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医患关系

发布时间:2020-03-03 17:11: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学习《医学导论》课程后对医患关系的

【摘要】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以医生为中心的群体与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之间为维护和促进健康而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而现今医院中普遍面临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当今的医疗体制改革也主要是围绕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行一系列政策调整集体制的改革,但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各利益层面的矛盾也会不断显现。因此,作为当代医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及建设医患关系尤为重要。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学生医疗体制改革

医患关系是由医生与患者之间为维护和促进健康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所谓“医”是指人们提供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整个群体,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卫生管理员等;所谓“患”首先是指来就诊的病人及其相关的人,如家属、亲戚、朋友等,其次是指来求医的病人,也包括虽然健康但为了预防疾病、促进健康而要求咨询、体检或采取各种预防措施的人。因此,医患关系更准确的说应该是指整个医疗卫生系统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1.医患关系主要有三大模式

1.1 主动-被动型模式

这种传统的医患关系长期以来占据主要地位。医生出于主动地位,而患者处于被动地位。其淡化了患者的地位,削弱了病人的权利。医生仅仅把患者看作是一个患病的生物体,而不是作为一个既有血有肉且有思想有文化价值背景的社会人,表现在医患关系方面,强调了医生的主体性、优先性和至上性,与之相对立的则是患者的客体性、依附性和服从性,其结果在实践上导致了医生的单一中心或者自我中心。显然,以上这种医患互动模式的缺点将病人作为认识的物,忽视了人所特有的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夸大了人的生物性,漠视了人的社会属性,否定了患者主体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所起的极其重要的能动作用。这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和健康观,更不能促进医患关系健康向前发展,及适应与全依赖型,如昏迷、全身麻醉后、休克病人及因幼儿等。

1.2 指导-合作型模式

这是一种构成现代医学实践中医患关系基础的模式,医患间存在相互作用,使患者从“被动”转为“自愿”,其比前一模式有所进步。患者将医生仍处于权威地位,但自己乐于合作。这是大多数人心中的医患模式,但其医患的权利仍是不平等的。

1.3 共同参与型模式

此型的医患关系中,医生和病人的权利和地位是平等的。其中病人的独立性较强,医患关系是双向的,双方处于平等地位。其实质是把患者的地位提高到人的地位,而将患者的疾病作为医患双方共同认识的对象,承认了患者主体地位的存在和患者主体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和医生所共有的重要的积极作用。并且以医患双方对病情和医疗效果的不同的认知为其出发点,双方通过平等“对话”这一交流平台和友好、开放的协商机制,通过双方对疾病状况的相互沟通,观点的相互碰撞,进而相互交融再形成新的医学治疗视域,遂形成一个全面而符合患者特色的治疗方案。在这一前提下,在医患双方的共同作用下,也相对容易达到预先设计的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2.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

2.1医患关系“器械化”

临床诊断、治疗、护理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医生通过各种机器、仪器、设备等技术获得患者的生化指标等数据,并日益成为诊治的重要依据。这种以机器代替人脑思维的趋向, 逐渐淡化了医患之间的思想交流。加重了医生对高技术设施的依赖.忽视了社会、心理等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医生拿着“报告单”看病,成了“开单机器”。

2.2 医患关系“商品化”

我国人口多.现有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要,一方面存在着“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的情况,一方面也在某些地方实行了所谓的“特殊政策”,如点名手术等,出现了商品化倾向。

2.3 患者要求“复杂化”

现在的患者对医疗卫生保健的要求存在诸多差异.与医疗卫生行业现有条件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有的要求十分苛刻,根本无法满足。

2.4医患间缺乏信任

很多医务人员不能设身处地替患者着想.而有些患者对医务人员也缺乏理解。

2.5医患沟通不够

由于医患沟通不够,极易导致纠纷的产生。

2.6患者对医疗服务期望值太高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人对享有的医疗保健水平同其他生活水平一样不断有更高的要求,认为既然花了钱,就要达到期望的目的,而不理解现有的医疗水平的提高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在我们日常的急救过程中,患者的病情一般十分危重,都希望能迅速摆脱病魔的困扰,甚至起死回生,当医务人员尽全力抢救仍然无效的时候,大多家属很难接受,进而对正常的医疗活动进行挑剔,甚至极端不理解。某些患者出于某种不良的动机,有意把矛盾转嫁给医方。

2.7医务人员心态失衡

由于所从事的职业具有特殊性、科学性强、风险高的特点,而收入相对低,导致心理失衡,造成职业道德低下,态度不到位。药品制造商和经销商为医务人员追求“高效益”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2.8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对医院的片面指责。媒体的炒作和错误的引导,导致患方对医方的不满和不信任。

3.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3.1 正确处理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首先,病人应享有一定的独立和自愿的决定权利。我国《民法》规定“公民有生命健康权”、“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等受法律保护”。因可以看出,第一,公民的人格和维护生命健康的要求必须受到医务人员的尊重;第二,公民对自身的生民健康由最终的决定权。其次,在医疗活动中,医生也是具有一定独立的、自主的权利,如采用何种方法治疗,动不动手术,服用和种药物等,病人的意见可供参考,但不能代替医生科学的诊断决定。医生权利的独立性是由医疗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正确处理病人与医生的权利冲突可通过强制方式、情感方式、契约方式等实现。

3.2 加强医德建设,提高医疗质量

医方需要加强自身的建设,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增强法律意识,为患者提供一流的服务,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同时呼吁全社会在要求医务人员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们,尊重科学,为广大医务人员创造一个宽松良好的执业环境。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不要随意打断患者对身体症状和内心痛苦的诉说。尽可能的满足病人生理心理、环境生活等全方面、最大限度的需求。加强医患沟通可以拉近双方的距离,顺应了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

3.3 给病人以庄重、可亲的印象

在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留给患者的印象如何,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以后的医患关系的发展。医务人员的服饰、发型、神态、举止端庄、朴实、整洁、稳重,给人以可敬、可信、可亲的形象,会使病人有一种亲近与安全感。可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也有利

于诊疗活动的顺利进行。

3.4 良好的服务态度

医务人员对病人的态度、情感表露是沟通技巧的重要部分。在与病人交往中要尊重患者、富有同情心,深刻理解患者。医务人员对病人的态度是医患关系是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3.5正确的舆论引导

在医患关系中,不仅是医务人员要努力,政府也要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呼吁全社会要正视生命现象的复杂性与医疗行为的风险性,增加对医务人员的理解、尊重.理性地对待医疗风险,即使发生了医疗冲突,也应该通过法制化和规范化的途径解决。

总之,要想实现全社会的和谐稳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是重要的一环,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又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然而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加,是当前医疗服务中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当代医学生因充分的了解和不断关注医患关系,并且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对医患关系状况有更加充分而准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卫生事业的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刚.患者的权利与医疗纠纷[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3):186.

【2】尹秀云.医患关系认知中的两个误区及伦理【J】.医院管坛2005,2(100): 37—39

【3】 杨适.中西人论的冲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94.

【4】 陈圣祺.解析中国当代医患关系紧张的缘由Ⅲ.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3(10):879.

【5】胡堵,梁永梅.以人为本共建和谐医患关系叨.中国医药导报,2007.4(3):53.

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中国医患关系 医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