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1 18:21: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成语语义变异现象探究

文学院 073班 张艮

摘要:成语是词汇中的一部分,它的显著特征是用固定的结构形式表达固定的意义。但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成语的语义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出现了很多语义变异的现象。本文将列举成语语义变异的几种类型,同时分析此类变异发生的原因以及此类变异发生以后很多成语被人们接纳的原因,进而对应该怎样看待成语语义变异现象做出一些探讨。

关键词:成语;语义变异;规范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璀璨明珠,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语可以言简意赅的表达特定的复杂的含义,为历代人民所喜爱并使用,其显著特点是“定义定形”,即用固定的形式表达固定的意义。所以说,成语是指那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语言的发展,成语的语义也相应发生了很多变化,出现了很多变异现象。为了让成语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是有必要对变异成语进行适当的规范的。但当今的很多语言文字工作者面对这种成语语义的“变异”时,只是将所以的变异现象定性为“误用”,所以他们对此类现象进行研讨,并发表一些著作,以便对语义变异的成语进行规范,并提倡人们要认清成语意义,正确使用成语,从而减少甚至杜绝成语

【2】【1】

语义变异现象的产生。但是他们并没有对成语语义变异现象的出现进行深入的探究,对变异成语的使用也缺乏正确的认识,所提倡的规范也缺乏系统性,所以他们虽然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一些语义变异后的成语却被人们大量地使用,致使规范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使规范工作陷入了僵局。本文将列举成语语义变异的几种类型,并通过举例的方式进行阐释。同时,还会对此类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此类现象被很多人接纳的原因做一些分析和探讨,进而对于如何对待成语语义变异现象提出一些意见。

一、成语语义变异的几种类型

成语语义变异是指在成语的形式结构不发生变化的基础上,成语的语义变得有所不同甚至和以前语义相冲突的一种现象。成语语义变异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由“望文生义”所引发的成语语义变异

“望文生义”的意思是:不懂某一词句的正确意义,只从字面上去附会,做出错误的解释。在汉语成语中,成语一般是以整体性意义进入动态的言语活动,构成常规和规范的,而字面组合意义同成语整体性意义出入不大的情况很少。但是在实际交际活动中,因“望文生义”而引发的超常规使用现象屡见不鲜如:

1、差强人意

(1)王晓竹、何影,这两位技术出众的女将,堪称世界高手,

【3】

。例

都获得过奥运会亚军,但她们有个共同的缺陷:身体差强人意。两个忍平时都是感冒不断。这也是王晓竹、何影两位顶尖高手为什么缺乏对韩国人最后突破能力的重要原因吧。(肖春飞《何日挽弓射天狼》,1998年3月5日《中国体育报》第6版)

(2)在今年春节晚会上,相声节目有奇志、大兵的《白吃》,牛群、冯巩的《瞧这两爹》,大山等洋笑星的一段群口相声,虽然水平差强人意,也可勉强充数。(《中国艺术报》,1999年3月12日第4版)

“差强人意”本来的意思是:还能振奋人们的意志,大致还能令人满意。“差,稍微;强,振奋。”而(1)(2)中“差”和“强”分别以现在的常用义“不好”和“勉强”组合,表达的意思是“不令人满意”。这样,和成语原来的语义相比,成语的语义就向相反的方向转移了。

2、首当其冲

(3)中秋节前,江苏省京台市安丰镇菇神食用菌基地喜事连连,„„以联合体为形式组建的基地领头人陈考自然喜笑颜开,而在他的带领下的3000多省内外农民“社员”,更是首当其冲成为直接受益者。(《人民日报》2002年10月10日)

(4)综观人类军事活动演进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每一个时代都是一次科学技术革命的产物,而军事观念的革命又都首当其冲。(《解放军报》2001年1月17日)

“首当其冲”在各个字典中的解释基本一致:“首,最先,最

早。当,面对。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和灾难。”但在(3)(4)中,却只相当于“最先,居于首位”之义

【4】

。在(3)(4)中,其以常用义理解了“冲”,即“很快地朝某一方向直撞,突破障碍”,与其他语素组合后,“最先”之义得到强化,并取代了“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之义,涉及事件已无好坏之分。这样,和成语原来的语义相比,成语的语义外延就扩大了。

