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九数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4-25 07:49:18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九连环教学设计

武汉市育才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日”选修课教案 篇二:九连环解法详解上下部合集

把框架和九个圆环分开,如左手持框架柄,右手握环,从右到左编号为1-9将环套入框架为“上”,取出为“下”。

九连环拆解共341步:

下9: 下1(结果98765432在上):下1 下3(结果987654在上):下3上1下12 下5(结果9876在上):下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 下7(结果98在上):下7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6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9(结果8在上):下9;

下8: 上2(结果82在上):上12下1 上3(结果83在上):上3上1下12 上4(结果84在上):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 上5(结果85在上):上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 上6(结果86在上):上6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 上7(结果87在上):上7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6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 下8(结果7在上):下8;

下7: 上2(结果72在上):上12下1 上3(结果73在上):上3上1下12 上4(结果74在上):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 上5(结果75在上):上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 上6(结果76在上):上6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 下7(结果6在上):下7;

下6: 上2(结果62在上):上12下1 上3(结果63在上):上3上1下12 上4(结果64在上):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 上5(结果65在上):上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 下6(结果5在上):下6;

下5: 上2(结果52在上):上12下1 上3(结果53在上):上3上1下12 上4(结果54在上):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 下5(结果4在上):下5;

下4: 上2(结果42在上):上12下1 上3(结果43在上):上3上1下12 下4(结果3在上):下4;

下3: 上2(结果32在上):上12下1 下3(结果2在上):下3;

下12: 下12(结果拆解完成):上1下12。

九连环安装共341步:

上98: 上2(结果2在上):上12下1 上3(结果3在上):上3上1下12 上4(结果4在上):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 上5(结果5在上):上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 上6(结果6在上):上6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 上7(结果7在上):上7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6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 上8(结果8在上):上8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6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7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6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 下1下3上1下12下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 4上12下1下3上1下12 上9(结果98在上):上9 上76: 九连环的解法

上2(结果982在上):上12下1 上3(结果983在上):上3上1下12 上4(结果984在上):上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 上5(结果985在上):上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 上6(结果986在上):上6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 上7(结果9876在上):上7 上54: 上2(结果98762在上):上12下1 上3(结果98763在上):上3上1下12 上4(结果98764在上):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 上5(结果987654在上):上5 上32: 上2(结果9876542在上):上12下1 上3(结果9876532在上):上3 上1: 上1(结果安装完成):上1。篇三:有趣的七巧板教案张晶 4.5有趣的七巧板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索七巧板的制作方法及几何图形间的相关联系,掌握基本的识图、作图技能。

2、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摆等活动,丰富对平行、垂直及角等有关内容的认识并熟悉其几何语言的表述。

(二) 过程与方法:

1、在七巧板的制作及图形的性质、变换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在七巧板拼图活动中,对所作图形做出合理的推断或猜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能结合自己的图形发现其中的平行线、垂线、直角、锐角、钝角,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 情感与态度:

1、认识七巧板是我国人民发明的世界优秀文化,是我国人民对数学发展的重大贡献

2、在用七巧板拼图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能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尊重与理解他人。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探究七巧板的制作方法并制作一副七巧板。

教学难点:通过拼图时所表现的几何图形,把握已经学过的平行、垂直及角度等有关内容的

有机联系和几何语言的表达。

课型:数学活动课

教具:电脑、投影、七巧板的彩图每组一张

学具:边长12cm的正方形纸板、剪刀、彩笔、胶棒 4.5 有趣的七巧板

一、

二、

三、

四、

七巧板的历史 七巧板的结构 制作七巧板 七巧板拼图篇四:四年级劳技《华容道》教学设计(3课时) 松滋市斯家场小学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学科:劳 技

班级:四年级

任课教师:张 传 新

《华容道》教学设计 篇五:《新建网站》教学设计

《新建网站》教学设计

海南中学 王连城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请在教材版本前的括号内打“?”)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中国地图出版社 ( )广东教育出版社 ( )浙江教育出版社 ( )上海科教出版社

4.学时数:

1课时,时间40分钟。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网站的概念和作用

2.学会利用frontpage 2000建立站点,制作简单网页 3.学会利用布局网页

4.了解frontpage 2000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体验利用frontpage 2000建立站点的过程,分析其特征,体会站点魅力 2.利用知识迁移,总结建立站点、插入图片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布局网页,增强信息表达效果

(二)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六章信息集成与交流6.1.4 开发设计阶段。在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选题立意、设计规划、开发制作、评估测试的几个阶段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开发过程中,涉及到建立站点、表格布局网页、插入多媒体信息,通过超级链接组织网页内容,呈现主题,表达创意,评估测试网站等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条目: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从本节开始使用网页制作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它是本章节的重点。开发制作阶段,首先要建立站点。把所有的素材和网页集合成一个网站,有助于维护和管理。网站开发初学者对于建立站点没有太多的体验,理解不够,没有意识到站点是网页等一组资源的集合,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重点:

(1) 利用frontpage 2000建立站点

(2) 利用知识迁移,总结建立站点、插入图片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教学难点:

frontpage2000建立站点及其特征

(三)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对网页制作有一定实践经历,一般只是网页的制作,但对于建立站点没有太多的体验,特别是不了解对网页中不显示原因,往往到最后才发现问题,没有意识到站点是网页等一组资源的集合;学生一旦发现了问题,找到关键以后才引起注意;学生不太关注总结实践过程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四)教学策略设计 1.教师通过示例网站演示开始,从分析建立站点的因由,提出建立站点的课题,然后通过建立站点的实践体验,进一步分析站点的特征,还通过插入图片时,提示保存图片文件到站点文件夹内等操作实践,理解建立站点在开发阶段中的作用。迁移word文档中输入文字和插入图片的知识,在网页中输入文字和插入图片,制作新网页;通过图文排版效果的冲突,产生利用表格布局网页的需求,进而深化学习,上传网站文件夹,浏览自己的网站网页,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

2.学生上机操作安排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

(1) 学生上机操作的任务和目标:建立站点、制作网页、使用表格布局网页,通过文字、图

片来表达主题:古玩今玩;教师应注意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保存路径;观察建立 站点过程,分析站点文件夹的特征;观察保存图片文件时的要求;图文排版效果;表

格定位和布局时,表格属性的调整等。

(2) 教学支撑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设备;设置好web和ftp服务,并提供服

务。

(3) 教师使用ppt课件;教师演示使用的网站文件夹my webs;根据课本配套光盘资料修

改的素材文件夹:gwjw素材。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过程,引出课题(2分钟)

课件出示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选题立意、设计规划、开发制作、评估测试各个阶段,并以“古玩今玩”为实例,简单分析主题、规划书、内容结构、信息集成软件,进入实际开发制作阶段,让学生体验实例网站建设过程。

(二)问题情景与探究(7分钟) 1.提供准备好的问题网站文件夹,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师生一起探究,分析原因。

问题:浏览网页的时候,图片为什么不显示出来?

探究:你的电脑不显示;网速很慢;网站没有图片;

分析:图片不在网站文件内,网站没有图片文件part2.gif。

还是没有保存进来?

初学者往往没有注意保存网页中图片的文件,没有建立

开始制作网页,在网页测评阶段,出现无法浏览图片问题等,

题与探究,引出建立站点的作用和意义。 2.解决问题的措施:建立站点

(1) 站点是网页等一组资源的集合,它把所有的素材

和网页集合成一个网站,有助于维护和管理。

(2) 建立站点工具:frontpage

(三)师生互动,体验站点(10分钟) 1.教授知识,新建站点

(1) 执行菜单:文件--新建-站点

(2) 对话框:指定站点的位置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保存路径,知道站点的保存位置,或者

学会把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my documents\\my webs更改为自己的

2.体验站点

(1) 观察建立站点过程(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

(2) 观察分析站点文件夹的特征:

① 站点文件夹的位置?

② webs1625内有什么文件夹和文件?

③ 重新用frontpage打开站点,观察到图标的形状如何? 3.归纳总结,深入认识站点

(1) frontpage特点之一:建立站点

(2) 操作过程:执行菜单“文件--新建--站点”,在对话框中,指定站点文件夹的位置。

(3) 分析站点文件夹的特征: ①站点文件夹 d:\\webs1625 ②webs1625内的文件夹和文件(_private、images、index.htm)

③站点文件夹图标(一般文件图标+ie图标)

删除了,站点就通过问

(4) 网站是由多个网页等一组资源的集合,以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表达一个主题。

(五)亲身实践,实际开发,表达一个主题(20分钟) 1.迁移知识,制作新网页(5分钟)

(1) 网页(首页)名称与保存位置:index.htm、d:\\webs1625 (2) 使用网页gwjw素材,制作反映主题为古玩今玩的网页:

①在index.htm中,添加文字内容(打开“九连环.txt”);

②插入图片part2.gif,并保存网页文件index.htm,观察保存文件时的要求?保存图片

到文件夹images内;

③尝试调整图片与文字关系(图文排版效果)

(3) 知识迁移:word文档中文字和图片与网页中的文字和图片

①文字(选中--复制-粘贴)

②图片(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对话框操作:选择图片文件-确认)

③比较归纳:插入图片过程

(4) 网页(首页)名称与保存位置:index.htm、d:\\webs1625 (5) 总结归纳:网页中的图片的保存过程 2.检查网页效果,发现新需求(3分钟)

(1) 预览:在ie浏览器内预览你的首页,观察:

①你的首页文件index.htm?

②能够显示你的图片?

③图文排版效果?

(2) 新需求:利用表格布局网页

利用表格对页面元素(文字、图片等)进行定位,使网页清晰美观、富有条理。 3.布置任务,深化学习(8分钟)

体验实践:利用表格布局网页

(1) 在index.htm中,在第一行增加一行,插入3行2列表格;

(2) 选中且合并表格的第

二、三行第

1、2列单元格;

(3) 把图片移动到表格的第一行第1列,水平居中;

(4) 把第一段文字移动到表格的第一行第2列,改变字体大小;

(5) 把第二段文字移动到表格的第二行;

(6) 把第三段文字移动到表格的第三行;均水平居中;

(7) 调整表格属性等。表格作为定位和布局使用:表格边框粗细为 0。 4.展示作品,相互交流(4分钟)

体验实践:上传网站文件夹,浏览自己的网站网页,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

(1) ftp上传到指定位置:

把整个文件夹上传,网站文件夹(保存位置d:\\webs1625)

教师引导:自己的网站文件夹在哪里?

(2) 评价你的网站,交流制作心得。

教师引导:浏览自己的网站网页;图片是否显示?图文排版效果?表格边框属性值。

(3) 完善你的网页,重新ftp上传。 教师引导:侧重于保存图片文件,表格布局?表格边框属性值是否为零。

(六)点评作品,小结课堂(3分钟) 1.了解网页制作工具 frontpage 2.学会制作技术(新建站点、添加网页中的文字和图片、用表格布局网页) 3.利用恰当的工具集成信息表达某一个主题(古玩今玩)

四、教学反思

建立站点,首先要明白为什么要建立,建立站点在哪里?能找到要上传的站点文件夹吗?通过本节课,我感觉到学生比以往要明确的多,教学效果较为明显。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情景创设与实践任务相结合。如创设问题情景,分析了为什么要建立站点后,布置建立站点任

务;产生了图文排版问题,利用表格来布局网页。学生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按照要求任务完成教学内容的内化。另外,通过ftp上传站点文件夹,通过浏览站点网页来测评自己的学习成果。 2. 注意总结技术过程,是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其重要特征,如建立站点的过程,保存图片的过程。 3. 利用word中知识迁移制作网页中文字和图片,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在网页中填加文字和插

入文字,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同时也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 4. 及时反馈,自我诊断评价,促进学习进程。如建立站点,分析站点特征;制作网页index.htm, 检查网页,发现新需求,利用表格布局网页,评价自己的网页等。

推荐第2篇:《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九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九

作者: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矿工街小学 齐雅丽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26

【尊敬的老师,您正在浏览网提供的。请在站内输入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网址是】 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矿工街小学 齐雅丽 【教学目标】

1、认识“忘、挖”等12个生字。会写“井、乡”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3、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认识“忘、挖”等12个生字。会写“井、乡”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教学难点】

感悟“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含义。

【时安排】

2时

【前准备】

1、歌曲《我爱北京**》VD或磁带。

2、毛主席的画像。

3、井和人们从井中提水的图片。

4、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听歌吗?现在我们就来听一首歌。(播放歌曲《我爱北京**》VD或磁带)说说你看懂了(或听懂了)什么?你对毛主席了解多少?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瑞金市沙洲坝的老乡们是怎样怀念这位伟人的。(板书题,生齐读题)

二、题目识字、分散难点

题中的这几个生字,谁认识?(字卡依次出示:忘、挖、井)

点拨:忘:形声字;扩词;用“忘记”说话;书空。

挖:形声字。

井:与“开、并”区别;书空;

(出示图片)说说: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

三、初读感知、再次识字

1、范读文,想一想:“挖井人”是谁?“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谁?

2、回答问题时,相机出示:席、战、士

3、生识记生字。

点拨:席:形声字;与“度”区别。

战:翘舌音;形声字;与“站”区别。

士:翘舌音;与“土”区别;扩词。

四、自读文、自学生字

1、边自读文,边圈出本生字,并画出文中的生词。

2、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五、自主识字、汇报方法

1、指读文。

2、汇报识字方法。

点拨:导:扩词。

革:独体字。

命:你怎么记住它?

解:你在哪见过这个字?

刻:形声字;它跟谁长得像?

念:书空;扩词;用:想念”说话。

你还知道哪些心字底的字? 【尊敬的老师,您正在浏览网提供的。请在站内输入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网址是】

六、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1、去掉音节,认读生字,并组词。

2、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并选词说话。

3、读句子,要把字音读准。

⑴ 我今天忘记带本了。

⑵ 爸爸正在挖土。

⑶ 导游阿姨的解说太吸引人了!

