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案(10)

发布时间:2020-03-02 00:15: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在我国,规模宏大的三峡水库正在建设之中,横贯南北的京九铁路已全线通车,闻名中外的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已经在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请问,国家在这些重点工程的建设中所需要的巨额资金是从哪儿来的?毫无疑问,是我国三大产业的劳动者共同创造出来的。在一年内三大产业劳动者创造出来的全部财富,有相当一部分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集中性分配,用于扩大再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其他公共消费。这种集中性分配是怎样确定的?是通过什么渠道进行的?在分配中怎样才能做到既兼顾生产的扩大,又要考虑提高人民生活?这些问题我们将通过第五课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税收与纳税人等知识的学习得到一定的认识和解决。

第五章

财政和金融

第一节

财政和税收

一、国民收入的分配

1、国民收入

(1)社会总产品: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称作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品指生产成果的物质形态,即使用价值形态。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态,也就是货币形态,叫做社会总产值。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的关系是统一的,各物质生产部门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从实物形态的角度讲叫做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态的角度讲叫社会总产值。

在现实生活中,计算经济总量时,使用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这两个指标都是必要的。考察一国的经济实力,首先要看社会总产品量,如钢铁、煤炭、石油、粮食、肉类有多少,等等。因为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是用这些产品的使用价值去实现的,产品总量少,国家的经济实力就弱。而人均占有量的多少,是生活状况的具体体现。所以,在一个国家的统计数字中,社会总产品是重要的指标。

但是,仅用产品量表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又是不全面的,也不是很准确的。因为有些产品是可比的,如小麦产量、煤炭产量等。有些产品则是不可比的,如两个国家的汽车产量相同,电视机产量相同,但技术含量、规格、性能不同,那么如果仅仅从数量来比较经济总量的大小就是不准确的了。另外,即使技术、规格、性能等是基本相同的,但总产品的构成不一样,如日本的汽车产量比我国多几倍,我国的纺织品产量、粮食产量比日本多几倍,那么比较经济总量的大小也是困难的。所以,比较一国的经济实力,必须用社会总产值的指标。从我国的现实看,许多产品的产量都处于世界第一位,这表明我国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任何人都不可小看。但是,我国的人均占有量不高,社会总产值不高,所以,我们必须加倍努力,尽快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2)国民收入: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掌握国民收入的概念,需要注意以下三点。(NI)

要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有两种存在形式,即实物形式和价值形式

要知道国民收入的实际内容,即它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是一个国家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标志。因为,只有国收入部分,才能用于扩大再生产和人民生活消费。所以,努力增加国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知道如何实现国民收入的迅速增加。在社会生产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事实上,增加国民收入的途径很多。在生产资料有保证的前提下,增加劳动者人数,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都可以实现国民收入的增加,但它们都不是根本途径。因为劳动者人数的增加,要受生产资料数量的限制,如果劳动者数量增加了,但设备原材料不增加,劳动者不能发挥作用,他们创造的新价值也不会增加,而人均国民收入可能还会减少。如果劳动生产率不变,延长劳动时间可以创造更多国民收入,但劳动时间的延长不是无限的,它要受到自然条件和劳动者生理条件的限制,而且延长劳动时间超过一定限度会损害人的健康,同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的目的是相违背的。提高劳动强度可以提高效率,增加国民收入,但劳动强度也不能无限制地提高,并且劳动强度超过一定限度,也会损害人的健康,同生产活动的目的相违背。为什么把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呢?因为,人类对自然、社会的认识是无止境的,因而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是无止境的,这样就可以实现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发展生产,可以在增加国民收入的同时,减轻人们的劳动负担;还可以在生产资料不增加的条件下,增加国民收入。

2、国民生产总值(GNP)

(1)国民生产总值的涵义: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国民经济各部门以货币形式表现的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国民生产总值是以本国的常住居民为准来计算的。

最终产品是在一定时期内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在社会范围内不再进行加工的的制成品。如:机床、汽车、电视机、衣服等。

中间产品是指供其他部门生产所用的燃料、原材料等。 国民生产总值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价值。

(2)国内生产总值的涵义(GDP):是指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内(通过为一年),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取得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居民取自国外的财产和劳务的收入-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财产和劳务的收入。

(3)采用GDP指标的意义。

3、国民收入分配的最终途径

国民收入作为劳动者新创造的财富,按其实际用途,可分为积累和消费两部分,以价值形式表示,用于积累的部分称为积累基金,用于消费的部分称为消费基金。

所谓积累就是国民收入中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资储备的部分。在这三部分中,扩大再生产是主要部分。非生产性基本建设虽然不直接用于生产,但同发展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并且通过这些基本建设而增加了社会物质财富,所以,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属于积累。社会物资储备部分既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也没有用于非生产性基本建设,但它是为上述两项而储备的物质财富,所以,也属于积累。积累中最主要的部分是用于扩大再生产的部分。因为,通过积累而不断扩大再生产,是发展生产力,增加综合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的根本途径。

