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课件

课程说课稿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05 18:02:00 来源:教学课件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课程说课稿

《cad制图》课程说课稿

吴志明

一、课程总体情况 《cad制图》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拓展课,是电脑效果图的前期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室内设计cad图纸的电脑绘制与识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绘图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还要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些基本知识,并初步建立室内设计的设计思想。3学分,共64学时,考查课。 在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cad制图不仅是在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中占据主要位置,更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扩展和延伸,cad制图可以作为一项独立的专业技能,让学生在工程图绘制岗位找到新的就业点。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autocad》软件的主要功能和特性学习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操作水平。

(二)能力目标

熟练掌握室内设计cad图的绘制和熟悉制图的识读。同事依托职业岗位群,结合专业培养目标、职业技能要求,梳理出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由此形成理论教学任务与实践教学的任务,以完成这两项教学任务来组成课程教学体系。在教学实施中以案例/项目驱动、行业标准牵引,紧密结合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采用理论与实践并进的教学模式;运用一体化的教学设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完善的学习资料、丰富的课程资源、真实的实践环境作为课程的基础和支撑;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课程融理论与实践,职业能力与素质为一体的教学形式,以职业资格认证、行业企业及客户认可作为评价标准。

(三)素质目标

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岗位能力培养为根本,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和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按照“工学结合、职业导向、能力本位”的理念,以典型案例和真实项目为教学内容,以一体化教学环境为教学情境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三、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将教学内容任务化、项目化了,引入工程实例,注重工程实践。基础知识以基本、够用为度,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课程设计思路 cad制图技术是所学知识与岗位零距离的课程之一,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1)让学生了解cad技术的发展趋势展望,提高学生的第一兴趣。 (2)概括介绍本课程式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核心和重点内容。 (3)强调本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要求学生在学过程中加强实践训练,注意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的工作作风。

(4)采用多媒体和教学课件上理论课,在多媒体机房进行实践课。 3.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本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为三个模块,理论模块满足基础的理论知识需求,方法模块学会基本制作方法,时间模块实现项目化教学。 每个项目所蕴含的难度较高的核心技能先用若干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案例进行导入,每个导入案例形成一个个生动、直观的学习子情境,让学生在短期内完成案例、掌握难度较高的核心技能,并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易学乐学”的学习氛围。 4.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案

本课程的重点是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我们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小组化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典型工作项目的教学过程贴近工作过程,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基于此问题的考虑,典型工作项目的教学过程以工作过程(4个环节)为基础,增加“知识讲授”、“操作演示”、“技能拓展”3个环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师资情况

本课程教学团队有4名教师,其中校内专任教师3名、企业兼职教师1名。专任教师中,1名教师具有副教授职称,2名具有讲师职称。企业兼职教师是为、来自企业一线的动画设计师,通过专题讲座、指导模拟实训等方式参与课程教学。

本课程教学团队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教学队伍稳定;任课老师都具有丰富授课经验,实践教学水平高、总体教学效果好;教学综合评价连续多年在学校名列前茅。

五、教学资源 1.教材的选用

环境艺术制图autocad,是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主编是徐幼光该

教材为十二五高职高专艺术类规划教材。该书精选的案例大部分为企业典型工作项目,并涉及了cad制图的各种典型应用,让学生在校内学习过程中就能实现一定意义上的“工学结合”。整本教材贯穿“先讲案例-再从案例中提炼知识技能-最终通过实训练习应用知识技能”的写作思路,通过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技能,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又可以让学生系统地学习cad制图相关知识。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条件,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有效设计“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情境。

1.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使用传统的讲授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拓展。教学方法如表所示

序号

内容概述

把真实的企业项目作为工作任务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模拟进入岗位角色,并以公司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来要求学生完成作品的创作

对于综合性强的典型工

分 2 式

组教

作项目,由学生分组进行cad图的设计和制作,并分组汇报制作成果,教师与学生共同评分

使用目的 为了达到工学结合的目的,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动手能力,并以完成仿真项目或订单项目的形式来考验学生的实践能力

具体案例

实施过程

以仿单或订单的形式给学生安排任务并以模拟公司的办法让学生尽快进入职员角色按工作流程进行项目开发。最后,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验收并做出评价

由学生分组进行cad图设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计、制作和成果汇报,采用组长负责制、考勤连坐制和组员解雇制进行管理,最后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分

具有应用价值的案 案 3 教法

例学

对于典型项目中的核心技能用生动、直观的案例进行导入。

例构建了一个个生动直观的子情境,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技能,拓宽cad图设计的思路

学生掌握案例的制作方

启 4 式

发教

法后,对案例涉及的知识技能进行拓展提问,启发学生去思考,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拓宽cad设计思路

让学生不仅知道怎么做,而且明白为什么这么做,如何做的更好

根据案例中的知识点来提出问题,层层深入地让学生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先演示一些项目,分析里面用到的主要的制作技巧,然后进行学习

让学生掌握专业核心技能 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自学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培养了团队意识

培养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团队精神和尽职尽责的职业态度 实施效果 方法 任务 驱 1 式目 教法

学动项

学法

学法

2.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与常规教学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能够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机操作教师示范,,本课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上课时教师利用课件教学。教学手段如表所示。

序号

信息技术手段 所应用的教学环节

所应用的教学场所

具体的应用过程

将企业典型工作项目带入课堂,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

多媒体网 1 络教学系统

核心技能实训仿真项目实训

多媒体实训室专业机房

统,实现仿真项目教学环境,让学生分组形成模拟公司开发团队,学生通过网络教学系统的电子举手及在线答疑功能,提供团队、师生交互的平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系统的文件传输功能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在自主操作的过程中实现无障碍沟通

教学过程控制和师生互动 应用效果

核心技能实训仿真项目实训 作业

多媒体软件开发实训室 课内外可上网处

上一手段的有效补充 提高技能 达到课内 4 在线测试

考核

课内外可上网处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测试系统测试课程基本知识和技能,测试完毕后系统自动进行阅卷和评分

外测试、巩固所学知识的效果

学生实验 5 计算机及局域网

核心技能实训

多媒体实训室专业机房

由专门的实验老师管理,通过安排足量的实训练习,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巩固知识和提高技能 2 多媒体投影系统

提供大屏幕投影,作为模拟公司开发团队最后汇报仿真项目实训成果的展示平台

教师通过在线作业系统布置和修改作业,学生通过此系统提交作业和浏览作业 3 在线作业

七、课程单元设计

“教、学、做一体”的项目教学设计

八、考核评价方式

程建立了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主体、多种考核形式结合的考核体系。根据本课程的性质与特点,采取开放的过程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职业技能的考核,综合进行优、良、中、差、不及格五级评定。具体成绩评定办法如下: 1.行动过程分项评估:占总成绩40。由五个学习情境组成 (1)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 (2)平时的学习作风、出勤情况、及对纪律的遵守情况;篇2:flash课程说课稿(1) 《flash》课程说课稿 吴志明

一、课程总体情况 flash是艺术设计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之一,4学分,共72学时,考查课,考查分数中,日常表现分占40%,期末上交的项目动画分数占60%。 在艺术设计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中,flash不仅是对专业技能的一种补充,更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扩展和延伸。flash动画制作作为一项独立的专业技能,能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可在动漫设计师、原画师、角色设计师及场景设计师等岗位找到新的就业点。

二、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网页动画、广告动画、动画特效及简单交互动画制作技能,达到会、熟、快、美岗位需求。

知识目标:

1、了解flash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2、熟悉时间轴、图层、元件与实例等基本概念;

3、掌握基本动画的制作;

4、掌握常用动作脚本的格式、功能及使用方法。能够使用flash进行基本的交互式编程。

能力目标:

1、能快速采集动画素材;

2、会熟练运用绘图工具绘制图形;

3、会熟练制作逐帧动画;

4、会熟练制作补间动画;

5、会熟练制作引导动画;

6、会熟练制作遮罩动画;

7、会熟练使用flash动画组件;

8、会熟练合成动画声音和视频;

9、能用脚本编程实现动画的交互性; 1

10、能设计并制作电子贺卡;

11、能设计并制作简单的广告动画;

12、能设计并制作简单的flash网站;

13、能设计并制作mv作品;

14、能设计并制作电子杂志作品;

15、

能较好地进行团队沟通和合作。

三、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依托网络特点,以“真实项目”为教学内容载体,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其中学生学好flash动画的同时,教师实现质量监督和实训。 2.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flash动画设计岗位分析归纳出主要的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提炼、总结职业能力,根据职业能力归纳、总结出行动领域,然后把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最后把学习领域分解为学习项目,flash平面动画技术主要应用于广告制作、电子杂志、游戏开发、网站应用、电子贺卡、mv制作六大方面。因此,本课程以flash动画设计与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设计了相应的学习情境对应于flash 动画技术的应用方向。学生在学习情境当中,逐步完成由易至难、渐进复杂的典型工作项目(企业典型产品项目或学生自主创新项目),不仅强化了动画设计与制作的专业能力,而且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等社会能力不断增强,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法能力得以提升。 3.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本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为三个模块,理论模块满足基础的理论知识需求,方法模块学会基本制作方法,时间模块实现项目化教学。按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合理安排6个典型项目的教学顺序。

每个项目所蕴含的难度较高的核心技能先用若干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案例进行导入,每个导入案例形成一个个生动、直观的学习子情境,让学生在短期内完成案例、掌握难度较高的核心技能,并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易学乐学”的学习氛围。 学习工作项目安排如表所示,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构建学习情境的项目载体包含的核心技能越来越多,但用于导入核心技能的案例却越来越少。 2 4.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案

本课程的重点是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我们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小组化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典型工作项目的教学过程贴近工作过程,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基于此问题的考虑,典型工作项目的教学过程以工作过程(4个环节)为基础,增加“知识讲授”、“操作演示”、“技能拓展”3个环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师资情况

本课程教学团队有4名教师,其中校内专任教师3名、企业兼职教师1名。专任教师中,1名教师具有副教授职称,2名具有讲师职称。企业兼职教师是为、来自企业一线的动画设计师,通过专题讲座、指导模拟实训等方式参与课程教学。

本课程教学团队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教学队伍稳定;任课老师都具有丰富授课经验,实践教学水平高、总体教学效果好;教学综合评价连续多年在学校名列前茅。 3

五、教学资源 1.教材的选用

该教材为十二五高职高专艺术类规划教材。该书精选的案例大部分为企业典型工作项目,并涉及了flash的各种典型应用:广告、mv、游戏、贺卡、多媒体课件等,让学生在校内学习过程中就能实现一定意义上的“工学结合”。整本教材贯穿“先讲案例-再从案例中提炼知识技能-最终通过实训练习应用知识技能”的写作思路,通过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技能,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又可以让学生系统地学习flash相关知识,符合高等职业类学生从具体至抽象的认知规律。

2、网络资源建设,如精品课程网站、网络课程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如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素材、电子图书等;

3、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教学文件和资料、实训指导书、学习参考书、专业期刊等。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条件,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有效设计“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情境。

1.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使用传统的讲授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拓展。教学方法如表所示

序号

内容概述

把真实的企业项目作为工作任务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模拟进入岗位角色,并以公司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来要求学生完成作品的创作

对于综合性强的典型工

分 2 式 组教

作项目,由学生分组进行动画设计和制作,并分组汇报动画制作成果,教师与学生共同评分 3 案

对于典型项目中的核心

使用目的

为了达到工学结合的目的,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动手能力,并以完成仿真项目或订单项目的形式来考验学生的实践能力

具体案例

实施过程

以仿单或订单的形式给学生安排任务并以模拟公司的办法让学生尽快进入职员角色按工作流程进行项目开发。最后,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验收并做出评价 由学生分组进行动画设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计、制作和成果汇报,采用组长负责制、考勤连坐制和组员解雇制进行管理,最后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分

具有应用价值的案

先演示一些游戏项目,分

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自学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培养了团队意识

让学生掌握专培养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团队精神和尽职尽责的职业态度 实施效果

方法 任务 驱 1 式目 教法

学动项

学法

4 教法

技能用生动、直观的案例进行导入。例如:游戏开发项目通过案例“闪闪的红星”来导入介绍项目中用到的遮罩动画技术

例构建了一个个生动直观的子情境,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技能,拓宽动画设计的思路

析里面用到的主要的动画制作技巧,对于遮罩动画技巧应用“闪闪的红星”案例进行导入,并引导学生实现水漂文字、静态瀑布变动态等其它遮罩动画的特殊效果

学生掌握案例的制作方

启 4 式

发教

法后,对案例涉及的知识技能进行拓展提问,启发学生去思考,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拓宽动画设计思路

讲授图层等抽象概念时, 5 比法

进行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比喻,如把图层比作透明的玻璃纸,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

使学生深刻理解图层的概念及图层之间关系

在讲课中举例:把图层比作透明的玻璃纸,每张纸上都可以绘制不同的图形,多张纸重叠排列就形成一副完整的图像

学生容易理解图层的概念及图层之间关系

让学生不仅知道怎么做,而且明白为什么这么做,如何做的更好

根据案例中的知识点来提出问题,层层深入地让学生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业核心技能

学法

2.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与常规教学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能够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机操作教师示范,,本课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上课时教师利用课件教学。教学手段如表所示。

序号

信息技术手段

所应用的教学环节

所应用的教学场所

具体的应用过程

将企业典型工作项目带入课堂,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

多媒体网 1 络教学系统

核心技能实训仿真项目实训

多媒体实训室专业机房

统,实现仿真项目教学环境,让学生分组形成模拟公司开发团队,学生通过网络教学系统的电子举手及在线答疑功能,提供团队、师生交互的平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系统的文件传输功能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在自主操作的过程中实现无障碍沟通

多媒体投影系统

核心技能实训仿真项目实训 作业 多媒体软件开发实训室 课内外可上网处

提供大屏幕投影,作为模拟公司开发团队最后汇报仿真项目实训成果的展示平台

教师通过在线作业系统布置和修改作业,学生通过此系统提交作业和浏览作业

上一手段的有效补充 提高技能 达到课内 4 在线测试

考核

课内外可上网处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测试系统测试课程基本知识和技能,测试完毕后系统自动进行阅卷和评分

外测试、巩固所学知识的效果

学生实验 5 计算机及局域网

核心技能实训

多媒体实训室专业机房

由专门的实验老师管理,通过安排足量的实训练习,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巩固知识和提高技能 教学过程控制和师生互动 应用效果 2 3 在线作业

5篇3:pro 课程说课稿 pro/e课程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我是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老师黄朗宁,今天我说课的课程是

《pro/engineer wildfire 3.0中文版基础教程》。

首先,让我们来领略一下pro/e的魅力。

这是一个用pro/e创建的三级减速机的模拟运动仿真,在这个运动仿真中我们可以观摩到减速机的结构、各对齿轮的啮合情况、以及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

从上面的动画我们知道,pro/e是一门融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的三维设计软件课程。根据我院关于 “六位一体”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基于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在《pro/e》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中,我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处理、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特色与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简要汇报。

课程定位

我们从三个方面来了解《proe》

授课对象分析:proe课程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高职模具专业与数控专业二年二级的学生,学生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看图读图的能力和机械设计的分析能力。

专业背景分析:我们知道,模具专业与数控专业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而pro/e软件的三维设计功能与三维创作空间,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更为广

阔的职业岗位群,比如模具设计工程师、cnc编程与操作员、产品开发员、设备维修员、模具加工制造员等热门就业岗位;pro/e课程的开设完全顺应了专业发展的需求与人才需求:采用pro/e技术,产品开发周期大大缩短,而模具制造企业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市场急需机械类三维设计人员,2009年市场调查显示,在模具设计领域中,无论是高端应用还是中端应用,pro/e软件都占据了非常大的市场份额。

课程性质分析:pro/e是集零件造型、工程分析、模具设计、数控加工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应用软件,具有参数化设计、单一数据库的优点,是近五年我国国家技能大赛的指定软件,是模具设计师认证的指定软件,正因为它的功能强大运用领域广泛,从而成为高职模具专业与数控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模具与数控专业的学习中pro/e课程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为先修课程的理解与深化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也为后续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基础,更为就业择业提供了良好的能力与素质平台。

根据我院 “六位一体”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我从三个方面来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对接职业岗位需求,确定能力目标。

首先,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设置了能力总体目标:能设计零件,能设计组件,能设计模具,能顺利出图,能生成数控程序。

其次,根据课程教学设计的模块与项目,为了能力目标明确、可行,把握“整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对能力目标进行了细化。 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根据高职模具专业与数控专业的就业特点,对总体目标中“能设计模具”与“能生成数控程序”的两个能力目标分别有所侧重。

对接能力目标确定知识目标:了解proe软件的特点与应用,掌握二维平面图的绘制,掌握三维实体的创建,运用曲面创建三维特征,掌握工程图的创建,掌握组件的装配,掌握模具的设计,了解数控程序的生成。