4、把词送回家。

想念 怀念

⑴ 我非常(

)在南方工作的爸爸。

⑵ 我很(

)童年的时光。

七、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井、乡、面、忘、想、念”,并组词。

2、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特点。

3、重点指导:忘、想、念。

4、生描红、临摹。

八、外延伸、拓展视野

收集更多的关于毛主席的图片、资料、故事。

第二时

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席、导、解、乡、面

2、认读词语:挖井、战士、革命、想念、时刻、立刻

3、用“想念、时刻”练习说话。

二、引入文

毛主席是伟大的,人们世世代代歌颂他、赞美他,因为他给后人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财富”。这节,让我们继续走进瑞金沙洲坝,去寻找毛主席昔日的身影。(板题)

三、回顾文、质疑问难

浏览文,说说:通过上节的学习,你已经读懂了什么?(同桌互说,再指名说)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进一步解答的?(预设问题:

1、毛主席和战士们为什么要给乡亲们挖井?

2、这口井和一般的井有什么不同?)

四、品读文、感悟情感

1、带着问题仔细读文,然后跟同小组的同学一起朗读感悟。

2、接力读,要注意断句。(师适时指导)

3、说一说:

⑴ 毛主席和战士们为什么要给乡亲们挖井?乡亲们是怎样怀念毛主席的?(指读文相关段落)

⑵ 谁还知道更多的有关“红井”的故事?(生或师讲“红井”的故事)

⑶ “挖井”是容易的事吗?(利用图片或简介“挖井”的资料)

谈一谈: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谁关心帮助过你吗?你有哪些想法?

议一议:这口井和一般的井有什么不同?

你怎么理解“吃水不忘挖井人”?

读一读:读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练读、指读、评价读、齐读)

五、交流资料、拓展视野

你还搜集到哪些有关毛主席的图片、资料、故事?让我们一起从多方面认识这位伟人,领略他的风采吧!

转载自起点语文网http://hinese123n【尊敬的老师,您正在浏览网提供的。请在站内输入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网址是】

推荐第3篇:《金子》教学设计九

《金子》教学设计九

www.daodoc.com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22

苏教版小语三上)《金子》教学设计

——三元区白沙小学周宇蓿

作者:周宇蓿

:本站原创

[录入日期:XX-10-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本课后,能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像。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金子吗?金子是什么?人们常常用金子比喻什么?

3、

今天的课文跟金子有什么关系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自由练读。

3、齐读生字词。

4、

分段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出不足,进行纠正训练。

三、了解课文梗概。

1、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他的什么事?

2、讨论:彼得的梦想到底是什么?

3、齐读课文。

三、

学写生字。

1、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口头扩词。

2、交流记字方法。

3、教师板书示范,揭示重点。

4、学生在书上用钢笔描红。

四、

课后练习:练习朗读课文、书写写字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认读生字词。

2、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写了他的什么事?

3、

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彼得实现了梦想?

二、学习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1、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到三自然段,想一想萨文河畔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结果怎么样?

2、

交流回答。

想象一下“蜂拥而至”是怎样的场面,结果怎样?

指导朗读这一段。

本文转载

彼得离去了吗?为什么?

读出彼得由不甘心到失望的感情。

师述:彼得也准备离开这个地方。

三、学习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四至六自然段,思考:彼得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想了什么?做了什么?

2、交流。

彼得发现了什么?

什么叫“若有所悟”?彼得悟到了什么?

朗读这句话。

想像彼得用全部精力培育花苗的过程。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1、朗读这一段。

2、说说彼得找到的真金是什么?

五、拓展练习:你的梦想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

《金子》教学设计说明

《金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内容简明,情节曲折,蕴含的道理深刻,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这是一篇人文性较强的培养学生理解、感悟、想像及朗读训练的好材料。根据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这节课的教学定位在通过理清脉络,读懂课文内容,多元化地感悟所表达的深刻内涵;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以及创设情境展开想像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想像能力。

一、

用比较的方式,理清脉络。

本文用“金子”做题目,同时又以“金子”为线索,贯穿全文。先是写了彼得挖金子一无所获,再写在同一块土地上他通过劳动获得了真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解彼得想通过挖金子来实现梦想无望以及他用五年的辛勤劳动换来成功进行比较,让学生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也通过前后对比,为领悟主旨打下理解的基础。

二、

住重点词,理解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抓住重点词,牵一发而动全身,提纲挈领,理解课文内容,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理解第五自然段时抓住“若有所悟”这个词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若有所悟”?彼得悟到了什么?从而明白彼得善于发现与思考。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则是抓住“不无骄傲”这词让学生说说“不无骄傲”到底骄不骄傲?彼得骄傲什么?从而让学生积极回顾全文内容,在心中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再进行表达,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三、抓住重点句段,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

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因此,语文教学一定要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篇课文我抓住彼得所想所说的两句话开展朗读训练,进行培养语感和在读中有所感悟的训练。彼得从土地的变化想到土地肥沃,可以用来种花,想到用不了多久自己就会成功,这时他的心情应该越来越兴奋越来越高兴。让学生体会并读出这种情感变化,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而最后彼得“不无骄傲”地说出的那句话更是的点睛之笔,除了让学生读出这种骄傲的语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读中悟出要想获得真金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

四、

抓住课文的空白之处,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想像。

发展学生的思维是让学生获得基本语文素养的一个途径。这篇课文只用了

一句话写彼得留下后用全部精力种出了美丽娇艳的鲜花,没有具体描写他为实现梦想做了哪些工作。所以在学习第六自然段的时候,出示课文的插图,让学生看着图上的花朵和正在擦拭汗水的彼得进行想像,想像他是如何种花卖花的。在想像的过程上,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了彼得成功是通过长期的、艰辛的劳动换来的,另一方面,也抓住课文的空白之处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了学生的想像能力。

五、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多元化地感悟内涵。

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创设个性化阅读的环境,让学生跨越时空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小学生有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的特点,他对文本意思的解读,会根据自己的的经历和自己的周围世界去做比较,因些,他得出来的理解,不能拿成人的观点来理解。对于这篇,由于三年级的孩子生活阅历有限,对金钱财富的理解不那么深刻,因些,对于彼得找到的真金到底意味着什么,或许会有不同的感悟。只要是以文本为依据,理解了内容,体味了作者的表达的情感所得出的感悟,应该都是可以认可的。并将这种感悟用来影响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那正是这一课的情感态度目标所应达到的境界了。

本文转载 www.daodoc.com

推荐第4篇:九历史教学设计

《亚非拉的奋起》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初中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主

题:亚非拉的奋起 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

设计者

:杜帅

/ 上街实验初级中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课程标准》(2011版)的总目标中要求:“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一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课程内容中对本知识的要求是“通过非洲独立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史实,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2.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四单元《冷战局面下的全球性竞争》的第四节内容。讲述的是二战后世界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两极格局下,亚非拉国家逐步摆脱殖民主义统治,走上独立发展之路。本课的内容涉及地区极为广泛,有印度的独立与发展、埃及独立运动等非洲的独立浪潮,还有古巴革命,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本课内容识记要求高,既要掌握各个时间段内历史事件的时间概念,又要掌握亚非拉各个地区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空间概念;本课内容联系上册知识较丰富,如印度民族大起义、“三角贸易”、拉美独立战争。因此,本教学设计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3.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经历了两年历史课程的学习,应该说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和历史评价能力,自主、探究、合作性也比较强。但是对知识的链接和转移能力还不够强,因此需要老师对这些能力进行培养。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课文记住印度的独立及其振兴,非洲民族独立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复等知识点。

2、通过对非洲独立运动原因和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历史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史的回顾,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比较历史事件、概括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教学及对殖民体系形成与崩溃原因的分析,启发学生得出以下认识: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标志着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殖民体系的形成是人类历史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出现,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变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与它的出现一样是历史的必然。 评价任务:

1、背诵印度等亚洲其他国家的独立及其振兴、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复的有关史实

2、复述非洲民族独立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5分钟)

新闻材料2011年4月14日“胡锦涛主持金钻五国峰会” 作为全球新兴经济体代表的“金砖国家”,国际影响力也日益增强。那么,这些国家是怎样崛起的?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第15课

亚非拉的奋起

(一)学生自学,初步感知教材:(10分)(评价 目标1)

先认真阅读课本第70页到第73页内容,,然后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并在书上划出相关的知识点。自学完早的先小声读记。

1、印巴分治的原因、英国殖民者有何意图?印巴分治的后果是什么?独立后的印度发展状况如何呢?

2、印度独立前后,亚洲还有哪些国家取得独立?它们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3、非洲在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状况如何呢?

4、纳赛尔对埃及和世界民族独立运动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5、古巴是如何摆脱美国的控制的?领导者是谁?最终古巴选择了哪种道路呢?古巴的发展状况如何?

6、继古巴独立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影响最大的事件是什么呢?

7、巴拿马人民怎样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的?

(二)合作交流(15分)(评价 目标2)

1、宣布小组进入竞赛状态,以抢答形式回答提示中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2、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讨论发言后总结。(1)结合尼赫鲁庆祝印度独立的讲话,谈谈印度历史上遭受的“厄运”,谈谈印度人民争取独立的艰难历程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2)边看地图(印巴分治示意图),边思考《蒙巴顿方案》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3)根据课本上的内容,叙述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三个阶段,并列出相应的大事年表。

(4)继古巴独立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影响最大的事件是什么?

(三)拓展探究(5分)(评价 目标3)

1、请结合当今国际时政热点谈谈你对印度解决方案的认识。

2、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谈谈印度独立后经济发展的情况。

3、亚非拉人民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所进行的斗争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学生自由讨论后发表并概括,最后老师再全面总结

(四)当堂训练测试(10分)

1.印度是摆脱哪个国家的殖民统治宣告独立的(

) A.美国\\B.英国C.法国D.西班牙 2.印巴分治发生于(

A.1947年B.1950年C.1952年D.1956年

3.印巴分治后形成的两个国家是(

A.印度和巴勒斯坦B.印度和印度尼西亚 C.印度和巴基斯坦 D.印度和孟加拉国

4.印度独立后第一个著名领导人是(

A.尼赫鲁B.纳赛尔

C.真纳

D.苏加诺

5.非洲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最先发生于(

) A.东非

B.西非C.南非

D.北非

6.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标志是(

A.纳米比亚独立

B.尼日利亚独立C.利比亚独立D.肯尼亚独立 7.拉丁美洲的社会主义国家是(

) A.巴西B.巴拿马C.巴拉圭D.古巴 8.二战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①中国 ②韩国 ③古巴 ④朝鲜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9.亚洲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现代化国家的是(

A.中国、韩国

B.韩国、朝鲜 C.新加坡、韩国 D.新加坡、马来西亚 10.欧洲殖民者统治非洲长达(

A.300年B.400年C.500年D.600年

(二)材料解析题

12、1947年8月,一位印度领导人在庆祝独立时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 (1)这位领导人是谁?

(2)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指的是什么?

(3)印度独立后,主要是依据什么?分成那两个国家?

13、“今天,我们真正实现了真正的主权,真正的尊严和真正的自豪。……今天我们说,我们的财富已经归还我们了。” ——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时的演说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材料中“我们的财富”是指什么?“财富已经归还我们”是什么意思? (2) 对于巴拿马人民来说,他们也有一个这样的财富,它的命运和埃及人民的这个财富有着相似的命运。请你说出这个财富的名字,并介绍一下这个财富归还的情况。

(五)教后反思

.本节课我充分应用百度搜索引擎搜集有关图片和视频,并让学生体会到网络搜索在学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课前准备充分,上课积极发言。2.我合理的安排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亚非拉人民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所进行的斗争给我们的启示基本是在学生合作探究的情况下完成的,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推荐第5篇:教学设计模拟题九

一、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2小题,请任选1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题计分,40分) 1.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一):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5分)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例1部分的教学流程,并简要说明理由。(25分) 【参考答案】 问题(一):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归纳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②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2.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问题(二):

一、复习准备 1.学生独立计算: 224÷41236÷12 完成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l236÷12这道题是怎么算的。 (强调除到哪位商哪位,不够商1,0占位) 2.同时提问: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3.填一填:

0.32里面含有32个( )。 1.2里面含有12个( )。 0.25里面含有( )个百分之一。 2.4里面含有( )个十分之一。 8里面含有( )个十分之一。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l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意。 2.师:同学们,你们有谁坚持晨练?晨练对身体有什么益处? 3.请看屏幕:仔细观察图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

4.思考:王鹏坚持晨练,按计划他平均每周跑多少千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5.学生独立列出算式:22.4÷4 师:为什么用除法解决?帮助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含义。

三、自主探索

1.独立思考: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算? 2.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与同伴交流一下。

3.在不改变商的大小的前提下,怎样把小数变成整数呢?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教师可以随学生的回答做以下板书) 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4.讨论:怎样列竖式计算22.4÷47商在竖式上怎样表示呢? (重点突出:余下的2与o.4合起来,表示24个0.1,商6是表示6个0.1,应在商的个位与十分位之间点上小数点。在整数商完后,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再接着往下商) 5.想一想:用这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和把22.4千米化成米计算的结果相同吗?说明了什么?观察竖式中被除数和商的小数点,你有什么发现? 6.比一比:和我们前面准备题中的224÷4相比,你发现22.4÷4与224÷4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7.小结。

(1)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除。

(2)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8.完成书上“做一做”。 (展示学生作业,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已是怎么计算的)

四、练习

1.算一算,比一比。 42÷3 4.2÷3 2.用竖式计算。 38.7÷9 7.26÷6 16.5÷15 43.5÷29 3.《新编童话集》共4本,售价28.6元,平均每本售价多少钱? [设计理由]在教授计算方法时,先抛出问题,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的方法,寻找解决例题的方法,并比较方法之间的不同,这一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推荐第6篇:近似数教学设计

《近似数》教学反思

去年教学《近似数》,批阅作业时那个头痛至今都忘不了。一是当时对这节内容没有教学过,心中总是没有一定的“自信”;二是又感觉不会很难,不就是用个“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么?导致自己的备课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些脱离,所以交上来的作业,可想而知,学生出现的错误直接告诉自己没有上好这一节内容。自我认为很是简单,教材也是安排一个课时结束新知,可实际不然。所以今天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把事速度放慢了许多,也打算用2个课时来完成。与其快速没有效果的完成,还不如让学生掌握牢固多用一个课时来消化。

今年放慢了速度,所以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正是让我明白学生对于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真实情况,以免后面会忘记,所以特记下来,以备下次之需,同时也改进自己的教学。

问题一:学生明白“四舍五入法”,不明白的是怎么用这个方法。

在讲解完“四舍五入法”时,学生通过其他人的理解和老师的引导,能够接受‘满五要也向前一位进一,不满五就要舍’的道理。但是真正用的时候,他们还是不理解。例如教材中安排了“233184人约等于20万人,说说你是怎么得到的?”有些孩子一下子就明白了,“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就看万位是不是比5大?”;可在今天的课堂中仍然有一些孩子提出自己的“质疑”:那8不是比5大吗?为什么不是“进一”,而是“舍掉”。从这些孩子的理解上出了问题。课堂上没有直接消除他们的疑问,而是由两个孩子说了自己的看法。A说,8在十位上,表示八十,对20万是根本不受影响的。B说,就算是五入,8向前进一位,那也只能说百位上变成,然后不能再继续向前进一位了。C说“233184”在数线上离20万更近,所以约等于20万;其实三个孩子的说法都有一定的理由,同时孩子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解述自己的看法,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于是在孩子们的想法上,我把“四舍五入”的方法进行了讲解,可还是有一部分人不明白什么“四舍五入到十万”。所以要让学生掌握到关键: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再看这一位的下一位„„。

问题二:15000约等于多少?

