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教案结构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05 08:35:35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案:议论文结构

教案:议 论 文 的 结 构

一、教学过程:

议论文是对某个议论对象,提出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的文章。它的基本特点是议论的说服性。社论、评论、杂感、序、跋、宣言、开幕词、闭幕词、讲话稿、杂文等都属于议论文体。

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则是它的说服性,从思维类型上来说,要回答出“为什么”,要讲出道理来说服读者。

议论文不但要论说对某一议论对象的见解,表示作者的态度(即观点),而且要阐明为什么提出这种见解,为什么抱这种态度。这个阐述“为什么”的过程,就是证明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证明,必须由论题、论点、论证几个部分组成,也就是构成议论文特点的要素。

议论文不分长短,皆须具有论题、论点、论据、论证几个要素。这些要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缺一不可。共同完成证明任务。

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所谓的结构布局是指通过某种合理的论证方式把论点、论据有机地组合起来。

3、议论文的整体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凤头

分析问题(本论)------猪肚

解决问题(结论)------豹尾

4、应试作文常见的结构: 提出论点

举例论证,分析说理

再举例论证,分析说理

重提论点,结论

[例文评析]

根据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一位台湾女作家,在她的散文中,写了这样的句子:“初夏的日子,阳光改变了空气的气味。”一位大陆评论家说:“这样写很好,用的是美文笔法,善用通感,讲究炼字,刻意经营。”我看了不禁哑然失笑,因为我的女儿4岁时就“通感”过。冬天里我时常晒被子,晚上睡觉时女儿说:“妈妈,我最喜欢睡晒过的被子,里面有太阳的味道。”撇开母女亲情不说,平心而论,我觉得女儿的话说得比散文家更生动些。记得一位大画家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艺术家。”不知什么缘故,有不少孩子长大了反而变蠢了呢!

[例文评析]

自然才是美

一位台湾女作家在她的散文中这样写道:“初夏的日子,阳光改变了空气的气味。”无独有偶,一个小女孩也这样告诉她的妈妈:“我最喜欢睡晒过的被子,里面有太阳味道的。”小女孩的话和女作家的话意思相近,可是小女孩的话却要生动得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小女孩是非常自然地说出这句话的。她说话的时候,无须考虑要讲究语言的修辞;女作家则不然,她要刻意雕琢语言,而过分的雕琢反失却自然。可见,自然才是美。

当今青年学子中,象那位台湾女作家那样刻意为文的并不少,其作品矫揉造作有余,清新自然不足。尤其在华丽文风盛行的风气下,不少的人竞相追求一种飘浮、朦胧的意境。结果,朦胧过度,反成晦涩,令人不知所云。我曾在《大学生》上看见过这样一首诗:“明月高悬/孤星冷照/离开了你/我的世界/只剩下/一根冷冷的弦”。这就是典型的“为赋新词强说愁”。除了把读者弄得一头雾水之外,还给读者心中平添一股怒气:这也叫诗?!

追求纯朴自然是我国诗文家的传统。李白曾经说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可见他也是不赞同刻意为文的。不只李白,还有清代的袁枚,他主张“性灵说”,也认为文章贵在自然,不能有空泛的话。中国近代有“才女”之称的张爱玲,她的小说《金锁记》就由于过分讲究技巧而招致许多文学家的批评。著名文学家傅雷在《论张爱玲的小说》中这样写道:“技巧将是张女士的最大的敌人。”看来,刻意雕饰是写不出好作品的,文章贵在自然。

推荐第2篇:教案 左右结构

汉字书写教案(左右结构)

汉字书写教案(左右结构)

一、教学目的:

1.强化学生正确书写习惯的培养,通过对左右结构的字的归类分析,让学生了解汉字中左右结构字的结字规律。

2.体验书写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左右结构的字搭配技巧的掌握。教育学生人与人之间要相互谦让、相互包容明白谦让是我们祖国的传统美德。

三、教学难点:

左右结构的字各自成形又穿插呼应的把握。

老师讲《虞世南画腹学书》的故事。投影出示书法家的照片及他的字。虞世南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很受唐太宗的赏识,被唐太宗任命为自己的书法老师。传说虞世南学习书法已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他不仅白天用笔在纸上练习,就是夜晚睡在被窝里,也常常不停止练字,大家猜猜看他在被窝里怎么练的呢?原来他是用指头当笔,肚皮当纸,默默地比画着,直到进入梦乡。

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想啊?

师生小结:人人都可以把字练好,但练就一手好字并没有捷径,需要我们一丝不苟、持之以恒地刻苦练习。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书写姿势及执笔方法

2、字形的回顾

3、通过对字形的理解,引出在书写汉字结构时要注意什么?

(二)出示三组字:

a、村、联 b、扶、河 c、刚、部

1、请学生说说间架比例上的细微差别

师):左右结构的字是汉字最常见的结构的字体之一。当书写一个左右结构的字时,我们该怎样处理这些字的间架比例呢?有没有基本规律可循呢? a、村、联 间架比例特点:左右相等 b、扶、河 间架比例特点:左窄右宽 c、刚、部 间架比例特点:左宽右窄

2、(师)小结:左右结构字的间架结构特点和书写规律 重点讲解左宽右窄的字 刚、部

五、练写

1、请学生当场书写。(发练字纸,要求临写模仿)(伴写)

2、教师边巡视边重复书写要领。此时幻灯片上打出的也是要领的那句话。

3、展示优秀习作。(投影仪)

4、四人一组讨论列举其他左右结构字并书写。看哪一组列举最多。

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知道了在今后练字时碰到多左右结构的汉字,要仔细观摩,我们除了要把握好汉字的结构是否是左右结构,还要体会汉字的间架比例,正确书写。

六、小结并布置作业。

做好每一次作业,练字时多用心揣摩、观察,我相信你们每个人都能进步,练就一手好字、真正拥有硬笔书法才艺。

推荐第3篇:左右结构教案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宽右窄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写好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要求写得正确、匀称、美观。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

3.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感受文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4.引导学生懂得礼让,与同学和谐相处。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教学,学会左右结构的字的写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写字准备

很高兴我们每周的写字课时间又到了。练字前,首先让我们按《坐姿十二字》做好写字准备:头正身直, 臂开足安,

心静气缓

前面我们练写了不少部首,著名书法大师启功先生说:写好字的关键是结构。这节课我们就从字的结构入手来练写钢笔字。

二、观察生字发现规律

(一)出示汉字:椅

(二)锁定目标,引导观察。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几个字,你有什么发现?(它们都是左右结构)还有吗?(前四个字左窄右宽,后四个字左宽右窄)

师:同学们可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就找出了它们的不同之处。看来想写好左右结构的字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写这些字,有决心写好吗?我们先来看左窄右宽的字(板书题目)

(一)练习左窄右宽的字 1.出示“椅”

师:我们一起来看“椅”这个字,怎样写才能做到左窄右宽呢?

(左边的木字旁要写窄一点,横要写短一点,木字的一捺变成一点,右边的奇要与左边的木注意避就和交错,同时注意右边的字要舒展,这样整个字结构才好看。你们看这两个部分就像一个瘦子和一个胖子走到一起,左边瘦子苗条些,右边胖子粗壮些,两个人又不能分开,所以要互相谦让,互相照应。)

2.师

同学们读帖读得真认真,为了便于大家记住左窄右宽的字的书写注意点,老师编了一首儿歌,谁来把它读一读? 出示儿歌:体形窄,左边站,横向短,捺笔收。右边宽,要舒展,笔画穿插不分家,左右谦让才美观。

①指名读②自己练习读一读③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④我们一起把这首儿歌读一遍

3.下面就请大家心里默念着儿歌看老师写这个字,大家伸出右手书空。教师范写“椅”

4.师:能把椅字写好吗?(能)拿出作业纸先描红再写两个。写字时注意正确的握笔和写字姿势。(学生描红并仿写)。

5.师生评议,选择一好一差进行评议。老师拿红笔适当纠正。(可能出现的问题:宽窄比例不当,缺少“避就”和“交错”。 )

6.师:写字时注意到大小匀称,字体端正,卷面整洁,这样就显得美观。请大家根据你的收获把剩下的两个椅字写一写。

7.学生写字。

8.师:写的字与前面的相比有进步吗?在你认为写得好的字上打上五角星。 9.出示 “掺”“城”“性”

师:这三个字也是左窄右宽的,谁来说说他们在书写时分别应该注意些什么?

指名说。

师:能根据大家说的注意点把这几个字写好吗?拿出作业纸,每个字描红一边,仿写两个。

师生评议,老师拿红笔适当纠错。

10.师:知道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更好看了吗?把分别写两个。 师:同桌互相评一下,在写得好的字上打上五角星。

(二)练习左宽右窄的字

1.师:左窄右宽的字大家写得很棒,他们有一个兄弟就是左宽右窄的字,还有左宽右窄的。老师把刚才的儿歌改编了一下就变成了写这类字的注意点了,谁来把它读一读。

出示儿歌:体型宽,左边站,笔画多,要紧凑。右边窄,要舒展,笔画穿插不分家,左右谦让显美观。请大家对照儿歌看看“判”字在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左边的半要写得宽一点,撇是竖撇,右边的立刀旁要写得窄一点,左右两边要紧凑)

2.师:看老师写一写,大家伸出右手书空。(师范写)

师:能写好吗?在作业纸上描红一遍,仿写两个。 写字时注意正确的握笔和写字姿势。(学生描红并仿写)。

3.师生评议,选择一好一差进行评议。老师拿红笔适当纠正。(可能出现的问题:左右不紧,短竖与竖钩距离太大;撇画太斜,左右分离 )

4.师:请大家根据你的收获把剩下的两个判字写一写。 5.学生写字。

6.师:写的字与前面的相比有进步吗?在你认为写得好的字上打上五角星。 7.出示 “剑”“粼”“戳”

师:这三个字也是左宽右窄的,谁来说说他们在书写时分别应该注意些什么?指名说。

师:能根据大家说的注意点把这几个字写好吗?拿出作业纸,每个字描红一遍,仿写两个。

师生评议,老师拿红笔适当纠错。

10.师:知道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更好看了吗?再分别写两个。 师:同桌互相评一下,在写得好的字上打上五角星。

11.提问:请大家想一想,在写左窄右宽和左宽右窄的字时,两边笔画的多少与宽窄有什么关系?

(笔画多的一边字就宽) 三.练写一段话

1.老师这里有几幅硬笔书写作品请大家认真欣赏。(欣赏书法作品) 2.这几幅作品写得怎样?想写出一手漂亮的硬笔字吗?是的,老师相信每个同学也希望自己能够像他们一样,写得一手好字。

上星期六到我们学校作报告的江苏省硬笔书法协会主席执行主席王惠松先生说过这样两句话:

出示: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写字。中国人应该写好中国字。 师: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这话说得真好,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练字,我们一定能写一手正确、规范、美观的字。老师也要和你们一起共同进步!

最后请大家从作业纸背面的两段内容中选择一段书写,注意书写作品时注意字的摆布,字与字之间要有一定间距,尽量做到上下对齐,在内容的下面落款。

学生写一段话,播放音乐。

推荐第4篇:结构混乱教案

病句类型

(四)

结构混乱

一、结构混乱的三种类型

(一) 句式杂糅(两种句式叠加在一起)

例:

1、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就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

2、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已经达到20万元,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康复的治疗费用。

熟记常见的句式杂糅类型:

1、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或“是„„造成的”)

2、由于„„结果(“由于„„”或“„„结果”)

3、之所以„„的原因(“之所以„„”或“„„的原因”)

4、关键在于„„起决定性作用(“关键在于„„”或“„„起决定性作用”)

5、主要原因是„„所致(“主要原因是„„”或“是„„造成的”)

6、防止„„不再(“防止„„再„„”或“使„„不再„„”)

7、需要„„不可(“需要„„”或“非„„不可”)

8、非„„才行(“非„„不可”或“„„才行”)

9、根据„„状况出发(“根据„„状况”或“从„„状况出发”)

10、从„„为出发点(“从„„出发”或“以„„为出发点”)

11、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或“以„„为原则”)

12、对象„„主要是面向„„(“对象„„主要是„„”或“主要是面向„„”)

13、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或“在„„问题上”)

14、同期„„相比同比(“同比„„”或“同期„„相比”)

15、围绕„„为中心(“围绕„„”或“以„„为中心”)

16、成分是„„配制而成(“成分是„„”或“由„„配制而成”)

17、分„„部分组成(“分„„部分”或“由„„部分组成”)

18、大多以„„为主(“大多是„„”或“以„„为主”)

1

19、以„„为宜最好(“以„„为宜”或“„„最好”) 20、分外„„多了(“分外„„”或“„„多了”)

21、高达„„之巨(“达„„之巨”或“高达„„”)

22、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或“是„„取得的”)

23、由于„„的领导下(“由于„„的领导”或“在„„的领导下”)

24、借口„„为名(“借口„„”或“以„„为名”)

25、经过„„下(“经过„„”或“在„„下”)

26、打着„„为幌子(“打着„„的幌子”或“以„„为幌子”)

27、听到„„消息传来(“听到„„消息”或“„„消息传来”)

28、特点是„„独到之处(“特点是„„”或“有„„独到之处”)

29、是为了„„为目的(“是为了„„”或“以„„为目的”)

练习:

1、海航集团大力推动“空中通道”建设,它旗下各航空公司新开辟了65条国际航线可直飞“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及地区。

2、根据某权威调查机构的报告显示,我国高中生的身体素质正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教育主管部门已对此高度重视。

3、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手册)

4、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手册)

5、工作之余,大家的闲谈话题脱不开子女教育、住房大小、职务升迁,也照样脱不开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

6、瑞典皇家科学院4日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瑞士、美国、英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冷冻电镜技术发展中取

2 得的开拓性贡献。(287页5D)

7、本着方便市民为原则,至2020年,成都市新建城区的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实施率将提高至80﹪,计划建设中小学、幼儿园501所。(287页7D)

8、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困难再多再大,越要想方设法努力搞好社区活动,让活动成为激活社区活力的载体,成为邻里之间快乐相识、融洽相处的平台。(287页 8C)

9、雾霾严重影响百姓的生活,其治理,既要靠完善治理大气污染的法律法规,又要靠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生活方式、使用清洁能源等措施来实现。(288页11B)

10、上海世博会博物馆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世博会博物馆展陈面积约12000平方米,有8个常设展厅和3个临展厅组成。(288页12A)

11、据赛诺数据调查显示,凭借出色的自拍效果,oppo R9s已经成为目前热度最高的智能手机,稳居国内线下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288页14C)

12、犯罪嫌疑人打着应聘酒店服务员为幌子,趁老板及客人防范松懈,实施盗窃,涉案金额为5万余元。(289页1D)

13、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今天乘飞机一样方便的时候,银河就不再遥远,宇宙也就不再那么神秘了。(289页5D)

3

14、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荣获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而获奖的理由是因为他“给歌曲带来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289页7D)

15、据广铁集团最新消息,受台风“天鸽”影响下,广铁集团决定对管内部分线路采取列车停运措施。(289页8B)

16、“互联网﹢”本身是开放的产物,技术和资源的共享激发了人们创新的热情,催生了互联网经济现象的出现。(289页9B)

17、2016“国际旅游互联网大会”在杭州开幕,会议围绕“新互联、新供给、新体验”的旅游热点话题为目标进行研讨,共谋行业发展新篇章。(290页10B)

18、由袁和平执导的3D电影《奇门遁甲》的先导海报中,除巨大的罗盘为影片奠定了奇幻的基调外,还有由人、景、物组成为风格恍如壁画的“神秘图案”。(290页12A)

19、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第一次完整呈现世界顶级的文物修复技术,围绕着现代人和古老文物之间对照互动为核心命题,集中展示了文物修复专家们的工匠精神。(290页13C )

20、国土资源部日前公布稀土采矿证最新名单,全国稀土采矿证数量由此前的113个削减到67个。这一决定完全是出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合理开发的考量为目的。(287页4C)

(二)、中途易辙

中途易辙是指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另说一句,使前半句意思游离。

1、这次羽毛球邀请赛在新建的贺家山体育馆举行,参赛选手

4 通过小组赛和复赛、决赛的激烈角逐,最后张碧江、邓丹捷分别获得了冠亚军。

练习:

1、五年来,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到剪接体三维结构,一个个世界级难题从中国高校走出,中国高等教育迸发的力量,正在推动中国科技走到世界最前沿。(287页5A)

2、一些无良商家经过策划,慈善活动嬗变成某些人展示假慈假悲的平台,这是亵渎慈善的本质属性,是对人类文明的侵蚀。(287页6A)

3、城镇化自从采取了逐步扩展的方式,城中区作为作为城镇化发展的前沿地区,需要从基层社区的土壤中由下到上地建设。(288页10C)

4、洪荒少女付园慧在丢了手机之后,众多手机厂商争相送给她新手机,唯恐这位网红不接受。(289页3D)

5、诈骗分子在冒充各大银行套取事主银行卡密码后,事主才意识到账户被盗,但是为时已晚,账户里的钱被一笔笔地迅速转走。

6、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三)、藕断丝连

藕断丝连是指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它的最后一部分用作另一句的开头,也就是把两句话不恰当地合并成一句话。

例: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和”字为核心创意,既融入了

5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彰显了奥运新理念,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如潮。

练习:

1、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手册135)

2、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学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手册135页)

3、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4、责任感是沉甸甸的,为我们社会所需要,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是毋庸置疑的。

5、从汶川到芦山,地震确实有能量剥夺太多本该鲜活滋润的生命,但地震却没有能量剥夺站立在废墟上的那些生命依然坚强。

6、林萍为非亲非故的女孩捐献肝脏的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大家热情地称她为“宁波的骄傲”。

