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21:31: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6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解读教材:

《第一朵杏花》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课文按时间的顺序先写竺可桢问孩子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孩子答不上来。接着写第二年春天,孩子告诉竺可桢爷爷第一朵杏花开了,竺可桢爷爷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最后写竺可桢爷爷正是通过长年累月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两次对话是全文的主线索,虽极其简单,却是人物心灵的镜子,是阅读故事的眼睛。常言道: 言为心声。细细揣摩文中对话,有助于领会人物内心世界,透视人物所思所想,传达人物所感所悟。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8个字,认识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凭借对语言文字感悟,体会竺可桢一些不苟的科学态度和治学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 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句,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

规律。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读、画、标、问、查)。注意查找竺可桢的相关资料,为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

感情奠定基础。

2.教师: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并书写本课生字词;学习1—5自然段,学习竺可桢爷爷和孩子的第一次对话,为

学习第二次对话、体会情感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竺爷爷来到杏树下,只见四朵不同程度的杏花都绽开了花瓣。可惜的是小男孩没看到第一朵杏花,竺爷爷也很遗憾呀!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科学家竺可桢爷爷,并和他一起去看过一次杏花。这节课,我们还将再次和竺爷爷一起去观察杏花!今天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6课,板书——不过,在赏花之前,咱们得先回顾一下昨天学过的词语。课件出示词

语。

2.谁能用上几句话简单说说第一次看杏花的情景,尽量用上这些词语?阳光明媚一株杏花 淡淡、竺可桢 走进 绽开习惯 错过 遗憾(脑海里的春天、与文本有关的内容。师:你不仅能准确地读出这些词语,还能看着这些词语回忆起我们前面学过的内容表达也很清晰,非常了不起。第一次看杏花留下了遗憾,今年,带着竺爷爷的嘱托,孩子会看到第一朵杏花开放吗?

二、品读赏析,感悟体验

(一)感受春天的美景

师(激情):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阳光明媚的春天,百花争奇斗艳,多么令人神往啊!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你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这句话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还可以加上动作。

生1 ——你眼里的春天真美!(你真会想象!)与文本有关的内容。读出你眼里的春天。2----3人 点击图片——老师仿佛看到了在春风的召唤下,河水泛起了一层又一层、一波又一波的涟漪。

生2读

师(伸懒腰状):小草也不禁伸了个懒腰,准备向人们展示它优美的身姿。

师(点击CAI):你们快看,柳树戴上了绿发卡,杏树慢慢绽放了灿烂的笑容。

咱们再来读读,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把春天写的这么美。可要注意标红的字哟!(指名读句二与图)“春风吹皱了河水,吹醒了小草,吹绿了柳梢,吹鼓了杏树的花苞。”(把春风当人来写,显得多生动,多形象。)醒、吹皱,写活了。(你很会观察读书)拟人的手法

同学们,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谁来说说春风轻拂,大地还会有什么变化? 生1:春风吹醒了冬眠的小动物,它们蹦着跳着出来寻找食物。多有趣呀

生2(争先恐后地):春风吹红了迎春花、吹黄了向日葵,它们迎着太阳要比美!多美的画面呀

生3:春风吹开了小学生的笑脸,我们高高兴兴地去上学。

此情此景多美呀……

可爱的春姑娘,你吹啊、吹啊()……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的生机:河水——泛起了一圈圈波纹,沉睡的小草——抬起头来了,柳树——长出了嫩绿的叶芽,杏树的花苞——鼓胀得要破裂似的。大家都来做一回春的使者,也来这么吹一吹吧!“春风”——(齐读句二)。

(二)学习第二次对话

1.播放-第一朵杏花快开放吧,竺爷爷和孩子可都在期盼着呢!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去年杏花开放时,

竺爷爷遗憾地说了什么吗?

生:(回顾第一次对话内容)“可惜你错过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师:孩子今年还会错过第一朵杏花的开放吗?自由读7—15自然段。

生:(自由读)

师:孩子今年错过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从竺爷爷和孩子的第二次谈话中可以知道孩子今年没有错过。

(出示对话)自由地读一读。

“竺爷爷!竺爷爷!”

“什么事情呀?”

“竺爷爷,杏花开啦!”

“什么时候?”

“刚才。”

“是第一朵吗?”

