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五年级公开课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0:26:00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五年级英语公开课教案

五年级英语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牛津小学英语 5AUnit3 Part A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拼写单词:learn, sing, dance, together, start .

(2)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句型:Can you„? Yes, I(we) can./ No, I (we) can’t.

(3)能听懂、会说、会读日常交际用语:Listen to „ , please.Now , follow me, please.Yes./ OK./ All right.Let’s sing it together.

2.能力目标: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和机会,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表演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合作精神。

(2)鼓励学生进行分组表演对话,从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教学重点:能熟练掌握四会单词及正确运用日常交际用语。

四、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日常交际用语并能在模拟情景中进行对话表演。

五、教具准备:明星照、录音机、磁带、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1.Free talk and revision

1) Greetings

2)T: Today There are a lot of teachers in our claroom.Can you see them?SS: Yes, we can.(引导生答)

T: Can you sing the song “Good morning to you” for the teachers?SS: Yes, we can.

板书:Yes, we can.(领读三遍)

3) Show some pictures to the students to revise they learned yesterday.

Let students look and say

Play a game “who is miing?”

4)Ask som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Can you swim/skate/ play the guitar/make a model plane……?

Yes , I can./ No, I can’t.

Let students say and do.

5)Gueing Game: one of the students do and the others gue

6)The students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using the sentences “Can you„? Yes, I can./ No, I can’t.”

7) T: Christina, xx can sing, xx can dance, xxx can cook.

What can you do ?

Christina: I can play the violin.

T: Really? Do it at once.

Christina: (Play at once)

T: Wonderful! This present is for you.

Christina: Thank you.

T: Christina can play the violin.What can you do, xxx?

S: I can„

板书句型: What can you do ?

I can„

(结合词组领读三遍)

(此环节旨在操练句型What can you do ? I can„)

After discuion, ask one member of the team to sum up.

8) 有奖竞答游戏

T: Boys and girls , I can sing, I can dance , I can also make flowers.

Look, there are many beautiful flowers in my hand, each flower has a bookmark.If you can answer the questions on the bookmark, you’ll get the flower and the flower.Who wants to have a try?

(在课堂教学进行一半时,孩子们似乎有点倦意,美丽的鲜花重新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书签上神秘的问题唤醒了他们的好奇心,奖品的诱惑更是刺激了他

们争强好胜的神经,这一游戏的穿插,使得课堂气氛再次掀起一段小小的热浪。)书签问题:

a.Can you sing the song “Two jackets”?

b.Can you sing “color song?”

c.Can you sing “ In the claroom?”

d.What can you sing?

e.Can you sing the song “ we can sing and dance”?

(书签上的问题与本节课A部分内容密切相关,也为师教授歌曲“ we can sing and dance”作好铺垫。)

3.Read and say

(1)T: Can you sing the song “ we can sing and dance”?

SS: No, we can’t.

T: Shall we learn the song “ we can sing and dance” now?

SS: Yes.

T: Listen to the song, please.

SS: OK.

T: Now, follow me, please.

SS:( sing after the teacher)

T: Can you sing it now?

SS: Yes, we can.

T: Good.Let’s sing it together.

SS: (sing together)

(2)T: You did a good job.You can sing, Can Ben sing? (手拿头饰)

Now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出示幻灯片:

1.Can Ben sing?

2.What can Ben do?

(3) T: ( check the answer)

(4) Read after the tape

(5) Read by themselves

(6) Ask some students to act the dialogue.

4.Consolidation

T: Do you like having a PE/ an Art leon?

SS: Yes , we do.

T: Think about your PE/ Art leon, try to make dialogues like this.

出示幻灯片:A Task: Think about your PE/ Art leon, try to make dialogues like this:

T: Boys and girls, can you „?

SS: No, we can’t.

T: What can you do?

S1:I can „

S2: I can„

S3: I can„

T: Shall we learn „?

SS:OK.

T: Now, follow me , please.

SS: All right.

T: Can you„,now?

SS: Yes, we can .

T: Let’s „ together.

SS: All right.

(此环节体现任务型教学途径,旨在让学生能灵活运用日常交际用语并能在模拟情景中进行对话表演。)

5.Homewok:

1.听录音,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Do a survey:

七、板书设计:

Unit3AtaMusicleon

Can you(你们)„?Can you (你)„?

Yes, we can.Yes, I can./ No, I can’t.

No, we can’t.What can you do?

I can„

八、教后记:

1.歌曲导入,启发学生参与

英语歌曲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in the claroom”这首歌曲动听悦耳,既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情绪,又能复习前一个单元的there be句型。

2.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参与

创造性地利用课堂空间,把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和情景搬进课堂中来,激发学生内在主观能动性。

3.利用游戏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本节课中的两个小游戏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热情高涨的英语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不知不觉地积极投入学习过程,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推荐第2篇:五年级校内公开课教案

五年级校内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莫红玲 授课时间:

类型:讲读 课题:13 在大海中永生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入情入境地学习课文,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二、教学过程: ㈠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扣人心弦、荡人心魄的通讯,题目是——《在大海中永生》。听,大海的波涛在向我们诉说什么?让我们回到1997年3月2日,去亲眼目睹那感人的一幕吧!(多媒体展示整篇通讯,配乐朗读。)

㈡精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一段:

①过渡:听完了,看完了,内心震撼了。

②轻轻地打开课本,自由轻声读第一段,读完后,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什么?(板:飞向大海)

③老师特别想听一听你是怎样读第一句中的“低低的、缓缓的”的?飞机为什么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

④第二句、第三句是两个长句,如何读好长句,请同学试读。(注意长句停顿) ⑤载着小平爷爷骨灰的飞机飞向大海干啥?(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师小结:(邓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他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所以说骨灰撒放大海是“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⑥第一段共三句话,连起来有感情朗读。(语速徐缓,语音沉稳,表达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

2、学习课文第二段。

①过渡:“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大海”,一代伟人从此永别人世,大海怎样呢? ②指名读(三人各读一自然段)这三个自然段写什么?(板:撒向大海) ③小平爷爷的骨灰伴着鲜花撒向大海,大海也像人一样“呜咽”。你知道“呜咽”是什么意思?“痛悼”又是什么意思?大海怎样呜咽?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大海在呜咽,寒风痛悼,天地同悲,刚才大家读得很好,现在我们往下继续学习。)

④奔腾不息的浪花将骨灰送往哪些地方呢?为什么会有此想法?(出示排比句后,先让学生回答骨灰去向——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三个大洋„„再介绍总设计师的改革开放的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一国两制”的深远影响。)出示图片4幅。

⑤指导背诵排比句。

⑥邓小平爷爷的影响实在太大了,他的影响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国界。出示后问:这一句你想怎么读,说说你的理由。(要读得沉稳清晰,让人听来字字千钧。因为小平爷爷及其丰功伟绩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形象不可磨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⑦“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让我们齐声朗读第二段,永远记住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和他的光辉形象吧!

3、学习第三段。

①过渡:在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什么?自由读第三段。

②出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指导读这一句(震撼人心的)多么博大的胸怀,道出了与祖国、与人民的血肉关系。

③填充:与_______同在,与_______同在,与________同在。

言为心声,此情此景,人们由衷地发出: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永生了!(板:在大海中永生)

三、总结:万千话语,万千情思,说不尽邓爷爷的丰功伟绩,道不完对邓爷爷的怀念之情。有一首歌叫《春天的故事》,你们听一听,会更激起思念之情的!

四、主题升华。

1、在这最后的时刻,你想对邓爷爷说些什么?

