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20-03-02 01:46: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大学语文》教学、考试大纲

(征求意见稿)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大学语文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中,面向除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外其他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

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渎、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与考核要点

大学语文教学与考核要点大致可分为文学知识、语言知识、作品阅读分析和作文四个方面。

(一) 文学知识部分

文学知识,主要指的是作家作品基础知识和文体基础知识。对作家作品知识的教学,要求学生认知课文作者的字号、所属朝代或国别,主要思想倾向和文学主张、主要文学成就、所属文学流派或团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认识专书的编著者、编著朝代、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文体知识方面,要求学生认知课文所涉及的各种文体及其主要特征;认知我国古代诗文的特殊文体分类如散文中的语录体、纪传体、书信体、史论体、游记体、寓言体;古体诗中的楚辞、乐府、歌行,格律诗中律诗、绝句,以及词、曲、赋等和它们的主要特征。 (二) 语言知识部分

要求学生认知课文中的特殊句式,解释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实词、虚词、句式的含义或用法。教师对语言知识的讲解应从阅读理解课文的角度出发,不要求作语法方面的分析。

(三) 课文阅读分析部分

对学生的总体要求是:

 识记每篇课文的作者及其所属时代或国别;  识记每篇课文的文体类别,了解其主要文体特征;

 理解并概括课文的主旨(论说文的中心论点,记叙文的中心思想,诗词的基本感情,小说的主题思想),认识其思想意义;

 把握课文的结构特点,正确划分课文的段落层次,并概括其大意;  理解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创作特色,并对各种文体常用的文学表现方法和技巧,如对比、铺垫、暗示、比兴、象征、白描、夹叙夹议、托物言志等能联系课文作简要分析。

 识别并理解课文中常见的修辞格,如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用典、反语、反诘、设问、借代、反复、层递等,并能联系课文说明其修辞作用;

 熟记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和富于表现力的精彩词句,理解其含义和表情达意作用;  背诵规定的课文。

各篇课文阅读分析的考核内容如下:

1.《先秦诸子语录》

(一)

1) 概括《论语》八则语录的主旨。 2) 熟读并尽可能背诵《论语》八则语录。 3) 理解《老子》三则中蕴含的哲理。 2.《秋水》

1) 概括本文主旨,说明其客观思想意义。

2) 理解本文通过虚构河伯与北海若对话的方式进行说理的寓言特色。

3) 理解本文中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4)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分别说明其含义及表达作用。 5) 识别文中的排比句和反诘句。 6) 理解本文所用的逐层推进的说理方法。

3.《饮酒》(其五)

1) 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2) 分析诗中写景句子所体现的思想意蕴。 3) 理解“悠然见南山”句中“见”字的妙处。 4) 背诵这首诗。

4.《定**》﹙莫听穿林打叶声﹚

1) 认知此词的写作背景。 2) 理解此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3) 分析这首词言在此而意在彼,隐喻寄托的艺术特点。 4) 背诵这首词。

5.《先秦诸子语录》

(二)

1) 概括所选孟子各则语录的主旨。

2) 简要评述孟子“仁政”思想的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 3) 识记文中所用的比喻、排比、对偶句及其表现作用。

6.《冯谖客孟尝君》

1) 分析冯谖的性格特征。

2) 了解冯谖为孟尝君营造的“三窟”的具体内容。

3) 分析“欲扬先抑”的手法对突出冯谖形象、增强文章趣味性的作用。 4) 认知孟尝君及其左右的言行对冯谖形象的衬托作用。

7.《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 分析上片复杂的感情内容。

2) 理解上片融情于景、以动作显示内心的抒情方式。 3) 分别说明词中所用典故的涵义。

4) 认知词中所用比喻、拟人、象征手法之处及其表现作用。

8.《燕歌行》

1) 分析本诗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

2) 理解本诗运用多角度的对比来突出主旨的特色。

3) 熟记“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一名句,并分析其精警处。

4) 识记这是一首边塞诗。

9.《羌村三首》

1) 识记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安史之乱。 2) 简要概括三首诗的主要内容。 3) 简析《羌村三首﹒其一》的心理描写。 4) 体会此诗具有的“诗史”意味。 5) 理解此诗语言凝炼的特色。 6) 背诵《羌村三首﹒其一》。

1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1) 识记这首词开宋代豪放词、边塞词的先声。

2) 理解此词所表现的思想矛盾和复杂情感:既表现了御敌守边、建功立业的气概和抱负,又表现了边地之苦和思乡之情。 3) 分析这首词写法上视听结合,“一”﹑“万”;“千”﹑“孤”对比的特点。

4) 分析上片情景交融的特色。 5) 背诵这首词。 11.《报刘一丈书》

1) 概括本文的主旨及其认识意义。

2) 分析本文干谒者、权贵者、守门人的形象特征。 3) 简析文中干谒权门一段描述的形象生动性。

12.《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1) 识记这首诗是一首借饯别以咏怀的七言古诗。

2) 联系本诗的结构分析这首诗所表现的复杂多变的思想感情。 3) 领会“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两句的妙处。 4) 背诵这首诗。

13.《声声慢》

1) 识记这首词是李清照后期词的代表作。 2) 概括这首词表现的情感内容。

3) 分析这首词是如何通过描绘残秋景物来渲染愁情的。 4) 分析这首词运用叠字的艺术效果。 5) 认知此词语言浅近的特色。

14.《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1) 概括这套曲的主旨。

2) 古人评价此曲“制作新奇”,试析其“新奇”之处。

3) 认识此套曲采用的代言体形式,分析其化神圣庄严为荒唐滑稽的讽剌效果。

15.《金缕曲﹒赠梁汾》

1) 了解作者与顾贞观的友誼。 2) 概括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3) 分析这首词表情达意直露而不浅薄的特点。 4) 说明词中几处用典的含义及其作用。