对接职业素质确定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知识探索能力,发掘学生的决策能力。

以培养能力为中心,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我将教材内容设置为96个学时;五大模块:软件介绍模块、零件设计模块、组件设计与运动仿真模块、工程图模块、模具设计与nc加工模块;二十四个单元项目;打破传统教学顺序,由项目设置支撑内容。

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思路我从四个方面来阐述。

一是贯穿全课程的综合项目的设计

二是课程的整体设计,以综合项目的工作过程为设计原则

三是单元教学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为设计原则

四是单元教学中的工程案例设计,以引导为主轴,探索为主线的理念为设计原则

根据高职模具专业与数控专业的特征,我设计了教学用的两个综合项目——二级减速器和落地电风扇,教学中使用的工程案例大部分来自这两个综合项目中的零件,而且都有工程尺寸。为了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与开发能力,同时也设计了部分难度梯度分明的其他工程案例,比如机座类零件、水槽、

吹风机外壳等。

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是建立在我院“六位一体”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改革理念之上的:

展示项目实物,引导学生分析项目的总体结构以及各零件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为三维空间的模拟装配做好技术上的准备;

学生自行动手拆卸零件,引导学生分析零件的工程结构和截面形状,并完成零件的测绘;

引导学生操作proe软件,并完成各零件的截面草绘; 引导学生根据截面图形完成零件的三维建模;

引导学生完成零件的工程图样;

引导学生完成零件模具设计;

引导学生完成机加工零件数控加工程序;

引导学生完成三维空间模拟装配;

演示模拟三维运动仿真;

从而完成从项目实物的拆卸、分析到项目的三维模拟装配与运动仿真的完美过程

为了达到设计的知识目标,我选用的教材是《pro/engineer wildfire 4.0中文版基础教程》;

为了达到设计的能力与素质目标,全程使用多媒体授课,优化课堂教学;

为了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知识探索热情,充分利用图书文献资源,如《pro/e4.0基础教程精讲》《pro/e4.0产品与注塑模具设计从入门到精通》、《、pro/e4.0产品设计实例精讲》等;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向学生提供网络资讯,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pro/e的发展动向。。

单元教学的设计

基于学习场景的单元设计思路:从8个方面实施教学过程:工程案例引入、学生分析案例、知识目标实现、操作步骤演示、学生动手操作、重点难点分析、举一反三案例练习、工程案例扩展实战。实施过程体现在每个工程案例中。

我以《轴类零件的创建》为例,从四个方面来说明单元教学的实施全过程。 教学设计:

为了能完整实施单元教学设计中的8个教学过程,在单元教学中,我采取的是自顶向下的教学方式:

展示工程案例;

学生分析零件结构;

教师讲解知识点;

教师操作演示;

学生操作练习该案例;

教师分析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难点; 引导学生完成扩展练习,以提高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及三维空间想象能力;篇4:校本课程说课稿

校本课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开发背景: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学生拥有孝心是形成善心、爱心和良心的基础情感。三八妇女节前夕,学校向每个学生发放了一份问卷调查: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爸爸妈妈喜欢吃什么??”没想到这样一张简单的问卷调查竟难倒了600多名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60%)。这样的一个调查结果让我们感到震惊,同时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学校地处文登郊区,相当比例的学生来自工厂和商贩家庭,家长们每天都忙着赚钱而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引导。不少学生在家里简直就是一个 “小霸王”:冲父母乱发脾气、自理能力差,唯我独尊、自私冷漠??对此,学校又向全校家长发放了“孝心教育问卷调查”,广泛征询家长关于学校开展孝心教育的意见及建议。没曾想,这一活动得到家长的广泛响应。家长们在问卷中纷纷留言,表达出对孝心教育的热切盼望。这更加坚定了我校开展以“孝行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的决心。

经过全体教师的反复研究讨论,大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同时结合我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针对我校学生实际,开发了一套《孝行教育读本》,作为学校的校本必修教材。

教材介绍

《孝行教育读本》共4册。其中,第一册(供

一、二年级学生使用);第二册(供三年级学生使用);第三册(供四年级学生使用);第四册(供五年级学生使用)。每册教材共16课,包括导语、课文两大部分。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四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小小孝心暖父母、小小孝心爱学校、小小孝心系家乡、小小孝心报祖国。其中,每个专题下设四个栏目,分别是:孝心故事、孝心碰撞、经典诵读、孝行在线。 各个专题紧扣“孝”的内涵深入挖掘,人文思想丰富,贴近儿童生活这四册书在内容编排上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按图文并茂、由浅入深,螺旋式逐步递进的特点进行编排。做到(1)、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2)、文

本教材与实践活动相结合。(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孝行教育读本 》第三册中第一大专题《小小孝心暖父母》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班上多数孩子,都处在长辈的呵护之中,导致他们形成唯我独尊 的心理状态。总想主宰他人,很少去读懂父母的爱。更不知道如何去爱别人。因此,学会感恩,对孩子至关重要。只有先懂得感恩,才会懂得关爱和回报。要让学生学会感恩,首先先要让孩子有一颗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因此感恩教育,必须从感恩父母开始。

教学目标

如何让学生明孝懂孝行孝,利用好教材,引起学生的共鸣呢?我将本节课内容的教学目标及重点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

2、过程与方法: 感受父母对子女的爱;理性地对待父母的爱;学会回报爱。

3、态度情感价值观: 使学生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学会适当地表达内心情感,并付诸于行动。

教学流程 流程之一:温馨回忆,回顾亲情

上课伊始,在《让爱住我家》的音乐声中,我出示课前搜集的部分孩子和家长的合照,让他们在优美的音乐和温馨的画面中,回忆自己成长历程中父母所做的点点滴滴,感受与父母在一起的甜蜜时光,从而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大家感受着、思索着、回忆着来自父母的爱,沉浸在爱与被爱中。 流程之二:交流矛盾,增进沟通。

在这一环节中,我由: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之间不在那么亲昵?这一问题引入,首先让他们交流成长过程中,曾与父母之间发生的一次不愉快经历,并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然后邀请在座的父母也来说一说那时的情形,并谈一谈他们当时的想法。在父母与孩子的叙述过程中,增进他们之间的了解,感悟沟通的重要性,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因为缺少理解,才会产生代沟,因为多了误解,才会发生矛盾。

针对不少学生把“叮咛”当作“唠叨”,把“期待”当作“压力”这一问题,我让学生自己编排了小品《唠叨妈妈》。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诱导同学们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一步感受亲情、提高对亲情的熟悉深度。 流程之三:聆听遗书,感悟亲情

在学生与父母进行完交流、沟通,初步感受到父母的良苦用心之后,我播放了一位濒临死亡的母亲给儿子的一封遗书,一个对孩子深爱着的母亲,面对无法抗拒的绝症,为了让孩子将来能自强自立,竟采取冷眼、打骂、无情凶狠的方式,让孩子恨他,忘记她,信中句句饱含着母亲对孩子的不舍与疼爱,面对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在交流中进一步感悟到亲情的可贵。 流程之四:咀嚼往事,升华亲情

伴随《游子吟》的音乐声,学生闭上双眼,在老师的朗诵下,回忆曾经熟悉的一幕幕:

也许你并不记得,当你第一次喊出爸爸妈妈时,当你第一次学会走

路时,爸爸妈妈那幸福的样子了吧!但我想你一定还记得,当你生病时,父母守在你的床边,彻夜不眠,给你喂药,因为担心而一次次转身流下的眼泪吧?

还记得,雨中爸爸妈妈接你们上学放学时手中的那把花雨伞吗?帮我们遮风挡雨,却淋湿了自己,可他们依然笑着说“没关系”

当你在学习方面取得好成绩的时候,爸爸妈妈那满意的笑容和鼓励的眼神,你还记忆犹新吗?

因为你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你任性顶嘴发脾气,摔门而出的那一刻,你可知道他们那伤心而又焦急等你的心情吗?

通过这一幕幕再也熟悉不过的场景,引起了学生心灵的震憾,使孩子们明白,原来父母的爱就体现在生活中最平常最细微之处,而我们往往忽视了它的存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运用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让学生充分联系生活,亲身体验感悟,使教育源于生活,走进生活。这样的设计远比空洞的说教要更为有效,使整个课堂在情感体验中展开,让学生从真正的参与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流程之五:感恩调查,唤起思考. 分发“感恩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父母的了解程度,并对数据进行抽样分析。

通过“问卷”的调查引起学生的思考,使他们明白:父母为我们终日操劳,默默奉献,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太多太多的汗水,而我们作为儿女的对父母的关心

却远远不够,从而激发他们回报亲情的意识。 流程之六:爱心行动,回报亲情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孩子们互相讨论,决定用怎样的方式回报父母的爱,然后,全班交流,最后统一制定计划,在班级中开展如下“爱心行动”

1、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

取得家长的支持,让孩子与父母交换角色,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做一天爸爸或做一天妈妈。洗衣叠被、买菜做饭、打扫卫生、预决算开支等,体会父母工作生活的辛劳。

2、在“父亲节、母亲节”或父母生日时完成爱心家庭作业:

(1)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

(2)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

(3)给父母过生日,赠予亲手制作的礼物。

(4)给父母捶捶背、打一盆水,洗一次脚,并对父母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5)我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 在《我们长大了》的音乐声中这节校本课结束了。通过本节课,孩子们不但感受到了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更激发了他们将孝心转化为行动,从而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将课堂的行为指导,引向生活实践,更好的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孝行”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影响之深刻,社会影响之广泛,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想,学生有孝心了,老师省心了,家长舒心了。一路走来,我们不断感动着,也不断收获着??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收获是在活动中体验到的心路历程:由孝行产生的爱心,而由爱心又上升为一种责任心。在这种责任感的引领下,孩子们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与尊重,愿意为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并且知道了努力学习,以优秀的成绩回报父母。孝行感恩教育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思想的启迪、人格的升华、生命的洗礼,更是弥漫于学生、家长、老师,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一份浓缩的真情。相信有了这份真情的相伴,我校的育人之路将会越走越宽!篇5:美术课程说课稿

《美术》课程说课稿

一、说课程性质与作用

美术课是职业技术学院里,教育系教育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担负着对高职、中职学生进行美术教育与训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从而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打好基础的重任。

美术课具有人文性质,是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高职师范类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的态度。

二、说课程教学目标:

⑴ 知识目标

通过美术课的教学,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美术教育理论、绘画、美术设计、书法等较为全面的美术基本知识,建立初步的审美体验,树立正确的美术知识体系概念。

⑵ 能力目标

通过对绘画、美术设计等的美术实践活动的学习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并建立一定的造型能力,能独立设计与制作简单的绘画作品、工艺作品等,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通过美术理论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思辨能力。 ⑶ 情感目标 在美术教学中,民族文化传统教育和现代设计教育并重,注重艺术情感潜移默化的养成,突出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具体的美术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在美术理论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的理想和情操,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

课程教学重点:美术基本知识、基本技法的学习。

课程教学难点:怎样在美术教学中贯彻审美教育、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说教材和教学内容

⒈ 说教材

美术课所选取的教材是国家教育部规划教材,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美术》。全书共分三册,内容包括美术鉴赏、美术教育理论、绘画、美术设计、泥塑、书法六类,按年级分段,综合编排。教材编写考虑了弹性,既供全国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使用,也供四五年制学校使用。

这套教材适用性较好,符合目前教育专业的要求,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重视职业院校学生双基的培养,在同类教材中,知识涵盖面较广,内容较丰富,操 1 作性强。

但在内容的前瞻性及最新技术应用水平方面稍显欠缺,有点固守陈规,目前新颖多样的美术教学内容及方法没有涉及。如当前比较受学生欢迎的电脑美术等。

编排上,有些内容过于分散,如美术鉴赏中绘画作品欣赏可按年代编排比按画种编排更要有利于学生学习,使学生不会发生概念上的混淆。简笔画可集中于一册完成,分成

一、二两册教授,不利于学生系统全面的理解与掌握这章内容,会使学生的知识衔接不连贯等。

有些内容的安排不切合教学实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如泥塑这方面的内容,目前学院没有场地和条件进行泥塑的教学,学生操作起来也相对吃力,因为造型基础太过薄弱,学生会没有信心,丧失兴趣。因此这部分的内容就不作讲授,不安排到教学内容中去。

⒉ 说教学内容

本套教材共三册,分12个单元,按照大纲要求,把课程细化为5个系列:美术鉴赏系列、绘画系列、美术设计系列、书法系列、美术教育理论系列。共174学时,其中美术鉴赏16学时、绘画84学时、美术设计54学时,书法14学时、美术教育理论6学时。绘画又包括素描、色彩、教学简笔画、中国画、版画、图案基础6个单元,美术设计又包括平面设计、立体设计2个单元,共计138学时,是本套教材的重点。其中绘画技法的学习和美术设计理念的运用与制作的是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2 3

五、说教学资源建设

以本教材为核心,结合学生知识及能力方面的具体情况,借鉴其他美术相关教材的部分内容,以使本教材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易得当,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已经制作的教学资源有: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挂图、范画、演示的工具材料、模型、实物等。这样能更好的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视野,使教学内容更符合美术的直观性、可视性的要求,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六、说学情

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接受了一定的美术教育,但都是对美术里部分知识浅显的认识和介绍,有些课程根本就没有接触过,造型基础也很是薄弱。对美术的重视度不够,缺乏系统的训练,有些学生对美术没有兴趣,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学生普遍对美术作品感兴趣,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参与活动的热情比较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美术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建立自己的自信心,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

1、美术知识了解甚少。

2、造型基础很薄弱。

3、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4、有些学生对美术还不够重视,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

5、学生对美术的某些效果比较感兴趣。喜欢尝试新鲜实物。

七、说教学方法手段及作业布置

⒈在美术理论课中,运用讲授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讲清知识点,使理论教学不再枯燥难懂,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及集体讨论法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破难点。如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运用查阅资料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集体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⒉在美术实践课教学中,多运用示范法、引导法、分析法、集体创作法、练习法等,如在素描、色彩、中国画教学中运用示范法讲解作画步骤,使学生一目了然,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就变得浅显易懂。练习法使学生得到技法的充分训练,不断掌握与提高造型能力、操作能力,以适应职业教育 4 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在简笔画教学中运用分析法和集体创作法,充分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集体创作中,体会到自主创造的乐趣,并学会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作业布置:

美术理论课主要采用小论文和布置思考题的方式进行作业安排。以加强学生印象,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美术实践课则以课堂练习和课后技能训练为主,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以期能达到小学教师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

八、说考核方法

美术课是一门考查课,考试的形式为随堂考试。主要根据教学进度的安排,在教学内容里选一课题进行考试,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按要求完成作品。采用考试成绩和平时作业成绩相结合的形式,考试成绩60﹪,平时作业40﹪,学生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因为美术这一课程的特殊性,无法把所学内容都安排到试卷上考试,所以现在的美术考试还是以一节课或一章的内容进行集中考试,结合学生的平时成绩,评定每个学生最终的美术成绩。

1、考试方式

本课程采用书面开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本课程考核采用百分制。

2、难易程度

本课程试题的难易程度适中。

3、题型

本课程考试题型包括:(1)、填空、简述题、论述题。 (2)、现场美术技巧表现(绘画、书法)。

4、成绩评估:

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九、说特色

美术课不同于其他基础课程,它是一个内容庞杂、边缘性很强的课程。具有形象性、空间性、直观性、物质性的特点。所包含的表现形式各异,技能性很强,学生在学习中能得到综合能力的锻炼,全面发展的提高。它能弥补其他课程所带来的偏颇和不足,完善审美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最终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在职业教育里,完成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推动社会的发展。

推荐第2篇:PRO 课程说课稿

PRO/E课程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我是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老师黄朗宁,今天我说课的课程是《PRO/ENGINEER Wildfire 3.0中文版基础教程》。

首先,让我们来领略一下PRO/E的魅力。

这是一个用PRO/E创建的三级减速机的模拟运动仿真,在这个运动仿真中我们可以观摩到减速机的结构、各对齿轮的啮合情况、以及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

从上面的动画我们知道,PRO/E是一门融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的三维设计软件课程。根据我院关于 “六位一体”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基于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在《PRO/E》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中,我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处理、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特色与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简要汇报。

课程定位

我们从三个方面来了解《PROE》

授课对象分析:PROE课程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高职模具专业与数控专业二年二级的学生,学生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看图读图的能力和机械设计的分析能力。

专业背景分析:我们知道,模具专业与数控专业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而PRO/E软件的三维设计功能与三维创作空间,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更为广