2、师:如同一朵浪花,他从故乡的山溪流入嘉陵江、长江,穿过三峡,奔流入海。漫长的征程,昭示着一个朴素的真理:敢向时代潮头立,沧海一粟也永恒

3、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看一眼伟人的形象,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邓小平。

4、课外:搜集一个故事 学唱一首歌 朗读一首诗 板书:

在大海中永生

飞向大海

撒向大海

告别大海

推荐第3篇: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第 9 课: 鲸

时间:2016年10月 12 日 第7周 星期三 第3节

执教人: 陈登德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特点、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表达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文。教学准备:鲸进化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齐读课题。

二、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鲸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你能告诉大家鲸可以分哪两类吗?(须鲸、齿鲸)

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继续看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三、学习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作者一上来就向我们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体形大)

请大家读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说明鲸的体形大的?

根据学生回答,指导归纳说明方法并指导朗读。

过渡:除此之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部分,根据刚才的学习方法展开学习。

(二)学习第四——七自然段

1、示学习要求:认真读课文,想想作者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他是怎样介绍的?

2、生自学。

3、汇报交流:哪组先来说,你们一组都读懂了哪部分的内容。

吃食

(1)须鲸和齿鲸在吃食上有什么不同?从中你体会到鲸吃食有什么特点?(食量大)

(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3)分男女生读课文。

呼吸

(1)鲸呼吸时有什么特点?(用肺,喷水柱)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形状也不一样

(3)画一画鲸呼吸时喷出的水柱。出示学生的画,判断说明原因,用上“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4)师引读。

睡觉

(1)鲸睡觉时是什么样子的?(聚、头朝里、围成一个圈)

(2)出示鲸的图片,指明上台摆败看。

(3)对鲸睡觉的样子感兴趣的同学站起来读。

生长

(1)通过这一段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3)齐读课文。

(三)学习进化过程

你们知道吗?很早以前鲸并不是这样的?出示鲸的进化图片,师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找找(陆地——浅海——海洋)

鲸的进化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指导朗读。

默读全文:说说为什么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四、片段练习

通过课文,我们了解了鲸的体形、进化、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课前大家也收集了不少知识,如果你是鲸,最想向大家介绍哪些方面的知识。

我们就来写一写

出示图片:

鲸的自述

大家好,我叫鲸,来自大海深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你所收集的资料中,选择一个方面进行介绍,注意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将特点介绍具体,详细。

学生练笔。

出示学生作品,集体评讲。

推荐第4篇:五年级写字公开课教案

五年级写字公开课教案

教:

韩忠义

间:

2010年09月30日

星期四 授课班级:

五年一班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写左右结构字“混”、“腥”的写法。

2、指导学生学写上下结构字“秃”的写法。

3、指导学生学写上中下结构字“暴”的写法。

4、指导学生学写独体字“瓦”的写法。

5、指导学生学写半包围结构字“尿”的写法。

教学重点:

“混”、“腥”、“秃”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基本笔画

点:

横;

撇:

捺: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新课《

3 风

》中的几个生字的写法。

三、新课教学

(一)、左右结构的字

教师讲解:该类型字,首先注意的是各笔画正确书写和笔画间的交错协调,紧凑和谐。其次是偏旁部首的规范书写,最后要考虑字体的美观大方。

1、左窄右宽,字形长方 例字;“混”

①教师范写,学生临摹。

②学生习字:“涛”、“沟”、“傍”、“坟” ③教师巡视指导

2、左窄右宽,上下不平齐

例字:“腥”

①教师范写,学生临摹。 ②学生习字:“散”、“牌” ③教师巡视指导

(二)、上下结构的字:

教师范写例字:“秃”;学生临摹。

要求:上下均扁宽,笔画要写舒展,字形稍长。

(三)、上中下结构的字

教师范写例字:“暴”;学生临摹

要求:上扁窄,中宽,中托上盖下。 学生习字:“晕”

(四)、独体字

教师范写例字:“瓦”;学生临摹

要求:字形稍长,要把笔画写舒展开。

(五)、半包围结构的字

教师范写例字:“尿”;学生临摹 要求:字形窄长,被围部分向右突出。

四、学生习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

根据情况简单说明

六、作业: 完成教材临摹格,对比书写。

推荐第5篇: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2011至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执教人:余明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5—106页的例

4、例5及练习二十三。

教学目标:

1、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的特点。教学重点:合理选择统计量,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教学难点:中位数意义的理解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要运用中位数能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中位数与平均数各自特点的理解。 教学准备:作业纸、PPT课件

教学思路:为什么要引入中位数-----什么是中位数------怎样求中位数------运用中位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出示场景,五年级(1)班举行掷沙包比赛,图中的表格列出了三组同学的成绩,你用什么数表示这组同学的掷沙包水平呢?

(1)让学生估计一下第3组同学掷沙包的一般水平应该是多少,再算一下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对比表格数据,思考“平均数表示这组同学掷沙包水平合适吗?”。引导学生发现大多数同学的成绩都低于平均值

(2)找出“为什么平均数比大多数学生的成绩要高?”的原因。

(3)认识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

师:由于数据中出现了偏大的数据,为了更好的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我们可以将这些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起来,选取最中间的这个数据24.7来表示这组同学的掷沙包水平比较恰当,这个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强调1:中位数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因为有两个同学的成绩太高,严重偏离了大多数同学的水平,这时我们可以用中位数来表示第3组同学掷沙包的一般水平。

强调2:“中位”是相对一组数据的数值大小顺序而言的,计算中位数前首先应将该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列,再找出处于最中间位置的数据。

小结:平均数与中位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但针对具体的一组数据来说,则应根据数据组中各个数据的分布情况,合理选择适当的统计量。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严重偏大或偏小时,就最好选用中位数来表示该组数据的一般水平。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只有一个,在数据个数为奇数的情况下,中位数是这组数据最中间的那个数据;在数据个数为偶数的情况下,中位数是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2、进一步理解中位数的概念,掌握求中位数的方法,体会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例题5,出示场景图,同学们正在进行跳远比赛,看看他们的成绩:

(1)分别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2)用哪个数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3)如果 2.89m以上为及格,有多少名同学及格了,超过半数了吗?

(4)如果再增加一个同学杨冬的成绩 2.94m,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

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

①表格中的数据有什么特点,譬如有几位同学的成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②求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看看几位同学的成绩与平均数和中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③选择哪个统计两表示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呢?

结论:7名男生跳远成绩的平均数是2.96,中位数是2.89,有5名男生的成绩都低于平均值,这说明在这里用平均数来代表该组成绩不太合适,应选用中位数。

强调:

①中位数的求解方法,首先将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好:

②找到最中间位置的数据2.89。

③当数据增加一个后,中间位置出现两个数据:2.89和2.90,需要求两个数的平均数,即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二、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第107页练习二十三的第

1、2题。

三、课堂小结。

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是中位数,什么是平均数吗?怎样求偶数个数据的中位数?

四、作业

教科书第108页练习二十三的第

3、4题 板书设计:

中位数的认识平均数

在一组有序排列的数列中,最中间的数是这组数的中位数。

说课稿

(一)教材说明: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统计学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统计观念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统计中,对数据的分析以及做出科学推断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平均数”在小学和前两节也已经初步学习,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非常广泛;但现实生活的事务是多方面的,针对数据中出现的“异常值”时该如何评价呢?中位数应运而生。从知识的掌握看:它是对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进一步完善,提高数据分析能力。从数学的应用价值看:从“单一”的“平均数”评价逐步过渡到“多元”的综合评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利于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中位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在描述一组数据特征方面的差异,对统计数据多角度、全面的分析。(由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可以多借助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及现代教育技术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②、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社会生活问题,积累数学应用、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及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②、在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统计、计算中培养认真、耐心、实事求是的态度。 情感与态度目标:

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其自信心。

②、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学习积极性;在中位数的学习中,渗透一组数据对称的数学美以及树立求中位数时对应的数学思想。 4.教法和学法:

①、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主要采用“以问题为中心”讨论发现法。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学习;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现概念的产生过

程及思想方法的概括过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其主体地位;教师是通过参与学生活动中以启发、调整、激励体现主导地位。

②、在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学疑结合”、“学思结合、“学用结合”的学法指导,注意对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流程:

