,你会什么样表情和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让大家感受到你非常热爱家乡的情感呢?我们来进行一下比赛! (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鼓励的话语)

课间休息:听船工号子。老师介绍这种独特的形式。

8、变换演唱形式巩固新歌的学习: 根据歌谱分配领唱(1名女生和老师)加齐唱(全体),然后为歌曲的后半部分加入号子声伴奏(部分男生)丰富歌曲的演唱。

老师小结给学生点赞

四、欣赏介绍三峡工程的短片

老师引言:在歌曲中我们不断的唱到大坝,说的就是三峡大坝。这个工程给生活在这一流域的人们带来了福音,解决了千百年来的洪水泛滥的问题,同时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超级工程,经过几代人的运筹13年的努力才得以建成,就像歌中唱到的,大坝建成我长成,13年的时间三峡的孩子见证了这一奇迹般的变化。那现在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老师带你们看了三峡,唱了三峡,了解了三峡大坝。其实这只是还有很多的美景很多的故事等着你们去寻找。老师给你们也留一个小小的作业,课下去查找资料在深入的了解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关于他的歌曲诗词以及传说,在下一节课我们可以进行交流。

推荐第5篇:三峡 教案

三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练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3、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借助工具书并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文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课文,感受古代诗文的美;

3、在品析中理解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反复朗读,增强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本文安排在文言文单元之后,在此之前,学生通过第一个文言文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学习的方法,但毕竟学的文言课文少,掌握的文言常识、文言语法、句法知识太少,学习起来还可能会有较大的困难。

三、重点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古代诗文的无穷魅力; 难点:翻译句子,理解作者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练地朗读课文 ;

2、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汇;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借助工具书并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古代诗文的美。

3、在翻译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反复朗读,增强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学时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学时难点 翻译课文。 4.1.4教学活动

一、名著故事(学生讲解)

二、激情导入 明确目标

(播放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美丽的三峡。你想不想了解郦道元笔下的三峡呢,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三峡》。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及作品;(二)合作探究---第一步“读”

1、进行朗读训练:要求读准字音 听读、指导断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合作探究---第二步“译”

(1)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并结合注释练习翻译句子。 (2)指名逐句翻译,师订正。

(三)合作探究---第三步巩固提高“练”

(一)重点词汇意义、句子。(二)课文背诵。

四、延伸作业:

1.用行楷抄写并背诵全文

2.翻译全文

推荐第6篇:三峡教案

三峡

郦道元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能有感情地背诵课文,能结合注释翻译课文。2.能说出作者的写作思路;品析句子,学习动静结合的协写景方法。 3.领略三峡的景物之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之情。

教学重点:

1.梳理文意,重点词语释义及关键句子翻译和理解。

2.体会作者的写景方法,熟练掌握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等语言技巧。

学法指导:

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课文内容;通过品读语言,共同领略三峡的美景,学习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到过咱们宜昌的三峡,不知道你们见到的三峡是什么样的,有 没有同学起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见到是不是这个样子(屏幕上大坝图),而在真正意义上我们说的三峡可不仅仅指这个伟大的水利工程,他究竟有那三个部分组成,究竟何种面目呢,接下来老师带领大家走进真正意义上的三峡。 二.朗读,读出韵味

1.听读:教师泛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初步感受文章内容 重点注意的字词:

阙 曦 襄陵 沿溯 御 素湍 飞漱 属引 哀转

2.默读: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3.品读:主要进行描述。运用“三峡的______美,你看(听)______”的句式回答。

山美:(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找出正面描与侧面描写) 水美:(1)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注:此处学生也可归结为激流美、瀑布美也可。

声美:(1)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歌声唱出了哀婉的猿声中旅人的悲凉心境,更加烘托出秋景的凄凉。

三、拓展及探究:

1.结合上述回答及文章,分别用一个词概括出每一段体现出的美的意境。要点:(此处需要板书) 第一段—雄俊壮美的山势—雄壮美 第二段—凶猛的水势—奔放美 第三段—秀美的山势—清幽美 第四段—凄凉的秋意—凄婉美 2.问题探究:

(1)为什么不按照四季的顺序来写景,而是先写夏天的景色,并将春冬二季合二为一呢?

因为三峡的水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天最盛,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江水都是“清荣峻茂”的特点,因而合二为一描述。 (2)作者描写三峡的美景运用了一些技巧,你能说出是哪些技巧吗?

抓住景物的特点,从各种不同角度写景。

抓住不同的季节,以动物、静物相结合的方法来写景。(动静结合是重点)

写山,抓住了连续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抓住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进行描写,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

(3)作者写江水之湍急是如何体现的,用了什么手法? 借行程速度与江水作比较,突出江流之快,之猛;对比的手法 (4)通观全文,作者是如何编排文章的结构的?(此处弱化结构,了解即可)

先总述三峡总体概貌,后分季节描绘三峡风光,层次清晰。 (4) 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这么编排?

写出了三峡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更反衬渲染了三峡秋天凄凉萧瑟的气氛。

借鉴:行文过程中,如果恰当引用古人诗词佳句,不仅可以准确表现文章的中心,而且可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可读性,使得文章更具音韵美。

3.提高部分:

(1) 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结合诗句说说它与本文的联系。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二句与文章第二段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2)假如你是以为导游,请为三峡写一段解说词。请尽量尝试运用郦道元文中的句子。

示例:各位旅客,欢迎来到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出,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秋冬之时,潭水碧绿,轻薄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飞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领略了三峡的秀美风光,品味了作者精美的语言,这趟三峡之旅大家感受如何? “爽”。是啊,在文字中遨游尚且怡然自得,亲身感受必定更加美妙。三峡风光无限好,期待大家明日游。

最后,让我们在高声诵读中结束这趟轻松愉快的三峡之旅吧!

板书设计

三峡的山——山高岭连,中间狭窄——高峻美 三峡的水:夏季——水势浩大、流速迅猛——奔放美

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清幽美

秋季——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凄婉美

推荐第7篇:三峡教案

三峡

李老家二中

孙秀生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们来欣赏几幅风景画,看画上主要有什么景物?(有山有水.....)两山夹水之地谓之峡。说到峡,风光最为旖旎迷人的当属“三峡”,曾经有外国朋友问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中国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在哪儿?他脱口而出——三峡。为什么三峡在余秋雨的眼中会有那么大的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一起学习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三峡》,共同欣赏三峡优美多姿的风光!

二、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疏通文意

2、了解三峡特点,从文字间感悟三峡优美风光

三、自主学习:

1、三峡位置并欣赏三峡图片

2、作家作品

郦道元(469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3、提醒读音:

阙处(

曦月(

沿溯(

素湍(

)

绝山献(

飞漱(

4、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字音、句子停顿、语调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解决不认识的字,正确停顿

6、接力读,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7、思考本文所写景物及写作思路

8、文章描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三峡两岸的山、三峡的夏水、三峡的

春冬景色、三峡的秋天景象

9、课文按怎样的思路行文的?

