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20 07:37:42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将心比心

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文中虽然是从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写起,但反映的却是人们的道德思想问题,意在呼唤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将心比心,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在教学伊始让学生带着“什么叫将心比心?”这个问题,认真读课文,让学生推心置腹的想一想:如果这事儿是发生在自己身上呢,又该如何做呢?

在学习第一个故事时,当学生讲到 “阿姨为老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等老奶奶过去后才松开手”,我抓住时机问学生:“阿姨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一个学生这样回答:“阿姨的妈妈和这位老奶奶的年龄差不多,她只希望遇到这种情况也有人为她开门。”“这位阿姨的一举一动告诉我们什么呢?”引导学生体会到:阿姨这么做说明了阿姨她心地善良、关心他人,这是尊老爱老的表现!同时阿姨这样的目的既能唤起人们多一份关心和一份关爱,又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从而让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在我们社会主义的国家里,如果在平常的生活中遇事能将心比心,推心置腹地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在学习第二个故事时,我让学生细读触发点——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找得很准,并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地扩散深入开来:数数妈妈说的话,几个字,简简单单。请你深入到这个故事中,再去读一读、品一品,你还会觉得简单吗?“再来一次”对这位刚参加实习的护士来说这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吗?普普通通的一位母亲,她为什么能有如此不简单的举动,说出如此不简单的话呢?请联系下文再去体会。学生通过读书体会到:透过母亲“平静的眼神”和“轻轻的话语”,可见母亲把那位护士当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励她,支持她,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女儿在将来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励。在这样有层次的导学中,学生深层次地感受、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产生“一处传神,境界全出”的境界。 这两个故事都告诉我们同样一个道理:在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学生在具体的感悟中,能够密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比较透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本课后,反思自己,作为老师在与学生相处时,“将心比心”不也显得同样重要吗?曾经我们也做过学生,也知道当学生的辛苦,过去我们也有令老师头疼的时候,也曾对着作业喊累,也有偷懒的时候,当然还少不了犯错„„现在我们的角色不同了,是老师了,慢慢的这些经历也就淡忘了,站在讲台上的我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教好我们的孩子们,从我们的立场出发告诉他们那样做不对,应该这样。但学生总是喜欢逃离我们的视线,爱和我们玩躲迷藏。让我们也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多点体谅学生,“将心比心”替他们想想,这个时候会发现其实孩子的某些错误是正常,可以理解。当我们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耐心后,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那我们老师教得也不至于那么累了,工作起来不也就会快乐多了吗。

学完这篇课文我在随想本上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写写自己对文章最后一段的感想。第二天当我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感触还挺多的,特别是部分学生的心得体会让我爱不释手。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谈自己对将心比心的理解,说得很好。我想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一定会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多一份宽容和尊重。 注意这几点:

1、略读课教学应关注阅读提示,让提示成为学习课文的切入点。

2、略读课文的自读自悟的“度”要把握好,教师应在关键之处做有效引导。

3、简简单单上略读课,能让学生感知课文大意、收集文本中关键信息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了,字字句句去品析没有必要!

推荐第2篇: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波玉小学:陈佳鼎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如在学习第二个故事时,我让学生细读触发点——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找得很准,并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地扩散深入开来:数数妈妈说的话,几个字,简简单单。请你深入到这个故事中,再去读一读、品一品,你还会觉得简单吗?“再来一次”对这位刚参加实习的护士来说这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吗?普普通通的一位母亲,她为什么能有如此不简单的举动,说出如此不简单的话呢?请联系下文再去体会。学生通过读书体会到:透过母亲“平静的眼神”和“轻轻的话语”,可见母亲把那位护士当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励她,支持她,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女儿在将来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励。在这样有层次的导学中,学生深层次地感受、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产生“一处传神,境界全出”的境界。

推荐第3篇:《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反思一

《将心比心》是一篇很简短的小文章,文中用两个小事例展现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将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换取他们的真心,这样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自由阅读,同桌,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将自己感动的语句画出来并写出感受,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纵观整节课,切实有效的学习效果得到了听课老师们的肯定。但是在上课、评课的整个过程中也引发了我很多的反思。

课文中两个例子,(阿姨帮助奶奶开门,是希望自己的母亲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母亲宽容与体贴护士,是希望别人也能这样对待她那即将当护士的女儿。)给人的感觉是他们帮助别人是希望别人也能给他们给予帮助。这与我们平常经常所说的帮助别人不求回报有一定的距离。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更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不用过分注重朗读等方面的重复指导,应给学生创设机会让其大胆自学,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不受拘束。最后在教育意义上,我想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一定会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多一份宽容和尊重。作为老师的我,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也深受体会,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教育教学中也学会了将心比心,这是我更有价值的意外收获。

反思二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带领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关怀,领悟人与人之间只有带有一颗宽容的心,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地和谐。

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同时由于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因此,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主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感悟这样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但同时由于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理解起来并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这样就使得课文的知识点相对较少,讲解起来容易造成空洞的感觉。因此,我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自读提示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开展。

虽然这篇课文所设计的教学内容不会过于繁杂,但经过梁老师的评课,我觉得我还有以下方面可以进行改进:

一、板书。板书设计一直是我教学设计的弱项,也也许是我平时没有过多注意的原因,所以板书似乎总是过于繁杂,而且我总是试图把课文的主要信息都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明了,更多时候反而造成了累赘。但在这节课上,梁老师提醒我,其实板书也可以板课文的中心句——简单的一个句子,简单明了,让学生更易于理解。

二、多音字的讲解。由于多音字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知识点,同时因为这篇课文出现较多的多音字,因此我花了较多时间进行讲解巩固——先让学生自己做,然后全班对答案,再读。这一环节似乎把课文的知识点巩固了,但花费了较多的教学时间,从而影响了接下来的教学时间。

三、提问题。由于这是一篇课文,虽然我注意了通过提问多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的理解,但是对于自读课文,问题还可以更放手一点,尤其是拓展部分,多给时间学生思考、讨论,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

四、学生注意力——更多地关注学生,是梁老师提醒我的另外一方面。教学毕竟面对的学生,需要兼顾到学生的知识面,也必须兼顾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但也许还是新老师的关系,每当有老师前来听课,我都会特别地紧张,自己的注意力往往更多地专注于自己的教学流程——应该如何使教学流程完整、流畅,所以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学习状态。但是,我想梁老师给我提的醒是非常必要的,毕竟,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

反思三

《将心比心》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通过记叙两个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启示人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将心比心,尊重老人,关爱孩子,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进行课文学习,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拿到课文后读了几遍,脑海中开始思考这节课的教学思路。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描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情,备课时是这样设计的:学生读熟课文后解决几个问题,谈谈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以往大多数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滔滔不绝的讲着,台下一双双小眼睛聚精会神的看着我,小耳朵竖着在认真听,孩子们发言的时间很少。语文课上总觉得时间过的很快,时间不够用,每每听到下课铃声响起总觉得还有很多东西没讲到,感觉意犹未尽还想继续下去,这时候却没有考虑到学生们的感受。很多时候忽略了他们的想法,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这节略读课文让他们自己去学习看看效果怎样。