布置作业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探讨、探究新知自主学习、形成概念指导应用、积极创新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探讨、探究新知】

设计意图:学生之间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评价、相互完善;在自主探索中发现概念的形成过程,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整体认识水平。同时,教师作为参与者,应主动地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对学生的认识不断地起促进和调节作用;在讨论的过程中积极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教师对问题解答要点:(1)为什么去掉经理工资?与截尾平均数的区别?因为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不容抹杀的。体现统计是一门客观公正的科学,应具备实事求是的精神。(2)为什么以大堂服务员的工资来反映平均工资水平?因为这样评价更符合实际情况。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科学价值观的培养。 【自主学习、形成概念】

让学生自学教材,结合上面的故事带着问题进行讨论、解决。有助于同学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采取同学间“一问一答”的形式即:一部分同学提问,另一部分回答,活跃课堂气氛。可能提出的问题:(1)什么是中位数呢?(2)怎么确定中位数呢?(3)中位数有什么作用呢?(4)中位数和平均数有什么异同?(5)各有什么优缺点?。教师小结:中位数和平均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比较稳定,它与这一组数据中每一个数都有关系,对这一组数据中所包含的信息最为充分、最为广泛,在统计中有重要作用,但计算比较较繁,并且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计算较易,但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

推荐第6篇:五年级下册英语公开课教案

五年级下册英语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Unit 3.On Vacation (Reading and writing)

二、教学目标:

(一)、语言知识目标:

1.词汇:postcard soon Best regards. road

2.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m going to…

(二)、语言技能目标:

1.听:能听懂有关的阅读材料。

2.说:能熟练运用句型和同学交流。

3.读:能正确朗读Reading writing中的postcard,回答问题。

4.写:学生能用英语写简单的postcard. (三)、情感态度目标: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学习策略目标:

通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be going to句型

2.postcard 的写作方法和格式。

五、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1.全班齐唱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2.Greetings and free talk.T: Good morning.I’m very happy to see you again.Today I’m your English teacher.Look ,there are so many teachers here.I hope you can make the teachers happy.Welcome to our cla!Clap your hands,please.Ss: (齐鼓掌) Step 2 Lead-in.

T: 我们刚过了“Tsing Ming festival”.Do you like it? Do you like vacation?

Ss:

T: What’s the date today?

Ss:

T:What vacation is coming?

Ss:May Day.

T: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during May Day vacation?

Ss:(A few students answer.)

T:What’s he/she going to do?

Ss:(the whole cla) Step 3 Presentation.

T:Good!All of you have very good vacation plans.What am I going to do? I’m going to write a ‘postcard’.…… T:Now please turn to Page 32…….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how to write a postcard.(1).T: Now,please listen to the tape for the first time.And finish Exercise 1.(2).默读课文完成Exercise2.并找出新单词。

(3).教新单词。

(4).叫几个同学朗读。(clap your hands) (5)教师带读课文。 (6)完成Exercise 3.(7)T:这个是Kevin写给Dagang的,他收到后该怎样做呢? 回复 (4人小组)完成Exercise4 Step4 Summary.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写postcard的方法和格式。并完成Exercise4.2.全班朗读postcard.Step5.Homework.May Day is coming soon.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rite a postcard to your clamate.

推荐第7篇:人教版五年级英语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英语公开课教案

课题:Unit4 What can you do? Part B Let’s learn教师:复兴学区中心学校苏海艳 教学步骤:Step1 Warmming up(热身)

1.Good morning, cla .How are you today?(问好)

2.Let’s see a friend.Who is he?(熊二)

3.Let’s go and see what he is looking at .(看视频)Step2 Presentation(呈现)

1.Amy is a helpful girl,please look at the screen.(看屏幕) wash the clotheet the tablemake the beddo the dishesput away the clothes

Step3 Game(游戏)

1.Speak louder and lower.(大小声)

a) All together (全体) b)Ta and Tb(分组)c)Give apples(评分)Step4 Practice(练习)

1.Let’s match.(连线)

2.Let’s check.(检查)

3.Learn the dialogs.(学习对话)’t.a) Follow (跟读) b) Ask and answer(问答) c) Pairwork(对子扮演)

4.Give apples.(评分)

Step5 Add-activities(拓展)

1.Let’s chant.(说唱)

a) Listen(听)b)Follow(跟唱) c)Ta and Tb(分组)

2.Give apples.(评分)

Step6 Emotion education(情感教育)

1.Look at the pictures.(看图片)

2.Say your feelings.(说感受)

3.Do the things we can do t, love our parents fom you and me! (做自己能做的事,孝敬父母从你我做起!)

Step 7 Homework(作业)

1. Practise the words and chant.(练习单词和歌曲)

2. Help your mother do housework.(帮妈妈做家务)

推荐第8篇:五年级下册英语公开课教案

五年级下册公开课教案

Unit 5 How much is it?

Leon 26

Unit 5 How much is it?

Leon 26

教学重点:拓展表示日用品的生词:comb、toothpast、toothbrush、soap、towel.熟练运用重点句型进行有关购物话题的交流。

教学难点:掌握有关购物的句型:Can I help you? Yes, I want a….Sure, Here you are!

教学目标:能够熟练掌握如何购买商品及接待客人。并且能在模拟的场景中用英语进行购物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本课教师卡片、单词卡片。

2、学生准备本课日用品实物。

3、多媒体课件及奖励学生的奖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warming-up

推荐第9篇:北师大五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教案

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特点、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表达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文。

教学准备:鲸进化的图片,和VCD;投影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齐读课题。

二、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鲸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你能告诉大家鲸可以分哪两类吗?(须鲸、齿鲸)

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继续看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三、学习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作者一上来就向我们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体形大)

请大家读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说明鲸的体形大的?

根据学生回答,指导归纳说明方法并指导朗读。

过渡:除此之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部分,根据刚才的学习方法展开学习。

(二)学习第四——七自然段

1、示学习要求:认真读课文,想想作者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他是怎样介绍的?

2、生自学。

3、汇报交流:哪组先来说,你们一组都读懂了哪部分的内容。

吃食

(1)须鲸和齿鲸在吃食上有什么不同?从中你体会到鲸吃食有什么特点?(食量大)

(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3)分男女生读课文。

呼吸

(1)鲸呼吸时有什么特点?(用肺,喷水柱)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形状也不一样

(3)画一画鲸呼吸时喷出的水柱。出示学生的画,判断说明原因,用上“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4)师引读。

睡觉

(1)鲸睡觉时是什么样子的?(聚、头朝里、围成一个圈)

(2)出示鲸的图片,指明上台摆败看。

(3)对鲸睡觉的样子感兴趣的同学站起来读。

生长

(1)通过这一段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3)齐读课文。

(三)学习进化过程

你们知道吗?很早以前鲸并不是这样的?出示鲸的进化图片,师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找找(陆地——浅海——海洋)

鲸的进化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指导朗读。

默读全文:说说为什么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四、片段练习

通过课文,我们了解了鲸的体形、进化、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课前大家也收集了不少知识,如果你是鲸,最想向大家介绍哪些方面的知识。

我们就来写一写

投影出示:

鲸的自述

大家好,我叫鲸,来自大海深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你所收集的资料中,选择一个方面进行介绍,注意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将特点介绍具体,详细。

学生练笔。

出示学生作品,集体评讲。

推荐第10篇:五年级数学上学期公开课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梯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等逻辑思维能力与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法和学法:活动探究、小组合作、猜测—验证等。 教具: 完成相同的两个梯形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引导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前两天学习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还记得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 学生回答后,指名学生操作演示转化的方法。

(2)展示台出示梯形,让学生说出它的上底、下底和各是多少厘米。 (3)师:我们已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知 (1) 自主探究图形的转化

①启发学生思考: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办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②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③指名学生操作演示。

④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操作:梯形(重叠)

