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课件

大学说课稿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09 15:03:04 来源:教学课件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大学说课稿

《大学语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行们:

大家好! 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所讲授的这门《大学语文》课。

一、说教材

我教的这门课程是根据国家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要求,从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精选国内外的文学名篇,为学生提供阅读欣赏并进行素质教育,锻炼学生的读、说、写能力,增强高职高专的综合人文素养,提高我校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

与其他同类大学语文教材相比,本教材除文学作品选编外,另外增加了“口才训练”、“应用文写作”两个部分,这种模块的整合,既满足高等教育的要求,又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综合性最强的课程,许多篇目集文、史、哲及艺术于一身。因此,大学语文理所当然地成为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基础课程和重点课程。针对职业类院校的特点,我们改变以往大学语文作为辅助性工具的地位,而将我们的知识体系与专业课融合在一起,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从而使我们学校的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岗位,都能成为第一流的人才。

(一)知识目标:从语言知识的传播来看,须建立文学史的知识体系。利用《大学语文》教材对中小学已学文学知识加以一番梳理,对中小学学过的作家作品从文学史的角度重新加以认识,使学生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全貌有个系统、粗略的了解,从而建构文学史的知识体系。 (二)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能力目标) 首先就鉴赏教学而言, “大学语文”绝不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继续。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来讲,必须注重鉴赏批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自动自觉的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应用到生活中。

其次从写作能力的提高来看,高职大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未必是欣赏类文章的创作,而是指针对专业、工作、生活需要的各种写作实践,如应用写作。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应体现在具有文体感的文章的写作上。所谓文体感,就是要有自觉的文体意识,写“什么像什么”。 (三)注重高职大学语文的道德教育(情感目标)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人才,不是机械的只懂得课本知识,而不会实践操作的大学毕业生。 我们这门课程具有无可替代的人文精神的传布、道德熏陶与思想教育的功能,这种功能不能靠空洞的说教,而要使学生在各个经典文章的感染教育下,促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其爱国情感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如在胡适的《容忍与自由》中,让学生对于他人的作品,哪怕主张和自己相反,也能按照原意,公正无误地理解,养成这种包容的态度,就是国语教育中的思想教育。

总之,大学语文课程所灌输的人文精神,所培养的各种能力都体现了职业教育对学生素养与能力培养的要求。

三、说课程实施

我主要从三大方面来讲解:

一是说学情,由于高校的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仅靠在有限的课时内学好语文是件困难的事,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应该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在同一个班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程度的学习要求,给予各类学生不同形式的辅导,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速度,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 二是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力求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把“接受型教法”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做到课堂中有生活,生活中有语文,从而真正落实语文即是生活的新理念。我校学生大部分都属于思维比较活跃的类型,枯燥无味的课堂只会让他们感到厌烦,老师一味的向他们灌输知识,往往会适得其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为此,我重点设置项目教学法,并充分结合了以下几种教法:

情景设置法—激发兴趣,逐渐深入。

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三是说学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沉淀的四种境界。在学法上重点采用了: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说课程教学设计

总思路:

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需要,从适合他们将来的就业、创业需要,我们重新对大学语文教学进行了定位: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既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也应该注重学生各项能力、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提高能力、塑造良好人格、健全人文精神等方面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将大学语文的三大板块:口才训练、应用文写作、阅读与欣赏设置成5个教学项目:

(一)口才训练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与他人沟通交流时,能尊重、理解对方,做到举止自然大方以至优雅;并能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场合,恰当地与之交流、进行辩论、演讲,推介自己。基于上述要求,我将采用实用情境模拟法、讲授法来帮助我完成我的项目教学。如策划演讲比赛。

(二)应用文写作

应用文写作部分采用“例文现行”的体例,按“例文点评——综合分析——思考与练习”的顺序安排,力求使学生在例文点评中获得具体的感性认识,进而通过综合分析取得抽象的理性认识,最后的写作训练是为了强化写作能力,从而使学生掌握文体的格式、写作要求,写出符合文种要求的文章来。以求职信、经济合同为例,我先采用讲授法,再采用实用情境模拟演示就业招聘会。 这里包括三个单项训练任务:求职演说―求职自荐信―就业合同 。

(三)阅读与欣赏

诗歌单元

通过诗歌单元的教学,培养、提高学生的诗词欣赏、朗诵、演唱、引用等能力。每首诗歌的教学,除必要的讲授外,都注意反复倾听朗诵材料,把握诗歌中的情感基调,反复进

行朗诵练习,并鼓励学生主动登讲台朗诵。采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感受法、朗诵法。在班上选拔优秀选手、节目,之后举办一次诗词朗诵大会,作为诗歌单元的成果展示。鼓励节目创新,如用越剧、京剧、黄梅戏等来演唱诗词等。 散文单元

通过一系列散文的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相关的社会、历史、人生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和文化素养。

散文单元的教学分为两大步:一是课堂上的散文教学,让学生通过对中外优秀散文作品的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二是课下的“散文大赛”征文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创作实践最终完成整个学习过程。教学方法:讲授法、联想想象法、创设情境法。

小说单元

了解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提高学生辨别美与丑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思想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热爱生活。

因此,我们要根据小说有娓娓动听的故事的特点,合理利用教材,创造宽松、愉悦的环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以故事会为项目,带动小说单元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方法:讲授法、模仿对话法。

五、说课程教学评估:

打破传统的笔试模式,以突出能力考核为主,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将高职语文学科的考评内容分为多项,对每一项内容的考核,在一个学年内全时段中分散安排。

平时成绩:30%(平时作业:10%,课堂表现:10%,实践活动:10%)由老师综合评价和学生互评的方式,以示客观公平。

出勤考核:30% 3.期末考核:40%

六、说课程教学效果 1.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要进一步提高语文基本功。 通过高职语文课的教学进一步夯实学生语文方面的知识基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2.从语文的人文性出发,要全方位地培养与提升学生的素质。 在教学中应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坚定他们的信心,磨练他们的意志,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观念,把他们塑造成高素质的有用人才。在这一点上我们与

专业课一样担负着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3. 从职业岗位的任职需要出发,以实用为原则,要强化学生能力培养与训练。《高职语文》课能力的培养不同于专业课,它不可能直接培养某项专业技能,而只能第一,从学生未来上岗就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培养其语文方面所需要的能力;第二,配合专业进行间接的专业技能训练,在专业技能训练方面起辅助作用。

以上,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实施、教学设计、教学评估和教学效果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篇2:2012高校教师资格考试说课模板

教师资格考试说课模板

------根据《教学技能》辅导录音整理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_________(姓名), 来自_______大学,________学历,非常感谢大家给我这次说课的机会。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转身板书题目,转身回来】

一、说教材

我们用的教材是_________主编的《_____ 》,________出版社______年_____第____版。我讲的是第____章第____节,《_______》(节标题)。主要内容是_________, 反映特征,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能力的提高、获得技能等,可简单地说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倡导的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完成)如下: 1. 2. 3. 针对明确的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30页大部分学生都要掌握的知识就是重点,只定一个,在教学过程中要说清楚),一个原理或一句话或一个概念(少而精),教学难点是(只定一个,要好讲清楚)

三、说学生情况

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分析学生的思维特点及学习能力,科学合理地进行学生情况分析。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逐渐成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强,有独特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因此,作为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规律和学生情况就凸显重要。

四、说教法、学法

作为教师我们都应该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在采用教授法精讲新课,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演示法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用练习法来巩固学生所学。教是为了不教,在我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也希望通过我的讲解,通过教师的引导,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在我的教学实践当中由于是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我有意的去加以指导,积极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获得自主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______的自信心。我在学法上用自主、合作、探究〖总6分钟以上2分到2分半钟〗。

五、说教学过程〖总6分钟至少3分钟〗

本节课我设计____个课时,今天我重点进行第____ 课时的说课。在教学教程中我设计四大环节 1.导入:【第一课时用】由于我今天讲的内容是_____,我采用直接导入,揭示课题;直接导入的总大的特点是引发注意、激发兴趣、直接进入课题,【第二以后课时用】旧知导入;复习导入

2.精讲新课、深入分析〖总6分钟至少2分钟〗

要求:1用精炼简短的方式板书重点难点或知识点,没把握的字不写 2设计在主要内容上体现讲授法、可借助多媒体手段用演示法 3要和目标结合起来“通过这个讲解达到了教学目标” 4在最亮丽的地方把目标、难点、重点、方法揉到一块说清楚 3.答疑解惑、复习巩固、拓展延伸,如果优势在练习,则把此部分放成重点,放2分钟

而把精讲新课一笔带过。新手慎用讨论。娓娓道来,语速适中。面带微笑,看着评委,附加体态手势。

4.课堂小结,升华主题

快速精炼概括本节所讲内容,可借助板书;布置发展性作业:有深度、有思考性、深脑并用。

六、说板书设计 侧出一步,亮出黑板。 1.有内容的,手伸向黑板,很大方地扭一下头,眼随手走,看一下板书,再看评委,手放下来。“这是我的板书,好的板书,简洁明了,逻辑性强,构思严密。” 2.只有标题的,“很遗憾,由于时间关系,板书没有呈现出来,我的设计的板书,简洁明了,逻辑性强,构思严密。”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请评委指正,谢谢!

一定要有时间观念。篇3:高校教师面试说课稿

健美操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于首都体育学院的一名应届硕士研究生,我的专业是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方向是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专项是健美操。

今天我所说的课程是大学教学课程中健美操课,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内容:复习大众健美操二级整套动作。学习大众健美操三级第一个组合的动作。

二、教学对象:本次课的教学对象为大二健美操选修班的学生。

三、教材分析:

健美操作为一项有氧运动,它不仅可以提高心肺功能,而且还有利于发展协调、灵敏、柔韧等各项身体素质。它是一项在音乐的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有氧运动为基础,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塑造形体和娱乐为目的的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

根据教学大纲,本次课内容选自《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第三套》的教材,它是本学期健美操教学的重点内容。本次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掌握大众健美操二级成套动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巩固二级成套动作的同时继续学习大众健美操三级第一个组合的动作,这在整个健美操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次课通过对大众锻炼标准三级套路的学习,既可以进一步的培养学生对健美操音乐节奏感的把握,又可以巩固和提高健美操基本动作的质量及身体控制能力,是在前面所学的基础上的一个提高过程,同时通过学习,还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为今后的学习提高兴趣。

四、学情分析: 1.目前,健美操在中学阶段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与发展,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接触较少,学生基础较差,但健美操凭借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在高校得到迅速的发展并成为高校大学生所喜爱的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所以学生学习动作非常认真,学习积极性较高。 2.通过上几次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大众健美操二级成套动作,为了巩固二级成套动作,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动作技能,所以本次课先复习二级成套动作,再学习大众三级第一个组合的动作,从而为新动作的学习打好基础,增强教学效果。

五、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健美操锻炼的态度与兴趣。

2、运动技能目标:使80%-90%的学生牢固掌握健美操二级成套动作并学会三级第一个组合动作。

3、身体健康目标:通过学习,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的灵活性、协调性、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

4、心理健康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愉悦感、成功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5、社会适应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以及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品质。

六、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动作的力度、规范程度、协调和准确以及动作与音乐的默契配合;

2、难点:是上、下肢的协调配合,以及如何让学生有很强的表现力且达到身心愉悦的状态。

依据:学生往往很难把握上下肢协调配合,做的动作看上去非常僵硬并脱节;很难掌握音乐节奏,跳起来感觉很不协调,很乱。所以,对于上、下肢的协调配合是比较难掌握的,故将其作为难点加强练习。

七、总体设计和教学流程:共100分钟

1、开始部分:大约5分钟; 1)集合、清点人数等。 2)师生问好

3)宣布课的内容以及相关要求等。 4)安排见习生随堂见习

2、准备部分:15-20分钟

1)队列队形练习(左右转法练习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2)常规性的准备活动

学生在教师的口令下围成一圈,根据教师不同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后踢腿跑、弹踢跳、吸腿跳及开合跳等动作。通过把健美操的基本步伐融入到慢跑热身活动作当中,以以跳代跑的形式,减少由单纯的慢跑热身而带来的枯燥感,以此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达到热身的目的。 3)专项准备活动

(1)配合音乐在教师的带领下做热身操,以健美操基本步伐为主。 (2)对头部(前后左右及绕环);肩部(上下 前后);腰背部;膝关节;手腕、脚踝以及与健美操运动相关的各个韧带和关节进行活动。预防运动中不必要的损伤。

3、基本部分:大约65-70分钟

本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复习大众健美操二级成套动作 2.学习大众健美操三级第一个组合动作 4) 对于本部分内容的教学主要采用讲解法、示范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分组练习法,使学生充分了解动作的基本要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基本部分教学过程中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讲解:1)教师示范表演2)学生模仿尝试3)集体练习4)分组演练5)学习成果展示 1)教师示范表演

通过示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教师节奏鲜明、欢快愉悦的示范动作来感染学生,使学生了解动作组合,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2)学生模仿尝试

(1)教师进行背面、镜面及侧面示范,同时讲解动作名称及动作要领,对动作进行分解教学。

例如:本次课的难点是上下肢的协调配合,所以在教学中先对下肢步伐进行练习,待动作熟练后再对上肢动作进行练习。最后上下肢结合练习,这样动作分解以后,学生不但可以快速掌握动作要领,又能很好的完成动作组合。学生在边看边听边模仿教师的动作的同时,强化学生对动作的模仿更加准确。

(2)学生自由组合,体验动作。让学生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通过慢动作的演练,在尝试练习中发现自身动作的问题所在。在练习过程中充分发

挥小组长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注意观察并记录错误动作并及时加以纠正。 3)集体练习

先集体纠错,再个别纠正错误动作。先跟教师的口令进行集体练习,再跟节奏较慢的音乐反复练习,最后待动作熟悉之后再伴随三级音乐进行练习,以此达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的效果。 4)分组演练

学生自由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进行自由练习。通过分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及创造力,从练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谦虚好学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掘学生的运动潜能,使学生能在不断的演练过程中体验成功。 5)学习成果展示

通过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及自信心,同时通过教师评价,学生间互评,促进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技术动作。

4、结束部分:大约5分钟。 1)进行放松练习;柔韧素质练习

跟随缓慢而舒适的音乐,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基本柔韧素质练习为主,从而放松身体各部分的肌肉。

2)集合总结评价; 3)布置课后作业; 4)回收器材; 5)宣布下课。

八、学生运动负荷预计

预计平均心率为120—130次/分

整堂课练习密度约为:40--50% 练习强度较大;整堂课心率呈现双峰型。

九、场地器材(教学资源和手段)

场地:健美操馆

器材:vcd一台,音响,教学光盘。

十、自我评价篇4:大学语文 课程说课稿

大学语文 课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所讲授的这门课——《大学语文》。

一、课程定位:

(一) 背景

1.生活背景:——生活处处有语文

首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配随机解说词。

得出结论:生活处处有语文。 2.专业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举办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专门人才。但是近些年来,受市场经济和国际化的影响,我们的教育在实际操作中实用主义思想比较严重。在高职高专教育中人文类和非实用型科目被大量缩减,而最具优势的素质教育载体——《大学语文》课程很难得到重视,逐渐边缘化,陷入比较尴尬境地。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可见,《大学语文》课程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二)性质与作用:

在高等教育中,对大学语文的性质长期以来存在着四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工具论,认为语言是交际工具,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课的任务就是进行语言知识教学,培养训练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二是人文论,认为人文性是本质属性。语文课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语言的学习、感悟,培养情感,陶冶情操,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三是素质论,认为语言既是交际工具,又是思维工具,也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语文课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例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文学鉴赏能力等。四是语感论,是把培养语感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上述四种观点,从不同角度分别

论述了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而教育部则对此进行了综合性的描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

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环境下的大学语文课程,必须首先遵循课程本身的规律,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同时,应该使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职业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培养相统一。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做到从单纯的“职业能力”培养转变为“综合素质”培养,把发展“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把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人格完善有机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有见解、有情感、有追求、有生命律动的高素质的人才。