一上课,我先放课文录音,让学生们跟读课文,目的是为了纠正生字的字音,模仿如何能讲课文读的有声有色也就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而了解课文内容。跟读一遍课文后,学生再分段朗读再继续了解课文。读完课文老师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时学生再一次快速浏览课文寻找答案。在这反复的阅读中渐渐的熟悉了课文内容对老师抛出的问题自然应对自如。在交流问题时大家的表现很是让我吃惊,平时课上几乎不举手的庞硕同学这节课举了好几次手,叫起他来回答的还很好,我想他读懂文章了,有自信了,有勇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了,很替他高兴。课堂上你一言我一语,大家发言都很积极,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还有的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给大家讲了一些例子来说明将心比心的意义。大家在对待老人和孩子方面也都提了不少建议,他们的建议都是发自内心的想法,很真诚,很温暖。看到大家这样的表现我很高兴,自己想要的不就是这样的课堂吗?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学生自己做不好,可我们给他们机会尝试来吗?教学中我们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文学殿堂中的奥秘,让学生们的自主合作能力得到提升;其次,要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中领悟文章主旨;第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推荐第4篇: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看看哪一小组概括的既准确又精练?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如在学习第二个故事时,我让学生细读触发点——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找得很准,并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地扩散深入开来:数数妈妈说的话,几个字,简简单单。请你深入到这个故事中,再去读一读、品一品,你还会觉得简单吗?“再来一次”对这位刚参加实习的护士来说这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吗?普普通通的一位母亲,她为什么能有如此不简单的举动,说出如此不简单的话呢?请联系下文再去体会。学生通过读书体会到:透过母亲“平静的眼神”和“轻轻的话语”,可见母亲把那位护士当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励她,支持她,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女儿在将来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励。在这样有层次的导学中,学生深层次地感受、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产生“一处传神,境界全出”的境界。

学完这篇课文我设计了一个作业,创设情境,补充对话,让学生写写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将心比心,去帮助和宽容别人。第二天,当我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感触还挺多的,特别是部分学生的心得体会让我爱不释手。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谈自己对将心比心的理解,说得很好。我想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一定会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多一份宽容和尊重。

学生的心里话让我不由得也反思起来,作为老师在与学生相处时,将心比心不也显得尤为重要吗?曾经我们也做过学生,也知道当学生的辛苦,过去我们也有令老师头疼的时候,也曾对着作业喊累,也有偷懒的时候,当然还少不了犯错„„现在我们的角色不同了,是老师了,慢慢的这些经历也就淡忘了,站在讲台上的我们也许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教好我们的孩子们,从我们的立场出发告诉他们那样做不对,应该这样。但学生总是喜欢逃离我们的视线,爱和我们玩躲迷藏。让我们也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多点体谅学生,将心比心替他们想想,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孩子的某些错误是正常,可以理解。当我们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耐心后,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那我们老师教得也不至于那么累了,工作起来也就快乐多了。

推荐第5篇:《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浔中中心小学 叶建忠

本次我选择的是一篇略读课文——《将心比心》,这是一篇很简短的小文章,文中用两个小事例展现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将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换取他们的真心,这样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自由阅读,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将自己感动的语句画出来并写出感受,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纵观整节课,切实有效的学习效果得到了听课老师们的肯定。但是在上课、评课的整个过程中也引发了我很多的反思。

一、“将心比心”在字典上的解释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替对方着想。但课文中两个例子,(阿姨帮助奶奶开门,是希望自己的母亲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母亲宽容与体贴护士,是希望别人也能这样对待她那即将当护士的女儿。)给人的感觉是他们帮助别人是希望别人也能给他们给予帮助。这与我们平常经常所说的帮助别人不求回报有一定的距离。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处理比较恰当而不造成这种误解?所以最后的总结应该定位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上?我个人认为文章虽然讲了两个小故事,涉及到了尊老爱幼,但我们在讲授时不能仅限于文本本身,就将主题定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上,这样的思维方式太局限。会不会在引导上有误?让学生觉得只有老人和孩子是值得将心比心的,而其他年龄段的人是不是就可以不必了呢?所以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角度。却和老教师们的思路不同,我应该在日后怎样去处理这些类似问题呢?

二、课前,我虽然意识到应尽量避免一些问题。但在教学中,由于教学机智不够,还是出现了很多遗憾。如,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将心比心的事情时,时间不够,不能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出现的突发问题也没有及时的予以回应和纠正。如果能抽更多的时间来解释和引导学生的思路,相信对学生理解“将心比心”会更有帮助。

看来,教学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以后的教学中,吾将上下而求索!

略读课文究竟该怎么上呢?我只是粗浅地认为略读课文也应该做到“精”、“略”得当。虽然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那效率就低下了。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的点要更突出,更集中。因此我们需要反复斟酌,寻找准确的着力点,从而使力气真正花在刀刃上。正如《将心比心》中出现了两个小故事,该如何把握呢?是两个都具体展开还是选择其一?在反复的思考后我选择了后者,我就课文中第二个故事而展开具体化,事实证明这样既节省时间、不显重复,教学效果又良好。

其次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更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不用过分注重朗读等方面的重复指导,应给学生创设机会让其大胆自学,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不受拘束。最后在教育意义上,我想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一定会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多一份宽容和尊重。作为老师的我,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也深受体会,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教育教学中也学会了将心比心,这是我更有价值的意外收获。

推荐第6篇:《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我们都知道,“将心比心”是一个成语,其意思是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指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将心比心》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组中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以诚待人”为专题,要求学生在理解重点语句和段落的同时,思考课文中讲述的动人的故事,并从中受到启示。如在做人处事方面要做到诚实守信;懂得什么是尊严,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取报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教学《将心比心》时,让学生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从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教学中,我设计了小练笔,让学生模仿人物的语言描写,不仅学会了表达方法,还受到了“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这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可谓一举两得。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学习语言,重在直接吸收和积累语言。如果积累的语言在脑海中长期不使用,那么这些语言也就成了静态的知识,失去了积累的意义。因而,要不断地将积累的语言成为动态,在新的语境运用中焕发活力。我们学习生字新词时,可以采用生字、组词、造句的形式,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生字的音、形、义,又化静态的积累为动态的运用,一举多得。同时,我们也可以仿照课文中新出现的语言现象让学生进行模仿。在上面的片段中,我们进行了人物语言的仿写,这看起来不难,但有的学生对语言中“人称”的指代不明白,叙述不够清楚。于是,教学中提供了一些情景,让学生上台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老爷爷、老奶奶、阿姨、小同学等,并展开合理的想象,真实的对话让学生学会了语言描写。

语文教学要以课文里的语言运用实例为基点,延伸扩展到现实生活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这样使课文的教学充满现实生活气息的同时,又使学生掌握了更为广泛的适应性更强的语文能力,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

推荐第7篇:《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将心比心》教学谈

《将心比心》是四年级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旨在教会学生学会真诚地待人处事,总会得到大家的赞许和尊重。这篇课文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

教学伊始,我板书了课题,马上有学生举手提问:什么叫做将心比心?我心里一阵窃喜,孩子们懂得认真读书提问了。于是,我顺势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到底什么叫做将心比心?文章讲了那几件事?你有什么感触?如果这些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又会怎么做呢?