16.《雨巷》

1) 了解此诗的写作背景。 2) 理解“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和“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象征意蕴。

3) 领会此诗意境朦胧,兼有比兴寄托和象征的艺术特色。 4) 表情朗誦这首诗。

17.《蒹葭》

1) 理解此诗中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执着追求与追求不得的失望惆怅相交织的感情内容。

2) 分析这首诗中蒹葭、白露、秋水等景物对显示人物情感活动的作用。

3) 理解“秋水伊人”的象征意蕴。

4) 分析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及其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18.《湘夫人》

1) 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2) 分析这首诗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特点。 3) 理解诗中借“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这种假想之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分析这首诗的浪漫主义特色。

19.《江城子》

1) 识记这是一首悼亡词,是苏轼婉约词的代表作。 2) 理解此词悼亡中交织的人生感伤。

3) 理解此词以“记梦”贯穿全篇的结构特点,并划分内容层次。 4) 说明此词情景描写以白描取胜的特色。 5) 背诵这首词。

20.《沈园二首》

1) 了解作者的爱情悲剧。

2) 分析《沈园》其一是如何借景言情的。 3) 分析《沈园》其二的反衬笔法。 21.《垓下之围》

1) 概述本文中三个场面各表现的项羽的形象特征。 2) 指出文中细节加工之处,说明其表现作用。 3) 认识本文中形成的成语。

22.《张中丞传后叙》

1)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认识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为歌颂英雄、弘扬正气、驳斥流言、打击邪恶、维护国家的统一。 2) 说明本文议论与记叙并重,两者联系紧密的特点。 3) 分析张巡、许远、南霁云的人物形象。

4) 找出文中细节描写部分,分析这些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所起的作用。

5) 简要分析文中三个正面人物的相互映衬作用,找出文中通过反面人物来衬托正面人物的地方。

23.《徐文长传》

1) 概括徐文长的形象特征。

2) 分析文中介紹徐文长诗歌风格一段的写法,归纳其风格形成的原因。

3) 理解本文“文中有我”的特点。

4) 理解前人对本文“以奇字立骨”这一评价。

5) 解释“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一句的思想内涵。

24.《纪念傅雷》

1) 简介傅雷的生平及成就。 2) 概括本文的主旨。 3) 分析傅雷独特的个性。 4) 认知此文的记叙方法。

25.《西塞山怀古》

1) 理解本诗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 2) 分析本诗作者是如何精审地对史料加以选择和剪裁的。 3) 背诵这首诗。

26.《咏史》

1) 识记本诗的主旨是讽刺东南士子卑琐的精神面貌,斥责清朝廷对士子以高压相威胁、以名利相利诱的伎俩。 2) 理解本诗借古讽今的总体艺术特色。 3) 理解尾联运用田衡典故的深刻含义。

27.《春江花月夜》

1) 理解本诗抒发的思想感情。

2) 分析月亮在全诗结构上所起的贯穿作用。 3) 说明本诗诗情、画意、哲理相融会的艺术特色。 4) 指出诗中运用暗示手法的地方。 5) 体会本诗语言的优美自然。

28.《汉江临泛》

1) 识记这是一首山水诗。

2) 理解本诗画面壮阔、虚实相生、动静相衬的艺术特色。 3) 背诵这首诗。

29.《始得西山宴游记》

1) 识记这是一篇山水游记,属“永州八记”之一。

2) 联系课文内容,说明本文题目中“始得”二字的含义及其贯穿全文的作用。

3) 理解本文以游众山反衬游西山的铺垫手法。

4) 分析文中登临西山一段的写景层次,说明作者是如何运用侧面衬托手法来突出西山之高峻的。 5) 分析文中作者从游西山得到的感悟。

30.30.《八声甘州》

1) 理解这首词的感情内容。 2) 认识这首词是以“登高临远”四字贯穿全篇,并据此理出全词写景抒情的层次。 3) 体会下片抒情曲折的特点。

4) 说明“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两句的内涵。

31.《送郭拱辰序》

1) 识记这是一篇赠序文。

2) 理解本文作者阐发的重神似的艺术思想。 3) 理解本文泛写与实写相结合以及文意曲折的特点。

32.《**》

1) 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

2) 理解小说以辫子事件为主线贯穿全文的结构特色。 3) 分析并概括小说主人公七斤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4) 分析并概括小说的反面人物赵七爷的性格特征。 5) 简要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烘托主题的作用。 6) 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部分,说明其表达作用。 7) 简要说明小说结尾深化主题的作用。

33.《麦琪的礼物》

1) 说明“麦琪的礼物”的含义。 2) 概括小说的主题思想。

3) 理解小说“一虚一实、双线并行”的构思方法

4) 以课文中的重点段落为例,简要说明小说是如何通过人物外部行动和表情描写来刻画其心理活动的。 5) 体会欧﹒亨利小说“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

(四) 作文部分

作文包括命题作文和现代应用文写作两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的思想修养、语文水平、知识积累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全面测试。

作文考核的基本要求是:思想内容正确,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标点正确,书写工整,字体及行款合乎规范。

命题作文不限文体。

(附)考试题型参考:

1.选择题 2.填空题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4.简答题 5.判断题 6.阅读分析题 7.作文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