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最大麦穗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04 08:34:13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最大的麦穗读后感

最大的麦穗读后感

小学生《最大的麦穗》读后感

《最大的麦穗》这一课主要是说:苏格拉底带领弟子们到麦地旁,要求他们摘下一个最大的麦穗。前提条件是:只许进,不许退。地里到处都是麦穗,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看看那一株,总是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一个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摘了几穗,但还是不满意,随手就扔掉了。他们总认为机会还很多,没必要过早的定夺。不一会儿,他们就走到头了,但他们手里还是什么也没有。

这个故事启发了我们:人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的摘下它;有的人则是东张西望,一再的错失良机。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我也明白了:在生活中,有很多机会,但我们并不一定能碰到最好的。我们要抓住每一次机会,不要抱有:前面还有更好的机会。这个想法,这样才不会错失良机。

读《最大的麦穗》有感

机会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珍惜它的人”,当读到这句名言时,我立刻想到了最近学的课文《最大的麦穗》。

我回忆着课文的内容:古希腊的大学者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在只许进不许退的情况下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总认为最大的麦穗在前面,走到尽头依然两手空空。苏格拉底借此机会教育了他们。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正是因为好高骛远,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才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我们也是一样。面对机会的到来,如果你犹豫不决,认为眼前的机会不够好,那你就会错失良机,最终你将一事无成;如果你抓住了它,那你的人生就会辉煌。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有一次梁老师组织我们参加作文比赛,并要求我们次日就要交作文。我听到这个消息时心想:唉,今天作业太多,还是不要写了吧。反正以后这种比赛多着呢,这次不参加也没关系。结果,陆沁怡抓住这次机会,并且得了二等奖。看到陆沁怡拿到奖时,我悔得肠子都青啦,可谁叫我没有抓住眼前的机会呢?

明星们成名也是靠抓住眼前的机会。我们所熟知的电影巨星成龙以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演员。但是他踏踏实实地练着武功,不放弃任何锻炼自己的机会:做过场武师、陪练、当明星的替身„„不管是多少渺小的机会,他都会抓住。终于,成龙靠着一部《醉拳》走红了!他成了名扬海内,蜚声海外的巨星!

一个人是需要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更需要实实在在地做好当前的事。因为通向理想殿堂的道路是由眼前的每一个机会铺成的!正如巴尔扎克所说:“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用。”

推荐第2篇:最大的麦穗读后感

最大的麦穗读后感

机会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珍惜它的人”,当读到这句名言时,我立刻想到了最近学的课文《最大的麦穗》。我回忆着课文的内容:古希腊的大学者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在只许进不许退的情况下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总认为最大的麦穗在前面,走到尽头依然两手空

空。苏格拉底借此机会教育了他们。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正是因为好高骛远,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才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我们也是一样。面对机会的到来,如果你犹豫不决,认为眼前的机会不够好,那你就会错失良机,最终你将一事无成;如果你抓住了它,那你的人生就会辉煌。这让我想到了自己。有一次梁老师组织我们参加作文比赛,并要求我们次日就要交作文。我听到这个消息时心想:唉,今天作业太多,还是不要写了吧。反正以后这种比赛多着呢,这次不参加也没关系。结果,陆沁怡抓住这次机会,并且得了二等奖。看到陆沁怡拿到奖时,我悔得肠子都青啦,可谁叫我没有抓住眼前的机会呢?明星们成名也是靠抓住眼前的机会。我们所熟知的电影巨星成龙以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演员。但是他踏

踏实实地练着武功,不放弃任何锻炼自己的机会:做过场武师、陪练、当明星的替身„„不管是多少渺小的机会,他都会抓住。终于,成龙靠着一部《醉拳》走红了!他成

了名扬海内,蜚声海外的巨星!

一个人是需要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更需要实实在在地做好当前的事。因为通向理想殿堂的道路是由眼前的每一个机会铺成的!正如巴尔扎克所说:“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用。” 我们要珍惜眼前的机会,才能有更大的理想和抱负 。

推荐第3篇:最大的麦穗读后感

星期三上午老师带我们上了《最大的麦穗》这一课,令我感触颇深。

这篇课文主要写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粒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的故事。我边看边在心里嘲笑他们,可反过来一想,他们犯的错误我不也犯过吗?

我上五年级时,由于这是很重要的学习转折阶段,很多比赛都出现,我总认为机会很多,一个也没参加。英语风采大赛正当报名时期,我心想:以后还有很多机会,下一次再参加吧!结果两个星期过后,参加的同学各个凭自己的努力拿了奖状,名字也光荣的写进了喜报里,我的心痒呀!可这又能怪谁?还不得怪我没有把握住机会。

学了这一篇课文,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但更需要抓住眼前所出现的机遇,实实在在的完成好当前的任务。因为通向理想的道路是由眼前的每一次机会铺成的。如果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实地的,就会错失良机,到头来两手空空。

推荐第4篇:最大的麦穗读后感

最大的麦穗读后感

(一)

人们常说,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说的与《最大的麦穗》中苏格拉底告诉弟子的一样。

古希腊大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麦地里最大的一个麦穗,只许进不许退,弟子们总认为机会还很多,不许过早定夺。结果,到了麦地尽头时,他们每个人都两手空空。

文章最后一句话说: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读着读着,我联想到我的表哥。

我表哥读完大学,考取了本科生。他那时二十多岁,正是志高气昂的时候,他准备以他寒窗苦读十多年学来的东西在社会上打拼出一片新天地。他积极地找工作、面试、他认为他是一个工程师,这门技巧可是很多人没有的,建筑公司抢着要呢!他总嫌人家待遇差,一连找了两年工作,面试了几十家公司,姨妈经常劝他说,找一份好一点的工作就算了,从低层开始,后来表哥终于开窍接受意见了,四年后的今天,他的年薪已是六位之数。

做人和拾麦穗一样,机会便是其中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麦穗,就象做作业,做作业是见识试题的机会,看课外书是获得知识的机会,做家务是锻炼独立能力的机会„„

我们不能好高骛远,要懂得把握住眼前的机会,人生路的确很长,但是这是一条只进不退的路,路上的机会每个人均等,懂得珍惜机会的人才能大展鸿图。相反,那些不懂得把握时机的人只能在他没有珍惜的机会面前抱怨自己不幸运,没有机会。

最大的麦穗读后感

(二)

《最大的麦穗》读后感“快乐的微笑是保持生命健康的唯一良药,它的价值是千百万,但却不要花一分钱。”——奈思比特。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最大的麦穗》。故事讲了,一位老师带领自己的弟子来到一片麦地里,他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Inspirational quotes yuedu.mipang.com)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尽头等你们。”弟子们在麦地里开始寻找最大的麦穗,他们找了又找,看一个都不觉得这是最大的麦穗,就丢掉了。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了,到了尽头,弟子们还没有找到最大的麦穗,都惭愧的低下了头。

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一棵最大的麦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的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错过良机。

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最大的麦穗读后感

(三)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穗最大的麦穗。弟子们认真地在麦垄中认真地挑挑拣拣,但左看右看每一个称心的,一次次地错失良机,以至于到达终点时,每个人都是两手空空。苏格拉底谆谆教导弟子们应抓住眼前的一穗,当机立断,早做定夺。弟子们也从苏格拉底的教导中悟出了要抓住眼前的机遇,不要错失良机的人生道理。如今的社会中,许多人也是不懂得抓住眼前“颗粒饱满的麦穗”,总是犹豫不定,一再错失良机。

而这一道理也让我想起了自己。我从幼儿园开始,就不敢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包括自己的家人。而从一年级开始,每学期老师给我的评语都是:“上课不敢于发言,希望今后能多听到你的见解。”我也不是不想发言,每次都是怕自己理解错误,刚到嘴边的答案就硬生生咽了回去。学完这篇课文后,我意识到自己错过了许多能够表现自我,锻炼胆量的机会。其实,在家人面前表演才艺没什么大不了,也能锻炼我的胆量,而我总是一再地推脱;上课举手发言,可以多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理解、见解,对自己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可我总是话在嘴边说不出口;每次在生人面前都放不开,错过锻炼社交的机会„„现在回想起这些事来,我觉得我也像文中的弟子一样,一次次地错失良机,不懂得把握住眼前的机遇。正式这点,直到现在,我在别人面前也经常放不开。