阔的职业岗位群,比如模具设计工程师、CNC编程与操作员、产品开发员、设备维修员、模具加工制造员等热门就业岗位;PRO/E课程的开设完全顺应了专业发展的需求与人才需求:采用PRO/E技术,产品开发周期大大缩短,而模具制造企业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市场急需机械类三维设计人员,2009年市场调查显示,在模具设计领域中,无论是高端应用还是中端应用,PRO/E软件都占据了非常大的市场份额。

课程性质分析:PRO/E是集零件造型、工程分析、模具设计、数控加工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应用软件,具有参数化设计、单一数据库的优点,是近五年我国国家技能大赛的指定软件,是模具设计师认证的指定软件,正因为它的功能强大运用领域广泛,从而成为高职模具专业与数控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模具与数控专业的学习中PRO/E课程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为先修课程的理解与深化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也为后续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基础,更为就业择业提供了良好的能力与素质平台。

根据我院 “六位一体”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我从三个方面来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对接职业岗位需求,确定能力目标。

首先,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设置了能力总体目标:能设计零件,能设计组件,能设计模具,能顺利出图,能生成数控程序。

其次,根据课程教学设计的模块与项目,为了能力目标明确、可行,把握“整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对能力目标进行了细化。

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根据高职模具专业与数控专业的就业特点,对总体目标中“能设计模具”与“能生成数控程序”的两个能力目标分别有所侧重。

对接能力目标确定知识目标:了解PROE软件的特点与应用,掌握二维平面图的绘制,掌握三维实体的创建,运用曲面创建三维特征,掌握工程图的创建,掌握组件的装配,掌握模具的设计,了解数控程序的生成。

对接职业素质确定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知识探索能力,发掘学生的决策能力。

以培养能力为中心,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我将教材内容设置为96个学时;五大模块:软件介绍模块、零件设计模块、组件设计与运动仿真模块、工程图模块、模具设计与NC加工模块;二十四个单元项目;打破传统教学顺序,由项目设置支撑内容。

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思路我从四个方面来阐述。 一是贯穿全课程的综合项目的设计

二是课程的整体设计,以综合项目的工作过程为设计原则

三是单元教学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为设计原则 四是单元教学中的工程案例设计,以引导为主轴,探索为主线的理念为设计原则

根据高职模具专业与数控专业的特征,我设计了教学用的两个综合项目——二级减速器和落地电风扇,教学中使用的工程案例大部分来自这两个综合项目中的零件,而且都有工程尺寸。为了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与开发能力,同时也设计了部分难度梯度分明的其他工程案例,比如机座类零件、水槽、

吹风机外壳等。

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是建立在我院“六位一体”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改革理念之上的:

展示项目实物,引导学生分析项目的总体结构以及各零件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为三维空间的模拟装配做好技术上的准备;

学生自行动手拆卸零件,引导学生分析零件的工程结构和截面形状,并完成零件的测绘;

引导学生操作PROE软件,并完成各零件的截面草绘; 引导学生根据截面图形完成零件的三维建模; 引导学生完成零件的工程图样; 引导学生完成零件模具设计;

引导学生完成机加工零件数控加工程序; 引导学生完成三维空间模拟装配; 演示模拟三维运动仿真;

从而完成从项目实物的拆卸、分析到项目的三维模拟装配与运动仿真的完美过程

为了达到设计的知识目标,我选用的教材是《PRO/ENGINEER Wildfire 4.0中文版基础教程》;

为了达到设计的能力与素质目标,全程使用多媒体授课,优化课堂教学;

为了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知识探索热情,充分利用图书文献资源,如《PRO/E4.0基础教程精讲》、《PRO/E4.0产品与注塑模具设计从入门到精通》、《PRO/E4.0产品设计实例精讲》等;

利用邮箱与QQ在线答疑,随时解答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与难点;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向学生提供网络资讯,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PRO/E的发展动向。。

单元教学的设计

基于学习场景的单元设计思路:从8个方面实施教学过程:工程案例引入、学生分析案例、知识目标实现、操作步骤演示、学生动手操作、重点难点分析、举一反三案例练习、工程案例扩展实战。实施过程体现在每个工程案例中。

我以《轴类零件的创建》为例,从四个方面来说明单元教学的实施全过程。

教学设计:

为了能完整实施单元教学设计中的8个教学过程,在单元教学中,我采取的是自顶向下的教学方式:

展示工程案例; 学生分析零件结构; 学生分析零件的特征组成; 教师讲解知识点; 教师操作演示; 学生操作练习该案例;

教师分析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难点;

引导学生完成扩展练习,以提高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及三维空间想象能力;

能力目标的实现。

为了达到设计的能力目标,我对《轴类零件的创建》教学内容作如下处理:

一是教材处理:基于教学目标的要求,将内容处理为:轴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分析轴的结构与特征组成、教师分析知识点、教师演示轴的创建、学生操作练习轴的创建,以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难度扩展: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根据轴类零件这一主题项目设置多个难度不等的案例,使学生在操练案例的过程中总结和归纳,从而实现知识由易入难的过渡,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是案例处理:把案例设计成开放式,轴的创建可根据工种图样或实际轴零件或轴测图等多种方法多个角度,以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和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为了达到设计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八步循序渐进式教学模式”,即: 一展示:展示项目实物——轴类零件;

二分析:引导学生自行分析轴类零件的工程结构与造型类型; 三讲授:教师针对轴类零件,实现既定的知识目标;

四演示:教师对轴的创建进行实际操作,实现既定的能力目标; 五练习:学生根据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要求完成简单轴的创建; 六总结:针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难点与问题进行总结与讲解; 七扩展:学生进行扩展练习,创建阶梯轴,达到举一反三的目标; 八实战:以企业实际项目齿轮轴为载体以工学结合为基础的实战;

也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引导探索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为主轴,探索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知识探索热情。

任务驱动式:每个学习场景的最后,都安排给学生一个综合性的数字化建模,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组加以解决,以锻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对比传统教学方式,本课程的最大创新和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

二是改传统自底向上为自顶向下的教学思路:

传统自底向上的教学思路,是先讲述各种特征的定义、类型和各种参数的含义,然后再举一些简单实例来说明特征的操作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不知学为何用。即使学生掌握了单个特征的操作,但碰到实际造型就无所适从,不知所措。

而自顶向下的教学设计,则是以工程案例为学习的起始点,引导学生分析、操作,并以扩展工程案例为能力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让成功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式教学: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提高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建模的能力,从而完成使学生从“认知驱动”到“自我提高驱动”的完美过程。

本课程采取形成性考核构建课程考核体系,按照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相结合、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构建符合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六位一体”模式的综合考核方案。

在教学效果上,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已在三个年级进行了实践,证明是可行的,效果是突出的。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能够正确分析工程案例的结构与特征组成,提高了综合建模的能力,理解了零部件的一体化研究、数字化建模与结构优化。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

推荐第3篇:校本课程说课稿

道德礼仪——日常礼貌用语说课稿

四各庄小学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我校自编的校本课程教材中第三单元的第4课,共一课时。 教材内容分析:

校本课程对教材的内容的要求是一定要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充分体现开发主体,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和谐的发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这套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注重对学生日常生活中行为规范整体素质的培养,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学生仪表礼仪、文明礼貌等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知识。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贴近生活实际,形式上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本教材主要突出教学中的实践性。

本课以《周总理尊重服务员》的故事展开,设计了日常生活中的一系列情景对话,形式主要是活动演示。本课时通过一系列情景的演示,让学生知道礼貌用语应如何运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大家合作搜集到的礼貌用语。 能力目标:

能够在一定的情景中正确的运用礼貌用语,达到学以致用。 情感目标:

1、培养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良好的道德观。

2、使学生愿意在活动演示中积极与他人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说教学重点:

重点: 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文明礼貌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说教学难点:

难点: 通过演示活动,让学生掌握各种礼貌的用语的应用。

二、说教法 1、基本教学理念:

(1)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

(2)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思想

校本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个人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2、设计思路:

以新课程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本单元的教学活动设计以话题《道德礼仪——日常礼貌用语》为中心,展开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演示,体验生活,体验学习的过程与快乐。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各种语言应用能力。 3、教法:

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主动参加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以“活动演示”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表演具体事例,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 中掌握本课所学应如何应用。 4、学法指导: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很小。因此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活动演示的作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由于他们具有儿童的一些基本特性,如好奇心强,好表现,善模仿等。游戏活动是他们最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针对此阶段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先讲一个小故事.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将学生的思维带到课堂上。

新知呈现阶段中,通过学生的交流、合作,总结出一系列的日常礼貌用语,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快乐。

针对本课我设计了一些具体活动: (1)上学路上遇到同学该怎么对答?

(2)别人给你介绍新朋友时,应该如何互相问候?

(3)你正想写作业,发现自己的笔没有水儿了,同桌借给你一支,你应该怎么和他说?同桌如何回答?

(4)你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班长给你讲解,你应该怎么说?班长应该怎样答?

通过活动演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进一步巩固了知识,体验参与实践的快乐,增强交际能力和礼貌用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教师小结,教导学生树立正确良好的道德观。 附板书设计:

推荐第4篇:校本课程说课稿

说 课 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先对我校校本课程的研发和开设情况做简要的汇报,题目是《“真趣” 课程引领学校发展》

分以下三个方面:

一、研发背景

二、开设方式

三、研发成果

一、研发背景

我校研发校本课程,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首先是培养人才的需要。 其次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第

三、教育的缺失。

二、开设方式

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开设校本课程。 必修课的开设: 1.根据纲要要求开设。

2.从既定课程表中抽出一定时间。3.弹性设计。 选修课的开设: 我校四年级的走班教学。

三、研发成果

我校研发的“真趣”校本课程,现已有四类,知识拓展类、才艺提升类、生活技能类、行为习惯类。

1.知识拓展类有诵读欣赏《文坛撷秀》、书法欣赏《墨轩雕龙》、语言表演《闻声情动》、和数学文化《翻开数学的画卷》。

2.才艺提升类课程有音乐课程《节奏飞扬》、体育课程《体韵》、美术课程《心灵手巧》、《围棋》和《国际象棋》。

3.生活技能类的《快乐生活》,让孩子们在学习生活技能过程中体验生活。4.《雅行花开》是行为习惯类课程,包括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意志品质

1

习惯三部分。

以上四类课程都是根据办学理念,集体规划研发,还有老师们自发研发的个性化校本课程:《天天学数学》;北校区《凝神静写》、《经典荟萃》、《引领攀登》、《集思速算》;西校区“竖笛”特色课。

我校开设的“真趣”课程,使学生长个性,教师长绝活,学校长特色,教育长幸福。我校校本课程的研发和开设情况,汇报完毕!

下面我重点对本次参评课题《告诉自己“我能行”》进行说课展示。本课选自我校行为习惯类校本课程《雅行花开》高年级段,是关于意志品质习惯——自信的培养内容。

一、说教材

1.首先说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小学生学习成功的保证。而自信是成功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自信对小学生其他意志品质即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等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接着来看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一下三个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

(2)通过师生互动、游戏活动,让每一名学生乐于尝试,敢于表现。 (3)通过游戏、表演等环节,让学生由胆怯、害羞变得勇敢大方,从而树立自信心。

3.最后说本课的重点、难点

通过游戏、表演等环节帮助学生克服害羞、胆怯的心理,让学生变得勇敢大方,从而树立自信心。

二、说教法

本课我将运用游戏、表演、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手段,让孩子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认识自己的优点,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增强自信。

三、说学法

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孩子们在活动中收到切身体验感受,受到激励和启发,进而提高自信。

四、重点说教学流程

2

(一)跳舞导入,以此活跃课堂气氛,缩短师生距离。然后请被邀请出来跳舞的同学谈跳舞前后的感受,相应揭示这节课的主题——大家一起努力,来增强每个人的自信心。

(二)发现优点,增强自信

1.要提高自信心,首先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我先做调查,再发给同学们一张《调查表》,上面罗列了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请同学们给自己找优点。我巡视,鼓励学生,肯定学生,尤其对那些没举手的同学,重点指导,引导其发现10个以上的优点,找其读一读。

我做小结:刚才老师注意到这位同学一直没举手,开始他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优点,现在竟也发现了10个以上的优点,看这位同学的表现,多么自信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善于发现优点(相应板书),增强自信。

(三)勤奋努力,才能成功

这一部分我采用问题过度:自信能帮助我们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但是要想实现心中的梦想,仅仅拥有自信还是远远不够的,请同学们想一想,更重要的是什么?

有的学生回答出要付诸行动,我顺势引导,对呀,心动不如行动,更为重要的是付诸行动,要勤奋努力(相应板书)。因为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他们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我们。再请学生介绍有关勤奋成才的事例。

这些勤奋成才的名人都是我们的偶像,等同学们介绍完自己的偶像,我也给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偶像——“飞人”刘翔。大屏幕上播放刘翔雅典奥运会夺冠视频和平时勤奋刻苦训练的图片。让同学们谈想法。

我做小结:可见,每一个人无论你的基础怎样,也无论你定下怎样的目标,只要想成功,都离不开勤奋努力。当然,对“勤奋”也要把握一个“度”,必要的活动和休息也是需要的。

(四)选对方法,超越自我

先做个拍手小游戏放松一下。规则很简单,看大屏幕上的倒计时,在5秒钟内,让同学们快速拍手,边拍边数拍手的次数。

找出拍的最多的一位同学到台前介绍拍手的方法。然后邀请一位拍手次数占中游的同学,请上台来。让同学们选用那位冠军同学的方法再拍一次。结果

3

学生按照好的方法,超越了原来的拍手次数,有的打破了冠军的记录。

师这样小结:一个小小的游戏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选对方法(板书)能帮我们超越自我,树立自信。

(五)交流名言,增强自信

先采访同学们还有其他方法能帮助我们树立自信,超越自我吗?我介绍一种方法:读名人名言。在大屏幕出示我带来的三句名言。

最后一句名言是我自己编写的。其实每个人都能像老师一样写出激励自己的名言。要求同学们写出自己的名言,让它成为自己成长之路上的指明灯。在写之前,我送给同学一个小礼物,一个空白的书签,让同学们把自己的名言写在空白的书签上。

找同学读自己编写的名言。

做出鼓励性的评价:有了这句名言相伴,相信今后有什么困难都难不倒你。 这时,通过刚才的学习活动,相信大家对自己已经充满自信,更加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每一天也学会对自己说:“我能行!”

问下面几个问题,考考同学们敢不敢回答大声说出“我能行”!

我做小结:我们不能空喊口号,说到就要做到,要敢于尝试,只有敢于尝试,才能成功,不敢尝试,永远不会成功。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敢于尝试。(相应板书)

(六)再次跳舞,迎接挑战

我对这节课做总结。最后让同学们一起自信地跳起来吧,去迎接新的挑战!

五、说板书设计

根据本课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该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本课的内容主线,简单明了。

告诉自己“我能行”

发现优点

勤奋努力 选对方法 敢于尝试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推荐第5篇:工程力学课程说课稿

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我是机械分院:王亚茹 ,年龄45岁。 我授课的对象是机械类专业学生

下面我从六个方面对工程力学这门课程进行概述: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二、教学资源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设计

五、考核方式

六、改革方向

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主要从课程性质、课程地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四个方面来介绍。

第一方面 课程性质《工程力学》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的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 。 第二方面课程地位前期后续课程的关系

前期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工制图》后续课程:《机械制造基础》、《模具技术》、《机械制造技术》以及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第三方面教学目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为依据、以

1 素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项目实施达到知识目标建立准确的力学基本概念,熟悉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力目标基本的静力平衡计算的能力;杆件的强度、刚度和压杆的稳定性分析计算的能力;材料的力学实验能力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推理、分析和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第四方面教学重难点

课程重点:工程构件的受力分析,杆件的内力分析、应力与变形分析,解决方法是通过项目完成、作业及习题 。

课程难点: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杆件内力图的绘制。解决方法:利用生活实例,掌握受力和平衡规律,并逐步培养抽象、推理、分析和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大方面教学资源:1.教学团队:主讲教师3人,职称:副教授2人、讲师1人。

2、教材:《工程力学》(2014年第二版)

主编 :邱家俊

机械工业出版社

高职高专 “十二五” 规划教材 教材特点:

教材内容适合本专业教学要求; 理论体系合理;突出工程应用,淡化过程推导。

第三大方面学情分析存在问题:

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文理科学生都有,但是课程难度较大。 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较大。

2 对课程不够重视,认为和就业联系不大。 解决办法:

1.让学生了解课程的重要性。

2.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贯彻理论够用、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3.用灵活的教学的方法 。

 第四大方面教学设计:首先教学设计原则:针对性原则,针对机械、机电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适用性原则,适用于机械、机电行业工作的职业标准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一致性原则,学习要求与实际工作要求相一致,有利于学生“零距离”上岗 。其次教学内容设计,分三部分,1是课堂内容设计,2是实训项目设计,3是现场教学设计。项目教学设计我会在后面具体阐述,这里我先说项目内容设计:课堂内容项目化,分为5个项目,静力学基础、平面力系、杆件的内力分析、应力与变形分析、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我重点说下项目

二、三(看课件)。2现场教学设计,现场参观一 认识构件、结构、支座,

观察变形、破坏。现场教学二 观察构件的四种基本变形及组合变形,观察破坏现象,感受压杆的失稳严重性。那么这三种教学形式各解决什么问题呢(看课件将),采用教学方法、手段(看课件)

3、课堂内容教学设计举例:静力学基础教学设计 (看课件)

五、考核方式、: 考核形式理论+实践

3 考核方面知识、能力、素质

考核内容综合考核、实训评价、平时作业评价及期末考试

六、改革方向 完善教学资源

完善师资结构,培养双师人才 加快力学基础实验室建设 加强师生交流 谢谢!