二、课程目标设计:

(一)注重知识的传播(知识目标)

我们高职的学生在高中阶段都曾系统的学习过语文课,在语文课中识字、语法、词汇、修辞、与相应的文学知识都接触过,因此在《大学语文》课中,协助学生学习相应的古文、现当代文,以及教育意义极强的新篇章,让学生从人文角度掌握新的语文知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吸取新的养分,结合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能力目标)

首先就鉴赏教学而言, “大学语文”绝不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继续。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来讲,必须注重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自动自觉的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应用到生活中。

其次从写作能力的提高来看,高职大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未必是欣赏类文章的创作,而是指针对专业、工作、生活需要的各种写作实践,如应用写作。写作能力是当今人才必须亟待加强的,大学写作应以立足于学生已基本具备的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写作理论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强化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对写作材料的搜集、处理能力;并从文体角度把握不同文体特征,以具备常用实用文章的写作能力。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应体现在具有文体感的文章的写作上。 (三)注重高职大学语文的道德教育(情感目标)

高职院校是培养的人才,不是机械的只懂得课本知识,而不会实践操作的大学毕业生。 我们这门课程具有无可替代的人文精神的传布、道德熏陶与思想教育的功能,这种功能不能靠空洞的说教,而要使学生在各个经典文章的感染教育下,促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其爱国情感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课程中,这种功能从实现的途径来看有三种情况: 第一是通过大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以及在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对它们做出的阐释、评价,或者说,是阅读什么、写什么、听什么、说什么中的“什么”来进行的。 第二是通过语言本身,语言就是对“人的精神教育”,文即是道,语言本身内蕴着思想、人文、德育、态度。

第三,技能中也包含着“德育”、“思想”、“人文”、“态度”。对于他人的作品,哪怕主张和自己相反,也能按照原意,公正无误地理解,养成这种包容的态度,就是语文教育中的思想教育。”

总之,大学语文课程所灌输的人文精神,所培养的各种能力都体现了职业教育对学生素养与能力培养的要求。

三、课程内容设计: 1.教材:

据资料显示,目前国家图书馆收藏有正式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有1407种。在数目如此之多的《大学语文》教材当中,存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所选篇目与中学甚至与小学课本相重复,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任课教师来说,也存在索然无味的问题。对此,我们语文教研组在杨天松老师的带领下,针对高职学生(特别是我校学生)的实际基础,重新编订《大学语文》教材(ppt显示教材图片)解决了这一问题。

特色之一:适用性

我们的教材,侧重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高职语文教育的良性发展,优选具有高等教育特色的文章:如《为学与做人》便是针对青年学子提出殷切的希望,并提出了知育、情育、意育的教育观点,这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教育学观点极其吻合;又如在选文《谈谈大学》,无论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还是在私立高校迅速发展的当下,都可以带给师生更多的启迪。

特色之二:创新性

教材在选文方面力求避免与中学教材及同类教材相重复,对于大家熟悉的作者,我们尽量选取陌生的作品;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作者,我们尽量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体例上,我们采用了“正文”、“注释”、“作品分析”、“课后练习”、“延伸阅读”的编排方式。同时,在每一个单元都配有一篇阅读和欣赏文章,目的在于提供相关作品类型的基本常识以及阅读和欣赏的方法。值得欣慰的是,在“作品分析”中,我们尽可能提出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尽管我们的看法和观点不一定是最好的,但都是在认真研究作品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的分析。因此,我们相信这本教材是能够给学生和老师带来新材料、新建解的。 2.教法:

在教学中,力求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把“接受型教法”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做到课堂中有生活,生活中有语文,从而真正落实语文即是生活新理念。我校学生大部分都属于思维比较活跃的类型,枯燥无味的课堂只会让他们感到厌烦,老师一味的向他们灌输知识,往往会适得其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为此,我重点设置了以下几种方法:

情景设置法—激发兴趣,逐渐深入。 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较高质量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例如:在讲到《<论语>选读》这篇文章的时候,首先激情导入,诱发兴趣。在深入主题之前,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知识面,我先从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介绍开始,边讲边问:“能谈谈大家对儒家经典著作的理解吗?”,“你们怎样看待《论语》?”从而自由进入学生讨论,再顺势而导,让学生放开了讲,我适当的加以引导、点拨、提示。结合讨论式、谈话式、启发式、等开放式教学方式,在现有的基础和条件下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以激励为主,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潜质,变“让我学”为“我要学”,积极参与,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新知。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特点,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效果较好。 3.进度:(ppt图示)

绪论:中国文学史概述(2-4课时)

诗歌单元(15课,22课时)

散文单元(10课,20课时)

小说单元及戏剧单元(5课,10课时)

机动 (含法定节假日)(4-6课时)

期中及期末复习、评讲、考试(8课时)

作文(3—5篇,课外写作,课内指导与讲评)

四、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1.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培养应用型人才。现代社会就是人与人在不断交往过程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承担着重要的交际作用,而一个人语言表达水平的高低,与人沟通协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在社会活动中的成功或失败。而语文学科的最直接性质是工具性,语文课程解决的就是在生产、生活、学习、工作中所出现的交际性(包括口语交际和书面交际)问题。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培养具有以下几种语言交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1)有讲发音标准的普通话能力;

(2)面对不同的谈话对象有得体的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3)有一定的发言能力(包括在有准备和没有准备两种情境下);

(4)有一定的演讲和论辩的能力;

(5)有写作一般性文章和文学作品的能力;

(6)有常用应用文书以及综合述评的写作能力。 2.突出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所谓突出人文性,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力求将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浓缩在经典作品之中,通过对作品的解读,对形象的分析,深化对时代和社会的认识。因此,语文教学就是学习积淀在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的具有积极意义和当代价值的文化内涵,如体现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民本思想、改革精神、奋斗精神的内容,体现人生价值、篇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掌握应对个人成长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自我体验、讨论自省、游戏测试、实践模仿和团体训练等方式,形成大学生心理和谐、心理平衡、心理调节和心理保健的能力技巧,建立积极、自信的自我形象,提高心理素质。

二、课程开设的意义与依据 意义1:现代人在巨大的精神压力和严重的心理负荷面前,人们最需要的是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和自我心理减压技巧。因此——现代人不能不懂心理。一般来说,社会发展的程度越高,人们所承受的社会压力越大,人们的心理健康的问题越突出。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了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意义2:现代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被迫休学、退学,甚至自残、自杀、违法犯罪的事例越来越多。为社会发展想,为人类进步想,为大学校园和谐想,为大学生成长与未来想——大学生不能不学心理。

(二)纠正社会(包括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错误认知。

1、正确认识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既是科学,就不再如“算命”那样邪乎、神秘,它有科学规律,心理学不是心里学,不必害怕与学心理学的人相处觉得对方会洞察自己的一切,毫无隐私可言。

2、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的区别,正视心理问题的存在,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长时平稳之中有短时的动荡,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实现预防达到保健作用。不要认为走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就觉得自己心理有毛病,或产生自卑甚至恐惧的心理。

依据文件:

1、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

2、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3、《中共中央16号文件》

依据内容精神: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高校要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关注心理健康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对于学校和家庭的要求。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感知、理解和掌握大学生生活、学习、交往、情绪情感、创业人生等必备的心理健康知识

2、技能目标:体验、领悟和训练大学生生活、学习、交往、情绪情感、创业人生等必备的心理健康技能

3、综合素质目标:实践、学会和养成大学生生活、学习、交往、情绪情感、创业人生等必备的心理健康能力与素质

二、课程资源

有一定课程师资力量,专职教师2位,均为硕士研究生,场地设备保障有力;教学探讨积极认真;教材编写科学实用,活动设计妙趣横生;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实践体验学有所得。

三、课程内容(结合大纲)

围绕大学生角色转换、学习过程、情绪调节、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恋爱、网络、职业生涯规划、挫折承受力和生命教育等主题来设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内容。具体设计了11章教学与活动辅导的内容,见下图——

课时分配: 大一两个学期修完30课题课时内容,2个课题机动处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大学生掌握必要的相关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形成相关的心理素质和能力。 难点:设计相应的情景,引导大学生对相关心理知识、技能技巧的体验、感悟、理解和实践模仿,并最终形成自己的心理素养和能力。 解决办法:集体备课,集思广益,认真探讨,努力设计;加强活动,加强沟通,尊重学生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师生教学积极性和能动性。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

四、课程实施

1、按部就班的开课策略

遵守教学五大件: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备课笔记、课件、教材;

2、和谐互动的课堂教学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积极互动,双向沟通;

“教2-学3-训练5”三合一课堂模式。

3、独特个性的教学步骤

4、精彩有趣的团体训练

5、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

班级授课、小组讨论、游戏、角色扮演、情景体验、经验感悟、示范模仿、课堂心理剧、多媒体视频、网站网页、团体训练等 课题教学步骤与实践环节设计: ? 案例导入 ? ??课堂讨论

? ???心理技能掌握 ? 实践训练 ? ?心灵辅导 ? ??体会感受 ? ???结束语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测试法,比较法,示范模仿感悟法,实践训练体验法,图表统计展示法等。用得最多、最受学生欢迎和科学实用的方法是示范模仿感悟法和实践训练体验法。这是跟学科性质有关联的。

六、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法

2、积极学习法

3、合作学习法

4、交往学习法

七、课程评价

1、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依据:通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能力水平进行评价 总评=平时成绩30%+课堂作业20%+期末考50%

2、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学生评教,实习反馈,教师评学,督导评教。

八、改革思路

1、教材改革:改革最终目标与成效:知识结构灵活,理论基础实用;内容丰富多彩,格式设计新颖;讲练结合有度,重点精编有序;参考精选有益,图文并茂有趣.。

2、课堂改革:教学模式的探讨:“教2-学3-训练5”三合一课堂模式 教2:1是教师教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2是教师教学习方法与训练程序 学3:1是学生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2是学生教学习方法与训练程序; 3是学生巩固练习知识技能方法程序

训练5:知识+技能+方法+程序+实践=能力

时间与力度分配:2+3+5 3,课程改革创新总思路:改心理学单一美声唱法为通俗唱法与民族唱法,让所有的大学生都爱学、能学、会学和要学我们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在意第一章为例:

一、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介绍:本章教学目标与意义、心理健康研究对象、科学的健康观、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与常见问题

(一) 教学目标与意义。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研究对象,准确认识科学健康观,客观评估心理健康现状

(二) 心理健康研究对象(理论内容稍作揭示,具体内容让学生课后阅读)

(三) 科学的健康观。

1.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心理健康的标准。

(四) 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与常见的心理问题(重点讲授部分) 1.特点。结合教材中案例进行总结。 2.常见心理问题。 3.原因分析。 4.解决办法。(以提升自信心和排除消极情绪为例进行演示)

二、讨论。 1.请学生谈谈通过今天的讲授以后对心理健康课程的认识。 2.请学生谈谈最近发生在自己或身边的不开心的事,自己或他人当时是怎么处理的?现在的看法?

三、团体辅导。

自信心训练(见课本p27)

四、课后作业。

推荐第2篇:大学英语说课稿

大学英语说课稿

XXXX系

XXX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要说的课程是《大学英语》,我将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课程特色五个方面向大家展开介绍。

一、课程设置

(一)课程性质、地位

《大学英语》是我省高职高专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二)课程定位

根据省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课程遵循“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在专业课体系中凸显其基础性地位和工具性作用。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有三项:

一是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语音、全部语法、常用词汇、基本句型结构和行文结构;

二是能力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译五项能力,有基本的交流能力;

三是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

(四)课程设计

本课程依据生活情景、学习情景、工作情景展开内容,遵循情景、遵循认知规律,将各种情景重构、有序的整合成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最终达到能运用知识目的。

二、教学内容

(一)内容选取

课程内容选取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等密切相关,基本以大学生活不同阶段的相关话题展开课文内容,设计相关情景。学生学习过后使用频率较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运用能力。

(二)内容序化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以及时间发展顺序,内容从新生的入学开始讲起,提出怎

么适应大学生活的建议,之后插入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交友、兴趣爱好、假期、家庭、购物、环境等,一致到学生即将毕业、求职等连贯性的话题展开课文内容。全部内容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而深入,不离学生左右。

(三)资源利用

1.纸质材料:我们选用的教材是《新时代大学英语》读写及听说教程1,2,3册以及《新时代大学英语同步测试》1,2,3册。建议学生可参考的书籍《山东省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备考指南》,本分简单的课外读物。

2.网络:主要是词典查询、适合口语学习的欧美电影、电视剧、在线英语广播等

3.媒体:通过电视频道观看对外新闻。

4.教学应用多媒体,可以讲以上几种资源搬入课堂。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模式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堂中以教学单元的话题为主线,让学生参与讲解,教师点评和补充并给与讲解成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听力练习中设计一系列与话题相关的各种类型的任务,让学生用于张口,教师给与点评。

(二)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视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可使用下列教学方法:

1.问题引导法

2.话题讨论法

3.角色扮演法

(三)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及网络资源。

四、教学组织与实施

(一)组织实施

组织实施分为两个方面:课前准备与课堂教学

1.课前准备

根据话题内容,自行准备词汇、熟悉课文内容。根据词汇量,自行归属A、B、C三级。给出相关问题。

如第一单元中,给出问题“提出大学生活成功的几条建议”。

学生根据自己的级别准备不同的内容,A级的同学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答案,并给出1-2条成功的建议,B级的同学要求背诵或复述答案,C级的同学要求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能流利朗诵。

2.课堂教学

首先教师进行内容引领,点出本课的重点单词、词组、句子、语法、结构。 之后在学生中进行“攻防游戏”,分两个大组,相互提问问题,如单词的掌握、课文的理解。

最后进行学生的评价得分,成绩=组成绩和个人成绩的和

(二)教学效果

1.教学过程注重师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

2.有计划地组织好教与学,强调课堂总结,使教学过程中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也掌握多种学习方法能力。

3.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交流沟通、语言表达的能力的锻炼,并使其树立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团队合作理念。

以娱乐、竞争、升级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师生互动、学生互动,更扎实的掌握英语知识。

六、特色与创新

1.教学模式上体现了行动导向和分层教学的方法。

2.组织实施中,采用了分阵营竞争法,升级法等,调动的学生积极性

我的介绍完毕,谢谢!