只有把握住眼前的机遇,不再错失良机,脚踏实地地利用好每一个机会,才可能获得一定的收获;若干个收获聚集在一起,才能取得成功。一个人需要拥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但更需要抓住自己眼前出现的机遇,实实在在地完成好当前的任务,因为通向理想的道路是由眼前的每一个机会铺成的,如果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就会错失良机,到头来两手空空,一事无成。

一个人不管理想是否远大,只有抓住眼前“颗粒饱满的麦穗”,才有可能实现理想,取得成功。而一再地错失良机,到头来只能两手空空,一事无成。

推荐第5篇:有关《最大的麦穗》的读后感

生活就像是一场长途旅行,当走到路的岔口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你是否会徘徊踱步、犹豫不决呢?当多种截然不同的机遇出现在面前而你只能选择其一的关键时刻,你是否会让“拿不定主意”的罪魁祸首使得一次次良机与你擦身而过呢?《最大的麦穗》一文也许能给你一些启迪。

《最大的麦穗》是我们本学期教科书中的一篇课文,文中的老师——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一名大学者,他通过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小事(可以说是小实验,但弟子们开始并不知道是实验),使弟子们领悟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的一生也仿佛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觅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他;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作者用了较大的篇幅对实验的过程进行叙述,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弟子们仔细挑拣却不知当机立断的情形。他们最后的两手空空是再三犹豫的产物和必然结果。在麦地中行走时,望着满眼沉甸甸的麦穗,他们是“拿着这穗,望着那穗大”,一次次丢掉已摘下的麦穗,总以为“最大的还在前面”,“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直至抵达麦地的尽头,他们甚至还沉浸在无止境的挑拣中,老师的话让他们豁然开朗:“在这片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这句话寓意深刻,我反复地品味着它。是啊,人生就像这片麦地,走过了永远不会重返,错过了从来不会再有。面对着令人眼花缭乱的种种机遇,我们有时难免判断失误。那么,对于能够发现和把握的机遇,就让我们珍惜它吧!抓住眼前的每一次机会,都可能带来别样的人生。有了远大的理想,与成功之殿堂间所缺少的,就只剩下了抓住机会所铺成的阶梯与脚踏实地的刻苦努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走完一步,就是离理想更近了一步;走好每一步,拼成了灿烂的人生;回首每一步,让成长的轨迹直通阳光大道。开始吧,朋友:Are you ready?

推荐第6篇:最大的麦穗读后感(优秀)

最大的麦穗读后感

星期三上午老师带我们上了《最大的麦穗》这一课,令我感触颇深。这篇课文主要写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粒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的故事。我边看边在心里嘲笑他们,可反过来一想,他们犯的错误我不也犯过吗?

我上五年级时,由于这是很重要的学习转折阶段,很多比赛都出现,我总认为机会很多,一个也没参加。英语风采大赛正当报名时期,我心想:以后还有很多机会,下一次再参加吧!结果两个星期过后,参加的同学各个凭自己的努力拿了奖状,名字也光荣的写进了喜报里,我的心痒呀!可这又能怪谁?还不得怪我没有把握住机会。

学了这一篇课文,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但更需要抓住眼前所出现的机遇,实实在在的完成好当前的任务。因为通向理想的道路是由眼前的每一次机会铺成的。如果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实地的,就会错失良机,到头来两手空空。

推荐第7篇:最大的麦穗读后感500字

最大的麦穗读后感

有一篇文章《最大的麦穗》令我受不释手,经常一读就是好几遍,因为它教会了我一个道理。

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只许进不许退的情况下摘一株最大的麦穗,可弟子们一直在挑挑捡捡,总认为最大的麦穗在前面呢!他们没有抓住时机,看到一棵比较大的应立刻摘下,看到更大的就应该替换,如果他们能像这样抓住时机,就一定会充满自信,交上一株大的麦穗。

弟子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直到走到尽头,才发现自己手上空空如也。他们没有抓住机遇。假设他们抓住机遇了,从头到尾,一直在用心地观察,仔细地对比,看到大的就立即摘下,苏格拉底就不会教训他们,而是会表扬并让他们牢牢记住要抓住机遇,到了这个社会,他们一定会成为成功的人。

世界酒店大王希尔顿,早年追随掘金热潮到丹麦掘金,他没有掘出一块金子,却发现了一个比金子还要珍贵的商机,希尔顿抓住机遇,在别人忙于掘地时他忙于建酒店,他顿时成了有钱人。看啊,做什么事情都要抓住机遇,抓住了机遇也就给你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那一次我们班举行吹鸡毛比赛,一开始我因害怕而不敢上前,第二局我想万一我上去失败了就惨了,算了吧。第三局我觉得上去又没有什么用,第四局我很想参加,可老师说:游戏结束。看见参加的同学个个神采奕奕,我十分难过,我没有抓住机遇。看来,做什么都需要抓住机遇。

现在,我深刻地明白了我们时时刻刻都要抓住眼前的一穗,不能错失良机。

推荐第8篇:最大的麦穗读后感600字

最大的麦穗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课文------《最大的麦穗》。它主要讲了古希腊着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按只许进、不许退的方式进入麦地摘最大的麦穗。结果弟子们还沉醉在摘最大麦穗的情境中时,已经走到了尽头,失去了机会。

从这篇课文中,我悟出了“做任何事都要抓住眼前的机遇,不错失良机”的人生道理。是的,人要有远大的理想,但也要抓住眼前的机会,不错失良机,这才是最实在的。微软公司的总裁比尔·盖茨的成功也是因为一个小节点而改变的。

在盖茨是中学时,他通过自己的计算机功底,和小伙伴一起为别人设计程序,这让他们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这时,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收到了IBM公司的邀请为公司设计软件,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尽管这需要三个月不上学,但是他们依然抓住了机会,出色地完成了公司的设计任务。就设计软件的小事,让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声名鹊起,为他们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是啊!人的一生也仿佛在麦地中行走,尽管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是抓住眼前的一穗才是最实在的。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件事-----抓住机遇,让我得到了不小的实惠。

三年前的一个夏天,我要悉心准备八月的常州市轮滑大赛。就在比赛的一周前,有一场聚英社办的比赛,我想∶是去还是不去参加呢?思来想去,我还是选择了参加比赛,不放弃大赛前的唯一的一次热身机会。看来,这次我抓住了良机,由于有一次提前的热身让我熟悉了大赛节奏,在比赛中获得了200米的第四名。

朋友,我们只有抓住眼前的良机,才能实现人生远大的理想。机会是不等人的,不要到了最后才后悔没有抓住机遇,因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推荐第9篇:《最大的麦穗》读后感750字

今天,我学了《最大的麦穗》。读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不能一心只想得到最大的麦穗而错过就在眼前的颗粒饱满的麦穗,只有踏踏实实地抓住眼前的机遇,才有可能营造理想的大厦。

有一个故事很有哲理,三个人一起登山。第一个人没走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放弃了,第二个人登到半山腰,被那险峻的山势而吓倒,也半途折回。只有第三个人抓住机会踏踏实实地攀登,最后到达顶峰,在顶峰上看到了无限美好的风光。前面两个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空有登峰的志向,却不能脚踏实地地攀登。

我的哥哥去年高考考了520分,进了本二。但的理想是一定要考进一流的大学,因此放弃了进本二大学就读的机会。今年,他重新参加高考,结果反而不如去年,勉强进了本三,可喜的是他没有再好高骛远,欣然前往就读,老老实实地在属于本三的扬州大学读起书来。