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我问孩子们:“为什么这位阿姨会为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呢?”“因为这位阿姨的妈妈跟这位奶奶年龄差不多。”“那阿姨这样的行为好吗?为什么好呢?”一位同学回答:“阿姨这样的行为很值得我们学校,不是有句话说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嘛。”另一位抢着说:“阿姨这么做能够说明她是个好人,会尊敬老人,关爱老人。”嗯,不错,对于这个故事孩子们都理解得比较透彻。 接着学习第二个故事,我问,文中的哪句话让你最为震撼?“不要紧,再来一次!”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很高兴,继续问道:“为什么这仅仅七个字能让你感到如此震撼?让我们情景再现,走到故事中了解什么情况下妈妈说了这句话。”于是孩子们又一次读了第二自然段,显然这一次朗读得更加有感情了。让学生深入地走进文章,联系上下文通过人物神态,动作来理解母亲说这句话的情境。这样一来,这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就不再简单了。“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学生通过读书,把“我”和“母亲”作为明显对比,烘托出母亲伟大形象,另一方面,也让孩子们懂得了母爱的无私。果然,联系上下文赏析课文是理解文章内容的最佳途径。我趁此机会在黑板上板书了在本单元的“日积月累”里会学习到的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交给了学生。学习完课文之后,我让孩子们讨论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再遇到的“沉重的大门”以及“困窘时刻”应当怎么做,他们很快理解了“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意思了。从他们的表情看来,我似乎也能够知道他们懂得了这个道理。

下课后,我回到办公室重新审视了这四个字-------将心比心。其实,这何尝不是在教育我自己呢?在老师与学生的相处中,大抵也需要将心比心吧。每个人都有过叛逆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有很多不理解,不理解父母的责骂,不理解老师的批评。曾经的我们,也令老师头痛万分,会对着一堆作业喊累,会看着奇怪的作文题不知从何下笔,会厌学,也会犯下一些错误。只是现在年年岁岁过去了,我们从学生变成了站在三尺讲台的教师,诚然忘记了当初的有千万个“不理解”的自己,那些经历逐渐淡然。现在的我们总是在教会孩子们不应该怎样,应该怎样,而这些令人头疼的孩子也总爱跟我们玩捉迷藏,其实,我们何不蹲下来做一朵蘑菇,找回那些年的自己,想一想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将心比心”,对孩子们多一些耐心再多一些关心,把他们当做好朋友。也许,你会在这份工作中,寻觅到更多的快乐。

推荐第8篇:《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在这次的同课异构活动中,我们四年级选的是《将心比心》这篇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课文通过记叙两个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启示人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将心比心,尊重老人,关爱孩子,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我是排在最后一个讲的,听了前几位老师的课之后,让我越来越迷茫了,这几个老师整节课以分析故事内容为主,让孩子讲故事。课后,我又一次拿起了语文书,细细的读了几遍课文,认真的钻研教材,在脑海中酝酿着教学思路:如何能使学生受到遇事能推心置腹地为他人考虑呢?怎样才能升华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呢?

“体验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我可

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个我摔倒的情景,看看孩子们如何去处理?我间接的把我的思路告诉了其他的语文老师,希望他们能配合我一起演这出戏。

第二天我就要讲课了,我感觉这个方法不太合适,这不是明摆在欺骗学生吗?刚好我们班张贺同学生病了,我以这个事实为情景效果会更好。于是,我又推翻了原来的设想,重新设计了这节课。

导入:今天我的心就如这灿烂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昨天我告诉大家,张贺住院了,今天咱班的很多孩子就从自己家里拿来了水果,想要看望他,真让我感动。如果此时张贺知道了,会更感动的。大家的这份心意我先替张贺谢谢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我们的心会更加温暖的。

自主学习:学生自学,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的

1、

2、3题。

品读课文:找出文中让你感到最温暖的句子,这些句子是通过什么描写方

法表达出来的,做这些事他们都想到了谁?很自然的引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互动:

1、说说谁在班上帮助过别人,说明具体的事

2、谁接受过别人的帮助,大胆的说声“谢谢“

3、让孩子现场给张贺打电话,说出祝福。

课堂小练笔:给张贺写贺卡

课堂小结:揭示课文主题: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教师总结:(此处配音乐)孩子们,将心比心,我们的心灵会更加美好,我们的心胸会更加宽广,我们的生命会更加精彩,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整个教学环节在我大脑中放映的好几遍,上好这节课,我信心十足。

上课了,孩子们的状态很好,各个

环节进行的都很顺利。到互动情节了,我有些紧张,因为事先我没有和张贺的妈妈沟通,不知道打电话会能否顺利。我转身走向讲台,想要去拿放在讲台上的手机,和 电话号码。走的有些快,忘记了录播教室的讲台了,(教室里是没有三尺讲台的),刚要去拿手机,脚一下子踩在了讲台的边缘,另一只脚也悬空了,只听“扑通“一声,我整个身体狠狠的摔在了讲台上,脚踝和右腿膝盖剧烈的疼痛,我咬着牙,摸着脚踝,尽力稳定自己的情绪,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疼痛难忍的我涨红了脸,我好恨自己不小心,在学生面前丢大人了。眼看一节成功的课就要完成了,在这节骨眼上出了这样的岔子。疼痛加委屈泪流满面。我打算宣布下课,下节课继续讲。就在我放弃的那一瞬间,孩子们一下子拥了上来,“老师,你没事吧?”“老师,摔到那里了,很疼吧?”“老师,我们来扶你。”……一句句稚嫩的,关切的话语,像春天的雨露洒进我的心田,我又一次

落泪了,百感交集。这股力量使我坚强的站了起来。深深的向大家鞠躬表示歉意,表示感谢。我就将机就计,让孩子们以刚才我摔倒后,所发生的事情写一篇小练笔,抓住动作和语言描写现场和人物。很快一篇篇感人肺腑的小写作诞生了。孩子们都能通过心理,动作和语言描写刻画出了感人的画面。最让我感动的是儿子的肺腑之言:老师的眼泪 老师正在给我们讲课时,不小心摔倒了。老师哭了,因为她的腿摔疼了,这是咸咸的泪;老师哭了,因为其她的老师都很关心她,她很幸福,这是甜甜的泪;老师哭了,因为同学们都在担心着她,她感动了,这是暖暖的泪。我希望老师以后做什么事小心一点,希望她快点好。

孩子们习作是成功的,祝福是真诚的。我的疼痛成就了这次成功的习作,因为疼痛是最真实的。人生也是这样,失败时让我们痛,痛了,才能触及我们的灵魂,才能让我们奋发向上。只有疼过,才有痛的滋味。

推荐第9篇: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济渎路学校 张秋荣

《将心比心》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文中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中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作者通过这两个事例中的人物对话的描写来告诉学生: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本节课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复习导入,突出单元主题,迁移学习方法。

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又是一篇略略读课文。从《中彩那天》《万年牢》这两篇课文中体会出人物的品质,领悟到做人的道理,导入新课的学习,突出本单元的学习主题,迁移本单元的学习方法。

二、运用前三课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运用前三课学到的“理解重点语句和段落,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领悟做人的道理”的方法自主学习,先自由读文并思考: 阿姨和母亲是什么样的人?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术交流,老师板书之后,小组领学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后,重点自主研读课文。默读课文,想一想:从哪里可以看出阿姨和母亲是尊重关爱理解宽容别人的人?她们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人?她们是怎样说的?