明确: 文章先写三峡地貌,重点写山,然后又分别描绘了四季的景象,先写夏季三峡的江水;再写春冬三峡的景色,最后写三峡秋天的景色。

四、分组讨论:

(一)、分四组讨论,疏通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并概括每段大意

第一层: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学生齐读课文,检查字音、停顿 处”,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突出峰峦重叠,雄峻险拔的山势。

第二层: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侧面描写)。

第三层: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表现三峡水的壮美。这段描写由紧张变得轻松,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

第四层:写三峡秋景。前六句渲染了寒秋三峡的悲寂、凄凉的气氛。最后两句诗从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二)字词探究

1.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2.古今异义

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

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回清倒影(清波) ..清 自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 清荣峻茂(水清) .. 沿溯阻绝(断绝) .绝 绝多生怪柏(极高,最高) . 哀转久绝(断绝,消失) .

4.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活用为名词,指飞奔的马) .回清倒影(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清波) .每至晴初霜旦(名词活用为动词,指结霜、下霜)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急流) .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

五、合作探究:

(一) 小组抢答

1、三峡山貌的句子有?明确:自三峡七百里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不见曦月

2、描写夏季江水的句子?明确: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春冬景色的句子?明确: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秋季景色的句子?明确: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泪沾裳

(二) 说说下列句子表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小组代表回答)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明确:侧面渲染山峰的高峻、江面的狭窄。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明确:用对比的方法表现夏日江水的迅疾。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明确:表现三峡水的秀美。

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明确:渲染了寒秋三峡的悲寂、凄凉的气氛。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明确:从侧面表现了三峡秋季的悲寂、凄凉

六、板书设计:

山:

长,多,高峻(正面,侧面)

雄壮美

夏季:

迅猛凶险

奔放美

春冬:

清荣峻茂

清幽美 秋:

悲寂凄凉

凄婉美

七、总结:

《三峡》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佳作。郦道元在《三峡》中着重写了三峡雄奇壮丽的山和秀美可人的水。你看那山:连绵而高峻,挺拔而秀丽,仿佛是鬼斧神工雕琢出来的一样。“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你看那水:能漫上山陵,能看见倒影,寂静而清幽。它奔放,它清幽,它凄婉。在郦道元的眼中,山仿佛成了容载万物的容器,让那高峡容括所有水的美,水仿佛也有了灵性,“清荣俊茂,良多趣味\"。

推荐第8篇:《三峡》教案

《三峡》学习指导 一.课文注释与翻译

⑪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注释:①自

②略无

③阙(

):

翻译:

⑫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注释:①嶂(

):

翻译:

⑬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注释:①自

②亭午

③曦(

)月 翻译:

⑭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注释:①至于

②襄(

):

③沿

④溯(

⑤绝 翻译:

⑮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注释:①或

②其

③虽

④奔

⑤不以

⑥疾

⑦宣 翻译:

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注释:①素

②湍(

):

③时

④则

翻译:

⑰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注释:①绝

②巘(

):

③漱(

)

④其

⑤清荣峻茂

⑥良 翻译:

⑱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注释:①旦

②肃

③属(

)

④引

⑤响

⑥转

⑦绝 翻译:

⑲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①故

②三声 翻译:

二.回答问题

1.本文作者是

,字

时期人,我国著名的

。选自

。三峡是

的总称,在重庆市

和湖北宜昌之间。 2.翻译下列词句

①重岩叠嶂

②夏水襄陵

③沿溯阻绝

④乘奔御风

⑤素湍绿潭

⑥回清倒影

⑦飞漱其间

⑧林寒涧肃

⑨属引凄异

⑩哀转久绝。

3.划分层次并总结层意 第1层(⑪句—

句) 第2层(

句—

句) 第3层(

句—

句) 第4层(

句—

句) 4.课文默写检测

⑪从正面和侧面形象地写出山的高峻的句子

。 ⑫形象地表现江水迅疾的句子

。 ⑬引用渔者歌词烘托三峡凄凉气氛的句子

。 ⑭动静结合,描写春冬之景的

。 ⑮总写三峡特点的句子

⑯描写春冬山林涧水的名句是

。 ⑰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一诗和本文的有关内容意境相同,请默写出这首诗。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⑱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⑲下列几段文字与文中哪些内容相关?

(1)、陆游《入蜀记》:“夹江千峰万嶂,有竞起者,有独拔者,有崩欲压者,有危欲坠者,有横裂者,有直坼者,有凸者,有洼者,有罅者,奇怪不可尽状,初冬草木皆青苍不凋。”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峻茂” 。 (2)、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3)、杜甫《秋兴八首》:“听猿实下三声泪”;白居易《送萧处士游黔南》:“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⑳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 郦道远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

,

.的三峡秋日凄异景况将一去不复返了.

⑴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寥寥几笔将景物的神韵表现了出来,如:只用“

“八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

⑵本文描写三峡春冬景物时,既描写了

的静景,也描写了

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5.“清荣峻茂”四字描绘了哪四种景物?如此美景会使人产生什么样的感受?(后一问用课文原句回答)

6.“睛初霜旦,林寒涧肃“一句写了哪个季节,什么时间的景物?给人传达了怎样的感情?

7.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8.为什么在长达七百里的三峡中会“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9.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10.文中并未点明“秋”字,作者是如何来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

11.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②阙:略无阙处

自非亭午夜分

不知天上宫阙 ③绝:哀转久绝

④或:或王命急宣 绝巘多生怪柏

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沿溯阻绝

⑥不以疾也

⑤其间千二百里

徐喷以烟

飞漱其间

以虫蚁为兽 三.拓展延伸

12.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相关链接: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 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导游词: 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 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13.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A )

我曾经乘船路过三峡,也游过三峡,相当程度来讲,是奔着唐诗的意境而去的。唐诗意境的精华在哪儿?________________想想看,那时候没有机器船,只有根根悠悠纤绳拉着的舟,江水伴着纤夫号子,时而间几声猿啼,有如闪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余音缭绕,那才是峡谷中强劲的音符!李白歌:“两岸猿声啼不住”,杜甫吟:“风急天高猿啸哀”,高适唱:“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在他们的诗里,三峡景物中,猿啼是最难忘的。

A.诗人笔下的“猿啼、泪尽、肠断”令人心伤。 B.唐诗中使人向往的猿啼之声。 C.我以为就是那可见可闻的猿影、啼声。 D.请领略唐代诗人孤寂伤感的情怀。

14、三峡很美,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你能用“三峡的____美,你看_____”的句式说一说吗?

示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15、这样美的三峡,作者共用一百五十余字就描绘得如此出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令人称奇。请你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示例:语文的描写手法美,下面描写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示例①:三峡的水美,你看夏水素湍急,有时早上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呢。

示例②:作者描写景物美,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 四.知识积累:有关三峡的诗歌

1.《水调歌头》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2.夔州歌十绝句之一【唐】杜甫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

3.三峡闻猿【唐】贯休

历历数声猿,寥寥渡白烟。应栖多月树,况是下霜天。万里客危坐,千山境悄然。更深仍不住,使我欲移船。 4.三峡歌——陆游

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雨,一夜猿啼明月中。 5.【杂曲歌辞·竹枝】李涉 荆门滩急水潺潺,两岸猿啼烟满山。渡头年少应官去,月落西陵望不还。巫峡云开神女祠,绿潭红树影参差。下牢戍口初相问,无义滩头剩别离。石壁千重树万重,白云斜掩碧芙蓉。昭君溪上年年月,独自婵娟色最浓。十二峰头月欲低,空蒙江上子规啼。孤舟一夜东归客,泣向春风忆建溪。

6.【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两崖如剑立 一江似布悬

群山无阕重岩叠嶂盖曦月

泉瀑有声素湍绿潭荡清波 自非亭午夜分曦月不见

每至晴初霜旦高猿长啸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山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乘船观水素湍绿潭