巴尔扎克说得好“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因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我一向淡泊名利不喜欢当“官”,总觉得自己没别人优秀,在学校竞选干部时,我不屑一顾。没想到有好几位被选上干部的同学根本没我能力强,我产生了隐隐的后悔之意。邻居一老汉今年的稻子收成很糟糕,那是因为他固步自封,一味地相信自己的老经验,村里多次发出通知,要大家在规定时间内洒药除虫,老汉就是不信,推迟了洒药的时间,最终他歉收了,懊悔不已。

“机会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它的人”。就说现在的高校毕业生找工作仍有眼高手低之人,都想找到对口或待遇高名胜好的工作,面对错综复杂的职业场无从着手。如果都能不失时机地抓住眼前的锻炼机会,从基层做起,边做边学,我相信一定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人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但更应该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否则一再地错失良机,虚度光阴,到头来会一事无成。

比如,我看到小荷上有些朋友的作文很精彩,我知道那也是从写好一句话,用好一个词,认真写每一篇作文开始的,是持之以恒坚持不解努力的结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坚信,只要我踏踏实实地写,我的作文水平总会提高。

推荐第10篇: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麦穗

人们常说,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说的与《最大的麦穗》中苏格拉底告诉弟子的一样。古希腊大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麦地里最大的一个麦穗,只许进不许退,弟子们总认为机会还很多,不许过早定夺。结果,到了麦地尽头时,他们每个人都两手空空。文章最后一句话说: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读着读着,我联想到我的表哥。我表哥读完大学,考取了本科生。他那时二十多岁,正是志高气昂的时候,他准备以他寒窗苦读十多年学来的东西在社会上打拼出一片新天地。他积极地找工作、面试、他认为他是一个工程师,这门技巧可是很多人没有的,建筑公司抢着要呢!他总嫌人家待遇差,一连找了两年工作,面试了几十家公司,姨妈经常劝他说,找一份好一点的工作就算了,从低层开始,后来表哥终于开窍接受意见了,四年后的今天,他的年薪已是六位之数。做人和拾麦穗一样,机会便是其中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麦穗,就象做作业,做作业是见识试题的机会,看课外书是获得知识的机会,做家务是锻炼独立能力的机会……我们不能好高骛远,要懂得把握住眼前的机会,人生路的确很长,但是这是一条只进不退的路,路上的机会每个人均等,懂得珍惜机会的人才能大展鸿图。相反,那些不懂得把握时机的人只能在他没有珍惜的机会面前抱怨自己不幸运,没有机会。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

书中有4个”人物”———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生活在一个迷宫里,奶酪是他们要追寻的东西.有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仓库,便在其周围构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见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们的心态暴露无疑:嗅嗅,匆匆随变化而动,立刻穿上始终挂在脖子上的鞋子,开始出去再寻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鲜更丰富的奶酪;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对变化却犹豫不决,烦恼丛生,始终固守在已经消失的美好幻觉中追忆和抱怨,无法接受奶酪已经消失的残酷现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唧唧终于冲破了思想的束缚,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进入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仍在对苍天的追问中郁郁寡欢…… ”奶酪”自然是个比喻,代表我们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钱,爱情,幸福,健康或心灵的安宁等等.生活在这样一个快速,多变和危机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着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们时常会感到自己的”奶酪”在变化.各种外在的强烈变化和内心的冲突相互作用,使人们在各种变化中茫然无措,先是追问———到底是谁动了”我的奶酪”?然后对新的生活状况无所适从,不能正确应对并陷入困惑之中难以自拔.如果你在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中,总耽于”失去”的痛苦,”决定”的两难,”失望”的无奈……那么生活本身就会成为一种障碍.生活的迷宫很大,你会滞留在其中一角安身立命,久了,年纪渐长,就”懒得变动”,或者是”没有勇气和激情”再去变动和追寻.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是一个可爱的故事,轻松愉快地便澄明了混沌的生活.当一位被变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肮脏的镜子前,希望看清自己的真面目而不得时,《谁动了我的奶酪?》就像一位智者,用一条白毛巾从容不迫地擦去镜子上的污迹,让困惑者真正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

第11篇:最大的麦穗

16、《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下梁中心校

王青霞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叙述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因此要通过反复地朗读课文,抓主要的问题去理解,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4、联系实际谈谈学了课文的体会并试着写写自己的人生格言。

教学重点

紧紧抓住苏格拉底的三段话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奔主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快乐地行走在这块麦地中,聆听苏格拉底智慧的语言,去寻找那——齐读课题:

最大的麦穗

2、在弟子们寻找最大的麦穗的过程中苏格拉底说了三句话找出来读一读。投影出示

3、有人说哲学家的语言,是深邃的语言,是精辟的语言,是智慧的语言。今天我们就从这三句话入手去领略这位哲学大师的智慧。

二、解读第一句话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指名读

2、你们听懂苏格拉底的话了吗 ”只许进不许退” 背后有什么深意,用上所学的名言阐述你的理解。

3、苏格拉底会以怎样的语气跟弟子们说这一句话呢? 出示:

苏格拉底 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三、解读第二句话 “你们已经到头了。”

1、苏格拉底说这话时,弟子们完成任务了吗?他们表现如何

2、苏格拉底用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敲响了弟子的警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想象苏格拉底的心情。出示: 苏格拉底_________说“你们已经到头了。”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

3、弟子们如梦初醒说出

“ 如梦初醒”的近义词,想想弟子们明白了什么?

4、弟子们不能完成任务是因为他们没有认真对待吗 ? 投影出示: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5、这段话对弟子们进行了什么描写?仔细体会弟子们的表现揣摩弟子们的心理,呆会儿老师要进行现场采访。

6、采访不同表现的弟子体会抓住时机的重要。埋头前行的摘了又随手扔掉的光看光摇头的两手空空的

7、随机采访麦地里的小麦,强化抓住时机的重要性。颗粒饱满的、比较瘦小的、准备嘲笑的、摇晃脑袋的。

8、你能理解弟子们此刻的心情,他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固然我们可以像小麦一样嘲笑弟子们,但我觉得弟子们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善意的提醒,我们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他们刚才的表现提一些建议吗

9、小结 :送上培根的名言:

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四、解读第三句话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苏格拉底是怎么对弟子们说的呢?投影出示,以不同的语气指名读

2、醉翁之意不在酒,苏格拉底仅仅在说“麦穗”吗?还在说什么 ?如果麦地是我们的人生,麦穗是机遇的话,苏格拉底的话还可以怎么说 ?

投影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在______里肯定有_____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_________就是你们刚刚______的。”

3、现在你还认为弟子们走出麦地手中空空如也吗?

五、解读最后段落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齐读

2、体会分号的用法,麦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体会双引号的作用

3、理解“最大的麦穗”、“饱满的麦穗”“眼前的一穗”不同含义。

4、再读几遍看看这里哪句话在你心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大 ?突出显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这样的道理苏格拉底直接跟弟子们说了吗?潜移默化间给弟子影响,这种教育方法可以用哪一句诗形容。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白道理真是一个高明的老师。

5、老师示范理解: 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只有上好每一节课,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我才能离我的追求更近。 你能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6、指名联系实际理解。教师点评

7、创设情境多反复诵读 “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8、苏格拉底教育他的学生,和其他的老师有什么不同呢?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六、走出文本回味无穷

1、同学们走出那金灿灿的麦地,回首今天的快乐智慧之旅,想想自己的所得所获。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会怎么说?