推荐第3篇:大学生物说课稿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各位老师,你们好!我叫吕欣欣,来自于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接下来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几个方面对该课题进行剖析。 一说教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变异》一书的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学生在学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和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等知识后,转入难度较大的遗传学知识的学习,之前知识可为本部分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线索,同时本节内容又为后面遗传的基本规律及生物进化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明确“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和实验设计思路; 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质疑、探究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3)学习经典的科学研究方法,即“现象—问题—假说—设计实验—检验假说—获得结论”的研究方法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着高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原理和过程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和过程 依据:掌握了这两个实验才能深刻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实验对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依据:本部分知识较抽象,用了科学的实验设计程序及内容涉及到微观领域,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属于他们的薄弱环节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考虑到我校高一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在黑板上演示实验过程,使学生对实验直观的熟悉。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对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予以评价,并教育学生要有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七板书设计

我根据板书的“规范、工整和美观”的要求,结合所教的内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板书,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的思路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格里菲思实验(体内) 结论:dna遗传物质 结论:s型菌具有转化因子

三、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 2 艾弗里实验(体外)结论:rna是遗传物质 结论:dna是遗传物质,其他不是

四、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八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实验分析和设计的能力.总结:以上是我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节教材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创设了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我认为只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成功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dna分子的结构

各位老师,你们好!我叫吕欣欣,来自于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dna分子的结构,接下来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几个方面对该课题进行剖析。 一说教材

dna分子的结构是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变异》一书的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教材中属于较难理解的一部分内容,它紧接着前面一节的内容深入,同时也是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理论的基础。这一部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高考每年都涉及,因此学好很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识记:dna分子基本单位的化学组成.②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能力目标

①通过直观教学法、讨论法、阅读法等教法,使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学习能力、解题能力。

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采取讲故事的形式,以科学家沃森、克里克的研究历程为主线,逐步呈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特点。这样使学生不仅能自然的了解到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还能感悟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从而在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启示和升华。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dna分子的结构

教学难点:dna分子的结构及特点

依据:dna分子的结构对后面复制的学习打下基础也很关键,而其结构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我将从教法与学法来谈谈 四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考虑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黑板上演示dna的结构图,化抽象为具体 2活动探究法

在课堂上提出疑问,让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接受。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

七板书设计

八作业布置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我对“dna的结构和复制”这一节课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谢谢!篇2:高中生物必修一说课稿 第二章

高中生物必修一说课稿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生物科学的许多问题都是在细胞层次上寻求解答的,要深入阐明细胞生命活动的规律,必须要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要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细胞,首先要了解细胞这个系统的物质组成,因此,本章节内容是学习本模块其他章节的基础,也是学习高中生物课程其他模块的基础,本节从组成细胞的最基本物质元素,再深入到化合物,这样层层深入,也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同时,也使学生在微观层面上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物质统一性,为后续学习进一步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能力目标:学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通过对c元素的分析,说明有机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得统一性。

3、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检测生物组织中得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教学难点: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c;检测生物组织中得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二、说学情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

1) 他们在初中就已经学过一些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有一定的实验能力。这都为学习本节的重点知识奠定了基础,特别是难点的教学。 2)此年龄段的学生对探究细胞奥秘存在好奇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能力,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是可行的。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根据上述对教材和学情分析,本节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法:

1)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教学氛围。

2) 讲述法: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问题探究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构建过程中。

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四、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两课时,一课时为实验课。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

从简单的病毒到高等的灵长类动物中的人,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物界,它们各自都有不同的特征,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由实实在在

的物质构成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知道自然界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提出问题:组成生命的元素有哪些呢?2.1

2、问题探讨

比较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引导学生分析表格,得出结论: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为细胞所特有。但是细胞与非生物界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又大不相同。

3、组成细胞的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多少种呢?在已知的112种化学元素中,自然界中又90种,其中20多种是构成生物体所必需的。

讲解划分依据,根据含量不同,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称为大量元素,c h o n p s k ca mg,万分之一以下是微量元素,mn zn cu b mo fe(口诀:新铁臂阿童木猛)。

分析书中图2-

1、2-2,chon四种元素在细胞中含量最多,在细胞干重中c元素占一半以上,画图讲解c h o n p s k ca mg 是大量元素,c h o n p s 是主要元素,chon是基本元素,c是最基本元素。

4、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分析书中表,思考回答思考与讨论问题,评价学生的回答,得出水和蛋白质是细胞内最多得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结论。

5、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结合幻灯片,从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等方面介

绍实验,强调实验原理、菲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异同点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6、课堂小结

幻灯片展示本课的要点: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什么,组成细胞重要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检测糖类等物质的方法(包括试剂、操作、反应结果)

7、布置作业

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这节课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首先说教材,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等几方面进行说课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这节课位于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本节较全面的介绍了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和结篇3:生物说课稿 七年级上册生物《开花和结果》说课稿

襄阳市襄州区张湾城关一中张敏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开花和结果》。本次说课包括五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下面,我就对这节课的教学总体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三节。本章以被子植物为例讲述绿色植物的生命周期,按照被子植物生长发育的顺序,依次讲述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本节课是这一章的最后一节,学生在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中,通过探究实验、调查等活动,亲身体验了绿色植物从萌发到生长的过程,生动有趣。而本节课并没有安排探究实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机会看到从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理论知识较抽象,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想方设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步步探究得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2、教学目标

根据生物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花的解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自学能力。

(2)通过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1)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

(2)养成爱护花的习惯,珍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概述花的主要结构,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难点:分析“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 。

二、说教学方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我大胆的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提供的实物,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猜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求知识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理论知识较多,也较枯燥,怎样才能使学生不觉得知识枯燥无味?除了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形式,还运用多种媒体教学手段。比如:我用两个动态

的投影图像,辅助讲述重点知识: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的过程。整个课堂设计以问题为切入点,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让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说学法指导

俗话说:受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在本节课中,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另外,我针对七年级学生朝气蓬勃,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这一特点。我采用了层层引入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引导学生理解了“植物在开花之后就会结出果实”。这是学生司空见惯的现象,同学们肯定不感到稀奇。我以此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开花之后会结果?开花和结果到底有什么关系?”学生就会对此问题所吸引,而迫切想揭开谜底。把握学生这一心理,我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课的知识点小标题分别是: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这三个小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要把它们串成一条线才有助于学生的思考和分析。我经过认真分析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到教材中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花与果的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上课伊始,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中国十大名花》的图片学这样,学生在欣赏美丽的鲜花图片的同时,再听着美妙的音乐,学生不仅注意力马上被吸引,情感也得到熏陶。新课标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本课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渗透这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爱护花的情感、珍爱生命的态度。这种情景导入,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导言中通过设计情境引导学生根据课题“开花和结果”提出问题,学生很自然就会提出:“开花和结果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开花之后会结出果实?”这些问题恰是本课要学生解决的重点问题,而在上课伊始阶段由学生自己发现、提出,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明确学习目标,自主进行学习。

2.关于《花的结构》的教学,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用月季花做实验材料。首先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完成课本第103页的对月季花的解剖中的观察与思考和讨论。然后让学生自己展示观察成果,使学生能体会成功的快乐。在学习花的基本结构时,让学生观察课本104页的图3-21桃花的基本结构,最后,再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总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究,去讨论、归纳结果,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及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而且能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落实上面的技能目标1。 接下来运用多媒体展示花的各部分结构,以补充实验的不足,加强知识内容的直观性,达成第一个知识目标——概述花的结构。并讨论两个问题:(1)花的哪一部分将来发育成果实?(2)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通过进一步提问:假设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虫吃掉了,这朵花还能发育成果实吗?小结花的结构,其中雌蕊和雄蕊是花的主要结构。再通过一个想一想:“这些结构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什么关系?”过渡到下一个内容的学习。3.教学《传粉和受精》时,传粉和受精比较抽象,先让学生观察视频《被子植物的繁殖》,用形象化的动态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的生理过程,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让学生观看视频,使学生看到平时看不到

的生命现象,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再用多媒体简要的指导学生学习植物的传粉和受精过程,使学生不感到枯燥乏味,体现新课标中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要求。然后让学生观察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完成第2个知识目标——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并通过观察图片总结出传粉的两种方式。最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植物开花之后,果实和种子是怎么形成的?”引入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的学习。

4.关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的教学,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突破本课难点:“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达成第3个知识目标——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并落实情感目标(1)——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再让学生阅读课本107页,了解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落实第2个情感目标——养成爱护花的习惯。 5.最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被子植物的一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你能不能以桃树为例,把被子植物的一生用图解的形式表示出来?最后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为了进一步落实第2个情感目标——珍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在上课结束时,让学生齐声朗读“当我们欣赏着美丽的花,品尝着香甜的果实时,别忘了要注意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6.说课堂练习的处理

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根据新课标提出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检测练习题。力争使“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

五、说教学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是要交给学生一串钥匙,使学生用它来打开学习的大门,自己去发现知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节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流程式的板书设计。这种板书设计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断进行而板书出来的,能够比较直观、简洁的反映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种板书还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内容的思路,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能够达到巩固知识和掌握知识的目的,进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个性心理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合作探究的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推荐第4篇:大学英语说课稿

《大学英语说课稿》

1、课程定位

大学英语课程是我校所有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它服务于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专业培养目标,服务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需要。课程遵循“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凸显其基础性地位和工具性作用。它既符职业教育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的基本培养目标,更是体现中国加入世贸之后,就业市场对职业教育培养高等双语应用型人才所提出的更高目标。

2、课程目标

我校大学英语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是既要使学生掌握实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书面和口语的信息交流,同时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具体量化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主要就是指完成大学英语课程每学期设置的教学计划,包括指定的教材和规定的课时,并通过各种方式以确保学生掌握一定量的实用英语语言知识;

(2)能力目标,主要是指英语语言的五大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以及英语等级证书考试的应试能力。而后一项能力,主要根据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所设定的。

(3)素质目标,以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内容的一项认知性目标。

3、课程设计

我们在课程设计上主要体现三个结合:

首先,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开展课外教学活动的优势。

其次,基础教学与等级考试相结合,为了增加学生就业时的竞争力,将课程安排与等级考试同步进行。

最后,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相结合,课程实施注重工学结合,将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结合。

二、教学内容

1、内容选取与序化

我校大学英语课程选用的是以教育部立项的大学英语课程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的系列教材,有《读写教程》和《听说教程》两条主线:《读写教程》由学生用书,教师用书和《综合练习》组成,《听说教程》由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组成。

结合我校学生的基础和特点以及教学的工作安排,我们将教学内容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序化:

时间顺序即四个学期,由易到难,依次安排教材,一学期打基础,

二、三学期配合等级考试,最后一学期与行业英语结合;

空间顺序即普通教室与语音室交替使用;

过程顺序既包含“基础-应试-职业能力”这个培养过程,又包括每次课堂的教学活动的合理序化教学活动的过程。总之,在对该教材的具体教学内容教学选择时,以实用性为依据,开放性和综合性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为目的。

2、表现形式

为了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在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上必须坚持齐备性,适用性,先进性和特色性。我校主要是采取的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室和设备以及网络资源为辅助的表现形式,同时根据具体内容的特点和需要辅以实物展示,模拟,游戏等各种形式。特别是针对学前教育的学生,可以让学生们模拟课堂教学和游戏环节,从而找到与专业知识的联系点。

三、教学设计

1、教学模式

紧紧围绕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特点,结合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主要选用了以下三种模式:

传递---接受式,探究式和自由学习模式。基本教学程序是: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主要用于于知识目标的教学任务。

探究式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基本程序是: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它主要应用于完成能力目标教学任务,而且教师要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学生的前认知特点实施一定的教学策略。

最后是自由学习模式,基本教学程序是:设置情境——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新知——检测评价——巩固练习——拓展与迁移。教师在利用这种模式的时候,要时常提醒学生进行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要考虑各种步骤的组成要素,根据不同情况有所侧重。这是完成素质目标所需要的模式。

2、方法手段

根据其对学生要求的程度变化,由易入难,依次有四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任务教学法,交际互动教学法和头脑风暴法。其中头脑风暴

(Brain-storming) 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而言的,现在转而为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

新设想。这个方法只有当学生的语言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用以拓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主要使用于课前主题导入和课后发散思维。而合作学习法,任务教学法和交际互动教学法,都是教学中常见的用于讲解,使用和巩固知识的方法。

3、保障条件

学院拥有一支具有能胜任本课程教学需要的专兼结合的教学队伍,而且也从各个方面积极着手于能够满足实训要求的校内外的实训硬软件建设。我们的教师队伍有教龄长达20多年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全部都具有大学以上学历和助教职称,还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已取得讲师职称。而且教师们不断采取集体备课,互相听课,研讨学习等方法以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外聘教师中既有英美籍人士,也有旅居海外多年的博士。同时,坚持讲课程讲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丰富的第二课堂和英语学习活动相结合,英语角、英语歌曲竞赛、英语演讲竞赛、英语试教竞赛、英语学习方法讲座、原版英文电影、英语广播等不仅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还能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水平。更加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建立教学资源库,加强英语视听练习和口语技能的提高,也是我们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同时我们也在考虑是否可开设多门英语相关内容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评价:受到开设此课程的各系领导和学生的广泛好评。特别是中文系有部分学生在完成三级,四级等级考试后,成功冲刺六级,极大地增强气自信心和就业竞争力。

社会评价:在每年的社会实践和教师招聘中广受关注和好评。每年毕业时,都会收到来自各企业的用人订单。

五.特设与创新

紧紧抓住职业教育的特点和需求,突出两个结合:基础知识与行业知识的结合;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的结合。

推荐第5篇:大学英语说课稿

摘要 本次说课是课程说课,说课教材为《新视野英语教程》,说课内容共六个部分,简要评说设置课程的必要性,教学软硬件,教学内容及处理,课程实施及手段,课程评价及方法,课程改革和效果。说课时间30分钟。

关键词 课程目标 教学资源 教学内容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23-7629(2009)11-(0045)-(02)

一、课程目标

(一)设置课程的必要性。依据教学大纲,设置课程的必要性在于满足学生现在和将来的多方面需要:加强英语语言能力习得的需要,达到高职英语三级水平的需要,为学习专业英语打基础的需要,在工作中使用英语工作的需要,专升本以及四六级考试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思路。课程教学目标确立为加强英语语言能力习得,前提是学生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技能但尚未基本习得英语语言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思路为依照二语习得规律进行教学,理由是语言习得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成功的英语教学来自二语习得规律的习得。

(三)根据高职高专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语言知识--了解语言是什么,语言与世界的关系,一语与二语的关系。习得知识--了解语言习得不仅是语言学问题,还是哲学和逻辑学问题。词汇知识--了解2500-3400个单词和及相关词组基本能够英语解释。语法知识--了解词法和句法。文化知识--了解西方文化和文化背景。(2)技能目标:基本达到听说读写译五项全能,基本具有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3)德育目标:自立自强、爱学爱习、师生合作、同学合作。

二、教学资源

(一)师资队伍。

下面三个图显示的是教研室的师资比例情况(图略)

如图所示,从年龄结构看,以中青年为主,教学热情高。从学历结构看,以研究生为主, 英语水平高。从职称结构看,以中高级为主,科研能力强。一支教学热情高、英语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英语教学成功的第一保证。

(二)教学环境。教研室具有三室两台一角的教学环境。三室:教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两台:学院英语广播电台,人手录音机一台。一角:英语角。良好的教学环境是英语教学成功的第二保证。

(三)学情分析。在校生为未达到普通高校录取分数线的高中毕业生和非优秀的高职毕业生,英语基础差、底子薄。为此需要加强语言习得知识的教育,强化语言习得能力的培养。透彻的学情分析是英语教学成功的第三保证。

三、教学内容

(一)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新视野英语教程》是全国高职高专院校通用的英语教材,居首选地位,《新视野英语教程》涵盖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起到培养五项全能的作用。(2)教材的内容:《新视野英语教程1》包括十个主题单元,每单元三部分,课文

一、课文二和写作,符合大纲要求,适合学生使用。(3)教学内容处理:课文一讲释义,课文二讲大意,写作讲解格式。理由是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德育目标都来源于此。

(二)辅助资料:网络电子版有声教材,原版电ying原声音频,学院优质课程网站,学习方法辅导报,英语三级辅导教材。制作目的是促进英语习得,通过三级考试。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建构。选择课文

一、课文二和写作建构教学内容,理由是二语习得从这里开始。

四、课程实施

(一)根据语言习得规律与教学目标要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根据语言习得规律和习得语言能力的教学目标,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模式,讲授+视听说模式,不仅符合大学英语培养英语能力的目标,符合学院学生需要加强英语能力的学情,也是解决哑巴英语的教学模式。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学时数 合计

讲授 4 4 4 4 4 4 4 4 4 4 2 42 听说 2 2 2 2 2 2 2 2 2 2 2 22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一单元 关于大学生活 第二单元 关于英语学习技巧 第三单元 关于从故事中得到的启式 第四单元 关于高科技的对生活的影响 第五单元 关于体育运动 第六单元 关于假期

第七单元 关于世界各地的迷信 第八单元 关于肢体语言 第九单元 关于当今的新工作 第十单元 关于性别的区别

6 6 6 6 6 6 6 6 6 6 4 64 复习考试总计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讲授式教学法 英语讲授:讲授是输入新知识同时是复习旧知识,英语讲授既能输入英语新知识又能输入英语旧知识。英语十聋九哑的原因是因为英语教学十年九“汉”。

2、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英语思维:英语思维的前提是用英语解释英语的单词短语句子,用判断解释概念是最基本的语言习得逻辑客观规律。