“是。” (同桌互读对话部分。)

指名读---师:我听出来了,第一朵杏花开了,小男孩非常兴奋。

师:一年前,孩子还不能确定第一朵杏花盛开的时间;一年后,带着竺可桢爷爷的叮嘱,孩子终于等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他多想快一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竺爷爷呀!。同桌读一读。 3.谁来互评,评读。(从对话中的确感受到竺爷爷非常关注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的心情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相机出示——孩子(急切)地喊:“竺爷爷!竺爷爷!”来,带着你的体会读一

读。

师:指名2人分角色读。(真会读书,此情此景表现的淋淋尽致)我听出了小男孩急切的心情, 从这对话中你发现了什么,(没有提示语)联系第一次对话。(课文在第一次对话中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是合适的,而在看到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激动时刻,孩子与竺爷爷的对话可比一年前急切多了。所以,这第二次对话确实没必要再添加提示语了。)你观察很仔细。还发现了什么?一个字,两个字或两个字以上都可以独立成为一个自然段。如果我们在写作时为了表达当时急切的心情时候就可以去掉提示语。

分男女来对读。

4.交流感悟。

“什么事情呀?”竺爷爷(奇怪)地问。

“竺爷爷,”孩子(高兴)地说,“杏花开啦!”

“什么时候?”竺爷爷(急切)地问。

“刚才。”孩子(激动)地回答。

竺爷爷(半信半疑)地问:“是第一朵吗?”

孩子(肯定)地说:“是。” ——不是“大概”?不是“也许”?为何如此肯定?亲眼所见!

5.我听出来了,你多想把这好消息快点告诉竺爷爷。再请两名同学分角色朗读对话。 6.孩子完成了竺可桢爷爷去年交给他的任务,多么自豪!竺爷爷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多么高兴啊!当我们读懂了人物的语言后,就能走进人物的内心。听你们读得这么投入,我也好想当

一回竺爷爷。

师生声情并茂地分角色朗读对话。

7.孩子为看见第一朵杏花的开放而欣喜,竺爷爷为孩子的执着而欣慰,看,连杏花也为他们高兴:(课件出示句三,老师有感情地朗读)“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同学们,什么是“捧”,你能用动作表示吗。瞧,你这小心翼翼的样子,为什么这多杏花这么珍贵呢?联系上文:杏花一年只开一次,可遇不可求,等到的时间很长,苦苦等待,终于等出了第一朵杏花,

竺可桢爷爷那样重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小孩子盼了一年才等来了“第一朵杏花”的开放,这“第

一朵杏花”的确珍贵啊!

这么美的杏花,让我们在一起读一读吧!

8.看到这美丽的杏花,竺爷爷不像我们常人一样只是欣赏,而是——(生)“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你又从这句话中的哪个词感受到竺爷爷的确关注这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郑重”,是严肃认真的意思,竺爷爷说过“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用处大着呢”,所以他很严肃认真地记下了

这个时间。)

9.从两次看杏花的经过中,我们印证了竺可桢爷爷关注的的确是“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正如他不止一次所说的——(齐读)“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

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他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指名答)“竺爷爷正是通过长年累月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

的规律。”

师:要掌握规律可不是一日之功呀!正如《课堂作业》上提供的资料所介绍的,竺爷爷在长达几十年的科学研究中一直坚持精确观察,精确记录。“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好多好多个第一次……竺可桢爷爷的笔记本就是大自然的缩影啊!”竺爷爷的研究有的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比如什么时候适宜播种,什么情况下该收割了等等。当然,有的还应用于天气

预报等其它方面。

三、回归整体,读写体验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和相关资料,你对竺可桢爷爷有了怎样的认识?(一丝不苟)把你的评价写在

黑板上。

2.这篇课文从第一次竺爷爷问孩子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孩子答不上来,写到第二年春天,孩子告诉竺可桢爷爷第一朵杏花开了,让你对这个孩子又有了怎样的认识呢?板书——(诚实守信)

3.最后,让我们再读课题——“第一朵杏花”!学习本课,同学们不仅是从作者优美的描写中感受到了杏花的美丽,还从孩子的身上感受到了诚实守信的美德,更感受到了竺可桢爷爷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了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让我们牢记竺爷爷对我们的教诲吧!