2、积累诗句 :明日歌节选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3、写一段“与机会失之交臂”令自己遗憾深深的往事,细致刻画自己的心理活动。板书设计

16 最大的麦穗 眼前最大的 实实在在的

第12篇: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麦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富有哲理。叙述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课文叙事简洁,说理深刻,围绕“最大的麦穗”,按照“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即事明理”的顺序安排结构。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因此,要通过反复地朗读课文,抓主要的问题去理解,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取学生已由的经验,让孩子用自己的经验去兑换文中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垄”,理解“麦垄”、“定夺”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4、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垄”,理解“麦垄”、“定夺”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初步感知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学习事情的起因。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完成“预习导航”。

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从读过的关于苏格拉底的短文《最优秀的人是谁》谈话导入,出示苏格拉底的名言,齐读。

2、学生交流对苏格拉底的认识,出示幻灯片补充介绍。

3、揭示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词串: 麦垄 沉甸甸 颗粒饱满

挑挑拣拣 两手空空

如梦初醒 不失时机

错失良机

2.分别指名读每一行的词语。评价、及时正音 (重点读准生字“垄”)

3.预习时,有没有碰到难理解的词呀?提出来

(1)理解词语“麦垄”

出示文中带有“麦垄”一词的句子。

课件出示“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为他们惋惜。”

读句子 ,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麦垄”就是指一行行麦子。

(2) 让我们一起来书写本课的生字“垄”。教师边书写汉字“垄”,边说出书写 “垄”字在田字格内的位置。学生描红。

(3)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同学之间相互说出意思,如“定夺”、“如梦初醒”等。

过渡:这些拦路虎扫除了,读起课文来就更顺畅了。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平?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读的是否正确。

(1)分别指6名学生读6个自然段。

(2)最后一段,谁想把握住机会?举手多,就集体读最后一节。

4.读完了课文,我们再来看这几组词语,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课件再次出示词串: 麦垄 沉甸甸 颗粒饱满

挑挑拣拣 两手空空

如梦初醒 不失时机 错失良机

有没有发现什么?教师相机板书: 弟子们 道理

(1)会读书的人可以把书读薄,谁能根据这组词串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谁还会结合老师的板书,用更简洁的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小结:苏格拉底通过让弟子们摘麦穗的事,让他们明白道理,这就叫借事说理。(板书:借事说理)

三、理清脉络,质疑问难。

1.教师提问: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事?哪些自然段是说理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答案。

2.师生交流。

3.齐读揭示道理的一段

师过渡:刚才我们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了作者的思路,要想深入的理解课文,读出深刻的感受,必须能够提出具有价值的问题,预习时你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呢?

4.结合检查“预习导航”第二题,画了哪些句子?相机朗读句子,师生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四、细读品析第一段,感悟苏格拉底的语言智慧。

1.自读第一自然段,出示要求。

2.指名读出语句。

课件出示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苏格拉底向弟子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只许进不许退”是什么意思? (2)说说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话的语气。

添加提示语练习:

课件出示: 苏格拉底( )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3)指导朗读。

五、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

在苏格拉底严格的要求下,他的弟子们表现如何?他们得到“最大的麦穗”了吗?这“最大的麦穗”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道理呢?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达到了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去学习。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6.最大的麦穗

苏格拉底 弟子 事

道理 说

第13篇:最大麦穗教案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及文中重点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中感悟的能力和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4、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主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想问你们你们最佩服哪位老师

2、、、、好,我也给大家介绍一位老师,一位我非常非常佩服的老师——苏格拉底

3、有谁认识他吗?简介苏格拉底———(西方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是和孔子齐名的,被并称为全人类的导师!他从不给学生现成的答案,善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特别强调教学方法不拘一格,他教书的时候,总是用反问反驳的方式,教授学生们接受他思想的影响!举例——有人问他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偷盗、说谎,你看,他从来不告诉他们答案,却让他们学会自己思考

4、我佩服他的原因,正在于他是一名出色的老师,善于结合身边的事物来启发学生,他很少像我们一样,坐在一起在课堂里上课,他经常带着他的弟子们周游世界,一个广场,一片田野,甚至是一条河流都可能成为他和弟子们的课堂,可以说他的课堂,是在太阳底下的,不像我们在天花板地下,话说呀,有一天他带着他的弟子们出去了,来到一块麦地边,于是这块麦地就成了他和弟子们的课堂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麦地呢!我们来读一读:、、、、、

二、品读交流,体验哲理。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品读第一句话。

“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这就是读书的乐趣,就这么短短的一句话,好多同学抓住了那几个词儿,眼前就仿佛看到了一片金黄,看到了丰收,看到了农民伯伯的笑容和汗水!读书就要这样,语言文字能够让我们产生更多的想象。 ●品读第二句话。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谁想读第一句话。 2.指导朗读,评价朗读。

3.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苏格拉底向弟子们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摘一个最大的;二是只许进不许退。突出分析“只许进,不许退。”(要求弟子们一直往前走,没有回头重新选择的机会)

4.那让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下。 ●品读第三句话。

1.谁愿意来读一读苏格拉底说的第二句话呢?“你们已经到头了。”

2.指导朗读。(1)苏格拉底是怎么说这句话的呢?(2)你能试着说一下吗? 3.他的弟子是怎么走到尽头的呢?请同学们用心地朗读第

三、四自然段,动脑去思考,动手划出写弟子们摘麦穗时表现的词句, 4.那你们觉得他们的表现如何呢?从哪可以看出?

(“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态度犹豫,不能当机立断。同时也失去了很多的机会。)

(“弟子们问你埋头向前走”“„„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摘麦穗很认真,但眼光不够开阔。)

(“总认为„„总以为„„”——总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不能立足眼前,把握住现在,在不知不觉中一再错失良机。)

5.有了刚才的理解,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在脑海里想象出弟子们摘麦穗的情景,让我们将弟子们的表现朗读出来。(指名读)

6.当你刚刚还在寻找麦穗时,突然听到“你们已经到头了”你们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7.齐读第5自然段,来感受一下弟子们的这种心情。(弟子们失去良机、一事无成,无比惋惜。)

8.弟子们如梦初醒,他们醒悟了什么呢?

过渡:面对两手空空的弟子,苏格拉底进行了开导,说了这样一段话(出示) ●品读第四句话。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

2.请同学们自己再来认真地读一读这一句话,看看能读懂什么?

3.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吗?师引说:他是在用麦地比作——(人生)麦穗比作——(机会)

4.那同学们能不能具体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呢?

5.那这里“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呢?

(第一个“最大的”指的是整个麦地里确实存在着一粒最大的麦穗,它是客观存在的,是绝对而言的;第二个“最大的”指的是弟子们在麦田里所能见到的,所能把握住的那粒最大的麦穗,它是主观感觉,在人们的头脑里,心里,是相对而言的) 6.指导朗读。这段话含义深刻,那么苏格拉底在说这段话时语气怎样呢?读一读体会一下,看看“说”字前可以加什么词? 7.齐读这一段话。

三、循循善诱,赏析文本

A“只许进不许退”——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

B“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态度犹豫,不能当机立断。

C“„„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摘麦穗很认真,但眼光不够开阔。

其中:辨析“拣”和“捡”的区别

D“总认为„„总以为„„”——总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不能立足眼前,首先抓住“现在”。

E“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读好这句话)弟子们失去良机、一事无成,无比惋惜。

F“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

生:

1虽然弟子们两手空空,但从师傅的话中弟子们一定受到了教育。 在人生路上,即使错失了良机,我们也不应叹息。

2虽然麦地里有一穗是最大的,我们也应该追求,但未必马上能碰到它。 3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4“最大的”指远大的理想,我们应该追求。 5“眼前的一穗”指摆在眼前的机遇或任务。

6“实实在在”就是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才能不会错失良机。 7人的一生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当遇到机遇时就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这次机会,如果东张西望,就会错失良机。

重点讨论: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体会。

师:是的,你很会概括!苏格拉底虽然只讲了三次话,但他讲得少、引得巧、点得妙,效果好。他不愧为一位大学者!请你们自由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好吗?

生:我从中体会出一个道理:时间一去不回头,机会失去难挽留。我们要好好地把握每一次机会。

生:课文启示我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住现在,就掌握了未来。

师:你朴实的话语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生:人的一生仿佛是在麦地中行走,人人都在追求一个最高的理想,犹如在麦地中寻找那一株最大的麦穗。如果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到头来只会落得两手空空。

师:你的感受很深刻,语言很流畅!

生:我认为,人的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抓住面前的每一次机会却是最重要的。因为,通向理想的道路是眼前的每一次机会铺成的。

师:理想是需要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和现实的完美结合才是重要的„„

„„

四、总结课文,喜谈收获。

师:

1、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2、在座的各位同学肯定也有远大的目标,能把你们的目标告诉大家吗?