推荐第6篇:校本课程优质课说课稿

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民居与地理环境》,节选自校本教材《身边的地理》。下面我将从说课程纲要、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课程纲要

1、编写理念

该教材贴近生活实际,体现新课改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注重科学性、实用性,注重能力培养和学法指导,能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开发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2、主要内容

身边的地理主要从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入手,重点描述了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影响下,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服饰、饮食和民居文化。

3、意义和作用

该校本教材通过展现身边的地理事象,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体验地理的生活性和实用性.。另外,也可以在教学之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潜意识中认识到地理无处不在。

4、课程目标

(1)通过学校课程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民居与地理环境》是校本教材《身边的地理》的第四单元,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特色民居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重点描述了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影响下,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居文化。通过特色民居展示,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2、根据校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本节课特点,我将三维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典型民居的建设特点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材料、教材等多种途径展现各地民居信息,并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学生眼、手、脑、口的调动,让学生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地理学习的乐趣。

3、从重难点及突破上看,应该把重点放在“地理环境对民居特点的影响”上,在突破教学难点“分析民居是如何反映当地地理环境特点的”时,我展示合作探究中的问题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和回答所准备的问题。

三、说学情:

1、知识基础:高二的学生对一些自然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2、学习能力: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但理论联系实际意识不强。

3、学习动力:本节课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密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四、说教法和学法:

民居是学生身边具体的地理事物,在教学方法设计上,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探究式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把上课所需的图片、问题以最快的速度显示出来,提高了课堂效率,把整堂课的教学内容都落实到图上,读图、析图是这节课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学法设计上,主要通过指导学生读图、析图和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途径,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并掌握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智

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环节

1、导入新课: 我设计的导语是:“我国地域辽阔,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以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这节课我们将展示我国民居文化的独特魅力。”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思维带到课堂上。

环节

2、落实基础,回顾前情:通过几幅风格迥异的图片,回顾上一节学习的内容。

环节

3、讲授新课

1、北京的四合院

先向学生介绍: 四合院是我国华北地区最为普遍、历史最为久远的住宅形式,以北京最为典型。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可是北京的一大特色,通过观看北京的四合院视频和山西乔家大院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精湛的建筑艺术,并且完成合作探究一。

2、黄土高原的窑洞

让学生了解:人类的房屋大都因地制宜而营造,在黄土高原表现得尤为突出,生活在这一带的人们,利用那里又深又厚、直立性能极好的黄土层,建造了一种独特的住宅——窑洞。学生阅读图片和教材,自主完成合作探究二。

3、展示其他典型民居图片:

完成合作探究三和四。

在完成这四个合作探究题目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纠正完善。

环节

4、总结归纳:

本节课通过自主互助、小组探究和合作的方式,对我国各地极具特色的民居进行了分析,突破了地理环境对民居特点的影响这一教学重点和各地民居所映衬的地理环境特点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身边的地理现象和事物相联系。

环节

5、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三道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来诊断学生的学习成果。

环节

6、课后作业

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六、说教学反思: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的差异,导致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各地住房更是风格迥异,怎样把这样丰富的教学内容很好地呈现给学生呢?我在设计本节课时,通过多媒体演示和上网搜索,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非常直观形象地了解了不同地域的住房及其特点,明白了区域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学生不仅了解了各地的住房,还培养了搜集资料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这节课的教学,还提醒我要重新审视我们创编的校本教材,不能只满足于教师的使用,要从趣味性、直观性、知识性、实践性、参与性上入手不断修订、完善校本教材。

以上是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实际并贯彻校本课程的基本理念而进行的教学设计。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推荐第7篇:小学课程《测量》说课稿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下面是小学课程《测量》说课稿,请参考!

小学课程《测量》说课稿

一: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测量》,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甜甜的梦》第一课,实际上是《长度单位的认识》。本节课是以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为纽带,将米、分米和毫米联系起来。借助测量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引导学生参与多种活动,把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之中,使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长度概念。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测量的方法已经掌握,有一定的用直尺测量的能力。对毫米和分米虽没有正式的接触,但生活中已对毫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对毫米的准确长度却没有真正的理解,所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很难建立。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经历猜测、探索、验证的过程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培养估测意识,发展估测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

建立1分米、1毫米的概念,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

经历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能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学习准备】

彩色笔、信用卡、吸管、米尺、直尺、课件等。

二:依据教学理念确定教法和渗透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操作为主,引导发现等方法的优化组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在学法上,学生主要是在观察、操作活动、小组交流中进行学习。关于学法的具体指导将在教学过程中详细说明.三: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过程的设计尤其重要。本着关注学习起点,突出”实效”、注重“数学”操作感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几步进行:

(一)复习旧知:为了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我让学生回忆米和厘米,并用肢体表示大体长度,为学习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关系做好铺垫,有利于知识的承前启后。

(二)自主探究,引发问题

活动1:估计

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处和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情境:“比一比谁的眼力好”让学生充分地估计生活中的物品如吸管、彩色笔的长度、信用卡的厚度,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估测能力。当学生估计的结果出现误差,学生就会明白后面的实际测量是相当必要的。

(三)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2:认识毫米

当学生发现彩色笔的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数,老师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彩色笔长12厘米多一些,是多几小格?值得说明的是在一年级时, 学生是习惯把不满整厘米的,按整厘米来算,所以这边我放慢脚步,先引导多出几小格,再引出毫米这个新单位,继而过渡到几毫米,最后明确彩色笔的准确长度是几厘米几毫米。

因为毫米单位比较小,不容易体验,为此我先让学生在估计的基础上实际测量信用卡厚度、感受1毫米的长度,并找出身边1毫米长的物品,最后提出:你能记住毫米这个长度吗?通过这些细节的预设使学生能在记忆中形成毫米的表象。

因为学生在使用直尺的过程中对毫米有初步的感知,再加上学生对毫米的认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会比较困难,所以有意的设计先引导学生认识毫米,再认识分米。关于毫米和分米认识在设计上并没有平均用力。

活动3:认识分米

我主要是放手让学生估计---测量---感受进率---再估计---再测量,使学生由表面到实质地体验分米这一长度单位,并进一步知道分米和厘米、分米和米的进率。具体的安排是这样的:

1:我先让学生估计10厘米长的吸管,然后在实际测量具体长度。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10厘米长的铅笔准备起来容易有误差,就大胆改变了教材,用精确准备的10厘米长的吸管来代替。

2、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并用手比划1分米,建立比较直观的感受和印象。

继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软尺上的1分米,知道1米=10分米。

3、学生以分米为单位先估计课桌的长度再测量验证,使学生直接地反馈出对分米的理解和初步应用。

当学生认识完毫米和分米后,我特意安排让学生根据反馈表中估计与实际测量进行对比,让学生四人一组相互评价,并对估计得最接近的学生,现场给以肯定。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要为学生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所以这一小环节的设计,有效地在课堂展现出老师对学生劳动成果的重视,对生生交流的检查,防止学生估计容易留于形式,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估计习惯有一定的意义。

(四)梳理长度知识

让学生回顾4个长度单位,并给长度按顺序排排队,把整节课的新知作个梳理,使长度单位的学习比较有系统性。

(五)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一填

由于考虑到时间可能不够,为此在此道题中我有意穿插了两道初步的单位换算题, 为以后的熟练掌握单位间的换算打下基础,有关单位换算的,则在以后再进行专项的练习。

2、画一画。

请学生分别画出长30mm、2cm5mm、1dm的线段。一方面,在画的过程中强化分米、毫米的表象;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用直尺画线段的能力。

3、让学生选择米尺、1分米的吸管、直尺或者信用卡,自主测量班级物体的长度,先估计有多长,再进行实际测量,并记录好数据进行汇报。通过此测量活动,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米、分米、厘米、毫米这4个长度单位的表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展示几位同学的记录表,了解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反馈情况,及在实际的测量中选用的单位是否合适;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表格回收,因为表格中有学生的姓名,课后也可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纵观整节课,我的教学预设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本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教学理念,设计简单可行的操作活动,努力实现教学目标。

推荐第8篇:智慧旅游课程说课稿

《智慧旅游》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

大家好!我是旅游系教师李孟冬。今天由我代表课程组向各位专家汇报《导智慧旅游》课程,希望各位专家多给指导。

我将从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特色五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目标从课程定位、课程的作用、职业岗位分析及教学目标四个方面来说明。

(一)课程定位

依据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良好,专业技术和技能较强,市场意识和创业精神较为突出,在旅游相关企业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将《智慧旅游》课程定位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二)课程的作用

本课程对学生旅游行业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起主要的支撑作用,是在学生学习了《旅游礼仪》、《前厅客房运行与管理》、《景区服务与管理》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之后开设的,主要培养学生旅游信息化需要的职业能力,是学生进入旅游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体验实际工作岗位前的技能性课程,并为其后的毕业实习做好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铺垫。把学生培养成为懂旅游、会技术的技能型人才。

(三)职业岗位分析

本课程主要针对互联网+时代下旅游行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岗位而开设的,我们根据市场和企业调查,从景区推广、导游员等工作任务分析入手,获取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结合旅游管理相关知识,旅游策划职业能力,旅游人职业素养,确定本课程的目标。

(四)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能够胜任景区宣传策划、酒店前台接待、旅游网站客服工作,毕业后能够马上上岗工作。具体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来体现:

1.知识目标:了解智慧旅游技术基础;掌握前台接待流程;能够进行旅游线路策划;能够对旅游宣传图文编辑。

2.能力目标:使学生具备旅游服务的四种能力,即智慧旅游建设策划能力、线路策划能力、图文编辑能力和酒店接待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爱岗敬业精神、团队协作观念,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并树立职业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从本课程设计的理念、思路和课程内容三个方面来说明。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

1.以行动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方法为指导思想

所谓‚行动导向‛的学习方法是指‚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本课程设计的学习内容是来自于项目开设,没有固定答案的学习任务,学生不但能独立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尝试解决问题,而且能够确定评价标准并进行评价。

2.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

本课程以旅游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通过真实或模拟的工作任务和职业场景开展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将职业素养的生成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

3.基于产品工作过程,以任务导向教学为模式

本课程针对时下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微信;二维码;AR技术等等,按照从实践到理论的顺序组织每一个知识点,融教、学、做为一体。

4.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开发和建设课程

根据‚与旅游服务能力衔接、与旅游从业者综合素质衔接‛双衔接的课程理念,邀请旅游行业专家一起共同开发设计课程的项目、教学资源、学习成果考核评价办法等,形成基于旅游信息化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

(二)课程设计的思路

1.基于智慧旅游发展人才需求确立课程的教学目标

2.按照职业能力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的排序设计教学项目

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将《智慧旅游》课程按照职业能力由易到难、有单项到综合的排序分解为三个项目十一个任务安排教学活动。

3.以任务驱动统领教学实施,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课程教学融入到每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教、做、学、练、思一体化‛和‚理论实践一体化‛。

4.按照完成工作任务的形成性过程和结果,进行教学评价 本课程从职业能力与素养的综合发展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全面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重点考核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我把教学内容分为三块,一是智慧旅游理论基础,分别是概述;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我们把人工智能排除了,因为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学科,不是简单几节课就能说明白,甚至皮毛都说不清,同时对我们学生知识架构不会有什么影响,所以删除此项内容。二是智慧旅游案例,主要是在产业链上的应用,比如智慧酒店,智能导游,智慧景区,智慧交通等等,以案例教学法让学生知道并了解智慧旅游的应用领域,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工作领域有智慧应用的可行性想法。三是实战,我设计了六项实战项目,泰能是我们系一直使用的酒店信息系统,也是真实的企业软件。景点二维码名片,大家请看我手上的这张图片,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出现相关介绍及更多图片,这就是一个小的产品,简单易学,实用性强。线路设计,我们要求学生利用OTA进行线路的规划和设计,并撰写项目报告,从线路成品到线路制作过程详实记录。虚拟旅游场景制作,我们准备购买这样的设备及平台,先以校园为例利用360度全景相机拍摄,再进行编辑合成生成全景视图,易企秀作为h5页面制作软件,使用广泛,制作企业邀请函等经常用到,同时也可以制作宣传文案,动静结合可塑性强。最后是推广文撰写,利用软文撰写技巧,学生以我系焙烤实训室为例为其创作营销软文。这部分课时用的比较少,因为需要学生的文学功底,所以要求低一些。

三、课程实施

本课程的实施从学情分析、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实施过程、实施条件和实施效果七个方面来说明。

(一)学情分析

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学生对行业趋势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毕业后就业压力需要新技能的支撑。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如下表所示,共48课时,其中现场教学34课时,课堂教学14课时,主要是情境教学。

(三)教学模式

本课程构建了教学做一体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如图所示)。教师将旅游企业(旅游景区、旅行社等)的真实案例设计成具体的教学项目,以任务的形式分派给学生,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项目训练,团队协作,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阶段性评价,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并创新思维,完成实训任务。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任务驱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示范教学等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气氛活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理论讲述使学生对信息系统有关知识有所把握,实训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操作技能。

2.教学手段

①情景模拟—充分利用我系实训室前厅;焙烤等进行情景模拟,如图所示我系学生在前厅实训室进行泰能酒店信息系统模拟教学。

②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录音、录像、照相、多媒体课件等不同方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强化学生对导游服务技能的认识。

(五)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实施步骤主要由五个环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将学生分组,委派各小组任务,学生接受任务进行自主学习,然后进行模拟训练,最后进行教学评价。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真正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六)实施条件 1.师资

本课程团队主要以中青年教师构成,专兼职结合,主讲教师都是双师型教师,都具有丰富的导游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基本能够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

2.实训基地

美丽的校园环境;秦皇岛丰富的旅游资源;多家旅游o2o企业;智慧旅游实训室正在筹建中。

(七)实施效果

本课程一直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针对性强,学生学以致用,效果显著。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就能够顺序地进行毕业实习和暑期社会实践。

2.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较强。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实训教学,学生的综合技能显著提高。这是在2014年参加第九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获得一等奖。是现在旅游系参加大赛中取得的较好的成绩。

四、教学评价

本课程从导游职业能力与素养的综合发展方面进行教学评价,包括学习效

果的评价和教学效果的评价:

(一)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评教,同行评教,督导评教四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二)学习效果的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1.理论性评价占50%, 2.实操性考核占50%,

五、课程特色

本课程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形成了以下三方面的特色:

(一)课程设计,突出‚实境、实操‛

1.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环节设计以真实、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任务,体现教学效果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2.实施一体化的实境教学。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资源为学生学习营造真实的职场环境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模拟职场环境中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

3.教学中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职业素质的养成。

(二)构建并实施教学做一体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 教师将旅游企业(旅游景区、旅行社等)的真实案例设计成具体的教学项目,用工作任务驱动完成教学目标。

(三)实战教学

我们在教学中以实训促教学,设计三阶段实训对学生进行实践性训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六、本课程改进的方向与途径

本课程虽然有了一定成效,但还需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建设。

(一)实践教学继续深化细化,加强对真正“双师型”教师的规划培养

(二)完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

在目前现有的教学评价指标三方评价的基础上,增加社会的评价。

(三)不断完善教学资源

资源共享存在差距,进一步开发特色学习资源,使课程网络教学资源更加丰富。

(四)加强社会服务能力

深化与旅游企业的合作,承担旅游企业相关的业务工作,并与其进行科研项目的开发。

推荐第9篇:办公室事务处理课程说课稿

办公室事务处理课程说课稿

王丹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程是《办公室事务处理》,本门课程是文秘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56学时。下面我将从课程定位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条件、教学实施与评价、课程特色与努力方向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主要阐明为什么开设这门课程、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责任是什么。

课程定位与目标是与专业培养目标紧密联系的。我院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基层行政部门的文员、秘书、行政助理等岗位工作,忠诚、负责、“三能三会”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职业岗位及其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我们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素能兼具、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框架。在此课程体系中,《办公室事务处理》课程直接对应秘书岗位三大典型工作任务中“办事”的工作任务,着力培养学生规范处理办公室事务的能力,在达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具有主干作用,是文秘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考试的核心内容。