1、画出相关语句,做好批注。

2、认真地读一读,小组交流。指名学生全班交流,深入体会重点语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采用多种形式指导朗读重点语句。

三、突出体会本单元的重点写法,学以致用。

采用多种形式指导朗读重点语句,同时体会本单元的重点写法:对比写法和对话描写的好处,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感悟对比写法和对话描写,然后联系生活实际,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写法(用上对比写法和对话描写)写一件“将心比心”的事。

四、总结深化主题,音乐推向高潮。

我们不仅从作者所见所闻的两件事中感受到将心比心的重要,也从我们的生活实际中感受到将心比心的重要性。齐读最后一段,欣赏《爱的奉献》,把课堂推向高潮,深化本节课的主题。

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比如:当我说只有人人都将心比心幻灯片才出现“将

心比心”,说到人间充满爱,“爱心”旋转着出来,我顾此失彼,没有得到完美效果。我会不断努力,继续改进。

推荐第10篇: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将心比心》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很喜欢他,它是从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写起,它反映的却是人们的道德思想问题,意在呼唤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将心比心,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理解起来并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这样使得课文的知识点相对较少,讲解起来容易造成空洞的感觉,因此,我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自读提示的问题,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我以公益广告《妈妈洗脚》来引入,让同学们谈观后感,同学们感慨很多,纷纷谈出自己的感想,为新课做下铺垫。

我的板书简介且明了,最后我画了一个爱心,学完这课后让同学们把自己心中最有份量的词填入这颗心中,这里把本堂课推向了高潮。为了课堂的完美结束我以《爱的奉献》做结尾,同学们边听边学唱,在歌声中去感悟和懂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是美好的人间。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是:由于本人的阅历和教龄较浅,驾驭课堂的能力不是很足够,关注到学生方面不足够。我还应多学习新课改,学活,学懂,以后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第11篇:《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将心比心》教学随笔

子长县瓦窑堡镇南家咀小学王艳

关键词:将心比心朗读感受

内容摘要:《将心比心》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在教学过程当中我注重学生的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

本学期的第四周我参加了我校举行第一次赛教活动,我参赛的题目是《将心比心》。《将心比心》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与

同桌交流,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看看哪一小组概括的既准确又精练?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如在学习第一个故事时, 课文中讲到一位阿姨为老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等老奶奶过去后才松开手,我抓住时机问学生:“她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问题一提出,平时表现一般的一个学生这样回答:“阿姨的妈妈和这位老奶奶的年龄差不多,她只希望遇到这种情况也有人为她开门,阿姨这样的目的既能唤起人们多一份关心和一份关爱,又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这位阿姨的一举一动告诉我们什么呢?这位同学接着回答:“说明阿姨心灵纯洁,心地善良,是多么的善解人意、关心他人啊!”与此同时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在我们社会主义的国家里,如果在平常的生活中遇事能将心比心,推心置腹地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世界会变得更美好。再比如在学习第二个故事时,我让学生细读触发点——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找得很准,并牵一发而动全身地扩散深入开来:数数妈妈说的话,几个字,简简单单。请你深入到这个故事中,再去读一读、品一品,你还会觉得简单吗?“再来一次”对这位刚参加实习的护士来说这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吗?普普通通的一位母亲,她为什么能有如此不简单的举动,说出如此不简单的话呢?请联系下文再去体会。学生通过读书体会到:透过母亲“平静的眼神”和“轻轻的话语”,可见母亲把那位护士当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励她,支持她,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女儿在将来的工作中也能得到

患者的支持和鼓励。在这样有层次的导学中,学生深层次地感受、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产生“一处传神,境界全出”的境界。

学完课文,设计了一个课外作业:创设情境,补充对话,让学生写写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将心比心,去帮助和宽容别人。第二天,当我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感触还挺多的,特别是部分学生的心得体会让我爱不释手。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谈自己对将心比心的理解,说得很好。我想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一定会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多一份宽容和尊重。

学生的心里话让我不由得也反思起来,作为老师在与学生相处时,将心比心不也显得尤为重要吗?曾经我们也做过学生,也知道当学生的辛苦,过去我们也有令老师头疼的时候,也曾对着作业喊累,也有偷懒的时候,当然还少不了犯错„„现在我们的角色不同了,是老师了,慢慢的这些经历也就淡忘了,站在讲台上的我们也许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教好我们的孩子们,从我们的立场出发告诉他们那样做不对,应该这样。但学生总是喜欢逃离我们的视线,爱和我们玩躲迷藏。让我们也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多点体谅学生,将心比心替他们想想,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孩子的某些错误是正常,可以理解。当我们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耐心后,营造出一

种和谐的学习氛围,那我们老师教得也不至于那么累了,工作起来也就快乐多了。

第12篇: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板书成语——将心比心,生解释后课件出示

2、揭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检查字词的认读情况及理解。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再交流。

4.用波浪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段的理解,并思考:最后一段与前两段的关系。

6.如果你是那位阿姨或那位母亲,你会怎么做呢?

四、总结深华主题

1.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2.小结深华主题。

五、课后拓展

1.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后作业

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③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板书设计:

将心比心

阿姨为奶奶推门──听说 温暖母亲原谅护士──亲历 温暖

第13篇: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将心比心》是一篇略读文章。在这个以“真诚待人”为主题的单元里,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如果在生活中我们能将心比心,那么,我们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故事显浅而紧扣生活,“将心比心,以爱换爱”的呼唤直逼人的心灵深处。学习本文的目的是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人与人要宽容、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多关心他人。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相对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这篇浅显易懂的课文自是容易,对文章的大概意思能正确把握好,对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也略知一二,但如何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悟深刻道理,对他们有一定难度,需要老师点拨。在读写结合上也需要老师的引导。他们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不善于换位思考,学习本文对他们的为人处事方式会有所帮助,改变他们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自主学习能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目标:

1、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以爱换爱。

2、联系生活经历,有感而发。

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并运用在写作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所写的两件事,体会将心比心的真正含义。

教学难点:联系拓展阅读资源,联系实际生活,写出自己对将心比心的理

解和感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而使表达产生

感人的效果。

【教学策略】:

教学时我采用抓重点语句朗读,体会,引导法,以生活实际熟悉的事为切入 1

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朗读,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因生活所迫,肩负起了照顾婆婆和孩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做事,打理家里的一切,虽然辛苦,但她没有一句怨言。她每天晚上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的婆婆端洗脚水,帮婆婆洗脚,这俨然已成为她的习惯,也称了这个家里一道温馨而又美丽的风景。