推荐第5篇:焊接结构教案

第三编 焊接结构 第十三章

焊接应力与变形

本章主要讨论焊接应力与变形的基本概念及其产生原因;焊接应力的分布规律;焊接过程中如何降低焊接应力和焊后如何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焊接变形的种类,焊接过程中如何控制焊接变形和焊后的矫正措施。

第一节 焊接应力和变形的形成过程

一、应力与变形的基本知识

1.应力

物体在单位截面上表现的内力称为应力。根据引起内力的原因不同,应力可分为:工作应力:物体由于外力作用在其单位截面上出现的内力。

内应力: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而存在于内部的应力。内应力按其产生的原因不同分为热应力、装配应力、相变应力和残余应力。

2.变形

物体在外力或温度等因素的作用下,其内部原子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其宏观表现为形状和尺寸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为物体的变形。

按变形性质可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按变形的拘束条件可分为:自由变形和非自由变形。

二、研究焊接应力与变形的基本假定

(1)平截面假定

(2)金属性能不变的假定

(3)金属屈服点的假定

三、焊接应力与变形的产生原因

影响焊接应力与变形的因素很多,如焊件受热不均匀、焊缝金属的收缩、金相组织的变化及焊件刚性与拘束的影响等,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焊件受热不均匀。

为便于了解焊接应力与变形产生的基本原因,首先对均匀加热时产生的应力与变形进行讨论。

1.均匀加热时引起应力与变形的原因

(1)不受约束的杆件,均匀加热

属于自由变形,无残余应力,无残余变形。

(2)受约束的杆件在均匀加热时的应力与变形

如果加热温度较低,材料的变形在弹性范围内,根据虎克定律,应力与应变符合线性关系,当温度恢复到原始温度时,杆件自由收缩到原来的长度,压应力全部消失,即不存在残余应力与残余变形。

如果加热温度比较高,达到或超过材料屈服点温度时,杆件的压缩变形量增大,产生塑性变形,此时的内部变形率由弹性变形率和塑性变形率两部分组成。当温度恢复到原始温度时,弹性变形部分恢复,塑性变形部分不能恢复。 ① 若杆件能自由收缩,则由于压缩塑性变形的出现,杆件将比原来长度缩短,出现缩短的残余变形,但无残余应力存在。 ② 如果杆件不能自由收缩,则不存在外观的残余变形,但杆件中会产生残余拉应力。

2.不均匀加热时引起的应力与变形

(1)长板条中心加热引起的应力与变形

(2)长板条一侧加热引起的应力与变形 综上所述:

① 金属不均匀受热时,只要加热温度高于屈服点温度,加热时产生压缩塑性变形,焊后就会产生残余应力与残余变形;

② 焊接过程中的变形与焊接残余变形方向相反;

③ 焊接加热时,焊缝附近产生压缩塑性变形,冷却后收缩,如果收缩充分,则变形大,应力小;否则变形小,应力大。

④ 焊接瞬时及残余应力分布不均匀,焊缝及其附近区域通常为残余拉应力。

第二节 焊接残余应力

一、焊接残余应力的分类

1.根据应力性质划分:拉应力、压应力

2.根据引起应力的原因划分:热应力、组织应力、拘束应力

3.根据应力作用方向划分:纵向应力、横向应力、厚度方向应力

4.根据应力在焊接结构中的存在情况划分:单向应力、两向应力、三向应力

5.根据内应力的发生和分布范围划分:第一类应力、第二类应力、第三类应力

二、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

1.纵向应力бx的分布

бx在焊件横截面上的分布规律为:焊缝及其附近区域为残余拉应力,一般可达材料的屈服强度,随着离焊缝距离的增加,拉应力急剧下降并转为压应力。

бx在焊件纵截面上的分布规律为:在焊件纵截面端头,бx=0,越靠近纵截面的中间,бx越大,逐渐趋近于бs。如图2-9所示。

图2-11为板边堆焊时,бx在焊缝横截面上的分布。

T形接头的бx分布与立板和水平板尺寸有很大关系,δ/h越小,接近于板边堆焊的情况;δ/h越大,接近于等宽板对接的情况。

2.横向应力бy的分布

бy =бy′+бy″

бy′:焊缝及其塑性变形区的纵向收缩引起的横向应力;

бy″:焊缝及其塑性变形区的横向收缩不均匀、不同时引起的横向应力。

3.特殊情况下的焊接残余应力

① 厚板中的焊接残余应力

② 拘束状态下焊接残余应力

③ 封闭焊缝中的残余应力

④ 焊接梁柱中的残余应力

⑤ 焊接管道中的残余应力

三、焊接残余应力对焊接结构的影响

1.对结构强度的影响

只要材料具有足够的塑性,焊接残余应力的存在并不影响结构的静载强度。

对脆性材料制造的焊接结构,由于材料不能进行塑性变形,随着外力的增加,构件不可能产生应力均匀化,所以在加载过程中应力峰值不断增加。当应力峰值达到材料的强度极限时,局部发生破坏,而最后导致构件整体破坏。所以焊接残余应力对脆性材料的静载强度有较大的影响。

2.对构件加工尺寸精度的影响 3.对梁柱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四、减小焊接残余应力的措施

一般来说,可以从设计和工艺两方面着手:

1.设计措施

① 尽可能减少焊缝数量;

② 合理布置焊缝;

③ 采用刚性较小的接头形式。

2.工艺措施

(1)采用合理的装配和焊接顺序及方向

① 钢板拼接焊缝的焊接;

② 同时存在收缩量大和收缩量小的焊缝时,应先焊收缩量大的焊缝;

③ 对工作时受力较大的焊缝应先焊;

④平面交叉焊缝的焊接。

(2)缩小焊接区与结构整体之间的温差

(预热法、冷焊法)

(3)加热“减应区”法

(4)降低接头局部的拘束度

(5)锤击焊缝

五、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

1.热处理法

热处理法是利用材料在高温下屈服点下降和蠕变现象来达到松驰焊接残余应力的目的,同时热处理还可以改善接头的性能。

(1)整体热处理

整体炉内热处理、整体腔内热处理

整体加热热处理消除残余应力的效果取决于热处理温度、保温时间、加热和冷却速度、加热方法和加热范围。保温时间根据板厚确定,一般按每毫米板厚1~2 min计算,但最短不小于30 min,最长不超过3h。

碳钢及中、低合金钢:加热温度为580~680℃;

铸铁:加热温度为600~650℃。

(2)局部热处理

局部热处理只能降低残余应力峰值,不能完全消除残余应力。加热方法有电阻炉加热、火焰加热、感应加热、远红外加热等,消除应力效果与加热区的范围、温度分布有关。

2.加载法

加载法就是通过不同方式在构件上施加一定的拉伸应力,使焊缝及其附近产生拉伸塑性变形,与焊接时在焊缝及其附近所产生的压缩塑性变形相互抵消一部分,达到松驰应力的目的。

(1)机械拉伸法

(2)温差拉伸法

(3)振动法

六、焊接残余应力的测定

目前,测定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主要可归结为两类,即机械方法和物理方法。

1.机械方法

利用机械加工将试件切开或切去一部分,测定由此而释放的弹性应变来推算构件中原有的残余应力。包括切条法、钻孔法和套孔法。

2.物理方法

是非破坏性测定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常用的有磁性法、超声波法和X射线衍射法。

(1)磁性法是利用铁磁材料在磁场中磁化后的磁致伸缩效应来测量残余应力的。 (2)X射线衍射法是根据测定金属晶体晶格常数在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来测定残余应力的无损测量方法。

(3)超声波法是根据超声波在有应力的试件和无应力的试件中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测定残余应力的。

第三节 焊接残余变形

一、焊接残余变形的种类及其影响因素

按变形对整个焊接结构影响程度分类:局部变形、整体变形

按变形特征分类:收缩变形、弯曲变形、角变形、波浪变形、扭曲变形、错边变形

1.收缩变形

焊件焊后其尺寸的缩短称为收缩变形。它可分为纵向收缩变形和横向收缩变形。

(1)纵向收缩变形Δx

产生原因:焊缝及其附近区域在焊接高温的作用下产生纵向的压缩塑性变形。

焊件在假想力的作用下产生的纵向收缩量可用下式表示:

影响因素:

① 焊缝长度L

② 焊件的截面积A

③ 压缩变形区的面积Ap

④ 压缩塑性应变εp(与焊接方向、焊接线能量、焊接工艺有关)

(2)横向收缩变形Δy

横向收缩变形的过程比较复杂,影响因素很多,现分述如下:

1)堆焊焊缝及角焊缝的横向收缩

影响因素:

① 焊接线能量:焊接线能量越大,横向收缩量越大;

② 板厚:板厚增加,横向收缩量减小。

③ 沿焊缝长度方向Δy逐渐增大,但到一定长度后趋于稳定,不再增大。

2)对接焊缝的横向收缩

影响因素:

Δy的大小与板厚、材质、拘束情况、焊接工艺、焊接顺序有关。

2.角变形

中厚板对接焊、堆焊、搭接焊及T形接头焊接中会产生角变形。

原因:熔化金属在厚度上收缩量不一致而引起的。

(1)平板堆焊的角变形

影响因素:

① 焊接线能量

② 板厚

堆焊引起的角变形沿堆焊焊缝长度方向开始比较小,随后增加,直至达到稳定。

(2)对接接头的角变形

影响因素:

①坡口形式

②坡口尺寸

③焊接层数

④焊接顺序

(3)T形接头角变形

T形接头角变形可以看成是由立板相对于水平板的回转角变形β′与水平板本身的角变形β″两部分组成。

减小T形接头角变形的方法有:

① 采用开坡口,减小立板与水平板之间焊缝夹角,减小β′;

② 通过减小焊脚尺寸以减小焊缝金属量,降低β″。 3.弯曲变形

产生原因:焊缝的中心线与结构截面的中性轴不重合或不对称,焊缝的收缩沿构件宽度方向分布不均匀引起的。

(1)纵向收缩引起的弯曲变形

(2)横向收缩引起的弯曲变形

4.波浪变形

波浪变形是一种失稳变形,一般产生于薄板结构中。

产生原因:板中远离焊缝区的压缩残余应力超过了失稳的临界应力值。

防止措施:

① 能降低焊接残余压应力的措施都可以减小波浪变形;

② 提高板的刚度或增大板的拘束度均可减小或防止波浪变形。

5.扭曲变形

产生原因:焊缝的角变形沿焊缝长度方向分布不均匀。

6.错边变形

错边变形可分为长度方向错边和厚度方向错边。

产生原因:

① 装配不良;

② 组成焊件的零件装配时夹紧不一致;

③ 两零件的刚度或热物理性质不一样;

④ 电弧偏离坡口中心。

以上6种变形是焊接变形的基本形式,其中收缩变形是最基本的变形形式,所有焊件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收缩变形,而其它几种变形在有些焊接结构中容易出现,而在有些焊接结构中不容易出现。

二、焊接变形对焊接结构生产的影响

首先,零部件的焊接变形给装配带来困难,进而影响后续焊接质量;

其次,焊接变形增加了结构的制造成本;

另外,焊接变形也会降低焊接接头性能和承载能力。

三、控制焊接变形的措施

1.设计措施

(1)尽量选用对称的构件截面和焊缝位置

(2)合理地选择焊缝长度和焊缝数量

(3)合理选择焊缝截面尺寸和坡口形式

2.工艺措施

(1)留余量法

主要是用于补偿焊件的收缩变形。

(2)反变形法

主要用于控制角变形及弯曲变形。

例:V形坡口单板对接;(图2-52)

锅炉集箱;(图)

工字梁翼板;(图2-53)

板式起重机主梁,腹板预制上拱度(图2-54)

(3)刚性固定法

① 焊件固定在刚性平台上 (图2-55)

② 将焊件组合成刚性更大或对称的结构 (图2-56)

③ 利用焊接夹具增加结构的刚性和拘束 (图2-57)

④ 利用临时支撑增加结构的拘束 (图2-58) (4)选择合理的装配焊接顺序

① 正在施焊的焊缝应尽量靠近结构截面的中性轴。(图2-54)

② 对于焊缝非对称布置的结构,装配焊接时应先焊焊缝少的一侧。(图2-59)

③ 焊缝对称布置的结构,应由偶数焊工对称地施焊。(图2-60)

④ 长焊缝焊接时,应采用合理的分段焊接顺序。(图2-61)

⑤ 相邻两条焊缝,为防止产生扭曲变形,应注意焊接方向与顺序。(图2-62)

(5)合理地选择焊接方法和焊接工艺参数 (图2-63)

(6)热平衡法 (图2-64)

(7)散热法 (图2-65)

四、矫正焊接残余变形的方法

矫正焊接变形的实质是使构件产生新的变形,以抵消焊接残余变形。矫正的方法一般有机械矫正法和火焰加热矫正法。

1.机械矫正法

机械矫正法是在机械力的作用下使部分金属得到延伸,产生拉伸塑性变形,使变形的构件恢复到所要求的形状。(如图2-66)

2.火焰加热矫正法

火焰加热矫正,是利用火焰加热时产生的局部压缩塑性变形使较长的部分在冷却后缩短来消除变形。

加热方式:

① 点状加热

用于矫正薄件的波浪变形。

② 线状加热

用于矫正焊件的角变形及大厚度板的弯曲变形。

③ 三角形加热 用于矫正刚度大,厚度大的焊件的弯曲变形。

第十四章 焊接接头强度及计算

本章主要介绍焊接接头的作用和基本形式;焊接接头的工作应力分布状况及其静载强度计算;影响焊接接头的疲劳强度因素有提高疲劳强度的措施;焊接接头脆性断裂、影响脆性断裂的因素及防止措施。

第一节 焊接接头的特点及形式

一、焊接接头的基本形式

1.电弧焊接头的基本形式

(1)对接接头

把同一平面上的两被焊工件相对焊接起来而形成的接头。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接头形式,受力状况好,应力集中小,材料消耗小。

(2)角接接头

是两被焊工件端面间构成大于30º、小于150º夹角的接头。多用于箱形构件上。

(3)T形接头

是把互相垂直的被焊工件用角焊缝连接起来的接头,可承受各种方向的力和力矩。

(4)搭接接头

是把两被焊工件部分地重叠在一起,以角焊缝连接,或加上塞焊缝、槽焊缝连接起来的接头。

(5)端接接头

是两被焊工件重叠放置或两被焊工件之间夹角不大于30º在端面进行连接的接头。

2.电阻焊接头的基本类型

(1)对接接头

(2)点焊接头 (3)缝焊接头

二、电弧焊焊缝的类型

1.按工作特点分

①承载焊缝

②非承载焊缝

③密封焊缝

④定位焊缝

2.按接头的结构特点分

①对接焊缝 ②角焊缝 ③端接焊缝 ④塞焊缝 ⑤组合焊缝

第二节 焊接接头的工作应力分布

一、应力集中

1.应力集中概念

在几何形状突变处或不连续处应力突然增大的现象称为应力集中。应力集中程度的大小,常以应力集中系数KT表示:

KT=бmax/бm

2.焊接接头中产生应力集中的原因

(1)焊缝中的工艺缺陷

如气孔、夹渣、裂纹和未焊透等。

(2)焊接接头处几何形状的改变

(3)不合理的接头形式和不合理的焊缝外形

二、电弧焊接头的工作应力分布

1.对接接头的工作应力分布

对接接头的应力集中位于由焊缝向母材过渡的转角处,KT的大小取决于焊缝宽度c、余高h、焊趾处的θ角及转角半径r。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余高h增加、焊缝宽度c减少、θ角增加、r减小等都会使KT增加。

2.搭接接头的工作应力分布

(1)正面角焊缝的工作应力分布

如图3-5所示,在角焊缝的根部A点和焊趾B点有较大的应力集中,B点的应力集中系数随角焊缝的斜边与水平边的夹角θ而变,减小θ、增大熔深及焊透根部等都可降低应力集中系数。

搭接接头的正面角焊缝受偏心载荷时,在焊缝上会产生附加弯曲应力,导致弯曲变形,见图3-6。为了减少弯曲应力,两条正面角焊缝之间的距离l应不小于其板厚的4倍。

(2)侧面角焊缝的工作应力分布

在用侧面角焊缝连接的搭接接头中,其应力分布更加复杂。切应力沿焊缝长度上分布是不均匀的,它与焊缝尺寸、断面尺寸和外力作用点的位置等因素有关。

外力作用如图3-7a所示时,其沿侧面焊缝长度上切力分布见图3-8,因为搭接板材不是绝对刚体,在受力时本身产生弹性变形,所以形成两端切力大,中间切力小的分布状态。

外力作用如图3-7 b所示时,两板各对应点的相对位移从左至右逐渐下降,因而焊缝传递的切力以左端为最高,向右逐渐减小。当侧面角焊缝长度超过某一长度时,焊缝中间部分的切力就会接近零,因此,采用过长的侧面角焊缝是不合理的。一般工艺规定侧面角焊缝长度不得大于50K。

(3)联合角焊缝搭接接头工作应力分布

如图3-9b所示,在B—B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比较均匀,最大切应力ηmax 降低,所以在B—B截面两端点的应力集中得到改善。

3.T形接头的工作应力分布

T形接头在角焊缝的过渡处和根部都有很大的应力集中,如图3-10所示。

(1)未开坡口的T形接头

如图3-10a所示,焊缝根部应力集中很大,在焊趾截面B—B上应力分布也不均匀,B点的应力集中系数随角焊缝θ角减小而减小,也随焊脚尺寸增大而减小;但非承载焊缝在B点的KT随焊脚尺寸增大而增大。

(2)开坡口并焊透的T形接头

如图3-10b所示,这种接头的应力集中大大降低。可见,保证焊透是降低T形接头应力集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第三节 焊接接头强度计算基础