本课程在建设过程中经历了两次变革,第一次是将《秘书原理与实务》理论课程与《秘书工作能力训练》整周实训课程合并,整合成理实一体的《秘书职业认知与实务操作》课程,实现理论、实践由分到合的“一体化”;第二次是将综合性课程《秘书职业认知与实务操作》按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拆分成《秘书职业认知》、《办公室事务处理》、《会议与商务活动安排》三门课程,使专业核心课程与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一一对应,也使学生从职业认知到日常事务管理到专项活动组织与策划,职业素能不断提升,实现专业核心课程的系统化。本课程目标是: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办公室日常事务管理等程序化知识,培养能说、能做、会协调、会管理的能力,养成忠诚、负责的职业态度。先修课程是《秘书职业认知》,主要让学生在接触具体事务性工作前了解秘书职业,培养职业情感;后续课程有《会议与商务活动安排》等,主要是岗位工作任务的延续与职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平行课程是《文书拟写与处理》,与本课程同时开设,互为

补充;另有《秘书职业道德》、《秘书沟通与协调》两门课程,从道德素养和能力素质方面给予支撑。

二、教学内容与条件。主要阐明教什么、用什么教、谁来教的问题。 我们根据企业调研,确定了秘书主要工作岗位及其工作任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参照秘书国家职业标准和文秘专业教学标准,将课程内容划分为6个项目和19个具体工作任务,并以办公室实际工作流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根据岗位任务的重要程度确定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教学难点,并根据重难点任务性质的不同采取恰当的解决办法。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孙丽荣主编的高职高专文秘专业规划教材《办公室实务》,这本教材注重秘书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以秘书国家职业培训教程为蓝本,编写结构新颖,体现了高职特色。此外,我们还选用了秘书职业资格考证教材作为补充教材,对有关内容进行拓宽,并与秘书职业资格考证接轨。除纸质教材外,本课程还配有秘书综合技能实训系统软件和相关网络资源,便于学生课后自学和提升。建有文秘教学做一体化教室等校内实训室和淮安中央新亚集团等校外实训基地,并将学院的行政处室、系部办公室作为校内顶岗实训基地,为培养“三能三会”准秘书提供了教学资源保障。

本课程拥有一支素能优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校内教师均具有双师资格,两名校外兼职教师长期从事办公室管理工作,实践经验丰富,团队成员的学历、年龄、职称结构比较合理,能够满足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的需要。

三、教学实施与评价。主要阐明怎么教、教得怎样的问题。

本课程设计理念为:参照国家秘书职业标准,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以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和学习情境的构建观组织教学,将能营造工作情景、高度仿真企业办公室工作环境的教学情境引入课程,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互融,课程内容与真实情境互融。

我们坚持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学设计的前提是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本课程面向的是文秘专业一年级学生,第一学期已经学习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写作、秘书职业认知等基础课程,具备了一定的素质和能力基础,

培养了一定的职业情感和职业兴趣,经过一学期的相处,同学之间比较熟悉,有了合作的基础。从兴趣倾向来看,大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希望能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但在语言表达和沟通协调等方面还有所欠缺。针对这一学情,我们主要通过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以解决。

在教学模式的选择方面,主要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以“一个导向,两个驱动”来实施教学。一个导向是指工作过程导向,两个驱动一是项目情境驱动,一是任务情境驱动。项目情境驱动是以模拟公司“翰林文化发展公司”行政部的工作情境作为本课程的教学情境;任务情境驱动是将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情境任务作为项目任务,设置19个项目任务,并让学生进行分组,形成团队,在项目情境中承担一定的角色。通过设置学习情境,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按照情境导入——任务描述——任务分析——知识链接——任务实施——反馈小结六个步骤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用上,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法与学法紧密联系,通过多媒体网络、仿真软件、情景录像、教学做一体化教室等教学手段开展教学。

下面我以“编制、管理工作日志”这次课为例,具体说明课程设计和实施情况。

“编制、管理工作日志”是课程重点内容项目2办公室时间管理中第2个任务,在项目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核心作用,既是任务1时间管理的方法的具体运用,又是后面两个任务学习的基础。

本次课学习目标是掌握编制、管理工作日志的基础知识,能合理编制、管理工作日志,提高工作效率,并能培养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意识。学习的重点是工作日志的编写方法,学习难点是工作日志的变化调整,本次课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在解决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又采取了头脑风暴法、案例分析法、讲述法等,本次课在文秘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室上课,里面有多媒体教学环境,学生可以在电脑上直接完成任务操作。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首先用5分钟的时间对上次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并明确本次课的学习目标,接下来新课教学通过情境导入、任务描述、任务分析、知识链接、任务实施、反馈小结6个步骤完成。任务分析部分,着重分析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工作日志的编制方法,采用案例纠错的方法,先给学生提供一份秘书李娜编制的错误的工作日志,让学生根据上一次课学习的有关时间管理的知识用头脑风暴法尽可能多的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在链接相关知识后,进一步完善;知识链接部分,主要采用讲述法,对于教学难点工作日志的变化调整,主要通过播放考证录像中的典型案例,由学生进行分析,师生共同讨论,提炼关键点;任务实施部分,主要利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学生分组在电脑上完成日志的编制,并选取2组学生汇报,大家一起讨论修改定稿。最后,师生共同回顾小结本次课内容,老师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学做一体,参与到各个环节,真正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在课程考核改革方面,主要加大了形成性评价的比例。其中课堂项目实训是在每一个项目教学完成后进行的集中综合性实训,对加深学生对项目的整体理解,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非常有好处。

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主要通过学生成果、学生考证的通过情况、课程教学获得的各类荣誉、用人单位评价来反映。

四、课程特色与努力方向。主要阐明有什么特色、下一步如何建设的问题。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有三个方面,一是情境导入,任务驱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能营造工作情景、高度仿真企业办公室工作环境的教学情境引入课程,设置情境任务,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互融,课程内容与真实情境互融;二是理实一体,课证融通,参照秘书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将秘书考证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三是师生双主,过程评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做一体化,加大形成性评价在考核成绩中的比例,重视过程评价。

本课程下一阶段建设的目标,一是加强教材及教学资源库建设,优化教学内容;二是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三是加强课程内涵质量建设,打造优质课程。

推荐第10篇:新闻采写课程说课稿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说课稿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21世纪的高职高专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新闻采访与写作是职业技术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础理论及基本采访与写作技能,以有益于将来从事采访,撰写新闻稿件的工作。本课程主要讲授新闻采访与写作的一般原理、发展规律,介绍国内外各类新闻文体的采访与写作的方法和一般规律,介绍当前新闻写作最新发展动态,介绍当今国内外新闻名篇,较熟悉地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和各种新闻文体的采访和写作,强调可操作性。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和文字处理能力。 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指记者通过采访收集材料,并将采访中搜集到的材料、信息,通过文字写作制成一定体裁的新闻作品的过程。新闻采访与写作学则是研究新闻作品及其采访原理、采访技巧、采访规律、写作原理、写作规律、写作技巧及相关知识的一门学科。

一、课程地位

新闻采访与写作这门课程的性质及重要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首先,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新闻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历史新闻学(新闻事业史)、理论新闻学(新闻理论)与实用新闻学(新闻业务)。由于新闻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实用新闻学乃是整个新闻学研究的落脚点。实用新闻学研究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广播与电视、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等各方面新闻业务的应用知识。在这一知识体系中,新闻采访与写作处于“龙头”位置,是以后一系列业务的入门课。其中,新闻采访与写作与其它业务的联系又更加密切。因此,新闻采访与写作又是实用新闻学研究的一个落脚点。零散信息能否形成传播产品,从而传播出去。同时,新闻采访写作能力的高低,还直接影响着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 第三,新闻采访写作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新闻记者作为一名信息传播工作者,新闻作品是他们劳动的最终成果,也是唯一表现形式,记者必须也只能以新闻作品来实现自己的传播意图。同时传播效果的好坏也直接取决于新闻作品本身质量的高低。因此,新闻采访写作能力是一名记者必备的基本功,新闻采访写作水平是衡量一名记者基本专业素质的重要标准。 综上所述,对于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来说,学习新闻采访写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新闻采访写作学这门课程作为新闻学专业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二、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量,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通过学习,逐步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树立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力度,标明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度,体现高职特色的教学质量,也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改革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制定各专业的人才规格和知识能力结构。教学内容必须做到实用性、针对性,必须根据就业需要去有的放矢的选择教学内容,恰当处理好近期的就业“必需够用”和将来的发展“迁移可用”的关系,科学构建针对性强、能培养高等实用性人才的课程结构。

为更深层次上完成教学改革任务,进行创造性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就必须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方法更加强调实践性,这既是高职教育的教学特色所在,也是培养技术技能性人才的基本保证。以下就课程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实践性做几点尝试:

为体现新闻教育内在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突出高职教育的适用性和创新性,贯彻“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的“双主体”教育理念,课程内容改革具备鲜明的高职教育特色。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参照本科新闻专业的计划,将教材讲授课时压缩了一半,用以增加技能实训的课时,以追求理论对技能的指导效应。特别是新闻采访写作这门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中,以实践环节为主,实践课时占50%以上。为真正做到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运用有限资源,采用“交互式”教学和“开放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学校的《福商通讯》为平台,让学生全面参与报纸新闻业务的整个运作流程,进行以新闻采访写作训练为主导集各项新闻业务技能为一体的综合实训。重视学生的参与,加强学习实训的指导,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树立创新观念。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效果显著,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动手参与”的学习积极性,有周期出版物《福商通讯》、电视节目作品等多项教学成果。新闻专业的学生在“记者”、“编辑”、“制作”、“校对”等角色意识的驱使下完成各自的岗位职责,在对报纸新闻业务流程的参与中发现授课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突破,切实领悟新闻业务各单位教材中阐述的新闻敏感、新闻价值、新闻时效、新闻传播效果等理论的实际意义,切实掌握各项专业技能的操作要领和操作技巧,培养解决业务问题的动手能力。

三、教材的选用与结构 本课程参考的教材有: 《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张征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该书为人大社“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之一,荣获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评选一等奖。

《新闻采访写作新编》刘海贵 尹德刚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四、讲授方法

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本课程的教学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课外练习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对各部分内容除务必从理论上进行准确、清晰、透彻的阐释外,还采用案例教学法,选取实际新闻作品,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介绍分析,以加深学生对新闻采访写作基本原理的感性认识和理解。此外,还可视教学需要,采用课堂讨论法。

学生的课外练习包括阅读新闻作品和写作练习两方面。阅读新闻作品是学习新闻写作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对同一题材不同写法的新闻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其优劣,探究其原因,必定对学习大有裨益。因此,本课程将要求学生养成从专业角度阅读新闻作品的习惯。写作练习更是学习新闻写作的必由之路,新闻写作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必须落实到动笔实践、且反复大量的实践中,才能加深领会,真正掌握,从而转化为自身的实际技能。

五、教学过程设计

由于新闻采访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以实践环节为主,实践课时占50%以上,实践课程采取设计实训项目的方法,强化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除此之外,写作训练还通过学生自主编办报纸的方式来达到锻炼的目的。 教学过程采取理论讲授与完成实训项目穿插进行的方法。每一种文体的介绍,分三个阶段进行:

1、理论讲授时结合经典案例的分析、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充分理解基本概念,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新闻敏感性。

2、课堂理论学习与课后新闻作品阅读相结合。每一部分理论知识讲授结束后,都要求学生在不同类型的报纸或网络上找到相关的作品进行分析,以作业的形式来完成这一环节。

3、结合社会一些重要新闻线索、重要节假日相关活动、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等,作为学生进行新闻采访及写作的新闻线索,要求学生进行采访和写作的实践训练。

第11篇:《英语阅读》课程说课稿

《英语阅读》课程说课稿

各位专家上午好!我代表课程组来说一下《英语阅读》这门课程。我要汇报的内容:包括以下八个部分:课程定位、课程设置、课程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原则与方法、教材选取、测量与评估与课程特色。

一、课程定位

《英语阅读》属英语专业技能类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包括细读、略读、查读等能力;并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吸收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阅读课教学应注重阅读理解能力与提高阅读速度并重。教材应选用题材广泛的阅读材料,以便向学生提供广泛的语言和文化素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课程为听力、口语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做必要的铺垫;同时,本课程提供的知识为后续培养学生全面的英语交际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设置

根据英语专业教学规律,英语阅读的教学过程分为基础和提高两个阶段。基础阶段的阅读课教学主要是传授英语阅读的基本技巧,对学生进行全面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基础阶段主要提高学生的事实性阅读能力(factual reading ability),而提高阶段则应以提高学生的评判性阅读能力(critical reading ability)和鉴赏性阅读能力(aesthetic reading ability)为主。

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总学时一般为320学时,每周安排2学时。

根据高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制定了本门课程的课程目标: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知识目标 :获得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及篇章理解能力; 能力目标:具备搜索、整理、归纳、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能对文章进行批判性的阅读。

素质目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和阅读的兴趣;提高语言文化关注。

四、教学要求

学生在学完1年后,应能阅读难度相当于英文原著简写本的浅显材料,阅读速度为每分钟50-80个单词,能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情节或论点。在之后2年的学习中,学生基本上能读懂难度相当于TIMES的简短新闻报道;能在大概理解的基础上抓住要点。阅读速度为每分钟80-120个单词,理解准确率不低于70%。能在5分钟内速读600词左右中等难度的文章,掌握文章的大意。

五、教学原则与方法

突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语言技能训练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两者不可偏废。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教学中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网络去获取信息,并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教师应因材施教,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六、教材的选取

教材选取依据: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突出题材广泛性和体裁多样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教材选自现代英美出版物和报刊杂志,突出西方文化内涵。

选用的教材:致用英语阅读教程上下册、英语阅读基础教程高职高专版系列。

七、测试与评估

本科目是考试科,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

(一)本课程在学期结束时进行考核。期末考试内容是在限定时间内就规定的阅读材料进行测试,其目的在于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形式为闭卷。

(二)学期总成绩的评定应使平时成绩,包括期中测验,占一定的比例。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适当增减其学期总成绩。平时成绩一般占学期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占60%。

不同阶段的测试有不同的要求。基础阶段主要检测学生的事实性阅读理解能力,采用客观题为主的测试。而提高阶段则主要检测学生的评判性和鉴赏性阅读能力,测试内容以主观题为主。

八、课程特色

(一) 自主性学习方式的运用。首先,教师担负学习的组织者和帮助者的角色,

参与策略指导、内容推荐、结果讲评等环节。其次,多媒体技术的校园化、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多样化和立体化的语料以及互联网都使得自主性学习在技术环境上成为可能。

(二) 突出课内课外任务驱动型学习策略的运用;

(三) 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在拥有配备电脑设施的语言实验室(机房)上课,教师自制教学课件,不完全依赖教材,在课前投入大量的时间搜集素材,为学生提供大量辅助阅读内容,实现人机合作,优势互补。

(四) 考核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注重过程性学习效果的评价。,把原来单一的考试、出勤、作业评价改为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性评价。

最后,我将对本课程的实施做出反思,指出存在问题,提出一些改进设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一)存在的问题

1.由于借助多媒体教学,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师生课堂交流和课后情感交流方面的缺失或不足;

2.教材内容与社会发展进程存在差距,不切合时代的脉搏。

(二)改进思路

1.努力避免对多媒体设备的过度依赖,探索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互补的途径

2.加深对教材的研究,加快教材更新

第12篇:校本课程登鹳雀楼说课稿

校本课程-古韵飘香中华好诗词

《登鹳雀楼》说课

教材分析:

《登鹳雀楼》是我校校本教材《古韵飘香-中华好诗词》四年级的一首古诗。是王之涣的名篇。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的浩瀚壮阔、气势恢宏,放眼宇宙无极限,寓寄哲理之深沉。后两句出语自然,千古传诵,被人们看做是追求理想和崇高境界的象征。 学情分析:

《登鹳雀楼》这首古诗在三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过,而且本校的《古诗韵律操》第二套开始音乐就是选取的这首古诗新唱做背景。学生对这首古诗已经非常熟悉。但对于有感情的诵读和深入理解诗的意境还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诵读古诗,多途径理解诗意。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朗读、手语操研悟、诗配画等方式达到熟读成诵,理解诗意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

本诗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学生无法亲自感受。这样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讲故事、极富思想感情的范读及壮观的画面带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情绪和浓厚的兴趣。

(二)创新手语操

(三)音乐伴读

(四)绘画引读 创新设计:

由于平时上课发现孩子们对教师一字一句的解释诗词并不感兴趣,所以我把讲故事、学习手语、绘画都融入到课堂中,教师润物无声的讲解使孩子们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整首古诗。

教学过程:

一、韵律操引路,导入古诗。

1.边听音乐,边欣赏《古诗韵律操》片段。

2.说出古诗的名字,按古诗韵律操的节奏一起背诵。

3.按自己的习惯背诵。

4.说出这首诗的诗名和作者。

二、配乐讲故事,板画古诗。

1.介绍鹳雀楼,学生空画鹳雀楼。

黄鹤楼在我国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郊的黄河岸畔,因常有鹳雀鸟在这里栖息而得名。鹳雀楼共有三层,请同学们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画一画。(师板画,学生空画)鹳雀楼本来并不出名,是因为有一个人写了一首诗而出名的,谁知道这个人是谁?(王之涣)王之涣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

2.讲王之涣登鹳雀楼的故事,引出古诗。

一天,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快要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水,感觉这里的景色太壮观了,情不自禁吟诵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师边吟诵边板画两句诗表达的意境,生跟着吟诵。

王之涣并不满足于眼前看到的景象,他想看到更多更美的风景,你们猜:他会怎么做呢?(再上一层楼)。王之涣按照小朋友的办法,登到了最高层,果然看到了更多的风景,不由自主的感叹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师边吟诵边板画,生跟着吟诵。是适当指导朗读。

三、诵读加评价,体会古诗。

1.听康桥的古诗诵读,学生评价。

2.学生模仿读,教师、学生适当评价。

3.学生朗读,赛读,教师指导读。

四、学习手语操,感悟古诗。

1.教师边诵读边用手语示范,激发学生兴趣。

2.教学《登鹳雀楼》的手语操。

每一句教师都是先诵读古诗,然后师生共同说诗意,教师再讲解每个字的手语动作,最后学生边诵读边跟学手语操。指导学生能够一边有感情的诵读古诗一边做手语操。

3.放谷建芬作曲的《登鹳雀楼》歌曲,师生边唱边表演手语操。

五、配乐画意境,升华古诗。

1.结合学校校本课程,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教师的板画,自己创作《登鹳雀楼》诗配画作品。

2.提诗配画要求。

(1)所画内容符合诗的意境。

(2)纸张横放,左边留三厘米的空白处,利于装订成册。

(3)此次绘画只要能展示出你对诗的理解即可,可以不用涂色,古诗的书写也可以留到课下去完善。

3.放《登鹳雀楼》歌曲,学生边听音乐边进行诗配画创作。

4.画好的作品可以放到黑板上展示。

5.再次诵读古诗。

六、说四大名楼,拓展古诗。

1.鹳雀楼因为王之涣的一首诗而名扬天下,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称中国四大文化古楼。你还知道因诗出名的楼有哪些?