有一天,这位母亲为婆婆洗完脚回房间时看到自己的儿子晃晃悠悠地端来一盆水,她感到很非常惊讶。这时,她的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认真地说:“妈妈,洗脚。”看着如此贴心、懂事的孩子,母亲的心里暖暖的,流下了感动的泪。多懂事的孩子呀,原来她为婆婆洗脚的这一幕,已深深地烙在了孩子心中。 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生:„„

是啊,孩子受妈妈的感染,将心比心,学会了孝顺自己的妈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请看课题——《将心比心》。谁来读一读?齐读课题

这两个心的意思一样吗?课文中又是这两个心的意思一样吗?课文中又是谁将心比心,怎样对待别人呢?让我们带着问题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同学互相帮助来解决。

2.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3文中的“我”有什么感受?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请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一)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品词:沉重、一直)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说的话。

3、小结:阿姨首先想到的是别人,为老奶奶推门,然后想到自己的妈妈,

希望自己的妈妈遇到这样的情况,也有人会这样做。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然而想获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首先自己要去关心、帮助别人,这就是将心比心。

(二)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2)感悟“平静”中的母亲当时心里怎么想?

2、“只见„„果然成功了”

(1)领悟“不要紧,再来一次”这句话的不简单。

(2)引读

(3)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1)感悟第二次的“平静”

(2)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1、过渡: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做,这样想,这样说, 温暖着我,于是我激动的想——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再读激情:我们也应该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正因为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将心比心,歌唱家唱出了一曲《爱的奉献》请大家也来唱一唱吧,许多名人也写出了将心比心的名言,请大家也来读一读吧。

4、小结:在生活中我们要想“幸福之花处处开放,就应该学会将心比心,对人多一份(课件出示许多心套着心形里写着的——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让学生读一读。)这样我们才会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

板书设计 阿姨开门、说话

奶奶(尊老)

温暖(我)宽容、理解 将心比心鼓励、希望

妈妈(爱幼)

温暖、幸福(我)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次我选择的是一篇略读课——《将心比心》,这是一篇很简短的小文章,文中用两个小事例展现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将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换取他们的真心,这样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看看哪位同学概括的既准确又精练?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

略读课文究竟该怎么上呢?我只是粗浅地认为略读课文也应该做到

“精”、“略”得当。虽然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那效率就低下了。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的点要更突出,更集中。正如《将心比心》中出现了两个小故事,该如何把握呢?是两个都具体展开还是选择其一?在反复的思考后我选择了后者,我就课文中第二个故事而展开具体化。并采用小组交流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其实在设计时,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教师应更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应注重朗读等方面的重复指导,应给学生创设机会让其大胆自学,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不受拘束。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自得。” 关于略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希望我真的把它运用到我的课堂教学中。

20

14、

3、20

第14篇: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刘丽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懂得理解别人,宽容别人。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起立,问好

向听课的老师问好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同桌,把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读,帮助对方纠正字音。

三、理清头绪,接受任务。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我们先来看前两个自然段,老师要把理解任务交给你们,你愿意接受哪个自然段?(把学生分成两大组,集中座位,便于讨论)第一自然段的理解任务:

(1)这件事讲的是谁和谁的事?她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这件事中的谁值得称赞?她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2)你怎么知道她是这样想的?(课文中找)

(3)“阿姨轻轻地说”应该怎么说?(读课文)

(4)用一个词形容你读完这个故事的感受?

(5)课文中是用哪一个词表达这种感受的?

(6)带着感动的心情读这个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的理解任务:

(1)这件事讲的是谁和谁的事?她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这件事中的谁值得称赞?她做了什么?她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2)你怎么知道她是这样想的?(课文中找)

(3)母亲平静地说应该怎么说?(读课文)

(4)用一个词形容你读完这个故事的感受?

(5)课文中是用哪一个词表达这种感受的?

(6)作者还用了一个什么词表达内心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7)带着感动和幸福的心情读这个自然段

四、自读自悟,完成任务

学生与组内成员合作讨论,完成对段落的理解

两组学生根据问题提示分别表述对段落的理解

五、理解识记第三自然段

刚才同学们说有三个自然段,我们来看看第三自然段是什么内容: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由此看来上面的两件事中谁做到了将心比心?(阿姨和“我”的母亲)

“将心比心”中的第一个“心”是谁的心?第二个“心”是谁的心?

“将心比心”是用_____的心去比______的心。(也就是多替别人着想。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等)

六、升华运用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亲人、朋友、邻居、老师或者是陌生人,对他们你做到将心比心了吗?今天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又会怎样去对待他们呢?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说一说。

学生的发言就是他们的收获,写下来挂到“开心树”上。同学们,看到这棵美丽的“开心树”老师的心里暖暖的。结束课堂教学。

第15篇:《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将心比心》这篇课文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得两个小故事,阐述了令人深思的道理。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在情感态度教育方面,它通过揭示“多为别人着想”这一道理,突现了本组教材“以诚待人”的专题。从知识技能方面,它是“与文中人物进行对话,感受人物思想品质”这一训练重点的有利承接。可以说,这是一篇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感悟、理解并从中明白一定道理的好文章。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题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懂得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入课题:

课前,教师和学生进行谈话,请学生谈一谈生活中遇到的另自己感动的事

在浅层次上懂得这个词语的意思是“用自己的心去评价别人的心。”

二、利用提示,引导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学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多读几遍, 读到正确、流利为止。读书

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查工具书或询问同学解决。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个生活中的小故事?你从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将心比心”的?请你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在旁边简要的写写自己的想法。

三、集体交流,深悟内涵:

1、指名读课文,读的过程中理解“许久”的意思。读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故事。

(1)阿姨为什么要为奶奶推开门呢?

同学们,如果你是阿姨的话,你会怎么做呢?

想一想我们在生活中还能为老人做些什么呢?

(2)母亲为什么要鼓励那位护士呢?

如果母亲对那位护士进行责怪或是辱骂,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如果你是文中的那位母亲,你会这么做吗?

阿姨和母亲所做的这两件小事之所以令人感动,就是因为她们处处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时时刻刻为他人着想。

3、紧扣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激发学生想象:如果人与人之间都能为他人着想,那么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呢?

2、总结:

正如台湾作家罗兰所说:如果每一个人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不但可以增加很多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请同学们把这句话记在本子上,更记在心里。

第16篇: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西洒镇龙泉小学刘家凤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理解别人,宽容别人。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妈妈,洗脚》视频导入课题。

二、轻松自学

1、自主朗读课文。

2、初读感知 :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内容。

3、用笔将自己自学时不理解的问题作上记号。

三、合作释疑

1、小组合作解决在自学中不理解的问题。

2、小组合作探究,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3、感悟“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感受将心比心的魅力。

四、情景再现,体会情感

1、思考:假如你是这位奶奶,你心里会怎样想?“我”的心里为什么觉得温暖了许久?

2、思考:如果母亲对那位护士进行责骂,将会怎样呢?