教材为了让学生理解近似数更接近于哪一个精确的数,安排了一个直观的“数线找位置”的方法,再观察与哪个更接近,再约等于哪个数。这个方法很好,非常直观。课堂当中有一位男生对18000接近于20000,理解就非常好。这个孩子告诉大家,在数线上,先找到15000,如果比15000大一些就近2万,如果比15000小一些就近约等于1万。其实就可以说是直观的“四舍五入法”了。但是有人就提出疑问,那如果正好在中间,15000又是近似哪一个数。

今天这节课虽然没有按照教材的安排一个课时完成,但课堂中学生提出的疑惑让人很是开心。这些暴露在学生中的问题,既是今后在备课教学所需要注意的,也是能看出学生在课堂中有善于思考,学会提出问题。这应该也是课堂中的一个较大的收获。

推荐第7篇:《数蛤蟆》教学设计

音乐教学设计《数蛤蟆》【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演唱歌曲《数蛤蟆》初步感受四川民歌的音乐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创编歌词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编一编等系列活动中,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明白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从而教育诱导学生应该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教学重点】

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童谣《数蛤蟆》。

【教学难点】

听辨歌曲中的旋律和节奏相同的乐句。

【教学切入点】

以培养儿童即兴创造能力为切入点,激发儿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兴趣,逐步培养儿童热爱音乐的情感。 【教学创新点及特色】

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应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组织。让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受生活,感悟音乐。本课主要围绕“蛤蟆”展开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又从学生熟悉的动物结束。运用儿童喜爱的游戏、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结合先进的电教手段,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具准备】

课件、动物头饰、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儿歌《小青蛙找家》进教室,跳着唱着进教室。(课件:网络点播儿歌《小青蛙找家》动漫)

2、师生问好。

3、快乐节奏两分钟,引导学生用青蛙的叫声来模仿各种节奏。×

××

×.×

××××

二、歌曲教学

(一)听一听

1、引导学生说说青蛙家族里的其它朋友。

导语:青蛙家族里还有一位和它长的很像的朋友,他是谁呢?(课件:出示蛤蟆欢叫视频)

2、议一议蛤蟆。

师小结:蛤蟆和青蛙的本领一样大,它们都是捕捉害虫,保护庄稼的小能手。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

3、初听歌曲。

导语:蛤蟆听说今天有一群可爱的小朋友来上音乐课,它们也想来热闹热闹,瞧!它们来了。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数一数,看看歌曲中到底来了多少只蛤蟆。 (课件:播放歌曲《数蛤蟆》动画)

提问:(1)歌曲中来了几只蛤蟆?

(2)歌曲中数的是蛤蟆的哪些部位呢?

4、简单扼要地解释歌词“太平年”“水上漂”等的意思。

解释:“乒乓乒乓跳下水呀,蛤蟆不吃水,蛤蟆不吃水吃什么呀?”蛤蟆一年要吃掉成千上万只害虫,不愧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太平年在这里只是一个衬词,表示老百性企盼风调雨顺平安丰收的意思,荷儿梅子梭也是一个衬词,水上飘表示蛤蟆是个游泳的小健将。

3、再听歌曲,启发学生带上肢体语言听歌曲。如:用手势有节奏表示蛤蟆的动作。(课件:播放歌曲《数蛤蟆》动画)

(二)唱一唱

1、配乐朗读歌词

(1)教师结合动画,按节奏朗读歌词。 (2)学生结合动画,按节奏朗读歌词。 (课件:播放歌曲《数蛤蟆》动画)。

2、随琴模唱歌曲。采用听唱法教学歌曲,并解决歌曲难点。 导语:请你们来当当老师的“小回声”,你能模仿出老师发出的声音吗?

× ×︱×× × ︱

(拍手)

×× ××︱ ×× ×︱

(读) 四川 民歌 数蛤 蟆

5 3 5 3 ︱5 1 2 „„ (唱)一只 蛤蟆 一张 嘴 „„

3、小游戏:师生接力唱

(1)教师唱一前一句,学生接唱后一句。

(2)互换角色,学生唱前一句,教师唱后一句。

(3)“接唱竞赛”教师选唱一乐句,让学生唱出与教师所唱乐句旋律、节奏相同的乐句。

(4)引导学生找出歌曲中旋律、节奏相同的乐句并用彩笔涂上相应的颜色。

4、完整演唱歌曲

指导学生歌唱时正确的坐姿,并用和谐、柔和而有活泼跳跃的声音来演唱。

5、分组配响声词演唱

过渡语:同学们的歌声太美了,小蛤蟆听了都高兴地叫起来了。我们也来叫一叫吧!怎么叫呢?

要求:一组同学唱歌词,另一组同学按节奏模仿蛤蟆“呱 呱”的叫声为他们伴奏,第二遍两组交换。(课件:播放歌曲伴奏音乐)

(三)创一创

1、创编动作

1、过渡语:“哇!真是歌声、蛤蟆声一片,热闹极了,蛤蟆不光会叫,它还会跳呢,谁来表演表演蛤蟆的动作?

指名模仿,集体评价。

2、分发头饰

导语:孩子们,老师今天准备了许多小蛤蟆头饰,请组长脚步轻轻地来领取头饰,把大家打扮起来吧!(学生领头饰时放歌曲《数蛤蟆》)。

3、创编动作,教师巡视。

过渡语:孩子们,你们想一想,满坑里蛤蟆蹦蹦跳跳,伸着个腿大粗腰,瞪着个眼赛灯泡,多可爱的小蛤蟆形象呀,你们能把它表现出来吗?(课件:播放歌曲《数蛤蟆》)

4、个别表演,相互学习。

5、分角色表演(分三组:一组唱歌,一组做动作,一组模仿蛤蟆叫声为歌曲伴唱)。

1、数蛤蟆小游戏。

过渡语:孩子们,一只蛤蟆有一张嘴,那么两

只三只蛤蟆有几张嘴,几只眼睛和几条腿呢?下面

我们就来做一个数蛤蟆的小游戏。(课件:一个美丽的池塘,池塘里原来有一只蛤蟆,然后一只一只的跳进来,跳一只一个画面,一共跳进去五只,导语:小朋友们,我们不单可以数蛤蟆,还有许多的小动物都可以数一数。你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数给你的同学听一听吗?试一试,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1)学生合作创编。(课件:播放《数蛤蟆》伴奏音乐)

(2)配乐演唱学生自编歌词(课件:播放《数蛤蟆》伴奏音乐)

3、演唱教师创编歌曲。

(1)导语:同学们,老师觉得你们真了不起,

今天老师也为大家请来一位动物朋友,看看它是谁?(课件:出示小兔)

(2)老师把它编成了一首歌,歌名叫《数小兔》。

(3)师生对唱教师创编歌曲(课件:播放歌曲《数小兔》伴奏)

三、思想教育

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数蛤蚂》这首歌曲,知道了蛤蟆会帮助我们捕捉害虫,它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们不但要保护动物,还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只有这样我们的天才会更蓝,水才会更绿,蛤蟆才会叫的更欢。让我们一起说:保护蛤蟆,顶呱呱;保护环境,靠大家。

推荐第8篇:《数星星》教学设计

《数星星》阅读导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了解故事内容。学着做一个勇敢和懂得爱的孩子。

2、

3、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喜欢阅读、自主阅读。 让学生学会与人分享阅读感受。

二、教学重点:

1、

2、激发阅读欲望。掌握阅读方法。

三、教学难点: 学会评价书中精彩片段。

四、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

1、谈话:最近老师读过一本书,急切想跟大家分享,分享前请大家听一首曲子,播放歌曲《数星星》,听完大家有什么感受?(指名说说)在歌曲中,同学们找回了童年,也找回了童年的天真烂漫。而今天老师要跟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名就叫做《数星星》,但它的内容远远不是在夜空里数星星那么简单,想知道其中的故事吗?看了这本书就知道了。

2、质疑:(1)、当你看到朋友遇到困难和危险你会怎么做呢?

(2)、当你看到家人正在完成一项危险的任务,你会尽力相助吗? 大家看完这本书,一定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二)、交流读书方法:

1、同学们,转入四小的你们,是多么幸福,我们学校有图书馆了,班上也有图书角了,相信大家也读了不少书了。谁来说说你读过的哪些书?一般是怎么读的呢?(指名回答)

2、看看名人是怎么读书的?(齐读,交流体会) 名人读书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老师们有什么阅读方法呢?老师总结了一下,有这些: (1)不断品味,随时记录。

(2) 一卷在手,有始有终。

(3) 边读边想,展开翅膀。

(4)专注品读,心静如兰。

(5) 带着疑问,边读边思。

3、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进行整本书的阅读。

(三)、欣赏封面和底面,了解本书的价值。

1、我们看一本书要从封面读起。只要仔细观察,你会在封面上发现很多信息。仔细观察封面,你有什么发现?(一个黄色头发的小女孩,眼睛透亮,她似乎要告诉我们什么。)在这个女孩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你是否对此感到好奇?

2、底面的内容也很重要,告诉我们很多信息:(1)本书荣获多项大奖。(告诉我们这本书确实有读的价值,一定能带给我们很多惊喜。) (2)、还有两段评论(出示),指名读两段话,并谈谈你读懂了什么?(故事的主题、背景和主要内容)

(四)、欣赏序中的《勇气的力量》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的部分段落,有关本书的精彩情节部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读目录,猜情节

浏览这些目录,一共有十八篇,你对哪些标题感兴趣,猜猜这个小节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指名说,发挥想象猜故事)

(六)、走进故事,感受精彩片段。

1、安妮向窗口望去。窗口映现着天空的边缘,有树枝在风中轻轻摇曳。四周的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熟悉,那么舒服。危险只像是古怪的幻想,像吓人的鬼故事或妖怪故事一样,不可能发生。安妮感到很安全:她睡在自己的房间里,隔壁就是父母,她的好朋友就睡在她旁边。她打了两个哈欠,就闭上眼睛睡着了。

导读:自由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教师提示:这段话的描写已经暗示了危险即将到来,会有什么危险发生呢?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安妮松了一口气,放松了攥紧的右手。那只右手到这时候还攥着艾琳的项链。她松开手看看,手掌上竟然印出了那颗“大卫之星”的痕迹。

导读:指名读;学生质疑。

4、出示第十五节安妮和德国士兵对话的片段。导读:从段落中你认识了谁,你能感受到她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小结:从刚才几个片段的交流,我们能够感受到故事的动人和精彩,也能够感受到小安妮带给我们的力量,那是勇气和爱的力量,让我们捧起这本书吧,还有更多的收获等待着我们呢!

(七)、总结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段话: 阅读,终生的承诺

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时那苦思的刹那; 世界上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自己再累也要读书; 工作再忙也要读书; 收入再少也要买书; 住处再挤也要藏书; 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 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 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

同学们,让我们与书为伴,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

推荐第9篇:数星星教学设计

《数星星》教学设计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城郊东溪小学

吴志华

学习目的: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理解词语“法西斯”“纳粹”。2.从文本人物对话中体会战争带给人类造成巨大的伤害。 3.体会书中主人公安妮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的机智、勇敢。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读

一、看封面,引发讨论

1.从封面、书名你知道了什么? 你想从这本书知道什么?

二、阅读内容简介

1.通过读内容简介你又知道了什么呢? 2.补充资料,了解历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7年或1939年-1945年),是至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破坏性最大的全球性战争。交战双方是以英国、法国、苏联、美国、中国等国组成的同盟国,与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组成的轴心国集团。战争进展到最高潮时,全球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有19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战火遍及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战双方同时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最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胜利结束。

在欧洲战场上,1939年9月1日,德军集中强大的兵力,在大批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波兰军队根本无法

1

抵挡德国法西斯的“闪电战”。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39年9月,波兰覆亡。1940年4月9日攻占丹麦和挪威,5月10日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随后进攻法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分子为排除异己和推行种族主义,在国内和被他占领的国家建立集中营,集中营也称“死亡之营”。据统计,在集中营大约有500万犹太人、战俘被屠杀。成为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3.理解关键词语意思

法西斯的意思: 20世纪30、40年代达到顶峰的各种崇尚暴力的国家主义和极权主义运动。

纳粹的意思: 宣扬种族优秀论,认为“优等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劣等种族”;强调一切领域的“领袖”原则,宣称“领袖”是国家整体意志的代表,国家权力应由其一人掌握;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力主以战争为手段夺取生存空间,建立世界霸权;反对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制度,恶毒攻击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初步了解故事,阅读书本序言

1.梅子涵先生的《我向文学献词》、张剑鸣的《勇气的力量》

四、精读小说第一章

1.讨论话题: 哪些话语看出战争对人们造成巨大的伤害?巨大灾难?