一、焊接接头的设计

1.焊接接头设计要点

(1)应尽量使接头形式简单、结构连续,且不设在最大应力作用截面上。

(2)要特别重视角焊缝的设计。

(3)尽量避免在厚度方向传递力。

(4)接头的设计要便于制造和检验。

(5)一般不考虑残余应力对接头强度的影响。

2.常见不合理的接头设计及改进

见表3-3

二、电弧焊接头静载强度计算

1.焊接接头静载强度计算的几个假设

2.电弧焊接头的静载强度计算

静载强度计算方法,目前仍采用许用应力法,强度计算时许用应力均为焊缝的许用应力。

焊缝的强度计算一般表达为:

б≤[б′]或η≤[η′]

(1)对接接头的静载强度计算

对接接头强度计算时,不考虑焊缝余高,焊缝长度取实际长度,计算厚度取两板中较薄者。

全部焊透的对接接头如图3-17所示。其各种受力情况的计算公式如下:

1)受拉时

2)受压时

3)受剪切时

4)受板平面内弯矩

5)受垂直板面弯矩

(2)搭接接头静载强度计算

受拉、压的搭接接头计算公式如下:

正面焊缝

侧面焊缝

联合焊缝

第十五章 焊接结构的脆性断裂

第一节 金属材料或结构的断裂及其影响因素

一、疲劳破坏

重复应力所引起的裂纹起始和缓慢扩展而产生的结构部件的损伤。焊接结构在交变应力或应变作用下,也会由于裂纹引发扩展而发生疲劳破坏。疲劳破坏一般从应力集中处开始,而焊接结构的疲劳破坏又往往从焊接接头处产生。

1.影响焊接接头疲劳强度的因素

(1)应力集中的影响

(2)残余应力的影响 (3)缺陷的影响

2.提高焊接接头疲劳强度的措施

(1)降低应力集中

1)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减少应力集中,以提高疲劳强度。

2)尽量采用应力集中系数小的焊接接头,如对接接头。

3)当采用角焊缝时,应采取综合措施来提高接头的疲劳强度。

4)用表面机械加工方法消除焊缝及其附近的各种刻槽,通过降低应力集中程度来提高接头的疲劳强度。

(2)调整残余应力场

消除焊接接头应力集中处的残余拉应力或使该处产生残余压应力,都可以提高疲劳强度。

1)整体处理。包括整体退火或超载预拉伸法。

2)局部处理。采用局部加热或挤压可以调节残余应力场,在应力集中处产生残余压应力。

(3)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

(4)特殊保护措施

二、焊接结构的脆性断裂

在应力不高于结构的设计应力和没有明显塑性变形的情况下发生,并瞬时扩展到结构整体的破坏方式。

1.影响金属脆断的主要因素

(1)应力状态的影响

实验证明,许多材料处于单轴或双轴拉伸应力下,可呈塑性状态。当处于三轴拉伸应力时,因不易发生塑性变形而呈脆性。

(2)温度的影响

对于一定的加载方式,当温度降至某一临界值时,将出现塑性到脆性断裂的转变,这个温度称为脆性转变温度。脆性断裂通常发生在体心立方和密排六方点阵的金属和合金中,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应力腐蚀条件下才在面心立方点阵金属中发生。

(3)加载速度的影响

提高加载速度能促使材料脆性破坏,其作用相当于降低温度。

(4)材料状态的影响

1)厚度的影响

①厚板在缺口处容易形成三轴应力,因为沿厚度方向的收缩和变形受到较大的限制,产生三轴应力使材料变脆。

②冶金因素。厚板轧制次数少、终轧温度高,组织疏松,内外层均匀性差。

2)晶粒度的影响。对于低碳钢和低合金钢来说,晶粒度越细,其转变温度越低。

3)化学成分的影响。钢中C、N、O、H、S、P均增加钢的脆性。Mn、Ni、Cr、V加入适量,有助于减少钢的脆性。

2.预防焊接结构脆性断裂的措施

(1)正确选用材料

①在结构工作条件下,焊缝、热影响区、熔合区的最脆部位应有足够的抗开裂性能,母材应具有一定的止裂性能。

②材料的选择可通过缺口韧性试验或断裂韧性评定试验来确定。

(2)采用合理的焊接结构设计

1)尽量减少结构或焊接接头部位的应力集中。

2)在满足结构的使用条件下尽量减少结构的刚度,以降低应力集中和附加应力。

3)不应通过降低许用应力值来减少脆性的危险性。

4)对于附件或不受力焊缝的设计,应与主要承力焊缝一样给予足够重视。

5)减少和消除焊接残余拉伸应力的不利影响。在制订工艺过程中,应当考虑尽量减少焊接残余应力值,在必要时应考虑消除应力热处理。 第二节 金属材料和焊接结构断裂的评定方法

转变温度

金属材料有两个重要的强度指标,即屈服强度ζs和断裂强度ζf。温度降低,ζs上升速率大于ζf上升速率,两线交点对应温度Tk称为韧脆转变温度,当T

防止结构产生脆性破坏有两种设计原则

防止开裂原则:

止裂原则:设计的结构在可能出现的最低温度下工作,必须能阻止裂纹的自由扩展。

根据断裂力学理论,能够止裂的条件是裂纹起源于局部脆化区内,且处于较高的应力场中,当裂纹扩展进入韧性区和低应力场时,该裂纹如果小于失稳断裂的临界长度,则该裂纹被阻止。

转变温度评定方法(冲击试验) (一)冲击试验

分为夏比V形缺口冲击试验和梅氏U形缺口冲击试验。

夏比V形缺口冲击试验评定:

1. 能量准则:以冲击断裂功αk值降低到某一特定数值时的温度作为临界温度Tk。

断口形貌准则:按断口中纤维状区域与结晶状区域某一相对面积对应的温度来确定临界温度Tk。

延性准则:按断口在缺口根部横向相对收缩变形急剧降低的温度来作为临界转变温度Tk。 转变温度评定方法(威尔斯宽板试验)

在实验室里再现低应力脆性断裂的开裂情况,同时又能在板厚、焊接残余应力、焊接热循环方面模拟实际结构。

该试验脆性断裂有三种情况: 1. 低应力产生裂纹并立即断裂

2. 低应力产生裂纹扩展一定长度后自行停止

3. 在较高温度下,要有高达屈服强度的应力才会产生

裂纹,最后产生断裂。 转变温度评定方法(落锤试验)

测定厚度大于16mm钢板的NDT(无塑性转变温度)的试验方法,可替代大型止裂试验研究材料的止裂性能,其缺点是试样尺寸不能反映大型焊接结构的尺寸效应和较大拘束效应,表面堆焊脆性焊道,对热敏感的合金材料难以使用。

转变温度评定方法(动态撕裂试验)

确定材料断裂韧性的全范围的试验方法,属于大型冲击试验。除了确定NDT温度之外,还能确定最高塑性断裂温度及相应的冲击功。 适用于高强钢及厚板和特厚板焊接结构。这类钢与低强度钢相比,各向异性受钢中杂质的影响,难以保证稳定的抗脆断性能;晶粒大小及碳化物金相组织的大小、分布等对显微裂纹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

转变温度评定方法(双重拉伸 )

前述各种方法试件中的脆性裂纹都是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开裂的,但大多数焊接结构工作在静载下,所以开裂条件不够真实。

通过试验确定止裂应力与温度的关系。利用一块耳板在低温和拉伸负载下将试样拉断,使裂纹向有均匀拉伸负载的试件主体扩展。 第三节 焊接结构的特点及其对脆断的影响

设计影响

焊接结构的整体性及大刚度 1. 引起较大的附加应力 2. 对应力集中因素特别敏感

3. 一旦有不稳定脆性裂纹出现,很可能会穿越接头扩展至整个结构,从而造成整个结构的破坏。不应在高应力集中区布置焊缝。 制造影响(应变时效 ) 人工时效:钢材在剪切、冷作、弯曲成型之后,如果在150~450℃范围内加热,材料性能会产生脆化,即产生应变时效。该应变时效较动应变时效的影响弱的多。

动应变时效:材料在热循环和热塑性变形循环的作用下,在缺陷处和产生较严重的应变集中,具有较大的热应变量,降低了材料的延性,提高了材料的转变温度。

制造影响(接头金相组织、焊接缺陷) 在焊接热循环的作用下,焊缝及近缝区的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使接头各部位的缺口韧性不同。金相组织变化取决于材料原始组织、化学成分、焊接方法和焊接线能量。过小的线能量,引起淬硬组织,易产生裂纹;过大的线能量,使晶粒粗大,造成韧性降低。

1 焊接缺陷是造成结构产生脆断的重要因素。其影响程度与缺陷的性质、尺寸、形状及部位有关,其中裂纹、未焊透等影响最为严重。 制造影响(角变形、错边、残余应力) 产生附加弯曲力矩和新的应力应变集中,在拉伸载荷和附加弯曲力矩的共同作用下,易造成接头破坏。

平面缺陷―裂纹、分层、未焊透

非平面缺陷―气孔、夹渣

1) 试验温度在材料的转变温度以上时对脆断无影响

2) 试验温度在材料的转变温度以下时,和拉伸载荷叠加,造成脆断的产生。

第四节 预防焊接结构脆性断裂的措施

设计方面

(一) 掌握结构工作条件:最低温度、介质温度和工作载荷的性质。(二) 减少结构和接头的应力集中

1. 选择结构传力截面及接头形式要尽量使力线均匀分布,避免截面尺寸突变,防止应力集中。

2. 尽量减小结构刚性,大型结构采用较薄的材料。 3. 充分考虑到可焊到性。 4. 避免焊缝密集和焊缝相交 正确选用材料

按缺口韧性试验验收材料

一般对选定的材料用V形缺口冲击试验的结果来验证其适应性,即所选材料和焊接填充金属保证在工作温度下有合格的缺口韧性。

按断裂韧性和屈服极限之比选择材料

断裂韧性尚不足以说明材料的脆-塑性,断裂韧性(KIC) 与材料屈服极限之比才能好好地说明这一问题,因为两者之比反映了裂纹尖端处在断裂前塑性区的大小。 严格制造工艺和质量监督

1.严格按规定的工艺参数施工,禁止使用过大的线能量 2.较强质量检验,及时消除严重缺陷

3.尽可能利用焊接工夹具和机械化装置进行施工

4.对于重要的和危险的结构应通过试验决定是否需要焊后热处理

第十六章 焊接接头和焊接结构的疲劳强度

第一节 疲劳断裂的基本概念

疲劳断裂分类

按疲劳破坏的原因分为:腐蚀疲劳;热疲劳;机械疲劳 按应力大小和应力循环次数分为

1.低周高应变疲劳:作用的应力超过弹性范围,

疲劳循环次数小于104~105 2.高周低应力疲劳:公称循环应力小于材料的屈服极限,疲劳破坏的应力循环次数大于104~105 疲劳裂纹形成过程

1.疲劳形核:疲劳裂纹首先在应力最高、强度最弱的基体上形成。

2.扩展阶段;初始裂纹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当裂纹尖端处在拉伸应力场时,由于裂纹尖端极大的应力集中,使该处晶粒发生滑移,裂纹张开,尖端向前延伸

3.瞬时断裂阶段:当疲劳裂纹扩展到材料的强度极限时,疲劳裂纹达到临界裂纹尺寸而产生瞬时断裂。

疲劳断口可分成三个区域

1. 疲劳裂纹源:肉眼可见晶粒的粗滑移。

2.疲劳裂纹扩展区:宏观有条带和贝壳状花纹,每一条辉纹代表一次应力(应变)循环及裂纹逐次向前推进的位置。对于高强钢来说,很难辨认明显的疲劳条纹

3. 瞬时断裂区:一般呈粗晶状断口或出现放射棱线,外观与脆性失稳断裂相似。

第二节 疲劳破坏机理

裂纹亚临界扩展

裂纹受到一个低于ζc但有足够大的循环应力时,则初始裂纹会由起始尺寸a0逐渐扩展到临界尺寸ac,这一过程称为疲劳裂纹的亚临界扩展。

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来研究裂纹的亚临界扩展:裂纹在裂纹尖端弹性区的扩展和裂纹在塑性区的扩展。在前一种情况,裂纹长度远远超过裂纹尖端塑性区的尺寸,承受低载荷、高循环、低裂纹扩展速率的属于该情况;当裂纹尺寸远小于塑性区尺寸,并承受高载荷、低循环、高裂纹扩展速率属于后者情况。 裂纹扩展速率

当外加应力强度因子幅度达到临界值ΔKth后,裂纹扩展速率急剧上升,此线段几乎与纵坐标平行;此后,da/dN与ΔK成指数关系变化,断口平直,与拉应力成900,穿晶断裂,疲劳辉纹明显;继续增加ΔK出现斜率转折点I,过此点斜率n2斜率,出现切变斜断口,为解理断裂和疲劳断裂的混合型;继续增加ΔK接近材料的KIC时,到了材料的第Ⅱ转折点,过此点后,斜率增加,点Ⅱ是裂纹扩展加速转变点,此区内断口全为切变断口。

帕瑞斯表达式

ΔK―应力强度因子幅度(ΔK=Kmax-Kmin)

c、n―由试验确定的材料、环境、频率和循环特形等的函数

帕瑞斯表达式不足:没有考虑平均应力对da/dN影响;没有考虑当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趋近于其临界值KIC时,裂纹加速扩展效应

da

dNn第三节 疲劳断裂力学的基本概念

疲劳设计方法分类

1. 许用应力设计法:把各种构件和接头试验疲劳强度除以特殊安全系数作为许用应力(疲劳极限、非破坏概率95%的2×106次疲劳强度等),使设计载荷引起应力最大值不超过其许用应力,从而确定构件断面尺寸设计方法。

2. 安全寿命设计:传统疲劳设计方法都是安全寿命设计。所谓安全寿命指在某一环境下,在已知小于疲劳破坏许用应力的最大负载概率时工作的循环次数。由ζ-N曲线获得ζr,并利用ζmax-ζmin疲劳图进行设计。

应力应变循环图(小载荷)

应力应变循环图(大载荷)

第四节 疲劳强度的常用表示法

在静强度计算中,所用材料的强度指标是屈服极限ζS和强度极限ζb,静载强度计算的出发点是名义应力(或称基本应力),而疲劳强度计算中,所用材料的强度指标是疲劳极限ζr,计算的出发点是是局部应力(或称峰值应力)。

将破坏应力与加载循环次数N绘成如图5-7所示的曲线,曲线上对应的某一循环次数N的破坏应力即为该循环次数条件下的疲劳强度,曲线的水平渐近线代表疲劳极限。

第五节 影响焊接结构疲劳强度的因素

(一) 应力集中的影响

当局部峰值应力达到材料屈服极限时,在断裂前局部材料将产生塑性变形,造成应力重新分布,故实际峰值应力低于理论峰值应力。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用有效应力集中系数Kf来估计,其值为光滑试样的疲劳强度ζp与有效应力集中试样的疲劳强度ζp’之比

对接接头焊缝形状变化不大,因此和角接接头及十字等相比,应力集中程度要小,接头疲劳强度最高。

(二) 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

在ζa和ζm表示的疲劳图中,曲线ACB代表不同平均应力时的极限应力振幅值ζa。当构件中的应力振幅值大于极限振幅值时,将发生疲劳破坏。随着ζm的增加,极限应力幅值有所下降。

(三) 材料表面状态

材料表面有缺陷易造成疲劳强度降低。疲劳裂纹开始产生于材料表面,尤其在拉伸载荷作用下,表层应力最高。

(四) 焊接缺陷的影响

焊接缺陷在焊件中会引起应力集中,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很容易引发疲劳裂纹。缺陷对疲劳强度的影响比对静载强度的影响大得多。 (五) 不同强度金属的影响 强度极限越高,材料对应力集中就越敏感,只有表面抛光的试件其疲劳强度才能随强度极限的提高而增大。

(六) 其他影响因素

1.试样尺寸的影响:尺寸增大,疲劳极限降低; 2.负载特点:交变弯曲疲劳破坏的寿命最短。 3.温度升高,裂纹扩展速率随之增高。

第六节 提高焊接接头疲劳强度的措施

(一) 降低应力集中

1.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

2.尽量采用应力集中系数小的焊接接头。 3.改善非连续的几何形状,缓和应力集中

(二) 调整残余应力场

在易产生裂纹的缺口部位预制残余压应力,消除接头应力集中处的残余拉应力。

(三) 表面强化处理

推荐第6篇:上下结构教案

上下结构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写好上下结构的字,要求写得正确、匀称、美观。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

3、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感受文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4、引导学生懂得礼让,与同学和谐相处。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教学,学会上下结构的字的写字方法。 教学难点: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导入

老师这里有一位小朋友写的名字,大家猜猜看,这位小朋友的名字叫什么呢?出示“楚中天”。指名回答。 公布答案。指名分析楚中天写成林蛋大的原因。 师总结:要写好字,首先要把字的间架结构放正。

(二)引导观察。

1、、我们来看楚是什么结构?(上下结构) 指名用纸板在黑板上出示。

2、用卡片拼“肯”,导出“上宽扁下窄长”

3、用卡片拼“真”,导出“上窄长下宽扁”

4、归类:送字宝宝回家(贫、冒、点、类)

二、指导书写“上宽扁下窄长”的例字“肯”


1、出示四个小动物写的“肯”字,说一说哪个最漂亮?为什么其他的字不漂
亮呢?请你当当小医生给他们治治病。

2、总结书写要领:拍手读三字歌(上宽扁 下窄长 把主笔 写舒展 )


3、师范写“肯”