3、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例举生活中的将心比心

六、小结:通过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练习:开心检测

1、多音字,我能行。

Zhā ()chā ()jīn (扎zhá ()差chà ()禁

Zā()chāi()jìn (

2、我能在正确的字下面打“√”

(尊遵)敬严 (历励)树 (梢捎)

配(合和)好(像象)( 例列)文

2))

第17篇:《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文中两处人物的语言和结尾的重点段。

(2) 通过课文的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认真听别人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过程与方法

(1) 自主阅读,了解内容。

(2) 延伸拓展,由此及彼,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与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宽容与体谅。

重难点、关键

1.课文讲了什么人?什么事?

2.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因生活所迫,肩负起了照顾婆婆和孩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做事,打理家

1 里的一切,虽然辛苦,但她没有一句怨言。她每天晚上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的婆婆端洗脚水,帮婆婆洗脚,这俨然已成为她的习惯,也成了这个家里一道温馨而又美丽的风景。

有一天,这位母亲为婆婆洗完脚回房间时看到自己的儿子晃晃悠悠地端来一盆水,她感到非常惊讶。这时,她的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认真地说:“妈妈,洗脚。”看着如此贴心、懂事的孩子,母亲的心里暖暖的,流下了感动的泪。多懂事的孩子呀,原来她为婆婆洗脚的这一幕,已深深地烙在了孩子心中。

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生:……

(这真是个感人的故事——是呀,你懂得用心去聆听故事。这位妈妈真孝顺——你打心眼儿里钦佩她。妈妈和孩子都很孝顺——妈妈为婆婆洗脚的行为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孩子。是啊,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同样感人至深,请看课题——《将心比心》。齐读课题

二、利用提示,引导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学课文: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同学互相帮助来解决。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几个生活中的小故事?故事的哪些地方使你感动?请你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在旁边简要的批注。

3.结合生活实际,与同学老师交流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个词你能说出来吗?)

(温暖)你说的正是我想的。如果你亲身经历过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边默读边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一)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例生说:这位阿姨很善良,温暖了我的心。)(师:哪些字词能让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推着沉重的大门:为什么?

一直:如果不一直拉着会有什么后果?

(2)她帮助的是她的亲人和朋友吗?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学生畅谈到的“真诚帮助,善良”等等中,教师有意提升一下“陌生人”。(面对这样的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与真诚地帮助。)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的话。”

※学生自由谈体会。

(阿姨的行为与语言很平凡但渗透着修养——关爱老人)

※师相机点拨。

3.小结:阿姨首先想到的是别人,为老奶奶推门,然后

3 想到自己的妈妈,希望自己的妈妈遇到这样的情况,也有人会这样做。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然而想获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首先自己要去关心、帮助别人,这就是将心比心。这位阿姨的行为与语言折射着人生的至理、至情,让我们一起以深情的朗读来赞美这位高尚的阿姨。

※感情朗读。

※联系实际谈要为老人做什么。 生:让座、搀扶、开门、帮助找路……

师:对,真是懂事的孩子,我们之所以幸福地降生并快乐地成长,就是因为有了长辈的关怀,所以,我们学会感恩。

※理解“温暖”一词的含义并齐读这一句话。(第一段最后一句)(感动)

(二)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2)感悟“平静”中的母亲当时心里怎么想? 2.“只见……果然成功了”

(1)领悟“不要紧,再来一次”这句话的不简单。 (2)引读

(3)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1)感悟第二次的“平静”

(2)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

4 就这样吗?

师:同学们,这位母亲是一位圣人,爱自己的孩子是本性,不足为奇,爱别人的孩子,却是高尚。有位哲人说过: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古人亦云: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的母亲怎不令人感动呢?让我们一起用深情的语调讴歌这位母亲,齐读。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1.过渡: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做,这样想,这样说, 温暖着我们,于是我们激动的想——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1.此时此刻,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为了勉励自己,应该在自己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入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结课: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让幸福之花处处开放!

五、作业(任选一道题或几道题)

1.写一篇《将心比心》读后感。2.画一幅有关“将心比心”的图画。 3.讲一讲有关“将心比心”的故事。 4.做几件“将心比心”的事。

六、板书设计

5 阿姨 对老人尊重 母亲 对孩子关爱 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

东胜区第七小学 白桂梅

二○一三年三月二十七日

第18篇:《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自主学习能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目标:

1、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以爱换爱。

2、联系生活经历,有感而发。

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并运用在写作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所写的两件事,体会将心比心的真正含义。

教学难点:联系拓展阅读资源,联系实际生活,写出自己对将心比心的理解和感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教学策略】:

教学时我采用抓重点语句朗读,体会,引导法,以生活实际熟悉的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朗读,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段,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名字叫《妈妈,洗脚》,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

师:看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请看课题——《将心比心》。齐读课题

师:你是怎样理解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呢?这两个心的意思一样吗?课文中谁将心比心,又是怎样对待别人呢?让我们带着问题来读读课文吧!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从中受到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熏陶,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设计意图】由直观生动的视频带入课文,新颖,且激起学生的共鸣,让他们在画面中回味,激发学生兴趣,在文中感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先从直观上浅谈认识,再在学文中加深。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8页

1.各自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过渡:其实阿姨帮奶奶开门和护士给妈妈扎针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可就是这样的小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也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读,在读中自悟自得,他们会品尝到成功的滋味;直插重点,学生既锻炼了语言表达,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结构,在头脑中有了较清晰的印象,被这种情感染着,学文章中心一直也是暖暖的。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师:本文用《将心比心》做题目,那么文章中出现了几句有“心”字的话。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并在文中划出,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生:3次(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读的很仔细,找的很准确。

1.“听了这件事,我的心温暖了许久”,这是指哪一件事啊?阿姨帮奶奶开门这个故事,使作者的心温暖了许久,让我们也一起体会那些令人感动的场景吧。请同学读一读第一个故事,并想一想,画一画哪个画面打动了你?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小组讨论,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汇报:

(课件)“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手。”“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这个画面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阿姨面对素不相识的老人,却愿意为她推开大门,用手撑着,一直等到奶奶跟上来才松手。从小事可以看出阿姨是个懂得关心别人的人。

多么热心,懂得关心别人的阿姨啊!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2)阿姨看到了老人不由的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她都愿意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去关心别人。

(3)当阿姨看到了奶奶,她不由的想到了自己年老的母亲,将心比心,因为她希望——“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当奶奶向她道谢时,她只是轻轻地说:“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师:是呀,奶奶的年纪很大了,还要开那么沉重的大门,对她来说真的很难,而阿姨这是伸出关爱之手,她可真是个有爱心的人,所以她一直等到奶奶跟上来才松开手。 奶奶得到了这位阿姨的帮忙,她做了什么?阿姨又是怎么做的?

师:谁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谁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那这个时候,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师:当你为别人打开一扇门的时候,别人也为你打开一扇门,文章中仅仅是指的门吗?这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扇门,而是爱心的门,打开心灵的门,正是这样的故事,我的心温暖了许久。“许久”这个词,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词来换换?