2.学生回忆有关黄鹤楼的古诗,试着背诵。

3.师简单介绍岳阳楼、滕王阁因谁而出名。

七、课后作业

1.继续完善自己的诗配画作品。

2.找一找有关四大名楼资料和相关诗词。

第13篇:《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说课稿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说课稿

一、课程简介:

《电气控制与 PLC》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等专业必修的专业课之一,同时它也是帮助学生考取中级和高级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和PLC程序设计师资格证书的核心课程。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全国职业教育的力度加大,我院又对这门课程进行了改革。一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工厂电气控制设备》和《 PLC 原理与技术》这两门课整合成一门课程,包括“电气控制”和“ PLC 技术”两大部分,并且增加了实践性和创新性教学环节等。另一方面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做了大量工作,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现场组织教学,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题库等,是我院教学改革最活跃的课程之一。

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能力结构中,本课程占有重要位置。要求熟悉常用低压电器的原理及使用,能熟练阅读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原理图和接线图,能进行技术改造;熟练掌握PLC控制技术及其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器元件的检测与选用,掌握电气线路的安装接线方法、步骤、技巧和技术要求,能分析并排除电气控制电路中的常见故障,能独立编制较复杂的 PLC 应用程序并能独立设计简单的 PLC 应用控制系统。课程内容设计上与维修电工的国家职业技能要求相融通,帮助学生获得中级或高级电工、维修电工技能证书,

并争取获得PLC程序设计师资格。

三、教学内容设计

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实用性强的特点,我们以“强化能力、重在应用”为指导思想,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以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为出发,以满足岗位职业技能需求为目标,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以必需够用为度设计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1、课程内容设置

(1)本课程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共设置了14项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有机整合,打破了简单以教材顺序授课的方式,根据满足各项教学任务的实际需求,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融教、学、做相结合为一体。每一项教学任务在教师讲解所需知识点后,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电路设计、连接、程序编制、调试等实际操作任务,理论课时、实践课时数比例达到1:1。

2、教材及相关资料建设

教材建设:以前,本课程主要教授对象是中专电气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以“电气控制”为主,当时PLC是一门新技术,只是作为电气控制的补充,选用的教材为《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PLC内容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随着PLC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企业对该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我校开始将PLC内容从“电气控制”中独立出来开课,教

材分别使用《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和《可编程控制器原理》。02年以后,我院升格为高职院校,随着PLC价格的降低以及PLC网络技术的发展,PLC逐步取代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而成为控制领域的主力军,因此,我院将“PLC技术”课程与“电气控制”课程进行了合并,要求教材将电气控制部分内容适当减少,而以PLC为主,所以选择内容合理,实用性强的教材至关重要。我课程组在教材建设方面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先后组织相关教师根据我院实验设备的特点编写《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电气控制实验、实训指导书》、《PLC技术实验、实训指导书》等教材。2005年2月由李向东主编的教材《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该教材是按照我系的教改思路进行编写的,电气控制部分作为学习PLC的基础知识,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只占其中的三章,教学内容更多地针对工业现场应用中众多的PLC产品型号,注重点面结合、强化技术、重视知识、技术能力培养,强化程序设计指导、现场设备维修、工程应用能力训练和技术综合一体化能力培养。该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使用教师声和学生的一致好评,2007年该教材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规划教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设计

在课程设计上我们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验证,培养学生的初步操作技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过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

明确,带着具体的任务投入到学习中去,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并且由设置的教学任务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将“电气控制”与“PLC技术” 融为一体,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将第二课堂活动、科技创新与比赛活动、职业技能考核、顶岗实训、毕业设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呈现出全新的教学场景。

综合实训以培养训练学生岗位能力为目标要求,分组按项目以岗位工作过程顺序组织实施,使学生受到基本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的系统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实际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将企业产品技术引入教学中,更加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缩短了学生上岗适应期。

2、教学方法

1)注重任务驱动,以项目为导向,推行项目化教学

在基础教学及综合实训过程中积极推行项目化教学,可从工程实例或生活实际方面选择适合的综合项目,通过布置任务→提出工程实例项目→讲解相关知识→分析解决方案→设计控制系统→模拟工业环境上机调试→讨论总结经验等环节,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通过基于组态王技术的模拟设备模拟实操环境,拉近理论与应用的距离,为学生就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2)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交流,方式灵活多变,以活跃课堂气氛。如启

发式教学,由若干问题启动课堂教学,经过启发式的推理,最后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循问题而思考,提高对知识的领悟力,加强对关键内容的理解;互动式教学,加强师生互动环节,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自主思考提出问题,解答问题,激发学生潜能;情景式教学,使学生身处实践现场,讲练结合、交互渗透。

3).采用三级指导,提高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实践教学的方法上,采用全指导、半指导和零指导三级指导方法。基础实验采用教师全程辅导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简单的实验技能,并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半指导是针对一些设计性实验,给出控制要求、硬件电路、软件设计提示、调试步骤等,由学生自己编制程序、上机调试;零指导是针对综合实训项目,只给学生控制要求,其余内容全由学生自行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在教学中采用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以实验室或实训室为第一课堂,实施现场教学,首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教具或控制电路,提出本节所讲述的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听课,并用多媒体课件配合讲解理论,最后直接指导学生完成相关实验,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既保持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又贯彻理论知识的应用性,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验证,培养学生的初步操作技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这种边讲边练的方法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5)密切校企合作、实施工学结合,集技能培养与助学帮困于一身。

3、教学手段

1)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程组教师积极学习制作教学课件和动画,利用多媒体教室,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图片、资料,增大课堂的信息量,尤其是其中的动画演示部分,将复杂的结构原理,电路控制过程等通过动画比较形象的展示出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除了正常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所能提供给学生的教学资源外,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还把课程教学信息与教学资源全部放在了校园网上,利用这些校园网资源,在课程的开始,给学生推荐相关的优秀专业网站,鼓励和引导学生上网了解PLC的发展和应用形势,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下载电子课件、习题库、试卷库、教学改革、技能训练项目、开放性课题等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复习课堂内容、完成课后讨论题、进行自我测试,也可以通过论坛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互动。另外课程组已经拟定计划,准备将所有授课录像和实训录像放在校园网中,学生可以通过录像进行远程学习。

为使网络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应用,我系建立了运行机制良好的硬件环境,专业机房、多媒体教室等,提供了网络教学平台,选编、制作了系列软件资源,能够满足本课程进行网络教育的教学需要,并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14篇:焊接实训课程说课稿

焊 接 实 训 课 程 说 课 稿

各位领导 、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 焊接实训课 ,焊接实训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石油天然气开采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通常在第三学期开设本课程,教学时间一学期,6节/周。

首先,我对本门课内容进行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焊接实训课》是职业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使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焊接专业“双证制”教学改革用书。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其教学规律,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学习这门课今后在什么岗位上工作:

2、

能力目标:学习完这门课程后,成绩合格应取得焊接职业初级资格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达到在工作岗位的基本职业素养。

三、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焊接实训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手工电弧焊

氧割

二保焊

重点的依据:本学期所授课班级为石油天然气开采专业的学生,就业岗位的不同所需职业技能就不同。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

难点的依据: 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对理论知识不容易理解。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程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

焊接实训课主要是一门培养基础技能的一门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考虑到中职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做融合的教学方法。 基于本课程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和动手操作的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实训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动手”向思考式“动手”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门课在指导学生的动手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中动手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式动手法、分析归纳式动手法、自主探究式动手法、总结反思式动手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门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动手能力,在学习中练习动手能力,把消耗性实训变为生产性实训,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首先是对焊接设备构造的了解——焊接实训安全的知识——实训操作视频、示范演练——学生实训——指导学生讨论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实训——工厂化实践实训——综合实训——取证 考核。 布置实训报告

针对本门课程的特点我进行了分层训练,在进行完一个项目实训后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小结报告,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技能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七、反思

通过几届学生的教学发现,由于实训场地、空间的限制,教师与学生比的悬殊,教师无法顾及每位学生,现在我们将整班教学改为分组教学,增加实训教师,这样可以学生能更好的学到技能。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门课程是根据中职生的教学规律,理论够用,技能过硬。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辅导,学生为主导”,教师的“辅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技能中去,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实训效果。

第15篇:大学体育《排球》选项课程说课稿

大学体育《排球》选项课程说课稿

【摘要】大学体育课程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健身,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关键词】排球

各位专家,大家好!我叫马丙奎。我的说课内容是大学体育《排球》选项课程。下面我从课程介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教学效果、课程特色、存在问题与建设思路等七个方面介绍本课程的整体设计情况。

一、课程介绍

大学体育课程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健身,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我校专科段和五年一贯制学生,均开设大学体育课程。课程由普修课、选项课(定项选修)两部分组成。近几年来,在系领导和全系教职工的不断努力下,我校大学体育课程在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精品课程,是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类专科组唯一的精品课程,也是我校为数不多的省级精品课程之一。排球选项课程是大学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排球选项课程主要是针对我校普通系科大二学生和五年一贯制的四年级学生开设的体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排球相关知识和技术、战术的介绍与传授。通过排球选项课程教学,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排球运动发展状况,了解排球比赛规则和裁判法,掌握排球的垫球技术、发球技术、接发球技术,了解或初步掌握传球、扣球技术和拦网技术;通过排球选项课程的学习,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排球技战术,同时还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欣赏排球比赛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为将来更好地学习、工作、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排球选项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主要是根据大学体育课程发展要求,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体育场地设施条件等方面因素。排球选项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排球理论知识,排球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等方面。排球理论主要介绍排球运动概述,排球规则和裁判法等方面知识,排球的基本技术主要包括垫球、发球、接发球、传球、扣球、拦网等方面内容,排球的基本战术主要是介绍“中一二”进攻战术和“心跟进”防守战术。排球选项课程的学时是每学期30学时(15周),1个学分,两学期共60学时,共计2个学分。其中有8学时的理论课程,46学时的实践课程,6学时的课程考核;其中,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为1:5.75。(见下表)

时 数 分 配 表

分 类项 目时 数合 计百分比理论部分排球理论排球运动概述2813.3排球技、战术分析2排球规则及裁判法4实践部分排球技战术准备姿势与移动24270传球4垫球8发球8扣球4拦网2战术配合6教学比赛、裁判实习8身体素质跳绳246.7毽子800/1000米立定跳远2实心球50米考核部分课程考核素质考核2610技战术考核4合 计 6060100 ?

排球选项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垫球、发球、传球、排球规则与裁判法等方面。难点是传球技术、排球规则与裁判法和排球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排球的传球技术要求非常高,难度大,学生在较短的实践、较短的练习过程中很难掌握好传球技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

(一)提前进行教学介绍,帮助其提前了解传球技术动作要领,

(二)在教学比赛中尝试传球技术的运用,培养其多运用传球技术的意识。排球规则与裁判法内容多而细,很难在较短的学时内掌握全部内容,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在课堂上多进行教学比赛练习,边打比赛边讲规则,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学习效果较好。排球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环节一直是教学难点,几个连贯性技术动作的运用难度比单一的技术动作难度要大的多,为此我们尝试加强几个技术动作的串联练习,将几个单一的技术动作编排成组合进行练习。

排球选项课程考核主要采取多元化、综合性的考核方式。排球选项课程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排球理论考核(排球技战术理论知识、排球规则与裁判法)、排球技战术考核(垫球、发球、传球、扣球、比赛)、平时成绩考核(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学习态度、进步程度等方面)、身体素质考核(立定跳远、50米、实心球、跳绳、踢毽子、800/1000米)。排球选项课程理论考核采取课后查阅资料,开放式的考核,对排球技战术和身体素质的考核采取课堂现场考核、现场打分的方式,平时成绩考核成绩是结合运动成绩进行综合考虑。 排球选项课程考核内容和比例:

排球理论:10% 排球技能:60% 身体素质:10%平时成绩:20% 排球选项课程考核要求和标准:

第一学期考试

排球理论(10分):作业形式

排球技能(60分) 1.垫球(30分):两人一组相距2.5米,以垫球次数评分

成绩 50 45 40 35 30 得分 30 27 24 21 18 2.发球(30分):男生正面上手发球,女生正、侧面下手发球,

以技评、过网次数评分(发10球)

中10—8球 得30——24分,

中 7—6 球 得23——18分,

中 5—0 球 得17——11分。

身体素质(10分):跳绳、踢毽子、800/1000米三项任性一项。平时成绩(20分):参考出勤、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与进步幅度等

第二学期考试

排球理论(10分):作业形式

排球技能(60分):

1.传球(30分):两人一组相距2.5米,以传球次数评分

成绩 30 27 24 21 18 得分 30 27 24 21 18

2.扣球(30分):4号位,教师抛球,学生扣球 以技评、过网次数评分(扣5球)

中 5 球 得30—27分,

中 4 球 得26——24分,

中 3 球 得23——18分。

中2—0球 得17——11分。

身体素质(10分):立定跳远、抛实心球、50米

平时成绩(20分):参考出勤、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与进步幅度等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排球技术和理论知识。我们运用了一些适合排球教学的教学方法。例如:示范讲解法、案例分析法、教学比赛法、分组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示范讲解法是体育技能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排球的垫球、发球、传球、扣球等技术技能的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示范讲解教学方法。示范讲解法能够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老师的教学内容,把握教学内容的关键。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完整示范教学或分解示范教学的方法。

案例分析法适合在讲授排球规则等理论内容的时候运用。空洞的理论教学往往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记忆不深刻、课堂气氛不活跃等现象。通过多媒体(ppt)进行案例分析,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在讲授排球内容时,可以通过某个特定的案例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了解排球规则的相关知识,这样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的排球规则知识。

教学比赛法常常运用于学生在掌握一些基本技术技能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技术技能的运用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将具体的技术技能运用到实际比赛过程中,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某些技术技能。

分组教学法特别是异质分组教学法常常运用于排球技术技能教学过程中,异质分组教学法是利用教学中学生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来开展教学,以小组互助为基本教学形式,兼顾因材施教和集体教育两方面的要求,充分体现个别化教育,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竞争等现代意识,形成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教学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课件教学。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运用视频教学,提高教学的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

四、教学条件

排球选项课程的选用教材以我系全体教师参与编写的《体育与健康教程》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6),是自编教材。该教材在准确把握我校体育发展方向与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而制定和编写的,对于我校体育教学教育较高的实用性。《体育与健康教程》较好地体育教学大纲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球类运动----排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教材进行部分内容的选取。