旋转

平移

平形四边形。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

a.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b.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交流归纳,推导公式。 ①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②师生共同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1) 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推导过程: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上底+下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③字母表示公式。教师叙述: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b)h÷2”。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出示课本第89页的例3,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横截面”。 ①学生尝试解答。

②展示台出示例题的解答,反馈矫正。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89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七第

1、2和3题。五.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上课,谈谈你的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

2、梯形面积公式中为什么要“除以2”?它与三角形面积公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上底+梯形的下底平行四边形的高=梯形的高

梯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2

=底×高÷2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第11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 》公开课教案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 》公开课教案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俺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俺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同学反馈并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同学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1.教师配乐朗读,同学闭目想象。

2.同学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同学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竞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上节课俺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俺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小朋友,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小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俺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同学描述画面,引导同学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同学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小朋友说的话写在下面。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局部同学的画,并让同学加以解说。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同学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同学受到美的熏陶。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的“乐”要读成“lue”清平乐原本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同学读准: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

4.且读且点评,读出韵律节奏。

1.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汇报自身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老师引导同学解释重点词语: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相互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老翁、老妇人。

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青丝苍苍,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4.再读全文,同学质难问疑

1.教师配乐范读,同学闭目想象画面。

2.请同学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同学配乐自由读,边读边悟。

4.请同学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定、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

1.小组内互读,把所感通过朗读表示出来。

2.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3.熟读成诵。

第12篇:五年级作文:公开课

五年级作文:公开课

任老师在班上选了30名同学听科学公开课,ME也是其中一名哟。

第三节课上了一半,任老师把我们30人叫到楼下实验室,里面有一位叔叔站在讲台上,任老师告诉我们,他就是教研组的乔老师,原来他就是给我们上公开课的老师。

乔老师先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上课纪律问题,乔老师说:“只要我拍三下手,做一个停止的动作,大家都不要说话好不好?”“好!”同学们声音非常宏亮地回答老师。说完,乔老师让我们随便聊,说测测我们的反应能力。乔老师话音刚落,底下的同学们便热火朝天地聊起来。我和郭静怡聊摩尔庄园,时不时地望一望老师,过了一会儿,只见乔老师拍了三下手,做了一个停止的动作,全班立刻鸦雀无声。“好,反应都很快。”乔老师夸奖了我们。随后乔老师让大家在组里选记录员、材料员、小组长,我们组一致推荐我为小组长,我高兴地答应了。

下课铃响了,我们三十人浩浩荡荡地走向多媒体教室,坐好后,我把本刚放好,上课铃声就响了,老师开始讲课,这节课讲的是吸铁。吸铁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乔老师让我们举例子,同学们回答得可多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我也回答了好几个问题。随后乔老师还带我们做了三个试验,我最喜欢第三个试验,老师拿一个水槽,里面放了半缸水,上面漂着一个海棉,还放了一个磁铁,这个实验就是研究磁铁是否还是指着南边,几次试验下来,磁铁总是指着南边。

这次科学课使我们又增长了见识。下课了,我还在想,什么时候还能上这样既观察又动手的实验课呢?

第13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公开课教案1

公开课教案

课题:《慈母情深》

[学习目标]

1.认知“陷、碌、攥”3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三个词语。 2.理解母亲工作环境之恶劣,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母爱的深沉。

3.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

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谈话:同学们,跟大家一起学习了半个学期,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特别有灵性。在今天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一道计算题,向来听课的老师展示一下我们的智慧好吗?

请看大屏幕:有这样一个家庭,家中共有6口人,其中孩子有5个,只有母亲在挣钱养家。母亲每月的工资是27元,问:这家人一天的生活费最多是多少?一元五角钱相当于一个人几天的基本生活费?

进行课前谈话后,让孩子静息,不愧是五(2)班的孩子,你们的计算水平真高。孩子们,一个人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得静心,我们要想上好这堂课也应该先把我们的心静下来。

二、小诗配乐,导入课题

1.小诗配乐。(《假如爱有天意》) • 冬天在窗边,夏天在门旁,

• 她是我们的守望人,

• 她会为我们的晚归而焦虑不安。

• 她从不会忘记,在我们身上倾注全部的爱

• 因此,我确信,无论我们在哪里,

• 身上都系着她的牵挂。 同学们,这首小诗描述的是—— 生:母亲。 正如诗中所说,母亲是我们的守望人,无论我们走到哪里,身上都系着她的牵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慈母情深》,将让我们深深地感受一番母爱。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检验预习1.介绍创作背景

预设问题:通过朗读,你了解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吗? 预设答案:是,请同学介绍,再出示PPT。

不是,出示PPT,请同学读。 2.字词环节,预习检验。

(1)昨天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那我们先来检验字词。 出示生字“陷、碌、攥”,学生认读。

这里有个字笔画比较多,是哪个字?大家一起来说——“攥”

师范写“攥”,范写后:来同学们,伸出你的右手,张开你的左手,在手掌心清清楚楚地写下这个“攥”字。已经记住的同学请将左手牢牢攥紧。

(2)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课堂学习单,根据课文完成第一题。

()的噪声

()的脊背

()的口罩

()的眼睛

()的毛票

()的手指 没完成的同学听已经完成的,正音,投影正字形。预设:龟裂的龟字读音。

震耳欲聋:手和桌子合作拍出震耳欲聋的声音(帮助学生理解震耳欲聋,突出母亲工作环境恶劣) 极其瘦弱的脊背:怎么工作的?找出母亲工作的动作。坐、弯腰、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作,让母亲的背看起来极其瘦弱,可展示自己的背)

褐色的口罩:原来的口罩是什么颜色的?白色的。为什么妈妈的口罩变成了褐色?踩缝纫机,布毛,时间一久,就变脏、变旧,变成褐色了。

疲惫的眼睛:为什么眼睛是疲惫的?因为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看久了,眼睛就很疲惫。(作者观察得真是细致,通过这个神情描写让大家感受到了母亲的辛劳。)

皱皱的毛票:毛票是一毛两毛的纸币,钱在任何时候都很宝贝吧,钞票就算不是崭新的,也该是整理得整齐的,为什么是皱皱的?我们可以想到,母亲有可能想拿它去买油盐酱醋,买生活用品,可是想想又塞回兜里,赚钱如此不容易,钱要用在刀刃上,所以拿出来又放回去,毛票变得皱皱的了。

龟裂的手指:出示图片,你见过龟裂的手吗?谁的手是龟裂的?在作者的心中,母亲的手应该是怎样的?而他看到的却是龟裂的手。说明母亲的手是因为工作辛劳才会变成这样。

四、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慈母情深》选自梁晓声的回忆录《母亲》,这部著作记录的都是梁晓声真实的过去,真实的经历,真实的情感,我们学习一篇文章不能浮于文字表面,我们应该聆听作者心灵的倾诉。要做到走进文字深处,聆听作者的心灵倾诉,首先应该读懂文章。 1.课件出示:细读文章,分别用一个词语回答下面的问题:

(1)梁晓声的家境如何? ( ) (2)梁晓声母亲的工作状况怎样? ( ) (3)梁晓声用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一听罐头时母亲是怎样对待他的? ( ) 在学生细读文章的过程中,巡视。

2.抽生汇报(在这个过程中多抽学生说,但不需要孩子说出理由),相机板书:贫寒、艰辛、数落。

小结:通过我们的细读,我们知道了梁晓声的家境贫寒,他母亲的工作特别的艰辛,而且还了解了年幼的梁晓声用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时,母亲对他的态度却是数落。这篇文章很长,但是我们通过三个问题的把握就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长文短读”或者说“厚书读薄”,但是我们学文要走进文字的深处,聆听作者心灵的倾诉,就还应该深入地品读文本,“把书读厚”。 请孩子们看着书,找出描写梁晓声家境贫寒的句子,用——标明。

学生汇报,教师:梁晓声家里有兄妹五个,父亲长年在大西北工作,每月生活费的来源就只有母亲27元的工资,平均每天的生活费总共就9毛钱,连家里的破收音机都已经卖了,被他和弟弟妹妹吃进肚子里了,可见家境的贫寒。让我们再来看看梁晓声母亲的工作状况,找出描写母亲工作艰辛的句子,用﹏标明。

2.学生汇报: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母亲整日,整月,整年都是在这种震耳欲聋的声音中工作,母亲的工作(生答)艰辛呀。

五、品读课文,两快一慢“拍”母亲

教师:现在,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句子,想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品味,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1.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师:同学们都看过电影吗?