所谓消费就是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公共消费亦称社会消费。上述消费中的个人消费属于生活消费,它不同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的消费,即生产消费。在生活消费中,个人消费,即个人维护自身及其家庭成中的生存、发展和繁衍后代而对生产资料的消耗,是主要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消费是通过人的货币收入,自由选购商品和劳务,使个人及其家庭的消费需要得到满足。个人消费是分散地进行的,有很大的灵活性,有利于满足个人的特殊需要。公共消费包括的内容很多,如环境保护、城市公用事业等方面的物质消耗,都属于公共消费。在公共消费领域中,非生产尾基本建设仍属于积累部分。这些基本建设以外的物质消耗,才属于公共消费。如,建一座学校属于非生产性基本建设,是积累的内容,而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物质消耗,属于公共消费。公共消费作为消费的组成部分,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公共消费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广场、公园、图书馆、博物馆、学校、医院等设施,都是人们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是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的重要内容。

(1)积累基金:扩大再生产基金(主要)、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社会后备基金。

(2)消费基金:社会消费基金、个人消费基金。

4、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1) 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相辅相成,此长彼消。 (2) 处理两者关系的原则

第一、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都 应当有所增长。

第二、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第三、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还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国家、企业都要有积累,但又必须充分考虑到劳动者的个人利益,使人民群众从经济发展中得到实惠。因此,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关系必须兼顾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利益。

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问题,既属于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问题,又与我们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一内容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二、财政收入和支出

1、财政的涵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财政的内容是国家对社会产品的分配;财政的特点是以国家 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财政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2、预算的涵义: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

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而实现的。这种一国政府经过立法程序 审查并批准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就称作国家预算;上一年度财政收支的实际执行情况就称作国家决算。

3、财政的收入: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分为;税收收入(占90%以上)、债务收入、企业收入、其他收入。

4、财政的支出:国家对财政基金进行分配的过程,就是财政支出。

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

5、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

收支平衡:当年预算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结余或略有赤字。

赤字:当年预算收入小于支出,出现差额。

6、财政的作用

(1) 有效调节资源配置 (2) 有效地保持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3) 有效地调节社会分配关系,实现社会公平(4) 巩固国家政权

7、大力增加财政收入总额,促进现代化建设

财政的职能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于增加财政收入总 额。在我国,要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就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扩大经济总规模,增强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

三、税收

1、税收的涵义: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3、税收的作用

(1)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是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 (3) 税收是调节社会分配的重要手段

4、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5、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4) 公民应当树立纳税人的意识。

第二节

银行和保险公司

一、我国的银行

1、金融和金融机构 (1)金融:货币资金的融通

(2)金融机构:资金融通的中介机构

2、银行

银行是金融机构的主要形式和典型代表

(1)银行的产生:商品货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一阶段是出现了货币兑换业和兑换商;第二阶段是兑换商 不仅兑换货币,而且增加保管和收付业务;第三阶段发展到货币保管、收付、结算、放款等业务。到这里,兑换业发展到银行。

(2)银行的涵义: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 (3)银行的业务: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货币结算

3、银行的分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

4、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及主要职能

中国人民银行是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管理全国金融事务的国家 机关。

5、商业银行及主要职能

中央银行是国家机关,是政府的组成部分,而商业银行是特 殊企业,是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企业存款和贷款,办理货币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商业利润的主要来源,是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之间的差额。 我国的商业银行主要包括: (1) 中国工商银行及职能 (2) 中国农业银行及职能 (3) 中国建设银行及职能 (4) 中国银行及职能 (5) 交通银行及职能

6、政策性银行及职能 政策性银行是以实现宏观经济有效运行和发展为目标,向国 家重点项目和重点扶持的企业提供贷款的专业性银行。

(1) 国家开发银行 (2)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3) 中国进出口银行

7、银行的作用

(1)筹集和分配资金的重要渠道 (2)联结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枢纽 (3)企业和国家作出经营决策的“晴雨表” (4) 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二、我国的保险公司

1、保险的涵义:是一种经济补偿制度

2、保险公司是最重要的一类非存款式的金融机构

3、我国主要的保险公司

(1)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 (2) 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 (3)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

4、保险的分类

财产保险:以物质财富及与之相关的经济利益为保险对象 人身保险:以人的生命或人体机能为保险对象

5、保险的作用

(1) 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正常进行 (2) 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

(3) 可以积聚资金,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 (4) 可以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10)
《教案(1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unit10教案 教案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