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我与小动物》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09:20: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与小动物》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动物明星卡”及“动物小百科”,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习性,增长动物知识。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珍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通过交流、游戏、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与合作能力。 课前准备:

1、小金鱼

2、多媒体课件。

3、录音:小明的烦恼。

4、准备动物明星卡。

5、画一张美丽家园的图。

6、动物资料:动物知识及本领。

7、金鱼饲养观察记录表。 课前活动──猜谜语

上课前我们来活动一下,好不好?我们来猜谜语,比比谁是谜语大王!

嘴象小铲子,脚象小扇子, 走路左右摆,不是摆架子。 年纪并不大,胡子一大把, 不论遇见谁,总爱喊妈妈。 小时着黑衣,长大穿绿袍, 水里过日子,岸上来睡觉。 身体虽不大,钢针满身插, 遇敌蜷一团,老虎也无法。 大眼睛,阔嘴巴,说起话来呱呱呱,会捉害虫人人夸。 面孔像猫,起飞像鸟,天天上夜班,捉鼠本领高。

手是脚来脚是手,屁股红红脸儿丑。调皮捣蛋赛顽童,爬竿上树是能手。

一、说看议,引出课题。

1、引说:原来是一群可爱的 小动物 。 你知道动物王国里的其它成员吗?

2、当有学生提到金鱼时,出示金鱼。

小朋友,今天我还真给大家请来了这位小客人,看……(出示:金鱼)

这些小家伙长得什么样?瞧,它们在干什么呢?

小金鱼身穿花裙子,在水中吐着泡泡,快活地游来游去,多么可爱呀!

3、动物中,有些是我们平时很难得一见的。也许,只能在电视上、野生动物园里、或者是书本中才能看到。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像金鱼这样常见的小动物。

4、小朋友,生活中,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呢?指名充分说。

5、说到动物,大家一下子来兴趣了,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个话题,就是——(课件)我与小动物。

二、动物知识知多少

1、交流“动物明星卡”

课前我了解到小朋友们已经为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制作了“动物明星卡”,咱们把他介绍给身边的小朋友吧!

(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2、“超级模仿秀”:

你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要不咱们玩一个“超级模仿秀”的游戏:我请几个小朋友模仿他们喜欢的动物的声音或动作,大家一起来猜猜他们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好吗?(问表演学生为什么喜欢这动物)

3、动物小百科——知识竞赛(特征、习性、生活、本领……) 是的,动物不但可爱,还能为我们人类做很多事情呢,是我们的好伙伴!有些动物身上特殊的本领,使人类受到了启发,有了许多新的发明创造。

三、说养动物趣事:

(1)动物为人类做了那么多贡献,成了我们的亲密朋友。生活中老师看到了很多人和动物友好相处的情景,我把这些都拍摄了下来,也请你们一块儿来看看。(出示照片)看了这些,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2)你养过小动物吗?你们之间发生过什么有趣的故事吗?(交流)

四、议一议,送动物回家。

看出你们对动物们是多么的喜欢。有一个小朋友也和我们一样喜欢动物,可是他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录音)你们能帮他解决吗?一起来听听。(生听故事)

预设答案:大自然才是小动物的家。

我们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

大自然才是小动物的家,这就是动物们漂亮、洁净的美好家园:有蓝蓝的天,清清的河水,绿绿的草地和美丽的树林,(师边说边放纸)让我们把我们喜欢的动物送回到自己的快乐家园吧!我们应该怎么送?对,轻轻地把你们的动物明星卡贴在它的家园中。(师把图画展开,有蓝天、清清的小河、美丽的森林,请小朋友把自己的动物明星卡贴到相应的位置。)(音乐起,学生贴)

五、集体认养小金鱼,延伸课堂教学行为。

小朋友,今天你们的表现非常出色,老师想把这些小金鱼送给大家。你们愿意领养、照顾它吗? 小金鱼和你们生活在一起,你会怎么照顾它?(指名说)

(选取一人为爱心大使)看来,你对养金鱼很有经验。就请你担任爱心大使,和小朋友们一起细心地照料小金鱼,并做好观察记录,过段时间老师会来探望它们的,可别饿着它们哪!