3、任务式教学法 英语口语解释:把无声的文字转换成有声的语言被定性为任务。

4、教学手段 用教材教:在教教材的同时实现用教材教。

(四)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达到“我主导我学,我激励我学,我监控我学。”让老师“教是为了不教。(2)合作学习法:和英语合作,和老师合作,和同学合作。首先是和英语合作(3)复习巩固法:脑图,作业,文字变成声音。文字变成声音是首要的。(4)英英词典法:英语思维形成的一种有效方法。牛津、柯林斯、韦伯斯特都是适用的词典。

(五)教学思路设计。(1)话题导入与探索:围绕话题进行英语问答。(2)课文一:完成单词的英语释义,短语的英语释义,句子的英语释义。(3)课文二:英语解释大意。(4)实用写作:英语解释格式,模拟写作练习。(5)习题答案:提供学生参考对照。

五、课程评价

(一)学习效果考核方式。平时成绩考核方式是课堂表现+作业+考勤,期末成绩考核方式是70%卷面成绩+30%平时成绩,考查成绩考核方式是听或说或读或写或译,省级英语三级资格证的考取是一种比较客观的考核方式。考核既包含单项能力考核又包含综合能力考核。

(二)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专家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学生评价。综合以上评价最后做出自我评价以提高以后的教学效果。

六、课程改革

(一)教学内容从理论性英语教学内容向实用性英语教学内容转变。听说读写译的课程内容已经或正在走向实用教学,教学内容的转变是学习观的具体应用,是学以致用理念的具体实践。

(二)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中心”向 “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一切为了学生的英语习得,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从教学生英语,到教学生学英语,到教学生学会英语经历了三次转变。教学生学会英语才是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方法从教英语到用英语教的转变。从英语到汉语是语法翻译法,从汉语到英语是语法翻译法的反用,从英语到英语是直接法的改进。英语教学不是把英语汉语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语言习得观的变化。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语言习得观的具体化。有什么样的语言习得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的指导思想。教是为了教会,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学会,学是为了应用。方法重要路线更重要,方向错一切方法都错。用英语教才有英语环境,用英语学才有英语环境。英语环境不是地理环境决定的而是教学环境决定的。这一观点是符合中国英语教学国情的。

(五)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方法可以多变,方向不能够变。语言习得规律是指引英语教学的正确方向。方向对了,方法才起正向迁移作用。这一点是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 i teaching aims: 1.to develop ’ basic skill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reading is the focus in this leon.reading skills for include (predicting, skimming, scanning and digesting.) 2.to encourage to practice, participate, and co-operate in the claroom activities. 3.to ge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 and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as for teaching approaches, i think ? ii teaching approaches so during this leon, emphases are to be laid on:1.student-centered teaching2.task-based learning 3.activity-based teaching (individual work; pair work; group work; cla work) iii teaching aids: 1.a projector they are for showing some pictures, some audio files, some visual files, some topics or reading tasks.iv teaching procedure step 1.warming-up & lead-in activity 1 free talk (cla work) i will invite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s. q1: who do you think looks coolest in our cla?篇2:大学英语说课稿 大学英语说课稿 xxxx系 xxx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要说的课程是《大学英语》,我将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课程特色五个方面向大家展开介绍。

一、课程设置

(一)课程性质、地位

《大学英语》是我省高职高专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二)课程定位

根据省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课程遵循“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在专业课体系中凸显其基础性地位和工具性作用。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有三项:

一是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语音、全部语法、常用词汇、基本句型结构和行文结构;

二是能力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译五项能力,有基本的交流能力;

三是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

(四)课程设计

本课程依据生活情景、学习情景、工作情景展开内容,遵循情景、遵循认知规律,将各种情景重构、有序的整合成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最终达到能运用知识目的。

二、教学内容

(一)内容选取

课程内容选取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等密切相关,基本以大学生活不同阶段的相关话题展开课文内容,设计相关情景。学生学习过后使用频率较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运用能力。

(二)内容序化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以及时间发展顺序,内容从新生的入学开始讲起,提出怎

么适应大学生活的建议,之后插入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交友、兴趣爱好、假期、家庭、购物、环境等,一致到学生即将毕业、求职等连贯性的话题展开课文内容。全部内容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而深入,不离学生左右。

(三)资源利用

1.纸质材料:我们选用的教材是《新时代大学英语》读写及听说教程1,2,3册以及《新时代大学英语同步测试》1,2,3册。建议学生可参考的书籍《山东省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备考指南》,本分简单的课外读物。

2.网络:主要是词典查询、适合口语学习的欧美电影、电视剧、在线英语广播等 3.媒体:通过电视频道观看对外新闻。

4.教学应用多媒体,可以讲以上几种资源搬入课堂。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模式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堂中以教学单元的话题为主线,让学生参与讲解,教师点评和补充并给与讲解成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听力练习中设计一系列与话题相关的各种类型的任务,让学生用于张口,教师给与点评。

(二)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视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可使用下列教学方法: 1.问题引导法 2.话题讨论法 3.角色扮演法

(三)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及网络资源。

四、教学组织与实施

(一)组织实施

组织实施分为两个方面:课前准备与课堂教学 1.课前准备

根据话题内容,自行准备词汇、熟悉课文内容。根据词汇量,自行归属a、b、c三级。给出相关问题。

如第一单元中,给出问题“提出大学生活成功的几条建议”。

学生根据自己的级别准备不同的内容,a级的同学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答案,并给出1-2条成功的建议,b级的同学要求背诵或复述答案,c级的同学要求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能流利朗诵。 2.课堂教学

首先教师进行内容引领,点出本课的重点单词、词组、句子、语法、结构。 之后在学生中进行“攻防游戏”,分两个大组,相互提问问题,如单词的掌握、课文的理解。

最后进行学生的评价得分,成绩=组成绩和个人成绩的和

(二)教学效果 1.教学过程注重师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

2.有计划地组织好教与学,强调课堂总结,使教学过程中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也掌握多种学习方法能力。

3.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交流沟通、语言表达的能力的锻炼,并使其树立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团队合作理念。

以娱乐、竞争、升级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师生互动、学生互动,更扎实的掌握英语知识。

六、特色与创新

1.教学模式上体现了行动导向和分层教学的方法。

2.组织实施中,采用了分阵营竞争法,升级法等,调动的学生积极性 我的介绍完毕,谢谢!篇3:大学英语说课稿(2.28) 《大学英语》说课稿

大学英语教研室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汇报的课程是《大学英语》。这是我们这门课程的基本信息。我代表课程组将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资源、教学程序设计、课程改革与特色六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课程设置

课程性质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 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服务的。

本课程的性质是非英语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英语语言知识 ,即语音,语法,词汇,基本句型结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a.跨文化交际,即:以语言为载体,加强对学生进行文化素养与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b.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即: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使英语学习朝着个性化学习,主

动式学习方向发展 3)素质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团队合作精神 目标的实现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位置

根据高职英语职场交际的课程目标,高职英语教学的任务是:更加注重对听、说能力的培养,同时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形成个性化学习方法和具有自主学习能力。 先修课程:中学英语

后续课程:行业英语,这既可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又可使他们所学的英语

得到实际的应用。

二、课程内容

课程设计理念

我们在课程设计时秉承

学生学习过程:是“主动获取、整理知识、运用知识、提升能力”的过程

教师教学过程:采用以“启发式”为主,辅以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形成多维互动的

课堂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理念。

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内容设计为听说、阅读、写作三个模块,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主线,以基础技能评价(高

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为杠杆,使其形成较为系统的英语基础知识结构,为下一阶段行业英语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保证课程

目标的实现 。

3.发挥教学评价的积极作用,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其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

注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课程内容

分为听说、阅读、写作三大模块,

内容选取依据:按照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力求符合教育部提出的“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 ” 的原则。

课程内容及课时

《大学英语》的听说模块分为日常交际、一般涉外活动、一般涉外业务三个学习情境,16个学习子情境,这部分共30课时

阅读模块分为6大学习任务,15个学习子任务,文章内容涉及科普、人物、政治、商贸、文化、生活等,这部分共30课时。

写作模块包括2大学习任务,15个学习子任务,内容包括填写表格、模拟套写名片、贺卡、通知、便条、个人简历等,这部分共30课时。

这三大模块共计90课时,除此还有导学(2)、a级考试考前辅导(8)、复习与巩固(12),本课程两学期共计112课时。

课程重难点

由于大学英语的学习领域包括英语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跨文化交际,因此,我们确定本课程的

重点: 1.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注重词汇的积累及语法的系统性 2.掌握和应用听说、阅读和写作技能 3.培养跨文化交际和自主学习能力

难点:1.学生积累词汇兴趣不大,有畏难情绪

2.学生开口难,常用句式、句型掌握和运用不熟练 3.学习方法单一

课程重难点解决办法:

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丰富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形成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 ,引导学生掌握

学习策略,适应自主学习

整合教学内容:以学习,生活,工作情景为主线,突破一统教材的束缚,有序地整合教学内

容,引入专业知识,实现在真实情境中学习、掌握知识,提升英语能力

三、教学实施

学情及对策

学生层次参差不齐,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缺乏参与意识,习惯被动听讲

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较高,但课后学习的自主性不强,欠缺自学能力

学习方法单一,缺乏学习策略,学习效率低

(1) 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3) 强化“教、学、做”的结合,让学生多做、多练

(4) 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模式与方法 基于这样的学情,我们确定的

教学模式:多维互动,自主学习,激发热情

这种模式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创设充满

生趣的课堂,让学生乐学,好学,让英语课堂充满激情,真正成为促进语言习

得,促进语言交流的重要场所。

教学方法:

1.任务型教学法 (task-based teaching) 2.情境教学法 (situational teaching) 3.视听教学法 (audio-visual teaching) 5.活动教学法 (activity-based teaching) 6.角色扮演法(role-play teaching)

根据所授内容的不同,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同时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性。

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丰富多样,各种教学手段相辅相成

传统教学手段:黑板、挂图、实物等

多媒体教学手段:电子课件、投影、视频、音频、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等

网络教学手段: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 ,提供自主学习、能力测试、在线互动等服务 仿真教学手段:与外教交流互动、第二课堂活动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种形式:

a.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的素质标准 (让教师对学生进行宏观评价) ( 30% )形成性考核的考核内容(给老师提供具体考核范围)(主要对学生的出勤、

课堂发言、成对口语操练、小组讨论活动、大班演练表现、作业次数及完

成情况、单元测试等方面进行考核)。 形成性考核得分占学期总成绩30%。 b.终结性考核: 终结性考核的知识标准 (让教师对学生进行宏观评价) (70%)终结性考核的考试 (期末考试) 其中期末考试占70%(卷面100分,折合为70分)

四、教学资源

教材与教参

选用教材:新标准高职高专公共英语《实用听说教程》、《实用综合教程》(学生用书和教

师用书),王守仁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 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材特色:这部教材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实用性、够用性、完整性 。教材是以书籍

(文字)、磁带(声音)、光盘(图像)等各种形式相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我们除使用教师用书作为教参外,还使用《实用语法简明教程》、《实用英语写作教程》做参考。 同时还增加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试题册的练习和讲解,以“能力训练与测试”为主要定位,立足于“做什么,怎么做”

实践条件:

包括:外教资源、英语教学电台、语音实验室、第二课堂活动、网络教学

网络资源:

利用网络资源扩展网络课堂,给学生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英语学习的网站和考试资源系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第二课堂 在优化第一课堂的同时,我们还强化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的形式有:开设讲座、组织社团、举办英语文化节、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等。这是我们第二课堂的图片和教师在语音室上课的图片、外教的学生交流的图片。

教师队伍:

这是我们应用外语系大学英语(文科)教师队伍。

教师的知识、年龄结构合理,职称、学历比例恰当,形成了较合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团队 我们应用外语系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1.学习国家教育部政策性文件,

2.从事院级精品课程、教改项目的申报和研究

3.强调教改与科研相结合,以“研”促“改”、以“研”促“教”、以“研”促“学” 4.落实教师集体备课,在此基础上进行听课、说课、评课活动

五、教学程序设计

高职英语课程以职场交际为目标, 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 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能在日常活动和与未来职业相关活动中进行一般的口头交流。因此,听说课的教学在高职英语课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下面以“听说模块”中的第2个学习情境“一般涉外活动”中的《宴请》为例说明一次课教学程序的设计。

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掌握“宴请”时所需的单词、句型

能力目标:在模拟 “宴请”的情景中,能将所学的“宴请”用语进行综合应用 素质目标: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复习旧课5’ 2.导入情境5’ 3.知识准备 15’ 4.课堂活动35’ 5.模拟情景练习15’ 6.总结、作业5’ 1. 各环节教学方法、手段分析

1.“复习旧课”环节:首先通过复习第4单元内容,采用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

即以两人一组的活动形式要求学生对同伴发出“邀请”,引出本单元的内容“宴请”,让学生知道这次课要干什么。

2.“导入情境”环节:由问题讨论导入情境——“宴请”时要考虑的因素,采用了活动教学环节及学时分配

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这也是我们课程设计理念中的“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

3.“知识准备”环节:引导学生说出本单元听说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词汇(如:食品、

饮品、菜肴的名称)、句型等,同时向学生推行“健康饮食”的理念。这一方面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学生综合文化素质。这也是我们课程设计理念中的“整理知识”的过程。 4.“课堂活动”环节:对教学光盘上的听说活动(listening & speaking activities)部分

通过逐个回答,两人一组的pair work,四人一组的group work等多种活动形式,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视听教学法、交际法、活动教学法、角色扮演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师生间、生生间加强互动与协作学习。这也是我们课程设计理念中的“整理、运用知识”的过程。

5.“模拟情景练习”环节:在学生完成所有听说练习后,用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要

求学生根据教师给的情境自编对话。这也是我们课程设计理念中的“运用知识”的过程。 6.在“总结、作业布置”(aignment)这一环节,设计了一个情境作为课堂内容的巩固

和延伸:用英语宴请客户并为其设计一份健康食谱、解释原因。这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另一方面也是课程设计理念中的“提升能力”的过程。

推荐第6篇:大学教案说课稿

大学教案说课稿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下面由我代表闪电联队说课,我说课的内容是“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这是大学二年级生物科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中的一个内容,本节课的大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小目标有两个,一是能说出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二是能设计单因素试验论证酶促反应的最适反应条件,采用的课型方式是三元方式加平台互动,课时形态是联排课。

整个教学设计有六个环节,即视频导入、搭建平台、设计实验、科学论证、交流总结、拓展创新。因时间有限,下面,重点介绍设计实验和拓展创新两个环节。我们利用馒头这个素材提出问题,构建完多向度平台以后,6人组确定一个向度进行研究,在这里各组设计单因素实验方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一环,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地想,并且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如底物浓度梯度的设定,其它因素条件的设定,为了得到更科学可行的实验方案,我们要求学生对方案进行二次排序,即重要性排序和重要性+可行性排序,并根据学生的设计情况进行反复优化,通过这样多次强化,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在科学论证环节,要严格按最终确定的方案科学地做,如果学生实验不成功,我们引导学生找出方案设计中的问题,进行二次实验,实验完成后各组用大卡呈现,全班浏览,教师归纳总结,确定酶促反应的最适条件。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提出 “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优化酶促反应的条件” 课后拓展创新课题,并组建科学研究团队,课题完成要求学生撰写论文。

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教学成果,我们的学生在课外活动的成果参加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论文竞赛获得国家级三等奖、省级

一、二等奖。

我的汇报结束,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推荐第7篇:《大学体育教程》说课稿

《大学体育教程》 说 课 稿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说课人:xxx

《大学体育教程》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的向大家汇报我们学校《大学体育教程》课程教学设计情况,首先介绍一下我们学校体育课程的基本情况。

一、课程的基本情况

(一)课程性质:

《大学体育教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各个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之一。是以身体练习为教育手段,完成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的的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课程。为实现各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掌握职业岗位服务技能的职业核心能力而开设的必修基础课程。

