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均值不等式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3-02 18:32: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说课题目: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第三章第二节

-------均值不等式(1)

一、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均值不等式又叫做基本不等式,选自人教B版(必修5)的第3章的2节的内容,是在上节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同时也是为了以后学习中的几种重要不等式,以及不等式的证明作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

本节内容具有变通灵活性、应用广泛性、条件约束性等特点,所以本节课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推导并掌握均值不等式,理解这个均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并掌握定理中取等号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探索并了解均值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体会均值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培养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均值不等式的证明过程,培养探索、研究精神。 通过对均值不等式成立的条件的分析,养成严谨的科学态 。

重点: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教材内容的解析,我认为结果固然重要,但数学学习过程更重要,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探究能力,所以均值不等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很多同学对均值不等式成立的条件的认识不深刻,在应用时候常常出错误,所以,均值不等式成立的条件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归纳,启发诱导,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均值不等式为主线,从实际问题出发,放手让学生探究思索 学法: 从实际生活出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出发,探求均值不等式,发现均值不等式的实质,利用均值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不等关系和不等式的性质,这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较活跃。但数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缺乏知识的探究归纳能力。

五、教学流程图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

从古至今中国人有很多发明创造推动了和推动着世界的前进,在这璀璨的星空里,

最耀眼的一颗就是被奉为2002年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会徽的《赵爽弦图》

如图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有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

为a,b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为

, 这样,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和是2ab, 正方形的面积

由于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小于正方形的面积, 我们就得到了一个不等式 a2b22ab

2、探索发现

均值不等式:

ab 如果a>0,b>0那么 2ab当且仅当a=b时,式中等号成立。

3、例题讲解

矩形的面积为100m 2,问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矩形周长最短。最短周长是多少? 解题

1:审题(把实际问题数学化)

2:分析(矩形的长与宽的乘积是一个常数,求长与宽的和的2倍的最小值;) 3:解题

4:回顾(给出规律:规律:两个正数的积为常数时,它们的和有最小值)。

4、自我尝试

练习:

已知矩形的周长是36m,问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矩形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规律:

两个正数的和为常数时,它们的积有最大值

5、归纳总结:

知识::均值定理及其成立的条件,及其均值定理的应用

方法:一正,二定,三相等。 思想:类比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七、说明:

本节课采取多媒体展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基本能掌握均值不等式以及其成立的条件;能运用均值不等式解决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但用均值定理求函数最值时要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学生还得通过反思和课后训练进一步体会。

均值不等式说课稿

均值不等式说课稿1

(均值不等式)

均值不等式

均值不等式

均值不等式

均值不等式放缩

均值不等式练习题

不等式证明,均值不等式

3.2均值不等式

均值不等式说课稿
《均值不等式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