此类例子还有很多,又如曾几何时、空穴来风等。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望文生义”多发生在部分语素保有古义的成语身上。如果这部分古义在现代很少使用,而使用者对此又不求甚解,在理解时以今义代替古义,那么就会造成表达中这部分古义的弱化甚至消失,从而也就出现了语义的变异现象。

(二)因“褒贬颠倒”而引发的成语语义变异

成语也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它体现着人们对于客观对象的主观认识和主观评价。成语的感情色彩一般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种类型,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使成语语义发生变异。但在实际使用中,因没弄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而变异使用成语的现象却比比皆是。通常所见有两类:一类是贬词褒用,一类是褒词贬用。

1、贬词褒用

所谓“贬词褒用”,就是用具有贬义色彩的成语,去表现正面的应该肯定或应该赞许的客观对象,对应该褒扬的对象进行贬斥 【5】。例如:

(5)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1997年全国高考题)

(6)李拥军以攻为守,故伎重演,反抱大腿再次成功,马锦涛被李拥军压在身下„„(《体育报》1985年10月18日第4版)

例(5)中“趋之若鹜”的意思是:为了谋取钱财或者追逐不正当利益,就像成群的鸭子不顾性命、争先恐后地奔赴危险境地,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这里用它去形容艺术爱好者去参观画展,是不恰当的。因为艺术爱好者不是被否定的对象,他们去参观画展也不是为了不正当利益,而是一种合理合法的行为,所以此例中贬词褒用。例(6)中“故伎重演”的意思是:老花招、老手法重新使用,带有贬义色彩,常用在用不正当手段达到某种目的的对象身上。该例将它用在一个该肯定、该赞许的摔跤运动员身上,实为变褒为贬。

2、褒词贬用

所谓“褒词贬用”就是将该贬斥的对象,用具有褒义色彩的成语去比喻或形容

【6】

。这种现象较之“贬词褒用”要少很多,但也时常出现。例如:

(7)几乎所有造假着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2002年全国高考题)

(8)在审判大会上,这个坏蛋吓得脸发白,腿发软,两手

机动灵活地颤抖着。(2001全国高考模拟题)

例(7)中“雨后春笋”的意思是:春天的时候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鲜事物大量出现,是一个褒义词。例(7)中用它来修饰“造假者”非法大量建造的“垃圾食品厂”,就改变了成语的感情色彩,实为褒词贬用。例(8)中“机动灵活”意为善于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对于工作或某些事情的处理,能够随机应变,而不死板不拘泥,带有褒义色彩。此例中用它来形容“坏蛋”的“手”颤抖的状态,显然是不恰当的。这里显然就变贬为褒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贬词褒用”还是“褒词贬用”,它们都必然造成成语的感情色彩与所形容的对象之间的关系不协调,并且不能准确贴切地描绘事物和表情达意。而这些都是由于人们不了解成语的感情色彩导致的,所以,人们在学习和运用成语时,应该在透彻地理解成语的意义的同时,弄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减少因“褒贬颠倒”而导致的成语语义变异现象的产生。

(三)因“对象误用”而引发的成语语义变异

有些成语在使用时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即它所描写的事物或人有特定的范畴,如果对其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成语语义的变异。在这里,我将因“对象误用“而引发的成语语义变异概括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一般的有使用对象限制的成语使用时的对象误用;另一种是谦词敬词使用时的对象误用。

1、一般成语使用时的对象误用

一般的有使用对象限制的成语在使用时,如果使用对象把握不准,往往会导致成语使用范围的扩大或误做他用。这些例子有很多,例如:

(9)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1999年全国高考题)

(10)201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豆蔻年华,风华正茂。

例(9)中“美轮美奂”的意思是“形容房屋高大华丽,多用于赞美新屋”。而例中却用它赞美精巧的石刻作品,显然这里用错了对象,同时成语的语义也被扩大了。例(10)中“豆蔻年华”一词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中“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一句,后来用“豆蔻年华”专指十三四岁的少女。例(10)中把“豆蔻年华”用在十八九岁的小伙子身上,着显然是错误的,在此成语语义也就发生了变化。

2、谦词敬词使用时的对象误用

所谓谦词敬词使用时的对象误用就是指:作为谦词和敬词的成语在使用时,常常发生混用,即把表示自谦的谦词用在对方身上,而把向对方表示尊敬的敬词用在自己身上。这样变异使用成语时常会显出对别人的不尊重,也会令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这些例子也有很多,例如:

(11)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您蓬荜生辉。(2001年全国高考题) (12)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例(11)中“蓬荜生辉”是谦词,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火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光荣。其中,“蓬荜”是谦称自己的居室,“生辉”含有对别人或别人东西的赞誉。所以“蓬荜生辉”一词只能对己,不能对人。不然就有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意思。这里显然是谦词敬用了。例(12)中“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意,只能对人。而例句中把它用在“我”身上,显然不正确,这里是敬词谦用造成了成语语义的变异。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成语语义变异现象共包括三种类型:“望文生义”引发的成语语义变异,“褒贬颠倒”引发的成语语义变异,“误用对象”引发的成语语义变异。但是面对这些语言事实,我们不禁会思考:成语的语义为什么会发生变异,是哪些原因使它的语义发生变异的呢?

二、成语语义变异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成语自身所保留的古汉语特点加大了理解成语语义的难度

成语可以说是古汉语特点的缩影,所以成语保留了很多古汉语的特点。首先,很多成语中部分语素保有古义,如上文中“差 【7】

强人意”中的“差”解释为“稍微”,“强”解释为“振奋”,“细大不捐”中的“捐”解释为“丢弃”等等。如果这些语素的语义在现代很少使用,而人们对这些成语又不求甚解,在理解时用今义代替古义,那么就很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情况,从而也就出现了成语语义的变异现象;其次,成语中还保留了许多古字形,如“上知下愚”中的“知”同“智”,“水清石见”中的“见”同“现”等等。若把这些古字形变成现代用的字形,或许人们就能很好理解这些成语了,所以说,古字形的保留无疑也增加了人们理解成语的难度,自然也就容易望文生义,引起成语语义的变异;最后,很多成语中部分语素可以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语法功能,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如“生死肉骨”中“肉”解释为“使骨生肉”,“厚古薄今”解释为“以今为厚,以古为薄”。这些词类活用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的,所以人们在理解这些成语的意义时是有难度的,可以说,一个没有足够的古汉语常识的人是很难理解这些成语的。进而人们也就只能“以今代古”,成语语义发生变异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讹误的原因

一些成语由于原来的语义冷僻深奥,因此很容易让人产生误会,从而将成语理解为其他偏离本义的意义。而这种意义后来被以讹传讹、习非成是改变了原来的语义。“七月流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个成语出自《诗经 七月》表示的是一种星,但对古代知识缺乏了解的人却把它理解为形容夏日酷暑难耐。这看

上去貌似很荒唐,但它现如今后一种语义的广泛运用使我们相信这已习非成是。而说到成语的习非成是,报纸杂志等这些媒体应该算作一个“功臣”,在此,“空穴来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空穴来风”本来是指“事物或消息的出现有一定的根据”,但是后来却被误解为“事物或消息的出现没有根据”,变成了完全相反的意思。例如:

(13)有小报说姚明要退出国队,这完全是捕风捉影。副团长何慧娴补充说,中国代表团根本就没有说姚明是反面典型,完全是空穴来风。(《人民日报》2004年8月21日)

(14)春节前后,机构间也早有华夏银行将提高发行价格的消息流传,显示提价说并非空穴来风。(《国际金融报》2003年2月20号)

以上两个例子中“空穴来风”都是“无根据、无凭证、编造臆测”的含义。本来这个成语可以很好得到规范,但是由于媒体的推波助澜,这一词的错用已达到泛滥的地步成是了。成语的语义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异。

(三)对成语语义规范的系统性、理论性的缺乏推动了成语语义变异现象的产生

对于规范成语语义,众多的语言文字工作者也做了很多努力,他们写了很多文章和专著,对成语语义的规范做了研讨。但是,综合来说,成语语义的规范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并不能给人们进行成语语义规范以很好的指导,即使制定规范,也没有很