(1——5页:小孩在大街上比赛跑步都不行,被德国兵训斥:“回家去!回家去念书。以后不准跑。你们跑起来就像是女流氓。”第四页:安妮吓得抖起来,从眼角的余光她可以看到商店前的那个女人已经躲进店里去了。艾琳平时的脸颊是红的,但是现在已经吓白了。她

2

黑色的大眼睛睁得更大了。第六页:艾琳小声说:“真是吓死我了。”第七页:德国占领丹麦以后,大家就没有真咖啡喝了,甚至连茶叶也买不到。两位妈妈喝的是香料叶子泡的开水。妈妈担心地问。罗森太太满脸惊吓得问。但是两个妈妈的脸上仍然充满了不安的表情。第十页:“没有牛油。”妈妈回答,“你知道,我们早就没有牛油吃了。”)

四、布置阅读任务

1.阅读一星期

第二课时

阅读讨论课

一、明确书中主人公,理清人物关系

艾琳

妈妈

爸爸

妹妹(克丽丝)

彼德 (姐夫)

亨利(大舅)

安妮

莉莎(姐姐)

二、阅读活动讨论

(预设话题)

话题一:

小说目录细读,为什么小说章节大部分用人物的话语?说来听听。

1.引用德国士兵的话语有以下章节:

( 1.跑什么? 2.那个骑马走过的人是谁?5.黑头发的是谁? 10.让我们打开棺材 15.我们的狗问到了肉香) 2.引用安妮的话有以下章节:

(3.席尔斯太太到哪儿去了? 9.为什么说谎?11.彼德,我们是不是很快见面? 12.妈妈在哪儿?) 3.猜猜作者这样安排目录的意图

讨论话题二: 故事中的哪些部分让你印象深刻?说来听听。

讨论话题三: 主人公安妮在战争中有什么表现?说来听听。

讨论话题四: 安妮和我们读过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小兵张嘎、雨来故事,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相同之处?不同之处?说来听听。

先阅读《小兵张嘎的段落节选》和《数星星》进行对比阅读 。 (不同之处:中国文学作品写小英雄人物时,会有一些比较血腥的场面描写;也往往会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描写。其实孩子面对侵略者时,

4

是恐惧的。而中国作家却把小英雄写成没有一丝胆怯,面对敌人应答自如、镇定自若,如同大人一般,这是一个写作误区。而该书的作者很好把握了孩子的心理,安妮面对恐惧想起了小红帽的故事,帮她克服了一些恐惧。作者也尽量避免写血腥的场面。)

三、理解书名《数星星》涵义。

解释一: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大屠杀纪念馆,有一个儿童馆。馆中央是巨大的蜡烛,闪烁的烛光通过立体棱柱反射到黑黝黝的屋顶,像无数的小星星在夜空中闪烁,四周一片漆黑,一个声音伴着低回的音乐念着遇难的犹太儿童姓名。此情此景,令人想起二战期间那一百万惨遭恐吓、凌辱、监禁、枪杀、毒气熏乃至焚尸灭迹的100万犹太孩子。那些幼小的生命,就像一颗颗明亮的小星星在黑暗中倏然流逝。轻轻地来,悄悄地去,未见青史垂名,惟有天地恢恢。

解释二:星星代表孩子,数星星表示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让更多人回忆或者记住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帮助人民打败侵略者,像安妮一样机智、勇敢的孩子们。

四、推荐阅读:

1.《小兵张嘎》是著名作家徐光耀的代表作。

2.《鸟雀街上的孤岛》 作者:(以色列)奥莱夫 译者:李文俊 3.《少女苏菲的航海故事》作者:(美国) 沙伦.克里奇

译者:王玲月

推荐第10篇:近似数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注意过没有,我们在听新闻、看电视时,会听到或看到很多数据,这些数据有些是精确数,有些是近似数。我记录了这样一条信息,请你们帮助我看看,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多媒体出示:三峡水库最终蓄水393亿立方米,26台机组年均发电量将达到847亿千瓦时,为修建三峡水库,120余万人从这里迁移到其他地方。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上面的情况,一些事物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用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个数叫近似数。

例如:我们学校有1453人,我们可以说大约有1500人。

3、师:今天我们将学习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

(1)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叫四舍五入,从这几个字你能想到什么?

教师讲解四舍五入的含义。

(2)方法:重点让学生体会取近似值到某一位时,只要看它后一位数字用四舍五入即可,前面的都不必看。

近似数教学设计

黄长寿

教学目标: 教学

第11篇:《数豆子》教学设计

《数豆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用计数器表示数的过程,会用拨数、画图、写数等不同方式表示数。

2.进一步体会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感受100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3.进一步积累数数和估数的经验,初步发展数感。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体会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教学策略:合作探究法、动手操作法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仪、盒子、豆子、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看今天我们的桌子上摆了一袋豆子,上数学课拿这些豆子有什么用呢? 原来这些豆子是帮助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我们能从玩这些豆子中发现哪些有趣数学问题呢? 板书:数豆子

二、探究新知

(一)问题串一:抓一把,估一估,数一数。

1.同桌两人玩豆子。其中一人抓一把豆子,猜一猜有多少粒。 2.学生汇报自己的估算结果。 3.教师小结:像刚才这样我们凭感觉猜一把豆子有多少粒,而不是数出来的,就是估计。估计的数不一定和数出来的数相同。这一把到底有多少粒,我们来数一数。

4.两人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看谁猜得最接近。

5.教师质疑:为什么有的同学估计得比较准,有的偏差比较大呢?有没有什么方法能估计得更准确呢?

6.教师请同学们先数出10粒豆子,感觉10粒豆子的分量。请同学们再抓一把豆子,再估一估,再数一数。

7.你们玩得真开心,我也想抓一把豆子。(教师抓一把豆子)猜一猜我一把抓多少粒豆子?

(二)问题串二:怎么拨,怎么写、1.请同学在计数器上拨出28。

2.指名说一说为什么在十位上拨2,在个位上拨8,2和8各表示什么意思。

3.请同学们写出28,并读出来。4.请同学们在计数器上拨出22。

5.提问:十位上的2和个位上的2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6.小结:理解相同的数因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三)问题串三:拨一拨,认一认。

1.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子,学生独立写数。97 98 99 2.99接下来该100了,那该如何来拨呢?谁愿意来试一试?

3.请学生说一说一百应该怎么写。(明确:当十位和个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时,要用0占位。)

4.请学生对着数位表,同桌互相说一说,从右往左第

一、第

二、第三位各是什么数位?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

4.全班汇报交流。

5.学生总结读数和写数的方法。

6.请学生结合例子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教师加以补充说明。

(四)问题串四:想一想,试一试。

1.课件出示教材第一幅图,请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2.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示34。 3.作品展示,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三、课堂练习。

1.教材27页“练一练”第

1、

2、3题。(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

2.教材27页“练一练”第4题。(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展示作品。

3.教材27页“练一练”第5题。(1)指名说一说图中的意思。 (2)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100。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12篇:数蛤蟆 教学设计

数蛤蟆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数蛤蟆》并且能用舒展、流利的声音去演唱。2.为歌曲创编歌词。

3.找出歌曲中旋律节奏相同的乐句并且能够标出。4.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动物从我做起。 2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 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猜谜、游戏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同时将所学到了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到教者的目的。 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重点难点

1.为学歌曲创编歌词。2.学唱歌曲《数蛤蟆》 4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组织教学

1.师生音乐互相问好! 活动2【活动】活动

师:今天老师想要送给大家一首歌,这首歌曲表达出了老师此时此刻的心情。让我们一起唱起来跳起来起来。播放音乐《幸福拍手歌》 生:听歌、跟唱、表演。

师:听了这首歌曲你猜到老师的心情了吗? 师:刚才的这首歌曲也给了我们同样的感受那就是快乐!我们今天也以快乐为出发点进行今天的课程。

活动3【导入】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个好朋友,这位好朋友很想跟大家做个游戏,他给大家出了一个谜语,让大家猜猜它是谁?(水边有个歌唱家,一天到晚呱呱呱,身上披着绿大衣,伸出舌头把虫抓)。 生:青蛙

师;青蛙还有一个好朋友是谁呢? 生蛤蟆

师:那么你对蛤蟆了解吗?大家说说看。 生......出示多媒体蛤蟆和青蛙的图片。

师总结蛤蟆和青蛙都是人类的好朋友。

师:快乐的小蛤蟆要和大家游戏,请你们数一数,我们一共有多少只,我们有多少张嘴,多少只眼睛,多少条腿? 师:请听问题。

一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 二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 三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 四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 师:你们真厉害,老师把节奏加快一点,你们能跟着节奏一起回答吗? 师:你们读得真棒!小蛤蟆也给大家送来一首风趣的民歌。 [板书《数蛤蟆》] 活动4【活动】学唱歌曲

师: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歌曲。(播放数蛤蟆的视频) 师:这首歌曲大家听出来了吗?它是欢快的还是缓慢的? 生欢快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能够听出来这首歌曲是欢快的一首歌曲。 师:下面咱们再来欣赏一遍歌曲.师范唱歌曲

师:这首歌曲是几拍的?强弱规律? 生:四二拍并拍出来

师: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接唱的游戏,老师读红色的歌词,同学们读蓝色的歌词,绿色的歌词我们大家一起读,好不好? 请同学们跟一起来跟节奏读歌词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琴声用呜来轻声演唱。

师同学们演唱的太棒啦,你们能不能跟上老师的琴声一起来演唱一遍呢? 学生跟琴演唱。

师:小蛤蟆在池塘里肯定很快乐,天天都要去捉虫,小朋友你认为在唱这首歌的时候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去唱? 生:(蛤蟆捉虫的心情,快乐、高兴,活跃点) 师:那老师现在把速度加快点,你们能跟上吗? 生:能

师:同学们的声音证明节奏很快乐,可是稍微声音大了点,把小蛤蟆都吓跑了,我们用刚才的这个速度但是声音再小点,很高兴的和小蛤蟆一起唱,看看谁最喜欢我们庄家的保护神。 师:唱的真棒,那么我们能不能跟着伴奏一起来唱一唱呢? 生:能

师:我们跟着伴奏自己来唱一唱。

师:大家这么棒的表现,请大家来找出在这首歌曲中哪一句是最难唱的。

师:从大家的表情中老师看得出来你们在学习这首歌曲中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没?老师帮助大家来一起来学习。

生:举手来找出比较难唱的片段。

五、找出相同的乐句

大家仔细来观察一下在这首歌曲中有几处是相同的?请你们找出来。 师:下面我们再来演唱歌曲一遍。看看同学们在唱歌的时候掌握的如何。

师:大家在唱歌的时候要坐姿端正把你的小胸膛挺起来用最优美的声音来演唱。 师:你们们唱的真好! 活动5【活动】创编歌词

师:同学们蛤蟆很可爱,它是怎么叫的? 生;呱

师:我们一起来用青蛙的叫声来演唱一遍歌曲。

师:分组演唱,一组拍四二拍的拍子,一组用蛤蟆的叫声来演唱。

师:同学们听说咱们班的音乐课这么有趣,又来了很多的动物,请大家把它们放入歌曲中来共同演唱一下。

师生共同来创编演唱。

我们来把一只蛤蟆变成两只、三只、四只,我们来唱三只蛤蟆,我们来复习下三只蛤蟆的扑通扑通。同学们能不能做到,跟着老师的伴奏来表演一遍。

师:老师还有一种更有意思的唱法,想不想听啊?同学们看歌单上面的右上角写着什么:四川民歌对了,我们用四川话来唱一唱,我们先用四川话来读一读。 活动6【讲授】德育渗透

师在近几年来很多人为了自己的私利来杀害青蛙,下面大家来看一看大屏幕。 师播放杀害青蛙和蛤蟆的图片。

师:谁来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去保护蛤蟆。 生回答。 师总结

在今天我们要特别注意保护动物不伤害身边的一草一木。只有这样我们的天才会更蓝、水才会更清。蛤蟆才会唱的更加清脆。好让 我们在《数蛤蟆》的乐曲中结束本课。

第13篇:《数松果》教学设计

《数松果》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数松果》。 学习目标:

1、结合“数松果”的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理解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迁移类推和按规律识记的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

难点:学会乘法口诀的编制方法。

课 型:新授课(计算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5的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 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知道小松鼠喜欢吃什么吗?

师:小松鼠喜欢吃松果,所以经常采集很多的松果。你瞧,小松鼠们正在忙着收集采到的松果呢!