暮到江陵难赏月

乘奔御风悬泉飞瀑三峡水

柏怪潭绿浪急猿哀

驾舟赏山绝巘怪柏

朝发白帝不见曦

推荐第9篇:三峡教案

《三峡》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逐步提高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背诵并默写全文。 ●教学重点

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前播放视频)

三峡风光,美不胜收,作者笔下的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不禁也想有一次三峡之旅。 我们今天的三峡之旅就是品读《三峡》。

(板书课题、作者)

二、趣识汉字

1、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可以让我们见字知意。比如“峡”字。找出文中带“山”旁的字和他们的意思,带“水”旁的字和他们的意思。

2、除了带“山”旁和带“水”的生字外,同学们认为还有那些字我们要掌握。

三、朗读指导

朗读起码来讲要读出文章的音乐之美。

方法指导:

1、要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生根据教师范读内容的停顿做笔记。)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至于/夏水襄陵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虽/乘奔御风

则/素湍绿潭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 学生用老师教的拖音读课文。

2、读出四字词语的节拍;(学生划分四字词语的节拍)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学生用老师教的拖音、节拍读课文。

3、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

悬泉瀑布,飞溯其间,凊荣峻茂,良多趣味。“清荣峻茂”四个字要读开,顿一顿,为什么呢?因为写的是四种事物,水清,树荣,山峻,草茂。凊——荣——峻——茂,良多趣味。最后一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情感要读出来,“泪——沾——裳”三个字之间要顿一下。 学生齐读

三、四段。

四、疏通文意

1、结合课下注释再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结合重点语句的翻译,检测自学效果。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沿溯阻绝。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五、赏析美点

用“精段品读”的方法品读文中的美点,赏析第三段文字的表达之美。 提示:

春冬之时这一段美在哪里呢?比如说,有没有写动景写静景的动静之美?有没有写高处景色写低处景色的高下之美?有没有色彩之美,还有什么线条之美,

镜头之美?

六、课堂小结

1、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连绵的群山„„”,把课文中写三峡的景点分别用五个字表现出来„„ 例:飞流的瀑布

白色的急流

怪异的柏树

回旋的清波

秀丽的山峰

清澈的流水

碧绿的深潭

倒悬的瀑布

2、把这些景点扩展成一篇短文。

三峡之美,美在画面。连绵的群山,雄伟的屏障,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水,雪白的湍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苍翠的怪柏,飞悬的瀑布,初晴的山涧,披霜的空谷……它们或雄奇或秀丽或峻美或优雅,展示着三峡四季的奇美景象。

七、作业布置

1.掌握课下注释; 2.背诵并默写《三峡》。 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推荐第10篇:三峡教案

《三峡》教案

一、文学常识。

1.《三峡》选自《水经注》。本文作者是郦道元,字善长.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是《水经》,他以此为纲,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

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二.语音。

略无阙处(quē) 重岩叠嶂(zhàng) 不见曦月(xī) 沿溯阻绝(sù) 乘奔御风(yù) 素湍绿潭(tuān) 绝巘多生怪柏(yǎn) 飞漱其间(shù) 林寒涧肃(sù) 属引凄异(zhǔ)

三.通假字。 略无阙处: “阙”通“缺”, 空缺 。

四.一词多义。

【绝 】 ①沿溯阻绝(隔绝) ②哀转久绝(消失) ③绝巘多生怪柏(极) 【自 】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 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 属 】 ①属引凄异(连续) ②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以 】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认为) ②能以径寸之木(用)【阙】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 空缺) ②不知天上宫阙(宫殿)【或】①或王命急宣(有时) 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 五.重点词语解释。

1.略无阙处 略无:毫无。略,几乎。“阙”通“缺”, 空缺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 [亭午]正午,中午。亭,正当。 [夜分]半夜。[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3.重岩叠嶂:[嶂(zhàng)]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4.至于夏水襄陵:[襄(xiāng)]漫上。 5.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6.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宣]传达。 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即使。 [御]驾,乘。 [疾]快。 8.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回]回旋。 9.绝巘多生怪柏:[巘(yǎn)] 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10.飞漱其间:[漱(shù)]冲刷。1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荣]茂盛。[峻]高而陡峭。[良多]很多。良,很。

12.属引凄异:[属(zhǔ)引]连续不断。属,连续。引,延长。 13. 不见曦月:[曦]阳光或日光。1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旦]早晨。 [肃]寂静。 15.哀转久绝:[哀]悲哀。 [转(zhuǎn)]婉转。16.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沾]沾湿。 [三]表示概数。

六.把握课文。

1.主题探究: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结构布局 1)先写山,后写水,结构严谨。 2)先总写三峡形势(整体风貌),然后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层次分明

3.写作特色: 1)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水涨流速,交通阻断。 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秋,水枯气寒,猿鸣凄凉。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以“素”字饰湍,以“绿”字饰潭,以“绝”字状山,以“怪”字写柏,真是写出了景物的神韵。再如以“清荣峻茂”四字状写了水木山草四种景物的不同特色,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3)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4.段落内容理解。 【 第一段】

A.第一段总写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1)峡长(七百里)岭连(连山,略无缺处)

(2)中间狭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第一段中三峡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 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C.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第二段】

A.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

水涨流速,交通阻断。 B.选择通例“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出水势大,水流速。

特例“或王命---不以疾也”照应平常情况下的“沿溯阻绝”, 写出水速,借以写出船行之快 C.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作用:写出船行之快,烘托夏天的水流急(水速),写法:侧面描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D.“虽乘奔---不以疾也”运用什么修辞?作用?

比喻,夸张。与奔马、疾风作比较,形象写出水速、船行快,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 E.作者为什么先写夏水?又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 第三段】

A.作者是抓住三峡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写的?从什么角度描写?表现了三峡怎样的季节特点?

抓住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

俯视与仰视。 表现了春冬三峡的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B. 总括春冬之景的四个字是什么? 清荣峻茂。

C.“良多趣味”表现在何处?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D.表现作者感慨的句子是? 良多趣味

【第四段】

A.写什么季节的景色?作者是从哪一角度写景的? 秋季。听觉。 B.作者从几方面描写猿鸣?特点?作用?

直接叙述(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猿高啸长----山高岭连,峡窄水长。

声哀 -------渲染秋天萧瑟气氛 引渔歌为证

巴东三峡巫峡长----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声哀

C.“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课文结尾处引用这句渔歌有什么好处?

① (文后引渔歌,从本段说是)对前面写景的补充,是借渔歌抒写作者所见所闻,渲染秋天悲凉萧瑟气氛,表现作者哀伤、悲凉之情。

②(从全文看,结尾引渔歌)与开头的“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呼应,为赴王命,为了生计,渔民、船夫们为了生存苦不堪言,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生活疾苦的同情。 (③总结本段,进一步体现三峡的山高岭连,狭窄水长。) D.结尾渔歌引起人们什么情感?你的学习感受是什么?