3、假如未能如你所愿,你该如何抉择呢?

4、齐读最后一句话。

5、人的生活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相信同学们学完这篇课文,听了苏格拉底的话一定会有收获,让我们再来读一下这段话, „„

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聆听了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谆谆教诲,懂得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住现在,也就掌握了未来。人人都收获了一株“最大的麦穗”,咱们不虚此行!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利用它,记住,机会不会来敲第二次门。在此,老师送给大家两句名言,让我们共勉: (1)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2)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3)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那样:他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托马斯·莫尔

五、选择练习,拓展思维。

1、把文中最喜欢的语段摘抄下来。

2、完成课后练习,背诵最后一段。

板书:

最大的麦穗 追求理想 把握机遇

第14篇: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麦穗

生活,既简单,又复杂。简单地看,生活的内涵,不过就是些锅碗瓢盆吃喝拉撒过日子。然而事实上,假如认真起来,这生活中,有些问题还真的非常严肃而棘手。

我们这些占人群绝大多数的凡夫俗子,往往把自己局限在一些琐碎的小事里,围着芝麻绿豆那么些破事儿,鼠目寸光地生活着。然而与此同时,总有极个别的人,他们心中时刻装着那些全人类面对然而又熟视无睹的问题,他们密切关注着更多他人的生活状态和人类更久远的共同命运。

比如,两千多年前的苏格拉底,就是这样的一个另类。他总是能在最简单的生活中,找到一些极为复杂而有趣的道理。

他曾经给学生出过这样一道考题:他让每位学生沿着一垅麦田向前走,不能回头,并每人只有一次采摘麦穗的机会,待走到麦垅尽头后,看手中的麦穗是不是最大的那一颗。

摘麦穗,是所有的农民都会做的事。然而,就这么一个日常生活中看似最简单的问题,不仅苏格拉底的学生们没能做到最好,数千年来,整个地球没有一个人,能在这道题上得满分。以至于,心理学乃至整个社会学界,把它看成是人类共同面对的一大难题——“麦穗难题”。

多年前,儿子放假回家,一起来到地里采摘草莓玩,尝试着做了这道题。然而,按照规则在草莓地里几趟走下来,都没有能够采到最好的草莓。

两种结果:

其一,提前采摘了那颗并非最好的草莓,而等遇上更好的草莓时,因为手里一颗草莓的提前存在,而失去了再次采摘的机会;

其二,耐心地走下来,总是期待更好的那颗草莓在下一时刻能够出现,然而走到尽头之后,发现那颗最好的草莓已经被错过。

都是错,一个是失去了选择的机会,一个是错过了最好的草莓。

“这太困难了!”回来的路上,儿子一边吃着草莓,一边感叹。

“哈哈,遇上问题了吧?别认为会做几道数学题就牛逼哄哄的,生活中比你试卷上的难题更难的问题多了去了!”面对我近乎挖苦的话,儿子这一次很少见地虚心接受,不予反驳。

在这个“难题”面前,从心理学角度上,能考验出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现实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

现实者,在田间行走中,见到自己认为好的麦穗之后,就把它摘下。此后,在他对自己的选择不后悔的前提下,他一定需要做到,不再为更好的麦穗而心动,甚至不再关心身边麦穗的好坏。他们以拥有为目的,不求更圆满的结果。或许他们心中对麦穗的质量存有一个基本底线,他们认为凡达到此底线之上的麦穗,都是最好。此类人,乐观,现实,善于接受,容易满足,属于知足常乐一类。他们要么是,对已经拥有的极为珍惜,要么是,对世界万物迟钝麻木。

理想者,追求完美,他们极为珍惜这次选择机会,所以敏感地观察,认真地思索,严密地求证,心中永远抱着理想,总觉得前面会有更美好的麦穗。他们的目光是挑剔的,行为是严谨的。在他们头脑中的概念,或者说信念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或者最好的麦穗就可能就是下一颗。他们心中有着一团不灭的火,一直处在殷切的期待之中。他们注定活得很累,并注定成为悲观主义者,经常会走完全程而一无所获。但是,他们一路走来,或许能够真正发现麦穗的特点、状态和评价标准,那么所走这一路的过程必然能留下很多体会和经验,为后人找到更好更大的麦穗提供依据(尽管后人照样也必然以失败而告终)。所以这一类人,为了完善自我的同一性,取得心理上的平衡,往往无奈地把人生的意义,定位于过程之中,而忽略结果(哈哈。我认为这种定位,不失为明智)。

以上两类,是两个极端的代表。我想,现实世界的人们,或许均处在两者之间,既现实又理想;或者既不现实又不理想;或者在某一些事情上某一段时间某些特定场合表现为现实的,而在另一些事情上另一些时空条件下,又满怀火热的理想。此时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当然,不得不想到,现实生活中,也会有很多很多的人,不会严格按照苏老先生的规则行事,他们有的在麦田中行走多趟,以取得比前一趟更好的麦穗,而有的干脆一趟走下来,摘得一大抱麦穗。这些人,类属投机分子或贪婪无耻之辈,或许真能摘到那颗最大的麦穗,但这是不安套路出牌,以“无招”取胜。这种情况不属于人生命题范畴,不在此处讨论之列。

“麦穗难题”实际上属于一道严格条件下的复杂的选择题。

尽管每个人最后都无法选择出那颗最大的麦穗。尽管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对以上两种人生观念进行是非判断,而且事实上,不论现实还是理想,都符合基本逻辑,都是生活中的合理存在。

但是,在生命和生活的各种法则之下,选择时时处处都在进行。事实上,生命本来就是一个择弃取舍的过程。这些选择,有的靠自然生态,而有的靠个人判断。远而大里说,从物种的“物竞天择”到精子的优胜劣汰;近而小处讲,从当下所迈出的每一步到大脑中瞬间而过的一闪之念,无不是在选择和舍弃中进行。所以,选择必然就成为人生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学会选择”,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命题的提出,本人是在1993年,听取时任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先生的报告时,第一次听到。当时的本人,还处在对教育懵懂无知的状态。不过从那个高爽的秋日下午起,这个教育理念就在我大脑里存储了下来。

十几年过去,或许永远,这个话题都不过时。我们的教育,不仅只是要教会学生完成试卷上的选择题,得到一个好的分数,也不仅是把关于苏格拉底这个摘麦穗的故事编进小学课本,让十

一、二岁的孩子大声朗读或背诵,而更应该做的是,教会我们的学生,在面对各种大小事件时,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选择起点,认清他所面对的多种可能的选项,正确分析并利用好他所能拥有的选择条件和身边资源,在对自己的选择结果所能带来的影响进行充分论证和预测的前提下,慎重而果敢地作出理性的、负责任的选择。若能如此,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在知识和无知之间,文明和野蛮之间,利己和利他之间,合作和争斗之间,积极和消极之间...必然能够多一些更为合理的判断。那么此时,他在“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各个方面,必定能够积累很多的智慧,少走很多的弯路。

第15篇:最大的麦穗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富有哲理。叙述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课文叙事简洁,说理深刻,围绕“最大的麦穗”,按照“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即事明理”的顺序安排结构。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因此,要通过反复地朗读课文,抓主要的问题去理解,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取学生已由的经验,让孩子用自己的经验去兑换文中的道理。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启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麦地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

二、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四、自主阅读,发现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发现问题,动笔画画。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所提问题。

3、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自己将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在问题后面注上自己的名字)

4、师生梳理本课讨论问题:A.、为什么弟子们用心地挑挑拣拣结果却两手空空地走出了麦地?B、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小麦嘲笑弟子们什么?C、为什么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只许进,不许退”?D、为什么最大的一穗就是弟子们刚刚摘下的?