总结:她帮助的不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而是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啊,这位阿姨的行为,这种纯洁的爱让作者有了一种暖暖的感觉,令你沉浸在温暖之中是吗?并深深地印在作者的记忆里。

【设计意图】通过读、悟、议、再读,让学生多次走入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通过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人物的感情。

2师:还有一件事,让作者的心不仅充满了温暖,还觉得幸福,在护士给妈妈扎针这个故事中又有哪些场景让你感动,小组交流,谈感受。

(1)“一天„„第三针果然成功了”

(那么在护士扎针的时候,文章对作者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小组讨论,结合人物的细节描写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平静的眼神,注视着;轻轻地;不要紧,再来一次

师: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次都没成功,针眼处都鼓起青包。假如是你,看见母亲这样,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师;难道母亲不疼吗?母亲完全可以因疼痛而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

师生:所以她说道:“不要紧,再来一次。” 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母亲没有抱怨,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有可能第三次第四次还是会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这正是母亲对护士的理解和宽容、鼓励消除了护士的紧张。

(2)第三针果然成功了。此时此刻护士也长出了一口气。母亲的动作,鼓励的话语,小护士也深深地感动了,所以她连声说:“阿姨,真对不起。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紧张了。要不是您的鼓励,我真不敢扎针了。”

生:她很有礼貌,很懂事,有一颗感恩之心„„

师:是呀,这样一件打针的小事,因为母亲的宽容,母亲的理解,使护士拥有了一颗勇敢的心,那她以后打针还会紧张吗?这份成功,这份荣誉来源于母亲的鼓励,作者拥有这样一位母亲,她此时会有什么感受?

生:感动,感激,要像母亲学习„„

(3)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理解。

(生:妈妈很伟大„„为了鼓励护士,宽容、理解对方;考虑到自己的女儿,她是个好母亲„„

(4)看到眼前的一切,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与幸福,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不是。原来是抱怨的。)为什么现在会这样呢?她想——

师;母亲知道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鼓励,就要自己先去宽容鼓励别人。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她将心比心,以自己对别人的宽容换取他人对自己的宽容和鼓励。她希望自己的女儿以后也能遇上这样宽容的人。

所以听了母亲的话,作者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充满了幸福。

3 师:同学们,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撑。假如在生活中,我们都能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那么我们的生活也就多了一些欢乐与和气, 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 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

我们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出示: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设计意图】围绕另一个中心,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走入文中,动手动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找到感动语句的同时,自己也深深被感动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1.(板画出心,三十秒钟沉浸)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2.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要在这颗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入什么词?(帮助、关心、宽容、„„)

4.结课: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5.最后送同学们一句话: (出示:台湾作家罗兰曾经这样说过:“如果每一个人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不但可以增加很多的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

总结:在生活中我们要想“幸福之花处处开放,就应该学会将心比心,这样我们才会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

【设计意图】学生在受到精神熏陶,情操陶冶的同时,也能提升语文素养,进行有效的课外拓展与延伸会丰富学生的见闻,增加学生的积累。

五、作业设计:

在生活中, 你遇到过将心比心这样的故事吗?经历了这件事, 你有什么想法呢?请你把自己的心路历程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六、板书设计:

将心比心

温暖幸福 【教学反思】:

本次我选择的是一篇略读课文——《将心比心》,这是一篇很简短的小文章,文中用两个小事例展现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将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换取他们的真心,这样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看看哪位同学概括的既准确又精练?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

略读课文究竟该怎么上呢?我只是粗浅地认为略读课文也应该做到“精”、“略”得当。虽然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那效率就低下了。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的点要更突出,更集中。正如《将心比心》中出现了两个小故事,该如何把握呢?是两个都具体展开还是选择其一?在反复的思考后我选择了后者,我就课文中第二个故事而展开具体化。并采用小组交流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其实在设计时,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教师应更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应注重朗读等方面的重复指导,应给学生创设机会让其大胆自学,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不受拘束。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自得。” 关于略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希望我真的把它运用到我的课堂教学中。

第19篇: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略读课文 主 题:以诚待人

课 时:共一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 计 者:丁爱霞/登封市唐庄乡第七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新课标》指出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教师的任何一次深情并茂的讲授都比不过学生自己与作者将心比心的交流。

2、教材分析

《将心比心》是一篇略读文章。在这个以“真诚待人”为主题的单元里,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如果在生活中我们能将心比心,那么,我们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故事显浅而紧扣生活,“将心比心,以爱换爱”的呼唤直逼人的心灵深处。学习本文的目的是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人与人要宽容、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多关心他人。

3、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相对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这篇浅显易懂的课文自是容易,对文章的大概意思能正确把握好,对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也略知一二,但如何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悟深刻道理,对他们有一定难度,需要老师点拨。在读写结合上也需要老师的引导。他们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不善于换位思考,学习本文对他们的为人处事方式会有所帮助,改变他们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所写的两件事,体会将心比心的真正含义。

教学难点:联系拓展阅读资源,联系实际生活,写出自己对将心比心的理解和感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评价任务

教学时我采用抓重点语句朗读,体会,引导法,以生活实际熟悉的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朗读,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段,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名字叫《妈妈,洗脚》,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

师:看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请看课题——《将心比心》。齐读课题

师:你是怎样理解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呢?这两个心的意思一样吗?课文中谁将心比心,又是怎样对待别人呢?让我们带着问题来读读课文吧!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从中受到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熏陶,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设计意图】由直观生动的视频带入课文,新颖,且激起学生的共鸣,让他们在画面中回味,激发学生兴趣,在文中感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先从直观上浅谈认识,再在学文中加深。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8页

1.各自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过渡:其实阿姨帮奶奶开门和护士给妈妈扎针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可就是这样的小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也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读,在读中自悟自得,他们会品尝到成功的滋味;直插重点,学生既锻炼了语言表达,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结构,在头脑中有了较清晰的印象,被这种情感染着,学文章中心一直也是暖暖的。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师:本文用《将心比心》做题目,那么文章中出现了几句有“心”字的话。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并在文中划出,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生:3次(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读的很仔细,找的很准确。

1.“听了这件事,我的心温暖了许久”,这是指哪一件事啊?阿姨帮奶奶开门这个故事,使作者的心温暖了许久,让我们也一起体会那些令人感动的场景吧。请同学读一读第一个故事,并想一想,画一画哪个画面打动了你?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小组讨论,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汇报:(课件)“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手。”“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这个画面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阿姨面对素不相识的老人,却愿意为她推开大门,用手撑着,一直等到奶奶跟上来才松手。从小事可以看出阿姨是个懂得关心别人的人。多么热心,懂得关心别人的阿姨啊!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2)阿姨看到了老人不由的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她都愿意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去关心别人。

(3)当阿姨看到了奶奶,她不由的想到了自己年老的母亲,将心比心,因为她希望——“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当奶奶向她道谢时,她只是轻轻地说:“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师:是呀,奶奶的年纪很大了,还要开那么沉重的大门,对她来说真的很难,而阿姨这是伸出关爱之手,她可真是个有爱心的人,所以她一直等到奶奶跟上来才松开手。奶奶得到了这位阿姨的帮忙,她做了什么?阿姨又是怎么做的?