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情景图。 师: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生1:两只小松鼠在采集到了多少个松果。 生2:它们是5个5个地数的。

(二) 自主探究

1、数一数,填一填。

师:是啊,这些松果有多少个呢?1堆有几个松果?2堆呢?……让我们边数边整理数据填在表格中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表格。

学生汇报,教师填写,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2.算一算,说一说。

师:这些松果,小松鼠是几个摆成了1堆? 生:5个。

师:好。请同学们拿出5个小圆片摆好,表示1堆有5个松果,我们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 乘法算式应该是1X5=5。

师:现在我们继续摆圆片,表示出2堆松果的数量,然后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生:2X5=10。

师:一直这样摆下去,直到摆好9堆,你能用乘法算式一次表示出来吗?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摆好小圆片,做好记录。

学生在小组里进行摆小圆片活动,并把相应的乘法算式记录下来。 组织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应的乘法算式。 师:看着这些乘法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生:算式和得数都有一定的规律。

师:你能记住这些算式吗?动脑筋想一想,然后小组里商量一下,看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

学生讨论。

生1:多读几遍就记住了。

生2:想着图记:1排有5个,2排就有10个…… 生3:记住1个5是5,2个5就是10…… 师补充:这是根据乘法的意义来记的。

生4:记住每个乘法算式中都有乘数5,积一个比一个大5,就好记了。 生5:用口诀来记方便。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五九四十五。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铅笔盒上有。

师:利用口诀顺口、方便。1个5是5,为了记起来顺口,变成口诀是:一五得五。你们能编出下面的乘法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先看图数一数有几个5,再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能编几句就编几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编制口诀,组织汇报,教师将相应的口诀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刚才我们学习的5的乘法口诀是谁编出来的?(我们自己!)你们真棒!大家编的口诀中还有很多对我们有帮助的规律,你们愿意把它们找出来吗?

生1:我们组发现上下两句口诀之间的积,都相差5.生2:口诀都是四五个字,这样顺口好记。

师:你们的想法都很有道理,我们可以利用自己发现的规律来记住这些口诀。5的扣具有几句?如果记住五五二十五,忘记四五是多少怎么办?谁能教教老师?如果忘记五六是多少呢?

生:五五二十五,那么“四五”比“五五”少1排就是少个5,25减5是20,所以“四五二十”。同样道理,“五六”就是比“五五”多1个5,25加5就是30,所以“五六三十”。

师:说得非常棒,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规律帮助我们记住口诀。说说你是怎样记住6的乘法口诀的。

学生可能会说:

只要记住五六三十,再加1个5,就是五七三十五了。 口诀的最后一个字不是五就是十。

(三)总结提升

师: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进步? 能把5的乘法口诀背下来的一起站起来背一背。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数松果

5的乘法口诀

5->10->15->20->25->30->35->40->45 1X5=5 一五得五

2X5=10 二五一十 3X5=15 三五十五

4X5=20 四五二十 5X5=25 五五二十五 5X6=30 五六三十 5X7=35 五七三十五 5X8=40 五八四十 5X9=45 五九四十五

教学反思:

第14篇:数蛤蟆教学设计

数蛤蟆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进一步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演唱.朗读.歌表演.游戏等各项音乐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感受,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过创编歌词和歌曲创编,表演动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通过学习歌曲提高环保意识.让学生从小爱护小动物.教学重点:把(蛤蟆不吃水,太平年)的节奏唱准确.教学难点:在唱会歌曲后进行歌词的创编.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唱法.示范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彭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个可爱的好朋友,这位好朋友很想跟大家做个游戏,他给大家出了一个谜语,让大家猜猜他是谁?(水边有个歌唱家,一天到晚呱呱呱,身上披着绿大衣,伸出舌头把虫抓)对了就是我们的青蛙朋友。在民间人们也把它称作蛤蟆,那同学们是怎么才出来的.(生:

1、因为青蛙要吃虫子

2、在河边,穿着绿色大衣,从外型上看

3、会呱呱叫)哪位同学会学青蛙唱歌啊。(生以不同节奏唱呱,师随机指导)

二、发声练习

师:小朋友们,想认识这些蛤蟆朋友吗?(想)小蛤蟆要带大家去他家做客,你们想去吗?(想)如果想的话就跟着彭老师的音乐一起出发吧!(如果喜欢蛤蟆你就呱呱呱,呱呱,如果喜欢蛤蟆你就呱呱呱,呱呱,如果喜欢蛤蟆你就跟我一起唱,我们大家都一起说呱呱,呱呱。)

师:孩子们,小蛤蟆的家到了,多么快活的一群小蛤蟆呀!孩子们,可是你们见过即会唱歌还会弹琴的蛤蟆吗? 生:见过或没见过

师:有的同学见过,有的同学没见过,那你们想不想认识它呢? 生:想

师:今天彭老师也把它带来了(播放幻灯片:蛤蟆图片)

看看蛤蟆准备干什么呢?(跳水)

对了,蛤蟆准备跳水唱歌呢,知道它们是怎么唱歌的呢? 13 56 53 1 beng演唱

师: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唱一唱吧!

(要求演唱时嘴巴要竖起来,并有快慢两种节奏)

三、新授歌曲

师:真是一群快乐的小蛤蟆,你们的歌声把池塘里的蛤蟆朋友都吸引过来了,它们有的从荷叶底下、有的从水里,还有的从岸边都蹦了出来要和大家做朋友呢,你们看,它们都来了。

小朋友你们好,我们要和大家游戏,请你们数一数,我们一共有多少只,我们有多少张嘴,多少只眼睛,多少条腿?小朋友,你们数不数的出来。 生:数的出来 师: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请小朋友们挺好老师的问题。开始做游戏,现在的难度一颗星。

一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

二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

三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

四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生同时作答)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看来这样还是难不倒小朋友。可是老师把节奏加快一点,你们能跟着节奏一起回答吗? 生:能

师:(打击节奏,边问问题)

师:小朋友好聪明,现在老师把难度加到两颗星,看小朋友能回答正确吗? (播放幻灯片)(学生自由讨论)

抽生来读,师打节奏(一只蛤蟆,讲解扑通和呱的节奏)

出示二只蛤蟆,让学生来读,主要在扑通扑通和呱呱

师:可是老师现在把难度加到三颗星,出示三只蛤蟆,(这次又三个扑通在两拍里面应该怎么读,学生讨论。请学生说第三句,并讲解纠正) 生:(跟老师一起练习) 师:那么最后的难度就是四只蛤蟆,请小朋友在两拍时间里读四个扑通。 生:(练习)

师:(如有学生能唱就让学生上来教,没有就师教)

(进行多次练习)

师:小朋友们唱的真动听,这群蛤蟆可快乐了,你们给它们带来了快乐,小蛤蟆也要送给你们一个小礼物。小蛤蟆觉得小朋友们地节奏实在是太棒了,给大家送来一首风趣的民歌。 (播放数蛤蟆的视频)

师:老师也想跟大家做个游戏,这首歌曲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接唱的游戏,老师读红色的歌词,小朋友读蓝色的歌词,绿色的歌词我们大家一起读,好不好?

请小朋友跟起来(开始练习,并加上手拍节奏,再嗬儿梅子兮时唱用声调演唱) 师:教唱,(声音应该清脆,和有停顿的感觉) 师:小蛤蟆在池塘里肯定很快乐,天天都要去捉虫,小朋友你认为在唱这首歌的时候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去唱? 生:(蛤蟆捉虫的心情,快乐、高兴,活跃点) 师:那老师现在把速度加快点,你们能跟上吗?

生:能

师:小朋友的声音证明节奏很快乐,可是稍微声音大了点,把小蛤蟆都吓跑了,我们用刚才的这个速度但是声音再小点,很高兴的和小蛤蟆一起唱,看看谁最喜欢我们庄家的保护神。

师:唱的真棒,那么我们能不能跟着伴奏一起来唱一唱卡拉OK呢? 生:能

师:我们跟着伴奏自己来唱一唱。

四、拓展 师:小朋友们还想不想唱?我们来发明一种新的方法来唱一唱,小朋友还记不记得我们刚才练习的节奏。我们来复习复习。

我们来把一只蛤蟆变成两只、三只、四只,我们来唱三只蛤蟆,我们来复习下三只蛤蟆的扑通扑通。同学们能不能做到,跟着老师的伴奏来一遍。 师:老师还有一种更有意思的唱法,想不想听啊?

同学们看歌单上面的右上角写着什么:四川民歌

对了,我们用四川话来唱一唱,我们先用四川话来读一读。

请学生上来朗读,

师:我们上面的小朋友读完以后,下面的小朋友就一起唱,好不好? 师:那么我们现在就要回家了,跟小蛤蟆说再见吧!

第15篇:数蛤蟆教学设计

《数蛤蟆》教学设计

执教:郑莎莎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活泼风趣、地方色彩浓郁的儿童歌曲,是四川民歌。“花儿梅子希”是具有地方语言特点的衬词,歌曲用歌唱、算算的趣味方法赞颂了太平盛世。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展现自我,求知欲浓,已经具有参与意识和交流愿望,获得新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因此,本课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观念,巩固和提高音乐表现力,拓宽视野,增强多元化教育。通过教师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创作实践中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认识到生活给音乐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使学生的感受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课程标准: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能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乐于参与参与及其他音乐表现、创造活动,培养音乐感受与欣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本课以培养儿童即兴创造能力为切入点,激发儿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兴趣,逐步培养儿童热爱音乐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演唱歌曲《数蛤蟆》初步感受四川民歌的音乐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编歌词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编一编等系列活动中,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明白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从而教育学生应该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

教学重点: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童谣《数蛤蟆》。 教学难点:听辨歌曲中的旋律和节奏相同的乐句。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子琴、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歌

1、师: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吗?把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名字告诉我们? (学生说出喜欢的动物的名字:小羊,小猫,小狗等)

2、师:老师给你们出个谜语猜猜,看看谁能猜出是什么动物。“水中有位歌唱家,穿件绿色花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叫,田里数它本领大”.猜一猜它是谁? 生:青蛙 师:“青蛙”它长得什么样?

生:大大的眼睛、大大的嘴巴、长着四条腿„„

二、新授

1、听范唱录音。

2、师:我们再听一遍歌曲(带着问题听歌曲) 师:歌曲里数到了“蛤蟆”的哪些部位? 生:嘴、眼睛、腿

师:几拍子歌曲?歌曲什么情绪演唱的呢? 生: 二拍子歌曲,活泼、有趣地。

4、师:听小朋友数蛤蟆数得真开心,老师也很想来数看看,大家想不想听老师数蛤蟆吗?(师弹琴范唱) 5领读歌词。(课件出示歌谱)

(1)师:下面我们跟节奏来读读歌词。

一只 蛤蟆 | 一张 嘴 |两只 眼睛 | 四条 腿|乒乓 乒乓|跳下 水|„„ (配上节奏)

(2)师:解释:“花儿梅子希,水上漂” 。因为这首歌曲是四川民歌,所以它采用了地方方言。这句是歌曲中的“衬词”,没有任何意义。有了这个“衬词”以后,歌曲就更加的生动,形象,更有地方特色和民歌的味道。

提问:你们知道“蛤蟆不吃水,它吃什么了?

解释:蛤蟆不吃水,它是因为吃害虫了。庄稼没有了害虫,自然就是一个丰收的太平年。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情来演唱歌曲呢? 生:欢快、活泼,高兴的心情演唱。

(揭示课题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德育渗透游戏激趣,同时练习歌曲中的节奏,歌词、熟悉歌曲旋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情趣。指导学生有表情,有感情得用甜美的声音朗读歌词)

三、学唱歌曲

(1)师弹琴教唱旋律,并解决歌曲难点。

师:歌曲的衬词“花儿梅子希”一定要唱得自然流畅,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要唱准。 (旋律中的难点多练习几遍) (2)找出节奏、旋律完全相同的乐句。

师:在这首歌里藏着两个双胞胎,也就是说有两对旋律、节奏完全相同的句子,请你们把他找出来,并能唱一唱吗? 请学生找出来唱一唱,师伴奏。 (3)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跟着电子琴唱歌曲。 (4)跟课件范唱齐唱歌曲。

对唱的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奖励。

(5)师:四川人民豪爽幽默,我们要把歌曲表现得在诙谐生动一些,大家跟伴奏完整的唱一遍这首歌。(鼓励学生,生动演唱) (播放伴奏录音)

(让学生从欣赏到熟悉节奏再到学唱的一步步过渡,然后学会歌曲的旋律,这个重难点解决之后,教师再一步步深入,包括对歌词的了解、歌曲的处理的深化,让学生熟悉掌握歌曲。)

四、拓展延伸

1、你还能接着往下唱吗?三只、四只蛤蟆呢?我们来试一试,唱一唱,看谁数得清?谁数得准?(播放歌曲伴奏) ①请学生说说是用什么办法数出来的。 ②数出后并唱一唱。

③ 加入打击乐器进行表演。

(用“双胞胎”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并有兴趣积极地进行探究。从而进行难点突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唱了歌曲《数蛤蟆》,认识了蛤蟆也是保护庄稼的能手,我们要爱护它,保护它,看到有伤害小动物的行为要制止,做个爱护小动物的好学生。

第16篇:数星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数星星的孩子》是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实验教材第四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融描写人物、科学知识、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优秀教材。课文讲的是我国汉朝的张衡从小就爱好天文,具有认真钻研的精神,长大以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的故事。同时,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童趣的画面,而在小张衡天真烂漫的求知故事里,却又蕴涵着深刻的成才之理。

全文共有6段。前五段具体写出张衡小时候如何爱好天文、细心观察天象,琢磨星星的运行规律,第六段主要讲张衡长大以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课文紧扣题目用五段写张衡小时候的故事,重点突出,同时也告诉人们,张衡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除了长大以后刻苦钻研以外,跟从小爱好天文是分不开的。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动、好问、好奇等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和活动所吸引,他们已能说完整的话,能配合老师在创设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懂得较少,需要在教学上涉及到这些知识。二年级上半学期学生已积累一定的学习方法,包括提出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等,教学时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 认读9个生字,会写生字“数”。

2.正确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第

1、5自然段。教学重难点:

1.认读9个生字,会写 “数”字

2.学习比喻句,理解张衡小时侯怎样数星星。 教学准备:

歌曲《小星星》、课文插图、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歌曲《小星星》;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星空。

一、激趣导题

1、师:知道课前听的那首歌唱的是什么吗?(板书:星星)

2、交流自己观察到的星星。

3、引出课题。师引:在这晴朗的夜空中,星星一闪一闪的,真多呀!平时我们说天上的星星多,是用哪些词语的?(结合学生回答,出示:“无数”“数不清”并正音“数”是多音字,齐读1次)你有没有数过天上的星星到底有多少颗?古时候有个孩子最喜欢数星星,而且把满天的星星数清楚了,你们想认识他吗?(想)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shǔ星星的孩子(板书)。 齐读课题,正音:“孩子”的“子”读轻声。

2.学习“数”:出示卡片,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数”字?(根据学生回答,师范写,生书空。临写1个)

二、听故事,初步感知课文。

过渡语: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到底是谁?请同学们边听故事《数星星的孩子》边想。 师朗读课文后生答,板书:张衡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师:那张衡是个什么人呢?请打开课文第29课,自己轻声地读,要求: (1)用序号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碰到生字宝宝就请课文下面的小动物来帮忙读准字音,并在文中圈出来,想办法记住它的字形。

(3)张衡是个什么人?在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 2.学生自学 3.读后检查

(1)找到这些生字宝宝了吗?(卡片出示星星宝宝) sǎ yù yǎng shǎ jù zǔ chǔ héng hàn 撒 玉 仰 傻 距 组 楚 衡 汉 谁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小老师领读,指两名读,齐读) 重点指导平翘舌音、后鼻音。

(2)这些生字宝宝感到很孤单,想请你们帮忙找个朋友,谁愿意?(学生为生字组词) 师:这些生字宝宝很感谢你们为它们找到了朋友,拼音不见了,你们还认识它吗? (3)去拼音读(分组读,齐读)

(4)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给“撒 仰”做个动作。 (5)开火车读 齐读

(6)让学生找出书上含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过渡语:大家把生字认识得这么好,老师相信你们书也一定读明白了,谁能说说张衡是个什么人呢?