【8】

,进而也就习非

强的说服力。所以自然地,人们在使用成语时,对于不理解的成语就会“望文生义”,对于另一些成语即使大概了解意思,也不知道成语所使用的对象和感情色彩,这样也还是会变异使用一些成语。再加上没有一定的理论和系统知识作指导,人们往往就会以讹传讹、习非成是,导致成语的语义在长时间或大范围内与原来的意义脱节,成语的语义也就逐渐产生了变异。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成语自身所保留的古汉语特点给人们理解成语语义加大了难度,易使人们在理解时“望文生义”,所以其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成语语义的变异。同时,人们在使用成语时的以讹传讹以及报纸等媒体的大量误用,导致了成语新的语义的习非成是,这也促进了成语语义的变异。另外,成语语义规范工作的系统性和理论性的缺乏,使人们对于成语的使用缺乏具体的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纵容了成语新义的发展,并进一步促进了成语语义变异现象的产生。以上是我们对于成语语义变异现象产生的原因所做的探讨,但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一点:在成语语义变异现象产生以后,很多变异后的成语被人们所认可。面对着这样一个语言事实,我们又不得不进一步思考,成语语义变异产生以后被人生接纳的原因有哪些呢?成语语义变异难道就没有一点积极地意义吗?

三、成语语义变异后被人们接纳的原因

(一) 变异后的成语具有可懂性

成语语义变异的发生,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成语中部分语素

带有古义,这些语素古义由于后来不经常使用,人们对其不了解,它在成语中的表义功能就会弱化,甚至消失。这时候,人们就会用这些语素的现代意义去理解成语,即使这时候成语的语义发生了变异,但是这些成语对于人们来说,却具有了可懂性,使用者也就乐于使用变异后的意义。所以有些成语的变异通过了时间的检验,如:

每况愈下:“况”相当于“甚”,原作“每下愈况”;讹变后指情况越来越坏,越来越糟。(“况”不再表“甚”的意思,而被理解成了“情况”)

出尔反尔:原值“你怎样对别人,别人也就怎样对待你”;现指“言论和行动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反”原是“返回”的意思,现在被理解为“违反”。)

光天化日:原来形容太平盛世;现在形容“大庭广众,是非好坏谁都看得很清楚的场合”。(“光天”的意义“阳光普照之天”得到了突显,而“化日,治日,太平日子”的意思已被忽略。)

从上面几个例子可以看出,成语语义变异在成语的发展变化中是有积极作用的。变异后的成语如果通过了时间的检验就完全可以成为语用规范,所以我们应该看到其积极地一面,也可以考虑为“差强人意”、“空穴来风”等成语进行重新定位。

(二) 成语变异符合经济型原则

“词义的发展一般是顺着关联性(产生引申义)和相似性(产生比喻义)两个方向演变。从语言实践及其理论总结来看,词义

的发展演变事实上还存在另一个途径:用常用义去理解非常用义或古义,最终这种理解被固定在被释词语中,词义由此发生了变化,也许是经济原则在起作用。”(谢芳庆2001)成语语义发展变化的实际也证明“有的成语已显得陈腐或古奥,而一经注入新内容或更换新质素,也获得了新活力。”此类例子也是不胜枚举。如:

一丝不挂:原为佛教徒形容人没有一点杂念牵挂,今形容人赤身裸体。

呆若木鸡:语出《庄子 达生》,原指已训练好的斗鸡,能心神安定,镇定自若,跟木雕的鸡一样;后用来形容笨或因恐惧、惊讶而发呆的样子。

既然“差强人意”、“首当其冲”等成语的意义不能一目了然,“登堂入室、空穴来风”等成语原初的比喻义有不常使用,而“美轮美奂”一类的使用又有条件限制

【10】

【9】

,那么一味地强调正宗,就有可能造成这写成语的消亡。所以承认成语变异的语义,使之服务于人民,总比令造新成语,增加人们的负担要容易,而这也很好的体现了经济性原则。

(三)现代社会人们心里需求对成语语义变异的影响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效率的特点对语言提出了新要求,即要求从字面上能够直接或基本上反映词义,使词义具有可懂性、可理解性,新词语所具有的词义表面化倾向迎合了时下人们的心理需求。而且在新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四字格词语,如:优胜劣

汰,以权谋私,冤假错案,其意义特征与成语形成了鲜明对比:新四字格词语虽然意义也是完整的,但实际含义与字面义基本一致的居多,很少有比喻、引申等意义,显示出词义的表面化倾向,体现着新词语的特点;而大多数成语的意义或与特定的典故相联系,或是古代某些语句的凝缩,意义能够从表面成分意义推演出来的数量很少。新四字格词语的流行,无疑会对准确理解成语产生一定的影响,人们用类推的逻辑方式去理解成语,就很可能造成对成语的“望文生义”,成语语义变异现象也就容易被他们所接受了。