本门课课程标准基于职业岗位需求和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并参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制定。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体育的5个基本目标既: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都有收获。并在为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进行的专业课程教学实施工作,提供身体素质基础、学习能力基础、交流和沟通能力基础、团队协作能力基础以及实践能力基础。

本课程讲授之前高中已开设《体育与健康》,对自觉参与科学锻炼;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培养社会适应能力;运动技能的形成;奥林匹克运动知识;田径运动的跑、跳、投;篮球、排球、足球运动;体操运动;武术运动;游泳运动中的基本运动能力进行了选择性的讲授。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走向终身体育的桥头堡――大学体育 0.5学时 第二章:人生不可或缺的财富――健康 1.5学时 第三章:适应社会和应对变化的调节阀――心理健康 0.5学时 第四章:寓道德之舍、载知识之车――体质健康 3学时 第五章:为体育锻炼护航的罗盘――科学健身 0.5学时 第六章:跨越时空、制度、民族的文化――奥林匹克 1学时 第七章:获得健康的时尚选择――休闲体育 0.5学时 第八章:倘佯在健与美的殿堂――体育鉴赏 0.5学时

第九章:悠长厚重简练实用的运动之母――田径 理论1学时;实践11学时 第十章:妙趣横生蕴涵灵智的角逐――球类运动 理论4学时;实践86学时

1 第十一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武术 理论2学时;实践32学时

二、课程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有关健康的理论和知识,理清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2、确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和意识;

3、明确大学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4、培养体育兴趣,激发起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动力;

(二)能力目标

1、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种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掌握一般的运动创伤的处理方法;

2、身体健康目标:能够测试和评价自身健康状况,掌握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情感目标

1、热爱生活并有顽强的个性品质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所学专业的具体情况设置体育学练目标,为其他专业课学习做好身体素质准备;

3、运用适当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

4、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与协作能力;

5、具有挑战自我开拓创新的意识;

三、课程资源

(一)师资情况:

理论课和实践课主讲教师xx名,其中高级职称x名,中级职称x名,初级职称x名。硕士研究生学历x名,本科学历xx名,双学士学位x名。

(二)场地资源:

校内有标准400米跑道的田径场地x块,非标准400米跑道的田径场地x块,200米跑道的田径场地x块;地面硬化的排球场地x块;地面硬化的网球场地x块;带草皮的标准足球场地x块,不带草皮的非标准足球场地x块;地面硬化的篮球场地xx块;地面硬化的乒乓球场地x处,乒乓球台共xxx个。

(三)器材资源:

为了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学院为此设立了体育器材室,并安排专人进行体育器材的管

2 理工作。

(四)使用教材:

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教材《大学体育教程》,主编:丁英俊、崔伟、林克明。

(五)教材特点:

1、针对性:适用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利于学生阅读、学习和练习。

2、综合性:融多种体育知识于一体,突出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导学性:把体育文化知识、体育运动技术融合在一起,信息量大,知识丰富。

(六)授课内容调整:

从学生的实际以及学校场地和师资具体情况出发,我们开设《大学体育教程》课程时,讲授上编体育理论和中编体育文化的全部内容,下编里面的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的大部分实践内容。讲授时,以第二章、第四章和第九章的跑跳;第十章的篮球、足球、乒乓球、排球;第十一章的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武术基本功、第三路初级长拳、初级剑术。

(七)课时分配:

其中理论课程15学时(占总课时的10.4%)。实践课程129学时(占总课时的89.6%)。

(八)课程重点章节:

第二章:人生不可或缺的财富――健康;第四章:寓道德之舍、载知识之车――体质健康;第九章:悠长厚重简练实用的运动之母――田径;第十章:妙趣横生蕴涵灵智的角逐――球类运动;第十一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武术。

(九)本课程与相关企(行)业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密切联系,为他们提供身体素质保证。

四、教学评估:

(一)教学效果考试方式:

1、理论考试:10%

2、能力考核:70%(实践能力10%;技术考试90%)

3、平时成绩:10%

4、小组评价:10%

五、课程教学设计

以08级焊接专业足球课为例。

(一)总体思路

在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前提下,根据体育教学工作的规律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突

3 出服务于职业岗位能力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状况:

我所教的08级学生焊接1-3班;数控1-5班学生身体素质的总体水平比较严峻,体育技术掌握基础不够理想。学习态度不端正,有过分重视专业课而忽视体育课程学习的思想。

2、教学对策:

(1)从小的方面做起,从基础做起

(2)加强课课练的身体素质练习,加强课外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工作

(3)在实施任务教学法的同时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设置身体练习任务 (4)强化“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

(三)课程重点和难点

1、课程的重点: 足球脚背内侧踢球技术

2、课程的难点:击球部位的准确性

(四)突破重点难点办法:

1、重复练习和变换练习并重。

2、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设置可行的任务的同时加大练习强度。

(五)教学方法与流程

1、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分解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项目练习,以练习任务贯穿教学过程始终。在完成既定练习任务的同时,适当扩大学生知识面。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法,完成教学任务。

2、课程教学流程:

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课程实施具体步骤: ①开始部分:

体育委员配合教师一起进行课前和上课开始的准备工作,包括上课队伍的整理、队形的确定,学生的出勤情况,并向老师汇报出勤情况。教师向学生明确上课内容、任务。安排见习生。

②准备部分:

学生在体育委员的带领下从一般准备活动开始到专项准备活动结束。 ③基本部分:

4 讲授和学习课程内容。 ④结束部分:

a.教师现场讲评、总结和知识扩展。 b.进行放松活动。

c.布置课后改进工作,收还器材。

(六)教学问题预测与对策:

根据难点和重点给予考虑,以引导为主,辅助以鼓励。

六、课程教学特色

(一)实施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综合课程设计

(二)讲授、学练相结合

(三)注重过程评价和学生参于评价

七、课程教学效果

(一)学生参与意识明显提高。

(二)通过项目教学,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三)使学生点面结合系统学习完整的知识。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突出项目特点,实现了快乐学习。

4、受到了学生的好评和教学督导充分肯定。

八、课程改革思路: ①指导思想:健康第一。

②措施:以职业岗位需要完善课程标准;在注重身体练习的同时,整合理论课程,加强理论教学环节的实施。

推荐第8篇:大学篮球说课稿(修改后)

各位评委:

大家上午好!我是 号,我叫XXX,来自徐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我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学习和运用交叉步突破技术。本次说课采用五说法:(即: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三说教学目标;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教学评价)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选自体育教育专业三年级《篮球》专修课内容。该内容属于篮球持球突破单元教学中的第2课时。持球突破技术是运动员运用脚步动作和运球技术快速超越对手的一项攻击性很强的进攻技术,不仅能创造个人攻击机会,而且能造成对方犯规,杀伤对方的有生力量。持球突破和传球、投篮很好地集合起来运用,能使进攻技术更加灵活、激动、富有攻击性,因此,在比赛中是运用较多的篮球基本技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蹬跨、转探肩、推放球和中枢脚蹬地技术。 教学难点:蹬跨、转探肩、保护球和放球动作的衔接。

二、学情分析:

大学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自我概念的增强,喜欢合作探究和展示自我,在篮球运动方面也基本掌握一定基本的技术动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发挥个人水平,提高攻击性,我选择了此项教材。

本课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教材、学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建立正确的交叉步突破技术概念,把握突破的时机,明确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2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交叉步突破技术动作方法,基本掌握利用合假动作和步法动作后衔接交叉步突破的技术动作方法;会交叉步突破技术的教学、训练的步骤和方法,提高教学训练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的优良品质和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合作意识,愉悦身心,展示自我

四、说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20min)

1、课堂常规(4min)

(1)集合整队、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宣布教学内容。

运用提问法,“你们知道在篮球比赛中有哪些突破方法吗?突破后可以衔接哪些技术动作”让学生思考回答,导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

(2)强调安全措施

根据体育课特征,从学生上课的服装,场地的布置,学习和练习的要求等方面,加强安全教育,以确保本课的而顺利进行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热身活动(16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示范、讲解、语言提示的方法带领学生进行球性练习。使学生身体各关节得以充分活动,逐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接着我运用游戏练习法和比赛练习法组织学生做游戏,---变向追逐游戏,在游戏中进行各种原地转身和跨步练习,使学生的身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做好准备,为学习主教材做好铺垫。

(二)基本部分(60分钟)

1、学习与运用技术

学习技术:重点是持球交叉步突破技术,我鼓励已经掌握技术的同学给予展示,并给予讲评,学生通过观看示范,建立视觉表象,初步建立动作概念。然后进行教学分组,有小组长带领到指定的场地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有认知到体验的过程,在练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

交叉步突破时,中枢脚移动或者放球晚造成违例; 交叉步突破时第一步小,重心高。 交叉步突破时转探肩不够,不注意保护球

持球突破时不敢贴近对手切入,二是绕一个弧线远离对手。

这时候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讲解示范法,讲解正确动作并做示范,让学生建立正确技术概念,也可根据情况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教师采用诱导法适时提示,例如:为了纠正因放球晚造成为例可有教师下达指令做原地动作练习:口令“一”跨不落地的同时放球,口令“二”等地还原,采用重复方法练习,建立正确技术感觉。

2、交叉步突破技术运用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技术动作,为了使学生掌握突破的时机以及教会学生利用交叉步突破与其他技术动作有机结合,我采用讲解法和情景演示法讲解持球突破的技术运用,具体是分为两个教学过程:

一是综合运用交叉步突破技术过程。包括:

(1)、用各种假动作衔接交叉步突破过人:包括利用投篮假动作、传球假动作、跨步假动作、半转身假动作。

(2)、利用跳步接球突破过人:利用向前跳步接球突破过人、利用向两侧接球突破过人

(3)、突破要和投篮、传球结合起来运用:突破后三种情况:篮下无人直接上篮,篮下有人不妨可急停跳投;突破后同伴有良好机会可传球。

为掌握以上内容,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和练习:集中讲解,分组练习,依次完成以上综合技术练习,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织领导才能,教师巡视参与,适时点拨。

掌握突破的时机:

我采用讲解法和教学比赛法进行教学。首先讲解突破时机,具体要求是:突破要进行观察,做出正确判断,要观察判断的内容有:对手脚步移动速度、位置、距离、重心、步法和整体防守的布置。 突破要根据战术的需要合理运用:包括:对方扩大防守,需要用突破压缩防区,为自己和同伴创造条件;形成一对一局面的情况;对方犯规较多时。

安排课堂教学比赛,鼓励和创设各种情景运用所学技术,把握突破的实际,鼓励运用所学技术,提高练习兴趣。

(三)结束阶段(10分钟)

播放华尔兹舞曲,学生在动听的音乐中翩翩起舞,放松身心。 教具、学具的使用:

场地器材:篮球场2片,篮球若干,录音机一台; 运动密度约为55%,运动负荷:120--135次/分(心率)。 最后对本节课进行讲评,布置课外作业,进行课外拓展,

五、教学评价(教学亮点):

以弘扬个性,展示自我为主线,充分体现教学资源的立体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氛围的民主性以及教学策略的创造性,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对教材的特点、重、难点、学生的情况等进行了比较透彻的分析,教法与学法的选择遵循了教学原则和学生心理特点,顺利地达到本课制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参与各项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情感融洽。在教学比赛中同学们积极投身与篮球运动之中,学生们在篮球场上得到快乐,获得强健的体魄和聪明的才智。

以上是本人对这一节课的设计与构思,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指导帮助。谢谢!!

推荐第9篇:新视野大学英语说课稿

新视野大学英语说课稿 《新视野英语教程》说课稿课程总体分析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新视野英语教程》说课稿

一、课程总体分析

《新视野英语教程》一书是我校理科非英语专业高职学生所用大学英语课程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公共基础课程。它贯彻应用为本的设计理念,体现新时期高职英语的教学要求,符合高职英语课程的需要,涵盖学生需要掌握的实用英语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

我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目标依据、课程资源四个方面来分析。 (1)课程定位

这门课的讲授对象为2012级非英语专业理科学生,包括建筑工程系、计科系、机电系、食 品工程系、轻工系共5个系部。共开设2个学期,144学时,这是一门公共基础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它的后续课程为每个专业的专业英语, 如,计算机英语、建筑工程类英语、机电英语、机械英语、IT英语等。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共为三个方面,其一,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单词、词组,掌握重点句型、语法,理解 课文,学会翻译句子;其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等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其三,情感目标:寓教于乐,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目标依据

教学目标主要是依据2000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提出《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培养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按照此原则,高职公共英语应该以岗位所需英语为目标,培养学生借助英语完成目标岗 位工作的能力以及涉外交际能力。

(4)课程资源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为郑树棠编写的新视野英语教程(读写教程),辅助教材为同一系列的听说教程。除此之外,我们也提供给学生一些英语辅助学习网站,如英语窝、沪江英语、大耳朵英语等。

二、学情分析

通过课堂调查,我发现学生缺乏参与意识,习惯被动听讲;词汇量少,语法知识薄弱,语言知 识积累不够;听说读写技能薄弱,语言能力差;学习方法单一,缺乏有效的自学能力。总而言之,学生基础较为薄弱,需要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扩展知识储备,掌 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三)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方面,主线是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但是在培养能力之前,先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水平,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为二年级学习专业英语做准备。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主要采用传统讲授、角色扮演、分组讨论、案例教学、问题探究、模拟讲课等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一

般采取四个步骤,依次为:情景导入,训练与指导、拓展应用、能力检测。

(5)考核与评价

考核分为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各占比重为50%.终结性考核为卷面考试的方式进行,而形成性考核则每名同学在老师处都有一个学习档案,包括其上课出勤、书面作业完成情况、学习笔记记录情况、背诵任务完成情况、小组活动参与情况等,如下表显示说明: 学号

姓名 出勤 上课表现 书面作业 学习笔记 背诵 小组参与 总

(6)课程改革与展望

1、改变讲授方式,变之前的满堂灌教学为现在的项目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2、提高职业技能,在上课过程中,增加一些专业知识,让学生觉得英语对其专业有帮助

3、加强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辅导学生运用现在大量的网络资源学习英语

推荐第10篇:大学体育《排球》选项课程说课稿

大学体育《排球》选项课程说课稿

【摘要】大学体育课程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健身,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关键词】排球

各位专家,大家好!我叫马丙奎。我的说课内容是大学体育《排球》选项课程。下面我从课程介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教学效果、课程特色、存在问题与建设思路等七个方面介绍本课程的整体设计情况。

一、课程介绍

大学体育课程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健身,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我校专科段和五年一贯制学生,均开设大学体育课程。课程由普修课、选项课(定项选修)两部分组成。近几年来,在系领导和全系教职工的不断努力下,我校大学体育课程在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精品课程,是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类专科组唯一的精品课程,也是我校为数不多的省级精品课程之一。排球选项课程是大学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排球选项课程主要是针对我校普通系科大二学生和五年一贯制的四年级学生开设的体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排球相关知识和技术、战术的介绍与传授。通过排球选项课程教学,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排球运动发展状况,了解排球比赛规则和裁判法,掌握排球的垫球技术、发球技术、接发球技术,了解或初步掌握传球、扣球技术和拦网技术;通过排球选项课程的学习,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排球技战术,同时还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欣赏排球比赛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为将来更好地学习、工作、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排球选项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主要是根据大学体育课程发展要求,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体育场地设施条件等方面因素。排球选项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排球理论知识,排球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等方面。排球理论主要介绍排球运动概述,排球规则和裁判法等方面知识,排球的基本技术主要包括垫球、发球、接发球、传球、扣球、拦网等方面内容,排球的基本战术主要是介绍“中一二”进攻战术和“心跟进”防守战术。排球选项课程的学时是每学期30学时(15周),1个学分,两学期共60学时,共计2个学分。其中有8学时的理论课程,46学时的实践课程,6学时的课程考核;其中,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为1:5.75。(见下表)

时 数 分 配 表

分 类项 目时 数合 计百分比理论部分排球理论排球运动概述2813.3排球技、战术分析2排球规则及裁判法4实践部分排球技战术准备姿势与移动24270传球4垫球8发球8扣球4拦网2战术配合6教学比赛、裁判实习8身体素质跳绳246.7毽子800/1000米立定跳远2实心球50米考核部分课程考核素质考核2610技战术考核4合 计 6060100 ?

