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说屏

发布时间:2020-03-02 06:20: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屏”品“味”——《说屏》教学设计

周桂莲

王杏娟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快速阅读方法,了解屏风相关知识。 2.通过悟情和品诗,品读文章散文特色。

过程与方法

1.视频激发读屏兴趣,解说丰富直观感受。 2.快速阅读理解信息,把握课文基本内容。 3.问题引领分组探讨,品味课文散文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浓郁情味,品味文化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快速梳理说明内容,理解说明信息。

难点:品读文章散文特色。

资料准备: 自撰解说词《屏风》,自制《屏风》视频课件。

预习内容:

1、朗读课文《说“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思考标题《说“屏”》中“说”的含义。

2、阅读《屏风》,了解屏风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老师撰写解说词介绍屏风的视频《屏风》。

《屏风》

“屏者,障也。”屏风,顾名思义,“可以屏障风也”。

据学者研究,屏风可能最初产生于周代,立在皇帝宝座后面,象征皇权威仪。过去每逢重大场合,主人身后一定要搁置一座屏风,以显示气势。

到了汉唐时代,屏风逐渐转为生活用途,除了挡风,还有间隔和遮蔽作用。

古代的屋子不像今天这么密封,常有穿堂风,小阴风刮着,会客、小憩,需要三面挡上屏风。这种三面挡屏风的习惯,逐渐演化出后来的罗汉床。中国床大都有三面围子,就是受屏风的影响。

屏风还常用来分割空间。如果你留心观察,你会发现就在今天,仍有许多场合还在使用屏风,比如在一些重大场合,或非常大的餐厅,用屏风挡一挡,可为人们构建一个相对封闭安静的舒适空间。

屏风是中国古代用作遮蔽的重要用具,演出、访谈、会面常常使用。“口技人坐屏障中”,表演徐徐展开,如遮如掩,动人心扉。《史记》记载,“孟尝君待客座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孟尝君和客人屏风前主宾分坐畅谈,屏风后是专记宾主说话内容的侍史。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门外直望见厅堂,必置一屏。旧时为避男女之嫌,女子闺房中常摆设屏风,来缓冲一下通道和视线。屏风和美女相伴,平添了一种情韵。

屏风还有装饰功能,能够美化生活。《水浒》中有这么一段:“柴进转到一间偏殿,……是皇上看书的地方。迎面一座大屏风,上前一看,画的是青绿山水,非常漂亮。”屏风依装饰功能演变出各种各样的特定类型,如置于枕边的“枕屏”,置于文具前的“砚屏”,置于梳妆台上的“镜屏”,置于进门处的“座屏”,张挂装饰大理石或书画于墙上的“挂屏”,凡此等等,无不美化了我们的生活,赋予我们生活以诗情画意。

屏风还因其具有精美、古典、静默、掩映、朦胧之美,与诗词甚为结缘。晚年白居易在诗酒中打发岁月,在《自咏》诗中不无惬意地述说自己微醉清旷的形象被画于屏风之上的轶事,“卧疾瘦居士,行歌狂老翁。仍闻好事者,将我画屏风。”他在《赠梦得》中的诗句“心中万事不思量,坐倚屏风卧向阳”更是勾勒出他展开床榻伴着屏风,自在轻松的生活。

如此看来,“屏风”真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如若我们能够在生活中诗意地用用屏风,我们真可以诗意地栖居了。

一、解题说“味”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小小的一方屏风,承载着这样丰富的功能,蕴藉着这么浓郁的文化,实在出乎我们的意料。下面还请大家跟随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再次走进“屏”的世界,去感受中国屏风的无穷魅力。

同学们预习了课文,我想了解一下大家对题目的了解,“说屏”的“说”是什么意思?

明确:解说、闲说、话说、议说„„

《说“屏”》这篇文章很有味,单是标题“说”字,就有解说味,闲说味,话说味等。这是一篇用散文笔法写成的说明文,我们先来读读文章解说《说“屏”》的“说明味”。

二、读“说明味”

1、快速阅读

阅读说明文我们要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特别是快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信息海量,瞬息变化的时代,这种能力特别需要着力培养。

下面我们用快速阅读的方式来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请大家齐读“快速阅读”的要点。 快速阅读

整体扫视,搜寻要点,把握核心

2、示范快读

快速阅读不仅要读得快,还要理解得快,记忆得快。这需要整体扫视,搜寻要点,把握核心。比如整体扫视第二段,就要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分隔”,“艺术点缀”,“挡风”,“流动空间”,“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根据这些关键词语,我们可以用一个短语“屏风的功能”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3、学生快读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

一、

三、

四、五段,搜寻要点,抓住核心,用精要语言(词语、短语、句子等)概括每段内容。

明确:第一段:屏风特点;第二段:屏风功能;第三段:屏风种类;第四段:屏风设置;第五段:文化休憩。

4、特点追问

“巧”是屏的特点,这个特点是怎样体现的?

明确:功能巧,种类巧,设置更要巧,还具有巧妙的文化休憩作用。

5、梳理小结

通过梳理,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篇文章确实具有说明文特点,我们不妨简要的梳理一下作者说明的思路及说明的顺序。

总说:引出对象,点出巧妙 作用

分说:种类 逻辑顺序 设置

总结:强调作用,点明得体

三、品“散文味”

刚才我们感受了一下这篇文章的说明特点,体会了文章的“说明味”。其实,这篇文章的最大特色,就是它的闲说味道,自由闲适,漫不经心,娓娓随意,把它当成一篇散文来读,也许更有味。

下面我们来品一品文章的“散文味”。

1、关于散文

我想问一问大家,什么是散文?

