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培训体会

发布时间:2020-03-02 19:32: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2010年我参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使我认识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本教材针对教师关注的热点、教育教学中的难点,以及教师发展遇到的困境,围绕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这一主题,分基础教育改革总体形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评价、学校文化建设、基础教育政策以及学生心理特点、教师伦理等七个专题,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从宏观到具体,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通识性的新理念、新知识,使受训的学员,既能从宏观的角度了解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的发展脉络,通过历时性梳理分析,明晰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又能从中观程度、操作层面掌握基础教育政策、学校文化建设、教育评价等方面的新动向、新方法,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适应岗位需求;更能从教与学的两个主体角度出发,对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师伦理问题进行系统而具体的研究,对于学员明晰教育新理念、增强适应性和理解力、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特点、提高自身修养等大有裨益。现把这几个月学习的心得总结如下: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换代异常迅速,作为教师就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我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因而通过不断地学习,使我不但在理论上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从而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首先通过学习,使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责任,树立了科学的教育观。我们见到的老师都是极有威严的,教师的观点是不容质疑的,这就使得教师真正成为了颇有权威的“传道、授业、解惑”之人。然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社会道德品质也在一并的传授给学生,或者由学生间接体会。因此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他还要为培养下一代可塑型人材做出贡献。由此可见,教师的职业特征具有未来性,我国未来能否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要靠我们这一代教师培养的祖国的下一代。因此,我们要认清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为祖国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石。为此,我们应为祖国培养出全面素质的创新人材。对于我们的学生我们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不能用成绩把他们分为三六九等,也不能由于好恶而疏远或亲近谁,我们应给予他们同等的发挥创造的机会,让他们在我们创造的气氛中健康成长。

其次,通过继续教育的学习,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 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再次、更新教育观念,一定要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反思提炼总结。通过继续教育使我更新教育观念,认识到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教师的品质可以影响学生带动学生,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最后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

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从哲学的意义上说,本体论决定认识论和方法论。即人们对于世界的假设与看法决定着人们的活动与行为方式。概言之,基础教育改革意味着当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的教育现实不满时,即当前的教育现实在那些观察它、影响它的人们看来对享用教育的人来讲是不好的,

1或者至少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人之为人的最大的特点是“人是有理性能思想的动物”,即

人的活动与行为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对象性活动。人将自己的主观意念指向、作用于客体,同时受客体自身的属性及运行规律的制约,并据此确定了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活动方式。人的需求在其价值观念的引导下,最终凝聚在对象上,人以其实际的行为方式和活动方式,实现愿望、需求与价值的对象化。即人对“善的教育”的本体论问题的观念不同,决定了人反观现实的教育生活时,无论是系统政治功能的不健全、教育改革决策的不合理,教育系统适应社会环境变化之需要,还是教育系统内部的外部的利益团体的冲突,也无论是要推动教育的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其核心的观念就是认为,当下的教育现实不能令人满意,教育现实存在着不合理性。这是人们关于教育改革的一个最基本的假设。如果教育现实令人满意,那么无论从什么样的角度来看,教育改革都没有发生的必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所谓教育改革就是以人们认为的较为完善的教育方式取代现行的教育。而上述各种关于教育改革的观点其实质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这种教育现实的不合理性。

进入新世纪,教育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经过深入思考和广泛调研,本着谋划发展、规划未来的原则,制定了《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五年内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蓝图进行了总体规划。计划强调“构建和完善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逐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深化中小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改革和技术课程实践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深化教材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中小学教材审查制度和教材选用监管制度;建立国家和省两级新课程的跟踪、

2监测、评估、反馈机制,加强对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

总之、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在现实的教学中,我尊重学生人格,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与缺乏尊重的“严”是相对立的。因此,有时“严”做不到的事情,通过尊重这种教育手段,却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所以我做教师的在发号施令或做出指示或准备介入之前,如果能够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询问一下他们的要求,了解一下他们的感受,耐心听取一下他们的想法,处理起问题来可能就好办多了,而且能够适时介入,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培训体会

培训体会

培训体会

培训体会

培训体会

培训体会

培训体会

培训体会

培训体会

培训体会

培训体会
《培训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