那大家记得电影中的慢镜头吧?如果用电影中的快镜头和慢镜头来比喻写法,你觉得这句话带给你是哪种镜头的感觉?

慢镜头。

想一想,为什么要用慢镜头描写母亲的神情呢?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这是一个怎样的背呢?

预设:极其瘦弱的背;弯曲的背„„ 师:因为瘦骨嶙峋,所以你看到了突出的脊柱,你看到了一根根的肋骨。可是,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的背是这样的吗?母亲的背应该是

预设:笔直的,挺拔的

师:确切地说母亲的背是结实的、健壮的,这才是我记忆中母亲的背啊!可是现在,我看到的母亲的背却不再结实了,不再挺拔了。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让我们来细细地看,仔细地看:母亲弯腰工作了好长时间了,以致背不能立刻直起来,转过身来,我们看到的是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母亲已经好久没休息过了,那疲惫的眼睛布满血丝,吃惊地望着我,好像在说:“儿子,这里这么嘈杂,你来干什么?” 谁来把这个慢镜头读给大家听听。

抽学生读。

评价:读得真有感情。

来看看这段文字,你们有什么发现?

文中出现了三次“我的母亲”,按照我们平时的习惯,应该是把“我的母亲”放在哪里? 放到最前面,三个“我的母亲”是不是重复了,太多了?我们把它们去掉试试看。

出示去掉三个“我的母亲”后: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 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对比读一读。

原文:我来读红颜色的字,你们来读黄颜色的字。 改后的文字:全班齐读。 谈感受:

预设:这是排比,使句子更加整齐。 预设:不敢相信那是自己的母亲。 所以原文更好。 2.快镜头:要钱 出示对话: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

(1)如果说刚才那个是慢镜头,那么接下来这个是?

快镜头!

对话中除了第一句有提示语,接下来都没有提示语了。

被省略了,这样省略了显得对话更加简洁。

大家自由读一读这个对话。 请一位同学当母亲,我来当儿子。 评价:这位同学读出了快镜头的味道。

现在,我们把快镜头再拉快一点,请全班同学当儿子,我来当母亲,读一读这个对话,注意,要读出快镜头的“快”来。 师:母亲说话为什么这么快? 预设:节省时间。 节省时间干什么?

预设:干活、工作、赚钱„„

小结:急着去干活,心情急切,家里还有五个孩子等着母亲工作的钱来吃饭,她不得不加快速度。

(2)观察一下,梁晓声每句后面都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 预设:省略号。

妈妈为了节省时间干活说话都很利落。而我却犹豫了! 我要钱是为了?买书。他喜欢书吗?喜欢!

课文中有一个句子说明他非常喜欢书,你找到了吗? 想得失魂落魄„„失魂落魄是什么意思? 预设:魂魄都掉了„„

既然梁晓声那么喜欢书,他问他母亲要钱的时候为什么犹豫了? 预设:因为他看到母亲赚钱很不容易,不好意思开口了。

好,我们再来将这个简短的对话读一读,这次,男生当母亲,读出急着去干活的“快”,女生当儿子,读出不忍心问母亲要钱的犹豫来。 母亲给了梁晓声买书的钱后,干什么去了? 3.快镜头:母亲干活

出示课件: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这是一组? 快镜头。

从哪个词看出来是快镜头。 “立刻”,就是很快的意思。 几个“立刻”? 四个“立刻”。 立刻的近义词有哪些? 马上,迅速,立即„„

四个“立刻”换成它的近义词后对比读一读,哪个更好? 出示改成近义词后的句子。 全班齐读原句。 全班齐读改后的句子。

讨论,总结:四个立刻有排比的气势,更能凸显母亲动作的急促和忙碌。

如果作者只写母亲工作的辛劳,带给读者的只有感动,而梁晓声的母亲与别的母亲相比,却焕发着不一样的光彩。

我是来问母亲要钱买书的,这笔钱可不是个小数目。因为母亲还从来没有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问母亲要过这么多钱,而这一元五角的书对于连收音机都卖了吃进肚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可有可无的开销,正如母亲的工友所说:

齐读:“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 母亲的工友显然很不满意“我”的不懂事。注意,在震耳欲聋的环境中,怎样才能让对方听到自己的声音。“喊”。

来,读“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为了家里的五个孩子不得不马不停蹄地辛劳地工作着,她的背弯曲了,她那疲惫的眼神布满了血丝,可是当儿子问她要钱买书的时候,这位母亲是怎样把钱给儿子的?

生:塞。

告诉大家在第几自然段,请大家把这个“塞”字圈出来。 那本书多少钱?一元五角。 相当于母亲在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震耳欲聋的环境中拼死拼活干两天活的工钱。母亲的动作是:塞。一塞就是塞了一个人两天的生活费,尽管母亲的每一分钱都渗透着血汗,尽管家境贫寒到那样的程度,尽管那一元五角在那个年代不是个小数目,但是母亲却表现出出人意料的慷慨,她不但毫不犹豫地塞钱给儿子买书,还宣称自己挺高兴孩子爱看书的。

梁晓声手里攥的还只是一元五角吗? 那是母亲对孩子的爱和期望啊!

梁晓声攥着那饱含母亲的爱和期待的钱跑了出去,并没有买让自己想得失魂落魄的《青年近卫军》,却是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母亲数落了梁晓声,最后还是凑钱给他买了《青年近卫军》,这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啊。

六、配乐小练笔。(《烛光里的妈妈》)

在生活中,我们也同样拥有母亲的深情,只是生活的平凡让我们忽略了对她的感受。 此刻,此景

作为母亲的孩子,

你一定有很多情要对母亲倾诉,

孩子们,拿出你的笔

写下你最想对母亲说的话

七、交流总结。选读几位学生的小练笔。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爱是慈祥的,母爱是深沉的,母爱也是伟大、无私的。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八、作业

1.诵读课后诗《纸船—寄母亲》。2.为你的父母做一张祝福卡片。

九、板书设计:

慈母情深

贫寒

艰辛

数落

第14篇:五年级下册长方体表面积公开课教案(优秀)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李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2、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了解知识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问题的习惯。

2、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并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难点:

1.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用具:

教具:长方体(可展开)、课件。

学具:长方体、剪刀。

教学过程:

一、和孩子们一起回忆

师:同学们,我们昨天呀认识了新朋友:长方体和正方体,你们还记得它们的长相特征吗? 回顾旧知,请学生回答。

一、填空

师:那么我们把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生回答(长、宽、高)

师:请你指一指长方体的长宽高。(请学生上台演示,老师纠正并板书出字母。)

二、实物引入、提示课题

师:看来啊,同学们掌握的都不错!还记得昨天老师说我们结识的朋友——长方体,它要去做客,老师要求你们为它设计一件漂亮的外套的,完成了吗? 生:完成了。

师:那好,一起来欣赏下你们的设计,并请你说一说你对哪部分进行了包装设计?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你们真是优秀的设计师,设计出了这么多种方案,你能找出你们设计时的一些共同之处吗?