悲凉凄苦哀伤。 引用渔歌借景抒情,把自然景物同人们的心情融合在一起,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七.理解性默写。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从视觉角度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0.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八、运用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生动描述三峡春冬美景。

九、比较题

1、唐代诗人李白被贬遇赦曾游三峡,写下了传诵千古的诗篇: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仔细揣摩,诗人和地理学家笔下的三峡有什么不同?---教参P283 ①《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

(本题的着眼点不在形式,只要学生能够结合写作背景,从内容角度去思考就可以了。)

②《早发白帝城》作于李白遇赦东归途中,诗的感情是欢快的,与散文中所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的调子异趣。如“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个“还”字,透露了他遇赦的喜悦。“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个“轻”字,固然指船的轻快,也透露出诗人此时心情的轻快舒畅。就全诗而言,诗笔奔放,快船快意,洋溢欢悦豪情,正是当时诗人欢快心情的写照。《三峡》是描写三峡风光最著名的奇文,而李白以诗的形式表现三峡行舟,亦成千古绝唱。

2、本文的猿鸣和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猿声,效果一样吗?

本文的猿鸣体现三峡山高岭连,峡窄水长,渲染三峡秋天悲凉萧瑟的气氛,体现作者哀伤、悲寂之情。《早发白帝城》中借猿声些船行之快,体现诗人遇赦的喜悦欢快之情。 九.开放性试题

1、郦道元的水经注对后世文学影响极大,请举例说明。如李白的《早发》,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等

2、对联。

两崖如剑立 一江似布悬

群山无阕重岩叠嶂盖曦月 泉瀑有声素湍绿潭荡清波 暮到江陵难赏月 朝发白帝不见曦 自非亭午夜分曦月不见 每至晴初霜旦高猿长啸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山 乘奔御风悬泉飞瀑三峡水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柏怪潭绿浪急猿哀 乘船观水素湍绿潭 驾舟赏山绝巘怪柏 3.积累古诗文中描写三峡的名句。

①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

③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

4.积累文言文中描写水清的佳句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B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小石潭记》 5.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导游词: 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 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6..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第11篇:三峡教案

2011年秋学期初一语文教案

课题:《三 峡》

审定:施云康

编写:蒋书霞

11月17日

教学目标

①能在自读的基础上正确朗读,翻译课文。 ②能说出课文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

③学习用字遣词简练精确的特点, 能说出文中关键词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反复诵读成诵,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 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华彩部分。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江河,耸峙的山峦,给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笔意与灵感!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曾来过此地,用自己的亲见亲历撩开了三峡的神秘面纱,让世人真正认识了这一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这节课让我们随北魏时期的郦道元的脚步,回到1500年前一起来领略那时三峡的美丽风光吧。

二、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略无阙处( ) 重岩叠嶂( ) 曦月( ) 襄陵( ) ....沿溯( ) 绝山献( ) 飞漱( ) 属引( ) .... 1

2、填空

《三峡》选自《 》作者郦道元, (朝代)人,字 ,《水经注》是一部有文字价值的地理巨著。《水经注》是郦道元为《 ____ 》所作的注,做了扩充。三峡,指长江上游的 、、。

三、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导入语:这是一篇描摹山水的美文,老师为大家范读一遍,请同学们边听边完成以下任务:

a、画出容易读错的字; b、分清句子的停顿;

c、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细读,重在读懂、读通。下面就请同学们参照注释细读课文,把课文读懂。注意同桌互相监读,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

(教师注意巡回察看,及时了解学生朗读、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共性的问题,及时点拨指正。)

3、释疑,扫除理解障碍。如有不清楚或没有把握的字词,提出来,其他同学解答。

4、考查:

⑴学生朗读、点评。老师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文章的四个段落,比比谁读得好。全班同学一起监督,然后点评。

⑵文意看谁理解得准。采取一组一人问,另一组任何一人译的方式,答对得10分,答错,则问的组得10分,每组限问5题。

(同学自由发言。采用比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师生共同评价,教师以鼓励为主,如:你看书真仔细,背得准确等,这都是专心的效果。提问、比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课堂秩序混乱,表面活跃的现象,教师应适当引导,控制。)

四、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准备用“三峡的„„美,你看„„(文中的语句)”说一句简单的话。

示范:三峡的山美,你看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同学们可接着说:水美、激流美、瀑布美、树美、声美、高猿美、民谣美、秋天美„„

2 学生自由品析三峡之美。

2、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模糊的影像了,能不能在后面用自己的话加以描写呢?譬如: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1)同学们准备一下,先在小组里交流(组长负责,推荐好交流的代表)。

(2)班上汇报(每组派一位代表站起来交流)。

3、老师把话题引向课外:三峡的美哪是文字能穷尽的呢?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想像中,你能再说一句想像的话说出三峡的美吗?

老师给大家作个示范:三峡的云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雾,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丽。

五、总结。

六、作业。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本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三峡》,扫除了字词障碍,初步领略了三峡的壮丽景色。这一堂课我们将重点理一理作者的行文思路,揣摩妙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2、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适当把握语气和语调。)

3、检查背诵。

二、合作探究, 1理清思路 ○教师指导语:同学们背得都很好,也基本上理解了课文内容。全文仅一百五十余字,却思路清晰、音韵和谐,那么郦道元是如何用凝练的笔墨将三峡的万千气象尽收笔底的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按怎样的思路行文的?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后回答。

3 明确:第1段总写了三峡的地貌特征,其余3段以夏、春冬、秋为序描写了三峡的四季景色。

②深入研讨

1、教师指导语:那么三峡究竟有怎样的地貌特征呢?让我们先来看文章的第1段,请同学们稍稍思考一下。

学生思考后回答。

明确:地貌特征有:山高岭连。依据“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和第1段中最后一句。

2、教师指导语:如果说山塑造了三峡的形,那么水便是三峡的魂。郦道元被后人誉为“善写山水的大手笔”,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他又是如何描写春冬景色的?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生讨论,师巡视)

(1)、请分别用四至六个字概括三峡的四季水之景。 (2)、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呢?

(3)、文章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呢? (4)、文中曾写道“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但接下来又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否自相矛盾? (5)、本文结尾引用渔歌起到怎样的作用? 讨论交流明确

(1)、三峡春冬之景是清荣峻茂;三峡的夏天水流湍急;三峡的秋天是水枯谷凄;

(2)、写春冬之景从色彩的角度描写,如“素湍绿潭”,还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如“回清倒影”、“飞溯其间”等。同时 “素湍绿潭”一句是从俯视的角度写的,“绝多生怪柏”是从仰视的角度写的。

(3)、因为三峡的水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水最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

(4)、是本文的一个难点。前句是概述夏季江水的凶险,在通常情况下,船只因江水流速过急,不会冒险出发,但在“王命急宣”的情况下,船只一旦启航,便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作者正是通过一般和特殊 4 这两种情况的对比性叙述,表现夏日的长江水势大,流速快。

(5)、结尾引用渔歌更反衬了三峡的凄凉。在行文的过程中,如果恰当引用古人诗词佳句,不仅可以准确地表现文章的中心,而且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可读性,使文章更具音韵美。

(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悟,对文字上的缺陷及时给以点评指导。) ③揣摩妙点。

教师指导语: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那么他又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呢?作者在字词锤炼上又有什么精妙之处呢?现在我们再读课文,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文字投影):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例一: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例二:“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一句中“略”用得很好,准确地突出了山的高低起伏、连绵不断。

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

(由于本文佳词妙句很多,应该给同学们充分寻找、思考和品味的时间。)

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

(组长负责,并做好记录,准备发言。小组交流时,教师尽可能积极参与各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交流过程中出现的有价值的问题,从而作出适当适时的评价与鼓励。)

参考答案:

1、作者写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作者写“悬泉瀑布”勾勒出一个背景。山泉瀑布冲荡在绝巘怪柏之间,这里的有已于峡谷汹涌奔腾的水,而是自空而降、飘忽而下的水,加上背景一衬,则更为神奇。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声色纷沓,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挺拔超脱的图画。

3、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隆”、“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教师小结: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丰富的游历和散文家丰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难怪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

拓展迁移。 三峡知多少

师生共同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三峡资料

(充分开发可挖掘的学习资源来激发学生兴趣。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肯定学生的发现,对学生发言中生成的问题给以点拨或指导。)

三、再读课文,总结收获

1、高声朗读或齐声背诵课文,领略三峡的秀美风光,品味作者精美的语言。

2、学完了这篇课文,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是值得你借鉴和学习的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 A、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B、注重字词的锤炼。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他们的任何一点发现都是他们自己所得,不必把老师的答案强加给学生。)

四、作业

1、完成随堂作业

2、准确默写课文

第12篇:《三峡》教案

《三峡》公开课教案

孔店中学

黄建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把握课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三峡》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同学们,大家认识这个字吗?峡,何谓峡?两山夹水的地方,说到峡,风光最为旖旎迷人的那当属“三峡”,曾经有外国朋友问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中国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在哪?他脱口而出--三峡。为什么三峡在余秋雨的眼中会有那么大的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跟着我们的导游--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一起去神游一番,去揭开三峡神秘的面纱,准备好了吗?那去之前我们先熟悉一下环境,先看一看有关三峡风光的照片。

老师解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三峡全长192公里,指的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它奇景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江河,给了古今诗人无限的笔意和灵感,诗仙李白诗云: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二、走进三峡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1)过渡:说三峡的景美,其实郦道元的文字更美,理学大家朱熹说,读书三到,谓眼到、口到、心到。须读的字字响亮。

(2)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看准字形,若有把握不准的字音,可以对照注释上的读音或是借助字典,也可以和同桌交流。

(3)请一个同学试读,其他同学点评。 2.二读课文,品味三峡的美

(1)过渡:文章不厌千回读,但为什么三味书屋里的孩子,读的人声鼎沸,还是觉得索然无味、味同嚼蜡呢?因为不理解其中的意思,看来学习文言文的时候除了读我们还要理解其中的意思。

那既然这样我们就请同学们参照注释细读课文,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疏通文义,小组讨论时,采用每人轮流说一句的形式,如果小组讨论中发现有争议的地方用圈注出来,待会我们在全班交流。(时间5分钟)

(2)过渡:同学们讨论的很激烈,我仿佛已经看见思想与思想碰撞的火花了,一起来看这几句?有疑问吗?(两段文字) (3) 那这几句写了三峡的什么呢 ? 山

(4)山水的特点呢? 山的特点: 长、多 、高峻

水的特点:盛大、清澈、激荡、迅疾

(5)过渡:耳听为虚、眼见实。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想不想亲眼见见三峡的山、水呢?(一组山、水的图片) 是的,三峡的山是美的,老师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用“三峡的美,美在„„”这个句式造了一句描写山的句子,看了以后,你能不能也仿照老师的样子,用这个句式说一句有关水的句子呢 ? 例:三峡美,美在山。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6)过渡:山是高峻的,水是盛大、迅疾的,那读山的时候如何读呢? 山:静,读的舒缓

水:动,快、声音大些、有气势

(一泻千里的江水、既使人感到惊心动魄、又让人感到豪气万丈) 我们说男孩子要象山一样伟岸,女孩子要象水一样灵动,我们请男孩子读山的部分,请女孩子读读水的部分。

(7)过渡:除了写山、写夏水之外,还写了三峡的其他季节的景色,一起来看一下,请一个同学口头翻译一下,其他同学补充。

A.先看春冬之景,特点? 幽美

给人一种色彩斑斓、欢快明朗的感受 B.如何读? 轻松 、平缓、稍稍明快点

C.在看写了寒秋的景色,特点?

肃杀、悲凉、寒气透骨 D.如何读?

慢、低、哀伤

(8)过渡:摄影家们对美感悟是敏感的,他们用照片及时的记录了这一切,春冬之时和秋景的照片老师也有,要看吗?

3、三读课文,领悟三峡的美

(1)过渡:有位伟人说过,一起伟大的发明创造都是从模仿来的,尽管我们从理论上知道如何读了,但我们还要谦虚一下,先取取经,听听人家是如何读的? (学生评价)想模仿吗? (2)请学生准备一下,教师为其配上音乐,学生评议,教师总结。

三、感悟三峡

1.过渡:“知者乐山,仁者乐水”,郦道元在《三峡》中描写水。现代作家刘白羽在《长江三峡》中描写三峡的水“万水奔腾,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你可想象得到那真是雷霆万钧。船如离弦之箭,稍差分厘,便会撞得粉碎。现在,这巨礁早已炸掉。不过,瞿塘峡中依然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旋涡。船从旋涡中冲过,只听的一片哗啦啦的水声•” •2.我觉得:这里应该补充三峡中描写水的句子才有比较,两组描写水的句子,你喜欢那一组为什么?

四、总结本课学习“学而不思则罔”,学习中我们还要善于总结,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现在就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最后教师做总结发言。) 三峡的山险峻壮丽,三峡的水清澈迅疾,三峡山美水美,然而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三峡仅仅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祖国有这么多美丽的山有这么多美丽的水,我们爱三峡,更爱我们美丽富饶的祖国! 好,本节课就暂到这里,谢谢。

五、布置作业

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

2013.12.16

第13篇:三峡教案

《三峡》教案

教材分析

《三峡》一文中,作者首先干脆利落直接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再凝炼生动地描绘了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不过,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三峡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山的特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 所以,《三峡》是一篇以“山”为首,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教学目标

1、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的目的。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诗文和诵读诗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朗读

理解

一、导入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

二、三峡简介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宜昌的南津关是其东端,四川奉节的白帝城是其西端, 其间全长193公里。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瞿塘峡以“雄”著称。

三、作者简介

郦道元(公元470——527年),南北朝时北魏著名的散文家、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不仅是地理学的重要著作,也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散文名作。

四、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得顺畅。

A、读课文、读注释,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 B、请学生注意一下字词的读音与词义。

略、阙、嶂、曦、湍、绝、漱、骏、涧、属、沾

2、进行朗读训练,读出节奏。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沿//溯/阻绝。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清/荣/峻/茂

(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理清课文的层次及主要意思

第一段: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高峻美

第二段:夏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风——奔放美

第三段:春冬之景: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清幽美

第四段:秋峡: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小结:本文先写山,再写水,抓住景物特征,以不同季节表现三峡的美景。

五、译一译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试译课文,并在全班交流。老师点出若干最难的词句请学生反复理解。

如:自非亭午夜分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不以疾也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六、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欣赏

背诵

一、复习回顾 说一说

请学生读课文说一说: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美丽?并找出相关的语句。

第一层:写三峡两岸的山(从开始到“不见曦月”)。

第二层:写三峡的夏水(从“至于夏水襄陵”到“不以疾也”)。

第三层:写三峡的春冬之景(从“春冬之时”到“良多趣味”)。

第四层:写三峡的秋景(从“每至晴初霜旦”到结尾)。

二、朗读欣赏品一品

学生自选内容,描述三峡的画面之美。

(例如:山美、水美、急流美、瀑布美、树美、猿声美、渔歌美等,并试着背诵相关语句。)

三、具体研习,合作探究。

1、在对三峡不同季节进行描写时,作者为什么没有按习惯上的春夏秋冬进行,而采用了这样的顺序?