排球选项课程教学场所主要是在我校排球场,目前有6片室外塑胶排球场地和2片室内排球场。

排球选项课程教师:目前就马丙奎一人承担我校大学体育排球选项课程的教学任务。

马丙奎简介:男,讲师,硕士,排球专业,排球国家一级裁判员,沙滩排球国家一级裁判员,连云港市排球协会委员。从2004年以来一直担任我校大学体育排球选项课教学任务,在我校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中,主要承担大学体育专科段的教学大纲修改和整理,大学一年级教学大纲的制定与修改、二年级排球选项课教学大纲的制定与修改以及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的整体整理工作。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七篇,主持校级课题一项(结题),是关于排球教学方面;参与市级课题一项(结题),排名第三位;参与省级课题两项(在研),09年、10年有二篇排球方面的论文在第25届、26届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上都获得二等奖;2008年和我系李红老师两人共同带队参加市排球比赛,获得女子组第二名,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五、教学效果

多年来,排球教学一直受到同行与学生的好评。通过排球选项课教学,学生的排球运动技能和综合素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在2008年的连云港市排球比赛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其中大部分队员是参加排球选项课程学习的学生。在我校每年一届的学生排球赛中取得前几名好成绩的队伍中,排球选项课的学生占很大的比例。学生对排球选项课程的教学评价一直都较高,每次学生测评分数都很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有明显增强。排球对学生的影响力明显增强,通过排球选项课程的学习,许多学生由原来对排球不喜欢或者无所谓转变成喜欢、甚至非常喜欢。

六、课程特色

排球选项课程教学一直坚持“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宗旨,秉承不断创新、开拓进取的传统,做到“抓中间,顾两头”。在排球教学过程中,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以大部分学生运动水平为主,同时也要兼顾少数运动水平较高和运动水平较差的学生。同时,排球选项课程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

多年来,排球选项课程一直有一个习惯,就是在每届排球选项课程即将结束之前,都会要求学生写出选择排球课程的感受以及对排球课程教学的想法和希望,特别是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这已经成为排球选项课程的传统。

七、存在问题与建设思路

1、学生裁判实践锻炼的机会有待增加

学生对于排球规则与裁判法理论知识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实际运用的机会和时机并不多,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比赛。在正规比赛上锻炼的机会很少,以后要增加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可以尝试在每年一度的我校学生排球赛事进行锻炼。

2、学生课后学习排球的渠道有待拓宽

目前,在网络技术非常发达的今天,应该增加学生学习技术技能和排球规则与裁判法等知识的渠道,将排球教学内容的相关视频和资料挂在系科网站上,或者建立排球选项课程网上教学的网站或空间,便于学生的学习。

第16篇:安全课程《耳朵小卫士》说课稿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大班安全课程《耳朵小卫士》,希望借此平台与您一起交流和学习。前段时间,我班上来了一位特殊的小朋友——东东,他天生就没有耳蜗,因此,失去了听觉。耳朵上小小的助听器引起了小朋友的好奇心。他们有的去摸他的耳朵,有的,总是盯着他的助听器,还有的小朋友会跑到我们面前问“老师,他的耳朵怎么了?”幼儿的这种兴趣和好奇心。让我心头一动,孩子对于身体上的小变化是多么的敏感呀!而我们不是一直在关注孩子的安全教育吗?那何不从幼儿身边所发生的小事为教育契机,让幼儿初步形成了解自己、保护自己的意识.有一句话说的好“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符合幼儿兴趣的课程才是适合幼儿的课程”于是《耳朵小卫士》这节安全教育活动便生成了。

再说说我的目标定位

为了更好地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前我给幼儿布置了家庭作业——每人发一张“耳朵体检调查报告”,家长填写后,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以及大班幼儿对身体充满好奇急于探索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手语的表演和2个问题的提出)让幼儿了解耳朵的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真实案例和小实验的合理运用)让幼儿感知耳朵的重要性,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和家长给幼儿讲述发生在东东身上的真实故事)萌发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

活动重点和难点:

在明确了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理解活动的重、难点就显得格外的关键。为了使教学目标能更好地落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上。我把“感知耳朵的重要性”设置为本次活动的重点。而增强幼儿保护耳朵的意识则设为难点。

教法和学法:

说到教法和学法,我想到这样一句话:“泯灭孩子好奇心的最好办法就是把答案告诉孩子。可是我们不能这样做,我们应该把答案留给孩子,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并获取经验。”所以,本次活动我适宜地采用真实案例导入法、提问启发以及直观教学等方法让幼儿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互动、以及亲身体验等方式参与本次活动。

活动的主要环节

活动主要有以下四个环节:了解耳朵的作用——感知耳朵的重要性——怎么样保护耳朵——延伸活动(照镜子)。

下面我就将这四个环节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第一个环节:了解耳朵的作用(约5分钟)

1、活动一开始,为孩子们准备了音乐《感恩的心》,我会带着幼儿用手语表演《感恩的心》。课堂实际表演时间为2分钟,这里我展示其中的一小部分。(播放音乐,进行表演)

这个手语表演看似平常,实际上是有目的的。它有以下两个作用:

(1)爱唱爱跳是孩子的天性,而活动一开始的手语舞蹈正好激发了幼儿参与本次活动的兴趣。

(2)巧妙地导出下一个环节,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表演完后我会提出问题:我们刚才表演的和你看过的其它节目有什么不同呢?从而让孩子们了解到手语是为聋哑人服务的,每一个动作都代表一个语言。比如:我爱你(手语表演)

紧接着我又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手来代替语言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孩子们了解到聋哑人是耳朵因为听不到无法模仿到正确的发音,从而导致不会说话。

从以上两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孩子们了解——耳朵的作用是用来听声音的。在这个环节中我会给孩子出示一个耳朵模型,让他们简单地了解耳朵的构造,“耳边耳垂,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耳膜等等。

第二个环节:感知耳朵的重要性。(约12分钟)

东东是孩子们关注这个话题的源泉,因此,活动开始前我会先争取东东妈妈的同意,让她到班上跟孩子们讲一讲发生在东东身上的故事,由于耳朵听不见,东东不能和小朋友一样听到好听的故事,不能欣赏美妙的音乐,甚至从出生到现在都不能听到妈妈对他说“宝贝!妈妈爱你!”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让孩子深刻地感知到耳朵的重要性,同时,也是希望通过这种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真实的场景去打动他们幼小的心灵,进而,萌发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大家都知道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可以说在这个环节里我争取了家长的理解、支持。让本次教学更加生动。

为了更好地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我准备了一个小实验:

实验1:请小朋友们把眼睛闭上,老师将杯子里的水倒入另一个杯子里,让幼儿猜猜我刚才干什么了。当小朋友们说出答案时,我又提出疑问:咦,你们不是都闭着眼睛吗,怎么还知道我干了些什么呀?引导幼儿说出“是用耳朵听到的”。

实验2:请小朋友们,不仅闭上眼睛后,还要把耳朵捂住。老师同样操作,看幼儿们还能不能听出倒水的声音,我想通过老师的精心设计,这次小朋友们听不到了。

心理学指出:“凡是幼儿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他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这个环节我正是运用了小实验这个直观而又生动地过程帮助幼儿亲身体验耳朵对人的重要性。从而突破重点!

第三个环节:课件展示怎么样保护耳朵(约15分钟)

1、由于大班的孩子具备多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课件中我选择了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的图片,幼儿在观看课件时,我会引导幼儿与同伴相互讨论,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进行经验交流。这种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将给幼儿带去了一个自主开放的空间,形成了良好的生生互动。

——比如说:“噪音”,幼儿自由发言,生活中有哪些噪音;噪音对耳朵会造成什么样的伤害?资料显示60—90分贝噪音就会损害人的听力。我会给孩子们播放一段视频(播放)。通过这个视频会让幼儿直观的了解:过大的声音会损害人的听力,出现噪音时应该用手把耳朵堵住,长大嘴巴。

——(出示耳机)相信这个大家都不陌生吧,它能给我们带来美妙的音乐和心灵的享受。看看些可爱的孩子们吧!但是,您知道耳机对耳朵的危害有多大吗?这时,我会讲一个小女孩因为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导致失聪的真实故事,相信从故事里幼儿会明白,如果戴耳机听音乐的时间超过30分钟,就会影响正常的听力。

——从“耳朵体检调查报告”中看出很多家长都没有定期地给孩子的耳朵做检查,有的家长还经常给孩子掏耳朵,孩子们又喜欢将小物品放入耳朵或鼻子里等等。这些行为都是对耳朵有害的。在这个环节我把自主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通过图片的展示,分组讨论,图片上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我们该怎么样保护我们的耳朵?

2、为了更好的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我用自编的儿歌律动《耳朵小卫士》来进一步帮助幼儿巩固保护耳朵的几个方法。

耳朵像架录音机,

各种声音听得清,

出现噪音捂住耳,

定期给它做护理

不挖耳、不揪打,

不往耳朵放东西,

小朋友们要牢记,

保护耳朵我第一。

3、如何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快乐?我想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玩的游戏。

游戏规则是:用耳语,我带头用嘴对着第一个小朋友的耳朵轻声说:“我的安全我知道,我是耳朵小卫士!”然后他再对旁边的小朋友用同样的方法说出他听到的话,就这样一个一个传到下去,每人只传一遍,无论你听到什么,都必须传下去。最后一位小朋友说出他听到的话,然后再进行核实。大家会发现最开始的话被扭曲得不成样子,大笑不止。活动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结束了,而幸福快乐地教学正是我所追求的。

延伸活动(约3分钟)

根据幼儿分组讨论结束后,我将评选出“最佳健康宝宝”,以此来激励孩子们争做“耳朵小卫士”

对活动的预设的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我以开放的心态,饱满的情绪感染着每一个孩子。活动中,我运用了幼儿感兴趣的课件和小故事。同时,利用了家长这个宝贵的教育资源,把他们请进了我的课堂,打破了以往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这节教学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35分钟,但他带给孩子们的意义却是深远的。因为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成长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有更有责任和义务加强对幼儿安全教育与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因为这将影响他们的一生。

第17篇:大学体育《排球》选项课程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马亚萌。我说课的内容是大学体育《排球》选项课程。下面我从课程介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教学效果、课程特色、存在问题与建设思路等七个方面介绍本课程的整体设计情况。

一、课程介绍

大学体育课程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健身,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我校专科段和五年一贯制学生,均开设大学体育课程。课程由普修课、选项课(定项选修)两部分组成。近几年来,在系领导和全系教职工的不断努力下,我校大学体育课程在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精品课程,是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类专科组唯一的精品课程,也是我校为数不多的省级精品课程之一。排球选项课程是大学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排球选项课程主要是针对我校普通系科大二学生和五年一贯制的四年级学生开设的体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排球相关知识和技术、战术的介绍与传授。通过排球选项课程教学,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排球运动发展状况,了解排球比赛规则和裁判法,掌握排球的垫球技术、发球技术、接发球技术,了解或初步掌握传球、扣球技术和拦网技术;通过排球选项课程的学习,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排球技战术,同时还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欣赏排球比赛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为将来更好地学习、工作、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排球选项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主要是根据大学体育课程发展要求,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体育场地设施条件等方面因素。排球选项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排球理论知识,排球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等方面。排球理论主要介绍排球运动概述,排球规则和裁判法等方面知识,排球的基本技术主要包括垫球、发球、接发球、传球、扣球、拦网等方面内容,排球的基本战术主要是介绍“中一二”进攻战术和“心跟进”防守战术。排球选项课程的学时是每学期30学时(15周),1个学分,两学期共60学时,共计2个学分。其中有8学时的理论课程,46学时的实践课程,6学时的课程考核;其中,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为1:5.75。

排球选项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垫球、发球、传球、排球规则与裁判法等方面。难点是传球技术、排球规则与裁判法和排球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排球的传球技术要求非常高,难度大,学生在较短的实践、较短的练习过程中很难掌握好传球技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

(一)提前进行教学介绍,帮助其提前了解传球技术动作要领,

(二)在教学比赛中尝试传球技术的运用,培养其多运用传球技术的意识。排球规则与裁判法内容多而细,很难在较短的学时内掌握全部内容,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在课堂上多进行教学比赛练习,边打比赛边讲规则,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学习效果较好。排球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环节一直是教学难点,几个连贯性技术动作的运用难度比单一的技术动作难度要大的多,为此我们尝试加强几个技术动作的串联练习,将几个单一的技术动作编排成组合进行练习。

排球选项课程考核主要采取多元化、综合性的考核方式。排球选项课程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排球理论考核(排球技战术理论知识、排球规则与裁判法)、排球技战术考核(垫球、发球、传球、扣球、比赛)、平时成绩考核(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学习态度、进步程度等方面)、身体素质考核(立定跳远、50米、实心球、跳绳、踢毽子、800/1000米)。排球选项课程理论考核采取课后查阅资料,开放式的考核,对排球技战术和身体素质的考核采取课堂现场考核、现场打分的方式,平时成绩考核成绩是结合运动成绩进行综合考虑。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排球技术和理论知识。我们运用了一些适合排球教学的教学方法。例如:示范讲解法、案例分析法、教学比赛法、分组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示范讲解法是体育技能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排球的垫球、发球、传球、扣球等技术技能的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示范讲解教学方法。示范讲解法能够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老师的教学内容,把握教学内容的关键。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完整示范教学或分解示范教学的方法。

案例分析法适合在讲授排球规则等理论内容的时候运用。空洞的理论教学往往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记忆不深刻、课堂气氛不活跃等现象。通过多媒体(ppt)进行案例分析,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在讲授排球内容时,可以通过某个特定的案例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了解排球规则的相关知识,这样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的排球规则知识。

教学比赛法常常运用于学生在掌握一些基本技术技能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技术技能的运用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将具体的技术技能运用到实际比赛过程中,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某些技术技能。

分组教学法特别是异质分组教学法常常运用于排球技术技能教学过程中,异质分组教学法是利用教学中学生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来开展教学,以小组互助为基本教学形式,兼顾因材施教和集体教育两方面的要求,充分体现个别化教育,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竞争等现代意识,形成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教学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课件教学。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运用视频教学,提高教学的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

四、教学条件

排球选项课程的选用教材以我系全体教师参与编写的《体育与健康教程》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6),是自编教材。该教材在准确把握我校体育发展方向与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而制定和编写的,对于我校体育教学教育较高的实用性。《体育与健康教程》较好地体育教学大纲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球类运动----排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教材进行部分内容的选取。

排球选项课程教学场所主要是在我校排球场,目前有6片室外塑胶排球场地和2片室内排球场。

五、教学效果

多年来,排球教学一直受到同行与学生的好评。通过排球选项课教学,学生的排球运动技能和综合素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在2008年的连云港市排球比赛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其中大部分队员是参加排球选项课程学习的学生。在我校每年一届的学生排球赛中取得前几名好成绩的队伍中,排球选项课的学生占很大的比例。学生对排球选项课程的教学评价一直都较高,每次学生测评分数都很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有明显增强。排球对学生的影响力明显增强,通过排球选项课程的学习,许多学生由原来对排球不喜欢或者无所谓转变成喜欢、甚至非常喜欢。

六、课程特色

排球选项课程教学一直坚持“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宗旨,秉承不断创新、开拓进取的传统,做到“抓中间,顾两头”。在排球教学过程中,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以大部分学生运动水平为主,同时也要兼顾少数运动水平较高和运动水平较差的学生。同时,排球选项课程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

多年来,排球选项课程一直有一个习惯,就是在每届排球选项课程即将结束之前,都会要求学生写出选择排球课程的感受以及对排球课程教学的想法和希望,特别是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这已经成为排球选项课程的传统。

第18篇:小学语文《葡萄沟》说课稿 丰台区课程改革平台

《葡萄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葡萄沟》是 北京版第五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除此之外本单元还包括:《美丽的北海公园》、《登上企鹅岛》、《玻璃窗上的童话》。这一单元主要是要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本篇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四个内容:

一、葡萄沟盛产水果(第一自然段)。

二、葡萄沟景色美丽、独特。夏季,种在梯田里的葡萄长出了茂密的枝叶,山坡上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秋天,葡萄成熟了,五光十色的葡萄一串串地挂在绿叶底下,十分美丽(第二自然段)。

三、维吾尔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四、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色鲜、粒大、味甜,非常有名(第三自然段)。

二、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对于本篇课文,我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的思维为中心,从课文的整体入手,品词赏句来体会文章蕴涵的情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我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后,为《葡萄沟》第二课时设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读悟结合,体会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维吾尔族是个热情好客的民族。 ③情境中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葡萄沟好在哪,难点是了解葡萄干的制作方法。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读了课文,扫清了文字障碍,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对于课文内容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比较熟练的朗读课文了。而且学生对于课文很感兴趣。

四、教学流程

总体思路: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呢?我紧扣“读”、“悟”二字,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读,在读中发生感悟,启发学生由浅入深地悟,并巧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进入良好的意境,让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轻松、愉快的对话,获得审美体验。教学时,以读为主,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在反复的朗读、品读中感受葡萄沟葡萄的特点。葡萄沟不仅葡萄好,其他水果也非常好,主要通过学生自己朗读,找句子体会“葡萄沟盛产水果。”这样,让琅琅的读书声代替烦琐的讲解,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一谈话导入

“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课的开头,我用谈话的方式问:“同学们,你们爱吃葡萄吗?吃时感觉味道怎么样?”学生会回答:“酸酸甜甜的…… 我就会接:对,我和同学们有一样的感觉,葡萄酸中带甜,非常好吃。那么,你们知道我们国家,哪儿生产的葡萄又多又好吗?

