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20-03-03 19:32: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一、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1038030009 课程名称:中国当代文学史 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学时学分:72/4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研究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史的学科,主要讲授文学运动与思潮、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发展的基本状况,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必修课。

三、先修课程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1、正确认识中国当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发展过程、主要成就和经验;

2、历史地、科学地分析评介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文学现象、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的个性特征及其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3、系统了解建国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

五、教材: 本课程所选用的教材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下册),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所选教材对文学史的叙述线索明了、脉络清晰, 简洁明快地梳理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历史,因而非常适宜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突出了对重点作家作品的介绍,有利于学生对文学史中经典作品的把握,把同时代作家的作品按文体来归类介绍,有利于学生对相同时期不同作家作品的比较、鉴赏。

所选教材因为是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叙述,因而使得“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程具有统一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文学史的发展。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

1、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一是把握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二是认识和分析重要的文学现象、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难点是对五十多年来的有代表性的作家以及文学现象进行正确的历史和美学的分析与评价。

2、章节的主要内容、学时安排

本课程共72学时,其中授课68学时,实践教学环节4学时。 第一章 1949——1976文学思潮(4学时) 第一节 50年代、60年代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本章主要内容:建国后27年中发生的曾经影响了当代文学之格局和走向的大事;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双百方针、三突出、三结合等。

一、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

1、第一次文代会以及召开前后的简要情况

2、第一次文代会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二、文艺思想论争

1、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2、对《红楼梦研究》和胡适的批判

3、对胡风及其“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

4、经验教训

三、“双百”方针的提出及其意义影响

1、“双百”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

2、“双百”方针提出后文艺界的主要成果

四、文艺界的反右斗争

1、“反右”斗争的历史背景和基本过程

2、“反右”斗争的历史教训

五、文艺政策的调整

1、新侨会议

2、广州会议

3、大连会议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十年文艺思潮

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及《纪要》的出台

1、《纪要》即《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的内容。 2、“文艺黑线专政论”

二、“样板戏”及其它公开创作 1、“样板戏“的沿革、主要作品 2、“三突出”创作原则 3、浩然的《金光大道》

三、“*”时期的“潜在写作”

1、“*”时期老作家的潜在写作情况 2、食指等地下诗歌特点 3、白洋淀诗派

4、赵振开的《波动》的“复调”手法 附本章的考题

1、三结合、三突出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有何根源?

2、样板戏的艺术特色以及它和革命话语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50年代、60年代小说(14学时)

本章主要内容:50年代、60年代小说发展及风格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柳青《创业史》、梁斌《红旗谱》、杨沫《青春之歌》的文学成就 重点掌握的作品:柳青《创业史》、梁斌《红旗谱》、杨沫《青春之歌》、茹志鹃《百合花》、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第一节 50年代、60年代小说概述

一、农村题材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1、以赵树理、柳青、李准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的一般特点

2、当代农村题材小说与20——40年代农村题材创作在主要内容上的区别。

3、当代农村题材小说对“五四”新文学以来以鲁迅,沈从文为代表的两大流派的继承和发展。

二、现代战争小说的英雄主义基调

1、50年代战争题材小说的主要作家和作品

2、50年代战争小说的一般特点

3、《保卫延安》在当代战争小说发展过程中的开创性意义和历史局限性。

4、《红日》在战争观念上的突破

5、《林海雪原》的传奇色彩

三、现代历史小说的特点与模式

1、现代历史题材小说的主要作家和作品

2、现代历史小说与现代战争小说的异同

3、现代历史小说的特点

4、《子夜》模式、《死水微谰》模式和《财主底女儿们》模式对五六十年代的现代历史题材创作的影响

5、《小城春秋》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中共地下斗争和知识分子革命经历的长篇小说,它在创作题材和创作手法上有独特之处