师:谁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谁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那这个时候,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师:当你为别人打开一扇门的时候,别人也为你打开一扇门,文章中仅仅是指的门吗?这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扇门,而是爱心的门,打开心灵的门,正是这样的故事,我的心温暖了许久。“许久”这个词,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词来换换?

总结:她帮助的不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而是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啊,这位阿姨的行为,这种纯洁的爱让作者有了一种暖暖的感觉,令你沉浸在温暖之中是吗?并深深地印在作者的记忆里。

【设计意图】通过读、悟、议、再读,让学生多次走入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通过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人物的感情。

2师:还有一件事,让作者的心不仅充满了温暖,还觉得幸福,在护士给妈妈扎针这个故事中又有哪些场景让你感动,小组交流,谈感受。

(1)“一天„„第三针果然成功了” (那么在护士扎针的时候,文章对作者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进行生:平静的眼神,注视着;轻轻地;不要紧,再来一次

师: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次都没成功,针眼处都鼓起青包。假如是你,看见母亲这样,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师;难道母亲不疼吗?母亲完全可以因疼痛而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

师生:所以她说道:“不要紧,再来一次。” 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母亲没有抱怨,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有可能第三次第四次还是会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这正是母亲对护士的理解和宽容、鼓励消除了护士的紧张。

(2)第三针果然成功了。此时此刻护士也长出了一口气。母亲的动作,鼓励的话语,小护士也深深地感动了,所以她连声说:“阿姨,真对不起。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紧张了。要不是您的鼓励,我真不敢扎针了。”

生:她很有礼貌,很懂事,有一颗感恩之心„„

师:是呀,这样一件打针的小事,因为母亲的宽容,母亲的理解,使护士拥有了一颗勇敢的心,那她以后打针还会紧张吗?这份成功,这份荣誉来源于母亲的鼓励,作者拥有这样一位母亲,她此时会有什么感受?

生:感动,感激,要像母亲学习„„

(3)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理解。

(生:妈妈很伟大„„为了鼓励护士,宽容、理解对方;考虑到自己的女儿,她是个好母亲„„

(4)看到眼前的一切,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与幸福,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不是。原来是抱怨的。)为什么现在会这样呢?她想——

师;母亲知道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鼓励,就要自己先去宽容鼓励别人。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她将心比心,以自己对别人的宽容换取他人对自己的宽容和鼓励。她希望自己的女儿以后也能遇上这样宽容的人。所以听了母亲的话,作者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充满了幸福。

3 师:同学们,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撑。假如在生活中,我们都能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那么我们的生活也就多了一些欢乐与了怎样的描写?小组讨论,结合人物的细节描写谈谈自己的感受)

和气, 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 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我们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出示: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设计意图】围绕另一个中心,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走入文中,动手动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找到感动语句的同时,自己也深深被感动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1.(板画出心,三十秒钟沉浸)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2.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要在这颗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入什么词?(帮助、关心、宽容、„„)

4.结课: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5.最后送同学们一句话:

(出示:台湾作家罗兰曾经这样说过:“如果每一个人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不但可以增加很多的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

总结:在生活中我们要想“幸福之花处处开放,就应该学会将心比心,这样我们才会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

【设计意图】学生在受到精神熏陶,情操陶冶的同时,也能提升语文素养,进行有效的课外拓展与延伸会丰富学生的见闻,增加学生的积累。

五、作业设计:

在生活中, 你遇到过将心比心这样的故事吗?经历了这件事, 你有什么想法呢?请你把自己的心路历程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六、板书设计:

将心比心

尊重

关爱

宽容

理解

第20篇: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大意,知道课文写了那两件事。

3.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能围绕本单元主题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对本单元的主题有更深的理解,能围绕主题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课文

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做《将心比心》。

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强调课题中 多音字: 将(jiāng) 将(jiàng)

2.“将心比心”的意思

将心比心的意思是拿自己的心去衡量别人的心,形容做事要替别人着想。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进一步了解将心比心的含义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

2.检查词语

理解、宽容、关爱、道谢、温暖、鼓励、尊重、扎针

强调多音字:扎(zhā、zhá、zā)分别组词

3.指名读文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预设:第一件事是奶奶一次去商店,一位阿姨帮她推门;第二件事是患病的母亲鼓励医生为自己扎针。

三、结合事件,理解“将心比心”

1.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一件事,找一找,哪些语句让你感动,并且把它勾画下来,想一想为什么让你感动。

(生自读、勾画)

预设1: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师:这句话为什么让你感动呢?

(那位阿姨希望她的妈妈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那位阿姨是怎么说的?(轻轻地说)

指导朗读

预设2:“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重点理解“沉重”、“一直”

(奶奶岁数有点年迈了,她可能推不动沉重的大门,走在她前面的那位阿姨就帮她推开了沉重的大门,等到那位年迈的老奶奶上来时,那位阿姨才放开手。师:阿姨的话不多,却是很感人的,谁愿意再来读一读阿姨说的话。

师:孩子们,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然而,想要获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首先要去主动关心帮助别人,阿姨这样做就是——生齐:将心比心

2.走进第二自然段,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件事,相信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温暖与感动,请同学们勾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并且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让你感动,并且在书上做一些批注。

(1)(生自读勾画)

预设1: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师:此时的母亲,她的手眼见鼓起了青包,鼓起了青包大家明白吗,对,输 液的时候会,但是当她看到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时,她轻轻地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强调“轻轻地”

预设2: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重点理解“平静”、

“平静”: 母亲把她当作她自己的女儿,所以她平静地看着

预设3:

生: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女儿,和你差不多 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 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师:因为母亲把这位护士当成了自己的女儿,或者说想到了自己的女儿,所 以她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这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母亲啊,谁愿意再来读一读母亲说的话。

(2)你听出了护士是第几次扎针?

师: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我们自己的第一次,谁能第一次就能完全把事情做好呢? 所以母亲因为护士的第一次,所以她宽容了她,理解了她,鼓励她,使她不再紧 张了,成功了。母亲的语言充满关爱,让我们发自内心的把母亲的话再读一读。

三、升华情感,感悟“将心比心”

1.母亲的宽容,母亲的鼓励那么温暖,母亲的话语那么平静,那么,孩子, 学了这两件事,对我们今后做人做事有什么启发?

预设:

◆一些小事就不要跟别人计较,要包容,或者是别人为你做事,做错了也 不要责备他,要鼓励他继续做。

◆要设身处地地为人着想,要乐于助人,要宽容别人,善待别人。

◆ 如果有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如果我们不帮助的话,那以后我们遇到这种情况,也会一样需要别人帮助,所以我觉得每次都应该互相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2.引读:孩子们,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孩子们,一起读——

生: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 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1) 谁来谈一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2)大家看,这段话中有一组关联词。如果……就

你能围绕这一个单元的主题,用这组关联词说一句或一段话吗?

3.总结全文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及反思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