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文言文教学法

发布时间:2020-03-03 19:45: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初中文言文教学法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载体,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初中课本上所选的古诗文占教材的30℅左右。学习文言文,可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语感和思维,提升精神品格。可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奉行“字字落实,句句串讲”的箴言,教法僵化,如果过于强调对文言文语法掌握,对实词、虚词的理解,把它当作工具书来上,便会使学生日生厌倦之情。文言文到底该如何教?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据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我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总结出了“朗读感知----疏通文意----理解主旨----欣赏评价----积累迁移”五环节课堂学习指导模式。以下就以教学《小石潭记》为例来说明这一教学模式的运用。

第一步,导言激趣,朗读感知。教学本课时,我先由现在的旅游谈起,现在人们工作压力大,需要有心理上的放松,每到国庆节,五一节都会去风景优美的地方放松身心,在古代也一样,柳宗元就是这样来导入,然后配乐范读,再让学生自由读,接力读,指名读,齐读。在读的过程中,我针对学生出现的语音、重音、停顿、节奏等方面问题予以了纠正。例如:“其岸势犬牙参互”,学生容易读成“其岸/势犬牙参互”,这里断句出现了偏差,理解就产生了歧义,我就着重讲解,这样熟读成诵后,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结构章法等就有了一个全面的、大致的了解,为后面的翻译、理解扫清了障碍。

第二步,疏通文意。这一步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运用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我首先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自译,遇到不懂的字词由学习小组合作互译。最后小组解决不了的难字难句如“凄神寒骨”等就由师生共同来解决。老师重点强调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和其他篇目中的词语比较。加强阅读和积累。词义识记和诗文阅读应该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学生掌握的古汉语词汇太少,必然无法完成古诗文阅读,而记不住古诗文词义,根源恐怕在于古诗文的见识数量太少。古诗文常见词语的呈现次数不够,大脑中烙下的印记不深,就不易记住或想起来。

养成对译习惯。我们对汉语词汇和句子的理解和使用困难不大,但如果要求我们用规范的方式解释句中字词,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换成初中学生,困难会更大。学生虽然记住了一些单个文言词语的意思、用法,但翻译时不会运用或不能逐字落实,也很正常,这当中有个反复实践和习惯养成问题。因此,从学习文言文起,教师就要作好文言直译的示范,安排相应的文言句子逐词解释作业。如学习《伤仲永》“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句,一一解为“自是(从此)”“指物(指定事物”“作诗(写诗)”“立(立刻、马上)”“就(完成)”,“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逐一释为“(所以)(上天)(将要)(降临)(重大的责任)(给)(那个人),通过这样反复示范、练习,学生就会养成文言翻译的逐字落实的习惯,当然,老师少不了还要教给学生根据上下文推断猜译的方法,如此,当学生读到新的文章,新的句子,也会对陌生的词语采用推断猜译的方法。相信学生不分青红皂白以今义当古义,漏译的现象会大大减少。

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文言字词的积累掌握,有一个从分散到集中,从不自觉到有意识的梳理归纳过程,经过这个过程,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水平才会逐步提高。比如”而“字,

第三步,理解主旨。新课标指出“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了“整体赏析”的导读法。首先,我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你觉得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怎么样?”学生认为小石潭很美,水清,石奇,境幽。教师追问:“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很快得出是“石奇”,再让学生在文中找根据说理由。然后我根据学生讨论归纳小结: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这个潭确实是个“石潭”。“如鸣配环”形容声音清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树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姿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仅是石的冰凉,还含蓄地表达出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写法特点:写景时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写法,生动细致地加以描画,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整体性阅读方式,把自主式阅读的理念引入课堂教学,注重文言课文的整体性阅读效果。通过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咀嚼、体味,从整体上去感受课文的思想内容。 第四步,鉴赏感悟。《小石潭记》一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因此这一环节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文意,含英咀华,培养审美情趣。在上一环节中学生已经体会了潭水清澈的特点,理解了文中的句子,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描述自己亲眼见过的一泓碧波。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发言。有的说:“我曾在我的家乡看过这么清的水,水深达几米,可水底鹅卵石的纹路、颜色历历在目。”有的说:“我曾在我外婆家的门前见过这样的溪水,清澈、透明,美丽的小鱼在水中嬉戏。”还有的兴奋地说:“我们村子中央的那口井水也是清澈见底,里面的水草看得一清二楚,夏天喝上一口,如同喝冰水一样爽。”说者兴致勃勃,听者津津有味,清悠悠的潭水在同学们的眼前、心中荡漾开去„„

第五步,积累迁移。积累即指导学生背诵精彩的句段篇,增加语言的积累,所谓“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迁移即扩展、运用。这一步骤,我就根据板书引导学生当堂背诵全文。课后再让学生以课文为中心,精心阅读一些与文章立意、写作背景、语言风格等相似或相反的文章,进一步体会这类写景散文的特点。最后,让学生借鉴本文的写法,描写一处自己熟悉的旅游景点,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自己的感受。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尝试了五环节课堂学法指导模式。实践证明,这一学法指导模式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越来越多的语言材料,也丰富了思维,还能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迅速迁移,活用到写作中去,从而乐学,会学,学好文言文,提高文学素养。

文言文三步教学法

文言文七步教学法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法

文言文六步朗读教学法

文言文六步教学法课题计划

初中文言文阅读理解五步教学法

《初中文言文五步教学法》课题开题报告

“读、译、悟、练”文言文四步教学法

《初中文言文五步教学法》课题结题报告

探究字源,释疑解难——中学文言文字源教学法举隅

文言文教学法
《文言文教学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