学生发表意见:都对它们的六个面包装了。

师:嗯,观察的真不错,那么这六个面呀就是长方体的表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板书课题并齐读)

师:看到长方体的表面积这几个字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生:我相知道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 师:那我们先来研究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三、动手操作、建立表象

师:自己动手试一试吧!前后桌之间合作,展开老师给你的立体图,并请你在展开的图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有”标明6个面。 注意:这里展开时,要沿着棱剪开哦!那么现在小组合作开始。 (展示学生剪开的展开图) 师:老师也剪开了一个一起来看看吧。

师:我们现在把这些立体图形展开变成了平面图形,这些展开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

生:形状不同。面积没变(始终还是原来那个立体图形转变而来的) 师:发现的真好!那么谁能试着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吗? 生回答 师引导总结:

现在我们这个平面图形呢就是原来的长方体展开它的六个面而得来的,那么只要把这六个面的面积相加,计算出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也就能知道原来立体图形的面积。

师:那么什么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你知道了吗?

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板书,并齐读)

四、自主探究、深化主题.

师:现在我们知道什么是表面积了,那么怎么来计算呢?我们需要继续探究!

师:请同学们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小组合作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找出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并填好问卷!

学生动手操作

全班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

(可能出现的方法)

师:谁来说一说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前面=后面

上面=下面

左面=右面) 师:接着回答填空。

边请学生回答边用模型再一次的演示给学生们看。 师:再回顾下,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啊? 生:6个面的总面积。

师:那你现在能说一说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了吗? 生1:上下前后左右的面的面积全部加起来! S=S上+S下+S左+S右+S前+S后

板书

生(2) :求上、下两个面的面积;求出前、后两个面的面积;求出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然后把三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

积。

S=2S上+2S左+2S前

板书

生(3) :求出上面,求出前面,求出后面,然后用它们相加的和,再乘以2,就得出六个面的总面积。因为长方体六个面中,分别有三组相对面的面积相等。 S=2(S上+S左+ S前)

板书 师:你们觉得哪个更简便点?

刚才我们探究了那么多,谁还能说得更具体一点吗? 引导学生一步步慢慢推导公式 师板书并总结

S表面积=2x(S上面+S前面+S左面)

=2x(长x宽+长x高+宽x高)

=2(ab+ac+bc) 师:那么我们在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只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就可以了? 生:长宽高!

师:对,那么接下来就请你们就按照刚才我们找的方法来帮老师解决下这个问题吧,请你计算下这个微波炉包装箱要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吧!看谁计算的又快又好! 生汇报

五、巩固练习

师:看来同学们都学的不错,那我们一起来闯关练习吧!

六、归纳知识、总结学法、促进提高

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学会了哪些知识?你会解决哪些生活中实际问题?

七、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练习六,第四题。

2、请你根据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

法找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15篇:公开课五年级脚弓推球教案

脚弓推球

教学内容

脚弓推球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正确认识脚弓推球的动作要领。

技能目标:能让学生正确区分足球与篮球的差异,通过学习,更好的用脚控制球。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练习,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良好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触球部位

难点:出球的“准度”和“力度”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法及要求

组织形式

时间

准 备 部 分

课堂常规:

1.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2.球操

(1)头部运动 (2)振臂运动 (3)体转运动 (4)弓步压腿 (5)仆步压腿 (6)活动踝腕关节

1.教法:声音洪亮、精神饱满 要求:集合做到静、快、齐 2.教法:口令清晰,示范到位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充分活动开

组织形式:

1.四列横队(图1)

xxxxxxxxxx xxxxxxxxxx 0000000000 0000000000 △

2.组织形式:成体操队形散开(图2)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

8*

基 本 部 分

脚弓推球

1.动作要领:踢球时,支撑脚踏在球的侧后方15CM左右处,膝盖稍弯曲,踢球脚稍向后提起,膝盖外转,脚尖稍翘起,前摆时小腿加速,脚迅速外转90°,脚掌与地面平行,脚腕要用力,用脚内侧触球的中后部,将球向正前方踢出。2.集体原地无球练习

3.分组拿球练习

4.优秀生表演示范

教法:教师讲解,示范1~2次 要求:学生遵守纪律,认真听讲 教法:动作示范,口令指挥集体练习要求:积极认真练习,多看,多练

教法:指挥学生进行练习,口令指挥,巡回指导纠错 要求:积极认真练习,多看,多练,多想 4.教法:请2名学生表演,并表扬点评 巡回观察指导

要求:多借鉴优秀同学方法练习,改善动作

教法:集合学生,放松身体,点评本课,指定学生回收器材

要求:在教师指定的地点集合,调整呼吸,放松肢体,听老师点评,收回器材

1.组织形式:2,3排蹲下(图3)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组织形式:散开队伍,成体操队形站立如(图2)

3.分6组,成圆形站立,中间一人分别给圈外每人传球,依次交换 4.2人一组,示范练习X·········X 0··········0 28*

结 束 部 分

1.集合 2.放松练习3.教师点评本课 4.回收器材 5.宣布下课

组织形式: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

4*

场地器材

场地:一个篮球场 器材:足球6个

说课稿

一、学情与教材分析:本堂课授课班级为五年级,全班共47人,学生初次接触足球,好奇心强,足球是项锻炼学生力量柔韧等身体素质及培养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的意志品质的项目。

二、教学重点:触球部位,学生初次接触足球,对接触球的部位不清楚,亦不带位。

三、教学难点:出球的“准度”和“力度”。

四、教学过程:1.课堂常规、热身活动,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师生问好, 宣布课的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球操 (1)头部运动(2)振臂运 动(3)体转运动(4)弓步压腿(5)仆步压腿(6)活动踝腕关节;2.基本部分 阶段,练习阶段,展示练习;3.结束部分,带领学生放松,小结点评, 安排学生收还器材。

五、教学预期效果:

70%的学生基本能掌握足弓推球技术动作要领。 运动强度:最高心率180次每分左右平均心率130次每分左右 练习密度45%以上

本次公开课我又学到了不少,今后还需要多思考,多学习,多积累,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第16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二泉映月》公开课教案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众兴实小

刘厚宝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重点词句,背诵

4、5自然段。(2)了解民间音乐家阿炳的经历和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 (3)学习文章“琴声”和“心声”交替的写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抓关键词“双目失明”“卖艺度日”通过想象画面感受阿炳生活的坎坷,补充资料了解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及对光明的向往,从而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为体会乐曲做铺垫。 (2)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乐曲《二泉映月》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 3.情感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其中想象画面体会阿炳的内心情感、感受乐曲《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切入点和主线问题 :

从“《二泉映月》是一首怎样的曲子?阿炳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切入,也可以从方中描写二泉映月美景的词语入手,以重点句“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为突破口,理解体会阿炳的坎坷经历,感受《二泉映月》美的旋律和丰富的内涵。 语言文字训练点:

1.“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2.描述《二泉映月》的第5自然段。 资料补充:

了解阿炳生平经历的资料;乐曲《二泉映月》;小泽征尔崇拜阿炳崇拜《二泉映月》说的话。

需学习的表达方法:

学习“琴声”和“心声”交替出现再现《二泉映月》的内容和意境、表达情感的方法。 可以进行的练笔或拓展阅读:

选择场景想象描写阿炳卖艺的情景;拓展阅读《月光曲》。 预习作业:

1.熟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通过工具书解决不理解的词语。2.查找资料,了解阿炳。

3.找出文中描写“月”、“泉”和描写《二泉映月》的四字词语,找出文中带“听”的句子多读几遍。找到文中描写曲子的段落多读几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播放《二泉映月》曲子,学生谈谈听后的简单感受。

师:如此精美的二胡曲,想不想知道是谁演奏的?这首曲子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今天我们就用心来感受一部音乐—二胡曲《二泉映月》,板书课题。 2.简介阿丙

二、了解阿炳坎坷的经历,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时的心情。

1、这篇课文,描写“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文字还真不少呢。请你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月”、“泉”和描写《二泉映月》的四字词语,找出文中带“听”的句子多读几遍。找到文中描写曲子的段落多读几遍。

课件展示

树木葱茏 藤萝摇曳 一泓清泉 月光如银 月光似水 静影沉璧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淙淙流水 蜿蜒而来

交流;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景色美)

2、如此美的景色对阿炳意味着什么?(请听)(再次播放乐曲) 师范读第三自然段

交流:(1)阿丙无心欣赏美景,(课文中哪段具体描写二泉的美景,读句子)

似乎在诉说他的苦难人生(阿丙有什么样的苦难人生?指名说说) (2)有哪些词语可以体现阿丙的人生苦难?