散文是一种侧重于抒发主观情志和体验的文学样式。它可以叙事,可以写人,也可以状物,但首要目的是以人或事或景或物表现自身的感情认识,它更为注重的是情趣、思绪、体悟的抒发。

2、示范品味

万物皆有味。我想,散文的味道不外体现在这些方面:我是不可少的,我的情感体验也不可少,在素材的撷取上,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皆可信手拈来。

老师在读这篇散文时,就要读出了这些“散文味道”:

有一个“我”在

有一片“情”在

有一串“诗”在

3、问题探究

下面我们以问题解决的方式,深入品读文章的“散文味”。

分组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1)有一个“我”在——勾画有“我”的语句,概括文中叙述了我与屏风相联系的哪些经历?

(2)有一片“情”在——朗读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勾画关键词语品味: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有哪些感悟?

(3)有一串“诗”在——勾画出课文引用的古诗词,说说这些引用有什么好处?

4、交流明确

(1)有一个“我”在

交流明确:

紧扣记叙要素:贯穿始终的叙述穿插,如“记得童年”、“后来每次”、“直至今日”、“小时候”、“近来我也注意到”,增添了行文的情韵。

精要概括事件:我对屏风的美好感觉和印象;注意到屏风使用缺少诗意;写下文章,不为徒劳。

(2)有一片“情”在

交流中相机点评和明确:

运用赞叹词语:比如“神秘作用”“实在微妙”“齐声称道”“富有诗意的名词”“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等等,此类赞叹的话语,抒情味浓郁,感染力极强。

虚词表达情感:“总”字用得比较好,因为它体现了作者经常受这种诗意的熏陶,所以对屏产生了向往之情,才有了后来对屏的更深一层的了解和研究,才能进行描写。还有比如“怪不得”“真”“总是”“很”等等。

经历情感表达: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在感悟先人们的聪明和感慨外国人的称道中,更加的痴迷和自豪于屏风。当然,对当下屏的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的制作和把屏风当活动门板来用,设置不得体等问题,又表达了深深的遗憾。这种遗憾,正是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初衷和主旨,所以文章不只在解说,闲说,还有点论说的味道,议论了屏风使用中的不得体,希望建筑师、家具师们能够以智慧超越前人。

关于屏的感悟:神秘作用实微妙,功能美感结合巧。雅俗有别各得所,只做门板忒棒槌。屏风安放讲得体,文化休憩要智慧。 (3)有一串“诗”在

①师导

屏风因其具有精美、古典、静默、掩映、朦胧之美,与诗词甚为结缘。

晚年白居易在诗酒中打发岁月,在《自咏》诗中不无惬意地述说自己微醉清旷的形象被画于屏风之上的轶事,“卧疾瘦居士,行歌狂老翁。仍闻好事者,将我画屏风。”他在《赠梦得》中的诗句“心中万事不思量,坐倚屏风卧向阳”更是勾勒出他展开床榻伴着屏风,自在轻松的生活。

②交流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银烛伴秋光摇曳和画屏相映成趣,轻摇小扇飞扑流萤,是多么让人快乐的一幅画面。陈从周先生儿时从“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优美诗句中,生出了对美丽的屏风的向往和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作者后来又从各式各样古朴典雅的屏中,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如那“锦屏人”感叹“良辰美景奈何天”时的幽怨,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抱膝看屏山”

说与旁人浑不解,愁多转觉心闲。纸窗竹户屋三间,垂帘无个事,抱膝看屏山。一缕沉檀萦佛火,小楼今夜新寒。斜风细雨扑疏栏,残更来永巷,如水梦初还。——引自张恨水原著《金粉世家》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作者不仅品味到“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的闲逸,还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③积累

南朝《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白居易《赠梦得》:“心中万事不思量,坐倚屏风卧向阳”

5、关于陈从周

把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写得这样丰富有味,这与陈从周本人的学养有很大关系。

享有“玲珑通透”之美誉的陈从周,书画诗曲无所不通。他原是学中文的,师从国学大师夏承焘学诗词,对美术、文艺、哲学、历史、旅游„„均有涉猎,又是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入室弟子,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工,年轻时就蜚声海上画坛,同时他又与梅兰芳、俞振飞等曲艺名流交游甚深,学过京剧和昆曲,他更是古建筑、古园林专家。正因其“多才好学,博识能文”,他的作品才以“文化修养丰厚富赡,笔底烟霞流泻”而深受读者喜爱。尤其是先生的小品文,记述了许多正在流逝的古典文化,篇篇至情至性,见才见学,旁骛而不琐碎,清淡而不乏情趣,清朗可诵。

四、总结拓展

1、总结

本文是一篇小品文,是作者用散文笔法写成的说明文。和一般的生动说明的小品文不同的是,这篇说明文始终有一个“我”在,文章非常自然地将自己的经历、情感、感悟、诗词的积累巧妙地融入到文章中,这种自然闲适的写法很值得我们去揣摩和运用。

2、拓展交流

能表现中国人似隐非隐,似露非露秉性的,除了“屏”,还有“帘”。帘也是具有诗情画意的建筑样式,有品位的建筑也是讲究“帘”的运用的,比如贝聿铭设计建造的香山饭店,就十分讲究“帘”的运用。

模仿《说“屏”》第一段,写一段带有散文味的文字《说“帘”》。

参考诗句:“草色入帘青”,“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结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好多细微事物如扇子、陶器、木雕、剪纸仔细研究起来,就是一个宏大的世界, 就会发现其中的无限乐趣。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像陈从周先生那样潜心研究中国文化,为我们盛上一餐餐丰美的文化大餐,我们更希望同学们喜爱并痴迷中国文化,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说屏

说屏

说屏

说屏

说屏

说屏

说“屏”

说屏说课稿

说屏教案

《说“屏”》教案

说屏
《说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说屏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