我与小动物》说课及教后感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与小动物》,本文是新课程《品德与生活》第四册第三单元“我的兴趣爱好”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对生活、学习充满热情,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与小动物》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将学生带入“动物世界”,感受小动物的可爱,生命的可贵。以正确的科学观引导学生要珍爱动物,热爱大自然,培养儿童的爱心和责任心。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道德、乐于探究、热情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以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现在的孩子都比较喜欢小动物,愿意和动物亲近,但受认知能力和生活外在环境的影响,不能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来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缺乏真正保护小动物、珍爱生命的意识。

在认真研究新课程、教材和学生情况后,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和态度

培养学生珍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

2、行为与方法

通过“食物网”的游戏以及观看藏羚羊图片等活动,养成自觉保护动物的良好行为习惯。

3、知识与技能

通过“走进动物世界”,扮演小动物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习性,增长有关动物的知识,知道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保护身边的小动物。

4、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资料收集、游戏、角色扮演、欣赏及实践体验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根据教材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难点是在于如何使学生能从简单的喜欢小动物这种情感转变为视小动物和人类一样的生命,从而由简单的喜爱到尊重,热爱这些小生命,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

为达到以上目标要求,并突破重点、难点,本课教学时,将作如下三段设计,以形成一个教学的整体。

课前:指导学生通过查资料获取有关小动物的信息(如叫声,动作,爱吃的食物等),以提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交流;准备各种小动物的头饰,以提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准备红丝带,接力棒等道具完成食物网的游戏;录制有关动物的录象及声音,制作《动物世界》、《藏羚羊的故事》和《人与动物》等课件。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一课时的安排,这课我将设计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1)导入新课,激情蕴趣(2)活动为主,激趣感悟 (3)深化理解,以情激情(4)巩固延伸,化情为行

(一)导入新课,激情蕴趣

良好的导入是上好一堂课的开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活跃课堂气氛,我将分以下两个层次进行教学导入。第一层次:谈话导入,了解狗,牛、虎三种动物的叫声及生活习惯切入本课课题;第二层次:播放多媒体课件《动物世界》,直观形象的画面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动物的天地。在这种引导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被激发了,初步感知小动物的可爱,激发学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为后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二)活动为主,激趣感悟

《新课程》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想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所以,在这一环节我安排了以下三个活动。

(1)第一版块的活动是“走进动物世界”结合学生以往的认知水平、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头饰,并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抓住动物的声音或明显特征演一演,其中我扮演动物中的一员苍蝇,为下一环节使“食物网”的活动做好铺垫。此活动使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动物的知识。

(2)第二版块的活动是“食物网”游戏, 遵循儿童心理的发展特点,给学生设一个小小的谜,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来组活动,激发起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显而易见的实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明白没一种动物都是不可缺少的,从而引导学生要保护小动物。

(3)第三版块的活动是“想一想”,通过一个“动物的灭绝人类会怎样”的问题 ,引发学生的思考,初步了解人类与动物的关系。

(三)深化理解,以情激情

本环节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让学生说说你所了解的一些伤害小动物的事情,让学生了解因为人为的原因许多动物已濒临灭绝,急待人们的重视与关爱。

第二层次:播放藏羚羊的图片,配上教师的讲述和富有感情色彩的音乐,使学生对盗猎者产生深深的厌恶并同情可怜的藏羚羊,从而产生强烈的生命意识的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第三层次:谈一谈自己观看后的感受。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使学生融情入境,激发学生保护小动物的真实情感,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融合。

(四)巩固延伸,化情为行 该环节由两个层次组成

第一层次:让学生围绕“如和保护小动物”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说一说,表达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第二层次:让学生欣赏“人与动物”的图片,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温馨,尊重,保护小动物。

在《我与小动物》这一课的设计中,我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活动进行自我教育”这一基本理念,寓教育于活动中,开展儿童喜欢的猜谜、情境表演等多种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地参与中体验、感悟,了解关于动物的知识,认识到要保护动物,使学生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整个教育活动中,老师则充分发挥组织、引导作用,促使学生积极性主动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感悟,在活动中整合学生的知、情、意、行。

在第一次试讲中发现了不少问题,课的调整比较大: 主要问题:

一、整堂课要紧紧贯串生命意识。

二、食物链的活动要求再明确一些,组织再有序一些

三、残杀藏羚羊的例子太惨烈,课件的处理上要柔和些

四、教师的语言再儿童化一些,教师融入其中成为其中的一员, 不能孤立其外。

五、环节的过渡不够流畅,要自然一些

六、提问的角度要符合儿童特点

七、最后儿歌的效果不好

第二次试讲,针对第一次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修改,上完课后发现 有以下问题:

1、过渡语的处理上,将原来的“愿意扮演动物吗,那就戴上你喜欢的头饰吧!”该为“你们如此喜欢他们,愿不愿意象他们一样快乐地生活,快乐地游戏呢”这种过渡语更容易让学生融进教师创设的情境中。

2、加入了几个与学生互动交流的环节,问青蛙,小鸟我是否是他们的食物,以及让台下学生上来拉拉食物网的环节等等,这些都是为了让更多了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

3、减轻了朗读藏羚羊惨遭猎杀时旁白的感情色彩,因为考虑上次试讲时学生情感的强烈反映,想看看这样的调整会不会好一些。

4、在对学生的引导上还不够,就结合实际说说如何保护小动物的环节,学生不能很好的结合生活实际来说,而是漫无边际地天马行空。

5、最后的两次教师小结感觉过于重复,决定删减其中一次小结。

第三次的试讲后的感觉这节课在细节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以下几点:

1、

过渡语的处理上还待调整,教师语言过多,语言不够严谨。

2、学生课前资料整理准备不充分,以至学生在自我介绍环节达不到预期效果。

3、在学生进行自我介绍之前提出明确要求,以便于学生进行介绍,达到预期目标。

4、结合二年级学生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这一特点,将食物网中“去掉作用不大的动物”改为“去掉不喜欢的动物”,这样更便于学生理解。

5、将藏羚羊惨遭猎杀部分的解说去掉,只让学生看图片自己去感受,再次减少对学生负面的情感冲击。

通过一次次的试讲,我有一个总的感受,这是一节低年级的思品课,它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特别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和提升,与学生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背好学生。

1、 在之前的几次试讲中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个班的学生对于课前布置的资料搜集没有很好地完成,而且这个班的学生平时比较闷,对于我提出的问题没人理会,都不举手, 在课上尽管我使出浑身解数,非常耐心的引导和鼓励,但效果不大。我想这就是我之前背学生不够充分,我想应该除了在备课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出发点,了解该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在课前深入了解上课班级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灵活处理。

2、同时在几次试讲中我不断修改一些引导性的过渡语。以前我认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课的大环节,但通过几次尝试,我发现好的过渡语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便于与学生情感的沟通,使学生真正融入你创设的情景中。

3、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教师共同的思维过程.教师的思维要超前于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要有洞察力和穿透力.尽量预想学生在课堂上会提出什么问题,在思考某一问题的时候会有什么偏差,该用什么方法引导,怎样激发学生提出什么问题.....即使是这样,课堂上还会出现预料不到的问题,此时就要依靠教师思维的敏捷性和处理问题的果断性了.

这是我本节课的点滴感受,与老师们共同交流一下, 同时在本节课中我还存在一些疑惑,在“藏羚羊例子”的使用上,很多老师认为,品德课应该展示给孩子美好的东西,而藏羚羊惨遭杀害的例子太残忍,太丑恶,太恐怖,是不是要换个温和点的?我想这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恶”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最后把这个课题抛给大家。大家可以结合我的课例,也可以结合其他,来探讨。

以上仅仅是我这一节课的构思和对本课的一些个人见解,不足之处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课堂回放2】 师:在地球上生活的动物可多了,除了刚才大家提到的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外,你们还知道哪些? (学生回答略)

师:下面的这些动物知识,你们了解吗?(教师出示三个问题)你们可以在书上找找答案,还可以和同学们讨论讨论。(学生活动) 师:现在你们会答哪个题目了?