4、生描一个,写一个,比一比谁写得最漂亮。

5、展示——评价——自评


6、展示有进步的作品,送“笑脸”。

三、帮字宝宝找家

四、书写作品、学以致用
。

轻松过后,让我们运用今天所学本领来练一练屏幕上的几个字,写的时候注意握笔姿势和坐姿。

1、出示生字:贫、冒、点、类

2、传授写好作品的两个秘决:

(1)把主笔写舒展,师范写

(2)闭上眼睛,回忆一下正确的写字姿势

3、学生配乐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评,颁发“写字小博士”
。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左右结构字的写法,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字比以前进步很大,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认真写字, 送大家一句话:提笔即是练字时。希望小朋友以后一拿起笔就能想起这句话,激励自己写好每一个字。规范、美观的字。让我们继续努力。

推荐第7篇:结构混乱教案

病句之结构混乱教案

高三语文组 王来金

一、两式混杂

【典型例题】

1、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

分析:语病在“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这个短语上,这个短语是由“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和“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两个短语杂糅而成的。

2.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

分析:语病在“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这个句子上,此句是由“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和“知识起决定作用”两个句子杂糅而成的。

3.该报指出,这次会晤的主要意义,在于善意姿态、长远战略和历史方向,多于具体互惠措施的落实。

分析:句中“在于„„”“多于„„”两种句式掺杂糅合在一起,造成了结构上的混乱。

【规律总结】一种格式的前一部分同另一种格式的后一部分混杂在一起,结果将两种说法糅到一起,形成两句混杂。(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表达)

【课堂演练】

1、专业人士告诫说,18岁以前是孩子长高的重要时期,请家长们在起居、饮食、运动及心理等方面应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好相应的准备。

【解析】句式杂糅引起的结构混乱,“请„„做好相应的准备”与“应该„„做好相应准备”保留一种说法。

2、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解析】句子杂糅,“这是„„所决定的”与“由于„„原因”两句杂糅

3、阅览室图书馆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解析】结构混乱,“我们„„问题”与前面脱节,可删除“我们„„现象”使前后主语一致。

4、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解析】“民间力量” 在前部分作宾语整个句子已经完整,但加上“在舆论„„的作用”部分,又使它做了后部分的主语,整个句子的结构乱了。

5、房地产市场之所以陷入长达一年的萧条,除了市场周期性调整的因素外,还在于部分开发商追求暴利,哄抬房价,也是泡沫加速破裂的重要原因。【解析】句式杂糅,把前一个分句的“部分开发商追求暴利,哄抬房价”作为后一个分句的主语。

6、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或“主要原因”;)

二、藕断丝连(前后粘连)

【典型例题】

1.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分析:语病在“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这个句子上,可以说成“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或“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2.科技部于去年提出了拉动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是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一个必然趋势。

分析:在一句话中,“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既是动词“提出”的宾语,又是“是”的主语,造成了杂糅。修改时可将“了”改为“的”。

【规律总结】一句话的意思已经完整,却把这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作另一句的起头,也就是把两句话不恰当地合并成一句话。

【课堂演练】

1、林萍是一位普通的保险公司职员,她为非亲非故的女孩捐献肝脏的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大家热情的称其为“宁波的骄傲”。

【解析】“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应为“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

2、全世界山茶属植物共80余种,云南就有35种。云南人民种植茶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三、中途易辙(话题转换造成谓语残缺) 【典型例题】

1.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以后,中国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分析:“中国人民”作主语说了半句,后面只带一个状语,没有相应的谓语和它一起组成一个句子,接下来却用“中国革命”作主语另起一句,导致前半句意思不完整。修改时可给“中国人民”加一谓语,也可将“自从”放在“中国人民”的前面。

2.新疆地震灾区的广大群众,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重建家园的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分析:语病同例6。修改时可给“广大群众”加一谓语。

【规律总结】常常是说了主语(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或是说了一个分句,然后就另起炉灶,又说一句或一个分句,前一半成了游离的内容。 【课堂演练】

1、坐火车到威尔士北部最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去观赏高原风光,是威尔士最主要的一个景点。

分析:中途易辙。前一句说“坐火车去观赏高原风光”后一句应表达感受之类的内容,但是却交代“威尔士最主要的一个景点”造成句子之间缺少衔接。

2、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根据未来五年的市场开发计划,上海将逐年遴选“世博会形象大使”。

(可将“根据”移至句首)

四、张冠李戴(偷换主语、主语承前省略出错) 【典型例题】

1.去年入冬以来,少数目无法纪的人,任意偷窃、哄抢电线电缆厂大量物资,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目前警方已经立案侦查。(2006年高考江苏卷)

分析:第一个分句的主语“少数目无法纪的人”有可能被看成是第二个分句的主语,就变成了受损失的是“少数目无法纪的人”。修改时可在“损失前”加上主语“企业”。

2.鲁迅先生在斗争中创造了杂文,成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奇葩。

分析:语病同例8。修改时可将“创造了”改成“创造的”。

【规律总结】 在复句中,分句的主语不恰当地暗中更换,造成结构混乱,这种情况也可以看作主语残缺的情况。

【课堂演练】

1、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包围了,歼灭了无数的匪军。解析:“被游击队包围”的主语应该是“匪徒”,但“歼灭”的主语是“游击队”句子结构混乱。

2、山鸡椒的花、叶和果实均含芳香油,从油中提取的柠檬醛,为配制食用香精和化妆品香精的主要原料,都离不开它。

解析:“为配制„„主要原料”后应接上“也是„„都离开不的”,“都离不开它”的主语当为“食用香精和化妆品香精”,与前面的主语(柠檬醛)不一样,结构混乱。

3、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和征服了无数热爱它的人民,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2008年辽宁卷)

分析:暗换主语。“它的传播” 中的“它”指的是“中国皮影戏”而不是“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所以可以把“它”改成“中国皮影戏”。

五、常见的杂糅句式

1、错误:本着„„为原则 正确:本着„„原则;以„„为原则

2、错误:以„„即可 正确:以„„为宜; „„即可

3、错误:是为了„„为目的的 正确:以„„为目的的;是为 了„„

4、错误:对于„„问题上 正确:对于„„问题;在„„问题上

5、错误:由于„„下 正确:由于„„;在„„下

6、错误:原因是„„造成的 正确:原因是„„;是由„„造 成的

7、错误:经过„„下 正确:经过„„;在„„下

8、错误:出于„„决定的 正确:是出于„„; 是由„„决定的

9、错误:借口„„为名 正确:借口„„;以„„为名

10、错误:是因为„„的原因 正确:是因为„„;„„是原因

11、错误:有„„组成 正确:有„„;由„„组成

12、错误:靠的是„„取得的 正确:靠的是„„;是„„取得的

13、错误: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 正确:关键在于„„;„„ 是十分重要的

14、错误:围绕以„„为中心 正确:围绕„„中心;以„„为中心

15、错误:大多是以„„为主 正确:大多是„„;以„„为主

16、错误:成分是„„配制而成的 正确:成分是„„;由„„配置而成的

17、错误:是由于„„的结果 正确:是由于„„;是„„的结果

推荐第8篇:结构安排教案

中考专题作文之——安排结构篇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写作谋篇布局的技巧,进而提升作文质量亮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无疑就是文章的“骨骼”了——失去了健壮坚实、功能齐全的骨骼,血肉无所依附,灵魂无处寄托。如果你疏于配齐、锻炼文章的“骨骼”,就会大大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考场作文中,在结构方面的容易问题主要有:

一、是撇开中心,横生枝节。常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写着写着,中途岔出别的话题。这样的文章,从内容上看,多数表现为离题;从结构上看,则是文章线索分散,笔力分散;

二、是恣意妄为,逻辑混乱。事先没有通盘考虑,写一段想一段,写到哪算到哪,不尊重客观事物固有的逻辑(即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导致言之无序,思路缺乏条理性。阅卷老师说,这样的作文基本上都会被打入四类文、五类文之中去;

三、是层次不清,分段失当。表现为层次和层次之间内容杂糅交错,在某一个段里硬将几层意思塞进来,以致破坏了段意的单一性、内容的完整性和容量的适度感。有心的中考阅卷老师曾做过统计,大约有19.5%的同学分段上都存在段落太长或者过细、内容杂糅等问题。

四、是缺乏过渡,忽视照应。表现为内容转换过程中不会用过渡性语句,前面提到的问题在后面没有着落,后面出现的内容不见前面有铺垫。这样一来,即使文章内容不错、语言不错,也会因为结构上的不严谨而降入二类文的行列。

五、是剪裁不当,头重脚轻。表现为主次不分,平均使用力量,或者是开头浓墨重彩,后面无尾而止(主要是因为不善于安排答题时间而没有时间写完留下的遗憾)。由于详略处理不当,文章的结构不美暂且不说,还对主题的表达带来直接的影响:中心不突出,有偏差。

造成结构松散和混乱的原因,或者是作者的思路没有理清;或者是没有做到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对文章作出通盘的考虑;或者是行文方面着力不准,最后很重要的一点是没有列提纲。

二、正课

下列方法,可用来实现文章结构的快速升级:

一、一线贯穿。面对着复杂的事情、繁多的内容,最有效的莫过于用一条线索把有关材料贯穿起来,使之浑然一体。这个线索,可以是人(如《孔已己》中的“我”,即小伙计),可以是物(如《小橘灯》中的小橘灯),可以是中心事件(如《驿路梨花》中的打听小屋主人是谁),可以是感情变化(如《荔枝蜜》中的“我”对蜜蜂感情的变化)还可以是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等等。(提纲示例)

开头:我买橘子看望小姑娘

开头:讨厌蜜蜂

一线贯穿式提纲

中间:小姑娘做小橘灯

中间:看望蜜蜂 (小橘灯)

小姑娘送小橘灯

赞美蜜蜂

结尾:我提着小橘灯上路

结尾:变成蜜蜂

二、总分相映。包括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等方式,它们的最大好处是总提明确,

1 分述到位,各得其所。这种结构方法,纲目清晰,中心突出。

三、抑扬转换。欲说其美,先写其不美;欲说其不美,先写其美,这种以进为退的结构方式,叫做抑扬转换。运用得当,情节因此跌宕起伏,人物因此形象丰满,主题因此深刻突出。

开头:

回忆

联谊会:

赞叹

中间: 考 试:

傻眼、回避

演讲比赛: 鄙视 结尾:

抹去记忆

四、亦问亦答。以提问和作答来组成文章的结构,新鲜别致。其中的“问”,实际是作者的设问,组成文章的纲目;其中的“答”,就是文章的主体。可以设计成互问互答,也可以设计成自问自答。如:《语文在哪里》提纲 开头:题记点题

问: 语文在哪里

答:在大自然优美的景色里

问:语文在哪里

中间:

答:在人间的真清里

问:语文在哪里

答:在书本里 结尾:照应开头,点题

五、三水并流。除开头结尾之外用三四个大的段落作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围绕一个主题将几件事或某件事的几个侧面并列或交错展开,这种横向并列式的结构方法,就是“三江并流法”。注意:“三水”或者来自同一个源头,或者汇向同一个大流,或者中间交叉相会。我们熟知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种方法运用的代表作。如《和谐》提纲

开头:点题

一、公共汽车:让座 中间:

二、学校:解题

三、家中:聊天、娱乐 结尾:点题、照应开头

和谐

和谐,无处不在。它就像我们的朋友、亲人一样,随时都在我们身边。社会中,学校中,家庭中,随处都可以看到它美丽的身影……但是,它总是爱和我们捉迷藏,需要你去用眼睛发现,用心去感受……

妈妈带我坐公共汽车出去,上了车,有空位,我便坐下了。过了没多长时间,有一位满头银发还拄着拐杖的矮个子老奶奶蹒跚地上了公共汽车。恰巧,车上也没有了空位。我想:这不正是我乐于助人的好机会嘛!妈妈也转过头来看着我,她的眼神告诉我,她说:“妈妈相信你能做好的!”于是,我站起来,从容地走到老奶奶身边,温柔地说:“老奶奶,您这样站着很危险的!我把我的座位让给您,您坐吧!”“小姑娘,那…谢谢你啦!”“不用谢不用谢!这 2 是我应该的!”我微笑着说。我感到做完好事以后好快乐啊!我为社会增添了和谐,增添了美丽……我开心地笑了!……

“我有道题不会,拜托给我讲一下啦!”我笑着说。“没问题!没问题!什么题啊?本女侠帮你解决!”同学顽皮地说。“唔……这道题!给我讲了啦!”我撒娇地说。“我给你讲啊!你要认真听哦!听不懂就直说!我可以再给你讲!这个题,应该首先……然后……最后……”同学认真地讲着,我也认真地听着。“听懂了吗?”同学问。“嗯嗯!我明白啦!谢谢你啦!”我高兴地说。“不用谢!我们都是朋友嘛!朋友之间用不着这么客气!”同学客气地说。我感到心里暖暖的,同学之间的这种和谐,是那样温馨……

在家中,我和爸爸妈妈就像朋友一样,无话不谈!每次餐桌上,总是最热闹的时候!我们会把一天里的新鲜事说出来。快乐的事,大家一起分享;烦恼的事,大家一起解决……这种时光,总是那么快乐!我们还常一起娱乐:打牌、下五子棋、看电视……这都是经常做的事。每次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总是那么温馨,家中,总是那么其乐融融……

和谐,处处皆有。和谐,就是这么容易做到。但同时,和谐也需要我们去创造,去维护……

六、回环反复。(排比并列式)以一个与文章主题表达密切相关的句子作为基本结构素材,然后采用相似句型或段落的不断反复,形成全文结构的主体框架。这种方法,多用于散文、议论文和诗歌之中(比如诗歌,有利于展现事物的层次,加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鼓动性和感染力。如:《告别不是悲伤》提纲

开头:点题(总起、诗歌、排比)

告别不是悲伤,是和平的彩桥(文成公主) 中间:

告别不是悲伤,是坚毅的奋起(勾践)

告别不是悲伤,是感人的忠心(屈原) 结尾:点题(排比)

告别不是悲伤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

当挥手告别,我们看见他们眼中坚定的信念;当转身离去,我们看见他们高大的背影。他们化离愁为和平,他们化离愁为奋起,他们化离愁为忠心,他们独步汗青,身世人告示:告别不是悲伤。

文成入蕃

她回头,看见秀美的大唐江山在苍茫的古道上渐去渐远,她分明听见家乡那声声亲切的呼喊。但拭干眼泪,她告别繁华,告别亲情,去塞外播种和平的种子。她的韶华在这满目的黄沙中消逝了,她的美貌在这千古的冰凉里黯然失色。回眸,是告别时的坚毅,是那凤冠霞帔后的祝福。漫天的飞沙似在哭泣,枝头的苍鹰似在落泪,谁看了文成那欣慰的面颊?

告别不是悲伤,是和平的彩桥。 勾践离国

3 战后失败的哭声仿佛还萦绕在耳际,他一身奴役装,站在城门下。身边是心爱的城池,如今早已断壁残垣。透过层层送别的人影,他没有看到悲伤,那双双呤噙满泪水的眼里是期盼,是支持。是的,他就此告别,坚毅地走向吴王的马棚。他可以受尽凌辱,但不会忘记卧薪尝胆。告别总延续着归来,归来是挥军而下的神勇,是青史留名的豪情。

告别不是悲伤,是坚毅的奋起。 屈原投江

独乘小船,渐渐远离了国都。楚怀王冰冷的目光还在脑中闪现。江水,冰凉得让人心寒,他早已无心留恋。站在江边,他看见了百姓们竭力挽留的神情,亦看见孩童高举<离骚>诵读。足矣,受辱不如归去。这是生命最后的告别,他在笑,笑庸君,笑佞臣,笑自己的忠心终将遗留青史。一跃,他被江水吞没。那是凄凉的告别,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延续?

告别不是悲伤,是感人的忠心。

鸟儿告别母亲,是去拥抱天空;落叶告别树枝,是去孕育希望;小帆告别海洋,是去接受挑战。

告别不是悲伤。

七、一波三折。写人叙事时有张有弛,有起有伏,一波三折,以吸引读者。或是悬念设疑法,误会兴波法,或是蓄势陡转法,抑扬生变法,从而激发起读者“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的阅读快感。

猎狮

伊丽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到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丽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收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尸在狮腹内。——佛莱特。

八、铺垫法。铺垫,是“水涨船高”的表现手法。即为了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而用另外的人物或事物做“衬垫”。这正如为了让雕像高高地耸立起来,就得把它安放在坚实的基座上,没有合适的基座做为“铺垫”,雕像就将因站得不高而黯然失色。如(三国演义)“温酒斩华雄”

华雄斩四将

三个铺垫

关羽请战被瞧不起

衬托

关羽的骁勇

曹操叫人温酒

九、串点式(小标题式)

所谓“串点”,就是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然后在那个“点”上加以发挥,通过几个“点”所连成的片,就构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 如《感受初中生活》提纲

开头:点题,总起

紧张:生活的主旋律 中间:

牢骚:生活的小夜曲

希望:生活的狂想曲 结尾:点题

4

初三了,真是个多事之秋。

感受初中生活

——初三进行曲

走进初三,走进生活,体验初三进行曲,体验个中酸酸涩涩、苦苦甜甜,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紧张:生活的主旋律

紧张,不容臵疑。每每看到楼梯口那块中考倒计时牌,心里便会莫名的紧张,甚至焦虑。毕竟八年寒窗,在此一搏啊!