因为“峡”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最有特色,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2、作者笔下的三峡是如此之美,那么你能想象一下他当时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明确:作为《水经》中的一条注解的《三峡》,虽然说是一篇介绍性、说明性的文章,写得比较客观,但字里行间的确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三峡的欣赏赞美之情,通过这种赞美表现出了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

3、《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试找出诗句与课文中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

讨论明确: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

一、

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四、学生背读,记诵课文。

背读前讨论一个问题:请你给大家建议,建议大家这样背读。 如“画面展现式”背读。

五、学习小结,结束教学。

板书设计

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高峻美

《三峡》郦道元

夏季

水势浩大、流速迅猛

——奔放美

春冬

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清幽美

秋季

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凄婉美

第14篇:《三峡》教案

《三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

b、学习抓住景物特点,从不同季节描写景物,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c、学习衬托、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感受三峡四季不同的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背诵积累文言文词汇,疏通文章大意;通过合作探究、讨论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三峡的山和水的语句去分析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抓住景物的特点,从不同季节进行描写及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2、学习文章运用衬托、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三峡的美及作者对三峡的赞美之情。

[教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品读赏析法 [学法]

朗读法、讨论法、联想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使用背景音乐《高山流水》用多媒体播放长江三峡风光的视频或图片。观看后要求学生说说感受,从而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课文:

指导:朗读要注意节奏、停顿、语调变化,情感到位。

如:读描写“山”的语句,语速则是先慢后快,语气则是高亢的,要读出惊奇;读描写“夏水”的语句,则要语速稍快,语气豪迈,读出奔放;读描写“秋水”的语句,则要语速缓慢,语气低沉,读出凄婉。 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2、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注释、工具书和教师补充注释解决字词疑难。将学生分为四个学习小组,互相质疑。 教师用多媒体给出如下补充注释: (1)字词注释

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不见曦月(阳光)

或王命急宣(有时候)

不以疾也(认为,觉得)

绝巘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飞漱其间(冲刷)

良多趣味(很)

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2)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哀转久绝:“转”通“啭”声音转折

(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沿溯阻绝(绝:断绝)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

哀转久绝(绝:停止)

3、合作探究,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本文通过对三峡的山和水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三、再读课文,品析美景

1、师:我们应带着美的眼光来寻找三峡的最美所在,大家看看三峡的自然景观最美美在哪?

美在山,美在水。学生回答一有沾边,便及时鼓励:你们跟郦道元真是心有灵犀,他也觉得三峡美在山水。

2、师:作者是如何写山的呢?

三峡的山独特之处在哪呢?“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就那么16个字,写出了连绵不断,高大磅礴的山势,勾勒出700里三峡的群峰连绵、山高峡长的壮丽。

3、师:作者是如何写水及其他景物的呢?

万物因水而有灵性,离开了水,也无以为峡,且奇山之下,必有异水,那三峡的水又有什么独特的美呢? 因季节不同而呈不同景象。

夏水:“沿溯阻绝”,“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水: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景: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秋景“林寒涧肃、哀转久绝”。

4、师:同学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三峡很美,你能说说这些美是怎样的美?

[例] 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这是一种高峻美、状丽美。

夏水—湍急凶猛—奔放美

春冬—清荣峻茂—清幽美

秋景—林寒涧肃—凄婉美

5、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

师: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不能不令人称奇。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 小组合作讨论后互相交流。

( 提示: 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

明确:除了上面讲的抓住特点写景外,文章在选景时有静立的高山,也有奔腾的江水;既有“林寒涧肃”,也有“高猿长啸”,动静结合;写法上正面落笔“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崖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延绵,隐天蔽日的山势。运用了衬托的写法。同时在写秋景时,“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描写让读者已经觉得凄凉,而“猿鸣三声泪沾裳”中一个“泪”字更将这份凄凉进一步升华。不禁让人触景生情,心生悲凉!这里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

四、发挥想像,描绘三峡

“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三峡景色,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假如你要到三峡旅游,你准备哪个季节前往?” 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五、强化背诵,巩固积累

郦道元用地理学家的丰富游历和散文家的丰厚的文字功底,用一百五十余字囊括了三峡的山、水、四季景色,笔法精妙至极。这样的美文一定要铭记于心,为我所用!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结构去背诵。这样思路清晰,便于背诵。

六、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A.教师小结: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B.布置作业:

1、完成《学法大视野》第26课第

一、

二、三题。

2、请仿照郦道元三峡的写景手法,写一篇以“××之美”为题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七、板书设计

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静)(衬托) (高峻美)

三峡{

郦道元

水:夏日:湍急凶猛 (动)

(奔放美)

冬景:清荣峻茂

(动静结合)

(清幽美)

秋景:悲寂凄清

(情景交融)

(凄婉美)

执教人:丁沛东

2013-11-28

第15篇:三峡教案

《三峡》

知识能力目标 1.积累实词和理解文意。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品味语言,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三峡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语言,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等句子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郦道元(约470—527),范阳涿(zhuó)县(现在属河北)人,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通过实地考察,探寻祖国山川之美,撰写出了《水经注》。 本文选自《水经注》。《水经注》是一部记载地理的专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书中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二、扫清文字障碍。

lìquē zhàng

xiāng

sùtuān

yǎn

郦阙嶂曦襄陵沿溯素湍绝巘

shù

jùn

jiànzhǔ

qīcháng

yù 飞漱峻茂涧肃属引凄泪沾裳、御风

三、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每一小节中重点停顿之处点拨:

第1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掌握重点词语

a.略无阙处(一点没有)(断缺,现在写作“缺”); b.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c.不见曦月(日月。曦,太阳)

d.夏水襄陵(涨上山陵。襄,上。陵,大的土山); e.沿(顺流而下) f.溯(逆流而上); g.或王命急宣(有时)(宣布、传达) h.虽乘奔御风(即使)(奔驰的快马); i.不以疾也(这么、如此)(快) j.素湍绿潭(白色)(急流的水)(深水); k.飞漱其间(冲荡)

l.良多趣味(确实、实在); m.林寒涧肃(寂静)

n.哀转久绝(断绝,消失); o.每至晴初霜旦(早晨)

五、翻译下面句子:

1、重岩叠障,隐天蔽日。

◆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日月的。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季,江水涨上山陵,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路都被阻绝了。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5、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就有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6、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悬在空中的泉水和瀑布,在山峰间飞速地冲荡。

7、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更显出)水清、树荣、山峻、草茂,(这些景物)实在给人带来了无限的情趣。

8、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每逢到了天刚放晴的日子或降霜的早晨,在凄凉的树林,寂静的峡谷中,常常听到高处传来的猿猴的叫声。

9、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凄厉异常,连续不断,(那叫声)在空谷中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以上为自主学习部分

六、课文探究:

1、理清本文的结构。明确:第1段总写了三峡的地貌特征,其余3段以夏、春冬、秋为序描写了三峡的四季景色。

2、作者在描绘三峡的壮丽景色时为什么要从山写起?

