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2 01:03: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巧妙设问,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案例1]这是一位教师在进行大班故事教学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的片断: 在熟悉故事内容后,教师对幼儿提了这样几个问题:“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这个故事中有谁?”“为什么小蝌蚪问了这么多动物妈妈,它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前面两个问题孩子们很快做出了回答,到第三个问题了,幼儿不作声,于是这位教师指指图片上的动物,孩子们连忙说:“他们没有问青蛙妈妈。”孩子们开始自由讨论,有的说“他们问的是小白鹅的妈妈。”有的说:“小乌龟的妈妈。”……有的跟同伴分享,还有的跟老师交流,教师适时鼓励孩子模仿小动物的样子,引得孩子们捧腹大笑。看着孩子们在兴头上,又提问:“小蝌蚪找到妈妈会作什么?如果是你,会怎么办?”孩子们象炸开了锅,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特别热烈。

从这个案例中不难看出,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不仅改善了师生关系,而且使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孩子愿意开口说话;活动中运用启发式动作和语言,帮助幼儿拓宽思路,展开想象,让孩子有话可说,达到了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目标。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小蝌蚪找到妈妈会作什么?如果是你,会怎么办?”充分调动孩子们根据生活经验进行想象,效果很好。但是,其中教师的提问,也表现出观念的落后,如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 只会使孩子机械地,不动脑筋的去回答“喜欢”。

提问,是幼儿园各科教育活动中最常用、最直接的一种教育形式,尤其是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它是开拓幼儿思路,引发幼儿积极思维的重要方法。一个好的教育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设计的提问是否科学、合理且具有艺术性。因此,深入研究教学中的提问,对于发展幼儿学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积极意义。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对提问方式相对比较忽视,往往提出一些选择性问题,如:“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这样答案单一的问题让孩子的语言也变得单一乏味。《幼儿园教育纲要》对语言教育的要求中提出:鼓励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我们怎

样利用提问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能力呢?

我们可以利用假设式提问,给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有话可说。

[案例2] 中班故事《三只是蝴蝶》中的提问

活动中教师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如果雨不停得下,他们该怎么办?”部分幼儿回答:可以分开在花朵下躲雨。老师又问:“如果红蝴蝶没有拒绝红花的邀请,情况又会是怎样?”幼儿回答:“他就不会淋雨了”“那黄蝴蝶怎么办呢?他不管朋友了,不好。”“如果他们不躲在花丛里,还有其他的躲雨方法吗?”幼儿回答:可以在叶子下躲雨,在亭子里躲雨,飞到房子里躲雨,还可以打电话让妈妈送伞来……

本案中,教师抓住了作品中有利于幼儿想象的因素对幼儿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维想象。这种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孩子们的答案就不会局限于故事的原文,幼儿可以摆脱故事原有的情节束缚,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想象,拓展思维。多角度地回答问题,答案是多元的,语言也就相应的丰富起来。

我们还可以利用适时的追问,帮助孩子学会表达,让他们有话会说。

[案例3] 中班故事《会唱歌的生日蛋糕》

教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蛋糕有什么神奇的本领?有一个平常不爱说话的孩子举手了,教师赶紧请他说:“昨天爸爸带我去超市了。”通常我们会想,怎么是不着边际的回答?这时这位教师进行了追问:“你们去超市干什么了?”“买了生日蛋糕,他会唱生日快乐”,“噢,原来你认为蛋糕有唱歌的本领。”这时孩子又出现了从众的回答:“我也买了会唱歌的生日蛋糕,”……这时教师又追问,蛋糕还有没有其他的本领呢?孩子受到暗示,答案多了:“还会说生日快乐”“还会开出漂亮的莲花灯”……

这是教师在发现孩子表述不明确和不准确时,适时进行的追问,帮助幼儿梳理、归纳出自己要表达的想法,让答案慢慢地浮出水面。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提出问题后,孩子的回答往往是出人意料的,这会使我

们青年教师很着急,其实针对孩子可能千变万化的地回答,我们只需要万变不离其“宗”,通过有效追问让孩子把背后的思考表达清楚。

我们还可以利用趣味式提问,营造宽松气氛,让他们有话敢说

[案例4] 故事《胖胖兔减肥》

教师问:“你们见过象胖胖兔一样的小胖胖吗?你能学学小胖胖的样子吗?”幼儿回答:“我们家楼下有个大姐姐是和胖胖兔一样的胖胖,她走路像这样……”孩子们在笑声中讲述了自己生活中见到的胖胖,回忆了自己的生活经验,接着老师又问:“你们知道胖胖兔为什么要减肥吗?”幼儿回答:“胖了很难看”;“走一点路就走不动”;“太胖了摔了跟头爬不起”;“太胖了跑步跑不快”;“太胖了,穿不下好看的衣服”;“小兔子胖了跳不动,很吃力”;“小兔子要到朋友家去,可是门很小,进不去”……宽松的气氛中,孩子敢讲又有话讲。

孩子也许在家能说会道,但环境一改变,面对这么多陌生的面孔,往往羞涩胆怯。这时,我们教师要让孩子们把“怕”变成“敢”。本案例中教师找到了教材的趣点,以提问激发孩子的情趣,诱发孩子回忆生活中有趣的事情,使孩子放松精神,有利于语言的表达,并在一定程度上增添活动的情趣,激活孩子们的情感与思维,使孩子不怕说。

我们还可以利用互动式提问,引发孩子们积极讨论,让他们有话能说。

[案例5] 故事《野猫的城市》

教师提问:“野猫讲的城市和我们的城市一样吗?”在让幼儿展开讨论时,可以问他们:“如果让你去告诉小动物,你会把城市说成什么样的呢?”幼儿回答:“我们的城市有很多漂亮的立交桥,有高楼大厦,还有很舒适的轻轨。”“我们的城市里有许许多多的车子,有宽阔的马路,还有红绿灯。”……

在老师的启发下,幼儿全面地概括出了城市的许多特征,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案例6]在《小羊和狼》的教学活动中, 针对两只羊为什么会掉到水里去的

原因, 教师引导孩子讨论: “两只小羊碰到这种情况后, 该怎么办?”孩子们作出了种种推测: “两只小羊可以猜拳, 谁胜了, 谁就先过桥。”“可以采用轮流的办法, 这回你先过, 下次我先过。”在讨论中, 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你一言我一语,想出了好多办法, 也在向同伴说明自己想法的同时发展了表达能力。

这种问题主要是根据故事中事物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设问,使孩子从事物的不同侧面去了解事物,开阔思路,形成多种答案,引发孩子们的积极讨论,让他们有机会说话。

我们都知道细节决定成败,那我们就从细节入手,关注提问的策略,通过巧妙设问改变幼儿被动接受故事的状态,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活动中有话可说,有话愿说,有话敢说,有话能说,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