每天,老师的工作已经固定化、一体化。老师抱一叠试卷进教室,不多时又抱着一叠考卷出教室。数学老师刚走,外语老师进来,还有物理老师见缝插针,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小黑板……同学每天每时每节课笔耕不辍,忙着解未懂之题,忙着向老师请教,忙着订正试卷……为了六月的那个未知数,紧张是唯一不变的基调。于是乎,食堂、寝室、教室三点一线是不变的航向;抓紧时间吃饭,抓紧洗衣服、洗澡……只为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

然而,紧张并没有吞噬我们。在繁重的学习中,我们体验着生活充实的兴奋,感受着紧张生活的步伐。

牢骚:生活的小夜曲

初三阶段,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

“唉,考试太难了,我看我希望不大。”甲垂头丧气,一脸苦行僧标模样。

“本人已数月不知电视为何物,不知音乐是何味了。”乙苦苦地唉叹着。

“死定!今晚2点35分的足球赛是看不成了。真是……”丙的心境深得球迷们的理解。

“啊呀!差点忘了大事,下午历史课还要模拟考试呢!”丁的一声提醒,惊动了梦中人。于是大家各就各位,赶紧备战。

牢骚,为中考而发;议论,因中考而起。反正牢骚、议论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听多了也就自然了,仿佛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支小夜曲。

希望:生活的狂想曲

“老师说了,今年高中扩招,咱们都大有希望噢!”传播消息的同学眉飞色舞地告诉大家。“对呀,对呀,大家好好努力,一定能行的!”临近中考,大家都诚心诚意地彼此鼓励,彼此加油——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百分之百地努力。特别是接二连三的家长会上,学校一次又一次地发布的扩招信息,更使我们的信心指数不断上升。“对!下定决心,努力拼搏吧!”

初三呀,初三!初三的生活仿佛是人生中一篇最最扣人心弦的乐章。紧张的主调让我们振奋,灿烂的希望与我们同行。走进初三,走进生活,不远的将来,就会走出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

说实话,象这样的作文并不好写。如果文章只是按时间顺序,不分主次,像计流水帐式的实录生活,那就显得平淡、肤浅、泛味,读后既不能给人有益的启示,又不能给人健康的情感。

而这篇作文,作者却另辟蹊径,巧妙选择了三个片断,精心设计了三个小标题,在所选择的三个“点”上大做文章。其实,抓住了那个“点”,写起来就不会无从下手,也比较容易把握。这篇文章,通过三个点,写出了初三学生特有的紧张和辛苦,也写出了初三学生特有的兴奋和希望,表现了当代学生的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

生命的色彩

生命本没有颜色,生活给了它色彩。

——题记

红〃木棉

文天祥选择了红色,如木棉花鲜艳、热烈的红。如果说文天祥的一生是盛开的木棉,那么

5 他的母亲便是祖国。

他从小就胸怀大志,忧国忧民,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他为了挽救国家灭亡的命运,领兵打仗,百折不挠,直到战败被俘,仍然誓死不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是他一片火热的赤子之心的真实写照。一代英雄已经远逝,但南国的木棉花依然热烈绽放,花香如故。

白〃菊花

归隐田居的陶渊明总是一袭素衣,我认为只有白色才是他的本色,只有纯洁、高雅的菊花才是他的生命之花。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陶渊明蔑视权贵、淡于功名,关心黎民疾苦,捍卫人格尊严,曾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回乡。劳动、饮酒、赏菊、读书、赋诗,一派淡雅静谧,悠闲自得的生活,你可以体会出“采菊花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脱俗之美!

绿〃小草

绿色,一个充满生机的颜色,一个描写春天的颜色。“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朱自清喜欢绘春赞春,还有谁能比他更适合绿色?

从青年时代起,朱自清就一直追求光明与真理,为之呐喊歌吟,上下求索。他关心祖国的命运,盼望新中国的诞生,勇敢而坚定地投身到“反饥饿、反迫害”的民主斗争中去。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

《荷塘月色》、《匆匆》、《绿》、《春》不都透着点儿希望的绿吗?

黄〃稻谷

望着田间无边无际的黄澄澄的稻谷,我不由得想起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生活朴实,一生与黄土打交道,那黄色应该是他的本色吧。他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水稻。正是这个显得有些平凡和土气的老头儿,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全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养的杂交水稻。困扰中国几千年的粮食问题基本破解。“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不休,成功最使人陶醉,莫把成果当尽头。”在黄土地里孜孜不倦的他用这首打油诗诠释着生命的执着追求!

人活在世上应该独具眼,在生命的画册上描绘出个性的色彩,世界会因我们而五彩缤纷!

通过上面习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采用“串点”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在作文上“谋篇布局”的水准。当然,文无定法,就是采用“串点”法,方法也多种多样的,比如最常见的“日记体”和一些短小精悍的以“小剧本”构成的一幕幕情景,都是很好的方式。另外,在采取这一方法时,也要注意两个问题:

1、选点的数量。一般以三个为宜,或多或少都会或单调,或繁琐。而三个“点”既符合人们的阅读、欣赏、审美习惯,也比较容易把所要表达的内容表达清楚。

2、点与点之间的联系。虽然说通过选“点”来写,比较易于操作,但要能注意到,点和点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的,而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像上一篇作文中,作者就抓住了“紧张”、“牢骚”、“希望”三个“点”,这三个点是很有代表性的,透过这三个点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到初三学生整个的生活全貌和精神状态。由此可见,选点不能盲目,要使所选的“点”具有“以点代面”的功能

十、起兴式

所谓“起兴”,就是借鉴古典诗歌中“兴”的表现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物也”。具体来讲,就是在阐述事理前,先说一个事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发开去,从而把相关道理阐述透彻。

6 起:开头:游泳入水的”三种方法“

兴:中间:联系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结尾:总结观点。

纵身入水

人们在冷天游泳时,大约有三种适应冷水的方法:有些人先蹲在池边,将水撩到身上,使自己能适应之后,再进入池子游;有些人则可能先站在浅水边,再试着步步向深水走,或逐渐蹲身进入水中;还有一些人,做完热身运动,便由池边一跃而下。

据说最安全的方法,是臵身池外,先行试探;其次则是臵身池内,渐次深入;至于第三种方法可能造成抽筋甚至引发心脏病。

但是相反的,最感觉冷水刺激的也是第一种,因为臵身较冷的,每撩一次水,就造成一次沁骨的寒冷。

倒是一跃入池的人,由于马上要应付眼前游水的问题,反倒能忘记了周身的寒冷。

与游泳一样,当人们要进入陌生而困苦的环境时,有些人先小心地探测,以做万全的准备,但许多人就因为知道困难重重,而再三延迟行程,甚至取消原来的计划。又有些人,先一脚踏入那个环境,但仍留许多后路,看着情况不妙,就抽身而返。当然还有些人,心存破釜沉船舟之想,打定主意,便全身投入,由于急着应付眼前重重的险阻,反倒能忘记许多痛苦。

在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如果做什么事都过于小心翼翼,十拿来九稳才付诸行动,那往往也就失去机遇了。现在人们都说,庸者丧失机遇,强者抓住机遇,智者创造机遇。而要创造机遇,就必须有“一跃入水”的冒险精神,否则将很难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民展身手。

如果是年轻力壮的人,我鼓励他做第三种人。虽然可能有些危险,但是你会发现,当别人还犹豫在池边,或半身蹲在池边喊冷时,那敢于一跃入池的人,早已浪里白条地来来往往,把这周遭的冷,忘得一干二净了。在陌生的环境,也就由于这种人比别人快,较别人狠,而且敢于冒险,所以往往是成功者。

这篇文章,由入水的“三种方法”作为引子,然后分析各自的利和弊。在此基础上,联系到社会现实生活,最后导出规劝。整个文章,条理清晰,环环相扣。这样的结构方式,易于操作,且所说的道理,也便于人们接受。

需要注意的是,在前面所说的故事,一定要能起到起兴的作用,后面的延伸内容跟前面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不能油水分离,互不沾边。另外,一定要能做到“由此及彼”,在“彼”上大做文章,作为重点来写。

三、小结

四、作业

1、给上次拟写的作文题目配上提纲

推荐第9篇:结构素描教案、

结构素描

几何石膏结构素描的画法

一、教材分析

所有的素描都离不开结构。结构素描是设计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设计思维能力的基础。学习结构素描对于初学者来说,关键在于理解对象的结构,画准对象的造型。

二、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认知结构素描,以及其表现特征。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理论知识画出石膏几何体的结构素描。

情感目标:认识到所有事物的外部形象决定于内部结构,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三、内容构架

1、什么是结构素描,它起源于哪里。

2、结构素描的特点、学习结构素描的作用。

3、结构素描的观察方法、表现方法。

4、几何结构素描的画法。

四、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结构素描的特征、表现方法。

2、教学难点:画结构素描时候观察方法以及画法。

一、内容、资料 课堂教学设计

1、兴趣引发: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们在之前的课程里已经了解了素描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结构素描、明暗素描、表现性素描。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内容就是结构素描。

那首先让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舒伯特(鳟鱼变奏曲)我们在听音乐的时候,大家准备一张纸和一支笔,在听的过程里用线条来表现我们听到的音乐节奏。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远祖在烧制彩陶的时候就用绘画来进行装饰了。使用的语言就是线条,在已出土的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彩陶中,往往有花纹绘在陶器的口沿、器肩、上腹等醒目位置,或绘在敞口盆的内壁。花纹图案除有宽带、三角、斜线、波折等几何纹样外,还有相当发达的动物图案;后者具有浓厚的绘画意趣与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我们在听完乐曲以后呢,大家来看我们所画的线条的变化,其实它就是我们听到这首乐曲的最真实的写照。线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直线有水平线、垂直线、斜线等;曲线有波浪线、螺旋线、弧线等。线的表现力极其丰富:水平线有广阔、宁静感;垂直线有升腾、挺拔感;斜线有危急或空间变化的感觉;短线水平排列则产生跳跃急促节奏感;流动的曲线使人感到柔和、轻巧、优美,给人轻快愉悦的感觉。线的粗细、刚柔、滑涩、虚实、疏密等变化产生不同的美感。 它绘制出的图像形象鲜明,绘制快捷用具简单,表达多样。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这些表达多样的图片、作品。在这些图片作品里面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它们主要运用各种线条绘制。通过表现主体物的结构,和线条疏密,缓急,粗细达到画面所要表达的效果。 在国画里面呢,白描是主要运用线条的绘画种类。线条,无论是在表现质感、塑造形体、还是更深层的刻画人物的内心和气质上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豪不夸张地说,线条在白描绘画中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线条正是白描的灵魂所在。

2、主要内容讲解:

结构素描也主要通过线条来表现。那么什么是结构素描?它起源于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结构素描,又称“形体素描”。这种素描的特点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不施明暗,没有光影变化,而强调突出物象的结构特征。 以理解和表达物体自身的结构本质为目的,结构素描的观察常和测量与推理结合起来,透视原理的运用自始至终贯穿在观察的过程中,而不仅仅注重于直观的方式。这种表现方法相对比较理性,可以忽视对象的光影、质感、体量和明暗等外在因素。

结构素描的起源相对较晚,它不同于传统素描概念早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基本确立,而是直到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校开创了结构素描教学,结构素描的理念才正式提出来,并且在教学的实践中日益显现出它的开拓性和重要性。但是这种素描方式,或者说是理解方式,引入我国已是上个世纪80年代,直到90年代才真正开始深入到学院素描的教学体系之中。

结构素描有什么样的表现特点:

由于结构素描是以理解、剖析结构为最终目的,因此简洁明了的线条是它通常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段。结构素描画面上的空间实际上是对三维空间意识的理解,所以结构素描要求画者具备很强的三维空间的想象能力。而关于三维空间的想象和把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的推理。结构素描要求把客观对象想象成透明体,把物体自身的前与后、外与里的结构表达出来,这实际上就是在训练我们对三维空间的想象力和把握能力。在形象的细节表现方面,结构素描所要表现的是对象的结构关系,要说明形体是什么构成形态,它的局部或部件是通过什么方式组合成一个整体的,为了在画面上说明这个基本问题,就要排除某些细节的表现。结构素描关心的是对象最本质的特征,这些本质特征要从具体的现实的形体中提炼和概括出来。

结构素描是设计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设计思维能力的基础。学习结构素描对于初学者来说,关键在于理解对象的结构,画准对象的造型。

我们研究结构素描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结构素描不是将物象都画成几何形的堆砌,我们通过结构分析,是为了更清楚理解对象,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的去表现对象,如果是学设计的人,重要的还是表现物体、理解物体,而对结构形体的理解与表现,可以帮助我们完美的完成设计构思。

结构素描以线为主,准确、有力、优美的线条,可以让画面充满生命力,丰富人们的视觉效果,那么线条是如何处理的呢? —、抓大感觉

我们大多数是画几何体和静物,这些物体较为简单,外轮廓大多以长直线为主。抓住物体的整体感觉,再用长直线去体现物体的长宽比例,大小比例和前后关系等,使画面整体。

二、找点

我们通常叫做“抓两头、带中间”,因为点一般都处在始端与末端,点如果找的准确,形体也就抓住了,再这里,点包含的因素是:形体转折开始的地方与形体转折结束的地方。如:球体,球体当中,有无数个转折,也有无数的点,那么如何找到点呢?我们只能根据物体最高的转折点与最低的转折点来找,这样画球体就简单了,如果我们能准确理解点的位置,再复杂的物体都变的简单了。

三、线条的穿插

在基本点找到之后,便是用线条连接各点,使形体明确起来,我们所说的线条不是死板的线条。而是相互穿插,有出来的地方,也有回去的地方。也就是我们长说的“来龙去脉”,线条的穿插,必须符合其形体结构的规律,否则就容易产生该后面去的翻到前面来了,该前面去的却翻到后面去了。形成这种透视关系的原因,不是因为前面的没强调,后面的没虚,而是线条穿插不对,所以要分清线条的前后关系、虚实关系和空间关系。

四、线条的表现

线条是结构素描中最主要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无论在塑造形体、表现体积和空间方面,还是表达情感方面,都显得十分明确。富有表现力和概括力。在开始学习时,首先要加强线条的熟练程度,要做大量的线条练习。提高线条质量,也就是说达到熟能生巧,“巧”线条才有质量,线条的质量是肯定有力轻松自如有松有紧,有虚有实有粗有细有深有浅,随着形体的变化而变化。作到变化中整体,整体中变化。这样我们的线条才富有生命力和动感。

3、实际演练:

教师范画

结构素描主要有:静物结构素描、石膏结构素描。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画石膏几何体的结构素描。 那我们应该怎么样画石膏几何体呢?

1、观察物体:选择合适的绘画角度,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能力.

2、构图:根据画面的需要,采用横构图或竖构图,把物体放在画面的适当位置,一 般遵循“上紧下松,左右相当”的构图原则

3、起形:用长直线概括出物体大的形状,再具体到局部。(注意透视法的运用)

4、调整:在整个绘画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步.在前面局部的刻画中,难免会出现和整个 画面不和谐的地方,或者是刻画不足或者是刻画太过,甚至是某些局部的形不够准确,都会影响到整体效果,在调整过程中,就是针对这些进行修改,使其在形体上准确。  课堂作业练习。  圆柱体结构素描的练习。  组合结构的练习。 上课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  学生的知识构架情况的掌握。  承上启下,注重知识的衔接。

 语言表达注意流利清晰突出课堂讲解重点、注意时间的分配。

推荐第10篇:结构素描教案

教学过程:

正方体的画法

一、复习导入:

前一阶段我们已经学习了正方形的透视知识,其中透视最基本的规律是什么?(近大远小),出示范画。

二、讲授新课 结构素描的概念

根据形体的形状结构,以线为主,准确的表现出物体的内部结构和透视变化;

如图:

老师:同学们先观察桌上摆放着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同学们主动发言。

三、作画步骤。(让同学们欣赏老师的范画。在黑板上用粉笔对刻画的步骤作示范。)

1、构图

构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构图不能太小(会让人觉得画儿显得不够饱满、小气);

构图时应注意重心的平衡;

构图不能太偏(太偏会让人有一边重的感觉,造成构图不稳);

构图应注意透视的变化及比例关系。

构图不应有残缺;(画石膏像时应注意) 构图中视觉重心应在画纸的物理中心偏上一些;

如果构图中人物是侧面,要注意人物眼睛所对的一侧要稍稍多些空间,使感觉上画面不至於发堵。

2、比例(强调要确定的比例是立体物体在平面上的比例,即平面比例)如图:

量比列的的时候眯起一只眼睛

右手一定要伸直面向写生对象

铅笔要水平或垂直

铅笔头的最高点和对象的最高点一致用大拇指掐住最低点,中间这段即量的相对高度

同样把笔横过来水平方向从最左点掐最有点中间即相对长度

自己看看铅笔的相对高度和长度的比例即是,可以先量了一个度再和其他的度比较。

3、定点:先确定最容易确定的点或者线,再进行连线。

4、拉线:

5、调整: 如图:

要点及要求:

1、对边不能平行,而且向后缩小

2、正方体是规则物体,成交透视里,面大的边点在前面 容易放错:

1、比例不对:如画得矮或者扁了

2、没能体现出立体感:透视中远与近相同,甚至远大近小;虚实处理中远与近的线条未能区分深浅虚实。

第11篇:结构游戏教案

结构游戏《儿童乐园》

游戏目的:

1.通过图片观察,了解儿童乐园的结构特点和整体布局情况。 2.学习搭建游乐设施的不同方法,尝试合作搭建。 游戏准备:

1.经验准备:请家长带幼儿参观儿童乐园,丰富幼儿对儿童乐园的认识 2.物质准备:儿童乐园总体图、各种游乐设施图、各种形状木制积木、长方形板、三角形板、拼插玩具若干。 游戏过程:

一、通过谈话让幼儿回忆儿童乐园里有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

二、教师出示儿童乐园,提出搭建儿童乐园激发幼儿建构的兴趣。

三、运用观察图片,提问引导幼儿了解儿童乐园的布局结构特点。1.图上的游乐园里都有些什么,它们在游乐园的什么位置?有什么特点?是怎样排列的?