明确:从“峡”字来看,是指两山夹水的地方,有了山才可能有“峡”,因而就从山写起。

3、三峡有怎样的地貌特征呢? 明确:“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一句写出了三峡山势的连绵不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写出了三峡山的高耸入云。

4、最后一句和这段文字有什么关系?

明确:从侧面进一步说明了三峡地貌特征是连绵不断、高耸入云。

5、作者又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呢? 明确:夏季——水势之盛,水流之急。 春冬——“清荣峻茂”。 秋——寂静、凄凉。

6、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明确: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7、本文结尾引用渔歌起到怎样的作用?

明确:更反衬了三峡的凄凉,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的同情,同时也使文字显得对仗工整,更加精练。

8、文章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呢? 明确:因为三峡的水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水最盛,所以先写夏水。

七、小结

《三峡》是一篇很好的古代写景散文,作者描述了三峡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使我们从中受益匪浅。在课下,我们要积极地走进大自然,用我们的笔来描绘大自然的雄伟壮丽。

第16篇:三峡教案

《三峡》教案

一背景分析

1、学情分析: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一味强调知识授受。教师死输硬灌,学生生吞活剥,师生独特的体验无法融入到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方式机械刻板,缺少创意,缺少师生互动,丧失了主体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严重束缚着学生的思维。本文的教学设计意在呼唤人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当注重营建师生互动空间。力求在枯燥单调的文言文教学中激起一点火花,使学生在动脑、动口、动笔的过程中得到文学素养的提高和美感的熏陶。

2、教材分析: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简单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并用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

文章富有诗情画意,朴素自然,意味隽永。

3、教学方法:

①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②加强对文章的朗读、欣赏、体味。

二、教学过程

首先安排复习文常及翻译。

组长根据学案,组织复习文常及翻译。目的是巩固文言知识。 其次进行教学重点: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1师生共同分析学习第一二段。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理解学习第一二段内容。

1 2小组讨论学习第三四段内容及写法。

要求:(1)分析每句话的内容,分别写出三峡怎样的特点?

在实际授课中,学生既可以再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又可以与物理知识得到又效整合, 学生同时也认识到三峡工程。学生积极讨论所提出的问题。并能够结合所学习过的物理知识,达到有效结合。

课外链接:三峡的地理。学生阅读链接材料,拓展学生地理知识。 3结合多媒体明确:

第三段:描写三峡春冬――清荣峻茂的特点。学生感受一种清幽之美。 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第四段:描写三峡秋天凄凉的景象。采用了正面与侧面结合的写法。学生感受一种凄婉美。写法是教学中的难点,借助多媒体来突破。

4欣赏三峡风光图片。感受三峡美。图文并茂,在授课时,同学们有了向往三峡一游的愿望。

5讨论探究: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在三峡建立水电站?

这是教学中的难点,因为学生有了前面教学的积淀,认真阅读课文,结合实际三峡情况,很快得到突破。

三、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以说,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见解,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求得新的发现。

第17篇:《三峡》教案

《三峡》教学设计

主备:韦丽娟 修改:谭红梅

一、知识能力目标 1.积累实词和理解文意。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品味语言,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情感目标

感受三峡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三、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语言,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

1、指导学生朗读,从整体把握课文。

正音:阙

嶂 曦

属 引 哀转

划分句间停顿点拨:

第1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第4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3、朗读比赛:分小组或男女生比赛的形式进行,以激发学生的读书的积极性。

4、讨论:疏通文意(每两个小组讨论一个文段,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5、全班讨论交流质疑

强调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明确重点应掌握的文言字词。 (1)略无阙处 (2)重岩叠嶂 (3) 夏水襄陵 (4)不见曦月 (5)或王命急宣 (6)虽乘奔御风 (7)不以疾也 (8)绝巘多生怪柏(9)素湍绿潭 (10)飞漱其间 (11)良多趣味 (12)嘱引凄异 (13)沿溯阻绝 (14)林寒涧肃

6、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

①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②为什么描写山势只有寥寥数的笔勾勒?描写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③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7、交流、展示后,教师点拨、归纳。

①文章整体是先写山,后写水,作者思路清晰。写景时动、静结合。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

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②文章着重描写山高峰峻以及由此带来的江水四季变化。夏季是水旺的时候,秋季是水枯的时候。夏、春冬、秋的记叙次序,是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并不是一般性的略写处理,以写景为主要内容的三段文字,是以“水”为线索贯穿起来的。

③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本文一共只有155个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动有静,可见,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确实是美不胜收的,同学们一定要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河山,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第18篇:《三峡》教案

三峡课程计划

●教学目标

1.理解三峡在自然景观文本中的描述,感受三峡的自然之美。 2.掌握这个场景描述的特点。

3.引导学生积累古典知识,注意阅读培训,逐步提高古典阅读和翻译能力。 4.学习古人们看风景的方式,欣赏精致的语言。

5.引导学生在想象中重现现场,理解作品的艺术概念和作者的思想和感受,逐渐提高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爱好祖国的良好感觉。

●教学重点,困难

焦点。享受三峡美丽的风景,安静美丽的风景,深入的心情作品,感受屏幕的美丽,抓住美妙的风景区,仔细计算出完美的触摸词,把握场景的特点描述。

难度:掌握文章描述的场景生动,生动,美观的语言特点,把握作者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方法

习语方法。讨论方法和点分配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向设计

多媒体显示三峡地图。

如果长江东岸是一个艺术画廊,那么三峡是一项了不起的工作。它从奇迹出来,改变了四个季节, 涌浪,高耸的山脉,激发了古代诗人画家多少的情感和灵感!北方地理学家李道元可能是最早的。今天,我们共同努力学习三峡。

二,师生互动,自学,合作探索。 1.了解学生的评论。

以下教师首先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首先请再次阅读文本。 (评价:学生阅读得很好,声音响亮,声音,控制太停顿,请看屏幕,做两个问题。

哪些学生说下面的话的意思?

(对于他们的答案,学生有不同的意见?

(1)这里我们来看一下文章的内容。文本的写入顺序是什么? )

(2)既然四季的景色,那为什么不写春,夏,秋,冬的顺序呢?

(3)的确,李道元写文章是突出三峡的特点。那篇文章到底强调了三峡的特点是什么?你看到什么词或句子?

(4)李道元夺取特色,只有155个字,为我们展现了三峡的无尽美。这三峡被称为中国的景观旅游 铅,被称为永恒的美!今天我们要大声朗读,品尝它的美丽,终于有了背诵它的感觉。

(过渡)为了品尝美的文字,我们必须学会运用想象力,享受文字的美丽。在国王王。 (黑板:眼睛有国王) 2,阅读三峡 请阅读下面的学生阅读自己的文字,同时阅读一边的图片想象风景,准备用美国三峡说一个简单的话。

(1)。文本在哪里描述三峡?

(2)。如何描述三峡山?抓到山有什么样的特点?

(3)。如何描述三峡的水?

(4)总结三峡在不同季节的美丽。

三峡水。秋天的三峡。哪个同学说?

春天和三个三峡的冬天秀丽。你看,白色的漩涡,回响着闪闪发光的青波;绿色深水池,摇晃美丽的反射。在奇怪的草地上有悬崖,崎岖不平;和悬挂的春天瀑布,水的声音爆裂,细雾飘移,人们着迷。 3,阅读三峡:

三峡的美丽是令人愉快的眼睛。问学生用美的想象力,朗读文本。

(1)。看场景是抒情,这篇文章的表 什么样的感觉?在写山,水,四个季节,表达的感觉是一样的吗?