(四)成语规范化工作的迟滞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成语规范化工作虽然有所开展,但它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这主要是由于我们的规范工作对语言事实、对语言发展、变异的规律还缺乏深入的研究。而理论的匮乏必然导致实践的盲目,人们变异使用成语的现象也就越来越多,成语语义变异也就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所以说,成语规范化工作的迟滞不仅是成语语义变异现象产生的原因,也是此现象被人们接受的原因。准确的说,成语规范化工作主要缺少一个真正规范化的“标准”。面对很多语义变异的成语,人们唯一的标准就是词典的释义,但是词典的释义中有时却很多语言事实不一致,无法如实反映语言的发展,语言文字工作者虽然有时也会“匡谬正俗”,但也是零碎击打式的,没有办法向“未雨绸缪”的方向前进。所以可作为规范化的“标准”也就迟迟没有出现,既然没有

标准,那么人们自然就会按自己的意愿去理解成语,时间长了,这些“意愿”自然就会被人们慢慢使用、接受了。

四、如何对待成语语义的变异现象

首先,成语语义变异现象过于频繁,为了保证成语的纯洁性、使之不被任意践踏,也为了成语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对其进行规范是必要的。“固定语的意义基本上都是单义的,这种情况在成语中则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

【11】

所以当感觉成语的意义和本义不一致时,我们就应该引起重视,若是明显地窜改成语语义现象,则必须对其进行规范。如有人在使用“不刊之论”这个成语时将其解释为“不能刊登的文章”,并且频繁使用,那这个成语的变异使用显然是消极的,不合理的,应该予以否定,否则将会造成我们语言的混乱和严重的不纯洁。

其次,虽然很多成语语义的变异使用是消极的、不合理的,应该进行规范。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成语语义的变异使用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比如对“出尔反尔”、“光天化日”等成语的变异使用,就使其摆脱了原来的意义,使其变得更具“可懂性”,显示出词义的表面化倾向,能更好为人们服务。“词汇规范必须全面考虑语言的社会职能、不同领域词汇的不同特点、语言的系统性等;必须处理好学理与俗实的关系,为语言留足发展的空间。”

【12】所以,对于使用时间长、范围比较广、并被大众广泛接受的语义变异成语,我们应把握好规范尺度,比如对“首当其冲”、“差强人意”等成语我们完全可以考虑给其重新定义。因为我们的出

发点是为了应用而规范,不是为了规范而规范,最终目标是引导人们正确恰当地使用成语。所以在应对已经习非成是的语义变异后的成语时,应该按照“约定俗成”的原则,接受这种变异。

总之,我们在对待成语语义变异现象时,应该分清哪些是必须进行规范的变异成语,哪些是已习非成是可以接受的变异成语。对于那些任意理解或窜改成语语义的现象,我们应及时的进行规范;对于那些习非成是的成语应把握好尺度,按约定俗成原则进行重新定位;而对于那些流传还不广的,使用频率还不高的语义变异成语,只要是有理据、可分析的,我们也不要急于否定,让它在语言实践中经受住考验,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语言发展的规律最终会决定它是被保留还是被淘汰的命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既保证了成语的纯洁性,使我们的语言不产生混乱,又坚持了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约定俗成的原则来评论成语语义的变异,使成语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服务,最终这将会引导人们在生活和交际中正确恰当地使用成语。

注释:

【1】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修订本第287页.【2】、【3】李馨,谈成语的语义变异及其规范,辽宁科技学报,2006年第8卷.【4】段濛濛,“首当其冲”的新义,语文建设,2001年6月.

【5】【6】金锡谟,简析成语运用中的错误,学语文.【7】毛学河,成语是古汉语特点的缩影,汉语学习,1994年第1期.【8】张方镇,空穴来风的尴尬,学语文,2005年第3期.【9】王军,《汉语词汇的动态发展变化探析》,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10】贺国伟,纪晓静主编,《容易用错的词语》。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1】王吉辉,《固定语研究》第172页。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12】李宇明,词汇规范的若干思考,厦门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