排球选项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垫球、发球、传球、排球规则与裁判法等方面。难点是传球技术、排球规则与裁判法和排球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排球的传球技术要求非常高,难度大,学生在较短的实践、较短的练习过程中很难掌握好传球技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

(一)提前进行教学介绍,帮助其提前了解传球技术动作要领,

(二)在教学比赛中尝试传球技术的运用,培养其多运用传球技术的意识。排球规则与裁判法内容多而细,很难在较短的学时内掌握全部内容,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在课堂上多进行教学比赛练习,边打比赛边讲规则,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学习效果较好。排球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环节一直是教学难点,几个连贯性技术动作的运用难度比单一的技术动作难度要大的多,为此我们尝试加强几个技术动作的串联练习,将几个单一的技术动作编排成组合进行练习。

排球选项课程考核主要采取多元化、综合性的考核方式。排球选项课程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排球理论考核(排球技战术理论知识、排球规则与裁判法)、排球技战术考核(垫球、发球、传球、扣球、比赛)、平时成绩考核(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学习态度、进步程度等方面)、身体素质考核(立定跳远、50米、实心球、跳绳、踢毽子、800/1000米)。排球选项课程理论考核采取课后查阅资料,开放式的考核,对排球技战术和身体素质的考核采取课堂现场考核、现场打分的方式,平时成绩考核成绩是结合运动成绩进行综合考虑。 排球选项课程考核内容和比例:

排球理论:10% 排球技能:60% 身体素质:10%平时成绩:20% 排球选项课程考核要求和标准:

第一学期考试

排球理论(10分):作业形式

排球技能(60分) 1.垫球(30分):两人一组相距2.5米,以垫球次数评分

成绩 50 45 40 35 30 得分 30 27 24 21 18 2.发球(30分):男生正面上手发球,女生正、侧面下手发球,

以技评、过网次数评分(发10球)

中10—8球 得30——24分,

中 7—6 球 得23——18分,

中 5—0 球 得17——11分。

身体素质(10分):跳绳、踢毽子、800/1000米三项任性一项。平时成绩(20分):参考出勤、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与进步幅度等

第二学期考试

排球理论(10分):作业形式

排球技能(60分):

1.传球(30分):两人一组相距2.5米,以传球次数评分

成绩 30 27 24 21 18 得分 30 27 24 21 18

2.扣球(30分):4号位,教师抛球,学生扣球 以技评、过网次数评分(扣5球)

中 5 球 得30—27分,

中 4 球 得26——24分,

中 3 球 得23——18分。

中2—0球 得17——11分。

身体素质(10分):立定跳远、抛实心球、50米

平时成绩(20分):参考出勤、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与进步幅度等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排球技术和理论知识。我们运用了一些适合排球教学的教学方法。例如:示范讲解法、案例分析法、教学比赛法、分组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示范讲解法是体育技能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排球的垫球、发球、传球、扣球等技术技能的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示范讲解教学方法。示范讲解法能够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老师的教学内容,把握教学内容的关键。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完整示范教学或分解示范教学的方法。

案例分析法适合在讲授排球规则等理论内容的时候运用。空洞的理论教学往往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记忆不深刻、课堂气氛不活跃等现象。通过多媒体(ppt)进行案例分析,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在讲授排球内容时,可以通过某个特定的案例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了解排球规则的相关知识,这样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的排球规则知识。

教学比赛法常常运用于学生在掌握一些基本技术技能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技术技能的运用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将具体的技术技能运用到实际比赛过程中,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某些技术技能。

分组教学法特别是异质分组教学法常常运用于排球技术技能教学过程中,异质分组教学法是利用教学中学生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来开展教学,以小组互助为基本教学形式,兼顾因材施教和集体教育两方面的要求,充分体现个别化教育,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竞争等现代意识,形成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教学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课件教学。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运用视频教学,提高教学的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

四、教学条件

排球选项课程的选用教材以我系全体教师参与编写的《体育与健康教程》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6),是自编教材。该教材在准确把握我校体育发展方向与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而制定和编写的,对于我校体育教学教育较高的实用性。《体育与健康教程》较好地体育教学大纲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球类运动----排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教材进行部分内容的选取。

排球选项课程教学场所主要是在我校排球场,目前有6片室外塑胶排球场地和2片室内排球场。

排球选项课程教师:目前就马丙奎一人承担我校大学体育排球选项课程的教学任务。

马丙奎简介:男,讲师,硕士,排球专业,排球国家一级裁判员,沙滩排球国家一级裁判员,连云港市排球协会委员。从2004年以来一直担任我校大学体育排球选项课教学任务,在我校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中,主要承担大学体育专科段的教学大纲修改和整理,大学一年级教学大纲的制定与修改、二年级排球选项课教学大纲的制定与修改以及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的整体整理工作。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七篇,主持校级课题一项(结题),是关于排球教学方面;参与市级课题一项(结题),排名第三位;参与省级课题两项(在研),09年、10年有二篇排球方面的论文在第25届、26届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上都获得二等奖;2008年和我系李红老师两人共同带队参加市排球比赛,获得女子组第二名,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五、教学效果

多年来,排球教学一直受到同行与学生的好评。通过排球选项课教学,学生的排球运动技能和综合素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在2008年的连云港市排球比赛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其中大部分队员是参加排球选项课程学习的学生。在我校每年一届的学生排球赛中取得前几名好成绩的队伍中,排球选项课的学生占很大的比例。学生对排球选项课程的教学评价一直都较高,每次学生测评分数都很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有明显增强。排球对学生的影响力明显增强,通过排球选项课程的学习,许多学生由原来对排球不喜欢或者无所谓转变成喜欢、甚至非常喜欢。

六、课程特色

排球选项课程教学一直坚持“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宗旨,秉承不断创新、开拓进取的传统,做到“抓中间,顾两头”。在排球教学过程中,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以大部分学生运动水平为主,同时也要兼顾少数运动水平较高和运动水平较差的学生。同时,排球选项课程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

多年来,排球选项课程一直有一个习惯,就是在每届排球选项课程即将结束之前,都会要求学生写出选择排球课程的感受以及对排球课程教学的想法和希望,特别是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这已经成为排球选项课程的传统。

七、存在问题与建设思路

1、学生裁判实践锻炼的机会有待增加

学生对于排球规则与裁判法理论知识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实际运用的机会和时机并不多,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比赛。在正规比赛上锻炼的机会很少,以后要增加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可以尝试在每年一度的我校学生排球赛事进行锻炼。

2、学生课后学习排球的渠道有待拓宽

目前,在网络技术非常发达的今天,应该增加学生学习技术技能和排球规则与裁判法等知识的渠道,将排球教学内容的相关视频和资料挂在系科网站上,或者建立排球选项课程网上教学的网站或空间,便于学生的学习。

第11篇:大学体育《排球》选项课程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马亚萌。我说课的内容是大学体育《排球》选项课程。下面我从课程介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教学效果、课程特色、存在问题与建设思路等七个方面介绍本课程的整体设计情况。

一、课程介绍

大学体育课程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健身,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我校专科段和五年一贯制学生,均开设大学体育课程。课程由普修课、选项课(定项选修)两部分组成。近几年来,在系领导和全系教职工的不断努力下,我校大学体育课程在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精品课程,是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类专科组唯一的精品课程,也是我校为数不多的省级精品课程之一。排球选项课程是大学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排球选项课程主要是针对我校普通系科大二学生和五年一贯制的四年级学生开设的体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排球相关知识和技术、战术的介绍与传授。通过排球选项课程教学,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排球运动发展状况,了解排球比赛规则和裁判法,掌握排球的垫球技术、发球技术、接发球技术,了解或初步掌握传球、扣球技术和拦网技术;通过排球选项课程的学习,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排球技战术,同时还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欣赏排球比赛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为将来更好地学习、工作、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排球选项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主要是根据大学体育课程发展要求,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体育场地设施条件等方面因素。排球选项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排球理论知识,排球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等方面。排球理论主要介绍排球运动概述,排球规则和裁判法等方面知识,排球的基本技术主要包括垫球、发球、接发球、传球、扣球、拦网等方面内容,排球的基本战术主要是介绍“中一二”进攻战术和“心跟进”防守战术。排球选项课程的学时是每学期30学时(15周),1个学分,两学期共60学时,共计2个学分。其中有8学时的理论课程,46学时的实践课程,6学时的课程考核;其中,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为1:5.75。

排球选项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垫球、发球、传球、排球规则与裁判法等方面。难点是传球技术、排球规则与裁判法和排球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排球的传球技术要求非常高,难度大,学生在较短的实践、较短的练习过程中很难掌握好传球技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

(一)提前进行教学介绍,帮助其提前了解传球技术动作要领,

(二)在教学比赛中尝试传球技术的运用,培养其多运用传球技术的意识。排球规则与裁判法内容多而细,很难在较短的学时内掌握全部内容,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在课堂上多进行教学比赛练习,边打比赛边讲规则,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学习效果较好。排球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环节一直是教学难点,几个连贯性技术动作的运用难度比单一的技术动作难度要大的多,为此我们尝试加强几个技术动作的串联练习,将几个单一的技术动作编排成组合进行练习。

排球选项课程考核主要采取多元化、综合性的考核方式。排球选项课程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排球理论考核(排球技战术理论知识、排球规则与裁判法)、排球技战术考核(垫球、发球、传球、扣球、比赛)、平时成绩考核(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学习态度、进步程度等方面)、身体素质考核(立定跳远、50米、实心球、跳绳、踢毽子、800/1000米)。排球选项课程理论考核采取课后查阅资料,开放式的考核,对排球技战术和身体素质的考核采取课堂现场考核、现场打分的方式,平时成绩考核成绩是结合运动成绩进行综合考虑。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排球技术和理论知识。我们运用了一些适合排球教学的教学方法。例如:示范讲解法、案例分析法、教学比赛法、分组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示范讲解法是体育技能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排球的垫球、发球、传球、扣球等技术技能的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示范讲解教学方法。示范讲解法能够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老师的教学内容,把握教学内容的关键。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完整示范教学或分解示范教学的方法。

案例分析法适合在讲授排球规则等理论内容的时候运用。空洞的理论教学往往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记忆不深刻、课堂气氛不活跃等现象。通过多媒体(ppt)进行案例分析,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在讲授排球内容时,可以通过某个特定的案例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了解排球规则的相关知识,这样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的排球规则知识。

教学比赛法常常运用于学生在掌握一些基本技术技能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技术技能的运用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将具体的技术技能运用到实际比赛过程中,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某些技术技能。

分组教学法特别是异质分组教学法常常运用于排球技术技能教学过程中,异质分组教学法是利用教学中学生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来开展教学,以小组互助为基本教学形式,兼顾因材施教和集体教育两方面的要求,充分体现个别化教育,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竞争等现代意识,形成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教学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课件教学。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运用视频教学,提高教学的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

四、教学条件

排球选项课程的选用教材以我系全体教师参与编写的《体育与健康教程》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6),是自编教材。该教材在准确把握我校体育发展方向与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而制定和编写的,对于我校体育教学教育较高的实用性。《体育与健康教程》较好地体育教学大纲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球类运动----排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教材进行部分内容的选取。

排球选项课程教学场所主要是在我校排球场,目前有6片室外塑胶排球场地和2片室内排球场。

五、教学效果

多年来,排球教学一直受到同行与学生的好评。通过排球选项课教学,学生的排球运动技能和综合素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在2008年的连云港市排球比赛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其中大部分队员是参加排球选项课程学习的学生。在我校每年一届的学生排球赛中取得前几名好成绩的队伍中,排球选项课的学生占很大的比例。学生对排球选项课程的教学评价一直都较高,每次学生测评分数都很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有明显增强。排球对学生的影响力明显增强,通过排球选项课程的学习,许多学生由原来对排球不喜欢或者无所谓转变成喜欢、甚至非常喜欢。

六、课程特色

排球选项课程教学一直坚持“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宗旨,秉承不断创新、开拓进取的传统,做到“抓中间,顾两头”。在排球教学过程中,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以大部分学生运动水平为主,同时也要兼顾少数运动水平较高和运动水平较差的学生。同时,排球选项课程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

多年来,排球选项课程一直有一个习惯,就是在每届排球选项课程即将结束之前,都会要求学生写出选择排球课程的感受以及对排球课程教学的想法和希望,特别是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这已经成为排球选项课程的传统。

第12篇:大学体育篮球运动选项课说课稿

大学体育篮球运动选项课说课

一、指导思想

贯彻新课程基本理念,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和认知能力,确立以“健康第一”、终身教育为指导思想。学生在大学期间学好篮球技术,围绕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遵循以技能学习为主,素质练习为辅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练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增强团结协作意识,使其在大学之后的生活中还能继续从事篮球运动,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

篮球运动深受众多大学生的喜爱,是高校开展最为普遍的运动项目之一。篮球运动的教学对发展普及篮球运动、增强学生体质有着重要作用。大学体育篮球运动选项课总共34学时,每周一课两学时,其中包括理论学习、技术学习和基本战术学习三个部分。本次课是第四周的复习新授课,主要内容为:

一、篮球

1.复习行进间传接球与行进间运球 2.学习行进间单手肩上低手投篮

二、素质练习:折返跑、俯卧撑

选自高校教材《篮球运动》第六章第二节第二部分,是在学习了行进间运球和行进间传接球的基础上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行进间运球和行进间传接球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持球突破打下基础。行进间单手肩上低手投篮是篮球比赛中最常用的进攻手段之一,其具有稳定性高、速度快、伸展距离远等优点,对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实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行进间单手肩上低手投篮对学生协调性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掌握动作技能进而升华动作技巧。而素质练习通过折返跑、俯卧撑两个具体项目,对增强学生速度和上肢力量素质及促进篮球技术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蹬地与起跳的协调 难点:接球跨步的时机掌控

四、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大学二年级选项篮球运动的学生,由来自不同专业的40名男生组成,年龄在21~23岁之间,身体发育成熟,心肺功能较好。而篮球运动选项课是学生个体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教务网络选课的形式确立运动项目,所以其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对篮球运动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本班全部由男生组成,男生个性张扬,善于表现,课堂气氛活跃,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教学主体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而根据篮球运动技术的特点和要求分析,学生有一定的篮球运动基础,模仿能力较强,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和相关练习,但课堂独立思考能力和主动练习意识不强,篮球基本技术不规范,团队配合意识和竞争意识不高,协调性较差,灵敏、力量素质还有待提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学习和练习,运动量以中等偏大为宜。

五、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初步掌握所学的行进间单手肩上低手投篮的动作要领,领会各个动作之间协调配合的原理,形成较为系统的技术理论。

技能目标:熟练掌握行进间运球和行进间传接球;掌握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基本动作技能,提高学生对篮球技术的分析能力,力争使80%以上的同学能规范做出所学动作。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六、教学策略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结合大学体育课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相关教法与学法:

1.教 法 (教师主要采用)

提问法 ② 讲解与示范法 ③ 比赛法 ④ 对比纠错法 2.学 法 (学生练习采用)

① 模仿法 ② 练习法 ③ 主动思考

在整个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七、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15分钟)

① 课堂常规

(1)整队集合、师生问好、检查服装、清点人数。(2)宣布课的内容和目标。(3)安排见习生。(4)提出安全要求。 ② 绕场慢跑两圈

③ 新颖的篮球操(4*8拍)

教法:(1)教师讲解,示范。(2)学生跟着教师口令练习。

2.技能学习(60分钟)

① 复习行进间运球(15分钟)

教法:(1)复习行进间运球方法,并提问。(2)练习行进间直线高、低运球。(3)练习行进间曲线运球。(4)练习行进间弧线运球。(5)教师纠错。

② 复习行进间传接球(10分钟)