6、《红岩》在情节结构和人物塑造上的特点

7、《三家巷》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第二节 柳青 梁斌 杨沫

一、柳青

1、柳青《创业史》的主要成就与不足

2、梁生宝、梁三老汉形象

二、梁斌

1、《红旗谱》主要斗争的描写及朱老忠形象的特点

2、《红旗谱》对小说形式民族化的探索

三、杨沫

1、《青春之歌》 发表于1958年,当时的背景和它受到读者的喜爱的原因

2、林道静形象

第三节 李准 茹志鹃

一、李准

1、李准小说创作的主要特点

2、《李双双小传》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小说的局限性和李准创作的发展变化

二、茹志鹃

1、茹志鹃小说创作的主要特点

2、《百合花》不同于同时代其他战争题材小说的独特之处 第四节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等小说 1、《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主要特点 2、刘世吾、林震形象特点

3、《红豆》是当时真正以知识分子的视角,来表现知识分子在革命洪流面前的人生选择和内心矛盾,并引起知识分子强烈共鸣的作品。

4《红豆》塑造主人公形象的方法与50年代小说创作的一般方法相比,有其独特之处 附本章思考题:

1、《创业史》是如何塑造梁生宝、梁三老汉形象的?

2、概述《青春之歌》所反映的时代。

3、简述《红旗谱》的民族特色。

4、试评李准小说创作的得失。

第三章 50年代、60年代新诗(4学时)

本章主要内容:50年代、60年代诗歌发展及风格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郭小川、贺敬之、闻捷诗歌风格

重点掌握的作品:郭小川诗选、贺敬之诗选、闻捷《天山牧歌》 第一节 50年代、60年代新诗概述

一、五六十年代的颂歌潮流

1、五六十年代诗歌创作的基本特征

2、颂歌潮流的发展变化

二、绿原、曾卓、唐湜及其诗歌

1、绿原、曾卓、唐湜的诗歌与当时流行的“颂歌”作品的区别 2、绿原、曾卓诗歌创作经历上的相同和艺术个性上的不同 3、唐湜的“十四行诗”的主要特点

三、流沙河及其《草木篇》

1、《草木篇》是一组咏物诗及其历史命运

2、《草木篇》的艺术个性及其思想内涵 第二节 郭小川 贺敬之 闻捷

一、郭小川

1、郭小川诗创作各个阶段的主要作品和特点

2、郭小川对当时诗歌形式的探索

3、《望星空》在表现时代精神和复杂人性方面的主要特点

二、贺敬之

1、贺敬之民歌体短诗和政治抒情长诗的主要作品和特点

2、郭小川诗歌与贺敬之诗歌的异同

三、闻捷

1、闻捷的《天山牧歌》的主要特点 附本章思考题:

1、论述郭小川对诗歌形式的创新

2、举例说明贺敬之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3、《天山牧歌》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第四章 50年代、60年代戏剧(2学时)

本章主要内容:50年代、60年代戏剧发展及风格

应当重点掌握的基本知识点:老舍《茶馆》、田汉《关汉卿》艺术风格

重点掌握的作品:老舍《茶馆》、田汉《关汉卿》、曹禺《胆剑篇》、郭沫若《蔡文姬》 第一节 50年代、60年代戏剧概述

1、当代戏曲的改革

2、当代话剧的新变

3、当代歌剧的发展 第二节 《茶馆》

1、《茶馆》的艺术构思

2、老舍戏剧的语言特点 第三节 《关汉卿》等历史剧

1、《关汉卿》中关汉卿的形象特点

2、《关汉卿》的“戏中戏”结构 附本章思考题:

1、话剧《茶馆》的结构有何特点?