齐读

4.课外,同学们还可以收集其他一些科学家或名人的故事,相信大家在阅读中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设计: 16 第一朵杏花

竺可桢 精确观察 孩子

一丝不苟 郑重记下 诚实守信

掌握规律

教后反思: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打成三位目标,一直是我们教学实践中在探索的问题。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我觉得更具有其特殊性。因为学生在开始接触习作,怎样让学生在作用起步阶段不畏惧,掌握一定的方法找到一定的问路很重要。而课文更是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感悟的主要途径,是学生习作的重要蓝本。因此

一、如何在教学中读写结合,挖掘文本中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写作的资源,就成为我一直在思考和有意识的过程。如:《第一朵杏花》中有三句描写杏花的句子,用词很准确,而且运用拟人化写法句子表达

非常生动,很适合学生积累感悟。

师: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大地都有什么变化呢?请同学

们自由读第6自然段。

生(平淡地读文):“春风吹皱了河水,吹醒了小草,吹绿了柳梢,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师(高兴地):这些变化都仿佛告诉人们什么季节来到了呀?

生(异口同声地):春天!

师(激情):阳光明媚的春天,百花争奇斗艳,多么令人神往啊!谁能用朗读把我们带进这美妙的

春天? 生1(美美地读)

师(陶醉状):你眼里的春天真美!老师仿佛看到了在春风的召唤下,河水泛起了一层又一层、一

波又一波的涟漪。

生2读

师(伸懒腰状):小草也不禁伸了个懒腰,准备向人们展示它优美的身姿。

生3读

师(兴奋地):充满活力的春天悄悄地来到了人间,来到了我们身边,多么令人高兴啊!

生4读

师(点击CAI):你们快看,柳树戴上了绿发卡,杏树慢慢绽放了灿烂的笑容。(语言拓展)同学们,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谁来说说春风轻拂,大地还会有什么变化?

生1:春风吹醒了冬眠的小动物,它们蹦着跳着出来寻找食物。

生2(争先恐后地):春风吹红了迎春花、吹黄了向日葵,它们迎着太阳要比美!

生3:春风吹开了小学生的笑脸,我们高高兴兴地去上学。

…… 学生兴致盎然、浮想联翩,共同勾画着一幅绚丽多姿的春景欢乐图。趁着这股劲儿,我范读了第6段,又请学生自由读、表演读、齐读本段,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受春景之美,陶醉在这片迷人的“春色”

之中。

效果:根据中年段大纲要求,词句段的教学是中年段教学重点。在本段教学中,有以下关键词:吹皱、吹醒、吹绿、吹鼓。如何使学生在美读过程中学习词语,并懂得词语使用的准确和传神呢?我们也看到有老师在教学此段时进行了大量讲解,如:“皱”字用得多好啊!“吹皱”就是……的意思。姑且不论这种方法是否得体。在设计本段词语教学时,考虑到本段不是本课教学重点,且想尝试使用教师评价促进词语教学形象化的方法弱化生硬地讲解,于是便有了刚才的片段。教师通过3次评价语将词语“吹皱”、“吹醒”、“吹绿”、“吹鼓”形象化,同时辅以可视画面(柳枝变绿、杏花绽放),使整个过程不着痕迹且富于变化。学得扎实,自然用得灵巧。在随后的语言拓展中,学生充满想象、童真、童稚般的语言自然流泻出来。

二、听说读写,丰富个性化阅读形式。

听、说、读、写,是教师在教学中精心培养学生所具有的四种能力,又是教师培养这四种能力经常采用的手段、方法。合理组织、和谐操作听说读写的方法,能够丰富学生个性化阅读形式。听而怡心,再创形象;读而动情,抑扬顿挫。案例中,教学第6段时,我请学生读段落、听评价。在一次次朗读中、又一次次评价中,学生读得生动、听得入情。说而明理,组织语言;写而达意,字从文畅。案例在进行第二次对话教学时,请同学先填写词语,再说说选词的缘由。学生用心体验、填写准确表达情感的词语,最后说出在填词时的真实想法。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学得快乐、学得扎实、学得有成效。

三、角色体验,尽展个性化阅读魅力。

角色体验,为学生展现个性化阅读魅力提供了条件。案例中,学生顺利地与“第一朵杏花”进行角色置换,通过表演朗读第13自然段,感受“第一朵杏花”的美丽和珍贵。我清晰地意识到: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听到孩子们的声音,尤其是不一样的声音。也许就是这与众不同的声音孕育着一颗颗创新的种子,焕发出个性的光彩与魅力。看来教师应做课堂的“催化剂”,及时激活学生的思维潜力,积极激励学生的个性创造。而角色置换,正是给了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究;给了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支配;给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创造;也给了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尽展个性的魅力!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遍发教案 教案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