教法:(1)复习行进间传球方法,并提问。(2)练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3)练习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师纠错。(4)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比赛。

③ 学习行进间投篮(35分钟)

(1)讲解行进间投篮的分类 (2)无球行进间单手肩上低手投篮

教法:A.教师讲解技术动作要领并完整示范。B.学生模仿无球行进间单手肩上低手投篮动作练习。C.单个动作分解教学。D.个别同学展示动作,老师点评。

(3)原地持球行进间单手肩上低手投篮

教法:A.教师讲解技术动作要领并完整示范。B.学生模仿原地行进间单手肩上低手投篮动作练习。C.个别同学展示动作,老师点评。 (4)行进间单手肩上低手投篮

教法:A.教师讲解技术动作要领并完整示范。B.学生模仿行进间单手肩上低手投篮动作练习。C.三个动作串连练习。D.个别同学展示动作,老师点评。

3.育体强身(10分钟)

① 折返跑

教法:教师讲解相关要领及方法,学生练习。 ② 俯卧撑2*20 4.恢复身心(5分钟)

① 放松练习

(1) 抖动双腿肌肉 (2) 自我放松 ②

小结

(1)总结本次课,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指正,并鼓励学生认真学习锻炼。(2)安排课外作业。(3)整理器材。(4)宣布下课。

八、教学效果预计

本课教学需要篮球场1块,篮球40个。通过对行进间单手肩上低手投篮的教学,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篮球基本技术的掌握程度,力争使80%以上学生能够掌握行进间单手肩上低手投篮的技术动作,通过折返跑与俯卧撑练习,发展学生上肢力量与速度灵敏,预计课的练习密度达55%左右,运动强度中等偏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一定提高。

以上是我对《行进间单手肩上低手投篮》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从实际情况出发,贯彻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遵循教学原则和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动作技能形成规律,预计会顺利达到本节课制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参与各项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情感融洽。

第13篇:大学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说课稿[材料]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我来自铜陵学院,名叫张文宽。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全面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我院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院的地理环境、场地、师资、学生等实际情况选择内容、方法;体育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个性化教育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平台、创造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为大学二年级篮球选项初级班,是学生根据自身层次、水平、兴趣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打破原有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的班级。初级班学生大都基本功较差,基本技术概念模糊,基本技术之间的衔接以及其运用时机的掌握有所欠缺,但这些学生对篮球项目都有着一定兴趣,希望掌握篮球技术,同时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自学能力。因此本课采用了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三、课程定位:

我院体育选项课为期一个学年,其中篮球选项课又设置了初级、高级两个层次供学生选择,本次课是初级班第一学期第五次课的教学内容。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是篮球运动中主要的基本技术,更是进一步掌握较高难度的跳投、行进间高手投篮的基础技术,是业余篮球运动的主要得分手段之一。单手肩上投篮动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投篮技术和以后学生篮球水平的提高,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

单手肩上投篮基本方法并不复杂但要做到准确、熟练同时要迅速转换衔接其它技术动作就比较困难。因此本课着重要解决学生投篮动作,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次课共分3部分:准备、基本、结束。层层推进,最后达成课的目标。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概念。能够说出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要领及其在课余篮球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及运用方法。

2、技能目标:能熟练掌握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形成动作定型,培养不断自我修正动作的能力,同时发展灵敏、协调、力量等各项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不怕失败,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树立自尊、自信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并且使学生能够积极,愉快的进行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

六、教学资源:篮球场两块,篮球20个,口哨一只。

七、教学内容:

1、复习运球的基本技术;

2、学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基本技术;

3、身体素质练习。

八、教学方法与组织 第一部分:准备部分:

1、课堂常规:(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师生问好,宣布上课内容,安排见习生)(分钟)

2、准备活动( 分钟) (1)、慢跑 (2)、篮球操 第二部分:基本部分

(一)、复习运球的基本技术

(二)、新授内容: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1、提问导入:篮球比赛中有几种投篮方式?强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在业余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投篮技术的基础。

2、讲解示范:

着重从持球:三威胁姿势 举球、瞄篮、用力, 方向、

弧度的控制技巧方面讲解示范。

3、练习:持球练习、举球练习,二人对投练习、

4、分组投篮练习:

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学生分四个小组分别在四个半场进行练习,把基础较好的学生均匀分配到各个小组进行指导。

探究学习:教师设置问题,让各小组学生从方向、弧度方面修正动作,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专项练习手段。

5、运球急停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接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

6、三传二抢投篮游戏方法:五人一组,三人为攻方,二人为守方。游戏开始,由攻方互相传球或投篮,防守一方积极移动抢断球或干扰对手投篮。攻方传球失误或投篮不中,以及手中的球被对方触及时,与其中一位防守者互换角色。

目的:寻找比赛中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时机,让学生在游戏中灵活的运用所学的技术,体验篮球乐趣,放松心情。

(三)、投篮专项力量练习: 俯卧撑:要求俯下时肘关节加紧躯干。 指卧撑:根据自身能力 指俯撑。

第三部分:结束部分

1.边做好放松练习,边总结本课的教学效果。2.宣布下次课内容和课外练习内容。 3.安排归还器材

九、教学评价与创新之处,

本次课教学内容的性质决定了讲解示范必须做到严谨、详细、规范。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正确的动作概念,明确要领;利用提问提高学生对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认识水平;在教学当中及时给与指导纠错提供正确的反馈信息,更有利于提高其学习质量,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在分组练习中,把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在一组,增进学生之间的协作,合作学习;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探究,自主学习,增强心得体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如,有的学生创造了投球打立柱的练习,来解决投篮时左右偏差的问题,还有的学生通过举球上推比高来提高投篮的弧度,增强投篮时的蹬地、屈腕拨指动作。

教学方法:

1、讲解法:通过讲解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要领,使学生在脑海中初步形成一个正确动作的表现,形成一个正确的动作概念,清楚明白单手肩上投篮的步骤。

2、示范法:通过示范,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使学生明确要领,学会练习方法。

3、指导纠错法:在教学当中及时给与学生正确的反馈信息,更有利于提高其学习质量,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

4、提问教学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尽量使学生提出问题,有利于学生对于正确动作的掌握。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自主学习法。

第14篇:说课稿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说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8单元总复习中第112—113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 “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的第1题这两部分。在“整理与反思”中,教材以问题的形式引领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统计方面的知识,包括收集和整理数据方法、常见统计图及其特点、常用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基本计算方法及其区别与联系。“练习与实践”第一题重点引导学生根据数据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体验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前已分阶段掌握了收集和整理数据方法、会制作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知道各统计图特点。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基本计算方法及其区别与联系。通过今天的复习,唤醒学生对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运用知识、体验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目标定位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整理与反思”活动中学生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方法,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

用,能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进一步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基本计算方法,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

2、在练习与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数据分析意识、绘图能力,发展统计观念。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知识、制作统计图、分析数据。 教学难点:沟通统计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用具:PPT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引导学生边整理统计的各知识点边做对应的练习,最后沟通各知识点的联系的策略进行教学。

下面结合课件说一下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引入课题、明确学习内容。

1、“今天复习统计知识。”“你认为什么是统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再展示统计的含义,使学生统一认识。

2、接着出示“整理与反思”中讨论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课前整理的有关统计的知识。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补充、完善认知。

在此基础上进入第二个环节:组织学生逐条汇报、边整理边练。

(一)、先复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1、“你会用哪些方法收集数据?”

在学生小组汇报的基础上,教师用课件展示常用的收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抓住知识的重点。

2、“如何整理数据?”在学生小组汇报的基础上,教师用课件展示常用的整理数据的方法,并使学生知道整理结果可填入统计表。接着复习统计表的知识。

(二)、再复习统计图

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这些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1)先让学生小组汇报

(2)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借助课件对各统计图进行对比与归纳。对于条形统计图,借助课件帮助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据的大小,并在对比中发现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归纳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对于折线统计图,借助课件帮助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是用不同位置的点表示数量的大小,用折线的上升或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并在对比中发现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归纳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对于扇形统计图,借助课件帮助学生认识到它是用整圆的面积表示总体,以扇形的面积表示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数。从而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在学生对各统计图有较完整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强调要依据数

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接下来进入对应练习环节。

2、完成112页的第1题

⑴先展示第1题,让学生说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再让学生思考:“这两组数据分别制成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为什么?”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体会统计表和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数据方面的不同特点和作用,感受描述数据的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体会根据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统计图的必要性。

⑶接着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统计图,然后教师借助课件动态演示作图过程,并通过提问各数据是如何确定的来提高学生作图能力。

⑷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看图回答,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和作用。

四、复习统计量

1、“在分析数据时经常用哪些统计量?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用课件展示三个统计量的意义及求法、展示三个统计量区别并在选择练习和小常识中体会这几种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时具有的代表性也有所区别。

五、总结与反思

1、完整的统计活动经历哪些环节?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到完整的统计活动是先收集数据并整理成统计表,再根据实际需要绘成统计图,在分析统计表和统计图时经常用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几个统计量,

以此沟通统计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统计活动是各个环节互相联系的有机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2、“还有什么疑问?”

六、做课堂作业

总之,在教学中本着让学生自主回顾,交流展示,老师点拨,边整理边练的原则,力争使学生在复习课上有新的收获。

第15篇:说课稿

八年级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一、教材分析:

勾股定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个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可以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据之一,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很大。

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分析、拼图等活动,使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印象;通过联系和比较,理解勾股定理,以利于正确的进行运用。 据此,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及其证明。

2、能够灵活地运用勾股定理及其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4、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与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钻研精神。

二、教学重点:

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 勾股定理的证明。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本课的教法和学法体现如下特点:

以自学辅导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操作、归纳,理解定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演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分析、证明,使学生得到获得新知的成功感受,从而激发学生钻研新知的欲望。

五、教学程序

: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动手、动脑方面,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 以古引新

1、由故事引入,3000多年前有个叫商高的人对周公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端连接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如果勾是3,股是4,那么弦等于5。这样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2、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这个性质呢?教师要善于激疑,使学生进入乐学状态。

3、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初步感知 理解教材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通过自学感悟理解新知,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三)质疑解难、讨论归纳:

1、教师设疑或学生提疑。如:怎样证明勾股定理?学生通过自学,中等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这时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2、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拼图,观察并分析;(1)这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2)你能写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吗? (3)如何运用勾股定理?是否还有其他形式? 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人人参与的效果,接着全班交流。先有某一组代表发言,说明本组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评价和补充。教师及时进行富有启发性的点拨,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最终解决疑难。

(四)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出示练习,学生分组解答,并由学生总结解题规律。课堂教学中动静结合,以免引起学生的疲劳。

2、出示例1学生试解,师生共同评价,以加深对例题的理解与运用。针对例题再次出现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练习中出现的情况可采取互评、互议的形式,在互评互议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全班讨论的形式予以解决,以此突出教学重点。

(五)归纳总结 练习反馈

引导学生对知识要点进行总结,梳理学习思路。分发自我反馈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本课意在创设愉悦和谐的乐学气氛,优化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合作,营造一种学生敢想、感说、感问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教学活动,在学习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勾股定理说课稿

各位老师、评委: 大家好!

我叫郭丽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选自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八章第一节的内容:勾股定理

我将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进行本节课的阐述: 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设计

下面请大家和我共同走进教材,看第一部分内容 – 教材分析

《勾股定理》是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数学第十八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内容,勾股定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中学数学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据之一,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很大。勾股定理的发现、验证和应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它在理论上占有重要地位,学好本节至关重要。 其次,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结合八年级学生实际水平、认知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勾股定理的由来,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能够灵活地运用勾股定理及其计算。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过程,并从中体会数形结合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介绍我国古代在研究勾股定理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与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本节课的重点:是勾股定理的发现、验证和应用。难点:是用拼图方法、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指导: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要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采取自主探究发现式教学,这种教学理念反映了时代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操作、归纳,理解定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获得新知的成功感受,从而激发学生钻研新知。并利用教具与多媒体进行教学。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 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我采用了如下的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通过以上的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的指导,相信大家已建立起本节课的知识框架,下面就来看以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图:

一、读一读,引入勾股定理

二、议一议,探索勾股定理

三、拼一拼,验证勾股定理

四、练一练,应用勾股定理

五、谈一谈,总结勾股定理

一、读一读,引入勾股定理

首先,出示两幅图片,第一幅图片配上文字说明(引出勾股定理这一课题)。简单介绍勾股定理的历史,图片不仅给学生带来美感,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渴望,振奋精神投入到课堂之中。第二幅图片为2002年在我国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场景,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大会的会徽,为著名的赵爽弦图。这样的导入富有科学特色和浓郁的数学气息,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学生倾听历史,欣赏赵爽弦图的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我国古代在数学研究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议一议,探索勾股定理

接着讲述毕达哥拉斯到朋友家做客的故事,通过讲述毕达哥拉斯的故事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探究学习的最佳状态。然后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沿着毕达哥拉斯的足迹去探寻勾股定理。问题一:在图中你能发现那些基本图形?同学可以发现等腰直角三角形。问题二:与等腰直角三角形相邻的正方形面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同学通过直接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个数可以得出A的面积加上B的面积等于C的面积。从而得到。紧接着抛出第三个问题:由此你可以得出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存在着一种怎样特殊的数量关系吗?同学可以很快得出:等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发现新知。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具有这样的特殊关系,那么一般的直角三角形呢?最后探索出勾股定理。

3、拼一拼,验证勾股定理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拼图,观察并分析;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人人参与的效果,接着全班交流。先有某一组代表发言,说明本组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评价和补充。教师及时进行富有启发性的点拨,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最终解决疑难,此时,老师发放勾股定理拼图模具,让同学试试看,能不能仿照上面的例子,利用手中的纸质模具拼一拼,拼出一个规则图形,使得它的面积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表示。当学生利用纸质模具拼出之后,进行拼图,此时可以进行分组合作互相协助。相信同学在老师的指导和互相帮助之下,可以很快的拼出赵爽弦图和毕达哥拉斯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图形。通过这些实际操作,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数形结合的理解,拼图也会产生感性认识,也为论证勾股定理做好准备,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并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分组讨论,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4、练一练,应用勾股定理

在这一环节,我设置了分组打擂,闯关的游戏,采取小组内合作交流,小组间公平竞争的方式,小组的成果在全班展示,有一人代表小组到台前展示、板演、说明。师生共同评价,以加深对例题的理解与运用。针对例题再次出现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练习中出现的情况可采取互评、互议的形式,在互评互议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全班讨论的形式予以解决,以此突出教学重点。

5、谈一谈,总结勾股定理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小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引导学生对知识要点进行总结,梳理学习思路。 本课意在创设愉悦和谐的乐学气氛,优化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合作,营造一种学生敢想、感说、感问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教学活动,在学习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六、分层作业,巩固创新.。针对学生认知的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既能巩固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最佳发展。 本课意在创设愉悦和谐的乐学气氛,始终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预设是生成的基础,通过我课前充分的预设,希望这节课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第16篇:说课稿

课 材

漳 县 城 关 中 学

包翠兰

2010年5月说

Leon 20 Let’s Write home

说课稿

一、说教材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冀教版七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是围绕‚Let’s Write home‛这个话题展开的,Leon 20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时,属于写作课,内容涉及书信的书写格式和信封的填写方法,讨论英文书写和中文书写的不同。本课呈现了本册的核心语法项目之一-------‚现在进行时‛。因此,学好本课显得尤为重要。

2、学情分析

从七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再加上他们对英语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及他们在活动中乐于表现自己的特点。通过课堂上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

3、教学目标

结合上面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根据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年龄、心理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熟练掌握词汇:letter, dear ,dad,soon,bottom,addre,stamp,b:学习并掌握以下日常用语:How are you?See you soon.等等。:继续学习并掌握现在进行时。

(2)能力目标: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想象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尊敬父母的良好品质。