2、话剧《关汉卿》是如何塑造关汉卿形象的? 第五章 50年代、60年代散文(2学时)

本章主要内容:50年代、60年代散文发展及风格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杨朔、秦牧散文艺术风格

重点掌握的作品:杨朔《荔枝蜜》、秦牧《土地》、刘白羽《长江三日》 第一节 五六十年代散文创作的多层次现象

1、五六十年代散文创作的发展变化

2、散文创作的多种类型

3、《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故事》的写作方式和特点

4、六十年代初三个有影响的杂文专栏 第二节 杨朔 秦牧等

1、《荔枝蜜》与杨朔“诗化散文”模式 2、《土地》与秦牧“小品散文”模式

3、《长江三日》与刘白羽“战歌散文”模式

4、杨朔、秦牧、刘白羽的创作模式对当代散文的影响 附本章思考题:

1、杨朔散文的诗意表现

2、秦牧散文的思想性与知识性

3、《长江三日》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第六章 1976-1989文学思潮(2学时)

本章主要内容:*结束后13年的主要文学变迁。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诗歌运动、80年代文化热对西方文学作品和理论的大规模引进。

第一节 新时期文学初期的文艺复苏

1、**诗歌运动及其影响

2、文艺与政治关系的重新辨识和争鸣

3、现实主义的争论

4、关于人道主义的争论

第二节 80年代前期的文学思潮

1、现代主义的大规模登陆

2、当代文学对各个禁区的有意突破与争论 第三节 80年代后期的文学思潮

1、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主义思潮

2、中国当代文学重新对文学本体的认识

3、寻根文学的兴起

4、先锋小说的兴起

5、重写文学史现象 附本章思考题

1、如何理解现代主义大规模在80年代登陆中国文学的原因?

2、如何理解人道主义在80年代初期的大规模争论? 第七章 80年代的小说(14学时)

本章主要内容:80年代小说的发展及风格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王蒙、汪曾祺、阿城等人的小说艺术风格

重点掌握的作品:王蒙《活动变人形》、阿城《棋王》、韩少功《爸爸爸》等 第一节 80年代小说概述

1、伤痕文学

2、反思文学

3、改革文学

4、寻根文学

5、先锋文学

6、新写实

第二节 王蒙 刘心武 陆文夫 高晓声

一、王蒙

1、《春之声》等“意识流”小说的主要特点

2、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的主要艺术特点以及对当代中国的反思

二、刘心武

1、《班主任》等伤痕文学作品的主要特征及其社会学意义

2、长篇小说《钟鼓楼》的主要艺术特征

三、陆文夫

1、陆文夫的小巷文学

2、《美食家》将吃和整个社会变迁融合在一起

四、高晓声

1、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在当代文学中的意义

2、陈奂生的艺术形象展示了新中国农民的变迁史 第三节 蒋子龙 张洁 谌容

一、蒋子龙

1、蒋子龙和新时期的改革文学

2、乔光朴作为艺术形象在当代文学中的意义

二、张洁

1、早期小说中的人道主义呼唤

2、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的艺术结构

三、谌容

1、谌容和80年代初期的反思文学

2、作为小说形象的陆文婷在当代文学中的代表意义 第四节 汪曾祺 林斤澜 邓友梅 冯骥才

一、汪曾祺

1、新时期乡土文学之父

2、《受戒》、《大淖纪事》的美学特征

3、汪曾祺小说中的“东方主义”

二、林斤澜

1、对*的深度反思

2、作为意象的“病”的文学与文化意义

三、邓友梅

1、从反思转向文化

2、《那五》的小说艺术和京味特征

四、冯骥才

1、从革命文学到“复古”文学

2、《三寸金莲》等“复古”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化 第五节 张贤亮 贾平凹 王安忆