板书:双目失明 饱经风霜

卖艺度日 坎 坷

预设一:

双目失明:双目失明对一个人的打击是多大呀? 从此,他再也看不见——(出示美景图片)

过渡:在风景如画的美景中,人们常常看到一位身着长裳,头戴礼帽,身背胡琴,沿街卖艺的人,他就是阿丙。

预设二:

卖艺度日(1):阿炳生活的年代据我们现在已经有六七十年了,他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是遥远的,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用自己的真情和想象走进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

(3) 出示:也许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阿炳是怎样艰难地行走在卖艺的路上;也许,那是一个酷热难耐的中午,拉着二胡的阿炳,突然晕倒在地上,事情将会怎样发展;

也许,在卖艺的路上,阿炳不小心撞上了一摊水果,你又将看到什么?也许,一个粗鲁的大汉硬拉着阿炳去给汉奸唱堂会,但是,阿炳他„„

(4) (5) 学生选择一个画面想象、描写。

虽然阿丙生活穷困,遭受疾病折磨,但他有没有放弃对音乐的热爱?(没有!)

有没有忘记对光明的向往?(没有!)有没有放弃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没有!) (出示第三自然段:请女声读前两句,男声读后两句)

师:是啊,又是一个中秋夜,阿丙在邻家少年的年久搀扶下,来到了二泉。他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6) (7) (8) 齐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真的是泉水在叹息,在哭泣,在倾诉,在呐喊? (不,是阿丙,是师父,是穷苦的人民) 那么,阿丙为 而叹息

阿丙为 而哭泣

阿丙为 而倾诉 阿丙为 而呐喊

(10)再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就这样,听着,听着,阿丙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了!

3、再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学生闭眼静听 问:此时,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此环节可作机动,可到第二课时讲)自由读第五自然段,用“——”划出表示琴声特点的句子,用“ ”划出表现琴声所抒发的丰富内涵的句子。

出示:“起初——”

A、琴、心:“起初,琴声委婉连绵,„„人生道路。”四句。(让生读后,评说:)

3

a.琴声犹如泉声一直流进我们的心田。 b.琴声表达了阿炳的绵绵思念。 c.泉声记录了阿炳的人生之路。 d.泉声映照出阿炳童年的记忆

优美的景色,慈祥的师父、苦难的记忆都随着这琴声流淌出来,我们可以真切的读出四个字,那就是:爱、恨、情、仇。(出示指读)

B、琴、心:“随着„„无限向往。”四句(让生读后,评说:)

一位哲人说过:“真实才是最美的”这琴声就是阿炳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出示指读) C、琴、心:“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的月光。”四句 (让生读后,评说:) 爱是一种力量,一种追求,一种幸福,一种希望。想想看,怎样读才能表达出这博大的“爱心”?

阿丙用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他爱„„(出示指读)

(2)配乐齐背第五段,融入情景。

5、走近阿炳,感受其精神(课文最后一段): (1)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喜爱

(2)在国际上也享有声誉:小泽征尔的故事

补充资料:1978年,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应邀担任中英乐团的首席指挥,他指挥演奏了《二泉映月》,他感动得热泪盈眶,激动地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

想一想:他要跪拜阿炳的什么精神?

师:充满苦难人生的人太多了,度过凄惨人生的人太多了,但是有些人被苦难压倒了,在凄惨中潦倒了,这样的人是不值得小泽征尔跪的,小泽征尔跪的是对命运抗争,对光明向往的这种不屈的精神!

(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这是一首千古绝唱,它曾在美国获得世界十大音乐经典作品之一的殊荣,还荣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我们应该自豪地说,阿炳是一位在中国音乐史上罕见的、走向世界的一个民族音乐家。

2、淙淙的泉水声,引发阿炳的琴声,阿炳的琴声倾诉着他的心声。此时此刻,你想对已经离开我们的阿炳说点什么吗?

五、作业:

1.背诵文中描写《二泉映月》的部分。2.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

激愤的倾诉 倔强的呐喊 享有盛誉 美丽富饶

二、回顾课文,检查背诵。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用“——”划出表示琴声特点的句子,用“ ”划出表现琴声所抒发的丰富内涵的句子。

出示:“起初——”

A、琴、心:“起初,琴声委婉连绵,„„人生道路。”四句。(让生读后,评说:) a.琴声犹如泉声一直流进我们的心田。 b.琴声表达了阿炳的绵绵思念。 c.泉声记录了阿炳的人生之路。 d.泉声映照出阿炳童年的记忆

优美的景色,慈祥的师父、苦难的记忆都随着这琴声流淌出来,我们可以真切的读出四个字,那就是:爱、恨、情、仇。(出示指读)

B、琴、心:“随着„„无限向往。”四句(让生读后,评说:)

一位哲人说过:“真实才是最美的”这琴声就是阿炳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出示指读) C、琴、心:“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的月光。”四句 (让生读后,评说:) 爱是一种力量,一种追求,一种幸福,一种希望。想想看,怎样读才能表达出这博大的“爱心”? (出示指读)

(2)配乐齐背第五段,融入情景。

5、走近阿炳,感受其精神(课文最后一段): (1)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喜爱

(2)在国际上也享有声誉:小泽征尔的故事

补充资料:1978年,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应邀担任中英乐团的首席指挥,他指挥演奏了《二泉映月》,他感动得热泪盈眶,激动地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

想一想:他要跪拜阿炳的什么精神?

师:充满苦难人生的人太多了,度过凄惨人生的人太多了,但是有些人被苦难压倒了,在凄惨中潦倒了,这样的人是不值得小泽征尔跪的,小泽征尔跪的是对命运抗争,对光明向往的这种不屈的精神!

1.《二泉映月》和阿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指读课文。

3.背诵课文

4、5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的表达手法。

1.检查生字词:突出多音字:强

2.课文围绕《二泉映月》写了哪方面内容?

一(1—2)小阿丙来到二泉边赏月听泉的情景

二(3—4)瞎子阿丙再次来到二泉边听泉水淙淙,产生新的感悟

三(5—6)阿丙听着泉水声,激情难以抑制,创作了二胡曲《二泉映月》

四、补充阅读《月光曲》。

1.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灵感是什么?读读有关的句子。2.找出描写《月光曲》的段落读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3.欣赏钢琴曲《月光曲》,再美读描写《月光曲》的段落并背诵积累。

五、作业:

搜集、阅读《蓝色的多瑙河》或其它描述名家名曲的文章。

第17篇: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探索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使同学探索并掌握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动手实验、发现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教学准备:长方体实物模型;2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发现问题

1、出示长方体提问:这是什么形体?你用什么方法丈量出长方体的体积?有引发同学进行考虑,同学通过观察、分析,找出丈量方法(用水丈量,或把它分割成小正方体)师:假如是较大的物体再去这样丈量是不是比较麻烦,我们能不能研讨出适用于任何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题(长方体的体积)师: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和宽有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同学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同学体会“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会怎样?”体会“长、高相等时候,越宽,体积会怎样?”体会“宽、高相等的时候,越长,体积会有什么变化?”同学体会说出长宽高越大,体积就越大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实践验证用小正方体摆三个任意的长方体把相关的数字填入下表:长方体长/cm宽/cm高/cm小正方体数量/(个)体积/cm3一二三四讨论: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汇报自身的发现得出长方体体积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口答:求各长方体的体积。(动态地出现下面的学习资料)