生:我知道小海马是谁生出来的,是海马爸爸生出来的。 师:这个知识是谁告诉你的? 生:我们从品德书上看到的。

师:是的。(教师出示一段有关的视频介绍) 生:我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大象。

(很多学生立刻反对)

生:我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鲸鱼。

师:鲸的种类很多,是那种鲸呢,我们一起来看。(教师出示有关蓝鲸的图片及文字介绍,学生自由读) 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蓝鲸的嘴巴张开后可以让10个成年人自由进出。 生:我知道了蓝鲸平均有30米长呢。

师:30米呀,有两间教室那么长呢!(学生情不自禁地惊呼起来) ……

这是我教学《我与小动物》这课时,前后两次试教的不同竞赛设计。从课堂上学生的反映中我明显的感受到第二种竞赛的活动设计更能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活动中学生对动物知识的了解也更加深入和形象了。

我不由地反思为什么第一种竞赛活动的效果不好呢?第一种活动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最后评出一个竞赛优胜组,我并没有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知识面是不一样的,这样的竞赛看上区是把机会给了每一个学生,其实只是个别学生(尤其是男生)的参与,在学生了解了答案后,对有关知识的了解也是朦朦胧胧,不清晰的,这样自然没有好的效果。说白了是在下教师安排下的“活动学生”。

第二种设计是给个每一个学生参与的平台,“这些问题你们可以在书上找找答案,还可以和同学们讨论讨论”,这样合作探究的学生过程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尊重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初次回答是他们小组探究后的新的知识反馈,在经过教师及时的知识提升后,学生对相关动物知识的了解就更加深刻了。这样的“探究――反馈――再探究――再反馈”的活动过程,才是有意义的,才是真正的学生活动。

作为一名品德学科的教师,“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悟收获”这些已经成为了我每一次备课时必须思考的方面了,但是真正做好这点好要多多努力呀。在反思中进步吧。 我与小动物》(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珍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动物明星卡”“动物知识卡”,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习性,增长动物知识,并激起了解动物、饲养动物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活动准备:

1.

指导学生每人制作一张动物明星卡。 2.

引导学生阅读关于动物知识的书籍。

3.

让3位学生各带一种动物,并能向大家介绍。 4.

准备5个玩具动物和一个大口袋。 活动的策略分析:

一、活动化教学

根据“品生”课程的特性、低年级孩子的特点,使整堂课呈现活动性的形态:有游戏活动、参观活动、探究活动、实践活动等等。在饶有趣味的环环活动中,使学生不但有认知上的获得,更有心灵上的体验。

二、对话式教学

对话式教学是一种强调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对话式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学。因此,活动中,教师与学生要和谐相处,平等对话,要主动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把学生的地位“升”上去,努力做学生的忠实听众、友好伙伴,或做一个出色的主持。同时,在大堂交流中,避免学生交流成为个体的单向汇报,而要引导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在交流中碰撞、启发、发展。

三、自主探究式教学

自主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是改变教师传递知识的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自主研究、合作发现的教与学活动,尤其是学生对未知的探究、发现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培养乐于探究的儿童”正是《品

生》课程的目标之一。因此,课前组织学生搜集动物知识,并制作动物明星卡;活动中,又借助资料卡引导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并通过合作与交流,拓展知识面,激发探究动物及相关知识的兴趣。

针对第二版块

老师: 教者努力在课堂上营造一种生活,预通过教学手段与策略淡化课堂与生活的界线。怎样有效地让课堂生活化,有效地将课堂内容内化为孩子自身的心智结构?

专家:鲁洁教授说:课堂生活化,就要不断从课堂之外的生活中汲取营养。“饲养动物”是部分孩子的真实生活。活动中,将活生生的动物亮相于课堂,并请小主人介绍。于是,

动物的可爱、小主人与动物间的真情实感得以淋漓尽致的生动呈现、自然流淌,并慢慢浸润着、渗透着、滋养着其他孩子的心灵世界。这,课堂与课堂外的生活互动,自然、生动地营养了、活化了课堂生活;又积极地被学生吸收、内化。新课程注重学生自己的体验过程,强调“教育是一个内心的旅程。”教师要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让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投入其中,“润物细无声”地获得真切的感受,得到情感上的感染和思想上的提升。

活动过程:

一、设情境,揭课题

1.今天,来了5位特殊的朋友,(出示藏有动物玩具的大口袋)正藏在这里呢!请5个小朋友把他们请出来。

2.引说:原来是一群可爱的 动物 。

3.小朋友,生活中,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呢?指名充分说。

4.说到动物,大家一下子来兴趣了,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个话题,就是——(课件)我与动物。 二.参观动物,交流卡片,培养喜爱之情

1.听说,有些小朋友家里还养着小动物呢!我们去看看,听听小主人的介绍,好吗? 2.参观活动:预先做好准备的3位小朋友依次出示饲养的小动物,并进行介绍。 附:《我与小动物》教学片段