五、精读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

2、指名说,你认为可以填上什么词,为什么?可填“严肃、不容置疑”,理由是苏格拉底的话特别是“只许进不许退”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3、指导读这一段。

六、指导书写。

七、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习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虽然„„但„„”“即使„„也„„”造句。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主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我们穿越2500多年的时光隧道,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们一同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与大师对话、交流,让我们徜徉其间。

二、学习课文:

1、潜心读课文,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对话、交流,定会有所收获。对话要有根有据,让我们先对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做番研究。

2、学生人人自由朗读课文,圈画读写批注。

3、学生带着问题再读书,边读边做批注,将思考的结果、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在书旁。

4、我们与苏格拉底零距离接触,倾听他的声音。谈谈你对苏格拉底的看法,从文中找出依据。大学者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哪些独到之处呢?他的弟子如此学习对人有什么启发呢?

重点讨论: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体会。

师:是的,你很会概括!苏格拉底虽然只讲了三次话,但他讲得少、引得巧、点得妙,效果好。他不愧为一位大学者!

请你们自由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好吗?(预设)

生:我从中体会出一个道理:时间一去不回头,机会失去难挽留。我们要好好地把握每一次机会。

生:课文启示我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住现在,就掌握了未来。

师:你朴实的话语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生:人的一生仿佛是在麦地中行走,人人都在追求一个最高的理想,犹如在麦地中寻找那一株最大的麦穗。如果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到头来只会落得两手空空。

师:你的感受很深刻,语言很流畅!

生:我认为,人的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抓住面前的每一次机会却是最重要的。因为,通向理想的道路是眼前的每一次机会铺成的。

师:理想是需要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和现实的完美结合才是重要的„„

5、我们读书可以质疑大师,你也可以向大师挑战。

交流:A美中不足:第六节苏格拉底直接告诉弟子们答案,而《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哲学家没有直接告诉,而是让学生自己感悟。 B“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可以改为苏格拉底让学生找相对大的麦穗,不一定找最大的麦穗。

6、苏格拉底的弟子虽然没有找到最大的麦穗,但是经历了一次体验,聆听了一次教诲,由此禅透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出示: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里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A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B指名读。

C说体会。

D“最大的麦穗”和“眼前的一穗”有什么联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E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于“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F让我们将这段话铭刻在我们心中,练习背诵。

7、激情总结,回味无穷

时间过得匆匆,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了《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忘返,突然间,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更加聪慧,变得更加富有。因为我们明白了:抓住机会,把握当前。

三、联系实际,升华理解

1、请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对文章的理解。

2、请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想、体会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并写下来,部分同学写到黑板上。

3、读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自己的“名言”。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抄写最后一段话。

第16篇: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麦穗

一、复习: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课文《最大的麦穗》,再次聆听这位哲学大师的的教诲。

2、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段。谁来说说第一段告诉我们了什么?(出示苏格拉底的话)

3、在这段话中,苏格拉底对弟子们提出了哪两个要求?(这是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严肃的命令)齐读。

过渡: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那他们摘到最大的麦穗了吗?结果怎样?

4、交流:(出示)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为他们惋惜。

5、质疑:弟子们既然听懂了苏格拉底的话,为什么结果却会“两手空空”呢?他们到底是怎样去摘取麦穗的呢?让我们读一读课文3-4节。

二、读讲第二段

出示要求:划出弟子们摘麦穗时动作的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一)弟子们的表现

1、交流:指名朗读,把你画到的句子来交流一下。

2、交流学习情况。

A、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弟子们摘麦穗时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启发学生抓重点词体会,“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

▲弟子们摘麦穗时眼光不够开阔,这样是找不到最大的麦穗的。(启发学生抓重点词体会,“埋头”)

B、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摘了几穗……随手扔掉了”)

▲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可是弟子们只顾埋头寻找,引读-----他们有的……有的……

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引读, 他们总认为…… 他们总以为……) ▲如果此时你就站在麦地的边上,你对这些弟子们摘麦穗的表现有什么看法?指名交流。

▲带着我们的体会,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想象弟子们的表现。齐读。

过渡:而此时,苏格拉底老师正站在麦地的尽头等待着他的弟子们,看到弟子们的表现,他又会怎么想呀!交流:指名说。

突然,一个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在弟子们的头顶响起-----------引读:“你们已经到头了。”

第四节:(出示)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不长的一句话中蕴涵着什么意思?(对弟子们的表现惋惜,方法的不对而不满意)谁来模仿着读一读这句话?

▲出示:“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为他们惋惜。”

▲“如梦初醒”是什么意思?像刚从梦中醒来。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形容人突然醒悟弟子们醒悟了些什么?

▲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为他们惋惜。想象一下,他们仿佛在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一株颗粒饱满的麦穗,你会说----

如果你是一株比较瘦小的的麦穗,你会说----

▲认真的寻找,到头来却是两手空空,辜负了老师的期望,你能想象弟子们此刻的心情吗?(懊悔、羞愧、后悔、遗憾)

▲谁来读读,让大家感受这种心情。

(二)苏格拉底的话

1、过渡:弟子们两手空空,没摘到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是怎么帮助弟子的呢?第五小节谁来读一下?

2、指名读,出示: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因此”可以换个什么词?谁来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这段话?

▲在苏格拉底看来怎样就可以摘到最大的一穗?

▲那弟子们刚刚摘得麦穗哪去了?如果不扔呢?

▲也许弟子们拿在手中的并不是最大的一穗,但为什么说只要拿在手中就是最大的一穗呢?

▲指名读句子: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抓住两个“未必能”)

3、小结: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获,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有总比没有好,哪怕是一株小的,只有把眼前的抓在手里,就是最大的。)

4、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这件事吗?这时苏格拉底说话时是怎

样的语气?读一读体会一下,“说”字前面可加一个什么词?交流读。指名读,齐读。

6、苏格拉底真是一位高明的老师,他教导弟子,不在教室,在麦地;不用课本,用麦穗。那么他的学生明白他的用意了吗?

三、讲读第三段(出示语段)

1、引读: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2、只有三句。体会分号的用法,在这句话中,作者用了一个分号,这表示前后两者是并列的;课文的

3、6小结中都有这种用法。

3、你能读懂这几句话的意思吗?自由的读一读,用心的思考思考。指名交流。

4、理解\"最大的麦穗\"、\"饱满的麦穗\"\"眼前的一穗\"不同含义(分组讨论)

4、再读几遍,看看这里哪句话在你心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大?

突出显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5、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说这句话的理解。

6、汇报交流,相机板书:把握眼前的机会追求远大的理想

7、这样的道理苏格拉底直接跟弟子们说了吗?潜移默化间就给了弟子影响,使弟子受到了教育,真不愧是名副其实的大哲学家!

8、同学们,学到这你还认为弟子们两手空空、一无所获吗?

9、让我们再来读一遍。让它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启迪我们,教育我们。

四、课外拓展

1、同学们,苏格拉底告诉我们,生活实践也告诉我们,要追求远大的理想,更应懂得把握眼前的机会 ,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才不会虚度光阴,一事无成。

2、四十分钟的时间美妙而又短暂,我们一起走进了《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的殿堂,我们徜徉其间、留连忘返,我相信我们每个同学都拾到了一串最大的麦穗。

五、作业:

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把学了本课后的感受以“读后感”的形式写出来。

板书:

16、最大的麦穗

把握机会追求理想

第17篇: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麦穗(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感知课文内容 ,梳理文章脉络。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生字新词。 难点:

1、感知课文内容 ,梳理文章脉络。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具准备:完成流课时的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活谈话,构建和谐氛围 书“最”设疑:“最”字能组哪些词?

(最好、最小、最帅、最靓„„)在我们六(3)班也有许多“之最” ,如最胖的高老师,最可爱的小林晨,最帅的王瑞,最漂亮的王老师„„

二、板书课题,大胆提出质疑。

1、(过渡语)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最”字开头的课文————《最大的麦穗》

2、齐读课题,提出质疑:

读题后,你一定有一些疑问,把它提出来。(质疑中,可适时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苏格拉底)。

三、播放“范读”,化解心中“疑团” 听完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生自由发言)

四、一读课文,检查生字、新词。

1、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检查自渎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读,师再正音。

垄(lǒng)、甸(diàn)、穗(suì)、嘲(cháo) (2)出示新词,指名释词。

沉甸甸、嘲笑、麦垄、如梦初醒、挑挑拣拣、不失时机、错失良机

五、默读课文,指导梳理脉络。

1、出示段标。A、提出要求 B、采摘麦穗 C、揭示道理

2、学生分段

六、选读片断,检查阅读情况。

1、要求:正确、流利、感情朗读。

2、读后,师生相互点评。

七、描红临写,指导生写生字。

1、出示生字,

2、书写这些生字时应注意些什么?