(4)重点与难点:依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本课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为教学重点,同时能力目标又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使师生的劳动付出最少,又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我在选择教法时,注重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我综合运用具有启发作用的讨论法和活动法实施教学。这样通过学生活动,调动学生内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系统和结构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还可以使师生关系更融洽,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我运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民主型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我始终贯彻‚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力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充分调动其感观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在情景中运用观察分析,比较,讨论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会学,让他们自觉运用迁移、举一反三,主动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设计的思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实物、图画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在尊重个性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听说读写大训练,针对本课本的教学内容,我采取‚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具体过程如下:

1、激情导入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理解并迅速掌握新的语言材料,

我采取如下方式导入新课:

首先利用多媒体手段,根据已学的知识,围绕图片,同时学习新的词汇。这阶段师生间有如下对话:T: What’s this in English? S: It’s a cat.T: What’s this in English? S: It’s a pen.T:What’s this in English? S: It’s a piece of letter paper.T: What ‘s the cat doing ? S: It’s writing a letter.这样一来顺利地呈现了本课的新语言项目。 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我陆续呈现句子和图片,让学生熟悉新的语言项目。让学生边看边说,帮助学生学习并理解新的知识点,同时能够捕捉到语言信息。

3、愉快操练

在这一环节,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信封,让学生每四人一小组填写信封(收信人地址和发信人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此时教师是组织者、监督者和鼓励者,对学生出现的重大错误进行纠正。 4情感共鸣

为了培养学生尊师爱友,孝敬父母,要求学生在课后给亲人,老师或朋友写一封信, 5简明总结

为了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归纳总结,我首先引导学生对本课的知识进行小结,而后给他们每人发一张学习资料。

8、作业布置

(1)复习20课并给亲人,老师或朋友写一封信, (2)预习21课

四、说板书设计 五.说教学反思

1.以人为本的教学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活泼的情绪下,自愿主动的学习和探究。

3.尽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充分调动其感观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在情景中运用观察分析,比较,讨论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会学,让他们自觉运用迁移、举一反三,主动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17篇: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2.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课件及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是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十四章《圆》的第二节的内容。这节课分两个课时,我说的是第一课时。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评价这三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圆的有关性质,被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方面,学好本章内容,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圆》这章的重点内容之一。从知识体系上看,它既是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延续与提高,又是学习切线的判定定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从数学思想方法的层面上看,它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揭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以及相关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渗透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因此,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圆一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从具体的事例中认识和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并能概括其定义; ②会用定义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③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数量表示,并运用其关系。

(2)能力目标: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体会事物间的相互渗透,初步掌握转化的思想; ②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并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下面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流程由七个环节组成,依次是:

1、复习导入、回顾旧知;

2、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3、启发诱导、探索新知;

4、讲练结合、巩固新知;

5、知识拓展,深化提高;

6、小结新知,画龙点睛;

7、布置作业,复习巩固 下面我就为大家一一道来。

(一)复习导入、回顾旧知

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

2.如何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在第一环节“复习导入,回顾旧知”中,我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复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相关知识,既加深了学生对点与圆位置关系的认识,同时也为本节课从数量关系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打下了伏笔。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初中生好奇心强,对亲身体验的事物容易激发求知的渴望。因此,在第二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知”中我设计由学生熟悉的“旦”字和日出情景引入课题。先给学生展示了一些中国的象形文字,并提出问题:大家知道古人是如何造出“旦”这个字的吗?接着我就和学生一同来欣赏日出的动画,由动画得到“旦”字的由来,并给学生解释了“旦”字的本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 我又引导学生用简笔画画出太阳和地平线,太阳是用圆来表示的,地平线以直线来表示的。从而引入本课课题《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本环节的设计营造了探索问题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应用数学无处不有。这符合“数学教学应从生活经验出发”的新课程标准要求。

接下来,我通过几个设问来启发诱导、探索新知

(三)启发诱导、探索新知

问题1:通过刚才动画演示,你能否描述圆相对于直线是如何运动的呢? 学生回答:圆慢慢的靠近直线,又渐渐远离直线。

活动1: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又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硬币和直尺将太阳的运动过程演示出来。

学生积极动手演示,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我又适时的抛出了第二个问题:

问题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直线与圆的有哪几种位置关系,你是怎样区分这几种位置关系的?

学生在回答该问题时,思维可能会产生偏差,因此我对学生进行了一定的引导。通过多媒体我展示了四幅图片,伴随着图片提出了一个问题:

前三幅图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与第四幅图有什么区别? 多媒体展示图画:

这样就引导着学生从复杂的图形变化过程中找出某些图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朝着直线与圆是否有公共点这个方向,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

我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画出相应图形。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可以通过直线与圆的公共点个数区分。

接着,我通过动画和图片展示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并引导学生得出了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定义: (1)圆与直线没有公共点 (2)圆与直线有一个公共点 (3)圆与直线有两个公共点 定义:

(1)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称为直线与圆相离

(2)直线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称为直线与圆相切,此时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公共点叫切点。 (3)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称为直线与圆相交。此时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

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某些图形间的位置关系(比如,点和直线、点和圆),以及相应的分类知识,因此在该部分的设计中,我让学生自己观察、亲自动手试验,大胆猜想,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学习了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定义后,学生自然就得到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第一种判定方法:定义法。 之后,为了加深了学生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定义和第一种判定方法的理解,我给出了四道判断正误的练习,在第二小题中,我强调了直线和圆相切的定义中“只有”二字的含义为“有且仅有”的意思。 练习: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改正。 ①若 为 内一点,则直线 与 相交。( ) ②直线和圆有一个公共点,直线与圆相切。( ) ③直线与圆最多有两个公共点。( ) ④若 是 外两点, 则直线 与 相离。( )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从生活中抽象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后,我让学生又回到生活中,继续寻找平日大家看到的直线与圆相离、相切、相交的例子。

学生回答的很踊跃,我也用多媒体展示了三幅图片:禁止吸烟的标志,体育比赛中的吊环,栏杆上的图案等等。 这一活动的设置正是对新课标中“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教学理念的体现。 接着,我提出问题3,让学生思考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第二种判定方法。

问题3:直线与圆的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除了通过直线与圆的交点个数决定,还可以由什么来决定呢?

大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一时没有头绪,我让学生换一个角度再一次观察日出的动画,并给予提示:类比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你认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可以出现哪两个量呢?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很快提出了猜想: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和圆的半径 。

这一系列活动设置,让学生类比点与圆位置关系的判定,猜想出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更加直接而且自然,这也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培养了学生化归的思想。 紧接着,为了突破本课的难点,我提出了问题4。

问题4:通过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半径的大小,真的能够区分出直线和圆的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吗?学生可能一时难以回答这个问题,因此,我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

这个例子我让学生自行思考,画出相应的图形,并进行测量。

我用幻灯片展示了学生的不同画法,针对学生的画图情况,我又给予了动画演示。通过动画学生发现:不论直线的位置如何变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定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半径的大小有关。

为了从数量上明确这一关系,我又用几何画板演示了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动画,伴随着动画我提出了问题5。

问题5:通过这个动画演示,你有什么发现?考虑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与半径的大小关系,何时直线和圆一定相离?何时一定相切?何时一定相交?

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给出问题答案: cm,相离; cm,相切; cm相交。 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问题6,要求学生从这一特殊的例子中,得到更一般的结论。

问题6:如果⊙ 的半径用 表示,圆心到直线 的距离为 ,如何通过比较 与 的大小关系,确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你可否画出相应的图形?

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形,观察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与圆半径 之间的大小关系,并互相讨论交流。 有了上面的例子做铺垫,学生可以较为容易地得到问题的答案。

我请一位学生回答该问题,并给予了图形展示。我对第三幅图进行了说明,在 中,斜边大于直角边,即 ,此时直线和圆相交。

当 时,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此时直线与圆相离; 当 时,直线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此时直线与圆相切; 当 时,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此时直线与圆相交 即:若 ,则直线与圆相离

若 ,则直线与圆相切 若 ,则直线与圆相交

用字母来表示一些数量关系,虽简洁但是抽象,这历来就是学生薄弱的环节。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在突破这一难点的时候,我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先用具体的数字来讲解,再引导学生总结一般的规律。这样学生会更深刻的认识到选择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半径进行比较的合理性。该过程中,由学生自行提出建议,并亲自动手操作,寻找问题的答案,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为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我又提出的问题7 问题7: 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和圆半径 间的数量关系可以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反过来,由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得到 与 间的数量关系吗?

学生通过观察图像,即可得结论。我也通过动画演示,以加深学生对这一结论的认识。

最后,我作出总结,给出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第二种判定方法:数量法。

直线与圆相离

直线与圆相切

直线与圆相交

这里应当明确:上述三个等价条件既可当作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也可作为性质。

第18篇:说课稿

说课稿

湖南理工学院音乐学院0803班

任静

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音乐课七年级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本节课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丰收锣鼓》和《扬鞭催马运粮忙》两部分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欣赏让同学们感知、体验作品情绪速度、力度对表现作品情绪的重要性。感受相同体材的音乐,不同的表现方法,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2、听辨各种打击乐的不同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音乐如何渲染气氛,描绘场景。

2、听辨民族器乐的音色。

教学方法

欣赏法、对比法、实践演练法

教学过程

一、采用提问导入新课。

提问,对秋天的印象及和秋天有关的主题词。 欣赏钢琴曲《秋日的私语》

二、展开新课。

1、播放民乐合奏《丰收锣鼓》,提问,乐曲中出现了一些什

么乐器?表现了一种怎么样的情绪?

与前面欣赏的《秋日的私语》作对比,主要是从节奏、强弱上进行对比。

第二遍给这些器乐排列顺序

3笛子 1堂鼓 2唢呐 5云锣 4二胡

播放第三遍的时候让学生参与进来,分组,每组学生代表一种器乐,听到器乐做出反应,这样可以更加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也可以加深同学对民族器乐的印象。

2、欣赏笛子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 提问,

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乐曲表现了什么的音乐场景和音乐情绪?

讨论乐曲中反复运用典型节奏模拟、象征什么?

(送粮车队的马蹄声)

在对大家差不多对乐曲有了大致的了解后,我来介绍作者。 分组表演。有的敲桌子模仿马蹄节奏;有的自创律动;还有的模仿农民丰收后喜悦的心情。

三、拓展

提问,如果你是一位艺术家(诗人、歌手、画家等等)你如何表现你心中的秋天?(学生自由讨论)

最后,让我们伴着《秋日的私语》的美妙音乐朗读秋的诗篇,让我们沉浸在这美丽的秋景当中吧!(出示课件)请出学生为大家有感情的朗读散文《秋》。

本节课分为三部分,用大约5分钟在第一部分,主要是引入新课。 第二部分大约30分钟展开新课,最后知识拓展。

10分钟用来第三部分的

第19篇: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说课稿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的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 本课的教学设想由四个方面构成:1.先分析本课的教材内容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 2.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及结合教学目标来制定本课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法;3.教学过程的设计很重要,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规则;4.教学巩固,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加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由于小学生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抽象的、显得较枯燥的,而且用字母表示数有许多知识和规则与小学生原来的认识和习惯不同,而这些知识和规律又是学习简易方程以及中学里学习代数的主要基础。

2、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数,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能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使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学习过程,培养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自主学习实际生活中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从喜欢的、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让学生自己在特定的环境下不知不觉中建立字母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再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进一步了解了字母可以表示数,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再通过各种联系将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策略,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挖掘问题能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教材创设了用符号表示数的问题情境,从符号图形着手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使学生体会到符号可以代替数。 (二)层层深入,引出教学重点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我根据教材通过板书一列图形,适时的引出用字母表示数的启示,让学生从用符号表示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通过用字母表示数让学生理解到同样可以用字母代替数进行四则运算,并进而求出该字母所表示的具体的数。 接下来板书一行数列“2 4 6 m 10 12”,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并最终得出“m=8”,让学生明白用字母表示数不仅仅可以用于计算当中,在数列当中也可以用字母表示数。 之后,我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运算定律,比如“乘法交换律”,“这一交换律能不能用字母来表示呢?”,我板书a×b=b×a,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到用字母表示数能够简明易记、便于应用,再适时的引出可以用·表示乘号,进一步简化公式,在此基础上,又引出乘号可以省略,那么乘法交换律可以表示成ab=ba,同时引导学生用字母写出其他运算定律,并讲解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度量单位都是用字母表示的,字母表示的简化功能在我们生活当中运用广泛。 在上述公式采用字母表示的基础上,我再引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并通过这些公式来进行相应的解题讲解,使学生领会到用字母表示的公式除了简明易记之外,对实际的解题过程也应用很广。 最后,根据教材,通过生活化的情景应用题让学生明白,可以把我们要求的数先用字母表示,从而列出式子,解出字母所表示的数的过程,引导学生领会对于我们解题用字母表示数引出了一种新方法,就是简易方程。

(三)转化应运,巩固新知 在引导学生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已经逐步融入了运用,不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练习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用字母表示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

(四)回顾小结 本课以正确理解和掌握并运用用字母表示数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和多向探索,去发现和创造用字母表示数的运用,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四、练习巩固 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阶段,在课堂上列举相关知识点的练习请学生当场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内容。

第20篇:说课稿

自流井区《生命 生态 安全》说课稿

大湾井小学:张晓涛

课题:小学《生 安》第三单元第二课《预防流感》

一、说教材。

1、本课是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命 生态 安全》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三单元健康生活的第二课,本课的设置是对上一课知识的延伸,是对常见传染病的重点解释,在本单元、本册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介于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教学目标:知道流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初步意识到流感的危害。知道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其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知道预防流感的一般方法,培养相关的卫生意识,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教学重难点:预防流感的方法。

二、说学生。

流感是威胁人类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也是常见的传染病。由于传染性极强,因而很容易在人群中传播。少年儿童本身是易感人群,同时又缺少卫生防疫知识,加上校园的群聚环境,流感更容易在他们中间传播。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大都在10岁左右,对传染病通过生活、通过以前的学习有了一些认知。通过本课的学习需要了解流感传染的本质即病毒传播、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三、说教法和手段。

1、谈话法:以欣赏图片、讲故事的方式引出课题。

2、讲授法:讲授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3、探究法:学生自主讨论患流感后该怎么办?如何预防流感?

4、任务驱动法: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谈话,讲故事的方式引出课题。

教学过程:

(一)、健康小问号。

1、结合插图将“西班牙流感”的始末讲给学生听,同时补充近年来的流感疫情。

2、让学生充分表达各种想法,并加以引导,使学生意识到流感的危害。

(二)、健康小博士。

1、流感的简单定义

2、教师注意结合学生实际以及生活中的事件,引导学生区分流感和普通感冒,重点区分两者对人的危害,特别是对公共卫生的危害,即流感传染性强的特征。

流感:发病急,高烧,刚感冒时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没胃口等,可能危及生命,传染性强。

普通感冒:发病慢,低热,刚感冒时流鼻涕,咽喉痛,咳嗽,没有生命危险,传染性很弱。

人感染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根据禽流感病毒对鸡、火鸡的致病性的不同,分为高中低三级。一些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危害非常大,不仅造成了人类的伤亡,同时重创了家禽养殖业。

(三)、健康小卫士。患流感后该怎么办? (1) 积极、及时治疗;(2)卧床休息,多饮水;(3)补充营养,保持口鼻清洁。

(2) 尽量减少传染给其他人的机会,一周左右可痊愈。

(四)、健康小提示。

1、强调流感的传染性强,预防流感的办法: (1)控制传染源(病毒,避免飞沫传播)。 (2)切断传播途径

(未痊愈前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保持空气流通,常洗手。) (3)保护易感人群(加强锻炼,接种疫苗)

2、简单介绍注射流感疫苗(一般应该在入冬前接种)

(五)、健康小行动。

搜集预防流感的方法,送给家人和朋友。

(六)、法律小卫士。

《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规定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要强制隔离治疗。

五、说课后练习。

六、说板书设计。

大学说课稿范文
《大学说课稿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