一、张贤亮

1、以《绿化树》为代表的反思文学作品在当代文学中的意义

2、《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主要艺术特色

3、性描写在当代文学中的意义

二、贾平凹

1、乡土文学与中国美学

2、《浮躁》对当下中国的深度介入

3、《废都》与颓废主义

三、王安忆

1、从伤痕文学到寻根文学

2、“三恋”的心理描写

3、《长恨歌》的主要艺术特征 第六节 张承志 韩少功 莫言

一、张承志

1、张承志小说中的抒情特征

2、张承志小说中的理想主义

二、韩少功

1、从伤痕文学到寻根文学

2、从文化寻根到语言寻根

3、《爸爸爸》中的丙崽的艺术形象与中国文化

4、《马桥词典》和语言寻根

三、莫言

1、《透明的红萝卜》中的色彩问题

2、《红高粱家族》的结构以及人物形象 第七节 马原等人的先锋小说

1、先锋小说的诞生

2、先锋小说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贡献及其局限性

3、主要的先锋作家(马原、苏童、余华、格非)及其艺术特征 附本章思考题

1、简述新时期小说的发展流变及其内在脉络

2、先锋文学出现的必然性。 第八章 80年代新诗(4学时)

本章主要内容:80年代新诗的发展及其变化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应当重点掌握的基本知识点:朦胧诗的艺术风格 重点掌握的作品:北岛《回答》、舒婷《致橡树》、杨炼《诺日朗》 第一节 80年代新诗概述

1、归来者的诗歌的主要艺术特征

2、朦胧诗对人道主义的呼唤

3、第三代诗人的“造反”情结 第二节 艾青

1、艾青诗歌生涯中的第二次高峰

2、艾青诗歌中的理性主义

3、对“太阳”意象的继续书写 第三节 北岛 舒婷 顾城 杨炼

一、北岛

1、北岛诗歌中的人道主义

2、北岛诗歌中的意象嫁接

二、舒婷

1、浪漫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奇特拼贴

2、柔美的艺术风格

三、顾城

1、童话诗人

2、顾城诗歌中的儿童世界

四、杨炼

1、史诗和文化诗歌

2、组诗《诺日朗》的艺术特征 附本章思考题

1、请联系艾青诗歌创作的早期和晚期,说明“太阳”意象在艾青晚年诗歌中的主要特征。

2、简述朦胧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第九章 80年代的戏剧(2学时)

本章主要内容:80年代戏剧的主要作品以及风格变迁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探索戏剧”的主要特征 重点掌握的作品:锦云《狗儿爷涅槃》等 第一节 80年代戏剧概述

1、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时期戏剧的关系

2、探索戏剧的出现以及主要作品和主要艺术特色 第二节 沙叶新 高行健

一、沙叶新

1、《陈毅市长》的戏剧结构和政治意义

2、《孔子·耶稣·披头士列侬》中的文化关怀精神

二、高行健

1、当代中国戏剧中最早的现代主义者

2、《绝对信号》、《车站》对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的借鉴

3、作为探索戏剧的《野人》的戏剧结构 附本章思考题

1、简述80年代戏剧的变迁。

2、试比较田汉与高行健的戏剧。 第十章 80年代散文(2学时)

本章主要内容:80年代散文的基本情形。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杨绛、巴金等人的散文艺术风格 重点掌握的作品:杨绛《干校六记》、巴金《随想录》 第一节 80年代散文

1、80年代散文从写作本体上对从前散文的修改

2、80年代散文的代表作《随想录》的文化学意义 第二节 80年代报告文学

1、80年代报告文学热的社会学原因

2、80年代报告文学的总体特征:对社会根本问题的深入揭示

3、徐迟的报告文学的主要特征 附本章思考题

1、如何理解80年代的报告文学热?

2、巴金的《随想录》有何文化学价值? 第十一章 90年代文学思潮(2学时)

本章主要内容:影响90年代中国文学进程的大事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新写实小说、文化保守主义 第一节 90年代的文学消费主义

1、文学消费主义的出现

2、新写实对消费主义的呼应 第二节 文学对消费主义的抵抗

1、人文精神讨论及其意义

2、文化保守主义对消费主义的抗击 附本章思考题

1、新写实小说从何种角度正确呼应了消费主义?