3、指名上台,书写(杨艳)

八、布置作业 ,巩固课堂所学。

1、抄写生字,新词四遍。

2、读文两遍,做到正确、流利、感情读文。

九、小结课文,与生再议主题。

1、出示主题,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采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

2、这个故事包含哲理,它会向我们揭示一个怎样的道理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第18篇: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麦穗

尊敬的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是5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最大的麦穗》。

根据新课程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拟订、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教法与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板书呈现等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最大的麦穗》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感悟人生”中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借事说理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虽然弟子们两手空空,却收获了一个道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把握眼前的机会,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全文共7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只许进不许退”,在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第2—6自然段写弟子们在麦地里挑挑拣拣,一再错失良机,结果两手空空,苏格拉底谆谆教导弟子们 ;第7自然段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抓住眼前机遇,不要错失良机的人生哲理。 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认知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就为学生有效学习本节课奠定了认知能力的基础。全文共490字,虽然篇幅短小,但小故事,大道理,文中所揭示的深刻人生哲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难一下子理解透彻的。

依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我设置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慨括文章主要内容。

2、学生能用边读边划的学习方法自读课文,交流读后感。

3、学生理解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为有效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行为的有的放矢,依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设置如下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评析语言文字,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文中揭示的深刻哲理。

2、凭借语言材料,感悟苏格拉底注重实践、循循善诱、启发引导的教学风格。教法学法

依据新课程改革精神与学生发展现状,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实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讲授法,问答法等常用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使之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会学习的人。

为了能够达到教学效果,本节课我打算使用的教具有:多媒体 现在主要谈一谈教学过程的设计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课始,我将展示一幅金灿灿的麦田图片,满眼是饱满的麦穗,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丰收的麦田,你想到了哪些?旨在让学生积累语言,丰富词汇。这时,我会问“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你能找出一株最大的麦穗吗?”随即引出课题,指导读“最大的”,题目中的“穗”比较难写,让学生说说可以怎么记住?随后让学生在课题旁写一写这个“穗”字,强化记忆。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我相信经过同学们课前认真的预习,应该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说说你了解的苏格拉底。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抛出问题“什么样的人被称为哲学家?”导出板书“哲理”。接着,我会问课文是通过什么来告诉我们人生的哲理的以导出板书“故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文章那几段写故事,那几段写哲理,并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和哲理。总结学生的回答,板书“摘最大的、两手空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经过这一环节,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有了一番探索的功夫,有助于探讨阶段的学习。】 第三环节:精读文本,感悟哲理

我将请学生朗读课文。 (点评、启发)预设:

1、2自然段:你发挥得很好,如果你是苏格拉底,怎么样才能让弟子记住你的话呢?让我们一起练一练。

3、

4、5自然段:真是有声有色。请告诉我们“你们已经到头了”为什么读得如此响亮?(提示语,“洪钟一样的声音”)看来,你真是一位会读书的孩子。

第6自然段:苏格拉底见到弟子们两手空空,他并没有责备,而是耐心开导,你的声音温柔而不失权威,很好。所谓“润物细无声”啊!让我们大家都来学一学他的朗读,一起练一练。

【心理学认为,儿童有与生俱来的获得认可和被别人欣赏的需要。教师对学生能力的认可和诚挚的邀约,会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再加上朗读完后,教师激励性的评价,更加能延续学生的这种兴趣,从而主动的去学习。】 要想让学生真正静下心来与文本对话,擦出智慧的火花。还需要让孩子边读边思,去深切感悟。

因此,我给学生自主阅读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在书上留下自己的阅读痕迹。让学生边读边圈画,并以小组的形式交流。 交流重点停留在第六段和第七段,关注:

1、“„„最大的一穗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2、“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结合生活实际,重点指导。板书:追求最大、把握眼前。)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教学中,我们培养学生独特的感悟,给予学生一个对话交流的空间,让所有学生在积极、主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对文本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正如一句话所说:有一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组织学生研读课文时,要舍得抛弃那些支离破碎的分析和喋喋不休的串讲。我们所需要的就是还学生时间与空间,给学生价值观的认同。】

师总结:苏格拉底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作为一名哲学家,他让自己的学生在生活中去学会生活。希望同学们也能从中感受到生活的哲理,用感悟到的哲理去指导我们的生活,你们的生活一定有更多的精彩。

六、作业布置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使教学真正地走进生活,生活更好地融入教学,我布置开放式的作业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2、搜集苏格拉底的故事读一读,领略大哲学家的风采。

这一设计旨在创设学生课内外知识联系的时机,提供学生实践的平台,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

为突出重难点,便于学生识记,设计板书如下: 《最大的麦穗》

故事(1-6) 哲理(7)

摘最大的 追求最大

两手空空 把握眼前

意在清晰地让学生感受课文蕴含的哲理

以上教学设计均是我个人的教学预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具体反馈做出相应的调整,做到因材施教,真正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考官!各位考官辛苦了!

第19篇:最大的麦穗

16、最大的麦穗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一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穂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4、领悟必须善于抓住眼前的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穂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交流信息

1、出示苏格拉底的头像,问: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2、简介苏格拉底

3、作为哲学家的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智慧来自内心,他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生出”正确的思想。他怎样帮助人们“生出”正确的思想呢,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这位哲学家,去聆听他的声音,触摸他的智慧,一起学习《最大的麦穗》。

4、板书、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结合上下文理解生词的含义。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检查自读情况

A、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议朗读情况,相机知道生字词的读音,指导读好长句子,然后全班齐读课文。

B、理解一下生词的含义。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苍老:文中指声音显老态。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C、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把这些内容讲清楚的?

2、指导理清课文层次。

四、思考

1、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是为了教会弟子们一个人生道理,这个道理是什么?请同学们把它找出来读一读。

2、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问: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3、小结,这个道理应该这样理解吗?苏格拉底又是怎样让弟子们透彻地领悟这个道理的,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参赛课时)

一、教学目标

领悟必须善于抓住眼前的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穂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二、复习所学,领悟哲理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哲学家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田里摘最大的麦穗是为了教会弟子们一个人生道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道理。

2、课件出示,齐读。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求那最大的一穂。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穂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3、说一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4、如果让你来教授这个道理给别人,你会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学生交流自己的意见)

5、苏格拉底是怎样让弟子们接受这个道理的呢?让我们也跟随他和他的弟子们到麦田里去走一趟吧!

(课件出示麦田景象)

6、苏格拉底带着弟子们来到一块麦田边,那正是收获的季节,地里

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这时,苏格拉底对将要去摘麦穗的弟子们提了一个要求,这个要求是什么?

7、课件出示: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8、请自己再读读这个要求,然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9、为了让弟子们牢牢地记住自己的要求,同学们想一想:苏格拉底会用怎样的语气来提这个要求呢?

(交流、指名读、评议、再指名读、最后男生齐读)

10、这个要求弟子们听懂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5、6自然段)

11、请自己读一读

5、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动手勾画出变相弟子们摘麦穗时的动作、神态或心理活动的词句,然后和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弟子们是如何履行老师的要求的?

12、学生自读、讨论,然后交流。

13、同学们能通过朗读来把弟子们摘麦穗时的专心、用心表现出来吗?(指名读、评议、再指名读、全班齐读)

14、看着这群用心的弟子们,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有建议给他们吗?)

15、他们这样用心挑选的结果是什么?他们的老师对他们的表现有什么看法,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16、课件出示:你们已经到头了。

17、所以这句话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指名试读、评议、再指名读)

18、听完老师的话,弟子们的表现如何?