2.引导幼儿思考大门、围墙、栏杆及运动器械分别可以用什么材料来搭。 3.请幼儿想一想在这次游戏中你想搭什么?教师根据幼儿要求让他们分工进行搭建。

四、幼儿学习搭建游乐园,师分组进行指导。指导要点:

1.在幼儿搭建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合理的使用合理的结构材料突出游乐设施的主体特征。

2.启发幼儿在仿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旋转木马、滑滑梯、小水车、健身器械等。

3.指导幼儿围合的方法。

4.注意各个游乐设施的间距,不随意碰倒别人的搭建物。

五、幼儿互相介绍自己搭建的游乐设施。

六、指导幼儿收拾材料

第12篇:探究结构教案

课题:探究结构

教学目标:

1、了解结构的稳定性的概念,知道结构三边确定的三角形构成稳定的几何图形;

2、知道强度的概念以及结构的强度与材料和所用材料本身的形状有关,了解什么是内力、应力、刚度;

3、知道构件连接处的强度是影响整个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并了解不同的连接方法特点;

4、在实验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结构的稳定性、强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通过指导学生的技术实验,加深对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 多种因素的了解;使学生认识技术试验是解决技术问题的重要方法。 教法与学法: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实验器材:扑克牌、胶水、纸片、细绳

一、课堂引入

学生自读课本P6‘彩虹桥坍塌事故’(从一个工程事故引入,以期加深学生对工程设计中质量安全重要性的理解)。

二、结构的稳定性

让学生自主讨论A形吕梯的使用方法。提问人在爬梯子时,逐渐上升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A行吕梯能承受人体的压力?

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A形吕梯能够才承受人体的压力是利用了三角形几何结构的稳定性。人在爬梯子的过程中,人越往上升越会觉得梯子越不稳定。

由此引出结构的稳定性概念:结构在荷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的平衡形式的能力,就叫做结构的稳定性。结构的稳定性是讨论结构整体的问题,它与物体的几何形状、支撑面积的大小和重心位置密切相关。结构要达到稳定,首先,它的整体结构必须科学合理;其次,一个支撑面积越大,重心越低,其稳度越大。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要尽可能使其重力集中在底部,降低重心,并使重心垂线落在底面积内,就可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三、结构的强度

1、强度与应力

结构的强度是通过构件和材料来体现的。构件在外力作用下会变形,同时构件内部个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发生了改变,这种作用力的改变称作内力。

一般来说,外力越大,则构件的内力越大。当内力达到一定数值时,构件就会被破坏。在工程技术中,不允许任何构件在正常工作下被破坏,这就要求构件和材料必须具有抵抗破坏的能力,这种能力称作强度。

当外力越大时,内力也越大,构件被破坏的危险就越大,但内里的大小并不能确切地反应一个构件的危险程度。那么它还与什么有关呢?

小实验:取一个作业本,从作业本里撕出一片纸,分别把纸片和作业本卷成实心圆筒,对它们施加相同大小的力,观察其变化。

实验说明:在外力与材料不变的情况下,构件被破坏的危险程度还与它的横截面接有关。

构件单位面积所受内力称为构件的应力。应力(σ)、内力(N)、横截面积(A)之间的定量关系如下:

σ=N/A 由公式可知,在内力不变情况下,构件的截面积越大,应力越小,危险性就越小。

2、强度与材料

由生活经验可知,结构的强度与材料有关。

小实验:去两张一样的报纸片,一张对折,一张叠成可伸缩的形状,用它们做P18‘设计与实践’的实验,观察变化。

实验得出结构的强度不仅与材料有关,还与所用材料的形状有关。

四、结构的连接

实验:学生用扑克牌做P20‘设计与实践’,观察实验结果,总结结论。 我们通常所说的连接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把两件或两件以上的物体连在一起。同样,结构的连接也是通过一定的连接物将构件组成整体结构。科学合理的连接,不仅可保证结构或构件的形状稳固,还能提高结构的强度,使它足以支持自身重力及荷载。

学生自学了解不同的连接方式。

五、教学反思:

第13篇:循环结构教案

高一数学(必修3)

第四课时 循环结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把握循环结构的三要素;能识别和理解循环结构的框图以及功能;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以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探究与应用循环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抽象能力;参与运用算法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严密精确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循环结构的概念、功能、要素、框图及应用。

【教学难点】

描述和应用循环结构时,三要素的准确把握和正确表达。

【教学方法】

探究启发式教学方法

【教具】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 学 过 程】

复习:请同学们回顾已学算法的基本结构有哪些?并画出结构示意图。

情景:1.视频(邢慧娜2004万米长跑金牌)

2.在学校的万米长跑测试中,你每跑1圈(400米),会想是否跑完了全程。如果没有跑完全程,那么又会想离终点还有多远。

学生活动:1)引导分析情景2中关键词

2)学生小组讨论,然后黑板板书(情景2算法及流程图) 3)教师点评:引出循环类型、循环三要素。(建构知识)

建构知识:循环结构

1.定义:

注:1)循环体

2)循环结构不能是永无止境的“死循环”,因此,循环结构中_____________。 高一数学(必修3)

2.分类: 注:

典型例题

写出1+2+3+4+5+…+100的算法并画出流程图。

变式训练

变1:步骤B更改为: i←i+2 ;则流程图表示一个什么样的算法?

变2:步骤A和步骤B交换位置会怎样?要达到预期结果,应做怎样的修改?

变3:若表示算法1×2×3×···×100 ,则流程图应如何修改?

练习:写出求1×3×5×···×99的一个算法,并画出流程图。

1变4:步骤A更改为:ss ;则流程图表示一个什么样的算法?

i

思考

若表示算法1

课堂小结 作业 11111,如何画流程图? 23499100 P14:练习1 (至少两种形式作答),2

第14篇:作文教案结构

一、结构的概念和意义“结构”一词,原是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它指的是建筑物的内部构造、整 体布局。后来借用到写作学中,用以表现一篇文章布局的艺术。因此,所谓“结 构”,就是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如果说主旨是文章的灵魂,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那么, 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材料,

只能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主题,只能解决“言之有理”的问题;而结构, 解决的是“言之有序”的问题。“结构”是文章表达,即表现形式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结构 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文章内容的表达,不在结构上下一番功夫,是很难写出好文 章的。

文章一般都可分为开头、中段和结尾三个部分, 这就是文章构成的基本形式。文章的结构,实质上是一个如何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的问题,是客观事物的 内部联系,通过作者的构思,在文章中有层次的反映。因此,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再现,它体现了作者由认识事物、掌握其规律性,一直到构思成文的全过程。一 篇文章结构的严谨,是和作者思维的严密性、认识事物的深刻性分不开的。

二、结构的原则和要求

(一)结构要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

文章的结构是千变万化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结构离不开表现主题这个 宗旨。安排结构的过程即是使材料和主题统一的过程,因此,层次的确定、段落 的划分,材料的详略,叙述的先后,以至于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过渡照应 等等,都必须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来进行安排。

(二)结构要符合事物的内部规律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本身都是有其内在联系和固有规律的,所以 在安排结构时应该努力反映事物的规律性。对事物的规律性的认识越深入,越透 彻,反映出来的结构也就越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刘勰曾提出“总文理”和“总纲领”,就是要求作者在安排结构时,首先要 表现文章的主题。抓住了文章的主题,也就是抓住了事物的纲领,然后才能“驱 万涂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 之乱。”(《文心雕龙·附会》)可见,文章的内容尽管复杂多样,而在布局谋 篇时, 都必须紧密围绕主题确定材料的主次详略, 先后秩序以及相互联系。 同时, 结构安排的各个环节,也必须紧扣主题,为表达主题思想服务,这是安排结构的 首要原则。

议论文开展论述的顺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说明文的结构形式是纲举目张,层次井然,这些特点都是以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和相互联系为依 据的。而记叙文一般都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过程来安排结构。有些记 叙文虽然运用“倒叙”、“插叙”手法,使顺序发生变化,但也只是局部的变化, 从整体上看,依然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三)结构要适应不同的文种特点 议论文是运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 在结构上就应通过论据对论点进行合乎 逻辑的论证。记叙文偏重于记事写人,记叙事物的发展变化,就必须要随着时间 和空间的推移而进行。因此,在叙述时,就应以事物的发展过程,时间的先后及 空间位置的变化为顺序来安排结构。说明文主要是说明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理的, 其结构就要根据事物、事理的情况进行安排,说明功能和用途的文章,要分清主 次。至于总体报告一类的应用文,其结构多表现为“概况、做法、经验”等几个 组成部分,以适应解决问题的需要。

(四)结构要巧妙新颖,富于变化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事物是复杂多样的,因此,反映客观事物的文章结 构式样也应是多姿多彩,富于变化的。一篇好的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它的 特点,有它的“个性”。文章的结构就应该表现出每篇文章独特的个性,即矛盾的特殊性。把文章的结构看成是凝固的、一成不变的“程式”是错误的。文章的结构总 是和文章内容相结合、相搭配的。内容一变,结构即变,从来都没有万古不变的 结构模式。古人说文章“定体则无、大体须有”,即 死框框是没有的,通常的格 式还是可寻的,只要作者孜孜以求,初可模仿学步,继则勇敢走自己的路,力求 创造,力求出新,就能写出好文章。

文章结构的要求,简单地说,就是严谨、自然、完整、统一。

严谨,指的是结构的周严缜密,无懈可击。思想是严密的,没有挂一漏万顾 此失彼的情形;组织是严密的,没有颠三倒

四、破绽百出的毛病。对事物的来龙 去脉,因果联系反映得准确清楚。

自然,指的是结构的顺理成章,行止自如。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更不是牵 强附会的拼凑,象苏轼说的那样“当行于所当行,当止于不可不止”。全篇格局 浑然天成。

完整,指的是匀称饱满,首尾圆合。它没有缺头少尾、主干不全的情况,也 没有七零八落、残缺不全的弊端。全篇文气连贯一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统一, 指的是结构的形式和谐, 通篇1贯。 它浑然一体, 决无前后割裂之感; 格调一致,并无上下乖异之病。文章各部分均衡匀称。

三、开头和结尾

文章结构的内容,主要包括三组环节(六个方面),即开头和结尾、层次和 段落、过渡和照应。

开头,往往是文章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它显示了事件的发端、故事的缘 起或问题的提出、矛盾的产生。好的开头应该新奇脱俗、引人入胜。结尾,又称 “收笔”,是文章的总收束,是全文内容发展的结果。结尾应当点明题旨,画龙 点睛,对全文起着定局、回应、深化的作用。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但是有一原则必须遵循,这就是 开头一定要有利于开展主题,要有利于作者开展思路,结尾要绾结全文,给人以 简明的印象,发人深思,正如古人所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 撞钟,清音有余。” 开头和结尾大致可归纳为平实简明和形象含蓄两大类型。所谓平实简明,即笔法朴实无华,表意简洁明朗,开头“落笔入题”,结尾“卒章显志”,简捷明 快地直接展开和深化主题。所谓形象含蓄,多是运用文学笔法,或渲染铺陈,或 描写抒情,或由远及近,或引而不发,开头重在引人入胜,借题发挥;结尾重在 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一篇1章究竟采用何种写法,应根据文章的体裁、内容等具体情况而定。 白润生在 《写作趣闻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种种》 中的 一文中, 列举了开头和 结尾的一些形式,可供参考:

开头:一是交代写作动机,二是揭示全篇内容,三是开门见山的点题,四是利用精彩事例,五是交代写作背景,六是引用神话传说,七是进行议论抒情,八 是引用名人言语,九是进行景物描写,十是提出设问号启后。

结尾: 一是提纲挈领作结论, 二是承上启下题点明, 三是要嘎然而止笔利落, 四是由此及彼转笔锋,五是言犹未尽诱人思,六是有意重复打烙印,七是问已问 人辨是非,八是引经据典回味浓,九是发出号召激斗志,十是抒发感情意远深。

四、层次和段落

(一)层次

结构布局时,要把一堆杂乱无章的材料组成一篇井然有序的文章,首先需要 围绕主题,形成文章的层次,并要加以有机地排列、组合与连贯。层次,就是指文章中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是作者在表述主题的过程中形成的相对完整、相对 独立的思想单位,又叫“意义段”、“逻辑段”或“部分”。

层次,或者是事物发展的一个阶段,或者是事物矛盾的一个侧面,或者是中 心论点的一个分论点。安排层次是作者思想脉胳的直接体现,因此,在结构诸要 素中,层次居于核心地位。

文章中划分层次的形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纵式。即按照纵向进程的顺序划分层次,各层次之间是延续和承接的关系。纵式层次,又有以下三种形式:

(1)时序式。按时间的顺序安排层次。

(2)递进式。按事件的发展演变过程安排层次。

(3)逻辑式。按事理的内在联系安排层次,如从属关系、因果关系、总分 关系、分总关系、总分总关系等。

纵式结构:指文章的层次以事物的纵向发展、延伸进行安排的一种结构形式.一般用来表现事物的历史过程.又称纵贯式结构、演进式结构,或垂直结构,与横式结构相对.2.横式。即按照横向展开的顺序划分层次。各层次之间是依次展开的并列 关系。横式层次,又有以下两种形式:

(1)条款式。按问题的性质分为条款安排层次。

(2)部分式。把一个完整的主旨划分成若干部分来安排层次,每一部分分 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整体思想的某一侧面, 几个部分合起来反映主旨思想的全 部。 横式结构:是指评论围绕中心论点多侧面展开,各分论点之间呈现并列关系的结构形式.指文章的层次以事物的纵向发展、延伸进行安排的一种结构形式.一般用来表现事物的历史过程.又称纵贯式结构、演进式结构,或垂直结构,与横式结构相对.纵式结构在各种认可 均有广泛的运用.

3.纵横混合式。即将纵式和横式两种层次安排形式结合起来,或是先纵式 后横式,或是大层次为纵式,纵式里面包含着横式,或是横式当中包含着纵式。 这种形式往往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一“经”一“纬”,相互关联, 既在纵的方面注意了时间的连贯性,又从横的方面照顾了空间的平列性,纵横交 错,使文章层次分明。

在说明文中,纵式结构常用于说明事物的过程、程序.如亨利•法希尔的《蝉》.文章虽用倒序,在介绍蝉的生活习性时,却一直穿着对蝉的生长过程的说明.这一过程是:第一阶段,蝉卵孵化成幼虫;第二阶段,幼虫钻入地下又爬上地面;第三阶段,幼虫蜕皮到扔下皮飞去;第四阶段,成虫在阳光中歌唱.又如何烈的《微型电子计算机》,追述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从1946年产生的第一台电子管电子计算机,到1948年的晶体管电子计算机,再到1964年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最后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电子计算机——微型电子计算机,写出计算机在不长的时间里迅速发展、变化更新的历程.再如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叙述了景泰蓝这一手工艺品的工艺流程,介绍了景泰蓝由制胎到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等的全部操作工序.在议论文中,纵式结构表现为用显示历史进程和今昔变化的事实为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的结构.如毛泽东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凡尔登战役说起,随即转入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三个阶段的介绍和分析,从而论证了这一战役是希特勒走向灭亡、反侵略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一切对世界形势作悲观估计的人们应将自己的观点改变过来.又如鲁迅杂文《记念刘和珍君》,从追悼会写起,然后叙及对刘和珍过去的印象,她被害的经过,她和战友之死的影响、作者的评价等,虽夹叙夹议,但全文以“三•一八”惨案作贯穿全文的线索,表现作者对烈士们的怀念和讴歌,是以纵式结构为框架.在记叙文中,纵式结构表现为通过过程的叙述来写人、叙事、写景.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即通过回忆幼年、外出求学和参加革命等不同时期母亲的表现与经历,赞扬了母亲的品德,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怀念.又如汉司马迁《史记》中的鸿门宴一段,以宴会前、宴会上和宴会后的整个过程为序,写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等完整情节.再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一文,则是以船过三峡整个航程为框架,通过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描绘了三峡瑰丽奇特的风貌.纵式结构和时序结构有联系,也有区别.以时间为序,写事物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演变和进展这种时序结构,自然也可称作纵式结构;但以时间为线索,写事物在不同时间里的不同情状,有时着重点不在事物本身的变迁,而在表现不同时态里形象的多彩多姿,这就不是纵式结构,而应为横式结构.且纵式结构,不一定与时序有关.另外,时序结构特别强调交代时间;纵式结构则不一定点明时态.

3优点:(1)纵式:以时间为线索组织材料进行记叙 纵式结构优点:突出时间,能给读者清晰的印象,使记叙条理清楚、明了.(2)横式:以地点的变化为依据组织材料(适用于游记性文章)或以观点(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横式结构优点:容易使中心集中、突出.(3)纵横交叉式:以时间为经,以地点为纬组织材料(适用于写复杂记叙文).纵横交叉式优点:反映出的社会生活更广泛、更深刻.

4.总分式(或叫分总式)。文章的几个部分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总说是为了概括或总结全文,分说是为了展开内容,逐项、逐条论述有关问题。这种有总有分,总分结合的划分层次的方式形式也是多样的,有先分后总式,有先总后分式,有总分总式,还有分总分式等。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采用的就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格物”“致知”就是指现代学术的基础,即实地的探察,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实验。然后先儒家对“格物”“致知”意义的曲解和对“格物”“致知”精神的埋没;再阐述科学发展为什么需要“格物”“致知”的精神。最后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总分式结构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我们都需要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这中心就是记叙文要展现的核心,将核心内容放在记叙文的开头,开门见山点明文章的中心,是总起;而放在写人叙事的结尾处加以强调,是总括.总分式便因此可以分为三种:总分、分总、总分总

二、并列式结构无论是记叙一件事的多个侧面,还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来展现一个共同的主题,常常需要从多重内容和多个角度来写人叙事,表现人物和主题,这多重内容和多个角度之间构成并列关系,使文章有了层次感和厚重感,这就是最常见的并列式结构.如果是写一个人物,我们应该围绕人物的性格选择细节.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往往有着多个侧面,那么,要展现一个人复杂的性格,就应该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侧面去展现,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而立体.如果记叙文写作中需要围绕一个主题去叙述事实,我们依然可以采用这一章法,即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面的实例加以表现,通过小和大,名人和普通人,文艺界和体育界,物质和精神等等不同的方面的人物或事例,展现相同的主题或者主题的不同深度.