1.指名答,出示最后一段 (1)谁喜欢读这段话?指名读。

(2)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请告诉老师。 (3)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情况适度指导

教学汉朝:中国古时候的一个朝代,离我们现在有一千七八百年。 教学钻研:非常认真、非常细心地研究,不怕苦,不怕难。

教学天文学家:研究天上的太阳、星星、月亮这些天体分布在哪儿,怎么运行的专家,叫天文学家。

(4)谁能给“著名”换个词? 2.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张衡不但在天文方面有非凡的贡献,而且在其他方面也很出色,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

四、学习第一段

(一)、过渡:这篇课文就是写张衡小时侯是怎样数星星的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段课文。学生默读课文,要求:

1.找出描写美丽星空的句子,用“——”画下来。 2.张衡是怎样去数星星的,请圈出动词。

(二)、反馈 1.美读星空的奇妙

(1)找出描写美丽星空的句子(生答)出示: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男、女生读)你读懂了什么?(如: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碧玉盘”是怎样的,在文中“碧玉盘”指什么?

视情况随机指导:读出星星很多,很美,很亮。 星星很多,从哪几个词语可看出来?(满天 无数)

小结:星星就像——珍珠一样美/亮;不仅是星星很美,夜晚的星空也很美,就像——碧玉盘一样。星星在碧玉盘一样的夜空下显得更美了。

(2)“满天的星星”还像什么?(生答) (3)那么美的星空,那么美的句子,谁能美美地读一读?指导朗读:“珍珠碧玉盘”要读的亲切、可爱。(指3名读,生评价谁读得好,齐读)

(4)谁还能用“像”来说一句话? 2.感悟张衡如何数星星 (1)体会数星星的动作

师:小张衡看到这么美的夜空,多么喜欢呀!他是怎么去数星星的?(生答) 1)表示动作的词有哪些?并圈出来。(生答)板书:坐 靠 仰 指 数

2)师:看看自己,这些动词都圈出了来没有?跟老师的对一对。课件出示句子: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师依次圈出来)

2)读一读句子,全班同学做“坐、靠、仰、指、数”的动作:

3)一个学生来表演张衡数星星,老师当奶奶——全班同学边读课文边按这几个动作数星星。 (2)比较句子 对比读:

“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这两句有什么不一样?哪一句好?

让学生体会:用逗号停顿的时间较长,表示张衡一边数一边想,一边数一边记,小张衡数星星多认真呀!(分组读,齐读)

(2)让我们带着对张衡的敬佩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3.小练笔

(1)读着读着,你想对小张衡说点什么吗?(动笔写出自己想说的话)(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张衡的善于观察、耐心、细心、能干。)课件出示:

小张衡,我想对你说:“ 。”(2)反馈

五、总结过渡

同学们,多少个夜晚,小张衡就是这样仔细、耐心、认真、刻苦地数星星。奶奶、爷爷见了,又是怎么说的?小张衡又是怎样数星星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 数星星的孩子 ↓ 数

张衡 → 坐 ☆ 指 ↓ 靠 仰 天文学家

第17篇:数豆子教学设计

《数豆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学会使用计数器拨数。

2、过程与方法: 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算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逐步发展数感。教学重点:

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

教学难点:

100以内数的估计。

教法与学法

情境法,谈话法,引导法,讨论法等。

自主探究法、动手实践法、合作学习等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计数器、豆子若干、玻璃杯等。

2、学具准备:计数器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大豆,说说它可以做什么吃?简介大豆的种植历史和营养价值。

猜猜本课上用它来干什么?板书课题

2、明确目标并提出要求:

在数豆子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看谁会思考,会观察。

数豆子时一定要小心,千万别掉地上,更不能把它塞进口鼻里。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估一估

抓一把豆子紧握在手心,你觉得有多少颗?学生大胆猜测。

像这样凭感觉猜出豆子有多少颗就是估计。但估计绝不是瞎猜,依据一定的标准来猜才好。

一粒一粒的从碗中拿出10颗都堆在一起,看看这堆豆子,再猜猜你手里有几十颗?

估计的结果往往和实际数目是有偏差的,那怎样才能准确地说出豆子有多少?

活动二:数一数

师:一把到底抓了多少个豆子呢?我们来数一数!

你想怎么数?用你喜欢的方法数一数。

生汇报数的方法和结果。

活动三:拨一拨,写一写,认一认。

(1)学生动手操作

师:刚才同学们们数出豆子的数量,那这个数怎么拨呢?(每个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再指名介绍怎么拨,并说说这个数的各数位上数的意义。)

(2)教师示范写数28

怎么写你在计数器上拨的数?

(3)小组合作讨论:22的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

学生借助计数器说说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个位上的2表示2个一。 (4)小结:相同的数,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还有哪些个位和十位相同的数?说说不同数位上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5)拨写20 20在计数器上要怎么拨呢?指名上来拨,个位上没有珠子可以不写吗? (6)拨一拨,认一认。

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9

7、9

8、9

9、100。

(让学生知道满十进1和计数器右边起第三位是百位。)

活动四:想一想,试一试。 (1)28的表示。

师:28除了能表示刚才的28粒红豆,还能表示这些图形,你看懂了什么?

同桌讨论,交流汇报。你还想怎么表示28?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34。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视,发现有特色的表示方法,进行展示交流。

三、应用练习

1.课本27页练一练第1题。先做一做,再让学生填一填,认识26的组成。 2.课本27页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看图写数,认识数的组成。

3.做课本第27页的第3题。看计数器写数,个位上一个珠子都没有就用0来表示。 4.课本第27页练一练第4题。

5.找出生活中的100。估计糖果数。

6、文化延伸,介绍算筹

四、回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数豆子

28 22 20 100

从右边起第三位是百位

第18篇:数豆子教学设计

山东省广饶县第二实验小学

一、教学内容:新世纪教材(北师大版)第二册第四页。

二、教材分析:

第二册第一单元的标题是“生活中的数学”,从题目可以看出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事实上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许多百以内数的知识,这是学习本单元及本节课的重要资源和必备的基础。这节课的教学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让学生充分感受数的意义。同时课本提供了丰富的情境资源:数豆子、做游戏、写门牌及抓小棒。让学生在具体生活中,在轻松愉快、紧张有趣的活动中加深对数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是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对数的体验和理解,培养数感不仅仅是会数数,同时它还能很轻松地用数字思想和工作,并理解数的用途和关系。学生形成数感是一个潜移默化和过程,在本节课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体现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用数来表达与交流,估计物体数量的多少。同时本节课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积极思考、善于合作、乐于表达与交流、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教学条件较好,学生大部分来自城市,是一所县级实验学校,从事新世纪教材实验已有几年的时间,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品质,实验教师也总结出了大量的教学经验。这一批学生学生平均年龄不大,入学前已经进行了一年的学前教育,进入一年级后经过半学期的指导,学生基本上能够有条理有秩序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大部分学生能数100以内的数,实际生活中,学生对大于20的数接触的机会还不是很多,缺乏生活经验,在脱离实物的情况下抽象的数数,学生还有一定的难度。同时本章内容又是新学期的开始,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但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乐于接受新鲜的东西。

四、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初步体会数位、数序、及数量多少的观念。

五、教学过程:

一、生疑激趣

教师事先准备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在其中一个里面盛上一些豆子(内装22粒),另外一个是空杯。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下,让学生观察。(目的在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老师这是要做什么?)

师:“小朋友,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有两个杯子,一个装有豆子,一个是空的。” 生:“老师,你拿两个杯子来做什么?”

二、正确估计

教师举起其中一个装有豆子的杯子。

师:“同学们都很注意观察,问的问题也很好,老师今天带来的杯子里装有一些豆子,你们猜猜看里面有多少粒呢?”

学生对杯子里豆子数目多少的概念并不是很明确,因而说法不一。 生1:“有30粒。” 生2:“有40多粒吧!”

生3:“不对,也许比40粒还多,也许是50粒。” 在同学们争论不休时,老师微笑着取出另外一个空杯。

师:“同学们,我们先在这个空杯中装进10粒豆子,看一看会是多少。”

教师一边说一边带着学生一起数10粒豆子,放入空杯中。让学生观察,然后拿出第一个杯子。 师:“现在你能估计出这个杯子中有多少粒豆子吗? 生1:“我估计有20粒” 生2:“我估计比20粒多一些。”

生3:“我想,杯子里的豆子有两把多,一把大约有15粒,我估计有30粒。” 师:“谁估计的比较准确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找两名学生到讲台前,其它同学跟着一起数。

1、

2、

3、

4、„„

来前面的学生是一个一个地数,最后是22粒。 师:“同学们还有其它的数法吗?”

生4:“我可以这样数:一

五、一

十、十

五、二十,还剩2粒,与20比较接近。

生5:“我数的方法是这样:先数出10粒放一堆,再数出10粒放一堆,最后还有2粒,一共是22粒。估计20粒的同学最接近。”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地评价,鼓励和引导用不同的方法去数数。同时在屏幕上出现数字:“22” ,对估计较为准确的学生给予肯定。

三、小组合作,加深理解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在小组里做一个游戏。” 教师指导小组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同学抓小棒,其余学生估计是多少根。估计完成后再数一数,哪位同学估计的最准确。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的同时要指导学生进行交流,小伙伴之间相互说一说是怎样估计的,是用什么方法数的。让学生逐步养成善于合作、乐于表达、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学生数小棒的方法有很多种,不要求有同一的方法,只要数的结果正确,数数的过程熟练即可,数数与实物不相符的给予个别指导,选取几种数法特别的在班交流。(学生交流略)

四、寓教于乐、探索新知

师:“做完了游戏我们再来看屏幕上的数字”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下” 学生齐读。

师:“看到22这个数字,你们有什么问题和老师交流吗?”

生:“老师,这是刚才数出的一杯豆子的个数,数字都是2,两个2一样大吗?”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同学们你们怎样看呢?” 生1:“两个2应该一样大,只是在不同的位置不同。”

生2:“我不同意刚才同学的回答,两个2在不同的位置上,就会表示不同的意义,它代表的数也就不同。”

教师把屏幕上22上方加上计数器。

生3:“两个2,右边一个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左边的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

生4:“左边的2用两捆小棒表示,是20根;右边的2,它只表示2个一根。合在一起才是22根” 师:“这些同学说得真好,现在我们一起拿小棒来试一下” 学生一边读数一边拿小棒。

师:“哪位同学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 生4:“

33、44,也是这样的数” 生5:„„

师:“同学们认识了数位,知道个位和十位不同,那么右边起第三位又是什么位呢?” 学生齐答:“是百位”

师:“百位上的一个1是多少?” 生:“百位上的一个1表示100。”

出示带有计数器的数字,让学生认识100。然后指导学生在计数器帮助下学写两位数。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4页“写一写”、第5页“练一练”的第2题,对两位数的写法及数位的意义进一步巩固。

出示大屏幕(练一练的第4题)

师:“小熊今天要给新建的房子写上门牌号,可是它遇到了困难,同学们能帮助它吗?” 全班同学一起完成,进行交流;并把结果填写在课本上。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做一个接龙游戏可以吗?”

按自然小组进行,一个同学报数接下来的同学继续数。可以是正着数也可以是倒着数。数错的同学表演一个小节目。

五、教学小结

教师在愉快的活动后进行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不小,哪位同学能跟大家交流一下你都学到了什么?”