第18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清平乐 村居公开课教案

26清平乐 村居

执教:溧水区实验小学 赵家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重点指导写“莲”字。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翁媪”、“相媚好”、“无赖”等关键词语的意思,明确“无赖”一词的古今意义的不同。

3、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4、在品读中想象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聚焦 “醉”等关键字,深入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 学情分析:

1、教材特点:《清平乐 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喜爱农村宁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2、学生认知特点:学生在四年级唯一接触过的词是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对于“词”这样的形式,学生虽然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不够具体系统。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自学朗读、自主联想,体会诗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比较诗和词的不同。1.同学们,在低年级时我们曾学过高鼎的诗《村居》,齐读,这是诗作的《村居》。今天我们学习的也是描写乡村生活的作品,但不是诗,而是一首词,对比一下,看看诗和词在外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词牌名、长短句、上下片)

2.师小结: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长短句。词分上下片或上下阕,像歌词分段一样。

每首词都有词牌名。词可以一边吟诵,一边合乐歌唱。而词牌名就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它规定了这首词的格式和音韵。(出示其他词牌名)相见欢、满江红、南乡子、菩萨蛮、西江月

而词牌名后面的内容才是词的真正题目。

二、汇报预习情况,解决重点词语。

1.通过课前预习,你对作者辛弃疾有了哪些了解?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3人) 出示作者简介,指读。 2.出示:《清平乐 村居》

读这首词,要求读得正确、有节奏。 3.指名读词,解决字词读音、辨析。

(1)剥:表示把东西的皮去掉,念bao (2)莲蓬:读第二声,因为古人讲究平仄、押韵的原因,不念轻声。 (3)翁媪:强调读音。

4.预习中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交流:

(1)茅檐:指代茅草屋。

(2)相媚好:彼此亲热地在一起。

(3)无赖:不是耍赖皮,而是顽皮、可爱。 (4)翁媪:老年夫妇。

(5)吴音:吴地方言,文中指的是江西上饶一带的方言。因为吴地方言很柔软、富有音律感,像唱歌一样,所以人们又叫吴侬软语。 5.当我们知道了这些词的意思时,对整个作品的理解就更深入了,谁能用朗读把我们带入到这首词的情境中?指名一人读(配乐)

三、读“厚”诗句,领悟画意诗情。

1.再自由读一读,思考:读了这首词,你的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板书: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四人组成小组,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然后选一人把你们说的写下来,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写得最逼真,最细腻? 2.学生活动。

3.汇报交流(2——3组回答)评选“小组最佳想象奖”

4.师小结:诗词是凝练的艺术,这首词不过区区46个字,却让我们看到了这么丰富的画面。这就是想象的魅力!有了这样的画面,再来读一读这首诗,你一定会读得更好!(配乐指读) 5.一行行词就是一幅幅画,其实这一行行词中还有一些字和词用得特别好,你认为哪个字或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呢?来说一说

汇报交流

(1)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关注“媚”:写出了“老两口非常亲热,头靠着头,在说悄悄话呢!”相媚好:老夫妻在交流些什么?

这一对老人,虽已白发苍苍,却还是像年轻时候一样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些小酒助兴,一边闲话家常,哪怕这会儿什么都不说,就这么待一块儿,心里就觉得踏实!这就是大人们常说的白头偕老。 关注“醉”:仅仅是因为喝了点酒吗?还有陶醉的意思。他们二老被什么所陶醉了?预设:

他们也许是醉于美景——生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于孩子的成长——生读: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大儿子的勤劳,二儿子的手巧,小儿子的可爱。

醉于幸福美满的生活——生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2)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关注“卧”:一个“卧”字传递出小儿此时的心情(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逍遥快乐„„)好不愉快!一个“卧”字真乃神来之笔。 如果让你剥莲蓬,你会是什么姿势?想象:小儿在剥的时候会有哪些动作、表情? 关注“无赖”(理解小儿的顽皮)

6.这一个个字词写得多好啊,现在再来读读这首词,你一定会读出不一样的感觉!(配乐指读)

7.我们不仅要把一行行词读出一幅幅画,还要善于发现这一行行词背后隐藏着作者的情感(板书:情)你觉得这首词表达了辛弃疾怎样的情感呢?

喜欢乡村生活

8.要想体会词人的情感,就要了解词人的创作背景。

出示:辛弃疾简历。

9.看了之后,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你觉得辛弃疾为什么要写这首词呢? 10.怀着这样的向往和希望,你又会怎样读呢?(指读配乐) 11.总结:通过读词,想象画面来理解词;

通过了解创作背景,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来体会词人的情感。

四、布置作业:

用今天学词的方法去读读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对比体会辛弃疾情感上的异同。

附板书设计:

清平乐

村居

上阕

(南宋)辛弃疾

下阕

第19篇:五年级下册公开课分数的意义教案

2018年秋期五年级下数学教研会教案

课题 :分数的意义

(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知道一个分数是由几个分数单位组成的。

2、让学生知道分数生活中的广泛用途,能运用分数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单位“1”的含义,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单位“1”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具 准备:大圆片1个, 小圆片8个,图片一个。

一、情境图引入

师:指导看教材18页分数情境图(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找到中国的位置,并找出图中小朋友们的对话框)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后引入 。

二、教学新课 1 理解单位“1”

(1) 师出示小圆片(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1/4) (2) 师:这个1/4是把谁看着整体?(月饼)

师:下图,小英又买回一盒月饼共8个,并且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月饼的要求:

把这8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小圆片代替月饼,帮小华分一分吗?并画出分法示意图。

等学生独自完成后,抽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展示。 师:每个人分得这8个月饼的几分之几?(1/4)

提问:刚才分出1个月饼1/4,现在又分出8个月饼的/4,这两个1/4一样吗?(不一样)

师追问:为什么不一样?(学生交流后师总结)

(3)练一练: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要求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每个分数分别是以什么作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 师:通过上面的研究,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分数都是由一个物体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

师总结板书单位“1”的含义:像这样由一个物体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它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2、分数的意义

(1)完成“试一试”。师:在黑板上画出10根小棒,抽学生把它们平均分成5份 ,想一想,其中的1份是10根小棒的几分之几?其中的3份呢?(抽学生表示出来)

师:想想自己操作的过程,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吗?

(学生讨论后可能这样表述: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1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但是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几份”,所以我们一般把前一个“几份”说成是若干份。 归纳并板书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2)师:你能说一说3/5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吗?它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学生回答)

(3)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说一说”。(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评讲)

三、巩固拓展

教材19—20页“课堂活动”第

1、2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师生共同小结)。

五、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

1、

4、6题

备课教师:周帮奇

2018年3月11日

第20篇:五年级语文《难忘的一课》公开课教案

五年级语文《难忘的一课》公开课教案

授课内容:五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一课》 授课班级:五年级(1)班 授课地点:会议室 授课时间:2012年11月 授课教师:何安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方法与过程: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感受名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名族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文中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的每一次感受 教学方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已经读到五年级了,有哪一节课使你难忘吗?说一说它为什么使你难忘。

2、是呀,这些课使你难忘,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也有一堂难忘的课,我们共同来了解这是一节怎样的

课,为什么使作者难忘?会不会也使你难忘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

2、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1、读了整篇课文,文中哪句话使你难忘?它总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请找出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

国,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2、第一次出现是台湾老师用粉笔写的,他是怎样写的?从这些词可以看出什么?(一笔一画、认真、

吃力的写,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台湾人民对祖国的热爱。)

3、第二次出现是台湾老师教读这句话,他们是怎样读的?画出这些词,从这些词语可以体现什么?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从这些词语体现台湾人民强烈、深厚 的爱国之情。)

4、第三次出现这句话时,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说的?表达了什么?(激动,表达了“我”强烈的 民族精神和浓厚的爱国情意。)

四、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23、难忘的一课

(写

被吸引 )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读

受感动)-----------(民族精神、爱国情意)

(说

激动

五年级公开课教案模板
《五年级公开课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