(二)段落

段落,是构成文章的最小单位。它具有“换行”另起的明显标志,是文章的 思想内容在表达时由于转折、强调、间歇等情况所造成的文字的停顿,也称“自 然段”。

一篇文章,不仅要划分层次,而且要划分段落。层次和段落是两个不同的概 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层次着眼于思想内容的划分, 段落着眼于文字表达的需要。 二者之间的关系, 有时是一致的,即一个段落就是一个层次;有时层次大于段落,一个层次由若干 段落组成;有时段落大于层次,即一个段落之中包含了几个内容有别的层次。

段落是为了表达内容的,所以划分段落要以文章内容的需要为依据,文章分段的原则是:

1.注意段落的单一性和完整性。单一性,是指每个段落只表达一个中心意思;完整性,是指一个中心意思要在一个段落中说完,而不要分到两个以上的段 落中去。

2.注意各段内容的内在联系。一篇文章的段落不论如何划分,都要以层次 的明确性和连贯性为依据,使每段均成为全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做到“分之为一段,合则为全篇”,不可随便移易。

3.注意整体的匀称,做到轻重得当,长短合度。段落的长短当然要以内容 的多少来定,不必强求一致,但也要防止过长过短。

五、过渡和照应 过渡和照应是使文章气血贯通、脉胳分明的一个重要手段。过渡,是指上下 文之间的衔接、转换;照应,是指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

文章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过渡呢?

(一)论述问题“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的转折处需要过渡。

如毛泽东同志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由总述转入分述时,用了 一个过渡句: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情况是怎样的呢?”逐次分析了各阶级的状况之后,总收一笔,由分而合:“综上所述,可知……”由此引出结论。这些过渡 文字使上下紧密相联,起到了很好的总上启下的作用。

(二)文章内容由一层意思转换为另一层意思的交接处,一般需要过渡。

如在某市财政局 2002 年上半年总结中,第一部分概述了工作基本情况后, 用了一个过渡句:“上半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所抓工作叙述完 毕后,又用了一个过渡段:“今年是治理整顿的关键一年,为了圆满实现全年财 政工作的目标,确保财政收支平衡,下半年,在搞好正常业务工作的同时,我们 要扎扎实实抓好以下工作……”

(三)叙述与议论、顺叙与插叙等相转接的地方,也往往需要“过渡”。

如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关于佛山市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的调查报告》 , 在论述了佛山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是著名的侨乡之后,用了一个过渡段:“上 述三点,无疑是佛山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过去在\'左’的思想束缚下,这些 优势未能得到发挥,反而成为沉重的包袱”。下面就插叙了一段佛山过去工业技 术落后的情况。 过渡一般有三种形式:

用关联词语或转折词语过渡。一般将过渡词语放在句子或段落的开头。常用 的过渡词语有:由此可见、总之、因此、综上所述、总而言之、然而、可见、但 是等。

用句子过渡。即在需要过渡的层次或段落之间,安排一个起承上启下作用的 句子,即过渡句。常用“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认为”等等。

用段落过渡。即在需要过渡的层次或段落之间,安排一个起承上启下作用的 段落。

照应是使内容相互呼应。文章前面说过的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准备提到的前 面要有伏笔或暗示。前呼后应,文章的结构就显得紧凑,层次也就更为分明。

照应的方式,一般有两种;

(一)开头与结尾照应,即首尾呼应。开头与结尾遥相呼应,可给人以首尾圆合、结构严谨的感觉,也可使文章的主题更突出。

如《扬长避短、发展地方工业——湖北省沙市工业的调查》(《红旗》1980 年第 19 期)开头是:“地方工业,特别是中小城市工业,怎样扬长避短,发挥 优势?湖北省沙市创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结尾是:“扬长避短,劣势可以转 化成优势,这就是沙市发展工业的结论。”

(二)行文与标题照应,这就要求行文紧扣主题,突出主题,使文章的结构 更加紧凑。

第15篇:教案基本结构

教案基本结构 1全册备课

全册教材分析、全册教学目标、全册重难点、课时安排

2全册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单元重难点、课时安排

3每课时备课

课型、教学目标(三维)、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4单元总结

5、全册总结

第16篇:结构游戏教案

幼儿园小班结构游戏教案:飞机

目 的 要 求

1、学会拼飞机,增强动手动脑能力。

2、体验结构游戏的乐趣,愿意与同伴一起分享玩具。

3、发展幼儿的小手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幼儿爱护建构材料和建构成果的意识,培养幼儿合作能力,学会自己收玩具。

准 备

1、雪花片若干筐。

2、教师范例一个。

一、结构游戏:飞机

1、教师出示拼好的范例飞机,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看,老师手上拿的这是什么?飞机你们见过吗?谁有坐过飞机?那你们说说看飞机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拼一架小飞机吧!

2、教师讲解拼插过程。

3、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1)不能和小伙伴抢花片,并保持地面的整洁。

(2)可以用你自己喜欢的颜色来拼。

(3)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完成作品。

4、幼儿拼插,教师在旁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配色的能力。

5、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二、户外活动。

幼儿园中班结构游戏《儿童乐园》

一、游戏由来:

一次,在区域活动的阅读区中有个小朋友带了本\"游乐园\"的书来,很多小朋友立即被吸引了,大家纷纷说着里面好玩的游乐器械,有的小朋友说道兴致上就提议要到结构区自己动手搭建。根据幼儿的兴趣,结合本学期的目的--引导幼儿初步学会按意愿或命题进行有目的的建构。同时培养幼儿掌握观看简单平面图建构的能力。我们开始了\"儿童乐园\"的建构主题,由此进一步提升幼儿学习用铺平、延长、围合、技能搭建物体造型--构建儿童乐园。

二、游戏预设总目标:

1、了解\"儿童乐园\"的整体布局,学会根据简单的平面图进行建构。

2、能运用围合、搭高、拼插、对称等方法搭建围墙和不同游乐设施,尝试与同伴商量合作。

3、大胆的使用辅助材料进行建构。

4、懂得保护自己和别人的搭建成果,知道有序地使用玩具和收拾玩具。

5、能大胆大胆地向同伴和老师介绍自己的搭建方法和成果。

三、第一次游戏

游戏目的:

1、通过图片观察,了解儿童乐园的结构特点和整体布局情况。

2、学习搭建游乐设施的不同方法,尝试合作搭建。

游戏准备:

1、儿童乐园总体图、各种游乐设施图片……。

2、各种形状木制积木、长方形板、三角形板、拼插玩具若干。

游戏过程:

(一)通过谈话让幼儿回忆儿童乐园里有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

(二)教师出示儿童乐园,提出搭建儿童乐园激发幼儿建构的兴趣。

(三)运用观察图片,提问引导幼儿了解儿童乐园的布局结构特点。

1、图上的游乐园里都有些什么,它们在游乐园的什么位置?有什么特点?是怎样排列的?

2、引导幼儿思考大门、围墙、栏杆及运动器械分别可以用什么材料来搭。

3、请幼儿想一想在这次游戏中你想搭什么?教师根据幼儿要求让他们分工进行搭建。

(四)幼儿学习搭建游乐园,师分组进行指导。

指导要点:

1、在幼儿搭建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合理的使用合理的结构材料突出游乐设施的主体特征。

2、启发幼儿在仿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旋转木马、滑滑梯、小水车、健身器械等。

3、指导幼儿围合的方法。

4、注意各个游乐设施的间距,不随意碰倒别人的搭建物。

(五)幼儿互相介绍自己搭建的游乐设施。

(六)指导幼儿收拾材料

观察与推进:

本次游戏的主题是幼儿比较熟悉的,又是幼儿所喜欢的,因而搭建过程中幼儿的积极性也很高。活动开始结合游乐场的各种图片在大黑板上引导幼儿认识儿童乐园的各项游乐设施,同时规划布局好搭建的位置。孩子相对就比较有目的,搭建比较有序,针对一开始的围合技能--围游乐园的外墙孩子们不是有特别明显的概念,有的幼儿搭建一半\"同字型\"最终没有围合起来。或者另一组幼儿相对有概念,但围得很小,针对这个问题,下次师可用泡沫垫或者用即使贴拉一个边框,一方面引导幼儿了解围合的概念,一方面教幼儿布局的大小,争取解决该问题。

另外幼儿大致懂得看着规划布局图来搭建,但想象力还不够,不会自己选用建构材料,要师提醒引导,搭建出的游乐设施也很简单,缺乏想象力。师还是可以针对某一游乐设施提供不同造型等图片,在区间建构时个别去引导幼儿想象搭建,对幼儿选用材料多鼓励多引导,进一步提高幼儿主题搭建的技能水平。

第二次游戏

游戏目的:

1、能用围合的方法搭建游乐园的外围墙。

2、继续尝试用不同的游戏材料搭建游乐设施。游戏准备:

1、新增:泡沫垫或即时贴(裁成长条型)拼成长方形;上次搭建照片。

2、儿童乐园总体图……。

3、各种形状木制积木、长方形板、三角形板、拼插玩具若干。

游戏过程:

(一)出示上节课搭建的\"儿童乐园\"照片,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提出本次搭建的目的要求。

(二)结合新增材料引导幼儿了解如何进行搭建。

1、出示泡沫垫(或即时贴),引导幼儿沿着拼好的泡沫垫形(长方形)围合\"儿童乐园\"的外围墙。

2、结合上次幼儿拼插游乐设施照片,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搭建。

(三)继续提供\"儿童乐园\"布局图,幼儿分组进行搭建活动。

指导要点:

1、按着\"儿童乐园\"布局图分两组(儿童乐园布局和游乐设施)进行搭建活动。

2、引导幼儿围合\"儿童乐园\"外围墙。

3、鼓励幼儿想象搭建不同的儿童乐园\"游乐设施\"。

4、注意各个游乐设施的间距,不随意碰倒别人的搭建物。

(四)结合本次搭建,幼儿说说本次自己搭建的内容,进步的地方。

(五)指导幼儿分组收拾建构材料

观察与推进:

本次活动多提供了泡沫垫的材料更好的帮助幼儿理解了围合的概念,省却了老师一直解释的时间,不同组幼儿还用了不同的材料进行围合。同时本次幼儿进行的\"儿童乐园\"布局比上节课丰富了许多,一些如\"旋转木马\"的游乐设施,被孩子们利用纸杯、牙膏盒等废旧物拼搭的像模像样。休息的凉亭增添了\"大人们的运动设施\",孩子们说这是让陪孩子到公园的大人们玩的,充满着孩子们对大人的爱心。本次活动搭建不理想的有\"佳莹一组拼插游乐设施的幼儿\",小部分幼儿还随着自己的心情拼起了枪,比较无目的,下节课针对此情况,一是可提供一些游乐设施的照片让幼儿先观察,鼓励幼儿模仿拼插。二是师重点对这一组的幼儿进行引导,帮助这些幼儿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第三次游戏

游戏目的:

1、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材料大胆想象拼插出不同的游乐设施。

2、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游戏准备:

1、新增:上次搭建照片,各种游乐设施图片……。

2、儿童乐园总体图、泡沫垫或即时贴(裁成长条型)拼成长方形;

3、各种形状木制积木、长方形板、三角形板、拼插玩具若干。

游戏过程:

(一)结合上次搭建照片,师重点针对搭建游乐设施这组的幼儿,提出不足和需改进的地方。

(二)出示各种游乐设施的图片,引导幼儿分析游乐设施的构造特点。

1、结合图片,让幼儿说说\"这些游乐设施\"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2、自由交流:说说可以用什么材料把这些不同的特征体现出来。

(三)幼儿建构,师重点指导\"拼插游乐设施\"一组的幼儿。

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分四组进行建构活动:两组幼儿搭建\"儿童乐园\";两组幼儿搭建\"游乐设施\"。

2、重点引导搭建\"游乐设施\"的两组幼儿结合图片选择适宜材料进行拼插活动。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搭建不同的儿童乐园\"游乐设施\"。

4、注意爱护玩具,不要将玩具弄得满地都是。

(四)结合本次搭建,师进行小结讲评。

(五)幼儿自由观赏本次的\"建构作品\"。

观察与推进:

本次重点指导搭建\"游乐设施\" 的一组幼儿相对上节课再拼插构造上有所提高,都能积极动脑筋搭建不同的\"游乐设施\"。但幼儿基本上只拼出一种\"器械\",后面发现孩子都喜欢选用\"花型\"的新拼插玩具,因为相对别的材料会比较好表现\"游乐设施的特征\"。但由于玩具材料数量不足,孩子们大都拼插一件作品,而且有个别男孩子还从别人搭好玩具中取走一块搭到自己的作品上,下次材料提供上可多提供此玩具,同时提供的玩具要更适宜搭建游乐设施的。另外女孩子已经会合作搭建一件作品,男孩子相对还是各玩各的,要多鼓励合作一件难些的作品。

第四次游戏

游戏目的:

1、能有序的分组进行儿童乐园的搭建活动。

2、喜欢建构活动,体验合作的乐趣。

游戏准备:

1、新增:上次搭建照片,适合搭建游乐园设施的拼插玩具多提供……。

2、儿童乐园总体图、各种游乐设施图片

3、泡沫垫或即时贴(裁成长条型)拼成长方形;

4、各种形状木制积木、长方形板、三角形板、拼插玩具若干。

游戏过程:

(一)分别出示上次搭建\"儿童乐园\"和\"游乐设施\"两组幼儿搭建的照片,让幼儿一起交流说说总体搭建的情况,提出改进的地方。

(1)选择适合表现该游乐设施的拼插玩具进行创意拼插。

(2)摆放游乐场里要规划整齐。

(二)幼儿建构,师分组进行适当的指导。

指导要点:

1、让幼儿相对按上次合作小组进行建构活动,适当进行调整。

2、重点引导搭建时的选材和\"儿童乐园\"里的有序整齐归放。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搭建不同的儿童乐园\"游乐设施\"。

4、鼓励幼儿多合作,体验合作的快乐。

(四)幼儿自由观赏本次的\"建构作品\"。

(五)结合本次搭建,师进行小结讲评。

观察与推进:

经过几周的\"儿童乐园\"建构活动,幼儿已经基本能自己独立的分组并进行相应的建构,本次的搭建效果比前两次有了一定的进步,搭\"儿童乐园\"的幼儿能用不同的材料搭建自己的围墙,里面有目的的规划要搭建的内容,同时还能给每个搭建项目内容添加上相应的围墙,看起来更加整齐有序;搭建\"游乐设施\"的幼儿能创造的搭出如:升降飞机、翘翘板、滑板车……等,感觉整个搭建内容丰富了、会合作了。孩子们还会用一些小花片进行绿化美化的点缀,有了一定的审美观点,给予肯定表扬和拍照后,幼儿的自信心加强,更有兴趣进行建构活动。

因此,我将在区角中继续投放一些建构材料,让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搭建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结构游戏:《各式各样的桥》

活动目标:

1、学习动脑筋解决问题,遇困难不轻易放弃。

2、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各种积木,插塑,雪花片。

活动过程:

1、根据上次游戏情况,结合幼儿作品,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桥的主要特征。

2、与幼儿共同讨论。

(1)为什么人们要建造各种各样的桥?你在什么地方见过桥?

(2)开河架桥:今天我们要在设计一个河道,然后架上我们建构好的桥。小朋友想一想,我们需要做些什么事情?启发幼儿进行协商、分工。

一组:运用各种积木在河道上直接搭建大桥并将事先建构好的作品进行合理布局。

一组:拼插河道两边的楼房。

一组:负责河道的绿化。

3、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然分组,并推选一名小组长。

4、教师提出游戏要求,幼儿游戏,教师参与建构,促进幼儿之间互动。

(1)讨论的声音要小,不要喧哗。

(2)做到三轻,珍惜他人的建构后果。

5、评价:

师:今天我们玩了开河架桥的游戏,你玩得开心吗?你和谁一起?都做了些什么事?在游戏过程中,你们有遇到困难吗?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第17篇:中班结构游戏教案

中(二班)结构游戏——《船》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船的基本形状特征,丰富幼儿对船种类的知识。

2.能围绕主题进行拼插,自由选择游戏材料,激发幼儿大胆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欣赏和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重点及难点

1.学习用建构材料,运用拼贴的技能搭建船;

2.能围绕主题进行拼插,自由选择游戏材料,激发幼儿大胆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活动准备

积塑、雪花片、图片

四、活动过程

1.小结上次的结构游戏

“上次的结构游戏——《交通工具》,很多小朋友都搭得很不错。Xx小朋友的火车搭得很有创新,xx小朋友的飞机搭得很酷又很独特。我们表扬一下这些小朋友吧!”

“表扬,表扬,你真棒!” “在上次的结构游戏中,方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火车搭得很好,有的小朋友汽车搭得很棒,有的小朋友飞机搭得很酷。可是,没有一个小朋友搭船。今天,老师就教小朋友搭又酷又漂亮的船吧!”