学生总结略,结束全文。

六、教学反思:

《数豆子》一节课是“生活中的数学”一单元的第二节,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任务,课文通过智慧老人“抓一把豆子,估计一下有多少粒”这一富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引入估计活动,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我在处理这个环节时,采用的是用一个透明的杯子装进22粒豆子,让学生去猜有多少,因为最初学生是无意识、无根据地去想,所以我用了一个词“猜一猜”,然后我又取了10粒放入另外一个杯子,通过学生对这10粒豆子数量的感知,对第一个杯子中物体的多少有了大致的认识,然后通过推理去进行判断,因而这个过程我又巧妙地将“猜一猜”改成“你估计出?”让学生学会思考,用推理的方法去估计,这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十分有益的。为了进一步结合实际正确地去估计,同时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不大,数豆子不好操作,因此我用学生熟悉的小棒来代替,选取了一个“抓小棒”的游戏,使学生对数形成感性的体验,在具体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另外,整节课设计了许多有趣的活动,数一数、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让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学中有乐、乐中有学,真正地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加深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好地体现课标的精神。在本课中我还有意识地按排了几个小组合作的项目,让学生在活动中做自己

能做、会做、要做的事,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思考、表达、交流及尝试,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目的。

七、教学评语:

培养学生的数感,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本课中教师出示一个装有豆子的杯子,引导学生先去猜一猜里面有多少 粒,这实际上是体现了学生对数量的感知水平,可以看出学生的原有数感是有差异的,教师再数出10粒豆子放入第二个杯子,这就建立了一杯豆子与10粒豆子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去进行推理判断,采取正确的估计方法。接下来是教师组织学生数一数,进一步去验证学生的估计,在操作过程中建立实际数量与学生感知的联系。这样的教学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对数的感知,教师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数数的方法体现了方法的多样性,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有益的。

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豆子》一节的内容学生有较为厚实的生活经验。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抓小棒”“ 接龙游戏”等小组活动,关注学生从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的体验。教师还特别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注意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乐于和同学交流合作,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听取别人意见,充分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评析:焦文海(广饶县教学研究室)本遍教学设计曾发表在《伴你教数学》中及北师大基础教育网上。

《数豆子》教学设计 位惠女

作者:微雨 日期:2007-4-14 19:47:00

0 推荐

一、教学目标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3.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在活动中逐步发展数感。

4.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5.在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过程。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数出规定数目的豆子,初步体验估数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和学生轻松地进行交谈。)

师:今天我们每组的桌子上都有豆子,上数学课,豆子是干什么用的呢?

(学生小声议论说:豆子是让我们数数的;豆子是帮助我们学数学的。)

(教师认真地听着学生的谈话,并给予肯定。)

师: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在数豆子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看谁会思考、会观察。在数豆子的时候,同学之间要会合作,互相谦让;数豆子的时候要小心,千万不要让豆子掉在地上。听明白的同学点点头。

(学生微笑着点了点头,学生的情绪非常好,这节课就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开始了。)

(反思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不是靠说教能获得的,必须渗透在每节课每个活动中,让学生体悟怎样合作。数学教师正是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2.数出30粒豆子。

(1)活动规则与学生小组活动。

①请你数出30粒豆子,你打算怎么数?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自己的想法,有的说10个10个地数;有的说5个5个地数;有的说豆子是圆的,不好数,最好2个2个地数。教师对学生说出的方法给予肯定,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出规定数目的豆子。)

②把这30粒豆子放在手中,感觉一下,然后轻轻地放在盒子的右边。

③用刚才的感觉再抓一把豆子,如果你觉得抓得多了或者是少了,可以重新抓一把,然后放在盒子的中间,看看和右边的一堆是不是差不多,再数一数是多少粒豆子。

(学生的兴致很高,每个人都在小心地抓豆子、数豆子,教师在小组内轻声地指导学生,有困难的学生有的轻轻走到教师身边,有的举手示意教师,教师耐心给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兴奋地交流着自己一把抓的豆子是多少粒。有的说是32粒,有的说是27粒,教师给予积极的肯定,说他们抓得比较准确,有一位学生说我抓了45粒,教师轻声地说:“你抓得有点多了,再试一下。”学生和教师融合在一起,愉快地学习着。课堂气氛非常轻松。)

(一小组4人很投入地在工作,一位学生在手中掂量着这一把豆子,嘴里小声说着,和刚才的差不多,然后数一数是29粒豆子,高兴地欢呼了一声,同桌说你真棒,教师竖起了大拇指,向他表示祝贺。)

(另一小组其中一位学生抓了很大的一把,边抓豆子边往下掉,这时小组长提醒他说:“不能这样抓,是用刚才抓30粒豆子的感觉抓的。”这名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教师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并帮助他整理盒子里的豆子。这一小组学生估数的感觉不错,他们估计的大约在25~35粒之间,他们在数豆子时,基本上是两个两个数的,也有个别的是十个十个数的。) „„

④再用刚才的感觉再抓一把豆子,放在盒子的左边,看一看三堆是不是差不多。活动结束时,老师会发一个信号,(教师走到教室前面右面的小组前)当我在这停下时,你们马上停下。

(教师巡视了每个小组后,就站在了教室前右面的小组前,微笑着望着大家,有的学生看到了,马上就坐好了,没有看到的学生,经过其他同学的提醒,也很快就坐好了。教师向大家竖起了大拇指。)

(2)教师小评。

刚才我们大家在数豆子的时候,都数得非常开心,同学之间合作得非常愉快,而且大家还记着我们的约定,非常好。经过刚才我们的学习,我们心中有了一杆秤,像那样的抓一把豆子大约是30粒,你们可要记住了。(学生高兴地点着头。)

(反思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估数的时候有一个参照的标准,30粒豆子就是一个参照物,教师强调学生不断地体验,以加强学生的感觉和认识,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并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伏笔。同时,教师也关注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注意走近学生,并且用

积极的语言去评价学生,学生获得的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兴趣继续下面的学习。)

(二)活动二:在师生互动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估数

1.师生互动。

师:你们数得真开心,我也想抓一把豆子(教师顺手在一个小组内抓了一把豆子),怎样知道我这一把大约抓多少粒豆子?

(教师把抓的一把豆子放在实物投影仪前面,使豆子的大小和实物一样,然后静静地看着学生。)

(学生小声地和同桌进行交流,然后全班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也参与学生的讨论和交流。)

生:可以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

师:这是个办法,还有别的方法吗?你们的心中可是有一杆秤哟。

生:50多粒。因为我刚才抓那样的一把大约是30粒,老师的手比我的大,所以大约有50多粒。

师:他用了一个很好的词——大约,谁再来说一说。

生:(一名学生走到实物投影仪前,用手抓了两次,正好抓完)抓一把是30粒豆子,我正好抓了两把,我估计老师抓的这一把豆子大约是60粒。 (学生有的鼓掌,有的说真棒,有的竖起了大拇指。)

(反思

这是学生进行的自主的表扬,是学生之间的自主欣赏。在这个活动交流中,教师没有进行评价,这是有用意的,这只是学生对估计的一种最直接的感受。特别强调的是,数一数也是一种方法,但要引导学生借用自己的一杆秤来进行估数,这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很有必要。)

(教师给每个小组都抓了一把豆子,要求学生选用刚才的方法或者是其他的方法来进行估数。)

2.教师巡视,学生小组活动。

(一小组活动记录)

生1:我们先商量用什么方法来数,我建议十个十个地数,这样数得快。

生:(三人点头)我们同意。

生2:那我们就开始数吧。

(学生4个人,头碰在一起,其中两个人数豆子,把十个一堆的豆子放在一边,另外的两人在仔细地观察,不让漏数了豆子。)

(另一小组活动记录)

生:(两人)我们用手来测量吧。

生3:还是数一数吧。

生:(两人)我们不要争了,我们选一种方法快点做,第5小组的同学都已经数完坐好了。

生:我们用30粒的一把来测量。

(学生开始估数,很快他们就干完坐好了。)

……

(全班交流)

组1:我们是十个十个数的,一共有57粒豆子。

组2:我们是两个人合作用手测量的,大约是60粒。

组3:我们是五个五个数的,有66粒豆子。

组4:我们和第二小组的方法一样,结果也一样。

组5:我们是分成两堆,差不多一样多,数一数其中的一堆是28粒豆子,另一堆不用数了,大约是56粒豆子吧。

组6:我们的方法和第3小组一样,是64粒豆子。

3.在计数器上拨数并写数。

师:请在计数器上拨出你们小组数出的数,拨好后小组内互相看看拨得一样不一样,不一样的就调整一下,一样的就坐好了。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教师活动在小组中间,指导个别学生拨数。有的学生拨完数后,主动地走到老师身边,让老师看看是否对。小组内的学生也互相检查拨的数是否一样。)

( 第三小组数的数是66,拨数的时候学生出现了争议。)

生1:十位上拨6,个位上不拨了,和十位上的一样。

生2:我认为你说得不对,个位、十位上都得拨6个珠子。

生:我同意生1的方法。

生:(三人)我们同意生2的方法,如果是生1那样拨,就是60,不是66了。

生2:我们看看别的小组是怎么拨的,你看他们小组拨的是61,十位上拨的是6,个位上拨的是1,我们的和他们的是一样的。

(小组内其他学生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该生的看法,教师也微笑着点了点头。)

师:怎么写这个数呢?请你试着写一写。

(学生在纸上写数,教师巡视。)

师:谁先写完了,谁就到黑板上把这个数写下来,一个小组来一个人就行了。

师:大家写的数真整齐,真好看。我们一起来看64这个数,谁来拨出这个数?

生:(边拨边说)十位上是6,就在十位上拨6个珠子,个位上是4,就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

师:谁来试着解释一下这个数?

生:6在十位上,表示6个十,就在十位上写6;4在个位上,表示4个一,就在个位上写4。

师:说得真清楚。我们再来看看66这个数,两个6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左面的6在十位上,表示10个六;右面的6在个位上,表示6个一。

生:我跟他的不一样,左面的6在十位上,表示的是6个十,不是10个六。

师:(笑着)对。66这个数,左面的6在十位上,表示的是6个十;右面的6在个位上,表示6个一。

(学生开心地笑了。)

(教师手拿计数器与学生一起拨数:60这个数,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不拨了;十位上是6,就在十位上拨6,表示的是6个十。)

师: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老师一把大约抓多少粒豆子呢?

生:不超过70粒。

生:40粒以上。

生:大约是60粒,因为你刚才抓了好几把,有57的、64的,还有大家想办法估计的数最接近60了,所以说你一把大约抓60粒豆子。

(学生点头表示同意。)

(反思

学生有写数、读数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自己从活动中感悟知识,通过“老师一把大约抓几粒豆子”这一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估数的必要,初步体会估数要有一个标准。并从教师和学生的心中都有一杆秤出发,使学生的学习有一种成就感,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融为一体,比较亲切自然。从学生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读数、写

数的方法,学习的效果是不错的。)

(三)活动三:指定物体量豆,体会估计需要有依据

(教师用积极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像变魔术一样拿出一个小桶,小桶内装满了豆子,教师微笑着望着大家,学生用好奇的眼光看着教师。教师适时地提出学习的要求。) 师:想办法猜一猜,这一小桶豆子大约有多少粒?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肯定比老师的一把多,这是一小桶;那也不一定,要比一比才知道。学生的争议比较大,教师就引导学生想办法估计,提出了进一步学习的要求。)

1.两人一组,装满一小桶豆子。

2.看谁猜得最接近。

3.小组内交流你是怎么估计的。

(学生先商量着怎么估计,然后动手做,有的学生把这一小桶豆子平均分成了两部分,数其中的一部分,然后加起来;有的是用手量豆子。教师巡视,倾听学生的方法,并轻声加以指导。)

师:你是怎样估计的?

(学生走到实物投影仪前展示。)

生1:我们把这一小桶豆子分成一样多的两部分,数其中的一半是40粒,加上没有数的一半,大约是80粒。

生2:我们两个人是用手来量的,我这一把大约是30粒豆子,我抓了一把是30粒,我又抓了一把是30粒,一共60粒了,还有豆子不够一把了,我们数了数是20粒,所以这一小桶豆子大约是80粒。

(教师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其他学生也自主地鼓掌。)

(反思

学生的思路很广阔。我想,只要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做,他们的创造力是无限的。)

师:我和第一小组的同学也想了一个方法,现在请我们的发言人来说一说我们的想法。

组1:我数这一层大约是10粒,我还数了数大约是7层,我就一层一层加起来,大约是70粒豆子。

(反思

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巡视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在学生活动中,我就和学生一起合作,作为学生中的一员,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学生,开阔学生的思路,学生听得效果还不错,有的学生下课以后还在尝试这种方法。)

(此时,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学习的热情高涨,教师适时地组织课堂教学,解决新的问题。)

师:你用什么方法可以抓出大约100粒豆子?

(教师的问题提出来后,学生马上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大家积极地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一旁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深入到每个小组中去,积极参加学生的讨论活动。) 生:(欣喜状)我有一个好方法,这一小桶大约是80粒,我再数出20粒豆子,不就是差不多100粒豆子了吗?

(学生有的鼓掌,有的竖起大拇指表示祝贺,课堂气氛很好。)

生:我一把抓30粒,我再抓一把是60粒,我再抓一把是90粒,再数10粒就是100粒了。

(学生非常自信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他的盒子里有3堆和10粒豆子,其他学生不约而同地起身参观这个学生的做法,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示祝贺,教师兴奋地说:“这个方法真是妙极了。”)

生:我想和老师合作,(学生边说边走到前面)老师抓一把大约是60粒,我抓一把大约是

30粒,再数10粒豆子,就是100粒了。

(反思

这些方法太好了,这是学生积极参与,开阔思维的结果。只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师注意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才能锦上添花。这种课堂意境正是教师所期待的。)

师:真是棒极了,你们认识100这个数吗?

生:我会在计数器上拨出100。个位和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就不用拨珠子了,百位上是1,就在百位上拨一个珠子。

(学生边说边走到讲台前,在计数器上拨出100,其他学生也主动在自己的学具计数器上拨出100,教师走在学生中间,进行指导。)

生:我还会写100呢!