(设计意图:谈话式的导入使学生对葡萄产生了兴趣,引入课题。) 2揭题、读题

葡萄沟

3了解葡萄沟的地理位置

课件显示:

看,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在她的西北部有一块神奇而美丽的地方,那就是新疆,葡萄沟就在新疆的吐鲁番盆地,今天,我们就到葡萄沟去走一走,看一看。让我们响亮地再把课题读一遍好吗?

二、初读感悟。

1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自由朗读课文,读后说说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设计意图:总体感知课文内容。)

2在我们的课本上,有一句话直接告诉我们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了,你找到了吗?快速默读课文,在文中用曲线划出来。 指读、齐读中心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觉得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 (学生各抒己见:盛产水果,葡萄很有名)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适时引出:你觉得什么最好,最诱人?

葡萄 (引出葡萄) 三精读感悟

过渡:我也觉得葡萄沟的葡萄最吸引人。 1那么葡萄种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

迅速浏览课文,把句子用横线划出来好吗?(设计意图:直奔中心,了解葡萄沟葡萄的特点。) 2指名读描写葡萄的句子。

3课件出示描写葡萄的句子。“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满枝头,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但文章是靠语言文字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而要使小学生通过文字来体会文中的情境,先得尽量让学生把书中描绘的画面与具体形象挂起钩来,增强文字的形象性学生才会想读,才能读好。) (1)自由朗读这2句话,边读边想,葡萄藤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枝叶非常茂盛。 怎么样才算茂密呢?

让学生给葡萄藤贴叶子,感受茂密的枝叶。茂密的枝叶向四周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绿色的凉棚?

学生:不!是一个个。(PPT出示图片)如此茂密的枝叶,就预示着葡萄会有个好收成。看!都有什么颜色的葡萄?

(学生: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板书:葡萄颜色鲜艳

(2)指导想象:在阳光的照射下,光线映在了葡萄上,各种葡萄反射出来的光,交织在一起,色彩鲜艳,五光十色。雨过天晴,葡萄上的小水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清晨,残留在葡萄上的小露珠在朝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3)同学们请看,(ppt播放各种颜色的葡萄)这些五光十色的葡萄,红的像(玛瑙),白的像(珍珠),绿的像(翡翠),每一个都水灵灵的,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美丽极了,你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 (4)指名读、齐读。

(5)葡萄沟的葡萄不仅美,而且还“一大串一大串”的,从这个“一大串一大串”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学生:说明葡萄又大又多。板书:又大又多

(6)葡萄那么大,那么多,(ppt播放葡萄的图片),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葡萄的这一特点吗?

(7)指名读、评读、男女生比赛读。

(评价:正是因为作者在描写葡萄果实的时候运用了语言优美巧修饰的思维策略,运用恰当的形容词写出了葡萄的样子,在描写葡萄藤时,又运用了比喻句,再加上同学们读得又很棒,老师仿佛正捧着了那一大串一大串沉甸甸的葡萄,并且想摘一粒放进嘴里尝尝滋味呢,你想吗?) 学生:想

4你们的想法一定会实现的,因为那里的老乡。。。。。。

(1) 出示填空:那里的老乡准会——让你——。吃到你——,吃到你——。

这里的老乡真是热情好客呀!(板书:老乡热情好客) (2)让我们再一次体会老乡的热情好客吧,齐读这句话。 5葡萄沟的葡萄那么多,吃不完怎么办呢?你们知道吗? (揭示葡萄的销路,了解葡萄干的制作方法)

(1)葡萄沟的葡萄干有什么特点?(板书:葡萄干色鲜味甜,非常有名)

(2)这里的葡萄干这么有名,与它独特的制作过程是分不开的。我们来看看图,然后读读课文的第三小节,说说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好吗?

(3)后读读课文的第三小节,说说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好吗? 指名说说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听说,有一批游客今天抵达了葡萄沟,对葡萄干的制作过程非常感兴趣,谁来当一回小导游把他们带到晾房,里外好好参观参观,向游客介绍一下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自由练说,指名说说。

6葡萄沟不仅仅只有葡萄,还盛产许多瓜果。Ppt出示许多诱人的瓜果 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真美!”、“真香!”、“真想咬一口!” 这些瓜果都产自葡萄沟,看了这些,你想如何赞美葡萄沟?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赞美葡萄沟。

正如书中说的:(齐读)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四总结延伸

其实,不仅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整个新疆都是好地方,那里牛羊成群,瓜果遍地,随着西部的大开发,新疆会越来越好,相信我们同学以后也一定有机会亲自到美丽的新疆去看看,到美丽的葡萄沟去看看。 五作业

不光是葡萄沟,你的家乡也一定有盛产的水果,那么就请你运用语言优美巧修饰的思维策略写一段介绍你家乡水果的一段话吧。 家乡的------种在-----、------。

阳春三月,

, 夏天,

秋高气爽的时候,

。要是这时候您到我的家乡来,我 。

第19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说课稿(课程达标)2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时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检查预习,了解时代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难懂的词语。 (3)默读课文,理清写作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抓题眼,初略感知课文 通过人物简介,了解写作背景 通过默读,理清写作顺序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和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理清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初略读懂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搜集李大钊的相关资料 教师:课件、相关资料

第 一 课 时

一、整体感知,导入单元学习

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三组课文的学习。本组课文为我们展现的就是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将带我们一起去缅怀革命先辈。首先向大家介绍的是——李大钊同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 篇回忆录《十六年前的回忆》

二、检查预习,了解背景

1、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了谁?忆了哪一天使“我”忘不了?忆了哪些事情?

(1)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她是李大钊的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钊的被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3)理解“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李大钊被杀害的日子。 2.简介李大钊。

谁能用自己地语言简单介绍一下你了解的有关李大钊的资料。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被 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3、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理解情况。(1)交流自己已懂的词语。

军阀:指当时拥有自己的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课文中的张作霖就是当时北方北洋奉系军阀的首领。 宪兵:旧时国家的政治军事警察。 (2)认读生字新词。

三、默读课文,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 1.标注自然段。(共32个自然段)

2.默读2—32自然段并思考: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十六年

前哪些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到的?同桌可以商量。 3.交流讨论,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融入重点片段的朗读感悟。 (1)2—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2)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3)18—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被审时); (4)30—32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四、自由朗读课文,完成课堂练习。

五、作业设置

书写生字和抄写词语两遍。 板书设计: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2——7)

被捕时(8——17) 被审时(18——29) 被害后(30——32)

第 二 课 时

一、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三、品读重点语句,感受人物形象

你觉得李大钊是一位怎样的人?他的高尚品格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描写李大钊言行的句子勾画下来,写出体会。

1.被捕前:不顾局势严重,坚决留在北京。

(1)局势严重:从父亲早出晚归,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父亲 烧了一些书籍和文件,工友阎振三被抓等方面都可以感受到。 (2)坚决不离开北京:从第七自然段父亲的话中的两个反问句可以体会到。引导学生体会父亲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安全和生命更重要,体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精神。

(3)有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父亲说的话。 2.被捕时:与敌人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在:

(1)第8自然段写到“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纷乱的喊叫”,敌人还没进屋就先放枪,而且是纷乱的喊叫,可以看出敌人是虚张声势。而“父亲不慌不 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父亲的“不慌不忙”与敌人的来势汹汹形成了鲜明对比。

(2)来的人“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把手枪,枪口对准父亲和我”, 仅仅是父亲和我两个人,敌人却如此兴师动众,也是鲜明的对比。

(3)那些便衣、侦探的态度也和父亲形成了鲜明对比。对方是“粗暴的吼声”“满脸横肉”“冷笑着”。而第17自然段里写到,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这也是鲜明的对比。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到李大钊作为革命者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精神。在此基础上有感情朗读8—17自然段。

四、体会家人的悲痛和首尾呼应写法的好处 1.体会李大钊被害后家人的悲痛。

自由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2.体会首尾照应写法的好处。

现在我们把第1自然段和最后3个自然段连起来读读,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 (1)这是首尾呼应的写法。 (2)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五、了解李大钊墓碑上的评价,引导课外阅读

1.李大钊的墓碑上刻着中共中央这样的评价(齐读)──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

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2.引导课外阅读: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很多像李大钊一样的革命先辈。我们深情缅怀他们,我们的民族为他们而骄傲!下 课后,同学们可以结合第65页“课外书屋”的提示,去阅读一两本革命题材的小说。

六、作业设置。

收集关于革命烈士、革命前辈的故事,准备开小小故事会。 板书设计:

被捕前 坚决的说 忠于革命 被捕时 不谎不忙 视死如归 被审时 瞅了瞅 没说 坚贞不屈 被害后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前后联系: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三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这篇课文以回忆录的形式,主要讲的是父亲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经过,从而表达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不惜献身的崇高品质,也使我们认识到当时反动军阀凶狠残暴的本质。选编本组教材,一是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二十八握住要内容,了解叙述顺序,并加以运用。基于本组课文的特点,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检查预习,了解时代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难懂的词语。 (3)默读课文,理清写作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抓题眼,初略感知课文 通过人物简介,了解写作背景 通过默读,理清写作顺序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和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基于以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默读课文,理清写作顺序。

课时教学难点是:初略读懂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学情分析:本组课文距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远,因此,课前要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在重难点上给以必要的点拨,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本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本组课文是,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二、说教法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完成课程标准所强调、追求的“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要求呢?又如何体现新的课程改革所注重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我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进行突破。重其所重,略其所略,把厚书读薄,把薄书读厚。根据本课时目标,我通过采用抓题眼,初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学生简介了解的人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为深入学文奠定基础;通过默读,理清写作顺序;通过练习,巩固所学。整个教学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三、说学法

根据课标对小学高年级识字和写字教学的要求和教学目标的设定,学生主要是通过自学学习生字新词,教师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检查掌握情况 ,也可以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课前又搜集了相关资料,课堂上再进行交流学习,并适当开展讨论,为理解人物品质奠定基础。通过默读课文初知全文内容,通过讨论理清写作顺序。多形式的设计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既加大了课堂容量,又具有实效。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及本组课文训练特点和课时重难点以及高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结构:

(一)整体感知,导入单元学习 从整体入手让学生明白本单元学习的专题,确立单元学习内容和目标。

(二)从“忆”入手,感知课文大意

阅读教学要从整体着眼,这一点就告诉我们,使学生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是很重要的,这个印象即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避开文章的主题,分散教学,就会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支离破碎,所形成的知识概念就是松散、孤立的,对课文的理解也可能片面的理解或以篇概全的弊端。为了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感知课文。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忆”作统领提出:你知道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了谁?忆了他哪几个时间段的事情?忆了哪一天使“我”忘不了?忆了哪些事情?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在课文的哪些地方知道的?这样既检查了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也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大意。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理解重、难点

突出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既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学的更透彻。为此,本课时在突破重、难点时我采用了以下方法:(1)课前做好知识储备。(2)课堂通过恰当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3)及时检查,即时练习。

(四)感情朗读,强化理解。

在学生预习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产生语感,和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去朗读课文。读出爱憎分明之感,通过指名、默读、齐读、自由读等形式,读出对李大钊的怀念之情。即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概括能力。

三、说板书设计

一节课的板书就如同人体的骨架,对于整个教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板书可以帮助学生迅速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文章主旨。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将板书设计如下: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2——7)

被捕时(8——17)

被审时(18——29)

被害后(30——32)

课后反思:

这是本课的第一课时,也是一堂平实的课。从检查预习、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再到学生批注阅读,指引学生深入地去读,深沉地去思考,这即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又鼓励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根据本课时目标,对本课时教学做如下反思:

(一)问题设置恰当,迅速抓住题眼。

此文教学属于难度系数比较高的。篇幅长、远离学生的生活背景,教学时必须选准着力点,抓住单元的主题和主要训练点。以“忆”作统领提出:你知道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了谁?忆了他哪几个时间段的事情?忆了哪一天使“我”忘不了?忆了哪些事情?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在课文的哪些地方知道的?这样既检查了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也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大意,从而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这也是把长文章短学的具体运用。

(二)教学思路清晰,有条有理。

整个教学教师的教学思路很清晰,课时安排也比较合理,内容安排适度。为了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我设置了辨析组词,找近义词、反义词的课堂练习增大课堂教学容量。

(三)突发问题处置恰当。

对添加小标题“被捕时”,吴若愚同学认为可以是“被捕中”就此老师引导同学进行了探讨后明白,敌人抓捕李大钊的速度很快,用的时间短,同时反衬了敌人的凶残。这样就进一步挖掘了文章的内涵,为下一步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当然,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中,处理的不够好,例如:在区别藉和籍这两个形近字时,乔森浩同学错误组词为“藉贯”“户藉”教师没有及时纠正。教师在板书时,在细节上没有注意。如:“被”和“捕”笔顺不够规范。“声名狼藉”这个词的意思表述也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还要严格要求自己,力求更好。

第20篇:说课稿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说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8单元总复习中第112—113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 “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的第1题这两部分。在“整理与反思”中,教材以问题的形式引领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统计方面的知识,包括收集和整理数据方法、常见统计图及其特点、常用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基本计算方法及其区别与联系。“练习与实践”第一题重点引导学生根据数据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体验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前已分阶段掌握了收集和整理数据方法、会制作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知道各统计图特点。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基本计算方法及其区别与联系。通过今天的复习,唤醒学生对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运用知识、体验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目标定位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整理与反思”活动中学生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方法,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

用,能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进一步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基本计算方法,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

2、在练习与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数据分析意识、绘图能力,发展统计观念。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知识、制作统计图、分析数据。 教学难点:沟通统计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用具:PPT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引导学生边整理统计的各知识点边做对应的练习,最后沟通各知识点的联系的策略进行教学。

下面结合课件说一下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引入课题、明确学习内容。

1、“今天复习统计知识。”“你认为什么是统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再展示统计的含义,使学生统一认识。

2、接着出示“整理与反思”中讨论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课前整理的有关统计的知识。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补充、完善认知。

在此基础上进入第二个环节:组织学生逐条汇报、边整理边练。

(一)、先复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1、“你会用哪些方法收集数据?”

在学生小组汇报的基础上,教师用课件展示常用的收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抓住知识的重点。

2、“如何整理数据?”在学生小组汇报的基础上,教师用课件展示常用的整理数据的方法,并使学生知道整理结果可填入统计表。接着复习统计表的知识。

(二)、再复习统计图

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这些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1)先让学生小组汇报

(2)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借助课件对各统计图进行对比与归纳。对于条形统计图,借助课件帮助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据的大小,并在对比中发现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归纳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对于折线统计图,借助课件帮助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是用不同位置的点表示数量的大小,用折线的上升或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并在对比中发现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归纳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对于扇形统计图,借助课件帮助学生认识到它是用整圆的面积表示总体,以扇形的面积表示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数。从而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在学生对各统计图有较完整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强调要依据数

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接下来进入对应练习环节。

2、完成112页的第1题

⑴先展示第1题,让学生说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再让学生思考:“这两组数据分别制成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为什么?”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体会统计表和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数据方面的不同特点和作用,感受描述数据的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体会根据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统计图的必要性。

⑶接着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统计图,然后教师借助课件动态演示作图过程,并通过提问各数据是如何确定的来提高学生作图能力。

⑷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看图回答,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和作用。

四、复习统计量

1、“在分析数据时经常用哪些统计量?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用课件展示三个统计量的意义及求法、展示三个统计量区别并在选择练习和小常识中体会这几种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时具有的代表性也有所区别。

五、总结与反思

1、完整的统计活动经历哪些环节?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到完整的统计活动是先收集数据并整理成统计表,再根据实际需要绘成统计图,在分析统计表和统计图时经常用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几个统计量,

以此沟通统计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统计活动是各个环节互相联系的有机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2、“还有什么疑问?”

六、做课堂作业

总之,在教学中本着让学生自主回顾,交流展示,老师点拨,边整理边练的原则,力争使学生在复习课上有新的收获。

课程说课稿范文
《课程说课稿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