2.提问有没有小朋友坐过船?如果有的话请他说一说船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

“小朋友们知道船舶有哪些种类吗?” 幼儿:“„„”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船都有哪些种类吧?” 3教师出示船图片

(1)出示船的结构图,让幼儿了解船体各部分的名称,了解船的基本结构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认识“甲板、首舷、尾舷、船舱”) (2)出示帆船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船?”,如果幼儿回答不出帆船的话,引导幼儿说出帆船;

(3)出示客轮的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客轮;

(4)出示航空母舰的图片,引导幼儿认识航空母舰; (5)出示潜水艇的图片,引导幼儿认识潜水艇; (6)教师小结

“船有很多种类,小朋友们都认识哪些船啊?” 幼儿:“„„”

4.教师出示用积塑及雪花片拼擦好的船模型并进行讲解 (1)教师手拿用雪花片搭好的船模,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呀?” 幼儿:“„„” (2)“这船的模型是什么样子的呀?” 幼儿:“„„” (3)“船的颜色是怎么搭配的?” 幼儿:“„„” (4)教师小结

“在搭建的船的时候要注意颜色的搭配要对称,这样搭出来的船才漂亮。” “要注意船的首舷与尾舷是斜斜的,小朋友要把斜斜的部分搭好来。” (教师手拿模型示范如何拼搭船体,重点指导如何拼搭首舷与尾舷。) 5.幼儿操作

教师分发材料,提示幼儿可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搭建。 要求建构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与他人合作,一起建构。 6.作品欣赏与评价

教师将幼儿的一些作品摆在展示台上,让全班幼儿一起选出较为优秀的作品,并说出选出的作品好在哪里?

五、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游戏过程,提出游戏过程中幼儿表现突出的地方及游戏存在的不足。 (2)要求幼儿平时认真观察各种交通工具的造型及了解它们的功能,积累知识。

第18篇:数据库循环结构教案

数据库公开课教案

【教学课题】

§5.4 指定次数的循环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 2课时(90分钟)

【授课时间】 2013年11月28日(星期四)下午第

1、2节课 【授课班级】

职高应用1202班 【授课教师】

普靖

【教学内容分析】循环结构是程序中的三大结构之一,指定次数的循环是第三种循环结构,是整个循环结构中命令格式最紧凑,最常用的一种,因此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指定次数循环的命令格式和各参数的应用;2.学会分析程序题目,理解流程图。 情感与价值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循环结构在程序中的重要作用;2.通过对循环结构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编程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指定次数的循环

【教学难点】怎样在程序中应用指定次数的循环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讲练结合、自主探究 【教具及媒体使用】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清点人数

二、复习旧知

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前面两种循环。

三、导入新知

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循环次数已知,可否用前面两种循环结构,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四、讲授新知

(一)指定次数循环的基本命令格式

FOR = TO [STEP 步长] ENDFOR

(二)参数说明

◆For表示循环的开始,endfor表示循环的结束,必须成对出现

◆语句组也称为循环体,由一组语句组成 ◆变量指定循环控制变量

◆初值指定循环变量的初始值,终值指定循环变量的终止值 ◆步长指循环变量两个相邻值的间隔值

(三)流程图及执行过程

1、将“初值”赋给循环控制变量;

2、判断循环变量的值是否满足循环条件,若满足,执行第3步,若不满足执行第4步;

3、执行循环体语句,再根据步长的值改变循环变量的值,然后执行第2步;

4、退出循环结构,执行其后的语句。

(四)程序举例

例1: 编程计算1+2+„„+100的值 合作探究思考:

1、用基于条件循环编程输出100之内所有数的和,并区分指定次数循环

2、编程输出100之内所有偶数之和

3、编程输出1*2*3*4*5之积

2、编程输出下面图形 ********** 例

3、编程输出1---100之间所有既能被3整除又能被7整除的数 合作探究思考: 编程输出下面图形 ********** 班级,姓名 **********

五、课堂小结:

1、讲述了指定次数循环的命令格式,参数说明,流程图及执行过程

2、在掌握了上述几个方面以后,通过举例来学会应用这一种循环结构

3、通过合作探究思考让学生初步有程序的思想

六、布置作业:

1、区分三种循环相同点及不同点

2、理解流程图,并自己画出,然后根据流程图写出程序,下节课上机实习。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指定次数的循环,学生在以前循环结构的基础上理解起来比刚解除循环结构容易些,但因为内容较难,所以学生在程序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下节课在上机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程序的思想。

第19篇:写字上下结构教案

上下结构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写好上下结构的字,要求写得正确、匀称、美观。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

3、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感受文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4、引导学生懂得礼让,与同学和谐相处。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教学,学会上下结构的字的写字方法。 教学难点: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写字常规练习

(一)同学们好,写字的时间又到了,书法小博士提醒小朋友调整坐姿。我们一起再来熟悉一下坐姿十二字:

头正肩平, 臂开足安, 心静气缓。

坐姿那么漂亮,小博士再奖励大家一首执笔姿势的小儿歌,看看谁的小耳朵最善于倾听。 执笔姿势歌:

距离笔尖三厘米, 拇指食指相对夹。 中指首节垫笔杆, 无名小指自然弯。 指实掌空才美观。

二、观察生字寻找规律

(一)导入

上节课呀,我们学习了《小柳树和小枣树》,这两棵小树已经和大家成为了好朋友,这节课呀,课后的生字也急着来和你交朋友,我们赶快去看看吧!

(二)引导观察。

1、仔细观察,课后生字有哪几种结构?总结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左中右结构

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学习写好这几个上下结构的字。出示:怎 思 穿 弯 亮

2、看这个生字朋友呢!用卡片拼“弯”(大屏幕标红),它的两部分有什么特点?指生回答。师总结:上面部分扁宽,给下面部分留下空间,多么懂得谦让啊。下面部分窄长。

3、用卡片拼成“怎”(大屏幕标红),再来看这个生字朋友,谁来说说它上下两部分长得有什么特点? 指生回答。师总结:上面部分窄长,下面部分扁宽。

4、你们的小眼睛真亮,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些上下结构的字就可以大致分为这两类。出示 上宽扁,下窄长 上窄长,下宽扁

三、指导书写“上宽扁下窄长”的例字“弯”

1、出示四个小动物写的“弯”字,说一说哪个最漂亮?为什么其他的字不漂亮呢?请你当当老师来帮他们评一评。

也就是说,我们在写这个上下结构的字时,不光要注意上宽扁 下窄长 ,还要看清楚它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尤其是它的主笔。

2、总结书写要领:拍手读三字歌(上宽扁 下窄长 把主笔 写舒展 )

3、师范写“弯”,生书空。

4、生描一个,写一个,比一比谁写得最漂亮。

5、展示——评价——自评


6、写好了这个上宽扁, 下窄长的字,还有一个字“怎”,观察一下,这个字怎样才能把它写漂亮呢? 学生交流。老师总结:结构上,上窄长,下宽扁。笔画上,卧钩要放平,三点一斜线。

四、欣赏故事《王献之依缸习字》

1、小朋友的字进步很大,为了奖励一下大家,我们来欣赏一下,书法家王献之的故事。

2、看完请学生谈一下,看了王献之的故事,你想说什么。

五、书写作品、学以致用。

王献之这样的大书法家也是一笔一画,勤学苦练成才的。让我们运用今天所学本领来练一练屏幕上的几个字,用心练字,踏实做人,相信你一定也能越来越优秀。写的时候注意握笔姿势和坐姿。

1、出示生字:思 穿 亮

2、传授写好作品的两个秘决:(1)结构

(2)笔画 (3) 姿势标准

3、学生配乐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每个字 先描后写一个 一看二写三对照 一个要比一个好

如果得到三颗星 就请自己画自己一颗笑脸

;没有得到三颗星的小朋友 不要灰心 注意结构和笔画再改一改

4、展评,颁发“书法小博士”。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字比以前进步很大。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认真写字, 送大家一句话:提笔即是练字时。希望小朋友以后一拿起笔就能想起这句话,激励自己写好每一个字。

七、板书。

上宽扁 上窄长

下窄长 下宽扁

第20篇:教案1(倒装结构)

教案

(试讲人:张金艳)

教学日期: 教学对象: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掌握倒装结构及其用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部分倒装及其用法; 教学内容: 1.全部倒装及其用法; 2.部分倒装及其用法;

3.as, though 引导的倒装句; 4.其他部分倒装;

教学步骤: Reviewing: 略

Main content:

一、全部倒装及其用法

全部倒装是指将句子中的谓语动词全部置于主语之前。此结构通常只用于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或用于SV(A)/SVO/SV(C)三个句式结构中,常见的结构有:

1.here, there, now, then, thus等副词置于句首, 谓语动词常用be, come, go, lie, run。例如:

1) There, at the summit, stood the castle in its medieval splendor. (A) [A] V S 2) Then came the chairman. (A) V S 3) Here comes the bus.(A) V S 4) In went the sun and down came the rain. [A] V S [A] V S 5) “Go away!” said one child; “And don’t come back!” growled another. (O) V S (O) V S 6) Equally inexplicable was his behavior towards his son. (C) V S 2.表示运动方向的副词或地点状语置于句首,谓语表示运动的动词。例如:

1) The door burst open and in rushed the crowd. (A) V S 2) Ahead sat an old woman. (A) V S 注意:上述全部倒装的句型结构的主语必须是名词,如果主语是人称代词则不能完全倒装,这是因为代词的分量很弱,不能位于句子末尾。例如:

1) Here he comes.他来了。

2) Away they went.他们走了。

3.拟声动词位于句首,谓语动词常用come, go.例如: 1)Bang! Bang! came three reports of firecrackers. 2) Click-click went the old o’clock.

二、部分倒装及其用法

部分倒装是指将谓语的一部分如助动词或情态倒装至主语之前。如果句中的谓语没有助动词或情态动词,则需添加助动词do, does或did,并将其置于主语之前。

1.句首为否定或半否定的词语或带有否定意义的词,如no, not, never, seldom, little, hardly, at no time, in no way, not until, nowhere, scarcely, barely, at no time, not only, not once, under on condition, hardly … when, no sooner …than …等。例如:

1) Never have I seen such a performance.2) Nowhere will you find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3) Scarcely had he started speaking when heckling broke out.4) Seldom had I seen her so upset.5) Little did I think a few years ago that I would be so lucky to marry a pretty girl.6) Under no circumstances must the switch be left on.7) By no means will I take it as feasible.8) On no account will he accept it as reasonable.9) Only in this way is it poible to explain their action.

注意:如果only引导的句子为主从复合句,则主句倒装,从句不倒装

Only when he is seriously ill, does he ever stay in bed.

10) Not a single book had he read that month.11) In no other country do so many newspapers devote so large proportion of their spaces.12) Not until the child fell asleep did the mother leave the room.注意:当Not until引出主从复合句,主句倒装,从句不倒装。 注意: 如否定词不在句首不倒装。例如:

a) I have never seen such a performance.b) The mother didn\'t leave the room until the child fell asleep.

13) Hardly had she gone out when a student came to visit her.14) No sooner had she gone out than a student came to visit her.

15) Not only did he refuse the gift, he also severely criticized the sender.

注意:只有当Not only… but also连接两个分句时,才在第一个分句用倒装结构。如果置于句首的Not only… but also仅连接两个并列词语,不可用倒装结构。例如:

Not only you but also I am fond of music.我和你都喜欢音乐。 2.表示\"也\"、\"也不\" 的so, neither, nor放在句首时,句子作部分倒装。例如:

1) Tom can speak French.So can Jack.2) If you won\'t go, neither will I.

3) He hasn’t met them before and nor has Mary.

注意: 当so引出的句子用以对上文内容加以证实或肯定时,不可用倒装结构。意为\"的确如此\"。例如:

1) Tom asked me to go to play football and so I did. 2) ---It\'s raining hard.

---So it is.

句型:A is B, so is C.表C也是

A is B, so A is.表确实如此

3.表示频度的副词,如thus, many a time, often等位于句首时,句子作部分倒装。例如:

Thus began a journey the end of which would never come.Many a time has Mike given me good advice.Often did we go for walks together.4.在比较从句中,如果主语不是人称代词,句子可作部分倒装。例如:

Oil costs le than would atomic energy.I spent much more money than did my friends.She was as delighted with the suggestion as were the other clamates.

三、as, though 引导的倒装句

as / though引导的让步从句必须将表语或状语提前 (形容词, 副词, 分词, 实义动词提前)。此时应注意:1) 句首名词不能带任何冠词;2) 句首是实义动词, 其他助动词放在主语后。如果实义动词有宾语和状语,随实义动词一起放在主语之前。例如:

Try hard as he will, he never seems able to do the work satisfactorily.

注意: 让步状语从句中,有though,although时,后面的主句不能有but,但是 though 和yet可连用。

四、其他部分倒装

1.so… that 句型中的so 位于句首时,需倒装。例如:

So frightened was he that he did not dare to move an inch.

2.在某些表示祝愿的句型中,例如:

May you all be happy.

3.在虚拟语气条件句中从句谓语动词有were, had, should等词,可将if 省略,把 were, had, should 移到主语之前,采取部分倒装。例如:

Were I you, I would try it again.

Had I known the result, I would not have told her about the matter.Should you change your mind, please let me know.Be you poor or rich, I’ll follow you wherever you go.

巩固练习:

1.Not until I began to work ____ how much time I had wasted.A.didn\'t I realize B.did I realize C.I didn\'t realize D.I realized 2.Only by practicing a few hours every day ____ be able to master the language. A.you can B.can you C.you will D.will you 3.If you don\'t go, neither ____. A.shall I

B.do I

C.I do

D.I shall 4.No sooner ____ to the station ____ the train left.A.had I got, when B.I had got, than

C.had I got, than D.did I get, when 5.---- Your father is very strict with you.---- ____.He never lets off a single mistake of ours.A.So he is B.So is he C.He is so D.So does he 6.____ today, he would get there by Sunday. A.Would he leave B.Was he leaving C.Were he to leave D.If he leave 7.Never in my life ____ such a thing.

A.I have heard or have seen B.have I heard or seen C.I have heard or seen D.did I hear or see 8.---- Here ____! Where is Xiao Liu? ---- There ____.A.comes the bus, is he B.comes the bus, he is C.the bus comes, is he D.the bus comes, he is 9.____ , I will not buy it.A.Much as do I like it B.As much I like it C.Much as I like it D.As I like it much

10.---- I like football.I don\'t like volleyball. ---- ____.

A.So do I B.Neither do I C.So it is with me D.So is it with me

11._____ the expense, I _____ to Italy.

A.If it were not, go

B.Were it not for, would go C.Weren\'t it for, will go

D.If it hadn t been, would have gone 12.So _____ in the darkne that he didn\' t dare to move an inch.A.he was frightened

B.was he frightened C.frightened he was D.frightened was he

13.-In modem times, girls like beautiful clothes.

-Yes, _____ and boys.After all, our life has greatly improved.

A.so do they; so do you

B.so they do; so you do

C.so do they; so you do

D.so they do; so do you

14.-You have an English cla every day except Sunday.--- _____.

A.So we have B.So we do C.So have we

D.So do we

15.1 wonder if your wife will go to the ball.If your wife _____, so _____ mine.A.does; will B.will; does C.will; would

D.does; do 16.Only after I read the text over again _____ its main idea.A.that I knew

B.did I knew C.1 could know

D.I did know 17.-You seem to have learned all the English words by heart.A.So I do

B.So do I

C.So I have

D.So have I 18.-I seldom watch TV, but listen to the radio a lot.A.So do I

B.Neither do I C.I m the same D.So it is with me 19.So excited _____ that he couldn\'t say a word.A.he seemed

B.did he seem C.was he seeming

D.he did look 20.Jimmy was so nervous not a single word _____ down in the dictation.A.he wrote

B.he was written C.did he write D.was he written 21.Little ______ when 1 took the trip where it would lead me.A.have I known

B.had I known C.do 1 know

D.did I know A.No, I never have seen anything like that before B.No, never I have seen anything like that before C.No, never have 1 seen anything like that before D.No, I have seen anything like that before never 23._____ , 1 would accept the invitation and go to the party.A.Were I you

B.Was I you C.Had I been you

D.Would 1 be you 24.You should work le _____.A.and neither should I B.and so should I C.and nor should I D.and so I should

22.-Have you ever seen anything like that before?_____.

A.Neither can t I

B.Neither I can C.I can\'t neither D.Neither can I

40.- You ought to have given them some advice - _____, but who cared what I asked? A.So ought you B.So 1 ought C.So it was

D.So I did

41.So carelely _____ that he almost killed himself.

A.he drives

B.does he drive C.did he drive

D.he drove

42.Little _____ about his own health though he was very ill.

A.he cared B.did he care C.he cares D.does he care

43.Well ____ know him and well ____ know me.

A.I did; he did B.did I; he did C.did I; did he D.I did; did he 44.No sooner ____ they rushed out into the street.A.did they hear the news than B.did they hear the news when C.had they heard the news than D.had they heard the news when

45.Little wonder _____ up their hands in dismay.

A.have some thrown B.some have thrown C.thrown some have

D.have thrown some

46._____ , he would have paed the exam.

A.If he were to study B.If he studied hard

C.Had he studied hard D.Should he study hard

47.We were lucky enough, for no sooner _____ home _____ it rained.A.we returned; and

B.we had returned; when C.did we return; when

D.had we returned; than 48.So little _____ agree on the plan that they could not settle their difference.A.did they

B.do they C.they did

D.they did not 49._____ he realized it was too late to return home.A.No sooner it grew dark than B.Hardly did it grow dark when C.It was not until dark that D.It was until dark that

参考答案

1~5 BDACA 6~10 CBBCC 11~15 BDDBA 16~20 BADBC 21~25 DCABC

26~30 ADABA 31~35 CBDAD 36~40 DBADD 41~45 CBCCB 46~49 CDAC

Homework: 巩固倒装句所有知识点,并做相应练习

教案结构模板
《教案结构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