师:大家在练习纸上写一个吧,写完就坐好。

师:100是个三位数。

(教师边走边巡视。) (反思

我观察学生在拨数、写数的时候,没有困难,包括写100这个数,个别有困难的学生,也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能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我针对学生的情况,放弃了原来由教师来讲100这个数的设计,放手让学生自己来研究100这个数。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人人争当小老师,来给大家介绍,教学效果不错。在这里交代100是个三位数,是为猜数游戏做准备。)

师:刚才豆子帮助我们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我这样抓一把是30粒豆子。(学生边说边做。)

生:我知道怎样抓出100粒豆子,我了解了好几种估计的方法。

生:这节课很有趣,我过得很快乐。

师:这节课我也知道了自己的一把大约抓60粒豆子,我们大家一起学数学,非常开心。大家很用心,我很高兴,谢谢大家给我带来的欢乐。

师:刚才我们是用豆子帮助我们来估数,现在不用豆子了,你们能来猜数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猜数游戏。

(反思

学生的情感体验很丰富,大家谈到了各个方面,作为教师,我很欣慰,我作为他们中的一员,也参与了整个课堂的活动,我认为我的感觉对学生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就和学生进行了简单的情感交流。从学生的目光中,我感觉这种交流是成功的,在教学过程中也很有必要;同时,在学生思维充满着跳跃的时候,教师话锋一转,进入到另一阶段的学习,非常及时。)

(四)活动四:猜数游戏,激发兴趣,发展数感

1.全班一起做猜数游戏。

师:请在你的纸上悄悄写一个两位数,不要让别人看到,写完就坐好。

(教师请两名学生背对黑板,把一名学生的数写在黑板上,大家做裁判,请这两名学生猜黑板上的数。)

(黑板上的数是50。)

生1:是20吗?

生:比20大一些。

生2:是55吗?

生:比55少一点。

生1:是53吗?

生:快了,比53少一点点。

(学生很兴奋。)

生2:是51。

生:比51少1个。

(学生和教师都笑了。)

生:(一起)是50。

(学生欢呼。)

2.小组做猜数游戏。

要求:其中一人心中想一个两位数并写下来,其余的人猜这个数,轮流做这个游戏。

(学生有的是小组做猜数游戏;有的是同桌两人玩;有的是三人在一起猜数。学生猜数的方法很多,教师边巡视、边指导、边和学生一起做游戏。)

(反思

学生的情绪很高,这出乎我的意料,当我试着让学生自己先进行猜数游戏时,我发现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游戏怎么进行下去的问题,能自己作出判断,很了不起。)

第19篇:近似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生活实际判断哪些数是精确数;哪些数是近似数。

2、能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得到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重点:

理解“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合理性,并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流程:

一、观看2009年国庆阅兵视频导入新课。

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感觉。老师接着学生的话题说:不仅如此,这盛大的阅兵活动中还蕴涵着一些数学信息。

二、认识精确数与近似数。

1、对上面的数据进行分类

2、理解精确数与近似数,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理解“四舍五入”法。

1、学生猜想: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000平方米,而报道称近2万平方米,这合理吗?

2、结合数线图理解18000平方米近似成2万平方米的合理性。认识约等号及它的读法。

3、将1万与2万之间的10500、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8000、19000近似成整万数,理解“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合理性。知道近似成整万数也叫四舍五入到万位,此时关键要看第千位。

4、结合上面求近似数的过程,理解“四舍五入”法。

四、尝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小组合作学习:参加国庆阅兵的精确人数是233482人,而报道说“约20万人”,这个20万是怎么得到的?(提前发放《合作学习小研究》)

2、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成果,老师适时点拨。

3、小结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应注意的问题。

4、将233482四舍五入到其它数位。

五、达标测评。

1、课本试一试第1题。

2、课本试一试第3题。

3、下面的□里可以填哪些数?

□499≈8000

) 3□5123≈370000

) 74□1032≈7500000

) 8□96572≈8000000

) 54□78≈50000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如果给这节课起一个题目的话该叫什么?

第20篇:《数独》教学设计

《数独》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数独”游戏的规则,掌握玩“数独”的方法;

2.通过数学游戏,提高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3.培养学生全局观念和克服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让学生懂得应用解“数独”的思想指导生活。

二、教学重点:

掌握用推导、排除、假设验证、有序思考、多角度思考等玩“数独”的方法。

三、课时:2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数独”1.谈话导入,介绍“数独”

师:大家知道“数独”吗?(玩过“数独”游戏的同学能和大家介绍吗?)

老师边播放课件边介绍“数独”的价值和对人们的影响。 师:“数独”是一种数字魔方游戏。去年开始,“数独”游戏在西方国家受到几亿人狂热的追求,许多地方都在开展“数独”比赛,英国还把“数独”引进课堂作为锻炼学生脑力的课程。现在世界上“数独”游戏的书有上万种,也有上千种“数独”游戏软件。玩‘数独’能让我们更加的聪明。 师:这就是“数独”。 2.发现特点,了解规则

师:我们称这样的九个格子为九宫格,一个游戏由九个小九宫格组成。大家观察每一行,它们都有哪些数字?

生:都有1-9的数字„„(老师指名其它学生问:有重复的吗?有漏掉吗?) 师:再观察每一列,是不是一样? 师:每个小九宫格呢?

师:像这样“每一行、每一列、每个小九宫格都由1—9数字组成,不重不漏”就是“数独”的填数要求。

3.简单判断与填空,熟悉规则

师:玩“数独”游戏,要求我们要细心观察,老师先考考你们的眼力,看看你们能不能一眼判断这样填可不可以?

先组织学生用高高地举手或是握拳的方式判断正误,再组织学生口答填数。每组的第一个让学生说理由,之后只进行判断或填空不解释。

课件辅助教学:一组数据一组数据地出来(判断和填空各3组),供学生即兴口答判断与填空。

师:填对了吗?

判断完后,组织学生即兴口答简单的填空。 师:A处应该填什么?

(二)初玩“数独”,尝试挑战 1.试玩“数独”,掌握简单的方法

师:你们能不能一下子把ABCD都填写了呢?

出示一张“数独”游戏图,让学生独立把答案写在练习本上,再交流,完成简单的“数独”。(指名学生借助实物展台,边填数边解释。)

①组织学生谈“怎么推理出A”?(注重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推理过程:从行上可以推出只剩9,从列上可以推出只剩9,从小九宫格上可以推出只剩9„„) ②尝试让学生通过分析列或是分析九宫格说说“怎么推理出C”?(老师在此处不进行提升,只引导学生发现这种思路即可:这个小九宫格里只剩3和6,行上有6,所以推出C处只能填3;或者最底行有3,次底行也有3,都排除之后,C处只能填3。)(也可能用类似方法先完成D)

2.整理情绪,交流感受

组织学生谈初玩“数独”的感受。

师:这是很简单的一个“数独”游戏,咱们挑战成功了,你们有什么感受? 指名学生说一说,老师针对学生的下列发言进行引导。

生1:太简单了„„(入门很简单,你也千万别小看它,并不是那么容易被“制服”的。) 生2:推理的方法很多啊,或者我很想再来一题„„(想不想再来一题。)

(三)集体玩“数独”,研究方法 1.找独数

师:学会玩“数独”很容易,要玩好“数独”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大家还得掌握一些数学方法。看看你们能不能解答这道填空题。

组织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判断指定宫位上的数。每个图形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讨论。

(老师有必要在此环节帮助学生完整语言,组织学生多次重复发言,或是组织学生重复完整地表述思路,并完成板书。)

习题一:让学生将心中的答案写在练习本上,再同桌交流一下答案,对比研究一下,最后全班一起分析。

①针对习题一第一个练习的语言预设:

师:知道答案的举行,自信能讲明道理的同学把手再举高一些。

生:先看行,这一行还缺1和7,再看小九宫格里已有一个1,B处不能填1,所以只能在A处填1(只能在B处填7,A处即是1)。

师:先看行,再找九宫格的已知数,用排除的方法,很棒啊。 ②针对习题一第二个练习的语言预设:

生:先看行,再看列已经有1,排除A填1的可能,只剩下B填1了,所以A只能填7。 师:也是先看行,再找列的已知数,用排除的方法来解答。习题一: A处只能填(

)。师:如果数字“1”换成在这里呢,A处又应该填几?

“看行,兼顾小九宫格已知数”

“看行,兼顾列已知数” 师板书:

习题二:让学生即兴口答。

①针对习题二第一个练习的语言预设:

生:先看列,这一列还缺3和9,再看行里已有一个3,A处不能填3,所以只能在A处填9(只能在B处填3,A处即是9)。

师:先看列,再找行的已知数,同样。 ②针对习题二第二个练习的语言预设:

生:先看九宫格,还缺1和2,再看A行(A列)里已有一个2,A处不能填2,所以只能在A处填1(只能在B处填1,A处即是2)。

师:先看九宫格,再找行(或列)的已知数,看来这个方法好用。习题二: A处只能填(

)。

“看列,兼顾行已知数”

“看九宫格,兼顾行或列已知数”

习题三:将三道练习题材料发到小组里,小组同学讨论答案,建立学习共同体,再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师:这是三个不同的“数独”游戏,看看这个A应该填什么,第二个呢?第三个呢?„„孩子们,不急,如果你们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问问伙伴,如果你们有主意了也和同伴沟通一下,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最先统一答案,一致认可A应该填什么? 在学生研究后,老师根据学生进程灵活调整,“中场休息”一次,以第一个表格为例进行辩论,讨论出具体的解决问题思路,再组织学生继续研究。

老师在这个环节的语言里,多一些“为什么不填这里,为什么不填其它数字”等话,用反例让学生更清晰方法和思维。

①针对习题三第一个练习的语言预设:

生:第一行有3,第二行也有3,第三行肯定要有3。但第一和第二个九宫格里都有3,只能在第三个九宫格里。或者:每个九宫格都要有一个3,第一个已经有并占了一行,第二个占了一行,第三个一定要有只能要第三行,所以只能在A处填3。

师:三个连续的九宫格,一个数字肯定会出现三次,而且会分别在不同的行里。 ②习题三第二个练习和第三个练习,让学生归纳,老师帮助学生完整语言: 生(第二个练习):第一列有6,第二列也有6,第三列肯定要有6。但第一和第二个九宫格里都有6,只能在第三个九宫格里。同一列上的三个连续九宫格,一个数字也肯定都会出现,而且也是必须分别在不同的列上。 生(第三个练习):第二列和第三列都有3,第一列肯定要有3,有一行已经有一个3,B处不能填3,只能在A处填3。习题三: A处只能填(

)。

“利用同组九宫格里已知成对的两个数,推断出第三个数”

老师整理出以下板书:习题四:只让学生口答,再指名让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指着材料说理由,老师不进行总结提升。习题四: A处只能填(

)。 2.全班合作玩“数独”,挑战成功

师:研究这些习题是为了让我们形成更加缜密的思维,咱们文登路小学的同学真聪明,我们综合应用这些方法来挑战一题完整的“数独”如何?

出示材料,借助展台和彩色方格纸,组织全班同学一起看、一起说、一起填。

先让每个同学静静思考,再指名学生上台填写,前四名学生填出什么数要说出推理的理由。四个学生之后,要求要同时考虑出两个答案以上的同学才能上来,两个学生之后要求有三个答案以上的学生才能上来,这些同学都不必说理由,老师提示下面的同学要留意他们做对了没有,错了要反驳。

教师多用反例向学生质疑,为什么要先找此行(或列、或九宫格),引导学生找欠缺数最少。

3.小组合作玩“数独”,体验快乐 师:全班一起玩,我发现有些同学还是没有机会上台,那我们小组一起再合作玩一题,如何? 以小组合作为单位,让学生一起玩“数独”。

老师帮助个别小组进行填数,提前做完的小组思考:“玩‘数独’,我们积累了哪些经验?” 师:有三点要求:①做完的小组要认真思考“玩‘数独’,我们积累了哪些经验”,待会儿老师要请你们来做经验交流;②要分工,每个人都独立判断思考,由一位同学负责填写;③这次玩“数独”我们要采用竞赛的方式,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快,比一比哪个小组比听课的老师还快。

师:一般情况下,我们填最后几个数字,只要不出现重复,答案肯定正确,请小组长先收起这张游戏,咱们再来交流一下,我们积累了哪些经验? 4.整理方法,交流感受

(1)组织学生交流玩“数独”的经验 师:如果你们要教家里的爸爸妈妈,你们打算怎么教?比一比谁说得完整。

再次让学生说一说,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以下板书:排除、推导、假设、有序思考 生1:已出现两行(或两列)的数字,在第三行肯定会出现,先找这些数。 生2:一行(或一列、或一个小九宫格)里只剩一个空格,就马上可以推出。 生3:看还缺哪些数。

(2)组织学生谈玩“数独”的感受

师:咱们讨论了这么多的方法,你有什么感受? 生1:方法很多啊„„

生2:要很仔细„„(是的,如果填错了一个数字,可会全盘都错啊)

生3:能锻炼我们的推理能力,或者要用推理,„„(她会用尽我们所有的想像力、逻辑推理能力。)

生4:很容易出错啊„„(所以我们要很小心喽。)

(让一个学生尽可能地说出“数独”的方法很多,对我们生活很有帮助,比如可以多方面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等。) 师:你现在最想干什么?

5.综合应用九宫格、行、列已有数据推导出数字

师:郑老师提醒大家玩“数独”千万不要凭空猜测,更不可以半途而废!大家再看看这个A应该填什么?

组织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判断指定宫位上的数。

师:玩“数独”最关键就是始终要抓住行、列、小九宫格来推导。

师帮助学生完成推导讲解的完整性,表述:从九宫格里可以排除A是1.2.3的可能性,从行上排除A是4.6.7,从列上排除A是5.8,只剩下9了。

(四)深玩“数独”,享受快乐 学生独立完成“数独”。

师:我们每个人都来挑战一题如何?完成了,可以选择继续挑战更难的。

教学调控策略:如果课堂时间来不及,这个环节练习就跳过,直接进行总结。

(五)课堂小结

师:玩“数独”游戏,刚才老师已经输给同学们了,一名大学教授也很可能会输给一名工厂的工人,大家要有信心。我们不仅可以玩“数独”,还可以编“数独”游戏。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这种全局考虑的习惯用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不能只单方面去思考,要从多个方面去判断、去观察。不过,马老师要提醒大家,“数独”会让你废寝忘食,可不能沉迷进去啊。

九数教学设计
《九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