(2)学习积极的描述和侧面描述的组合。

(3)。知道这篇文章静态和动态组合的摇摆风格的写作

(4)。体验语言准确,精致,表达的特点。 4,背诵三峡:

学生们读完了。然而,为了接触别人必须首先移动自己。阅读时间,我们必须动员自己的生活积累,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山心经历高俊,水的急流,春天和安静,秋天荒凉,是做爱心。

以下问学生用自己的理解Qi背文。

三,扩展练习:

水是三峡的灵魂,请按照描述你看到最美丽的水的风景的例子。

第19篇:三峡教案

材料:红糖,大枣

做法:

1)锅内放清水加入洗净的大枣一起煮开,继续煮8分钟

2)放入姜盖盖煮3分钟

3)调入红糖饮用

番茄酸辣汤

材料: 中等大小西红柿三个, 土豆一个, 火腿, 木耳适量做法:

1.西红柿洗净,去皮,切小丁

2.土豆,火腿切片

3.木耳泡发后,洗净, 撕成小块

4.起油锅, 下土豆片和木耳翻炒均匀盛出备用

5.同一锅, 继续加热, 倒入西红柿丁, 中火不断翻炒, 加入适量白醋,糖,盐, 继

续炒至呈糊状, 加入足量鸡汤(或水), 大火烧沸转中小火煮20分钟左右

6.加入土豆片和木耳, 大火烧开, 转小火至土豆熟

7.调入胡椒粉, 盐, 鸡精, 香油, 撒入香菜, 出锅

白菜鸡蛋浓汤主料:白菜叶三四片 鸡蛋两个

配料:鸡精 盐 香葱

做法:

1、白菜叶洗净,切大段;

2、鸡蛋打散,加少许香葱末;

3、坐油锅,炒鸡蛋,注意不要加盐;

4、鸡蛋炒好后,加入热水;

5、水没过鸡蛋就可以,然后煮开,旁边可另起煮锅,坐开水;

6、炒锅内的水开后,把水连同鸡蛋一起倒到旁边的煮锅中;

7、水开后,持续大火煮十分钟左右,直至汤色变白;

8、汤色变白后,加入白菜叶,出锅前调味。

第20篇:《三峡》教案

《三峡》详案

一、导入

师:上课!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请同学们回答一个问题,中国第一大河是——

生:长江。

师:对。那么,浩瀚的长江水流湍急,危崖壁立,景色最为壮观的风光当属—— 生:三峡。

师展示三峡图片。 师:好,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时期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前的三峡。(板书课题及作者) 《三峡》是一篇散文,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系统最全面的一部地理著作。这是一篇描摹山水的美文,老师为大家范读一遍。

(二)品析课文

1.读准(约10分钟)

师: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同时注意屏幕上的重点字词,要读准字音。 (生读,师巡视,约3分钟)

quē

zhàng

xiāng

tuān

yǎn

xiào

zhǔ

cháng

qú 湍

师:大家都读完了吧,谁愿意为大家朗读一下这篇散文?其他的同学请注意听。 生:读。

师:读得很不错,不但吐字清晰,而且感情充沛。美中不足的是还有一点问题,同学们有没有发现? 生:找错误。

师:我们来听一下范读,请大家注意听读音,把握节奏。

自 / 三峡 / 七百里中

自非 / 亭午夜分,不见 / 曦月

虽 / 乘奔御风,不以 / 疾也

至于 / 夏水 / 襄陵,沿 / 溯/ 阻绝 回清 / 倒影,绝巘 / 多生怪柏

清 / 荣 / 峻 / 茂 每至 / 晴初 / 霜旦,林寒 / 涧肃

师:大家都听得陶醉了,如此美文,大家还是一起来读一下吧!(师领读,师生共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由细读课文,同桌互相监读,掌握好节奏,不读错字、漏字。

(学生朗读气氛热烈,赞扬!)

师:好,现在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文章的四个段落,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学生朗读,串译,点评。)

师:下面大家以同桌合作的形式结合课文下方注释翻译全文。 生:翻译全文。

师:拿出预习本把你的成果整理在预习本上。

1、第一段 师:同学们,《三峡》全文仅一百五十余字。它是如何描绘三峡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具体分析课文内容。课文第一段写了三峡的什么景物? 生:写山。 生:写岩,嶂。 生:写曦月。

师:主要写了什么? 生:(齐答)山。

师:对,那三峡的山有何特点呢?是怎么体现出来的?

生:写了山的高大,从“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可知。 师:三峡的山还有什么特点?

生:我认为还写了山的连绵,文中写到“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师:很好。我们注意“略”字,它用得好吗? 生:好,“略”字准确地突出了山的高低起伏,连绵不时。 师:(出示三峡的山景)归纳两位同学的意见,第一段写出山多山高的特点,这是三峡的地貌特征。

山多山高

(板书:地貌特征 两岸连山 )

重岩叠嶂

作者写岩、嶂,写曦月,都是为了突出山的这一特点。正是由于他能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注重字词的锻炼, 所以才干传神地刻画出三峡的地貌特征。

2、第二段

师:那么,作者接下来又写了三峡的什么? 生:三峡的水

师:是什么季节的? 生:(齐答)夏季。

(板书:夏)

师:三峡夏季的水有什么特点?怎么体现出来的?

生:水流湍急。我是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一句看出来的。

(板书:水流湍急)

师:既然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怎么还会有“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的情况呢? 这不矛盾吗?

生:不矛盾。文中写到“或有王命急宣”。封建社会,帝王的命令高于一切,谁也不敢违抗, 即使冒着生命危险, 也要冒险行船。

师:这句话也流露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它与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诗中描写的情景一样,你们记得那诗句吗? 生:(恬静考虑片刻)“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3、第三段

师:很好。三峡的夏水如此壮观, 那春冬季节又有何特色呢?(板书: 春冬)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描绘了春冬哪些景色?请大家速读第三段, 找出相关的词语。 生:描绘了素湍、绿潭、悬乐、瀑布 生:还有高山、怪柏 师:(出示春冬美景图片)看来三峡春冬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 作者仅用只言片语就勾画出来了。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用文中哪句话概括三峡春冬景色的特点呢? 生:(齐答)清荣峻茂。

(板书: 清荣峻茂)

4、第四段

师:第2、3段写了夏、春、冬三季的三峡, 文中是否还写到三峡之秋? 生:(齐答)有, 在第4段。 师:你们从哪些词知道的? 生:“霜”字点出这时是秋天。

师:对。三峡的秋天又别有一番怎样的景致呢? 生:寒冷、寂静。 生:还有凄凉。

师:大家讲得很好。在文章结尾, 作者又引用了渔歌, 有何作用? 生:(讨论后作答)它进一步渲染了三峡秋的凄凉。

师:归纳起来,这段写出了三峡的秋天的凄清肃杀,即林寒涧肃。

(板书:秋 凄清肃杀)

师:好,同学们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一起赏析了三峡,你们觉得三峡美不美? 生:(齐答)美!

师:你们喜欢吗?想去三峡吗?

师:不同的景色有不同的美,请用文字把你心中的美写在《我的空间》,注意语言的简洁,写出景色的特点,并写出美在何处。

板书设计:

总: 山

壮观

夏:

奔放

春冬: 清幽

秋:

凄凉

三峡大学教案模板
《三峡大学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