(课前,安排三个学生带来了自家的小动物,有小兔、刺猬、乌龟,安置在课桌下,并作好简短的介绍语。)

师:听说,我们班有些小朋友家里还养着小动物呢!我们去看看,听听小主人介绍,好吗? (营造一个小型参观活动的情境,老师先后走到三个学生前,请他们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动物。)

生(饲养小兔):(从桌底下提出兔笼,大家一下子欢呼起来)我养了一只小白兔。它红红的眼睛象晶莹的宝石。一身雪白雪白的毛软软的。摸上去可舒服了……

针对第二版块

专家:关于“动物明星卡”的大堂交流,师生、生生交流得比较充分、活泼,显得很鲜活。与传统的交流截然不同,看出原因了吗?

老师:以往的大堂交流习惯于“生对师”,只是学生“单向”的“汇报”,单调枯燥。无形中,其他学生被搁置一旁当听众,甚至学生自觉暂时休息。这儿却能时时关注每个学生,时时调动人人热情,交流中体现了“多元化”:生师、生生、生本随机交互进行;还呈现出“辐射性”:紧扣一点,多角度丰满感受。 专家:在自由畅谈之中,教师还捕捉生成的宝贵链接点和生长点:链接到孩子们熟悉的童谣,或某个孩子的一段生活回忆;还顺风推舟地一展孩子的画技,或满足孩子抱抱玩具小动物的天性。活动中,教师一定要自觉促使课程追随学生的生活,使交流高于“说”的层面,而成为大家对生活的感受。

鲜活的交流绝不是“单向”的“汇报”,后者只是突出说的角色。前者则应是说者与听者互动,两者始终处于同一平台,在教师的灵活调控下,双方角色随机互换:听者介入补充,说者也来听听。一些学生手“馋”了:我也想摸摸!

生(饲养小兔):你们来摸摸。 生:真软呀!

生(饲养小兔):它特别爱吃干的莴苣叶。今天,我带来了一些,请几个小朋友来喂给它吃! (

大家争先恐后,几个学生有幸经历了一番“喂食”的生活体验,其他人羡慕不已。) 师:让我们再到另一个小朋友家去看看吧! ……

(小刺猬、小乌龟的先后出现磁铁般地吸引着每一个孩子,他们专注地看着、听着、感受着,还思考着。一个个小问题从一个个小脑袋了产生,听:小刺猬生出来就有刺吗?小乌龟怎么冬眠?在哪儿才能买到这些小动物呀?……) 3.刚才,你了解到了什么?指名说。

4.你们养过小动物吗?小朋友,通过饲养动物,通过课前的知识调查,现在,你对哪种动物最了解呢?请拿出自己制作的动物明星卡跟小组里的组员说说。 5.

大堂交流——要注意调控,使交流充分、鲜活。 调控:(1)同一类的进行补充——呈现出“分块”交流。

(2)灵活、随机地与学生的生活互动,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链接电视中看到的、书本上、生活中了解的。

(3)为使内容鲜活、生动、充分,交流中可随机穿插念儿歌、画简笔画、抱抱玩具小动物等小活动。

6.巧妙地引入游戏:听声音,猜动物

(1)

小朋友知道的真不少,小动物们(玩具)都要表扬你们了!看,(配以玩具小动物动作)长颈鹿直点头,企鹅直拍手,小狗开心地叫。小狗会怎么开心地叫呢?谁来学学。 (2)

“个体吸收→互相交流→交流中互补”,这是常用的一种活动方式,也是学习方法。学生带着原有经验走进课堂,在活动中获得提升,这就是有效的学习。

针对第三版块

专家:交流是个体已有经验的呈现,更是相互间经验的互补与彼此促进。“阅读资料卡”后的那次大堂交流使每个孩子的视野得到了开阔,进一步了解了动物们的生活。

老师:我也有同感。动物明星卡的交流中,学生一般仅立足于身边的常见的动物,信息窄而浅。而阅读资料卡,使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投向了更广阔的动物世界:有不怕严寒的企鹅,有被誉为超级爸爸的海马,有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们……

专家:信息在层次上得到了提高。

你还会模仿哪种动物的叫声?学一学,让大家猜猜。

(3)

我也带来了几种动物的叫声,你再来猜猜。课件。

过渡:动物的种类成千上万,有好多种动物离我们很远,我们无法直接见到它、了解它。不过。我们可以通过看书、上网去查找资料认识它们。

小朋友,今天,这5位动物朋友也为大家带来了不少动物知识,想看吗?