2、人文精神讨论和文化保守主义怎样抵抗消费主义? 第十二章 90年代小说述评(12学时)

本章主要内容:90年代小说的发展及其流变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新写实小说等

重点掌握的作品:陈忠实《白鹿原》、张承志《心灵史》等。 第一节 “新写实”小说

1、新写实的主要代表作家

2、新写实的主要特征 (1)消解理想主义 (2)零度写作 (3)环境改造性格 第二节 女性小说

1、女性小说的定义

2、女性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 3女性小说的主要艺术特征 (1)女性视角

(2)女性化的心理描写 (3)自恋倾向 第三节 新生代小说

1、新生代小说的定义

2、新生代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作品

3、新生代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 (1)解构主义倾向 (2)反讽

(3)对理想主义的持久反抗 第四节 长篇小说

1、90年代长篇小说一瞥

2、张承志的《心灵史》 (1)《心灵史》的宗教特性 (2)《心灵史》的抒情化特征

3、陈忠实的《白鹿原》 (1)《白鹿原》的结构分析

(2)《白鹿原》对关中文化的想象 (3)《白鹿原》的史诗品格

4、张炜《九月寓言》

(1)《九月寓言》营构的乡村神话 (2)《九月寓言》对现代性的反思 (3)《九月寓言》特殊的结构方式 附 本章思考题

1、简述《白鹿原》的文化学特征。

2、简评《九月寓言》和《鱼王》在结构上的异同。 第十三章 90年代新诗散文述评(4学时)

本章主要内容:90年代新诗的发展及其变化,90年代的散文的发展及其变化。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90年代新诗散文与当下生活的关系

重点掌握的作品:孙文波《祖国之书》、钟鸣《畜界·人界》 第一节 90年代新诗

1、90年代新诗和90年代生活的关系

2、理想主义在新诗中的丧失

3、第三代诗人在90年代的成熟 第二节 90年代散文

1、散文热出现的社会原因

2、文化大散文的成就和局限

3、学者散文的贡献

4、小说家、诗人对散文的贡献 附本章思考题

1、请给出诗歌在90年代低迷的主要原因。

2、散文热为何在90年代盛极一时?

七、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安排A项(2学时)

(一)实践活动安排:观看电影《烈火中永生》录象,比较文学原著与电影改编的异同,评论改编得失。

(二)训练内容与训练目的:

内容:认真阅读小说《红岩》,观看电影《烈火中永生》录象;撰写评论文章。

目的:根据名著改编的当代作品比较多,通过这次训练,加深对原著的理解,掌握名著改编的基本原则。

(三)检查方式:根据学生撰写的评论文章,评定成绩(基础知识占60%,综合分析能力占40%),作为平时成绩依据。 实践环节安排B项(2学时)

(一)实践活动安排:关于《爸爸爸》中丙崽形象的讨论。

(二)训练内容与训练目的:

内容:认真阅读《爸爸爸》;搜集、阅读研究丙崽的文献;撰写发言稿。

目的:训练学生认真阅读作品;学会搜集文献资料;了解学术研究历史与现状;训练学生撰写学术论文;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检查方式: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与发言稿,评定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由多名教师任同一课程的事先统一所占比例)记入总评成绩。

八、学术讲座:

教师根据本学期授课情况而定,原则上不少于1次。

九、考核:

期终:闭卷考试(统考),占总成绩的60%,其中包括考核基础知识(约占60%)和综合分析能力(40%)。

期中:开卷,以论文形式考核,主要考核阅读和理解作品的能力,占总成绩的30%。平时: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包括出勤、课堂发言和实践环节),占总成绩的10%。

十、参考书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温儒敏、赵祖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史料选》,《中国当代文学史.作品选》共四卷,洪子诚: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当代新诗史》,洪子诚、刘登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版。 《新世纪的太阳》,谢冕,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版。 《冲突的文学》,南帆,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版。 《无地彷徨》,汪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王庆生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4月版。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四卷),王庆生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4月版。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朱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陈思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李杨,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80年代中国文学现象研究》,曹文轩,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表意的焦虑》,陈晓明,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最新先锋诗论选》,陈超编选,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必读作品见每一章要求。

十一、其他与课程相关的信息: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