19、让我们试着会通过朗读来表现弟子们的惭愧之情吧?

(指名读、评议、全体女生读)

20、面对两手空空的弟子们,苏格拉底又说了一番话,从他的这番话中,弟子们终于悟出了老师要告诉他们的道理,苏格拉底说了什么?

21、课件出示: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穂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穂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22、自己读读这点话,和左右的同学讨论一下该怎么理解这番话。(注意结合两个“最大的”来体会)

23、这段话该用什么语气读?

(交流、指名读、评议、全班读)

24、从这段话中,弟子们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求那最大的一穂。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穂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这也是我们在上节课领悟的内容。

25、同学们,这个故事的最后并没有讲弟子们在领悟了老师的道理后会怎么坐,你认为他们会怎么做呢?(交流)

26、对弟子们,苏格拉底教道理,却并没有讲道理就让学生悟出了道理,你为这个老师在教育弟子的时候有何高明之处?

27、交流、相机板书

托物言理

实践授真知

29、通过学习课文,我们领悟了一个人生哲理,也明白了哲学家苏格拉底高明的与人之道。下面同学们能结合实际谈谈对苏格拉底教给我们的人生道理的理解吗?

(若有时间就以读后感的形式写写自己的感悟。若时间不够则结束教学。)

30、总结:学完这篇课文,老师希望同学们今后在生活中也学会做一个智者,学会抓住眼前的麦穗,找到人生中最大的麦穗。让我们齐读苏格拉底教给我们的道理,结束今天的学习。

第20篇: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个生字。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麦垄、如梦初醒、错失良机”等词语的意思。

2、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分号的用法,学习正确运用分号。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4、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把各自的感受用“读后感”形式写下来,进行交流。

5、学习本文先叙事后说理的写作手法,抓住关键词感悟道理。

【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出示句子:“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

1、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是苏格拉底,古希腊的一位大哲学家。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学习发生在他和他的弟子之间的一个故事。

2、出示课题,齐读。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学生自学生字,并交流自学情况。

指名读“垄”,注意它是第三声,不能读成第二声。

指导写字:垄的最后一笔要写得长一点,把上半部分托起,不能写得头重脚轻。

找出课文中的相关词语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麦垄”的意思。

你还能用“垄”组成哪些词语? 2.自由朗读课文。

3.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古希腊 苏格拉底 麦穗 定夺 挑挑拣拣 两手空空 如梦初醒 不失时机 东张西望 错失良机 实实在在

三、再读课文找重点

1.再次自由读课文,指名试着借用以上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你认为文章的重点在哪里?主要写了什么?

3.齐读3-5自然段,用一些四字词语或者成语来形容你眼里的那几个弟子。

四、细读课文埋伏笔 1.弟子们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呢?这跟苏格拉底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师范读第一段。

2.出示苏格拉底的话,生自由读,然后交流:苏格拉底提出的要求包含几层意思?

(A.所摘的麦穗必须是最大的;B.寻找过程只许进不许退,也就是说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

指导朗读苏格拉底的话。

3.出示句子:“那正是收获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指名读,师生展开讨论:这句话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一方面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收获的季节,应该是秋天;另一方面为苏格拉底的问题埋下伏笔——他善于从实际中引发思考,抓住最生动的教材来教育弟子;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反衬,“沉甸甸的麦穗”与下文中的“两手空空”形成强烈反差,引发读者深入思考弟子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后果。

五、课堂小结

一个大哲学家让他的弟子到麦地里摘一颗最大的麦穗,而且提出“只许进不许退”这样近乎苛刻的要求,葫芦里卖的是啥药呢?他想让弟子们懂得什么呢?我们将在下一堂课继续学习。

六、课堂作业:同桌互相检查朗读课文情况。板书设计

16 最大的麦穗 苏格拉底 古希腊 大学者(哲学家)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直奔主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快乐地走进那块文化土壤深厚的麦地,与两千多年前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进行真诚的对话,去聆听他的声音,去感受他的智慧,去寻找那——(齐读)最大的麦穗

在弟子们寻找最大的麦穗的过程中,苏格拉底一共说了几话? 哪三句话?谁找出来读一读?(出示)

有人说:哲学家的语言是深邃的语言,是精辟的语言,是智慧的语言。我们今天不妨就从苏格拉底的这三句话着手,去领略这位哲学大师的智慧,去解读这位哲学大师的精神世界。

二、解读语句,体悟内涵

(一)“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指名读。

2、你们听懂苏格拉底的话了吗?“只许进不许退”意味着什么?

你读懂了字面的意思,很不错,能不能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人生是没有回头路的;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3、苏格拉底会以怎样的语气跟弟子们说这一句话呢?(严肃、命令) 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4、怎么读才能让弟子们听懂?

小结:看来大家不仅体会得好,读得更好。 (二)“你们已经到头了。”

1、谁来读一下?

2、几个字?(七个字)这七个字告诉弟子们什么?

3、从这七个字中你还读出了什么?

((时间到头了,生命到头了,机遇没有了„„)

4、苏格拉底会带着怎样的表情或语气来说这七个字?(惋惜、气愤、微笑„„)

5、出示:苏格拉底说:“你们已经到头了。”(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

6、带着自己的理解读。

7、弟子们此时的心情怎样?他们很失落,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8、难道他们没有认真对待吗?从哪些地方看出弟子们是很认真地对待的?(低着头往前走,挑挑拣拣„„)

9、但是他们为什么没摘到最大的麦穗呢?

出示: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心里想:“ ”

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体会“埋头”的含义(束缚思维,目光短浅„„)

9、是呀,机会就这样在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中从指缝间悄悄溜走了,到头手中空空如也。在这里,我们固然可以像小麦一样嘲笑弟子们,但我觉得弟子们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善意的提醒,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是旁观者,我们比弟子们更清醒,我们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他们刚才的表现提一些建议吗?(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10、小结:看来,我们都比苏格拉底的弟子更出色。

(三)“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苏格拉底是怎么对弟子们说的呢?出示,指名读

2、你认为苏格拉底这句话中最有分量的是哪一句?(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3、为什么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呢?

4、这时候,苏格拉底又会以怎样的语气对他的弟子们说这样的一段话呢?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5、指名读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苏翁之意仅仅在于“穗”吗?更在于什么? 如果麦地是我们的人生,麦穗是机遇的话,苏格拉底的话还可以怎么说? 出示: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在______里肯定有_____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_________就是你们刚刚______的。”

6、看来苏格拉底的每句话里都蕴含着更深的意思

7、这样的道理苏格拉底跟弟子们说了吗?为什么不说? 是的,这就是苏格拉底的智慧之处,这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就是要让弟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白道理。真是一个高明的老师!

弟子们明白苏格拉底的良苦用心了吗?从哪里看出?

(四)“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请同学们把这一节读一读

2、现在你还认为弟子们走出麦地,手中空空如也吗?他们收获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这就是„„指名读

3、麦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麦穗就是机会,麦地就是人生)

4、再读几遍,看看这里哪句话在你心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大?

5、突出显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你能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指名说。(注意点评)

(2)小结:是呀,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但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明天又有新的挑战。这些对于我们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是最大的一穗。人生的目标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我们才能有所收获!只有把握住今天,我们才能拥有明天!

(3)同学们,让我们默默地记住这句话,在心理默默对自己说:“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让我们释放出来,大声地,自信地对自己说:“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6、这两首熟悉的诗就是反映的这个道理,我们来看一看。明日歌(节选)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世成蹉跎。 金缕衣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8、理解、齐读

9、今天的“每日积累”就送大家这样的词句,出示齐读: 表示勤奋踏实的成语:

脚踏实地 勤勤恳恳 不失时机 一丝不苟 关于珍惜机会的名言: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三、走出文本,回味无穷

同学们,走出那金灿灿的麦地,回首今天的快乐智慧之旅,想想自己的所得所获,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会怎么说?

四、布置“每日一写”

写一段“与机会失之交臂”令自己遗憾深深的往事,细致刻画自己的心理活动。

最大麦穗读后感
《最大麦穗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