三、阅读资料,增长动物知识,增强热爱之心

1.

以小组为单位,请每个组员认真读懂你的一张资料卡。然后,组长组织大家交流获得的新知识,还可以说说与卡片上的内容相关的其他知 识。

(1)

领取“动物”资料袋;阅读;小组交流。 (2)

大堂交流——

有的小朋友本来就对动物知识充满兴趣,通过刚才的交流,又多了一些知识。哪一组先来展示你们的收获——请两组。

○相机引导大伙扩充相应内容,使交流者与“听众”互动起来。

○其中一旦某人说到“十二种濒临灭绝”的动物,相机插入课件加以形象、生动的补充。课件:呈现其余十一种动物名称、部分图片。

○当说到长颈鹿、企鹅,就借助玩具动物活化知识,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2.小结:通过阅读资料、通过交流,我们增长了动物知识,其中了解到有些本应该和人类一样在地球上快快乐乐生活的动物正越来越少,甚至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它们被称为“珍稀动物”(课件)

(1)

交流学生的现有知识:对这,你了解吗?

(2)

补充内容,让学生获得新认识:我带来了一些其他珍稀动物的图片,让我们看看。(课件:伴着音乐出现一组珍稀动物的图片——最后定格在组图上针对第三版块

老师:教材上没有“了解珍稀动物”,教者却将其作为重要版块,这就是对教材的再创造吗?

专家:这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一种体现!“培养学生珍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是目标之一。学生被这个特殊的动物群体真正唤起了发自内心的热爱。 “典型的”有别于“一般的”,它更易影响人、刺激人。 当多媒体放电影似的呈现三十张动物图片,并借助音乐,借助老师片言只语的介绍时,孩子的心弦被轻轻拨动了——可贵的“怜爱之心”不断膨胀。学生对动物的情感逐渐升华:从因它的可爱而喜欢升华为因它是人类的朋友而要珍爱它、保护它。这种可贵的情感在课堂生活中生成,并滋养着孩子的心。界。

教师要从“教材的执行者”走向“教材的创生者”,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对教科书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使课堂活动更有效。新教材的开放和“留白”,能激活并生成教师们更多的教育智慧。

看着这一张张图片,看着它们(手势指那5个动物玩具),回响着生活中见过的一个个可爱的动物们,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或者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小结: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了解它们,保护它们。

四、布置走廊,宣传动物知识 1.

我建议:我们把动物明星卡、知识资料卡贴在走廊的墙壁上,成立“动物知识天地”,向大家宣传动物知识,让每个人了解动物、珍爱动物,好吗?2.

伴着音乐,贴卡片。 3.

总结:动物与我们人类一起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他们是我们的朋友,我们除了宣传他们的知识,还可以怎样保护他们呢?下堂课再来谈《我与小动物》。

(动物明星卡、知识资料卡含丰富的信息量,课堂上因时间、空间的限制,它只能进行小范围宣传。为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成立“动物知识天地”的活动形式展出卡片,延伸到课堂之外,宣传的对象由本班孩子扩展到其他孩子。使课堂教育的作用辐射到课堂外的生活。) 专家总评: 《我与动物》原为《我与小动物》,教者因课堂上涉及的动物范围指向整个动物世界而改名。活动中,教者紧扣目标,根据“品生”课程的特性、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对现行教材进行“再创造”,致力体现两性:生活性和情趣性。从孩子真实的生活中吸取营养,将他们喜爱的动物玩具、饲养的小动物融入课堂;在两次大堂交流中有意识地不断与他们的生活发生互动,使课堂生活与课堂外的生活密切融合。在饶有兴趣的环环活动中,使教材“润物细无声”地内化为孩子自身的心智结构,既培养了对动物的珍爱之情,增强了对动物的保护意识,又助长了对动物知识的求知欲。从而,使教学真正以孩子的生活世界为归宿。

《我与小动物》教学设计

我与小动物

我与小动物

《我与小动物》

小动物教学设计

小动物教学设计

我喜爱的小动物教学设计

《我喜欢的小动物》教学设计

《我最喜欢的小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我最喜欢的小动物》

《我与小动物》教学设计
《《我与小动物》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